You are on page 1of 2

木兰怎么死的:身世来龙去脉

中国古代女孩木兰替父从军故事,家喻户晓。

现知最早记述:《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最早著录于南朝陈《古今乐录》,或说
唐《古乐府》,此二书均已亡佚。断为南北朝至唐时民间作品。古文献有引“《古今乐录》曰:木兰
不知名”,可见,木兰故事至迟在唐代已经是传说了。杜甫曾经受到《木兰诗》的影响。在其名诗
《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句下自注:“古乐府云:不闻耶孃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

自唐至元初六百年间,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木兰确切身世的蛛丝马迹。但是,却在河北和河南发现了元
代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民间所立的有关木兰身世的祠堂石碑。河北完县孝烈将军庙《汉孝烈将军记》碑,
1332 年立,碑文前半部云:

“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当行戍。父极痛无一男子可代
己者,哀叹良久,竟行。神自闺中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变戎服,惯甲胄,趋赴军中,搴旗
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论功上首,辞弗受赏,愿
归乡里,奉事父母,文帝嘉焉,特从其志。 汉世尝作《木兰词》,阐扬于前;唐杜牧之亦歌其事,发
挥于后。至今亳州犹有庙貌如社者存焉。千载之上,不能启其端,千载之下,不能方其武。彼三代诸
列不足俦也。司马迁作《史记》而泯其实,班孟坚撰《汉书》亦乏其传。自唐始赠孝烈将军。 祠在完
州城东门外,历五季、宋、金,虽迭有威灵传世,绵远莫之悉考。逮我元朝,在境士民,岁时致祭,
有祷必响,雨旸时若,阖境翕然。州之义士贾士贞等,深感神庇佑之惠,愿立贞珉,以记其实。”

河北完县今名顺平县【改开时代嫌“完”不吉利】,是白求恩逝世的地方。木兰庙只有遗址,碑犹存。
按此碑,木兰姓“魏”,是西汉时人。家乡在亳州【亳:音 bo2】,即今安徽亳州和河南商丘一带。
唐时被封为“孝烈将军”。唐以来民间以神祀,成了保护神。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木兰祠堂《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1334 年立。根据碑文所述,河北完县木兰庙早
就有了。本地的木兰庙也可追溯到金代。河南的碑记所述木兰身世与河北的碑记属于同一系统,即姓
“魏”,亳人,谥“孝烈将军”。似乎中古时期,民间对木兰身世有共识,且普遍祭祀。商丘碑文特
殊之处在于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更加惊心动魄,直追世界级大悲剧。碑文前半部: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
服甲胄,鞯藁,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锉戎阵,胆气不衰,人莫窥非男也。历年一纪,交锋十有八
战,策勋十二转。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亲。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
闺妆。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
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媲【pi4】,"配"。作部下军人的嫁君主,不合礼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女英杰没有死在战
场,却被权力不受限制的皇权逼死。更显刚烈。孝女而刚烈,故被后世尊为“孝烈将军”。这个情节
被许多地方志采用。兹录一有代表性的:

“木兰姓魏氏,名木兰,营廓镇人。恭帝朝, 边鄙交侵,大发兵御之。木兰以父病弟幼,代父从征,
建武 功,赐赏弗受,惟愿送还,始知其为女子。欲纳之入宫,木兰遂自尽死。唐封为孝烈将军,乡
下立庙祀之。”【明嘉靖《归德府志》】

归德:今商丘。营廓镇:即虞城县木兰庙所在地。恭帝朝:隋末。木兰身世与上述共识大致同,只是把朝
代弄到隋末。综合判断,木兰的年代还是在南北朝更合理些。

木兰的身世虽有一定程度共识,但异议也不少。明代徐渭除了绘画有名外,也是一个剧作家,有杂剧集
《四声猿》,含四齣剧本,其中有一齣就是《雌木兰替父从军》。中有:“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
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
长。”这样,木兰又姓花了。豫剧《花木兰》采用此说。经电影推广,变成现代的共识。连美国动漫影片
《木兰》的木兰也姓“花”【按粤音拼写为 Fa "发木兰"】。父亲名字也有了:花弧,字桑之。与“魏”字
还是沾边。魏郡:今河北南部。

其他争议也有:姓:“朱”。故里:陕西延安,湖北黄陂,安徽亳州。安徽亳州应该与河南商丘不矛盾,
都是古亳州故地。余不论。

法国在 15 世纪出了一位少女英雄贞德【法文:Jeanne d'Arc. 英文:Joan of Arc】。农家女的她领导法


国人抗击英国侵略,屡建奇功。后被法奸掳获送交英国人,被当作妖女烧死。年仅十九岁。后世被尊
为圣女,称圣女贞德。在法国和世界都很有名。木兰的神勇与悲剧结局,与贞德有的一拼。

附录:《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