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http://www.zzqklm.com/w/yl/18894.

html
学生病句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施筱芸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9-05 人气:696
一、课堂教学重口头、轻书面。
现在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的问、讲,学生的答、议,过于强调听说,强
调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几乎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嘴上功夫”课。虽提倡变多余
的讲解分析为语言训练,但这训练又仅仅停留在口述上。根据在课堂教学中调查发现,口
述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病,如用词不当,重复、简缩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口述往往哪个受时
间的限制,来不及细细地思维,从嘴里表达出来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语病。学生口述时出
现了语病,也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时老师听不出学生说话中的问题,使语病得不到及时
的纠正。有时虽然听出来了,但又来不及或者是不便于打断学生思路而指出来。还有时老
师虽然给学生随时纠正了,但也因学生来不及思考、消化,很难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久
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言语习惯,学生的语病会越来越多,一方面在修改病句,一方
面自己又在不断地制造病句。我做过一次试验,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回答中有语病),
我问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讲错,.没有一位学生产生异义。后来,我把这位同学
的回答一字不漏地写下来,让学生检查,结果学生都看出了这个句子的毛病,连答题的同
学自己也看出了句子的毛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在表达一个意思时,口述和笔述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语言训
练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固然是相当重要的,但一定要在语言规范这个前提
下进行,两者应相互补充。书面语言的表达,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维,对所表达的文字
可以进行推敲、修改,因而可以使表达得更准确,更有条理,可以大大减少口述的语病。
书面语言训练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使语言规范化。我们不仅要重视说,还要重视写,
要舍得花些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虽然课堂教学 40 分钟是不可能花大量时间进行书面练习
的,但也应抓住重要的东西书面练一练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全体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
都会增多,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技能也
得到培养,病句便可逐步减少。
二、学生语言材料的贫乏,也是出现病句的原因之一。
语言的积累与写作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好比存钱和花钱一样,
平时没有积蓄,到需要时哪来的钱可花呢?学生学的课文都是内容、形式好,典范性强的
好文章,这些范文不仅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而且在用词造句方面也是学生
学习的典范,学生掌握了范文里丰富的语言材料,便有榜样可学,病句也会减少。而我们
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思想内容的理解上,而对词汇的教学,则比较呆板机械,
有时重复抄写、死记硬背,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对
文章用词造句的技巧不甚明了,更谈不上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材料贫乏,使
学生往往在写作时只能依葫芦画瓢,用套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显得呆板没生气,甚至造
成了表达不清、思维混乱、文理不通的现象。
为了避免语病,纠正病句,我们应该重视词句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多种
途径,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首先,应注意字词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弄明字音,字形,
搞清楚字词的意思,经常留意词语的搭配关系,适当点拨词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不断学
习、巩固,运用学过的词语。这样,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对蓄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
力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也就能从积极的方面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用词不当之类的毛病了。
其次,在讲读课文中,要注意句子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句子的意思、结构、表达作业搞
清楚,把一些用词造句的道理弄明白。引导学生不断熟读,反复领会一些带有典范性的句
子,蓄积许多用词造句的范例。这样,无疑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病句的控
制和纠正是有积极意义的。再次,有目的、有选择地熟读、背诵、识记基本语言,帮助学
生进行积累。在小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文采好
的课文片断,学生就能从这些范文里吸取营养,掌握比较多的语言材料,学习一些用词造
句和写作技巧,在自己写作时才容易得心应手。熟读背诵的范文一多,学生对用词造句的
习惯就会熟悉,正确运用语言的动力一提高,病句就会相应减少,这种训练对避免、纠正
病句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修改病句的练习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没有从实际效果出发,设计修改方式、方法,也是学生一方面修改病句,一方面又不断出
现病句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平时也注重学生的修改病句训练,但往往是根据病句的类型分
类来给学生练习的,这些病例大多是参考练习中摘出来的,这就没有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
题,也就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写作中的语病。
修改病句的练习,可以说是从反面去训练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所以纠正病句的指导一定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把力气用在刀口上,这样才能够做到事半而功倍。为了
对学生的病句情况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教师应结合作业的批改,经常积累一些学生病句的
材料,做些分析研究。对学生在用词造句里的一般性的错误是什么,原因何在,应在平时
注意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了错误,应该认真对待,及时纠正,不要让修改病句的练
习孤立起来,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语病,否则,势必使学生重复出现同样的毛病。
四、结论
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显性任务,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控
制学生病句的出现,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效地纠正病句,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病句是会逐步减少的,文理是会逐步通顺起
来的,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从而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

在语文的考试中,病句要么独立出来为为题,特别是选择题,要么会体现
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容易造成歧义,导致作文不得高分。要想在语文的
病句修改上获得高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
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① 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
习”。)
② 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
“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 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
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 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
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 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
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
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 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①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
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 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
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
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 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
“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 B,两个分句
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 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
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 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
“不”。)
⑧ 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
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
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啰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
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
牵着牛,牛在吃草。”)
2.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
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
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
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
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
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