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附录 1

参考文献

http://www.lbx777.com/777/ywfj/ywcs/jz/jz09.htm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
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
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
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
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
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
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
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
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
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
  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 15 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
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
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
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
品要不得。)

  2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
产"。)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
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
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
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
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
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
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
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
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
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
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
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
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
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quot;。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
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
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
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接?br>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
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quot;。)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
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
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
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
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
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
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5)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
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
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
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
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
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
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
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
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
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
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
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
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
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
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
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quot;反革命分子
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
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
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
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 144 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 144 华里,那么 144
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 144 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
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quot;学习有态度与
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
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
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
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
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
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
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
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
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
触"。)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
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病句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
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出现次数较为多。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
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7)歧义(8)句式杂糅(9)分类不当(10)单
面性对多面性
[1]
 

中文名
病句
外文名
Wrong sentences
释    义
有毛病的句子
种    类
词序颠倒;前后矛盾;成分残缺等
类    型
违反语法结构规律
前    者
语法错误
后    者
逻辑错误

目录
1. 1 定义
2. 2 类型
3. ▪ 1 语序不当
4. ▪ 2 搭配不当
5. ▪ 3 成分残缺
1. ▪ 4 结构混乱
2. ▪ 5 含糊不清
3. ▪ 6 逻辑错误
4. 3 辨析
5. ▪ 步骤
6. ▪ 例题
1. 4 修改
2. ▪ 成分赘余
3. ▪ 语序不当
4. ▪ 结构混乱
5. ▪ 表意不明
6. ▪ 不合逻辑
1. ▪ 语意重复
2. ▪ 前后矛盾
3. ▪ 否定不当
4. 5 修改符号
定义
编辑

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
(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

类型
编辑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1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
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
“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
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介词位置不当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
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

2 搭配不当

1、搭配不当,如:

(8)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
骋”,可改为“跑”)

(9)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
“呼啸”)

(10)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
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11)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点”应该是“光芒”)

(1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
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
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14)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
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5)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
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6)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7)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
巧”)

(18)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
交换了”)
(19)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
“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
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20)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
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
面)

(21)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
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而后面回答没有很好地解释前面
所提出的问题)

(22)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
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23)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
与“水平”搭配不当)

3 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4)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5)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
主语出现)

再如: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
观测。(此句中“从......中”介词句式有错。可删去)

<2>缺谓语。如:

(26)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
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7)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
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
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8)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推广”什么?
缺宾语“……的经验“)

(29)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
路”才合适)

(4)缺关联词语

例 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例 2: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

例 3: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例 4:(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30)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
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1)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
语多余)

(32)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3)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4)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5)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4 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例如:

(36)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
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7)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
“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
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8)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
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
“……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9)新华社公布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
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
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
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40)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
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
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
句号)

5 含糊不清

含糊不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
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
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1)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
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2)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
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 15 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 日/前去汇
报”)也可理解为“15 日前/去汇报”)

(44)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和
“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5)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
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6)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
无法猜出)

6 逻辑错误

这里的“逻辑错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7)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8)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
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
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9)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
二者不能并列)

(50)游泳券分为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
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例如:

(51)因为他偏科,所以他数理化的成绩一塌糊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
而不是结果)

(52)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3)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
这个名字”)

(54)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5)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
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6)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
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
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7)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
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8)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
充分条件)
[1]
 

辨析
编辑

步骤

1、读。 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 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语法无误析事理。

例题

【例题 1】 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

A.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解析】 D 正确,A、B、C 词序不当。

【点拨】 A 项,再,应放“没有”之前。B 项,“两千多年前”应放文物之前。


C 项,应是先学习,再执行,才符合逻辑。

【例题 2】 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B.聪明和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C.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D.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解析】 没有语病的是 B 项。

【点拨】 A 项,指代不明,三个他是谁?不明确。C 项“协商”词义范围应针对


组织之间,个人用“商量”好。该题属于用词不当。D 项,句式杂糅,将“我听报
告”与“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两句话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

【例题 3】 修改下列病句。(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

A.吴雄的壮举,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B.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提高认识的方法。

D.尽管老师怎样批评,他的毛病总是不改。

【解析】 A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大家”。B 成分多余,“无声的”删去。C 是


正确的,也可以将“提高认识”放到“有效”前面。D 错用词语,将“尽管”改为
“不管”。

【点拨】 修改病句的方法是缺的补,成分缺少什么补进什么。多的删,成分多余
的要删去,次序不当的要调,用错的词,要改换。修改后的结果要符合语法规律,要
合乎逻辑要求。

修改
编辑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 6 种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
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
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
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
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例: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

(2)谓语多余

例: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

(3)宾语多余

例: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

例: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

(4)定语多余

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的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

例: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

(8)误用“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

例: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例: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

(2)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例: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

例: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例: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5)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

·把“不但”改为“不仅” 。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句式杂糅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应该删去
“我们”。

常见句式杂糅形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2.对于······问题上(对
于······的问题,在······问题上);3.由于······下(由于······,在······下);4.原因
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5.借口······为名(借口是······,
以······为名);6.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7.大多以······
为主(大多是······,以······为主);8.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
配制而成的);9.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0. 围绕以······
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

2、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
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着说下去,却用“中国
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
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代。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
“不计其数”。

4、结构混乱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
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
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为“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
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费解

例: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
事”。

2、歧义

例: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学习有态度和方法之分。

·“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
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例: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前后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应该为“多少
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否定不当

例: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
出”。
汉语病句解析,https://wenku.baidu.com/view/94a4d059f01dc281e53af083.html
附录 2

为了完成本学期课业,我在 16/1/2020 到访麻坡巴口敦伊斯迈国中,采访了两位资深华


文教师,采访内容如下:

访谈 1

杜美满(本人)

张美云老师

杜美满: 午安老师,您好,感谢您抽空接受我的访问。
张老师: 午安,老师,不客气。
杜美满: 好吧,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采访。
张老师: 好的,没问题。
杜美满: 我想了解目前汉语语法教学实况
张老师:
经过教育制度的改制,中学华文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技
能,特别重视 培养学生的语感。汉语语法是语文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语
文学习方法 的科学总结,也是进行语文教学不可少的环节。合理进行
汉语语法 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然而,根据新标准
课程教学上系统性地大 量讲授汉语语法知识,对掌握语文作用不大,
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学 习的负担。因此,目前汉语语法的教以适量、有
用、易懂为原则。语文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语文实践是培养
语文能力 的主要途径。在中学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
实践中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程标准》要求把汉语语法的学习融
入语 文技能的教学之中,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
律等汉语语法知识应该在解读文本及其他技能教学的时候,视情况的需
要随堂 带出。

杜美满: 好的。接下来我想了解关于学生写病句的问题与根源。
张老师: 现在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的问、讲,学生的答、议,
过于强调听说,强调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几乎成了 “君子动口不动
手”的“嘴上功夫”课。虽提倡变多余的讲解分析为语言训练,但这训
练又仅仅停留在口述上。根据在课堂教学中调查发现,口述常常会出现
一些语病,如用词不当,重复、简缩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口述往往哪个
受时间的限制,来不及细细地思维,从嘴里表达出来的时候,难免会产
生语病。学生口述时出现了语病,也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时老师听不
出学生说话中的问题,使语病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有时虽然听出来了,
但又来不及或者是不便于打断学生思路而指出来。还有时老师虽然给学
生随时纠正了,但也因学生来不及思考、消化,很难真正变成自己的东
西。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言语习惯,学生的语病会越来越多,
一方面在修改病句,一方面自己又在不断地制造病句。我做过一次试
验,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回答中有语病),我问同学们:刚才这位同
学有没有讲错,没有一位学生产生异义。后来,我把这位同学的回答一
字不漏地写下来,让学生检查,结果学生都看出了这个句子的毛病,连
答题的同学自己也看出了句子的毛病。

杜美满: 原来如此。根据您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分享您的教学心得吗?
张老师: 可以,我认为在中学语义教学中安排语法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国中生
的华文程度日益低落,在习写作文常有是写错别字、病句、用错词语、 句子
不合语法和行文不流利、内容空洞等的问题。华小生在华小时,马来文基 础
差,升上国中时,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马来文的学习上,同时对华文开始疏
远, 加上国中的学习华文气氛淡薄,华裔国中生就不热衷修读华文及报考华
文。此外, 一般华裔国中生觉得华文难读难考,优秀生怕考不到 A,纷纷放
弃选读华文、选 考华文,而影响其他同学,也跟着放弃华文。
杜美满: 谢谢您的分享,还想请您分享一些教学对策。
张老师: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呢一个人在表达一个意思时,口述和笔述有
着很大的差别。从语言训练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固然是
相当重要的,但一定要在语言规范这个前提下进行,两者应相互补充。
书面语言的表达,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维,对所表达的文字可以进行
推敲、修改,因而可以使表达得更准确,更有条理,可以大大减少口述
的语病。书面语言训练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使语言规范化。我们
不仅要重视说,还要重视写,要舍得花些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虽然课堂
教学 40 分钟是不可能花大量时间进行书面练习的,但也应抓住重要的
东西书面练一练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全体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都会
增多,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这一
工具的技能也得到培养,病句便可逐步减少。“多读”是 学好语文的
主要方法。只有多 读,才能够发展出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
言材料,形成良好 的语感。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重与汉
语语法教学紧密结合,让他们品位遣词句的秒用,抓住写作特点指导学
生学习,不仅丰富了词汇,还掌握了语句如何正确运用,让他们品位遣
词句的秒用,,不仅丰富了词汇,还掌握了语句如何正确运用,这样能
改变作文中存在的“病句”与“文病”但文章写得语句通顺、言之有
物、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
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
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
的作文大多语句通顺,病句的出现少之又少,他们也会引经据典,内容
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此外,要减少学生病句的问题,鼓励学生写作也是其中一
个放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作文写作水平,这样才能更好
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和写作。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
挥自身的责任,利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为了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相互合
作,共同完成作文写作,并通过板报或者班级一角的形式将其展现出
来,提高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写作中的不足,从中找出病
句,并进行改进。其次,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实际写作过程,对学生进
行感化,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为了对学生的病句情况有比较切实
的了解,教师应结合作业的批改,经常积累一些学生病句的材料,做些
分析研究。对学生在用词造句里的一般性的错误是什么,原因何在,应
在平时注意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了错误,应该认真对待,及时纠
正,不要让修改病句的练习孤立起来,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语病,否
则,势必使学生重复出现同样的毛病。最后,我觉得为了避免语病,纠
正病句,我们应该重视词句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多种
途径,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首先,应注意字词的学习。要帮助学
生弄明字音,字形,搞清楚字词的意思,经常留意词语的搭配关系,适
当点拨词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不断学习、巩固,运用学过的词语。这
样,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对蓄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的提高是有
好处的,也就能从积极的方面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用词不当之类的毛病
了。

杜美满: 非常感谢您腾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张老师: 不客气,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予您课业上的帮助。

访谈 2

杜美满(本人)

林婉玲老师(林老师)

杜美满: 午安老师,您好,感谢您抽空接受我的访问。
李老师: 午安,老师,不客气。
杜美满: 那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采访。
林老师: 好的,没问题,让我们开始吧!
杜美满: 我想了解目前汉语语法教学实况
林老师:
目前的语法教学都避免把汉语语法列为测试项目,教师不应为汉语语法
而另设教材,更无须在具争论性的个别 例子上兜圈子。考试出题也应
考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避免把识记 汉语语法列为测试项目,要学生
死记硬背成语或其他有关汉语语法的知识。根据最新标准课程,汉语语
法不另设评价标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语文技能,因此不另设汉语语法评价标准。语文基础知识课堂评价是根
据语文技能的评价 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

杜美满: 好的。接下来我想了解关于学生写病句的问题与根源。
林老师: 说到这个问题,也让我困扰了许久。国中生的华文程度日益低落,在作
文试卷中常有是写错别字、用错词语、 句子不合语法和行文不流利、
内容空洞、病句等的问题。华小生在华小时,马来文基 础差,升上国
中时,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马来文的学习上,同时对华文开始疏远,
加上国中的学习华文气氛淡薄,华裔国中生就不热衷修读华文及报考华
文。此外, 一般华裔国中生觉得华文难读难考,优秀生怕考不到 A,
纷纷放弃选读华文、选 考华文,而影响其他同学,也跟着放弃华文。
此外,修改病句的练习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没有从实际效果出发,设
计修改方式、方法,也是学生一方面修改病句,一方面又不断出现病句
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平时也注重学生的修改病句训练,但往往是根据病
句的类型分类来给学生练习的,这些病例大多是参考练习中摘出来的,
这就没有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写作中的语
病。最后,我个人认为年轻一辈的教师语法水平不高,中学语文出现语
法教学淡化的现象主要是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但是教师语法知识水
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汉语语法知识既枯燥晦涩又抽象难懂,有的
时候新任教师自己也搞不清楚这些知识,何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
语法知识教给学生呢?那么学生对于语文语法的学习自然也就相应地无
法跟上,语法知识基础必然薄弱,更无法掌握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杜美满: 原来如此。根据您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分享您的教学心得吗?
林老师: 她认为中学时期是基础知识学习的最关键时期, 语言运用及语言表达是语文学
科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从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行为现状入手,对常见病句
的成因及纠正进行了总结和探索,认为中学生常见病句是由语法教学空缺、语
法知识欠缺,逻辑思维水平较低,学习行为中模仿的因素,多元文化的差
异,语言环境和中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根据语法理论,结合
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较系统且切合实际的修改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指
导中学生语文学习行动。
杜美满: 谢谢您的分享,还想请您分享一些教学对策。
林老师: 我认为应改要注意句子教学从中学习汉语语法。在讲读课文中,要注意
句子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句子的意思、结构、表达作业搞清楚,把一
些用词造句的道理弄明白。引导学生不断熟读,反复领会一些带有典范
性的句子,蓄积许多用词造句的范例。这样,无疑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
提高,特别是对病句的控制和纠正是有积极意义的。再次,有目的、有
选择地熟读、背诵、识记基本语言,帮助学生进行积累。熟读背诵一定
数量的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文采好的课文片断,学生就能从这些范文
里吸取营养,掌握比较多的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技巧,在自己写作时才
容易得心应手。熟读的范文一多,学生对用词造句的习惯就会熟悉,正
确运用语言的动力一提高,病句就会相应减少,这种训练对避免、纠正
病句也有很大的作用。接着,我也教师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
精讲多练的原则,长久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盛炎先生在《语言教学原
理》中提到:“理论规则要讲得精,用的时间要少;练习要多,用的时
间要多。‘讲’与‘练’的比例一般不低于 1:5。”只有做到语法点
讲、练环节合理结合和搭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不会觉得
语法教学枯燥乏味。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的一个原则就
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学生都“动”起来。设计的语法点操练环
节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如此,在进行阅读课或作文课是,学生
会运用些方法把词语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其次还要加强句
的教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有关语法规则渗透进去,如:我们向
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
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应该删去“我们”。 最后,我觉得良好的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学生写病句的问题也不是通过一
次,两次的修改就能改正过来的。要循序渐进,严格训练,逐步提高识
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通过反复阅读,辨别如互相修改,
仔细品析人的作品,找出语病后,改正过来,对于那些难以修改的病
句,教师适时点拔,二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反复复读,以便加
认真的态度去修改,修改之后请老师同学看看修改是否恰当,准确。这
样能大大减少作文中的语病。除了经常个别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外,还针
对学生作文中的语病结合教材,归类设计修改语病的练习,引导学生找
出修改的规律。提高他们辨别和修改语病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杜美满: 非常感谢您腾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林老师 不客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