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第一章 高电压绝缘技

术中的静电场

§1 工程中常见的静电场

§2 静电场的解析计算

§3 电场的调整
1/43
§1 工程中常见的静电场
静电场:由静止电荷所产生的场。在电力系统中,在工频交
流电压下,不同的电位导体间的电位差随时间的变化比较缓
慢,导体间的距离远小于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所以在任一
瞬间工频交流电气设备中的电场可视作静电场。

1、电介质的局部放电及击穿

电介质是能够被电极化的绝缘体,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
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
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也只能在微观范
围内移动,产生极化.

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
基本区别.
2/43
§1 工程中常见的静电场
静电场:由静止电荷所产生的场。在电力系统中,在工频交
流电压下,不同的电位导体间的电位差随时间的变化比较缓
慢,导体间的距离远小于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所以在任一
瞬间工频交流电气设备中的电场可视作静电场。

1、电介质的局部放电及击穿

局部放电:较小范围。

电介质击穿:较大范围,造成电极间短路。

临界电场强度:电介质耐受的电场强度的极限。

3/43
4/42
2、静电感应

导体受到邻近的带电体的影响,在其表面不同
的部位出现了正负电荷的现象称之为静电感应。

变电站浮空的导体会产生高电位,因此变电站
内的金属部分要求接地或进行屏蔽。

C12
U2 = U1
C12 + C12

变电站浮空的导体会产生高电位,因此变电站
内的金属部分要求接地或进行屏蔽。

5/42
3.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
f(不均匀系数):最大电场强度/平均电场强度
1)均匀电场(大小、方向相同

2)不均匀电场(f<2):
3)稍不均匀电场(f<4):
球间隙电场
4)极不均匀电场(f>4):
棒-板间隙、棒-棒间隙

结论:在相同的间隙距离
下,电场越均匀,则击穿
电压越高,因此在进行绝
缘结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
的提高电场的均匀程度。
6/43
§2 静电场的解析计算
电场的计算方法:
I) 解析法:特殊电场
II) 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差分法、模拟电
荷法、边界元法。 U
E
d
特殊电场:
1)平行平面电场(二维)
2)轴对称电场

7/43
一、单一电介质的电场计算
1、平行平板电极间的电场
U
E
d

8/42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工程中:电缆、电容套管、标准电容器、变压器同一铁心柱
的高低压线圈之间。
利用高斯定理。
Q Q
Ex =
=
ε 0ε r A ε 0ε r 2π xl
R
U = ∫ Ex dx
r

9/43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工程中:电缆、电容套管、标准电容器、变压器同一铁心柱
的高低压线圈之间。
利用高斯定理。
Q Q
Ex =
=
ε 0ε r A 2π xlε 0ε r
R R Q R Q
=U ∫=
E dx ∫
r x r
=
2π xlε 0ε r
dx ∫
r 2π lε 0ε r
d ln x

Q
= = ln R / r xEx ln R / r
2π lε 0ε r
U
Ex 
R
x ln
r 10/43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分析:极值?

 U
 Er = R
 r ln
 eU / R
r ⇒ Er,min =
 dE
 r
=0
 dr

11/42
 U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 Er = R
 r ln
 r ⇒ Er,min = eU / R
 dE
 r =0
 dr
dEr −U R
= 2
d (r ln )
dr  R r
 r ln 
 r
R R R
d (r= ln ) ln dr + rd (ln )
r r r
R r R
= ln dr + d( )
r R/r r
R r
= ln dr + 2
Rdr = 0
r (−r ) R / r
R
ln = 1  →= r R/e
r
12/42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U r =R/e
Er,min
= → eU / R

R
r ln
r

13/42
2、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电晕相当于电极半径增大,分析:

1)r>R/e (稍不均匀电场)
r↑ E↑ →击穿,电晕不稳定

2)r<R/e(极不均匀电场)
r↑ E↓→ r↓E↑→r↑E↓
击穿前会有比较稳定的电晕

14/42
3、同心圆球电极间的电场

Q Q
Ex =
ε 0ε r A 4π x 2ε 0ε r
R R Q R −Q
U ∫=
E dx ∫
r x r
=
4π x ε 0ε r
2
dx ∫
r 4πε 0ε r
d (1/ x)

−Q Q( R − r )
(1/ R −=
1/ r )
4πε 0ε r 4πε 0ε r Rr

最大场强出现在内球表面,其值为
R
Er  U
( R  r )r
Er,min = 4U / r 15/43
二、最大场强的近似计算
常见的典型的电极的最大值的近似计算
可用于工程中最大值的近似估计。
a)近似公式法
工程上,对一些形状比较复杂的电极,常采用近似计算法
估算其最大场强。离场强区较远的电极或等位面的形状对
最大场强的影响较小,可用形状简单、较易计算的电极来
代替远处的电极或等位面。

例如,对球一板电极,可以用同心球面代替板电极。

方法:将工程中的电极结构近似等效为图1-2中的有关结
构,然后进行计算。

16/43
近似公式法

17/43
近似公式法

18/43
b)不均匀系数

①、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和电极形状有关:
平行平板电极间是均匀电场,场强E=常数;
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不均匀,场强E∝1/x
同心圆球电极间的电场史不均匀,场强E∝1/x2
②、对于同一种形状的电极,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又随电极
的几何尺寸比值R/ r而变化。为比较各种结构电场的不均匀
程度,引人不均匀系数f
Emax = Eav f
Eav = U / d
方法:1)确定结构、先计算电场的几何特征系;
2)然后查图1-7得到不均匀系数 f ,进而求得最大场强。
19/38
不均匀系数法

电极结构

20/43
不均匀系数法

电极结构

21/43
三、多层介质中的静电场

由多种电介质组成绝缘称之为多层电介质。

交流:电场变化,引起极化,与介电常数相关
电感应强度连续

直流:电场不变化,电流有关
电流密度连续

22/43
三、多层介质中的静电场

(一)平行平板电极间的静电场
a)交流电压的作用下:介质分界面上的电感应强度D相等

D1  D2

ε1 E1 = ε 2 E2

23/43
E1 ε 2 U1 U2
已知条件: = E1  E2  U1  U 2  U
E2 ε 1 d1 d2

ε 2U ε 2 d1U
E1 = U1 =
ε1d 2 + ε 2 d1 ε1d 2 + ε 2 d1
ε1U ε1d 2U
E2 = U2 =
ε 2 d1 + ε1d 2 ε1d 2 + ε 2 d1

24/43
E1 ε 2
=
E2 ε 1

电场分布
电压分布

分析:介电常数大,则内部的电场强度低。
25/43
b)直流电压作用下
电流密度的J的方向都垂直于极板,且其大小相当,
所以可得J1=J2 (电导率是电流密度矢量J跟电场强度矢量E
的比值 ) 或 γ1E1=γ2E2 ,由此可知直流电压下,双层
电介质中场强之比为:
E1 γ 2
= U1  U 2  U γ 1γ 2
E2 γ 1
U2
U1 E2 
E1  d2
d1

 E1 =
γ 2U
γ 1d 2 +γ 2 d1
 U1 =
γ 2 d1U
γ 1d 2 +γ 2 d1
 E2 =
γ 1U  γ 1d 2U
 γ 1d 2 +γ 2 d1  U2 =
γ 1d 2 +γ 2 d1
26/43
结论:电导率大电场强度小
(二)同轴圆柱电极间的电场
交流:在介质分界面处,不同介质中电感应强度
的法向分量连续,于是得:
U1 x = r2 U1
E1 ( x)
= 
= →
r2 r2
x ln r2 ln
r1 r1
U2 x = r2 U2
E2 ( x)
= 
= →
r3 r3
x ln r2 ln
r2 r2

ε1U1 ε 2U 2
ε1 E1 = ε 2 E2 r2
=
r3
ln ln
r1 r2
U= U1 + U 2
27/43
 1
ln
ε1 r1
r2
E1max =
U1
 U1 =
1 r2 1 r3
U
r1 ln
r2
 ln + ln
ε1 r1 ε 2 r2 r1
 1 r3
ln
 U2 =
ε 2 r2
U E2max =
U2
 1 r2 1 r3
ln + ln r2 ln
r3
 ε1 r1 ε 2 r2 r2

28/42
 E1max =
U1
r2
=
U
1 r2 1 r3
 r1 ln
r1
ε1r1 ( ln + ln )
ε1 r1 ε 2 r2
 E2 max =
U2
=
U
 r2 ln
r3 1 r2 1 r3
ε 2 r2 ( ln + ln )
 r2 ε1 r1 ε 2 r2

E1max ε1r1 = E2max ε 2 r2


对于多层介质有:
E1max ε=
1r1 E2 max ε=
2 r2 = En max ε n rn
.......
29/43
E1max ε1r1 = E2max ε 2 r2

30/42
对于双层介质的电场的讨论: E1max ε1r1 = E2max ε 2 r2

(1)内外介电常数相同 ε1 = ε2 ,则 E1max = r2
E2max r1
(2)内层小于外层 ε1 < ε 2 ,进一步增加 E1max

例如纯瓷套管,导杆附近是空气腔,外面是瓷套所以导杆
附近场强极高。空气的介电强度远低于瓷,因而35kV瓷
套管中需采取措施将空气腔短路,以免空气腔内发生电晕

(3)内层介质的介电常数比外层的大 ε1 > ε 2,可降低 E1max
,使得电场分布较均匀。

31/43
工程应用:在套管的导杆上套包绝缘纸层或加纸管,可降低导杆附近电场。

35kV充油套管在导杆上包绝缘纸层或加纸管,其
目的就是降低导杆附近的场强(油浸纸的介电常数
比油的大)。

32/42
§5电场的调整
一、改善电极的形状
(1)增大曲率半径
图a: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形屏蔽罩
图b:采用扩径导线等(截面相同半径增大),用增大电
极曲率半径的方法来减小表面场强。

33/43
§5电场的调整
一、改善电极的形状

(2)改善电极边缘
将边缘做成弧形,或尽量使其与某等位面相近,如图c所
示,以消除边缘效应

34/42
§5电场的调整
一、改善电极的形状
(3)使电极具有最佳的外形
如穿墙高压引线上加金属扁球,墙洞边缘做成近似垂链
线旋转体,如图d所示,以改善其电场分布。

35/42
二、改善电极间的电容分布

(1)加屏蔽环:支柱
绝缘子、分压器的高压
侧加均压环,作用是增
加高压电极对设备本体
的电容,从而补偿设备
对地电容电流。

36/43
37/43
(2)增设中间电极
在电极间增设一定数量的中间电极,可以调节轴向及径向电场

38/43
39/43
三、利用其它的措施调整电场

(1)采用不同介电常数的电介质
根据多层电介质串联时其电感应强度保持不变的原理,采
用介电常数不同的电介质以调整电场分布。如在原强电场区
用介电常数较大的电介质,而在原弱电场区用介电常数较小
的电介质,可使电场分布改善。

E1max ε1r1 = E2max ε 2 r2

40/43
三、利用其他的措施调整电场
(1)采用不同介电常数的电介质
高压电力电缆的分阶绝缘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的实例。

41/42
(2)利用电阻压降 利用一与电极相连的半导体层深入电
场,达到调整局部电场的目的,如高压电机的绕组的端部常
采用此方法。

42/43
(3)利用外施电压强制电场分布
有些静电电压表利用电阻分压器固定各均压环电位,从而
使极间产均匀电场,如图c所示。串级试验变压器的绝缘支
柱,各中问法兰分别与各级变压器的出线端或器身相连,从
而使支住上电压分布均匀。

43/43
总结 多电解质目的:改
善电场

电压≠电场
交流:极化 ε1 E1 = ε 2 E2
直流:电导

γ1E1=γ2E2

44/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