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第5章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

1/53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均匀及稍不均匀电场中六氟化硫的击穿

第三节 极不均匀电场中六氟化硫的击穿

第四节 六氟化硫的冲击击穿特性

第五节 六氟化硫气体中沿固体介质表面的放电

第六节 含六氟化硫的混合气体 2/53


SF6气体绝缘的优点 第一节 引言
体积小
0.1 MPa下,SF6的绝缘强度是空气的大约3倍,灭弧能力更高达空气
的100倍以上,所以在超高压和特高压的范畴内,它已完全取代绝缘油和
压缩空气而成为唯一的断路器灭弧媒质。

敞开式变电站 替代为金属封闭
(72 kV-1200 A, 2×15 MVA) 式组合电器之后

3/53
可靠性高
• 平均无故障时间:400-1000年/间隔
• 寿命:35-50年

• 不受恶劣环境因素(如台风、盐碱、地震等)的影响
• 无火灾隐患
• 不污染环境、对居民友好

体积小、可靠性高

•适用于征地困难的地区
•维护工作量小
•寿命长,全寿命造价低

4/53
URBAN

Conventional

Sweden: 某132/10kV 变电站,两路130kV母线,两台


30MVA变压器,20台10kV开关柜 5/53
6/53
SF6的物理化学特性
SF6由卤族元素中最活泼的元素氟(F)原子与硫(S)原子结合而成,
其分子结构是六个F原子处于顶 点位置而S原子处于中心位置的
正八面体,S和F以共价键联结,键距1.58×10-10m。

① 无毒性
② 化学稳定性好
③ 密度约为空气的5倍
7/53
在高寒地区,必须考虑GIS的断路器部分SF6气体液化的问题。
通常,通过加热断路器或者采用SF6-N2混合气体作为灭弧介质
解决液化问题。
8/53
SF6气体的分解

SF6气体分解物的负面影响
•HF腐蚀金属、影响操作机构的工作,与含硅材料反应。
•固体生成物落在绝缘支撑材料表面且吸收了气体中的水
分时,会降低闪络电压
•可能造成的人员中毒

9/53
一. SF6的理化特性
1. 液化问题
在-40 ℃ <T<80 ℃, P<0.8MPa 范围内气态占优势 ,一般使
用范围内不存在液化问题,在高寒地区,需考虑采取措施,
如加热、采用SF6-N2混合气体。

2. 毒性分解物
纯净SF6是无色,无味,无毒,不燃的惰性气体,
由于电子碰撞、热以及光辐射导致SF6气体分解出有毒分解
物;
电弧的高温、火花放电、电晕或局部放电都会使SF6分解;
常用措施:
采用活性氧化铝和分子筛等吸附剂,吸附分解物和水分
10/53
3. 含水量

水分影响气体分解物, SOF2、SO2F2、SOF4等分解物发生水
解作用,形成氢氟酸HF,引起材料腐蚀,导致机械故障;在
低温时引起固体介质表面结露,使闪络电压降低。因此在设
备安装、运行时要检测含水量,不超过容许值。

4. SF6混合气体
采用SF6 -N2,CO2、空气的混合气体,使液化温度降低、减小
对电场的敏感度、降低价格。

11/53
注意事项

1)SF6会聚集在地面—防窒息—工作面要通风
2) 杂质有毒—严格控制纯度
3)在设备内部吸附剂
4) 工作人员接触有毒气体时要带放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12/53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气设备

SF6断路器、气体绝缘变压器(GIT)、充气管道输电线
(GIC)、封闭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等。

GIT:Gas Insulated Transformer

GIC:Gas Insulated Cable

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Substation)


13/53
绝缘结构

1)SF6间隙绝缘
2)SF6与绝缘子沿面绝缘
3)出线绝缘(套管) 14/53
15/53
第二节 均匀及稍不均匀电场中六氟化硫的击穿
2.1 SF6的介电强度
SF6气体的绝缘强度高的主要秘密在于它是强电负性气体。

对均匀间隙,当p=0.1 MPa时,SF6气体的击穿电场约为89 kV/cm;


而空气的击穿电场约为30 kV/cm。所以通常说SF6气体的绝缘强
度大约是空气的3倍。

16/53
介质击穿电压与压力关系

17/53
SF6具有高电气强度的原因
1. 氟是卤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强的,因此SF6分子具有很强的电
负性,容易吸附电子成为负离子,阻碍放电的形成和发展;

2. SF6分子的直径比氧、氮分子的要大,使得电子在SF6气体
中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不易积累能量;而SF6的电离电位又
比氧、氮分子的大,因而减小了电子碰撞电离的可能性;

3. SF6分子量比空气大5倍,离子迁移率小,更容易复合(消电
离),此外,电子与SF6分子相遇时,还会因极化等过程增加能
量损失,减弱其碰撞电离的能力;
18/53
2.2 SF6的电子电离系数和附着系数

电子崩发展过程中,电子数目计算:
x
n = exp[ ∫ (α − η ) dx ]
0
α 电子电离系数
η 电子附着系数
α = α −η 有效电离系数

19/53
当E/p大于临界值
(E/p)crit=885kV/(cmMPa)时,
有效电离系数大于零,放电才可
能发展
在20℃,且E/p处于
600~1200kV/(cmMPa)时:
α E
= 24( − 550) 1 /(cm ⋅ MPa)
p p

α E E
= β [ − ( ) crit ] 1 /(cm ⋅ MPa)
p p p

β =27.7kV-1
20/53
2.3 自持放电条件

均匀电场中,当电子崩头部电子数达到
临界值时,电子崩转入流注,放电转入自
持阶段
α d = ln ncrit = K = 13 ~ 18.5
α E E
代入 p
= β[
p
− ( ) crit ]
p
1 /(cm ⋅ MPa)

Eb E K /β 0.5
= ( ) crit + = 885 +
p p pd pd

U b E=
= bd 885 pd + 0.5
21/53
2.4 SF6的巴申曲线

巴申定律:
在气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大部分气体
在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符合巴申曲
线,即击穿电压只是pd乘积而与p和d
的数值无关。实验表明, SF6 气体在
pb≤0.2 MPa时遵循巴申曲线。

22/53
最小击穿电压为507V,在pd=3.5X10-5
MPacm时得到..

相同PD,间隙越小,可能粗糙度的影响越大,
击穿电压越低

当压力不大时,相同 pd有相同的Ub
23/53
压力较大时,出现偏离.
2.5 电极表面状态的影响

现象:实际击穿Eb/p小于 (E/p)crit ,
而且巴申曲线有分支
解释:电极表面有突出物

当电子崩由突出物处开始发展,达
到一定长度而使崩头电子数达到
临界值ncrit时,间隙击穿

24/53
h + xc

h
α ( x)dx = ln ncrit = K
h + xc  E ( x) E  K /β

h  p − ( p ) crit  dx = p
 
(E/p)crit=885kV/(cmMPa)

1 电场增加:有利放电

2 距离减小:不利放电

25/53
临界压力pk: Eb/p= (E/p)crit 时的压力
(ph)crit =6MPa.um

临界击穿压力与突出物高度h有关
比较气体绝缘,要同时考虑(E/p)crit 和(ph)crit
26/53
Ub随p的增加出现饱
和现象

当ph>(ph)crit时,Eb/p随ph
的增加而下降,突起物高
度h增加,击穿电压降低
27/53
2.6 导电微粒的影响

SF6气体对灰尘和导电微粒十
分敏感,而少量气体杂质或绝
缘微粒不会有明显影响
∗非金属微粒对SF6气体
绝缘系统的影响很小,
一般不需要特殊关注

导电微粒的影响机理:
1)附着在电极表面,形成突出物
2)交流电场中,导电微粒在某一
电极上充电,在另一电极上放电
导致间隙击穿 28/53
2.7 面积效应

在增加电极面积不会改变SF6气体间隙电场分布的情况下,间隙
的击穿电压随着电极面积增加而降低。在冲击电压下,击穿概率
将随着电极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电极表面缺陷出现的概率)

•随着面积增加,击穿场强逐渐
降低并收敛于渐近值。
•大面积电极受表面粗糙度影响
小于小面积电极。

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小面积电极所
得到的SF6间隙击穿电压值,不能
直接用于实际的大型绝缘系统。

29/53
2.8 稍不均匀电场中 SF6的击穿

电子崩转变为流注的条件即为
击穿条件
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
影响很大,特别是最大电场—
——实际中尽量减小最大电场,
例对同轴圆柱结构取R=3r。
击穿电压有饱和现象和极性效

30/53
稍不均匀电场中SF6的击穿

极性效应

饱和效应效应 31/53
过电压类型:工频<操作<雷电

过电压类型
32/53
2.9 SF6气隙绝缘的工程计算
不均匀电场中的自持放电电压U0与间隙距离d的关系:
Emax :满足流注放电判据时,曲率
U = Ed = E d / f
0 max
半径较小的电极的表面场强;
f: 电场不均匀系数

粗略估计可以采用下述公式:

U = Ed = E d / f
0
a
bt

33/53
第三节 极不均匀电场中六氟化硫的击穿
3.1 极不均匀电场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间隙击穿前先出现电晕,
稍不均匀场和均匀场中,电晕即意味击穿。

气压越高,分界点(极不均匀电场和稍不均
匀电场的分界点)越处于球半径小的区域
(不均匀系数大的区域,也即利用系数(不
均匀系数的倒数)小的区域)。

根据间隙的绝缘利用系数Eav/Emax)来
判断。
当r<rt时,先电晕后击穿
当r>rt时,击穿前无局部放电
rt与气压有关
34/53
3.2 电场不均匀程度对SF6击穿电压的影响

与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相比,SF6
气体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下
降的程度比空气大。因为在不均匀
电场中,有效电离系数随电场增加
速度比空气快。

35/53
3.2 电场不均匀程度对SF6击穿电压的影响

SF6的击穿电压比空气的提高不多,
甚至接近:
1)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SF6中电子
崩内电子数(α)的增长比空气中快
→起始电压高出不多

2)棒极周围的空间电荷较集中,未
形成有效的均匀电荷层即自屏蔽效应

36/53
• 当电极曲率半径r小、
气压p低的时候,尖
电极在SF6 中的Uc 约
为空气中的2倍,只
是当r加大或p提高后
才增加到3倍左右。

37/53
3.3 击穿电压与气压
• 驼峰曲线

气压不太高时,击穿前先出现局部放
电。击穿电压出现最大值的原因是局
部放电。
气压低时,空间电荷的作用,使电场
的集中程度有所改善。 38/53
第四节 六氟化硫的冲击击穿特性

放电时延较长,分散性较大
实际中多采用稍不均匀场,加之带电质点不易扩散,空间电荷
的屏蔽效果差,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与工频击穿电压基本相同。
操作冲击的击穿电压低于雷电冲击的击穿电压。
多采用稍不均匀场=》伏秒特性比较平坦
负极性雷电冲击击穿电压有可能低于正极性

39/53
伏秒特性
负极性击穿电压低于正极性;

负极性时放电的分散性小;

气压越高,放电的分散性越大。

通常以SF6气隙的负极性伏秒特性作
为绝缘配合的依据(击穿电压较
低),但对于陡波作用下的情况,
即t小于1μs的时域,则应以正极性
伏秒特新作为依据。

40/53
41/53
冲击系数

均匀电场的冲击系数为1.0

SF6绝缘一般为稍不均匀电场

《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
操作冲击系数:1.05-1.1
雷电冲击系数:1.25

42/53
第五节 六氟化硫气体中沿固体介质表面的放电
5.1 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影响

电场不均匀,沿面距离提高,闪络电压也提高很少
43/53
闪络时,最高闪络场强Ef与a角无关,原因:
分界面仅通过改变电场分布而影响SF6的击
44/53
穿,分界面对起始电子的产生、复合等的
直接影响可忽略
代替楔形小气隙

45/53
5.2 固体介质表面粗糙度对闪络电压的影响

表面粗糙改变微观电场从而使闪络电压下降。
气压越高,使闪络电压开始下降的平均粗糙度越低。
尽管介质粗糙,只要与电极接触处附近表面光滑,其闪络电压与介质
表面全部光滑时一样。 46/53
表面状况:脏污、受潮等。
脏污来源:组装遗留的杂质、
开关操作时产生的微粒、运
行中因放电引起的气体分解、
生成物对绝缘材料的腐蚀产

水分的来源:气体本身含水、
密封不好渗入的水分。水分
形成霜时影响不大。

47/53
第六节 含六氟化硫的混合气体

SF6是强温室效应气体:
SF6 气体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然而它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指
定的六种温室气体(CO2, CH4, N2O, HFCs, PFCs, SF6)之一。SF6
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实际影响很小,目前只占0.07%左右。将SF6
气体列为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是SF6 气体对温室效应有着相当
大的潜在危险。

•长寿命:约为3200年
N2+SF6
空气 +SF6
CO2+SF6
大气中SF6含量的增长
C3F6+SF6 48/53
混合气体的优点
(1)液化温度

降低SF6含量可降低液化温度

49/53
两成分混合气体的耐电强度按相对耐
(2)绝缘性能 电强度(RES)分为四类:
1:在混合比为某些值时,混合气体的
耐电强度高于高于两种单独气体的耐
电强度。
代表性气体: CF2Cl2-SF6、C3F6-SF6
2:向上凸
代表性气体: N2-SF6、CO2-SF6
3: 耐电强度随气体的混合比线性改变
代表性气体:SF6-He
4:向下凹
代表性气体: C2F3Cl3-SF6

50/53
•在SF6含量很低的情况下,也能
达到很高的绝缘强度
20% 75%

优异值越大表示对电极的敏感程度越低

•绝缘能力 SF6-N2 > SF6-CO2;

51/53
(3)经济性
SF6价格昂贵: ~90元/公斤

如果使用含SF6为20%的SF6-N2混合气体,将气体压力提
高为纯SF6的1.4倍,则可节约大约70%的SF6气体。

52/53
SF6/N2混合气体

指数拟合(当SF6含量大于5%时)

k: SF6的分压比
V1: SF6的耐电强度

U b = 885 pd + 0.5
【例】SF6从100%变到20%,充气气压必须
为原来的1.4倍。
0.4MPa 0.56MPa

53/53
充气气压:

对于纯SF6气体而言:
GIS 灭弧室的充气气压在 0.7MPa
左右,其他隔室的充气气压在
0.45MPa以下。

SF6含量降低导致击穿电压下降,
故必须提高充气压力保证绝缘性

SF6耐电强度与充气气压和
SF6含量之间的关系

54/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