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15 年 5 月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May 2015

第 47 卷   第 3 期 Fo
rei
gn 
Language 
Tea
chi and 
ng  Res
each (
r bimon
thy)
l Vol.
47No. 3

《敏感期 、语言学能和
最终二语习得状态 》述介
南京大学   曹贤文
Gi
sel
a Gr
anena 
& Mi Long (
ke  ed ).
s. 2013.S
ens
iti
v Pe
e  r
i s,Languag
od e
Ap
titude,and 
Ult
ima
t L2 
e  Att
ainmen
t.Ams
terdam:John 
Ben
jami
ns.
xv
+ 295pp.

1.引言

成熟期限制和语言学能都是语言习得领域带有全局性且长期受到关注的课
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兴趣不断增长,学界将目光更多
投向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研究,这 激 发 了 对 影 响 最 终 二 语 习 得 状 态 的 重 要 变 量 及
其加合效应的探索。已有二语习得研究已经确定了起始年龄 (
age  ons
of  et),即
学习者首次真正接触第二语言 的 年 龄,是 用 来 解 释 最 终 二 语 习 得 状 态 的 最 大 变
量,一 般 可 解 释 30% 左 右 的 变 异。 研 究 也 显 示,第 二 个 预 测 力 最 强 的 变 量 是 语
言学能,一般可解释 10%-20% 的 变 异(
P.IX)。因 此,毫 不 奇 怪,近 来 大 量 研 究
将年龄和语言学能结合在一起 作 为 二 语 习 得 最 终 水 平 的 解 释 因 素,从 新 的 理 论
视角和实证研究层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成熟期
限制、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进行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 。

2.内容简介

除引言外,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首先说明,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两个最
强预测变量为起始年龄和语言 学 能,接 着 简 要 回 顾 了 关 于 语 言 学 习 成 熟 期 限 制
和语言学能的研究历史及最新进展,并综述了全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年龄 差 异 和 成 熟 期 限 制”,共 收 集 3 篇 文 章。 第 1 章 是 Long 的
“儿童和成人二语习得的成熟 期 限 制 ”。 通 过 回 顾 与 年 龄 相 关 的 过 往 研 究,作 者
认为这些研究强烈支持存在语言 习 得 成 熟 期 限 制。 然 而 Lennebe
rg 提 出 的 “关
· 474 ·
曹贤文   《敏感期、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述介

键期假设”认为青春期后语言 学 习 机 制 被 关 闭 是 由 于 大 脑 语 言 功 能 侧 化 的 推 断
是错误的。作者提出应当采用语言习得敏感期理论代替“关键期假设”来解释成
熟期限制。敏感期是终身语言 衰 退 过 程 中 一 段 边 界 模 糊 的 时 间,是 一 个 具 有 弹
性的阶段,大体上有加减 2 年的弹性。在人类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儿童从出生就
具有区别自然语言中细微声音的敏感性,在最初几年,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处于
平稳的高峰期,尔后逐年下降而不是突然中断。从敏感期结束前直至去世,语言
习得能力衰退的下降速度 更 慢,也 不 太 明 显。 作 者 绘 制 了 一 幅 包 含 敏 感 期 在 内
的学习者一生 中 年 龄 因 素 对 语 言 习 得 影 响 的 形 状 图,并 将 它 比 作 一 个 拉 伸 的
Z”字,以此来解释终 生 语 言 学 习 能 力 的 逐 渐 衰 退 过 程。 为 了 进 一 步 阐 明 语 言

习得敏感期理论的解释力,作 者 接 着 从 八 个 方 面 详 细 分 析 了 学 界 对 于 成 熟 期 限
制缺乏一致看法的原因,并总 结 了 最 近 十 年 来 在 成 熟 期 限 制 研 究 方 面 取 得 的 积
极进展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影响。
研究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首先集中在语音学、形态学和句法学等领域,近
来又扩展到了词汇和词语搭配领域,不过,这方面 的 研 究 仍 然 很 少,第 2 章 Spa-
ro 的“成熟期限制对 二 语 词 汇 习 得 的 影 响”对 此 做 了 有 益 的 探 索。 作 者 调 查
da
了二语词汇和词语搭配敏感期 存 在 的 可 能 性,分 析 结 果 显 示 存 在 二 语 词 汇 习 得
敏感期,二语词汇习得的高度敏感期大约在 6 岁时结束。
近年来,不少研究认为年龄对最终习得状态的影响是由于一语固化的结果 ,
一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引起学习 者 一 语 心 理 表 征 的 不 断 固 化,使 得 二 语 习 得 日 益
困难。第 3 章 By
lund、Hy
ltens
tam 和 Abr
ahams
son 的“最 终 二 语 习 得 状 态:年
龄的影响还是双语的影响”分析了“一语固化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将双语的影响
作为最终习得状态差异的可选 解 释,作 者 认 为 起 始 年 龄 与 双 语 影 响 两 方 面 的 解
释彼此并不矛盾。
第二部分“语言学能的构成和测量”,包括 3 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语言学能的
LLAMA 语 言 学 能 测 试 已
内在构成和新的测量方 法。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测 量 工 具,
anena 的“二语学习 中 的 认 知 学 能
经在许多二语习得研究中描述过。第 4 章 Gr
与 LLAMA 语言学能测试”对 LLAMA 语言学能测试的可靠性及其内部结构进
行了探索性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其内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是可接受的,探索性因
子分析进一步表明该测试工具可测量语言学能的两个不同维度 :分析能力(与显
性语言学习相关的学能)和语音序列学习能力(与隐性语言学习相关的学能)。
s的“二语习得状态中语言学能的新概念”继续分析语言学能
第 5 章 Kormo
的内在构成,讨论了工 作 记 忆、语 音 短 期 记 忆 等 认 知 能 力 与 语 言 学 能 之 间 的 关
系,描述了这些认知能力如何影响诸如注意、长期记忆中的编码、程序化和自动
化等语言学习处理过程。本章 也 考 察 了 语 言 学 习 过 程 中 认 知 变 量 的 稳 定 性,研
· 475 ·
2015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究结果显示,在密集的二语接触之后,语言学能的一些成分可能发生改变。
y 的“后关 键 期 语 言 学 习 的 最 佳 化”主 要 讨 论 了 高 水 平 语 言
第 6 章 Dought
Hi-LAB)的设计原理和基本结 构。 鉴 于 很 多 人 成 年 后 才 开 始 学 习 第
学能量表(
二语言,而其中一部分人仍可达到高级水平,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学习者拥有
包括内在感知和认知能力构成的 语 言 学 能,可 部 分 补 偿 “后 关 键 期”因 年 龄 因 素
导致的语言学习能力的衰退。以往设计的语言学能测试主要用于预测教学环境
Hi-LAB 则 是 专 门 设 计 用 来 预 测 成 功 的 高 水 平 最 终 习 得 状
下早期学习的速率,
态。本章报告了 Hi-LAB 的 结 构、测 量 方 法、信 度 和 效 度,并 讨 论 了 如 何 运 用
Hi-LAB 对语言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分类、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教学干预措施。
第三部分“年龄、语言 学 能 和 最 终 习得状态”,包括 3 篇文章,主要探讨 了 语
言学能在减缓年龄因素对高水平习得状态的影响上所起的作用 。过往研究只有
少数调查了在自然环境下语 言 学 能 对 长 期 二 语 形 态 句 法 习 得 状 态 所 起 的 作 用,
虽然它 们 采 用 了 相 同 的 测 量 方 法,但 得 出 的 研 究 结 论 并 不 一 致。 第 7 章
anena 的“对二语习得中语言学能稳健性的再检测”重新检测了语言学能与长
Gr
期二语习得状态之间的关 系。 作 者 根 据 两 种 句 子 复 杂 性 条 件,采 用 听 觉 和 书 面
两种 语 法 判 断 来 测 量 长 期 二 语 习 得 状 态,同 时 采 用 LLAMA 量 表 测 量 语 言 学
能。结果显示,高语言 学 能 的 二 语 说 话 者 被 给 予 时 间 思 考 时,其 准 确 性 明 显 更
高,在语言学能与根据测试获得的语法判断成绩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
第 8 章是 Bo
libaugh 和 Fo
str的“基于记忆的类母语选择学能:语音短期记

忆的作用”。作者提出类母语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知识,也包括惯用的词语搭配知
识,即类母语选择能力。作者的 调 查 对 象 是 成 年 后 才 开 始 学 习 目 的 语 并 在 目 的
语社区长期居住的二语使用者,考察了他们的语言接触时间、类母语选择能力和
语音短期记忆能力等因素 之 间 的 关 系。 分 析 结 果 显 示,语 音 短 期 记 忆 能 力 对 成
人二语学习者的起始学习速率和最终习得状态都有影响。
第 9 章是 For
sbe
rg 和 Sandg
ren 的“晚学者二语习得中的高级语言水平:搭
配产出、语言学能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作者的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调查高级
语言水平的测量指标(词语搭配和语法判断)与二语晚学者的语言学能之间的关
系;第二,调查学习者的个性 与 高 级 语 言 水 平 之 间 的 关 系。 分 析 结 果 显 示,词 语
搭配与 LLAMA 学能测试 D 部分的测量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文
化个性量表中的两种个性维度数据与词语搭配成绩和 LLAMA 学能测试 D 部
分的得分都显著正相关。与第 8 章一样,作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在预测成人的二
语学习,尤其是高级语言水平时,需要考虑语言学能和其他个体因素的作用。
第四部分“教育政策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 2 篇文章,讨论了年龄差
异、语 言 学 能 及 其 互 动 在 应 用 环 境 中 的 研 究。 第 10 章 Long 的“语 言 学 习 敏 感
· 476 ·
曹贤文   《敏感期、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述介

期的研究发现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上的应用”提出应当在考虑二语满足社会、家庭
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将语言 学 习 敏 感 期 的 研 究 发 现 用 于 规 划 学 校 外 语 教 学 时
间,并给目的语环 境 中 的 移 民 提 供 恰 当 的 语 言 教 学。 最 后 一 章 是 Va
tz、
Tae、

J on 和 Dought
acks y 的“二语习得中的学能处理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和方法论”。
作者回顾了具有不同语言学能的学习者对不同教学处理的反应研究 。 这些研究
大都显示出显著的语言学能 -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不同的教学处理对于高语言学
能和低语言学能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影响,语言学能在某些处理中起作用,但
在另一些处理中却不起作 用。 作 者 建 议 将 来 的 研 究 能 够 结 合 这 些 因 素,去 探 索
如何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学能来制定教学活动以促进二语学习。

3.简评

本书汇聚了二语习得年龄 因 素、语 言 学 能 和 最 终 习 得 状 态 等 重 要 课 题 的 最
新研究信息,反映了二语习得 成 熟 期 限 制 和 语 言 学 能 两 大 领 域 及 其 与 最 终 二 语
习得状态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为二语习得成熟期限制和“关键期假设”等
重大争议性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书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年龄因素对二
语习得的影响,提出用敏感期理论替代关键期假说,以重塑语言学习成熟期制约
的理论解释基础。“关键期假说”中 的 关 键 期 含 有 明 确 的 起 讫 时 间,强 调 只 有 在
发展的特定阶段,个体的某种能力才能得到正常发展,这也意味着学习能力在特
定的年龄范围和成熟过程中逐 渐 丧 失,并 把 造 成 这 一 结 果 的 原 因 最 终 归 结 到 生
理因素上。本书编者之一 Long 认为,低等生物具有的关键期由 基 因 决 定,不 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时间往往是很短而精确的,在其突然关闭前的骤降期很短或者
根本没有,而且不同个体之 间 很 少 甚 至 毫 无 差 别。 而 敏 感 期 则 是 一 段 具 有 一 定
弹性的时间,它的结束对不同个体有快慢之分,人类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并不是在
某个特定的年龄段突然结束,而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语言习得能力逐步下降。 在
语言学习的高度敏感 期 结 束 后,敏 感 性 仍 有 残 余 和 可 塑 性,并 且 存 在 个 体 的 差
异。敏感期结束后的二语学习 效 果 与 年 龄 因 素 只 有 弱 相 关 关 系,更 多 则 是 受 到
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学能、认知和社会心理因素、语言接触度、第一和第二
语言的使用比例等等,这 些 因 素 为 后 敏 感 期 的 语 言 学 习 起 到 平 衡 和 补 偿 作 用。
因此,本书为进一步探索年龄因素与其他因素,特别是与语言学能的互动关系开
启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本书 提 出 由 于 语 言 的 不 同 方 面 涉 及 的 成 熟 性 和 认 知
处理并不完全相同,语音、词汇和形态句法等语言不同部分的习得敏感期虽大体
相同但仍有所差异。可以预见,研 究 语 言 的 不 同 方 面 在 什 么 时 期 结 合 哪 些 其 他
因素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将是未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 477 ·
2015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第二,本书具有很强的工具意义,为研究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提供
了新的测量依据和分析方法。语言学能的测量方法,一方面需要易于实施,最好
是基于计算机的,同时能够广泛获取;另一方面,需要反映语言学能研究的最新
成果,特别是对语言学能组成部分的本质及这些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以及
对工作记忆、隐性与显性学 习 等 重 要 因 素 的 关 注。 近 年 来 学 界 开 发 了 一 些 新 的
LLAMA 语言 学 能 测 试 和 Hi-LAB 高 水 平 语 言 学 能 量 表 就
语言学能测量工具,
是其中的代表。本书第二部分探索了支撑上述语言学能测试的理论结构以及这
些测试的运作方式和可靠 性,为 研 究 语 言 学 能 提 供 了 分 析 依 据 和 方 法 支 撑。 另
外,本书将语言学能与其他个体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对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影响 ,
以及关于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类母语能力分析、词语搭配能力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第三,本书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为语言政策规划和课堂教学处理提供了理
论支撑和实用参考。语言学习 敏 感 期 理 论 似 乎 暗 示 应 该 尽 早 开 始 外 语 学 习,然
而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并不一 定 意 味 着 “越 早 的 教 学 越 好”。 本 书 认 为,起 始 年
龄与最终二语习得水平之间呈 现 负 相 关 关 系,可 能 是 由 于 跟 年 龄 相 关 的 处 理 隐
性语言学习的大脑能力的衰退,这意味着隐性学习更有利于儿童,而显性学习对
年龄较大的学习者起更大 作 用。 另 外,敏 感 期 中 不 同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效 果 和 理 想
的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都各 不 相 同。 由 于 受 到 语 言 学 能 等 其 他 因 素 的 影 响,有 些
人即使到了成年期也能够熟练 而 快 速 地 掌 握 外 语,而 有 些 人 即 使 在 敏 感 期 内 学
习第二语言,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用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案。本书关于语言学能研究和测量的信息可用来描述每一名参测者的
语言学能轮廓,评估其可能的语言学习结果,以及在什么环境下(例如,沉浸式或
者课堂教学环境)将可能达 到 最 高 的 学 习 成 就。 本 书 研 究 也 发 现 语 言 学 能 与 教
学处理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 系,这 些 发 现 启 发 我 们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强 学 习 者 的
学能组成和学习条件多样性之 间 交 互 作 用 的 研 究,以 便 更 深 入 认 识 语 言 学 能 与
教学之间的关系。
总之,本书是国际二语习得界关于语言成熟期制约、语言学能和最终习得状
态的一部最新力作,为本领域的研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收稿日期:
2014-03-27;本刊修订,
2015-03-28
通讯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47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