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5

目 錄

試卷二 寫作能力

前言

第一題

第五級示例

第四級示例

第三級示例

第二級示例

第一級示例

第二題

第五級示例

第四級示例

第三級示例

第二級示例

第一級示例

第三題

第五級示例

第四級示例

第三級示例

第二級示例

第一級示例
前言

為 讓 教 師 、 學 生 以 及 公 人 士 進 一 步 了 解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考 生 的 水 平 , 本 局 選 取 2 0 20
年 考 試 個別 考 生的 答 卷, 輯 錄 為 本套示 例 ,以助 說 明 各級 考 生的 典型表 現 。

本 科 共 設 四 卷 ( 因 應 疫 情 , 今 年 取 消 卷 四 說 話 能 力 ), 本 套 示 例 取 材 於 其 中 試 卷 二 的
答卷,以便說明各等級考生的典型表現。

參 閱 這 套示 例 時 ,讀 者亦 宜 同 時參 考 本 年試 卷及 評 卷 參考 , 以 了解 試題 及 評 分要 求 。
有 關 文 件刊 於 《2020 年 香 港 中學 文 憑 考試 試題 專 輯 ( 附 評 卷參 考 及考 生 表 現評 論 )》
內。
試卷二 寫作能力

第一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描述與「我」一起成長的一心,通過記述她從孩童到青少年時期的幾
件事,刻畫她時刻秉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家訓,流露「我」對她的欣賞之情。立意
明確 , 取材 切 當, 描 寫 能 兼及「律己」與「待人」,內容具體、豐富 。

考生以一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家訓引入,順時序記述幾件事件以刻畫一心的言行。
孩童時期,在一次書法班上,一心對「我」形容為「鐵劃銀鈎」的書法作品不滿意,要求自
己做到盡善盡美;卻包容「我」表現遜色,並以「寫得很好」作鼓勵,通過對一心言與行的
描 繪 , 具 體 反 映 一 心 對 己 對 人 的 標 準 有 「 嚴 寬 」 之 別 。 到 「 花 樣 年 華 」,「 我 」 與 一 心 一 起 組
織學生會,在「我」愛理不理,正想放棄之際,一心卻從沒抱怨,認為「你們已經做得很
好 , 接 下 來 讓 我 來 吧 ! 」 一 直 一 力 擔 起 重 責 ,「 我 」 深 受 一 心 「 嚴 己 寬 人 」 的 表 現 所 感 動 , 重
新燃起鬥志。藉一心的行為和說話,以及與「我」的對比,凸顯一心的美德。及後記述在一
次 義 工 探 訪 中 , 一 心 細 心 地 教 導 孩 子 寫 書 法 , 更 珍 藏 那 些 「 只 可 稱 得 上 『 看 得 到 』」 的 書 法 作
品 , 與 之 前 對 自 己 的 要 求 截 然 不 同 。 通 過 一 心 的 解 惑 ,「 我 」 終 於 明 白 到 一 心 「 嚴 己 寬 人 」,
既可使自己進步,同時又顧及他人。由此「我」深刻體會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
道理,明白這種美德值得學習。事件進一步凸顯了一心的形象,亦對「嚴以律己,寬以待
人」有深刻的理解,深化「我」對一心的欣賞之情。全文以「我」反復唸「嚴以律己,寬以
待人 」 作結 , 呼應 文 首。

綜觀全文,內容豐富、具體,考生取材自三件事件,通過記述一心的言和行,在「律己」與
「待人」上作「嚴」與「寬」的對照,焦點集中,能突出人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美
德, 而 對這 種 美德 的 思考 ,亦 算 深刻 。

表達 字詞運用大致恰當,文句通順流暢,表達手法妥貼。全文善用修辭,尤其對比襯托手法,以
「我 」 的言 行 凸顯 一 心「 嚴己 寬 人」 的 美德 , 人物 形象 鮮 明。

如以「她恍如一隻憤怒的獅子向着(把)獵物撕成一小一小塊。」刻畫一心自責未能寫得一
手 好 字 的 表 現 , 比 喻 妥 貼 。 又 作 者 認 為 一 心 的 字 「 鐵 劃 銀 鈎 」、「 充 滿 朝 氣 」。 作 者 的 評 語 與 一
心的 「 自責 」 形成 強 烈對 比, 更 能凸 顯 一心 對 自己 要求 甚 高, 要 事事 做 到盡 善盡 美 的特 點 。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起承轉合過渡自然,輕重詳略得宜。全文按時序敍事,由「孩童時期」到
「 花 樣 年 華 」, 再 到 「 高 中 最 後 一 次 義 工 探 訪 」。 又 由 敍 事 引 發 個 人 體 會 , 體 會 亦 隨 事 件 深
化,從只見表面言行,到深受感動,以至思考這種處事態度的意義,流露對一心的欣賞之
情。各段重點清晰,層層推進。最後以一遍又一遍重讀一心的家訓收結,緊扣題旨,與首段
呼應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第一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描述較我年長三歲的哥哥,通過記述他在家裏、學校和工作上的三件
事,刻畫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成為「我」的榜樣,並為他感到自豪。 立意明
確, 描寫能兼及「律己」與「待人」, 取材恰當 , 內容 較 為具體 ,體會一 般 。

文 章 先 交 代 哥 哥 做 到 「 嚴 以 律 己 , 寬 以 待 人 」, 是 一 個 人 品 好 又 容 易 相 處 的 人 , 然 後 鋪 述 三 件
相關事件。首先,記述哥哥對於爸爸常常發脾氣且滿口髒話的表現,並不如家人般反感,反
而安撫爸爸的情緒,在「我」細問之下,明白哥哥嚴格要求自己不說粗俗的語言,卻因爸爸
工作辛勞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包容他的行為。通過哥哥的話,凸顯他對己待人的要求有
「寬」與「嚴」之別。之後,再記述哥哥在學校繪畫班裏,對出言批評和諷刺的思賢處處禮
貌 地 回 應 , 藉 哥 哥 的 解 說 , 刻 畫 哥 哥 要 求 自 己 做 到 「 內 省 不 疚 」, 時 刻 改 善 自 己 以 求 進 步 , 並
能 虛 心 接 納 他 人 意 見 , 不 會 反 駁 別 人 的 批 評 。 事 件 側 重 描 述 哥 哥 「 嚴 以 律 己 」, 亦 暗 含 對 他 人
無理批評的寬待。最後,寫哥哥成為教師,他體諒學生為籌備表演而延遲交功課的日期,卻
嚴 格 要 求 自 己 在 短 時 間 內 準 時 並 具 質 素 地 完 成 批 改 工 作 。 對 學 生 「 寬 」 卻 克 己 甚 「 嚴 」, 對 比
明確 。 全文 以 認定 哥 哥為 榜樣 作 結。

文章取材適當,能配合立意,考生取材自三件事件,通過「我」的敍述和哥哥的解說,能刻
畫人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美德。文末以哥哥既是親人,又是學習榜樣,並以他「為
豪」 作 結, 見 欣賞 之 情, 體會 一 般。

表達 字 詞 運 用 恰 當 , 如 「 雞 毛 蒜 皮 」、「 大 發 雷 霆 」、「 千 篇 一 律 」 等 等 。 文 句 通 順 , 惟 句 子 偶 有 沙
石,如「他批評哥哥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沒有變化、畫功死板、根本不值得為校參賽。」
意思 重 複, 略 嫌累 贅 。

就相同情況、相類事件,作對己「嚴」與待人「寬」的對比,人物描寫恰當。惟主要通過
「我 」 敍述 事 件, 輔 以哥 哥的 解 說來 塑 造人 物 形象 ,描 述 較為 平 面, 技 巧一 般。

結構 事件的鋪排具條理,詳略輕重能配合題旨。全文記述了哥哥在家庭、學校繪畫班和作為老師
的表現,各段重點清晰,內容能圍繞主題而發。最後以流露對哥哥的欣賞之情作結,結構完
整。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第一題

第 三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通過記述在一次測驗中,一心嚴格要求自己有好表現,卻體諒連累他得不到獎品的同學,由
此刻畫一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成為「我」的榜樣。立意明確,能回應寫作要
求, 描 寫 能兼及「律己」與「待人」,惟內容較 為 單薄 。

文章開首交代事件背景,以老師的承諾引入,繼而記述一心不受「我」引誘,堅定地回家溫
習 , 以 求 取 得 理 想 成 績 ;「 我 」 卻 只 顧 玩 樂 , 深 信 高 材 生 會 助 自 己 獲 得 獎 品 。 通 過 我 與 一 心 的
對 比 , 交 代 了 一 心 律 己 甚 嚴 。 接 着 寫 測 驗 結 果 公 布 , 全 班 只 有 一 心 合 格 ,「 我 」 和 允 行 怪 責 他
人連累自己失去獎品,一心則不但沒有生氣,更指出「如果自己做得不好,我反而會生氣自
己為何不夠努力,也許別人失敗是(有)原因和因(困)難。」由此帶出一心「嚴以律己,
寬 以 待 人 」 的 美 德 , 就 像 「 聖 人 」 一 樣 。 考 生 藉 一 心 的 解 說 , 以 及 「 我 」、 有 容 、 允 行 與 一 心
的對比,進一步凸顯了一心「嚴己」卻「寬人」的優點。之後,再略述有容、允行和「我」
只管怪責別人卻對自己沒有要求的表現,以及一心在一次體能練習中只怪責自己,卻沒有指
責表現欠佳的隊友,重申一心的美德,成為「我」的榜樣。考生以一心與眾人的對比,回應
「 最 能 體 現 」 的 題 旨 。 文 末 總 結 一 心 最 能 體 現 「 嚴 以 律 己 , 寬 以 待 人 」 的 美 德 ,「 我 」 要 以 他
為榜 樣 ,要 求 自己 堅 持, 承傳 這 種態 度 。

文 章 取 材尚 能配 合立意 ,事 件及人 物言 行尚能 帶出「 嚴以律 己, 寬以待 人」的 美德, 惟 記 事 較


為 零碎, 枝節 稍 多, 描 述卻嫌概略 ,未能充 分凸 顯 人物 特 點, 體 會頗 為 浮淺 單薄 。

表達 字 詞 運 用 大 致 恰 當 , 文 句 大 致 通 順 , 雖 偶 有 用 詞 不 當 , 如 「 我 不 會 生 氣 他 們 」、「 我 細 味 地 回
想 一 心 的 話 」, 惟 也 有 嘗 試 修 飾 文 句 , 如 運 用 比 喻 「 我 的 心 情 就 仿 ( 彷 ) 彿 坐 上 了 海 洋 公 園 的
冒險過山車,由興奮和期待的頂點,一下子掉到失望的谷底。」惜未在主題落墨,效果一
般。

嘗 試 運 用 人 物 描 寫 手 法 , 如 以 「 我 」、 有 容 及 允 行 的 表 現 襯 托 一 心 , 凸 顯 一 心 「 嚴 己 寬 人 」 的
美德 ,惟 主次未算清晰,以致對一心的 描寫較為概 略 ,表達 手法 一 般。

結構 文章先詳寫一次測驗中一心與「我」的表現,繼而略述幾個人物及有關事件,最後點出體
會, 脈 絡大 致 清晰 , 結構 尚算完整 。

寫測驗前「我」引誘一心玩樂,頗為冗長,未作適當的剪裁;後文略述一心在一次體能練習
中的 表 現, 則 過於 概 略, 輕重 詳 略稍 見 失衡 , 且敍 事較 零 散。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一 般。
字體
第一題

第 二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通過記述在一次專題報告中,允行嚴格要求自己完成報告,同時追上學習進度,卻體諒
「我」不小心把資料刪除,刻畫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 立意清晰,尚能回應寫
作要 求 ,描 寫 能 兼及「律己」與「待人」, 惟內容很單 薄 。

文章開首肯定允行體現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最適合擔任學生會會長。繼而憶
述 一 次 令 「 我 」 對 允 行 印 象 深 刻 的 事 件 。 在 一 次 專 題 報 告 中 ,「 我 」 與 允 行 同 組 , 作 為 組 長 的
允行十分盡責,安排分工,聽取意見,處處精益求精,希望不會連累組員,同時要兼顧學
習,以致日間精神不足。考生概略記述允行的表現,帶出他「嚴以律己」的美德。之後交代
「 我 」 不 小 心 把 資 料 刪 除 , 浪 費 了 組 員 的 心 血 , 允 行 卻 沒 有 怪 責 「 我 」, 還 馬 上 補 救 , 讓 報 告
順 利 完 成 , 拯 救 了 全 組 同 學 。 藉 寫 允 行 沒 有 怪 責 「 我 」, 帶 出 他 能 「 寬 以 待 人 」。 文 末 點 出 允
行能 體 現「 嚴 以律 己 ,寬 以待 人 」 的美德 ,是學 生 會會 長 的合 適 人選 。

文 章取 材 尚能 配 合立 意,事 件尚能帶 出「嚴 以律己, 寬以待人 」的美 德,惟僅 記 述一 件 事 件 ,


且細節不多,描寫概略,未能充分呈現人物特點。全文只見「我」對允行的肯定,未就這美
德加 以 發揮 , 體會 甚 為浮 泛。

表達 字詞運用一般,文句大致通順,但有不少沙石,如「當然要選出最能幫助到同學在學習上,
課外 上 都有 多 元化 的 活動 」、「 在 操行 上 ,成 績 上都 是榜 上 提名 」 等, 均 見瑕 疵。

記事平鋪直敍,以允行對人、待己作「嚴」與「寬」的對比,表達手法一般。僅能帶出人物
特點 , 未能 凸 顯人 物 形象 。

結構 敍事 完 整, 由 選學 生 會會 長引 入 ,再 通 過憶 述 一次 專題 報 告的 經 歷描 寫 人物 ,輕 重 詳略 尚 算
恰當 。 以重 申 允行 是 學生 會會 長 的合 適 人選 作 結, 能呼 應 文首 , 惟 起承轉合較生硬 。

標點 字體 可 辨認 ; 標點 符 號運 用一 般 ,偶 有 失誤 。
字體
第一題

第 一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通過描述中學同班同學允行認真學習,並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但卻願與他人分享和
樂於助人,指出他能體現「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美德。文章立意含糊,似錯把「寬以待
人 」 理 解 為 樂 於 分 享 和 樂 於 助 人 , 以 致 描 寫 未 能 兼 及 「 嚴 以 律 己 」 與 「 寬 以 待 人 」, 未 能 回 應
寫作 要 求。

文章開首直接指出允行能體現「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認真
學 習 的 資 優 生 」, 而 且 獲 獎 無 數 。 之 後 列 舉 了 允 行 的 一 些 表 現 , 如 : 為 自 己 犯 低 級 錯 誤 而 自
責、嚴格規劃自己遊玩和學習時間、勤奮學習以致睡眠不足,指出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
並 流 露 對 他 的 敬 佩 之 情 。 所 述 表 現 雖 能 反 映 允 行 「 嚴 以 律 己 」, 但 相 當 概 略 。 及 後 再 指 出 允 行
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待人有禮、樂於助人、富同情心,亦能與人分享,並略述「我」成
績 「 下 降 」 時 , 允 行 安 慰 和 教 導 「 我 」。 然 所 述 表 現 只 凸 顯 允 行 樂 於 助 人 , 卻 未 見 「 寬 以 待
人」 的 一面 。 最後 總 結允 行最 能 體現 「 嚴以 律 己, 寬以 待 人 」的 美德。

文章取材未能配合立意,所述僅能帶出允行「嚴以律己」以及樂於助人的一面,對「寬以待
人」交代不清。全文只列舉了允行的一些表現,敍事零散,描寫十分概略,未能呈現人物特
點。 文 中雖 言 及對 允 行的 敬佩 , 然體 會 浮泛 。

表達 表達尚算清晰,用詞平常,文句較為生硬冗贅,如「我和他由中一開始便一直都是同班同
學 , 他 的 成 績 一 直 都 是 名 列 前 矛 ( 茅 ), 在 所 有 老 師 和 同 學 眼 中 , 他 一 直 都 是 認 真 學 習 的 資 優
生 」。

人物描寫及情節敍述均相當貧乏,雖嘗試描寫人物外貌,如「他昏昏欲睡的表情,如熊貓般
的黑 眼 圈, 頭 上亦 長 出數 千條 的 白頭 髮 。」 以 見人 物勤 奮 學習 , 惟效 果 一般 。

結構 全 文 段 落 區 分 明 晰 , 先 指 出 允 行 「 嚴 以 律 己 , 寬 以 待 人 」, 再 交 代 「 嚴 以 律 己 」 的 表 現 , 後 寫
他樂 於 助人 , 最後 以 重申 人物 的 美德 作 結, 結 構尚 算完 整 。

惟各段之間的關聯薄弱,記事及描寫均甚為粗疏,部分取材未與立意扣連,內部結構較為鬆
散。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一 般。
字體
第二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 明 確 回 應 寫 作 要 求 , 記 述 人 生 不 同 階 段 經 歷 的 「 苦 惱 」, 說 明 我 們 都 應 以 積 極 正 面 的 態 度 ,
微 笑面 對 , 方 能 跨過 難 關 。 立意 明 確 , 能 凸顯「微笑」所反映的態度或人生觀, 取材與 立 意 之
間聯 繫 緊密 。

文章記述了人生四個階段面對的不同困境,說明「微笑」的力量,它能令我們成長,讓我們
更 積 極 地 面 對 下 一 個 挑 戰 。 文 首 以 「 跨 欄 比 賽 」 比 喻 人 生 , 面 對 「 令 人 苦 惱 的 欄 杆 」, 每 個 人
有 不 同 選 擇 , 但 「 我 」 認 定 「 微 笑 」 是 「 萬 能 的 鑰 鎖 ( 匙 )」, 對 人 生 無 往 而 不 利 。 能 明 確 點
出立意。考生先憶述孩提時學自行車遇上小意外,當時難忍疼痛之感,無知地以大哭面對,
但若能明白痛楚令人學會堅強,便應積極地微笑以對,則疼痛也會消散。藉孩提時不懂「微
笑 」, 設 想 微 笑 以 對 的 好 處 。 繼 而 寫 到 青 春 期 , 遭 心 儀 的 對 象 拒 絕 , 一 般 人 會 以 淚 洗 面 , 但
「 我 」 卻 勸 少 年 「 一 笑 而 過 」, 要 明 白 勉 強 不 會 帶 來 幸 福 , 應 另 覓 傾 慕 你 的 對 象 。 例 子 能 呈 現
微笑的積極意義。又敍述在社會工作,有時會大失預算,被公司辭退,心中定有惶恐、擔
憂 , 但 若 能 微 笑 面 對 , 知 道 人 生 有 圓 缺 , 便 可 迎 向 谷 底 上 的 「 世 外 桃 源 」。 從 兩 種 結 果 的 對
比 , 突 出 微 笑 的 正 面 價 值 。 到 踏 進 遲 暮 之 年 , 面 對 死 亡 , 既 然 無 法 改 變 ,「 我 」 會 選 擇 「 微 笑
面 對 」, 抱 感 恩 的 心 為 不 完 美 的 人 生 拉 下 完 美 的 「 謝 幕 」。 由 此 說 明 「 微 笑 」 亦 是 一 種 處 之 泰
然的態度,能讓人釋懷。最後,考生指出城市人或許忘卻了「微笑」這表情,但仍期望我們
努力 嘗 試, 不 論「 欄 杆」 有多 高 ,都 以 「微 笑 」跨 過。

綜觀全文,內容豐富,對「微笑」的理解、詮釋合乎情理,能明確連繫至積極正面的待人處
世 態 度 ;取材 自人 生 中常 遇上 的 境況 , 容易 引 起共 鳴; 闡 述合 理 明確 , 體 會 尚算 深 刻。

表達 字詞 運 用準 確 ,文 句 通順 ,表 達 手法 妥 貼。

善 用 不 同 句 式 , 如 長 短 句 「 選 擇 權 永 遠 都 掌 握 在 我 們 的 手 中 , 是 哭 、 是 怒 、 是 笑 … … 」, 反 問
句「我明白艷麗的鮮花都會有凋謝的一天,摧燦(璀璨)的煙火都會有散落的一天,何況是
人類 ? 」等 , 富於 變 化, 亦有 助 情感 表 達。

善用修辭,如以「跨欄比賽」比喻人生,高低的「欄杆」比喻不同的難關,意念豐富,貼切
恰當 。 又以 「 深凹 的 谷底 」與 谷 底上 的 「世 外 桃源 」對 比 , 凸 顯 微 笑 的 意義 。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輕重詳略得宜。全文按時序書寫,涵蓋孩提時代、青春男孩、工作階段、遲
暮之年,依次記述各階段的經歷,各段重點清晰,層次分明。最後呼應文首,以跨欄的比喻
收結 , 結構 完 整。

標點 字體 端 正美 觀 ;標 點 符號 運用 準 確 。
字體
第二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以人生不同階段面對的「順逆」為例,說明事情的好壞全在個人的主
觀 心 境, 我 們 應 學 會 微笑 以 對 ,讓 人 生 更 美 好 。 立 意明確,能呈現「微笑」所反映的態度或人
生觀,取材與立意之間的關聯大致明確 。

文章先指出在成長階段,我們總會遇上起跌,但事情的好壞往往不在於客觀條件,而在於主
觀的心境。考生先以幼童時代為例,在牙牙學語、蹣跚踏步、學習寫名字時,母親和老師的
微 笑 , 顯 得 「 和 睦 」, 讓 人 感 到 鼓 舞 , 由 此 肯 定 「 微 笑 面 對 生 活 」 是 應 有 的 人 生 態 度 。 再 舉 青
年時期面對選科、公開試,我們只要心境豁達,不忘微笑,事情會不如想像的複雜,困惑也
可以消除。所寫處境真實,闡述大致明確。之後,寫踏入社會,上班族面對加班壓力,與其
抱怨僱主刻薄,不如從正面思考,微笑以對,事情自然輕鬆多了。所寫處境能具體呈現微笑
是 種 積 極 態 度 。 最 後 , 考 生 以 「 燭 火 」 喻 人 生 ,「 風 兒 」 喻 心 境 , 樂 觀 開 朗 地 帶 着 微 笑 , 是
「清 爽 又柔 和 」的 風 ,可 使燭 火 「昇 華 」,讓 人 生 溫暖 。

綜觀全文,對「微笑」的理解、詮釋合乎情理,能連繫至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學習和工
作上的處境,以及「燭火」的比喻說明「微笑以對」的意義,闡述大致明確。惟對「微笑以
對」 的 思考 較 表面 , 體會 一般 。

表達 字詞 運 用大 致 恰當 , 文句 大致 通 順。

善用問句,如反問「不同的處境,是好是壞,不就取決於我們人生的決策者 ——自己的心境
嗎 ? 」, 如 設 問 「 是 因 為 人 在 笑 起 來 顯 得 更 和 睦 嗎 ? 理 固 而 ( 宜 ) 然 。 」 句 式 富 於 變 化 , 有 助
說明 事 理。

文 末 以 「 燭 火 」 喻 人 生 ,「 風 兒 」 喻 心 境 ,「 自 怨 自 艾 而 暗 淡 的 心 境 」 是 「 狂 亂 又 混 濁 的 風 」,
令 燭 火 「 可 憐 而 不 堪 入 目 」;「 樂 觀 開 朗 而 帶 着 微 笑 的 心 境 」 是 「 柔 和 的 風 」, 令 燭 火 昇 華 至
「裊 裊 炊 煙 的 懷舊 美 也及 不至 的 境界 」, 比喻 尚 算 恰當 , 但意 思 較為 含 糊, 效果 一 般。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詳略輕重能配合題旨。全文大致按時序書寫,由幼童時代、青年,到踏入社
會,各段重點清晰,能圍繞主題而發。文末的比喻能回應題旨,惟未加以深化。最後以美好
的清 晨 呼應 文 首作 結 ,結 構完 整 。

標點 字體 端 正, 筆 畫清 晰 ;標 點符 號 使用 平 穩。
字體
第二題

第 三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通過力克‧胡哲、一位消防員、呂宇俊的牧師等例子,說明微笑可以鼓勵自己,也可鼓勵他
人 面 對 人 生各 種 挑 戰 , 有 振 奮 人 心 的力 量 。 立 意大致明確,尚能帶 出「微笑」所反映的態度,
取材與立意之間的關聯 較為薄 弱 。

文章開首指出在不同處境中微笑的作用,以「我們可以能微笑以對嗎?」引入下文。繼而舉
力克‧胡哲的一生說明微笑的力量,他因「沒有完整的四肢」帶來的不幸而失去生存的動
力,經家人的鼓勵和接觸了信仰後,明白到必須以微笑鼓勵自己,積極努力生存。例子恰
當,能帶出微笑的鼓勵作用。之後,再舉消防員以掛着微笑的臉 鼓勵小孩,成功拯救生命;
以及「零分小子」呂宇俊教會的牧師以微笑鍥而不捨地鼓勵,使呂宇俊成為「香港傑出青
年」為例子,可惜說明甚為粗略,未能具體呈現「微笑」的意義。就有人認為身處困境時不
必以微笑欺騙自己這觀點,考生以山區患眼疾的婆婆沒有因為艱辛而抱怨,相反臉帶微笑為
女兒獻上最好的東西一事,強調笑容可鼓勵自己,惟例子較牽強空泛,闡述不足。最後指出
香港人與外國人不同,香港人習慣冷漠,不太懂得微笑。並總結微笑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可
振奮 人 心。

綜觀全文,對「微笑」的理解、詮釋合乎情理,能連繫至其振奮人心的鼓勵作用;以不同的
事例 作 論 述, 取 材尚能配合立意,惟闡 述 較概略 ;文末 言 及 香港 人 的 表現 , 未見 與 前 文後 理 的
關連 。對 「微 笑 以對 」 的 思考 較 表面 , 體會 一 般。

表達 字詞運用大致恰當,文句大致通順,雖偶有沙石,如「也像造就成為傑出年少的『零分小
子 』 呂 宇 俊 的 牧 師 一 樣 」、「 使 他 考 奪 得 十 九 分 」 等 , 但 句 式 仍 稍 有 變 化 , 如 「 也 許 只 是 面 部
上的 表 情之 一 ,也 許 是肌 肉的 收 縮, 也 許只 是 快樂 的表 達 」。

全文 主 要運 用 事例 作 說明 ,例 子 尚 恰當,惟闡述較為粗疏,表達 手法一般。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第二、三、四段所舉事例不同,然觀點相若,結構上缺乏層次,未能做到逐
層深入;又末段比較香港人與外國人,指出香港人的冷漠,這既非駁論,也非建議或總結,
頗為 突 兀, 使 結構 不 夠緊 密。

標點 字體 可 辨認 , 筆畫 尚 清晰 ;標 點 符號 運 用一 般 。
字體
第二題

第 二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藉 校 園 中 的 情 境 和 個 人 經 歷 , 帶 出 微 笑 背 後 包 含 了 不 同 情 緒 , 但 「 微 笑 是 充 滿 正 能 量 」, 應 要
做 到 面 對 任 何 事 都 「 微 笑 以 對 」。 尚 具 立 意 , 但 較 為 浮 泛 ; 尚 能 帶 出 「 微 笑 」 所 反 映 的 態 度 ,
取材與立意之間的關聯 較為薄 弱 。

文章以「大家也能微笑以對嗎?」引入,設想在校園裏與不熟悉的同學打招呼,對方會向你
報 以 「 微 笑 」, 但 微 笑 背 後 的 意 思 很 多 , 讓 人 難 以 猜 度 ; 之 後 又 略 述 日 本 店 員 的 微 笑 雖 然 商 業
化 , 但 也 讓 「 我 」 有 「 一 點 小 興 奮 」。 所 舉 例 子 只 能 說 明 微 笑 有 不 同 含 意 , 但 未 能 具 體 回 應
「以對」的題旨。考生繼而記述小時候「我」大哭時,奶奶如何扮鬼臉逗「我」笑,令不快
消褪,能輕易地微笑面對;長大後面對的事情較複雜,故只好硬着頭皮撐下去。所記經歷尚
能 帶 出 微 笑 的 正 面 意 義 。 最 後 , 考 生 藉 朋 友 的 看 法 :「 總 有 解 決 困 難 的 辦 法 」 點 出 「 微 笑 以
對」 是 一種 積 極的 處 事態 度, 待 時機 到 了, 人 人均 可做 到 。

文章取 材尚能配合立意,但 較為蕪雜。側重寫「微笑」的含意及作用,但闡述頗為含糊、概


略。對如何以「微笑」應對世事, 卻欠缺說 明, 體 會浮 泛 。

表達 字 詞 運 用 尚 恰 當 , 如 :「 獨 來 獨 往 」、「 相 視 而 笑 」、「 硬 着 頭 皮 」 等 , 文 句 大 致 通 順 , 偶 有 未 能
達意,如「我們可以從人們的表情中觀察那人的喜怒哀樂,可是我認為要觀察一個人的真實
難得 多 了」 一 句, 句 意含 糊。

全文主要以事例說明個人體會,文末雖引尼釆的話,但未能收突出主題之效。表達手法一
般。

結構 段 落 區 分 明 晰 , 惟 輕 重 詳 略 失 衡 ,側 重寫 「微笑」的含意 及作用,但對 如何以「微 笑」應對世


事,則較簡略;文末「其實要在面對各種處境時微笑以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只是時機的問
題」一句,雖因欠缺論述而顯得突兀,惟能回應文首的提問,看來考生尚有點首尾呼應的意
識; 惟 段落 之 間以 至 各段 落內 部 的連 繫 較為 鬆 散, 使結 構 不夠 緊 密。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一 般。
字體
第二題

第 一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概 略 描 述 人 生 中 的 不 同 情 境 , 帶 出 面 對 困 難 時 不 能 「 微 笑 以 對 」, 因 為 微 笑 只 是 一 種 逃 避 和 偽
裝 , 我 們應 用 適 當 的 情 緒 面 對 各 種處 境 。 尚 具 立 意,但相當浮泛;僅帶出 「微笑」所表達的情
緒,卻未見所反映的待人處世態度, 未能回應 寫作 要求 。

文 章 以 人 生 會 經 歷 不 同 的 事 情 ,「 但 我 們 真 的 可 以 一 直 微 笑 以 對 嗎 ? 」 引 入 , 繼 而 指 出 開 心 時
或對人有善意,我們都會微笑。考生只從「微笑」所呈現的情緒出發,未扣連至待人處世態
度。之後,以面對死亡為例,說明人們並非面對任何處境都可以微笑,闡述相當粗略。就一
些人認為「微笑以對」可以讓人在面對困難時更加放鬆,考生反駁指「微笑」只是逃避、偽
裝 , 最 後 只 會 令 負 面 情 緒 「 爆 發 」。 觀 點 合 理 , 但 闡 述 粗 疏 , 理 據 薄 弱 , 欠 說 服 力 。 文 末 指 出
「適 當 的時 候 用 適 當 的情 緒」 作 結。

文 章 取 材 尚 能 配 合 立 意 , 但 較 為 蕪 雜 。 考 生 不 認 同 面 對 人 生 各 種 處 境 均 「 微 笑 以 對 」, 但 論 述
未能言及「微笑」所反映的待人處世態度,且闡述粗疏 ,體會虛 浮 。

表達 用詞平常,文句一般,表達較為冗贅,如「在人生路上,我們會經歷不同的事情,需要面對
各種 處 境 。 人 生就 是 很多 不同 的 高低 起 伏 … …」 一 句, 只 反復 交 代同 一 重點 。

僅概 略 就某 些 情境 作 闡述 ,論 說 能力 薄 弱, 表 達手 法較 生 硬、 貧 乏。

結構 段落區分未算明晰,如第二段大致複述第一段的內容;第五、六段均析述同一觀點,可以合
併。段落之間以至各段落內部的連繫較鬆散,使結構不夠緊密。文末草草收筆,尚能重申觀
點, 總 結全 文 。

標點 字體 端 正, 筆 畫清 晰 ;標 點符 號 運用 一 般。
字體
第三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立 意 明 確 , 準 確 回 應寫 作 要 求 ,見 解合理 。從送 禮的正面意 義和負面現象 ,以及應有 態度等 角


度論 述, 內容 豐 富 ,具說服力 。

文章以中國人重禮引入,指出「禮」受推崇,而且送禮大有學問。第二段以中學生畢業時送
禮給老師、節日向父母、親人及伴侶送禮,甚至古有唐玄宗千里送荔枝為例,具體說明送禮
的意義,對不同對象均有潤澤關係的作用。舉例恰當,闡述清晰。第三段從另一⻆度論述送
禮有時被濫用,成為一種「投資」謀利的手段或是形式化的行為。如六七十年代貪污事件、
「打工仔」送禮給上司,都是求將來得到回報的手段。又以節日胡亂送禮為例,說明送禮成
為形式。例子生活化,論述平穩。第四段回應中國人重禮,析述「仁」與「禮」的關係,所
謂 「 內 情 外 禮 」, 缺 一 不 可 。 對 送 禮 有 較 深 刻 的 討 論 。 由 此 帶 出 「 禮 尚 往 來 」 和 「 禮 多 人 不
怪」之說,說明送禮當以心意為重,須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最後總結送禮可以是正面或負
面, 全 視乎 送 禮者 的 本心 。呼 應 引子 , 重申 關 鍵點 。

整 體 而 言 , 文 章概 念 準 確, 能就送 禮的傳 統文化 意義 分析, 由表面 現象到 深層 價值, 並從正反


兩面論述,焦點集中,能凸顯立意 ;論據妥貼,能具體闡述或說明有關見解 。

表達 用詞 大 致準 確 ,文 句 通順 達意 , 說理 手 法運 用 妥貼 。

善用日常生活例子,如中學生畢業時送謝師卡或相簿給老師、父親節母親節買小禮物向父母
盡孝心等,易引起共鳴。又舉史例,如唐玄宗千里送荔枝予楊貴妃表愛意、雷洛及葛柏貪污
案,都是為人熟悉且恰當的例子。用反問句,如「沒有外禮的表達,對方又怎知道你的心
意? 」 有助 說 明事 理 。

結構 結 構 完 整 , 分 段 明 晰 。起 承轉 合平穩, 先 肯定送 禮 的意 義 ,再 論述社 會上 的不良 現象 ,最後提


出送禮的應有態度。詳略 得宜 , 論點 和 論據 安 排井 然有 序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符號 運用 準 確。
字體
第三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考生從送禮背後的意義、回禮的必不可缺、過量送禮造成的環境問
題, 以 及送 禮 與收 禮 的應 有態 度 四方 面 說明 個 人看 法, 內 容較為豐富、具體,見解一般 。

文章第一段是引言,指出從古至今,送禮和收禮都十分普遍,更是現今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
缺的一環。第二段論述送禮的意義,考生舉節日、結婚和生日送禮為例,說明中西方送禮均
代表對別人的尊重和祝福,我們不應視之為程序、必然,而忽略其意義。論點明確,闡述一
般。之後論述回禮是送禮必不可少的部分,代表對送禮者的友好和重視,也是禮儀,考生以
中國送陶瓷予德國作回禮為例,舉例恰當。再以農曆新年送曲奇、巧克力等為例子,並舉環
保組織的數據論述過量送禮造成浪費,對環境帶來損害。最後提出送禮與收禮的應有態度:
送禮者應重視心意而不是數量;收禮者應重視禮物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其用處和價值。觀點明
確, 惟 闡述 較 簡單 。 第六 段總 結 全文 , 指出 送 禮並 非必 然 ,須 重 視送 禮 者的 心意 。

整體而言,考生從送禮的本意和現象,就不同⻆度論述與送禮相關的看法,論點合理,間有
舉例 以 證, 但 多為 泛 泛之 談; 論 據妥貼,尚具說服力。

表達 用 詞 準 確 , 文 句 通 暢 , 雖 偶 有 以 疑 問 句 引 入 下 文 , 如 「 送 禮 的 意 義 是 甚 麼 呢 ? 」「 我 們 又 應 如
何取 捨 呢? 」 句式 仍 少有 變化 ; 文章 多 用事 例 以助 說理 , 論說 手 法較 為 平常 ,變 化 不多 。

結構 結構完整,段落區分明晰。先說明送禮背後的意義,再由送禮談及回禮,以至造成的環境問
題 , 最 後 討 論 送 禮 的 應 有 態 度 作 結 , 逐 步 開 展 話 題 ; 又 以 「 誠 然……除 此 之 外……無 可 否 應
(認 ) … … 那麼 … … 總 括而 言 」 連 接各 段 ,條 理 清晰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第三題

第 三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回應寫作要求,考生肯定送禮是個好習俗,並從印證儒家文化的適用、增進人際間的情
誼、刺激經濟及文化融合幾方面,說明送禮的好處,亦提出正確的送禮文化,論說角度較
多, 惟論 證較為粗疏,見解較為浮淺。

文章以節慶送禮引入,肯定送禮通用於現今社會,值得保留,同時亦印證了仁義禮智在現今
仍然適用。惟考生未有說明如何印證傳統文化,未能深化對送禮的看法。之後,說明送禮的
重點不在質量,而在於心意,為對方送上需要的禮物,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用心,自然能提
升對你的好感,增進雙方情誼。論點合理,但只泛泛而論。繼而從社會層面論述,列舉不同
的應節食物,說明購買應節食品供己用或送禮有助刺激消費,促進食品文化的多樣性和中西
文化融合,是送禮對社會的正面影響。惟論述側重說明節慶食品如何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
長,未能扣緊送禮的題旨。就送禮造成大量浪費一說,考生提出只要正視正確的送禮文化:
重視心意而非以金錢衡量、不盲目送禮,或把不合用的轉送有需要的人,自然令送禮為人帶
來好 處 。最 後 重申 送 禮應 當推 廣 。

整體而言,考生就個人和社會層面論述送禮的好處和應有的態度,論點合理,惜弱於闡釋論
說, 或 論據 未 扣緊 觀 點, 或推 論 粗疏 , 以致 減 弱了 說服 力 。

表達 用 詞 較 為 一 般 , 句 子 尚 算 通 順 達 意 ; 偶 有 用 詞 不 當 , 如 「 現 今 鮮 少 會 有 人 對 其 抱 有 疑 惑 」、
「結 合 中西 文 化的 冰 皮月 餅口 感 較爽 快 」等 。

論述手法較為呆板,主要以例子作說明,或僅泛泛而談,未能運用不同論說手法增強說理效
果。

結構 段 落區 分明 晰 , 由個 人到社 會層 面, 最後 提出 建議, 文章 尚算 有推 展; 末段能 呼應 立場 ,重 申


觀點,結構尚算完整。 惟各段 論 述較 鬆 散, 論 點和 論據 安 排不 夠 緊密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只有 逗號 和 句號 , 但運 用 大致 恰當 。
字體
第三題

第 二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尚 能 回 應 寫 作 要 求 , 舉 農 曆 新 年 送 禮 的 現 象 , 以 及 「 我 」16 歲 生 日 收 到 親 戚 朋 友 的 禮 物 為
例, 論 述送 禮 的意 義 在於 心意 , 價錢 和 合用 與 否並 不重 要 ,惟 論 證粗疏,見解浮淺。

第一段回應考題的導引,表明立場,指出送禮最重要的是心意。考生再以農曆新年親朋戚友
送禮為例,說明禮物雖然便宜,而且自己不一定喜歡,然而送禮的意義在心意而非價錢,故
收到禮物後會向對方表達謝意,希望對方開心。舉例恰當,說明尚可。接着,考生以「我」
16 歲 生 日 時 收 到 的 禮 物 為 例 , 朋 友 允 行 送 的 禮 物 雖 然 不 貴 重 , 但 體 現 了 允 行 對 「 我 」 的 重
視 ; 而 大 伯 的 禮 物 昂 貴 ,「 我 」 卻 並 不 是 最 喜 歡 , 但 也 會 感 激 和 接 受 對 方 的 心 意 。 所 舉 例 子 尚
可,但也只是簡單重複上一段的觀點而已。最後,從送禮者的角度出發,指出我們應抱感恩
的心 , 體會 送 禮者 的 心意 並表 達 謝意 , 讓對 方 開心 。

整體而言,文章立場明確,但論點浮淺,取材尚算恰當,惟只反復闡述同一觀點,卻無論
證, 更 未見 推 展深 化 ,內 容較 為 單薄 、 表面 。

表達 字 詞 運 用 尚 恰 當 , 文 句 達 意 但 較 生 硬 , 且 偶 有 沙 石 , 如 「 … …對 方 卻 每 一 年 都 送 這 些 東 西 , 有
時 更 想 對 方 下 一 年 不 要 再 給 我 們 , 但 自 己 從 來 都 沒 有 想 過 這 禮 的 含 義 是 什 麼 」、「 後 來 她 跟 我
說 其 實 她 爭 ( 掙 ) 扎 了 很 多 買 不 買 這 這 玩 具 送 給 我 」。 而 「 你 就 會 接 受 , 先 會 滿 意 ? 」 則 夾 雜
口語 。

論述 手 法較 為 呆板 , 以敍 述個 人 經歷 為 例, 或 僅泛 泛而 談 ,論 述 部份 極 薄弱 ,說 服 力不 足 。

結構 文章先點明立場,再以農曆新年送禮和「我」16 歲的生日禮物為例,稍加論述,最後從送禮
者的角度作說明,段落區分看似明晰。惟各段只反復說明同一觀點,文章組織其實頗為鬆
散、 冗 贅。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符號 運用 一 般。
字體
第三題

第 一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考生就送禮的目的、收禮者的應有態度,以及禮物的價錢等方面,說明個人看法,惟 論述十
分粗略,見解模糊,且有 自相 矛 盾之 嫌 ,未 能 回應 寫作 要 求。

第 一 段 表 明 立 場 , 認 為 送 禮 是 「 千 里 送 鵝 毛 , 物 輕 情 意 重 」。 之 後 , 指 出 送 禮 是 人 們 表 達 情 意
的一種方法,但情意只須放在心裏,送禮是可有可無。解說能點出情意的重要,但「可有可
無」之說,卻不符「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的意思,給人自相矛盾的感覺。就「不收也
罷」的想法,考生指出為了尊重他人的情意,以及維繫友誼,即使禮物不合用,我們也應收
下及致謝;就「送禮時應買一些較為貴重的物件」的做法,考生指出禮物的價值與情意的多
少無關,故並不認同。這兩種看法基本合理,但考生僅是指出,卻未加以論述。最後指出
「我」即使認為送禮可有可無,但在拜訪別人時,仍會依照送禮的傳統,送贈禮物,既表達
情意 , 又可 維 繫友 誼 。

整體而言,論點含糊,未能清晰說明送禮與「情意」的關係,對「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
重」 的 理解 欠 準確 ; 雖能 就送 禮 提出 一 些看 法 ,但 闡述 十 分粗 疏 。

表達 用 詞 平 常 , 偶 有 用 詞 不 當 , 如 「 維 持 友 宜 ( 誼 )」、「 非 常 的 確 定 這 都 是 一 些 錯 誤 的 看 法 」。 文
句較 為 生硬 冗 贅, 如 「在 很多 時 候別 人 送來 的 禮當 中有 很 多都 是 我們 用 不上 的東 西 」。

論說 能 力薄 弱 ,整 篇 都在 敍述 , 未見 論 證。

結構 文 章先 點明立 場, 文末亦有 重申 觀點, 惟內 容較散亂 且多 重複, 未收 總結全文 的效 果。 分 段 組


織 較 鬆 散 , 第 四 、 五 段 可 合 併 為 一 段 ; 雖 用 「 此 外 … …加 上 … … 除 此 以 外 」 扣 連 各 段 , 但 內 容
未能 配 合, 效 果欠 佳 。

標點 筆劃 尚 算清 楚 ;標 點 一般 ,間 有 失誤 。
字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