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3

中醫病理學

中醫兒科疾病病機總論

台中榮民總醫院
傳統醫學科
蔡嘉一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
講授大綱
• 一、前言
•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1.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 2.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3.小兒年齡分期
– 4.變蒸學說
– 5.三有餘,四不足學說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一、前言
 中醫兒科學-是以中醫學理論體系為指導,中國傳
統的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為手段,研究自
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的生長發育、生理病理、餵
養保健,以及各類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門醫學科學。
 小兒一直處於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無論在形體、生
理等方面,都與成人不同,因此,絕不能簡單地將
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小兒有其生理方面的特點,
瞭解這些生理特點,對於掌握小兒生長發育規律,
指導兒童保健、疾病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3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一、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 《顱囟經·脈法》:「凡孩子3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
 “純”指小兒先天所稟之元陰元陽未曾耗散,“陽”指小兒
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
向榮的生理現象。“純陽”學說概括了小兒在生長發育、陽
充陰長過程中,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
 “純陽”,是我國古代醫家關於小兒生理特點的學說之一。
不能將“純陽”理解成正常小兒為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之體,
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說:“古稱小兒純陽,此丹灶家
言,謂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陽之謂。”純陽指小兒先天稟受
的元陰元陽未曾耗散,因而成為後天生長發育的動力,使兒
童顯示出蓬勃的生機,迅速地發育成長。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4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嬌:指嬌弱,不耐攻伐;嫩:柔嫩。形是指形體結構,即四
肢百骸、肌膚筋骨、精血津液等。氣指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如肺氣、脾氣等。充,指充實。
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是說小兒時期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的形
態發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 小兒初生之時,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需賴先天
元陰元陽之氣生發、後天水穀精微之氣充養,才能逐步生長
發育
 直至女子二七14歲,男子二八16歲左右,方能基本發育成
熟。因此,在整個小兒時期,都是處於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狀態。而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在年齡越是幼
小的兒童,表現越是突出。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5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從臟腑嬌嫩的具體內容看,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但
其中又以肺、脾、腎三臟不足表現尤為突出。
 肺主一身之氣,小兒肺臟未充,主氣功能未健,而小兒生長
發育對肺氣需求較成人更為迫切,因而稱肺臟嬌嫩。
 小兒初生,脾稟未充,胃氣未動,運化力弱,而小兒除了正
常生理活動之外,還要不斷生長發育,因而對脾胃運化輸布
水穀精微之氣的要求則更為迫切,故顯示脾常不足。
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內寓元陰元陽,甫生之時,先天稟
受腎氣未充,需賴後天脾胃不斷充養,才能逐漸充盛,這又
與兒童時期迅速長養的需求常顯得不敷所求,故稱腎常虛。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6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清代醫家吳鞠通通過長期臨床觀察,從陰陽學說出發,認為
小兒時期的機體柔嫩、氣血未充、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
理疏鬆、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可以歸納為:“稚陽未
充,稚陰未長者也。”
 這裏,陰,指體內精、血、津液,及臟腑、筋骨、腦髓、血
脈、肌膚等有形之質;陽,指體內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 稚陰稚陽學說進一步說明,小兒時期,無論在物質基礎還是
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嬌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須隨著年齡
的逐步增長,才能不斷地趨向於健全和成熟。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7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
 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 形氣未充的表現在神志上,有幾個特殊表現:
 一、易喜易怒。高興快,生氣也快,魂魄易動。
 二、容易驚恐、膽小。這都是神氣怯弱的表現,
 三、脾氣偏急。中醫形容為心肝常有餘,易於肝氣
橫逆或是氣滯化火。經常要什麼東西必須得滿足他,
要是不滿足,一哭一鬧,就開始上火,甚至出現病
態反映,如發熱
 這些都是神氣怯弱、魂魄易動的表現。應給予正確
的陪伴與引導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8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小兒年齡分期
 兒童與成人的年齡界限,一般按《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所說:
“當以十四以下為小兒治”,將14歲作為兒童年齡的上限。
 一、胎兒期:
 從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斷臍,屬於胎兒期。
 此時期依靠母體的氣血供養,孕母的調攝我國自古稱之為養
胎、護胎和胎教。
 國際上還將孕期滿28周到出生後7天止,定為圍產期。圍生
期小兒死亡率高
 二、新生兒期:
 自出生後臍帶結紮,至生後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
 此時期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表現最為突出。
經歷了內外環境的突然變化,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禦邪能力
都較差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9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小兒年齡分期
 三、嬰兒期:
 出生28天後至1周歲為嬰兒期。
 1周歲時,小兒的體重增長到出生時的3倍,身長增長到出
生時的1.5倍。由於生長迅速,機體對水穀營養的需求特
別旺盛,而嬰兒脾胃未充,運化力弱,因而需要重視乳食餵
養,預防脾胃病發生。同時,嬰兒肺臟嬌嫩,表衛未固
 四、幼兒期:
 1周歲後至3周歲為幼兒期。
 此時期小兒智力發育比較突出,語言、思維和應人、應物的
能力增強。小兒的飲食已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乳牙漸次長
齊,要注意預防脾胃病的發生。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0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小兒年齡分期
 五、學齡前期:3周歲後至7周歲為學齡前期。
 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經常發現患兒有反復呼吸道感
染、哮喘、疳證、厭食等,應抓緊調治,以免將這
些疾病遷延至學齡期。
 六、學齡期:7周歲後至青春期來臨稱學齡期。
 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發育已近成人水準。腦部形
態發育已基本與成人相同,腎病綜合征、哮喘、過
敏性紫癜、風濕熱和類風濕病等好發於這個時期。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1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小兒年齡分期

七、青春期:
個體差異較大,一般女生自11—12歲到
17—18歲,男生自13-14歲到18—20歲。
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特點是腎氣盛,
天癸至,生殖系統發育趨於成熟,女孩乳房
發育、月經來潮,男孩精氣溢瀉,體格生長
也出現第二次高峰,心理變化也較大。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2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變蒸學說
1. 起源
變蒸之說,最早見於西晉王叔和《脈經》。
2. 主要內容
變蒸是古代醫家闡述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的
一種學說。
變者,變其情智,發其聰明;蒸者,蒸其血
脈,長其百骸。嬰幼兒處於人生中生長發育
旺盛階段,其形體、神智都在較快地不斷地
變化,蒸蒸日上,故稱變蒸。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3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變蒸學說
1. 起源
變蒸之說,最早見於西晉王叔和《脈經》。
2. 主要內容
變蒸是古代醫家闡述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的
一種學說。
變者,變其情智,發其聰明;蒸者,蒸其血
脈,長其百骸。嬰幼兒處於人生中生長發育
旺盛階段,其形體、神智都在較快地不斷地
變化,蒸蒸日上,故稱變蒸。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4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變蒸學說
小兒在變蒸過程中,形體不斷地成長,其臟
腑功能不斷地成熟完善,形與神協調發展。
大小蒸:
32天為一變,兩變為一小蒸,共5小蒸。
小蒸後是大蒸,前兩個大蒸各為64天,第三
個大蒸為128天。
合計576天。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5
二、中醫兒科生理特點-三有餘,四不足學說
 明.中醫兒科名家.萬全在朱丹溪提倡養陰的
思想基礎上,系統提出了陽常有餘,陰常不
足,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
不足,腎常不足,即“三有餘,四不足”的
小兒生理病理學說。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6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小兒在生理方面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身體的物質和功能均
未發育完善,稱之為“稚陰稚陽”。此一生理特點決定了他
們體質嫩弱,禦邪能力不強,不僅容易被外感、內傷諸種病
因傷害而致病,而且一旦發病,病情變化多而又迅速。
 尤易於發生肺、脾、腎三系疾病及時行疾病方面。
 由於小兒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在年齡越幼小的兒童表現越突
出,所以,年齡越小,發病率也越高,病情變化也越多。從
新生兒、嬰幼兒,到學齡兒童,發病率及死亡率都呈逐漸下
降的趨勢。發病容易,傳變迅速的病理特點也是在年齡越幼
小的兒童表現越突出。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7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肺本為嬌臟,難調而易傷。小兒肺常不足,包括肺
的解剖組織結構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動未能健全,
加之小兒寒溫不能自調,家長護養常有失宜,故形
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內因、外因。
 肺為呼吸出入之門,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
不管從口鼻而人還是從皮毛而人,均先犯於肺。
 所以,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
兒科發病率的首位。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8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小兒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體成而未全、脾胃之用
全而未壯,乳食的受納、腐熟、傳導,與水穀精微
的吸收、轉輸功能均顯得和小兒的迅速生長發育所
需不相適應。加之小兒飲食不知自調,家長餵養常
有不當,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內因、外因。
 飲食失節、餵養不當、食物不潔,病從口入,犯於
脾胃,則發生嘔吐、泄瀉、腹痛、食積、厭食、疳
證等脾系疾病,這類病證目前占兒科發病率的第二
位。

→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19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腎為後天之本,小兒生長發育,以及骨骼、腦髓、
發、耳、齒等的形體與功能均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
小兒先天稟受之腎精須賴後天脾胃生化之氣血不斷
充養,才能逐步充盛;小兒未充之腎氣又常與其迅
速生長發育的需求顯得不相適應,因而稱“腎常
虛”。
 兒科五遲(立遲、行遲、齒遲、髮遲、語遲)、五軟(頭項軟、
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解顱、遺尿、尿頻、水
腫等腎系疾病在臨床上均屬常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0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小兒腠理不密,皮毛疏鬆,肺臟嬌嫩,脾臟薄弱,
各種時邪易於感觸。
 邪從鼻入,肺衛受邪,易於發生流行性感冒、麻疹、
痄腮、水痘等時行疾病;
 邪從口入,脾胃受邪,易於發生痢疾、霍亂、肝炎、
小兒麻痹症等時行疾病。
 時行疾病一旦發生,又易於在兒童中互相染易,造
成流行。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1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 小兒不僅易於發病,既病後又易於傳變。
 小兒發病後傳變迅速的病理特點,主要表現為寒熱
虛實的迅速轉化,即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 認識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要在臨
床上充分意識到小兒發病後證情易於轉化和兼夾的
特性,熟悉常見病證的演變轉化規律,特別是早期
預見和發現危重病證的出現,防變於未然,才能提
高診斷的正確率與治療的有效率。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2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虛實是指人體正氣的強弱與致病邪氣的盛衰而言,
如《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
 小兒患病,邪氣易盛而呈實證,正氣易傷而呈虛證,
因正不敵邪或素體正虛而易於由實轉虛,因正盛邪
卻或復感外邪又易於由虛轉實,常見虛實夾雜之證
 例如,小兒不慎冒受外邪而患感冒,可迅速發展而
成肺炎喘嗽,皆屬實證,若邪熱壅盛,正氣不支,
可能產生正虛邪陷,心陽虛衰的虛證變證。
 又如陰水脾腎陽虛證,若是不慎感受外邪,可在一
段時間內表現為陽水實證證候,或者本虛標實的虛
實夾雜證候等,均屬臨證常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3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寒熱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疾病證候屬性。小兒由於
“稚陰未長”,故易見呈陰傷陽亢,表現為熱證;
又由於“稚陽未充”,故易見陽氣虛衰,表現為寒
證。
 寒熱和虛實之間也易於兼夾與轉化。
 例如,風寒外束之寒實證,可迅速轉化成風熱傷衛,
甚至邪熱入裏之實熱證。
 若是正氣素虛,又易於轉成陽氣虛衰的虛寒證或者
陰傷內熱之虛熱證。
 濕熱瀉暴瀉不止易於產生熱盛陰傷之變證,遷延不
愈又易於轉為脾腎陽虛之陰寒證等。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4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二、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 與成人相比,小兒易於發病,既病後又易於傳變,
這是小兒病理特點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小兒患
病之後,常常病情好轉也比成人快,治癒率也比成
人高。
 例如,兒科急性病感冒、咳嗽、泄瀉、口瘡等多數
好轉比成人要快;慢性病哮喘、癲癇、紫癜、陰水
等的預後也相對好於成人
 即使是心陽虛衰,陰傷液竭、驚風神昏、內閉外脫
等危重證候,只要搶救及時,能夠挽回危急,進而
順利康復的機會也大於成人。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5
三、中醫兒科病理特點
 二、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 患病後易趨康復的原因,一是小兒生機蓬勃,活力
充沛,修復再生能力強;二是小兒痼疾頑症相對少
於成人,治療反應敏捷,隨撥隨應;三是兒科疾病
以外感六淫和內傷飲食居多,治法較多,療效較好。
 明瞭小兒臟氣清靈,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我們對
兒童患者的治療康復要更有信心。危急重症要當機
立斷,慢性病證要耐心緩求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6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一、先天因素
 即胎產因素,指小兒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
 遺傳病因是先天因素的主要病因。
 懷孕之後,若不注意養胎護胎,也易於造成先天性疾病。諸
如孕婦營養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勞逸不當、感受外
邪、接觸汙物、遭受外傷、房事不節、患有疾病、用藥犯忌
等等因素,都可能損傷胎兒。
 分娩時難產、窒息、感染、產傷等,也會成為病因。
 《格致餘論·慈幼論》說:“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
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說明了胎養因
素與小兒健康的密切關係。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7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二、外感因素
 小兒因於外感因素致病者最為多見。
 這是由於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決定
的。
 小兒肺常不足、腠理不密,加之冷暖不知自調。作
為“百病之長”的風邪,常常夾雜著寒、熱、暑、
濕、燥等其他六淫之邪,極易從口鼻、皮毛而入,
引起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肺系病證。因此,小
兒外感疾病的患病率要比成人高。
 疫癘之氣也常從口鼻、皮毛侵入機體,造成時行疾
病(傳染病)。故小兒時期傳染病的發生率遠遠高
於成人,甚至有些傳染病只在小兒時期出現。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8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三、食傷因素
 小兒脾常不足,加之飲食不知自節,若餵養不當、饑飽無常,
則脾胃極易被飲食內傷,造成食積、嘔吐、厭食、泄瀉、腹
痛、腹脹等病證。脾胃主腐熟、運化水穀精微,化生氣血以
營養機體,若脾胃受損,則容易發生疳證(營養不良)。
 小兒飲食不知自潔(清潔),若護理不當,則易於發生泄瀉、
嘔吐、痢疾以及腸道寄生蟲病。
 小兒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往往小兒幼稚不能自調飲食,挑
食偏食,造成偏嗜作疾,飲食營養不均衡,或過寒傷陽、過
熱傷陰、過辛傷肺、甘膩傷脾、肥厚生痰,少進蔬菜成便秘、
或因飲食致過敏等。
 小兒易生活無規律,飲食不按時,饑飽不均勻,如飲食質、
量的過度,小兒脾胃不能耐受而遭損;飲食質、量的不足,
小兒氣血生化無源而虛弱。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29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四、情志因素
 小兒思想相對單純,接觸社會較成人少,受七情六欲之傷也
就不及成人多見。但是有神氣怯弱、魂魄易動之特性,因此
情志失調致病也不容忽視。例如,嬰幼兒乍見異物、驟聞異
聲,易致驚傷心神,或使已有的肝風驚厥發作加劇;所欲不
遂,思念傷脾,會造成食欲下降,產生厭食或食積
 學業負擔過重,家長期望值過高,兒童憂慮、恐懼,產生頭
痛、疲乏、失眠、厭食,或精神行為異常;家庭溺愛過度,
社會適應能力差,造成心理障礙;父母離異、再婚,親人喪
亡,教師責罰,小朋友欺侮等,都可能使兒童精神受到打擊
而患病。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30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五、外傷因素
 小兒缺少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對外界的危險事物和潛在的
危險因素缺乏識別與防範,加之生性好奇,常輕舉妄動,因
而容易遭受意外傷害。
 如嬰兒蒙被受捂,或哺乳時乳房堵住口鼻,可造成窒息;小
兒碰翻熱湯熱水,或誤觸火爐水瓶,會被水火燙傷;家用電
器安裝不當,可能被小兒誤摸觸電;小兒在水邊玩耍,或兒
童無人保護下水游泳,容易溺水;幼兒學步摔倒,或遇交通
事故,或小孩互相打鬥,可造成創傷骨折;蛇咬、蟲螫、豬
狗咬傷,造成意外傷害;誤食有毒的植物、藥物,發生中毒;
誤將豆粒、小球放人口鼻,因氣道異物而呼吸道梗阻。凡此
種種,在兒童均比成人更為常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31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五、外傷因素
 小兒缺少生活經驗和自理能力,對外界的危險事物和潛在的
危險因素缺乏識別與防範,加之生性好奇,常輕舉妄動,因
而容易遭受意外傷害。
 如嬰兒蒙被受捂,或哺乳時乳房堵住口鼻,可造成窒息;小
兒碰翻熱湯熱水,或誤觸火爐水瓶,會被水火燙傷;家用電
器安裝不當,可能被小兒誤摸觸電;小兒在水邊玩耍,或兒
童無人保護下水游泳,容易溺水;幼兒學步摔倒,或遇交通
事故,或小孩互相打鬥,可造成創傷骨折;蛇咬、蟲螫、豬
狗咬傷,造成意外傷害;誤食有毒的植物、藥物,發生中毒;
誤將豆粒、小球放人口鼻,因氣道異物而呼吸道梗阻。凡此
種種,在兒童均比成人更為常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32
四、中醫兒科病因特點
 六、醫源因素
 兒科感染性疾病多,應注意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檢查、
動作要輕柔,講話要親切,防止帶來身體、心理傷害。
 兒科用藥當謹慎,小兒氣血未充,臟腑柔嫩,易為藥物所傷。
凡大苦、大寒、大辛、大熱之品,以及攻伐、峻烈、毒性藥
物,皆應慎重使用,中病即止。治療熱病要顧護陰津,治療
虛證要顧護脾胃,急當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若失治誤治,
藥過病所或損傷正氣,則使舊病未去又添新病,加重病情。
 注意西藥毒副作用,如糖皮質激素的柯興氏癥(陰傷火旺證
候);抗生素的胃腸道反應、抑制造血功能、肝腎功能損害、
神經系統損害(脾胃虛弱證候);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造成二
重感染;免疫抑制劑導致臟器損害、骨髓抑制、生殖毒性等
等,皆為臨床常見。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33
34

中醫兒科病案實例

34
如何保肝-從中西醫觀點看保肝之道

醫師,人家都說我老是口臭、嘴巴破是肝

火旺,請問我是不是肝不好?
→「不會啊,你超音波、抽血檢查,肝功能

都正常? 」
中醫的肝、西醫的肝二者大不同
中國人對肝有一套獨特的醫學理論,和西
醫所指的肝臟(liver)是不同的,但是民眾因
為搞不清楚其中的差異,因此常造成許多
的誤解
對於西醫來說,肝臟是人體裡的一個重要
器官,它位於右腹腔橫膈膜下面,它像是
一座功能強大的化學工廠,具有解毒、製
造酵素、蛋白質、荷爾蒙、 免疫功能,同
時也負責膽汁的製造與排泄。
中醫看肝臟的功能--肝主疏泄
指肝具有疏通宣泄的功能,可以體現在如
下方面:
• 1.和情緒有關。肝氣宜舒暢條達,如因為情
緒不好,就可能產生肝氣鬱結,這是肝病
表現為疏泄功能受影響的最常見的一種病
症。
• 2.與消化機能有關。脾的運化,脾氣的散精
作用和膽汁的排泄,均有賴于肝氣的疏泄
作用。
中醫看肝臟的功能--肝主疏泄

• 3.與某些部位的疼痛症狀有關。“通則不痛
”,肝氣鬱滯可以影響氣血的流通而產生
疼痛,如肝病脅痛、肝胃氣痛等。
• 4.與婦女月經有關。因為“肝藏血”和“胞
宮”又有經脈聯繫,如肝疏泄失調,可能
產生月經不調等症候。
• 中醫本身沒有肝炎和肝硬化的名詞﹐因為
這兩個名詞是屬於西醫的病名
肝火旺不等於肝病
• 國人的保健觀念常說肝火旺,到底是
什麼?
肝火是一個中醫名詞,中醫認為肝的
疏泄功能過度時肝氣亢進,會造成口
破(免疫系統)和口乾舌燥、便秘(消化
系統)以及急燥、失眠(神經系統)症狀
所以這裡所指肝火旺乃並非肝功能有
問題。
中西醫治療肝病有何不同?
西醫對於肝病的治療是以生理、生化、解剖
、微生物學等為基礎,依病因加以治療。例
如因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
炎(肝細胞發炎)(肝功能異常),即利用藥物達
到控制肝炎的效果
中醫對肝病的治療,則因中醫對肝的定義而
有許多治療原則,例如
實證:肝氣鬱結就疏肝解鬱,肝火旺就瀉肝火
虛證:肝陰不足就滋肝補陰,肝血不足就養肝
血,
肝臟血液檢查異常評量表
項目 正常值 數值異常代表的意義

GOT(AST) 40 U/L以下 肝炎、心肌梗塞、溶血


GPT(ALT) 40 U/L以下 急、慢性肝炎、脂肪肝
總膽紅素(total
1.2 mg/dL以下 膽管阻塞、肝機能衰減、溶血
biliburin)
γ-GT 60 U/L以下 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膽管阻塞

白血球:4000~10000/mm3 如果偏低則可能是肝硬化造成脾臟機
白血球、血小板
血小板:13萬~34萬/mm3 能亢進

B型肝炎表面抗原
陰性 如果呈陽性,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
(HBsAg)
C型肝炎抗體
陰性 如果呈陽性則是C型肝炎患者
(Anti-HCV)
肝癌、肝硬化、嚴重的肝炎、懷孕、
胎兒蛋白(AFP) 20 ng/mL以下
卵巢或睪丸腫瘤
非吸煙者3ng/mL以下吸煙者
癌胚抗原(CEA) 體內可能有癌症
:5 ng/mL以下
請填寫今日 (2017/05/04)課程問卷
感謝聆聽
歡迎提問
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 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