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下肢運動介入 33

下肢運動改善中高齡者的功能性體適能、基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

張籃茵1 黃心樹2* 徐永年3 劉紋妙4

摘 要

背 景 中高齡者因老化導致骨骼肌流失增加肌少症的發生。肌少症易產生下肢肌耐力衰退 ,社區每年中高


齡者跌倒發生率約為 30–40%,易造成失能及骨折而影響生活品質 ,在心理健康上也會受到影響 ,嚴
重者甚至會死亡 ,由此可見預防中高齡者下肢肌力衰弱問題應予以重視。

目 的 本研究目的著重在社區健康促進 ,針對社區中高齡者 ,探討下肢運動介入改善其功能性體適能 、基


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的成效。

方 法 本研究徵求 55 歲以上社區中高齡者為研究對象 ,採方便取樣方式 ,對照組及實驗組各 50 名 ,為期


12 週 ,每週 3 次 ,每次下肢運動介入時間為 50 分鐘 ,以比較有無下肢運動介入之中高齡者功能性體
適能 、基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 、心理健康的差異情形。

結 果 社區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措施可提升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


整體心理健康狀態 ,實驗組提升數值顯著優於對照組(p < .05)。

結 論/ 建議將下肢運動介入可促進身心健康的觀念與應用 ,普及於社區之中高齡者 ,預防其下肢肌力衰退


實務應用 老化及失能 ,將有助中高齡者達到健康老化的願景。

關鍵詞: 中高齡者 、下肢運動 、功能性體適能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 、心理健康。

前  言 症(sarcopenia)盛行率在 65 歲以上的社區男性和女性


分別為 23.6% 和 18.6%,故此可推估台灣的肌少症患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口高齡化已成為全 者可達 46 萬人( 林詩淳 、蔡 、陳 、辜 ,2015) 。肌少
球 議 題 , 內 政 部 2019 年 3 月 統 計 台 灣 總 人 口 數 為 症是指隨年齡增長 ,骨骼肌質量與力量流失並降低身
23,589,192 萬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 3,482,816 萬 體活動表現的症狀 ,當肌少症老人合併肥胖時就稱為
人 ,佔人口比例14.76%。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 肥胖型肌少症(sarcopenic obesity),肥胖及肌少症者
人口推估中華民國 2018 至 2065 年高齡化時程 ,表示 對體功能限制及失能發生率會增高( 許 、邱 、楊 ,
老年人口高於 14% 稱為「 高齡社會」,若高達 20% 時 2018)。
則稱之為「 超高齡社會」,因此台灣目前已邁入高齡 社區中高齡者常見問題為肥胖及下肢肌力衰退 ,
社會。 因此提升中高齡者運動自我效能 ,加強中高齡者下肢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9)2013–2016 年「 國民營養 肌耐力 ,及早預防下肢衰弱極為重要 ,故本研究主
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 要目地是探討下肢運動介入改善中高齡者的運動自我
45.4%( 男性為 53.4%,女性為 38.3%),在台灣肌少 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的成效。

接受刊載:108 年 11 月 26 日 https://doi.org/10.6224/JN.202004_67(2).06
1 林新醫院護理部護理師  2 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3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長  4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副教授

* 通訊作者地址:黃心樹 406 臺中市北屯區廍子路 666 號 電話:(04)22391647-7385;E-mail:hshuang@ctust.edu.tw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34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文獻查證 比出現顯著下降(p < .05)。Mair、De Vito 和 Boreham


( 一)中高齡者肥胖及肌少症 (2019)研究指出社區老年婦女經由 6 週重量踏步抗
肥胖型肌少症的主要原因與發炎、內分泌因 阻力訓練 ,研究結果可有效提升下肢功率輸出提高
素 、生活型態等有關 ,肥胖增加身體脂肪堆積 ,而 了 10–11%(p < .05),並相應地使樓梯爬升時間提高
過多脂肪會促進身體發炎因子的產生 、增加體內胰島 了 9%(p < .01)和正常樓梯爬升功率提高了 10%(p <
素抗性 ,導致身體肌肉分解增加且合成減少 ,進而 .01),重量踏步抗阻力訓練可提升下肢體適能 ,並預
增加肥胖肌少症的風險 ,造成肌肉質量逐漸減少 , 防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減少症。洪 、張 、賴和簡(2013)
脂肪量逐漸增加 ,更進一步導致肌肉功能的表現變差 研究指出太極拳鍛煉是改善健康相關的身體健康和認
( 許等 ,2018)。 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其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 ,總
中高齡者的骨骼肌肉 、神經系統 、循環系統等 共分配了 82 名社區老年人至太極運動訓練組(n = 41)
生理功能 ,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衰弱情形 ,老化過 或對照組(n = 41),實驗組每週進行 3 次太極拳運動
程中當下肢肌力衰弱,會影響行走功能、平衡、 訓練 ,每次 90 分鐘 ,持續 12 週。研究結果顯示在身
代謝能力等生理功能表現 ,增加跌倒及骨折的風險 體健康方面 ,太極拳運動訓練組在心臟耐力 、肌耐
( 黃 、林 、黃 ,2016),導致影響身體功能 ,身體功 力及柔韌性方面的干預後 ,得分均明顯高於對照組
能下降也易罹患高血壓 、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 (p < .05),在身體組成方面運動組的表現優於對照組
病 、睡眠障礙 、失能 ,也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李祐 (p < .05),運動組認知的表現也明顯優於對照組(F =
綺 、顏 、楊 、李 ,2012),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更嚴 18.571,p < .001)。
重甚至死亡( 李雅萍 、蔡 、陳 ,2016;黃等 ,2016; 2. 運動自我效能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2019) 。研究指出肌少症除了飲 自我效能概念近年來常被提及與行為表現的相關
食治療外 ,最重要的就是提升高齡者運動訓練( 林詩 因素 ,透過自我效能對於體能活動的執行有很大的影
淳等 ,2015),因此預防肌少症的發生 ,要減低老年 響( 林欣慈 、魏 ,2018)。張(2015)研究指出老人身
人跌倒所造成的危害 ,應著重在老年人的肌力與肌 體活動量與運動自我效能 、運動結果預期分數皆具正
耐力的表現上 ,建議老年人保持每週 2–3 次 ,每次 向關係(p < .001),促進老年人從事運動的信心與對
20–30 分鐘的漸進性阻抗運動訓練以減緩肌肉流失與 運動結果的正向期待 ,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身體活動
功能退化( 李宗育 、陸 、詹 ,2014;國民健康署 , 量。也有研究指出提升高齡者自我效能 ,不只提升了
2017;黃等 ,2016)。 老人身體活動功能 ,也能促進老人心理健康及提升自
我價值 ,整體幸福感也能增加( 張 ,2015;蔡 、徐 、
( 二)下肢運動介入對中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 陳 、沈 、林 ,2015;Chang, Chien, & Chen, 2016)。
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的 3. 睡眠品質
影響 睡眠是整體健康中重要部分之一 ,而睡眠失調與
1. 功能性體適能及基本生理指標 睡眠障礙是老年人常見問題 ,佔 39.4–75.0%(Kamrani,
林育如 、林 、甘 、洪(2017)研究指出下肢運動 Shams, Dehkordi, & Mohajeri, 2014)
。社區老人常見睡眠
訓練能有效提升社區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及運動自我 問題包括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 、失眠 、睡眠障礙 ,睡
效能 ,採類實驗研究設計 ,以 55 名 65 歲以上社區民 眠問題與新陳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及發生風險有關( 林
眾分為實驗組 28 名 ,進行 12 週 、每週 3 次 、每次 40 嘉玲 、吳 、張 ,2014;Buxton & Marcelli, 2010)。
分鐘訓練介入 ,控制組 27 名則維持日常活動現況 , 有關影響高齡者睡眠品質相關因素的研究中 ,
研究結果發現在運動介入後 ,30 秒椅子坐立 、椅子 人口學特性方面因女性高齡者停經後造成賀爾蒙減
坐姿體前彎 、兩分鐘原地站立抬膝 ,出現顯著提升 少較有睡眠問題( 林嘉玲等 ,2014),其他研究發現
(p < .05)。對照組在介入前 、後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 失能 、教育程度低 、身體功能較差 、罹患慢性疾病
之組內比較 ,其中在 2.44 公尺椅子坐立繞物出現明顯 ( 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高血壓 、肺部相關疾
退步(p < .05),其餘功能性體適能及身體組成檢測未 病 、關節炎 、中風)及無運動習慣者的中高齡者 ,睡
達顯著差異(p > .05),實驗組在運動介入後 ,體重 、 眠品質相對較差( 林嘉玲等 ,2014;蘇 、陳 、張 、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臀圍 、腰臀 張 ,2017)。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下肢運動介入 35

蘇 等(2017)研 究 目 的 瞭 解 年 長 者 的 睡 眠 品 質 據點有 108 位中高齡者符合條件 ,東區社區關懷據點


與運動習慣現況 ,並比較運動習慣對睡眠的差異情 110 位中選擇實驗組 50 位 ,中區社區關懷據點 108 位
形 ,研究工具為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量表總分越 中選擇對照組 50 名 ,以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生理指
低表示睡眠品質佳 ,研究顯示年長者有規律運動習 標 、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
慣的平均睡眠品質總分為 3.88 ± 1.96 分 ,明顯較無運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與成人心理健康
動習慣者的 8.81 ± 1.96 分低 ,統計上達顯著差異(p < 量表(Adult Mental Health Scale)做為比較之工具 ,
.05),表示長者規律運動者可以增加幫助睡眠品質 , 分析有無下肢運動介入對中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 、基
因此建議中老年人養成運動習慣。Liu 等人 (2017)探 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
討社區 1,032 位 60 歲以上老人的睡眠品質與壓力 、憂 的差異影響。
鬱呈現顯著相關 ,將 44 位 60–75 歲的中老年人 ,隨
機分成有氧運動組 、組合有氧及阻力運動組與控制組 下肢運動介入方法及過程
( 無訓練課程),每週間隔提供三天運動訓練 ,持續 本研究下肢運動介入前一週 ,先前測實驗組及對
十週 ,介入運動訓練後的睡眠品質 、睡眠效率有顯 照組 100 位中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生理指標 、
著改善(p < .05)。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狀態 ,後測為
4. 心理健康 下肢運動 12 週介入後一週檢測 ,為避免檢測誤差 ,
高齡者影響心理健康的相關變項包含性別 、年 皆由同一位經過中華運動健身協會認證之檢測員檢
齡 、教育程度 、經濟狀況等( 吳 ,2013;謝 、方 、 測 ,前後測檢時間皆為上午時段 ,檢測地點為社區
吳 ,2013), 女 性 心 理 負 面 情 緒 佔 50.86%, 略 高 於 關懷據點的老人活動中心 ,需要地板平穩且安全的空
男 性 49.14%, 表 示 性 別 與 心 理 健 康 有 顯 著 相 關(p 間。
< .001), 年 齡 與 心 理 健 康 有 顯 著 相 關(p < .05), 由通過中華民國運動健身協會認證的高齡者運動
較容易造成心理負面情緒高齡者年齡介於 70−79 歲 指導員進行下肢肌力與伸展運動訓練 ,東區社區關懷
(40.83%),不識字者心理負面情緒高於在教育程度 據點的實驗組接受為期 12 週 ,每週 3 次 ,每次運動總
時間 50 分鐘 ,運動前暖身操 10 分鐘 ,下肢運動約 30
為小學與識字、初中及高中以上者,教育程度與
分鐘 ,運動後緩和操 10 分鐘 ,為避免中高齡者負荷
心理健康達顯著相關(p < .001;吳 ,2013;謝等 ,
太大 ,以低中強度的下肢運動進行 ,主要教導加強
2013),研究顯示下肢運動提升功能性體適能 ,有
下肢肌群的鍛鍊( 如:股四頭肌運動 、腿後側運動 、
效增進心肺耐力 ,可降低負面情緒 ,提升心理健康
外側肌運動及鐘擺運動)及下肢柔軟度的訓練( 如:
狀態 ,因此 ,建議應多鼓勵老年人持續性地規律運
股四頭肌伸展運動 、腿後側肌伸展運動 、腿外側肌
動 , 以 促 進 心 理 健 康( 錢 、 劉 黃 、 許 、 沈 、 蔡 ,
伸展運動 、小腿肌群伸展運動),中區社區關懷據點
2016;Chang et al., 2016)。
的對照組則維持日常生活活動 ,實驗組介入期間 ,
對照組未接受一致的下肢運動訓練。
方  法
研究對象收案條件
研究設計 ( 一)收案條件
本 研 究 經 由 中 區 倫 理 委 員 會 審 核 通 過( 編 號 中高齡者定義為年滿 45–65 歲者 ,高齡者為超過
CRREC-107-089)之後 ,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方式 , 65 歲者(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9),本研究收案條件
徵得台中市中區及東區社區關懷據點負責人及中高齡 包括年齡 55 歲以上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的中高齡
者同意參與研究計畫 ,故於研究設計處依序說明先取 者;意識清楚能以國 、台語溝通並清楚表達語意者;
得研究倫理審查通過才開始執行研究計畫。 能站立 、步行( 可使用輔助器)及維持大部份自我照
收案起始時間為 2019 年 1 月 24 日 ,東區社區關 顧者;具參與研究的意願及本人或家屬簽署受試同意
懷據點共有 132 位及中區有 120 位中高齡者 ,採類實 書者。
驗研究設計方便取樣的方式收案 ,依收案條件篩選 ( 二)排除條件
後 ,扣除身體狀況及介入時間無法配合的 34 位中高 本研究排除研究對象的條件包括溝通困難者或
齡者 ,東區社區關懷據點共有 110 位及中區社區關懷 全盲者;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 、神經系統病變( 如: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36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中風 、帕金森氏症)或骨骼肌肉相關疾患( 如:因痛 測信度介於 .47 至 .71 之間 ,總量表為 .72。內容含括


風 、關節炎造成關節疼痛或三個月內因骨折開刀個 生理 、心理與社會三個層面 ,分類生理慮病 、焦慮
案);心肺功能不佳 ,醫師不建議運動者;控制不佳 煩躁 、憂鬱低落 、社交困擾與正向樂觀等五個分量
的糖尿病 、高血壓 、氣喘者及有無法開刀的主動脈 表 ,以此了解成人在各項度的心理健康狀態 ,本量
瘤和腦血管瘤者。 表填答方式採 Likert 五點量表 ,正向計分題為 23–28
題 ,負向計分題為 1–22 題 ,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
研究工具 程度越佳。
( 一)功能性體適能指標
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中高齡者下肢運動表現 ,檢測 研究樣本數
方式如下:30 秒坐站測驗( 檢測下肢肌耐力)、2.44 本研究由兩個社區各選取 50 位 55 歲以上符合收
公尺起身繞物測驗( 測敏捷性與動態平衡)、坐姿體 案條件的中高齡者 ,總收案對象為 100 位 ,本研究之
前彎測驗( 檢測身體柔軟度)。 樣本數根據 G power 3.1.9.2 軟體計算樣本數 ,F test 裡
( 二)基本生理指標 的統計方法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NOVA: Repeat-
基本生理指標意指血壓 、腰圍 、體脂肪比率 、 ed measures, between factors,α = .05,檢定力 power =
身體質量指數(BMI),主要評估中高齡者介入前後運 .80,自變項團體數 = 2,R2 = .16,計算樣本數至少需
動相關生理數據變化。 要 98 位。
( 三)運動自我效能
本 研 究 參 考 邱 及 柯(2000)健 康 相 關 飲 食 與 運 資料處理及統計分析
動行為自我效能量表 ,重測效 、信度的結果 ,CVI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乃採用 SPSS 19 for Windows
(content validity index)值介於 .78–.95,Cronbach’s α 電腦套裝軟體作為主要的資料分析工具 ,以描述性
為 .80。運動自我效能量表主要是測量從事規律運動 統計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
行為的把握程度 ,計分採李克氏四等量表(4-Liker- 及標準差 ,採用推論性統計之共變數分析及詹森內曼
type scale)計分 ,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 法分析比較兩組之差異 ,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 ,將
效能越高。 先進行「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若同質性檢定
( 四)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 顯示資料適合 ,則繼續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迴
本研究採用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The Pitts- 歸係數同質性檢定達顯著時 ,代表組別與前測所產
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CVI 值 介 於 .60− 生的交互作用項會影響後測 ,則將採用詹森內曼法
.95,Cronbach’s α 為 .84。內容包括個人主觀睡眠品 (Johnson-Neyman)進行分析 ,詹森內曼法就是先找
質 、睡眠遲滯期 、睡眠總時數 、習慣性睡眠效率 、 出兩組的預測方程式( 前測預測後測),得到了兩條
睡眠干擾 、安眠藥使用 、白天功能障礙及整體睡眠 迴歸線 ,接著固定在一個前測分數下 ,去比較兩組
品質 ,一共 9 題。計分方式:每項指標介於 0–4 點尺 的差異 ,並分析是否有顯著差異。
度計分法 ,總分範圍界於 0–21 分 ,PSQI 當七項 > 5
分則判定為睡眠品質不良 ,≤ 5 分則表示品質良好 , 結  果
分數越高表示睡眠品質越差。
( 五)成人心理健康量表 一 、兩組中高齡者之人口學變項之分布及差異
成人心理健康量表(Adult Mental Health Scale)主 本研究共分析 100 位長者檢測資料 ,實驗組 50 位
要測量研究對象之健康心理狀態 ,此量表共 28 題 , ( 男性 3 位 、女性 47 位),對照組 50 位( 男性 22 位 、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顯示本 女性 28 位),平均年齡為 72.86 ± 9.01 歲 ,平均身高
量表聚斂效度佳 ,本量表五分量表間之相關係數介 為 158.03 ± 7.13 cm,平均體重為 61.59 ± 11.24 kg,前
於 .18 至 .56 之間 ,五個潛在變項之相關係數介於 .23 測時的慢性病數平均為 0.94 ± 0.81 個。如表一所示 ,
至 .69 之間 ,顯示五向度間具區別效度。各分量表一 中高齡者性別以女性居多(75 人 ,75%),男生較少
致性係數介於 .78–.88,總量表為 .92;各分量表折半 (25 人 ,25%)。教育程度以國中小畢業最多(43 人 ,
信度介於 .75 至 .87,總量表為 .93;五個分量表之再 43%)。婚姻狀況以已婚最多(58 人 ,58%)。居住狀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下肢運動介入 37

表一
兩組中高齡者在人口學變項之分布情形(N = 100)
全體(N = 100) 實驗組(n = 50) 對照組(n = 50)
變項 n(%) n(%) n(%) t / χ2 值 p值
性別 19.25*** < .001
男性 25(25) 3( 6) 22(44)
女性 75(75) 47(94) 28(56)
教育程度 24.65*** < .001
未受教育 26(26) 21(42) 5(10)
國中小 43(43) 24(48) 19(38)
高中職以上 31(31) 5(10) 26(52)
婚姻狀況 11.82** .008
未婚 1( 1) 0( 0) 1( 2)
已婚 58(58) 24(48) 34(68)
離婚 6( 6) 1( 2) 5(10)
喪偶 35(35) 25(50) 10(20)
居住狀況 10.49* .015
獨居 8( 8) 2( 4) 6(12)
夫妻同住 39(39) 15(30) 24(48)
與子女同住 51(51) 33(66) 18(36)
其他 2( 2) 0( 0) 2( 4)
慢性病 4.60* .032
無 32(32) 11(22) 21(42)
有 68(68) 39(78) 29(58)
慢性病類別 a
高血壓 46(49) 28(54) 18(43) 4.03* .045
高血脂 3( 3) 1( 2) 2( 5) 0.34 .558
心臟病 16(17) 8(15) 8(19) 0.00 1.000
糖尿病 21(22) 13(25) 8(19) 1.51 .220
其他 8( 9) 2( 4) 6(14) 2.17 .140
每週運動次數 14.05* .015
0 6( 6) 2( 4) 4( 8)
1 7( 7) 3( 6) 4( 8)
2 15(15) 7(14) 8(16)
3 31(31) 17(34) 14(28)
4 13(13) 12(24) 1( 2)
5 28(28) 9(18) 19(38)
每週運動時間( 分) 19.95** .001
0–10 6( 6) 3( 6) 3 (6)
11–20 25(25) 18(36) 7(14)
21–30 36(36) 22(44) 14(28)
31–40 12(12) 4( 8) 8(16)
41–50 9( 9) 0( 0) 9(18)
51( 含)以上 12(12) 3 (6) 9(18)
運動時身體感覺 5.45 .245
非常輕鬆 3( 3) 0( 0) 3( 6)
很輕鬆 32(32) 19(38) 13(26)
輕鬆 50(50) 23(46) 27(54)
有點累 14(14) 7(14) 7(14)
很累 1( 1) 1( 2) 0( 0)
非常累 0( 0) 0( 0) 0( 0)
年齡( 歲) (M ± SD) 72.86 ± 9.01 75.80 ± 7.38 69.92 ± 9.60 3.44*** .001
身高(cm) (M ± SD) 158.03 ± 7.13 156.20 ± 5.67 159.86 ± 7.99 -2.64** .010
(M ± SD)
體重(kg) 61.59 ± 11.24 59.71 ± 8.96 63.47 ± 12.95 -1.69 .095
慢性病數
前測(M ± SD) 0.94 ± 0.81 1.04 ± 0.75 0.84 ± 0.87 1.23 .221
後測(M ± SD) 0.97 ± 0.86 1.10 ± 0.81 0.84 ± 0.89 1.52 .130
註 :a 複選題。
*p < .05. **p < .01. ***p < .001.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38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況以與子女同住最多(51人 ,51%)。在慢性病方面 , 變項有明顯差異 ,本研究利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one


計有 68 名(68%)中高齡者有慢性疾病 ,其中疾病類 way ANCOVA)及詹森內曼法進行分析 ,將前測分數
型以高血壓(46 人 ,49%)最多。每週運動次數以每 當作後測分數的預測變項( 控制變項),比較兩組間
週三次(31 人 ,31%)最多。每週運動時間以 21–30 的差異。
分鐘(36 人 ,36%)最多。 ( 一)運動介入之功能性體適能的成效
另外經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與獨立樣本 t 檢 如 表 二 ,「30 秒 坐 站 測 驗 」實 驗 組 的 測 量 結 果
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結果顯示 ,兩組中高齡 (17.26 ± 0.35)顯著高於控制組 (15.06 ± 0.35),顯示
者在「 性別」、「 教育程度」、「 婚姻狀況」、「 居住狀 下肢運動介入能有效提升實驗組 30 秒坐站測驗(F =
況」、「 慢性病」、「 高血壓」、「 每週運動次數」、「 每 19.86,p < .001)。「2.44 公尺起身繞物測驗」實驗組的
週運動時間」、「 年齡」、「 身高」的統計量皆達顯著水 測量秒數結果(7.80 ± 0.17)顯著低於控制組(8.56 ±
準(p < .05),表示兩組對象在這些人口學變項的分布 0.17),顯示下肢運動介入能有效提升對實驗組 2.44 公
比例具有明顯差異。 尺起身繞物測驗(F = 9.90,p = .002)。「2 分鐘抬腿測
驗」實驗組的測量結果(90.86 ± 1.94)顯著高於控制組
二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 (75.84 ± 1.94),顯示下肢運動介入能有效提升實驗組
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 2 分鐘抬腿測驗(F = 30.13,p < .001)。「 坐姿體前彎
康之成效 測驗」詹森內法結果顯示在 95% 顯著水準時 ,實驗組
為了瞭解本研究下肢運動在「 功能性體適能」、 的後測結果(5.02 ± 13.30)會顯著高於控制組(4.32 ±
「 基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 13.54),表示下肢運動介入後使中高齡者身體柔軟度
「 心理健康」之介入成效 ,因實驗組及對照組人口學 更佳。

表二
兩組在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生理指標 、運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 、心理健康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N = 50)
前測(M ± SD) (M ± SE)
後測( 校正後)
項 目 實驗組 控制組 實驗組 控制組 F p
功能性體適能
30 秒坐站測驗( 秒) 14.26 ± 5.02 16.64 ± 6.83 17.26 ± 0.35 15.06 ± 0.35 19.86*** < .001
2.44公尺起身繞物測驗( 秒)
8.66 ± 2.92 7.70 ± 2.45 7.80 ± 0.17 8.56 ± 0.17 9.90** .002
2 分鐘抬腿測驗( 次) 79.90 ± 22.29 79.86 ± 29.34 90.86 ± 1.94 75.84 ± 1.94 30.13*** < .001

基本生理指標
舒張壓(mmHg) 71.08 ± 8.53 74.16 ± 7.53 75.82 ± 1.14 74.42 ± 1.14 0.74 .391
腰圍(cm) 87.16 ± 8.69 84.05 ± 12.17 82.03 ± 0.43 87.14 ± 0.43 69.21*** < .001
體脂肪比率(%) 32.38 ± 4.44 29.81 ± 5.77 30.82 ± 0.12 32.10 ± 0.12 59.11*** < .001

運動自我效能 0.55 ± 0.53 0.74 ± 0.70 1.31 ± 0.08 0.51 ± 0.08 51.66* < .050

睡眠品質
主觀睡眠品質 1.26 ± 0.88 1.48 ± 0.68 0.99 ± 0.10 1.61 ± 0.10 19.01*** < .001
睡眠時數( 時) 0.98 ± 0.94 0.92 ± 0.83 0.66 ± 0.09 1.00 ± 0.09 6.82* .010
睡眠效率 79.90 ± 22.29 79.86 ± 29.34 90.86 ± 1.94 75.84 ± 1.94 1.18 .280
睡眠困擾 1.52 ± 0.50 1.48 ± 0.50 1.27 ± 0.07 1.53 ± 0.07 7.44** .008

心理健康
生理慮病 3.89 ± 0.64 3.83 ± 0.72 4.01 ± 0.08 3.73 ± 0.08 6.64* .011
焦慮煩躁 3.96 ± 0.90 3.98 ± 0.75 4.09 ± 0.08 3.85 ± 0.08 4.41* .038
憂鬱低落 4.17 ± 0.65 4.19 ± 0.64 4.33 ± 0.06 4.05 ± 0.06 11.14** .001
社交困擾 4.55 ± 0.52 4.49 ± 0.58 4.58 ± 0.06 4.41 ± 0.06 3.93 .050
正向樂觀 3.59 ± 0.55 3.59 ± 0.74 3.98 ± 0.06 3.49 ± 0.06 33.81*** < .001
整體身心健康 4.02 ± 0.48 4.00 ± 0.49 4.19 ± 0.04 3.89 ± 0.04 25.88*** < .001
*p < .05. **p < .01. ***p < .001.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下肢運動介入 39

( 二)運動介入基本生理指標之成效 高齡者在白天功能障礙上;而「 整體睡眠品質」實驗


詹森內曼法結果顯示在 95% 顯著水準時 ,實驗 組的後測分數(6.88 ± 3.43)會顯著低於控制組(7.72
組的體重後測數值(59.19 ± 8.70)會顯著低於控制組 ± 3.68),表示下肢運動介入後中高齡者整體睡眠品質
(65.35 ± 13.22),亦表示下肢運動有效改善實驗組中 有改善。
高齡者體重;收縮壓臨界點 130.78 mmHg,實驗組前 ( 五)運動介入對心理健康之成效
測分數 (128.20 ± 16.20),表示下肢運動介入後中高齡 「 生理慮病」實驗組的分數(4.01 ± 0.08)顯著高
者收縮壓能更加穩定 ,而下肢運動對實驗組舒張壓 於控制組(3.73 ± 0.08),表示下肢運動有效改善實驗
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 = 0.74,p = .391),下肢運動 組生理慮病(F = 6.64,p = .011)。「 焦慮煩躁」實驗組
對於中高齡者在「 舒張壓」上無明顯的介入效果。於 的分數(4.09 ± 0.08)顯著高於控制組(3.85 ± 0.08),
腰圍方面 ,實驗組的測量結果(82.03 ± 0.43)顯著低 表示下肢運動能有效改善實驗組焦慮煩躁(F = 4.41,
於控制組(87.14 ± 0.43),下肢運動能有效降低實驗 p = .038)。「 憂鬱低落」實驗組的分數(4.33 ± 0.06)
組腰圍(F = 69.21,p < .001)。於體脂肪比率 ,實驗 顯著高於控制組(4.05 ± 0.06),表示下肢運動能有
組的測量結果(30.82 ± 0.12)顯著低於控制組(32.10 效改善實驗組憂鬱低落(F = 11.14,p = .001)。下肢
± 0.12),下肢運動可有效降低實驗組體脂肪率(F = 運動對實驗組社交困擾未達統計顯著(F = 3.93,p =
59.11,p < .001)。於身體質量指數方面 ,詹森內曼法 .050),表示下肢運動對於中高齡者在「 社交困擾」上
結果顯示在 95% 顯著水準時 ,實驗組後測數值(24.25
無明顯的介入效果。「 正向樂觀」實驗組的分數(3.98
± 3.43)會顯著低於控制組(25.50 ± 4.42),亦表示下
± 0.06)顯著高於控制組(3.49 ± 0.06),表示下肢運動
肢運動可有效降低實驗組身體質量指數。
能有效提升實驗組正向樂觀(F = 33.81,p < .001)。
( 三)運動介入對運動自我效能之成效
「 整體身心健康」實驗組的分數(4.19 ± 0.04)顯著高
「 運動自我效能」實驗組的分數(1.31 ± 0.08)顯
於控制組(3.89 ± 0.04),表示下肢運動能有效提升實
著高於控制組(0.51 ± 0.08),顯示下肢運動可以有效
驗組整體身心健康促進(F = 25.88,p < .001)。
提高實驗組的運動自我效能(F = 51.66,p < .050)。
( 四)運動介入對睡眠品質之成效
「 個人主觀睡眠品質」實驗組的分數(0.99 ± 0.10) 討  論
顯著低於控制組(1.61 ± 0.10),顯示下肢運動有效改
一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
善實驗組個人主觀睡眠品質(F = 19.01,p < .001)。
經12 週下肢運動後 ,以共變數分析「30 秒坐站測
「 睡眠潛伏期」詹森內曼法結果顯示在 95% 顯著水準
驗」、「2.44 公尺起身繞物測驗」、「2 分鐘抬腿測驗」此
時 ,實驗組的後測分數(1.34 ± 0.94)會顯著低於控制
組(1.66 ± 1.12),表示下肢運動介入能使中高齡者更 三項有顯著差異(p < .05;表二),依詹森內曼法分析
快入睡。「 睡眠時數」實驗組的分數(0.66 ± 0.09)顯 實驗組的後測結果(5.02 ± 13.30)會顯著高於控制組
著低於控制組(1.00 ± 0.09),表示下肢運動有效改善 (4.32 ± 13.54),顯示下肢運動對「 坐姿體前彎測驗」
實驗組個人睡眠時數(F = 6.82,p = .010)。下肢運動 有成效 ,與林育如等(2017)及李忠穎 、周(2017)的
對實驗組個人睡眠效率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 = 1.18, 研究結果部分相同 ,顯示經下肢運動介入 ,實驗組
p = .280),亦表示下肢運動對於中高齡者在「 睡眠效 能改善下肢肌耐力 、動態平衡 、身體柔軟度及心肺
率」上無法產生良好的介入效果。「 睡眠困擾」實驗組 功能優於對照組(p < .05),與 Mair 等(2019)及洪等
的分數(1.27 ± 0.07)顯著低於控制組(1.53 ± 0.07), (2013)研究結果相同 ,經由下肢運動能提升下肢肌
下肢運動有效改善實驗組個人睡眠困擾(F = 7.44,p 耐力 、心臟功能及改善身體組成指標 ,因此本研究
= .008)。於「 安眠藥使用情形」方面 ,詹森內曼法結 也證實下肢肌力運動能有效提升中高齡者的下肢肌耐
果顯示在 95% 顯著水準時 ,實驗組的後測分數(0.50 力 、動態平衡 、柔軟度 、心肺功能。
± 0.91)會顯著低於控制組(0.90 ± 1.31),表示下肢運
動介入能減少中高齡者安眠藥使用次數;於「 白天功 二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基本生理指標之影響
能障礙」實驗組的後測分數(0.21 ± 0.25)會顯著低於 經 12 週下肢運動介入後 ,以共變數分析顯示腰
控制組(0.64 ± 0.88),亦表示下肢運動能有效改善中 圍 、體脂肪比率 、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有顯著改善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40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成效(p < .05)


,與林育如等人(2017)研究結果相同 , 耐力 、動態平衡 、柔軟度 、心肺功能 、運動自我效
學者經由配對樣本 t 檢定 ,在運動介入後 ,體重 、 能及心理健康狀態 ,有效改善中高齡者腰圍 、體脂
BMI、臀圍 、腰臀比出現顯著下降(p < .05),顯示 肪比率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及睡眠品質。
下肢運動能有效改善腰圍 、體脂肪比率 、BMI、體
重 、實驗組腰圍 、體脂肪比率 、BMI、體重下降數 建議
值高於對照組 ,下肢運動對血壓無顯著差異 ,但卻 依據本研究結果 ,建議將下肢運動介入促進身
可維持血壓數值( 表二)。 心健康的觀念推廣給社區之中高齡者 ,並維持中高齡
者的日常生活盡可能獨立自主 ,預防其下肢肌力衰退
三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運動自我效能之影響 老化及失能 ,如此將有助中高齡者達到健康老化的願
以共變數分析顯示下肢運動介入效果達統計顯著 景。
差異(p < .05),亦表示下肢運動對於中高齡者在運動
自我效能上有明顯的介入效果( 表二),此研究結果 研究限制
與陳 、游 、朱 、陳(2018)研究結果相同 ,學者研究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 、經費及時間的關係 ,以方
結果顯示經由 10 週 、每週 1 次為時 2 小時健康知識與 便取樣方式進行介入研究 ,建議未來可採用叢聚隨機
肌力訓練 、平衡訓練與伸展訓練課程 ,能有效提升 抽樣全台的社區為研究對象 ,使實證結果更具有推論
運動自我效能。 性。

四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睡眠品質之影響 作者貢獻度
在睡眠品質量表中 ,依共變數分析顯示下肢運 研究設計:黃心樹 、徐永年
動對於中高齡者在個人主觀睡眠品質 、睡眠時數 、 資料蒐集:張籃茵 、劉紋妙
睡眠困擾 、白天功能障礙上有明顯的介入效果(p < 資料分析:黃心樹 、張籃茵
.05;表二),顯示實驗組中高齡者在睡眠品質獲得的 主要執筆:張籃茵
改善較多 ,此結果與林嘉玲等(2014)、Liu 等(2017) 總修潤:黃心樹
及蘇等(2017)研究相同 ,顯示有運動習慣的中高齡
者能改善睡眠品質 ,本研究經由下肢肌力運動及伸展 參考文獻
運動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質。
內 政 部(2019). 民 國 108年 3月 戶 口 統 計 資 料 分 析 . 取
五 、中高齡者下肢運動介入對心理健康之影響 自 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
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的共變數分析 ,顯示生理慮 .aspx?src=news&sn=15807&type_code=01 [Ministry of
病 、焦慮煩躁 、憂鬱低落 、正向樂觀 、整體身心健 the Interior, Taiwan, ROC. (2019). Analysis of household
康等五項構面 ,在兩組中高齡者介入後的分數具有明 registration statistics, March 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
顯差異(p < .05;表二),與蔡等(2015)、錢等(2016) 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rc=
研究結果相同 ,學者研究結果顯示有參與社區運動的 news&sn=15807&type_code=01]
中老年人 ,能有效提升功能性體適能 ,功能性體適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12 月 4 日).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
能提升相對也提升了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態 ,與本研 業 促 進 法 . 取 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
究結果相符。 All.aspx?pcode=N0090055 [Laws & Regulations Data-
base, Taiwan, ROC. (2019, December 4). Employment
結論 Promotion Law for Middle-Aged and Senior Citizens.
本研究採類實驗研究設計 ,方便取樣 2 個社區的 Retrieved from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
50 位中高齡者 ,分別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研究發現 .aspx?pcode=N0090055]

進行 12 週 、每週 3 次 、每次 50 分鐘下肢肌力及伸展 吳淑菁(2013).台灣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

運動介入後 ,實證下肢運動能提升中高齡者的下肢肌 發表的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下肢運動介入 41

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Wu, S. J. (2013). A study of men- literature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depression and self-ef-
tal health factors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Unpublished ficacy among elderly people. NCYU 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Pin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ealth & Recreation Journal, 17(3), 56–73.] https://doi
Pintung City, Taiwan, ROC.] .org/10.6169/NCYUJPEHR.201812_17(3).05
李宗育 、陸鳳屏 、詹鼎正(2014).老年人跌倒之危險因 林詩淳 、蔡坤維 、陳妙文 、辜美安(2015).老年人肌少症
子 、 評 估 、 及 預 防.內 科 學 誌 , 25(3),137–142。 之預防與照護.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14(2),
[Li, Z. Y., Lu, F. P., & Chan, D. C. (2014). Risk factors, 62–68。[Lin, S. C., Tsai, K. W., Chen, M. W., & Koo, M.
eval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2015).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riatric sarcope-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aiwan, 25(3), 137–142.] https:// nia. Tzu Chi Nursing Journal, 14(2), 62–68.]
doi.org/10.6314/JIMT.2014.25(3).02 林嘉玲 、吳雪菁 、張 媚(2014).社區老人睡眠品質及其
李忠穎 、周柏宏(2017).運動行為對高齡者下肢功能性 ,32–40。[Lin, C. L., Wu,
影響因素.領導護理 , 15(4)
能力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 16(1)
,136– H. C., & Chang, M. (2014). Quality of sleep in communi-
147。[Li, J. Y., & Chou, P. H. (2017). The study of exercise ty-dwelling seniors. Leadership Nursing, 15(4), 32–40.]
behaviors on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ability of the 邱啟潤 、柯任桂(2000).健康相關的飲食與運動行為自我
elderly subjects. NCYU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 Rec- 效能量表信效度之評估.護理研究 , 8(3),301–312。
reation Journal, 16(1), 136–147.] https://doi.org/10.6169/ [Chiou, C. J., & Ka, J. K. (2000).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NCYUJPEHR.16.1.12 assessment of self-efficacy scales for health-related diet
李祐綺 、顏君彰 、楊景文 、李世昌(2012).北部地區參 and exercise behaviors. Nursing Research (Taiwan), 8(3),
與音樂舞蹈活動之老年人心理效益 、快樂程度及身體 301–312.] https://doi.org/10.7081/NR.200006.0301
活動能力之研究.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 , 1 洪秀吉 、張嚴仁 、賴蓉星 、簡姿娟(2013).太極養生操
(1),12–25。[Lee, Y. C., Yen, C. C., Yang, C. W., & Lee, 課程介入對社區老人健康體能與認知功能之成效.
S. C. (2012).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 happiness, 護 理 暨 健 康 照 護 研 究 , 9(4),271–281。[Hung, H.
and physical activity ability of older individuals participat- C., Chang, Y. J., Lai, R. S., & Chien Chen, T. C. (2013).
ing in music and dance activ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Jour- Effects of community-based tai chi exercise on health-re-
nal of Asian Advanced Age Healthy Leisure & Education, lated physical fit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the elderly.
1(1), 12–25.] Journal of Nursing and Healthcare Research, 9(4), 271–
李雅萍 、蔡兆勳 、陳慶餘(2016).肌少症簡介.長期照護 281.] https://doi.org/10.6225/JNHR.09.4.271
雜誌 , 20(2),105–114。[Lee, Y. P., Tsai, J. S., & Chen, 國民健康署(2017).年紀大了 ,偶爾跌倒是難避免的? .
C. Y. (2016). Sarcopenia-A mini-review. The Journal of 取 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
Long-Term Care, 20(2), 105–114.] https://doi.org/10.6317/ 127&pid=7694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Taiwan,
LTC.20.105 ROC. (2017). Are occasional falls necessarily a fact of
林育如 、林麗鳳 、甘能斌 、洪彰岑(2017).合併有氧及阻 life for older individual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pa
力的循環訓練對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 、運動自我效能 .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 127&pid=7694]
與人際關係互動之成效探討.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 , 國民健康署(2019).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取自
25,9–22。[Lin, Y. J., Lin, L. F., Kan, N. P., & Hung, C. T.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998
(2017). The effect of concurrent aerobic and resistance cir-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Taiwan, ROC. (2019).
cuit exercise on the elder’s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self-cog-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Retrieved from
ni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xercise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998]
Physiology and Fitness, 25, 9–22.] https://doi.org/10.6127/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 2018 至 2065
JEPF.2017.25.02 年).取自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
林欣慈 、魏惠娟(2018).高齡者體適能運動介入 、憂鬱與 n=695E69E28C6AC7F3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自我效能文獻回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 17(3)
, (2018). Republic of China population forecasts (2018-
56–73。[Lin, S. T., & Wei, H. J. (2018). A review of the 206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42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dep.mohw.gov.tw/DOS/cp-


張遠芳(2015).老年人身體活動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 3352-36826-113.html]
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暨 錢桂玉 、劉黃麗娟 、許淑芬 、沈舒華 、蔡淑鳳(2016).
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Chang, Y. F. (2015). The study of 以社區為基礎之健康促進課程對中老年人功能性體適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and its related factor (Un- 能 、憂鬱以及生活品質的效益.大專體育學刊 , 18
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 (1),66–77。[Chien, K. Y., Liu Huang, L. C., Hsu, S. F.,
ty,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Shen, S. H., & Tsay, S. F. (2016). Effectiveness of commu-
許薰云 、邱哲琳 、楊雀戀(2018).肥胖性肌少症的營養 nity-based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 on functional fitness,
照 護. 臨 床 醫 學 月 刊 , 82(5),637–641。[Hsu, H.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Y., Chiu, C. L., & Yang, C. L. (2018). Nutritional care for adults. Sports & Exercise Research, 18(1), 66–77.] https://
sarcopenic obesity. Clinical Medicine, 82(5), 637–641.] doi.org/10.5297/ser.1801.006
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11_82(5).0116 謝茉莉 、方文輝 、吳柄緯(2013).老人之人際親密 、社
陳怡安 、游曉微 、朱德華 、陳雅美(2018)
.預防失能照 會參與及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臺灣老人保健學刊 ,
護模組對於社區老人體適能 、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 9(2),109–125。[Hsieh, M., Fang, W. H., & Wu, P. W.
運動自我效能的成效評估—以南投縣為例.長期照護 (201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personal
雜誌 , 22(2),119–134。[Chen, Y. A., Yu, H. W., Chu, intimacy,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el-
T. H., & Chen, Y. M. (2018). The effect of disability pre- derly. Taiwan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Health Research,
vention program on physical fitness, health-related quality 9(2), 109–125.]
of life, and exercise self-efficacy in community-dwelling 蘇 榮 立 、 陳 怡 婷 、 張 志 銘 、 張 世 沛(2017). 年 長 者 睡
older adults in Nantou County. The Journal of Long- 眠品質評析─以南投市社區民眾為例.中原體育學
Term Care, 22(2), 119–134.] https://doi.org/10.6317/LTC 報 , 11,69–77。[Su, J. L., Chen, Y. T., Chang, C. M.,
.201810_22(2).0003 & Chang, S. P. (2017). Assessment of the sleep quality
黃玉婷 、林孟緯 、黃景鶴(2016).18 週下肢閉鎖式運動 on elderly - A case study in the community peoples of the
對高齡者行走能力與健康效益之初步探討—以台中 Nantou City. Chung Yua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11,
市某社區為例.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刊 , 8(1), 69–77.] https://doi.org/10.6646/CYPEJ.201712_(11).0008
16–28。[Huang, Y. T., Lin, M. W., & Huang, C. H. (2016). Buxton, O. M., & Marcelli, E. (2010). Short and long sleep ar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ighteen-week lower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extremities close-chain exercise for elders’ walking abi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and health condition –The example of a community elder State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71(5), 1027–1036.
in Taichung City. Journal of Healthy Life and Successful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0.05.041
Aging, 8(1), 16–28.] Chang, S. H., Chien, N. H., & Chen, M. C. (2016). Regular
蔡淑鳳 、徐永年 、陳淑芬 、沈舒華 、林湘宜(2015).社區 exerci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mmunity-dwell-
老人心理社會健康促進之經驗模式探討—以臺中市為 ing elders in northern Taiwan. The Journal of Nursing
例.護理雜誌 , 62(4),19–25。[Tsay, S. F., Hsu, Y. N., Research, 24(4), 329–336. https://doi.org/10.1097/jnr
Chen, S. F., Shen, S. H., & Lin, H. Y. (2015). A commu- .0000000000000117
nity-based experience model of mental-social health pro- Kamrani, A. A. A., Shams, A., Dehkordi, P. S., & Mohajeri, R.
motion for older people in Taichung City. The Journal of (2014). The effect of low and moderate intensity aerobic
Nursing, 62(4), 19–25.] https://doi.org/10.6224/JN.62.4.19 exercises on sleep quality in elderly adult males. Pakistan
衛 生 福 利 部 統 計 處(2019).105年 死 因 統 計 年 報 . 取 自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30(2), 417–421. https://doi
https://dep.mohw.gov.tw/DOS/cp-3352-36826-113.html .org/10.12669/pjms.302.4386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Mair, J. L., De Vito, G., & Boreham, C. A. (2019). Low volume,
Taiwan, ROC. (2019). Annual cause of death statistics, home-based weighted step exercis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下肢運動介入 43

lower limb muscle power and functional ability in commu- The mediating role of sleep qua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
nity-dwelling older w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tween perceived 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8(1), 41. https://doi.org/10.3390/jcm8010041 urban communiti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ublic Health,
Liu, Y., Li, T., Guo, L., Zhang, R., Feng, X., & Liu, K. (2017). 149, 21–27. https://doi.org/10.1016/j.puhe.2017.04.006

引用格式 張籃茵 、黃心樹 、徐永年 、劉紋妙(2020).下肢運動改善中高齡者的功能性體適能 、基本生理指標 、運


動自我效能 、睡眠品質及心理健康.護理雜誌 ,67(2),33–44。[Jhang, L. Y., Huang, H. S., Hsu, Y., & Liu, W. M. (2020).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mproves functional fitness, physiological indexes, exercise self-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The Journal of Nursing, 67(2), 33–44.] https://doi.org/10.6224/JN.202004_67(2).06

護理雜誌 67 卷 2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4 月


44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mproves Functional Fitness,


Physiological Indexes, Exercise Self-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Lan-Yin JHANG1 • Hsin-Shu HUANG2* • Yuannian HSU3 • Wen-Miao LIU4

ABSTRACT
Background: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suffer from skeletal muscle loss due to aging,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arcopenia. Muscular dystrophy reduces lower-extremity muscle endurance.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falls in the
community is about 30–40%. Falls contribute to disability and fractures, affect quality of life, reduce mental health,
and, in severe cases, result in death. Therefore, preventing lower limb muscle weaknes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mote community health with a focus on older,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The effects of a lower-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in terms
of improving functional fitness, physiological indexes, exercise self-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were
explored.

Methods: This study used convenience sampling to recruit community residents over 55 years old as participants,
with 50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d in a 50-min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ree times a week for 12 weeks.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fitness, basic physiological index, exercise self-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lower-extremity muscle exercise program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nctional fitness, physiological
indexes, exercise self-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d overall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5).

Conclusion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movement intervention should be popularized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event the decline and loss of 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and help realize healthy aging goals.

Key Words: 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lower extremity exercise, functional fitness, exercise self-effi-
cacy, sleep quality, mental healt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November 26, 2019


1
MSN, RN, Department of Nurse, Lin Shin Hospital; 2EdD, R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ursing, Centr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MD, Dean, Tao Yuan General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wan,
ROC.; 4PhD, R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dercare, Centr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Hsin-Shu HUANG, No. 666, Buzi Rd., Beitun District, Taichung City 406, Taiwan, ROC.
Tel: +886 (4) 2239-1647 ext. 7385; E-mail: hshuang@ctust.edu.tw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2, April 20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