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第 21卷 第 2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V ol. 21 N o. 2


2001年 3月         Journal of Sou th - Cen t ral U niversi ty fo r N ationali ties( Hu mani ties and Social Science)         M ar. 2001

虔 州 木 客 辨 析
刘光照
(赣州市委 宣传 部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虔州上洛山”在哪里? “木客”是否秦时遗民? 他们为何避隐于此? 本文根据有关史书记 载和实地调查 ,


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辨析。 文章肯定 ,虔州木客来自中原地区 ,系秦时遗民 ,避隐于此。 作者认为 ,只有这样 ,中国
客家源流的研究才能真正还其本来 面目。
关键词: 赣州 ;木客 ;客家源流
中图分类号: K 24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1000- 5439( 2001) 03- 0084- 02

   北宋《太平寰 宇记》载: “虔州上 洛山 ,多 木客 说。”笔者则认为: 秦时赣江是“南控百越 ,北达中原”


… …”《赣州府志》也载: “上洛山有木客 ,自云秦时造 的主要交通要道 ,人流、物流可从赣江、长江、再经汉
阿房宫 ,避隐于此。”那么 ,“虔州上洛山”在哪里?“木 水抵达关中 ;赣州境内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秦始皇
客”是否秦时遗民? 他们为何“避隐于此”? 本文试就 大兴土木 ,又需要从各地征调大量的木材 ,因此 ,派
上述问题作点分析 ,以求教各位专家。 人到“虔州上洛山”采木是极有可能的。 但秦史为何
“上洛山”在哪里? 在兴国 ,学界已成共识。但在 没有记载 ,是否因为不是主要的采区? 还是史家疏
兴国何地? 却未必一致。笔者在兴国工作期间 ,曾对 忽 ,取舍不当? 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却不得而知。 不
此事做过专门的调查了解: “上洛山”既不是兴国江 过 ,《赣州府志》所载录唐宋以来的诗作 ,如黄宪清的
背镇的“洛江” ,也不是隆坪乡的“上洛” ,又不是埠头 《木客吟》: “四海征材起宫殿” ,“木客采木上洛山”;
乡的“羊山” ,而是在兴国永丰乡的“西江”一带。这不 李本仁的《木客吟》: “秦时大启阿房宫” ,“当年采木
仅为当地老者所认同 ,也有史料为证。据兴国知县张 上洛峰”等等该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谁向空山弄明
尚瑗 (康熙四十五年 )所撰的《潋水志林》中说: “羊山 月? 山中木客解吟诗”。一代文豪苏东坡难道还会把
… …折而南 ,土名西江 ,径险而山色殊秀 ,与赣县龚 子虚乌有的事写进他的虔州《八境台八首》之中?! 另
公山相属。上洛山在其间。旧传有木客 ,自云秦时造 外 ,也不排除从其它采区逃隐于此的可能。 据《资治
阿房宫采木 ,避隐于此。”由此可见 ,“虔州上洛山”在 通鉴》 (秦纪二、始皇帝下 )载: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 ,
“羊山” (兴国埠头乡境内 )与“龚公山” (赣县田村镇 “先作前殿阿房”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发北
境内 ,现称宝华山 )之间的西江、马良、里坳 (兴国永 山石椁 ,写蜀、荆地材”以供其大兴土木之用。这些长
丰乡境内 )一带是有根据的。 年在“蜀、荆地”取材的 “木客”有两种可能“避隐虔
“木客”是否秦时遗民? 在赣南客家研究者中既 州”: 第一 ,或因在采木结排运送之中 ,木排被水冲散
有说是的 ,也有说非的 ,我市博物馆万幼楠先生就是 致长江中下游 ,“木客”因“不得大木难生还”而畏罪
其中的一个。 他曾在《赣南“赣巨人”“木客”识考》一 潜逃至赣地 ;第二 ,或“徒刑者” (多为六国谪卒 )被发
文中 ,对虔州木客的传说和有关史料记载予以全盘 配“蜀、荆地”伐木 ,因难负其重 ,又不堪其辱 ,“自幸
否定 [1 ]。对此我与万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有益的辩 不作战死骨 ,此心已与山俱空” ,寻机脱逃 ,几经辗转
论 ,现将双方交谈时所持主要观点综合如下: 探寻 ,最后来到“虔州上洛山”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些
一是没记载。否定者认为: “秦时造阿房宫 ,是否 因变故逃亡的“木客”当局也不知去向 ,当然不可能
派人到江西赣南采木? 秦汉的正史里却不见有此 载入秦汉以来的正史之中。 无论是人类文明欠发达

⒇ 作者简介: 刘光照 ( 1953- ) ,男 ,江西省赣州市人 ,中共赣州市 委宣传部副部长。


84
第 21卷                          刘光照: 虔州木客辨析                     
 

的古代 ,还是科学昌明的今天 ,都可能会有一些社会 当然也可以通过漓江至湘江 ,复经长江、汉水运抵关


生活中确实发生了而又未被载入正史的事件。 我们 中。因此 ,秦始皇加派民工到广西采木也是极有可能
不能苛求前人 ,在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的古代将全部 的。 那么 ,广西和赣州两地都有“木客”的传说和记
突发事件囊括于正史之中 ,更不能因秦汉正史未载 , 载 ,又有什么奇怪和不妥呢?另外 ,《资治通鉴》所载:
后人根据口传心教流传下来、经北宋史家实地考证 “发北山石椁 ,写蜀、荆地材”的“荆地”为华夏九州之
而收入“地理总志”的记述统统视为乌有。因此 ,以秦 一 ,秦时包括湘地。那么 ,广西灵渠修通后 ,在湘江境
汉正史没有记载 ,而否定“虔州上洛山木客”为秦时 内采伐的“木客”溯江而上逃至漓水避隐也并非没有
遗民者 ,未免简单了一些。 可能。 因此 ,持否定意见者 , 以广西、赣南两地“木
二是没必要。持否定意见者认为: “秦时 ,北方有 客”之说语气相同而妄下结论 ,也许谬也。
的是木头 ,何必舍近求远 ,派人到江南来采木呢?”笔 综上所述 ,“虔州上洛山木客”说 ,既有其产生的
者认为 ,秦汉正史记载了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所用 历史背景 ,即秦吞六国起阿房 ,急需征调大量的木材
的石料和木材 ,都是从北山和巴蜀等千百里之外 ,经 为其所用 ; 也有其产生的自然条件: 第一 ,在交通闭
过长途跋涉运到关中的。且不论巴蜀等地是否江南 , 塞的秦代 ,赣南虽属蛮荒之地 ,但却可凭借长江水系
就一般的地理常识和植被分布告诉我们: 北方有的 之便 , 使“木客”往来于关中至上洛山之间 (其路线
树种 ,南方一般都有 ; 而南方有的树木 ,则北方不一 是: 关中—— 汉水—— 长江—— 赣江—— 贡江——
定能生长。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功用 ,这是人所皆知 平江—— 永丰河— — 上洛山 ) ; 第二 ,据 1982年在西
的。 或因建筑所需 ,或因主人偏爱 ,非江南之木不可 江、马良出土的几批文物来看 ,“上洛山”早在新石器
也是常有之事。 《后汉书· 王符传》载: “今者京师贵 晚期和商、西周时就有大批人群居住 ,物以类聚 ,来
戚 ,必欲江南 木需梓豫章之木”就是例证。 且不说修建 自中原的“木客”挑选有人烟的地方居住也是人之常
阿房宫和骊山墓这种震古铄今的浩大工程 ,就连宋 情。至于这些“木客”为何避隐于此则更简单 ,或因中
真宗建造道观— — 玉清昭应宫 ,还下诏征调秦、陇的 原无家可归 ,或因洛山新家难舍等等。 总之 ,历史的
松 ,河东的柏 ,潭、越两州的杉等等。隋炀帝游江南所 长河如同自然界的江河一样越是在它的源头 ,就越
乘坐的龙舟、楼船 ,也是他在大业元年 (公元 605年 ) 容易混淆不清 ,就越是需要探源者耐心细致地加以
命人往江南采伐 木材建造的。 由 此看来 ,持“没必 考证和分析。 切不可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 ;也不可主
要”观点者并以此否定”虔州木客”是秦时遗民 ,是否 观武断 ,妄下结论 ;更不可置史料于不顾 ,随便否定。
武断了一些。 只有这样 ,中国客家源流的研究才能真正还其本来
三是相同说。 持否定意见者还认为: “明《赤雅》 面目 ; 只有这样 ,才能对赣南在客家历史上的地位和
卷上载: `木客…… 自云: 秦时造阿房宫采木 ,流寓于 作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 (广西 )’ 。与清《赣州府志》载: `上洛山… …旧传有
木客 ,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 ,避隐于此。’ 语气显系 参考文献:
[ 1 ] 万 幼楠 . 赣南“赣巨人”“木客”识考 [ J] . 中南民族学 院学报 (哲
同一传闻 ,不足为据。”笔者认为 ,这不仅可以为据 ,
社版 ) , 1995, ( 3) .
且可以进一步证实“虔州上洛山木客”确系秦时派往
[ 2 ] 史仲文 ,胡晓林 . 中国全史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7.
江南采木的遗民。据史书载: (公元前 216年 )秦始皇 [ 3 ]  (宋 )司 马 光 . 资 治通 鉴: 上册 [ M ]. 太 原: 北岳 文 艺 出版 社 ,
为解决进攻南越的供应问题 ,派监御史禄在今广西 1995.
兴安县境内开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 灵 [ 4 ] 赣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赣州府志: 上册 [ M ]. 1986年重印本 .
[ 5 ] 兴国县志编纂委员会 . 兴国县志: 下册 [ M ]. 1988.
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以便于运送粮草等。 而
始建于公元前 212年 ,“东西五里 ,南北千步” ,全部 (责任编辑 吴永明 )
工程至秦亡时犹未完成的阿房宫 ,所需的大批木材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