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I 十三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始知有所謂西藏。惟再上推至一千五百年之前,印度

人已有關于西藏之槪念,蓋印度頗多開拉斯山及馬拉沙洛瓦神海之歌謠傳聞故
事等類故也。在佛教社會中,須彌山儼然亦如歐洲之亞林巴斯山,自地軸突出而
爲宇宙之中心及基礎。印度經典中之「萬古山嶺」,如喜馬拉雅須彌開拉斯,及馬
拉沙洛瓦湖等,均只有其名稱而已。八大山嶺之中爲西人所認識者,爲阿爾泰天
山崑崙與喜馬拉雅。再向東北西三方展望,則古代印度關于西藏之觀念更爲虛渺
矣。良以遠古時代之香客,即赴馬拉沙洛瓦湖,取神水以資沐浴,而開拉斯山相
傳又爲大自在神之淨土,諸神之所居。自神聖湖發源之河流,傳有印度河等四
瀆。 馬拉沙洛瓦湖與開拉斯山爲西藏之神聖湖山,印度人亦視爲神聖。藏文稱是
山爲康仁波且,爲四廟所圍繞;湖則稱爲錯馬邪,周圍有廟八。 希臘之希羅多德
知印度出產大量金鑛,但未叙及該地之山嶺,希氏聞及螞蟻掘金之奇特故事,勞
費氏于此多所討論,其解釋亦頗佳。 西人之地理知識因亞力山大及其諸將而大進
一步,以至于印度之恆河。當時喜馬拉雅稱爲愛莫都斯,視爲印度之高加索山。
所有文人均以爲印度河發源於愛莫都斯。厄拉他斯尼氏生於元前二七六年,亦相
信由東而西橫貫亞洲全部者爲一巍然山嶺,不過各段名稱不同耳,斯特拉波曾謂
印度之北界爲一山嶺。伊在當時以地學知名,叙及印度河之支流,謂印度河與恆
河二者之發源地相距不遠。斯氏說法一掃數百年來歐洲對于印度河流之錯誤觀
念。布來尼氏之河海學不及希臘地理學家,但後者亦只知印度及其北界,未曾聞
及西藏。 西方古代最偉大之地理學家爲托勒密,曾於紀元一六〇年采用當時最好
之材料,其關于印度河恆河等之說法,頗爲奇異。至於所述沙特來吉河源,則在
一八〇〇年之地圖上亦無所改變。 亞拉伯地理學家稱西藏爲陀比提(Tobit)或他
把提(Tobbat)。其中最偉大者爲馬蘇第氏,死於九五六年,述及西藏者甚多。伊斯
他克里及郝喀勒亦述及之。阿伯魯尼曾聞及馬拉沙湖,但謂得諸印度之古歌中。
伊謂恆河與吉魯木河同源,源後爲中國,印度河則源於突厥人地方之另一山脉。
一一〇〇年生之伊遮希亦言及此類山川。氏及其他亞拉伯人之西藏,均指拉達克
而言。阿布非達(一二七三年生)述及他把提,但只引伊斯他克里之言耳。另有巴
土他者(一三〇四—七七),亦如其他最多之旅行家與地理學家然,避去西藏,以
其爲諸山外面不可抵達之地方。關于印度河,伊謂「此爲天下最大之水」,關于孟
加拉北方康魯諸山則謂「均係大山而與西藏諸山相連。西藏地方出產麝鹿。各山
所住之人,與突厥人同,以留心神術著名」。帖木兒之史臣波斯人斜斐敦(死于一
四四六年)於其「勝書」中述及西藏。帖木兒縱橫亞洲之半,未計及印度北部無人
煙之地域,但似略知其地之事,因曾派遣遠征隊及偵察人員深入亞洲腹地之各處
故也,其自傳中略言北方諸山。 海達兒,于一五三三年奉葉爾羌可汗之命,征藏
以毀其寺廟與神相;可靠之旅行家自列沿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上流而旅行者,此爲
第一人,所述之湖,當爲馬拉沙洛瓦。 印度大帝阿克巴所知之西藏事情如此之少
,殊爲奇怪。其下之史地學家關于印度河支流之知識頗爲豐富,但謂該河之源不
「在喀什米爾與喀什噶爾之間」即「在中國」。關于印度北邊諸山,則采用舊有之印
度文所寫之山嶽誌。印度大帝雅韓吉時代,西藏只包有巴里斯坦及拉達克。喜馬
拉雅則稱爲堅木山與康拉山。同時之歐洲地圖上,喜馬拉雅山稱爲「納格納喀提
山」。 歐洲人中,首先述及西藏(Buri-Tabet)者爲僧人名皮昂者,於一二四五年離
里昂而代教皇送信與貴由可汗。 較爲重要者,乃比利時方濟派僧人魯布魯,於二
一五二年動身,三年後回家。所得地理發現甚多,而爲叙述喇嘛事情之第一人,
所叙者爲寺院禮節活佛轉經輪及六字大明咒。又發現藏文與他種文字寫法之特
點。即動物亦未逃出其觀察之範圍,故爲首先述及西藏野驢之第一人;至其所述
之野羊,後來與馬哥孛羅之名字有重大關係。 馬哥孛羅所述之故事頗可稱道,言
及西藏者三次。伊于一二七三年旅行亞洲,留居中國約二十年。其書在歐洲人所
寫關於西藏之記載中,爲第一件可信者。其途程較皮昂魯布魯更爲近于不可到達
之地域,且在西藏與華西間商路上可得土人之報吿,故關于人民風俗地方之記載
較他人爲多。雖只行近東部邊地,然其叙述西藏之各方極其特別,其中許多部份
非今日不能寫出者。伊知西藏境域甚大,內有八大王國,共隸于一可汗,此種事
實後來四百年間之地圖學家亦全不之知。 所可奇者,馬哥孛羅未提及喜馬拉雅與
崑崙,而伊又曾沿崑崙北麓自喀什噶爾旅行至於羅布。伊知西藏有數處,湖沼甚
多。又言及珊瑚毛布巫者占卜者蠻狗麝香等等,均與後人之觀察相符。伊又知藏
人用鹽代幣,六百七十年後之今日,尙有此風。馬哥孛羅之西藏,不指拉達克與
巴里斯坦而言,此則爲一切旅行家之主張而異于馬氏者,其後四百年之人亦有此
項異于馬氏之主張;伊在川西與藏人接觸,知其鄰近爲喀什米爾,且亦隸于大可
汗之下。 一三二八年之後則有和德里氏,惟其鑒別力與智慧不及馬氏耳。亞洲探
險之偉大專家如克拉布拉斯及余勒爵士均認彼爲頭一歐洲人橫過全藏到達拉薩
者。其所叙之力把提(Rybot)或提把提(Tybot)王國,或即爲西藏本部,因其人民
住于黑色帳房,而首都係白石所建頗爲美觀,街道亦修砌甚好。其名爲哥達(Gota
)。該地因崇拜偶相一尊,故禁止使人類或動物流血之事。宗教領袖亦在其地。又
記處理死人之方法,斷死者之頭授與其子食之,身體則割裂以餉鷹鷲。關於和德
里之死事,勞費博士有如下之結論:「和德里未曾橫過西藏本部,未到拉薩,而許
久以來人皆謂其到過,伊本人亦不應有此說法」。和德里釋西藏謂其「在印度本部
之內」,所指爲拉達克,而其所謂之哥達或即喜馬拉雅山西部流行之名詞,「碉」
「堡」之意也。 十七世紀東部印度旅行家,對于西藏,實無所知。一六一〇年芬其
聞及喀什米爾喀什噶爾麝香貿易以及「此諸山之上有一小國王稱爲提把提(
Tibbot)者」。川弗尼氏亦知最好麝香來自不丹(或指西藏)王國,位置在「恆河以外
往北之地」。一六六六年帖弗納氏知喀什米爾有「西藏在其東」,韃韃地方在其北。
托勒密於十七世紀尙被認爲此等地方地理知識之最大權威。甚而在昂札德格魯
伯多維爾旅行之後,此玄妙之邦,仍隱於雲山之後,其雲不可通,其山不可越。 此
等歐洲旅行家,未聞馬拉沙洛瓦湖之盛名。言之之第一人,爲孟色勒神父(一五三
六—一六〇〇),稱之爲滿沙銳爾幷有該湖之小地圖。再後至一六三八年,有脫思
提者略知蒲伯(卽開拉斯山)堅坑赫(卽沙持來吉河)與馬色茹(卽馬拉少洛瓦
湖)。粟登旅行于一六五八—六五年,而言及「大海」馬斯茹提,但指爲黑海!其後
馬拉沙洛瓦又與靑海相混,而百餘年間所有歐洲地圖上印度東北有拉哥(Lago di
Chiamay)一地,又指爲有名之馬拉沙洛瓦。 歐洲人探險西藏,具有光明之開塲,
蓋葡萄牙耶穌會士昂札德之旅行頗可稱奇也,伊即拉薩首次加特力教會之建立
者。伊行至沙特來吉河上札巴郞即甲蒲郞地方,留該地傳教十年,繼之而起者爲
魏塞司,亦分派教士一二十人於札巴郞及西藏他處,所惜未能於此處盡道其詳。
一六二四年昂札德及馬克越馬拉關而至札巴郞。昂札德於一六二五年第二次留
該城時,聞及衛藏大國,次年喀色拉喀布拉二教士奉命入藏,一六二七年初入不
丹,喀色拉繼續而至日喀則,一六二八年喀布拉亦往焉。同年喀布拉經尼泊爾喀
提滿都而回印度,乃涉足喜馬拉雅山國之第一歐洲人也。伊認日喀則爲「門戶,可
以通全部韃靼國中國及許多其他異教國家」。喀色拉亦回印度,返藏途中於一六
三〇年死於日喀則。喀布拉到日喀則後,衛藏教會即行放棄。故初期耶穌會士入
藏傳教之路線有三。地理學上之結果毫無,因各教士越過最高山嶺而無一言及
之。 一六六一—二年耶穌會神父格魯伯多維爾二人之旅行,在當時爲光明之成就
,自北京經靑海而入拉薩再到印度,彼輩乃歐洲人中到達西藏首府之第一批。熱
比庸神父于一六八八—九年數遊蒙古束部,雖未親身入藏,而其所描寫靑海至拉
薩之途中情形,反較格魯伯爲佳。熱氏所說大山及高原之天然形勢,較格氏爲
多。該法國僧人,與康熙帝爲友,得知達賴喇嘛住於布達拉山上之宮中。「該山之
麓有一大河稱爲喀茹。據云該地頗佳,山中又有七級之浮屠」。 十八世紀之初,受
科學訓練之耶穌會士,完成著名之中國帝國地圖於北京。一七〇八年康熙帝降諭
勅繪,擔任工作者爲布維等七人。帝於長久準備之後,命喇嘛二人將大喇嘛所屬
各地繪成地圖,自西寧至拉薩再至恆河之源。一七一七年喇嘛測量所得之材料交
與雷治神父,雷氏以其佳良而製圖三幅,一七七三年當維耳於巴黎出版,圖中有
佳良之處,亦有遠不確實之處。開拉斯山及馬拉沙洛瓦湖均有,惟錯認爲恆河之
源。埃非耳士峯亦可見,其藏文名字爲却莫隆馬。藏波雅魯藏布江之發源地,則
遠較百五十年後藍辛氏之圖爲佳。 同時,歐洲教士,工作於西藏。一七〇七及〇
九年加浦森派之教士立基礎於拉薩,一七一六年又去三人。彼等到達之半年以前
,西藏教士中之最明達而智慧之德西德里已入聖城。伊率弗來爾於一七一五年六
月離拉達克,幷爲第一歐洲人沿印度河上游行至馬拉沙洛瓦,再入藏波流域至拉
薩。德氏留藏五年,於一七二一年四月離拉薩,此爲西藏中耶穌會士之最末一
人。 斐立比博士,甫將德氏遺稿出版,幷附魏塞司之序文。序中有相當之讚揚,因
該神父實爲可敬之耶一穌會士,知「廣漠平原」如張塘塔什康加托克開拉斯等,又
知勒多阿平原,其中有一大湖德西德里氏云:「此爲人人所信之恆河源頭。但以余
觀察與夫熟習該地及全蒙兀兒情形之人所言,開拉斯山不特爲恆河之源,且亦爲
印度河之源頭也,因開拉斯山爲該地最高之一點,水自二方瀉下」。伊謂印度河往
西流去。「東方另有大水流入勒多阿湖,而實際成爲恆河」。雖有一河注入湖中,
但德氏在中二月之初,未能見到耳。 德西德里爲到達馬拉沙洛瓦之第一歐洲人,
又發現開拉斯山,能叙述神山四周進香之狀况。引起印度河源位置之爭論者即此
人,而其主張最近眞理。伊又爲第一人,提出恆河之河源問題。伊聞神河發源于
馬拉沙洛瓦,但以爲位于開拉斯山上然後入湖,此問題因其未能遠赴東方及東南
方,故不能解决。同時,喇嘛又將沙特來吉河與恆河相混。德氏發現沙特來吉與
雅魯藏布江在馬里木拉分流,幷爲第一歐洲人自該地沿藏波河而至澤當者。其對
于西藏人民與宗教之描寫,極其淸楚正確。 伊赴古地之途中,越過「難以行走之
郞古高山」。當時之旅行家,以爲暈山病係因毒性礦石草木之味所致,德氏較爲聰
明不以爲然,叙其病象而謂「人多以此類小恙由於山中礦石所引起,但至今尙未
發現此類礦石,故余以爲應歸之于襲人甚厲之空氣也;余深信此說,因在郞古山
頂遇風時,胸部及呼吸均覺不適之故」。 德氏之後百年,以吾人所知,歐洲無人曾
到神湖及大河河源之地。一八一二年穆克拉夫提到達各湖,謂無河川自馬拉沙洛
瓦及拉喀他流出。 其後多年之中,到達該地者有弗拉色格拉德赫伯提韓米登及亨
利司札其(一八四六年),均未見有河自拉喀他流出,但有一河寬百呎,深三呎,
發源于馬拉沙洛瓦,而注入拉喀他。一八四八年理查司札其行至各湖,見有一河
自馬拉沙洛瓦流入拉喀他。 克銀漢史拉根登弟兄及許多其他旅行家曾到西藏此
類地方。一八六一年左右,孟莫里始選印度文人加以探險訓練,命入西藏各部。
其中最有名者爲藍辛,經中部西藏及藏波河全部流域而赴拉薩,此路綫與德西德
里氏相同。孟氏據其報吿而出版最佳之地圖與記事。 一八九七至一九〇三年,日
僧河口氏遊歷南部西藏,謂到過馬拉沙洛瓦湖之歐洲人均言其過小,其實周圍有
二百哩之大,惟只應算四十五哩耳。又謂拉喀他爲二湖之較高者,不過馬拉沙洛
瓦實際高于拉喀他十三公尺。 一九〇四年英國官員四人,自拉薩赴馬拉沙洛瓦,
路綫同于德西德里氏,惟方向相反耳。其中一人名來德者謂「各湖與沙特來吉河
之交通已完全斷絕,年中無論何時均如此」,故認定沙特來吉河源在湖西山中。
一九〇七年,余到藏波雅魯藏布及印度河之河源,幷大體確定沙特來吉之河源。
是時二湖已無關係,又未被沙特來吉所連結,一九一一年得到報吿,謂水由馬拉
沙洛瓦注入拉喀他,非由拉喀他流入沙特來吉。 一八六四年,魏伯爾氏行獵于藏
波河上游地方,未到其源,藍辛旅行(一八六五)於藏波流域亦未到達此名川之
源。河口氏河源之說法,頗有價値。德西德里爲舊日旅行家中最有智慧者,甚而
謂藏波爲雅魯藏布江之上游。歐洲地理學家爭執二百年之問題,遂吿解决。 白里
加提于一七四一年自尼泊爾到拉薩之加浦森住地,有一奇異印象,謂拉薩河爲藏
波之上游。 一九〇六年,藏波河之北尙有六萬五千方哩之地無人知之。自西而東
橫亙此地之山脉,余名之爲外喜馬拉雅山。其東部之接連部份已於一六六一—二
年爲格魯伯及多維爾越過。彼等由靑海經當拉關而到來丁寺與拉薩,再由日喀則
赴喀提滿都。加浦森河之神父彭拉描寫張塘(即北原)與夫西藏其他各部,頗爲盡
緻,但伊本人往來于拉薩,故多引荷蘭人蒲第之言,蒲氏于一七三八年由拉薩赴
北京,作一來回旅行,惟在巴塔維亞逝世之前不久,將其筆記焚去。約二百年後,
始有法人羽克迦板之有名旅行,路綫與格魯伯多維爾蒲第相同。彼等于當拉地方
越過外喜馬拉雅山。 是時之前不久,有德國地理學家三人,携各種材料欲創造亞
洲山系之主要形勢論,即克拉布拉斯瑞德洪波提三人是也。一八五七年哈吉孫亦
同樣嘗試,惟成功不及德人。著名學者爲胡克唐森甘伯耳克銀漢等或在遠處望見
外喜馬拉雅山,但無實際槪念以認定巍峩山嶺之存在。一八六七及一八七三年孟
莫里派印度文人數人入西藏內地,但人所不知之地,無人越過。其中一人于一八
七一—二年在喀郞巴關越過外喜馬拉雅山,其地在余所發現之極東關口色拉拉地
方。一八七三—四年藍辛沿外喜馬拉雅山北麓作一重要旅行,發現中心大湖三處
—當拉雲錯昂者錯及嘉陵錯。 打斯于一八七九—八一年旅行西藏,幷有重要觀察
,多與人民宗教有關。 一八七〇至一八八五年,葉瓦斯克將軍于東部西藏作數次
劃時代之旅行。其學生羅波洛夫斯其喀斯洛夫繼續其光明工作。 芮多芬,熟習中
國之地理與地質,于一八七七年出版「中國」一書,此表示瑞德洪波提之後吾人知
識之大爲增加。 一八八九年,朋瓦洛及鄂里昂王子自羅布泊越過西藏,幷于當木
拉地方到達外喜馬拉雅山,即由其地被迫東返。此與一八九三—四年杜多阿格勒
納之情形相同,杜氏幷於途中被害。彼等于騰格里海之北岸被西藏迫其東返。一
八九五年李他德耳亦作同樣嘗試,於哥陵拉越過外喜馬拉雅山,但亦被迫西返。
次年余過北部西藏阿喀他與可可希力之間,同時魏耳比上尉橫過可可希力以南
之地。 包耳上尉於一八九〇年由西而東橫過西藏中部。一八九六年第色上尉于西
部西藏探險,其地爲羅林氏一九〇三年探險之目的地也;同年美人克拉斯比法人
昂格尼曾赴稍北之地旅行。 東部西藏,有美人羅希耳率領二次重要考察團工作,
羅氏之叙述,頗有眞正東方學者之知識與智慧。來斯登于一九〇五年大體取羽克
路綫橫過西藏。有皮來拉將軍於一九二一—二年率土人六名步行於該區域之內。
又有羅銳其教授旅行該區,近年有二旅行家曾入拉薩,即大衞李耳女士及麥高文
是。東北部西藏之重要工作爲塔弗耳博士所作,斐克納博士曾旅行二次,一在東
北部,另一次在一九二五—八年由東而西經過中部西藏,途中得見中心湖泊二
處。東北方與甘肅交界處之結布却勒二處,有美國科學家如駱約慧博士勞費博士
及瑞典人洪麥耳博士,均經到過其地,洪氏爲余上次探險隊之隊員。 一九二二年
赫敦爵士偕考森由拉薩赴當拉雲錯。爵士尙未努力于其極重要之地質結果之前,
即被殺于阿爾卑斯山中,此爲科學界之大損失。自一九〇六—八年余之旅行迄今
,只有此人所率領之考察團,曾經越過該廣大地域。一九〇〇—二年,余曾行經西
藏之各方面。 欲談及西部西藏之旅行家,則將愈說愈遠。自喀喇崑崙初被視爲單
獨山嶺以來,迄今不及百年。第一批旅行家得知此類地方消息者不一其人,中有
一六六四年之白尼爾在焉,但伊所知者只爲一商隊大路連結喀什米爾拉達克與
喀什噶兩和闐。初用「喀喇崑崙」名詞之歐洲人,或即一八〇八年喀布爾團內之馬
嘉里少校。 赫爾曼與施拉根退洛伯于一八五六年向歐洲貢獻關于此等地方極有
價値之科學知識,施拉根退阿多夫亦然,惟于一八五七年被刺于喀什噶爾。約翰
孫爲第一人,於一八六五年越高原而至和闐。關于西部西藏喀喇崑崙之人物有奧
斯登蕭洛伯海瓦德,及佛西斯一八七〇與一八七三年兩次重要考察團;後一次有
大批科學家,其中最能幹者爲地質學家司多立喀。大戰期中斐立比博士科學考察
團組織甚好,赴喀喇崑崙而增加吾人此等地方之知識。一九二七—九年曾克立博
士帖拉博士在西部西藏均有偉大工作。此時爲一九三二年,余考察團中地質學家
羅林博士越過西北部西藏由來登湖地方到拉達克,而余之天文會員昂波提博士
正行經北部西藏以赴鐵麥里及阿斯丁塔。伊作出許多擺搖之觀察以斷定引力。一
九二八年,余之團體中有白格曼哈斯隆二人旅行于西藏東北部。 以此之故,吾人
之西藏地理知識,在數百年中,日漸增加。毎次考察均不無貢獻,自莫洛將特伯
特(Tebet)之名字加于其一四五九年之地圖以還,吾人關于該地之槪念步步增加。
其後之若干年中政治及行獵等遠征團體,對于吾人之知識,亦作一部份有價値之
貢獻;例如一九〇三—四年榮赫鵬之役,一九二一,二,四年之埃非耳士峯探險隊
,該隊損失馬洛利爾文及土人數人之生命。布拉德海登合著「喜馬拉雅山與西藏
之槪况」,其貢獻亦頗有價値;白勒氏留拉薩一年,研究藏人日常宗教生活之透闢
,無出其右者。 Ⅱ 西藏乃地殼凸起部份最大最高之山嶺地帶,南邊有埃非耳士峯
,高二九〇〇二呎。自地質學上所謂近古代起,經過其後之各時代,地殼之強烈
切線動作,使當時佔據歐亞大部之大海上昇。歐亞大陸之整個南部,因印非大陸
抵抗之故,隆起而成鉅大之地波,此等縐地之地脊,即爲後來諸山嶺之頂巓,經
過相當年代,漸漸高出海面。最古之縐地爲崑崙,位于北部,其後有喀喇崑崙外
喜馬拉雅山;最後成者爲喜馬拉雅山,此爲鉅大隆起地帶之南脊。縐地本有繼續
擴大之勢,惟因再南有堅牆抵抗,蓋即印度半島,其上之山群均創設于地面之
下。地質學上近古代之末期及後一紀開始以前,地縐工作停止,鉅大山系亦已造
成,大氣遂起作用于其間,如水蝕風蝕冲積沉澱等。一九〇九年余攜回家之岩石
甚多,亨利博士加以研究而發表其成績,謂隔離喜馬拉雅與外喜馬拉雅之橫行谷
地(即印度河與雅魯藏布江上流所經之地)大體由于冲蝕而成,不過該谷地于地
殼構成及山嶽形成之際已粗具其狀。此外,西藏中部北部之其他橫行谷地則爲地
殼構成時之所縐成者。 六十年前,西藏高原之如何構成,所知甚少。一八七〇年
印度文人藍辛謂自龐工錯至當拉雲錯,可以行車而不過山,世人乃知其爲平坦高
原。葉瓦斯其于一八七六—七年旅行,得知西藏高原有極高山嶺延及羅布泊之附
近,此種事實非能幹之耶穌會士所知者也。其後,屢有考察團進入西藏內地,均
証明有大山數系略向東方分佈,縱橫整個西藏之內地,其中主要者爲崑崙喀喇崑
崙外喜馬拉雅及喜馬拉雅。 西藏高原之整個內地,爲自行封閉之狀,旣不通海又
不通中亞。余計其面積爲七十一萬八千方公里,約當瑞典挪威之和。三角自封地
帶之東南西三方邊界,與大陸分水點相合,其外面爲突出地域,上有大山絕壁深
谷,谷中有印度河恆河藏波雅魯藏布江湄公河薩爾温河楊子江黃河之支源分佈
其間。自封之西藏內地,有大盆地一百五十,小者千計,均各獨立。最大者爲色陵
錯盆地,廣三萬三千方公尺。盆地之最低部份,每有鹽池,常有淡水湖與之相連。
湖之成因有三,或因幹流之被阻塞,或因支流有成堆之石冰,或因冰川冲蝕及地
殼之分裂動作而成。 所有西藏湖泊,均在涸竭狀况之中,古昔之岸邊可於四周發
現。波洛錯拉可錯分別高於今日湖面一〇八及一三三公尺,二者均在西部西藏。
各湖日涸之原因。有人認爲由於喜馬拉雅山之繼續昇高,因此西南季候風可以吹
來攜有水分之雲,均爲山嶺所阻,雖風之程度今仍繼續增加亦屬無濟于事。且湖
涸之速度又大於山昇之速度。湖涸似由於氣候之按時轉變。馬拉沙洛瓦及拉喀他
爲有名之二湖,於此可以察得二種時期,一爲高度沙特來吉河即依之而自拉喀他
湖流出,一爲低度影響二湖間之水道。二百年前德西德里行經其地時,沙特來吉
河自拉喀他湖流出,其後二湖即與河流隔斷。一八一九—一八四六—一八四八,
及一九一〇年二河間水道又有流水,其餘年度又成乾河。二湖爲研究二種時期之
最好工具,該二時期一經數百年,一經數十年。然布拉德爵士謂二湖仍屬於沙特
來吉河流域,此言完全無誤。 西藏內地之拓平工作仍在繼續進行之中。因除甚少
之草類以外,植物不多,晝夜各處之温度又相差太甚,故風蝕之力甚大。風與流
水恆送良好材料于各盆地之中部。各處山嶺,經過數千年後亦已降低,各盆地之
底亦漸充滿。相關之高度減小,表面亦漸平。高出海面之絕對高度甚大,北部爲
一萬六千呎,藏波雅魯藏布江流域爲一萬四千呎。 地理之對比關係有趣,茲述之
如下。古納曼打他之北麓爲馬拉沙洛瓦湖,塔果康里之北麓爲當拉雲錯,年存當
拉之北麓爲騰格里海。此三高山均在西藏,各有藏中之大湖一個在其北麓,而藏
民視之均爲神聖。高度之差自然甚大。按布拉德所示,入洋之大江均穿過喜馬拉
雅各最高峯之近處而出去,斯亦奇矣。 西藏氣候頗酷。余之經騐,各日曾到攝氏
零下三十九度八。夏日融融,南部尤其如此。北部則中夏亦有雹雪。暴風多來自
西部及西南部,亦頗苦人。冬日雪量不大,不過旅行家偶有經過雪深之處者。夏
爲雨季,東部及東南部雨量較大亦較爲有繼續性。此等地方存積之水量甚大,故
大河出焉。野獸甚多,北部中部尤甚。野犛成群,數以百計,遨遊各處;野驢成群,
有多至數千亦有小群甚而獨行者。羚羊無數,岩石地帶則有野羊,藏熊多以兔爲
生;狼則食羚羊,狐不多見。 東南部種大麥,芥麥,大根,蘿蔔,豌豆及他種菜蔬。
低下各谷地每見廣大耕地,樹則只見于其地。故桃梅類不少,甚而谷地及山坡有
森林在焉。霜雹爲農產品最危險之敵人。內地無樹,小樹亦少。印度河流域自加
托克至拉達克,及離當拉雲錯南岸不遠之地,余始發見稀少小樹。內地,茶亦極
稀,不過足供牧畜家之牛馬羣及野獸之用耳。 Ⅲ 西方人所用西藏二字,(Tibet)藏
人自己幷不之知,藏人稱其地爲波渝或坡。亞拉伯地理學家所用之他把提或即來
自托坡即上藏之意。皮昂輸入他伯提(Thabet)一詞于歐洲;魯布魯馬哥孛羅則用
特伯提(Tebet),英洛氏及他種地圖亦均用之。中國人因時代不同,所用之名稱亦
異——土番西番烏斯藏。拉薩之蒙文名字爲巴龍多拉,舊歐洲地圖上可以見之。
西藏位于北緯二十七度與卅九度,東經七十八度至一百度之間,約當美國七分之
一,英倫三島之七倍。 拉達克(卽喀什米爾)與西藏之邊界,在列至加托克商路上
頗爲明顯,但該路之北,邊界不淸,再北則更難定之,崑崙山脉中無人能指出新
疆與西藏之界線。獵犛之藏人約行至北緯三十三四度地方,如以此爲界線,則尙
未到達崑崙山脉之地方。東邊則有甘川滇諸省爲鄰;中藏之間有數區域,屬於何
方難以斷定。英屬印度與西藏之界線,約長二千哩,即以喜馬拉雅山爲界。 據勞
費博士云,二千年前西藏無人居住,紀元七世紀以前不能視爲民族與政治之單位
,界內古代文化無人知之。是時以前,已有許多部落居于山中,惟非本土之人,均
係極早時代來自華西者。自東徂西之拓展,即以西藏爲止。移民之努力,在于壓
迫喜馬拉雅各部落南去,此事當不在紀元四五世紀以前也。 藏人自己之傳說,則
謂其爲猴之後裔,猴者乃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之化身也。 「雪地」之古史
隱於雲中,紀元七世紀之後乃有眞正之歷史人物,即松簪幹布大王是也,王有二
后一爲中國公主,一爲尼泊爾公主,二后令王皈依佛法,足見西藏文明來自中國
與印度。松簪幹布建立僧侶制度,修築寺廟,輸入文字法律及宗教精神,不過舊
日黑教大體存生,其薩滿式之信仰,自然天地川湖之善惡神,供祭祀之人獸犧牲
品,巫卜神鼓等等均尙遺下,而且用于新教之中。東部及東南部西藏,舊日黑教
及寺廟均尙有遺存者。入西藏之旅行家,均得見民間許多迷信風俗,其爲舊日原
始信仰之遺跡則無疑。 藏王松簪幹布又爲勝利之戰士,征服緬甸尼泊爾中國之大
部。今日布達拉之所在,即其昔日之王宮也。伊所予西藏之文明,大受中國之影
響,宗教影響則來自尼泊爾與印度。 八世紀後半期,藏王池松德章自印度西北部
召蓮花生大士入藏,眞正建立新教,而王亦以此知名,初建桑耶名寺于拉薩東南
,幷爲西藏原始佛教之主要聖人,所謂紅教是也。蓮花生大士頗受敬重,在喇嘛
社會中今猶受人崇拜。 九世紀拉帕慶在位之時,宗教盛行,寺廟亦建立數所。當
時之西藏爲強國,包有中國尼泊爾土耳其斯坦之數部。 藏王郞達瑪爲佛教之敵人
,喇嘛恨之而作西藏歷史,旋爲僧人所刺。 一二七〇年忽必烈請來薩嘉高僧而授
以西藏治權,僧王系統之建立,此其初步也。 藏王絳却吉尊,擁護佛法,接近中
國。西嘉王朝爲伊所建立,但于一六三五年爲後藏之王所推翻,後藏王旋又爲顧
始汗率其鄂魯特蒙古人所逐。 旣成之僧侶制度稱爲紅教,另有西寧人宗喀巴(一
三五六—一四一八年),創立黃教,有「道德」之意。伊乃偉大改革家,輸入較爲嚴
厲之道德法,又禁僧人娶妻飮酒,神通大爲取消。又建立甘丹色拉二大寺,合哲
邦寺而共稱「國之三柱」,三者均近拉薩。宗喀巴葬于甘丹寺,蒙藏各寺廟均有其
神相,所受之尊崇與禮拜,等于佛陀本人。札什倫布寺之名聲亦不小,爲迦登珠
巴所建,而成班禪喇嘛之住所。 迦登珠巴死于一四七四年,其後轉世制度遂播于
全境,今日全藏轉世喇嘛約有一千。 所郞嘉錯播新教于蒙藏,蒙古領袖尊之爲
「具足一切執掌金剛」之達賴喇嘛。 一六四一年,五輩達賴喇嘛羅桑嘉錯請鄂魯特
人助其反抗舊教。鄂魯特人前來征服紅教,達賴遂統治西藏,駐於布達拉宮。其
教師成爲札什倫布大喇嘛,且爲西方淨土之主無量光佛即阿彌陀佛之化身。達賴
喇嘛自昔迄今均爲觀音菩薩之化身。班禪喇嘛之宗教地位,較達賴喇嘛爲高。 五
輩達賴喇嘛之大臣,立拉薩爲權力集中之地方,五輩達賴喇嘛死于一六八〇年。
因政治原因,致使其死耗保守秘密者多時。後任爲策養嘉錯,生活放蕩。中國于
是時對于西藏較爲有力,而且征服打箭鑪。一七一八年康熙帝征藏陷拉薩,留滿
洲兵戍其地。其孫乾隆帝加強中國在藏之權力,幷于一七五〇年派欽差大臣二員
駐于拉薩。 一七七四年印督海斯丁氏派波格耳赴札什倫布,冀其與印度通商,幷
考察其國力與財富。五年後乾隆帝請三輩班禪喇嘛巴登一喜赴北京,一七八〇年
死于其地焉。 一七八三年,杜納奉派赴札什倫布,使命與波格耳相同。一八一一
年滿寗赴拉薩。 尼泊爾之廓爾喀人,因邊界糾紛,于一七九一年進攻札什倫布與
日喀則。次年,乾隆帝調遣漢藏軍隊于西藏與喜馬拉雅山道上,以攻廓爾喀人,
敗之于距尼京喀提滿都一日程之地方。中國及欽差在藏之權力遂大加,漢官亦設
于日喀則定日察木多乍丫,春丕谷與怕克里仍在藏人治下。欽差對于選擇達賴喇
嘛班禪喇嘛,又成爲大有勢力之人。 後來之數輩達賴喇嘛均經夭折,蓋受政教陰
謀之魚肉所致。現世達賴喇嘛,名阿汪羅桑圖登嘉錯,于一八七六年生于達波地
方平民家中。伊爲十三輩,于一九〇三年登位,故能回顧其長久而大體愉快之統
治時代。登布達拉神座者已入佛道,以其如此故能湼槃,不過伊允爲人類福利而
再生也。 達賴喇嘛雖依靠會議副官長秘書長等,但有絕對權力。達賴喇嘛死後,
班禪喇嘛甘丹色拉哲邦三寺堪布拉薩桑耶二地之懺神齊集而選擇後任。于男孩
數人中,决定一人,此則取决于表現與神蹟。最後决定,則用一七九三年淸帝所
頒之金甁。 達賴身邊,副官長爲西藏教務官吏之領袖,秘書長負達賴喇嘛與外界
交通之責任,其地位或較會議爲有權,有助理十人;此外有臥室長大喇嘛飮食司
等等。 西藏近代史上有重要日期數個,不無趣味,乃因現世達賴喇嘛爲一能幹政
客聰明政治家,故更饒興趣。一八九〇年英人獲得錫金爲英被保護國之條約而向
西藏更進一步;三年後之新條約,又開亞東爲藏方之商埠。一八九九年屢起邊釁
之後,達賴喇嘛退還印督寇忍之信而不開折。同時伊似與俄國進行交涉,助之者
爲其昔日教師布里雅特人道爾智氏,道氏奉派携重禮往見沙皇。寇忍爵士認爲藏
中俄國之大勢力可以危及印度,故于一九〇三年派榮赫鵬爵士率軍士遠征隊經
江孜土納赴拉薩,而于一九〇四年春到達。將到之時,達賴喇嘛逃往庫倫,即蒙
古首府大呼圖克圖之所居。 拉薩條約之規定,有如下述:新開商埠二處—江孜與
加托克,以便英人經商。英貨免稅。賠欵五十萬鎊,分七十五年按年交付。春丕
谷在欵未交淸以前,由英兵駐防,西藏不得與他國往返。 俄國在倫敦抗議後,英
政府將榮赫鵬之所成就者,放棄甚多。賠欵減爲十六萬六千鎊,春丕谷之英兵于
三年內撤退。此次赴拉薩之團體,主要結果爲中國在藏中權力之增加。中國付欵
,春丕谷于一九〇七年退還西藏。 一九〇六年中英條約,給予中國在藏中之絕對
權利,其後張蔭棠即奉命爲駐藏大臣,管理印藏交涉,減去英國勢力。 一九〇七
年英俄訂約,以避亞洲之衝突,即關于波斯阿富汗西藏三處之事。二國决定禁止
干涉藏事。藏中交涉只許經過中國辦理。不許派代表駐拉薩。不許將路礦出讓。
三年之內不許有科學考察團,倘無歐洲列強之帮助,西藏之科學探險儼然無何困
難須待克服矣! 中國未參加協定,失去體面,但在藏中之權力則大加。一九〇八
年中英藏簽定商約,禁止英人于新商埠江孜加托克以外作西藏之旅行。故昔日印
度人朝馬拉沙洛瓦湖之事,亦爲違法。數年之內,西藏受中國之統治,此乃英國
奇異政策及榮赫鵬團與夫各種條約之直接結果。張蔭棠在藏中作有力之宣傳。漢
軍經過打箭鑪而派去,東部西藏多爲所陷。 達賴喇嘛曾于一九〇四年出亡,茲爲
淸帝革除。一九〇八年西藏領袖赴北京,參加光緖帝及慈禧太后之喪禮。同年十
二月離京,一年後返其首府。一九一〇年二月十二日漢軍入拉薩,次夜達賴喇嘛
又率各大臣携印出走,留下軍隊一支于藏波河上之架桑渡口以拒往追之漢人。九
旦之後過錫金界,再數日到大吉嶺,備受歡迎。漢人又二次革去其職,斯則爲藏
人所竊笑之舉動也。 中國有兵三千駐藏,故其權力絕大。大英爲條約限制,不能
助藏,不得已而放棄西藏以予中國。各駐藏大臣爲拉薩之專制君主,而中國遂亦
注目于不丹尼泊爾,欲收爲藩邦,不過未成功而已。一九一一年,中國革命,局勢
突變。十一月駐軍譁變,一九一二年夏,中國在中部西藏之權力失去。達賴喇嘛
留大吉嶺已二年,充英人之上賓而以白勒爵士爲譯員,斯時乃得回返拉薩。漢軍
被逐,反道錫金印度而去,同時川督派兵恢復中國在藏之權力。 西藏極北之地,
另有政治變動發生。一九一二年年終,俄國與蒙古訂約于庫倫,保其自治,而取
得政治經濟之特權,以便逐漸統治全部外蒙。次年中俄訂約,俄國承認中國之蒙
古宗主權,中國承認蒙古之自治。同年蒙藏訂約,于危險之中互助。西藏自治,利
于英國,因西藏強盛可以保護印度之北部。 一九一三年十月,西姆拉會議開會,
次年四月訂約,承認中國之宗主權。中國不改西藏爲行省,英國不得有任何之兼
倂,外藏(拉薩日喀則等)得自治,漢軍不得駐于外藏,但未禁止中國派兵入內藏
(裏塘巴塘等)。中國駐藏大員得有衞兵三百,英國商務委員得率護衞。 英國政客
雖有錯誤,但西藏仍漸漸接近英國,藏軍須照英國編制,開礦亦請英國相助。 東
部西藏,局勢未定,因中藏有軍事于其地。大戰期中達賴喇嘛派兵千名,各大喇
嘛寺又爲英國祈禱勝利,均足以見西藏之同情心。 白勒爵士于一九二〇年代埃非
爾士峯探險隊請准達賴喇嘛之許可,且常接近達賴喇嘛,首相,會議及國民會
議。 滿洲諸帝,以蒙古之故,力求建立中國在藏之權力,蒙藏因同教而關係甚密。
中國失西藏,必失蒙古。現今局勢已變。外蒙受俄統治,拉薩庫倫間舊商路已斷。
一九二三年余得准許由北京赴庫倫。一九二九年再作請求,被拒。革命以前,蒙
古商隊每年有二批赴拉薩。西藏派人入北京每三年一次,尼泊爾則五年一次,行
之已久,一九一一年始吿終止。西藏與蒙古之聯系雖破,而西藏之政治狀况已有
進步。行政改進,匪風亦減。藏人對蒙古人仍有宗教之同情心,前此有七百蒙古
喇嘛住于藏中,此蓋因政治阻滯或將減少。 吾人已述及現世十三輩達賴喇嘛,略
談班禪喇嘛,當無不宜。伊在西藏歷史中居次要位置,但其宗教權力與影響及可
愛之人品,使其應受特別之注意。一九〇五年,伊在印度遊覽佛教聖地。一九〇
七年,余在札什倫布作其座上之賓凡四十七日,是時伊年二十五歲,登位十九
年。一九二四年,拉薩與札什倫布衝突,此在以前固爲常兒,但兩位領袖之衝突,
仍不如大廟高僧衝突之多也。達賴喇嘛之政策爲接近英印,而班禪喇嘛則附和中
國。高僧與之同在一方者不少,尤其以哲邦寺之喇嘛爲然,因該寺爲藏中視漢派
之大本營故也。達賴喇嘛爲二人中之較強者,班禪喇嘛經靑海逃往肅州,欲再進
至庫倫。肅州軍事專官代中國政府表示歡迎之意,請赴北京。伊在該處受君主榮
典之接待,駐扎于紫禁城之南海,即光緖帝之宮也,余于一九二六年赴該處拜訪
數次。 其後伊赴滿蒙旅行。一九二九年夏作客其地,爲成千之香客祝福,並遊各
大寺廟。最後赴瀋陽,至一九三〇年未去,一九三二年十月回北京。 伊停滯于中
國如此之久,其故安在?等待政治上有新而重要之變遷,俾各處岩石大門爲伊而
洞開以通其所愛之西藏,幷許其回到札什倫布之阿彌陀佛座上,此其故歟?一九
二四年以後之西藏,有何事變,則不可知。自拉薩與札什倫布變爲喇嘛教之二中
心後,兩地之間即有競爭。拉薩派官駐日喀則監視札什倫布之事情,此爲一九〇
七年余之所知者也。英國雖有一九〇四年之入藏團,達賴喇嘛已將其同情心全部
轉向英印,而班禪喇嘛似不能走上親英政治之途徑,故不得不離藏。中國政府迫
其入北京而不赴庫倫,此事易于可解。蒙古隸屬于中國,昔日不過數年耳。獨立
之蒙古,或程度更深之蒙古,蘇俄手中之蒙古,易爲中國之危險,喇嘛世界中最
高宗教權威,如用其勢力作政治企圖,必能發生危險。故伊被迫而赴北京,受中
國之支配。其後之政治情形又變,滿洲變爲「滿洲國」,班禪喇嘛當能自由于其
間。俄人或不許共赴外蒙—即蒙古共和國,首都爲烏蘭八圖可托(紅色英雄之城)
,此爲庫倫之仝稱。 將來變化如何,無人知之,預言亦危險。無論發生何事,均可
驚人。倘使中國又能回到唐太宗或康熙之鐵手下面,中國當可如滿洲二百年之統
治而伸其權力于西藏,夫然後班禪喇嘛定受允許,而且亦可發願回到阿彌陀佛之
座上。在此類情形之下,大英亦將如以前盡量與二位喇嘛領袖維持親善關係,二
人對于中國之關係或亦將永維友善。 VI 世界上最高山地,人口極稀,此爲意料中
事。有人估計人口爲三四百萬,另有估爲一百五十萬者。 至于西藏本部,余欲自
西而東分之爲四帶。極北之一帶包有崑崙阿喀他可可希力東布力及布喀馬拉之
平行山系,與夫其間之橫行谷地,均無人住,且因極高而不宜住人。此帶之中,只
有通東部土耳其斯坦而高度不大之各地方,始有小小社會,其居民爲東土耳其部
落吉耳乞斯人及塔里克人游牧人,有時有東土耳其斯坦南部沃地前來之土人,南
去掘金之金夫。南方邊上,吾人常遇少數獵犛之藏人,擁有少數之犛與羊,主要
食品爲野犛與羚羊。 此帶之南至外喜馬拉雅之北麓,吾人得見各地爲游牧人即
「卓巴」之地方,爲數不多,有時旅行數日不見一座帳房。「卓巴」爲流動牧人,以
其犛羊之奶,酪,奶餅爲生,其中又有行獵者。此帶之南部,亦有定居之人;例如
當拉雲錯嘉陵錯騰格里海之岸上;甚而寺廟亦有,如色喜寺門冬寺龍喀寺色里布
寺;又有數處,白沙堆中可以掘出沙金,如托加隆是。北方二帶共爲張塘(即北原)
,民人爲「張巴」即北人之意。 第三帶爲外喜馬拉雅山,又可分爲二,其界線合于
大陸分水點,南半較北半人口爲密。通南方而有雅魯藏布江支流數個之橫行諸谷
地中,有許多村落,內有石屋小房,寺廟亦多。人口自西徂東,逐漸增加,此爲余
越過外喜馬拉雅山八次所得之結果。再向東方,則爲拉薩所在之米楚河谷地,人
口當然較多。無數牧人週年居于黑色帳房之中,另有半牧人,夏居石室,種植大
麥,其餘之時則牧畜于四周各山。木楚河谷地多小村,小村一群合爲一「通」,靑
稞豌豆麥子均有種植。村落照例在支流之河口附近,以便取水作灌漑之用。即在
其地旅行,亦有終日不見帳房之事。在札魯岡沙地方有帳房三十聚于一處。朋巴
江郞區有帳房四十過冬,色里普之僧人則有六十帳房之人民供其柴水,牧其羊群
,郞多區有帳房一百五十,印度河極上游之地余見有帳房十三,湖週絕不見有帳
房;例如在昂者錯有帳房五六十,全在通湖之各谷地下部。 最南一帶,包藏波河
之寬谷及西藏南邊之地方。藏波及東部西藏地方,照例爲西藏人口最密之地。 藏
人有商路數道,以通中國印度。打箭鑪爲東邊之漢藏最大商塲,舊日通蒙古庫倫
之商路不復存在。自加倫堡有要道經錫金而入春丕谷,過急來拉而到帕克里江孜
拉薩,另有數路自阿薩密入藏。自拉達克有一路道沿印度河上游與藏波河而行,
但該路商業不重要。最重要之入口貨爲中國之磚茶,主要出口貨爲羊毛,藥材,
皮,麝。犛駒驢均用以負物,羊則用以運鹽。 整個北部西藏,稱爲張塘,前已言
之。衛爲中間一省,省會爲拉薩,藏爲西藏南部之一省,省會爲札什倫布。西藏西
部爲阿里可松,中部外喜馬拉雅爲朋巴。喀木爲束部之名稱,喀木之極東區爲尼
亞絨。喀木之大部在中國治下。東部西藏,除藏人外,另有部落;例如德格哇爲聰
明之五金工人,俄洛人爲牧人而兼盜匪者也;東北部近甘肅之地有唐古特人,是
乃眞正藏人,南方有來蒲加人布希亞人。 爲便于行政計,全境再分爲無數區域,
其長官稱爲宗本。 西藏人口日減,最重要之原因爲多夫制與喇嘛之獨身。成吉思
汗人民之強壯好戰精神,亦同樣衰落。此項變遷有利于滿洲諸帝,故盡力獎勵喇
嘛教,在熱河並建立名寺。 V 旅行西藏,實爲嚴重事業,遠較地球上兩極以外各
地之旅行爲難。故吾人關于該區之地理知識發展甚慢,科學探險又甫經開始。此
爲必然現象,一因高原之高度極大,又因山嶺及關隘尤爲高聳故也。茲試將余所
經過之外喜馬拉雅山各關隘,列出以爲例証,其中七處爲昔所不知者: 色拉拉 五
五〇六公尺 張拉波拉 五五七二公尺 昂登拉 五六四三公尺 桑莫伯提拉 五八二〇
公尺 桑葉拉 五五二七公尺 松格拉 五二七六公尺 拉莫拉者拉 五四二六公尺 九提
拉 五八二五公尺最高之九提拉,高度爲一萬九千一百呎,最低之松格拉爲一萬七
千三百呎,此爲外喜馬拉雅山上極低之處。 所以每次入藏考察之團體,須有良好
之配備如良駒與騾之類,初離拉達克即中國土耳其斯坦時,須有驢百餘頭運玉蜀
黍以養䭾物之獸類。玉蜀黍用盡時,須將驢送回,途中拾犛及野驢之糞以資生
活。自北方動身,爲最難之工作,余有一次旅行二月,另有四次旅行三月,然後乃
見游牧之人。三月之內均在最高地方,全隊損失四分之三,原因爲饑餓,疲乏,暴
風,寒度;尙能生存者亦甚痛苦;遇見游牧之人,始能買得新的䭾運獸類,通常爲
犛羊等。 因此之故,旅行爲反抗自然困難之不斷戰爭,而旅行家又須尋找比較良
好地點以資宿營,即有草之地方是也。尋找柴水,幷無困難,因犛糞可用。行近游
牧之人,困難乃去。照例可以得到嚮導指示最好之牧地。行程極短,日行十三四
哩,冬日尤短,蓋久在烈風嚴寒之中殊爲苦事,無暴風大雨之平靜日子絕少。 雖
有此類困難,但旅行西藏爲極動人之事,且饒興趣使人興奮,尤以在向無人知之
地方爲然,因其一河一山冰川湖泊村落寺廟乃至游牧人之帳房,一一均足以增加
人類新的知識。荒山寂寞而風景則例必莊嚴,只有野犛野驢羚羊遨遊其間,平靜
無擾。每晚之雲景美麗,夕陽光明。日落後之地影,漸昇于東方之水平線上,觀察
此景則以此地爲佳,絕非世界上他處所可及者也。 西方旅行家,行近高山如外喜
馬拉雅與喜馬拉雅山之時,則興趣增加,足資欣賞。蓋所見爲深谷,雄偉山脊,連
串山嶺,鉅大山峯,大河,住于黑色帳房之牧人,住于簡單石屋之農家,與夫風景
美麗之寺廟中所住之喇嘛。西藏宗教之顏色與富麗,足以降服遊人,又有玄妙之
禮式;地水風中所裝滿之神魔,至今尙有遺存。西人幸而留藏多年者,恆欲再去,
回到巍峩高山之戀人麗色中,回到僧院金鐘之奧玄妙音中。(原文見美國Open
Court雜誌,一九三三年三月號。)

题名1: 西藏
作者: 斯文赫定 著 絳央尼馬 譯
文献来源: 禹贡
出版时间: 1937
卷期: 6卷 12期
页码: 1-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