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学术探讨 《西藏科技》

2011年10 期(总第 223 期)

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研究
王丽华
(拉萨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藏传佛教向心性的空间宇宙观和特有的转经祈祷方式影响了拉萨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 ,形成了
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空间,使拉萨具有了鲜明、独特 的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特 征。 反 过 来,囊 廓、八 廓、
林廓三条转经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宗教的意识形态 ,用物质的方式强化了精神概念,二者在此达
到了高度和谐。
关键词:藏传佛教 城市 转经道

拉萨,古称“逻婆”、“逻些”,藏语意为“羊土”,地处
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拉萨河北岸。公元 7 世纪吐蕃三
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 继 位,“迁 都 拉 萨”、造 堤 阻 水、填
湖造地、修河道、“筑王宫于红山顶居之”。而同时也就
是在公元 7 世纪,佛教由我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同时
传入西藏,在赤尊公 主、文 成 公 主 进 藏 后,松 赞 干 布 受
两位公主 佛 教 思 想 影 响,开 始 兴 建 了 一 批 佛 教 建 筑。
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空间
此间典型的佛教建筑是为供奉释迦牟尼等身像的大昭
所限定的拉萨市空间格局
寺,尔后围绕大昭寺,八 廓 街 兴 起,整 个 拉 萨 城 市 开 始
拉萨城内对整个 城 市 格 局 起 决 定 作 用 的 是 囊 廓、
了从无到有、逐渐 发 展 建 设 的 时 期。 因 此 大 昭 寺 的 修
八廓、林廓三条转经 道 空 间 以 及 在 此 空 间 内 的 重 要 宗
建,开创了拉萨城市建设的雏形,也使拉萨城市建设在
教机构(如上图)。 囊 廓,是 大 昭 寺 内 围 绕 觉 康 主 殿 的
一开始便深深打下了佛教色彩的烙印。
转经道近似方形,处于三条转经道的最内一圈,因此亦
松赞干布及其以后的统治者为满足政治统治的需
称内转经道;八廓,是 围 绕 大 昭 寺 的 长 约 0.
8km 的 转
要,借佛教发展壮大自己的统治力量,而佛教也借助统
经道,是三条转经道的中间一圈,也叫八角街。它虽名
治阶 级 的 力 量,并 通 过 与 当 地 原 始 宗 教———苯 教 的 兼
为“八角”,实际上并非有八个转角或呈八边形,而是在
容并蓄,逐渐发展成 了 处 于 统 治 地 位 的 独 具 特 色 的 藏
藏语里“中圈”的意 思,街 道 形 状 大 体 为 方 形;林 廓,是
传佛教。在藏传佛教宇宙观及特有的祈祷方式转经影
围绕大昭寺、小昭寺、布 达 拉 宫、药 王 山 等 拉 萨 城 内 一
响下,形成了拉萨今 日 囊 廓、八 廓、林 廓 这 三 条 围 绕 大
切重要宗教圣迹的转 经 道,是 最 外 一 圈 形 状 不 规 则 的
昭寺为中心的转经道。三条独具特色的转经道与大昭
转经环道,位于拉萨古城的外围。三条转经道中,除囊
寺、布达拉宫等宗教建筑结合在一起,奠定拉萨城市浓
廓道位于建筑内部外,八 廓 街 和 林 廓 路 同 时 还 是 过 去
郁的宗教色彩格局,形成了拉萨独特的城市景观,也使
拉萨城的主要交通道路。
拉萨像罗马、麦加、耶 路 撒 冷 等 伟 大 的 宗 教 城 市 一 样,
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空间的形成是受藏传
成为一个强大的磁场,成 为 众 多 信 徒 和 朝 拜 者 向 往 的
佛教宇宙观及祈祷方式所决定的。佛教密宗的宇宙观
目的地。
认为 世 界 是 有 限 的,中 心 在 须 弥 山,以 之 为 圆 心,以 5
万由旬为半径画 圆,即 是 宇 宙 的 范 围,再 以 2.5 万 由
旬画圆,即形成了 宇 宙 的 四 大 洲 和 八 小 洲。 坛 城 即 佛
22
《西藏科技》
2011年10 期(总第 223 期) 学术探讨

教的精神宇宙模式,是僧侣修习的崇高境地,是凡人对 于拉萨整个城市来说处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
佛教境界的一种空间概念,是一种向心性的空间观,在 实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 先 在 流 线 方 面:人 流 和 车 流 的
藏族地区根深蒂固的文化精髓。在坛城的图案中,“坛 矛盾,由于转经道的路线与城市干道混合,在很大关系
城被对角 划 分 成 4 段 (连 同 中 心 部 分 共 5 段 )。 在 外 上互相受影响,造成道路不通畅,影响城市的交通。其
部,有些同心圆保 护 着 它。 第 一 个 同 心 圆 画 成 了 漩 涡 次在设施方面,在转经路线上缺少公共卫生间和座椅,
形系火或火山之圆轮,它象征着无明之燃料;第二个同 很大程度上转经的人 员 绝 大 多 数 为 中 老 年 人 居 多,他
心圆是金刚带,表达了觉之圆满和不变之特征;第三个 们的身体条件不能 承 受 太 长 的 距 离。 因 此,转 经 从 另
同心圆是莲花矍,表达了心灵上的再生。”这三个“同心 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一 条 市 民 健 身 的 场 所,整 个 路 线 长
圆”的说法恰好与拉 萨 古 城 中 著 名 的 囊 廓、八 廓、林 廓 度跟设施的布置数目 相 不 协 调,以 至 于 给 市 民 带 来 很
三条转经 道 相 合。 囊 廓 和 八 廓 的 雏 形 形 成 于 吐 蕃 早 多不方面。再次从城 市 的 人 文 景 观 来 看,转 经 路 作 为
期,但是在其自发的生长过程中,密宗的宇宙观思想仍 一条旅游路线没有很 好 地 利 用 该 路 线 应 有 的 功 能,整
然潜在的影响着拉 萨 的 城 市 形 态。 同 时,佛 教 是 一 神 条路线在整个城市空 间 布 置 上 存 在 得 有 些 混 乱,没 有
教,其主神———佛就 生 活 在 世 界 中 心 的 须 弥 山 上。 那 很好地将拉萨的地域民俗文化展示出来。
么,在一座城市中,作 为 佛 之 所 在 的 神 殿、寺 庙 也 应 该 总之,藏传佛教向 心 性 的 空 间 宇 宙 观 和 特 有 的 转
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供奉释迎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的 经祈祷方式影响了拉 萨 城 市 空 间 格 局 的 形 成,形 成 了
觉康主殿是现在大昭 寺 的 核 心 部 分,也 是 最 早 建 造 的 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道空间,使拉萨具有了鲜明、
部分,平面为正方形,建于吐蕃王朝初期。为了监督建 独特的结构特征。 反 过 来,囊 廓、八 廓、林 廓 三 条 转 经
造觉康大殿,松赞干布率群臣住到了卧塘湖边,并在其 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 反 映 着 宗 教 的 意 识 形 态,用 物 质
东、西、南、北四面建造了房屋,成为了八廓街围绕大昭 的方式强化了精神 概 念。 尽 管 囊 括、八 廓 与 林 廓 三 条
寺的第一批建筑。大昭 寺 (觉 康 大 殿)建 成 后,随 着 佛 转经道的几何中心并 不 一 致,所 围 绕 的 内 容 也 不 完 全
教的广泛传播,拉萨和大昭寺作为佛教徒心中圣地、圣 相同,但它们在精神层面上所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即
殿的地位日渐抬升,前来朝圣定居的信众也渐渐增多, 它们 都 围 绕 着 人 们 精 神 世 界 的 中 心———佛,信 徒 们 不
在其周围又陆续出 现 了 旅 店、住 宅、商 店、宗 教 学 校 和 论走在哪条转经道上,其心理的受最终是一致的,他们
小寺庙等一系列建筑,八廓街的形态逐渐显现出来,而 都在向心中的“佛”祈 祷、膜 拜。 拉 萨 三 条 转 经 道 空 间
拉萨老城 区 也 以 大 昭 寺 为 中 心 向 四 周 缓 慢 的 均 匀 生 及其内部所限定的大 昭 寺、布 达 拉 宫 等 重 点 宗 教 建 筑
长,只是在八廓街以南由于受到了拉萨河的地形限制, 所构成的城市空间形态骨架与精神需求在此达到了高
才不如其它三个方向生长的更为充分、丰满。 度和谐。故在今后的 城 市 规 划 或 城 市 设 计 中,应 该 全
同时,藏传佛教的祈祷方式十分奇特,最具代表性 面地考虑城市的非 物 质 文 化 与 城 市 空 间 格 局 的 关 系,
的就是转经。转廓拉,是转经的一种,来自于密宗金刚 不能因为其他的因素在城市设计中人为地避开或忽略
乘“朝圣转经”的仪 轨,即 围 绕 佛 像、寺 院、城 市 或 神 山 它。应该尊重现实,避 免 今 后 在 城 市 中 留 下 很 多 问 题
圣湖绕行一周或数周,称为“转廓拉”。信徒们认为,神 与矛盾。尊重地方的 民 俗 文 化,充 分 考 虑 转 经 道 与 整
山、圣湖养育了他们,佛 保 佑 了 他 们,圣 地 能 给 他 们 带 个城市的交通关系,同 时 将 把 转 经 路 线 很 好 地 利 用 起
来福祉,因此常怀着一种感念和期盼之情,并认为能绕 来,打造更好的城市人文景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充
这些神圣的地方一 周,可 得 到 礼 佛 敬 佛 的 功 德。 藏 传 分地体现出来,将把整个转经道灵活地、和谐地存在于
佛教的这种朝圣转经的祈祷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拉 整个城市中。
萨城市的道路系统和 城 市 空 间,形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转 参考文献
经道空间。因此藏传佛教转经仪轨在拉萨城市空间的 〔
1〕 Knud.La
rsen 著,李 鸽 译 .拉 萨 历 史 城 市 地 图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 .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
根据我们对转经 道 空 间 调 研 发 现,转 经 道 是 作 为 2〕 王一丁 .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与居住建筑类型初

市民精神的追求、城 市 的 灵 魂、旅 行 者 的 探 索 目 标,影 探 .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响着整个城市的景观形象和人文特色。这三条路线对 编校 陈莎莎
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