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10.15929/j.cnki.1004-2172.2010.04.

016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杨和平 王志芳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摘 要:文章在析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
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历史、
途径、
本土化进程、
影响
以及认知情况,
进行宏观、
有机、
动态的理论把握;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史与论结合,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 力图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深化。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中国;传播;传教士;赞美诗;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0)04-0055-05

基督教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个 国大规模传播的梦想,并以其独特的 是,其曲调现已无从考证。公元 845


体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 方式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 年,唐武宗下令禁佛,拆毁寺庙,勒
要作用。基督教文化,既是古代希伯 (一) 基督教音乐第一次传入 令僧尼还俗,景教受到波及,基督教
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结合,也是西方 唐初,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据 寺院被毁,2000 多名教士被逐。唐禧
文化发展演变的载体。基督教音乐自 史料记载,公元 635 年,聂斯托里派 宗时,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杀死大
贞观年间传入中国,迄今已有千余年 传教士与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携带经 批景教教徒,景教连受打击,绝迹中
的历史,而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籍自波斯到长安传教,时称“景教”, 原,仅少部分在中国契丹、蒙古边陲
问题的研究,则起步晚而成果少。近 赞美诗音乐由此传入。当时统治者的 残存。基督教音乐第一次传入中国以
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该课题,产 支持,为传教士的布道活动提供了良 此而告终。
生了诸如,徐玲的 《近代基督教音乐对 好的外部环境。唐德宗时期建立的大 (二) 基督教音乐第二次传入
学堂乐歌的影响》 ①、张晶的 《探索基督 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 1623 年在陕西 元代 (公元 13 世纪),基督教第
教音乐的社会意义》 、卓新平的 《基 ② 出土,碑文概述了大秦景教自贞观时 二次传入中国,蒙语称之为“也里可

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③、杨民康的 期传入中国后的活动状况以及基督教 温” (对当时新传入的天主教以及原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音乐文化初探》 ④ 教义内容等。“从碑文来看,景教自 来的景教的总称)。这时期元朝与罗马


传入起经高宗、玄宗到代宗 (762- 779) 教廷相互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基督教
等。这些成果反映出基督教音乐在中
在位,始终受到帝王和朝臣们的关注 中的天主教也由此获得在京传教的机
国传播的研究现状。清末民初是基督
和礼遇,以至于在西亚侨民、宫廷和 会,并开始兴建教堂,组建儿童唱诗
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
上层人士之中迅速传播” 。 638 年传

班。统治者对宗教实行的保护政策,
其规模与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取
教士在长安建造了波斯寺 (745 年改 为基督教在中国的再次传播提供了良
清末民初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视
名为大秦寺),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 机。曾被禁止的景教也死灰复燃,得
域,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便利的场所。然而,基督教音乐于唐 到重新传播的机遇。这时期的基督教
途径、本土化进程、影响和认知进行
代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是有限的,并未 在中国取得重要地位,仅次于佛教和
宏观、有机、动态的理论把握,力图
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1908 年在敦 道教。
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深化。
煌发现的唐代 《景教三威蒙度赞》 经 1245 年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意
一、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卷,是一部有关景教在中国传播的重 大利人柏朗嘉宾奉罗马教皇之命出使

的历史 要经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景 蒙古汗国,“当时的蒙古大汗贵由的


教三威蒙度赞》 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罗 宫廷官员中有许多人是基督教徒,在
基督教音乐自唐代传入中国,其 马教会的赞美诗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 贵由的幕帐附近建有基督教教堂,并
传播的过程复杂曲折。前 3 次传入只 于上帝》 相同,但采用了十分汉化的 公开举行礼拜仪式,歌唱赞美诗” ⑦ 。
在少数人的视野,并未对中国产生很 七言韵文的诗歌形式,借用了佛教语 1253 年,天主教方济各会会士鲁布鲁
大影响。清末民初,伴随着帝国主义 汇。它的歌词可能译自外来音乐,也 克出访蒙古汗国,“在沿途遇到教堂
列强的侵略,基督教音乐实现了在中 可能是由本土人士撰写 ⑥ 。但遗憾的 时,在到达蒙古汗国大汗蒙哥的幕帐

55
时,曾歌唱各种赞美诗……在幕帐附 明代 (公元 16 世纪),基督教第 (四) 基督教音乐大规模传入
近,所有住户都立着十字架,还见到 三次传入中国。在利玛窦之前就已有 1840 年 后 , 在 帝 国 主 义 的 压 迫
了 一 个 来 自 亚 美 尼 亚 的 基 督 教 徒 。” 传教士进入中国,但并未深入中国内 下,清政府解除了禁教令。西方列强
“他途经一个完全是聂斯托里派教徒的 地,仅限于某一区域。1653 年,利玛 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相继取得了
村庄;见到聂斯托里派教徒聚会,歌 窦到广东,开启了基督教音乐在中国 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在这样的历史背
唱赞美诗;这些教徒经常朝着由两个 的第三次传播。 景下,西方基督教各派开始了在中国
人拿着的两根连在一起的树枝,歌唱 1583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抵 的大规模传教,新教成为来华传教的
他们自编的赞美诗,其诗句令他不能 达广州,建立了内地第一所天主教堂。 主流。
理解。” 这是鲁布鲁克在出访蒙古时

1601 年利玛窦进京,并向明神宗进献 1807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抵达
的一些记录,由此我们可知这时期基 了古钢琴、自鸣钟、天主像以及圣母 广州,他是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
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规模与唐代相比有 像等贡品。这种古钢琴的构造为“纵 以后基督教新教的各国教会纷纷派遣
所扩展,其传教范围不仅是社会上层, 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 传教士来华传教。传教士来华传教,
而且涉及到的音乐活动也越来越多。 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 不仅带来了西方教会音乐,而且还刊
他们开始结合当地的语言编创赞美诗, 于外,鼓其端而自应”⑩,是击弦式古 行了大量的赞美诗,以供内地教会使
基督教音乐本土化的倾向初见端倪。 钢琴,明神宗对这架奇异的古钢琴特 用。第一本中文的新教赞美诗是马礼
元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支持致使残 别感兴趣,并命宫廷的乐师学习。乐 逊 编 译 的 《养 心 神 诗》 (1818 年 出
存的景教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纷纷 师要求传教士为他们演奏的乐曲配上 版),开创了以中文咏唱新教赞美诗之
建立教堂。意大利天主教士孟德高维 歌词,于是就产生了利玛窦的 《西琴 先河,对后来赞美诗编纂有重要影响;
诺是第一个来到元代皇城建立天主教 曲意》,阐述了天主教教义,但关于歌 第 二 本 赞 美 诗 是 麦 都 斯 的 《养 心 神
堂的人,他招收了 40 名 7—11 岁的男 词使用的曲调已无从考究。1605 年利 诗》,内容比马礼逊的 《养心神诗》 丰
孩,教他们拉丁字母以及圣教礼仪, 玛窦在致罗马马塞利神父的信中提到 富;后来英国传教士宾为霖在厦门编
“皇帝陛下也颇喜听他们歌唱。我敲 北京传教的情况:“我们尚未建造正 译的 《神诗合选》,收有赞美诗 60 多
钟,和儿童共同举行每日祷告,直到 式圣堂,只有一间小型教堂,以便在 首。采用汉族方言的赞美诗也相继出
仪式完毕。不过我们是默唱,因我们 那里面举行弥撒、讲道理、听告解, 现,如采用厦门方言的 《养心神诗》、
没有附乐谱的祈祷书。……现我已将 在大节日还举行隆重的仪式,尽力而 潮汕方言的 《潮腔神诗》 以及福州方
全 部 《新 约》 和 《圣 咏》 译 成 中 文 为。有的教友是从南京来的,还唱了 言的 《榕腔神诗》 等等。1858 年在宁
(蒙文——
—译者注),并请人用最优美 三、四台弥撒,用大键琴伴奏。 (《利 波出版的 《圣山谐歌》 是一本四部合
书法抄写完毕”⑨。组建唱诗班,学习 玛窦全集·书信集》
)” 輥


以利玛窦为首 唱赞美诗,歌词采用汉字、宁波方言
拉丁文和圣教礼仪,翻译圣经以及歌 的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听觉 的罗马字母注音和罗马文字,采用五
唱赞美诗成为这一时期基督教传教的 习惯,采用传统曲调,配上赞美诗歌, 线谱记谱,是最早的五线谱圣歌集。
重要途径。“孟德高维诺组织的唱诗 在管风琴的伴奏下请教徒们进行演唱。 1883 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夫妇刊
班,歌声纯熟,可以十分协调地进行 他们建立了许多教堂,其中有的大教 行了 《小诗谱》,这是一本用工尺谱编
分部应答对唱;其中有些比较聪明、 堂还配置了管风琴,更是加强了自身 写成的乐理和试唱教本,其中有大量
声音优美的儿童则在歌唱队领唱。大 的吸引力。明朝年间来华传教的大都 的赞美诗曲调以及歌曲,还有一些中
汗非常喜欢听他们歌唱,因此常常邀 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因此,无论 国传统乐曲以及佛曲。
请约翰·孟德高维诺带领儿童进皇宫。” 是宣传教义还是教会礼仪都与天主教 这时期,西方基督教教会在中国
可见统治者对基督教音乐的喜爱。 有着密切的关系。康熙时,传教士徐 的布道范围逐渐广泛渗透:在地域方
基督教在元代的传播是以景教和 日升被聘为宫廷乐师,他扩建教堂, 面大体上是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
天主教为主流,传播范围主要集中在 编写 《律吕篡要》 和 《律吕正义·续 乡村——
—乃至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蒙古人和色目人中,虽然这时的传播 编》,介绍欧洲音乐记谱法和乐理知 在对象方面大体上是从城市市民到乡
范围比唐代广泛,但总体来看,传播 识,为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 村村民;而一旦其教义或歌唱形式被
区域仍然狭小。由于文献资料匮乏, 出了贡献。17 世纪中叶,由于传教士 社会领袖人物所接受,则会带来更大
很难全面了解这时期基督教音乐的情 对待中国传统礼仪的不同态度引起了 的社会影响。輥


由此可见基督教在这时
况。14 世纪元朝覆灭,基督教音乐在 罗马教皇和清朝皇帝之间的冲突,清 期覆盖范围之广。此时,北京、上海、
中国传播再次告终。 廷采取了“禁教”,基督教音乐在中国 天津、青岛等一些大城市逐渐成为传
(三) 基督教音乐第三次传入 的传播再次中断。 教中心,纷纷建立了大型教堂,并安

56
装了管风琴。基督教在唐代、元代、 此谱乃大略言之。輥


同期出现了由中国 育英、汇文等中学的前身,这些学校
明代和清末民初传入中国在行为意义 人编创的赞美诗 《我们这次聚会有个 还开设了以学习钢琴为主的“琴科”,
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 3 次是在和平 缘故》,采用五声音阶,具有中国民歌 培养了不少喜爱西方音乐的中国青年,
的时代背景中进行传播,以平等对话、 的浓郁风格,其创作基础是外来圣歌 后有一部分人出国深造。这些基督教
文化交流为基础;而最后 1 次则是伴 与中国传统曲牌相结合。新教在传教 学校在招生人数上逐渐增多,范围逐
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在中 过程中,更加注重中国人的接受心理 渐扩大。除了进行宗教教育、近代科
国土地上传播,其传播伴有了文化侵 与民间文化结合。地处云南怒江一带 学知识教育外,重视音乐教育,许多
略的性质。 的傈僳族,大约从本世纪初起有外籍 学校还组织了唱诗班。
基督教传教士进入该地区布教。他们
二、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采用以傈僳文翻译的 《圣经》 和赞美
三、基督教音乐在中国本土
的途径 诗,因此赞美诗的音乐中既有基督教 化的进程
传统歌曲风格,也有傈僳族音乐风格。
在清末民初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本土化,
(三) 开办教会学校
下,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性质发 这既是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一个
教育是传播思想的有效途径,由
生了变化,其传播途径更加多样,传 特点,也是促进传播的重要手段。从
于西方传教士认识到教育在控制人的
播范围更加广泛。 元代天主教传入中国起,就开始了本
思想上的作用,因而大肆在中国兴办
(一) 建立基督教堂 土化的萌芽,当时基督教会礼仪采用
学校。狄考文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士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建立教堂 当地方言,便是例证。到清末民初时,
大会”上指出:要控制所有国家的基
成为一项首要任务。教堂为宣传基督 基督教获得广阔传教空间,传教手段
督教徒并不像通常所想像的那样简单
教义提供了便利。无论是礼拜仪式还 多种多样,但与当地语言结合、适应
和呆板。这种控制术又不仅仅是给予
是弥撒活动,基督教精神贯穿始终。 当地文化习惯,却是最有效的。表现
信徒的,而是给予整个社会的,它不
他们对基督教徒进行基督精神的灌输, 在:采用汉语为西文注解,或者将西
仅仅包括布道,而且还包括采用有利
使他们从精神上对基督教产生崇拜。 文直接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在赞美诗
于达到目标的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手
在基督教教堂活动中,圣歌的集体歌 创作上,部分采用中国民歌进行创作;
段,青年教育无疑是获得一种重要地
唱形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赞美 在记谱方式上,除使用四线谱、五线
位的手段。輥


传教士认识到青年对整个
诗的编创便成为重要环节,因此,建 谱、字母谱外,还使用工尺谱等。传
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
立基督教堂是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教士采用的这些手段,不仅推动了传
控制中国的整个社会,他们毅然选择
的途径。 教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使西方音乐传
通过控制青少年的思想来实现。因此,
(二) 编创赞美诗 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打开
兴办学校成为西方传教士在华的主要
编创赞美诗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 了中国人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窗口。
传教的一个有效途径。清末民初,新 活动之一。1850 年,天主教在上海创 此外,基督教音乐的本土化还表
教和天主教编辑的赞美诗共有 100 多 办的徐汇公学成为中国最早的洋学堂。 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1850 年,洪秀
种。1840 年,麦都斯编译了 《养心神 这时期,新教也在中国建立了许多教 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
诗》,后又出现各种方言诗。中国近代 会学校。如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医 国信奉上帝教,这已是中国化了的基
最早方言赞美诗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 生麦嘉缔和传教士祎理哲在宁波创办 督教。洪秀全从 《劝世良言》 中接受
崇信义塾,招收清寒子弟 30 人免费入
如,闽南方言的 《养心神诗》,潮汕方 了基督教思想的洗礼,创立了拜上帝
学,培养信徒。课程设圣经、中文、
言的 《潮腔神诗》,福州方言的 《榕腔 教,并随美国新教传教士罗孝全学习
算术、音乐等。1867 年迁至杭州,改
神诗》,厦门方言的 《厦腔神诗》 等 教义。罗孝全也派传教士于金田进行
名育英义塾,课程中也有音乐,后又
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及夫人发表 传教,并将传教范围扩展到整个太平
改名为之江大学。浙江湖州的湖群女
的 《小诗谱》,是一本以工尺谱编成的 天国的统治区。在太平天国的集会与
校也是较早出现的教会学校,学校不
乐理、视唱教材,内容为西方赞美诗 宗教仪式上,唱赞美诗成为重要内容。
仅传授教会唱诗歌、赞美诗、弥撒曲
以及中国的传统音乐等,他们还借鉴 据 韩 山 文 《太 平 天 国 起 义 记》 载 :
等,也教授钢琴 (称为“琴科”
)。另
西方记谱法,使工尺谱得到了进一步 “广西教徒叙集礼拜时,男女分座。先
外还有清心书院、山东登州的文会馆、
的完善。 《小诗谱》 的内容丰富,有 唱一首赞美上帝之诗。”清张德坚 《贼
台湾的台南神学院、长荣中学、上海
课有调。课分为元、亨,调有七部, 情汇纂》 载:“贼目及充先生者即坐
的清心女塾、中西女塾、圣玛丽亚女
短部、长部、中部、杂部、应答、数 在正中所设数座上,群贼两旁杂坐,
校,苏州的京海女校以及北京的贝满、
班等,皆为常用之调,以便学习乐法, 齐颂赞美毕,充先生者手持奏章跪地

57
朗诵,……此七日礼拜之仪也。” 輥


太 在招生人数上大大增加,由原来只招 后,在西方洋枪大炮的威胁下,中国
平天国礼拜的情形在英国人呤利的 收读不起书的贫穷幼童转为面向社会 紧闭已久的大门被打开,基督教随之
《太平天国亲革命历记》 等资料中也有 招生;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更加丰富, 进入中国,成为西方列强队伍中的一
记载。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的这层亲密 由原来的唱歌课扩展为合唱、器乐演 部分,由此,基督教背负着“帝国主
关系,曾吸引了许多外国传教士的到 奏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 义”、“文化侵略”以及“洋教”等罪
访。輥


上,由原来的单一的唱赞美诗扩展到 名。基督教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一群体,
学习非宗教性的西方音乐以及多方面 兴办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控
四、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的知识。教会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 制,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群体对于
的影响 观念,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以及即将出 他们实施文化控制工作的有利因素。
现的学堂乐歌提供了经验。它在向中 1919 年 的 “ 五 四 运 动 ” 以 及 巴 黎 和
(一) 西方音乐知识的传递
国灌输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刺激了中 会,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以及
由于西方殖民者和清政府的双重
国新式学堂的建立与改革。一些有识 民族主义情绪。1922 年 4 月,世界基
庇护,基督教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之士认识到建立学校与乐歌课的重要 督教学生同盟在清华大学召开,掀起
基督教音乐也随之在中国扩大着影响。
性,要求开办学校和乐歌课。如,康 了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多所学校学生的
传教士通过创作大量赞美诗,为中国
有为在 1898 年的 《请开学校折》 中提 抗议风潮,发起了“非教学生同盟宣
带来了西方记谱法、乐理知识。如,
出:“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 言”,称基督教为资本主义先锋,是西
古四线谱、符号五线谱、五线谱等,
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 方实施的文化侵略。此运动影响了中
并利用传教广泛地加以介绍与应用。
用,实能胜我也……请远法德国,近 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态度,成为以
另外,西方乐器也被介绍到中国,如
采日本,以定学制” 輥


的学校教育观; 后中国人接受基督教最主要的阻拦,
钢琴、手风琴等。
梁 启 超 在 《饮 冰 室 诗 话》 中 呼 吁 : 同时也促进了传教士对基督教本土化
(二) 中西音乐交流的媒介
“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 的重视。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基督教曾
自基督教进入中国,西方音乐文
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强调音乐教育



多次传入我国,但是基督教正式在我
化也随之传入。1601 年,利玛窦向中
的重要性。 国传布并产生较大影响是在清末。
国进献古钢琴,编译赞美诗 《西琴曲
(四) 近代音乐生活的促进 基督教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在中国
意》,并进行键盘乐器的传播。清代,
基督教是一种与音乐关系非常密 实施的一种文化侵略,但客观上又促
徐日升到宫廷讲授欧洲音乐理论,并
切的宗教,它的到来促使中国音乐发 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的
用汉文撰写 《律吕篡要》 等。西方传
生重要的变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形 文化之窗,使中国人目睹了西方音乐
教士在向中国介绍欧洲音乐的同时,
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基督教 文化的新鲜图景,为中国音乐的发展
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音乐。利玛窦是
也为中国音乐提供了一种新的演唱方 注入新鲜空气与活力。因此,在理解
将中国音乐介绍给欧洲的第一人,但
式——
—集体歌唱,这对中国近代音乐 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背景下,我们
在他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的著作里,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中国运 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容纳百川的胸怀
评价并不中肯。18 世纪后半叶,法国
用于实践,如太平天国的集体歌咏形 去审视基督教音乐。尽管基督教音乐
传教士阿米奥在 《中国古今音乐记》
式,学堂乐歌中的集体歌唱以及 30 年 是西方侵略者企图控制中国人精神生
里,对中国音乐进行了客观评价,首
代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集体歌唱。此外, 活的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
次从音乐学的观点提出了中国音乐是
基督教也对学堂乐歌的发展产生了重 上它对中国人的积极影响,为我们带
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音乐体系以及研
要的影响。例如在学堂乐歌的创作上, 来了不同于自身文化的西方音乐,又
究中国音乐的途径。这是较早用西文
利用赞美诗的曲调进行填词成为一种 因传教士将中国音乐文化介绍到西方
撰写关于中国音乐的专门著作,对欧
重要的创作方式。如,李叔同的 《无 去,达到了中西音乐文化双向交流的
洲人了解中国音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衣》 曲调便是采用美国作曲家萨拉·哈 媒介作用。自基督教音乐传入中国之
(三) 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迪
特的赞美诗 《小小滴水歌》;沈心工根 日起,就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
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学校隶属于
据基督教赞美诗创作了 《春游》 等。 活力。相对于这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的
教会,但又与教堂单纯的宗教化不同,
主流而言,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它还具有普通学校教育的功能。在这
五、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是微弱的;相对于中国人民大众来说,
些学校中设立的音乐课程,为我国传
的认知 基督教音乐的传播和影响仍然局限在
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少数人的视野……尽管如此,我们也
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教会学 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基督教特
不能忽略基督教音乐对近代中国音乐
校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殊的外衣。这一时期自鸦片战争爆发

58
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社, 1987. 国宗教, 1996 , (4 ) .

责任编辑:郭爽 輥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北

輳 [11] 张晶 . 探索基督教音乐的社会 意
注释: 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 524. 义 [J] . 福建艺术, 2005 (5 ) .

① 徐玲 . 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学堂乐歌的 輥 陶 亚 兵 . 中 西 音 乐 交 流 史 稿 [M] .

輴 [12] 徐玲 . 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学堂 乐

影响 [J] . 渤海大学学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北 京 :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 社 .1994 : 歌的影响 [J] . 渤海大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版), 2007. 182. 科学版), 2007 (3) .

②张 晶.探 索 基 督 教 音 乐 的 社 会 意 义 輥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

輵 [13] 李文红 . 净化心 灵 的 圣 歌——
—浅

[J] . 福建艺术, 2005 (5 ) . (1840 — 1919 ) [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 谈 基 督 教 音 乐 [ J] . 艺 术 教 育 , 2006

③卓 新 平.基 督 教 音 乐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版社, 1998 : 99. (9 ) .

[J] . 中国宗教, 2007 (8 ) . 輥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



輶 [14] 陈伟 . 中国基督教圣诗发展概 况

④ 杨民康 .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音乐文 (1840 — 1919 ) [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 [ J] . 中 央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 J] , 2003

化初探 [J] . 中国音乐学, 1990 (4 ) . 版社, 1998 : 106. (3 ) .

⑤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北 参考文献: [15] 卓新平 .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 传

京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 131. [ 1] 刘 再 生 . 中 国 音 乐 史 简 明 教 程 播 [J] . 中国宗教, 2007 (8) .

⑥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北 [ M] . 上 海 :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出 版 社 , [16] 卓新平 . 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 传

京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 132. 2006. 播 [J] . 中国宗教, 2007 (8) .

⑦转引自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 [2] 张 静 蔚 . 中 国 近 代 音 乐 史 料 汇 编 [17] 杨民康 .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 音

[ M] . 湖 南 :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 , 1998 : (1840-1919 ) [M] . 北 京 : 人 民 音 乐 出 乐 文 化 初 探 [ J] . 中 国 音 乐 学 , 1990

160. 版社, 1998. (4) .

⑧转引自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 [3] 陈 学 恂 . 中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教 学 参
[ M] . 湖 南 :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 , 1998 : 考资料 (下册) [M] . 北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On the Spread of Christian Music in
160 版社, 1987. China
⑨ 田 青 . 中 国 宗 教 音 乐 [M] . 北 京 : [4]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Yang Heping Wang Zhifang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7 : 164 — 165.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Abstract:
⑩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北 [5] 杨 周 怀 . 基 督 教 音 乐 [M] . 北
Under the guideline of historical
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 232. 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materialism of Marxism, combining
輥转引自陈小鲁.基督宗教音乐史

輯 [6] 田 青 . 中 国 宗 教 音 乐 [M] . 北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unifying
[ M] . 北 京 : 宗 教 文 化 出 版 社 , 2005 : 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7.
history and logic, the author gives us
316. [7] 陶 亚 兵 . 明 清 间 的 中 西 音 乐 交 流
an overview of the spread of
輥 陈 小 鲁 . 基 督 宗 教 音 乐 史 [M] . 北

輰 [M] .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1.
[8] 冯 文 慈 . 中 外 音 乐 交 流 史 [M] . Christian music in China on the basis
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 253.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of analyzing relative historical
輥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


(1840-1919 ) [M] . 北 京 : 人 民 音 乐 出 [9] 高 士 杰 . 基 督 教 与 西 方 音 乐 文 化 documents.
版社, 1998 : 97. 问 题 的 若 干 思 考 [ J] . 中 国 音 乐 学 , Key words:
輥 陈学恂 .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

輲 1994 , (3 ) . Christian music; spread; hymn; miss-
料 (下 册 ) [M]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10] 杨 周 怀 . 基 督 教 音 乐 [J] . 中 ionary;localization

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