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志贤

摘 要 作为 19 世纪中叶以后新加坡潮州人社群的信仰中心与权力中
心,粤海清庙的历史与发展进程不仅是早期新加坡移民史和社会史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粤帮各方言帮群的互动关系和潮州人社群权力结构的
变迁,因而很早就受到学者的关注。 但与粤海清庙相关的原始文献, 保存
下来的可谓寥寥无几,因此,许多有关这座潮州人古庙的记录与研究成果,
不免存有纰漏和疑点, 有待考据。 本文拟通过古庙现存的楹联匾额金石 、
英国殖民地政府档案、 访谈口述、 报章新闻以及潮州人社团零星的会议记
录和文献等原始资料, 对粤海清庙初创的部分史实, 包括它与潮州籍海商
与会馆的关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行考证 。
关键词 新加坡潮州社群 粤海清庙 万世顺公司 义安公司 海上
贸易商人

一 引言

1819 年新加坡开埠后, 一方面, 英国殖民地政府将之辟为自由贸易商


港,各地移民,尤其是中国华南各地居民, 纷纷来此经商和谋生。 另一方
面,19 世纪上叶,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发达, 与东南亚的经济联
系日益频繁,对中国沿海一带居民南迁东南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
时,大批潮州人南渡新加坡, 潮州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随着移民传播到新加
坡。在清末时期就已经存在的粤海清庙, 是新加坡潮州人社群 ( 以下简称
潮社) 祭祀原乡民间神明天后妈祖和玄天上帝的一座最古老的宫庙 。
妈祖由最初的移民航海守护神,演变为多功能神格, 并成为打破地缘、
业缘和社会阶层藩篱的神明, 其信仰在早期的新加坡潮人移民社会里迅速
4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发展。尤为重要的是, 粤海清庙不单是信众膜拜的庙宇, 还是粤帮各方言


社群凝聚和团结的象征, 它不仅在强化潮人族群的向心力与归属感上有着
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粤帮各方言帮群的关系起到一种间接
但有效的整合功能。 从这个意义来看, 粤海清庙的发展轨迹, 包含了华人
移民先辈南来拓荒的血泪史, 反映了早期华人移民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内在
关系。1845 年潮州人精英联合创立义安公司, 是为潮社的最高权力中心。
义安公司随即接管粤海清庙, 并开始在重建后的宫庙中供奉玄天上帝。 这
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社权力结构的变迁。 因此, 粤海清庙的历史,
可谓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史和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
讨和审视,将前人对该古庙历史的研究与记录再作考据 。
关于妈祖与玄天上帝信仰的起源与传播 , 世界各地的学者多有论述 ,
成果丰硕 , 不胜枚举 。 有关中国潮汕地区的妈祖与玄天上帝信仰 , 中国学
者也累积了不少研究成果 。 总体而言 , 学者的研究焦点 , 或以传统史学的
研究方式考证神祇与信仰的起源 、 流变 , 神格和历代册封的情况 , 论述其
信仰的宗教属性 , 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 , 或用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的
方法 , 探讨该信仰在区域社会的功能 。 对于新加坡妈祖信仰的整体情况 ,
较早研究新马社会和民间信仰的一些学者虽有论及 , 但皆对潮州人供奉妈
祖的粤海清庙着墨不多 。① 最早对粤海清庙作专题介绍的文献记录 , 出现
于潘醒农 1950 年出版的 《马来亚潮侨通鉴 》 一书 。 书中简单而又有条理
地介绍了古 庙 的 由 来 、 建 筑 格 局 和 游 神 情 况 。② 多年后, 潘氏再作修订,
在 《南洋商报》 发表了 《粤海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 》 一文。③ 吴华也

① Song On Siang,One Hundred Years'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Singapore: University Malay


Press,1967,pp. 50 - 51; 韩槐准: 《天后圣母与华侨南进》, 《南洋学报》 第二卷第二辑,
1941,第 51 ~ 73 页; 陈育崧: 《天妃考信录》,《南洋学报》 第八辑第二辑,1951,第 29 ~
32 页; 童家洲: 《论新加坡早期华人的妈祖信仰》,《八桂侨史》1966 年第 2 期,第 54 ~ 58
页; Yen Ching-hwang,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1800 - 1911,
Singapore: Oxford Press,1986,pp. 11 - 13; 张克润: 《新加坡妈祖源考研究》, 《源》1993
年 1 月第 21 期,第 37 ~ 41 页; 赖世昭: 《新加坡华人的天后信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
系荣誉学位学士毕业论文,1995; 苏庆华: 《大马半岛与新加坡的妈祖崇祀》,载李元瑾
编 《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 对 话 》, 新 加 坡: 南 洋 理 工 大 学 中 华 语 言 文 化 中 心,2002,
第 411 ~ 433 页; 曾玲: 《社 群 边 界 内 的 “神 明”: 移 民 时 代 的 新 加 坡 妈 祖 信 仰 研 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34 卷第 2 期,第 70 ~ 74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0 ~ 351 页。
③ 潘醒农: 《粤海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南洋商报》1976 年 7 月 26 日。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5

在 1975 年发表 《粤海清庙话旧》 一文,对古庙的历史做了进一步的梳理。①


此后一些文史研究者、 报章以及潮州人社团特刊等的介绍性文章, 多在这
些记载 的 基 础 上 阐 述 古 庙 的 宗 教 活 动 和 略 谈 其 社 群 关 系, 并 无 太 大 的
新意。②
20 世纪 90 年代初,学界对新加坡潮州人妈祖信仰和粤海清庙的研究开
始有突破性的发展, 出现了多篇专题论文。 例如, 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发表
的 《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新加坡潮人组织与演戏活动 》, 从 “潮剧 ” 切
入,以义安公司和粤海清庙为案例, 分析新加坡潮人的传统组织和潮剧传
承的关系。③ 林纬毅也先后发表了数篇有关新加坡潮人妈祖信仰 、 玄天上帝
信仰和粤海清庙的论文。 林氏在 《从粤海清庙的文物看新加坡潮人对玄天
上帝的信仰》 一文里以粤海清庙的文物为据, 探讨新加坡潮州人对玄天上
帝的信仰,以及隐藏在宗教信仰之后的华人社群帮权政治 。④ 在 《万世顺公
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 》 一文中, 林氏对粤海清庙和其最初的管理机
构万世顺公司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阐述了万世顺公司对潮州人主办
的端蒙学校的资助情况。⑤ 近期, 林氏又先后在 《柔佛义兴与玄天上帝信
仰》 和 《天地会与民间信仰: 民丹岛玄天上帝信仰的在地发展 》 二文中,
皆以马来西亚柔佛和印尼民丹岛在地的潮人地下会党义兴公司为切入点 ,
探讨作为中国天地会海外流派分支义兴公司与玄天信仰的关系。 林氏在前
一篇中从天地会在印尼廖内的流传, 以及当地天地会与玄天上帝信仰的谋
和模式,再配合 19 世纪时期廖内与柔佛、 新加坡三地的经济活动和航运往
来,贯穿潮人族群这一纽带, 论证柔佛义兴公司与玄天上帝的关系, 指出
其谋和模式实来自印尼廖内, 而除了 ( 潮州人 ) 族群的纽带外, 甘蜜贸易

① 吴华: 《粤海清庙话旧》,载林孝胜等 《石叻古迹》,南洋学会,1975,第 147 页。


② 韩山元: 《潮州先贤创粤海清庙浓缩 180 年华人奋斗史》,载洪云生编 《新加坡潮州文化展
特刊》,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联合出版,2002,第 80 ~ 83 页; 吴彦鸿:
《粤海青庙———潮籍人的百年 “老爷宫”》,《新加坡风土志》,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1997,
第 86 ~ 88 页,陈澄子: 《义安公司: 跨入另一个千禧年》,义安公司,2005,第 89 ~ 92 页。
③ 〔日〕 田仲一成: 《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新加坡潮人组织与演戏活动》,谭惠芳译,《亚
洲文化》1992 年第 16 期,第 95 ~ 115 页。
④ 林纬毅: 《从粤海清庙的文物看新加坡潮人对玄天上帝的信仰》,载李志贤编 《海外潮人的
移民经验》,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联合出版,2003,第 218 ~ 224 页。
⑤ 林纬毅: 《万世顺公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载何国忠编 《百年回眸: 马华社会与政
治》,华社研究中心,2005,第 139 ~ 153 页。
6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所形成的经济命脉也是玄天上帝信仰从廖内传入柔佛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
则是将焦点置于比较天地会崇奉的关帝与玄天上帝的地位, 并通过对民丹
岛潮坡玄天上帝庙的考察, 说明这个作为当地潮人最高信仰标志的庙宇是
民丹岛上天地会延续尊奉玄天上帝传统的表现 。① 林纬毅的这两篇论文讨论
的对象虽是新加坡邻近的柔佛和民丹岛的潮州人的玄天上帝信仰, 但不失
为考证粤海清庙的初创历史与研究本地潮人玄天上帝信仰的渊源提供了一
个新的视角。
Jason Heng 的英文论文 “An Old Teochew Oral Accoun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1819 Founding of Singapore” 利用海峡殖民地政府档案考证了新加坡在
1819 年开埠前后的潮州移民社群与其经济活动 , 质疑殖民地政府所记录的
新加坡早期移民社会历史的许多不完整和需再作商榷之处, 包括对粤海清
庙创建人的身份和初创时期的社会背景 。②
值得一提的是丁荷生 ( Dean Kenneth) 和许源泰合编的 《新加坡华文铭
刻汇编 1819—1911》 中辑录了粤海清庙内曾用过或摆设过,或至今还陈列于
庙内的各种文物,并将之分类为香炉、楹联、匾额、梁题、云板、铜钟、铜
牌、仪仗牌、石碑等,一一介绍,图文并茂,是研究粤海清庙的基本材料。③
有关粤海清庙在新加坡潮人早期移民社会中的信仰功能和宗教活动 ,
该庙在凝聚潮人社群、 与在地社团的互动, 以及在社群权力结构中所扮演
的中心角色等方面, 笔者发表了两篇文章详细议论, 基于篇幅所限, 此不
赘述。④ 本文旨在对粤海清庙初创的部分史实 ,包括其与潮州籍海商与会馆
的关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再行考证。 必须说明的是, 有关粤海
清庙的文献,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 因此, 除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外,

① 林纬毅: 《天地会与民间信仰: 民丹岛玄天上帝信仰的在地发展》,载杨松年、林纬毅主编


《玄天上帝信仰文化的在地发展》,唐山出版社,2018,第 11 ~ 26 页。
② Jason Heng, “An Old Teochew Oral Accoun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1819 Founding of Singapore, ”
Chapters on Asia: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Lee Kong Chian Research Fellowship,2014 - 2016.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Singapore,2018,pp. 210 - 219.
③ Dean Kenneth,Hue Guan Thye,Chinese Epigraphic Materials in Sinagpore: 1819 - 1911. Singapore:
NUS Press,2017,pp. 1 - 34.
④ 李志贤: 《粤海清庙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信仰》,载陈哲聪主编 《2006 国际海洋文化研讨会
会后论文集》,耀升企业社,2007,第 15 ~ 33 页; 李志贤: 《多元文化社会中妈祖信仰的在
地定位———以新加坡粤海清庙为考察对象》,载 林正 珍 主 编 《妈 祖 国 际学术 研 讨 会 论文
集》,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3,第 369 ~ 388 页。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7

笔者撰写本文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以庙里的楹联匾额金石、 英国殖民地政


府档案、访谈口述为基础,辅以报章新闻以及潮人社团零星的会议记录 。

二 海商、会馆与宗教信仰的结合: 粤海清庙之滥觞

许多学者都认为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 开启了中国和南洋各地频繁的
海上贸易,对妈祖信仰远播至南洋各地起到一定的作用。 事实上, 随着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大量华南移民迁移到南洋各地后, 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
祖也漂洋过海,于是妈祖信仰圈迅速扩展开来。 大批华南移民下南洋, 尤
其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 才是妈祖信仰传至南洋最关键的推动力量。 这
些被朝廷和士大夫所鄙视的海商, 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扮演了向南洋传播
这一民间信仰的角色。
韩槐准在 《天后圣母与华侨南进》 一文中指出:

古代南洋各角落, 华侨人数未多之时, 贩海之船舶一到其地, 憩


息无所,常建简陋之亚答屋, 以资登岸之用, 同时可供奉其所迷信之
水神,后华侨人数渐多,资力渐富,乃改建为巍峨之庙宇。①

正如韩槐准所言,从事海运业的舶主和海外贸易商人每到一个新商埠,
就将从家乡随身带来的妈祖神像供奉在临时搭盖起来的简陋草寮内, 待经
商致富或筹集足够的捐款后, 就建立天后宫, 以便来往商旅膜拜。 新加坡
最早创建的潮人天后宫粤海清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 。
潘醒农在考证粤海清庙的历史时就称 “粤海清庙最初据谓系一亚答屋,
由林泮等所建。”② 在另一段考据近世南来之潮侨的文字中, 他又指出从潮
州庵埠来到新加坡的王钦及王丰顺二人 “建粤海庙, 创义安郡 ”。③ 无论是
最初搭建 “亚答屋 ” 神坛的林泮, 还是后来 “建粤海庙, 创义安郡 ” 的王
钦和王丰顺,都是最早从潮州地区到新加坡经商的成功商人。 按潘氏所言,

① 韩槐准: 《天后圣母与华侨南进》,《南洋学报》1991 年第 2 卷第 2 辑,第 70 ~ 71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1 页。笔者按: “阿答” 为马来
文 Attap 之译音,是一种棕榈树,“亚答屋” 即用 “阿答” 树叶铺盖的草屋。
③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29 页。
8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林泮其人,“原籍福建莆田,茶商家庭出身,慕樟林 ( 时属澄海县 ) 繁荣而


来定居,从事洋船业”①。 来自庵埠东溪的王钦、 王丰顺则是 “十八万胜之
后辈,为航业界之先进”②。
另有学者据英国殖民地官员的信件档案和庙宇匾额作考证, 认为王钦
( Heng Kim) 就是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曾被英国殖民地政府新加坡第一
任驻扎官威廉 · 法夸尔 ( William Farquhar) 称为华人甲必丹 ( China Cap-
tain) 的 潮 州 人 领 袖, 且 极 有 可 能 和 名 字 发 音 相 似 的 陈 亨 钦 ( Tan Heng
Kim) 是同一个人。陈亨钦在清道光初年 ( 约 1821 年 ) 曾捐赠一块匾额给
印尼民丹岛丹绒槟榔镇 ( Tanjong Pinang) 潮人聚居地 Senggarang ( 俗称大坡
或潮坡) 的一座元天上帝庙。 王钦 ( 陈亨钦 ) 和王丰顺二人皆是开埠前新
加坡的潮州人领袖, 并在 1819 ~ 1820 年在新加坡河畔建立一座妈祖神坛,
即粤海清庙的前身。③ 丹绒槟榔位于新加坡岛南部对岸,是当时新加坡海峡
上一个繁忙的商港, 也是海上贸易中枢和货物集散地。 新加坡与丹绒槟榔
两地水上交通往来方便,潮州商人在两地往返经商或垦殖, 是极有可能的。
此外,1845 年成立后向政府购地扩建并接管粤海清庙的义安公司 , 也是由
澄海和海阳 ( 今潮安) 商人合资创立的。 可见妈祖信仰在新加坡潮人社群
中的传播与发展,主要还是有赖于商人的推动。
至于新加坡潮人妈祖香火的来源 ,林纬毅认为:

妈祖信仰虽然源自福建湄洲, 但是从当时潮州与新加坡海上交通
的起点看,粤海清庙天后宫的妈祖应当承自樟林古港 。④

① 黄光武: 《嘉庆十年澄海二林通匪案———兼谈樟林新兴街、新围天后庙的有关历史问题》,
载 《潮学研究》 第五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第 114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40 页。笔者按: 清乾隆年间,陈
万胜从家乡赴暹谋生,经营航运,数年后拥有十八艘商船,成为当时泰国船王,人称为十
八万胜。参见 《潮州: 泰国船王陈万胜宅第》,潮州热 线,http: // cztour. czonline. net / cha-
ozhoulvyou / chaozhoufengjing /2013 - 11 - 16 /57542. html,最后访问日期: 2018 年 6 月 4 日。
③ Jason Heng,“An Old Teochew Oral Accoun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1819 Founding of Singa-
pore”,Chapters on Asia: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Lee Kong Chian Research Fellowship,2014 -
2016 .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Singapore,2018,pp. 210 - 219.
④ 林纬毅: 《万世顺公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载何国忠编 《百年回眸: 马华社会与政
治》,华社研究中心,2005,第 140 ~ 141 页。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9

从当时樟林和新加坡两地的跨域海上交通和密切的商贸往来作出这样
的推论是合理的。妈祖原是樟林古港最兴盛的民间信仰, 大量潮州人自樟
林乘搭红头船出洋远赴新加坡, 自然带来了家乡的妈祖香火。 例如上述潘
醒农所指草创粤海清庙的林泮正是来自樟林的海运商人 。
此外,到了清代中后期, 随着潮州海上贸易重心的南移, 前文所述的
以妈祖为崇奉对象, 以 “万 ” 字系统为名称的潮州商人团体, 是有可能出
现在新加坡的。所以 “粤海清庙 ” 的管理组织 “万世顺公司 ” 和上述樟林
以 “万世保” 为粮户名的天后宫有香火的传承关系, 也是有可能的。 也就
是说,原本在中国本土作为潮州籍海上贸易商人粮户标志的 “万” 字名号,
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被袭用为当地潮州籍人士的 “宗教慈善信托组织 ” 的
名称。①
天后宫和会馆紧密结合, 是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帮权结构下妈祖信仰
发展的一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谓延续了清代以来潮州商人团体祀奉妈
祖的传统。庙宇是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社会的产物, 其主旨虽是拜祭神明,
但也是移民社群的活动中心,它融合了某一方言群体 。 所以 , 庙宇有会馆
的功能 , 会馆也包括庙宇 , 所崇拜的主神通常是故乡的地方神 。 在新加坡
各方言帮群里 , 崇祀妈祖的地缘性 、 血缘性的宗亲会馆和业缘组织有二十
余所 。 当然也有专司祭祀妈祖的天后宫 , 或设在联合庙内的天后宫 , 和会
馆没有关系 , 但显然较有影响力的大多是分布在各主要方言帮群地缘会馆
中的天后宫 。 以潮人社群而言 , 有多座妈祖宫庙是会馆所管理的 ( 如表 1
所列 ) , 其中以粤海清庙最具代表性 , 规模最大 , 影响也最广泛 。

表1 新加坡潮人的妈祖庙

庙宇名称 建立年代 地点 所属机构


Phillip Street
1826 年
粤海清庙天后宫 靠近昔日移民登陆的海岸,潮人聚居地。 万世顺公司 / 义安公司
( 或之前)
今为金融区

① 陈景熙: 《妈祖信仰与清代潮州海商网络》,未刊稿。
10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续表
庙宇名称 建立年代 地点 所属机构
River Valley Road
潮州西河公 实叻坡西河公司 /1946 年
不可考 昔日潮人聚居区,近年 来 发 展 为高 尚 住
会天后宫 改名为潮州西河公会
宅区
Yishun Industrial Part 原属义 顺 西 河 公 司 天 后
西河旧家天后宫 不可考 原自义顺村,1980 年迁至现址。昔日 为 宫,后 脱 离 该 公 司 成 为
潮人种植园区、聚居地,现今为工业区 独立的宫庙

如半港天后宫是地缘与业缘 ( 渔民) 结合的天后宫; 后港钟头宫; 潮安仙都


其他
林氏同乡会的祖姑天后圣母金身宝座等
资料来源: 赖世昭 《新加坡华人的天后信仰》,荣誉学士毕业论文,新加坡国立大学,1994 ~
1995,第 40 ~ 43 页; 林纬毅 《万世顺公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载何国忠编 《百年回眸: 马
华社会与政治》,华社研究中心,2005,第 148 页。

针对以上现象,台湾社会学家张珣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要了解新加坡
的妈祖信仰就一定要了解会馆组织, 因为新加坡的妈祖信仰组织是以中国
的祖籍地为依据的。”① 同样的,若要了解粤海清庙这个潮人妈祖信仰中心 ,
就必须要了解它与潮人社团的关系。 因为粤海清庙所祭祀的天后, 自始至
今便与潮人社团有着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 其他潮人的天后宫, 乃至于其
他方言群的天后宫, 也是如此。 关于粤海清庙与潮人社团结合的特点, 下
文将作更多的分析。

三 关于粤海清庙的草创原址、命名含义与建庙年代的几点考据

关于粤海清庙的草创原址、 庙宇命名的含义以及建庙年代, 至今仍有


不同的看法。
潘醒农指出:

据传当英人莱佛士, 未抵星以前, 新加坡尚属一渔村, 而粤海清


庙前则为一海滩,当时有我潮海阳人十余名抵星, 尝被当地巫人所残
杀,其后陆续由暹罗徙来星洲, 群居于 “山仔顶 ”, 即今之 “粤海清

① 张珣: 《星洲与台湾妈祖信仰初步比较》,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 《妈
祖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77,第 170 页。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11

庙” 地也。①

新加坡在莱佛士抵达之前只是一个渔村的叙述, 显然是英国殖民地政
府的官方话语,此观点多年来已受到新加坡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质疑, 此不
赘述。② 笔者感兴趣的是,潘醒农文中所指的粤海清庙所在地。据现存资料所
示,潘氏所指的山仔顶,就是今日金融中心所在的菲立街 ( Phillip Street) 。
报人韩山元在 《潮州先贤创粤海清庙浓缩 180 年华人奋斗史 》 一文里说粤
海清庙最初坐落于新加坡河口附近, 不是现在的菲立街, 而是在 1852 年至
1855 年从新加坡河口迁移到现址重建 。③ 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其实, 正如吴
彦鸿所说的, 现在的菲立街当时就地处新加坡河口附近 , 是一片沼泽地,
每当涨潮时,河水便涌到门前; 后来, 殖民地政府将位于现在的莱佛士坊
( Raffles Place) 与俗称山仔顶的珠烈街 ( Chulia Street) 的小山丘铲平, 将
泥土用来填平沼泽地带,所填成的平地便是今天的吻基 ( Boat Quay) , 粤海
清庙此后才离河口较远。④ 虽然后来经过数次修建, 但其位置并没有改变,
并非韩山元所说的 “从新加坡河口迁移到现址重建”。
至于粤海清庙的名称,从字义上看不难理解。 “粤” 指潮州所隶属的广
东省,“海” 或反映出该庙临海的位置,而 “清” 取清平之意。 但潘醒农认
为: “ ‘海清’ 则是海路平靖的意思,昔年粤人浮海南来, 主要只求航海时
波平浪静,安抵南洋。”⑤ 引申其意, 粤海清庙命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广

①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1 页。


② 本地和外国历史学者们引用了中国元代以后的各种史书和大英帝国的官方档案,以及在新
加坡所发掘的考古文物和碑文,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指出,事实上,最迟在 14 世纪中
叶,新加坡曾是一个繁荣的商港,当时已有许多中国商人渡海到此地贸易经商,且有不少
华人在这小岛上生活,还建了小庙宇,他们不仅聚居于新加坡河沿岸,也有许多人在荒野
地区开辟园丘,从事甘蜜业的垦殖。崔贵强: 《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新加坡宗
乡会馆联 合 总 会、 教 育 出 版 私 营 有 限 公 司,1994, 第 1 ~ 8 页; Jason Heng, “An Old
Teochew Oral Accoun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1819 Founding of Singapore”,Chapters on Asia: Se-
lected Papers From The Lee Kong Chian Research Fellowship,2014 - 2016,Singapore: National Li-
brary Board,2018,pp. 191 - 231.
③ 韩山元: 《潮州先贤创粤海清庙浓缩 180 年华人奋斗史》,载洪云生编 《新加坡潮州文化展
特刊》,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联合出版,2002,第 80 页。
④ 吴彦鸿: 《粤海青庙———潮籍人的百年 “老爷宫”》, 《新加坡风土志》,新加坡潮州八邑会
馆,1997,第 86 页。
⑤ 潘醒农: 《粤海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潮侨溯源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3,第
73 页。
12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东人士在海水清平的海岸边兴建的寺庙, 以祈求妈祖保佑乘船渡洋南来北
归的移民一路风平浪静,平安抵岸。① 有些人则认为 “粤海 ” 可以解释为广
东省外的大海。② 也有人说 “粤海” 是 “指移民心理上属于广东省的南洋海
域地区; 清是道教惯用的褒义形容词, 所以用清庙以称祭祀玄天上帝和妈
祖的庙宇”③。
作为新加坡潮州人祭祀妈祖最古老的庙宇, 粤海清庙初创的确切年代
已无文献可考。庙内现存一对由 “揭邑众治子合敬 ”④ 的楹联: “道本真通
总摄灵源归静穆,魔凭武伏还将生气禹威严”, 刻有 “书于道光六年 ( 1826
年) ”; 还有另一对下款署名 “梅邑众弟子同敬刊” 的楹联: “后德同天, 广
荫群生恩 有 再; 母 仪 称 后, 功 超 众 庶 福 无 边 ”, 上 款 也 署 有 “道 光 丙 戌
( 1826 年) 仲夏”。此外,义安公司设于潮州大厦内的文物馆, 曾展示数个
粤海清庙早期用过的石制香炉,其中一个刻有日期 “道光六年 ” ( 1826 年 )
和 “玄天上帝” 的神号,由 “曾四合 ( ?) 敬赠 ”。 据上述两副楹联和石香
炉上的志期,可窥见最迟至 1826 年, 粤海清庙已经建成, 并且最迟在该年
重建庙宇时,在天后宫的基础上, 增建了供奉玄天上帝的上帝宫。 新加坡
国家古迹保存局在庙外立牌子说明其创建年代为 1826 年,或许是据此而定。
吴彦鸿在 《新加坡风土志 》 里提及这百年 “老爷宫 ” 的庙祝藏有一封
未写明日期的私函,信中指出在 1820 年时, “万世顺公司 ” 创办人林泮出
钱在粤海清庙的现址上, 搭建立了一间设有祭祀妈祖神坛的简陋 “阿答 ”
屋,这间简陋的庙宇遂由万世顺公司所管理 。⑤ 这个说法可能是以潘醒农所
提过的两处记载为据:

① 吴华: 《粤海清庙话旧》,载林孝胜等著 《石叻古迹》,南洋学会,1975,第 147 页。


② 韩山元: 《潮州先贤创粤海清庙浓缩 180 年华人奋斗史》,载洪云生编 《新加坡潮州文化展
特刊》,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联合出版,2002,第 81 页。
③ 林纬毅: 《从粤海清庙的文物看新加坡潮人对玄天上帝的信仰》,载李志贤编 《海外潮人的移
民经验》,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联合出版,2003,第 215 页。
④ 林纬毅作 “梅邑众治子所刊”,指出 “有人说梅邑,更有讹为揭邑,而说成是揭阳”。但林
氏未进一步说明该作为 “梅邑” 的依据。林纬毅: 《从粤海清庙的文物看新加坡潮人对玄
天上帝的信仰》,载李志贤编 《海外潮人的移民经验》,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八方文化企
业公司联合出版,2003,第 222 页。
⑤ 吴彦鸿: 《粤海青庙———潮籍人的百年 “老爷宫”》, 《新加坡风土志》,新加坡潮州八邑会
馆,1997,第 86 页; Sumiko Tan,Ngee Ann Kongsi: Into the Next Millennium. 2nd edition,Sin-
gapore: Ngee Ann Kongsi,2005,p. 89。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13

图1 悬挂于粤海清庙内志期 1862 年的两副楹联


资料来源: 笔者摄于 2006 年的田野调查。

图2 粤海清庙内供奉玄天上帝用的石香炉,志期刻 “道光六年” ( 1826 年)


资 料来 源: Kenneth Dean,Hue Guan Thye,Chinese Epigraphic Materials in Sinagpore:
1819 - 1911,Volume 1 ( Singapore: NUS Press,2017) ,p. 23。

粤海清庙最 初 据 谓 系 一 亚 答 庙, 由 林 泮 等 所 建, 至 清 乾 隆 三 年
( 1738 年) ,已改建多次。①
据传万世顺 公 司 之 创 始 人 林 泮 君, 因 其 善 使 双 锏, 所 以 俗 称 为
“秦琼泮”。彼于清初曾渡洋来星, 后于乾隆三年被惠潮嘉道台赖大鹏
( 又名龟腰道) 所斩决。②

但是,据 《清实录 》 记载, 林泮及另一位樟林洋船业豪富林五两人同

①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1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33 页。
14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被地方官府治罪处决的时间,是嘉庆十年 ( 1805 年 ) 三月至十二月之间。①


潘醒农谓林泮于乾隆三年被处决, 并未说明资料出处, 无以为据, 而吴彦
鸿文中的口述资料也未能获得证实 。
潘醒农在 《马来亚潮侨通鉴》 一书中既指林泮始创粤海清庙,也数次提
到王钦和王丰顺是建立粤海清庙和创办义安郡的潮侨领袖,然而语焉不详,
都没有说明他们在新加坡生活或建庙的确切日期。② 隔了 20 多年后,潘醒农
在 《南洋商报》 发表的 《粤海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 一文中,竟然一字
未提首创庙宇之人及其创建年代, 只谓 “据传说, 粤海清庙建成之前, 在
1820 年间,当时新加坡尚未开埠,该处已有一神坛,初时是一间亚答屋”③。
是否是林泮先建亚答屋妈祖坛, 王钦和王丰顺后来在亚答屋妈祖坛的基础
上将之扩建为粤海清庙? 我们已不得而知,这只是个无法考证的推断。
不过,潘氏在其文章中也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他曾提到粤海清庙 “庙
地面积初达 130 余英亩, 为图明果苏丹 ( 指驻守新加坡岛的天猛公阿都拉
曼) 所割让。后来领取地契时,只剩今址,共 13273 方尺,余则已被人割作
店屋矣”。他还指出该地 “由 1827 年 10 月 1 日起计, 系 999 年租借地 ”。④
若潘氏所载有所依据而非空穴来风, 那由妈祖神坛扩建而成的粤海清庙 ,
其创立年代不迟于 1826 年的合理推论就有了另一个佐证 ,因此更为合理了。
我们还可以再从前文所提及的陈亨钦赠匾额给丹绒槟榔大坡元天上帝
庙一事引申推论。
19 世纪初,华人已在丹绒槟榔大规模经营甘蜜种植, 在大坡聚居的不
仅是潮州商人,还有在甘蜜园里劳作的工人。 据林纬毅的研究, 潮州人于
1811 年在大坡将早在 1799 年之前便已存在的妈祖神坛扩建为天后圣母庙,
1814 年又在天后圣母庙旁边建立了元天上帝庙 , 将妈祖和玄天上帝两尊家
乡传统信仰的神祇分别供奉于两座庙里。 此外, 在距这两座获得殖民地官
方认可的庙宇约 1 公里处,还有潮州人的义安公司同于 1811 年所建的一座

① 转引自黄光武 《嘉庆十年澄海二林通匪案———兼谈樟林新兴街、新围天后庙的有关历史问
题》,载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编 《潮学研究》 第五辑,汕
头大学出版文化,1996,第 116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29、40、333、351 页。
③ 潘醒农: 《粤海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南洋商报》1976 年 7 月 26 日。
④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0 ~ 351 页。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15

玄天上帝庙。这一座玄天上帝庙和许多从中国南逃到当地甘蜜园工作的天
地会成员有密切的关系, 可说是天地会组织在当地一个隐秘的活动中心 。
当地许多甘蜜园区都是天地会的势力范围, 他们延续了天地会尊奉玄天上
帝的传统。① 由此可见,居住在大坡的潮州人,尤其是在甘蜜园工作的潮州
籍劳工,不仅祭拜妈祖,也多信仰玄天上帝。
此外,在英国人未抵达之前, 新加坡已经有潮州人在当地垦殖甘蜜。
据潘醒农所载,新加坡岛上甘蜜园的第一批垦殖者, 是天猛公阿都拉曼从
廖内岛引进的潮州人。② 莱佛士登陆后, “乃以顺兴甘蜜园为根据地, 即今
之 ‘王家山’ 是”。③ 顺兴甘蜜园由潮州人所经营。 威廉 · 法夸尔在写给英
国官员赫尔中尉 ( Lieutenant L. N. Hull) 的信函中, 也数次提及在英国人开
拓殖民地之前,已经有华人在新加坡从事甘蜜种植业 。④ 殖民地政府土地注
册局的档案里也可看到华人业主将甘蜜园卖给英国官员的记录。 据档案记
录中卖方姓氏的方言拼音 “陈” ( Chen) 、 “王 ” ( Heng) 来看, 这些在 19
世纪初甚至更早以前就在新加坡开垦的华人属福建和潮州籍贯, 其中有许
多来自廖内的甘蜜业者。 他们聚居在距甘蜜园不远的新加坡河畔, 天猛公
阿都拉曼还委任了一名华人甲必丹来管辖华人 。⑤ 据此推论, 在新加坡从事
甘蜜垦殖的业者和工人中有许多是天地会成员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 历史
学者已从一些碑文和其他文物中证实台湾在清康熙二十二年 ( 1683 年 ) 被
清朝收复后,新加坡也是天地会成员南逃的落脚处。1938 年在新加坡的五
虎祠发现的 70 多座反清复明义士的神主牌,在可考证出的 47 位义士中, 潮
州籍贯者最多, 占 55. 32% , 占总人数的 35. 62% 。 天地会的洪顺堂在新、
马的分支义兴公司的领袖陈开顺 ,便是其中一位。⑥ 另一位潮州籍义兴首领

① 林纬毅: 《天地会与民间信仰: 民丹岛玄天上帝信仰的在地发展》,载杨松年、林纬毅主编


《玄天上帝信仰文化的在地发展》,唐山出版社,2018,第 11 ~ 26 页。
② 潘醒农: 《回顾新柔潮人甘蜜史》,《潮侨溯源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3,第 49 页。
③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29 页。
④ Letter from Lieutenant Colonel W. Farquhar,Resident,to Lt. L. N. Hull,Secretary to Lieutenant
Governor ( Raffles) ,dated 23 July 1822; 28 July 1822,Straits Settlements Records,L11.
⑤ 崔贵强: 《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教育出版私营有限
公司,1994,第 5 ~ 6 页。
⑥ 庄钦永: 《石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南洋学会,1996,第 22 页。
16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蔡茂春还因为势力极盛, 广大下层民众皆得听其指挥而被诩为 “蔡地 ”。①


其实,根据 1860 年的统计, 潮州人在义兴公司的人数已经多达 3500 人。②
因此,这些甘蜜园附近的潮人聚居地也极有可能像丹绒槟榔的大坡一样 ,
设有神坛或宫庙以祭祀传统信仰神祇玄天上帝 。
1823 年,赫尔中尉致函威廉 · 法夸尔, 谓殖民地政府指示他将靠近福
康宁山脚下一座华人小庙拆除, 因为华人在该处举行宗教仪式燃放烟火 ,
过于吵闹。③ 据现存资料所示,1820 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粤海清庙前身只是
一个妈祖神坛,并没有供奉玄天上帝, 因此, 这座被令拆迁的小庙很可能
就是潮州人祭拜玄天上帝的神坛。 在小庙被拆除后, 王钦、 王世顺等潮州
人领袖遂根据丹绒槟榔大坡天后圣母庙与元天上帝庙类似孖庙的格局, 在
妈祖神坛现址上建立粤海清庙, 并将被拆除的小庙里原有的玄天上帝香火
请进粤海清庙,与妈祖共祀。
以上的推论,虽然至今仍未发现任何确实的原始文献或文物以供考证,
只凭臆测,不可断定,却值得我们注意和探索。

四 万世顺公司: 管理粤海清庙的第一个潮州人组织

粤海清庙由谁首创,虽然至今已无从考证, 但万世顺公司的成立的确
与粤海清庙有密切的关系。 万世顺公司在刊出的一则颁发端蒙中学生助学
金的启事中提到:

本公司为潮人之慈善宗教信托机构, 其创立年代, 远在汽船未发

① 19 世纪下半叶,新加坡、柔佛二地潮人社群有 “陈天蔡地佘皇帝” 之说。缘当时新、柔二


地财势雄大的巨富殷商、港主多为陈姓,如新加坡的陈成宝、其父霹雳甲必丹陈亚汉、柔
佛的陈开顺、陈旭年等,盛极一时,故有 “陈天” 之称。蔡茂春为义兴公司潮州籍首领,
统领众多地下会党群众,故有 “蔡地” 之号。佘有进是新加坡早期最有权势,最为殖民地
政府所器重的侨领之一,佘氏一门父子祖孙三代有四人 ( 即佘有进、长子佘石城、次子佘
连城、四子佘柏城和孙子佘应忠) 荣任太平居绅,又或受委为陪审员、推事或立法议员等
官职,可谓家势显赫,无上光荣,一时传为佳话,故有 “佘皇帝” 之尊。
② 庄钦永: 《石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南洋学会,1996,第 22 页。
③ Letter from Lt. L. N. Hull to Lieu Colonel Farquhar,Resident dated 10 February 1823,Straits Set-
tlements Records, L17. http: // www. nas. gov. sg / citizenarchivist / Documents / Transcribe? collec-
tionId = 26&itemId = 3407#.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17

明之前,当时各航行潮、 暹、 越、 星等地之高头大帆船 ( 俗称红头夹


板船) ,船员搭客及有关寄货商号, 为谋联络感情, 并可于各船安抵星
洲之后,到粤海清庙主持祭祀天后圣母, 遂发起组织之。…… 至于万
世顺名称,则系采用万世风调雨顺之意。①

根据上述启事和其他现存的零星史料, 只能确定万世顺公司字号是取
“万世调顺” 之意,也是新加坡潮州人最早的社团组织 , 创建动机在于 “为
谋联络感情,并可于各船安抵星洲之后, 到粤海清庙主持祭祀天后圣母 ”。
林纬毅以万世顺公司所管理的粤海清庙在 1826 年已经正式建立, 而断定万
世顺公司和的成立时间 “是在 1826 年之前”,② 但上述启事里则泛称 “其创
立年代,远在汽船未发明之前”。按汕头港对外水运启用汽轮是在清同治六
年 ( 1867 年) 才开始,已距粤海清庙的建立 40 多年。笔者认为万世顺公司
的创立年月可能更早,但现已无从考证。
为什么作为社团组织的万世顺冠以 “公司” 之名号呢? 据学者的研究,
“公司” 一词最迟在 1680 年末已在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使用, 并在长
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不同意思和多种形态。 姜朋在考证 “公司 ” 一词的源
流时指出:

在海上贸易中,其 ( “公司” 一词) 被用来指称船主或货主集团;


在荷据巴达维亚,另有涉及冢地管理及葬事、赌业的 “公司 ”, 其成员
均有股份划分; 在西加里曼丹岛, 则有涉足矿业、 农业, 且行使部分
公共事务管理权 ( 如征税 ) 的, 以同乡等地缘关系而组建的 “公司 ”,
其公权力色彩更为鲜明。 此外, 还有冠以 “公司 ” 之名的秘密会社,
如由天地会改称的 “义兴公司”。至于用 “公司” 指称宗族或同乡组织
的传统,也一直在华人社会延续。③

① 《万世顺公司颁发端蒙中学生助学金启事》,载潘醒农编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四十周年纪
念暨纪念新加坡开埠百五十周年特刊》,潮州八邑会馆,1969,第 229 页。
② 林纬毅: 《万世顺公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载何国忠编 《百年回眸: 马华社会与政
治》,华社研究中心,2005,第 139 页。
③ 姜朋: 《 “公司” 一词源流小考》,《清华大学学报》2014 年第 1 期,第 139 页。
18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Bezemer 则认为:

“公司” 是华语对商号,合股经营事业和会社的泛称。 这个词语曾


几百年来在马来海峡地区普遍使用, 并在荷兰文和其他方言中广泛流
传。照字义 解 释, 它 指 的 是 群 众 性 的 或 是 与 公 共 事 务 有 关 的 行 政 组
织……公司的建立完全是为了将同乡人或同宗族的人之间的联系或是
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接近。①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再从万世顺公司创办的背景、 宗旨和活动来看,
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何这个地缘性的、 与公共 事 务 有 关 的 社 团 组 织 会 冠 以
“公司” 的称号。潘醒农对万世顺公司的成立与粤海清庙的关系所作的进一
步解释,或有助于说明这一点:

……无论由潮汕暹越莅星, 抵坡时务必到粤海清庙礼拜天后圣母,
以答神恩,或酬神还愿, 或喜敬捐题。 因此日积月累, 乃有资额积存。
此资额指定供每年阴历三月初三日, 用以酬拜天后圣母, 而 “万世顺
公司” 或由是而诞生焉。②
民国二年 ( 1913 年 ) 三月, 端蒙学校因购置怒吻基 ( North Boat
Quay) 校舍,推廖正兴君等要求新加坡市政府 ,准免门牌税; 当局以万
世顺公司存款颇多,可将余款补助端蒙学校, 此后并将每年万世顺公
司之租款余额,抹助端蒙学校为经费, 端蒙学校得万世顺公司之常年
帮助自此始。③

可见,除了 “为谋联络感情”,万世顺公司成立的宗旨主要在于 “主持祭


祀天后圣母”,也即是负责管理粤海清庙 “酬拜天后圣母” 和其他的宗教活
动。在 “日积月累,乃有资额积存 ” 之后,公司将善男信女捐献的香油钱,
用来辅助教育,捐助潮社所办的端蒙学校和其他教育活动。事实上,现存档

① T. J. Bezemer,Beknopte Encuclopaedie Van Nederlandsch Oost-Indie,1921,p. 254. 转 引 自姜


朋 《 “公司” 一词源流小考》,《清华大学学报》,2014 年第 1 期,第 135 页。
②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33 页。
③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34 页。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19

案显示,万世顺公司最迟在 1911 年以后,就须履行法律上的义务,资助端蒙


学校的运作经费 ( 见图 3) 。这个年份虽与潘醒农所记载的 “民国二年” ( 1913
年) 稍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万世顺公司之后委任信托人,不间断地以各
种方式资助端蒙学校的运作,包括颁发助学金,一直到端蒙中学在 20 世纪 80 年
代关闭为止。除此之外,它也颁发助学金给就读于稍后成立的新加坡大学、南
洋大学和新加坡工艺学院 ( 后改称新加坡理工学院) 的潮州籍贫寒学生。万世
顺公司长期通过颁发助学金为新加坡潮人社群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例如图 6
中所记录的李友楠、林万菁和余明华在万世顺助学金的支助下得以在本地大学
深造,他们毕业后都求学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今日都是知名的专业人士。①

图3 万世顺公司的代表律师致端蒙中学管委会之信函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① 李友楠是美国太空署宇航专家,任职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附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自 1990 年
初被委任为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系统工程师。林万菁为语言学家,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系和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任教,余明华则属工程专业,曾任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
现为校长室高级顾问。
20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图4 端蒙中学函谢万世顺公司捐助建设基金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图5 端蒙中学接受万世顺公司捐助建设基金之收据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21

图6 万世顺公司助学金手抄记录 ( 节录)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22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图7 南洋大学总务处转发万世顺公司助学金予获奖学生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图8 万世顺公司于丁丑年 ( 1937 年) 妈祖诞酬神演戏与购买祭品账单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23

图9 日据时期 ( 1942 年) 万世顺公司妈祖诞拜神牲品香烛列单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图 10 万世顺公司购买酬神祭品之发票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24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图 11 万世顺公司聘请潮剧团演戏酬神的合同 ( 1972 年)
资料来源: 万世顺公司提供。

五 义安公司接管并扩建粤海清庙

开埠后的新加坡,随着华人移民的日渐增多, 妈祖信仰在本地迅速传
播开来,粤海清庙的香火也越来越盛。 另外, 华人社会也形成一个由各方
言社群组成的帮权社会。19 世纪初以后, 潮帮人口不断增长, 经济实力日
益提高,侨领佘有进于 1845 年召集澄海及海阳 ( 今潮安 ) 二县十二姓氏代
表捐资合组义安公司。 由于潮州古名义安郡, 故公司以义安为名, 其成立
的宗旨有六条:

( 甲) 宣扬及遵守本坡潮州八邑人士的所信仰之宗教及其仪式习惯。
( 乙) 维持管理粤海清庙及其他属于本公司之庙宇逢必要时得重建
或扩大之。
( 丙) 本公司对于所有各葬地及其他产业皆负有维持管理及改良之
责遇必要时得扩大而发展之其无需用为葬地者得自由发展以为建筑或
其他事业之用。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25

( 丁) 凡本坡潮州公立之学校经本公司公认者得维持监督或改良之
藉以增进学生之德智体三育倘认为必要时并得创设学校使潮州八邑人
士之子弟多得求学之机会。
( 戊) 本公司对于八邑贫穷之学生其年龄在二十岁以下而认为可造
就者得赞助其升学。
( 己) 本公司 对 于 慈 善 事 业 而 认 为 有 利 益 本 坡 八 邑 人 士 者 得 赞
助之。①

图 12 义安公司早期办公室
资料来源: 陈澄子 《义安公司: 跨入另一个千禧年》,义安公司,2005,第 20 页。

义安公司成立后, 随即将所筹募的资金用于修建粤海清庙以膜拜家乡
神明,购置义冢以供安葬潮州人乡亲, 以及作其他公益慈善之用。 据义安
公司在其出版的纪念特刊里所写, 粤海清庙就在这一年转由刚成立的公司
接管。② 但义安公司的残余档案却记载该庙由佘连成 、郭南盛、 林秋光等十
四姓氏的潮人侨领以义安公司的名义向政府购置粤海清庙的宫地, 当时该
庙 “阔一万三千两百七十三英尺, 呀囒九百九十九年 ( 即 999 年的租借地
契) ,于 1909 年 4 月 8 号领取呀囒,而呀囒内面则批明系作宫庙,倘以后该

① 《1933 年义安公司 ( 组织) 法定章程译本》 第六章 “宗旨”,义安公司,印刷年代不详,


第 6 ~ 7 页。
② Sumiko Tan,Ngee Ann Kongsi: Into the Next Millennium. 2nd edition,Singapore: Ngee Ann Kong-
si,2005,p. 89.
26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地如无作宫庙时,政府有权收回”①。

图 13 义安公司的残缺会议记录
资料来源: 义安公司秘书处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潘醒农在 《马来亚潮侨通鉴》 中载此地契从 1827 年 10


月 1 日计起,这和义安公司会议记录里领取地契的日期出入颇大 ,为何两种

① 见附图 13 “义安公司的残缺会议记录”。因零散残缺,该记录日期已不可考,但从校阅人
签署日期可见此记录作于 1939 年或之前。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27

说法竟相差了 82 年之久? 是否义安公司在接管了粤海清庙后, 重新向殖民


地政府登记,但基于未知因素, 却等到 1909 年 4 月 8 日才领取到政府所发
的地契? 后来潘氏又于 1976 年 7 月 26 日在 《南洋商报 》 所刊登的 《粤海
清庙: 新加坡华人古神庙》 一文里, 改称地契从 1909 年 4 月 8 日算起, 但
文中未说明资料来源。 潘氏是否因为看了义安公司档案后而以之为据? 在
未能获得任何文献核实之前, 我们只能推测, 不宜轻易定论。 可以确定的
是,1845 年后,粤海清庙既成为义安公司的产业,也就转由义安公司管理。
当时,义安公司的办公室就设在庙内, 无论是领导人还是管理政策, 庙与
公司实际上已结合为一体。 不过, 万世顺公司仍然负责每年祭拜妈祖的事
务,并担任这一角色直至今日。
今天我们看到的粤海清庙可分成两个部分: 左祠供奉玄天上帝, 右祠
供奉妈祖,庙宇左右祠的位置以面向庭院山门方向为准, 用华人男左女右
的传统观念来定位; 两祠连成一庙,广东人因而称之为 “孖庙”。 金融区里
的粤海清庙被四周高耸的商业大楼重重环绕, 显得格外矮小, 但走入山门,
却令人感觉有一种仿如远离周边闹市的清雅宁静的氛围。 古色古香, 美轮
美奂的粤海清庙, 有一个露天大庭院, 联通天后宫和上帝宫。 妈祖庙和上
帝宫各有一口具有 180 多年历史的铜钟,铜钟早年作为庆典与祭祈之用, 分
别在道光十七年 ( 1837 年) 由陈仁合敬奉和道光十八年 ( 1838 年) 由洽峰敬
赠。庙里还悬挂了一些善男信女捐赠的匾额楹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
中最有价值的是光绪二十五年 ( 1899 年) 清廷御赐的金漆匾额 “曙海祥云”。
据潘醒农的考证,至清乾隆三年 ( 1738 年 ) 粤海清庙已修建多次, 清
光绪二十二年 ( 1896 年) 又扩建一次, 督建人是陈绵捷。① 新加坡档案馆
所保存的重建蓝图显示, 这次重建主要是在 1852 年建筑的基础上, 增添庙
宇的围墙、门亭,重修屋顶, 在庭院铺上花岗岩石等, 对庙宇本身的结构
并没有太大的改动。② 换言之, 虽然粤海清庙今天的规模是在 1896 年扩建
后才形成的,但庙宇的格局却早在 1852 年就已定下来了。1995 年至 1997
年,义安公司曾投入 200 多万新加坡元, 对粤海清庙再进行一次历时 14 个

① 潘醒农编著 《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第 351 页。


② 林纬毅: 《万世顺公司与新加坡潮人的妈祖祭祀》,第 140 页。潘醒农也在 《粤海清庙: 新
加坡华人古神庙》 一文里提及粤海清庙曾于 1852 ~ 1855 年再行扩建,载 《南洋商报》1976
年 7 月 26 日。
28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月的修复工程。① 而这座当时已具有至少 170 年历史的潮人古庙, 也在 1996


年 6 月 28 日被列入新加坡国家保留古迹。1997 年 4 月 9 日, 祖籍澄海邑的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勋强,受邀为古庙荣列新加坡国家
古迹和重修落成主持揭碑仪式。2012 年义安公司再度耗资 750 万新加坡元从
汕头请来古建筑修复工程团队,对古庙展开为时近两年的落架大修,到 2014
年 3 月 31 日,才正式修竣开幕。

图 14 两祠连成的 “孖庙” ———2012 年落架修复前的粤海清庙正面


资料来源: 笔者摄于 2006 年之田野调查。

图 15 粤海清庙平面图 ( 2012 年落架修复前)


资料来源: 〔日〕 田仲一成 《十九世纪末期与二十世纪新加坡潮人组织与演戏活动》,
谭惠芳译,《亚洲文化》1992 年第 16 期,第 100 页。

① 义安公司行政秘书马廷茂先生电话访谈记录,2007 年 6 月 7 日。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29

图 16 粤海清庙天后宫平面图 ( 2012 年落架修复前)


资料来源: 笔者据 2006 年田野调查纪录所绘制。

图 17 天后宫内古铜钟
资料来源: 摄于粤海清庙,2018 年 7 月 5 日。
30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 第七辑)

图 18 上帝宫内古铜钟
资料来源: 笔者摄于粤海清庙,2018 年 7 月 5 日。

图 19 清廷御赐的金漆匾额 “曙海祥云”
资料来源: 笔者摄于粤海清庙,2018 年 7 月 5 日。

图 20 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匾额
资料来源: 笔者摄于粤海清庙,2018 年 7 月 5 日。

Re-investigating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Singapore's Age-old Temple:


Wak Hai Cheng Bio ( Yue Hai Qing Temple)

Lee Chee Hiang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bstract: As the centre of spirituality and power for Singapore's Teochew


新加坡古刹粤海清庙初创史实考略 31

community since the mid 19 th century,the Wak Hai Cheng Bio's history and de-
velopment serv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arly Singapore immigrant and socie-
tal history,while also being a reflection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alect groups and the structural power change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Wak Hai Cheng Bio has therefore been a subject of academic attention. Due to a
dearth of original documents and artifacts,there are inevitable doubts and loop-
holes regarding the several record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age-old Teochew
temple that require verifi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Wak Hai Cheng Bio's founding includ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Teochew associations based on earlier research results,the existing inscrip-
tions,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files,oral history and interview records,news
articles as well as scattered Teochew association meeting minutes and original doc-
uments.
Keywords: The Singapore Teochew Community; Wak Hai Cheng Bio; Ban
See Soon Kongsi; Ngee Ann Kongsi; Marine Trader

( 责任编辑: 姚若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