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第三单元

《古晋海唇街》

霹雳怡保培南华中 5S1: 刘欣宜、高思、郭幸悦、吴慧晞、朱苑郡


田思,原名陈立同(应桐), 1948 年出生于砂拉越古晋。
作者简介 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并考获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历任独中语文教师。曾于 1982-1986 年担任砂拉越华人社
团总会执行秘书。现执教于古晋中华第一中学,兼任砂拉
越英迪学院讲师。他曾任砂华作家协会副会长 (1986-
1991) ,亦曾主编国际时报《星期文艺》副刊。现任砂拉
越华人学术研究会副会长。
他亦热心参与文学活动,推广及发扬文学,曾多次受邀在
青少年文艺营上演讲与出席国际华文文艺研讨会,提呈论
文,并曾担任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诗歌组决审员与大
马华总“大马优秀青年作家奖”评审。田思也是华乐爱好
者,曾长期担任古晋东方民乐团秘书(现为会务顾问),
并任古晋一中华文学会与华乐团指导老师多年。
作品
田思自 60 年代末开始创作,作品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散见于马、新、
中、港、台各地文艺副刊杂志。作品包括诗集《心灵捕手》《赤道放 歌》《犀鸟乡之歌》
《我们不是候鸟》;散文集《心田思絮》《长屋里的魔术师》《撷一 辑多采的人生》《田
思小品》;文学评论《沙贝的回响》《六弦琴上谱新章》 《找一条共同的芯》等等。
题解
本文取自田思的散文集《心田思絮》第四辑“一往情深”。
作者介绍古晋海唇街的历史演变、街道特色、周围环境等,并
借此传达作者对于时代更迭,人事变迁的慨叹之情。
探究课文
第一段
海唇街
古晋的海唇街建立于 19 世纪, 1864
年时还只是一排临河的木板店屋,有
一条牛车路。 1872 年改建成三层砖
屋的店铺,也是古晋最早有“五脚
基”(店前走廊)的店铺。但由于店 1864 年 2016 年
屋分几期完成,逐渐才连结起来,形
成五脚基高低不平,走起路来一脚高
一脚低的,成了这条街一大特色。

第一段 描写海唇街的样子。

• 又称五脚起
• 脚基是直译自马来语 “ kaki” ,这里是指英尺
• 店铺住宅临街骑楼下的走廊,因法规规定,廊宽都是五英尺
第二段 友海街 亚答屋

一百多年以来,海唇街一直是华族商人与公会
活动荟萃的中心。 1884 年,古晋发生一场大火,
荟萃 huìcuì :聚集、汇聚在一
几乎烧毁了全镇大部分店铺,只有海唇街因为
起。
是砖屋,火势又因风转向,才得以幸免。老一
辈的古晋人爱讲述这么一个传说:当大火在邻 花香街
近的友海街肆虐时,有几个人看见一位穿着红
肚兜的小孩,挥动着一面令旗,站在亚答屋顶
上作营救状;不久天就下起倾盆大雨,把大火
浇熄。据说这位幼神就是郭圣王。在友海街与 19 世纪 2013 年
花香街交界处的“广泽尊王庙”,就是为祭拜
祂 tā :称上帝、耶稣或神的第三人称代词。
祂而建立的。 广泽尊王庙也称凤山寺

第二段 叙述海唇街的历史与传说。

20 世纪 2021 年
第三段
亚答街
当年海唇街与毗邻的几条街道形成古晋最热闹
毗邻 pílín :互相邻接。
的区域。亚答街曾是一条河,河中停泊着卸货
的小船。三角坡一带的花香街,凌晨五时就响
起了咯咯咯的木屐声,许多小贩一早就出来贩 1917-1939 年 2017 年
卖糕点和蔬菜,挑夫挑着木炭叫卖,清洁工人
开始清理粪便,街坊互道早安的声音清晰可闻。 这里的华人节庆特色也是全古晋最浓,不仅有华
人的传统史迹,也有许多节庆节目如游神等
海唇街上沿的甘蜜街,印度人正开始摆卖甘蜜
与各种香料,香味弥漫空间。而河岸那边的鱼、
肉巴刹,挽着菜篮和用“猪肉叶”包着肉类的 甘蜜街
妇女更是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这种热闹的情
络绎不绝 luòyì-摩肩接踵 mójiān-
景一直持续着,到了近午,穿着纱笼的马来妇
jiēzhǒng :肩挨着肩,后
女们从对面江搭舢舨过来,上街购买日常用品,
bùjué :形容行人车
马来来往往,接连不 面人的脚尖紧接着前面人
五脚基上喧腾着人潮。
舢舨 shānbǎn :同马来
的脚跟。形容行人众多,
断。 语“ sampan” 。 20 世纪初 2013 年
第三段 描述海唇街与毗邻街道的热闹景象,
非常拥挤。
同时表现各族间的和谐氛围。
第一至第三段
主要介绍关于海唇街的景观及故
事。让读者对海唇街有着初步的了
解。
第四段
海唇街的下沿尽头,当年是陈文甸码头的所在地,这里的景观最为独特,背山面河,那
俗称慕娘山的山丘,为慕娘公司( Borneo Company )原址,其前身即为英国人在远东扩
展商业利益的东印度公司。山脚下是沿河公路,文甸油站就建在码头上,不时有川行海
口区的货船与渔船在这里添油。童年时我家住在海口区,到入学年龄才与外祖母在古晋
租房而居;每当假期就与外祖母乘搭摩托船回去海口区父亲的杂货店。
第四段 描写海唇街周围的景观和作者小时候居住的地方。
陈文甸码头 文甸油站 古晋杂货店
第五段
从海口区到文甸码头要坐船三个钟头以上,沿岸景色单调,只有来到码头附近时,看
到岭上大伯公庙所插的龙柱香,以及骑脚踏车晃过河栏的中华中学学生们白衣掠影,
才使我精神一振,烙印在童年的心版上。
第五段 描写作者童年时期所看到海唇街的景物。
古晋大伯公庙

1964 年大装修前 2021 年

1884 年古晋大火灾中幸存
的几栋建筑物之一
第四至第五段
带出作者小时侯海唇街的样貌
与景色,描述作者的童年情景。
第六段 陈文甸码头

如今时过境迁,大伯公庙依旧香火鼎盛,
但沿河公路已扩建,慕娘山被铲除了,
它昔日的荣耀随着殖民地宗主国的撤离
而结束。文甸油站也不复存在,旧码头
成了河滨公园的转角处。据说,当年站
在码头遥望海唇街,是一个极佳的览景
角度。特别在黄昏时候,渔船的桅杆上
桅杆 wéigān :船上挂帆的杆子。
绾着绚烂的晚霞,满街的檐角与电线上 河滨公园转角处
绾 wǎn :盘绕起来打成
都啁啾着成群的褐雨燕,而马当山却从
结。
砂拉越河的上流方向露出湛蓝的面影。

第六段 描写以前和现在地貌差异。
第七段 2018

流水悠悠,河中摆渡两岸载客的舢舨已不知换了第
几代人。附近矗立起几座跨国公司的豪华旅馆,
“希尔顿”那笔直尖削的高墙,像一把劈空利斧,
矗立 chùlì :高耸直
立。
仿佛威胁着大伯公庙上袅袅香火。由于周围是钢骨
希尔顿豪华旅馆
水泥的森林,车流滚滚,空气污染,黄昏时的褐雨
袅袅 niǎoniǎo :形容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燕已逐渐绝迹。昔日卖鱼卖肉的巴刹已被移走,濒
河的中华总商会那座古老的单层建筑物已成了华人
文物馆,一座耗资七千万元的现代化河滨公园沿着 华人文物馆
一公里长的河岸建造起来,成了古晋人新的骄傲。
那一排五脚基高低不平的店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已变成了迎合游客口味的土产、古董与土著手工艺
品的专卖店。当年曾是各行业辐辏的兴旺街市,在
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只好让位给旅游业的新宠了。
辐辏 fúcòu :人或物聚集像 2014 年
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第七段 叙述过去的景色比现在更令人欣赏,
暗示作者的怀伤之情。
第八段 第八段 借老街的眼睛提醒现代人,
不要在发展的洪流中迷失方向。
历史悠久的老街,总和先民热心兴办教育与庙宇的义
举脱不了关系。最早在古晋创立华文小学的福建公会
( 1912 年创立福建义务学校),其会馆即在大伯公
庙毗邻。这条街附近散布着四座最多乡属子民崇拜的
古老庙宇,除了 1856 年建立的、受各籍贯人士共同 华

膜拜的大伯公庙以外,还有后街(亚答街)海南籍人

士所膜拜的天后宫与潮州人膜拜的上帝庙,以及福建 学 1912

人崇拜的广泽尊王庙(又名凤山寺)。河边的华人文 的

物馆似乎少人问津,而曾一度借用福建会馆作为会址 建
的古晋三马拉汉省华人社团总会,也是时代潮流冲激 公
下的产物,它以促进华人大团结、争取华裔权益为宗 会
嬗 shàn :演
旨。它将把华人带到一个怎样的方向?海唇街,这条 变。
曾阅尽人事递嬗,与早期发迹的华社领袖息息相关的 2014
老态龙钟 lǎotài-lóngzhōng :形容体态衰老,
老街,似乎睁着老态龙钟的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 年
动作不灵便的样子。
天后宫 ( 海南籍人士 ) 20 世

上帝庙
( 潮州人 )
古晋三马拉汉省华人社团总会

2014

第六至第八段
描写现在古晋海唇街的发展,而人
们似乎也渐渐地把文化遗产遗忘。
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古晋海唇街的历史与发展,
引出守护文化传承的中心思想。随着时代
变迁,城市的发展也越发迅速。这导致一
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被移除成为了不可
避免的事。身为国家的一份子,带领国家
迈向先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
记古人辛苦为我们争取的一切。
写作手法 - 修辞手法
1. 比喻修辞手法 2. 比拟修辞手法
课文句子:附近矗立起几座跨国公 课文句子:…与早期发际的华社领袖息
司的豪华旅馆,“希尔顿”那笔直 息相关的老街,似乎睁着老态龙钟的眼
尖削的高墙,像一把劈空利斧 , 睛,在默默地注视着。
仿佛威胁着大伯公庙上袅袅香火。 作用:使老街更生动形象,带出文章的
作用:使笔直尖削的高墙更形象化, 意境和感情。借老街的眼睛提醒现代人
高大建筑的压迫感具体可感,引发 不要在发展的洪流中迷失方向。
读者联想和想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构 & 内容分析
•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视角描写海唇街的历史演变及街道特色,叙述作
者的所得所感。文中也运用比较说明法,说明海唇街周围以前和现在的地貌差异。

• 第二段引用传说,带出海唇街的历史故事,同时交代广泽尊王庙的来历。让读者对
海唇街有更深沉的了解,让文章更有层次感。

• 文章前三段详写当年海唇街周围的情景,如“五脚基”的店铺、木板店屋、牛车路
等,在大火中得以幸免的事故,及几条毗邻街道的热闹景象,与后文现今的海唇街
形成鲜明对比。
• 第四段和第五段作者回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在古晋海唇街生活的点滴。反映出作
者的怀旧之情,让读者了解作者从小对古晋海唇街的记忆和感情。

• 第六段至第七段叙述新时代发展替换了旧时事物,公路扩建、慕娘山铲除、文
甸油站不复存在…

以往 现今
黄昏成群的褐雨燕 褐雨燕逐渐绝迹
古老单层建筑 华人文物馆
五脚基店铺 土著手工艺品专卖店
陈文甸码头 河滨公园转角处

• 对比以往与现代的景象,叙述过去的景色比现在更令人欣赏,也暗示作者的怀伤之情。

• 结尾作者带出一句:“它将把华人带到一个怎样的方向?” 引发读者深思。表达出
他对时代更迭的无奈,同时隐喻人们不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遗忘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感想
阅读这篇文章后,我对古晋海唇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时代的发
展,人类的先进化,导致文化遗产逐渐被遗忘,甚至被人类视为不
重要的一部分。新时代发展替换了旧时代事物是正常的现象,也是
无法阻止的无奈变化。但是,现代人要时时提高警惕,不要在发展
洪流中迷失方向。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文化遗产,将他们世世代代地
流传下去,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前辈为我们做的付出。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