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 “基本内核 ”
是( B )

A 、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法国启蒙哲学; D 、德国

古典哲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是( C )
3、“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BCD )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 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 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


锐化; E 、现代西方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BCD )

A 、控制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生物进化论; E 、信息论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这表明( B )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和


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9、庄子提出 “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
区别,这是一种( B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


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

性和稳定性

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C)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内容决定

形式的规律

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4、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方向性; D 、一维性

1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16、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
( A )A 、世界万物在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

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17、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B)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


规律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D)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理论的

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C)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

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2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A)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


观点
2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A ) A 、世界的统一性; B 、世界运
动变化; 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2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D)

A 、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 、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 、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2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


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5、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
论,另一种是( B )A 、激变论; B 、循环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庸俗唯物论

2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

27、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D)

A 、理在事先;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D 、心外无物

28、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9、时间的特点是( B )
A 、间断性; B 、不可逆性; C 、广延性; D 、伸张性

30、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 、环境的变化; B 、高等动物的产生; C 、生物的进化; D 、社会性劳动

31、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D)

A 、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 、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 、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3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是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
学道理是( A )

A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 、新事物必须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 、世界是过程


集合体的原理;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33、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

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

舟六号 ”
载人飞船于 2005 年 10 月 11 日至 17 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

看,这属于( C )

A 、多果一因; B 、同因异果; C 、一果多因; D 、同果异因

3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B)

A 、对立统一的观点; B 、普遍联系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辩证


否定的观点

35、有人提出,只能说白马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因为马还包括黑马、红

马、黄马等。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 ) A 、个性和共性的联系;

B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C 、本质和现象的联系; D 、内容和形式的联系


36、 “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
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
,这是一种( A )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 、激变论的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6、人类对森林过度的砍伐,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工业和汽车排放大量的
CO2,使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冰峰不断消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D)

A 、一因多果; B 、同因异果; C 、同果异因; D 、一果多因

37、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


物主义

38、空间是指( C ) A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 、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 、物


质运动的广延性; D 、物质运行的规律性

39、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是否( C ) A 、普遍联系; B 、永恒发


展; C 、有一个共同本原; D 、有共同发展规律

4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问题; C 、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关系问题

41、 “
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

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
,这是一种( C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C)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
法; 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 、吾心便是宇宙; B 、存在就

是被感知; C 、心外无物;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4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 D)

A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C 、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

据; 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5、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D)

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 、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C 、城门失火,殃

及池鱼; D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4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

A 、农民播种小麦; B 、法官审理案件; C 、运动员参加比赛; D 、演员进行


表演

4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48、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 “
理在事先 ”
。这种观点属于( B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

物主义

49、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
A 、投身社会实践; B 、认识客观规律; C 、加强主观努力; D 、制订周密计

50、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C)

A 、共同的发展规律; B 、共同的发展过程; C 、共同的本原; D 、共同的形

5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 )A 、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5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有关系属于( B)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3、中共十六大报告即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
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

是用( D )

A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

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 、“两点论 ”
和“重点论 ”相
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54、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劳动者
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D )A 、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 、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55、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D)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意识反作
用于物质

56、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 年的树,

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

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来看,则值 20 万

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C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57、列宁指出: “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
况的一般准则 …… 那是很荒谬的。 ”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B )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

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原理

5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 D)

A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 、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C)

A 、运动的; B 、发展的; C 、实践的; D 、矛盾的

6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 、人们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6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 )A 、对立统一规律; B 、普遍联系规


律; C 、永恒发展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62、私人购车的增多,带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修车
业、洗车业等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B )A 、一果

多因; B 、一因多果;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

63、有人认为,地球上产生生命是纯粹偶然的,没有任何必然性,就象一个人
偶然得到一笔巨款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B)

A 、宿命论观点; B 、非决定论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进化

论观点

64、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 C)

A 、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 、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6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和发展真理

66、概念、判断、推理是( D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

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67、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主观性

6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A 、真理即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 、真理即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
素; C 、真理即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

6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C)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
动才能获得;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 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

7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
张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C)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 、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观点是( C ) A 、唯物论的观点; B 、辩
证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观点

7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
是( C )A 、进行社会调查;

B 、分析实际情况; C 、理论付诸实践; D 、总结经验教训

73、任何真理都不是 “
终极真理 ”,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
具有( D )

A 、客观性; B 、绝对性; C 、全面性; D 、相对性

7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 ) A 、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的桥梁; B 、感性的物质活动;

C 、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社会历史性活动

7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的过程的是

(D )
A 、感觉 —知觉 —表象; B 、概念 — 判断 — 推理; C 、感觉 —概念 —感觉;

D 、实践 — 认识 — 实践

76、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

把它视为真理。 16 世纪末,

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
事说明:( B )A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师作

用。

77、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 A)

A 、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B 、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

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 、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

78、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

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7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
不识字的人 ”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 为 “
看不懂现代

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 “
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

哲学上看,这表明( C )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

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80、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

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 、从意识到
物质的飞跃; D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8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

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C)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

8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 、对人体质的影响来实现; B 、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实现; C 、对人的自下

而上条件的影响来实现; 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83、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
型是( D )

A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 、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
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 、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84、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成( B)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8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B 、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

D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86、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
中。这说明改革( B )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现实性;

D 、具有历史性

8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的历史条件和观点是说( D)

A 、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
体; C 、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
历史

8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D)

A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 、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8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D )

A 、主体与客体统一; 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0、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A ) A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 、人
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 、人们之间的压迫

与被压迫关系

91、下列各项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D)

A 、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划分法; B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 、进步


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 、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92、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C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

质; 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

用;
D 、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了变化

93、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B )A 、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物
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 、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 、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解决

9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 A 、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 、争取人类解放

问题; C 、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 、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95、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C )A 、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的统一; C 、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 、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9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D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C 、人
与人之间合作互助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97、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A )A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 、
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C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9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识是说,社会形态的发

展( D )

A 、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 、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不受人的自


觉活动的影响; D 、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99、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社会意识

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 100、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B)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