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0

郭树清最新演讲实录

过度依赖房地产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尊敬的刘鹤副总理、李强书记、小川会长、学东副秘书长、应勇市长、易纲行长、
会满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本届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我谨代表主办方对各位新老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已经成功举办过十次。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
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的成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
上海的改革开放。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大家都会竭尽全力。昨天,上海市的领导批评
我来得次数太少,很遗憾这是事实。但是,只要刘鹤副总理批准,明天我就把办公室搬
到浦东。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
保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部署,金
融系统正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机构体系、市
场体系、产品体系,努力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此过
程中,以下几点可能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必须继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1978 年,我国金融总资产不
足 2000 亿元,金融产品供给极度匮乏。今天,金融总资产已经超过 400 万亿元。金融
机构在服务客户、细分市场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15 年前,当我们启动大型国
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时候,感到难度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扫除“官商作风”。2005 年,
有几个美国银行的专家来帮助我们实施网点再造,他们连续多个星期去一个储蓄所,不
厌其烦地询问每一位客户,并记录下他或她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同事
感到不解,有人甚至嘲笑美国人愚笨刻板。后来,当专家们提出精确的分析报告,中国
的同行们都惊呆了。再后来,我们的同事不仅请教人家,而且也开始思考改进,业务流
程向“六西格玛”逼近,终于使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接近甚至超过国际一流银行。今天,
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信息科技,中国的金融机构技术能力不断发生革命
性的变革,产品的开发速度日益接近国际先进同行,但是真正要做好金融服务、建成世
界金融中心,最要紧的始终在于把客户的利益和关切放在第一位。
第二,应当着力发展更多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机构。我国持牌金融机构有 5000 多家,
还有数万家从事类金融业务的非持牌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渗透率、保险
深度密度和资本市场影响力仍处于很低水平。金融机构种类不丰富,布局不合理,特色
不鲜明,“过度竞争”与“服务空白”同时存在。在新的金融科技形势下,行业形态、
盈利模式和企业结构都不可能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径,需要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上
提高金融机构的水平。要扶持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型机构,鼓励发扬“扫街
查数”和“走村串户”精神;要扶持专业专注的金融企业,鼓励形成具有与自己主营业
务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公司文化;要扶持能够把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创造
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具特色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我们热烈欢迎境外金融机
构参与进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的开放,尤其欢迎有经验的资
产管理机构与中国同行一道,募集人民币资金投入到人民币证券市场。
第三,融资市场体系要更好地适应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具有不同性质
和特点的融资需求。风险投资适合初创期企业融资特点,银行信贷更能满足成长期融资
需求,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对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十分重要。信贷在融资结构中占比
80%以上,股权融资不超过 10%,债券市场基本是一个准信贷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商
业银行,债券品种单一且交易不够活跃,市场深度较差。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与企业的
生命周期和生产周期不能很好匹配,既容易造成大中型企业过度挤占信贷资源,又使小
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缺少必要的孵化资金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形成高度共识,
一定要齐心协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彻底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一条腿短、一条腿
长的不平衡格局。
第四,建立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不健全一直是我们的内在隐
患,某些机构大股东操纵和另一些机构内部人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绝大多数金融机
构,具有较强的公众利益相关属性,所以应当更加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形成各公司治理机构积极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要
落实杭州峰会宣言,将 20 国集团与经合组织达成的公司治理共识率先在金融业得到落
实。
第五,让违法违规者及时受到足够严厉的惩处。过去一段时期,一些机构信息披露
不真实,人为操纵资产质量分类,甚至肆意作假账,削弱了金融业本应具备的公信力。
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不执行资本规定、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强化市场约束和
不严肃监管执法是最主要原因。违纪违规违法成本太低,只能助长践踏法律的行为持续
蔓延。对此,监管者必须敢于斗争、严格执法,坚决捍卫法律法规的尊严。两年多来,
银行保险监管部门严肃追究违法违规机构责任,处罚相关人员超过 8000 人次,对相关
机构罚没金额超过 60 亿元。通过一系列严厉监管措施,打击资产分类做假账,处置了 4
万多亿元不良贷款。
第六,应当下决心改变金融资产的分布结构。目前银行储蓄存款超过 78.7 万亿元,
还有本质上与银行存款很相似的 60 多万亿元资管产品,另外还有规模同样可观的单位
存款和巨额的社会闲散资金,如何把这些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转为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
来源,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大力发展公募、私募、保险、信托、理财
等各类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改变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培育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能提高市场稳定资金比例和投资转换效率。在养老金方面也可借鉴
其他国家经验,构建基础社保、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大支柱,努力争取养老基金在资
本市场中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第七,坚决防止结构复杂产品死灰复燃。中国是世界上新增资本投入最多的经济体,
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任务十分艰巨。关键要解决好“脱实向虚”问题,持续清理
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空转。两年多来,我们坚定不移整治市场乱象,拆解影子银行,净
减少 13.74 万亿元高风险资产,也由此缩短了融资链条,降低了融资成本。目前国际上
正在出现放松监管、使影子银行回潮的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中国金融的脱
实向虚、层层嵌套问题,曾经属于世界上最严重的情形,绝不能任其重演。
第八,必须正视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的住户部门
杠杆率急速攀升,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持续的水平。更严重的是,新
增储蓄资源一半左右投入到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
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当你买一套房子自
己居住,意味着你每个月都有一笔等额的市场租金收入,同时有一笔等额的消费支出,
也意味着你的住房生产出等额的增加值;如果你再买一套住房出租,同样有收入和产出;
但是当你买了房子只用于投资或投机,并不出租,那就是一堆闲置的水泥、钢筋和砖头。
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房价有涨有跌都很正常。但是,“房子是
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
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凡是靠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
会发现其实很不划算。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断加
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银行和保险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快速增长,特
别是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明显回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得到缓解。到 5 月末,五大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 23.7%,已完成全
年计划的绝大部分,平均利率 4.79%,较去年全年下降 0.65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
业和保险业全力配合地方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并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础
设施补短板项目配套融资的相关政策和计划。我们相信,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
大国内有效需求,一定会抵消来自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和金融必将持续健
康稳定前行!
以上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刘鹤 5000 字最新演讲实录

关于中国经济运行、金融风险处置、资本市场改革

尊敬的李强书记、小川会长,尊敬的郭树清主席、应勇市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
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务院对论坛的召开表
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论坛以“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金融改革开放
和资本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刚才,李强书记、树清主席、应
勇市长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借这个机会,我和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相互支撑

第一,要加大金融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这件事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高质量
发展至少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
一,是供给体系要不断优化。经过 40 年改革开放,我们确实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
迹,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科技变革加速的形势,需要我
们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强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新旧动能的转
换,深化结构调整,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作
用,全面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大力提高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我们要保持
国际分工形成的产业链的完整性,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趋势进一步延伸。
二,需求体系需要持续升级。目前我国人均 GDP 正在跨越一万美元的关口,很可能这
一两年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形成。参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
国中等收入群体大约有 4 亿人,他们大多有有住房、有汽车、有稳定的工作,他们的需
求独具特色,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高度重视质量。可以说,目前中国已是全世
界最大的成长性市场,为全世界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三,金融体系需要更加适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与金融能力要与之相
适应。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同时调整现存
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通过金融资源的
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知道,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是相互作用的三角框架,在全球化和技
术变革加快的背景下,这是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在三者相互支撑
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从外需导向转向了国内巨大市场驱动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金
融危机发生前相比,中国经济再平衡正在持续推进。当时(金融危机时),国际社会以
及 G20 第一届峰会都希望中国经济再平衡。
我们看到,(目前)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进展:城市化率继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了 76%,新经济迅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改造,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超过 60%,整体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
我特地给大家做了一张图,来说明中国经济再平衡是持续推进的过程。这条线(应是红
线)是人均 GDP 水平,黄线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蓝线是城市化率,紫线是服
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底下的这条绿线是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 的比重。

我们看到,这几条曲线(红线、黄线、蓝线、紫线)都在全面上升,而这条曲线(绿线)
在稳步地下降。金融危机发生以前,如果我没有记错,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 的比
重超过 10%,到目前下降到 0.4%左右。从这一组曲线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发生巨
大的结构性变化:
从外需导向转向了国内巨大市场驱动。从这条线我们可以看到,进口数量在不断扩大,
巨大的国内市场正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发生重大的
影响。中国不断落实金融危机发生后在 G20 会议上的承诺,强大的市场将推动经济不
断地持续增长。

最近我有一个想法,在我们分析经济形势中,有些专家很重视当月的经济数据变化,我
们认为这是必要的,比如高一点低一点快一点慢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应采取更长
期的、结构的分析方法。
如果从这一组图来看,我们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地拉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我
们需要关注大趋势。所以,不管暂时出现什么情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不会改变
的。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外部挑战。但可以说,中国宏
观经济空间大,减税降费正在发生作用,结构性去杠杆为我们赢得了主动,政策工具储
备充足,我们有充分能力、条件和信心迎接各类风险挑战。

我们确实有一些外部压力,但这恰是中国转型升级所必然经历的考验。外部压力有助于
我们提升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防止顺周期心理和预期带来的某种收缩效应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金融工作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刚才树清同志说了很多
方面,我都是同意的。金融稳定委员会经过研究后,我们还是更强调这几个方面:
一,回归本源,坚定服务实体经济。要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突出重点,聚焦
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的需要,提高金融供给的适应性,特别是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着
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注意把握
好处置风险的力度和节奏。在精准拆弹过程中,要坚决阻断风险跨市场、跨区域的
扩散和传染。
三,坚定实施好金融调控,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配
合。优化组合,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上协同发挥作用。
特别要指出,目前金融机构要防止顺周期心理和预期带来的某种收缩效应。实际
上这种收缩对金融机构本身是有风险的。金融管理部门要注意加大逆周期调节的
力度,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四,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金融设施布局,促进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共享,
全面提升业务系统的专业化水平。
五,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当前金融系统各方面正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
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和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精神,我们正在根据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快落实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开放举措,尤其在市场
准入、平等竞争、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快改革。
在这次论坛上,有关部门将宣布一系列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改革开放新举措。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金融体系积累了一些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正处
于水落石出的阶段。过去看不清楚,现在基本显露出来了。我们按照依法依规的
原则,正在稳妥、果断、细致、专业地处理这些风险和隐患。

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可以说现在宏观大局稳定,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存量风险得到
逐步化解,增量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正在收敛。我在这里准备了一张图,大家
可以共同看一下。
这是总的宏观杠杆率。我们看到,党的十九大以后,斜率产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
些放缓的势头,而这个势头的出现是在 GDP 增速有所减缓的情况下实现的,整体
的风险程度正在有效地缓解。
这条线(蓝线)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我们看到在稳步地下降。特别是处置一些“僵尸
企业”以后,形势正在好转。
这条线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我们看到斜率产生了变化,总体的风险得到了管控。
而这条线是个人部门的负债率(有所上升)。这背后有复杂的原因。刚才有同志在发言
中指出,房地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这条线上升的原因有很复杂的结构性体制
性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地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
总体上,我们认为形势正在全面的好转,大局已经得到稳定。我们对一些比较突出
的风险点进行了精准拆弹,这严肃了市场纪律,消除了其对国民经济和公共利益
可能造成的伤害,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也丰富了监管部门的处置经验。可
以说我们实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

避免对股市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第二,大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必须
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目前股票市场市值、债券市场规模均
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定价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悄然的变化,价值投资正在形成
重要力量,杠杆融资已经明显下降。中国的资本市场正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下一步资
本市场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要求,切
实加强投资者保护,坚定不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高度重视按照国际惯例
办事。
市场化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平等竞争无歧视、进入
退出无障碍,避免对股市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法制化,就是要建立健全资本
市场制度规则的“四梁八柱”,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监管等司法部门形成
合力,严厉打击违法等行为,依法保护投资者利益。
参照国际惯例,就是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水
平,不为外部环境的某些变化所干扰,坚定不移地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另一方
面,要从国情出发,努力与通行的国际规则对接,学习国际最佳的实践。
我们要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流动性、稳定性,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
资源配置、风险管控、财务管理等基础性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当前,资本市场尤其要重视几个重点工作:
一是要加快推进股票发行上市、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
二是要以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为重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三是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推进交易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提升中介机构能力。
五是稳步扩大各类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拓展保险资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
入市的渠道,并做出相应地制度安排。
特别要指出,信用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核心作用。我们必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坚
决打击各种违背信用的行为,维护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

科创板“我们现在只是开始”

科创板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在资本市场发展中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11 月 5 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郑重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
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这对我们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都具有重大
意义。我们要遵循设立科创板的宗旨和初心,以科创板带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培育更
多科技创新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注意在与时俱进探索中不断创造条件,在解
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因为我们现在只是开始。
科创板的建设关键要有透明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基础、运作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上
市公司、合格的投资者。重中之重在当前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要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从核准制到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资
本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含义是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落实好注册制,核
心是增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投资者自
主进行价值判断,更加关注公司未来成长,更加关注长期投资价值,让上市公司
接受市场的严格选择,最终推出一批更好的上市公司。
二是要要完善法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实行注册制,要有透明、严格、
可预期的法律制度和条件,培育更具专业水平的中介机构,使各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
对各类做假账、说假话、进行内部交易等欺骗市场等违法行为,我们要坚决打击。要全
面提高违法成本、坚定维护公共利益。
从国际上看,股票市场的发展都经历数百年的历程才日趋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到
今天不过 30 年,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照发达国家科创板的发展,我国的科
创板发展必然要需要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程,各方面要理性看待市场的演化。在这个
问题上,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要稳中求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保持战略定力,要坚
持底线思维,不要犯急躁病、不要揠苗助长,更不要好心办错事。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三,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刚才李强书记专门就这个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
程中,需要加快建设富有效率、国际领先的金融中心。上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独特
的资源禀赋,也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基因,有良好的信用法制环境,丰富的人力
资本,通达的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我们认为,(上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成为
一个真正的、现代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正努力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各个方面都将有更大力度的措施支持上海。
需要强调的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竞争力培育发展的
结果,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则,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长三
角一体化的进程。
三,要处理好国际和国内的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亚太区域内乃至全球其他
金融中心是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在亚太及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发挥越来越
大的作用。

最后我衷心祝愿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衷心期盼科创板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易纲最新演讲实录

尊敬的刘鹤副总理、李强书记、小川会长,女士们、先生们:

刚才,刘鹤副总理深入阐述了经济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的三角框架,强调要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参照国际惯例,推动股票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健康发展,
并就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我们做好金融工作、支持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结合这次论坛的主题(“加快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目前,上海已集聚了各类重要
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多个品种交易
量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机构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中心影响力大幅提升。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互
联网金融协会等一批重要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户上海,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明显提升。在最近两期英国智库 Z/Yen 集团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均位
列第 5 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金融开放继续扩大,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
地,金融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证券“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
等相继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开放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试点顺利推出。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最为丰
富、也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四是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金融业务创新日益活跃。在国家许多重大金融改革和开放
方面,上海都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自贸区的
一批重大金融改革举措已陆续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第二,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

今年 1 月份,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八家相关部委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
设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与路线图。下一步,
人民银行将全力支持上海完成好新时期党中央赋予的三项重大任务,重点推进以下事项:

一是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
金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扩大市场参与主体。
支持发展“丝路”主题债券。

三是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合作,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以
“上海金”为基准价的衍生品。

四是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子公司。

五是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务“同城化”。

六是支持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 科创走廊”发展,支持上海金融开放创新政策
适用于“G60 科创走廊”,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
七是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业务。

八是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扩大外资金
融机构经营范围。全力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

九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

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使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
险管理中心。

刘鹤副总理在刚才的讲话中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民经
济发展大局。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工作体会,
我理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通过建
设以下“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

一是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的中心。上海的市场体系非常完备,随着人民币资
产加入明晟指数、彭博巴克莱指数等国际普遍使用的重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全球资产管
理者,尤其是被动的、指数型的资产管理者,将会增加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资产配置。目
前,有 60 多家央行增持了人民币储备资产,带动了股票和债券管理者投资人民币资产。
这要求上海加快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咨询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建设,满足全球人民币资
产投资者的需求。

二是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经济主
体持有的人民币越来越多,人民币汇率也越来越市场化,境外主体在配置人民币资产和
资金管理中就会面临市场、流动性等风险,相应产生了风险管理的需求。定价和对冲是
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上海金融市场要准确给金融产品定价,每天都能连
续交易报价,使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同时也要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
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厚度;另一方面,要完善风险对冲工具,大力推进衍生工具创新和市
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在岸和离
岸金融市场的互动。

三是把上海建成金融科技中心。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
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
建设,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上海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正确方法和路径,抢占金融科技
的制高点,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四是把上海建成优质营商环境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海应
成为一流金融运行规则、金融法律法规等营商环境和监管标准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在监
管沙盒实验、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综合统计、金融风险监测等方面,上海也要走在前列,
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推广到全国。

五是把上海建成金融人才中心。金融中心在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端的有国际竞争力
的金融人才数量是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人民银行支持上海健全吸引金融
人才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将中国和全球最优秀的
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如期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以
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谢谢大家!
易会满最新演讲实录

尊敬的刘鹤副总理,尊敬的李强书记,尊敬的易纲行长、树清主席、应勇市长,各
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刘副总理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的信心,为我们做
好当前资本市场工作,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们将
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今天,我想主要就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科创板等问
题汇报一些认识和考虑。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资本市场坚定不
移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一轮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行业开放进一步扩大。大幅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落地实施,
已批设 3 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还有不少外资机构正在积极申请或接洽沟通。
二是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深化。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国际知名指数不断提高 A 股纳
入比例,大幅提升 QFII/RQFII 总额度,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增加对 A 股的配置,多家国
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日 ETF 互通产品正陆续落地,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热情和信心日益增强。
三是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境外
投资者开户数稳步增加,交易占比和持仓占比分别达到 10%和 16%。铁矿石期货、PTA
期货境外参与者稳步增加,价格的囯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有效深化国际监管合作,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日益深入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体系,中国证监会积极加强与各国监管
机构的合作,广泛开展交流互鉴,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的层级
和效能明显提高。
最近一段时间,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但
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完全有信心、有能
力,也有足够的工具储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将
按照刘副总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总要求,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近期,证监会将陆续推出一揽子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
一是推动修订 QFII/RQFII 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二
是按内外资一致原则,允许合资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实现“一参一控”。三
是合理设置综合类证券公司控股股东的资质要求,特别是净资产要求。四是适当考虑外
资银行母行资产规模和业务经验,放宽外资银行在华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准入
限制。五是全面推开 H 股“全流通”改革。六是持续加大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
品种范围。七是放开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产品参与“沪港通”、
“深
港通”交易的限制。八是研究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渠道。九是研究制定交易所熊猫债管理办法,更加便利境外机构发债
融资。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将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持续提升风险防
范和跨境监管能力。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互联,风险极易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交叉传
染,甚至联动共振,这是各国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们将加强与各国监管同行和国际组织的通力协作,联手防范应对各类风险。在开放进
程中,我们将不断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好输入性风险的防范应对预案,切实维护
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正常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承担着两项重
要使命:一是支持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改革增强资本
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进
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领经
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二是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
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在发行上市、保荐承销、市场化定价、交易、退市等方面进行制度
改革的先试先行,并及时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刘鹤副总理关于科创板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键点,尤其是
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以及完善法制、加大违法成本和监管执法力度
的两方面工作要求,下大功夫、下苦功夫,全力抓好推动落实。切实树立以信息披露为
中心的监管理念,全面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中介机
构责任,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同时,积极推动增加司法供给,
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严厉打击虚假披露、欺诈发行等各种乱象,净化市场生态。
我们深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科创板上市初期,各市场参与方特别是投资者要重点
关注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一是发行方式改变后,如何平衡好注册制与把握上市公司质量这对关系,需要经过市场
检验,这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势必带来退市这个“出口”会更加常态化。二是市
场化定价后,与现有 IPO 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三
是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
幅较大的情形。四是科创企业本身由于技术迭代快,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
需要投资者理性研判,更加关注信息披露。五是在试点初期,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还需要
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这也可能引发一些市场风险。
对于上述问题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已经尽最大可能予以评估完善,
并做好相应预案。同时我们将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持续优化各项制度
安排,希望各方对科创板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包容,既保持热情,又保持理性冷静,共
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遵循资本市场内在规律,共同把科创板建设好、发展
好。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国际经
验表明,全球或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崛起
贸易强盛高度相关,也与各类金融资源和金融要素的集聚密不可分,这其中,资本市场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从发展规律看,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
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能力,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变迁史表明,资本市场日益成为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
从要素积聚看,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创新活跃、开放透明、机制灵活,往往是资金,信
息、人才等各类要素高度汇聚的场所,能够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吸引培育一大批优秀的
企业、专业的中介机构以及全球化的机构投资者。
从市场生态看,资本市场发展中形成的以股份制、法人治理、信息披露、产权保护等为
核心的制度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培育良好的股权文化,促进强化社会诚信契
约和法治理念,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软实力支撑。
中国证监会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上海证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
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在上海落地实施,积极支持资本市
场各类产品、机制创新在上海先行先试,积极支持上海资本市场各类主体做优做强做大。
女士们,先生们!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全球资本市场共同繁荣的重
要动力。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
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同时,
我们真诚希望加强与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为促进贸易自由化、投
资便利化和经济全球化,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二

科创板、注册制——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

[东方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东方网即将直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二:科创板、
注册制——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敬请关注! [11:12:49]

[Henny SENDER]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前面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非常
具有见地的演讲,我本人也深受鼓舞。今天见证了上海科创板的开板,它非常重要,可
以鼓励创新,可以成为高质量增长和普遍全面增长的推动力,同时我们需要平衡金融市
场。 [11:35:24]

[Henny SENDER]像郭树清主席说的,大概 80%的金融体系都是由银行组成的。金融体系


要保持它的韧性,需要在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之间获得一个平衡。今天我们先从黄先生开
始。黄先生会给我们讲一下科创板如何支持高质量经济的增长,如何支撑创
新。 [11:36:36]

[黄红元]
今天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我们刚才共同见证了科创板的正式开板,我代表上交所
感谢各位在科创板改革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
下,上交所具体承担这项改革任务,我能够和大家报告的是这项工作目前的推进情
况。 [11:44:07]

[黄红元]经公开征求意见之后,3 月 1 号上交所对外正式发布了有关科创板的规则和相
应制度,从那之后科创板的工作就进入了执行和落实阶段。3 月 18 号开始受理企业申
报,到现在为止受理了 122 家企业申报。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
造、生物医药等六个大行业领域。 [11:51:26]

[黄红元]6 月 5 号和 6 月 11 号我们分别召开了上市委第一次、第二次会议,通过了 6 家
企业。这些企业从受理到上交所审核通过,平均用了 70 天左右,最快的用了 60 天左右。
接下来,我们还有 6 次审核会议。通过上交所审核之后,这些企业接下来将向证监会发
行注册,通过证监会注册之后就该进入路演和发行运行阶段。我们预计在未来两个月之
内我们将看到首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11:51:50]

[黄红元]大家对科创板改革给予了极高的关注,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对目前为止的工作
推进、制度设计也给予了极富鼓励性的评价。推进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改革:
一个是注册制改革。注册制审核过程当中,我们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坚持审核标准、
程序进程、问询回复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明确审核进程可预期。第二个是制度创新。科
创板退市制度标准很严,执行很严,效率会很高。 [11:52:21]

[黄红元]科创板发展刚刚起步,接下来还需要大家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关心科
创板怎么更好服务科创企业。我相信,科创板会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态
环境,能让科创企业对利用好资本市场有良好的预期,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对科创发展的
支持。 [11:52:55]

[Henny SENDER]

非常感谢,之后会让您再多讲讲如何保证责任制。接下来有请下一位演讲人,请您从投
资银行角度来讲讲,科创板开板后,投资银行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1:56:54]

[储晓明]今天是一个很激动的日子,科创板终于开板了。我很认同易会满主席的观点,
科创板是一个试验田,对证券制度创新做了突破,更大的意义是,对于资本市场改革,
科创板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投行角度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想谈几个观
点。 [11:57:42]

[储晓明]要起到试验田的作用,我的理解是要从顶层设计来培植生态。我们在一线的确
感觉生态还需要继续培育。第一方面是法律制度层面。要继续完善法律制度。上午刘鹤
副总理和易主席都讲了这个问题。首先是解决上位法的问题。 [11:58:16]

[储晓明]《证券法》第三稿审稿已经公布了。
《证券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明确了科创板
实施注册制。我建议《证券法》为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广和复制留出空间,毕竟修改一个
法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11:59:58]

[储晓明]

制度方面第二个建议。科创板牵扯到上市交易发行等很多环节,这次上交所非常不容易,
这么短的时间里制定了一整套交易规则和制度。科创板还需要不断完善,毕竟这个制度
和过往我们执行的制度有很大差异,执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12:01:35]

[储晓明]制度方面第三个建议,上午刘鹤副总理和易主席也讲了要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
为。我们建议《证券法》修改同时要匹配修改刑法,从这两年来看,中国金融监管部门
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力度是比较大的。客观来说,和美国比的话,我们在财务造假、欺
诈发行等信息披露力度还是不够。从投行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在信息披露上多下功
夫。 [12:05:35]

[储晓明]从保护中小投资者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尽快研究美国集团诉讼制度,没有这个
制度对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从顶层设计里面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方面,市场结构问题,就是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和机构投资者偏少的问题。投行天
天在关注交易,的确市场走得很不稳定。机构投资者这几年有所增长,去年已经达到
13.7%,这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12:08:27]

[储晓明]13.7%中,10.9%来自于境内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2.8%来自境外投资者。和美
国相比差距很大。2016 年美国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大概在 60%左右,23%来自于共同基
金,将近 14%来自于养老金,另外还有境外投资占 12%左右。 [12:09:25]

[储晓明]我们在流通市值里面保险长期资金只占百分之二点几,境外投资也只有百分之
二点几,这对于市场影响比较大。美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快速发展成为机构投资
者的支柱。包括八十年代初放开引进外资进入美国市场,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占 12%
的比例,这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2:10:22]

[储晓明]我有几个建议:第一,现在地方社保大概还有 4 万多亿左右,能不能加快委托
全国社保管理的进程?这是很现实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另一方面,银行存款有 78
万亿,能不能通过银行理财加快储蓄向资本转化的进程。此外,养老金、企业年金、职
业年金要加速向市场转化。第二,我们建议国家税收部门对于长期资金给予税收优惠政
策,没有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我们市场很难走稳。这是我们在一线切身感觉到
的。 [12:11:47]

[储晓明]第三个建议,还是要构建一个强大的中介体系。日常工作中,我感觉大陆中介
机构体系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能力不足,第二是职责边界不清晰。我一直在关注香港,
香港中介机构有高效的执行力,值得我们学习。它的中介机构职责都是很清晰的,比如
招股说明书。我记得理事长曾经说过,我们的招股说明书像写小说一样,香港行业惯例
是由律师来写,律师写是相对比较严谨的,同时还有验证制度和复核制度,我们可以借
鉴这套体系。会计事务所要对会计报表的信用背书,律师事务所要对合规背书,这个责
任必须要落实。 [12:13:55]

[储晓明]能力建设方面。从投行角度来讲,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对于能力建设提出了
挑战。从投行角度来讲,我们在价值的发现,价值的培育,价值的确定比如定价包括价
值的维护和宣传方面,都要提升我们的能力。第四个建议,建议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投资者保护前提是投资者教育,呼吁媒体和全社会一起做这个事,尤其是科创板不能过
度炒作。 [12:15:35]

[Henny SENDER]

沈联涛先生,您是否能给我们讲讲,香港的经验对于做好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有什么启
发。 [12:17:30]

[沈联涛]祝贺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和上交所,科创板今天开板了。从我个人角度来
看,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大里程碑。大家都希望这个市场会圆满成功。我想讲三
个观点:第一,从现在全球经济生态怎么看科创板? [12:17:51]

[沈联涛]全世界有三大网络:第一个是贸易网络,就是实体交换市场。每年全球 GDP90
万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占了 60 万亿。第二个是金融网络。全年有 200 多个交易日,每
天全球外汇交易 5 万亿美元,比实体贸易交易量大了 17 倍。我们已经从实体经济走入
了金融经济,并向着知识经济前进。知识的流量在这十年内增加了 45 倍。进入知识经
济,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将面临科技创新的挑战。这里有个问题。没有人能准确
预判创新出来的东西的价值究竟是多少,所以价格波动量会很大。 [12:18:12]

[沈联涛]第二,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杠杆率都很高,并还在逐步上涨。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资本市场。近十年来,全球股市增长从哪里来?从科技进步中
来。优质的科技公司大多集中在美国,单单美国科技公司就吸引了 14 万亿资本。所以
中国打造自己的科创板方向是对的,我完全支持。 [12:18:22]

[沈联涛]第三,投资者怎么判断价格适合不适合。今天各位领导都说了,波动量会很大,
小企业里面流动量不一定存在,流量很大的是在大平台里面。资本市场要迈向一个高风
险、不确定时代的阶段,第一监管者要很清晰地看清楚游戏规则在哪里。科创企业家也
要理解他的责任是什么。不准做假,不准做内幕交易,这个大家都是理解的。 [12:22:23]

[沈联涛]

但是成熟的市场要靠成熟的投资者,中国资本市场面对的很大问题就是没有大量成熟的
机构投资者,靠零售投资者推动不确定高波动性的科创时代会要交蛮大的学费。作为香
港证监会主席惨痛的经验,我很谦虚的要警告每个投资者,尤其是零售投资者,在科创
板投资还是要谨慎的,不是说你不要投资,投资肯定要交学费的。但是你不要把你的退
休金全部放进去做这种投资。 [12:24:04]

[沈联涛]你要慢慢交学费,慢慢学习科创板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市场会逐步成熟,你要
有中国的大智慧慢慢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理解科技生态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个人相信从
长远看,科创板肯定会成功,但短期是会有点波动的。谢谢大家! [12:26:04]

[Henny SENDER]非常感谢您的分享。现在有请 Myron 先生,您来中国很多年了,看到


了中国的很多变化,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12:30:18]

[Myron SCHOLES]

我向上交所表示祝贺,科创板开板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的改革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
和科技创新。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也在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速度,让注册
制度变得更快更便捷,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中国要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
就必须加强科技企业市场融资,尤其是解决科技企业在本国内进行有效融资的问
题。 [12:30:42]

[Myron SCHOLES]第二,我想说说个性化服务。中国的金融机构应加快由规模化向小型
化、个性化发展。中国在不断发展,我们要发展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科技企业在
创业初期大多收益不足,但是未来有很大价值。所以必须搞清楚如何有效满足他们的资
本需求。 [12:30:54]

[Myron SCHOLES]第三,要提升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那些可以确定收益的事情,我们
做起来很容易。但创新就有可能失败,当然也可能会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也同意前面几
位嘉宾的看法,这些风险在科创板很有可能会发生,但是对此我并不担心。我们认为失
败会出现,巨大的成功也会出现,我们要看监管机制如何区分损失。哪些损失是经营失
误造成的,哪些是创新失败造成的?我们如何监督?好的监管也会让市场更加高
效。 [12:31:04]

[Myron SCHOLES]我们要学习信任市场。我经常到中国来,很多人都在讨论怎么信任中
国的市场?反观欧洲、美国,他们更信任本地的市场,价格有时候会很低,有时候会很
高。我们要相信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不是只有投机者,从全球来看还有很多人对这个市
场非常感兴趣。我们要让新的老鼠进来,中国监管者像猫一样保护着市场,让市场发展,
让大家从中国资本市场当中获得收益。 [12:31:12]

[Myron SCHOLES]最后,我想说说教育的重要性。过去,我们重点在教新进入市场的人
士,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钱,如何更有效地投资。中国资本市场要谋求更高效
的发展,必须重视教育。 [12:31:24]

[Henny SENDER]我提一个重要的问题,速度的问题。如果发展慢可能有巨大的机会成本
在那里,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怎么样提升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在我提问之前请王教
授先说一说。回到刚才波动性的话题,你研究过很多波动性问题,大波动必须要接受吗?
有办法减少吗? [12:32:00]

[王江]
今天非常荣幸见证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科创板今天正式开启了。我简单和大
家分享几个观点:第一,中国经济转型在向以科创为引领的新发展模式转变。从长远来
讲,科技创新是核心。科创的关键其实不是科创本身而是金融,科创尤其是短期内带来
市场价值的科创有两个很重大的经济特征。 [12:35:26]

[王江]第一个是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成功的概率有
多大,不确定性和一般意义上的风险还不一样。第二,真正推进这样的科创需要长期大
量的资本支持,而解决这样经济不确定的问题,金融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手段。比如
股权融资就是一个很大的金融创新,在工业革命发展和拓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金融市场本身风险的管理和定价,期权定价理论也是很好的例子。 [12:36:14]

[王江]说到科创,大家会问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到底创什么?第二,谁来创?第三,
钱从哪里来?第四,怎么创。怎么创的问题是做科创的人来做的,而前三个问题答案都
来自金融。创什么需要比较客观的机制,对不同创新的项目、企业进行客观的评
估。 [12:37:52]

[王江]谁来创?希望有整个的金融支撑体系,提供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科
研工作者、企业积极参与到科创活动中。当然钱从哪里来也一样,希望有比较有效的金
融支撑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这个关头推出科创板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
义。 [12:39:08]

[王江]我们认识到科创不是只需要投入,也要靠市场机制。它要有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
制,对于各种科创活动,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的风险和能带来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
对于科创板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包括对于投资者提供了能够分享科创成果的空
间。 [12:40:30]

[王江]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科创比较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美国过去 40 年,生物科技是 3800


多一点,占比 17%,这个是将近 40 年的平均,趋势是有增长的。看 2001-2018 年科技
公司在上市公司里面占比 53%。科创上市公司的特征也不太一样。比如负营收的占比是
36%,其中 2000 年和 2018 年负盈利公司上市占比 80%,资本市场能够支持创新上市公
司不是简单看近期盈利状况,实际上是今后发展的前景。 [12:44:21]

[王江]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占比是 11%,中国企业占比是 2.5%,2018 年数据国外企业在


美国上市占 28%,中国企业占了 17%。中国企业充分利用美国市场进行上市,看这些数
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粗浅的启发。第一股市为科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定价机制,这些企
业上市最主要的不是融资,不是通过股市融资,实际上是希望市场给个说法,给个定价。
这个特别重要,因为后面建设市场的时候这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市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尽量有效的定价机制。 [12:48:20]

[王江]企业上市以后并不经常回到股市做二次融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融资,这些
融资依据于市场对股价反应,具体的讲一般企业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不是股市,95%是自
己的资金,5%是靠债务融资,股票融资平均是 0,因为有时候企业还做股权的回购。这
不代表股市不重要,股票价格会引导企业本身投资决策。企业股价好尤其新投资带来正
的股价反应,说明投资是带来市场效益和市场财富的。 [12:49:37]

[王江]股市并不是主要做融资而是做来定价的,定价会指导企业本身投资决策和通过其
他途径融资的可能,同时这些给上市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收益率从平均角度来讲也不
见得那么吸引人。有一点我没有说,带来超额收益的企业是一些新上市企业,尤其是科
创企业,他们的收益超过成熟企业,这也是他们对市场的吸引力所在。科创板建设最高的
目标其实就是希望形成一个依据市场规律对这些企业进行定价的机制。 [12:51:27]

[王江]市场波动率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确实是一个蛮有挑战性的问题,从 1992 年开始交


易到现在,整个股市收益率年波动率是 56%,是美国股市波动率的近 3 倍。我们的总体
规模已经非常大了,8 万多亿美元。为什么市场有这么大的波动率和风险,对于投资者
来讲特别值得我们讨论。 [12:53:11]

[王江]有说法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散户太多。散户总体规模虽然可观,但是行为是不是能
够影响整个市场,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他们之所以一起行动,很可能出于对于政策不
确定性的反应。 从这点来讲,怎么理解市场这么高的波动性,从而找到有效的方法降
低风险,降低波动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当中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54:00]

[Henny SENDER]现在有请黄红元先生继续和我们讨论,怎么确保投资者正确理解科创板
可能的风险呢? [12:54:55]

[黄红元]这个问题比较有挑战性。从交易所来看,任何行业包括生物医药行业等等都有
技术上的复杂性。从信息披露角度,我们要保证投资者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能充分
披露,这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以正在审核进程中的申报企业而言,按照我们的规则公
开上市标准、审核标准、审核程序、协议申请。 [12:55:12]

[黄红元]我们一受理,招募说明书、律师、会计师和投行相应中介意见都会向市场公开,
我们和投资者都能同时看到。审核过程当中我们会关注市场参与各方对投资所需要的信
息是否披露得很充分,审核人员也是从投资者所需要披露信息的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
解性角度要求它不断补充材料。过程中,这些问询和回答的内容也会及时向社会充分披
露。 [12:55:17]

[黄红元]这里首先有一个责任问题,发行人对于它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负第一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中介机构、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分别对于专业领域
的相应信息负把关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过程当中,司法部门将
同步加强对于信息造假等的法律责任的追究,提升诉讼机制的效率。如果发行人信息披
露不真实、不充分,发行人要承担很重的责任,这是整个制度运行的基础。这是前
提。 [12:55:25]

[黄红元]第二,投资者会关注投行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提供的投资研究方面的建议,像申
万储总讲的投行要不断提高能力,他们会以他们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乃至利益机制和
投资者共同承担合理定价,选择投资对象的责任。 [12:55:32]

[黄红元]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投资结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科创板,我们建立了
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适当的进场门槛,最基本要有 50 万以上的资产,24 个月的交易经验
以及对于风险的辨识和规则的理解能力。对一般的小散投资者,引导他们购买专业机构
管理的基金和规模产品,来参与市场。符合适当性门槛的投资者,相对而言对于科技股
公司的理解和信息的把握,理性投资决策要相对强一些。同时,市场还有很多机构投资
者,他们做的理性选择对于整个市场也会产生一定带动作用。 [12:55:40]

[Henny SENDER]储先生我想和您讨论一下,科创板推出后,会对金融市场的生态系统建
设有什么影响?比如未来我们市场会不会出现更多提供财富管理的机构投资
者? [12:55:49]

[储晓明]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资本市场的生态系统建设的确需要有个过程。从 A 股市
场来看,这几年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已经做了很多努力,采取
了很多措施。所以生态在逐步往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达到预期发展
目标还是需要时间。 [12:56:07]

[储晓明]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对科创板的生态系统建设还是应该保持合理预期。第一,
我们认为科创板制度的推出会有一个磨合期和适应期。对于科创板企业的保荐我们要格
外小心,一个要对市场负责,第二要对中小投资人负责。 [12:56:18]

[Henny SENDER]非常感谢,我们还有 6 分钟时间。沈联涛先生,如果让你提一个意见给


证监会和上交所你会提什么? [12:56:30]

[沈联涛]波动性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从监管者、交易所、投资者角度来说,我们要面
对这个事实。波动性会给市场带来活力。我们怎么应对波动性?这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我们要接受,科创板注册制是一次改革试点,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所
有人都要非常清楚其中的波动和风险。 [12:56:51]

[沈联涛]我非常同意刘鹤副总理讲的,金融市场一定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金融是
实体经济的衍生,创新企业往往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产品会不会成功,取决
于市场的考验。独角兽是极其成功的,一旦成功就可以创造几十亿、几百亿的财富,但
是很多人忘记了超过 90%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在前两年就失败了。 [12:57:04]

[沈联涛]中国市场很特别,有着巨大的规模,有着自己的速度。从这一点看中国推出科
创板,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 [12:57:15]

[Henny SENDER]很多美国人觉得他们的股市没有那么健康,很多科技公司只有在停止增
长时才去上市。Myron SCHOLES 你怎么看? [13:06:34]

[Myron SCHOLES]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市场的健康。科技企业上市,必须
面对很多关于上市企业的指标要求。很多快速发展中的科技公司成本很高,所以他们只
能寻找一些私募基金把他们给收购了。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把金融创新
和金融科技结合起来。没有金融的支持,科技只能很有限的增长,只有金融没有科技也
不行,一定要两者都具备。 [13:07:08]

[Myron SCHOLES]对于波动性,我觉得每天上上下下的价格日常波动并不重要,但中国、
美国或者日本的经济开始出现起伏的时候,这种波动是真正需要我们担忧的。[13:07:22]

[Henny SENDER]王教授我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有多大的信心在未来三年中,培育出
一个非常强劲、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让中国的科技企业不必再到国外
上市,让投资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投资收益? [13:11:52]

[王江]谨慎乐观。乐观原因非常简单,中国经济发展确实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和广阔的
前景,未来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包括科创企业诞生。但市场发展还是有过程的,3 年可能
有点短。倒回去看,一、二十年前大家对纳斯达克的诟病也非常多。我们要有信心,同
时有耐心,只要目标明确坚持努力,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13:13:27]

[Henny SENDER]非常感谢。这一节讨论就到这里,谢谢所有发言嘉宾。 [13:13:52]

[东方网]今天上午的直播已经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天下午,东方网将继续为
大家带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的现场图文直播,欢迎继续收看。 [13:14:13]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三

加强中英金融合作——伙伴城市专场·伦敦金融城

[东方网]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 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三:“加强中
英金融合作——伙伴城市专场·伦敦金融城“直播即将开始,欢迎观看。 [13:53:45]

[东方网]

掌声有请各位演讲嘉宾上台入座,我们邀请了伦敦金融城作为伙伴城市,并将在这一专
场共同探讨,加强中英金融合作的议题,有请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先生为我们
主持本场大会。 [13:59:42]

[许思涛]欢迎大家参加下午的讨论,我在这里先把嘉宾跟大家介绍一下。William
RUSSELL,他是来自伦敦金融城的副市长;刘连舸是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他有很
多国际经验,也算一个政策制定者;屠光绍先生,他背景非常丰富,他也是一个政策制
定者;再过去两位一位是来自英国,一位来自美国,来自英国的是苏格兰银行的 CEO
Howard DAVIES,他旁边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 CEO。最边上的是,丝路基金的董事长谢多
先生,他也是一个政策制定者,曾在人民银行工作多年。 [14:04:22]

[许思涛]我先把话筒给 William RUSSELL,相信您肯定有一些非常激动人心的消息跟大家


进行交流,中英之间尤其是上海和伦敦金融城之间,有没有什么可以和我们进行分享
的。 [14:05:32]

[ William RUSSELL]

非常感谢,我记得两年前也是和伦敦金融城的市长一起过来,和应勇市长见过面,当时
伦敦金融城的市长只管理 8-10 万人,但是上海不得了,2500 万人口的大城市,两者完
全不能相比。不过,英国心脏就在伦敦金融,此时此刻,伦敦金融城心跳很稳健,发展
非常好。目前来说一个非常成功的领域是 fintech(金融技术)领域,在英国创造了很多
就业机会,毫无疑问伦敦金融城已经在互联网金融产业非常领先。 [14:10:36]

[ William RUSSELL]绿色金融在伦敦也是非常成功的领域,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绿色金融
机构研究所,我们也和中国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家可能都记得伦敦也
有大量的贸易和交易,离岸市场的交易,人民币离岸的金融交易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毫
无疑问,我们和中国、上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些关系的发
展。 [14:13:42]

[ William RUSSELL]伦敦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有金融的生态系统,包括金融服务、保险、
法治,还有很多其他相关联的领域,我们在这些领域都在密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金融
业的发展。上海和伦敦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上海也会一起更加繁荣,谢
谢。 [14:14:34]

[许思涛]

非常感谢您的发言,显然沪伦之间有很强大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向下发展。我相信在座
有很多的人士,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想听一听有关脱欧的故事,跟我们说说,您看最终脱
欧会是怎样的结果? [14:15:52]

[ William RUSSELL]我希望我能知道,可是我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脱欧最终是怎样的结果,
我能说的是虽然有脱欧,但是在伦敦金融城里的失业率是远低于以往的,同时加上互联
网金融等大量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每天有 55 万人到伦敦金融城这个小小的
地方工作,伦敦金融城在持续不断地繁荣发展。你可以等会儿问问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
执行官,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了,伦敦将会继续成为全世界的重要金融中心,还会持续不
断的繁荣,谢谢。 [14:17:42]

[许思涛]谢谢您,正如您发言里提到的,您提到了 David,我也想邀请一下 David


SCHWIMMER 简单说几句。 [14:18:50]

[David SCHWIMMER]谢谢,我很高兴来到上海,特别高兴受邀出席这次全体大会的交流。
我觉得此时此刻是选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开这个会议,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启动大家期待
的沪伦通的合作项目,这是双方密切合作关系的很好的案例,体现了伦敦证交所和上海
证交所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也体现了中英双方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 [14:24:20]

[David SCHWIMMER]我们现在监管框架已经做完了,跨境的交易规则也已经最终确认
了。目前现在已经有一个发行商做好准备开展行动了,所以我们特别激动,此时此刻举
行这样一个活动,很快就要开始启动沪伦通的项目了,我们对此非常激动。 [14:24:44]

[David SCHWIMMER]沪伦通最初是 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时宣布的,目标就是


要建立起一个非常紧密的监管机制,让伦敦和上海的资本市场能够进一步对接。这将是
非常好的一次机会,让我们做到这一点,它将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将给双方的投
资者和发行商都带来巨大的好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让中国的市场持续开放,持
续国际化。 [14:25:08]

[David SCHWIMMER]沪伦通将会让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伦敦来实现从中国市场的增长
中获益,也让英国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获得来自中国投资者直接的融资。 [14:25:37]

[David SCHWIMMER]沪伦通的合作项目有非常多的第一次,我没法一一举例,但是沪伦
通真的是非常棒的项目,让中国投资者有了获得国际投资的可能,而且让海外的一些投
资人在用国际清算机制的基础上进入到中国的 A 股市场。 [14:25:57]

[David SCHWIMMER]
这里面有很多的机会,沪伦通的项目也将会是前所未有的规模。我们已经做了几年准备
工作了,我也想表达一下我们的感谢,不仅是向上海证交所的一些合作伙伴表示感谢,
而且也要向所有证监会、央行、外管局等所有相关主管部门表示感谢,他们扮演了非常
关键的角色,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支持,让我们这一创新的、有价值的平台走到今天,我
们期待它成为正式开放运行的体制,很快就会实现。 [14:26:09]

[David SCHWIMMER]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伦敦和上海或者中英之间很好的合作,我们的
富时罗素指数业务去年 12 月份的时候公布了,中国 A 股 6 月 24 日也将会正式进入到全
球股本的富时罗素指数。 [14:26:25]

[David SCHWIMMER]刚才 William 的发言也说了,伦敦也是绿色金融的心脏地带,这个


领域我们和上海市场也有非常密切的合作。离岸交易在伦敦也非常活跃,上海目前人民
币离岸业务正在发展,相信会有非常多的领域可以交流。多年的合作已经筑就了一些成
果,合作才能实现最后的成功结局。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14:26:41]

[许思涛]谢谢 David,听起来有大量的上海和伦敦之间的故事可以发生,也许在座很多人
也不是政策决策者,也不是机构投资人,在这里可不可以用一些非专业的语言,给每个
人用很简单的语言揭示一下投资的机制,给上海的个体投资人介绍一下在伦敦如何进行
股票投资,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就更好了。 [14:29:20]

[David SCHWIMMER]沪伦通如何来开展业务,当然可以了,最基本的角度来说,这是一
个非常好的机会,让在伦敦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通过 CDR 的方式来实
现。通过这个凭证,中国的国内投资人也可以交易国外的股票。另一方面,让中国在上
海上市的这些公司能够做一个 GDR,成为一个国际凭证,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在 GDR
的模式里,中国这些公司也可以从伦敦的证交所融资,这也是第一次中国 A 股公司可以
通过这样一个工具,以一种互联的方式到海外融资。 [14:30:49]

[David SCHWIMMER]从最简单的层面理解就是这样的,我们允许公司在很多不同的领域
向前扩展。最基本的层面就是伦敦的上市公司可以在中国 A 股进行交易,上海在 A 股上
市的公司也能够被伦敦或者海外的这些投资人进行交易融资。 [14:31:37]

[许思涛]您强调了时间点的重要性,我当时还不是太确定,你的意思是说考虑到中美贸
易的紧张局势,还是说你的证交所会有更大的动力让您开展一些合作? [14:32:49]

[David SCHWIMMER]从伦敦的证交所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有开放的市场,有全球资本可
以流动,我们也认识到现在有很多的全球讨论,也有一些紧张的关系,我指的是贸易和
贸易带来的紧张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伦敦一向对企业非常开放,我们是以
资本为中心的。我们的沪伦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有机会可以更加紧密的合作,
给公司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池,获得更多的跨境资本。并且同样对于投资者来
说,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投资于那些在两地上市的公司。我们认为沪伦通是一个很好的机
会,可以更好地体现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14:33:51]

[许思涛]Howard DAVIES 先生,接下来请您说几句,您是银行家,也是监管者。[14:34:09]

[Howard DAVIES]
谢谢您的介绍,很高兴受邀来这里发言,我现在是银行家,我以前是监管者。郭树清先
生以前是在建行,易会满主席以前在工行,我们以前有过交流,我们这方面跟中国很像。
我今天是一个银行家,但我今天更想先以一个前监管者的角度来讲一下。 [14:34:33]

[Howard DAVIES]人们会说一个人只要做过监管,他就会一直想着监管的事情,所以考虑
到市场的时候,我一直想怎样才能进行很好的监管。我觉得很简单的一点就是说,对于
像上海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正如 David 刚才清楚地说到,我们两个金融中心在合作。
我们双方之间一定要进行非常好的监管的合作,如果交易的是同样的产品,我们证券的
监管者一定要有沟通。 [14:35:09]

[Howard DAVIES]对于中国监管我稍微有些了解,我认为中国的监管者是非常明智的,他
们能够听到包括美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金融中心监管者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监管者和
监管者怎样在国际论坛上、国际网络上进行交流。说到沪伦通,涉及到的最重要的监管
者是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和英国在伦敦的金融行为的监管机构都是最重要的监管者,另
外全球证监会委员会也会有定期的会议,也会有正式的备忘录,我们双方的监管者都已
经签署了。 [14:38:28]
[Howard DAVIES]中国公司的 GDR 在伦敦交易,或者是英国公司的 CDR 存投凭证在上海
交易的话,我们的监管者对于交易一定要非常透明,如果你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比如说
人们利用一些套利,就可能会有一些内部的交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确保市场是非常干净
的。所以我们要有开放的信息交流。我非常有信心的是,现在中国和英国的监管者之间
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14:40:37]

[Howard DAVIES]正如 William RUSSELL 所说的,金融科技和新的科技的出现正给监管带


来变化,如,在交易市场当中,有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等。William RUSSELL 刚才也说
了,伦敦现在是金融中心,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监管上的挑战。幸运的是,监管者也可
以采用技术,现在我们也有很大的监管技术的市场。 [14:43:37]

[Howard DAVIES]昨天我去了蚂蚁金服和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中心,他们做的工作当中,
就有一部分是为了让监管者跟上市场的步伐,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做法。昨天早上,在
银行监管会议当中,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讨论金融科技,英国的监管者在这方面可以说
是领先的,英国的 FCA 首先设立了沙盒的做法,现在已经成为了监管上的常用做
法。 [14:45:01]

[Howard DAVIES]关于脱欧我再说一句,因为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认为不
会有影响,它的影响取决于有怎样类型的脱欧。和 William 一样,我也不能看到未来。
但是我想讲一下背景的情况,伦敦的中介业务是全球性的,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伦敦国际
业务涉及到了欧元区,就是那 27 个欧盟国家的客户,就是说四分之一的业务可能会受
到脱欧的影响。在其中有很多不会受到影响的,比如说,直接的外汇交易可能不会受到
影响。 [14:46:53]

[Howard DAVIES]当然企业借贷会有些影响,比如说英国银行借钱给西欧的公司,可能以
后英国伦敦的银行做不了了,在苏格兰皇家银行,我们在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一个支行,
有一百多个人,它就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让我们做欧洲的业务。另外我们的员工是 7500
人,有 150 个人在阿姆斯特丹,我不能说不会有影响,但是从银行角度来说,除非发生
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这和沪伦通没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伦敦做的全球交易、外
汇或者全球的股权和债券都没有影响。 [14:48:27]
[许思涛]这是非常让人感到鼓舞的,您刚才谈到很多话题,作为一位前监管者以及现在
的银行家,你讲到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干净的市场和非常干净的系统,你也讲到了要避免
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套利的行为。这是不是因为上海伦敦有一些时差,可能会有些人利
用这个来做一些套利,你能不能给我们举些例子? [14:48:54]

[Howard DAVIES]我觉得应该能做到非常好的无缝连接,但是如果你相同的产品在不同的
市场上市的话,是会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被吸引到这些不同的市场。所以我们是会看到
同样的公司股票会有略为不同的价格。如果没有价差,如果 GDR 和股票或者和 CDR 之
间没有价差,我反而觉得很奇怪。 [14:51:42]

[许思涛]您说得非常清楚,客人讲完了,代表地主,最恰当的是屠光绍先生,他是我们
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中投的前总经理。当然屠先生也曾任过上海常务副市长,在证监会、
人民银行担任重要职务,我都背不下来了。另外,屠先生也是我的学长,我觉得您是作
为地主,对这个问题您最有发言权,话筒交给屠先生。 [14:52:18]

[屠光绍]

谢谢思涛,谢谢学弟。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陆家嘴论坛,再坐在这个台上,跟新老朋友
见面,非常高兴。但是我有一点特别之处,我参与了这个论坛的创办和建立,包括后来
发展的过程。我记得我 2007 年底到上海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搞陆家嘴论坛,它在第
二年 8 月份如期举办,后来一直办下来,所以这一点,我的心情又不一样。 [14:53:47]

[屠光绍]我想用四句话表达我目前的心情。“成功已十届,论坛今再来,身份又再变,痴
心永不改”,陆家嘴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了,我今年来参会的身份又变了,但不管
怎么变,痴心永不改,这个痴心就是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14:58:39]

[屠光绍]刚才主持人提到的中英金融合作,特别是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合作,
刚才几位嘉宾发言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我想讲几点我的看法。 [14:58:59]

[屠光绍]一、中英的金融合作,特别是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合作有很坚实的
基础,优势是互补的,同时一定能够互利共赢。为什么这样讲?上海金融中心是新生的
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才建起来,伦敦金融中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上海金
融中心是新兴市场的金融中心,伦敦是一个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上海的金融中心又是从不太成熟向成熟迈进的金融中心,伦敦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中
心。 [14:59:59]

[屠光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伦敦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它的国际化程度在全
球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也是开放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上海是正在不断开放的金融中心。
从这个意义来讲,说明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的金融中心完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伦敦是
急需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的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中心是有很大市场的金融中心,所以
这两个金融中心如果能够加强合作,一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5:00:06]

[屠光绍]二、我想提点建议,下一步上海金融中心和伦敦金融中心有几个重点需要加强
合作: 第一是市场互通。刚才几位都谈到了,市场一定要互通,只有市场互通了,才
能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所以要逐步实现两个市场的互通。我们看到沪伦通已经做
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大家正在翘首以盼,希望沪伦通早日通起来。有了这样的沪伦通,
还有其他两个市场更多的互通和对接的措施,就一定能使两个市场各自发挥优势,同时
资源共享。这不光是对上海、对伦敦有帮助,对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我觉得也是非常有
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5:10:57]
[屠光绍]第二,市场将来发展靠什么支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金融科技的合作方面。
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现在全球的金融市场包括金融业态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上海和
伦敦来讲,这两个金融中心实际上在金融科技上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两个星期以前刚从
伦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回来,我在伦敦时专门就伦敦金融科技的发展做了一些了解,就
我目前个人的判断,伦敦金融城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中心,金融科技在伦敦这个金
融中心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和成效。 [15:11:44]

[屠光绍]在伦敦为什么能够形成这样的成效,能够形成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心,我觉
得是有它一系列的优势的,比如说金融环境的优势,比如说人才的优势,比如说对金融
科技监管政策方面的优势等等。伦敦有很多的优势,我要特别谈一下它的监管优
势。 [15:12:12]

[屠光绍]伦敦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既和法国、德国不一样,同时也和美国不一样。所谓跟
德国、法国不一样,因为在监管方面,对金融科技伦敦的监管部门采取了更加宽容、包
容的监管政策。跟美国不一样在哪儿?因为美国由于它的监管体制,它有联邦和地方,
使得它的监管政策非常复杂,增加成本,但是英国比较简洁。更重要的是伦敦的监管部
门对于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采取了一个政府监管部门和业界互助互动的方式,产生了良
性互动。所以我认为伦敦的金融科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5:12:45]

[屠光绍]上海也有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独特的优势,上海也是金融中心,在全国来看也
是金融科技重要的集聚地。同时很重要的是,上海的各类金融业态特别发达,而且上海
金融在全国的辐射效应也非常强,这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光对传统金融业态的改造,
还是新型金融业态的产生,包括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的完善,我觉得上海都有很大的市
场和很强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在金融科技方面,上海和伦敦如果能够加强合作,必将对
我们两个金融中心产生重要的支撑。 [15:13:04]

[屠光绍]第三,人才的交流,这是更基础性的。人才的交流要创造更多的方式、创造更
多机会、创造更多渠道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有了这样的安排,就能够使得人才的交流
为我们两个金融中心的合作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和更加长远的支持。 [15:13:18]

[屠光绍]我前些年的各个工作岗位大都和上海、伦敦的合作都这多多少少的关系,与中
国和英国的合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1 年前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时候,曾作为上海
证券交易所的 CEO,在上交所交易大厅里和伦敦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当时我记
得前首相布莱尔亲自见证了这个仪式。 [15:14:01]

[屠光绍]后来我在证监会担任副主席的时候分管国际业务,和英国方面打交道非常多;
我在上海的时候大家知道,我不光分管金融,也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分管外事,见证
了上海和伦敦两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到了中投之后,英国是中投重要的投资地,我的亲
身感受是英国在欢迎对外投资上是最开放的;前不久,我又直接主导了中英双边基金,
目前这一项目还在建设过程当中。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来看,中英特别是上海和伦敦两
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15:14:22]

[屠光绍]我有两个建议,我在上海时曾组建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就是研究新金融、金
融科技,我建议能不能和伦敦金融城在金融科技方面形成一点交流,形成一点合作。另
一方面,我在上海的时候也参与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级金融学院,我相信学院也愿
意为中英金融人才培育方面做点事情。谢谢大家。 [15:14:36]

[许思涛]感谢屠教授,您刚才给了特别多的好的建议,而且是非常大胆的建议。特别是
您提到人才,伦敦城有这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您觉得以后上海证交所可不可以让老外
做一把手,比如伦敦证交所的 CEO 是一位美国人,伦敦央行行长是加拿大人,我们能不
能做到这一点? [15:15:22]

[屠光绍]中国越来越开放,上海走在开放的前列,我觉得上海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尝试。
比如说有没有可能伦敦证交所派个人到上海当副总经理,上海证交所派个人到伦敦当副
总经理?我觉得作为合作,人的交流应该是包括在里面的。 [15:15:41]

[许思涛]如果您作为教授身份,明年后年再参加这个论坛,您觉得最理想状态下,沪伦
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15:15:58]

[屠光绍]我觉得关键是需求,我刚才说了,因为我们能够优势互补,特别是市场对接方
面。中国的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开放,采取了一个比较渐进的方式。现在大家为什
么对于沪伦通寄予厚望?就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重要的里程碑,这种开放是大的一
个趋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能够不断地培育需求,不断的吸引
或者是有更好的制度安排,让投资人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这样的市场里面来,能够分享。
比如说通过英国沪伦通参与英国市场的投资人,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分
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投资人通过这种措施安排,能够分享英国国际的经济发展
所带来的机遇,所以我觉得有这样的需求,很难说它到底是什么样的规模,但是我想只
要有了需求,只要不断培育这个市场,它就会不断成长,规模就会不断壮大。 [15:17:40]

[许思涛]我们现在进一步的讨论,进入了市场的操作,刘行长,简单说一下,其实刘行
长也算是一个政策制定者,因为来到中国银行之前,他在政策性银行人民银行都担任过
重要职务,当然中国银行在金融界可以说是最早走向海外的金融机构,刘行长您谈谈您
的感受。 [15:21:39]

[ 刘连舸]谢谢主持人,前面圆桌环节的专家,还有像屠光绍这样的专家谈得非常多非常
广,我肯定得结合具体操作,刚才主持人也提示我了。再好的架构,再好的理想,可能
最后要提交给我们的客户,有一个落地的过程,还有交付的过程。中国银行大家也都知
道,就是从这里建立的,107 年以前,从当时晚清的护国银行到大清银行,最后转变成
中国银行。在伦敦,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今年是 90 年,我们正在考虑和金融城进行很多
讨论,怎么样纪念促进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特别是金融城和中国金融界的合作,和中
国央行的合作。 [15:21:56]

[ 刘连舸]
上午听了刘鹤副总理重要的讲话演讲,还有易纲行长、会满主席的发言,第一感到非常
振奋,非常受启发,对我们这样的银行从实业操作的层面来说,确实看到了巨大的、潜
在的机会。上海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为中国银行这样在中资金融机构里最国际化和
综合化的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上午听了以后,确实感到我们需要认真地来推
进这个中心的建设,从中行角度贡献我们的力量。 [15:22:16]

[ 刘连舸]我主要讲两方面,一个是易行长讲的,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易纲行长概括为五
个中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关系到人民币将来的定价。我有幸在
伦敦金融城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对伦敦金融中心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头脑、研发以及创新,
在国际上,它金融交易产品交易量大,比如外汇交易,关键是规则的制定,好多标准是
从伦敦来的。刚才也有人提出来,大家也在想脱欧以后对伦敦金融城到底有多大影响,
据我个人观察,影响在短期不会特别大,长远不好说。现在人民币要渐渐国际化,它是
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上午易纲行长讲得非常清楚,定价,怎么配置,有哪些产品,
怎么面对我们的需求者,这都需要中国银行在具体银行操作中来交付和实现。[15:26:53]

[ 刘连舸]第二点,现在大家比较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其实这也是我们金融产品交付的
很好的场景。在这种建设当中,我们现在提倡通过双方的合作到第三国进行联合投资、
联合产品研发,包括一些改革等等,提供一些咨询,提供一些实务,提供互联互通建设
的资金融通等等。现在看“一带一路”中国银行作为主力银行之一,参与比较多,我们参
与了大概几百个项目,超过一千亿美元的承诺投资,推动整个地区的整个全球的经济融
合和共同发展,本着分享互惠互利的概念。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希望不但要有银
行这样的投资,将来上海的股票交易市场都会对“一带一路”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
中国银行在这方面比如发绿色债券,包括“一带一路”的主题债券,在“一带一路”沿线以
及相关国家,包括“熊猫债”等等,都是通过融资的手段来促进这种合作。 [15:28:19]

[刘连舸]我讲的最后一点是大家刚才都提到的所谓金融科技的 Fintech,今天下午会议结
束以后,在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支持下,中银金融科技公司下午马上要揭牌,我想屠
市长你应该高兴。中行在上海从这里启航,不断走向世界,到今年年底,我们会覆盖 60
个国家,会有 500 个海外机构,会有 3 万人在外面。在这样大的海外管理过程中,我们
不忘初心,不忘本心,从上海出发,第一是继续在上海加强金融科技,第二就是我刚才
讲的人民币。其实在 2012 年的时候,中国银行获得了国内各大行唯一的一块营业牌照,
就是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总部,我还兼着这个总部的总裁。我愿意用我在伦敦工作
过的经历,愿意用中行的力量来推动发展和合作,谢谢。 [15:30:04]

[许思涛]刘行长,确实能够感受到中行以后的国际业务在此背景下确实是如虎添翼,您
提到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年来大家一直都在提。您能不能分享一下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下一个标志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一个质变由
哪些标准来衡量? [15:31:01]

[ 刘连舸]从现在能够被接受的程度来看,人民币在全世界确实被逐步认识到了,包括周
边国家。我在 2000 年初的时候,我和谢多做过调研,当时叫边贸结算人民币的区域化,
那会儿有些国家人民币的流通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问我指标的话,我认为和中国经济
实力发展相匹配的,无论作为储备货币还是交易货币还是作为财富慢慢积累管理金额,
将来达到一定量之后会发生比较大实质性的突破和变化,我本人非常有信心。[15:32:47]

[ 刘连舸]从金融科技一项就看出来爆发力,前面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发达国家先进的经
验,后发也有后发优势,金融科技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肯定会另辟蹊径
找出一条道路,通过经济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通过共享和大家的共同合
作,实现这样的过程。 [15:34:00]

[许思涛]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长和刘行长都提到不管脱欧结果是什么,英国伦敦作为金
融中心的地位确实很难被撼动。但是对于大金融机构布局的时候,我看全球很大的金融
机构都做了策略调整,不知道中行怎么想的? [15:34:28]

[ 刘连舸]这个问题我首先说一下,可能不是商业秘密。因为各大行经营还是有一些策略
的,现在大家普遍在关注区域整合,对特别是中行这样在海外面临这么大面积的经营管
理压力。第一区域整合形成区域中心,这段时间在欧盟也要求 IPO,要求超过一定限额
大的银行集团都要成立平台,我们肯定要履行欧洲区域整合。另外,在亚洲以中银香港
为平台对东南亚业务进行整合,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因为大家讨论了这么多金融科
技,金融科技最重要的就是平台和产品的交付,一旦上线之后要求你的一致性,大家的
认可和客户体验,如果这些东西比较好大家能够接受才算成功拓展你的业务。[15:37:13]

[ 刘连舸]面对新技术挑战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整合区域战略是大势所趋,必须进
行区域整合。至于整合将来具体的路径,以科技为引领通过业务特别是客户体验达到场
景金融生态,能不能被普遍接受?我们也在深入研究。中国老百姓包括退休大爷大妈都
可以在网上炒股拿手机进行理财,可是在有些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还习惯于用支票和信用
卡,这种情况下区域整合一定是根据各个地区客户为上,他的普通偏好习惯进行整合的。
中行已经全面的在战略上进行考虑和行动了。 [15:37:28]

[许思涛]最后一个演讲者是丝路基金董事长谢多先生。谢董事长也是我的学长,当年上
大学时我经常向他讨教。我印象最深的是谢董事长一进大学就要做一个政策制定者,他
在央行一路做过统计司、金融市场司、货币政策委员会,也担任过外汇交易中心的总经
理,现在他作为机构投资者也还是政策制定者,想请谢董事长谈谈他的看法。[15:39:57]

[谢多]
大家下午好!我本人和上海有长期工作上的联系,我职业生涯主要在人民银行完成的。
25 年前,我加入人民银行,始终在市场领域工作。 [15:41:01]

[谢多]市场风险很多,比如思涛刚刚就公布了一个“虚假信息”,说我在大学期间就想做
一个政策制定者,实际上这是个虚假信息。金融市场怎么识别虚假信息?怎么根据风险
来定价?这是最核心的功能。今天我想说的核心结论是上海和伦敦市场的连接在当今的
形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15:41:14]

[谢多]我参加人民银行工作第一天就是参加市场的工作,我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人民
银行公开市场交易室里工作,包括进行外汇买卖和人民币汇率调节等。今天开会前,我
在休息室碰到一位专门做全球金融市场排名评估的外国专家,我问他上海现在排到哪个
位置?我以为能够挤入前十名就不错了,他说上海市场已经排在了第五名,这远远超过
了我的想象,也不是 25 年前的我能够想到的。 [15:41:42]

[谢多]在我参加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工作的时候,中国外汇存底只有 200 多亿美金,现在


已经是 3 万多亿美金。我在人民银行计划基金司时,那时候中国没有别的融资渠道,主
要是贷款。每年贷款计划一千多亿,而现在 2018 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都在 14、15 万亿
的规模。 [15:42:25]

[谢多]我也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1996 年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余额只有两三千亿,到
现在为止已经接近 90 万亿。这是几百倍的发展。比如 2005 年我到了上海,担任中国外
汇交易中心的总裁。那时候一年交易额包括外汇包括本币只有今天一天的交易额,只有
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就这么快。 [15:42:41]

[谢多]从总规模来讲,不论是贷款还是股票市场等等,中国整个市场发展远远超过 25
年前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做了大量努力,金融界也做了大量努
力,上海市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持之以恒不断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作为市
场参与者,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15:43:05]

[谢多]现在按照中央新的战略目标和高质量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或
者有更高的需求。这点恰好是我们连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伦敦非常重要的契合点。习
近平主席特别谈到中国金融是大国,但不是金融强国,从金融总量来讲我们已经非常大
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弱项,特别是我们如何运用全球数一数二的巨大储蓄来为实体经
济转型升级,同时管理好国民的财富,在这些方面都有短处。这个恰好是我们通过和伦
敦金融城的连接逐步完善的。 [15:43:57]

[谢多]今天上午各位领导都做了深刻的论述,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开放才能进一步做大
做强金融市场。刚才光绍提出的观点,我深有同感。上海金融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
虽然我们发展得比较快,但是我们要吸取开放过程当中良好的经验,这个对于我们这个
阶段特别重要。 [15:45:08]

[谢多]伦敦是经过上百年的金融变迁史,经历了很多经济波动。现在全球正处于经济的
百年大格局的变化,如果继续坚持全球化的趋势,就需要有一个支撑全球化的金融市场,
需要支撑全球金融市场的连接,这方面伦敦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和上海市场是起着中流
砥柱的支柱作用的。我个人作为从业人员认为,这样一种连接纽带的意义是非常巨大
的。 [15:45:28]

[谢多]这当中首先资金要进行连接,如果没有资金连接就没有真实的交流,有了资金交
流之后还要有文化,有了资金自然有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相互连接和业务的交流,这样就
会出现投资文化相互的融合,特别是风险管理。中国是一个巨大财富的国家,我们已经
有几百万亿的金融资产。我们不是简单从境外或者国外资本市场融资,更重要的是能够
不断推进我们更加成熟的投资文化和资本管理的文化,这些方面包括英国法律的经验,
监管的规则包括中介包括评级、会计准则这些基础设施是中国金融市场迫切需要
的。 [15:45:50]

[谢多]我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的参加者,非常期望能够看到上海市场和伦敦市场进一步紧
密合作,推动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金融界的大步向前,谢谢大家! [15:46:07]

[许思涛]谢董事长,谢谢你非常全面的阐述,您最开始说到特别的意义,目前的特殊意
义是不是因为中美贸易谈判的背景,您是指这个意思吗? [15:46:45]

[谢多]经济和金融是一块硬币的两面,如果经济是坚持全球化的过程,势必要求金融也
要高度融合资本市场的连接。如果在经济上强行区分成两个部分,金融也会随之产生分
裂的状态。从人类发展史、经济学原理或者一般人的共识上讲,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巨
大挑战,全球化包括经济和金融仍然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最为可行的办法。虽然我们有很
多的挑战和问题人们不能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伦敦和上海市场的连接具有特
别重大的战略意义。 [15:47:03]

[许思涛]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在中英金融合作的框架下,从商业角度您怎么赚钱或者赚更
多的钱?大家知道中国银行可能很多人对于丝路基金未来投资方向不太明
白。 [15:47:20]

[谢多]我们都是学习经济的,最开始学习经济就看两本书《资本论》和《国富论》,英国
人商业文化是最为成熟的,中英经济论坛是现代版东方的商业文化和西方商业文化融合
的平台,在中英金融的合作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多的学习到包括伦敦城和英国
金融同业,当然英国伦敦的同业不只是英国人还有全球各方面的金融人才,这也是刚才
屠市长反复强调的。当今中国要把自己的金融业推向更高的水平,人才引进、金融文化
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些方面和英国人包括英国同事学习怎么做金融,既能够规
避风险同时也要能够保证获取一个合理的回报。 [15:47:37]

[许思涛]William RUSSELL,问你几个比较短的问题。金融城虽然占地面积很小但是做得
非常成功,在很多领域都做得很成功。有没有在哪个领域你犯过一些错误,上海可以避
免犯这些错误的? [15:48:54]

[ William RUSSELL]有些监管方面犯过错误,上海可以从伦敦学习相关经验教训。更重要
的是我们和上海的合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在人民币方面我们和央行办事处也有很好的合
作,在清算上面每个月数据也都是非常好的。 [15:49:15]

[ William RUSSELL]我们下周会进行第十次在伦敦举行的经济和金融的对话,体现出中国
和上海和伦敦之间的合作,我们也希望会议上能有很多精彩的成果。说到合作,我们希
望能邀请在座的各位去伦敦参加会议,现在我们是在上海开会,我们也希望能去伦敦进
行相应的讨论,越多的交流对于双方就越好。 [15:49:36]

[许思涛]David SCHWIMMER,刚才刘行长谈到平台和中国的业务,你觉得在接下来一两
年里,可以实现中国人用支付宝、微信来买英国的证券吗?可以通过这个合作来买英国
的股票吗? [15:50:00]

[David SCHWIMMER]一两年之内可能还不行。 [15:50:18]

[许思涛]5 年之内或者 10 年、15 年之内? [15:50:33]

[David SCHWIMMER]我不知道时间表,但是我觉得我们是有非常清楚明确机会的。沪伦
通和其他潜在的很多领域能够帮助我们带来很好的透明度、开放性,让市场能够非常透
明开放可流动。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监管者可以继续交流,做到这一点
有非常好的几乎实现中国散户、零售投资者可以购买伦敦交易所的证券,反过来也是一
样。 [15:50:57]

[许思涛]接着讲这个话题,作为伦敦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你也会关注你的竞争对手,在
你看来谁是你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从伦敦角度看,你会不会觉得哪个领域上海会做得更
好? [15:51:40]

[David SCHWIMMER]非常高兴能够成为全球资本的中心,我们也很关注我们的竞争对手
想做些什么,有些他们做得很好,也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对于伦敦证交所来说,我们很
有信心作为国际的资本中心、资本市场,这也得益于我们的时区、语言和法律体系。
William 也讲了伦敦金融城的优势,这体现了伦敦金融城的开放度,我们愿意和全球伙
伴一起合作,这也体现在了今天的合作伙伴关系当中——就是沪伦通。我们对于全球人
才也是非常开放的,我是一个美国人在管伦交所,英格兰银行的行长是一个加拿大人,
在英国大家觉得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正因为如此,伦敦是非常自由化的交易市场,伦
交所运营的理念就是要开放,要和客户合作。这样的开放性和很多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
他们是比较垂直封闭的。考虑到总体的因素,伦敦交易所集团,伦敦和英国都是非常开
放的,我们有自己很好的监管环境,我们也不是很自满的,也很关注我们的竞争对手。
但是我们作为伦敦作为领先的资本市场非常满意。 [15:52:09]

[许思涛]Howard DAVIES 先生,你有没有对于中国嘉宾的问题呢? [15:53:02]

[Howard DAVIES]有问题。我想讲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为他的
货币开发一个国际市场但是并没有实现资本项下的开放,这是很少见的。伦敦从中受益
了,是受益最大的国际交易者,这方面我们仅次于香港。 [15:53:40]

[Howard DAVIES]开放了资本账户的国家,开放之后会有很多组合投资进来。中国在海外
有很多投资,但是主要是公共部门、人民银行的投资,从平均角度来看,10 年之后开放
资本账户的国家,40%的 GDP 都是海外持有私人的资产。 [15:54:12]

[许思涛]请问屠教授,您认为如果中国开放账户会不会看到中国资金会去买很多海外资
产?如果是这样的话,沪伦通会有很大的需求。 [15:54:31]

[屠光绍]刚才 Howard DAVIES 先生有他的角度,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目的,谢多也说到


经济、金融和货币要统一考虑的,逻辑上和历史进程来看不能是脱节的。从这个意义上
讲,随着中国经济开放,金融开放,人民币也会逐步的走出去。这一定是相互的互动,
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的。 [15:54:52]

[屠光绍]经济在不断开放的同时,金融也在开放,人民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推进国
际化的进程。回过头来看,实际上中国经济、金融和人民币其实国际化开放程度已经走
出了很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系统我们越来越
不能简单的看某一个现象,不能局部地看某一个事物,一定要从一个系统来看。人民币
国际化也需要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完备和成熟,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然
会走得更远一些。这就是我的回答。 [15:55:04]

[谢多]资本账户的开放问题和风险是高度相关的。中国外汇储备在过去这些年快速上升,
比较深刻的原因中央反复强调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一直遇到比较多的障碍。虽然资本市
场有了很快速的发展,但是和经济要求特别是和结构升级的要求还差距很大。其中一个
很深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更加成熟的投资文化包括基础设施、法律、会计和各方面财务
的标准。 [15:56:07]

[谢多]下一个阶段,这样的合作只有中国资本市场有更高水平的发展,才能摆脱目前经
济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比如今天上午我也注意到郭树清主席专门谈到,如果金融过度
房产化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向的。正向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在资本市场上有更高
水平制度上的发展,也很难在资本账户开放上放出更大的空间,而没有资本账户进一步
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会像想象的这么快速。 [15:56:26]

[许思涛]谢谢大家! [15:56:44]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四

支持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主战场

[主持人]全体大会四的议题是“支持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主战场”。
有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田薇女士为我们主持本次会议。 [15:47:46]

[田薇]谢谢各位。在我们一天特别丰富的会议内容将要结束之前,来到今天下午的重要
的讨论,在我们观众席中看到了很多好朋友和各位尊敬的师友,非常开心见到各位。今
天全体大会第四个题目,“支持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主战场”,实际
上这个题目真的不需要太多解释,从今天早上我们的领导发言,到相关行业具体的部署,
以及我们今天讨论当中,都时时刻刻体现了我们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如何进行
金融支持的相关话题的讨论。在这里我们非常荣幸主办方请到了各位重要贵宾,他们分
别将从政策、商界以及国际合作、政策研究等方面和我们进行探讨。 [15:51:48]

[田薇]今天非常高兴请到重量级的演讲嘉宾讨论支持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非常
高兴我们请到了很好的嘉宾。接下来向大家介绍 Denis DUVERNE,他是安盛集团董事长;
Gregory CURL,淡马锡国际私人有限公司总裁;Richard VEGH,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首席
执行官,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是中东欧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李均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
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井贤栋,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多广,中国普
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 [15:53:20]

[田薇]我们开始,首先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因为每位都只有最多三分钟的时间,你们
是怎么来看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你们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所
以有很多可以分享,从 Denis DUVERNE 开始。 [15:54:38]

[Denis DUVERNE]
非常感谢大家,下午好。我首先想说一下,中小企业对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是主要的创造就业的地方,他们占到 60%的就业以及 40%的 GDP。我今天特别要讲
一下保险公司,我是保险公司的总裁,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受保,只有 50%-80%
才有保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的研究在国际上进行,在联合国的层面上,
我们发现保险并不是发展的结果,而是发展的条件。小企业如果遇到了事故,比如说家
庭事故或者是火灾,或者是洪水,或者是健康出了问题,他们很快就会致贫。所以保险
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对于那些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以及企业进行保险,对于经济的发
展非常的重要,对于普惠金融也是如此。我之后会来谈这个问题。 [15:57:57]

[田薇]他谈了保险的观点,待会儿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Gregory CURL 先生您来自淡马


锡,淡马锡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即便在中国,你们也有很
多合作项目,您是不是跟我们讲讲你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谢谢。 [15:59:05]

[Gregory CURL]
我们从两个角度做这方面工作,第一是原则,我们跟中国银行进行合作,我们在 22 个
省份有 150 个分支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15:59:55]

[Gregory CURL]第二,我们是在中国政府之后的各类投资的第二大金融机构。你刚才说
到一个挑战的问题,我觉得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就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很多的企业没有
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信用或信贷周期,比如说他们的资本金以及各方面的流程和要求都是
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对于他们来讲,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你在银团贷款、证券化之
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终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安全的世界。 [16:03:53]

[田薇]接下来请 Richard VEGH 先生发言。 [16:04:18]

[Richard VEGH]
各位下午好。首先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参加这个讨论,感谢邀请。我来自于布达佩斯,我
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匈牙利的一些经验。我们国家一共有一千万人口,有很多的中小企
业,大概有 70 万个。我们这方面有很多丰富的经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研究。
我们对于匈牙利的中小企业进行研究,了解他们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我们发现这些挑
战当中融资只是排名第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找到新客户,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找
到好员工,找到人才,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应对工资上涨的问题,因为匈牙利在过去几年
工资上涨得非常快。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要更具有竞争力,他们要解决成本的
上升和工资的上升,而第四个挑战就是融资的问题。 [16:11:49]

[Richard VEGH]说到融资的挑战,从全球来讲匈牙利是一个小国,但我们具有创新性,
我可以给大家举三个例子,我们是如何来帮助中小企业创新的:首先是对中小企业进行
贷款,第二是债券市场,第三是股权市场。 [16:16:34]

[田薇]好的,你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介绍。接下来请李主任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刚
刚看到最新的商务部的一个数字,表明中国的私营企业对外出口额在 1-5 月份已经达到
一半以上,这里面也有很多是中小型企业。所以想请教您,中国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的重要性,怎么来支持我们企业的发展? [16:18:31]
[李均锋]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因为我们是监管部门,借这个
机会,主要想从监管部门如何推动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角度,简单
地给大家做个介绍。 [16:19:41]

[李均锋]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应该说是世界难题,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推动解决这个问题。
2018 年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面、融
资的量、融资的利率和控制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我们正在引
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16:24:21]

[李均锋]我想可以跟大家报一组数字,第一个数字就是我们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在
不断扩大。现在我们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是 660 万户,占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的户数大概
在 25%左右。我们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的户数有 1200 万户,占整个个体工商户贷款覆盖
率大概是 16%。 [16:24:36]

[李均锋]第二组数字,我们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量在大量增加。我们按照国标口径的
小微企业贷款,大数是 35 万亿,占整个信贷全部贷款的 24%。授信在 1000 万以下的叫
普惠性的小额贷款,目前是 10.04 万亿。2018 年到现在,授信 1000 万以下的增长了 2.36
万亿,增长幅度达 3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了 12.5 个百分点。 [16:25:27]

[李均锋]第三组数字,我们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逐渐下降。今年我们前四个月对小微
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是 6.9%,其中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 4.78%。
一季度我们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跟去年一季度相比,平均降了 0.9 个百分
点。 [16:25:45]

[李均锋]第四组数字,我们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效率也在提高。许多商业银行大
量用数字技术,像蚂蚁金服下面的网商银行,我们在数字信贷上叫“310”,包括我们的
大型银行,包括民营的互联网银行,发放贷款 3 分钟成贷,1 秒钟放贷,0 人工干预,
效率非常高。 [16:26:23]

[李均锋]第五组数字,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也要可持续。2018 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
风险控制也非常好,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要低于整个贷款不良率,2018 年以来
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不良率大型银行都控制在 1%左右,比如像新型互联网银行、网商
银行、微众银行不良率都控制在 1.5%左右,比较低。 [16:27:11]

[李均锋]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我们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16:27:24]

[李均锋]第二,我想中国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去年以来发生了六个大的变化。
第一个大变化是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更加重视了。第二个变化是商业银行在机制建设
上更加健全了,五家大中银行都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实行了“五专机制”。第三方面
是商业银行在运用数字技术方面,在线上数字信贷技术方面更加成熟。第四方面的变化
是商业银行都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打造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一
套产品。第五方面是我们这两年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三个政策的叠加效应
形成了对商业银行做小微金融的政策激励。第六个变化是从银保监会来讲,制定了一系
列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推动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下一步监管部门推动商
业银行小微企业的时候还有一些政策,下一步再做阐述。 [16:28:44]

[田薇]井总,您是前线做小微企业的支持,一直在做实践,刚才也提到了政策制定者相
关的讨论。从您角度怎么看,特别在规模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你们现在所面临的挑
战是什么? [16:30:21]

[井贤栋]

首先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想说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数字红利,数字技术是普
惠金融包容性发展最大的红利。由于当时数字技术的出现,让一个农村的老婆婆做的手
工布鞋可以卖给中国任何消费者甚至海外,可以让他们直接对接市场,提升他们的收入。
基于很多这样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由于有这些数据沉淀,我们可以用这些数
据技术刻画他们的信用画像,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纯信用贷款的融资。我们开发出的“310”
贷款模式,3 分钟在线申请,1 秒钟系统审批放款,0 人工干预,这是线上部分。我们
国内线下非常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的形态,怎么让他们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他们也能
享受到技术红利,这几年中国非常大的创新就是二维码支付,这个东西看似非常简单,
由于这个支付,把所有线下商业跟互联网世界联系了起来,由于这个数字化的支付,让
人们一下子参与到数字经济,由于这些数字的沉淀,我们可以提供融资,提供更多资金
管理的服务。小微企业坦白地讲,以前一个专职会计都请不起,现在由于数字化技术,
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资金管理、信贷服务和保险服务,享受了免费的 CFO。所以
数字化技术是整个普惠金融的最大红利。 [16:33:01]

[井贤栋]第二个观点是合作共赢。现在中国小微企业非常之多,只有我们共同合作,不
同的公司比如说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深度合作,才能覆盖得更多更广。我们在
国内有很多合作,我们累计服务了 1600 万小微企业,向他们提供了“310”服务,而且是
随借随还,我们有 8%的贷款发生在凌晨夜里 11 点钟到夜里 4 点,所以我们是 24 小时
不打烊,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独行快,众行远,我们跟所有金融机构一起合作,结合
线上线下的数据,结合我们共同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未来有一个“繁星计划”,
未来三年和一千家金融机构合作,服务中国三千万小微企业。在国外部分我们也一样,
所谓用数字化技术做普惠金融实践,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五年前开始到
海外去,把数字化技术的实践也分享给我们的伙伴,帮他们共同推进金融普惠的发展。
比如刚才提到“310”小微企业信贷技术,已经在巴基斯坦落地,移动支付在海外有 9 个
市场落地了,帮他们更好更持续的发展。谢谢。 [16:34:45]

[田薇]Richard VEGH 很认真地在听您的说法,贝教授一直在做普惠金融方面的研究,我


看到您很多著作,从所谓政策金融到之后数字的变化,到现在的普惠金融等,您有很多
阐述。我想从您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或者相关的挑战是什
么? [16:36:28]

[贝多广]谢谢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参加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一次参
加是第一届,中间空了十年。您说到对普惠金融的挑战,我想先说一句话,我是五年前
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因为在这之前,我做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投资银行,就是高端金融,
我感觉普惠金融是在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投身这件事。 [16:38:37]

[贝多广]
五年来,我看到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超出我五年前的预料的,非常有效。因为这几年
跟国际上的人士交流也比较多,中国的普惠金融走在世界的前沿,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
融方面,这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刚才井总以他们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一些数字普惠金融,
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想要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16:40:55]

[贝多广]但是经过这五年,我们自己反过头再来看,觉得普惠金融仍然有很多值得探讨,
特别是在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有很多领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先不说普惠金融这个概
念现在已经普及人心,但是可以坦率地说,很多人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个概念,因为我们
当时翻译翻错了,我们把它翻译成普惠了,所以很多人理解是又普又惠,其实它是包容
的概念,就是把金融服务没有服务到的人包容进来,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还要给他便
宜、惠,这个词在中文里很容易引发歧义,也会对政策带来影响。 [16:42:08]

[贝多广]今天我想简单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发展普惠金融,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普
惠金融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比其他单纯的发放一笔小额信贷,给一个小微企业提
供融资重要得多。就像我们其他的各行各业一样,我们都知道比如讲商业流通,我们都
有批发,有零售,有分级的市场层次。我现在感到比较有问题的是,我们可能有一股脑
让所有机构做同样一件事,这不是我们要看到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应该是大银行
有它的定位,中小银行有它的定位。大银行跟中小银行在这个系统里怎样进行配合,比
如讲有的银行扮演批发的功能,有的银行扮演零售的功能,包括我们的银行可以去支持
非银行金融机构。因为有很多普惠金融的业务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做的,我们的银行怎么
去支持他们,这也是在国家应该支持的领域。 [16:43:36]

[贝多广]包括我们知道现在在法规制定上,我们正在制定非存款类的信贷机构的法规,
非存款类的放贷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靠资本金,这样它的业务就做得很小很慢,我们
存款类的机构怎么样支持这些非存款类的机构,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的配合。[16:44:38]

[贝多广]另外我们的资本市场,今天上午特别强调了资本市场,我想特别讲一点,今天
开启的科创板本质上也是普惠金融,因为它支持大量的科创企业,也是民营企业,也是
小微企业。这样的科创板就是资本市场介入到普惠金融里来,普惠金融当中很多信贷资
产,实际上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就是说我们做的一些资产的证券化,通过这种
模式,把资本市场跟我们传统的银行信贷联系在一起了,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比
简单的去放一个贷款要重要得多。 [16:44:55]

[田薇]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极其重要,我们看台上这六位嘉宾,贝老师是专门做研究的,
当然我们是生态系统当中有关研究的这部分,李主任是进行整个生态系统政策培植的,
其他四位全是代表生态系统当中不同的分支。我们先请其他四位讲讲,我们现在生态系
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大家在生态进一步促进它的融合和贯通方面,觉得还有哪些
事情可以做?特别是我们在台上这四位嘉宾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以及处于不同
发展阶段,他们关注的生态系统方面也不相同。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场景,在全球场景,
邀请三位和井先生一起跟我们说说,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去鼓励普惠金融的大的生态系
统,更好的去流动和发展起来,先问问淡马锡公司的总裁。 [16:45:18]

[Gregory CURL]我们要从三个角度来看,这种零售的小微金融,包括信贷方面,要用技
术,涉及到大量人群的技术。我们的生态体系取决于技术不断的改进和技术的交付,以
及个人使用的便利程度和他的渗透率,这也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利差已经有一些缩
小了,我觉得它会下降,来反映出技术的优势,另外也会吸引更多的终端用户。[16:46:01]

[Gregory CURL]关于中小企业,我觉得信贷对于这些商业实体来说,是它们的生命线,
如果要可持续的发展业务的话,在这方面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另外也要考虑一些参数,
来控制风险,来管理好业务的增长,这也要使用一些类似的技术来进行信贷的审批。另
外要做到可持续的话,要有可预测的信贷的来源。在长期来说,在波动的世界当中能不
能生存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在信贷层面,大家不够关注所面临的波动
性。 [16:46:21]

[田薇]刚才他两次提到您这方面的相关工作,特别提到可持续发展和危险的问题,请井
总回应一下。 [16:46:50]

[井贤栋]刚才说的两点我都非常希望讨论,一个是生态系统,第二个是包容性跟普惠这
个事情,普惠的概念要既普且惠,很多人说这是两个问题,普就不一定惠,要覆盖所有
人,毕竟有局限性,让所有人都优惠我们做不到。但是今天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机会,
我觉得有可能让我们做到既普且惠。 [16:47:16]

[井贤栋]说到生态系统,我是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自己说的第二个观点是合作共赢,
意思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实现。蚂蚁金服有两个案例,一个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我们有两
种方式,因为资本规模的限制,第一种贷款我们做证券化,ABS 掉,把资金拿回来再持
续放贷。因为我们 ABS 质量很好,很多的机构投资人投资,我们跟不同的投资人合作,
我们是服务零售客户,我们在资产端产生小微企业贷款,这是一种合作模式。[16:47:39]

[井贤栋]第二种合作模式跟金融机构合作,比如说很多地方银行。我举个桂林银行的例
子,他们在当地有很多很好的客户,那些客户有部分的线上数据线下数据,我们大数据
风控能力比较强,我们把他们的数据结合我们的风控技术,对他们已经覆盖的小微客户
提供很好的服务。第二个,我们当地很多线上服务是本地的,通过他们线下数据的补全,
这样是客户共同经营,数据互相补全,基于风控技术帮助联合贷款。我觉得当监管机构
给我们这几种模式提供了很多支持和辅导,我们不应该强调每个人自己单拿冠军,所有
企业资产负债表都是一样,金融生态就是应该合作共赢,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价值链条里
有不同擅长的事情,团体冠军才最重要,不是每次都是全能冠军,每个人做所有事情,
而且每个人只能自己做。我们一直强调开放的理念,我们刚才说到我们今天经营的 1600
万客户里,差不多 1100 万客户是我们和不同机构共同经营的。所以我们有信心,去年
我们有一个“繁星计划”,我们希望跟其他机构合作,服务 3000 万小微企业,我相信我
们携起手来可以服务更多。对合作生态的例子我非常赞同,我也希望得到李主任给我们
多多的支持,或者是联合才能做强做大,这非常关键。 [16:48:37]

[田薇]现在李主任给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好消息,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分享两件事,一是
刚才大家提到的我们所谓的合作共赢的问题,特别是科技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特别是
重要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这在政策层面,我们怎么来进行进一步的推动。第二也是
刚才嘉宾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这个问题我们的国际嘉
宾提到几次,我觉得非常重要,和现在中国经济金融政策也相结合,请李主任在这两方
面给我们做个分享,让我们听一下好消息。 [16:49:22]

[李均锋]这两个题目要说起来都很大很长,换成我的语言可以归纳成两个问题。第一个
问题是我们对普惠的客户或者是小微的客户,在供给端怎么建立一种更加合理有序的供
给结构的问题,就是我们贝教授说的生态系统。第二个大家关注金融怎么可持续,如果
风险控制不好就没有可持续性。 [16:50:13]

[李均锋]我简单回答一下,在生态系统中,我们认为现在有两个结构性的问题,一个是
产品结构,我们中国的市场在融资中是股权、债权和信贷。这三者在中国的结构中,我
们的信贷是占大头的,下一步怎么样增强股权和债券的融资,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
个从机构供给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在普惠金融中打造竞争有序的相互合作的机构供给市
场。这个供给市场我认为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的政府金融怎么发挥作用,
第二个主体就是商业金融,就是大量的商业银行怎么发挥作用,第三个层次是非银行金
融机构,他们也有牌照,但是他们是非存款类的机构,第四个就是纯民间的机构。在四
个供给端中,我认为现在的比重是商业银行或者政府金融,仍然是信贷市场中的主要的
供给者,这是不能否认的。商业银行供给中,大型银行和地方银行都可以发挥作用,有
人说大型银行做大不做小,我们从这几年经验来看,大型银行如果有了技术、机制,一
样能够做普惠金融,五家大银行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地方商业银行小型银行应该
说还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就是我们说的城商行、农商行,这些有地缘优势,把线上线
下结合以后,他们更能发挥主力军作用。 [16:51:10]
[李均锋]第二个层次就是非存款类的机构,包括像蚂蚁金服中的借呗、花呗,这些网络
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等等的机构,我认为它是信贷市场中的一个补充。我自己
认为,它的比重不可能会超过我们主流金融的商业银行,只能是个补充。下一步怎么把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补充合作,建立一种开放系统,让大银行、小银行、政策银行
和商业银行,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讨论的。在
供给端是两个结构问题,把这两个结构解决好了,就会在普惠金融市场上形成有序、有
效、有竞争的供给市场。 [16:51:41]

[李均锋]第二个大家比较关心或者是比较关注的,普惠金融也好,小微企业也好,它怎
么控制风险,怎么样能实现它的可持续性。从监管部门现在制定政策的角度来讲,我们
的一个原则,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
而不能搞运动式的,不能搞政策性的,不能搞慈善性的,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建立在商
业可持续的模式上,一定要解决它的成本、风险、对称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支持商
业银行按照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定价。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降低成本,让
小微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两层意思,不是说我们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利率,不
是让商业银行用低利率,用亏本买卖做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还是要有可持续
性。 [16:52:10]

[李均锋]第二个,核心商业银行也好,非银行金融也好,一定要有技术、手段、风险控
制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做出来的普惠金融是亏损的,或者是不科学的普惠金融。
这两年的实践看来,我们这方面已经找到了,包括我们用数字获客数字风控,来解决小
额贷款的信用放款问题,他们的不良控制在 1%、1.5%,大银行叫小微快贷,不良率也
控制在 1%之内。在定价上,我们也要求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溢价,利率一定要覆盖风险
来定价。所以从监管政策导向上,也是要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
续。 [16:53:02]

[李均锋]现在有一个前提,我们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制定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包括我们
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就是要让机构、市场主体还原给小微
企业,政策红利一定要让企业感受到,而不是商业银行把这些政策“贪污”了。我们因为
有了外部政策的配套,我们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也好,成本利率会更低一点,这个和低利
率的定价是两个概念。 [16:53:54]

[田薇]谢谢主任,您讲到很多原则性问题。原则性问题怎么在真正运作过程当中焕发出
光彩这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贝先生,接下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中国这方面的情况。
刚才提到的一些话题很重要,怎么把原则转换成最好的方式方法,同时用市场的方式进
行解决,这是大家刚才讨论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方向。请您从风险治理、合作共赢这几个
角度简单回应一下。 [16:55:27]

[贝多广]我们国家颁布了普惠金融推进发展的五年规划,提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有一个
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有规划,能这么明确写的不多。普惠
金融是一个金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具体怎么落实又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到省里面
去,政府很明确的说普惠金融又普又惠,利率下降是一种。为什么有普惠金融?因为商
业机构觉得成本高亏损,就政府自己成立担保公司,你亏钱了我给你贴,这里面有很多
行为,在我来看越过了政府引导原则,带来的后果反而使市场当中一些低效率的项目获
得了支持,我也看到了一些调研,当然会有时差,今天发的可能半年以后一年以后才出
问题。这样的风险坦率来说是有待观察的,这里面最大的核心要把握怎么真正让市场主
导。井总说的我特别同意,通过技术改良使金融服务机构自身成本下降,使放贷利率下
降,这是有生命力的。 [16:56:59]

[贝多广]我们本质上看到的是通过市场供求的关系,比如国家在推动所有金融机构都去
做普惠金融,供应量就增加了。按理说不用行政干预随着资金量供应下降,利率自然就
下降,不需要行政指令,但是必须有一个过程,不是今天出来明天就下去了。另外真正
到了农村,咱们国家最难的还是最后一公里,在落后的农村西部中部的地区,坦率来说
供应还是不够的。真正大银行到县以下到乡到村还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期待数字普惠金
融,科技加上传统的结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6:57:50]

[田薇]Denis DUVERNE 您觉得有什么挑战?市场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如何在各个不同


的实体和各方之间进行合作,同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16:58:05]

[Denis DUVERNE]保险业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普惠金融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正如教
授所说的,刚才所有演讲嘉宾都有谈到我们提供的贷款要给中小微企业,这是非常重要
的融资渠道。如果一些小微企业“生病”了的话,或者这家公司受到了地震或者洪水等自
然灾害影响的话,保险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贷款有保险的话是可以偿付的。[16:59:20]

[Denis DUVERNE]讲到保险第一个部分,我们有保险贷款就有信贷保证能够还贷,这仅仅
是一个开始,可以让银行不断的提供信贷,同时保护好中小微企业,如果他们需要更多
的保障的话,比如健康险还有资产保险来保护好自己的企业或者免受事故、火灾、洪灾
等自然灾害的破坏。这需要我们跨地域的做这个工作,具体来说我们也会有一些适合本
土具体情况的险种。 [17:00:31]

[Denis DUVERNE]讲到挑战,我们是不是能够让很小的企业获得贷款,有这样几个挑战:
首先是意识的程度,保险意识还是有待挖掘的。第二是分销成本,我们有通过微小贷款
的机构还有数码和数字工具,这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是成本问题,比如非常低
端的中小微企业其实是有政府支持付保费的,我们也做了相关保险业务比如给印度的农
民提供保险。印度农民的保险是由印度政府补贴的,现在已经有五千多万印度农民得到
了保险。第四要适应当地环境的情况。这是我认为要去处理的四大挑战。 [17:01:37]

[田薇]我们有很多原则,Richard VEGH 先生您也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不单单是中


国的生态系统包括您国家的生态系统,您的机构会如何扮演一个角色从而应付刚才谈到
的四个挑战。刚刚您发言谈到了中小微企业在你们国家所碰到的问题,您又把这些挑战
和中国情况如何做比较,中国也是一个新兴经济体。 [17:02:33]

[Richard VEGH]证交所可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一般都是给比
较先进的大公司服务的。如果我们去看欧洲或者其他证交所的话,全球大部分证交所都
在进入到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业务当中,同时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融资机
会。 [17:03:02]

[Richard VEGH]在匈牙利证交所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我们完全可以打造更好的生
态系统服务于匈牙利的公司,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正如我
前面提到的教育意识提高,这可能是第一步工作。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这样的可能性,
资本市场会给他们这么多机会,我们会想办法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匈牙利中小型企业,为
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有一些出版物,会邀请一些成功公司宣传这些出版物,会提高人们的
意识程度。第二个是教育项目,我们会和国际项目包括和伦敦证交所进行合作,把全球
国际的教育项目带到匈牙利教育中小微企业。我们也有自己教育的项目和公司提供更多
教育,我们认为这些工作还不够,要给他们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我们和政府设立了一些
基金,让他们做好准备更好利用好资本市场,同时覆盖一些额外的交易成本。[17:04:47]

[Richard VEGH]除此之外,我们和匈牙利政府进行了合作,设立了专门投资的基金,用
的是政府的钱和资本的投入,目的就是要投资于匈牙利的中小企业。之后,他们有可能
在公开市场上市。因此总结起来,所有市场参与者、经纪公司和银行都有兴趣做类似的
交易,有了这样的逻辑之后,我们要打造的是商业的机会来服务好匈牙利市场当中的中
小企业。 [17:05:24]

[田薇]井贤栋先生,有关国际融资的方法有很多中国机构本质是一样的,您觉得这方面
有潜力吗? [17:05:39]

[井贤栋]刚才提到所谓的生态合作,金融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
的体系。后面又提到了必须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刚才说
的金融机构不管怎么多层次广覆盖,经济活动越往下面走最后一公里生态都非常复杂,
触达还是很难的,现实和实际差距是很大的。 [17:07:05]

[井贤栋]现在有一个机会,很多科技平台能够触达到这些用户。科技平台和金融机构之
间有非常好的合作点来共同服务这些客户,金融机构不是单打冠军,合作机会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村镇银行或者非常小的银行可能有一些客户,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这些数据,我
们利用这些数据能力寻找合作机会。应该鼓励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我们一直把自
己定位为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更多的合作,才可以盯住客户的需求,让不同的主
体更好的合作,真正实现更好的供给。 [17:07:53]

[井贤栋]我刚才说国际的合作,我自己相信科技数字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
有很多方法解决普惠金融这个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最关键的解决方法就是数字技
术。 [17:08:58]

[田薇]Richard VEGH 你觉得听上去这个好吗?能够真正实施吗? [17:09:21]


[Richard VEGH]前面我已经提到了,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必须盈利才行,技术得到实
用才行。在很多国家机会都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技术现在还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使
用。 [17:09:45]

[田薇]请 Gregory CURL 参与一下讨论,讲到最后一公里。淡马锡也和比如中国银行进行


合作,你们有那么多分行和支行,所谓的最后一公里您觉得应该怎么破解呢?前面井先
生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您能不能回应一下。我们真的要把最后一公里做到才
行。 [17:10:08]

[Gregory CURL]我们讲的是一样的,前面谈到要接触到这些人、客户多难,我们同时有
各种各样不同的产品,中国这样的市场当中有很多农业现代的需求,这对于银行来说也
是非常难的授信对象,我们可以远程通过技术实现。 [17:10:58]

[Gregory CURL]小微金融在很多农业当中成功,借贷卖了东西之后还贷这是一个循环,
农民先是种植借贷之后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可能要等一段时间,可能有一点困难,也
需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最后一公里。农村银行 92%的中小企业都有从事农业的部分,所
以中国中小企业大概占到中国 GDP 的 60%,税收的 50%。我们要帮助最后一公里,技术
可以帮我们应对面临的困难。 [17:12:08]

[田薇]刚才谈到了很多,接下来想请贝院长和我们聊聊,今天早上说到融资方面一条腿
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我们对于中小企业支持过程当中明显出现,想请教您怎么转变
这样的局面,之后想请李主任进一步给我们破解这方面的问题。 [17:13:26]

[贝多广]上午我也在参加这个会议,几位领导都提到了支持小微企业不光是信贷还有资
本市场。现在能想到的是两个动作,一个动作是小贷资产的证券化,这已经在做了,井
总做了很多,其他企业也在做。怎么尽可能推动更多小贷资产进入资本市场,让合格投
资者通过证券化产品支持到普惠金融,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市场政策上要给它更多的支
持。 [17:15:16]

[贝多广]第二,上午提到中小板,创业板,特别是今天推出科创板,这样板块的资本市
场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这块恰好是中国未来的方向发展,资本市场把这块做
起来的话,也是解决了普惠金融当中很大的课题,普惠金融原来大家都以为是信贷,实
际上去看所有的小微企业,本质上很多企业不是缺信贷资金,是需要资本金,需要更长
期跟他共担风险的资本投入,坦率来讲这是需要时间培育的。比较成熟的市场,无论是
种子资金,天使基金,VC 一直到 PE,一轮轮直接投资的市场是非常成熟的,我们国家
这块还在发展当中,另外整体社会制度的安排,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特别有利
于投资基金的发展,将来这块如果能够认识提高的话,是非常好的一个方面。[17:18:14]

[贝多广]还有一个补充,普惠金融不光是这两方面,还有刚才安盛董事长提到保险,比
如我到农村去做调研,很多农民不是很需要贷款,但是你给我保险产品是我当务之急。
他说我家里面主要的劳动力如果发生意外的话或者生大病这个家庭就落入所谓贫困了,
包括他们的农产品如果一次来一个意外的气候变化,他们就破产了。普惠金融当中的保
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在中国普惠金融我为什么讲生态体系,它是现有金融当中
方方面面,子领域都可以参与到普惠金融当中。 [17:18:46]

[田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多方面发展的问题,我们又回
到了生态系统。李主任,今天早上郭先生一直谈怎么做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各个方
面渠道畅通。您给我们谈谈。 [17:19:06]

[李均锋]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贝院长刚才谈的我都同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确实是
这个现象。解决这个问题是长期的,因为与中国融资结构密切相关,不是在普惠金融是
在所有融资领域都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
力。 [17:19:23]

[李均锋]根本问题还是要从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这个痛点、难点和供给侧,到底有几个
难点和痛点,从这个方面再提几条建议: [17:19:36]

[李均锋]第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没有抵押担保问题。我们说的小微企
业就是轻资产,所以现在有一条政策正在鼓励商业银行大量利用现代技术发放信用贷
款,就是蚂蚁金服的模式,就是提倡商业银行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发放信用贷
款。 [17:19:50]

[李均锋]第二,科创企业当然要更多的通过直接融资通过股权、风投、PE,但是从银行
讲要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贷联动。投贷联动有两方面,一个是商业银行的信贷
资金和 VE 风投、PE 的股权基金风险怎么配置起来。 [17:20:01]

[李均锋]第三,我们正在推动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贷款方式的变化。第一要
把知识产权作为权利抵押用好。第二商业银行研究小微企业资金长期需求。 [17:20:46]

[李均锋]另外发展小微金融还是要靠政策和机制,政策机制不到位机构主体不愿意干也
不行。最近,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一些政策红利,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监管政策上有两条可以做。第一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2 个点
提高到 3 个点。另外准备把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享受风险优惠额度从 500 万提高
到 1000 万。第二,推动商业银行机制改革,使商业银行基层形成敢贷愿贷会贷的机制,
这个机制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了“五专”机制,内部考核定价,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和内部尽
职免责机制,机制到位了,内部能干会干,供给端问题就解决了。从内部解决机制问题,
产品解决产品多样的问题,有了产品多样化,股权、债券、信贷资金就是解决小微企业
资金短期运用和长期运用问题,能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17:22:49]

[田薇]怎么在全球范围当中,更好的产生另外一种生态系统,真正的机制,能够让大家
更多的互通有无,真正提供给全球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是不是可以请台上几位嘉宾从
各自角度给我们提一些相关建议。 [17:25:00]

[Gregory CURL]我认为不同国家市场和文化是有差异的,其实有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可以
学习。比如巴西是农业很发达,杠杆率很高的一个经济体。它的经验或者启示是可以给
亚洲经济体分享的。 [17:27:13]

[Gregory CURL]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给保险业带来了一些机会,但是也呈现了一
些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在美国这方面有长期的经验,也有很多糟糕失败的经验,所以国
际合作在小微贷款方面具有挑战性,因为不同国家法律不一样,对于不同信贷有不同的
接受度。 [17:28:49]

[田薇]可以破题有必要破题吗?还是各自市场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17:29:11]

[贝多广]普惠金融是全球性的问题,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个
领域走得比我们时间更长。中国这 10 年发展特别是近 5 年的发展,在普惠金融尤其是
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7:30:46]

[贝多广]我上个礼拜刚刚从非洲回来,到非洲开了一个中非数字普惠金融高峰论坛。让
我非常惊讶的是,这个会居然爆满,因为我们去了 50 多位专家,非洲希望和中国合作
的迫切性非常之大。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全世界还有 17 亿人口没有获得或者很大程
度上没有获得金融服务,主要在亚非拉的国家。 [17:33:41]

[贝多广]在取得了很大成绩前提下,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大的空间,结合国
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可以把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们的名片亮出去。 [17:34:50]

[贝多广]我们计划明年到东欧去开类似这样的会议,希望把中国有经验的企业,又愿意
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的企业和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进行交流碰出火花来,空间还是很
大的。 [17:36:22]

[Richard VEGH]全球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本来就是全球的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可能就
是一个解决办法,匈牙利央行发布一个新项目,他们将会买证券包括证券化债券。普惠
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热烈欢迎国际投资人。 [17:39:50]

[田薇]Denis DUVERNE 有什么要说的? [17:40:49]

[Denis DUVERNE]安盛是全球提供企业保险最大的公司,在 6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其中


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保险都是给中小企业的。而且专门提供给小微企业的,印度、印尼还
有非洲的国家比如摩洛哥等等。
安盛在中国,做汽车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我们也愿意和一些小微机构开展合作,
给中小企业提供企业保险,在东南亚和蚂蚁金服有合作。 [17:44:57]

[田薇]作为中国全球企业,怎么看待既有这么多合作可能性,同时有很多国际风云变化
的不定因素,怎么平衡这些方面? [17:45:54]

[井贤栋]这个世界未来发展更加繁荣更加好的根本还是包容性发展。我去东南亚、南亚、
非洲跑了很多地方,和当地政府部门谈到小微企业融资,每个人眼睛变得很大。他们需
要解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是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块。资金怎
么和小微企业需求匹配起来这是关键,当今市场我觉得缺技术和人才。 [17:47:19]

[井贤栋]这方面,我们可以把今天的实践和基础的东西带过去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绝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融资全部从非正式渠道拿出来的钱非常贵。世界对未来发展
是普惠的,才更可持续,更好的繁荣。今天科技数字技术给了一个契机,怎么帮助普惠
更可持续的发展。 [17:49:26]

[田薇]李主任,是不是管好自己市场就行了,还是联合在一起,有大家共赢合作可以做
好蛋糕呢?现在最想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是不是要二选一? [18:02:43]

[李均锋]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各国在模式经验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鉴,20 年前很多小机构是
从尤努斯模式当中学会了小贷。20 年前我去过东欧,德国支持东欧发展小微金融,也有
很多做法,把他们的做法拿过来就是要多渠道的,特别是建立小微企业银行我们也学过
了。不同国家在这方面有不同的经验和模式,我们要相互交流。 [18:03:26]

[李均锋]第二,中国普惠金融的某些方面,走在了前面。人均账户和人均信用卡,农民
和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很多都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我们对于建档的贫困户还给他
们发放五万块钱免抵押免贷款的担保,一共放了 2500 个亿,覆盖了 650 万建档贫困户,
大概占贫困户 30%,这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在数字金融上,特别是在支付,在用数字
手段打造传统金融机构不能触及的方面,我们走在了前面。第二个观点,我们可以输出
我们的技术,输出我们的模式和经验。 [18:03:57]

[李均锋]第三,发展普惠金融上,虽然也有很多好做法,但是也有很多教训。我们可以
把我们的教训告诉他,前几年普惠金融也有很多乱象,很多金融机构打着普惠金融的旗
号,实际上做的不是普惠金融的事。 [18:04:07]

[李均锋]最后,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有很好的平台,加强国际交流,这方面现在国际上有
不少这样的平台,要把国际跨国组织的平台用好。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
展。 [18:04:20]

[田薇]谢谢您,最后还有两三分钟的时间,每个人两三句话。几位台上坐着论道给了大
家很多信息和思考方式,但是行动方面各位认为从自己做起,有关这方面的发展最关注
的是什么?回去我们就要做什么? [18:04:36]

[Denis DUVERNE]中国是一个有着很好机会的国家。数字科技的进步对于推进金融和保险
领域,对于小微企业都是很关键的,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 [18:04:50]

[Gregory CURL]我们将继续投资,投资一些合适的公司,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
展。 [18:05:11]

[田薇]大家面对同样的挑战,Richard VEGH 先生将会采取哪些行动? [18:05:42]

[Richard VEGH]我们将继续教育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让他们能够实现更好的债券发行
或者债券证券化,这是接下来一两年要做的事情。 [18:06:40]

[李均锋]我正在着手马上做两件事,第一普惠金融五年规划,还是比较好的规划。现在
正在着手制定“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21-2030”。第二,进一步发一些文件更好引导
商业银行,把小微金融做得更好,特别是在监管政策上,在银行贷款方式上,我们会提
高监管政策和措施,希望下半年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上进一步发力。 [18:07:11]

[田薇]希望政策制定者兼听并蓄,听到各个不同的声音。 [18:08:20]

[井贤栋]希望政府政策部门和私营部门能够共同推动,共同支持,合作共赢。我们要扭
转一个观念,很多人说要把短板补齐,其实短板补齐不一定是最好的局面,其实做长自
己的长板我们共同合作,把长板借给你,同时借你的长板共同做更大的木桶,形成更大
的生态优势,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共同推动,合作共赢。 [18:08:30]

[井贤栋]作为研究者我稍微超脱一点,我觉得普惠金融建设路程当中,普惠金融的服务
者应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负责任金融。 普惠金融需求者,弱势的中小微弱群体
要注重金融健康的概念,不要到处乱借债,过度借债。对于监管机构,我建议未来的关
键是,要怎么培育和建立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 [18:08:54]

[田薇]非常感谢台上的各位,谢谢你们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和大家介绍了你们所思所想的
重要问题,希望对今天的观众和好朋友们有所启发,希望大家真的把蛋糕做大,把长板
补齐,长板越做越长,优势越做越好,大家一起合作共赢,再次感谢台上各位嘉宾,也
谢谢各位观众朋友们,谢谢大家! [18:09:24]
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

全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东方网]各位网友晚上好,东方网即将为您图文直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全
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敬请关注! [18:41:28]

[凌华薇]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陆家嘴论坛唯一一个夜话环节,我是凌华薇。今天晚上
几位嘉宾除了我和摩根大通的 Nicolas AGUZIN,大多是来自会议主办方,还有陆家嘴论
坛的创始人,他们都是来自政策和监管的一线。还有两位是 6 月 10 日陆家嘴论坛新闻
发布会的主角,他们讲了很多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展,待会儿可以听他们几位更
加深入的观点。先请郑局长开始,请每位发言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我们再问几个问
题。 [19:05:04]

[郑杨]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欢迎各位嘉宾来参加今年
的陆家嘴论坛,来到我们浦江之畔共夜话。如果说白天的大会是思想的饕餮盛宴的话,
晚上的夜话就像温酒小酌,气氛可以更加轻松活泼一点。如果说窗外还有一点绵绵细雨,
更有一些独特的情调。大家晚上可以稍微敞开点来谈,就如何提升上海金融中心核心竞
争力展开探讨。刚才方主席要我先铺垫一下,我先说一点我的想法,大概有三
点。 [19:06:34]

[郑杨]第一,上海能够基本完成国发 2019 年 19 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建设上海金融中心


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上海承担的重大使命,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也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上海金融中心取得了积极进
展。如果以大家熟悉的目标来衡量的话,明年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的
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些说
明。 [19:07:26]

[郑杨]
从框架体系来看,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
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也可以说上海和纽约伦敦一样,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所
有的主要要素。上海集聚了各类全国性的要素市场,在国际上排名也是显著提升,多个
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19:09:29]
[郑杨]从国际化角度来看,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相继启动,银行间
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海外投资者广泛参与上海的市场,积极性特别高。上海基本
形成门类齐全、中外荟萃、总部汇集的金融机构体系,到去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
数达到 1605 家,较十年以前翻了一番,较前年增加 68 家。 [19:10:04]

[郑杨]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 30%,大概 501 家。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


华的主要集聚地。同时各类国际化总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机构不断在沪涌现,金砖国家新
开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CP12 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相继落户上海,还会有一
些大的机构会落户上海。 [19:10:20]

[郑杨]还比如上海已经形成了产品丰富、服务齐备、创新突出的金融业务的体系,多年
来中央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许多创新探索都在上海试点,上海已经成为
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较为丰富较为集中的城市。 [19:11:20]

[郑杨]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不断拓展,并且我们还要将它提升为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
铜期权两年期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持续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ETF 等业务
不断创新,层出不穷。此外我们自贸区成立五年来,我们也发布和推广了 9 批 110 个金
融创新的案例。 [19:12:26]

[郑杨]从第二个维度来讲,从内涵功能来看,上海金融中心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可以说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就是说在集聚了所有的主体要素基础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在
逐步完善。除了传统的投融资功能以外,我们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归根到底就是对货币
定价的功能。 [19:14:53]

[郑杨]上海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额达到了 9.6 万亿元,是十年前的 4 倍,同比增长 25.8%,


占全国的直接融资总额 85%以上。对货币的定价功能来说,我们人民币的价格形成、资
产定价和支付结算的功能,三方面上海较十年以前取得了较大进展。今天上午易纲行长
也指出来,上海要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中心。 [19:15:07]

[郑杨]价格形成方面,人民币基准价格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影响力不断提升。央行多年
在上海推广的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去年货币市场成交量达到了 8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中债登在上海推出的上海关键收益率选取 3 个月、一年期等 6
个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外汇交易中心汇率指数也成为国内外观察人民币汇率量化指
标和基准价格。 [19:19:03]

[郑杨]资产定价功能方面,一批以人民币计价产品的上海价格的影响凸显,“上海金”引
入了海外投资者,迪拜交易所推出了挂钩“上海金”的期货产品。最近黄金交易所还要跟
芝加哥交易所进行一些合作。原油期货去年 3 月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已跻身全球交易
量前三位,螺纹钢、铜、天然橡胶等十个期货品种的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对于相关大
宗商品定价能力来说,我们在逐步拓展。 [19:19:58]

[郑杨]支付清算功能方面,上海已经成为人民币全球清算支付的核心枢纽,人民币的跨
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日均处理金额超过千亿元,业务覆盖 159 个国家和地区,为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上海已经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银行卡交易清算
中心,我们银联全球受理的网络延伸到了 170 个国家和地区。 [19:20:45]

[郑杨]第三个维度,从发展环境来看,金融中心环境生态持续优化,获得广泛认可。金
融法治环境方面,我们率先成立了金融法院、金融审判厅、金融检查科、金融仲裁院、
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陆续成立。 [19:21:23]

[郑杨]我们也颁布实施《上海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全
国首部地方性的信用条例。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已经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
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落户在上海已经十年了。 [19:21:29]

[郑杨]上海市公共信息信用服务平台开通运营,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体系不断健全,陆
家嘴金融城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带建设成效明显。此外,我们近年来上海通过主动实施各
项金融服务的措施,积极吸引金融人才集聚上海,现在在沪的金融从业人员超过 37
万。 [19:21:48]

[郑杨]在英国独立智库最新推出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 的排名当中,上海连续两


年保持全球第五名。根据 GFCI 的评价,上海在营商环境、能力资本、基础设施、声誉
等方面表现比较好,得到了国内外认可。 [19:22:14]
[郑杨]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和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还存在着差距。
比如说我们的市场大,但是不强,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国际化程
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金融发展环境需要不断
优化,政府还要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正视解决,同时也要通过
金融开放、改革创新来加以推进。 [19:23:07]

[郑杨]第二方面,我们要全面提升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关键在于重点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当前上海已经完全确立了以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
形成了全球的人民币的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
势。 [19:24:46]

[郑杨]我们要坚持一个核心,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个核心是要继续把金融市场体系
建设作为我们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这也是我们上海金融中心的一个基础。金融市场是
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也是金融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渠道,也是金融中心服务
全国的关键性的平台。 [19:24:58]

[郑杨]因此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市场体系这一核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要
继续拓展人民币市场、产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健全交易定价、
支付清算等功能。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 [19:25:06]

[郑杨]同时我们还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开放引领,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
务体系。我们在通过自贸区加快了金融的开放步伐,我们金融业的开放也将持续推进。
特别是我们最近对于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同时也打造了“一
带一路”的投融资中心,使上海成为我们国内外资源配置和合作共赢的重要节
点。 [19:27:08]

[郑杨]二是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建设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体系。我们要探索实施监管
的创新机制,积极应用监管科技,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科技的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务。我们
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公司落户上海,今天中国银行科技金融公司下午刚刚挂牌,也落
户在我们上海。这样有利于上海成为金融的科技中心。 [19:27:29]

[郑杨]我们要在有效开展风险压力和服务能力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的中国
标准、上海标准,赢得金融科技领域方面的竞争力。我们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城市和科创
中心城市,理应在金融科技方面要有大的作为。 [19:27:32]

[郑杨]三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加强金融营商环境的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
风险的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完善金融法治、税收、会
计、信用、监管等制度体系,同时要强化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壮大。 [19:27:53]

[郑杨]第三,我想讲的是进入决胜冲刺阶段,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仍需大胆作为。今年 1
月份,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
动计划,指出我们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明确了我们的战略重点和推进的举措。
我们要乘势而进,奋发有为。 [19:28:26]

[郑杨]我们想通过三方面推进:一是在三大任务方面积极作为。去年 11 月,总书记交给
我们上海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都跟金融有关系,也给我们很好的机会推进金融创新和
发展。我们要主动服务好科创板,今天科创板开板了,以后我们还要开市,我们要把科
创板和注册制的试点全面服务好,落实好。 [19:30:16]

[郑杨]加强资本市场和科技资源的结合,支持更多的优质的科技企业做强做大,打造服
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我们要深化以设立新片区为重点的自贸区的金融改
革创新,争取实施更有力度的开放突破的举措和更大程度的风险压力测试。 [19:30:50]

[郑杨]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加强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监管政策的协
调,提升政策的一致性,争取在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率先实现一体化。当然我们现在
长三角方面,还要把长三角的风险群防群控工作,还有重大案件的协调处置机制建
好。 [19:31:17]

[郑杨]二是要在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勇于作为,在金融机构集聚方面,我们吸引了全
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吸引大型的再保
险公司来落户。 [19:31:42]

[郑杨]我们上海还是要打造国际的保险中心,推动更多的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
在金融创新方面,我们要加快金融市场关键产品和工具的创新,推出成品油、天然气、
航运价格衍生品等期货产品,继续扩大上海的金融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
通。 [19:31:45]

[郑杨]三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敢于作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
责任,同时强化央地金融管理的协同配合,严防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交叉叠
加成系统性的重大风险。 [19:31:59]

[郑杨]我们将推动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的条例尽快出台,建设金融风险管理和压力的测试
中心,在监管得好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上海先
行先试。 [19:32:11]

[郑杨]今天我们借这个场合,想通过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引起一个新的高潮,我们要
把陆家嘴论坛办成大家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高端的全球的金融服务平台,希望大家继
续支持我们,把这个论坛办好,我也代表主办方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
谢。 [19:32:37]

[凌华薇]谢谢郑杨局长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要接近完成的蓝图,
而且他讲的基本上是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有哪些差距,我们还要做什么,但是没有提出
我们还要什么政策或者要什么支持。 [19:33:20]

[凌华薇]我们下一位发言的嘉宾可能要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中央是怎么支持上海来建设
这样一个美丽的蓝图,他就是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綦相主任,他也是巴塞尔协议、
新资本协议的专家,也翻译过关于金融危机的很多书。 [19:33:23]

[綦相]谢谢华薇主编,非常高兴来到“浦江夜话”。在这里我从一个银行保险的监管者角
度,谈谈我们是如何看待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谈一下我们的理解和学习体
会,也顺便提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9:34:58]

[綦相]
今天上午参加过开幕式的同志也都听到了,郭树清主席、李强书记在开幕辞过程中,以
及央行的易纲行长在主旨演讲的过程中都提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现在在国际上
所处的地位,他们都援引了最近的一个国际上的评价,我们也顺便阅读了一下相关报告,
就是一份关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报告。 [19:36:02]

[綦相]这份报告发布时间不长,但是它已经是第 25 期了。里面提到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
排名里处于第五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从五个方面对全球一百多个城市进行打分,
包括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部门的发展以及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方
面。 [19:36:20]

[綦相]从我看到的,排在上海之前的有这么几个城市,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排
在第六到第十的是东京、多伦多、苏黎士、北京和法兰克福。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也发
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体现了几个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
是它有一种向东移动的趋势。 [19:36:40]

[綦相]我们看到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里,亚洲占了五个,前十五名里面,亚太地区有
八个城市,这跟现在国际经济的格局向东移动也是有关系的。从上海而言,上海这些年
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迅速向顶端靠拢。在最初发布这个报告的时候我们了解
到,其实上海的得分跟最高的纽约差距有近 200 分。 [19:37:06]

[綦相]最新的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 24 分左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一方面
也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上海市为主,在各界联合推动关注支持下,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这方面我个人表达一种钦佩和祝贺的想
法。 [19:37:44]

[綦相]国务院领导在开幕式讲话里也提到,上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特别提
到了历史的基因,在这个星期刚来上海的时候,证监会的同志领着我去看了一下我们刚
刚落成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在浦江饭店,就是今天在开幕式的时候,开幕式前放的一个
视频里点到的,最早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张的地方。 [19:41:02]

[綦相]对我个人来说,虽然是学金融的,但我看到以后还是非常震撼。它从资本市场这
么多年的发展作为一个缩影,体现出中国这些年来金融,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取得的非常显著的成就。我记得里面提到了资本市场,有好多第一,其中比如说严
格意义上的第一支股票发行。 [19:41:13]

[綦相]当然我们作为银行保险监管者也了解,中国最早自己人办的银行也是在上海,中
国通商银行,最早的一批外资银行多数也都是在上海开业,改革开放以后第一家外资银
行也是在上海。 [19:41:32]

[綦相]正如刚才郑局长所介绍的,现在上海集聚了各种金融要素、各种金融资源,上海
的金融市场总成交额遥遥领先,它的直接融资占比在全国有 85%,接近 90%,有 1600
多家持牌机构。这些持牌机构里,30%多又是外资机构,体现了它的这种包容、开放。
所以说上海进一步建设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有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又有了政策方面的
支持。 [19:42:10]

[綦相]郑局长提到八个部委,去年底联合发布 2018-2020 年建设行动规划,提出了目标、


指标还有重点任务,规定的非常具体。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路线图,按照这种规划去扎
实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未来几年里会大步向前。 [19:42:26]
[綦相]作为银行和保险的监管部门,我们大力支持,也做了一些推动工作,当然我们更
多是从政策层面来做一些指导,更多的是由我们的商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来做的。这里举几个例子,从我们银保监会在当地的派驻机构,银保监局我们
也了解了一些。 [19:42:57]

[綦相]比如说这几年在支持自贸区建设方面,我们的商业银行推出了国际双保理的产品,
还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支持原油发展方面,提出了结算服务,另外为中央交易对手
提供了清算,特别是包括跨境外汇交易,为黄金交易所的金币交易提供了做市商服务,
为境外借款客户提供了货币掉期的对冲,还有航运方面的保险产品,在这些方面做了不
少努力。 [19:43:55]

[綦相]大家也知道,从去年银保监会公布了 15 条对外开放的措施,今年又公布了 12 条,
大大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放宽了业务经营范围,也提出了鼓励中外资机构
加强合作,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19:44:41]

[綦相]展望未来,我们想从一个监管者的角度,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上海进一步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几个方面进一步着力,这几方面其实都已经在推进了,我们从监
管角度可以再提几个建议。 [19:44:55]

[綦相]在我个人看来,支撑着一个发达的、能面向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几个坚
实的支柱。第一个刚才郑局长也介绍到了,就是一个金融机构的体系,能拥有一个经营
稳健、治理良好,关键是有好的风险文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非常重要,尤其是监管者,所
以我们更多关注审慎监管的内容,更关注风险管理。 [19:45:03]

[綦相]不仅仅要看硬指标,还要看经营风险的指标,还要看所谓风险的文化,就是一家
机构是不是敬畏规则,是不是能够以好的风险偏好、好的风险战略、好的风险管理的实
践来取信于市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19:45:40]

[綦相]第二个就是要有一个有深度、有广度、开放的、活跃的、有韧性的,而且是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市场。这个金融市场的建设步伐迈得很快,能具备这些特征的金融市
场一定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市场,也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率,在配置资源和辐射服务方面能
发挥更大作用的市场。特别是在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如果能更加具有普惠性,更加绿
色,更加智能化,这是一个更好的市场体系。 [19:46:00]

[綦相]第三个要有一张有效的金融安全网,这张金融安全网里边有很多要素,我认为这
里面一方面要有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监管一定要有效。还要有一个早期的干预框
架,日常监管是有效的,还要有早期干预处置风险的框架。要有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
央行及时发挥最后贷款人的功能。 [19:46:24]

[綦相]因为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以跨境监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一些年
里面,作为监管者,我们跟国际同行签了 70 多份 MOU 跨境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还
有一些其他的合作协议,每年都开展监管磋商,还有有效银行监管的联席会议,另外全
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还有危机管理会议,都是跟全球监管同行一起沟通信息,推动监管
合作。 [19:49:45]

[綦相]第四个支柱就是要有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社会公信力很高的金融基础设施。一
说到金融基础设施,大家就容易想到是硬件,实际上这里面既有硬件也有软件,硬件当
然有支付结算系统等等。软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实际更加重要,比如法治,比如信用环境,
比如信息披露、会计、审计制度、外部信用评级、中央交易对手方的服务等等。[19:52:35]

[綦相]现在又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社会也有期待,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计算能力,
数据作为信息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他背后的权利义务的关系,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都是金融基础设施的范畴。最后一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人才的基础,因为
金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 [19:53:05]

[綦相]上海是我们国家金融人才最富集的地方,像金融、法律、科技这些都云集在我们
一个金融中心里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因为从事银行监管,最近我们从国际同行那也了
解到,一些搞心理学的也有更多人加入了金融,因为这些人搞风险管理和从事监管有一
种天然的优势。 [19:53:16]

[綦相]比如从荷兰央行监管当中了解到,他们的银行里就有一些搞心理学的专家,他们
从事各种风险。监管人员也是搞心理学的,他会列席银行董事会,听取首席风险官的发
言,因为他懂金融又懂心理,所以他会判断出这家机构经营是不是审慎,是否合
规。 [19:53:23]
[綦相]这是一个题外话,一个金融中心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吸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使各路
的人才如水之归海,就能建设一个更理想的国际金融中心。以上是我初步的想法,不一
定成熟,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面向未来,在筑牢这几个支柱的同时,建设这个中心
需要我们在座所有人来付出。 [19:54:12]

[綦相]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既有硬件又有软件,还有需要参与国
际上的竞争,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付出。比如在制度方面的付出,因为制度实际上是最
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要在普惠方面付出,让它更有包容性,更有可持续性。要在细节
方面付出,在这一点我非常钦佩上海的同事,只有在细节方面真正的付出,才会有更好
的回报。 [19:54:20]

[綦相]最后,还要为未来付出,我觉得以前听了很多次方主席的讲话、郑局长的讲话,
每次都描摹了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未来的上海金融中心的图景。我也愿意跟在座各位一
道,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贡献,银保监会的同事们也会努力继续加油,谢
谢。 [19:54:48]

[凌华薇]谢谢綦主任,从监管角度谈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资源配置所需要的硬
件软件,讲了愿景的重要性。下一位发言人是摩根大通亚太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国际私人银行首席执行官 Nicolas AGUZIN,有请! [19:55:25]

[Nicolas AGUZIN]非常高兴今天可以参与浦江夜话,我们就市值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
机构,始终在评估世界各地市场中存在的机遇,我们也在各个国家都有合作的公司,要
确保这些公司在市场中具备开放公平竞争的能力。在上海也是如此,这对我们来说不是
一件新事情。 [19:55:58]

[Nicolas AGUZIN]
我们必须要用好和上海非常历史悠久的合作关系。这不仅局限于金融,也不局限于银行
业,因为摩根大通在上海各个领域都有触角。我们在上海有很多慈善活动,在上海进行
企业人才培训,我们还有很多赞助活动,比如上海网球公开赛。感谢上海给我们好的平
台,感谢上海市政府,感谢上海整个商界,感谢上海的管理者、监管者给我们的机
会。 [19:58:09]

[Nicolas AGUZIN]讲到金融领域,我经常被问到一些问题:为什么中国是我们未来必须要
更为关注的地区?为什么要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我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因为这个市
场有巨大的潜力。 [19:59:50]

[Nicolas AGUZIN]发达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仅看债券市场,一般债券市场的规模是 GDP


的 50%,债券市场资本化是这个国家 GDP 的 250%;如果看股票市场,一般规模是 GDP
的 150%~200%之间,股票市场资本化就是这个国家 GDP 的 1.5 倍~2 倍之间。[20:04:32]

[Nicolas AGUZIN]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我们怎样预测,资本化率大概在 20%~30%。12 年


甚至 15 年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会有多大?如果中国保持像现在这样的开放速度,资本
化率最多可达 GDP 的 2.5~3 倍,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固定收益市场都是如此。[20:05:00]
[Nicolas AGUZIN]我可以预测,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市场的资本化可以达到发达市场的水
平。这样算来,上海整个市场会达到 800~100 万亿美元,12~15 年后就可以达到这样
的规模,这种发展规模是全世界未曾见到过的,非常独特。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投
资。 [20:05:06]

[Nicolas AGUZIN]关于发展速度有很多讨论,如果我们看看过去 5~7 年,上海的发展是


最快的,这让我们深受鼓舞。不仅仅是债券通、股票通或者今天宣布成立的科创板,这
些都是重要的举措,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条件,让整个市场运行更加有效,获得国际市场
更大的吸引力。 [20:07:46]

[Nicolas AGUZIN]我们将会看到,欧洲、伦敦和上海将会通过沪伦通与其他市场有更多的
合作和互动。我们非常激动,这些内容都是指向非常正确的方向。上海任重而道远,这
个市场还需要不断地演进,还需变得更为成熟,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但是方向是正确
的。所以,我们决定要向这里的金融市场做出一个巨大的承诺,保证能够帮助在此经营
业务的企业,帮助我们的客户。 [20:08:03]

[Nicolas AGUZIN]我们想要帮助世界上所有打算来到中国、来到上海的公司,给他们提供
服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借此机会,我也想感谢一下所有的监管方、
政府官员,他们帮助摩根大通进行了很多合作和交流,谢谢大家。 [20:08:20]

[凌华薇]最后一位发言是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先生! [20:08:49]

[方星海]
非常高兴今天晚上参加这个夜话,首先祝贺郑杨局长还有其他在上海工作的同事,在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这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陆家嘴论坛也越办越兴旺。我想讲三
点。第一,不忘初心。 [20:09:22]

[方星海]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初心到底是什么?我记得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也经常
讲这个事。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咱们国家金融体系的效率,使
得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发达,更能服务于实体经济。 [20:09:29]

[方星海]第二个目的为了服务于我们国家总体对外战略。所以我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好了,对上海经济肯定也是很好的促进,但是我觉得这其实是一
个次要的目的。 [20:09:32]

[方星海]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历届中国领导人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有明确
的指示和要求,最著名的当然是邓小平同志。《邓选》第三卷上有一段著名的话,说上
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么做。 [20:09:42]

[方星海]中国在国际上金融要取得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后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
做过指示,最近习主席在 2018 年 3 月份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当时讨论上海金融法院
成立的时候,习主席说上海是中央确定并支持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 [20:09:48]

[方星海]去年宣布科创板推出的时候,要求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两个中心
建设起到互为促进的作用。重温一下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位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我刚
才说的两个目的,对做好今后的工作很有必要。 [20:09:51]

[方星海]我再说明一下,为什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提高我们国家金融体系的效率,促
进金融体系更现代化。金融有它自己的特点,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金融体系里各类角色、
各类机构互相之间业务上的交往,信息上的沟通特别多,比一般性的行业都要
多。 [20:11:03]

[方星海]这是很本质的特点。比如现在我们说科创板或者其他的 IPO,你在做一个 IPO


的时候,你得有承销商,你得有律师,你得有会计师,承销商还要带领公司做路演,机
构投资者要参加路演,要定价,最后是发行。发行之后要到交易所上市,上市之后有交
易,交易有价格,价格有波动,之后又有风险管理的需求,要有一些金融衍生品跟它配
套。 [20:11:17]

[方星海]这样一个生态链形成之后,刚才提到的这么多机构,什么样的地域安排是最有
效的促使这样一个生态链最好的发挥出效率来。我提到的这个例子当中很多要有沟通,
要有信息的往来,互相之间在价格方面要询问答应。 [20:11:33]

[方星海]现在信息社会好像远程交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都可以做到信息的沟通,但其
实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网上交流不可替代的。不仅仅是交流的效率面对面会更
高,交流双方必须要有一种信任。如果对对方很不信任的话,同样的信息传递达到的交
流目的不如相互信任那么重要的。 [20:12:00]

[方星海]信任怎么建立?大家实际生活当中也有体会,建立信任特别重要的就是面对面
的交流。所以这些机构在一个城市,互相之间面对面交流非常容易。这是使得金融体系
信息传递更有效,整个金融体系更有效的先决条件。 [20:12:18]

[方星海]到后来各类交易特别多,很多交易都是合约交易,合约交易经常会有纠纷,纠
纷要通过司法渠道解决。所以世界上好的金融中心,纽约也好、伦敦也好,都有相当强
的金融法院,律师队伍非常齐备。上海也在朝这个方向走,上海成立了金融法
院。 [20:13:59]

[方星海]从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从金融纠纷的解决角度看,建设一个金融中心,各类要
素、市场和机构充分聚集,包括司法机构的聚集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事,这样回过头
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符合金融业发展的规律,是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整个金融
体系效率,使得它变得更现代化的一项努力。反过来说确实是一项国家战略,不仅仅是
上海本身的战略。 [20:14:04]

[方星海]从国家战略来看,这是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大局,对外关系大局的事。现在整个
世界按照习总书记的说法,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变局,中国往后看我们发展的国际环境
现在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而且我们要主动参与塑造
新的发展国际环境。 [20:14:19]

[方星海]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中心建设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把国际金融中心建
设好了会非常有利于国家对外战略执行的。摩根大通在上海也有很多计划,金融中心建
设好了,就可以吸引很多境外非常有影响的机构前来上海参与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服
务,这会给我们国家整个对外战略带来很好的帮助。 [20:15:25]

[方星海]今后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发展好了,可以为全球企业、投资机构提供服务,这
也是对国家战略的执行,也会有很好的服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当中,能不能
以民间交流的形式更多的增加特别是和美国金融业民间方面的交流,服务于国家总体的
外交战略。这是第二点。 [20:16:20]

[方星海]最后一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 2000 年开始,也执行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了。


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 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
意见》,文件当中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 2009 年-2020 年之间,每个阶段要取得
什么样的成绩都有一个规划。 [20:16:37]

[方星海]这其中有很多目标都已经实现了,我记得当时有年交易额 15 万亿人民币,还是
20 万亿人民币,几年前就实现了。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没有实现的?特别是
在对外开放方面,如果还没有实现的话,咱们主动给中央方面提个建议。 [20:16:50]
[方星海]从这个文件当中,对外开放和改革方面有些事情如果还没有做完可以继续提出
来。我回想当前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方面,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形势,很多先决条件慢
慢都具备了,所以可以再努把力今后一两年这方面还可以有新的突破,我就讲这么几点,
谢谢。 [20:16:59]

[凌华薇]Nicolas AGUZIN,摩根大通在现在的情况下,对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有什么新
的期待? [20:18:18]

[Nicolas AGUZIN]非常感谢,我认为上海金融市场继续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
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对于这个市场,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已经集聚了很多优势。市场的资
本化和市值会不断的提升,很多人问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就代表很多现金流,很多透明
度会吸引很多成功企业在上海这个市场当中得到更多的融资来更好的投资兴
业。 [20:20:22]

[Nicolas AGUZIN]另外一方面,也能让投资者个人在上海这个市场当中建立更多的价值,
能够更多的推动这种价值,这种市场的透明度就是让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功的重要先决条
件。我们必须要确保市场透明度的建立是能够成功的,我们要确保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是
一致的,而且是在一定时间段当中有连续性的,而且是公开的。 [20:20:38]

[Nicolas AGUZIN]像方主席刚刚讲的,在几年当中这些政策法律法规都是要有连续性的,
此外也是要和国际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为什么要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因为对于其他国
家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在很多国际领域,在资本市场当中运行了几百年了,所以
他们运行市场的法律法规需要在中国市场当中有迹可循。 [20:20:48]

[Nicolas AGUZIN]过去几年上海金融市场的确在往这个方面发展,尤其当我看到当地金融
市场和全球资本市场如何进行互动,比如沪港通、沪伦通所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非常积
极的。科创板的开板就是证据,证明了交易价格如何公开透明。上海市场的做法和国际
市场的做法都是一致的,这对于国际投资者和机构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20:21:37]

[Nicolas AGUZIN]同时我们要确保我们参与市场的门槛是低的,我们市场的参与活跃度就
会提高,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必须对于上海这个市场感到非常有信心,让他们觉得上海这
个市场是很公平,没有过度限制的。当然这方面有风险管控的问题,世界上各国都想要
非常理性的发展金融市场,不希望有过多情绪的波动和风险。 [20:22:30]

[Nicolas AGUZIN]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经常说资本利用和调配很重要,风险分散
非常重要,风险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像投资者一定要面临风险,特别是对某些市场来说,
有些投资者在这个市场当中会赚钱,有些人会输钱,这就是市场的一个规律,就是我们
分散风险的做法。 [20:22:51]

[凌华薇]您对中国金融开放政策具体有什么新的要求? [20:23:45]

[Nicolas AGUZIN]我觉得法律法规方面和国际对标是非常重要的。 [20:24:06]

[方星海]现在新时期金融对外开放有什么新的特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刚才的几个
想法。以前咱们说金融对外开放,比如引进一家外资银行,引进一家外资证券公司,还
是一个合资的形式或者外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就叫做对外开放。 [20:24:42]

[方星海]基本上引进境外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这个当然也需要,新形势下我们继续做,
原来有一些是合资的,外方不能占大股,现在允许它占大股,过段时间就不需要合资了,
它可以百分之百拥有一家公司。 [20:24:45]

[方星海]站在这个时点上,金融开放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更大规模引进境外机构投资
者,这是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最近中日 ETF 通也可以归入这个领域,QFII、RQFII
的规则正在修改,更便于境外投资者以 QFII 和 RQFII 的形式投资中国,这是当前非常重
要的一个特点,特别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20:25:04]

[方星海]我们国家储蓄很多,投资者数量也很多,但是机构投资者特别是真正能够长期
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也可以发展自己国内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但
是这个需要一段时间。 [20:25:26]

[方星海]反过来,国际上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很成熟很多,所以我们只要把开放做好了,
我们可以比较大规模的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大大改善国内投资者的结构,更有利
于定价趋向合理,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这是当前开放很重要的一个特
点。 [20:25:29]
[方星海]现在我们可以逐渐的服务境外企业的融资需求了,沪伦通这个事大家也知道,
大家关注到华泰证券在伦敦发 GDR 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沪伦通进一步推进
也可以允许境外企业到中国获得资金需求,这项工作也符合中国的特点。 [20:25:49]

[方星海]咱们国家储蓄比较多,资金是充裕的,但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果能够吸引一些质量好的国际上的公司来国内给投资者更多投资的选择,这对资本市
场发展也是一个促进。同时也是服务于当前国家的战略。 [20:25:52]

[方星海]因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后,我们得让全世界感到中国发展对其他国家都是
个机会,包括对美国在内。否则其他国家就会有点怀疑,说中国发展起来对他们好像没
有什么有利的,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
有利于其他国家的发展。 [20:25:59]

[方星海]第三个新的特点,到了今天中国企业也已经到了全球去运作了,中国金融服务
也要跟着中国企业到全球去,这方面我们稍微落后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
中国金融企业怎么到全球布局,这个问题会越来越迫切,现在就应该要有破局了。当前
开放有这样三个新的特点。 [20:26:21]

[郑杨]我来补充讲一下,对外开放这个事情对于上海是很好的机会,上海本来就是一直
开放的城市,也有开放包容的精神。新一轮对外开放以来,上海还是尽量抓住机会,去
年我们发布了扩大开放一百条,里面 32 条都是金融方面的。 [20:28:55]

[郑杨]我们根据外资的一些情况和国内企业的要求,金融局做了双方面对接。前后报了
4 批 39 个对外开放项目,经过一行两会陆陆续续批大概有 17、18 个项目落地了。我们
引进来同时要走出去。 [20:29:05]

[郑杨]第二要营造良好环境,刚才摩根大通高管和方主席都讲了,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规范、透明、可预期,要让外国人来了之后真喜欢你这个环境,来了就不愿意
走,这是真正的实力。我们在进一步提高双向开放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把自己金融管
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升,营造好的环境。 [20:31:48]

[郑杨]刚才你讲的我们要防止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我们想处理好三个
方面的关系。第一在创新当中求发展,在发展当中求稳定,上海历来主张要把全国改革
开放项目,包括金融改革和产品放到上海来。基本功还要进一步扎实。发展创新当中怎
么求得稳定要做好。 [20:32:54]

[郑杨]第二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的互动协调,加强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还有关口前移,
我们搞了大数据和一些系统,我们把中央一些在沪单位还有互联网好的企业,他们的系
统和我们监控系统进行对接——有风险或者苗头赶紧下手早点提醒,早点采取措施,更
加防范风险,这方面要继续努力。 [20:35:20]

[凌华薇]郑局长说还有一些三不管地带的类金融机构,需要银保监会的支持。 [20:39:13]

[綦相]从银保监会到我们这里是依法履职,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金融委
具体的安排指挥下,从事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也是按照相关要求,银保监会制定了防范
化解银行业、保险业风险三年攻坚战。 [20:41:05]

[綦相]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重新组建银保监会赋予了银保监会从事一部分地方性
金融业务机构的监管职责,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同时,也在和各个地方金融监管局
密切合作,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针对具体的个案、风险处置还是一类机构的制度
建设,都有大量合作,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41:09]

[綦相]今天上午领导嘉宾讲话当中提到在开放领域除了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债券市
场开放领域之外,我们还是非常希望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有一些细分市场上的开放,
比如非常欢迎境外投资者在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消费金融、国际保理甚至融资租
赁、货币经济等领域有专业性机构进来,对于活跃市场,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也大有好
处。 [20:42:26]

[凌华薇]今晚时间有限,讨论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20:42:49]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五

全球经济增长新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开放

[主持人]这里即将举行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五:全球经济增长新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开
放”,东方网全程图文直播,敬请期待。 [08:38:56]

[杨燕青]

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陆家嘴论坛第二天全体
大会,这一场主题是全球经济增长新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开放,这是全世界和中国都非常
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围绕在四个方面:一
是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行,而且无法回到危机以前的水平;第二全球高债务在持
续,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我们总觉得可以退出,但最终发现比较难退出,比如下一周美联
储也许会降息而不是维持退出政策;三是全球科学技术和创新正在带来革命性的新变
化,也在重塑未来的经济;四是全球化的进程,目前面临一些逆转甚至看到了非常多的
贸易冲突,这是今天讨论中国金融开放包括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 [09:06:24]

[杨燕青]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大家非常关心中国的开放战略如何制定,包括上海金融中
心建设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今天有两位非常重要的嘉宾,我非常高兴能主持今天这一
节讨论。第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小川先生,在过去十几年当中,周行长不遗余力推
动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同时让中国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金融危机以来,在今
天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全球都非常关注中国,有时候也对中国非常迷惑,在这样的情
况下,周行长解读中国经济和中国政策,在国际上让大家明白而且知道中国正在做什么,
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对中国有信心。非常荣幸周行长今天可以来! [09:09:00]

[杨燕青]另外一位嘉宾大家也非常熟悉,Paul ROMER,他是 201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同


获得者。如果大家看一下 Paul ROMER 的主页,你会看到他给自己的三个定义非常有意
思。第一个是“经济学家”,他 1986 年的论文奠定一个基础,在 1990 年重塑了全球经济
增长理论,一直到今天还对全球有重大影响;第二个是“经济创业者”;第三非常有趣,
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极客”。他在全球受到极大的尊敬,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非常大
的争议,包括在世界银行。 [09:12:10]

[杨燕青]从 Paul ROMER 教授开始,根据你的增长理论,专业化会形成国际贸易和回报的


增加,这一届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总统我相信他不太理解这样的理论,你是不是应该教他
一些经济学? [09:12:39]

[Paul ROMER]首先,我讲一点我们不太做的但是应该更多做的。我从来没有给任何金融
公司做过顾问,也没有做过任何公司的顾问,没有做过任何董事会的成员。我的工作主
要是告诉大家我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我认为世界银行做什么是正确的,也许他们有
时候会不太舒服。 [09:13:40]

[Paul ROMER]
金融行业并不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主要研究的是技术,但是我还是想给大家提供一
些我的了解和警示。这是我要说的前言,回顾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有更好的视
角来看现在的波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变化或者发展就是 1200 年以前,大家开始进入
城市,消费是很通用的,生产方面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专业化之后你什么东西都买,实
现所有活动和生产力的最高,生产的专业化以及消费通用化。 [09:16:17]

[Paul ROMER]什么是一个正确的规模?一个城市一百万人口或者一千万人口能够实现
很大的专业化,一个国家可能有一亿或者五亿甚至十亿的人口,到目前为止专业化仍然
非常重要。比如制造某种芯片,可能世界上只有你能做,这些理论对于总统来讲太复杂
了。 [09:17:41]

[Paul ROMER]现在世界上的专业化并不是非常多,不同地区可以自给自足,就影响了一
定的专业化,但这对于整个世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是有好处的,技术和贸易的进步仍然
会继续,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不像以前那样全球化了。 [09:19:18]

[杨燕青]一会儿我会问更多关于贸易的问题。在此之前我先问一下周行长,在这个大环
境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大家非常关注,在您看来国际贸易大背景的变化,会如何影响
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甚至包括美国经济,同时对全球金融市场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
响? [09:20:00]

[周小川]首先,大家都说打贸易战没有赢家,大家都输。意思是大家的 GDP 都面临不同


程度的收缩,首先从宏观上来讲,增长放缓或者收缩所会带来副作用,一般采取一些更
为积极或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09:21:33]

[周小川]在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增强信心方面,因为贸易摩擦会打击不同人的信心,也打
击了金融市场。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的调整肯定会起到一定正面的作用。与此同时,
这些宏观政策一般是总量政策,它的针对性很难直接补偿到那些因为贸易受到损失的出
口者和进口者。首先有一些出口产品出不出去了,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想传导到具体的
点是有很大难度的。 [09:22:12]

[杨燕青]您说的是美国? [09:22:24]

[周小川]各个国家都一样。这些政策虽然有正面的作用,但针对性不可能太强,不可能
对症下药。在短期宏观政策调整下,还是应该追求更治本的办法。 [09:23:07]

[周小川]
从我看来治本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贸易谈判,通过 WTO 改革要使搞错的贸易政策回
归正常,这是对症下药。二是对于中国来讲,对美国出口减少的部分要尽可能通过扩大
销售渠道出口到其他国家,我认为中国这方面的潜力还是蛮大的。中国现在出口的产品
质量相当不错的,价格适中合理,全世界 70 多亿人口,少几个亿的需求之后,还有很
多地方可以销售这些产品。 [09:25:35]

[周小川]政策制定上要有一些鼓励出口多元化发展的进程,用两三年时间慢慢你可以找
到新的出口市场,建立起新的出口市场。 [09:26:16]

[周小川]出口多元化以后,金融现象反过来对于汇率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我认为一方面
宏观政策要作出一些响应,另外一方面还要治本,贸易上出的问题还是要靠贸易上的办
法来根本解决。这个解决过程当中,肯定对金融市场不同产品不同板块也会产生一些冲
击。 [09:27:50]

[Paul ROMER]我再说一点,如果你问亚当斯密一句话,如果有十亿人几十亿人进行全世
界的交流好不好?他说太不得了,20 亿或者 30 亿人口能进行全球交易是太了不起的事。
现在有 70 亿人的全球交易市场贸易市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贸易一定会带来很多好处。
如果我们能够有各种类型产品进行贸易的话,对于全世界肯定会特别好。长期来看,目
前的情况不用担心,肯定会有一些波动性。正如周行长说的,中国在大幅度波动时管理
得很好,接下来肯定也会这样做的。 [09:29:26]

[杨燕青]相信贸易方面肯定会越做越好,走向正常。 最近国际市场都非常关心,我们的
汇率是连续的,金融市场说我们应该看一篮子指数,不是 7 就是 92,假设未来对人民
币的压力还需要一个市场释放的话,您觉得国际投资者如果看人民币,应该看什
么? [09:30:54]

[周小川]我个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最近没有太多研究。但贸易领域产生的问题有可能再度触发全球
多个国家竞争性贬值。出现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希望受到这种损失,往往造成的可能性就是汇率贬值,

就容易再度出现像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所谓竞争性贬值。 [09:33:39]

[周小川]G20 国家曾经在上海开会时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曾达成过共识,大家要共
同努力防止出现竞争性贬值,我认为这是 G20 的工作机制中取得的一项很重要的成果。
贸易战如果打起来,很容易再次出现汇率的变化,有可能过去达成防止竞争性贬值的共
识会重新受到挑战。如果大家都靠竞争性贬值的话,整个世界的金融秩序也会混乱,大
家都不会得到好处。 [09:35:37]

[周小川]现在有很多是市场参与者做出的反应,他们觉得受到损失了,需要作出调整。
我希望这件事情一是随着贸易政策争取调整回正轨,这样信心可以得到恢复。二是 G20
大阪峰会马上要召开,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应该借这样的场合,重点研究这个问题,对
全球金融市场给予一定稳定的信号。 [09:36:40]

[杨燕青]非常感谢周行长,这需要国际的多边平台。请问 Paul ROMER 教授,现在贸易摩


擦已经进入到科技领域的争夺和竞争了,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根据您的内生性
增长理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 TAP 这些领域里面有生产力的上升,大数
据、人工智能以及很多创新已经出来了,为什么生产力没有上升?第二个问题,当前背
景下全世界担心我们会不会有一个科技铁幕的下降,中国、欧盟、美国是不是可能在数
字贸易里面制定自己的一套标准出来? [09:38:50]

[Paul ROMER]第一个问题,我整个研究生涯里一直在关注硅谷、斯坦福等这些地方科技
生态的发展。我认为有一个大的遗憾就是高科技让很多公司成为了垄断者,他们针对一
个特定市场进入以后创造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面免费给大家用,大家都被锁定后,
以这个平台收高利润,这是高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几十亿的钱都会投入到到垄断性的
平台,但一点没有投入到增加生产效率方面,这可能是经济学家和监管部门失败的地方,
没有限制对市场垄断的这种自然行为,或者强迫这些高科技公司真的为经济创造点价
值。 [09:40:22]

[Paul ROMER]第二个问题,在科技商业化的研究领域,比较容易找到的解决方案是一个
单一控制性的公司出现,这对整个世界不是好事,因为多样化才好。一旦有什么解决方
案出问题了,连一个备份都没有了,这是一种脆弱性。最知名的是芯片领域,大家都用,
就有这样的脆弱性,如果有不同类型的芯片架构会很好,现在全世界服务器都在用一个
系统,如果有其他的开放源运行体系会更好,万一出了问题。“铁幕”这个说法有点吓人,
但是科技如果有多样性,这种生态肯定有好处的。 [09:43:18]
[周小川]Paul ROMER 讲得很有道理,我换一个角度。这么多年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其中
一个任务就是研究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所以你想弄清楚生产是怎么涨上去的,消费是
怎么提高的。科技发展是一个什么函数是取决于什么样的内容造成了科技的发展,我认
为有两类:一种科技发展是和科技投入相当有关系,包括人才培养、教育程度还有科研
经费和研发经费,研发经费往往有很大的时间滞后,由研发经费吸引了人才,建立了实
验室,买了实验室的设备,又经过多少年的积累最后形成研发产品。 [09:44:32]

[周小川]在全球来讲,相当大一部分的技术是可以买卖的,使用权是可以买卖的,科研
设备是可以买的,过去你没有实验室,你把这些设备都买来了,你就会雇佣很多科研人
员,积累慢慢就起来了。 [09:45:19]

[周小川]观察 80 年代的时候,中国技术人才也很少,科研经费研发经费很少,研发条件
很差,那时候就不容易出成果,有些人宁愿到其他发达国家去做实验,在那里发展。这
些情况慢慢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东西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是否对研发给予充分
的激励。中国在改革开放早期财政捉襟见肘也拿不出钱,后来慢慢对于研发的投入以及
对于研发税收的扣除等各方面的政策都做了相当大的改进。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研发也会
越来越出相当多的成果。 [09:46:50]

[周小川]从有了投入、有了政策激励,有了设备、有了人才到出结果,有的时间长,有
的时间短。现在有很多科技领域的发展能够追上,还有一些东西就是要十年,二十年甚
至更长时间的功夫才能积累。出现这种情况时,双方都要冷静地看待。中国在某些方面
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铁幕”其实最后不会有太大的结果,也不能根本阻止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中国科技进步。中国将来在有些方面可能会领先,有些方面也能创造出很多很有市场

潜力的新科技和相关产品,这是阻挡不了的。 [09:48:53]

[周小川]像贸易领域一样,如果大家合作形成的生产力是最有效率的,对大家都最有益。
硬要割裂的话,都降低了大家的发展速度,提高了大家的成本。 [09:49:31]

[杨燕青]非常感谢周行长。Paul ROMER 教授您是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技术创新流程以及


技术链的上升,另外您觉得在中国的金融开放如何帮助技术的创新? [09:49:56]

[Paul ROMER]技术领域有一部分技术,比如电话的发明就非常有价值,还有智能手机的
出现。当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利润不仅仅意味着社会拿到的最大好处。全球的预
期寿命都在增长,有些领域进步非常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每个国家都应该问问自己的
创业者,不管你拿了多少利润,告诉我你是不是创造了价值?这才是金融领域也要考虑
的问题。当然,在财政上可以赚很多钱,在医疗和制药方面也可以利用技术赚很多钱,
但是对于整体社会有没有更大的效益?股权是为公司提供资金非常好的方法,债务是非
常危险的,帮助一些新公司创造价值通过股权融资就非常好,如果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债
务融资,我们会非常担心。政府应该更好监管,避免居民周期性的债务危机和债务崩
溃。 [09:53:44]

[杨燕青]您对于中国下一步金融开放有没有什么建议? [09:53:53]

[Paul ROMER]我觉得在基于股权融资的社会价值方面,中国和世界上还有差距。基于股
权的公司很容易解决破产的问题,可以有创新,可以进行风险控制,但是债务就不容易,
如果有和债务相关的问题,就要绕过很多障碍才可以解决问题,股权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现在金融体制过多依赖于债务,风险很大,应减少对其依赖。 [09:55:54]

[杨燕青]讲到中国金融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下一步中国价值链和中国
制造可能要更多转移到新兴市场,人民币在其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贸易摩擦大背景让人民币继续国

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如果人民币不国际化,整个贸易和价值链转移没有

金融的承托,如何把握空间、应对挑战? [09:58:18]

[周小川]我先接 Paul ROMER 所讲的说几句。中国金融是需要巨大的转变和改革,过去基


础是集中型计划经济,那时候也没有真正的银行,后来我们先把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了,
我们没有直接融资的市场,特别是股权市场很薄弱,因此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风险投资和
支持科技发展的融资方面也都很缺乏。现在我们所有这些都是靠开放带来的,靠开放才
知道怎么改,这是一点点的过程,所以开放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必要的,进一步的金融开
放非常重要。 [09:59:17]

[周小川]在中国,不管在银行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中,外部资金或者外部机构所
占的比例还非常低,所以有很大的潜力。对外开放过程当中,本币要从过去的估值扭曲、
限制较多慢慢走向可自由使用可兑换,这当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一定要注意当前世界资
本市场有时候是有异常流动的,同时还要有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等这些必要的管
理。 [10:00:34]

[周小川]刚才说的好几个方面都需要人民币发展,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慢慢对人民币
给予重视。我个人理解人民币的使用和人民币下一步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和美元有互补
性,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在美元发生,美元波动了,流动性不
足了,创造了机会大家就寻求使用人民币。从我当时做央行行长角度来讲,那个时点出
现对于人民币的需求超出我们事前的预料,大家既然有需求,对于全球的贸易结算、贸
易融资、对于邻国金融信心的稳定有好处,我们就推进。推进过程中,有的阶段美元或
者欧元表现非常好,这时市场参与者会觉得这挺好的,就有一个互补的过程。[10:02:14]

[杨燕青]您觉得这样机遇的时点在未来还会那么完美的呈现吗? [10:02:36]

[周小川]像经济学家所说的,不管怎么努力,金融危机或大或小总会发生。我们看到了
很多经济危机,这之前也有纳斯达克股票泡沫的危机,安然事件可能冲击小一点。观察
全球,90 年代末有亚洲金融风波,没有过十年又有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北欧很多国家
1990 年前后的房地产危机,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未来危机还会不断出现,类
型可能有所转换,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于储备货币、对于价值、对于购买力、对于支付系
统的方便性等问题怎么考虑,都会随着大环境不断波动的。我很难想象直线型的前进,
当前尽管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很多方面大家都觉得人民币应该发挥更大的作
用,但这仍然是全球市场参与者的自主选择和他们对风险控制的自主考虑。 [10:05:04]

[杨燕青]最后想问一下 Paul ROMER 教授,如果上海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有


什么建议? [10:05:46]

[Paul ROMER]我认为有两个非常大的机遇,第一,发展一个更好的、基于股权的融资系
统,我觉得股权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方式。第二,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在城市大规模
发展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进行,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一带一路”项目。创造
利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上海引领打造一个金融系统,可以给中国公司提供一些股权融
资,甚至是世界上更多的地方。上海也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架构放在一起去调动很多资源,
在“一带一路”上做大规模的基建或者城市设计。 [10:06:44]
[杨燕青]周行长还有没有好的点子? [10:06:56]

[周小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咨询委员会昨天正式成立,将会讨论如何建设好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我始终认为金融中心核心可能就是资本市场里的这些内容,在如今电子化非常强的
时候,金融业务中有很多业务在哪个地方运作都可以,不需要人聚集在一个城市,通过不

断见面,不断讨论来做事情,需要看到金融中心哪些事最需要大家聚集到一起来
做。 [10:08:08]

[周小川]我们的咨委会还没有开始正式讨论,先出了几个题目,有些方面和 Paul ROMER


先生刚刚说的内容类似,强调股权市场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标准必须要提高,特别强
调提高会计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和国际标准的接轨,货币可兑换程度也需要提高。现在
我们的监管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以金融产品为主的市场我们需要按照标准强化监管。
此外,人才聚集、信息通畅这些事情都需要不断往前推进。上海这些年已经打下了很好
的基础,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早就打出来了,大家的期望值很高,我们还需
要做很多事。 [10:09:22]

[杨燕青]非常感谢周行长给我们的好建议,也感谢 Paul ROMER 给我们的介绍,非常感谢


两位,希望下次能继续聊。 [10:09:57]

[杨燕青]刚才我们讨论了全球贸易格局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变化,接下来的我们将重
点讨论中国的金融开放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10:10:20]

[杨燕青]
下面请上全体大会的五位嘉宾:新开发银行行长 K.V.KAMATH,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
Yasuhiro SATO 先生,橡树资本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 Howard MARKS 先生,中国国际金融
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管理委员会主席毕明建先生,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
先生。 [10:10:43]

[杨燕青]我们的讨论继续开始,请每位嘉宾有一个比较简短的发言,后面有更多的讨论,
希望大家不要超过 5 分钟,首先有请新开发银行行长 K·V·KAMATH。 [10:11:25]

[K.V.KAMATH]
各位早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里,上海对新开行非常重要。我们也是第一个在上海成立
的多边开发银行。这么多员工来到新开行,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证明了上海
充分向全球市场开放。上海这个地方你进来,然后开始自己的工作,是非常便捷的。上
海有很多基础设施,而且上海能够吸引到人才,让他们觉得非常舒适,不管来自中国还
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我们的员工来自全球五个不同国家,基本员工差不多都可以很快融
入上海生活,目前我们新开行已经充分进入运营阶段,向金砖五国国家都有发
贷。 [10:14:19]

[K.V.KAMATH]上海是不是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成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当下可能比十
年前要容易很多。主要是因为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杠杆,而上海是在拥抱技术的,
在技术的使用方面是非常便捷的。另外,上海其实也是新开行的中心或者是枢纽,现在
很多人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上海非常欢迎技术包括创新,这些技术和创新都会影响
到我们的金融和金融服务,给我们提供一个软的基础设施,让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开展工
作。 [10:15:40]

[K.V.KAMATH]未来人民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上海市场可以说是人民币最重要的母
国市场。差不多四年前,我记得我跟周小川行长有一个见面,他当时是央行行长,我问
他要发一个人民币债,他很好奇也非常支持,他当时说我们可以进入到市场发人民币的
债。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国用的是一个本地货币,而不是储备货币来发债。我们是非常
成功的。我当时跟周行长说,人民币为什么不走国际化?从那之后,中国就让越来越多
的人可以获得人民币,而且把人民币借到更多其他国家的市场。我们其他的四个金砖国
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民币贷款,我们现在也鼓励其他金砖国家用自己的本地货币筹
资,甚至可以发债。我相信在接下去几年我们会取得更多进展,用人民币给所有的成员
国提供服务,我们需要上海市场为我们提供人民币,这会进一步促成人民币国际化。我
要说的是,人民币不仅可以进行国内筹资,而且人民币是一个国际货币,这个市场有非
常大的人民币池。 [10:17:53]

[杨燕青]谢谢 K·V·KAMATH 先生,特别您讲到关于人民币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想请佐藤先生。 [10:18:19]

[Yasuhiro SATO]我想说几点,第一是金融系统的国际化,第二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说到
中国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我相信中国必须要有更多的措施来开放金融系统,特别
是在证券等领域取消或者逐渐减少外资持股比例的要求,这样我们可以更多地进入到中
国市场。 [10:20:10]

[Yasuhiro SATO]
中国目前在推进利率自由化,也鼓励更多民企进入金融行业,这将会增加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一些确保金融稳定性的政策,我们需要一系列框架监督金融机构,比如破产的
时候怎么办,这些对金融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国在建立宏观
审慎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多,这是在央行的推动下,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银保监会等多
部门的共同努力。 [10:21:18]

[Yasuhiro SATO]第二,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数字化技术影响金融行业,我们要确保相关
的监督机构能够覆盖到新的金融领域,包括数字领域。关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和救市政策,
中国现在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出现破产或者是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可以快速地
采取行动。我们看到相关的宏观政策出来了,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加细节的执行政策。除
此之外,监管机构还必须要看国际上有什么标准,G20 组织中其他国家的政策也是值得
借鉴的。 [10:23:25]

[Yasuhiro SATO]第二点,现在全球经济未来走势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中国是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上
海在中国经济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应该要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这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上海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觉得我们要关注人民币进
一步的国际化。刚才好几位发言嘉宾也讲到,在这方面我们要增加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
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开放资本项目的交易,进一步地增加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
流通范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要吸引到更多
的投资者包括外资,这会增加中国国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基础。 [10:24:52]

[Yasuhiro SATO]当然,我想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债券市场的重要性,我们瑞穗金融集团
一直致力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一直发展得非常快,我相信未来日本的企业也有
在中国发放人民币债券、以及在这个债券市场投资的需求。我们瑞穗集团将会帮助上海
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中国债市上进一步推动真正的全球交易行
为。 [10:25:50]

[杨燕青]谢谢 Yasuhiro SATO 先生,接下来请 Howard MACKS 先生发言,我们知道橡树资


本是专门进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处理的,您有没有看到这里的商机,您觉得这是好消
息还是坏消息? [10:26:10]

[Howard MARKS]
非常高兴能来参加这个论坛,同时也非常荣幸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咨询委员会的成
员。刚才我的同事们谈到人民币还有技术方面的话题,我想要谈一些软的话
题。 [10:27:14]

[Howard MARKS]橡树资本是一个另类投资的公司,我们不投资于主流的美国股市和债
券,我们在中国 A 股已经成功投资了二十年,从 2015 年开始,我们也对不良贷款进行
投资,在中国是从上海开始的,目前我们成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10:27:49]

[Howard MARKS]我对于上海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信任。我们投资所有
中心前,总是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具备我们所要的特点,包括整个过程当中的信用,另
外就是政府以及我们对手的公正,还有信息的透明开放,还要高质量的会计,这是我们
可以依赖的。 [10:29:09]

[Howard MARKS]我们要依赖于金融能力,再与会计能力进行比较。另外法治也非常重要,我们要跟借贷方签订
合同,合同当中如果对方不能够实施了,我们要确保合同上面的内容能够实施。对我们来讲,三十年来,我们的投

资都非常成功,主要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这里一个关键在于法治,就是说双边借贷方的合同要得到实施,这是成

功的关键。另外我们要有稳定的监管,我们要确保今天的监管跟未来的监管可以发展强化,但是总体来讲是稳定的,

是我们可以依赖的。我们也需要一个可依赖的投资环境,我们也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要让企业相信非中国的和中

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所有的这些要素如果具备的话,就会让上海成为一个金融公司非常欢迎的市

场。 [10:30:03]

[Howard MARKS]关键是你能不能形成这样一种信任,以及具备信任的理由。刚才我谈了
很多,这是一家金融公司要参与进来的要求,或者是中间商的要求。除了信息之外,最
终的投资者还要相信风险是受到控制的,那些没有达到标准或者规则的人会受到严重的
惩罚。 [10:30:55]

[Howard MARKS]根据我的经验,这样信任的要素在上海基本都是具备的。在金融中心的
建设中,如果具备这些要素,上海就会是一个金融操作低风险的市场。如果上海被视作
低风险的市场,就不需要有高风险的溢价了,资本成本就会很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允许投资者、金融公司到这里来发展,最终也会让上海以及整个中国地区不受金融危机
的影响,我相信这是能够达成的。 [10:32:35]
[杨燕青]谢谢 Howard MACKS 先生,信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信任才会有低风险,低成本,交易成本也很低,谢谢。
下面请毕明建先生。 [10:33:09]

[毕明建]

非常高兴,中国市场的发展或者是权益类股票市场的发展成为社会共识,要加强发展。
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看得也是非常清楚的,中国经济要转型,要有新兴产业发展,现
有的传统行业要整合提高,都需要资本金。这两年 PE/VC 发展不错,A 轮、B 轮、D 轮
走下去,最终还要走向资本市场,没有资本市场,产业发展是没有得到金融服务业的支
撑的。产业转型整合,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债务重组,就是缺资本金。 [10:34:23]

[毕明建]从金融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我可以提供一个视角,刚才我还在跟日本这位嘉宾
在交流。中国现在储蓄率之高,大家可能要有点具体数字感受一下。每年现在储蓄要形
成投资的有 40 万亿,我们 90 万亿 GDP,股本市场去年加在一起有几千亿,一万亿不到。
你想想看 GDP 每年几万亿的增长,海外投资现在也受很多约束,债务是几十万亿的增长,
就算是现在空转,僵尸企业都停下来,你的倍数能降下来吗,道理就放在这了。[10:35:02]

[毕明建]所以实际上权益类市场的发展,或者金融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是一种滞后的状态。全社会
都看得很清楚,形成了共识,我们很高兴。仔细想想这三十年股票市场发展也经过了无数探索,为什么资本市场走

不出来?我想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像刚才谈到的有软件方面的原因。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结构性的缺陷,

这是我们经济发展制约所造成的,财富积累造成的长期资本的欠缺。这可能不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就能解决

的。 [10:36:33]

[毕明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越来越具备,大家也更多聚焦在海外的经验。比如
说退休基金怎么能够有好的制度安排,形成长期股权投资,这都需要时间。当然还有很
多建议,国有资产积累了这么多年了,几十万亿是有的,像我们中金上市的企业几万亿
美元也是有的。这如果能够结合国企改革放到资管平台上,作为一个资产管理的形式加
以管理,可能会又产生一个很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最近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国资委发文了,授权经营,
从有财务约束的财务管理需求出发,在这个平台上形成好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10:38:19]

[毕明建]这一类想法提了很长时间了,进展非常缓慢,实际情况是这么大的储蓄,有这
么高的需求,但是我们机构投资者实在是不成比例的小。我们超常规的发展机构投资者
也谈了很长时间了,但实际上你看看,现在我们的共同基金、权益类的就三万亿,这两
年阳光私募比较大,可能发展得不错,上万亿也就是这样的规模了,跟我们每年 40 万
亿储蓄形成的投资都是不成比例的,这是大家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10:39:27]

[毕明建]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来在全球经济增长视野下看金融开放,还是有很特殊的意义在里面的。看一下全球
资本分布,西方是成熟社会,它财富积累很长时间,所以它天生具备好的条件,它有长期资本的供应。我想在现在

这一轮开放下,这个角度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能够在国际视野更大范围内配置资产的情况下,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发

展当中的一些结构性的缺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10:40:09]

[毕明建]我在想八十年代的时候产业资本进入中国,规模很大,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造成
非常正面的影响。问题是金融性的资本为什么一直不进来?我们中金公司是一个合资企
业,早期外方就一直说,觉得中金公司前途无量。当时外资占资本市场比重零点几,今
后起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美国都百分之二十几,说今后不得了,中金你们机会
很大,但是就一直没有发生。我想这是很有趣的情况。这两年虽然有贸易摩擦,但是国
际资本,特别是美国的权益类的资本对中国兴趣一直在增长,我觉得这也是很值得探讨
的一个情况。 [10:41:13]
[毕明建]这些海外长期投资者逻辑很简单,全世界增长高地在亚洲,亚洲核心在中国,
这不用讨论,很清楚。美国现在倍数多少?全世界倍数最高的是美国市场,已经到顶了,
高不到哪里去了,全世界最低的是中国,对他们投资来说道理也是很清楚的。现在这一
轮开放,我们如果能够通过引进国际资本,把我们权益类市场,特别是股本市场发展的
结构性短板弥补,这可能是我们这一轮金融开放方面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地
方。 [10:42:01]

[毕明建]在此基础上,怎样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好?比如说上海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原
来沪港通、深港通已经起了很大作用,使国际资本流动大大便利,在 QFII、RQFII 的基
础上。现在大家提出来要避险,避险市场怎么建设,我们是从市场的构成服务等方面看
待这个问题的。 [10:42:42]

[毕明建]这次科创板我觉得是生逢其时,从上市标的角度来看,中国从来不缺乏,美国
上市比较热的公司中国占了很大的比重。问题是中国市场不能充分提供这个服务,所以
大家被迫到海外寻找这方面的金融服务。标的是不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支撑了市
场的供应方。原来我们很多尝试没有真正走出来,这次我觉得走出来可能性非常大。怎
样加快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同时要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进入的新的态势,这可能
是我们这次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0:44:18]

[毕明建]最后加一句,美国有一些精英一直谈希望实现所谓的脱钩,但实际上我觉得美
国资本没有在寻找脱钩,美国资本实际上是需要更加全球化的,也为我们全球化的整个
趋势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谢谢。 [10:44:39]

[杨燕青]非常感谢毕明建总,最后请任志刚先生。 [10:44:45]

[任志刚]谢谢大家,我是香港金融和货币管理的工作者,我想更多谈谈关于中国大陆金
融开放方面的想法。有两点,第一我们说资本项目开放,第二就是金融体系给外国金融
机构开放,使外国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提供一些金融服务,这两块我们可以谈
谈。 [10:45:49]

[任志刚]
资本项目开放好处肯定是明显的。从我的角度用三个字形容国际资本,第一个是波动性,
国际资本是高度波动的,很轻松地进进出出;第二个是量大,尤其是在世界主要大经济
体还在做 QE、做量化宽松的时候,大量国际资本量非常大;第三个词是恶意,1997、
1998 年应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有这个体会,国际资本有一种掠夺性的特性,当然
目的是为了赚钱。IMF 说,你们要有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就不会这样,我当然同意,
但是这可能是一个基础前提条件,它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你不一定有了这个就能够维护
金融市场的稳定。 [10:47:25]

[任志刚]我们知道,谁都希望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资本项目的场景下运行,但是你必须
要有这个勇气和实力来应对这个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市场机制一定会失灵的,一旦它
失灵的时候,你要有责任把这个市场扭回正轨,你也需要工具。 [10:48:18]

[任志刚]在中国大陆谈人民币可兑换性问题的时候,你可能需要采取一个更审慎的,或
者是保守的方式。我曾经给周小川行长写过一篇论文,分析人民币全面可兑换和自由可
兑换的差异,后者说自由人民币可兑换,你打个电话可以买很多人民币,不用填很多表。
充分可兑换、全面可兑换的意思就是资本项目下所有 40 种项目都可以进行可兑换,但
是你可能需要填表,要交信息,你的一些行为可能会被跟踪,你需要被审批通过,但是
是可兑换的,这个不一样。资本项目下是可以控制好的,比另一种情形更好控
制。 [10:50:26]

[任志刚]另外,2000 年的时候就说了要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之后在香港建立了人民币
离岸市场,之后人民币就被用来进行贸易结算等功能。现在我觉得可以将人民币国际化
再进入一个新的维度,让人民币使用放在资本市场交易里去用。我们在香港已经做好准
备做这件事了,做好准备将人民币定价、人民币交易、人民币结算,或者在股票市场交
易里面用人民币结算。任何时候国际投资者想要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时候,他们可能还
没有做好准备去用人民币,他们还想用香港港币来做。此时此刻可以做一件事,把人民
币使用的功能放到更高层级上,主要是为了资本市场交易来使用人民币做各种功能,我
们做好准备做这件事情了,我们愿意做推动。当然这需要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支
持。 [10:52:36]

[任志刚]我很快地再说一下把中国大陆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机构开放的问题。华尔街有
大量的金融机构,他们在金融总前沿,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是要小心,最
先进的金融行业有的时候太前沿了,会有很大的风险。你拥抱他们,运用他们的专业技
能时候要小心,风险就在于你也会拥抱他有问题的文化,文化不能完全拥抱,这是有问
题的。金融界的有问题的文化是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这个文化是自私文
化,金融体系特别的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这种自私文化造成了各种风险。我其实非常支
持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心观点,就是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监管部门需要有这样的勇气,
他一旦看到次贷的行为,或者是复杂的金融产品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问题,这些东西
怎么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了?怎么有办法推动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如果做不到
这一点,就不让你做这个工作。 [10:55:31]

[任志刚]这就是我做的工作,我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时候就做这件事情,2005-2006 年
的时候,次级债当时是在美国特别受欢迎的证券资产,有一些香港银行企业来找我问我
们能不能做一点这些资产?我的答案是我理解不了,次级的你买它干什么,很多金融机
构都认为我很笨,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我们没有受到次级债的冲击,这些都是我
们在金融开放的时候要应对的问题,我们要审慎,但是我们也要有勇气。 [10:56:15]
[杨燕青]谢谢你,你说的三个词特别重要,我们现在也需要更好的管理这些风险。人民
币在中国金融开放领域和中国市场开放领域里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人关注。我首
先问问 KAMATH 行长,您说人民币在金砖国家里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新金砖国家里都
用人民币可能吗? [10:57:04]

[K.V.KAMATH]我们主要是看双边结算。您说的这点是可以的,但是这要看各国的监管当
局能不能赞同这种资金的移动,我们相信将来这肯定会发生。首先用于贸易领域,用本
地货币结算贸易被用得越来越多,之后从长远来看,也可以拓展到更多的领域。最近我
们看到有一揽子可以用的资金池。 [10:57:43]

[K.V.KAMATH]另外你今天早些时候还谈到一个技术“铁幕”,货币方面也有这样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
要和更强大的货币竞争,这是一边倒的战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你的货币都会非
常弱,这样你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困境。现在有一种另外的选择,借款国会更加聪明一些,
他们也提到在货币结算方面,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全球 GDP 中发展中国家比例越来越
大,他们自己的本地货币由人民币带领获得更大的份额。上海是这种发展的重要领头羊,
一开始人民币领衔,随着时间流逝,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也会加入国际结算体系
中。 [11:00:00]

[杨燕青]您觉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阻止人民币还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过
程? [11:00:26]

[K.V.KAMATH]我觉得会加速。现在挑战很明显,但是我相信一个国家把它看作挑战,所
有发展中国家都认为是个挑战。这个流程会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会得到鼓励,
大家都会更多采用人民币。 [11:00:55]

[任志刚]人民币国际化流程必须进化,特别在金融界,这非常危险,风险很大。我们必
须要有一个国际货币体制作为一个多货币的体制,不可能是仅局限于过度依赖一种或者
两种货币的国际结算体制和货币机制。除此之外我们有责任打造一个稳健的国际货币制
度,比如让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 [11:02:11]

[杨燕青]如果人民币可以发挥这种作用,香港在这一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上海是一
个人民币金融中心,香港也是一个人民币金融中心,您对香港未来怎么看? [11:02:26]
[任志刚]我对香港未来一点也不担心,对港币也不担心。一个货币是一种交易途径,它
是一个会计单位,香港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在香港要做生意,如果他们愿意使用一个外国
货币而不是港币,比如在股票交易方面,那我也欢迎它。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就是
要营造一个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筹资者可以碰头撮合,他们可以自己选择
他们愿意用的货币。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1:03:40]

[杨燕青]大家会看到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的风险也在增加,包
括阿里这样的公司都在考虑是不是要回到中国香港,甚至未来回到上海。这样的局面下,
您如何看待中国金融开放,给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香港在内的机遇。您怎么看
待? [11:06:13]

[毕明建]我们都希望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过程,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看香港市场,我们 1997 年到香港,42 亿对香港绝对是天文数字,
非常困难。但是现在香港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在很多方面和最发达的市场相媲美
了。 [11:08:46]

[毕明建]但香港也有缺点,零售太少、流动量太低,承载大型的发行时所有抱怨都是流
动性不够,中国大陆是没这个缺点的。我想我们还是要利用国际资本对中国还是感兴趣的状态,把我们
刚才提到的软件方面的环境、制度方面的环境尽快做好,引进国际资本,作为资本市场发展很重要的动

力。 [11:09:48]

[任志刚]上海、香港金融中心完全可以合作,中国可以有两个金融中心并存。重要的是
把两个国际金融中心连接起来,使得双方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整体的利益。我们有很多
连接的渠道,比如说沪港通,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金融中介的渠道整合起来,不仅仅
是股票市场,还有银行市场,还有债券市场,同样也可以连接。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两个
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托管服务、支付结算都可以连接起来。另外还有一个维度,我们
可以通过连接推动两个金融中心的资本动力,货币的流通甚至都可以结合起来。我们有
这么多事可以做,都可以让我们协同增效,服务我们的国家。 [11:11:32]

[杨燕青]非常感谢。Howard MACKS,您能不能谈谈关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未来?您认为
这是一种风险或者一个机会?如果中国更加开放有更多的风险和更多的坏账,资本市场
会更加波动,您觉得对您来说这是风险还是机会? [11:13:36]

[Howard MARKS]风险的出现要看交易所是否开放,是否自由,是否有连通性,更早愿意
接受风险的人将会获得补偿、获得成功。所以,要想推动开放,就需要一些愿意早承担
风险的人,发现它是有效的,然后得到回报,就会赢得其他人来。当然,不是所有承担
风险都是成功的,但是你要学会哪种风险是好的,哪种是不好的,只有通过试错。我相
信世界会感兴趣来实验的。 [11:14:40]

[杨燕青]非常感谢。SATO 先生,日本即将举办 G20 峰会,就在 6 月底。您觉得在这轮


G20 中,货币贬值、数字贸易和数字流动等方面,会不会有进展和突破? [11:15:52]

[Yasuhiro SATO]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目前安倍首相准备的大议题是贸易和货币,还有一
些货币交换的规则。对日本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日本经济显然有负面影响,我
们必须要考虑如何维系这种所谓全球的供应链,必须想办法营造全球有效的规则,比如
改进 WTO 或者是 TPP,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全球标准。我觉得这些都是这次 G20 峰
会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不知道安倍首相是不是能够成功引导这些讨论,但希望日本在这
次峰会中至少给出一些方向,来解决这些贸易战争,谢谢。 [11:17:33]

[杨燕青]最后我们请每位嘉宾为科创板的开板寄语,并为中国股票市场说几
句。 [11:18:39]

[毕明建]科创板,大家都寄予了重大期望。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除了现在做好的
各项工作以外,在市场运行过程当中,供求双方都应该做一些更长期的安排,能否能够
把更多企业作为选择对象?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量红筹公司能否成为今后的目标群
体?同时在投资方,市场波动情况下,也做好足够的准备。比如,红筹公司进来,外汇
是不是也要做相应安排?我觉得我们要把这场试点准备地更有把握。 [11:21:22]

[任志刚]首先祝贺上海推出科创板。我想说,为什么不考虑把科创板跟港交所联系起来,
跟香港股票市场联系在一起呢?我们也有一个生物科技板。这有一个金融中介的问题,
有资金的人把钱给到有融资需求的人,如果通过沪港通联系起来,金融效率就会增加,
我们不是彼此之间竞争的,我们是在一起的。 [11:22:06]
[Howard MARKS]我们不是技术投资者,我们也不是直接参与到科创板,甚至也不会直接
参与到股票市场,但是背后的原则是一致的,上海金融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11:22:30]

[Yasuhiro SATO]我要强调一点,技术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只有技术做好了,你才能在金
融市场上成为赢家,包括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技术非常关键。如果上海想要
成为一个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话,上海必须要进一步吸引更多技术公司,还有与技术
公司监管相关的机构。比如说数字传输,这在技术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一块,现在阿里和
微信支付进入日本提供个人支付服务,我们会有更多金融服务在整个亚洲区联系起来。
这样一些尝试对所有的亚洲国家甚至是全球经济都非常重要。问题是谁来做老大,谁来
做领袖。 [11:23:43]

[K.V.KAMATH]现在这个时间点非常好,上海以及周围城市是创新中心,这些公司需要进
入科创板市场。对中国市场来讲机会是有的,我们可以帮助资本市场进行发
展。 [11:24:37]

[杨燕青]感谢各位嘉宾,我们这一环节圆满结束,谢谢。 [11:25:08]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六

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曾瀞漪]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凤凰卫视金石节目主持人曾瀞漪,昨天早上开场到现

在各位能够坚持,除了你们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非常关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今年的陆家嘴论坛是很多年以来最精彩的一次,各位有没有感受到?觉得今年陆

家嘴论坛信息丰富是这几年来最棒的一次请举手?掌声鼓励一下。 [11:09:40]

[曾瀞漪]为什么?我记得在昨天整个大会开幕演讲当中,领导人还有政府官员在致辞时

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这和以前非常不一样,包括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举

措细节都出来了。这些细节紧紧扣住了今天的主题,也和这次陆家嘴论坛大会主题息息

相关。这次大会主题是“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今天现在我

们的全体大会六要探讨“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11:10:28]

[曾瀞漪]
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完善金融治理体系非常重要,如果要加快高质量经济发展,有效

防控金融风险更加重要。今天在现场的五位现场嘉宾有三位分别来自于欧洲和美国的风

险监管专家,有两位来自于国内的嘉宾,为各位首先介绍一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彭纯先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先生,瑞银集团执行委

员会成员、瑞银集团首席合规和管理官 Markus RONNER,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

席 Sheila BAIR 女士,各位看她的简历就知道她经历了十年前的金融海啸,一直到现在

非常重视风险监管,接下来苏黎世保险集团及苏黎世保险公司董事、国际保险监督官协

会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Monica MACHLER,欢迎。 [11:11:46]

[曾瀞漪]金融发展这个阶段是必然的,在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有很多金融创新,大家趋

之若鹜,但是这些金融创新往往衍生了很多金融风险,金融问题以至于从去年到现在大

家挂在耳边对于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是降杠杆。如何做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同时避免这种

大起大落,如何致力于加强金融监管。有请彭纯先生给我们谈谈中投公司有什么想法和

建议? [11:12:18]

[彭纯]谢谢主持人,今天这场主题是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和我过去

的工作有关系。我在两个月前还是交通银行的董事长现在是中投公司的董事长,主要工

作是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在交通银行上市公司从事公司治理,金融机构的公司治

理,在中投公司,中投旗下有一个中央汇金公司是受国家和财政部的委托从事国有金融

资本管理,也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从这个主题看当前无论经济形势,金

融形势包括大家关注的金融稳定如何变化,取决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实际上就

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能力,公司治理的能力,外因实际上就是外部约束的能力,讲到
金融监管和外部约束、外部监督。 [11:14:41]

[彭纯]从监管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这几年变化都非常大。一个是强化的

宏观审慎的监管,另外重塑了金融监管体制。中国已经形成了“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

制,英美也进行了重塑包括了宏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都进行了优化职责分工,目标也

进行了理清,同时完善了监管协调,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应对经济金融的波动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11:15:27]

[彭纯]

从公司治理来看,这两年中国金融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探索了一

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路子。现在我在中投公司,中投承担了国家赋

予的三大使命,第一大使命是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大使命是配合支持企业走出去,

第三大使命是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受国家和财政部委托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的职责,
参与重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11:16:40]

[彭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作为国有金融资本的代表,在国有金融机构公

司治理当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汇金这几年大家也比较关注,已经成立 16 年了,三

大平台作用。一个是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改制的平台,先后注资了 19 家金融机构,一个

是国有金融股权管理的平台,我们发挥积极股东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利

和履行出资人的义务,尽到国家委托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另外一个职责是国有

金融资本运营平台的职责,我们推动了控参股机构资本的优化同时实现了国有金融资本

做大做强。 [11:18:52]

[彭纯]为了发挥国有金融股权管理平台的作用,汇金公司很早就开始管资本的探索,形

成市场化、专业化的汇金模式,这几个特点给大家点下,一个是坚持以管资本为主的职

能定位,第二坚持并不断完善派出董事制度,第三坚持承担国家使命和市场化原则相结

合。希望大家看到汇金模式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11:19:42]

[彭纯]2018 年中央发了 25 号文,关于完善国有资本金融管理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管资

本为主的改革方向,这既是对汇金模式的肯定,也标志着我们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建设进

入了新阶段,经过持续多年的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金融治理已经逐步完善,金融

体系也在日趋稳健,特别是金融机构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

路子,所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我先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做法和观点,希望在这次论坛当中可以得到讨论,谢谢。

[11:20:59]

[曾瀞漪]谢谢,刚刚到中投公司只有两个月时间,我还是要继续追问您。您刚刚谈到中
投公司简单来说管很多人管很多钱,责任挺大的。虽然您到这边只有两个月时间,您说

中国整个金融管理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以中央汇金公司为代表的管理方式之下,您觉得

在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当中最难的是什么?面对的问题又会是什么? [11:21:47]

[彭纯]其实面对金融风险主要还是要练好内功,不管国际经济形势,金融形势如何变化,

监管如何强化,经济下行的压力最最关键的还是你公司治理的能力,内部控制的能力。

从中国金融机构来看,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从 2003 年第一轮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

业银行改革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目前形成了三会一层

的体系。 [11:22:48]

[彭纯]相对于欧美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创新有特色,特别是发挥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和制

约的作用,目前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根源在于大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像郭树清主席讲

到的成了股东的“提款机”,还有一些企业内部控制比较严格。为什么这几年国有金融机

构风险控制相对比较好,这么多年公司治理的探索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上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 [11:24:08]

[彭纯]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代表的履行机构,向大型机构派出董事,

这些董事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给他们提示风险,参与这些公司的重大决策,对于这些

机构重塑治理架构、练好内功、打好基础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练

好内功,打好基础,不管风云如何变化,你只要自己要做得好,就可以应对各种风

险。 [11:24:28]

[曾瀞漪]接下来请教 Sheila BAIR 女士,她在金融海啸发生时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的主席,面对当时那样一个混乱的局面,她经历过全球的金融动荡,经历过美国金融风
暴,后来她也成为沃克尔联盟的创始董事会成员之一,可以知道,在全球金融风险管控

方面她也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想请教 Sheila BAIR 女士,刚刚彭董事长谈到中国金

融管控和治理方面有中国特色,也强化了中国在未来金融管控当中派遣董事管理等公司

治理的重要性,我想请教您面对目前的全球金融动荡更加厉害,经济也在下滑当中,现

在的中国如果要继续开放,会有更多外资进来,如何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和治理,您会给

我们提供什么国际经验? [11:28:01]

[Sheila BAIR]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中国开放市场可以让自己的金融体系更加多样化,美国金融市

场肯定不是完美的。美国监管的系统可能对于中国这边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做了很多工

作制定了非常多新的标准。比如资产管理方面给很多银行制造了很多限制,成本也很高,

很多银行对此提出质疑,但是这种严格控制相信对中国银行,尤其大量国有全球业务的
银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管理全球风险。 [11:29:31]

[Sheila BAIR]我们的资本充足率有进一步上升,投资银行一直以来杠杆率太高了,中国

从没有过这种特别高负债率的情形,中国一直以来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很高,在资本市

场领域美国一直比较强,可能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方面有帮助,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美

国一些企业对于风险追求偏好太大了,我们现在已经设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此时此刻

坦白来说有所被放松了,让追求甚至破坏力的风险给他们开了空间,我们应该提供更多

的监督,这种风险领域中国一定要非常小心。 [11:30:36]

[Sheila BAIR]我以前的同事最近写了一些书回顾了当年的金融危机,他们说得很对,次

贷危机过程当中如果只是有次贷的风险我们都能吸收,不可能有那么大危机。但是大量

衍生产品在次贷基础之上,爆炸性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危机,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改进防

止这种情况发生。此时中国要开放也要非常审慎,资产证券化也是一个领域。中国目前

很大程度还是依赖银行的贷款,这其实有一定限制。这种证券化的过程,的确造成了风

险的转移,证券化过程当中有一些危机导致很多风险进入银行,证券化必须是一个趋势,

在中国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只要它做的方式是正确的,标的贷款是安全的,是好

的,就可以这么做。 [11:33:30]

[Sheila BAIR]我曾经给 CBIRC 做过咨询,也在工商银行做过董事会成员,我一直参与

中国的金融工作,我们欢迎中国进来。中国喜欢大的资金,也喜欢规则比较清楚简单,

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是比较保守的,这些都是好处。我们有些规则实在太复杂了,

我们要向中国学习,让银行在业务很复杂的时候遵守这些简单的规则,同时我们希望有

更多清晰的规则,谢谢。 [11:34:56]
[曾瀞漪]她觉得国外有些监管规则太复杂了,要和中国学习。但是现在我们都觉得国外

监管的严格是我们要学习的。我想请教您,您现在本身也是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

会的成员,您看中国的监管规则和我们一直想要学习的国际监管规则当中,应该怎么样

靠近,最适合中国现在经济往高质量发展同时又要有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更多丰富的

金融领域帮助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两个规则如何靠近,请您提供我们一个建

议? [11:37:42]

[Sheila BAIR]中国在全球很多国际组织里都扮演重要的身份,在资本充足率、退出机制

等方面,中国都要开始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了。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银行参与其中,

中国也要慢慢开始提高和学习。我们必须有一个方法可以退出,这样那些管理得很好的

人可以获得回报,让市场更具有活力。 在中国一些国际标准一并采用,可以把现有的

一些标准进行加强。中国现在已经采用了一些比较严格的标准,这是很积极的进展,这

意味着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对话。在这方面进行全球性讨论非常有必要,中国现在做得

非常好,中国的标准规则与国际接轨有时候甚至比国际更加严格。 [11:40:00]

[曾瀞漪]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国外的监管是最好的,中国也在进步。像彭纯董事长告诉我

们的那样,中国这些年真的进步很多,监管规则也在进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每次遇

到这样的论坛大家会追逐着是哪家 CEO 出席了这个论坛,总想靠近他跟他聊聊,我认

为一家公司里面真正的老板是首席合规官。当首席合规官说 NO 的时候,CEO 要这样做

那样做,如果通不过的话,就很难做。接下来有请来自瑞银集团的 Markus RONNER,

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陆家嘴论坛,请您告诉我们中国要加强金融治理,彭董事长也说

公司治理很重要,您怎么做公司治理,对于中国公司在治理方面有什么建议? [11:41:54]
[Markus RONNER]首先感谢你们邀请我,我替我们主席跟各位致歉,本来他要来。您

刚才说首席监管官是公司最大的老板,确实如此。这就是公司的治理原则之一,首先你

要有这样的岗位,第一线还是 CEO,第二线是 CCO,我们要相互协作共同应对挑

战。 [11:43:48]

[Markus RONNER]

在瑞士我们有监事会和董事会两层结构,监事会是独立于管理层的,如果有一些问题不

能达成一致必须提交到监事会决策,这是一种监管机制,也非常有帮助。亚洲金融危机

的时候,我们要非常谨慎,如果你自己没有经历过危机不能对其他经历过危机的人指手

划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将来怎么做,我们历经了多重危机之后也学到了很多经验

教训。我们觉得缺少透明度是很危险的,当然我们也说有很多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会造

成不透明,整个行业缺乏透明度,这就是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教训。 [11:47:04]
[Markus RONNER]中国非常聪明,从西方金融危机当中学了很多,从其他国家学到了

很多教训。谈到治理重要的是危机之后政府的安排和机制是第一线的,另外还有第二线

是 CCO,第三线是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如何更好治理和避免风险。还有一些补偿机制

让人们相信不能仅仅关注于短期利益,愿意进行预防和治理结构长远来说是能得到回报

的,所以要设立补偿和回报机制,才能鼓励别人坚持合规,长期执规,这是我们过去学

到的教训。写在纸上很好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建议是我们心里必须要重视它,

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也是人心的问题。 [11:49:37]

[曾瀞漪]其实在一个公司当中,CEO 是第一线,CCO 是第二线,我感觉 CEO 像一个骑

马的战士要在前面冲锋陷阵,开疆辟土,但是合规官就是勒紧缰绳的人,你要保证所有

公司的安全。他 1988 年就加入瑞银集团到现在,1998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 2008 年全球

金融风暴,他讲的这个话有他非常深刻的基础,他对于全球一定有很深刻的感受。欧洲

在金融动荡当中,这几年对于金融合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成本也越来越高,接下来请

教一下 Monica MACHLER 女士,目前欧洲金融风险管控情况是怎么样的,您羡不羡慕

中国? [11:52:33]

[Monica MACHLER]
昨天我们明确的听到了中国领导层愿意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金融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我想谈谈所谓宏观审慎的监管。我作为苏黎世保险公司的董事以及国际保险监督

官协会的前主席,因为苏黎世保险公司在 130 多个国家都有客户,有多年的经验。特别

是在保险监管方面有一些经验,我认为监管对于金融稳定,对于金融效率还有解决金融

市场的动荡问题,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一些金融活动的负面的影响至关重要。 [11:55:21]

[Monica MACHLER]在我看来中国有了巨大的进步,不断改进监管。当有了监管之后,

实施就是第二个重点了。这些监管要求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方面我们认为,首先

要有全面基于事实的评估,了解情况,有时候监管当局进行监管,有时候公司自己必须

进行评估,公司战略和实际落地层面是不是吻合?这个公司的金融治理结构、分配制度

等等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才能对整个公司或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摸底,通过很好

的风险评估,这是金融稳定性的保障伞。 [12:02:06]
[Monica MACHLER]另外,如果检查以后有问题,必须要和监管当局进行讨论,看一

下是否应当采取一些监管措施。再有,就是结果,如果有一些监管制度本来就不好,就

需要反馈机制,对于现有监管制度进行调整改变,或者进行更多培训和沟通,能够对于

监管政策有更好的调节和修正。这是一个不停的循环,循环往复的循环,如果一直这样

做的话,就更有可能对于监管和监督的环境包括政策有更好的改善。 [12:02:29]

[Monica MACHLER]没有一个直线可以走向成功,总是会循环反复,反反复复,这也

是学习的方式,通过试错学习,通过尝试学习,持续性的改善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够实现目标,有一个真正高质量的金融市场,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走在这样的道

路上。 [12:02:42]

[曾瀞漪]谢谢 Monica MACHLER,接下来请教彭纯董事长,彭董事长一会儿有事要先离

开。刚刚 Monica MACHLER 女士谈到,他们在全球服务 130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非

常了解监管的问题。刚才她谈了很多步骤和细节,上海现在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科创

板为代表,有很多金融产品要推出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当中您还有什么建议,

有什么想法和提醒? [12:03:09]

[彭纯]实际上我还是想说,因为我在上海工作时间比较长,交通银行的那个楼是 2001

年建起来的,也是陆家嘴最早的楼之一,建起来以后我就一直在里面工作。按我的说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是极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了,下一步如何把它增强和完

善,我觉得在硬件上已经是国际一流。软件建设上还要努力,特别是刚才讲到监管,讲

到一些法治环境等,我觉得要积极探索适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法治和金融监管政策,

目前比较碎片化,真正适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建设的系统考虑还不是太多。[12:06:31]
[彭纯] 第二个建议是能够营造或者创新一些更适合人才集聚和金融机构集聚的政策,我

觉得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12:08:01]

[曾瀞漪]谢谢彭董事长, 刚刚彭董事长提到,如果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公司

治理很重要,法治建设也很重要,国家金融实验室理事长就在这里,李扬先生,您最近

实验室也搬到了上海,表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有一个智囊机构会做出很大

贡献。您在金融治理方面有些什么看法? [12:09:56]

[李扬]

今天我们的题目是金融治理,我理解治理其实是一个体系,有很多的环节,还有好多的

机制。监管要有一个专业的协调的监管系统, 监管系统也要制定一系列的监管规则。

我们看到中国这些规则正在逐渐完善,同时这些规则要有法律保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能够让这些规则有效的、不损失地传递出去,这方面其实我们
现在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12:12:54]

[李扬]然后就是机构,金融机构刚才各位讲了很多,金融机构本身的治理体系完善与否,

对我们监管效率是否高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特别还想说我们的金融机构还是要进一步

的市场化,要对监管当局很多措施能够有比较好的反应。 [12:15:41]

[曾瀞漪]在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开放,让很多外资机构进到中国来。进到中国来

有几个意义,一个意义是中国市场跟全球已经非常融为一体了,我们非常欢迎外资金融

机构进到中国市场来。但是进到中国这个市场,我们都知道中国市场的监管规则,尽管

我们是尽量跟国际靠近的,但是我们仍然有中国特色,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外资机构进

到中国来之后跟中国的监管规则相结合的问题?接下来请瑞银集团首席合规和管理官

Markus RONNER 先谈谈这个问题。 [12:17:48]

[Markus RONNER]谢谢您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在中国是非常本地化

的,我们要去一个国家的时候必须了解它的原则。我们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了,有非常

好、非常专业的本地的团队,当然对于全球的金融机构,像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国家,都

需要非常早地开始做各方面人才储备。我们业务要不断增长到一个非常大的量,只有这

样才能吸引到各种各样的人才。 [12:25:36]

[Markus RONNER]对经济是这样的,对于投资者也是一样的,说到底,像我们今天听

到的,最终就是信任,如何获得国际投资者信任,让他们到中国投资,包括为中国技术

公司提供融资,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我们也有需求进一步推动股市发展,对我们

来讲,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专业的人员招进来,把专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合规。

昨天我们也讨论了我们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我希望上海、北京、深圳的那些同事能
够进一步的运用我们的专有知识,推出我们的产品,来助力上海金融中心的发

展。 [12:25:48]

[曾瀞漪]接下来问一下 Monica MACHIER 女士,苏黎士在全球 130 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客

户,请您谈一下,进入中国的市场,你们在习惯中国监管规则方面如何去适应,如何去

做,接受这样的监管规则进入到这个市场,像 UBS 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经验了,你们

能不能提供一下你们进到中国市场适应规则的经验? [12:26:54]

[Monica MACHLER]在中国我们有业务,而且我们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的致力

于抓住这个市场未来发展带来的机会。如何满足这个地方监管的需求,尤其是像我们苏

黎士保险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适应和调整也是我们 DNA 的一部分,这也是在今天的

世界中我们一直在认真做的。因为现在风险是能够从一个市场溢出到另外一个市场的,

这样全球风险的溢出和分散,就让我们特别意识到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要参与到国际的

对话交流当中,就要参与到国际的解决系统性风险的讨论和交流当中,参与到多边的平

台,像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还有保险监督的国际委员会等等,这些都是非

常重要的平台,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大家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理

解。 [12:31:01]

[Monica MACHLER]共同的语言,或者是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基础,这对我们来讲是非

常有帮助的,这也可以减少很多的摩擦,不仅仅是成本方面的摩擦,也可以减少相互理

解对方的监管体制方面的摩擦,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企业。我们非常关注地方的

规定和监管体制,我们在开展业务之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这也意味

着不同的地方或者是国家的监管体制也要参与到全球的对话和交流当中。 [12:32:22]
[曾瀞漪]接下来请问 Sheila BAIR 女士,美国的监管单位有八个,刚刚李扬院长谈到中

国现在监管部门有五个。今年我们特别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产生的权威

性,对市场来说是重要的,对于美国来说有八个监管机构,您认为在美国的监管机构中,

目前它们的一致性、协调性如何?它们又如何做到一致性和协调性的?还有在目前这样

的环境当中,在目前美国政府的治理之下,金融机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还存在

吗? [12:32:47]

[Sheila BAIR]其实不止八个监管者,这是美国一个问题,在弗兰克法案中他们想要整合,

我们把一个银行监管者去掉了,但是我们又建立了其他监管部门,叫做金融保护局,这

也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消费者。我们又建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是

财政部下面的,我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协调机制,如果出现问题,跨市场来进行协调,

当有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有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但是目前

它的作用比较弱,但是不同监管者还是可以定期相互交流分享信息,但是金融稳定监督

委员会现在还没有决策机制。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现在还没有办法把不同的监管者集合

在它的监督之下,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障碍。 [12:33:24]

[Sheila BAIR]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来保护他们自己的

企业、客户和金融稳定性。我们要反对竞争性障碍,要对所有国家开放,这对经济的发

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比较分散,也造成了一些困惑,也

造成了多余的监管方面的成本,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拖了后腿。 中国做了一些工作,

比如把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起来,然后去监管所有的银行、保险机构等,这样的话,他

可以形成协同的效应。当然这些监管机构有国会给它的权力,所以美国监管者这么多,
确实是为外国投资者带来了很多困惑和复杂性。我们这方面也可以做得更简洁一些,让

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12:34:24]

[曾瀞漪]监管很重要,但是各种不同的监管方式,造成了很多监管的复杂性和监管成本。

说起监管成本,最近有金融机构的朋友在反映,说中国监管成本挺高的,比如说在海外

三个人够了,在中国需要十个人,需要写各种报告,应付各种不同机构的询问。我接下

来想请教李扬院长,如果看中国的监管成本,背后究竟代表了什么,在目前情况下,中

国经过前段时间的金融调整、金融管控,这样的监管成本在所有国家的发展中,是不是

必然一定会提高的监管成本? [12:34:50]

[李扬]我觉得用监管成本这个词不止说的是监管问题,还有运营成本。监管方面的问题

相对来说是好解决的,就是说我们把我们监管的职能要明确清楚,这些职能用适当的法

规确定下来,这些是中国可以进一步改善的。我体会外资机构在中国所谓的困惑,不只

是监管本身,而是整个运行环境。 上海金融中心大家都在说,这个政策那个政策是不

是先行,其实国外投资者不是特别能理解。什么叫先行?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做别的地

方不能做,而且这个先行也是经常变化的,不好理解。所以稳定的制度、市场化的制度、

法律保障的制度是第一重要的,下一步我们这方面要做很多的工作。 [12:38:56]

[曾瀞漪]下一个问题问 Sheila BAIR 女士,您作为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的委员,

您了解了中国的这种语言表述,了解了中国的监管文化,了解了这种在中国的先行先试

的语境,您是不是了解中国目前的情况?另外您觉得,如果外资进到中国这个市场的时

候,中国应该创造一些什么样的环境给外资? [12:40:25]

[Sheila BAIR]这个问题很难,现在趋势已经在那了,有金融体系在那里,整个经济都是
已经市场化了的,也有监管让外商企业能够进来进行竞争,有清楚的、公开的规则,有

一定的监管架构,这都很重要。这些基本上和当前国际趋势是一致的,外国公司也需要

去理解一下这里文化的不同,要雇一点本地化的人,了解当前的体系是怎样的,了解中

国企业和中国的消费者,了解一下中国监管结构,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双方也不

停在进行交流。不同的国家的公司会把自己在海外的团队派到中国来进行管理,那肯定

会失败的,肯定需要有好的平衡结构,既有本土人士,又有自己总部的人员,这样能对

中国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好这个市场。 [12:43:19]

[曾瀞漪]我接下来想请教 Markus RONNER 先生,您刚刚回答中提到,您昨天跟您的瑞

银团队谈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你们公司进入中国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了,您在跟团队讨论

之后,觉得此时此刻一直到未来,中国有些什么样最新的发展机会,比如上海建立国际

金融中心、科创板是这几天关键所在,中国高速的在发展前进,你们看到了什么机会在

里面,有什么挑战是你们要去面对的? [12:44:12]

[Markus RONNER]回到刚才说的看长远,我们和中国也是一样也是看长远,不是快进

快出的类型,我们希望在这里培养出更好的体系。我们知道上海整个金融发展,对中国

整个区域都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发展,最好能够实现双赢的结果。我们又是国际企业,

又是本土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将国际资本市场的专业技能拿到中国,来帮助中国的一些

公司更好地去参与国际的业务,帮助在中国的投资人进行海外投资。 [12:45:39]

[Markus RONNER]人民币会国际化,这两天也听到了美中贸易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话题,

所以我们要帮助中国企业更进一步国际化,我们也希望帮助中国更好地打造一个深度的

资本市场,我们在资本市场运营方面很有经验。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美国投资银行,
我们特别关注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我们从 2001 年开始也建立了合资企业,我

们现在也在中国合资企业里获得了大股东的身份,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中国

客户还有国际客户提供服务。 [12:47:45]

[Markus RONNER]中国的机会在哪里?中国机会很多很大,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看

长远。我完全同意你说的一点,我是不是有太多耐心了。我一直觉得世界发展速度越来

越快了,永远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个机会成本,你等的时间越长,机会成本越高。

所以要确保有一个简化的和国际一致的监管体系,这对中国经济也是有益的。让这个公

司对全球投资者开放,对双方都是共赢的,我们试图帮助国内和国际建立起一个桥梁。

谢谢。 [12:48:18]

[曾瀞漪]感谢 Markus RONNER 先生,耐心也要有成果出来,耐心也希望看到有一个远

方,远方可见,不是远方看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要调整自己规则、管制方式。

接下来我想继续请教 Monica MACHIER 女士,您在中国看到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对中

国将来的投资机会你们有些什么样的看法?比如 Markus RONNER 先生讲希望能够尽

快,虽然不如美国人那么快,但也希望快一些。对你们公司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您有些什

么看法? [12:48:44]

[Markus RONNER]从保险业角度来看,我觉得要有增长的耐心,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基

因,一直看长远,保险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服务的一部分,我们觉得从长远的投资角度、

长远增长角度来看,保险一定是扮演重要角色的。 我想跟大家说,昨天领导人所做的

讲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特别重视金融服务,而且认为金融服务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特别

重视。具体到保险行业现在有巨大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创立,帮助实体经济。一般的
保险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风险、缓解风险,所以这就释放了潜力,可以刺激投资,发展

实体经济 [12:50:34]

[Markus RONNER]另外我们之前也明确表示,越是开放,比如说“一带一路“、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就越有助于金融的发展,所以我们相信,保险在整个金融以及市场整

体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12:53:34]

[曾瀞漪]这届陆家嘴论坛大家感到信息更加丰富,您在这届陆家嘴论坛中看到了什么跟

以前不一样的地方,让我们大家可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有信心? [12:54:51]

[李扬]首先我没有资格总结,我说一下感受。昨天易纲行长的讲话我非常有体会,他谈

到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要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这是很务实的,过去这点不明确。本来搞

了这么多年没见有太多效果,再加上现在的国际环境,显然这个事情推动起来有些障碍

了。在这种情况下把中国的事做好,把人民币的事做好,把人民币定值的金融体系做好

至关重要。因为你想 14 亿人多大的市场,我觉得最欣慰的是我们监管部门把眼光向内,

把这个事情做实了,要把中国市场做好,把人民币市场做好,其实这个做好了就是国际

金融中心。一方面你有那么大的体量,你做好了就是一个中心,同时你要真做好了,让

外资机构觉得这个东西我很熟悉、很习惯,当然会进一步吸引别的货币定值的金融活动

进入,这样我们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我觉得这是陆家嘴论坛给我们传递的最

积极的信息。 [12:56:37]

[曾瀞漪]感谢李扬院长,李院长非常客气地说,他只是提供一个感受,不敢做总结。但

是告诉我们,从此时此刻开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人民币配置资产为中心,让我

们向前走,远方就在那里,远方是看得见的,不是触不可及的。明年 2020 年上海建成


国际金融中心,第二个外资开放进到中国市场中,他们会帮助中国金融建设地更加完善,

自己也分享到中国将近 14 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市场所带给他们的利益。 [12:58:21]

[曾瀞漪]今天在这个地方感谢各位一起跟我们分享这届论坛,谢谢大家,祝福你

们。 [12:58:46]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

城市、科技与金融

[东方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东方网即将为您图文直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
城市、科技与金融。欢迎收看。 [13:55:44]

[刘胜军]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主持陆家嘴论坛关于城市、科技与金
融的专题,我是主持人刘胜军。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会议的贵宾。首先是来自匈
牙利国民银行的行长 Gyorgy MATOLCSY,第二位是中国人保集团的董事长缪建民,第三
位来自新加坡中央银行的副行长罗惠燕,第四位是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
祥,第五位是穆迪公司首席信用官 Richard CANTOR,最后一位来自英国 Z/Yen 集团负责
人 Mark YEANDLE。 [14:03:27]

[刘胜军]

今天论坛的题目是“城市、科技与金融”,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怎么理解?现在全世界正在
经历第四次产业革命,科技的变化一日千里。这次科技革命最核心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的应用,金融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当中,金融领域首当其
冲。 [14:05:30]

[刘胜军]过去几年,科技对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比较自
豪的是出门可以不拿钱包,现在连很多超市支付时连手机都不需要了,刷脸就可以了。
这种技术进步,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会改变城市,更重要的改变金融业,金融机
构。 [14:05:55]

[刘胜军]上海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全球的竞争力,非常重要的
方面就是我们要拥抱金融科技,要让金融科技成为未来上海金融中心发展非常重要的竞
争领域。今天的话题非常有价值,我们请到来自全球各地背景互补的嘉宾,期待大家给
我们带来思想盛宴。 [14:06:12]

[刘胜军]今天首先请每位嘉宾结合自己的领域和专长作一个 5 分钟的开场发言。开场发
言之后,我们再来进行一些互动和问答。首先有请匈牙利国民银行行长 Gyorgy
MATOLCSY,给我们分享二十一世纪货币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今天的中国还
是今天的美国,如何推动一个好的货币政策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有请! [14:07:17]

[Gyorgy MATOLCSY]各位嘉宾、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昨天我们听了主旨演讲人出色的演讲,我百分之百同意中国新的理念。中国正在庆祝新
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在这里向中国取得的历史性发展表示祝贺。昨天提出的概念非常
好,要从数量向高质量发展,我也非常同意这个愿景和理念。 [14:11:54]

[Gyorgy MATOLCSY]我们必须先来回答几个问题,因为现在我们有颠覆性的技术,也有新
的货币理念,还有全球大城市或者巨型城市上海。现在我们需要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学理
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中国、在全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
一定要有长期可持续的经济理念。 [14:12:15]

[Gyorgy MATOLCSY]
我想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融资以及资本的未来,目前大概有 90%的货币在全球以数字
形式呈现,我们已经有了货币的数字形式,但是还有其他一些主要的趋势,重塑了二十
一世纪的货币。第一是数字化也就是工业革命 5.0,这是新的颠覆性技术。 [14:12:56]

[Gyorgy MATOLCSY]对于前面我所说的颠覆性问题的答案是,新的金融体系要推动经济可
持续发展,这是为了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我们要保护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还要实现社会公正,同时要实现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发展货币发挥新的功能来达到
这三个目的。 [14:15:17]

[Gyorgy MATOLCSY]最后,我也想提出关于货币未来的另外一点。全球经济已经离开了黄
金标准的时代,我们 1971 年进入美元全球货币的时代,未来我们要离开这个时代,我
想提出另外一种可能性或者选择,我们需要一种新货币或者新能源,比如电力可能会成
为新的石油,数据会成为新的石油,还有人工智能、大数据都有可能成为新的能源或者
资源,新的货币会基于新的 IT 技术和新资源基础上形成。谢谢。 [14:16:15]

[刘胜军]非常感谢您,将来我们可能会出现新的货币形态,不光会影响货币支付,也会
影响到金融机构,也会影响到央行的政策,甚至会影响到国际货币体系。他非常有想象
力的设想对于我们非常有启发。接下来第二位嘉宾是来自人保的缪建民董事长。人保作
为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缪董事长对于金融科技如何改变保险的未来,如何把保险的业
务和金融科技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肯定有自己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
享。 [14:17:03]

[缪建民]很高兴参加这个专题的讨论。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
的保险市场在全球排第三,我们国家保险科技的发展是全球保险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金融保险科技的发展之所以比较快,主要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支持。 [14:18:53]

[缪建民]另外一方面,金融保险的监管方面,国家对于金融保险科技的发展是持支持和
包容态度的,这对于金融保险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金融保险
科技发展之所以那么快,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14:19:45]

[缪建民]

第一,底层技术突破和发展。现在我们国家的 5G 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
和物联网,另外生物识别、量子技术以及分布式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这为金融
保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这些
方面,我们国家的专利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为金融保险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技术支撑,没有这些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金融保险技术的突破性、飞跃式发
展。 [14:20:46]

[缪建民]但是金融保险特别是保险科技的发展也对传统保险业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
们在业内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金融保险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另一个方面,
我们国家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我们国家的用户对于金融保险的接受程度很快,而且量很
大。 [14:21:37]

[缪建民]在我们国家互联网保险用户是 2.2 亿,他们第一次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平均


年龄是 28 岁,过去 5 年,我国互联网保单增长了 18 倍。所以我们的应用市场非常广泛,
我们对于保险科技的接受程度很高很快,这对传统保险影响比较大。 [14:22:04]

[缪建民]这两年市场上对于保险科技的投资增长很快。这些发展对于传统保险行业生态
提出了挑战,要求传统保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要求我们从销售、理赔、服务实现全
链条的数字化和现场化,同时要求我们强化科技赋能,实现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比
如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定价,实现精准营销。强化科技赋能之后要求我们根据大数据实现
精准营销精准定价,通过图象识别实现快速的定损。 [14:23:27]

[缪建民]中国人保集团在推动数字化,线上化,科技赋能,优化保险商业模式方面做了
一些工作,也正在取得成效。保险科技正在改变保险业态,谁在这方面走在前面就会形
成核心竞争力,谢谢大家。 [14:24:07]

[刘胜军]缪总对于保险业发展特别是新技术如何在风险管理和营销方面推动保险公司数
字化转型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第三位发言嘉宾来自新加坡。罗行长将给我们分享金融中
心怎么更好地拥抱金融科技,谢谢。 [14:25:47]

[罗慧燕]
谢谢,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参加陆家嘴论坛。现在科技大大改变了金融业态。我们已
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例子,科技和创新都应用在一系列金融服务里面,而且一些非常好的
成果也体现出来了。我想举几个例子说明。 [14:27:20]

[罗慧燕]在中小企业获得微贷方面,银行开始用人工智能利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估。
利用新的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让银行更有信心,更敢于向小微企业贷款。在普惠金融时期,
我们可能不需要看更远的地方,只要看中国就会发现,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让中国人
接触到了快速简单而且非常安全的支付方式。 [14:29:31]

[罗慧燕]采用新科技的做法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根据世界银行的指数,现在仍有近
2.5 亿人口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大大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在
新加坡,40 多个金融机构已经在国内建立起了创新中心,不仅仅只是为新加坡创新,而
且为整个东盟地区的市场做创新。 [14:31:44]

[罗慧燕]现在已经有大量合作的形式出现了,但是我觉得还有更好的办法让金融机构和
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东盟地区 EPIX 让东盟的创新网络和东盟银行联合会和 IFC 合在
一起。EPIX 项目鼓励大家使用 API,可以让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更好的数据分
享。 [14:33:08]

[罗慧燕]这再次说明金融科技带来很多可能性,可以更进一步提升金融普惠性,提升用
户体验。其他的好处就是风险管理的优势。利用科技可以让银行进一步提升自己监督能
力,让他们找到一些可疑的交易或者以更快的速度发现欺诈型交易。这在风险管理层面
的优势很明显。 [14:36:34]

[罗慧燕]但是我们要承认,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注意它的风险,所有央行行长还有监管部
门交流时永远要谈的主题词就是风险。识别风险,寻找减少风险的措施,从而让科技创
新成果被最大化,保护金融稳定性,让用户有更大的信心。 [14:38:23]

[罗慧燕]我认为我们要关注几个关键性领域。一个是网络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和中央银
行部门需要交流最佳做法,探讨自己分别是怎么做的,合在一起应该做什么,一旦出现
攻击知道做什么。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怎么办,我们都要充分做好准备。 [14:39:38]

[罗慧燕]第二个风险监管部门也要时刻注意,就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变化
过程当中我们要考虑怎么减少风险,这很重要,需要我们思考。第三个领域是分析数据
和数据分析器进行管理的时候,很多公司通过利用分析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数据集获得
好处。 [14:41:02]

[罗慧燕]如果数据没有放在正确的环境使用,数据不够精确,公司可能会因此做出一些
错误的决策。人工智能算式也会做出错误的算式。在新加坡,我们推出 FEAT 公允、精
确以及透明原则,帮助金融机构实施深度分析。 [14:44:09]

[罗慧燕]我刚才总结了技术和创新对金融领域的帮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同时
会带来一些风险。作为监管者我们是不是要监管这些风险呢?我认为我们要根据相称性
原则、实质性原则进行监管。另外我们也要有支持创新的意识,确保金融诚信。[14:46:33]

[刘胜军]接下来请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温信祥司长。有请温司长给我们分享一
下他对于“支付如何改变我们生活”这个话题的观察,谢谢。 [14:55:51]

[温信祥]
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中国支付已经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我们
的衣食住行都因为新的支付手段而改变,我们生活在国内可能对这一点已经习以为常
了。金融科技定义的四个方面,其中两个方面和支付有关,一个是支付结算服务,另外
一个是金融基础设施。2018 年非现金支付量是 GDP 的 68 倍,充分保障了经济资金的周
转,3 年移动支付复合增长率 51%。 [14:57:55]

[温信祥]现在支付行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银行、支付结构以及第三方支付、非
银行支付结构已经是双供给主体,另外线上线下双渠道主要服务于个人和法人两个方面
的需求主体,这方面的供给已经相对能满足需求了,但是现在更多需要迈向高质量发
展。 [14:58:25]

[温信祥]大家觉得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会突然异军突起?很多人觉得这是很容易的事
情,实际上我们也是十年磨一剑,有很多事情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010 年以前,央行
集中精力打造了大概 10 个系统,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网银系统,外币
清算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了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 [14:58:47]

[温信祥]六大清算机构有三个在上海,包括银行卡清算机构银联,包括人民币跨境清算
CIPS 公司,包括城银清算公司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是有积极意义的。CIPS 直接参
与者有 31 个,间接的有 800 多家,基本满足人民币跨境的需求。特别是银行卡联网通
用标准的一致为后面零售业务 2C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标
准的互联互通后面移动支付也是很难的。 [14:59:35]

[温信祥]2010-2015 年,我们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
正式许可,其中著名的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个发展非常迅速,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比如出租车支付问题,找零问题,我们急需解决农村的支付问题。2010-2015 年发展非
常迅速,这其中可能有一些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没有跟上。2015 年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
院部署进行互联网金融整治和非支付市场的整治开始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5:02:22]

[温信祥]未来的发展应该更重视质量、效益、效率,而不是继续铺摊子。很多数字已经
相当饱和了,比如城市每万人有 600 台 POS 机,每人有 7 张卡,ATM 机、POS 机拥有量
在世界上都是平均线以上,很多指标是第一位的。供给基本是充足的,而我们更多是要
做精做细。 [15:07:22]

[温信祥]5G 时代,网络支付会更加优化,支付场景会更加智能,我们对支付的监管也会
更加敏捷,对消费者的保护会更全面,不但给城市带来美好生活,也将助力美丽乡村建
设。谢谢主持人。 [15:10:27]

[刘胜军]显然刚才有几位嘉宾已经提到了在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有非常大
的潜力和空间,所以我们想听听 Richard CANTOR 给我们分享一下技术在推动信贷风险管
理方面的创新。 [15:10:42]

[Richard CANTOR]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会议。数字金融可以帮助金融行业改善收益,收
益如何改善至少有好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可以改善客户的体验,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加
强销售,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技术减少成本。金融服务行业当中有很多成本,比如管理成
本、支付成本还有监管的成本。 [15:10:57]

[Richard CANTOR]
很多监管方面的问题,还有网络安全问题,都可以通过新技术得到改善。另外一个领域
是银行和保险的主要核心产品,比如贷款或者保险的承销,大数据、AI 等等可以更加有
效的对产品定价,换言之我们会有更多的利润,这是我们短期从金融技术这边获得的好
处。 [15:11:05]

[Richard CANTOR]说到数字银行和数字保险的转换是不是非常平缓,我认为并不一定是
非常平缓的,它比较有利于一些大的公司。现有的大公司其实有足够的资源,愿意充分
利用这些新的机会。当然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些大机构有很多老的技术,在新的金融生
态系统当中会不会被取代呢? [15:13:02]

[Richard CANTOR]我觉得不会,因为大公司有非常强的营销网络,所以不太会看到其他
的金融机构在快速崛起中轻松取代他们。金融技术带来的好处可能不会持续很长的时
间,因为竞争很多,更有可能发生的是,这些新技术和现有系统会很好的融合。[15:14:49]

[Richard CANTOR]挑战在什么地方?就是来自于大技术公司。大技术公司可能利用自己
的社交平台等去挑战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挑战的方式是独角兽企业没有办法做到的。
问题是大技术公司会不会吃掉大银行呢?我认为不会这样。 [15:15:55]
[Richard CANTOR]有些监管措施在银保这块的监管强度是非常强的,这使得大技术公司
不太愿意直接进入,所以金融机构还是有自己的空间和定位的。虽然会有一些来自大技
术公司的威胁,但是新的金融科技机遇还是比较多的,谢谢。 [15:18:40]

[刘胜军]我们最后一位嘉宾来自英国伦敦。请 Mark YEANDLE 先生分析一下,如果把上海


和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相比,上海金融科技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些城市
相互之间有什么可以借鉴,谢谢。 [15:24:02]

[Mark YEANDLE]谢谢,很高兴你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其实已经准备了答案。首先非常感
谢邀请我来参加这场活动,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陆家嘴论坛。我们发表了全球金融中心指
数,每六个月更新一次,25 版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出的,上海的世界排名是第 5。现在金
融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我认为只有做好以下四方面才能成为数字金融中心。 [15:27:00]

[Mark YEANDLE]第一要有好的政策金融环境,一定要有充分的自由允许技术发展。第二
需要有技能或者是技术人才,你不需要培训这些人,你要吸引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才到你
这里,这点非常关键。第三是可以获得融资。最后你们也需要有很好的设备和技术,没
有这些基础设施的话,基本也不要想做什么金融科技中心了。 [15:28:33]

[Mark YEANDLE]最后我要说一点,去年我们和 35-40 个城市进行过交流,问他们关注的


重点是什么,未来几年他们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些金融中心都说要关注金融科
技。我觉得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现在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这是不可避免的,谢
谢。 [15:29:31]
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八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新发展

[马红漫]辛苦大家了,今天是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最后一场分论坛,这一场非常值得期
待。陆家嘴论坛设在上海,整个论坛的设计是首尾呼应的,开幕式最让我们激动的是科
创板的启动仪式。去年进博会,总书记给了上海三大任务,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是其
中之一,另外两个是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以及自贸区新片区,一头一尾是呼应的。
如果大家对于昨天的开幕式感到特别激动的话,相信最后一场也会让你非常激动,给我
们的嘉宾一点掌声! [15:54:28]

[马红漫]

简单介绍一下现场的各位嘉宾,交通银行任德奇行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
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先生,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首席
执行官 Arnaud de BRESSON 先生,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监督管理局首席执行
官 Richard TENG 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先生。接下来,给
各位嘉宾每人五分钟的开场演讲,希望他们围绕本场的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有请
马春雷秘书长。 [15:56:01]

[马春雷]论坛最后一个议题是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
为经济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机制。长三角区域占我国六分之
一人口,产生了接近四分之一的 GDP,是我们国家区域当中最有经济实力的地区,也是
最有创新活力、开放度最高的地区,对于这个地方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 [15:58:07]

[马春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去年 4 月 26 日,总书记对于长三角
一体化有一个重要批示,说这个区域要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去年 11 月 5 日,
总书记在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这就意味着,
国家对这个区域有一个明确的未来发展定位,就是优化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今年
5 月,中央通过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总
体目标和推进实施措施。 [15:59:43]

[马春雷]

从地方层面上来看,这几年我们在不断推进一体化发展,这不仅仅是我们三省一市自身
处于区域发展需要的考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应该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合力,内
部有分工、有特色、有差异,外部则形成合力,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因此,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去年 6 月 1 日在上海召开了长三角主要领
导座谈会,会上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我对这个计划的定位是我们国家
历史上第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多个平等的、没有隶属关系行政主体共同出台的行动计划,
这是大家商量着、讨论着形成的规划,是一个共同的行动纲领。截至目前,这项工作推
进比较有序。 [16:03:06]

[马春雷]今年 5 月国家颁布了规划纲要后,三省一市目前都在做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
案我们相互间也在沟通,基本上苏浙皖沪在 6 月底 7 月初都会出实施方案。此外,我们
也在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希望把一体化制度创新在小区域试点后,推广
到更大范围当中去。 [16:05:05]

[马春雷]我们一方面在编制总体方案,另外一方面也已经在把确定的长三角一体化三年
行动计划中 320 项重点工作具体化,逐项实施。有些工作大家已经能感受到,比如断头
路的打通,比如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地铁扫码的便捷通行,这些都是我们在为长三角一
体化创造氛围、奠定基础,为未来更高质量一体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16:07:39]

[马红漫]大家非常关心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展。接下来有请任行长进行您的主题发
言。 [16:08:46]

[任德奇]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问
题。刚才秘书长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进展,最近国家也下发了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的规划纲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前进入到冲刺阶段,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
为国家战略,为上海加快实现或者加快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对
上海提升能级、推动长三角引领全世界高质量发展、提升拓展改革开放的布局、打造新
的增长极等方面提出重大的战略举措。这给金融服务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既提出了新
要求,也创造了新机遇。 [16:11:58]

[任德奇]
要求和机遇是相辅相成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上提出了更高起点
和更高水平的要求。对于金融服务业方面的改革开放,包括自贸区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实
体经济的质量、效率上,要进行更多的创新,特别是昨天刘鹤副总理讲到供给体系的优
化、需求体系的升级和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
提出的要求,也是下一步的机遇。 [16:14:32]

[任德奇]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对创新引领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体化以后,长江体系的布
局和分工体系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趋势。第三,是老百姓感受到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我
们希望通过一体化的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共享。这对于金融服务者而言,将有更
多的机遇,同时需要我们深刻改造、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16:17:18]

[任德奇]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讲,交通银行也一直在思考,一方面要服务国家战略,关注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在服务中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怎么把握好机遇?我认为一体化
是核心引领,创新是核心动力。我在想,是不是有这么几个方面大家可以抓紧来
做。 [16:18:52]

[任德奇]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上的创新,长三角涉及到三
省一市,对于交通银行来讲,我们在区域当中有七个省级分行,包括上海、浙江、江苏、
安徽、无锡、苏州、宁波。资源总量上,交通银行 10 万亿资产聚集在这个区域,接近
银行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过去是分散的,现在一体化发展了,一体化的服务方式怎么协
同?管理体制机制上要打造一体化队伍管理体系,最近我们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要
有组织保障,要对客户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响应。 [16:21:31]

[任德奇]另外一方面,创新服务体系要加快更新,如何适配好企业全生命周期?交通银
行的牌照比较齐全,初创期科创基金,成熟期流动资金支持包括基础建设都会有一个完
整的产品体系,让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更好适配,提升服务质效。 [16:22:35]

[任德奇]第三方面我们要做出一些特色,目前交通银行已拥有离岸牌照,应该结合自贸
区的发展和离岸业务的特点,进一步打造离岸自贸区业务一体化的特色,我先谈这些,
后面再和大家交流。 [16:23:22]

[马红漫]接下来请孔董事长,据说你们和交通银行是“一家人”。 [16:25:05]

[孔庆伟]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太平洋保险一次和大家分享的机会。1991 年是金融监管的分业,
太平洋保险和交通银行还在一栋楼吃饭,一不小心搞了一个世界 220 强。我非常愿意来
讨论这个话题,这个话题非常有创见,让我想起一件事。我估计在座大多数可能对这个
故事不一定了解。 [16:30:27]

[孔庆伟]90 年代中后期我有一份工作,而且这份工作的名片上有一个单词“BUND”,意思
是外滩置换。那时候市里面有一个外滩置换条例,有一个公司是外滩置换公司,它的职
能是,把从延安路到北京路外滩的第一排通过市场化方式迁出去,把金融机构引进来,
包括友邦、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中国银行,包括太平洋保险也
曾在这时候租赁过外滩 2 号。 [16:30:54]

[孔庆伟]20 多年以前,这一代人可能有梦想,但是没有想到有今天世界国际金融中心有
上海一份子。今天讨论长三角,往后看 20 年,从区域合作到全国大局到世界竞争格局,
我们应该牢牢地关注好一体化和高质量,只有一体化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
的背后一定是一体化的平台和运作。在后面分享里面再和大家详细展开。 [16:32:10]

[马红漫]听完国内行政主管部门和几位嘉宾分享之后,再来听一下两位海外嘉宾的看法。
首先有请来自巴黎的 Arnaud de BRESSON 先生,不知道您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有多大理解,
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点吧。 [16:32:48]

[Arnaud de BRESSON]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这个主题是区域一体化。欧
洲在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方面有一些经验,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巴黎欧洲金融
市场以及巴黎金融中心的位置。由于英国脱欧改变了欧洲经济的局面和面貌,巴黎有了
更好的机会。 [16:34:07]

[Arnaud de BRESSON]
现在欧盟有 27 个国家,在伦敦脱欧了以后,我们将会成为欧盟的经济中心。原因有四
个:首先,巴黎是唯一现在可以和伦敦媲美的国际大都市。二是巴黎非常充满活力,我
们有资本市场,我们和上海也有合作,主要是资产管理,还有股票、保险规模都要大于
德国。三是就金融科技发展而言,在欧洲大陆上巴黎也属于第一,金融科技方面一共有
一千多家年轻的金融科技公司。四是法国和中国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也有合
作。 [16:35:44]

[Arnaud de BRESSON]巴黎这两年也非常注重和中国的发展和合作,这也是我来的原因。
在北京,我们非常支持中国熊猫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和上海市
政府签订了新的谅解备忘录,我们也共同推出了可持续金融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新合作倡
议和计划,也非常欢迎中国交通银行和其他的中国银行与法国银行发展人民币业务,让
巴黎在人民币的欧洲业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进一步加强和中国以
及上海的合作,因为上海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16:37:56]

[马红漫]谢谢,一会儿对话环节还要和您讨论一下欧洲经济一体化,包括政治一体化,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借鉴的意义。接下来有请 Richard TENG 先生,现在在阿布扎比国际金
融中心做首席执行官。 [16:38:39]
[Richard TENG]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我觉得一体化在战略性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上
海将成为之一战略的主要中心。昨天我们看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了科创板,上海是
非常有创新活力的,在一体化方面上海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16:39:48]

[Richard TENG]

简单谈一谈,自贸区发展对一体化有什么影响?1995 年,全世界有大概 500 个经济特


区或者自贸区,到去年为止,提升到 4000 多个经济特区,造就了 7000 万个就业机会。
可以看到,自贸区、特区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这一功能外,这些经济特
区和自贸区更大的功能是在政府所设定的框架下展开立法和监管方面的改革尝试,所以
往往是示范园区或者改革催化区先发展起来。在一些概念思想还没有推广出去之前,在
示范园区里面先测试可行性。 [16:41:11]

[Richard TENG]自贸区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区里,比如新加坡,经济走向或者经济动力把
整个国家当成一个自由区的形式发展,自由贸易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作为经济动力
的核心。自贸区、自由区或者特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达到国家对他们的要
求。比如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法律法规改革方面做出的贡献,当然在货
币自由化方面也可以作出尝试。 [16:43:04]

[Richard TENG]一体化之后,我觉得更大的变化可能是会有更大胆的尝试,只要能做出
更大胆的尝试,将对于中国经济以及推进全球科技、全球贸易方面贡献更大。[16:44:26]

[马红漫]接下来听一下何教授的高见。 [16:44:56]

[何海峰]很高兴参加陆家嘴论坛全体会议八,这是最后一个会议,进场后看到这么多听
众有点紧张。咱们这场涉及到两大话题,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一个是自贸新片区。特
别高兴参加这个环节遇到了 Arnaud de BRESSON 先生,在巴黎开会我们俩就专门交流了
40 多分钟。我想谈谈自己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初步理解。 [16:46:35]

[何海峰]

秘书长介绍我们有规划纲要,有三年行动计划,还有一年的工作计划,这是工作安排,
也有一些机构上的安排。比如中央有领导小组,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合作办公室。下
一步,作为一个小目标,在一年之内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制度创新,在制度整合上做一
极三区一高地,高地讲得非常好,讲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高地,这个高地是要靠制度,
因此高地是非常重要的中长期目标。 [16:49:28]
[何海峰]不管是短期小目标还是中长期大目标,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一些挑战。我个
人觉得挑战还是在于授权和受权,一个是中央给地方的放权,二是地方接到中央授权之
后如何进行改革的创新,这个改革创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创新,另外一个是
开放创新。今年 3 月份会议强调了一点,我们要推进十项重大改革,第一项是金融,第
二项是减税降费,第三项是营商环境,后面还有科技、法治、政府服务、医疗等等很多。
但是前三项恰巧都落在了长三角一体化,也落在了自贸区新片区包括创新发展
上。 [16:50:56]

[何海峰]刚才秘书长也介绍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有不同的特点,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
跨区域实现制度的创新,实现政策的支持,最终实现一体化,这个一体化最终还是要落
到要素流动的一体化。当然,金融在这方面肯定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像任行长提到的要
做各种各样的创新。任行长说的创新有一些我完全赞同,有一些我认为还需要再补充一
下,我先说这么多。 [16:51:44]

[马红漫]何主任还卖了个关子。接下来进入第一轮圆桌对话讨论环节,我们聚焦一个话
题,长三角一体化的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到底是什么?远景目标我个人感觉,有没有可
能再过若干年之后,不再强调我是上海人,我是江苏人,而是大家都说我是长三角人?
从近期来说,未来 1 年、3 年或者 5 年,我希望各位嘉宾都能选一个时间节点,在你们
的心目中,到哪个时间节点,长三角作为国家战略会带来一个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改
变? [16:53:56]

[马春雷]其实我就把自己看成“长三角人”。我是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办公室的主任,这个
办公室有来自三省一市的同事,我们都把自己冠名为第一代“长三角人”。从愿景角度来
说,我曾经思考过,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有这些比较形象的发展目标。 [16:54:42]

[马春雷]未来 3-5 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第一希望“规划一张图”,现在是各个地方自己干


自己的规划,断头路就是这样造成的,我这边规划是农田,那边规划的是城市、工业区,
路就不通了。 [16:55:41]

[马春雷]第二句话“交通一张网”,现在大路已经通了,比如上海和江浙高速公路都是通
的,轨道交通在逐步接,高铁已经没有问题了,否则也出不去。但是等级越低的路或者
新规划的轨道交通对接显得不够,现在正在做整体规划。 [16:56:36]

[马春雷]第三我自己把它叫做“环保一根线”,环保应该是一个标准,但是现在不同区域
发展不同,这个地方是产业发展区,可能相对环保要求低一点,这边是水源保护地,对
水质要求就非常高,排放标准就不一样,造成了上游要吃饭赚钱,下游要喝水等矛
盾。 [16:56:51]

[马春雷]第四句话“市场一体化”,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市场分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有
的地方、有的领域当中这个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 [16:57:18]

[马春雷]第五句话“治理一个章”,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能不能统起来,比如我离自己的
城镇、县城、政府很远,可能 120、110 出车都需要比较长时间,但隔一条马路另一个
行政区域可能就有一个 110 的警务站。为什么这个站点不能派车到我这里来?现在就是
不行。 [16:57:34]

[马春雷]还有就是“民生一卡通”,今后我们希望在这个区域中基本能够享受同样的公共
服务。现在比如轨道交通的扫码通行等交通问题已经在逐步解决,省级收费站长三角地
区都要取消。医疗原来没有办法异地结算,现在上海和江浙皖走得最快,住院、门诊都
可以异地结算,三省一市 29 个地级市 1200 家医院已经联网了,上海有在外地养老的,
外地有来上海看病的,以后会更加方便。 [16:58:38]

[马春雷]最后一句话,“居民一家亲”,也就是大家来来往往很方便,隔一条河隔一条路,
走走亲戚,享受一样公共服务的待遇,有什么问题你的政府也可以帮我解决。[16:59:03]

[马春雷]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环保一根线,市场一体化,治理一个章,民生一卡
通和居民一家亲,这是我对未来比较形象的愿景。 [17:00:11]

[马红漫]来之前我在网上征集了问题, 大家对于示范区期待很高,示范区究竟会在未来
长三角一体化实践过程当中发挥什么作用? [17:00:37]

[马春雷]长三角非常大,长三角地区 38.9 万平方公里,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超过 38.9 万平


方公里的,那么大的区域当中如果要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是很难的。现在有的制度创新
包括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公
共信用,这种一体化在大范围当中我认为可能一下子比较难以实现。我们能不能找一个
小一点的地方,几百平方公里先试试。 [17:01:06]

[马春雷]我经常和兄弟省市同志开玩笑,就是几个镇嘛,加在一块也没有多少 GDP 总量,


拿出来试,为国家贡献一点我们区域中的智慧可能比产生一点 GDP 对国家的贡献要大得
多。目前大家都有这个共识,下礼拜我会和兄弟市的领导一起商量,怎么把方案做得更
好一点,这种探索和创新就是要在示范区先行先试。 [17:01:18]

[马春雷]我们国家改革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先找一个地方试试,效果好了,成功了,
再大面积推广,这就是先行先试、探索带路的作用。我们希望在这个区域当中尽快形成
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成果,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区域合作体现试点的作用。 [17:01:53]

[马红漫]非常感谢春雷秘书长的分享,把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状态比较具体地展现在我
们面前。接下来几位嘉宾也可以探讨一下,根据个人经验和行业特点给我们一个判断,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三角区域能够看出一体化和政策推进后的改变? [17:02:08]

[任德奇]刚才秘书长“七个一”的目标期待代表市民,尤其是长三角和上海老百姓的期待,
我们高度赞成。他说 3~5 年,从基础设施和硬件角度来讲要这么长时间,确实有过程、
有规划,要科学论证。 [17:03:37]

[任德奇]目前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上,我希望能够加快软件制度建设的创新,特别是
轨道交通上一卡通已经实现了,医疗、保险、支付结算上已经有实现了,类似这种复制
推广可以快一点。我们希望一体化过程当中,让用户、客户提高体验,估计还需要 1~2
年实现软件方面的互联互通。 [17:04:44]

[马红漫]庆伟董事长。 [17:04:56]

[孔庆伟]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当然也是中国太保业务贡献和
创新发展的重要区域,为什么这么讲?3000 多亿的保费中,长三角就有 800 亿;太保
1.26 亿客户中,长三角就有 3000 万,两个四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讲,思考长三角、
服务长三角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所以越快越好。刚才马红漫讲的目标,我希
望越快越好,希望马主任把规划描绘得更细致,“5+2”,“白加黑”。 [17:07:07]
[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保险机会很多,任行长也有很多机会。首先应该在基础
设施上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我们有更大的作为。比如,我们投资了长江
隧桥,随着和江苏经济的连通,我相信还有第二条通道在研究,从浦东到南通的铁路正
在建设。保险资金可以助力政府拉动内需,特别是铁路、轨道交通、港口建设包括航空,
这种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一定是长三角梦寐以求的,“走亲戚”就成为可
能。 [17:09:39]

[孔庆伟]第二个一体化是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特别是长三角养老健康服务一体化。
不久之前,我们在杭州的临安推出了太保家园,马上在南京的鼓楼区域也会有我们的养
老设施,上海在市里支持下也会。养老布局一定是长三角布局,让各地养老设施更好地
为上海老年人提供服务,让上海有更多空间留给年轻人创新创业,这个就是空间打
开。 [17:10:43]

[孔庆伟]一方面我们把养老的一体化、均等化优势得到更好体现,另外确实也是优势互
补。我们在苏州、无锡、温州开展了 1200 万人左右的长护险试点,非常高兴上海市委、
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马上在上海要用社会商业保险推进长护险方面的落实。结合养老
体制的改革,马主任也讲了这一定是一个堵点,相信随着政府的推动,我们在长三角养
老健康一体化方面是有作为的。 [17:11:48]

[孔庆伟]第三个是着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长三角环境治理一体化。总书记讲了长
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靠什么?靠机制。一定是共保联治,这方面保险业可以在
政府支持下,在长三角区域推广环境责任险的覆盖面。我感觉保险业要引入经济杠杆提
升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长三角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刚才秘书长也介绍了,上面
是发展下面是要吃的水,这肯定没有办法解决,怎么来?保险机制可以发挥作
用。 [17:12:46]

[孔庆伟]第四个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动长三角城乡一体化。我一直在想长三角一体
化首先是城镇一体化,后面还有一句话应该是城乡一体化。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成本保
险、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来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
面,也可以加大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产品创新力度,提供一篮子保险方案。我们可以推动
长三角中国农民风险保障计划,这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保险助推器和稳定器发挥
得更好。另外一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东北还是有点差异,产品的精准服务和精准
定位更有效。 [17:14:19]

[孔庆伟]最后是创新保险产品的供给推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这个在路上。一方面我们
已经和临港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下一步,马上会为 G60 科技走廊提供保险,损
失补偿和资金融通,加大对科创中心支持力度,打造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五个一体化
也是我们在规划纲要下,作为一家企业的路径实现依赖。 [17:16:38]

[马春雷]庆伟董事长提了很好的设想,我一直在破这个题,环保一根线的问题,上游保
护了下游得益了,现在有一条生态补偿机制,这是一种方式,保险在上下游当中怎么发
挥作用?你可以设计一种模式,我们一起探讨探讨,保险公司的人很多,你们一起出出
主意,这是一笔大生意。 [17:17:34]

[马红漫]发现政策导向。 [17:17:49]

[孔庆伟]人保也可以做,中华也可以做,这是一个社会保障机制。 [17:18:05]

[马红漫]谢谢几位嘉宾的分享,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刚才提到的核心话题,期待未来某
段时间当中可以看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行政一体化所带来的具体改变,我想请教一
下 Arnaud de BRESSON 先生,您认为中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几年时间中会有具体变化
呈现出来?这些变化会是什么? [17:19:04]

[Arnaud de BRESSON]作为上海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伙伴,我现在对长三角一体化项
目非常感兴趣,因为全世界的每个公司都想要在一个更一体化、更整合的区域开展更大
项目。我完全相信长三角一体化这个事情一定会成功,未来更有可能吸引全世界的企业
和市场活动到上海来。 [17:19:46]

[Arnaud de BRESSON]法国巴黎有类似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在国内层面的,我们做了一个
大巴黎都市项目,这个项目有点像长三角的项目,就是将巴黎整个大区的规模放大,让
交通设施扩大,让学校进一步扩大,工业能够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更多的机会,吸引了
很多国际投资人参与到大巴黎都市区项目,让整个大巴黎区域能够产生整个欧洲 5%以
上的 GDP,成为欧洲最大的一个经济区域。 [17:20:21]

[Arnaud de BRESSON]第二个很重要的案例是我们在欧洲层面上的一个一体化项目,今天
的世界里面,哪怕是竞争对手也需要进行合作,也需要共同在全世界实现更高效的整合。
所以欧盟在进一步加速一体化的进程,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欧洲银行联合会将会进
一步推进欧洲的银行在整个欧洲市场上开展业务,在接下来几年要进一步整合,让他们
的一些做法更一致化标准化。后面第二个重要的就是资本市场的联合会,这对于整个欧
洲来说很重要,巴黎也很支持,提供一些更好的一体化的硬件设施,帮助中小企业进入
资本市场。我们非常愿意分享我们在欧洲巴黎的经验和做法。 [17:20:47]

[Arnaud de BRESSON]我想再总结一点,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和上海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共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同时和阿布扎比也在合作,和世界其他金融中心也在合作,建
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的联合体。因为世界金融中心之间如果只是竞争对手那不对,我们
应该有更多的利益去分享,共同去开发、分享一些知识技能,在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等
领域共建一些项目,而且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社会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里都要合
作,谢谢大家。 [17:21:11]

[马红漫]谢谢您的精彩分享。我想请教一下何主任,我们探讨一体化的时候是探讨带来
的各种福利,但是必须承认,区域经济体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怎样协调解决这样的问
题,让所谓一体化带来的服务解决这种竞争关系?这可能在学术层面需要做更多的思
考,所以请何主任谈一下您的观点。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可能一体化就不是问题
了。 [17:21:46]

[何海峰]红漫的问题其实是怎样实现制度体系的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要打破壁垒,让要
素能够流动起来,这是一体化最本质的含义。分阶段看,也许一到三年我们能够实现基
础设施的连通;下一步更加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已经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阶
段到了信息化,甚至到了智慧化的发展阶段。所以我觉得如果一到三年里还是互通连通
的问题,三到五年后可能更重要的是信息一体化。现在信息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
不同地区,三到五年内如何实现信息一体化可能更加重要。 [17:22:32]

[何海峰]第三个重大的挑战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实现,就是自然人的自由流动,因为
所有的要素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包括人才,也包括人力资源。上海和北京一样是特大
型城市,我们要在功能上优化。上海承担了五个中心的建设,不管是什么中心,人流动
起来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需要做一些长期制度的探索的。 [17:22:54]

[何海峰]我觉得这个一体化不同于同质化,还是要走差异化的发展,才能优势互补、协
同发展。当然学术上的问题今天不适合讨论,我们主要是谈相关的政策和相关的改革实
践。刚才 Arnaud 先生已经介绍了欧洲巴黎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17:23:07]

[马红漫]最理想的状况是各个地区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个竞争优势跟其
他城市形成错位,市场有引导,政策有抉择,我们期待尽早突破,谢谢何主任的分享。
邓总,您觉得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概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您有什么期
待? [17:25:21]

[Richard TENG]时间非常难说,但是规划和硬件上肯定先着手,刚才也说了,我完全同
意你的看法。可是在软件方面,不管在服务质量方面、服务水平方面,我觉得很像你在
一个地方拿一个牌照,你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开业,那些问题我觉得是比较长期的问题,
那不好说。中国的大环境我不太清楚,你在一个地方开户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吗?
那些问题我觉得是比较考功夫的问题。不管怎样,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战略性的国家,
设下的目标肯定会达到,只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 [17:26:23]

[马春雷]刚才讲到服务和标准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在小范围中搞试点,比如 G60 科创
走廊就可以异地办企业办证照,这种都是小切口的尝试,效果不错,然后我们就在面上
推广,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试点把你讲的问题推广得快一点。 [17:27:10]

[马红漫]最近提到长三角一体化,经常举的案例是跨省际的公交车开通了,这一问题实
际上还是挺复杂的,车开出去很容易,有路径就能开出去,关键是出现了管理问题谁来
负责任,公交车出了事故谁来承担行政管理责任,就变得很复杂。我们看到表象只是车
开了几站路,但是背后行政管理的协调确实需要更大的改革突破。这方面是需要我们三
省一市政府部门不断努力推进的。 [17:28:10]

[马红漫]另一方面,既然今天是陆家嘴金融论坛,对于金融市场搞金融的人来说,应该
是从来没有边界意识的,否则金融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接下来以金融家为主,围绕长三
角一体化,金融市场比如银行体系、各个体系会有怎样的突破和思考,德奇行长请您来
做个分享。 [17:28:55]

[任德奇]这些硬件设施的互联互通,在政府的顶层设计规划下,按照项目的周期、科学
的规律,总是有固定的时间能够完成的,马秘书长给的时间段是三到五年。我前面讲到
我希望在软件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层面更快。刚才秘书长也讲了,在 G60 科创走廊,在
相关省份有一些领域中间的互联互通,一些制度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而且我们最近也
看到,在这两年国家加大营商环境方面的改善,我们自贸区已经在制度层面打开了。但
它是局部的、碎片的,我们希望有比较好的生态,比较完整的制度创新,能够适配相应
的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服务者,也是市场主体。我们刚才讲到在这个区域中的主要节点
城市,七家都有一级分行,是按照过去的行政区划配置的。 [17:31:20]

[任德奇]今后我们是统一的法人,内部的制度流程按说应该是一体化的,你的客户应该
是无差异的,对同样的客户服务是同样的标准。但是目前来讲还不是这样,它是有赖于
当地的服务市场、行政主管部门的制度框架。所以我希望软件环境能够跟基础设施同步,
甚至还要超前,这样的话主体创新会更快。 [17:32:04]

[任德奇]说到一体化的进程,金融服务的空间,刚才庆伟董事长已经就保险业进行了思
考,这些思考实际上在解决资金需求方面,银行也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大家各有所侧
重。我想讲在长三角区域市场主体最活跃,而且它的创新能力最强,要素集聚最多,应
该说它是不缺资金的。但是现在可能在我们的资本精准配置到它合适需要的主体上,这
个环节没有完全通畅。 [17:33:57]

[任德奇]比如我们现在一些科创企业在早期需要创建投资,或者在中后期需要融资,由
于我们信息不对称,或者我们金融服务能力还有待更好提升,还有不能完全适配的。随
着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制度创新环境的改善,银行金融服务的跟进一定会有高质量的发
展变化,这也是昨天刘副总理讲到的,我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问
题。 [17:35:40]

[任德奇]交通银行今年也做了一些创新,比如在 G60 科创走廊上,我们有科创基金,它


是对接服务科创型的中小企业的,在创投阶段的交银国际作为管理人。我们市场上的高
净值客户、销售末级的产品配置到这个领域中。刚才讲到的七个省市分行打破这个行政
区划的做法,我们学习借鉴马秘书长作为长三办主任的做法,我们成立了长三角业务推
进办,集中营销,对接市委政府的长三办,直接统筹服务这个区域内所有的项目和企业,
它就是一体化的,这样一站式服务,单一窗口。在自贸区服务中,上海、深圳是国家海
关允许的首批试点,我们在单一窗口中把报关、通关、引资相关需求整合在一起。随着
单一窗口叠加越多,银行服务的内涵也会进一步增加。 [17:35:54]

[马红漫]谢谢,我们共同期待,谢谢德奇行长分享,其他几位也给我们分享一下,邓总,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角度来讲,金融机构甚至金融产品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
用? [17:36:37]

[Richard TENG]我用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作为试点跟大家分享一下。阿
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是非常新的中心,属于金融自贸区,成立到现在大概三年半时间。
在这三年半中,成绩非常显著,大概有 1600 多家企业到阿布扎比设点,辐射整个中东
北约地区。包括像花旗、汇丰、软银这些集团。其实这之前已经有很多金融中心了,为
什么我们还设这个中心? [17:37:33]

[Richard TENG]你不难察觉,中东是一个财富聚集地,可是它没有发展成财富管理中心,
虽然它是融资非常好的中心,很多人到那边去融资。阿布扎比本身就有两大主权基金,
有很多机构投资者。可是很多公司不在那边上市,都到海外伦敦、纽约去上市,它虽然
是房地产非常发达的地方,可是在房地产金融板块方面做得并不是太好,比如像房地产
信托基金之类的东西。 [17:38:27]

[Richard TENG]虽然它有很著名的航空公司,像阿联酋航空等,可是航空租赁方面之前
都没做。你可以察觉到是因为整个生态环境的打造、整个金融体系法规打造不完善的关
系,那些地方都没有好好地发展。我们三年半内,就在这几环上下了很大工夫,现在我
们在整个区域是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在航空租赁做了工作,在房地产信托基金在整个地
区也是最大的中心。 [17:39:09]

[Richard TENG]还有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也是在整个地区拿到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在
过去的三年内,虽然我们成立才三年半,但每一年我们都获得整个中东北非地区最佳金
融中心奖。我们有几个特殊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我们非常快速地立法,因为我们的董事
局是有立法权的,董事局直接汇报国务院,所以它是有立法权的,非常特殊。 [17:39:57]

[Richard TENG]在阿联酋的自治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
是酋长立法,让这个自治区有特定的地位,每个自治区有自己的监管机构,发放牌照,
同时也负责这个地区的开发管理。此外,我们的法律法规不是跟阿联酋挂钩的,阿联酋
本身采纳的是大陆法,我们本身在金融板块内启用的是普通法。而且不管在监管银行、
保险业、证券业方面,我们也跟当地不挂钩,是跟国际接轨的。为什么跟国际接轨?是
为了吸引外资进来,这些外资需要国际法律法规,不管在银行业、保险业或者证券业方
面。这几个特殊的要点使得我们非常成功,所以可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17:41:05]

[Richard TENG]我们有立法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局势,可以看新兴企业,看金融科技方
面需要些什么,我们非常快地立法。我们在当地也成立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第一个监
管沙盒,监管那些金融科技企业。现在我们是全世界第二活跃的监管沙盒,仅次于伦敦。
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创新突破,我们速度比较快。 [17:42:00]

[马红漫]我们一下子打开了想象的空间,Arnaud de BRESSON 先生,您认为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过程中,金融科技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经验? [17:42:54]

[Arnaud de BRESSON]我们对上海发展的进展深表振奋,我们也很感兴趣。自贸区中,已
经有一些法国公司在这里开展业务,特别是银行业,我们相信可以做得更好,提供更多
的信息。这是在上海自贸区内的一些企业,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自贸区的优势,我们相
信这可以更好地有一种集群效应,鼓励创新以及金融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很高兴
金融技术被广泛探讨。在本地区长三角发展金融科技和在欧洲的金融科技遥相呼应,我
们相信还有一些可持续金融的项目,通过金融技术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技术公司,我们很
高兴看到这些发展。 [17:44:16]

[Arnaud de BRESSON]其实论坛关注的很多主题我们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跟方星海有
很多接洽,很多中国领导提到绿色金融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自贸区将成为更有竞争力
的聚集区,去发展这些国家绿色的项目。 [17:45:05]

[马红漫]刚才几位金融家围绕一体化提出了建议。围绕自贸区的新发展、新片区,大家
也希望听到一些信息的发布,很期待。 [17:45:44]

[马春雷]总书记在进博会上宣布给上海新的三大任务,也是上海的新的三大机遇,其中
讲到一个关于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我借用李强书记昨天主旨演讲中的一个说法,他
说科创板不是简单增加一个新的板,而是一种制度创新。我要说的是新片区不是增加一
片新的自贸区,根本上是我们开放政策的升级和制度的变革。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一
定非常准确。 [17:46:11]

[马春雷]我们原来的自贸区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而这一轮新片区应该更
多关注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这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取向。怎么样在投资、
贸易、资金、人员从业、运输上等各个方面有一些创新的突破。我们非常期望新片区在
未来建设中,能够更好地成为我们国家展示不断深化、扩大开放决心、信心和成效的最
亮丽的窗口。 [17:46:37]

[马春雷]同时我们也非常期望这样一个自贸区的新片区,应该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政
策和制度的先行试验区,这才是我们对新片区的期待,也是我们在考虑过程当中最重要
的一些改革创新点。我想我们要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努力。今天来了那么多金融方面的
专业人士,希望你们帮我们出更多主意,使得我们在新片区规划和建设方面,特别是制
度设计上,真正针对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需要,体现我们规划方案设计的前瞻
性。 [17:46:51]

[马红漫]我们今天讨论的两个主题,某种意义上来讲,前面一个主题战略意义更高一点,
自贸区的新发展可能最终也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关联在一起。我们下面就关注一下自
贸区新发展的突破。我想听一下各位企业家、金融家们,对未来自贸区试验区的发展有
什么期待?我知道在自贸区最早设立伊始,很多金融机构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交行
肯定也有。德奇行长,几年发展下来,自贸区新片区跟现在相比还会有更大的提升,您
的期待是什么? [17:48:18]

[任德奇]刚才秘书长讲到自由化,原来是便利,现在是投资,我们也希望在新一轮的对
外开放和实验试点中,能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对标,遵循国际惯例,用市场化、法治
化的方式尽快创新完善。聚焦的重点按照昨天易行长演讲说得也很清楚,就是让上海成
为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配置中心,这也是希望我们金融同业大家一起努力,把基础设施和
能力建设强化,尽快实现这个目标。 [17:49:21]

[马红漫]何主任,这个问题是比较开放的问题,自贸区新片区还在探索和努力中,您谈
一下您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出思考的问题,请几位嘉宾一起探讨。 [17:50:11]

[何海峰]刚才秘书长讲得非常好,上海自贸区最早说的是贸易投资的便利化,金融创新
加上事中事后制度改革,主要是这四项。现在到了新片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到自由化
的基础上,后两个可能更加重要,金融创新这一块,应该把新片区当成一个功能平台。
怎样做?我觉得还是要加大先行先试。最早做自贸区的时候,金融创新本来说第一批是
上海,第二批浙江、天津、广东三个也可以做,但实际上最后金融创新只能在上海做,
这样是不够的。 [17:51:52]

[何海峰]第二方面新片区承担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制度创新,要做高地,这是跟长三角一
体化最后的高地目标完全一致的。一方面中国自己要做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另一方面
要对标国际规则准则。具体到金融创新方面,我多说两句,金融创新方面可能要实现
“4+1”共 5 个变化。 [17:53:01]

[何海峰]第一个金融上的变化是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的变化,因为现在是长
三角一体化,过去不管交行、太保,我们服务的时候是针对单个企业,当然也包括个人,
现在你可能要站在产业和区域的角度去考虑。你做供应链、产业链,这是一个经营理念、
经营方针上的变化。 [17:53:45]

[何海峰]第二个是我们经营的行为变化,我们过去老提金融机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但实
际上我们从具体业务来看,更多还是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如果有一个客户来了会问你
需要什么,我有什么产品,我有什么服务。实际上应该反过来真正从客户角度去考虑,
真正转到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为中心。 [17:54:41]

[何海峰]第三个变化是金融科技技术的变化,要积极拥抱这个变化。刚才也提到金融科
技的事情,实际上在 2016 年的峰会上,当时有一个金融家赠送了我一个生物智能的信
用卡,这个卡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你用你的手指头接触它,会把你的生物信息写进去,
然后给你绑定,以后丢失了也不怕,别人用不了。这个卡应该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为
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个就金融技术来说很先进,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跨越了信用卡
的时代,超越了这个阶段。但是当时欧洲、法国已经造出了这么先进的东西,我们现在
长三角一体化在金融创新中一定要插上金融科技创新的翅膀。 [17:55:39]

[何海峰]第四个变化我觉得还是要考虑政策和业务的变化。刚才行长说到我们交行要在
长三角三省一市做很多变化,实际上昨天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也提到业务同城化。很简
单,比如问一个问题,能不能异地放贷款,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实现,因为将来秘书长
说的,我们信息信用一体化互联互通,完全可以做到这点。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更大一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云上放贷款,就在长三角,因为将来信息化、信用完备的情况下,用
金融科技的手段完全可以实现网商银行的变化。 [17:56:35]

[何海峰]第四个变化中你要做业务同城化,还要涉及到金融政策的协同化。下一步能不
能把国家已经允许的在三省一市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探索协同化都用起来,这是第四个
变化。 [17:58:15]

[何海峰]这四个变化背后,要求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因为是金融市场机制的创新,必
须还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怎么把它优化呢?就像秘书长提到的,我们有规划纲要,
有三年行动计划,有一年的工作计划,政府在规划的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特别
是最后一个法治建设上要做好政府最重要的功能的转变。 [17:59:43]

[马红漫]何主任讲得非常全面,不管微观操作层面还是制度建设层面,提的要求很高,
作为一个期待点还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邓总,关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您有什么建议和想
法? [18:01:43]

[Richard TENG]我对中国情况不太了解,可能要秘书长纠正我。在新片区应该可以做出
更多新的尝试,不管是税收、外汇管制、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新片区可以做出很大贡献。
在监管方面,可以尝试设立一个比较独立的监管机构,负责整个区域的治理。这几方面
可以去设想,做出一些比较新的突破。 [18:02:33]

[马红漫]谢谢邓总的分享,Arnaud de BRESSON 先生,您刚才已经提到了对自贸区的想法,


您对中国包括上海未来的发展,还有没有一些政策建议给到我们? [18:02:51]
[Arnaud de BRESSON]我可能有三个主要建议: 第一就是监管,监管对信任非常重要,
因为要建立信任和信心,这对市场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有效市场的一个前提,而且也
是很好的定价的一个前提,然后就是很好的风险管理。 [18:03:52]

[Arnaud de BRESSON]第二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也代表法国的公司,法国公司当然是非常
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投资和活动,所以外国机构的准入问题,特别是在自贸区当中的准
入问题。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在这一块我觉得可以做努力。包括在银行,
比如说我们就非常欢迎中国银行到巴黎去,还有资管活动,这些对未来都是非常关键的。
特别是我们考虑到现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们也好你们也好,都有这样一种储蓄和投
资的需求,这是因为人口在老龄化,还有保险资金的流向问题。 [18:04:41]

[Arnaud de BRESSON]第三是不是能够有更多的合作,因为巴黎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我们如果加强合作的话,可以共享最佳实践和合作经验,然后在双向有互相的受
益。 [18:05:11]

[马红漫]现在我们用了接近一个半小时时间了,最后请各位嘉宾做一下他们对本场讨论
的总结的结论,全场听下来,最精华的部分就在这里了。 [18:05:29]

[孔庆伟]第一个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示范区,能够开展强制污染保护的试点,这样
可以从长三角覆盖到全国,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对未来非常重要。 [18:05:47]

[孔庆伟]第二个建议,人要流动,特别是老人要流动,加快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之
间的区域全覆盖步伐,扩大养老险、长期护理险和医保卡余额购买保险的试点,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这在长三角完全可以。 [18:06:06]

[孔庆伟]第三个建议,昨天开幕式非常“解渴”,首先刘鹤副总理讲了非常重要的三角关
系,同时是科创板的开板仪式,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场合提个建议,希望科创板设立的
时候能够考虑保险制度的安排,鼓励科创板的上市企业购买董监高的责任险,保荐机构
承销责任险等产品,并将投保情况纳入科创板信息披露效果,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降低市场主体责任风险,推动科创板长期运行,谢谢。 [18:06:43]
[马红漫]买了保险之后,董监高再有违法就要保险来赔钱,这主意很好,建议 A 股整体
实行。谢谢庆伟董事长的分享,任行长,您总结一下。 [18:07:33]

[任德奇]我们感受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了,接下来就是要精耕细作,奋
力前行,交通银行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把上海基因抓牢,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过程中勇担重任。我们交通银行愿意先行先试,也愿意承担体力活,谢谢。 [18:07:54]

[马红漫]邓总,您的总结。 [18:08:12]

[Richard TENG]中国跟阿联酋阿布扎比是战略伙伴国,长三角一体化潜力无限,我们期
待跟上海、跟长三角有更好更多的合作,在这里祝愿长三角一体化圆满成功。[18:08:33]

[马红漫]何主任,提了很多建议很多思考,您总结一下。 [18:08:51]

[何海峰]我对长三角一体化,对自贸区新片区也充满了信任、信心和相信。一体化关键
是为了发展,为什么要提发展?因为发展要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说明以前有不
平衡、不充分,就是说长三角三省一市有城乡之间、城镇和市区之间、世界城市和城市
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所以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这里面,金融的功能
非常重要,但是金融功能要靠谁来发挥?要靠金融人才的能力。有两种能力:一个是领
导干部金融管理和治理能力,这是要加强的;第二个是金融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不管是董事长这边还是我们行长这边,都会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当然秘书长这边更需
要,我就说这么多。 [18:09:37]

[马红漫]Arnaud de BRESSON 先生,您的总结建议是什么? [18:10:23]

[Arnaud de BRESSON]我们看到伦敦已经脱欧了,巴黎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我们在巴黎是有一个长期的战略的,有 2030 战略,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和上海一起来发
展。我们在巴黎有三个主要任务:第一是持续改善巴黎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主要因为我们法国也是从马克龙上台之后一直在进行改革,我们的政府也在大力推广改
革,而且是以更快的速度在进行着改革。包括改善我们的财政环境、货币环境,在这方
面我们可以合作。 [18:11:06]

[Arnaud de BRESSON]第二要加快我们的产业重点发展,这两个重点一个是有长期的储
蓄,把这些储蓄向实体经济融资,以及股权市场的发展,因为今天早上很多人讲到上海
的资本市场发展。第二就是加快可持续融资,包括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确保金融中心
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第三就是我们能够为欧洲的整合做出贡献,希望欧洲的金融市场
能够更有竞争力。还有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上海之间加强合
作。 [18:11:42]

[马红漫]春雷秘书长,很期待您的总结发言。 [18:12:19]

[马春雷]长三角一体化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大课题,更是一个难课题。我的理解,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一般化,是要高质量的践行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升级,民众的生活
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加美满的享受等等。长三角一体化也不是一样化,应该是差异
的、有特色的、合理分工的布局。 [18:13:01]

[马春雷]我经常举一个例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该缩回来是五指,各有所长,伸出去
是拳头,非常有战斗力。长三角使命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我们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一是城市,二是跨国公司。从城市角度来说,以往上海、杭州、
合肥、南京一起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如果说比作世界奥林匹克比赛,原来参加的是
单项比赛,城市群参与的是团体比赛,含金量更高。 [18:13:30]

[马春雷]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单单靠政府行政规划实际是做不到也做不好的,所以在
这个过程中需要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资本是最灵敏的,资本是最聪明的,资本
可以解决很多我们政府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所以希望金融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
当中,能够为高质量一体化增能助力。这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座各位
事业发展的需要,谢谢。 [18:13:47]

[马红漫]非常感谢,在来主持这场活动之前,我征求了很多网友意见。有网友问,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之后,哪里房子能买?我是这样回答的:第一要认真复习一下昨天郭树清
主席在大会中对房地产的讲话,房住不炒。我想,如果说长三角一体化真正对房地产有
影响的话,应该是在哪里买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管什么地方,交通很便捷,每个地
方都能享受基本同等的福利待遇,到那个时候就是我们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判
断标准。 [18:14:34]
[马红漫]再次感谢六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也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谢谢大家。 [18:15:06]

En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