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7

刘仲敬入门十讲•第三讲┃日本泛亚主义与国民革命

远东近代史三讲(上)
(2015 年 10 月 31 日上海讲座)
又名(【内部完美版】大棋局:泛亚主义与 20 世纪远东(一---

七)、日本泛亚主义与国民革命)

2015-11-19 刘仲敬

(一)脱亚入欧

对大清抱有好感的日本人,跟李鸿章这些总督打交道时,

觉得大清搞改革开放是比较有指望的。但是跟朝廷打过交道以

后,很快就对大清整个绝望了。

今天我们提一下大亚洲主义或者泛亚主义的问题,因为这

个问题对于近代远东的历史是非常关键、而且通常被忽略的一

章。忽略的原因,是因为人为地构建历史体系,把前后几段之

间的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基本上切断了。
泛亚主义产生的时候,实际上不是一个纯粹的日本的现象,

毋宁说是以日本为主,大清、朝鲜和越南士大夫都参加过的一

个集体现象。它是欧洲势力渗入远东的一个自然现象。最初的

泛亚主义者,主要是日本的汉学家。他们首先倡导泛亚主义是

一种本能的反应,就是说,欧洲人强势进入远东,大清也好,

日本也好,朝鲜、越南也好,都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面临着

救亡图存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些在文化上天然比较相

近的亚洲国家能够团结起来,构成强大的联盟,足以抵抗欧洲

人的势力。

▋佩里的“黑船”敲开了日本的国门

泛亚主义最初的代表,像胜海舟(1823-1899,幕府中的开

明派、幕府海军的创立者,劝说德川庆喜向朝廷献城投降,晚

年受封伯爵)这些人,开始提出他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德川幕

府还没有倒台。胜海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他本人在年轻
的时候是一个狂士。在幕府当官的时候,幕府的大老问他,你

对日本和西洋各国有什么看法,他说,我去日本和西洋看过,

其实全人类大体上来讲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日

本和西洋不同,就是说,在西洋能够占到人上人那个地位的角

色,一般来说都有些过人的长处,但是在日本嘛,我看就不见

得是这样。那位大老听了以后勃然大怒,说,你这个年轻人太

傲慢了,怎么能把这样的话都说出来。这是他在年轻时候的做

法。

1860 年访美时,在旧金山的胜海舟
胜海舟铜像

他当时提出的计划是,东亚的主要希望就寄托在大清和日

本这两国上面,因为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已

经倒下来了,现在这两国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赶紧兴办教育,

开辟利源,尤其是要发展海军,等两国的海军势力强大以后,

结成可靠的联盟,才能对抗欧洲人的势力。他一直到甲午战争

爆发的前期仍然坚持这种说法。在日本因朝鲜问题跟清朝关系

恶化以后,他是极少数坚持日清两国应该友好,不应该打仗的

人士。他之所以坚持这个逻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洋在世界
上是处在比较弱势、比较危险的形势上,在这种情况下,日清

两国特别有必要团结起来,不能搞兄弟之争,如果搞起兄弟之

争来,那么就更加没有什么希望了。

不要说他是这样的,后来一位大家都知道的、最著名的人

物,就是脱亚入欧这种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福泽谕吉(1835-

1901,教育家、思想家,引入西学、创设学塾、创办新报、普

及新知),他的肖像现在还印在日本纸币上,其实一般人不大

注意,福泽谕吉在年轻的时候,刚出道的时候,他也是日清提

携和大亚洲协和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鼓吹这些东西一直鼓吹

到李鸿章搞《天津条约》(1885 年 4 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

订《中日天津条约》,核心内容是,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今后朝鲜若有变乱等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

文知照)的那个时代。开始的时候他是非常天真或者纯洁地要

求东洋人提携起来,中日韩三国团结起来的。但是一直到了中

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在《天津条约》的时

候,伊藤博文跟李鸿章谈判的时候,遭到李鸿章严重的侮辱,

日本举国鼎沸以后,他才带着一种近乎赌气的态度写了那篇著

名的脱亚入欧的文章。
▋福泽谕吉《脱亚论》

▋1 万日元上的福泽谕吉

在那篇文章中间,他把大清称为恶邻,他说日本以后要脱

胎换骨的话,不能对这种恶邻抱有什么希望,我们老老实实去

学欧洲人吧,不跟他们合伙。现在的人一般是纯粹从文本方面

来理解,觉得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先声、日本近代化的先声。

其实对福泽本人来说,因为他写那篇文章的时候,他其实还不

是国父和重要人物,只是众多维新派知识分子当中的一员。你

得从当时的语义上理解,他当时也是基于爱国之情,觉得是日

本人被李鸿章严重地侮辱了,我们是一番好意要跟你们联合,

结果没想到大清完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面,这么欺负我们,算
了,我们不跟你玩儿了,我们自己去玩儿了。其实他当时就是

这种心理。脱亚入欧的理论,是从这种心理上产生出来的。

有好多在明治初年一派天真地主张泛亚主义的人,到后来

都转向了。他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有

很多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像桂太郎(1848-1913,明治、大正两

朝重臣,山县有朋的弟子和代言人,三次组阁,任内缔结英日

同盟、进行日俄战争,是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这些人,

他一开始出道的时候也是中日提携、泛亚主义的口号喊得很响

的,但最后都转向了。这有很复杂的原因,基本上是形势比人

强的缘故。也就是说,你谈论泛亚主义是抽象谈论,但是一旦

涉及到具体的冲突的问题上,你就很容易坚持不住你最初的理

想。胜海舟是一个例外,但他不是多数派。甲午战争是一个重

要的关口。甲午战争以前,明治维新中倡导中日提携的好多人,

在这个关口上都坚持不住,最后变成为国粹主义者了。
▋玄洋社迹

泛亚主义者最早期是三个组织:振亚社、兴亚会和玄洋社

(1878 年,曾根俊虎创立振亚社,主张亚洲连带论的兴亚论;

1880 年,兴亚会成立,创立者长冈护美、渡边洪基、曾根俊虎;

1881 年,头山满创立玄洋社;1901 年,在原玄洋社基础上成立

黑龙会;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黑龙会总部成立)。这三个组

织开始的时候都是非常国际主义的,或者说它们是东洋人的组

织,而不是纯粹日本人的组织。它参与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大

清方面的要员,朝廷的官员和民间的知识分子都有。大清派驻

日本的最早两位公使,包括何如璋(1838-1891,被李鸿章称为

“翰林馆中通晓洋务者”,1877 年出任驻日公使,1882 任满归

国),包括后来写《日本国志》的黄遵宪(1848-1905,1977

年出任驻日参赞,何如璋在日期间所写文件多为黄遵宪所拟,
1882 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过他们的组织。再往

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它们的成员,孙中山和宋教仁也是它们

的成员。它们出版的杂志,官方语言是汉语。当时日本的上层

人物和知识分子会汉语是一个普遍现象。再加上泛亚主义的正

统意识形态就是,振兴大东亚,把大东亚从白人的统治之下解

救出来,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其正常的现象。

大清在这方面的反应可以分为两种层面。对于日本交涉比

较密切的那一批人,对这一方面的反应是相当积极的,包括像

是北洋水师的提督丁汝昌(1836-1895,李鸿章部属,北洋舰队

提督,甲午战争中战败自杀)、公使何如璋这些人,都是积极

响应这方面的态度的。著名的长崎事件(1886 年 8 月,丁汝昌

率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到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

并展开“亲善访问”。北洋官兵登岸观光时,部分水兵在风俗

场所酗酒斗殴,与闻讯赶来的日本警察发生冲突,水兵还攻击

了警察局,冲突导致水兵方面 5 人死亡、44 人受伤、5 人失踪

(一说 10 人死亡),警察方面死亡 5 人,30 人受伤,长崎市民

多人受伤。事发后,北洋军舰一度将炮口对准长崎市区进行恐

吓。两国谈判后,日方对清方进行了赔偿)中,当时的两国之

所以没有打起来,跟丁汝昌当时抱有这种想法是有点关系的。

当时的海军将领的权力比现在要大得多,因为通讯之类的不大

灵便。当时在海外的外交人员和将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
权力要大得多。像当时那种情况,北洋舰队的水兵已经在长崎

跟日本警察打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作为舰队司令,是有

一定的便宜行事的权力的,也就是说,如果他认为是敌意很强

的话,他真的可以升起军旗,就地跟你打一仗的。但他没有这

么做。理由是怎么说呢,因为中日提携,中日之间应该友好,

结成一个联盟。最后双方是讲和,相互赔款了事。最后讲和的

酒会上,丁汝昌还兴致勃勃地向他的日本客人说,我们大家都

是东洋人,打来打去不好,我们还是团结起来,将来建立中日

联合舰队,可以不要让欧洲人欺负我们。日本东道主对这一点

表示非常赞赏。这是大清方面比较对日友好的这一方面的看法。
▋曾根俊虎(右下)手绘的通州城(左上)、狼山(右上)、

如皋城(左下)

但另一方面,日本志士真的到北京和其他方面游说,包括

像是曾根俊虎(1847-1910,海军军官、立志振兴亚洲的活动家,

多次赴清考察,介绍何如璋、王韬等加入兴亚会。他死后,孙

文曾为他扫墓)、胜海舟这些人都做过这些事情,跑到北京来,

希望北京的朝廷能够像日本一样改革,建立西方化的政体和军

队,共同对抗西方的时候,北京朝廷的做法基本上是麻木不仁

的。这跟李鸿章幕府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像王韬(1828-

1897,1848-1850 年协助传教士翻译圣经,1867-1870 年漫游欧

洲,曾应邀在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1874 年在香
港集资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华资日本《循环日报》,1879 年应日

本友人邀请,赴日考察四个月)他们东游的时候就会发现,李

鸿章幕府的人、洋务派督抚手下的幕僚,跟日本那些志士是玩

得很好的,经常交换思想,他们都是维新派。但北京朝廷就是

另外一番景象了。去游说北京朝廷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接二连

三碰钉子,灰溜溜地回去了。朝廷不是说要反对你,而是对你

根本就是不理不睬。其实这一点也不是偶然的,李鸿章手下的

幕僚甚至李鸿章本人在朝廷游说的时候,其实也是经常受这样

的待遇的。从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些乱七八糟的吹牛家也用不

着反对,只要不理就行了。很多日本的泛亚主义者最初进入政

坛的时候,是抱着理想主义态度,在各国之间来回游历的,但

是在北京碰了钉子以后,就一变而为反清,认为是大清不可救

药,只有日本自己单干。这个原因也是双方面的。

对大清抱有好感那些人,一般来说不是跟朝廷打交道的人,

而是跟李鸿章打交道,或者是跟江南这些总督打交道的。他们

跟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还觉得这些总督府的人搞改革开放算

是比较有指望的。但是跟朝廷打交道那些人,很快就对大清整

个绝望了。后来到甲午战争前夜,你看早期泛亚主义的分化,

就可以看出这个背景来。走南方路线,或者是走总督府路线的

这批人,对大清还抱有一定的幻想;但是走朝廷路线这一批人,
最后就变成坚定的反清反华分子,觉得不打倒大清,什么事都

没法说了。

▋1894 年日本印制的支那朝鲜地图

甲午战争是一场很奇特的战争。日本人的宣传部门好
像怀有一种统战的心理,就是说,他们只反清,不反中国,号
召十八省的义士把满洲朝廷打倒,然后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搞

维新变法,好像他们是专门来搞革命似的。但是这个宣传不是
完全落空的,后来孙中山他们其实干的也差不多就是这种事情。

只不过这事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刚刚萌芽一点,后来才真正的蔚

为大观。

甲午战争这个关口过了以后,泛亚主义的团体就发生了一

次严重的分化,也就是说,以后,你很少看见朝廷一级的官员,

像何如璋或者李鸿章手下的大员一样,理直气壮地捐五百两银

子,加入兴亚会或者振亚社,然后跟日本士大夫一起吟诗作赋

这样的情况了。甲午战争以后,朝廷上层,至少北京这一块来

说,跟日本算是结了仇了。以后你再参加日本的活动,就显得

政治不正确了。但是民间还是这样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一到日

本,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参加内田良平(1874-1937,黑龙会的创

立者。1894 年曾支援朝鲜东学党;1897 年认识孙文,此后一直

大力扶助他;1901 年组织黑龙会;1903 年参加对俄同志会,主

张对俄宣战,又协调孙文与黄兴,促成同盟会的成立)和曾根

俊虎他们的活动。

对于日本来说的话,甲午战争则是日本面临选择的一个重

要的机会。在甲午战争以前,日本维新志士,谁是当权派,谁

是在野派,还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中;在甲午战争以后,它就要

面临着一个升级的问题了。因为它是胜利者。在甲午战争以前,

大英帝国和欧洲国家眼里根本就没有日本,只有大清。对于他

们来说,东亚就是大清。其他国家差不多都是微不足道、鸡零
狗碎的。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就有渐渐升格为东亚主要国家的

希望了。然后日本就面临外交政策的选择问题。泛亚主义意味

着一种外交政策,就是说,日本要当东亚的领头羊,出来率领

被压迫的东亚人民,搞维新变法,最后推翻欧洲人的统治。

▋1898 年伊藤博文曾于戊戌变法期间到北京访问,面见光绪皇

帝,提供改革建议。政变后,参与救援被捕的黄遵宪,并帮助

康有为逃往日本

泛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它是双重的,它认为西方

的东西只有工具性的价值,东方的精神文明毕竟还是最好的。

虽然我们现在迫于形势,必须接受西方的技术,而且接受得越

彻底越好,但是这不是目的,不是说我们以后要变成西方人,
我们还是东方人,要利用西方的技术使东方强大起来以后,最

终用东方先进的精神文明去感召他们,最重要的是,用他们的

术语来说叫做用王道政治的精髓去改变世界。也就是说,他们

最核心的价值观,仍然是有一定儒家色彩,或者说是有一定华

夏色彩的东西。

这在近代以前的东亚并不奇怪,因为华夏文化或者说是儒

家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非常国际主义的东西,它不是完全属

于明清士大夫的。朝鲜就自己说它是小中华,它比清朝更正统

一些,因为清朝是蛮夷,而它比清朝更忠实地遵循了孔子的教

导。而日本的国学家则说,日本人在道德性这方面比大清还要

强一些,虽然大清原来是孔孟的故乡,但是即使是孔孟率领军

队打日本,他们也要反抗孔孟的①,因为日本人的道德还是比

你们要强。而华夏主义或者说是孔孟之道归根结底是国际主义

的东西,是不看你是哪一国人的。这个精神在二战以前的日本

仍然是相当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说日本人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西

方,但他的精神结构中间,他的内核部分还是没有改过去。所

以泛亚主义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还有一定相当强大的基础。

1、山崎暗斋(1618-1682)问弟子:“如果中国派孔孟二圣率

军攻打日本,我们这些孔孟的弟子该怎么做?”他的弟子答不

上来,向他请教。他说:“我们应该拿起武器抗击,捉住孔孟
以报国恩,这才是孔孟之道。”他的弟子浅见絅斋(1652-

1711)恪守师说,继承“大义名分”立场,认为“自放伐之事

一行,而千万世无穷之下,凡乱臣贼子弑君窃国者,未尝不以

汤武为口实。”

但是现实政治是另外一回事。泛亚主义那种意识形态说是,

我们将来自强以后,解放东亚,反抗西方,这个是没有固定时

间限制的,也许是十年以后,也许是一百年以后,也许是五百

年以后,谁知道呢。但是现在,在甲午战争以后,就面临着一

个外交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将来的外交是怎么走,我

们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果走泛亚主义道路,那岂不是说是

日本要团结、要改造朝鲜和大清,建立一个东亚联盟来反抗西

方么?

这个道路在现实政治角度上讲是不好走的。一方面,这要

引起西方国家的猜忌。因为西方国家对日本也不是完全信任的。

直到庚子之乱的时候,英国人要求日本人出兵,因为英国在远

东的军队不太多,他希望日本人加入联军到北京去维持秩序。

但是同时,英国人也害怕日本说不定会跟大清结成联盟,共同

反对西方。因为义和团用的口号就是,杀尽西方人,基本上是

黄种人对白种人的判断。而日本人再怎么说他也是黄种人,所
以英国人还对他不是很放心,他担心日清两国会不会结成联盟,

共同反对欧洲人。直到日本人一下就答应了,派出大批比英国

人多得多的部队到北京,服从八国联军的共同指挥,然后英国

人才放下心来。英国是跟日本比较友好的国家,连英国人都是

这样,你可以看出当时欧洲列强对日本其实也不是完全放心的。

如果日本真的在甲午战争以后就打起大东亚团结起来反抗欧洲

的旗号,那很可能使日本自身遭到毁灭。

另一方面,你要团结东亚来反对西方,也要看你能不能团

结得住,朝鲜和大清肯不肯听你团结。首先大清第一个就不答

应,它一下子继承了大明江山,觉得自己才是东亚的老大,如

果让日本人出来当老大的话它要气死。同时刚刚被甲午战争打

败了,正处在气不打一处来的状态下,它是怎么也不肯响应的。

朝鲜呢,朝鲜处在内战状态中,一种内部分裂的状态中:事大

党是坚决要求维持跟大清的传统关系,他们在内政方面也是保

守派,不主张改革的;而开化党呢,在内政方面主张改革,在

外交上主张联结美日,但是在政治上也没有完全占到上峰。朝

鲜内部的政策上的争论,跟外交上亲日还是倾向大清的外交政

策是连在一起的。改革派同时也是亲日派,保守派同时也是亲

华派,如果这时候的大清也能算“华”的话。就是这样的。

所以一方面你带不动大清和朝鲜,另一方面,你如果深度

干涉大清或者朝鲜,强迫它进行改革的话,还很可能引起其他
国家的干涉,特别是俄国的干涉。像日本在朝鲜支持开化党的

活动,就引起了朝鲜王室和闵妃家族向俄罗斯帝国求援。同时

日本在大清朝廷内部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做法,也引起了比

较保守的派别,提出大清应该依靠俄罗斯的保护,来抵抗英国

和日本的干涉这种学说,也就是把内政和外交给搅在一起了。

这种情况下,带动它是很难的。

如果联合大清和朝鲜的路走不通,另外还有两条路可以选

择:远东的另外两个强国就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于是甲午战

争后的日本现实主义外交分为三派。中日提携派,这其实就是

明治时期泛亚主义的一个自然延伸,但是在现实政治角度来讲,

这一招其实是最不明智的。另外一派呢,就是日俄协调论。这

一学派的主要代表就是著名的伊藤博文(1841-1909,长州藩士

出身,日本首任首相)。他的意思就是,欧洲国家是从海上来

的,它关心的主要是贸易利益,也就是说,它对东亚大陆没有

实质性干涉的欲望,它只想做点生意赚点钱就行了,你如果把

希望放在这些商人的身上是不靠谱的,他们赚了钱就走人,他

们不会做长久的干涉。但是俄罗斯是陆上的国家,而且俄罗斯

是半个亚洲国家,他在亚洲的活动是扎扎实实的,他在亚洲要

占领领土,要做长期经营,所以日本在亚洲大陆的真正对手不

是大英帝国或者欧洲国家,而是俄罗斯。而日本的实际国力跟

俄罗斯来说还是不相称的。日本虽然打了大仗,但是俄罗斯是
大国,日本是小国,所以日本还是要和俄罗斯搞好关系。搞好

关系的重要之处就是在于,要瓜分利益,所以最重要的就是,

伊藤博文就提出满韩互换论,也就是说是,日俄两国友好,分

势力范围:把大陆方面,鸭绿江以北的满洲交给俄国;但是俄

国方面要承认,朝鲜归日本。双方划分势力范围,这样就不起

冲突了,日本不要去得罪俄国。

▋乔治•比戈的漫画(1887)

这条路线的主要障碍不在日本方面,而在俄罗斯方面。因

为俄罗斯跟大清一样,它对十九世纪末期的日本是非常低估的。

而且它也有种族主义倾向,在它看来,黄种人都是不行的,我

毕竟是白种人,日本人是黄种人,而且又是小国,连大清这样

的大国对俄罗斯都是奴颜婢膝的,日本一个小国算屁。尽管你

愿意把满洲让出来,我还是不能满足,满洲是俄国的,这一点

是没问题的,但是你根本没有资格提这一点,因为我完全有能

力把满洲拿下来,我用不着你日本人帮忙,但是朝鲜要由俄国

和日本共管。也就是说是,我的本来就是我的,你不用再管;

你的也是我的,我跟你共管。俄国人采取这种外交是有悠久传

统的,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实际上,日俄利益交

换论是日本一头热的做法,日本人拼命地想要跟俄罗斯达成协

议,但是俄罗斯对他爱理不理,不把他放在眼里。如果在义和
团事件以前,俄罗斯肯稍作让步,给日本人一点面子的话,说

不定日本会变成俄罗斯的盟国也未可知。

▋山县有朋像

第三条道路就是山县有朋(1838-1922,长州藩士出身,历

任陆军卿、参谋本部长、内务大臣、农商大臣和首相,陆军元

老)和桂太郎提出的英日提携论。他的理由是,英国是海上国

家,日本也是海上国家,天然相似。大英帝国是全世界的霸主,

日本人如果搭上了大英帝国的顺风车,这对日本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政府的政策

是一个代理人政策,英国确实是像伊藤博文说的那样,它对占

有领土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占有领土意味着它必须支付大量的

行政费用。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搞大片的

殖民地,派自己的军队去占领它,因为那样的费用是很高的。
对它来说,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全世界都搞自由贸易,大英帝

国不占有大陆上的领土,而是在各个大陆上都占有相当于是香

港这样的港口,通过这样的港口对各大陆搞自由贸易,同时大

陆上的各个政权愿意听大英帝国的话,乖乖地当大英帝国的代

理人,代理人政权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支付行政费用,英

国人一个钱也不用花,只要这些国家愿意跟英国搞好关系,英

国是不希望占领太多领土的。你想,英国人占领了香港以后,

他有没有想去继续占领广东呢?他没有这种想法。这样做对他

是倒找钱吃亏的事情,有香港做贸易,他能够赚钱就行了。广

东的行政管理费用,让大清去付就行了。关键是大清要有一个

友好的政权,这个友好政权要懂得怎样维护自由贸易和私有财

产,大家做好生意,让大英帝国能够赚钱,我其实是不贪你领

土的。

大英帝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极力扶持李鸿章,其实主

要就是这个原因。它并不真的想占领大陆领土,而是希望大清

建立对英国友好的关系。后来在大清和日本争夺朝鲜的时候,

大英帝国长期支持李鸿章,原因也就是在于这一点,他觉得李

鸿章是东亚搞改革开放的一个样板人物,把他扶起来是有好处

的。有李鸿章占领了朝鲜,俄国人就进不了朝鲜。因为俄国人

当时接近了朝鲜的巨文岛②,俄国是最大的威胁。俄国在近东

地区企图争夺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海峡,威胁到英国在苏伊士运
河东地中海的势力。在中亚方面,灭了布哈拉埃米尔国(建立

于 1785 年。1868 年,俄罗斯帝国入侵,1873 年埃米尔国沦为

俄罗斯保护国。1920 年,布尔什维克入侵,末代埃米尔逃往阿

富汗,红军宣布成立布哈拉人民共和国)和浩罕汗国(建立于

1740 年。1876 年,俄罗斯帝国攻下浩罕城,末代可汗出降,浩

罕汗国灭亡),逼近了印度的边境,使印度的西北边患严重的

紧张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大博弈了,因为进攻西藏其实主要是

为了防止俄国。在东线,俄国进犯满洲,觊觎旅顺口,觊觎朝

鲜南部的巨文岛,企图在远东建立永久性的不冻港,这对大英

帝国的远东霸权是一个威胁。但是大清对大英帝国不是个威胁。

大英帝国很希望大清建立一个缓冲国,像土耳其帝国一样。英

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和 1878 年柏林会议的时候,极力支

持土耳其,不是因为喜欢穆斯林,而是因为土耳其的地理位置

很好,它恰好可以堵住俄罗斯南下到地中海这条道路。而大清

在远东的地位恰好也是一模一样。把大清扶起来了,俄罗斯就

进不了温暖的海域,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就可以安全无虞,自

由贸易搞好了。至于大陆上大清占多少土地,对英国人来说是

无所谓的。

2、巨文岛处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之间,不仅是朝日两国的海

路通道,也是俄国南下的要路。1885 年 4 月 15 日,英军占领巨

文岛。朝鲜宗主国清朝先是默许,后在俄国压力下表示反对。
李鸿章在 5 月 29 日致总理衙门的信函中表示:“得英船横鲠于

其间,亦未始非朝鲜之屏蔽”。1887 年 2 月 27 日,英国军舰撤

离巨文岛,而俄国政府作出了永不占取朝鲜土地的承诺。

▋大清海军在巨文岛(1886)

但是大清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太不争气,一下子被日本打垮

了。而且尤其要命的是,李鸿章签了一个致命的《中俄密约》

(1896 年 6 月 3 日,俄罗斯帝国利用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

困境,借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

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俄国获得了使西伯利亚

大铁路穿过清朝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把旅顺口卖给了俄

国人,使俄国人的势力一下控制了整个满洲。这样一来就等于

使大英帝国原先的计划完全扯淡了。大英帝国支持北洋舰队,

就是想让它占在旅顺口和朝鲜,不让俄国进这些地方。但是李

鸿章为了报复日本,竟然自己动手把俄国人给请进了东三省。

大英帝国是非常不高兴的。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它需要另一个

代理人,替它在远东把俄国人打回去。但它又不高兴自己来,

它亲自占领太多的领土对它来说是不经济的。大清已经不行了,

还能靠谁呢?显然,最合适的代理人就是日本。
于是双方就出现了一个一拍即合的局面。日本一方面是在

俄国方面碰了钉子,在朝鲜和大清方面号召不动,正想要找一

个欧洲保护人和领路人,因为它毕竟是新晋的小国,对西方那

套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有人教它,各方面都需要有导师,而大

英帝国毕竟是全世界的最大的霸权国家和领袖国家,所以英日

同盟的签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它等于是

给自己找了一个土耳其式的远东代理人,以后它就等于是把各

方面的代理人分配好了:大英帝国掌握海权,统治全世界;土

耳其作为它的近东代理人,堵住俄国南下;阿富汗王国作为它

的中东代理人,隔断俄国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日本作为它的远

东代理人,把俄国在满洲的势力挡回去。这样一来,它就实现

了它自从无敌舰队以来一向的目的,就是说绝对不容许欧亚大

陆上出现过于强大的陆权国家,一定要让大陆的各个陆权国家

处在相互牵制的状态,同时海上的权力由大英帝国独霸。这是

英国一贯以来的基本政策。日本符合它这个基本政策,于是就

充当它的远东代理人。这就是三次英日联盟建立起来的真正背

景(分别签订于 1902 年、1905 年、1911 年)。

(二)英日同盟

“我们这些真正的忠臣,爱人民,爱天皇,就是不爱你们

这些资本家。在国际上我们要打倒你们跟欧洲人合作压迫黄种
人的路线,在国内我们要打倒你们跟资本家配合,蒙蔽天皇,

压榨人民的反动路线。”——泛亚主义者

·接上文·

英日同盟的建成,对日本内部的宪法结构有巨大的影响。

因为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是处在一个混沌未定的状态,它以后

走哪条路其实跟后发国家差不多,外交会直接影响内政。如果

大清能够扶植得起来,它走上泛亚主义的道路,那它有可能搞

成一个东亚共同体这样的组织,把中日韩连起来对抗西方的;

如果它走亲俄的道路,那么它就会走上一条欧亚主义的道路,

也是变成一个大陆国家的联盟来反对英国的海上势力;走上英

日同盟,那就是意味着东亚的国际协调体系正式建立了,日本

作为英国的代理人,它必须按照西欧国家的规范去塑造它内部

的宪法结构,因此日本必须是一个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国

家,走海军为中心的路线,在外交上采取追随英国的政策,在

远东首先体现为以英日协调为基础的国际协调。

英日同盟旗帜
英国人是很会利用日本的,这就是说,它能够以最小的成

本实现它的目的。英日同盟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英国负责制

定规范,而日本负责干活,去出力维护这些规范。英日同盟签

订以后,英国人很少在远东用兵。在义和团之战的时候,英国

只派了为数极少的一点点英国军官过来,这些军官在威海卫停

留了一下,招募了一些山东人,然后带着这些山东人在大沽口

登陆,然后他们说这些山东人就是参加国际维和部队的英国军

队了。实际上英国军队根本就不想打仗,它依靠的是日本军队。

日本人是下了血本的,派了几万人,而且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英国人派来的是象征性的、礼仪性的部队。但是日本人负责执

行英国人的政策。这不是第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

也是这样。英国把海军主力全部撤到北海去,负责监视德国人,

把远东空下来,然后组织一支英日联合舰队去清除德国的太平

洋舰队。名义上叫英日联合舰队,其实英国人连一艘大军舰都

没有,全都是日本的军舰。而日本人是把家里面的打狗棒都拿

出来了,全部主力都拿出来追杀德国人。

英日结盟之后,明治天皇接受嘉德勋章(1906)

这个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德国的海军是仅次于英国的,

而德国的太平洋舰队比德国的地中海舰队还要大。英法联军在
地中海追剿德国地中海舰队,结果没有追上,那支舰队一股脑

开到君士坦丁堡去。而德国舰队一到君士坦丁堡,立刻就引起

君士坦丁堡内部的政变。本来土耳其帝国传统上来讲是亲英反

德的国家,但德国舰队一开到的话,内部的权力倾向就改变了,

亲德派一下就占了上峰,于是土耳其倒向德国去,配合德国封

锁达达尼尔海峡。这件事情实际上最后就是送了沙皇的命。因

为俄国一旦被封锁以后,俄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出口外贸都被

卡在达达尼亚海峡,进不了地中海了。但是如果德国那两艘军

舰就在地中海被皇家海军歼灭了,那么土耳其人会不会加入德

国这一方是很难说的。因为土耳其或大清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

没有先进武器,国内又有不止一个党派在争夺,这时候如果哪

一方突然得到强有力的外援支持的话,那就马上能够打破国内

政治平衡。后来蒋介石在广州能够得到苏联武器,一下子就打

破了北洋军阀时代的权力平衡。本来以前孙中山北伐的时候是

始终打不出广州的,一旦得到苏联支持他就可以打出去了。这

就是一个显然的证据。本来恩维尔帕夏(1881-1922,青年土耳

其党领袖,奥斯曼帝国末期的强力人物。一战初期,他接收了

逃到君士坦丁堡的德国军舰,并默许它们袭击俄国舰队、炮击

敖得萨等港口,造成既成事实,把土耳其拖进一战)和杰马尔

帕夏(奥斯曼帝国末期,恩维尔帕夏、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

(1872-1921)、阿赫迈德·杰马尔帕夏(1872-1922)组成了

“三雄”寡头政权)这几个人是相持不下的,德国舰队一来,
恩维尔帕夏立刻就占了上风,改变了土耳其的权力平衡。可以

说是,国体还没有确定的后发国家,国内的政治平衡都是很脆

弱的。朝鲜的开化党和事大党之间的平衡,实际上也是由甲申

政变(1884 年 12 月 4 日,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在日本协助下

发动政变,试图使朝鲜脱离宗主国清朝而独立,并改革朝鲜内

政。12 月 6 日,袁世凯率清朝驻朝军队镇压了这次政变,并扶

持亲清的事大党。开化党人或被处死,或亡命日本)打破的。

达达尼尔海峡

英日同盟宣传画

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初期,它的权力平衡也是不稳定

的。像最先掌权的,其实是伊藤博文那一派,如果在伊藤博文

他那派还能掌权的时候,俄国人能够适当的配合他一下的话,

那么日本后来的发展路线就截然不同了。就是因为俄国人不配

合,伊藤那一派走不通,外交上走不通,内政上也就很难走通,

他也就跟着下台了。在山县有朋和桂太郎上台以后,英日联盟

的步骤就一步步打开,最后等到英日联盟缔结以后,日本的基
本道路就被锁定了,它必须得在外交和内政上都要学着英国,

跟着英国走,当英国的代理人。在日俄战争、辛亥革命和第一

次世界大战这三个紧要关头上,日本人在远东发挥的主要作用

就是充当英国的代理人。你也可以说是日本这个代理人当得相

当老实,它有机会占便宜的时候都没有利用。在辛亥革命的时

候,它如果采取分割东北的措施的话,当时其实是没有人能拦

住它的,英国人也不一定会反对。但它对英国人主持的国际体

系是异常忠实的,绝对不越雷池一步,而正因为这一点,所以

英国人也相当信任它。

1904 年的政治漫画

这一点对日本国内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最初在甲午战争

以前,本来很有希望在中日两国都获得政权的泛亚主义者,在

中日两国同时都失败了:梁启超也好,孙中山也好,宋教仁也

好,在大清这方面都是失败者;在日本这方面呢,曾根俊虎

(1847-1910,幕末期武士、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尉,泛亚主义代

表人物)也好,头山满(1855-1944,号立云,泛亚主义代表人

物,出生于福冈市,黑龙会(初为玄洋社)创办人)也好,玄

洋社也好,内田良平这些人也好,也都变成了失败者。这时候

就面临着你是做现实主义者还是做理想主义者的问题。如果你
说,东亚文化毕竟还是好,我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你们虽然

是讲现实的,但我是要坚持我自己的理想,那你就很难做官了,

因为你主张的政策跟内阁首相和大臣的政策不一致,那么大臣

是不会用你的。要么你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去配合现实主义。

所以就当时日本的国内气氛来说,其实是,理想主义者在野,

坚持泛亚主义的立场;而现实主义者在朝,实行亲英的外交政

策。

桂太郎,1848-1913

比较现实的人,像后来的首相桂太郎,就改变了立场。你

去查桂太郎这个人的履历,你就会发现他开始进入政坛的时候,

跟曾根俊虎、内田良平、头山满他们那些人是一伙的,他们都

是振亚社、兴亚会那些组织的成员,他开始的时候也是主张泛

亚主义的。但是在官方这一层面,泛亚主义的路线走不通。日

本走向亲英的路线的时候,他自己也改变了路线,不但改变路

线,还做得非常积极,极力配合推动英日联盟的缔结,所以他

的后半生变成了英日联盟的积极支持者。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人,

像曾根俊虎、宫崎滔天(1871-1922,孙文的好友和资助者。曾

约请朝鲜开化派领袖金玉均支持中国革命;曾参与促成哥老会、

三合会和兴中会之间的合作;曾将孙文介绍给犬养毅;曾为革
命党人采买军火)这些人,他们是坚持原则的,他们认为日本

武士道就包括了只讲道义、不讲事功这一个精神性的层面,做

不做官、发不发财不重要,坚持理想主义才是重要的。那就是

说,至少在政府坚持英日联盟这一段时间内,你这一派人就别

想做官了。

他们在官场没有办法发展的结果,就是建立了民间的革命

团体。民间的革命团体有两重意义。用中国式的话来说,那就

叫做什么呢?内争人权,外争国权。在国内内政上要做什么呢?

就是要反对当权派。当权派的政策是,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上讲,

走官僚资本主义路线;另一方面,在外交上讲,走亲英和配合

欧洲列强的路线。在他们看来,这两者是不够理想主义的。等

于说是在外交上你跟英国人走,就等于是帮助强者欺负弱者。

大家都是亚洲人,都是黄种人,而你却帮着白种人,配合白种

人,当白种人的代理人。这样做虽然是有实际利益的,跟着大

英帝国走有糖吃,自己搞泛亚主义那是没糖吃的,但是这样做

是不高尚不光荣的。另一方面在国内,你采取的是帮助富有的

资本家,把老百姓放在一边的这个政策。在国际上你是帮着强

者整弱者;在国内上呢,你是帮着有钱人整没钱人。而天皇不

是这样的,天皇是爱民如子的,是穷人的救星和大靠山,而你

们跟着资本家走,这难道是天皇的本意吗?这绝对不是的。这

是天皇被奸臣蒙蔽了。我们这些真正的忠臣,绝不相信这是天
皇的精神,我们完全理解天皇的精神跟人民是一体的,我们爱

人民,爱天皇,就是不爱你们这些资本家。在国际上我们要打

倒你们跟欧洲人合作压迫黄种人的路线,在国内我们要打倒你

们跟资本家配合,蒙蔽天皇,压榨人民的这种反动路线。这就

是泛亚主义者在明治后期和大正前期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革

命路线。

玄洋社墓地

革命路线产生了早期的民权运动。民权运动有一个著名的

组织就是玄洋社。大家对这个玄洋社改名以后的名字比较熟悉,

玄洋社改名以后改叫黑龙会。但是玄洋社开始产生的时候,它

是自由民权运动的主力。自由民权运动(1874 年开始兴起,向

藩阀政府提出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

要求,1890 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进行)在国内和

国外这两大领域采取实际上行不通、但是喊起来非常有诱惑力

的理想主义的口号。民权运动在日本国内宪法结构上的主要作

用就是,它最初发挥了有效的压力集团的作用,把明治以后初

期由派阀和华族垄断的统治体系给动摇了,迫使开放内阁,局

部地进行让步,局部地引入了一些议会政体的因素。照伊藤博

文的说法,他对付这些民权派不断捣乱的做法就是,只能藏身
于衮龙之袖,希望天皇下诏,解散国会,这样维持内阁本身。

但是天皇解散国会又重新选举,自由民权派仍然能够得到相当

多的选票,这些选票仍然能使他们在国会中给政府不停地捣乱。

最后的政策是进行让步。这个让步在各国议会政治初期都出现

过,就是当权派让步,容许政党组织分享一部分权力。日本政

党政治开始形成,可以说是自由民权运动立了很大功劳的。

但是成功以后,他们就开始分化了。因为政权一旦开放,

就意味着原先的反对派可以通过议会补选,你也有做官的希望

了。有了做官的希望,就自然有人禁不住诱惑,当初我们搞民

主运动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我们也能做官吗?现在他们让

我们做官,我们还闹什么呢?我们直接被收买不是更好么?于

是自由民权运动也就自动地分化重组了。这个情况跟十九世纪

社会主义运动差不多,等到社会党人有资格组阁的时候,那我

们还要不要社会主义呢?像米勒兰(1859-1943,1885 年作为

社会党人被选入众议院,1899 年进入内阁任商业部长。1920 年

当选法国总理,后来又以温和派联盟领袖的资格当选总统)这

种人就是,只要能当上内阁部长,马克思不马克思的,那可以

放一边不管。比较极端的,像列宁这些人就说,你们是修正主

义者,工人阶级的叛徒,打倒议会政治,该死的清谈馆。其实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也是这样的。比较现实主义的那批人,在经

过体制改革以后,就被体制收买了,变成了体制的一部分。而
坚持不妥协的这部分,其中就包括玄洋社,他们就觉得,议会

斗争不足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把暴力革命和议会斗争结

合在一起,于是就渐渐走向了暴力革命甚至恐怖主义的路线。

在欧洲,列宁他们这一派,最后和社会民主党人分道扬镳,就

是因为这一点。而玄洋社这个组织呢,它在日本政治的生态位

当中,跟其他的自由民权派组织的关系,也就恰好是共产党人

跟社会民主党人的关系。社会民主党人是可以收买的,进入体

制;而共产党人则是无法收买的,坚持在体制外闹革命。

体制外闹革命,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寻找革命的薄

弱环节的问题。因为在日本国内的话,他们是没法成功的。以

前自由民权运动之所以能够对政府形成有效压力,是因为他们

能够通过大选在议会中赢得大量的席位,给伊藤博文这样的大

臣制造很大的麻烦。但自从伊藤博文采取开放政策,让自由民

权派中的现实主义者入阁以后,那就不一样了。现实主义者一

旦入了阁以后,剩下的理想主义者就变成极少数了。因为自由

民权派的大部分议员自己有希望入阁以后,他们自己就跑去当

大臣去了。你留在民间这些极少数的少数派就变成国会中的永

久少数派,像现在的日本共产党一样,每一次国会选举你都可

以拿几个席位,但是政府才不在乎你几个席位呢,它已经把几

百个席位拿到手了,你愿意当你的永久性反对派你就去当你的
永久性反对派去吧,我们才不鸟你们呢。这样就出现一个情况,

如果你只搞议会斗争的话,那你就是万年反对派,永远没希望。

▋战前遇刺的部分日本首相级人物。其中伊藤博文、滨口雄幸、

犬养毅、斋藤实、高桥是清均死于枪下,大隈重信被炸断一只

脚,若槻礼次郎刺杀未遂,冈田启介在刺杀中侥幸逃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像列宁一样得出结论:必

须把议会斗争和暴力斗争结合起来。于是办法就是暗杀。暗杀

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日本加入二战,跟激进分子的暗杀很

有关系。但这事儿不是二战才开始的。玄洋社早在日俄战争以

前就搞过暗杀活动,像日本当时的文部大臣就是死在他们手里

面的(1889 年 2 月 11 日,主持教育改革、被传言说成基督徒、

被传言说在参拜神社时行为无礼的文部大臣森有礼(1847-

1889)在准备出席明治宪法颁布庆典时,遭国粹派青年刺杀)。

他们杀文部大臣,就相当于教育部长,什么原因呢?这个原因,

我想现在的中国人很容易理解,就是说是,你用西方那些走歪

路的邪恶文化来毒害日本的青少年,我们日本的国粹是怎么怎

么样的,你用西方那些教材来教育日本的青少年,那么日本将

来的青少年到底还是不是日本人呢?你这样教育下去不是把他

们都变成白种人的走狗吗?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暂时失败不要
紧,但是我们是要争取下一代的,你这样腐化青少年,不杀你

怎么行呢。这是他们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在国内搞暗杀。

同时在国外呢,他们也要破坏日本的外交政策,重点就是

破坏辛丑条约以后日本追随英国、对大清和亚洲大陆维持条约

体系的政策。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大清和俄罗斯发动各种

各样的革命活动。他们的政策是解放全亚洲,也就是说,中国

人、朝鲜人和日本人都要团结起来,把压迫者赶走。对于他们

来说,俄国人是压迫者,越过黑龙江入侵我们,我们要把他赶

回黑龙江以北去。所以他们把玄洋社改名为黑龙会,这主要就

是日俄战争前夜的刺激。当时日本和俄国发生冲突的主要动机

是什么呢?把俄国人赶出满洲,这是一个民间的重大口号,它

既是日本革命党人的口号,也是中国革命党人的口号。同盟会

当时还没有成立,在东京的革命留学生当中,采取第一个行动

是什么呢?组织拒俄义勇军(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撤军回国,

唯独俄国军队赖在满洲不走,并进一步增兵逼迫清廷。1903 年

4 月,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拒俄义勇队,黄兴等 200 余人当即签

名参加。清政府获悉后,密令逮捕回国代表,同时要求日本政

府解散学生军。5 月 11 日,义勇队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

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进行方法“一曰鼓吹,

二曰起义,三曰暗杀”),把俄国人赶出黑龙江。拒俄义勇军

背后的支持者是谁?玄洋社。拒俄符合谁的利益呢?首先符合
日本的利益。日本是反俄的主力,只有日本人才能够真正把俄

国人赶出黑龙江。

▋1901 年(明治 34 年)6 月 15 日,黑龙会发行的会刊《黑

龙》第一卷第二号,日本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收藏。

然后,大清和日本官方联合起来,把拒俄义勇军给解散了。

表面上看起来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个组织对俄国不利,日

本官方还要解散这个组织?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组

织是日本内部的革命团体所主持的。它表面上讲爱国主义,但

这个爱国主义,矛头是直指日本政府的。他们讲爱国主义,就

是讲泛亚洲主义,实际上就是说,日本在朝的政府是欧洲人的

奸细,没有维护亚洲人的利益。我们到民间发展,维护亚洲人

的利益,搞国际主义团结,就包括有推翻国内政府的企图。所

以日本官方要先下手来镇压你。这个道理也就跟国民党要镇压

共产党组织的反日爱国运动一样。不是说国民党跟日本的关系

很好,而是因为共产党搞反日运动,其实就是想煽动民众,说

国民党不爱国。所以目的表面上是对付日本人,其实是对付国

民党的。玄洋社他们支持拒俄义勇军也是这样的,表面上针对

俄国,其实是针对日本本国政府的。而大清要镇压这些东西,

就是因为,他们也看出来了,这些人是革命的胚芽,他们要把

俄罗斯赶过黑龙江,也必然的要把大清赶到长城以北,这件事
情是马上就会发生的。因为大清和俄罗斯一样,都是一个外来

政权。你搞了这套泛亚主义,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俄罗斯人

和满洲人、蒙古人同样都是驱逐的对象。

泛亚主义者搞国际化经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孙中山和他的

朋友。孙中山搞的最初的起义,惠州起义(1900 年 10 月),实

际上就是内田良平和他的日本浪人在经营的。现在我们历史教

科书上只会说是早期的革命烈士做了些什么什么事情,把他们

背后的日本人全都抹去。其实这一点非常危险而不公正。因为,

坦率说吧,早期革命党中最有实力、最有行动能力的,恰好就

是日本人。中国式士大夫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说,会写文章,

不会打仗,也不会做事。他们的办法就像鲁迅很讽刺地描绘的

那样。徐锡麟被杀以后,革命志士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坐下来

喝酒,撕乌贼鱼下酒,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阵子,然后派日本浪

人到中国去把徐锡麟的家属给接出来①。你不能够问一句,他

们喝了这么多酒,说了这么多话以后,他们怎么自己不去接,

让日本人去干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行动能力就是

比他们要强。日本浪人在孙中山的革命中扮演的是最核心的角

色,运送军火是他们,运送消息是他们,最可靠的是他们。孙

中山背后有一个宫崎滔天,这一点都不是偶然的。他们两人都

是振亚社的早期成员,也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没有日本人经
济上的支持,来回奔走跑腿,中国这些行动能力薄弱,而且天

生就相互猜忌的士大夫,不一定会团结起来。

1、《朝花夕拾·范爱农》:“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

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

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

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

的家属去。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

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

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1898 年 11 月,孙中山与黑龙会成员在横滨合影。前排左起安

永东之助、杨衢云、平山周、末永节、内田良平;中排左起大

原义刚、小山雄太郎、孙中山、清藤幸七郎、可儿长一;后排

宫崎寅藏。

不要说别的,孙中山的兴中会和黄兴的华兴会就很难团结

起来。他们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成立中国同盟会,如果按照现

在的历史教科书的话,会把它描绘成跟井冈山会师一样,伟大

领袖毛主席和伟大领袖朱总司令一起来到井冈山,你看了这些

记录以后,根本就想象不到世界上还有共产国际这个东西存在。
或者你以为共产党专业撒谎,以为国民党的历史就是真的,其

实国民党也是一样的。你看国民党记载的那些历史,就会发现

孙中山和黄兴这两位高风亮节的革命领袖,在东京相遇以后,

一见如故,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就变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决定为了革命事业进一步发展,把革命事业团结起来,建立中

国同盟会,在团结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服孙中山作为革命先

行者的领袖,黄兴义薄云天,高风亮节,迫使他的支持者让步,

尽管华兴会在人数上占优势,还是把孙中山给捧起来当领袖了。

你看了以后会觉得黄兴很伟大,孙中山也伟大。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孙中山是内田良平的朋友,黄兴

也是内田良平的朋友,宋教仁也是内田良平的朋友,他们三个

人在彼此认识以前,都拿了内田良平的钱,分别在两湖和广东

已经搞过 N 多次起义了,但都失败了。失败以后,他们在大清

混不下去,都跑到日本来。内田和黑龙会的人合计了一下,觉

得革命势力还是团结了才好,于是就做了很多牵线的工作,说

服他们最好团结起来。在牵线的初期,他们谁也瞧不起谁,广

东人尤其是瞧不起两湖地区的人,他们只认他们的广东老乡,

但是最后之所以能够达成协议,关键问题在于,钱是日本人出

的。如果日本人不出钱的话,兴中会和华兴会双方都要面临着

马上混不下去的狼狈处境。所以到最后还是日本人说话算话,

孙中山和黄兴热情拥抱以后,决定大家团结起来。日本人根据
他们封建主义的理解,就是说,孙中山再怎么说也是长辈,既

然是长辈,大家就认这个长辈当名义上的头领了。但是你这个

名义上的头领,照封建主义的习惯来说,并不是说你什么事情

说了都算的,做事情还是由底下的封臣去做。这是日本人对他

们团体的领导。不过,这一点,同盟会成立以后从来就没有做

到。

▋黄兴(前排左四)与头山满(前排右三)等黑龙会成员在日

本合影。

然后你再看看同盟会组成的名单,妙处在于这个名单中间

有一半是日本人。1905 年同盟会创始人的名单,这个名单中间

有一半是日本人。从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我可以举几个名字:

第一位,内田良平;第二位,宫崎滔天;第三位,曾根俊虎;

第四位,头山满。剩下还有好多人,就不用说了。这些人在后

来的历史书上,他们的身份是三杰。如果有些历史书在明治时

代提到他们,那就是说他们是伟大的维新志士;如果在辛亥前

后提到他们,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老朋友;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时候提到他们,他们是万恶的军国主义者,侵略亚洲大陆

的主要罪魁祸首,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孙中山就在这些

人的保驾护航之下成立了同盟会。
接下来就是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的故事,我们都清楚,

革命爆发的当时,孙中山还在美国。他是怎么样得到消息的呢?

后来有很多说孙中山坏话的人,说孙中山在洗盘子,什么什么

的,后来是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孙中

山可能是洗过盘子,也打过工干这些事情,但是他不会说是愚

蠢到非要到报纸上注销消息以后才得到这些消息的。因为有人

负责给他通风报信。这两个人的名字就叫做:头山满和内田良

平。这两个人都是日本的重量级人物,是他们两个首先把辛亥

革命爆发的消息通知孙中山的,也是他们给孙中山买好船票,

送孙中山回国的。孙中山一开始回国下船的时候,是头山和在

中国的日本人到码头去接他的,当时武昌军政府那批人和南京

临时参议院那批人还根本没有把孙中山放在眼里。首先接船的

人是谁呢?是黑龙会的人。黑龙会到美国去通知孙中山,再把

孙中山接回中国。然后再过了几十天,孙中山才跟南京和武昌

的革命党人接上头,然后接下来才当上了临时政府的大总统。

然后你再研究一下临时政府的那份名单,你就可以发现临

时政府是由三元结构组成的。第一张名单是内阁总长的名单。

你发现这里面也就只有陆军总长黄兴是革命党方面的人,大部

分内阁阁员是立宪派或者地方士绅的人,像浙江士绅汤寿潜

(1856-1917,浙江士绅领袖。翰林院庶吉士出身,1900 年参

与推动东南互保,1905 年创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1906 年起领


导国会请愿运动,1909 年任浙江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被推

举为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他为交通部长,未到任)这

些人。可以说是在总长这一级别,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党

和立宪派的联合政府。孙中山虽然是总统,但是内阁成员大部

分是立宪派的人。

▋法国《插图画报》(即《巴黎竞赛画报》前身)上刊登的中

华民国成立之初的北京临时参议院图片。下方左侧为议长吴景

濂,右侧为副议长汤化龙。

但是你再看次长那一级,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次长全都是

同盟会的人。次长比部长重要,为什么呢?因为部长往往是根

本不到岗的,临时政府就是想借用一下部长的名义,但是部长

愿不愿意当这个官还很成问题。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地方上的大

佬,地位已经很高了,他们愿意出面到临时政府当官,那是他

们给临时政府面子,就是说明,我们现在成立临时政府,就好

像说,黎元洪愿意出任武昌军政府都督,这就表明着,湖北的

士绅和上层人物愿意支持革命;如果他们不出来当官,那就是

一种麻烦了,说明革命军只是一帮无名小辈,上层人士不支持

革命军,那么革命政府能不能够维持下去就很成问题了。所以

黎元洪愿意给你面子出来当这个都督是革命党占便宜,而不是

黎元洪占便宜,黎元洪已经是上层人物了。他出来以后,革命
军就吃了定心丸,证明说是,士绅阶级愿意支持你。这里面有

一点很重要,就是士绅阶级如果不支持你,你的军费就没有着

落。所以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事情。立宪派愿不愿意支持孙文

是很成问题的事情,就算是愿意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流于

形式,他们往往是根本不到岗的。名义上他接受了总长这个职

务,实际上他不一定到部办事。部务是由次长主持的,次长是

同盟会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负责的人。

▋1912 年 2 月 15 日,孙文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及南京临时参议

院参议员出发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前,与总统府人员及

参议员在临时参议院正门前合影。前排左起:1 徐申伯,2 蓝天

蔚,3 蔡元培,4 黄兴,5 孙中山,6 赵仕北,7 魏宸组,8 胡汉

民,9 黄大伟,10 陈宽沆;第二排左起:1 景耀月,2 张伯烈,

3 陈陶遗,4 欧阳振声,5 刘彦,6 彭允彝;彭允彝之上穿西装

现半身者为江西代表汤漪;最后一排右起第五人为马素。

还有第三份就是顾问。孙中山开出的这个南京政府的顾问,

所有的顾问都是日本人,而且全是黑龙会会员,包括我们刚才

提到的头山满和内田良平。这些人在南京临时政府中间的地位,

跟浪人在革命党中间的地位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隐藏在幕后,

替他来回奔走,像内田、头山这种人,替孙中山跑腿,替他准

备二次革命,他们是孙中山真正最信任的人。外围那些人,用
现在的术语来说,是孙中山的统战对象。这些日本人才是孙中

山真正信任的人。

这时候,辛亥革命胜利,对于日本的泛亚主义者来说,差

不多就像十月革命胜利对于欧洲社会党国际一样。尽管他们的

中心是在日本,但是日本这个堡垒很坚固,推翻日本政府是不

容易的。虽然他们把首相也都刺杀过了,大臣也刺杀过了,炸

弹也扔过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已经干完了,但是日本政

府还是很稳固,没有要马上倒台的样子。但是大清,像沙皇一

样是很脆弱的,它的政府一下子倒台了。我们虽然在日本本国

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革命兄弟已经在南京成功了,无论如何

这是革命势力的一个重大成就。现在是大肆活动的时候了,现

在就是争取革命下一步成功的时候了。

辛亥年的外交活动,实际上就包含了两层。一层是日本的

现实主义者和既得利益者跟英国配合,尽可能的维持东亚的现

成秩序。因为对于英国人来说,东亚主要是有两个用处。第一

个用处是国际贸易。英国是国际自由贸易的主要受益者,也是

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主要维持者。它不希望爆发规模太大、太

长期的战乱,战乱损害贸易,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希望远

东的形势尽快平息下来,由大清当权还是由袁世凯当权还是由

其他什么人当权,英国人并不在乎。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个当

权者必须是能够维持条约体系,维持国际贸易,维护英国利益
的,满足这些条件就行了。但是孙中山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

有一点很简单,就是他一个钱也没有。他没有办法实现维护国

际贸易的这个任务。袁世凯开始也不是一定能维持得住的,北

京的公使团在革命初期观望了很久,看看到底是谁能够支持,

谁不能够支持。各省的将领各自表态通电发了很久,最后在英

国公使朱尔典(原名 JohnNewellJordan,1852-1925,英国驻

华公使,与袁世凯是多年故交)和袁世凯进行秘密谈判以后,

最后袁世凯放出风声,谈判已经有了结果以后,然后各省将领

的态度马上就改变了。段祺瑞那些人在袁世凯和朱尔典的联合

公报发表以前,还在通电说,他们要誓死效忠大清;通电发表

以后,他们就立刻表态,要拥护袁世凯建立共和政体了。南方

的革命政府原先是给你许诺,只要袁世凯愿意倒戈,愿意像对

付黎元洪一样拥戴他,但是袁世凯不为所动,直到他跟英国人

谈出了结果以后,他才正式表示,愿意接受南方提供的总统职

位。在这个过程中间,等于说英国人和国际体系起了一个关键

性的作用。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宣布退位当天,南北议和代表唐绍仪

(左)、伍廷芳(右)和英国商人李德立合影,摄于上海戈登

路的李德立寓所。
而日本呢,日本官方的外交家,他们是坚持要追随英国的。

因为日本在以前十年,因为追随英国已经得到很大好处,日本

从小国变成了大国,变成了东亚的领袖国家,他们认为以后仍

然要继续追随英国,帮助英国维持远东秩序,以前的历史经验

已经证明,跟着英国人走是有糖吃的。但是革命党人不是这种

看法,他们认为大清帝国就不应该存在。第一,日本在满洲出

了这么多血,大清倒台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满洲割过来归日本;

第二,孙中山已经答应了,孙中山在南京缺钱的时候,已经跟

日本人签了合约,把满洲卖给日本,让日本人再替他筹款,这

个是天作之合;第三,就是满清皇室的内部的宗社党也不高兴

接受共和政体,他们希望带着皇帝回老家去,回到东北去,恢

复大清在多尔衮入关以前的格局。你们汉族人不要我们了,行,

我们回老家行不行,你们大明朝请我们进关以前我们就在关外,

关外又不是大明的地方,我们回去还不行吗,你们不要我们,

我们回家去行不行。这是他们的逻辑。同时东北的将领,像张

作霖这些人,在镇压了本地的革命党以后,组织了东三省保安

会,他们也表示,他们不肯接受南方人的统治,希望皇帝能够

回到热河或者沈阳。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日本政府的态度不够坚定,但大清这

方面,无论是皇室也好还是南方势力和北方势力的力量,都会

很高兴让大清沿着长城一分为二,南方革命党建立中华民国,
而北方复辟大清帝国。这个大清帝国肯定要接受日本的保护的。

日本人当时如果态度稍微冒进一下,东北在这个历史关口就会

落进日本人手里面了。当时黑龙会是上蹿下跳,内田良平、头

山满这些人是上蹿下跳,极端热闹的。像孙中山的部下,戴季

陶这种人,是跟着他们到处在东北和其他地方乱跑的。你得注

意革命党在东北本来没有什么太多势力,孙中山的嫡系是广东

人,后来共进会那一批人是长江流域的人。他为什么要去东北?

主要是因为日本在东北有势力,他们是替日本人跑腿的,想把

东北分裂出来。

孙中山写给头山满的赠联

但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日双方的革命志士在中

国方面暂时成功,但是在日本方面失败了。日本政府最后坚定

决定追随英国。他们一旦跟袁世凯达成了协议,南方的革命党

就没戏了。孙中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没有钱。自从惠州

起义以来,他有的钱还是日本黑龙会那些人给他筹的那些钱。

按照孙中山自己的标准来说,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孙中山

想捞到五十万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日本那些人,按照日本

的标准来看,他们也是在野党,也是穷鬼,政府才有大钱,资

本家才有大钱,他们这些革命志士,按日本的标准来看是穷鬼。
但是穷鬼也有比穷鬼更穷的,在中国革命党人来看的话,黑龙

会就是很有钱的了,同盟会如果不是黑龙会动不动五十万五十

万的给钱,它简直当场就要饿死了,就不要说是买武器来革命

了。他们就是靠黑龙会分出来的那点零钱给自己续命的。但是

日本人一旦跟列强达成协定,尤其是成立了以威尔逊总统所鼓

吹的六国银行家组成的银行团以后,那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政

府出面一带的话,日本的大银行家都决定要出这笔钱加入银行

团。这个银行团不是简单的事情,就因为这是日本的政治人物

和资本家都决定用日本的外交资源和财政资源来支持袁世凯的

政府。这个决定一出,孙中山就没戏了。

(三)反目成仇

你把这个线索理清了,你才能够真正理清中国革命史。因为中

国革命史实际上是一个俄罗斯套娃一样的结构。

·接上文·

这次革命是孙文在绝望中的一个挣扎。可以说,在它开始

之前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列强和国际资本主义都已经下定

决心支持袁世凯了,孙文唯一的支持者还是内田良平这些老朋
友。这些老朋友想尽办法,通过日本理想主义者的募捐活动,

苦哈哈地给他送去了几万块钱。没有这几万块钱的话,他没有

办法买到第三师,连津浦铁路这场仗他都没法打的(1913 年二

次革命中,第三师为主力之一,扼守徐州,控制津浦铁路,阻

止冯国璋部南下。由于缺饷发生过哗变,被平息)。但是这一

仗很快就失败了。二次革命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的失败,它同

时也意味着是内田良平和日本泛亚主义者的重大失败。这次失

败不仅花光了他们的钱,而且也使他们在日本政府和舆论内部

都变得很不得人心,变成了所谓的麻烦制造分子和捣乱分子,

日本政府对他们实行严密监视和严格控制的政策,以至于 1913

年、1914 年以后的十年,泛亚主义者在日本的政治活动进入了

最低潮。

▋1913 年 3 月孙中山(前中)、黄兴(前左二)、戴季陶(后

左二)等与日本企业家商讨集资讨伐袁世凯

最低潮的一个重大表现就是,日俄两国甚至达成了和平协

议,以瓜分东北势力范围为条件,规定北满归俄罗斯,而南满

归日本(1907-1916 年间日俄四次签订密约,划定在满洲和内

外蒙的势力范围)。关键不在于这个和平协议具体内容是怎么

达成的,关键在于这个和平协议的达成在日本国内舆论来看,

就是英日同盟签署以来,日本当局的进一步背叛,日本当局彻
底背叛了解放全亚洲的梦想,不仅跟英国人达成协议——英国

人还好,至少没有直接压迫亚洲人——还跟俄国人达成协议,

那就是绝对是彻底的背叛了,因为俄国人是直接占领和压迫亚

洲人的土地。而黑龙会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把俄国人赶出满

洲,而日本当局却主动跟俄国人签署协定,把满洲送给了俄国

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最终极的、最伤心和最痛苦的背叛。

但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日本泛亚主义的最低

潮。

最低潮不是说它没有民间力量。实际上日本在二战以前,

可以说是上层人士比较亲西方,但是人数上不多;民间上反西

方的势力是很大的,但是主要是因为在政治上行不通,被压住

了。如果你在日本上层中去找,有很多资本家,特别是外交界

人士和海军界人士是强烈亲西方的。反西方的人也有,但是暂

时不占上风。但在民间那个层次,在野的那个层次,如果搞公

民投票的话,那么反西方的是大多数。如果当时日本实行普选

制的话,泛亚主义在普选中获胜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当时日本

不是普选制,而是有产阶级选举制。在上层人物中,泛亚主义

的色彩就比较淡薄了。

▋孙中山 1914 年 7 月在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


这可以说是后发国家的一个常见现象。你在俄罗斯和土耳

其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俄罗斯的贵族阶级讲法语,把自己

当作欧洲人;而农民和老百姓痛恨欧洲人,觉得他们跟欧洲人

不一样。土耳其也是这样的:上层的土耳其苏丹也好,还是后

来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也好,还是凯末尔主义者也好,他们尽可

能地想把土耳其变成一个欧洲国家;但是下层民众呢,往往是

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觉得我们跟基督教徒总是合不来的。所以

土耳其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西方欧盟要它实行民主,但是实

际上,土耳其最亲欧的势力在国内非常反对民主,他们支持军

事政变。因为一搞民主的话,国内的伊斯兰势力就要上升。搞

民主,一人一票投票的话,伊斯兰主义者很可能依靠穷人的支

持,通过议会政治掌握政权。像所谓的土耳其繁荣党(1983 年

成立,公开反对世俗化,主张按照伊斯兰教义治国,联合伊斯

兰国家对抗西方。1998 年被土耳其宪法法院投票取缔)其实就

是这些人。他们掌握了政权搞伊斯兰化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土耳其军队就会出来发动政变,把这些民主的和伊斯兰的势力

压下去,重新恢复亲西方的路线。土耳其在战后不断发生政变,

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少数上层人物通过反民主的手段维持西方

的价值观,而下层的伊斯兰分子通过民主的手段颠覆西方的价

值观。而恰恰西方就是支持民主的,所以这个矛盾是没法解开

的。
俄罗斯的情况其实跟日本的情况非常相似。日本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情况也是这样的。黑龙会这批人提倡的国粹主义、

亚洲主义在民间是很有市场的,但是在上层人物中间是上不了

台面的。比较现实主义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还是欧洲人的天

下,搞反欧洲是没有前途的,一定要压住。让这些人上台,那

就等于是让义和团上台,对日本的国家利益有极大的危害。但

是这些人在民间活动,老百姓反倒是比较支持他们。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国内的泛亚主义就处在这种

情况下。上层人士对他们越来越深恶痛绝,尽力压住他们,但

在民间他们还能够混得下去。这个时候,他们自己处境都已经

这么难堪了,孙中山的处境当然是更难堪的了。孙中山到二次

革命以后,他就逃到日本去。逃到日本去,他的办法还是到处

游说日本人,大讲泛亚主义的好处,希望日本来支持他。但是

支持者已经很少了,而且全都是民间人士。支持他的人自己在

日本都是不受欢迎的人,日本上层的政治家把他们当瘟疫一样,

基本上是闭门不理,怎么说也不肯理他。他就这样在郁郁不得

志的情况下,混过了从 1913 年到 1923 年这悲惨的十年。

▊1914 年 5 月 11 日孙文给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坦言中国对

日本,可以起到比印度之于英国更大的作用,袁世凯是反日的,

只有搞革命的国民党才是真正有前途的。日本政府借此在“二
十一条”谈判中要挟袁世凯,说如果不同意日方要求,就将支

持孙文的颠覆活动。

你翻查记载中国革命史的著作,会认为这是中国革命失败

的十年。为什么会失败呢?就是因为日本的当权派跟袁世凯和

段祺瑞达成了协议,他们决定支持北洋政府,首先有善后大借

款(民国成立之初,财政异常困难。1913 年,北洋政府向英、

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借款二千五百万镑),后来有西原

借款(1917 年,寺内正毅内阁接受亲华人士西原龟三的策划,

对段祺瑞政权借款 1.45 亿日元),这些都是日本精英阶级支持

北洋政府的证据。但是日本精英阶级不是无缘无故地支持北洋

政府,他们是为了英国主持的国际秩序而支持北洋政府的。他

们希望日本人做国际秩序的优等生,跟着英国走,通过合法途

径给日本人争得地位,因此他们不希望采取反西方的革命手段。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日本国内的泛亚主义者在明治维新以

前还是声势浩大,在这个时候却处于革命低潮,变得很抬不起

头来。正是因为日本的泛亚主义抬不起头来,而日本的泛亚主

义者保护和抚养的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也就跟着抬不起头

来了。孙中山在中国的失败和北洋政府在中国的胜利本质上讲,

它是日本现实主义者战胜国内泛亚主义者的结果。而日本现实

主义者和亲西方派战胜国内泛亚主义者实际上又是国际关系演
变中实力对比的体现。它是日本人认清了国际形势,决定不走

反欧洲路线的结果。

但是这个格局只有在大英帝国的霸权能够维持的情况下才

能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英帝国的霸权衰落了,它开

始采取系统的撤出远东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这

两国原有的国际体系和国内体系都开始动摇。在中国,可以说,

1905 年以后晚清的新政政府和北洋政府,执行的都是维护国际

体系的政策。在日本,英日同盟签署以后,一直到九一八事变

这段时间内,日本的政策也是执行的是国际协调主义。这两者

是相互配合的。袁世凯和段祺瑞能够在中国当权,就是桂太郎

能够在日本当权的一个投影;而国民党在中国的失势,和头山

满(1855-1944,号立云,泛亚主义代表人物,出生于福冈市,

黑龙会(初为玄洋社)创办人)、犬养毅(1855-1932,日本第

29 任首相。孙中山这个名字即犬养毅手下的浪人平山周代取。

被军部激进分子杀害于首相官邸)在日本的失势是一个镜像关

系,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但是英国人一旦撤出,双方也

就开始同时不老实了,也就觉得是革命的新的机会开始出现了。

照日本主流历史学家的记载,这个现象就是,大正民主后期国

粹主义和泛亚主义的抬头。这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从明治到大

正,日本的议会政治有了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是,明治时期,
政府可以用强硬手段压制反对派的这些活动,但强硬手段在民

主的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就不能实施了。

1889-1945 年间日本选举人口的变化

不能实施就产生了一种类似土耳其的现象。首先,民主是

一个西方的价值观,日本扩大民主,主要是为了配合西方、讨

好西方的措施,但是扩大民主的结果,恰好在民间为反西方势

力的抬头创造了条件。土耳其如果不搞民主的话,可以说伊斯

兰势力还出不来,青年土耳其党和凯末尔主义者可以通过专制

手段把他们压下去。俄罗斯如果不搞民主的话,布尔什维克也

起不来,沙皇政府和斯托雷平政府也可以用专制手段把社会党

压下去。但是一搞民主的话就没办法压它,它自动就起来了。

你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

底蕴不是基督教西方的文化底蕴,那它搞民主的结果很可能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民主,你还可以实行亲西方的路线,

依靠少数精英人物、上层人物搞小圈子的亲西方路线;一搞民

主,那么民粹主义的反西方路线马上就会抬头。中国、俄罗斯、

土 耳 其 和 日 本 全 都 是 这 样 。 大 正 民 主 ( 大 正 年 间 ( 1912-

1926),藩阀体制崩溃,日本进入政党内阁时代。外交上,对

华不干涉内政,归还胶州湾,废止《二十一条》,甚至对“南
京事件”采取容忍态度;对俄实行友好政策,从西伯利亚撤

兵)产生的一个附带的效应,就是使本来已经被压制下去的日

本国粹主义者和泛亚主义者借助民主的程序重新抬头。

而在中国这方面,国民党的抬头则是它改换投机门庭的结

果。孙中山开始跟苏联接洽,希望苏联给他日本所不能给的东

西。我们得公平地说,孙中山开始是脚踏两只船的,他在日本

碰了很多次壁以后,开始跟苏联谈判。但在谈判的初期,他是

脚踏两只船的:一方面他跟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1923

年 1 月,苏联特使越飞与孙文联名发表,主要内容包括;"要以

谅解的态度解决中东路纠纷";苏俄红军不必立时撤出外蒙;苏

俄将援助孙文),依靠苏联的支持,打回广州,建立广州革命

政权;另一方面,他派李烈钧这些人到日本继续接洽。在他一

生中最后一次活动,到北京来参加西山会议这最后一次活动的

途中,他从上海调头东渡到长崎,在日本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

一次重要演说,这就是他著名的神户泛亚主义演说。在这一次

演说中间,他最后一次向他在日本的朋友谆谆教导,无论西方

多么强大,他们归根结底讲的是强权即公理,王道政治是只有

亚洲人才懂的,他最后一次希望日本朋友们支持他,不要忘记

泛亚主义的理想。

孙文泛亚主义演讲地
但是这个演说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不是说他的演讲讲得

不好,而是因为他在日本的朋友,这时候都处在在野的状态下,

没有办法帮助他。而他自己当时已经患了肝癌,所以说,他知

道他自己的寿命不久了,他已经等不到他的日本朋友重新掌权

的那一天了。他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但是可以肯定他活不了

三年了,也许他三个月就死,也许他三年就死,但他能够利用

的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在这个短时间内,能够援助他

的只有苏联人。所以尽管李烈钧、张继、胡汉民这些老党员都

反对他联俄,他还是在一生中的最后关头作出了联俄的决定。

联俄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的迅速改变。老一派的党员李

烈钧、张继、邹鲁这些人,随着廖仲恺案件后的清洗,随着西

山会议派的被取缔①,退出了国民党的决策层。蒋介石和汪精

卫这一批新派,也就是左派人士,赶走了胡汉民和许崇智,控

制了广州革命政权。他们依靠苏联的援助,赶走了吴佩孚,通

过北伐,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和后来的国民党政权。

1、1925 年 8 月 20 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而死,追

查此案的直接后果是胡汉民、许崇智等元老失势,而汪兆铭快

速上升,蒋介石进入权力中心。同年 11 月,不满联俄容共政策

的林森、邹鲁、谢持、张继等老一辈国民党人在北京西山碧云

寺孙文灵前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派在本

党党籍案”、“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决议案,与广州的中央
党部对立。1926 年 1 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

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开除西山会议派的党籍

(1927 年清党以后恢复)。

但是他们刚刚建立南京政权,日本的政局又发生改变了。

老一辈国民党人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是犬养毅和大

正时代残留下来的泛亚主义者终于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在 1931

年(1931 年 12 月,犬养毅组阁。次年 5 月被刺杀)。但是这时

已经太晚了。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孙中山时代的国民党,

它的立场已经不再是跟着日本老大哥打倒欧洲人对东亚的霸权

了,它的路线是跟苏联人联合起来,把帝国主义赶出亚洲。它

的路线仍然是反帝反西方的,但是保护人已经由日本变成了苏

联。改变立场的这个新国民党的势力,和他们在东洋的老朋友

的势力,在满洲发生了第一次严重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是九

一八事变。

▊1929 年,头山满(左一)犬养毅(中)蒋介石(右)合影;

请注意他们站在中位硬地上,蒋介石站在侧边泥泞里

九一八事变以后,最初期,事情之所以没有闹大,就是因

为双方的老一辈,像胡汉民和犬养毅这种人,仍然还顾念着他

们都是孙中山的朋友,还希望能够用当年的老交情约束青年一
代,能够想办法不要把中日两国之间闹到彻底撕破脸②,因为

双方本来都是革命同志,好不容易双方都同时掌握了政权,正

是应该团结起来的时候,如果这时候闹翻,太不值得了。但是

年轻一代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蒋介石在赶走胡汉民以后,肆无

忌惮,在 1935 年左右接见了共产国际的特使。这次接见的结果

就是:蒋介石放走了红军,把红军放到西北去;同时,斯大林

同意支持蒋介石抗战。另一方面,日本方面,年轻一派,少壮

派的革命志士根据北一辉③的理论,直截了当地刺杀了犬养毅。

2、1931 年 2 月,胡汉民应蒋介石邀请赴晚宴时被软禁。5 月,

国民党内胡派、汪派、桂系等在广州另立政府。九一八事变后,

胡被释放。他曾致函犬养毅,促请纠正侵略政策。

九一八事变爆发,若槻礼次郎内阁因陷入激烈争执而总辞职。

犬养毅作为第一大在野党政友会总裁继任首相。他拒绝了军部

要求承认满洲国的指示,利用自己的渠道与南京政府进行交涉。

3、北一辉(1883-1937),社会主义革命家。1911 年应宋教仁

之邀,参加辛亥革命,活动于上海、武昌和南京等地。1913 年

宋教仁被刺,北一辉自组调查团,试图调查宋案真相。1919 年,

北一辉告别中国,将注意力转向国内,主张以武力革命再造日

本。1927 年,北一辉弟子西田税在东京创设天剑党,以北一辉

的学说为建设蓝图,广罗全国中下级军官,图谋革命。1936 年
因“二二六”政变而遭政府逮捕。1937 年被日本政府以教唆

“二.二六”政变的思想主导犯罪名起诉,遭枪决。

北一辉主张拥戴天皇,打倒军阀、吏阀、财阀、党阀,进行第

二次维新,实现社会主义,限制私有财产,保护一切劳动者的

权利。他认为,日本是国际上的无产阶级,俄国是世界上的大

地主,英国是世界上的大富豪,向它们开战是正义的。应该通

过战争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帝国,进而废除国界,实现世

界和平。

后来大家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三十年代被日本激进分子

暗杀的政治家都是好人和温和派,如果他们掌权的话,实际上

日本不会走上战争的路线。这句话有一部分正确,一部分错误。

首先,犬养毅这个人是比较老成持重,他不会像后来的日本人

那样鲁莽。但是,他不是温和派,他其实就是泛亚主义者的长

老派、元老派。他跟后来发动战争的那些军国主义者之间的关

系,也就是胡汉民跟蒋介石的关系。胡汉民是孙中山那一代的

人,是老一代的人,他们是态度比较温和,不愿意把事做绝。

蒋介石是年轻一辈的人,在孙中山跟日本打交道的时候,他们

屁都不是,连外围都算不上,所以根本就没有见过世面,他们

对日本没有什么特别感情。犬养毅也是这样的,他们那一代老

一辈的人对中国还有感情的,他们还记得他们当时很想团结中
国反对西方的。但是青年一代,北一辉那些青年一代的人,就

没有这种感情了。北一辉实际上就是一个日本的蒋介石,他也

是同盟会会员。

▊北一辉历来被视为二二六兵变的精神领袖,早在 1906 年就已

加入同盟会

你得注意,三十年代的军国主义者中有好多人都是同盟会

会员,是 1905 年同盟会建立的时候为中国革命奔走的积极分子。

曾根俊虎是同盟会会员,北一辉也是同盟会会员。曾根俊虎是

不大纯粹的,他一方面跟同盟会打交道,另一方面还加入了许

多其他的组织;但是北一辉是非常纯粹的,他是同盟会的创始

会员,而且对同盟会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他后来转向撇开国民

党的泛亚主义路线,对中日两国的失和是有非常重要的指标作

用的。这个重要性很像是胜海舟他们那一代人在甲午战争前夜

最后抛弃了大清,甚至转向暴力征服大清的路线,是有非常类

似的指标作用。

但是这种指标作用并不是简单的一百八十度转弯,它还含

有更深的含义。实际上对北一辉这种人来说,他们转向反华,

实际上是他们原来泛亚主义者的另一种体现。征服中国是为了

拯救中国。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泛亚主义的早期是希望中日
两国提携,共同解放亚洲的,但是事实上证明中国人是扶不起

的阿斗,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下只有日本人给你代劳了,帮助

你,扶一扶,日本再不来扶的话,你就要完全被俄国人征服了。

在他们看来,蒋介石是孙中山的叛徒,他背叛了泛亚主义者,

把国民党这个原来的革命战友送到了苏联人头上,结果把黑龙

会原先企图把俄国人赶出亚洲的整个战略完全搞破了。如果听

任他们继续搞下去的话,那么整个亚洲都会变成是苏联的天下。

后来日本人搞满洲国,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说是,只

有满洲国才是亚洲反共势力的堡垒,国民政府已经完全被苏联

间谍劫持了。如果让国民政府胡闹的话,整个亚洲大陆完全赤

化只是时间问题。只有日本人成立了满洲国以后,他才能够挡

住共产主义南下的道路。

后来,二战失败以后,《大东亚战争全史》出版的时候,

日本还有一种看法,各位现在可以去翻那本四卷本的《大东亚

战争全史》,里面就有这样一句,大致的意思就是这样的:你

们看,我们说的毕竟是对的吧,满洲国倒台以后,共产主义浪

潮不仅吞没了中国大陆,而且一直冲到印度支那,这难道不是

证明我们当初建立满洲国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么?他的原话不是

这个样子的,因为我没有办法把原话逐字逐句记住,但他的意

思就是这个意思。
从这句话你就可以看出满洲国成立的另外一面。满洲国的

成立,后来大东亚共荣圈这个理论的提出,从日本自身的思想

脉络来说,它不是一个戏剧性的转移,它是从明治开始就一脉

相传的解放亚洲的理论的直接继承。就日本人内部来说,这里

面没有什么矛盾之处。明治维新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使

亚洲和黄种人免遭欧洲人的奴役吗?我们现在再不赶紧变法自

强,欧洲人就会把我们全部征服了。然后日本变法自强以后,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只讲现实主义的话,我们就自己

做一个黄皮肤的欧洲人,不管亚洲大陆就行了。但这样是不公

平的,因为我们在亚洲大陆的黄皮肤兄弟还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经验,为什么不把日本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他

们呢?只要你们也肯像我们一样搞明治维新,你们也可以成功

的。但是你们不肯搞,你们自己这样不争气,我们开始带你们

带不动,最后我们自己替你来。这个逻辑是非常顺理成章的。

▊1932 年 3 月 9 日,溥仪(中坐者)在就任满洲国执政典礼上

按照中国方面的记载就会变成一个非常破碎的局面,好像

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期统统是好人,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是革

命最忠实的朋友;突然到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一下子就全变成

坏人了。而且最初那些好人,一下子后来就会变成最坏的人。

这是非常矛盾的事情。实际上呢,日本人的现实主义者始终是
主张倾向于英美的,如果按照中国的史纲的话,这些现实主义

者在辛亥革命时期是坏人,因为他们现实主义地追随朱尔典和

大英帝国的结果就是帮助北洋政府来镇压国民党,这就是现实

主义在二十年代的体现。在三十年代的体现就是什么呢?现实

主义体现就是配合英美,不要对中国发动战争。所以按照中国

革命史的这种错乱描述,你就会发现,同样一批现实主义者,

在二十年代跟着英国人走,镇压国民党,他们就是坏人;在三、

四十年代的时候,又跟着英美走,反对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哎~他们一下又变成好人了。

但是在日本的角度上来讲,他们的立场始终没有变。现实

主义者就是支持最强的人,英美始终是最强的。现实主义者在

二十年代的时候支持英美,因为英美当时是支持北洋政府维持

远东贸易体系的,所以当时英美是反革命的,所以他们自己也

跟着英美一起反革命;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英美是反对日

本过度扩张,反对日本追随德国发动战争的,于是他们继续追

随英美,这也使他们又好像站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你以为他

们的立场变了,其实他们的立场是一以贯之,没有变的。是中

国在前后这两个阶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或者不如说是,北

洋时期的中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是两个敌对国家。对北

洋政府好的,就是对国民政府坏的;对国民政府好的,就是对

北洋政府坏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日本戏剧性地改变立场,实际
上是前一个中国被后一个中国所取代了。日本还是同一个日本,

日本的现实主义者还是英美的死党,日本的理想主义者还是反

英反美的死党;但是前一个中国被后一个中国取代了,前一个

中国和后一个中国立在一百八十度的对抗地位上。

你把这个线索理清了,你才能够真正理清中国革命史。因

为中国革命史实际上是一个俄罗斯套娃一样的结构,它由很多

层不同的谎言所笼罩。第一层谎言就是,联共(布)党史搞的

那套共产主义革命的谎言,你把这一层谎言揭掉以后,并不是

谎言的结束,在这个谎言背后,还有一层国民党编的谎言。有

很多人在揭穿了共产主义的谎言,发现共产党其实是共产国际

派的一个颠覆势力以后,然后他们就会变成中华民国的信徒,

相信中华民国原先是存在的,只是被共产国际和共产党颠覆了,

本身是存在的。但是这也不对。因为中华民国只是这个俄罗斯

套娃的第二层。

国民党是什么呢?国民党跟日本泛亚主义者的关系,跟共

产党跟共产国际的关系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发现,共产国际

是在苏联间谍的主持之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广州革命政权

是由苏联顾问组织起来的话,你可以再去查查南京临时政府和

同盟会,然后你就会发现,同盟会是由日本人组织起来的,南

京临时政府也是由日本顾问操纵的。它们的性质跟广州国民政
府和延安的共产党的性质是一模一样的。要说谁是带路党,他

们都是带路党。只不过国民党这个带路党来得比较早一步,然

后它在被共产国际的第二批带路党推翻以后,它可以理直气壮

地说,你们共产党是颠覆势力。像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他就义

正词严地说,共产党是汉奸,你们带着外国势力来颠覆了我们

伟大的中华民国。但是你仔细看一下蒋介石是怎么来的,再看

看孙中山是怎么来的,你就可以很有理由地说,孙中山和蒋介

石是第一批带路党,他们在日本泛亚主义者的领导之下推翻了

大清帝国,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中华民国,然后才有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直到这个国民政府被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

第二批带路党推翻了。

如果说有谁是真正的中国呢?那就很难说了。袁世凯和段

祺瑞算是中国吗?或者说是慈禧太后和摄政王算是中国吗?这

也不好说。比较正确的答案就是,其实还没有中国。中国是一

个有待于发明和建构的概念。以前,在中古时代,可以说是全

世界都没有民族国家这种概念,后来欧洲产生了民族国家,然

后其他国家才慢慢地学习欧洲,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土耳其

帝国、俄罗斯帝国、波斯帝国和大清帝国,它们是民族国家吗?

它们不是。它们需要解构以后重新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但它们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民族国家?那是说不清楚的,就有许多种不

同的路线。日本人给它提供的这条路线是许多种路线中的一条,
共产国际给它提供的路线也是许多种路线中的一条,同时还有

另外许多种路线,这些路线在争夺这些原材料,在这些原材料

最终被塑造成型之前,其实是没有中国的。

▊1901 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中国民族”

的概念,1902 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正式发明

“中华民族”的概念

我们看到的近代史,不是中国的历史,而是许多种企图在

东亚建立中国,建立各种各样不同的中国,或者其他什么共同

体的历史的一个路径积分。所以你无论按照哪一派的观点去写

历史,写出来的历史都是充满着残缺和欺骗的。可以说,他们

每一个人所制造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神话。他们希望

建立一个符合他们理想的国家,但是这只是众多可能存在的历

史路径之一。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间,谁都没有完全实现

自己的理想。这个反复重建的过程,塑造了近代东亚的历史。

后来日本左派有一种观点是,日本人在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过

程中起了破坏性的作用,因为他们阻止了国民党建立现代中国

的企图。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的干涉的话,大清帝国是不会垮台

的,北洋政府也是不会垮台的,国民党所要建立起来的这个中

华民国是根本不会存在的。而这也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

题,俄罗斯帝国或者说是土耳其帝国,亚非拉的所有国家,它
们建立近代国家共同体的过程,毫无例外地是在西方的刺激之

下,由本土的极少数亲西方的知识分子构想出来。在它建构的

过程中间,所有的政治势力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西方的或者是

其他什么外来的势力,建立他们最初的势力。

到底哪一个算是真正正统的东西,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

题。我们只能说,现有的这几种中国的革命史,其实呢,它们

真正正确的称呼就是,它们不是中国的革命史或者是中国人民

的革命史,因为他们在进行革命的当时,既没有什么中国,也

没有中国人民,只有一个地理上的中国,没有什么政治上的中

国,有一批东亚的居民,但是没有中国,有一批东亚的居民,

但是没有东亚民族。国家和民族还处在建构的过程中间,不是

有了中国然后再有了中国革命,而恰好相反,是中国革命发明

和创造了中国。因为中国革命有好几种,所以有几种不同的中

国的概念在争夺同一个生态位。

这个背景才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的真相,所以由于这个过程

现在还在进行中,还没有搞完,所以故事的结局还没有真正出

现。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什么呢?你在讨论共同

体内部的问题的时候,你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共同体内部的问

题,什么是共同体之间的问题,所以产生出了很多假问题。最

重要的问题就是,像杨奎松他们许多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国

民党和共产党不能够用民主的方式达成协议什么什么的,它们
怎么可能用民主的方式达成协议呢?它们本身就不在共同体内

部,它们不像西方的各个政党一样,是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

政治势力,他们要建立的那个中国,目前都还不存在,它们在

争夺这个建立中国的机会。在建立了共同体之后,才谈得上共

同体内部有什么左派或者右派之间的区别。在这之前,它们等

于是不同国家和不同路径之间的区别,谈不上有什么共同体。

大东亚共荣圈地图

这个共同体应该是怎样的?那么只有依靠斗争才能解决了

例如像孙中山想建立的那个共同体,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把满

洲和蒙古这样的异己势力排除出去,然后跟日本和韩国团结起

来。不经过这个过程,他所设想的那个同质化的共同体不能建

立。而毛泽东那种共同体呢,他必须把地主和资产阶级排斥出

去以后,才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共同体,这样一个共同体才算

是新中国。这些共同体名字也许都叫中国,但它预定的成员和

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些结构理清以前,根本谈不上内部的

宪法结构或者政策应该怎样制定的问题。共同体塑造的问题必

须先于这些过程来解决,然后他们所考虑的这些问题才能够解

决。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的现象。从

思想层面上来讲,它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国民
共同体的理想,在法国大革命产生以后,逐步向东欧扩张,向

拉美扩张,向全世界扩张这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远东所特

有的,同样的过程瓦解了奥匈帝国,瓦解了奥斯曼帝国,瓦解

了俄罗斯帝国,瓦解了在美洲的西班牙帝国,后来又瓦解了英

法在亚非拉的殖民地,最后又瓦解了苏联帝国,这个过程仍然

在进行中。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讲,那就是十九世纪的自由主

义和殖民主义在瓦解以后,三种新的秩序在争夺空间。十九世

纪的自由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是以大英帝国为首,以维也纳会

议建立的国际体系为核心的一种体系,它在欧洲实行势力均衡,

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实行殖民主义。可以说,晚清帝国和北洋政

府是这个国际体系的产物。

这个国际体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衰落以后,出现了三

种竞争势力。一种是苏联的共产国际,要推翻原有的整个国际

秩序,用共产主义这种全世界共产主义大联盟来取而代之。第

二种是美国威尔逊主义所提倡的解散殖民主义,所有各民族建

立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然后这些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再通过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建立集体安全体制,永远的避免战争。这一

种国际体系实际上是美国在国联以后,在冷战时期始终坚持的

基本国际理想。第三种主义呢,就是日本人所提倡的那种泛亚

主义。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孔子以后的远东文明是一个整体,

这个文明包括东亚的中国各王朝,包括东北亚的满蒙各部族,
包括朝鲜、越南与日本,它们是一个整体性的文明。而日本是

这个文明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成员。当这个文明走向衰落,即

将被欧洲人征服和灭亡的时候,日本人做了最后一次绝望的努

力,希望它们在日本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反对欧洲,但是由于

蒋介石这种人的出卖以及共产国际的破坏,他们最终失败了。

以后的日本已经别无选择了。战后的日本已经不再有可能重振

泛亚主义旗帜,他只有死心塌地的脱亚入欧,做一个黄皮肤的

欧洲人,选择的余地从此不复存在。中国人认为,中国人粉碎

了日本人的侵略,但是实际上,从日本泛亚主义的角度上来看,

他们粉碎了东亚各民族能够跟欧洲人平起平坐的最后一次机会,

以后这样的机会再也不存在了。

▊1945 年 9 月 2 日梅津美治郎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

舰上签署《降伏文书》,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从中国内部的角度来看,假定东亚是可以算作一体,那么

你就可以说,明清这个天下国家的帝国体系在西方势力的侵入

之下,已经处在注定解体的过程中。然后,在秩序解体的过程

中,如何构建新秩序、构建新共同体的几种路线,在二十世纪

东亚的舞台上进行了争斗。所谓的革命、反革命或者其他所有

政治斗争,都要从这种秩序解体和秩序重建的路线斗争的格局

之下,才能够得到清楚的理解。否则你所得到的一切印象,谁
是革命,谁是反革命,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得出来的一切印

象,都是高度扭曲和功利的。

(四)还施彼身

也就是说在国民党当时的理论中,凡是华人所在的地区,都是

它的统治范围,它的动员范围包括上海租界地,包括南洋的各

殖民地。而动员的方式,按照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法律理念来说,

实际上是属于敲诈勒索。

·接上文·

我们前面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三种不同秩序(苏联

的全世界共产主义大联盟、美国威尔逊主义的自由民主国家集

体安全体系、日本泛亚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三种秩序相

互作用于远东这个地区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值,这个时间差影响

到后来许多问题,也给后来许多想妆点历史的人提供了很多方

便。因为他们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段,以为国家或者各种势力之

间是有一个一贯的性格,忽略了它们在不同时间起的角色变换

作用。就拿日本、中国和俄国这三个角色来说的话,在一战以

后的这段时间都有它自己的角色演化期。大体上来讲,二十年
代的日本,它追随的是英日同盟以后的那种国际协调主义路线;

三十年代以后的日本,则转向挑战国际秩序的路线。这个转化

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明治以来,泛亚洲主义者和亲欧洲主义者

长期冲突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势力撤退以后,日本在

远东继续充当英国代理人渐渐变得得不偿失了,而加入条约破

坏者的行列,对它来说反而是件更加有利的事情。

中国这方面呢,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采取的立场是基本

上矛盾的,以至于它们之间的国家构建的基本理想也都发生了

角色倒错。本来革命党在辛亥时期提出的那种炎黄子孙的概念,

恰好就是梁启超和君主立宪派提出的那种中华民族的反面。所

谓的炎黄子孙的意思,就是否认中华的民族存在,要把南方的

十八省的汉人单独拉出来发明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而中华民族

的存在,就是要抹煞炎黄子孙作为一个单独建构民族的可能性,

要把大清的所有居民重新捏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

用中华帝国取代大清帝国。而蒋介石和孙中山之间呢,在这个

点上恰好发生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断裂。后来这个断裂被汪精卫

抓住了,因为他通过对孙文本人著作的总结,就得出结论说,

孙本人始终是一个泛亚主义者,他那些理论应该是这样那样的,

跟蒋提出的中华民族理论是不一样的,从他这个泛亚主义的逻

辑,必然要得出中日满提携的结论,诸如此类。然后蒋介石又

根据他的新发明的中华民族的理论,跟三民主义结合起来,把
孙中山重新塑造成为文武周公尧舜以来的道统的继承人,把国

民党由帝国解构者和革命力量变成帝国继承者和国际主义的力

量。这个角色的转换过程非常仓促,以至于可以说给国民党自

身的性质上面留下了很多草蛇灰线的痕迹。可以说吧,早期的

国民党与其说是一个独立的政党,不如说是日本泛亚主义者的

一个支部。

日本的泛亚主义者,我刚才提到过,在开始的时候提到过,

日本泛亚主义者的理想是遍及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而不是仅仅

限于日本和大清的版图的,但是我讲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只限

于中日两国。我现在提一下就是,对于泛亚主义者来说,他们

玄洋社、黑龙会并不仅仅是扶持了中国同盟会和孙中山的朋友,

它在朝鲜和其他地方也是有所作为的。像玄洋社,他们最早期

在朝鲜就参加过重大的政变活动。像电视剧《明成皇后》这一

类的通俗作品中也提到过这些,只不过是把双方的角色搞颠倒

了。因为闵妃(1851-1895,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

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最初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

本势力,以排斥守旧的高宗生父大院君的势力;在与大院君争

权过程中又转而亲清;甲午战争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

又试图倒向俄国以对抗日本,最终在 1895 年 10 月 8 日的“乙

未事变”中被杀),就是明成皇后,她的家族在李氏王朝时期,
曾经几次改变立场,在日本势力上升而大清基本上垮台以后,

他们的立场转化为联俄制日,依靠俄国人的保护阻止日本独占

在朝鲜的势力。而开化党人则倾向于依靠日本的支持,去推翻

宫廷和保守派原有的政治结构。朝鲜的开化党人和同盟会员也

有一个同样的毛病,就是他们的行动能力很差,以至于他们的

打手,像孙中山在惠州起义的时候一样,也主要需要依靠日本

的游侠团体。在这个过程中间,玄洋社起了核心作用。在开化

党人发动的反对闵妃的政变当中,名义上是朝鲜的革新派在搞

政治行动,实际上他们主要的冲锋赶死之士是玄洋社给他们提

供的志士和浪人。可以说在朝鲜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中,日本

浪人发挥的是一个无名英雄的角色,事后编纂的朝鲜历史和中

国历史都很巧妙地把他们的名字略去了,但是如果真的把他们

从历史上略去的话,那么这些革命恐怕就不能发生或者至少是

面目全非了。

▋闵妃,朝鲜高宗李熙,刺杀闵妃主谋之一日本驻朝鲜公使三

浦梧楼。1895 年 10 月 8 日,日本驻朝公使馆武官冈本柳之助,

带领 32 名日本浪人(汉城新报社员,熊本人为主,玄洋社派出

藤胜显、武田范之、月成光等人)冲入朝鲜景福宫将闵妃刺杀。

国民党在南京政府建立以后,接着又跟苏联决裂以后,经

历了一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困境。因为第一期的国民党,就是同
盟会时代的国民党,它是日本泛亚主义者的一个支部,它跟朝

鲜的开化党人和越南的开化党人,以及缅甸的德钦党人(缅甸

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创建于 1931-1932 年间)这些,可以说

是同样的势力。他们是日本泛亚主义者的卫星党。它们跟日本

黑龙会这些组织的政治上的关系,就相当于是中国共产党、波

兰共产党,跟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它们是卫星,总

部是在日本的。在发动北伐的那个期间,国民党是苏联的一个

附属品,当时极力争取加入共产国际。它力图想通过跟苏联发

展良好的关系,从而压住内部的共产党人,由国民党而不是由

共产党作为苏联在远东的主要代理人。在四一二政变和国民政

府成立以后,国民党同时摆脱了它创建时期的两个教师和保护

人,但是教师和保护人为它的结构形成提供了基本模式。它在

发明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时候,实际上是混合了日本的意识形态

和苏联的意识形态,把两者结合起来了。它的设想就是,重新

建立一个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南京和重庆建立的那个中心,将要

发挥黑龙会在日本和共产国际在莫斯科的地位,在它周围也要

培养出一系列卫星性质的小党,然后新的这个国民党通过新的

意识形态,将要替代日本的泛亚主义者解放亚洲,发挥相当于

苏联共产国际在亚洲那个核心作用。

这种步骤就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民党的卫星党。大致上现

在能够考证清楚的有以下几个组织。第一个,就是现在看上去
地位最重要的,韩国临时政府。韩国的流亡者当中也是分为几

派的,像李承晚(1875-1965,早年参加独立活动,奉高宗密令

赴美求援,长期滞留美国,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

林斯顿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19 年成为大韩

民国临时政府(流亡)总统,日本投降后主张南部单独建国,

1948 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成为大韩民国首任总统)那一派长期流

亡在美国,希望借助西方的力量。而金九(1876-1949,早年参

加东学运动,1919 年后流亡中国,1932 年策划樱田门事件,受

其指挥的李奉昌刺杀昭和天皇未遂,又与王亚樵策划虹口公园

爆炸案,指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炸死正在庆祝天长节的日

军大将白川义则等人,1935 年组织韩国国民党,1944 年成为大

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后反对南部单独建国,1949 年

被刺杀)这一派呢,则长期流亡上海,依靠国民党南京政府的

特务机关的支持,像吴铁城(1888-1953,时任上海市长职务兼

淞沪警备司令、外交委员会委员)、戴雨农(即戴笠)这些人,

对他们进行长期保护、支持和训练,希望有朝一日,国民党的

中华民国足够强大以后,代替莫斯科和东京,变成革命和秩序

的输出地。那时候的朝鲜,就可以通过国民党的援助,从日本

的卫星国变成未来的这个中华民国的卫星国,实现它自己的解

放,摆脱它自己的殖民主义地位。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旧址内的太极旗,墙壁上的左一照片

即为金九。1928 年,金九与李始荣、李东宁等人组织韩国国民

党,任总裁

第二个组织是西藏革命党。西藏革命党是国民党在 1935 年

以后,通过收买西藏的少壮派僧侣建立的一个组织。它的第一

批成员,是西藏神权政府中的一批年轻的僧侣。他们在原来的

老达赖在世和达赖死后的摄政统治之下,基本上是没有发展前

途,于是被国民党招募了以后,名义上成立一个西藏革命党这

样的组织,实际上是国民党在西藏的一个支部。他们在国民政

府实力还不足以直接深入西藏的时候,暂时潜伏起来,逐步积

蓄实力,然后配合革命党政策,对西藏本身实行革命,推翻西

藏的旧制度。

第三个组织是中国国民党台湾支部。它名义上叫做中国国

民党台湾支部,但它主要的人员是三十年代台湾自治运动失败

以后分离出来的左翼。这跟台湾内部的政治发展有关系。1935

年,日本人在台湾进行地方改革,和三十年代末期的军国民主

义运动,对台湾原先的自治运动起了一个拦腰斩断的作用。等

于说是,大棒和胡萝卜并用。一方面,自治权的扩大,满足了

一部分地方精英的参政企图。35 年以后,台湾的各地方、各州

市获得了法人团体的身份,有权支配自己的粮食、物资储备和

资金。这样做,一部分地方士绅的选举权资格也有了一定的扩
大,一部分地方士绅会对这个让步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对不

满意的那一部分,在加强统治和军国主义化的过程中给予严厉

的镇压。结果原先老派的自治运动领袖,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

左派和右派:右派倾向于满足于日本现有的让步,继续在体制

内给自己争取地位,留在台湾岛内;而激进派对于这些让步感

到不满意,继续企图坚持武装斗争,在台湾岛内就无法立足,

不得不流亡了。

▋1944 年谢雪红在台中与其夫杨克煌共同经营地下党工作联络

点“三美堂”店铺门前留影

流亡以后,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出现需要资助者的情况。这

些资助者在大陆方面,要么就是共产国际,要么就是国民党。

共产国际通过日本共产党,提出了台湾民族独立的口号,就是

建立了日本共产党民族支部,也就是谢雪红(1901-1970,原名

谢阿女,台湾彰化人。1925 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

中共,年底入莫斯科东方大学,1928 年在上海参加组建日本共

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即台湾共产党。1949 年后历任中国妇女联

合会执委、政协委员等职。1957 年反右运动中被批斗为右派,

1968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红卫兵批斗)的台湾共产党,以上

海为主要活动基地。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也是跟日本共产党平

行的另外一个民族支部,所以毛泽东也响应他们的号召,要求
朝鲜和台湾同时独立。另一派呢,则是找到了国民党作为靠山。

他们一共有七八个不同的组织,名字都很像早期国民党,有叫

做革命同盟会的,有叫做独立同盟会的。这些组织在国民党的

撮合之下,最后联合起来,成立了台湾革命同盟会(1941 年 2

月,台湾独立革命党、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青年革命党、

台湾国民革命党、台湾革命党等组织代表在重庆成立台湾革命

同盟会)这个组织。

这个组织在政治纲领上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

他们是台湾独立运动的主持者。他们最初的出身,都不是大陆

人,跟连战那批人不一样,他们是台湾原先的本土运动的积极

成员,而且比起右派,林献堂(1881-1956,台湾议会之父。出

身台中望族雾峰林家,1921 年向日本国会提出设立台湾议会的

要求,此为第一次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1930 年组建台湾地

方自治联盟,以设立民选的各级地方议会为宗旨。1947 年,二

二八事件发生,林献堂被列入“台省汉奸”的黑名单,幸得友

人相助才免去牢狱之灾。1949 年 9 月,林献堂以养病为由黯然

离开台湾,寓居日本)、吴三连(1899-1988,早年留日期间参

与过林献堂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1932 年返台任台湾新民

报编辑、新民报论说委员、整理部长兼政治部长,一直到 1941

年 2 月被迫离职。1946 年吴三连参选制宪国大代表选举并且以

全国第一高票当选,1950 年出任官派台北市长,1951 年民选时


得到九万两千余票,以得票率 65.5%连任)那批人是更激进:

那些人只要在日本帝国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台湾自治,就可以心

满意足了;而他们不能满足于台湾自治,希望台湾能够实现最

终独立,因此完全不能够得到日本国内开明派和自由派的支持,

所以不得不流亡国外。但是国民党也是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抗

战前夜和抗战时期的情况是这样的: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支持台

湾独立,而国民党则坚持要收回台湾。所以如果你选择国民党

做你的保护人的话,那你就要顺着国民党的政策来,如果你要

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在浙江这些地方召开中央委员会,组织台

湾义勇军,又要国民党支持练兵的话,那你就要把台湾独立的

口号收起来,只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不谈台湾独立。所以

你现在查看台湾同盟会在这方面的材料的话,就会发现他们采

取了很微妙很矛盾的做法:在他们的内部口号中间,继续坚持

台湾民族独立的口号;但在对外政策中间,则高举三民主义大

旗,承认国民政府是他们的保护人,三民主义是亚洲各民族的

共同理想。

1935 年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理事会留影

依照国民党当时的理论家戴季陶(1891-1949,国民党内唯

一的理论家,长期追随孙文,与蒋介石关系密切,黄埔军校第

一任政治部主任,1928 年以后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
职。着有《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

党》等)的理论来说的话,他重新解释过的三民主义,吸收了

苏联共产主义和日本泛亚主义的很多特色。因为旧三民主义大

致上是一个改版,是孙中山把林肯那个民有民治民享加以中国

化以后,就改成了旧三民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国际主义

的成分,它要求国民党发挥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因为仅仅是

中国本部的解放,并不能保障亚洲各民族的解放。它希望亚洲

各民族都同时能够摆脱西方殖民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的约束,

以中华民国这个亚洲最早的民族国家为榜样,在周围建立一系

列的卫星国。台湾是跟它们最近的、跟中华民族关系最密切的

地方,它希望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样板。它支持革命同盟会搞

武装,在台湾岛内搞破坏活动或者说是武装起义,主要就是出

于这个矛盾。

而台湾革命同盟会在这方面首鼠两端的态度也没有逃过他

们的注意。所以在抗战时期,日本还没有被打倒,双方还能够

合作的情况下,蒋介石愿意容忍他们脚踏两条船,一方面像台

湾共产党和毛泽东一样,谈论台湾独立是革命的最终目的,一

方面又愿意接受他们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愿意接受三民主义是

一种国际式的意识形态,接受国民政府是全世界三民主义的共

同领导这个暧昧的地位;但是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国军已经

到了台湾,这样的妥协就不必要了。所以在五十年代初叶,台
湾革命同盟会的主要组织都被国民党解散了,它的主要领导被

蒋介石以共产党间谍的名义枪毙掉,整个组织基本上垮掉了。

▋1942 年 4 月 5 日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抗建堂举行光复台湾

宣传大会,阐述台湾与中国的隶属关系和收复台湾的意义。

国民党下面一个重要的组织是马来国民党。马来国民党实

际上在国民党党内的资格,可能比蒋介石和广州、上海的组织

更老一些。因为马来亚的华人或者是华侨,在英国殖民地时期

和清朝末年,一直是同盟会和早期国民党的重要金主。马来的

人口结构在清朝末期,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叶,发生过

戏剧性的改变。在开始的时候,海峡殖民地刚刚建立的时候,

除了新加坡、槟城和海峡的几个港口以外,内地很少有华工。

十九世纪末叶,英国人开始在马来内地大肆推行橡胶产业和锡

矿产业,大量需要劳工,而这个时候他们招募了大量华工。

同盟会南洋支部机关报《中兴日报》

招募华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马来原有的部落组织不大

适应资本主义劳动体系。我们要清楚,就是说,资本主义不是

人人都可以搞的。记得马克斯•韦伯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就是
说,有些人在殖民地设厂,希望给当地的劳工发工资涨工资,

把他们吸引到新的企业中来,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当地的

人习惯于原有的生活方式,他们没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人人

都想多挣钱那种动机,即使他们在名义上做了工人,也没有办

法遵守工作纪律。如果你用涨工资的办法吸引他们多干活,结

果是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是为

了保证原有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你原来给他们 100 块钱,他们

吊儿郎当地一天只工作三个小时,你以为你把他们的工资涨到

200 块钱,他们就能够一天给你工作 8 小时了。其实不是。你给

了 200 块钱以后,他原先只工作三个小时,他现在只工作一个

半小时了。理由很简单,我原先干三个小时挣 100 块钱,现在

你把工资涨了一倍,我就只干一个半小时了,因为我只需要

100 块钱,我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挣 100 块钱了,多余的

时间我拿来玩儿更好~

马来华工

但是中国人不一样。说句难听话,从大清帝国出来的这些

华人是以勤劳和生活水平低而着称的。他们是最佳的苦力材料,

因为他们愿意接受任何条件的工作,而且希望钱挣得越多越好。

同时,他们也跟欧洲的工人不一样。欧洲的工人经常为了争取
待遇或者是政治权利,不断地闹事,搞工潮搞工会什么的。而

华工的特点:第一就是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第二就是他们爱

钱,你只要肯给他们涨工资,他们肯定愿意多干活,愿意给他

们加班费的话,不愁他们不肯 24 小时中连续 18 小时工作;第

三就是,他们只讲家族,不讲社会性的团结,他们有钱了只会

给本家弟兄或者什么帮会组织,他们不会组织工会,不会搞什

么政治活动来分解权力。所以从各方面来讲,他们都比马来的

部落民要好一些。

华人移民的“登岸准证”

华人移民的“入境执照”

所以,英国殖民者大量地引用华工,以至于本地的华人人

口迅速上升,从最初,殖民地刚刚建立的时候不到 10%,一直

上升到抗战前夜的 40%,在大概是 1944 年前后,马来的华人人

口一度超过了原有的土著部落民的人口。主要原因是什么?我

们可以简单说,就是,比较原始的马来部落民,他们不适应资

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逻辑;而华人呢,不仅适应资本主义雇佣劳
动的逻辑,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很适合奴隶劳动的逻辑,

他们不要求西方工人阶级视为理所当然的那些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们的钱如果按照英国资本家的角度来

看,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因为这些人是自动来打工的,

所以你可以合理地推论,他们在这儿的种植园或其他地方打工

挣到的钱,比他们在广东或者福建内地打工挣到的钱要多。所

以他们相对于英国人来说虽然没有钱,相对于内地来说还是很

不错的财主。有很多人在南洋挣到钱以后,就跑回广东去,去

当财主。所以国民党在革命时期把他们当作重要的募捐对象。

国民党在这儿是本来就有支部组织的。这个支部组织,可

以说在国民革命以前,跟哥老会、三合会、洪门、致公党这些

组织差别不是很大。早期国民党是有一定的帮会色彩的,它的

组织,用比较中立的术语来讲的话,是缺乏近代性。北伐和联

俄联共的政策给它带来的不仅是金钱和武器的援助,还包括有

组织模因(这个词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德·道金斯

所著《自私的基因》,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

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类似的那个东西”)在内,也就是说,它给它提供了一个比

较严密的组织形态。可以说是,国民党在整个民国前期,在华

北和中国大部分土地上,它是没有像样的支部,或者是根本没
有支部的。北方的各个支部,其实包括山西、河北、东北这些

省份,它们的支部实际上真正成立都是在北伐以后,由共产党

员替它成立的。这一点恰好就构成了国民党后来怎么也没有办

法清共的一个重大原因。

别的不说,最近这段时间好像高岗的问题大家谈得很热烈,

你只要去看看高岗在蒋介石清党以后的经历就可以发现了:冯

玉祥在西北建立了一个军校,让邓小平在那个军校里面当教官,

高岗是那个军校里面的学员,蒋介石已经在南京下令清党了,

但是共产党员仍然若无其事地在陕西继续做官,包括在延安县

和其他地方做县官,名义上的国民党政府在延安的专员公署和

在陕北的新军,基本上完全由共产党员包办。所以蒋介石已经

把南京和上海的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但是高岗这批人还理直

气壮地在陕北带兵。带兵过了好几年,把国民党交给他训练的

兵全都赤化了以后,顺理成章地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马来的情况也是这样。马来国民党的支部,真正完成改组,

还要到抗战前期,主要也就是因为,无论是抗战前夜的建设和

抗战前期的动员,都是急需用钱的。而这个钱,它动员的对象

是非常奇特的。它执行的是属人主义的动员,不是属地主义。

也就是说在国民党当时的理论中,凡是华人所在的地区,都是

它的统治范围,它的动员范围包括上海租界地,包括南洋的各

殖民地。而动员的方式,按照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法律理念来说,
实际上是属于敲诈勒索。因为就英国统治者的法律来说的话,

这些地方的居民,哪怕他是讲汉语的,或者说他的祖先是大清

帝国的子民,但是现在他们的法律身份,毫无疑问是殖民地的

居民和大不列颠的臣民。如果你想,这些臣民未经殖民当局的

允许,向他们要钱的话,这个行为在法律上讲是属于敲诈勒索

的。而国民党不仅是要钱,而且还是私设公堂的,对于那些不

给钱的人,用当地的帮会组织去绑架他们、强迫他们出钱。于

是这样做立刻就会引起法律冲突。

南侨总会成立大会

后来有些记载说,蒋在上海跟青帮或者其他什么组织有过

合作。其实这是国民党的一贯做法。因为国民党在辛亥革命以

前和以后都跟洪门和其他地下帮会有联系。照国民党的史观来

说,这些帮会也是反清义士和国民党的前奏。在上海租界,为

了征收关税、消费税和其他税收的权力,为了争取对偷税漏税

的华商实行审判的权力,国民党在整个三十年代一直跟工部局

①和上海租界的外商不断地扯皮。照工部局的意见来说的话,

纳税人应该在它保护范围内的,哪怕这些纳税人是华人。按照

国民党那些人的说法,他可以承认上海租界的欧洲居民是受工

部局管辖的,但是即使在租界境内的华人居民,他认为这些人
仍然应该向国民政府交税。它在马来亚和南洋也都采取了类似

的做法。所以英国人和国民政府的代理人,他们在马来亚、海

峡殖民地这些地方,在抗战前夜和抗战前期,实际上是存在着

一种有点像是内战、有点像是颠覆、又有点像是黑帮冲突那种

性质的紧张状态。这个紧张状态,你在李光耀描写他早年生活

的回忆录中实际上就可以看出些端倪来。

1、1853 年 9 月,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清政府失去对外侨

居留地的控制。1854 年 7 月 17 日,上海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

构工部局,工部局执行部门由万国商团、警务、火政、卫生、

工务、书信、教育、总办、华文、财务等机构,以及图书馆、

乐队等团体组成,还设有法院、监狱等机构,进行市政建设、

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

国民党势力最强的地方,包括马来亚,包括北加里曼丹

(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这些英国殖民地,

但在荷兰殖民地的华人组织中间,它的势力就不太强。势力强

弱有一个很好的指标,就是看它弄到钱的多少。国民党为了抗

战实行的经济动员是遍及全世界的,往东是遍及哥斯达黎加的

华人社区,往南是达到南非的华人社区。东南亚是它的重点经

营对象。从它收到的钱来看,出钱最多的是泰国、马来亚、缅

甸这三国。泰国从名义上讲,是独立国家,缅甸和马来亚都是
英国的殖民地,真正出钱的人都是当地的华商和华侨社区。对

英国人来说,国民政府这样肆无忌惮地在他的领地内要钱,是

一件很尴尬也很愤怒的事情。但蒋介石对这件事情始终采取强

硬政策,哪怕是在抗战最紧张的时刻,汪政府已经在南京成立,

国民党留在上海的机构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完全依靠英国人

的支持才能够维持得住,蒋介石在日记里还在不断地痛骂英国

人,同时一面还在指挥马来亚的革命组织为战后大英帝国解体

以后做适当的经营。

从经济上讲,马来亚对国民政府来说恐怕比广西还要重要

一些。当地的华人,按照大陆的标准来说,是非常有钱的。他

们捐出的钱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爱国之心自愿捐献呢,还是在

当地国民党组织半黑帮手段的威逼利诱下捐出来的,这是不大

好说的。后一种可能其实比较大。因为从上海租界的情况来看,

国民党实际上就是依靠那些情报组织和地下组织跟黑帮的结合

体,来向上海的华人资本家要钱。国民党情报机构的成长,最

初就是为了在它自己不能直接控制的地方去用便衣人员实施它

的有效统治。这一招应该不是从日本学来的,因为头山满和黑

龙会那一帮人马是不会这一套的。很可能是从苏联那儿学来的,

因为这是共产国际筹款的一个要素。1927 年周恩来在上海筹款

时干的就是这一套(参见阿姨《1927,上海滩密谋》)。而这

一套的发明者则毫无疑问是属于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在
1905 年的革命中发明了这种做法,就是在敖德萨(黑海沿岸最

大的港口城市,当时属于沙俄,今属乌克兰)和其他各地资本

家的门口放些炸弹。如果你及时地捐一些革命经费,这些炸弹

就不会爆炸了;如果不及时捐的话,你的工厂就开不下去了。

招募南洋机工的信函

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在考茨基(1854-1938,社会民主主义活

动家,第二国际领袖之一)的领导之下,认为这些做法是很可

疑的,于是召开了一个国际社会党的法庭来票传列宁出庭,解

释他这种在马克思经典中所没有记载的筹款方法。列宁轻蔑地

答复说:你们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党,你们德国

社会民主党有几百万的工人,你们那些工人过的日子比小店主

还要好,他们有充分的钱来养活你们这个党。你们完全没有考

虑到我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处在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俄国的工

人阶级总共才只有几十万,我们出钱来养这些工人阶级还不够,

我们到哪儿去找你们这么多任务人给我们交会费?如果没有钱

的话,我们的革命怎么才能进行?你们用工人阶级交的钱,却

没有有效地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我们从资本家那儿弄来的

钱,反倒有效地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斯大林同志第一次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就是因为他在第比

利斯(格鲁吉亚首都。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抢了一家银行。

后来苏联三十年代的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1876-1951,1921

年起任副外交人民委员,1930-1939 年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

第一次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是因为他用了一个蛇皮口袋装着斯

大林从银行抢来的大批钞票,坐火车到巴黎,被当时刚刚建立

起来的国际警察组织盯上了。列宁这一次很吃亏,因为他当时

可能是没有做好调查和准备工作,他们抢的那批钞票是有编号

的,他当时不知道。他带着这些人、带着钱到巴黎的时候,俄

国方面已经用电报把这些钞票的编号通知了法国警方了,结果

这些钱最终没有花出去。

(五)作茧自缚

没有苏联的帮助,国民党不可能战胜北洋政府,不可能拥

有强有力的组织,也不可能提出新的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而

有了这个新的意识形态,国民党就必须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类似

共产国际的国际性革命中心。

·接上文·

蒋介石在 1928 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后,组建国民党的警察部

队的时候是有深意的。因为他跟苏联不一样,他不想正式地跟

西方翻脸。在名义上,他容许西方的一部分势力,至少在沿海
的这些势力还继续存在。但是,他希望通过狡猾的手段,用地

下组织去做到他用地上组织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他要在上海租

界建立地下党部,建立军统和中统的情报机构,同时更重要的

是,这些支部还要深入到东北和其他地方去,这些地方都是国

民党的军队打不进去而且也不大可能打进去的地方。但是间谍

机构渗进去却是很容易的事情。渗进去以后搞一点暗杀活动或

者敲诈活动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有这个必要性,他才在二十年

代搞出一个所谓特务世界。

用共产国际的标准来看,国民党搞出来的这些特务机关其

实是很拙劣的。但是从国民党自身的传统来说,这是一个破天

荒的成就。在以前,国民党的地下活动主要是依靠日本浪人,

而日本浪人,他们的做法跟战国侠客差不多,就是宫崎滔天

(1871-1922,孙文《<三十三年之梦>序》:“宫崎寅藏者,今

之侠客。识见高远,抱负不凡,具怀仁慕义之心,发拯危扶倾

之志,日忧黄种陵夷,悯支那削弱,数游汉土,以访英贤,欲

建不世之奇勋,襄成兴亚之大业。闻吾人有再造支那之谋,创

兴共和之举,不远千里相来订交,期许甚深,勖励极挚。方之

虬髯,诚有过之。”)那些肆无忌惮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些

人如果在新加坡被英国警察抓起来以后,他绝对不肯把刀交给

英国警察,他说,我们日本武士的规矩,刀就是生命,要我的

刀可以,你先杀了我。英国人只好不要他的刀。然后问他,你
在这儿干什么,以什么谋生?他说,我们日本武士是不干经商、

不干挣钱这种庸俗的事情的,武士的任务是行侠仗义,挣钱这

种庸俗的事情商人可以干,我们是不干的。英国人问他,你们

吃什么?答复说,武士四海为家,我们所有的朋友都会供养我

们。英国警察不得要领,头疼了半天,最后还是只好把他放了。

这就是日本浪人做事的作风。跟着徐锡麟和孙中山搞革命、跟

他们在台湾运军火、在越南运军火、在上海和南京来回奔走当

情报员的日本浪人就是这样的。他们是一帮无纪律无组织的角

色,跟共产国际训练出来的那批有组织有纪律的角色是完全不

一样的。蒋介石很羡慕那些有组织有纪律的共产党情报员,所

以国民党最初期的情报机构是模仿共产党员,模仿周恩来在上

海的情报组织建立起来的。

辛亥革命后,“日本友人”在香港接孙中山并同回上海

这样就造成另一个荒谬的结果:国民党的情报机构刚刚建

立的时候,它主要招募的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而且这一点

好像不见得是受欺骗的产物。你看徐恩曾(1896-1985,1927

年“四一二”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1928

年任中央组织部总务科长,1931 年兼任调查科长,1936 年任军

统局一处处长,1938 年任中统局副局长(掌握实权),1945 年
被蒋介石撤职)和宋子文那些人事后发表的回忆录,他们肯定

要说是共产党打入了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产生了钱壮飞(1895-

1935,1926 年加入中共;1929 年底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

年 4 月 25 日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共中央,使周恩来

等得以逃走。钱在身份暴露后逃往苏区)这样的地下党的匪谍。

但这一点其实是很可疑的。像钱壮飞他们那种做法,你就真的

很难相信徐恩曾他们事先是一点都不知情的。更有可能是,这

是一种默契。因为蒋介石认为他很聪明,他会像凯末尔玩弄土

耳其共产党(凯末尔政府建立之初,由于没有得到协约国承认,

一度与苏俄政府关系密切,这使得土耳其共产党人满怀期望地

开始在土耳其开展活动。但随着凯末尔政权站稳了脚跟,不久

就发生了土共创始人穆斯塔法·苏卜希和 14 名土共领导人被杀

事件)那样玩弄共产党和苏联,利用苏联的势力来反对西方,

同时又把苏联的势力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打一记翻天印

(《封神演义》中的法宝)把他们全部消灭。蒋很可能是这么

样搞的。

而且他面临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国民党原来在军队中间有

一定势力,在帮会中有一定势力,但是搞党务工作和情报工作,

确确实实国民党是远不如苏联的。肯不辞劳苦地去搞基层组织

或者搞情报组织这种人,一般都是国民党左派。而国民党左派

中,潜伏的共产党员是非常多的。这一点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
清党的当时,最重点被清的对象就是国民党的各党部。所以蒋

肯定是知道的。知道还这么用,一方面是他人才不足,这发面

的人才就是共产党员最多,他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共产党潜伏;

另一方面他就算知道某些人是共产党员,只要这些人打击的对

象,比如说主要是张作霖、日本人和英国人,他对这一点可以

假装看不见。像钱壮飞这个人,国民党在上海和东北的情报组

织首先是他建立起来的,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张家的势力和英国

人、日本人的势力。然后等到他最后坑到国民党头上的时候,

蒋介石还是把他搞掉了。搞掉他就说明是蒋肯定是早已经注意

到他有一些可疑之处了,但是只要你这些可疑之处没有直接损

害国民党的利益,而是损害帝国主义利益,我就暂时先放长线

钓大鱼,等你反过来咬到我头上的时候,我再把你一刀搞掉。

这其实就是凯末尔在土耳其对付苏联的做法,而且这个做法是

成功的。所以蒋很可能就是这么做的。

钱壮飞、李克农、胡底…...

这个做法到了四十年代后期,基本上出现了完全失控的局

面。也就是说,无论国民党在东北基地、在上海基地还是在南

洋的基地,都出现了一个被篡夺的现象。就是说,也许在三十

年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国民党的情报机构是有意地用共产党员,
但把他们控制在不出大事的范围内,一出大事或者是一出现明

显的危险,就把他们做掉;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国民党自身的

势力出现衰竭,就渐渐出现了反客为主的现象。结果,马来国

民党和加里曼丹的革命同盟最初是国民党影响的主要对象,但

是在后期,渐渐地被内部的共产党员颠覆。随着国民党败退到

台湾以后,情况完全失控了。结果到五、六十年代以后,国民

党在南洋群岛的组织几乎全被共产党所替代了。而国民党在那

儿的代理人还必须反过来跟英国人和后来的马来西亚联邦的当

局合作,为了保全他们在华侨社区的残余势力,跟他们合作剿

共。

国民党的另外一个重要基地是越南。越南国民党跟张发奎

(1896-1980,先后参加驱陈(炯明)、北伐,战功显赫。宁汉

分裂时拥护汪兆铭,“南昌起义”的军队为其叛变的部下。抗

战时期指挥过淞沪抗战,后任第四战区司令。1949 年后居于香

港)的粤系、李宗仁的桂系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与其说

是法国殖民地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是国民党派系的一部分。在

政治上讲,一直跟蒋介石貌合神离那些南方系势力走得很紧。

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依靠滇越铁路作为主要供给线。在这个

期间,越南国民党的势力发展得最快。蒋介石和张发奎对他们

都寄予非常重大的希望,希望将来在日本失败以后,能够借助

越南革命党改变越南的政治版图。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讨
论战后安排的时候,曾经专门问过蒋介石和宋子文,问国民政

府是不是对越南抱有野心,还暗示说,如果蒋愿意要越南的话,

实际上可以把越南划给他。蒋介石一口否认了这一点。但是从

当时和后来的发展来看,他实际上是口不应心的。他可能没有

要吞并越南的企图,但他肯定像对朝鲜一样,他希望在越南和

朝鲜都建立亲国民党的势力,这是毫无疑问的。金九(1876-

1949,早年参加东学运动,1919 年后流亡中国,1932 年策划樱

田门事件,受其指挥的李奉昌刺杀昭和天皇未遂,又与王亚樵

策划虹口公园爆炸案,指挥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炸死正在庆

祝天长节的日军大将白川义则等人,1935 年组织韩国国民党,

1944 年成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后反对南部单独

建国,1949 年被刺杀)和他的临时政府就是发挥这个作用的。

他们本来是打算在日本投降的时候派到朝鲜去,在朝鲜建立亲

国民党的政府的。

而越南国民党做的比这些更过分一点,他们在日本占领的

后期,已经有了自己的游击队和地方武装。从组织角度来看,

越南国民党建立的武装组织和地方组织,比国民党在华北地区

的地方组织还要稍微强一点,论钱论枪都要更多一些。随着

1945 年国军进入越南北部,越南国民党的势力一度到达了最高

峰。他们在红河三角洲一带以及顺化边境一带,已经有了每支
人数超过五、六千的队伍。但是他们的军事组织还没有完全连

接起来。出于外交上的形势,国军不得不撤出越南。他们撤出

越南以后,越南立刻就发生了一场小内战,形式上讲很像是中

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境内的内战,胡志明的越南共产

党和越南国民党在 1945 年和 1946 年之间也经历了一场非常残

酷的内战。内战基本是按照杀全家的方式进行的。像后来南越

的总统吴庭艳,他的全家就是在这场内战中间被越共方面给活

埋了的。

这场内战在进行的过程中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势力都同

时进入了越南北部。共产党后来派出的人,像陈赓这些,早在

法国人重返越南以前,已经在越南的西北边境,就是连接中国

云南、广西这一带的边境,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在控制北越

西南部和越南东北部港口的过程中间,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越

南国民党和从广西越境进入越南为越南国民党作战的桂系官兵。

可以说,从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期的状况来看,也就是说

是,在六、七十年代苏联大批用先进武器武装越南以前,可以

说是,越南和中南半岛的军队,无论哪一方面的军队,战斗力

好像都不如中国军队。因为桂军派出去的那些为数不过几百人

的军队在越南内战中发挥的作用好像跟他们的人数很不相称。

这些人如果是在中国内战中间,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都算不上
什么;但在对付越共的战争中,越共好像是非常忌惮他们,他

们经常能够以一当五、以一当十地作战。

1945 年梁金生、洪水等被派往越南支持,图为临行前梁金生一

家在延安合影

最后在日内瓦谈判(1954 年 4 月 26 日至 7 月 21 日)以后,

北约完全撤出以后,法国军队撤离了越南,越南国军在北方的

势力完全崩溃了。多达一百万的天主教民兵在仓促的逃亡过程

中间乘坐美国军舰逃走,而战斗人员只有几千人,加上家属也

不过几万人的这些桂军的残留部队,却好像是非常有战斗力,

凭借他们的武力,一路从北越杀开一条血路,杀到南越。后来

他们在南越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龙族人,其实这个族的含义跟缅

甸的果敢差不多,只是为了避开中国或者中华这个名词而已,

其实他们就是从北方,中国这方面过去的华人。越南方面和缅

甸方面都不愿意承认他们是中国人,所以他们只能说他们是当

地一个少数民族,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字。

在 1945 年和 1946 年的内战中,越南国民党和越共之间的

战役,每次战斗中间,规模最大的大概只有五、六千人到两、

三万人参战。战争的结果是越南国民党的势力基本上完全被打

垮了。经过这次斗争以后,越共才逐步地接管了大城市。从中

央情报局在 1954 年发表的那个越共情况报告就可以看出,他们


接管大城市的那个基本程序,跟共产党接管华北的基本程序是

一模一样的,也同样是建立军管会,然后依次进行社会清理,

整个模式是跟刘少奇在苏北时的领导程序是一模一样的。

然后他们进驻这些城市以后,所采取的第一批措施,就是

打通中越西北边境,打通越南和老挝边境,在这里建立秘密的

交通线。等到法国军队和法国人武装的越南国军在五十年代中

期重返越南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只能占领红河三角洲这个核

心地区,靠北部边境,靠中国边境的地方,和靠近老挝边境的

地方,已经无法占领了。法国人回到越南,一开始就陷入一个

三面被包围的状态,只占住红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以北、以

西和以南,都已经变成越共的天下。法国人不得不修建一条所

谓的德拉特防线,就是绕着红河三角洲,修建一个堡垒群。在

这个堡垒群之内,法国人和天主教徒的民兵能够勉强维持;这

个堡垒群之外,已经是越共和中国援助队伍的天下。中国援助

者的主要代表是陈赓,边界战役基本上是在他的指挥下进行的。

陈赓与胡志明在北越秘密指挥营地

国民党在南洋的分支中间,一个比较小的分支就是加里曼

丹的革命同盟。革命同盟实际上跟台湾的革命同盟会是同一系

列的组织。它是在以当地华人社区为主建立的一个中左派组织。

北加里曼丹主要的居民其实不是华人,它有很少的英国殖民者
和大量的生活方式离森林部落相差不远的土族人。但是比较符

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也只有华人居民。可以说,华人居民尽

管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但他们实际上是

英国殖民地主要的劳动力和主要的税收来源。丛林中间那些比

较原始的部落居民其实是无法征税的。他们也没有什么生产。

但这不是说他们的生活一定很糟,因为热带丛林环境中很容易

有大量的物产。当地人实际上是,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吃

饱肚皮的话,你简直就是不用劳动,就是摘野生香蕉和水果好

像已经足以吃得大半饱了。基本上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是,基本

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部落的宗教传统、娱乐仪式和其他各种

活动中间,他们基本上不能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劳动。英国人

在这些殖民地搞的主要产业,不得不依靠华人移民充当劳工,

而革命的意识形态也主要是在这些华人移民中间展开。名义上

叫做加里曼丹革命联盟,但是革命联盟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人

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华人组成的。

而这个革命联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五十年代后期,逐

步地落入了地下党的手里面。这时候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无能为力了。当地华人已经开始有些人觉得北京才是新兴的希

望了。接下来就是中苏决裂,中苏决裂导致了双方对亚非拉革

命组织的竞争升级。周恩来在广东召开会议,召集东南亚各国

的共产党参加会议。而叶剑英写了他那首著名的诗,所谓的
“赤道雕弓能射虎”(叶剑英作于 1956 年秋的《七律·远望》: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

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

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意思就是说,中国将要在南洋

推行大规模的输出革命的工程。北加里曼丹的革命联盟在这个

时期就最后脱下了它的面纱,正式改组为共产党,而且效仿越

南共产党的先例,展开了丛林游击战。这样的丛林游击战,随

着马来丛林游击战的失败,也就跟着失败,最后他的残余的人

员走出丛林投降。有一部分后来移居到海南岛,永远离开了马

来西亚联邦。

加里曼丹游击队

国民党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建立革命组织,这个不好说。我

刚才谈到的这些,包括朝鲜、台湾、西藏、越南、马来西亚和

加里曼丹,这些组织是已经存在,而且从事过武装活动的。国

民党在海外,檀香山、哥斯达黎加,其他地区的那些比较老派

的华侨社区里面,其实也是有类似的组织的,也是收到过一些

钱的。但是因为这些地区属于那种政治秩序组织比较好的地方,

没有发生过武装斗争,国民党在这些地区的组织是在五十年代

以后才缓慢衰落的。檀香山那个老营,等于说是国民党的大本
营了,恐怕比南京和广州的组织维持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因为

那些地方是美国的领土,所以它不可能在那儿搞革命活动,但

是当地的党组织一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是在积极活动的。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它认为是这样的,它和苏联和共产

国际的交涉,对它既是福又是祸。是福,不仅是因为没有苏联

的帮助,它不可能战胜北洋政府,建立新的国民政府,更重要

的是,苏联对它提供了一种相当于是公司重组方案的组织模因,

依靠这一套组织方式,它才能够搞出比原来更强有力的组织。

没有这样的组织,它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动员,抗日战争是无法

爆发的,它也没有办法把它的势力延伸到传统的大清边界以外

的地方去。如果没有这些组织的话,那么国民党不大可能提出

新的中华民族这个意识形态。因为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意识形态,

其效果差不多就像恩维尔帕夏(1881-1922,青年土耳其党领袖,

奥斯曼帝国末期的强力人物,鼓吹泛突厥主义,主张建立以奥

斯曼皇室为首的突厥民族大帝国。他把土耳其拖入一战,战败

后先后流亡德国、苏俄,后投入中亚的反布尔什维克活动,在

帕米尔高原被苏俄红军击毙)提出的那个泛突厥主义意识形态,

对新的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非常危险的负担。如果

国民党停留在同盟会时期那个意识形态的话,它不但不会提出

中华民族的这个概念,而且还会激烈反对这种概念,因为这种

概念把太多的异质性成分引入了它预设的政治空间中间。有了
这个新的意识形态,国民政府就必须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类似

共产国际的国际性的革命中心。

▋1924 年 6 月,第一次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孙中山、蒋介石

与苏联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门

仅仅是这一点,就注定了抗战前和抗战后的国民政府很难

变成西方盟国的一员。因为西方盟国对于东亚的态度始终是暧

昧两可的,可以说,尽管一战前的条约体系已经瓦解,但是他

们并不希望任何人的势力发展到过于强大的地步。日本人占领

东亚大陆是他们厌恶的,进攻南洋的殖民地是他们厌恶的,而

国民党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发展势力,来接替日本人在亚洲大陆

的势力,也是他们同样厌恶的。这一方面,英美两国是有一定

差异,但基本点还是相同。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占领满洲

以后,英国外交大臣西蒙(JohnAllsebrookSimon,1873-

1954,第一代西蒙子爵,曾任内政大臣、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

时任麦克唐纳内阁的外交大臣)最初的想法就是,干脆承认满

洲国独立算了,认为日本在满洲有一定的合法权利,而这些合

法权利已经是被国民政府侵夺了。

然后李顿调查团(1932 年,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九

一八事变真相,英国的维克多·布尔沃·李顿伯爵(1876-

1947)为调查团团长。调查团在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
城市进行了四十五天调查,于 10 月 2 日同时在南京、东京、日

内瓦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报告书否认日本发动九一

八事变是合法自卫,同时承认日本在满洲有合法权利,建议满

洲在中国名义主权下由国际维和部队保护实行自治)来的时候,

它提出的方案实际上是这样的:建立一个满洲自治邦,这个满

洲自治邦要由国际联盟派出的代表建立一支独立的军队,自治

邦的主要大臣要由国际联盟派出去的专家顾问所肩负,中日两

国同时靠边站,把满洲变成一个缓冲国。这种方案其实不是天

上掉下来的,实际上是欧洲国际社会在解决类似的争议的时候

所采取的惯常方法。至少有两个国家是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

巴尔干的罗马尼亚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挪威。再往前推,1830 年

的比利时王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方法建立的。

1932 年李顿调查团在上海。图中心着大衣者为李顿

比利时王国之所以建立,它主要的理由是英法争霸,英国

人不能容许比利时的亲法势力脱离荷兰以后,把比利时并入法

国;而法国人也不容许在英荷两国存在实质联盟的情况下,把

法国边境控制巴黎心脏这个要害之地放在英国人手里面。双方

妥协的结果就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利时王国。比利时王国其实

不是比利时人自己想要建立,而是英法斗争迫使他们非要建立
不可的。罗马尼亚和挪威也是如此,挪威是英德竞争的产物,

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些国家是英俄德三角竞争的产物。这

些地方的地位跟满洲在中日两国之间的地位是一样的。

国际社会斡旋的最后结果就是,让当地先空出来,然后迎

立一个没有得罪任何人、地位非常中立的亲王去当这个小邦的

国王,然后设置一段缓冲期,缓冲期结束以后进行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决定他们将来的归属。结果公民投票的结果一般是让

这些争议地区变成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这样做,企图争夺这些

地方的所有大国都可以差强人意地满意的。欧洲之所以有这么

多小国,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游戏规则的适用。如果中日两

国在李顿调查团来的时候都愿意接受这样的缓冲方案的话,那

么,国际联盟设计出来的这个东北自治政府和它由国际联盟负

责管理的军队和政府,实际上早晚会把关东这个地方变成一个

挪威或者是罗马尼亚式的独立王国的。而这个王国一旦产生,

实际上后来由东北而起的抗日战争和其他诸如此类的冲突都不

会存在了。

你从满蒙边区和东南亚边区这些暧昧的地带,就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他们实际上是采取

一个不让任何一方过于强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明确地反对日

本人进入亚洲大陆,但是反对程度是不一样的,日本人进入满

洲的情况下,他们也采取所谓的史汀生
(HenryLewisStimson,1867-1950,曾任陆军部长、国务卿,

九一八后宣布美国不承认由武力造成的中国独立与行政完整的

变化)主义和不承认主义的状态,但是不承认的同时,他们也

要强调,国民政府也侵犯了日本在满洲的条约权利。这些条约

权利产生的时间比中华民国更早,中华民国没有权力废弃这些

条约权利的。他们调停的结果,是让日本人撤退,但是同时,

也要让国民党撤退,是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政策。

满洲国皇帝溥仪戎装照

日本人越过长城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他们一次一次要求

日本人撤退的,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战争责任是属于日本一方的。

尽管蒋政府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是你从当

时的外交报告上就可以看出,英国的外交报告是非常坚定地说,

责任不在日本一方。证据非常清楚,因为,第一是驻在京津走

廊的日本军队是根据辛丑条约布置的,性质上就相当于是国际

维和部队,军事演习是长期以来的惯例,并不是国民党所谓的

侵略活动,这种军事演习从义和团时代一直到后来北洋时代一

直是例行举行的。进行演习的日本军队带的是空包弹,没有实

弹,这样的军队是不能打仗的。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变发生当

时,负责指挥日本军队的日本高级将领,不是在生病就是在休
假。如果真是日本人打算策划事端的话,怎么可能这些高级将

领全都不在岗,军队处在没人指挥的状态下?

所以他们并不相信国民政府对于战争理由的说辞,而且他

们并不想要认真追究到底谁是谁非,一味地提出要以恢复战前

状态为条件,促使双方共同撤兵。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条件,

实际上吃亏的是蒋介石政府。恢复战前状态,就等于是国民党

的核心地带已经被打烂了,然后重新恢复战前状态,等于是重

新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或者是塘沽停战协定,这对于国民党来说,

等于是它的一切抗战工作就完全作废了。所以它害怕和约达成

的程度是远远超过日本的,日本的态度实际上反倒是接近于以

战迫和,它主要是只想保证满洲方面的安全,在华北建立一个

缓冲区,已经顾及了皇军的面子,对于内地来说反而没有强烈

欲望。而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拖住日本,把它拖垮

的话,它这场战争就算是白打了。

·未完待续·

(六)步步皆输

在殖民主义结束、民族国家体系建立、而共产主义势力渗透然

后失败这个异常微妙的机会窗口期,国民党作为东南亚华人最
主要的政治代理人,它在每一个机会窗口期都选择了对自己不

利、也对当地华人社区不利的做法。

·接上文·

在西藏,在满蒙边境地区,更能够看出英美的态度。英国

人直截了当的不承认国民党对西藏有任何主权,他们认为只有

大清帝国对西藏才有宗主权,而革命以后,国民政府本身作为

革命集团,他们是没有直接资格继承这些权利的。所以国民党

对西藏的种种经营,被英国人视为是侵略行动。英国,尤其是

在德里的印度帝国,以各种间接方式维持拉萨的政权。没有英

国人在各方面的保护的话,这个政权不一定能维持的下去。而

美国人对于内蒙古高原那些蒙古独立运动分子,始终保持相当

高度的同情,所以后来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1902-1966,字

希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苏尼特扎萨克杜棱郡

王,曾任锡林郭勒盟盟长,主张内蒙古独立,并与日本在察哈

尔、绥远联合建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任副主席、蒙古军政府

总司令等职)首先投靠日本人以后,但在战后仍然留着不走。

呼伦贝尔和东蒙的蒙古青年组织在北平建立基地,他们主要的

求助对象就是美国大使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1876-

1962,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 年开始在中

国传教,1919 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 年任美国驻

华大使,1949 年 8 月离开中国)和美国的外交官,他们一再希
望美国人出面,压制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势力,帮助他们把东蒙

重新解放出来。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仪式

▋1937-1939,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旗,蓝地代表蒙古族,左上角

的红、蓝、黄、白四横条分别代表大和族、蒙古族、汉族、回

族(包含所有穆斯林)

他们的理由是,因为美国政府的主要原则就是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要求结束殖民主义,把被其他民族奴役的各民族都

解放出来,建立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国际关系。威尔逊主义在

世界各地都是结下种子的。大家都很清楚,五四运动是威尔逊

主义产生的直接后果。五四青年提出的主要理论就是,要根据

威尔逊主义的原则结束日本对中国的压迫。但是威尔逊主义在

内亚也产生了其他的后果。并不是只有北京大学的学生才喜欢

威尔逊总统的,蒙古的革命青年同样喜欢威尔逊主义。中国人

要求日本人滚出青岛,而内蒙古的青年组织则要求傅作义从内

蒙古滚蛋。美国政府和内蒙古青年组织之间的联系一直维持要

1948 年国民党全线崩溃的前期。
你从美国留下来的外交文件就可以看出司徒雷登和美国外

交官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在亚洲大陆取代英国

和日本,自以为自己是负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的。因为他们打

倒旧的殖民主义体系,理论上的依据是要求用更加自由平等的

威尔逊主义新国际体系去取代这种国际体系,现在有很多人把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美国人觉得对他们负有道义上

的责任,不能让他们失望。但是另一方面,内蒙古是接近苏联

边境的地方,苏联已经在外蒙古建立了革命政权,在呼伦贝尔

建立了直接受外蒙古操纵的革命政权,又在东北建立了共产党

政权,而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这些地方进行激烈的斗争。在这

个斗争中,如果削弱了国民党一方的势力,实际的结果不是那

些蒙古独立运动会占了便宜,而是共产党会占了便宜。

蒙疆银行五角纸币上的百灵庙;1936 年 11 月傅作义曾在百灵庙

击败德王。

尤其是那些蒙古独立运动的志士,他们把主要对象指向傅

作义,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傅作义其实是国民党内部比较开

明的人士,他们觉得国民党总体上来讲很腐败、很专制,而傅

作义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清廉和能干的人。但是从蒙古人的角

度来讲,傅作义就是绥远移民的代表,他们跟其他南方的汉人
不一定有什么直接冲突,但是跟绥远的三晋移民有直接冲突。

因为这些移民从山西来,跑到河套和内蒙古去,把当地的牧地

改造成为农田,也就是这批人,和蒙古部落的游牧民有直接的

利益冲突,他们占了游牧民族的地方,把那儿改造成农田,就

等于是压缩了原有的蒙古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而他们跟蒋介

石或者跟白崇禧什么的,至多是有点理论上和纲领上的冲突,

理论上和纲领上的冲突没有实际利益上的冲突那么厉害。他们

跟傅作义的关系就有争夺土地和水源这个直接利益上的冲突,

所以他们跑到美国人那儿去告状,重点告状的对象就是傅作义。

而美国人处在左右为难的状态中。他们觉得,从道义上讲,

他们第一应该支持这些独立运动的领袖,但是另一方面,他们

说,国民政府是一个心胸狭隘、报复成性的政府,如果我们支

持了蒙古这些青年搞独立,而他们独立又没有成功的话,国民

政府肯定会用非常残酷的手段来报复这些蒙古人,那么我们美

国人不但没有帮着他们的忙,反而害了他们。而傅作义呢,他

本身虽然对蒙古人不好,但他却是国民党内最开明的力量,如

果我们把这个开明的力量给打倒了,岂不是鼓励了国民党内的

更腐败和更专制的力量。在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之前的话,

这种做法应该是不明智的。

所以最后美国经过反复犹豫以后,只满足于跟这些蒙古青

年进行交涉和保护他们的安全。如果没有他们跟美国人的这一
层关系的话,恐怕国民党的特务人员在 1948 年前后早已经把他

们做掉了。德王在他逃亡外蒙古以前,最后整个蒙古快要被共

产党占领的时候,美国人仍然向他们提供机会,如果他当时愿

意跑的话,他还能够跑到美国去避难。但是德王坚决不肯,他

认为无论如何,他要留在蒙古人的地区,如果内蒙古混不下去

的话,外蒙古虽然是共产主义的地方,但是名义上还是蒙古人

的政权,他宁可跑到外蒙古去,明知道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

仍然要坚持到底,绝不愿意背井离乡,到异国他乡去做寓公。

最后他还是跑到外蒙古去。但是结果是外蒙古把他逮起来,又

重新送回了中国,然后就把他送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监狱里面。

德王

从美国人和蒙古独立运动的这些最后交涉你就可以看出,

国民党方面发明了一种神话,说美国一直是支持国民政府反对

共产主义和反对日本人的,但是真正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美国

人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态度一直是双重的。从理论上讲,他是

威尔逊主义者,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部分理由,他其实是

认可的。后来在延安和重庆负责国共两党调停的赫尔利

(PatrickJayHurley,1883-1963,美国军人、外交官,1945

年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曾试图调和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
矛盾,但未能成功)曾经多次表示,他这一辈子最反对的就是

殖民主义,而日本人在东南亚解放殖民地居民,驱逐殖民帝国

的措施,在他看来并不是那么邪恶。但是由于外交方面的理由,

特别是由于欧洲战争重于亚洲的缘故,希特勒是主要敌人,而

要反对希特勒,美国必须跟英国结盟,而跟英国结盟,英国又

很难主动地放弃东方的殖民地,所以他不得不在这方面做一定

的妥协。在亚洲大陆方面,情况也是这个样子的。因为美国和

日本是交战状态,所以他必须承认国民党是美国的盟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真正支持或者同意国民党对内亚

各民族享有统治权的要求,也并不意味着美国人会真正支持国

民党对东南亚各国华人享有干涉权的要求。实际上美国人只是

反对日本人在亚洲大陆的过分举动,而不得不支持国民党。当

国民党有机会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国,而且把东南亚的华人都

纳入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人对它其实也是很不满意的,这种

不满意体现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东南亚各国的问题上面。

就美国政府在五十年代搞的那些文件,以及 1950 年旧金山和约

①交涉的过程你就可以看出,无论美国情报机构还是美国外交

机构都非常不愿意承认共产党对台湾有主权,他们说,蒋介石

是奉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去占领台湾的,但是,占领台湾只是

一个军事占领,台湾的最终归属还要依靠对日和约来确定。对

日和约就是所谓的旧金山条约。
1、即《对日和平条约》,由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起草,

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

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和约的第二条声明日

本承认朝鲜独立、放弃台湾、澎湖、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

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权利。1951 年 9 月 8 日,包

括日本在内的 48 个国家的代表(注:不包括中国、苏联)在美

国旧金山的战争纪念歌剧院签订这份和约,并于 1952 年 4 月 28

日(日本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分)正式生效。

旧金山和约签署场景

而旧金山条约在谈判和签字的过程中间,英美两国都采取

了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极力阻止顾维钧签署谈判。结果等到旧

金山条约真正签署的时候,所有的战胜国和日本都参加了会议,

唯独国民党的代表被排斥在外。最后,国民政府不得不跟日本

进行单独谈判,另外签署一个补充条约,就是台北和约。这个

做法其实跟华盛顿会议时候的青岛条约是一样的,列强和日本

之间签署了一个九国公约,但是青岛问题必须由中国和日本单

独签署一个补充条约,而这个补充条约在法律上和现实政治中

的效果,都不如九国公约(1922 年 2 月 6 日,美国、英国、日

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中国签署《关于
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该公

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确立各国在中

国实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来得重要。后来

连续几十年的台湾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 1951 年的旧金山和约

和台北和约造成的。你也可以说,从远东历史格局角度来看,

1921 年的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和中日特殊条约是预先播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的种子。1951 年杜勒斯①国务卿

搞出来的旧金山和约,是凝固了从五十年代到现在的远东冷战

格局,也为未来远东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1、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美国政治家、外交家,

1944 年起为共和党外交政策主要发言人,1950 年参与策划介入

朝鲜战争,二战结束后,杜勒斯任美国代表团担任法律顾问,

当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极力贬低中国的国际地位,杜勒斯奋起

反驳。1951 年起草《旧金山和约》,1953-1959 为美国国务卿。

1954 年他命令美国代表团成员不得在日内瓦会议上与周恩来握

手,并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杜勒斯曾说:

“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成,要摧垮社会主义对自由世

界的威胁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社会主义国家将要发

生一种演进性的变化”,“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和第四

代人的身上”。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曾说:“他是我们时代真

正伟大的人。”
1954 年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约翰·福斯特·杜勒斯

在台湾以外的地方,在东南亚,美国的政策是明确反对国

民党利用华侨势力干涉东南亚的内政的。没有英美的干涉的话,

马来人不一定有机会战胜华人,不仅是因为在四十年代末华人

的人口一度超过了马来亚人口,更重要的就是说是,马来亚的

部落组织,它们离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政治方式的距离,比起

华人的组织来说还要距离更远一些。无论是马来亚的国民党组

织还是马来共产党和马来民族解放军,它们的组织力量都比马

来原有那些伊斯兰教组织和部落组织看上去好像是更强大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间,在马来丛林唯一能够搞出武装抵抗,

能够跟盟军配合作战的组织,不是国民党的组织就是共产党的

组织。这些组织在战后完全可以构成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威胁,

在英国殖民统治结束以后,完全可以构成对马来土族人的威胁。

而马来土族人最终能够战胜华侨,归根结底是英美在冷战过程

中间,对国共两党都采取了限制和歧视的态度。

国民党一面宣传说,它在冷战中是美国人的忠实盟友,但

它的实际表现始终给人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说,它企图

建立跨国的、泛华夏主义的势力,把国民党变成一个跨越中国

国界的统治中心,而东南亚的华人很可能会变成它的第五纵队
(隐藏在对方内部、尚未曝光的间谍团体,1936-1939 年西班

牙内战时期,佛朗哥手下一名将领埃米利奥•莫拉派遣四个纵队

进攻首都马德里,当记者问起他的作战策略,他说他拥有的四

个纵队包围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另有一支纵队潜伏在马德里

城里做内应)的活动对象。而在西方人看来,国民党建立的那

些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培养基,东南亚的共产主义和

华侨社区的关系过于密切。伊斯兰教的社区和基督教的社区都

不大容易产生共产党组织,而国民党在东南亚建立的组织,几

乎毫无例外地产生了共产党组织。这些组织是在国民党组织内

部产生的,在很多情况下,组织内部的共产党人劫持了国民党

人,把国民党原先建立起来的组织变成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

美国的冷战斗争的组织。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使西方国家对国

民党异常的不信任了。

杜鲁门强令蒋介石从东南亚撤走国民党残军

冷战的过程在东南亚有双重意义,对于东南亚的英美势力

和东南亚的土族势力来说,冷战、反共和反华实际上是一回事。

反共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华人社区实行限制和迫害的过程。印

度尼西亚的军事政变和马来的反共游击战争,都是以限制华人

势力和迫害华侨为特征出现的,这一点一点儿都不是偶然。在
当地的伊斯兰教居民看来,华人社区,特别是国民党所建立的

华人组织,根本上就是共产主义渗透的一个母体和保护伞。要

想限制和消灭共产主义势力,他们必须解决内部的第五纵队问

题,而华人社会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第五纵队。

而英美,部分出于反共的目的,部分是出于维护他们自己

国际体系的目的,在独立战争时期的宪法条款的安排上,明确

规定了以土族为优先的保护制度。如果没有这些保护制度,在

马来西亚最初建立的二十年当中,这个国家很可能落到李光耀

或者是民主行动党(1954 年,李光耀领导成立了人民行动党。

1965 年,新加坡退出联邦独立,人民行动党留在马来西亚的党

员重新组织了民主行动党。该党一直是社会党国际(第二国际

的延续)的成员)或者是其他诸如此类的华人政党当中。初期

的东古·拉赫曼①时代的马来人还缺乏比较现代的政党,这些

政党是在六、七十年代的学生运动以后,随着马哈蒂尔②和拉

扎克③这一辈人才逐步产生的。在这中间存在一个真空期。在

这个真空期如果没有英美的冷战势力的干涉和情报组织的积极

支持的话,华人组织,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华人组织,

都能很容易地夺取土著政权。因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权

比起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来,相对而言都是要软弱得多的。南越

政权虽然只有北越政权三分之一的军队和不到十分之一的公务

员,但是它们的组织结构来讲,已经比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要强
得多了。如果马来半岛和南洋群岛的这些土族政权面临着和越

共游击队一样强大的威胁,它们没有几个能够像吴庭艳一样抵

抗到长达十年之久的。

1、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1903-1990,1957 年 8 月 31 日马来

亚独立时,他被推选为马来亚的第一任总理,1965 年 8 月 7 日

下令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1970 年辞职,被尊为“马

来西亚国父”、“独立之父”。

2、敦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简称马哈蒂尔、Dr.M,1925-,1981

年,马哈蒂尔当选巫统主席和第四任政府总理,从此成为马来

西亚的领导人,掌权长达 22 年,是马来西亚任期最长的总理,

在位期间,马来西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被尊称为马来西

亚现代化之父。

3、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1953-,2009 年起至今为第六任

马来西亚总理。

▋马来西亚宪法第 153 条款,授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保护马来

人和其他土著特权的责任。图为第一次马来统治者会议,英国

人承认马来君主拥有马来亚的主权。
这些事情之所以没有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英美在冷战

初期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做法,等于是结成了前殖民统治者和土

族居民的一个反华联盟,通过限制华人的势力,保证了将来的

政权属于伊斯兰教势力和土著势力,把华人排斥在外圈。等到

华人势力最终实现了共产主义势力对国民党势力的替代的时候,

伊斯兰教社会内部的民族主义势力和社会团体已经基本上是初

具规模了。这时候的下一步颠覆,六十年代以后推动的下一代

的革命,基本上是一触即溃,也就是因为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

的机会窗口期的缘故。

可以说国民党在这方面,从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这一

套国际主义的整个经营,收到一个很难堪的情况,它从组织的

形态、性格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像一个日本泛亚主义者和苏联

共产国际的杂交版和缩小版,但是造成的结果是极其悲惨的。

可以说是,日本人和苏联人的国际主义行动是经过了一场轰轰

烈烈的长期斗争、留下了很明显的痕迹以后才最终归于失败的;

而国民党造成的这个东西,给人的印象就是先天不足,刚刚搞

出一点眉目来就很快地被人镇压或者是篡夺了。这跟国民党整

个的历史形象都非常相似。它基本上是,很像一个未老先衰的

组织吧,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建立自己的统治,而建立统

治的当时,它就已经面临着内外交困的情况,一面被人从内部

篡夺,一面被人从外部挤压。而它自己选择的合纵连横的方式
又总是糟糕透顶,它总是在错误的时间跟错误的人结成联盟,

从事它自己力不能及的冲突。

大东亚共荣圈”宣传画

可以说,孙文如果在 1923 年没有做出联苏的决定,只要把

老国民党再坚持五年,等到他在日本那些老朋友在三十年代初

期上台以后的话,他就根本没有联合苏联的必要了。而一个联

合日本、继续辛亥时期革命路线的国民党,没有必要进行中日

战争。虽然它不大可能控制内亚的所有政权,但是后来的历史

走向会根本不同。它既然已经走上了联合斯大林跟日本冲突的

这个路线,它就绝对不应该在抗战结束以后又反过来企图限制

苏联在东北的权力,这就等于迫使苏联支持共产党在内部推翻

它。在它已经败退到台湾,完全是依靠朝鲜战争和美国的支持

才能够维持下来的时候,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再跟美国

对着干,不应该不配合美国在东南亚的冷战策略。如果它肯配

合美国在东南亚的冷战策略,把它控制的东南亚华人组织变成

冷战的前哨的话,这些华人组织是不大可能在东南亚反殖民主

义的过程中遭到灭顶之灾的。而它偏偏在已经丧失了大陆,按

说已经无论如何不可能执行大中华主义的情况下,偏偏要在东

南亚去推行这些具有明显霸权色彩和颠覆色彩的活动。这样做
的结果就是在殖民主义解体、东南亚国家相继建立的过程中,

华人整个就变成危险的颠覆势力和破坏势力,在新兴的这些国

家中间被排斥到圈外,造成的结果至今还能够看到。

这些国家的华人势力,在现在的处境还是非常尴尬的。马

来华人在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受到的限制还比较少,在马来西亚

独立以后,明显的就被当作内部的敌人。华人在经济上占优势,

但是马来人可以通过限制的方式,例如,为了保护土著人,华

人不能购买土地,一切土地的所有权必须属于土著居民原主,

任何后来的开发商都只能租土地,而不能够买卖土地。如果没

有这样的条款的话,华人凭他的经济优势,可能把马来人原来

的土地都买光的。在建造企业的过程中,本土资本必须占到

50%的比例,而华人中有很多,只是在马来西亚的居民而不是马

来西亚的国民。这样的保护条款,尽管大部分经济活动是华人

主持的,这样的保护条款却实际上收到了马来人可以坐享其成

的结果。马来人通过他在政治上的优势,多方限制拥有经济优

势的华人,同时通过它的人口政策,逐步地导致了华人的人口

从四十年代超过马来人的 40%,降低到现在的不足 25%。如果说

马来西亚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它很可能会变成像英国殖民者所

考虑的那样,它很可能变成国民党的一个行省,那么现在这种

危险已经不存在了。只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危险,就是说,马来

西亚的华社,很可能在将来人口比例降低到跟印度尼西亚华社
差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情况下,马来国内的伊斯兰势力如果暴

起的话,他们很可能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

缅共人民军中的中国知青战士

这些事情关键问题就在于,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个最

敏感的机会窗口期,在殖民主义在东亚和东南亚结束、民族国

家体系建立、而共产主义势力渗透然后失败这个异常微妙的机

会窗口期,国民党作为东南亚华人最主要的政治代理人,它基

本上是在每一个机会窗口期都选择了对它自己不利、也对当地

华人社区不利的做法。现在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无论对

于国民党本身在台湾的政治基地,还是说东南亚华侨原有的政

治基地来说,基本上都是为时太晚了,因为他们已经边缘化得

太厉害,今后无论采取什么政策,他们都没有多大的希望能够

挽回局面了。可以说东南亚,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在

二十世纪初叶和中叶一度很有希望的中华化、华夏化发展的可

能性,已经像共产主义干涉的可能性一样,变成明日黄花,最

好的机会已经错过。今后,无论从人口结构还是从政治经济势

力方面,他们都渐渐的落到土著的下风。土著跟原来的殖民者

结成了反对华人社会的一个联盟,逐步地挤压华人社会的势力。
《海峡时报》刊登的,大英帝国悬赏 25 万元缉拿马共总书记陈

我们现在在看到民进党和国民党冲突的时候,不能误会说

是,它仅仅是一个民主化的问题,实际上它是旧的殖民体系解

散的过程中间,认同政治和共同体形成过程的一个标本。国民

党的那些支持者,主要是从大陆来的大中华主义者;而台湾那

些人,主要是在日本统治时期已经高度日本化的土著居民。他

们之间,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的关系,不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

党之间的关系,不是欧洲社会民主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关系,他

们的关系非常接近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和马来穆斯林社会之间

的关系。土族本来凭自身的力量,不大可能战胜大中华主义的

华人移民的势力,但是由于后者在政治上的低能,以及殖民者

的巧妙干涉,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窗口,现在已经逐步缓过劲来,

度过了最危险的时间,正在一步一步把这些本来可以取代它的

力量逐步吃掉。未来的二、三十年,可以说是,过去三、四十

年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趋势,就会结出它最终的后果。

而东南亚呢,可以说是,在重返东南亚的日本势力、美国

主持的威尔逊主义的势力圈、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渗入南洋的这

个势力圈,以及通过类似共产国际的方式以小股颠覆势力的方

式渗入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势力之间,将来肯定会在东南亚演出

一场好戏。而这场好戏的性质和内容都会很像是二十年代、三
十年代、四十年代,共产国际、日本势力和西方势力在中华民

国范围内演出的那场好戏。将来的东南亚就是这场好戏的重大

舞台。从现在的趋势看的话,仍然和当时一样,英美势力仍然

是占据金字塔的最顶端,无论改变什么形式,十拿九稳,他们

仍然会是最后的赢家。但是尽管如此,他们没有办法阻止在一

个较短时期,比如说在二、三十年时期,一些怀有不轨之心的

干涉势力在这段时间内发动颠覆,然后再失败,在颠覆和失败

的过程中间,付出很大的代价。

(七)不可兼得

要么走向共产主义,要么走向殖民主义,两者之间没有中间道

路。而李光耀的特点就是,他坚定地选择了当殖民主义的走狗。

·接上文·

问:美国为何会放任新加坡这个华人政权建立?

阿姨:美国不是放任新加坡建立,美国实际上是乐于看到新加

坡独立的。新加坡独立是马来西亚宪法危机得到解决的主要条

件。因为李光耀本人是新加坡最狡猾的政治家,而他的狡猾跟

华人社会的政治传统是有关系的。可以说,伊斯兰教的苏丹和

拉赫曼这样的贵族,相对而言,玩政治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是

玩不过李光耀的。李光耀在马来西亚最初成立的时候是实行的
双重政策:他表面上号召他的支持者支持阿卜杜勒·拉赫曼

(1903-1990,马来西亚国父);但另一方面,;但另一方面,

他跟左派和劳工组织的势力有联系,跟华人团体的势力也有联

系。一面他自己的政党形式上支持阿卜杜勒·拉赫曼;一面通

过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的华人人口加入以后,

马来西亚整个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的

那个阶段内,华人人口超过了 50%;没有新加坡,华人人口大

概只有 30%、40%,跟马来人的人口大致相当。其他还有一些少

数民族人口。有了新加坡这个巨大的华人都市以后,马来西亚

的人口结构就非常有利于华人了。

李光耀与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阿卜杜勒·拉赫曼这个人是个比较漫不经心、热衷于美酒

和名马、不大喜欢关心政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马来人有理

由担心,李光耀很可能通过他狡猾的宫廷政治操纵术,把拉赫

曼作为一个傀儡操纵起来,让自己变成马来西亚的实质统治者,

然后逐步地把马来西亚变成一个华人的国家。事实上,在新加

坡独立以后,他确实在新加坡做到了这些事情。新加坡在名义

上仍然是一个马来国家,它以马来语为国语,而不是以英国或

汉语或法语为国语。但是实际上,李光耀所用的那些马来人都
是他的傀儡,他自己的集团在这些傀儡的幕后实际上当权。这

一套政治权术,应该说对于长期精通权术的华人社会来说,是

顺理成章、毫不为难的;但是对于离部落组织不算太远、性格

上比较单纯、不大懂得高级政治的马来人来说,他们玩这些东

西不太纯熟。可以说马来人搞政治是比较简单粗暴的,他们不

大老谋深算,不大懂得阴谋诡计,他们要么就是直截了当地搞

暴动,或者是搞一些简单粗暴的限制措施。像李光耀这种狡猾

的、表面上遵从你作为领袖、实际上在暗地里把你抽空的手段,

他们玩不来的。所以,要求新加坡独立,主要是马来人的势力。

而阿卜杜勒·拉赫曼这个人本来是尽量想自己懒洋洋地过

好日子,对各方都没有什么远见和长远打算。他要求李光耀退

出的主要逻辑是,希望他不要生事,因为马来亚的极端组织,

有的说要逮捕李光耀,有的说要发动反华的暴动。因为拉赫曼

是一个老派的贵族,他虽然有钱,但他没有像国民党和共产党

这样的组织力量,真要发生暴动的话,他那点儿原始的警察部

队也没有办法控制,马来亚的军队和警察部队是远不如南越的

吴庭艳的。他只有防患于未然,向各方面讨好,希望大家各自

都不要搞暴乱,别人威胁他要搞暴乱,他没有办法,只有搞上

层人物的内部和谐,他劝李光耀,为了避免出事儿,你就暂时

先退出一下。李光耀看到形势不容许,就同意退出了。实际上

在退出以前,有理由认为李光耀并不希望新加坡独立,他希望
在马来西亚这个共同体中,为自己赢得实质上的操纵者的地位。

他大概并不想要取代拉赫曼,因为拉赫曼是一个很容易操纵的

人。但他没有意识到马来民族主义力量。尤其是他后来看清楚

了苏联、美国在共产主义势力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中间,你必

须选边站的事实。所以他在新加坡独立以后,认清了自己必须

选边站的事实,所以就选择了跟马来西亚和解,而把新加坡变

成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大后方。

新加坡独立时的马来西亚政府宣言与新加坡政府宣言

可以说后来新加坡的成就,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个政治决定

造成的。新加坡本身的经济政策其实并不重要,我们不要以为

他搞资本主义就一定能够搞好。吴庭艳难道不是搞资本主义么?

在 1965 年前后,南越的经济发展是东南亚各国中最好的,如果

你在六十年代去考察东亚各国的话,你会认为南越比起南朝鲜

来说是更加富裕的。但是最后南越完全共产化了,而韩国却存

留下来。这里面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政治。李光耀之所以能够把

新加坡幸存下来,归根结底是他在新加坡独立以后,把新加坡

变成了美国军队的基地,使美国人足够地信任他。同时作为配

合美国反共措施的一部分,他尽管自己是华人出身,在国内却

采取了非常严厉的反华措施。他解散了南洋大学(1955 年至
1980 年间存在的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大学,学校校址

位于新加坡裕廊西云南园(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址)。

1980 年李光耀下令解散,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一所

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禁止了华语教育,

把新加坡的华人居民后裔变成了一批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讲汉语

的角色。在做了这些相当于献投名状的做法以后,新加坡才能

够在东南亚的穆斯林海洋中幸存下来,才能够心安理得、很受

信任地充当英美势力在冷战前线的一个桥头堡。

新加坡南洋大学的主楼旧址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是很危险的。因为就东南亚在冷战时期

的经验来说的话,像南洋大学堂这样的汉语教育,很容易首先

产生出国民党那样的民族主义势力,然后民族主义势力又很容

易从内部产生出亲共势力,因为最容易被共产党渗透的组织就

是国民党的民族主义势力。他也可以合乎逻辑地说,国民党那

一套比较温和的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革命路线不可能真正解

放中华民族,只有更加激烈的共产主义的强有力的动员力量才

能够解放中华民族,证据就摆在你们眼前,国民党已经滚到台

湾去了,而毛泽东在大陆的动员措施虽然饿死几千万人,但是

不是已经建立了一套重工业体系,使人民解放军可以在朝鲜和
越南作战了吗?使抗日战争那种狼狈的局面不再出现了吗?这

个论据是非常有力的。

坦白地说,如果你是华人社会的成员,而你非要一个强大

的大中华不可的话,从逻辑上来讲,你是非要共产主义不可的。

确实只有共产主义的有力的组织机器和无情的剥夺政策才能够

集结到足够的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建立一个军事化国家。这

一点其实也是适用于俄罗斯的。俄罗斯如果没有列宁和斯大林,

那么它会跟土耳其差不多。因为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者执行的

是跟国民党差不多的路线,也就是说,照共产党的说法,它是

一个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路线,它是反西方反殖民主义的,要

求土耳其独立的,但是它没有办法像苏联那样彻底地动员全社

会的财富来搞工业建设,因此土耳其直到现在,发展几十年以

后,它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重工业体系,土耳其之所以还能够

混得下去,主要是依靠美国和西方国家给它供应军火,替它训

练军队。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对它的庇护的话,那它的军队不会

比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强多少。

如果俄罗斯或中国也走了这条路线的话,那么它不可能变

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没有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无论是在

沙皇的统治下,在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统治下,还是在像克伦

斯基那样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统治之下,它都不会是一个强有力

的军事国家。这个国家如果真的跟德国发生冲突的话,仍然会
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它顶不住德国。中国如果没有共

产党的残酷措施的话,无论是在北洋军阀时代,还是在国民党

时代那样,它也不可能承受得起打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那种消

耗。

1927-1936,苏联人口出生与死亡数对比(单位:千人)

1949-2014 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对比

我们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种东西。民主小清新可

以说,我既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又要中国人民享受自由、民主

和富裕的成果。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午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那种巨大的消耗是从哪儿来的?就是从四

川、湖南和河南那些饿死的农民身上榨出来的。不从他们身上

榨钱,这些军队不会有。能够打败希特勒那些强大的苏联军队

从哪儿来的?就是从乌克兰那些饿死的无数冤魂身上榨出来的。

沙皇之所以打不了德国,就是因为他没有力量从他的臣民中间

榨出那笔钱来。而共产党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它能够榨

得出这笔钱来。当然,榨出钱来这件事情是一个预支性的东西,

它的社会在以后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但是至少在几十年的短
时期内,要搞军事化,这是最有效的手段。这一点,共产党是

没有说错的。

如果在冷战的关键时刻,华人社会接受了类似国民党那种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路线,那么他们早晚会发现,下一步,要

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必须得走向共产主义,而且这个逻辑在

经济上、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都是无懈可击的。后来的发展也

确实是这样。越南国民党也好,加里曼丹的革命联盟也好,马

来西亚的老同盟会也好,最后它们的归属都是走向共产主义。

要么走向共产主义,要么走向殖民主义,两者之间没有中间道

路。可以说,在共产主义深度介入东亚和东南亚以后,你要么

就是跟着西方帝国主义走,要么你就跟着共产国际走。想既反

西方又反共,建立一种既自由民主又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梦

想,是一个不考虑现实资源的梦想。

而李光耀的特点就是,他坚定地选择了当殖民主义的走狗。

他不但在政治上讲去中国化,而且在文化上讲,把他本人和他

的臣民都变成了讲英语的居民。这样的居民将来的认同是很成

问题的。我知道有很多大陆人一厢情愿地把马华和新加坡的华

人当成是自己人,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把你当作自己人。在他

们的社会中,讲英语和讲华语就意味着阶级和认同的差别。你

如果是不讲英语而讲华语,已经注定了你的下等人的身份。谢

谢。
李光耀夫妇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夫妇在白宫北门的合影

问:能否预测一下台湾的政治发展?

阿姨:现在已经用不着预测了,因为国民党已经基本完蛋了。

它的问题不是一个政党的完蛋,如果一个政党暂时完蛋了,下

次选举或 N 次选举以后,因为执政党总会犯错误的,执政党再

好,执政了一段时间以后,选民也会对它感到不耐烦,早晚会

想到要换政党的。但是,国民党的问题不是政策上的问题,而

是一个族群的问题,也就是说,产生国民党的那个社会和产生

马来人民解放军那个社会一样,已经处在濒临消亡的边缘了。

将来的台湾仍然会有两党政治,但是我估计台湾未来的两

党政治将会在民进党和现在所谓的第三势力之间。民进党将会

变成一种审慎性的台湾本土派,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讲台独的,

但是出于外交上配合中美外交博弈的需要,它会用一套外交语

言把它的政策谨慎地包装成为中美两个大国都能接受的形式,

以便让自己充当战争的前线,这样做,即使爆发冲突,责任也

不在它,能够让美国人满意,但是实际上还是独立。另外一派,

则肯定就是由太阳花学运产生出来,目前称之为第三势力的这

些新政党。这些新政党现在大概只占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选票,

但是随着产生国民党的那个社会的衰弱,而民进党一党独大是
不大可能的事情,不满民进党的选民不大可能回到没有希望的

国民党的身边,而更有可能去支持这些第三势力。最后,台湾

的政党结构会由蓝绿两党的斗争,变成浅绿政党和深绿政党的

斗争。审慎性的浅绿政党比较照顾国际形象和长远的外交礼仪;

激进型、草根型的深绿政党则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选票。这

两个政党将会逐渐挤占现在的两大党派的生态位。民进党过去

是激进派的力量,在将来就是保守派的力量。比它更加激进的

草根深绿力量产生出来,充当新的在野党和反对党。而国民党

将会一去不复返。

问:大陆会怎么反应?

阿姨:大陆没有别的反应,如果按照现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

式进行下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到他们在台湾的机会一点一

点地消失,一点一点地被宰割掉,十年以后会比现在更糟,二

十年以后会比十年以后更糟。它要逆转这个趋势,就必须在短

期打一仗。这一仗可能在短期胜利,但是用不了几年就会使中

国本身也整个垮台,把自己也赔上去。这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台湾对于中国本身的政治合法性来说,

不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神话的关键所在。

中国存在本身就是依靠神话来维持,而这个神话的突破口就在

台湾。如果台湾独立了,无论是国民党的大中华主义的神话,
还是共产党的共产主义解放中华民族的神话,都要在刹那间崩

溃。这个后果是异常严重的。但是它如果敢于冒险去在台湾进

行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它的下场又会更惨。无论如何,这个

代价必须付出。如果你真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说,世界

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怎样得来的东西,最终你早晚会为此付

出代价的。

问:共同体的产生和路径的选择有没有内生性和主体性因素的

影响?

阿姨:共同体是在西方势力入侵的过程中间逐步形成的。在形

成之前,你没法准确地判断哪一个共同体会形成,哪一共同体

不会形成。你要是在 1850 年判断的话,你真的没法判断捷克和

罗马尼亚这两个国家会形成。在中世纪,有摩拉维亚这样的地

方,有波西米亚这样的地方,有瓦拉几亚公国,有特兰西瓦尼

亚公国,还有摩尔达维亚公国。这样的公国遍布了整个欧洲。

它们也许像布列塔尼公国和诺曼底公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漩

涡中间,它们曾经是政治组织,有形成共同体的潜质,但是最

终被历史遗忘;但是也有可能,出于巧妙的机缘和巧妙的操纵,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冒出头来,成立了罗马尼亚王国和捷克共和

国,这些都是依靠机缘。

罗马尼亚王国公告
在它还处在非常幼弱的阶段,搞不清楚的时候,认同是很

模糊的。十九世纪末期的斯洛伐克人,他到底是斯拉夫人还是

匈牙利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果你让他多受了一点斯拉夫的

教育,他也许就会认为自己是斯拉夫人;多受一点匈牙利教育,

也许会认为自己是匈牙利人。但是关键还是国际条约的规定。

如果国际联盟决定捷克应该独立的话,那么即使波西米亚人和

摩拉维亚人原先没有明确的民族意识,但是将来经过一段时间

的训练以后,他们是很可能产生出民族意识的。如果国际会议

决定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达维亚公国合并,那他们也可能为自

己发明一段历史,宣布他们是罗马尼亚人,是古代罗马帝国的

后代,尽管这段历史没有一点可靠的地方,百分之百属于胡说

八道,但是假的东西也完全可以变成真的。政治上能不能够站

得住脚,和它实际上是真是假关系并不是很大。一切民族本质

上都是神话。

你要说我刚才举的这些例子,这些民族一定会存在吗?不

一定吧。如果国际条约签署的过程中,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家稍

微打一点呵欠,或者说本国民族主义团体的院外活动集团更能

干一点或者是更愚蠢一点,后来的发展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吧。

远东的形势是已经写定了吗?显然不一点啊。像日本这样的国

家,它到底是走英国路线、俄国路线,还是走解放亚洲的路线?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当时各种国际和国内政治力量的
平衡,稍微差一点,例如,射向犬养毅首相那颗子弹如果偏了

一点,让他多活几年,结果就会不一样的。九一八事变并不是

必然会发生的。犬养毅如果多活几年的话,日本不一定会走向

退出国联以后,跟西方国家相对抗的道路。

▋位于吉备津神社的犬养毅铜像;日本护宪派领袖犬养毅被刺

杀之后,凶手只受到军方的轻微审讯判理,此后又被蒙恩特赦。

事件以后,日本的政治家对恐怖行径十分恐惧,即使枪杀现任

首相也不会以死刑论处,成为日本政治及历史的重要分水岭。

这些事情都是在敏感的关键时期,都取决于极其偶然的现

象。但是路走得久了以后,哪怕是将错你就只能就错了。就好

像说是,一个小孩在十八岁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确实有很

多种可能的路线,如果我对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天天游说他,

啊,你学医非常好,我带你去当医生吧,他哪怕是开始对医学

不太感兴趣,但是我如果带着他去当医生,让他在医院连续工

作五年以后,他很可能一辈子做医生了。但是如果我在这五年

之内,我带着他去当建筑师,天天去建筑公司实习的话,他很

可能一辈子就做建筑师了。这些事情都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我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当了二十年医生以后,命令他,你以

后不要再学医了,以后再去当建筑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民族和共同体也就是这个样子的。你在现在这个时代想,

爱沙尼亚原来存在吗?它不存在。它只是封建中世纪的一个公

国,夹在德国和俄国之间,它受俄国沙皇的保护,并没有明显

的独立欲望。但是苏联共产主义成立以后,它由于恐惧共产主

义的缘故,不敢留在苏联当中,宣布独立。一旦独立以后,它

就产生了自己的民族意识。等到斯大林和红军再一次战胜它的

时候,它就觉得是耻辱了。请注意,当俄国彼得大帝第一次来,

把他们从瑞典人的手中划到俄国沙皇手中的时候,这只是沙皇

和瑞典国王的事情,当地居民一点也不在乎是瑞典国王当权还

是俄国沙皇当权,他们没有民族意识。但是等到他们在一战以

后宣布独立,斯大林的红军再来的时候,他们就有民族意识了。

他们逃进森林打游击,誓死不愿意接受苏联的统治,在被苏联

镇压了几十年以后,被俄语的公立教育洗脑洗了几十年以后,

还是第一个从苏联帝国中冲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路径的问题。

爱沙尼亚独立战争胜利纪念柱

二、三十年代的日本走哪条路线还是不确定的事情。但是

经过战后连续几十年,它已经走到同一条路线以后,你就很难

指望它再改变路线了。你要是说在 1935 年,台湾会走到什么路

线,还不好说,因为这时候的台湾跟大清帝国末年的台湾还不
是差别很大,大多数人民仍然在地主和士绅的统治之下,没有

明确的政治意识,他们不在乎是天皇统治他们还是大清皇帝统

治他们,只要自己的负担够轻、日子过得好就足够了。然后经

过日本人在三、四十年代的公立学校教育,等到二战时期的台

湾青年已经是,可以说是二十岁到三十五岁的适龄青年总共只

有六十三万,有六十万人抢着去报名参加日军。日本人只在日

本本土征兵,台湾人和朝鲜人当不当兵是自愿的。但是全体台

湾青年踊跃参军,唯恐日本军队不接受他。日本人只征兵两万

三,六十三万台湾适龄青年中有六十万抢着报名。不被日本军

队接受的那一部分人感到很伤心,就像是高考失利一样,觉得

这是很丢人的事情。到了这一步,你要再挽回已经很困难了。

如果倒退二十年,那是可能的。再前进二十年,就不可能了。

像马来民族吧,在拉赫曼统治时期,他们还只是居民,但在经

过马哈蒂尔(1925-,马来西亚掌权时间最长的总理,长达 22

年,执政期间马来西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经营二十年以

后,你要再想让他们倒回去,恐怕就已经不可能了。或者说即

使可能的话,也需要有粉碎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大打击,才会发

生这种事情。

▋出征前的台湾兵于摄影社内合影。出征前,地方街、庄会召

开「壮行会」,由全体庄民送行。
1938-1943 年台湾志愿参军青年统计

问:我认为本土的、内生的东西对共同体的形成还是有很大作

用的。比如,日本本土的文化在日本共同体的形成中,就应该

起到了很大作用。

阿姨:共同体的认知主要是一个边界认知,跟你实际上的文化

是什么样的,关系不算很大。最主要的东西是,让它充当符号,

充当凝聚的符号和分离的符号。实际上的差别是不是很大,那

是很难说的事情。你要说是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差别很大,那

它跟穆斯林的文化相比,哪一个的差别更大?你去问孙中山、

章太炎这批人,问他一句,是中亚的穆斯林跟上海人的关系近

呢,还是韩国人、日本人跟上海人的关系近?他们十个人中间

会有九个人回答说:日本人、韩国人和江苏人都是华夏文明和

孔子的子孙,而穆斯林和西藏喇嘛则不是的,我们跟日本人关

系近,跟满人、蒙古人的关系疏。如果你现在再问,得到的答

案可能不一样。会有很多人说,我跟穆斯林的关系和西藏的关

系更近,而跟日本的关系比较疏。到底哪一个更亲哪一个更疏?

这主要是一个政治选择的问题。

孙中山写给田中义一(后为第 26 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感谢信
像波西米亚那些人,他们的上层人士都是讲德语的,你也

可以说波西米亚语只是像高地德语、低地德语那样的一种方言,

反正上层人物都说普通话,只有下层人才说方言。只要他们愿

意选择跟德国人在一起的话,他完全可以把波西米亚语作为方

言而存在的。促使波西米亚建立德国民族的因素是什么呢?第

一,他是天主教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对普鲁士人始终怀有嫉

妒之心;第二呢,波西米亚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工业区,而奥地

利和匈牙利都是农业区,利益结构要求波西米亚人跟奥匈帝国

的其他部分有所区别,要不然他们作为发达地区是吃亏的。这

两个基本盘决定了他们必须为自己发明一个民族标志,然后他

们就会发明出,我们跟斯拉夫祖先有一定的关系,其实血统这

个东西是说不清的,然后根据这个标志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

只要,第一要有利益上的需要,第二要有国际政治上面的

有利的和现实可能的前景,这两点建立了以后,然后你构建民

族那是不患无词,不患没有标志的。像中华民族这样的东西,

它内部的异质性相差之大,是人类社会中极其少有的,即使奥

斯曼帝国也比不上,很少有像这样相差如此之大的居民能够自

身是同一个民族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国际条约的需要和政

治上的需要。你如果真想把它拆散的话,那不愁找不出理由。
天皇旗

你如果真要把日本东部和西部拆散,那也是不愁没有理由。

日本东部和西部一向是相互瞧不起的,江户人绝对瞧不起京都

人的,他们吃饭的口味都不一样,京都人一定喜欢吃淡的,江

户人的口味要浓的多,江户人自以为豪侠奢侈,瞧不起京都人

的俭省吝啬。你如果非要把他们分离开来,那你完全可以说,

以公卿文化为核心的京都文化是代表着一种高雅的精致的贵族

文化,他们像哈布斯堡的奥地利一样,有一条特殊的路线,跟

关东武士和商人建立的政权不一样。关东武士和商人和工业家

的政权,有点像新教的普鲁士,他们不大重视艺术,而比较重

视武力和资本主义,性格上跟南方人和西方人不一样,尽管他

们原先都是德国人一脉相传出来的,但是还是应该像普鲁士人

和奥地利一样建立两个民族。难道这个理论建立不起来吗?你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不难搜集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京都核心和

江户核心是类似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不同核心,应该建立两个

民族。

但是这些事情为什么没有这样发生呢?因为国际政治不是

往这方面走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最终的分离,骨子里面是法俄

两国对神圣罗马帝国进行不断干涉的结果。而日本的统一,则

是海上的日本在地缘和政治上易于统一,然后以后的历次国际

条约又强化了这种路径依赖的结果。所以归根结底,文化的因
素在共同体的形成中不是最主要的,它只是起一个标志和象征

的作用。是首先有了这样的需要,有了这样的路径,然后你才

去选择这样的象征,而不是说有这样的象征就可以建立民族。

同样的象征存在,但建立不起民族的事例多得是;同样的象征

不存在,但人为的发明象征的事情也是多得是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