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我们考虑妥当决定做某事时,就要专⼼致志地做这

件事,不再想其它事情。待此事完成后再做其余的
事。只有这样⼦,前后⼀切事情都能顺利成办,否
则前后两件事都不会圆满。
62. 什么叫“如是事皆
成,否则俱不成”? 按照⽆著论师的解释,如果我们次序井然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 地做事情,由不正知⽽引起的各种烦恼就
增盛”有⼏种解释? 不会增⻓,所有的烦恼也能得以息灭。
(L55) 随句2
种解释 由于印度梵语的版本不同,此颂还可译为
“随眠不正知,由是⽽增⻓”。意思是说,若
不依此智慧按部就班地⾏事,不但事情办不
成,不正知的随眠烦恼也会由此⽽增上。

63. 解释颂词:若身欲移动,
如果我们想要移动身体,或者想说话,应先观察
或⼝欲出⾔,应先观⾃⼼,
⾃⼼的动机是否清净,然后稳重如法地去⾏持。
安稳如理⾏。(L56)

⾔⾏应暂⽌,如树安稳住

烦恼现前时,我们务必要观察⾃相
64、烦恼现前时如何才能 续,⼀旦⽣起贪嗔之⼼,应当暂停⾔
62~64 ⾏,⻢上以正知正念来对治,如树⼀样
“如树安稳住”?(L56)
&66 安住不动。(例如,忆念诸佛菩萨的
教⾔,只要保持⼗分钟不动不⾔,就
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发⽣。)

吾意正⽣贪,或欲嗔恨时,
⾔⾏应暂⽌,如树安稳住。
答案1/L56
应⾃我警醒,暂停⾔⾏,⻢上以正知
正念来对治,如树⼀样安住不动。
应观此染污,好⾏⽆义⼼,
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我们应时刻观察⾃相续中是否出现了贪嗔等各
66、当发现⾃⼰萌⽣贪嗔等烦恼 种烦恼,⼀旦发现,要⽴即⽤正知正念来对
时,应该如何断除?(L57) 治,通过这种⽅式坚持不懈地守持这颗珍贵的
菩提⼼。

答案2/L58 对治和断除烦恼时,先要知道它的危
害性,同时⽴即⽤对治⽅法来制⽌。
例如,嗔恨⼼⽤慈悲⼼来对治,贪⼼
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以缘起空性
来对治,嫉妒⼼⽤平等⼼或⾃他交换
来对治,傲慢⼼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观待下等众⽣⽽认为我更胜⼀筹的⾃满之⼼,
会表露在外。

65、什么叫傲慢、 骄矜,也叫骄傲,是不在外⾯表露,但⼼⾥认为
骄矜?(L57) ⾃⼰很了不起的⼀种得意洋洋的⼼态。

(补:骄与慢之间有⼀些差别,慢是观待他相续⽽
65&67
⽣起满⾜感,并通过外⾯的身体语⾔表现出来。)

应观此染污,好⾏⽆义⼼
67、请总结⼆⼗七种 27种烦恼可以归属为两⼤类:染污⼼和⽆义⼼。
烦恼的归属。(L58) 染污⼼就是烦恼;⽆义⼼是对修道没有意义的、
62~71 看似⽆记的想法和做法

68、解释颂词:为⾃及有 为了利益⾃⼰与⼀切有情⽽⾏持⽆罪之事。
情,利⾏不犯罪,更以幻 倘若做到了这⼀点,那么所作所为再进⼀步
化观,恒常守此意。L58 观如幻化,⽆有傲慢⽽恒时守护此⼼。

身体与⼼是他体的

1)从因来讲,身体的因是⽗⺟的不净种⼦
依靠四⼤聚合⽽成,⽽我们这辈⼦⼼识的
因,则是前⼀刹那中阴身时的⼼识等流。
69、身体与⼼是他体
还是⼀体?请从因、 2)从本体⽽⾔,身体是四⼤组成的⽆情
本体、果的⻆度分 法,也是⼀种粗⼤⾊法,⽽所谓的⼼,
析。L59 则是⾮⽆情的明清之法。

3)从果来说,身体只能暂时维持 ⼀段时间,
死后处理完了就没有了,⽽⼼如果没有获得
解脱,始终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中间从来
没有间断过。

第⼀种、从三层意思来 解释:我们应善
巧劝勉别⼈⾏善断恶;对未受委托也善
意劝诫的饶益语,⾃⼰应恭恭敬敬地
顶戴接受;作为发菩提⼼的⼈,恒常以
有两种 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边每⼀个⼈。
解释
70、解释颂词:宜善 第⼆种、从两层意思来解释:对于善巧劝
劝勉⼈,未请饶益 勉他⼈⾏持善法的⼈,或者未受委托也
语,恭敬且顶戴,恒 ⼼⽢情愿利益他众的⼈,都要恭恭敬敬
为众⼈徒。怎样才能 地顶戴,恒常恭谦地做他们的弟⼦。
68~71
做到随顺众⽣?L62
劝⼈要善巧,假如对⽅暂时
接受不了就改变⽅法。

怎么做 不管别⼈通过什么⽅式让我
⾏持善法,都要欣然接受

对⼈要谦虚,把别⼈当成⾃⼰的⽼师

出⾔当称意:谈话内容、⽅式,要适
合对⽅根基意乐,值得信任。

义明语相关:说话时,应当将中⼼意义表达
清楚。说⼀番话,要有⼀个鲜明的主题,
所有话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说,让听者能
清晰地理解你要阐述的意义。

悦意离贪嗔:悦意指说话温和慈爱,使别⼈
71、在与别⼈交谈时, 技巧 ⽣起喜悦,乐意接受。离贪嗔指说话中要
应该掌握哪些语⾔技
保持纯正清净的语⾔,摒弃贪嗔染污意
巧?这样说话,⽬的是
乐,使谈吐远离贪爱、嗔恚等不正语。
为了什么?L63
柔和调适中:柔和指断除粗恶话语,
以温和⽂雅的语⾔⽅式与⼈交谈。调
适中指说话声调要适当,⾼低快慢要
适中,每次说话不要太多太久,也不
要太少。

⽬的:是为了帮助众⽣、利益众⽣,
⽽⾮伪装⾃⼰、欺骗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