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古诗

王维 《鹿柴》《山居秋溟》

作业簿56-57页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
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
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
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
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
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
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
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
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
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
的厌倦。

宋代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
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
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
“诗中有画”。
王维 《鹿柴① 》
空山不见人,
但闻②人语响。
返景③入深林,
复④照青苔⑤上。
注释:
①鹿柴(zhài):地名。这首诗是《辋(wǎng)川集》中的一首。辋川在今陕西
蓝田县西南,鹿柴是辋川风景之一。柴,通“寨”,指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②但闻:但能听到。
③返景(yǐng):夕阳返照的光。景,同“影”,日光。
④复:又。
⑤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翻译

空空荡荡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
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了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
微光。
赏析
•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 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出了空山中环境的寂静,
置身幽静的深林,“不见人”却“闻人语响”,凸显了山林寂静
幽深的特点。
• 后两句写到了深林的色彩和光线,一抹夕阳的光辉透过遮天蔽日
的林木,投影到绿色的青苔上,不禁使人心中升起一丝温馨的暖
意。
• 这首诗写景优美,空山有人语,深林有阳光,夕阳照青苔,构成
了一幅诗意的画卷,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④歇⑤,王孙⑥自可留⑦。
【注释】:
①暝:日暮,傍晚。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春草。
⑤歇:凋谢、干枯。
⑥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⑦留:居
【写作背景】:

❑王维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
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
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
与静谧,禅韵盎然。

❑《山居秋暝》就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
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翻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我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一开始“空
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
空旷、静谧。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佛教讲究“四大皆
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
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
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
基调。同时暗点了时间、地点。
简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
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
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1. 《鹿柴》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什么特点?
《鹿柴》在表达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
“返景”反衬其幽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3. 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副色
彩相宜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