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①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
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
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
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
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
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平韵。 ②乙卯:熙宁八年
(1075)。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
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
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
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
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
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
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
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
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
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
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
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
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
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
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
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
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
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
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
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
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
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
“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
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
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
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
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
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
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
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
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
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
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
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
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词牌名。因北宋周邦彦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得名。又名《玉
簟秋》、《腊梅香》。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六句,四平韵。

  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引。字句格律与词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
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
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
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
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集评:

  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
诗余》卷三)。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
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
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
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
“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
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
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
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
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
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
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
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
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
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
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
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
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
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
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
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
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
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
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
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
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
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
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
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
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
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
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
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
魅力。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
体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体裁:【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
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
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引自"语文大观园"http://www.qilunetschool.com.cn/yuwen/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 1188 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
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 年,辛、
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内容评析]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
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
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
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
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
「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
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
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
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
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
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
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
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
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
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
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难词注释]①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
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②麾下:指部下。
麾,军旗。炙:烤熟的肉。③的卢:一种烈性快马。传说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险,
骑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
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
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
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
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
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
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
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
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
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
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
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
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
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
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
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
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
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
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
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柳永《雨霖铃》

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
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 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
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
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
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
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
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
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
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
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
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
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
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
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
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
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
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
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
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
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
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
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
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
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
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
醉吧!

  全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
“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
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
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
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
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
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
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
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
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
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
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
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
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
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
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
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
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
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
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
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
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
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
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
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
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
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
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一】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
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
“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
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
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
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
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
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
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
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
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
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
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
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
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
“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
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
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
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
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
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
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
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十大经典宋词原文及赏析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
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
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
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
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
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
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
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
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
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
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
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
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
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
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