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李煜( 937-978 ) , 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

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 ,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
主)李璟之子。他于宋太祖 建隆二年( 961 年)
继位为南唐国主,在位十五年后,被俘入宋。居
宋第三年, 被迫喝下宋太宗所赐的毒酒而死,史
称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 律,诗和
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亡国前所
作,多描写宫廷欢乐 生活,风格绮丽。被俘后,
多抒亡国之痛,哀怨凄绝,至为动人,被世人誉
为“词中之圣” “词中之帝”。他的代表作有
《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等。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
三年( 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 [biàn jīng] 已近三年。相传
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
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云:
“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
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
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
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
直接原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虞美人:本为唐教坊曲,最初得名于项羽宠姬虞
美人,一说得名于虞美人草,后衍化为词牌。

2.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3.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雕栏,雕有
美丽花纹的栏杆。玉砌:如玉石般的台阶。

4. 朱颜:指年轻时红润的容貌。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
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
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
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
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春花、秋月本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可词人面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却发出了
“何时能结束?”这样的天问。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希望的莫过于好景常在,好花
常开。前提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词人此时的身份却连普通人都不及,随着统一
步伐的推进,宋太祖赵匡胤【 kuāng  yìn 】将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阶下囚。一个
囚犯,一个亡了国破了家的国君,面对如此美好的人间事物,还有何心情去欣赏呢?
既不能欣赏,反复现于眼前,让自己的心更乱?故此,词人一声“何时了”道尽了
内心深处的苦楚和无奈。
旧时的往事,件件当是刻骨铭心的,可词人还是一句“还知多少!”此处的“知”
当是“记得”之意。无限的往事到了现在已忘了很多,可是,难道真的遗忘了无数
吗?不尽然。尤其是昨夜里小楼上一夜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此时此景,往事都历历
在目。不是“不知”,一句“不堪回首月明中”给了我们答案。往事不是真的不记
得,而是不愿去想起来。昔日的繁华欢愉,一旦想起来了,都成了今日悲愁的源头。
因此,不是“不知”实在是“不堪知”。知了,也无果。
不愿提,不愿想,却还是想了想。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
是啊,“应该”,此处词人只能用“应该”这个词来替代了。毕竟,时过
境迁,它们或许还在又或许已经被付之一炬了。但是,不论在或者不在,
那时和我一起抚摸欣赏它们的人们都已经是变了青丝,改了红颜。正如易
安所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就我们平凡人而言,居多的愁苦,莫过于故人之思,别离之愁,思
乡之苦。愁再多,苦再浓,又会有多少呢?三杯两盏淡酒的 ' 倾诉,两行
清泪的消解,或者一声声的叨念,这已经是够多的了。那么,词人的愁又
会有多少呢?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那无尽的家愁国恨就恰似眼前那一江
绵绵不绝的春水,淌不干,流不尽。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
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
他毒死,这首词既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