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成年人最大的善,是收起对别人的“过度关心”

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过度关心会伤害到他人吗?”

底下有人回答道:“过度关心对于接收者而言,不过是以“关心”为由的绑架与侵犯。”

关心别人本没有错,可如果是假借“关心”的名义去干涉对方的生活,有时不仅无法帮助对方,还会给他人
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王尔德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生活中,那些我们本以为是“雪中送炭”的事,在别人看来,也许都是“雪上加霜”。

爱人有度,我们的情感才不会压垮对方;关心有度,每个人的生活才能洒脱与自由。

1、不尊重对方意愿的关心,只会造成伤害

著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变成了坏事,包括关心。”

凡事皆有度,没有限度的关心,只会压的别人喘不过气来,好心办了坏事。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公交车上,有个大爷为了自己不被当作老年人看待,于是故意站在车厢里。小伙却觉得大爷是个老人,非要
拉着他给他让座。

其实大爷已经委婉地拒绝了小伙,可小伙依旧“不依不饶”。他当着所有乘客的面,大声说着“尊老爱幼”,
就是想让大爷坐下。

大爷被逼急了,生气地喊道:“我说不坐就不坐,我又不是站不起来,我还没有老到非得坐着才能乘车的地
步!”

小伙听了大爷的话,很震惊也很受伤,默默地坐回到了座位上。

小伙自以为善良的“关心”,其实并没有考虑大爷的意愿,还在一声声“尊老”中,伤害了大爷的自尊。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以己度人。对他人的关心,一旦忽视了他人真正的需求,便毫无意义。

朋友小远曾给我讲过他的故事。

小远从小就是一个很文静的人,不喜欢说话,也不愿去参加群体游戏。

相比于和大家一起玩乐,小远更喜欢一个人呆着,静静地看书。
可小远的母亲极其关心孩子的成长。她觉得孩子不社交,不融入,是肯定不行的。

于是,她强行拉着小远,去参加学校里的各种集体活动,甚至还逼着他和欺负过自己的孩子和好,美其名曰
是为了锻炼小远的社交能力。

最终的结果却是,小远不仅没能融入集体,反而变得自卑。他和母亲的关系也从那时起每况愈下,直到现在
也没有完全缓解。

有人说“过度关心,是以善良之名,行控制之实。”

只凭着自己的想法就去“改造他人”,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尊重对方意愿的关心,最后只能让他人生活在痛苦的束缚,让自己身处被埋怨的漩涡。

2、真正的关心,是让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

《射雕英雄传》里的丘处机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作为杨康的“师傅”,丘处机一直在以为杨康好为由,一次次逼迫杨康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

他对杨康的武功这一个方面的过度关心,也在无形中,剥夺了杨康自己领悟做人道理的机会。

后来丘处机还逼着杨康找杨铁心夫妇认亲,间接导致了杨康父母双亡。

丘处机强加的“关心”,不断地打乱着杨康的生活,也为杨康最终成为“恶人”埋下了种子。

人生某些路口,注定只能自己走,哪怕是伤痛,注定也要别人自己去经历。

过度关心,有时不仅无法促进他人的成长,还会打乱他们的节奏,剥夺他们自我成长的机会。

电影《男人百分百》主人公尼克,从小就觉得自己很懂别人,并且坚信别人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才能
变得更好。

在家里,他时刻关注着女儿的一举一动,要求女儿无论做什么,都要先经过自己的同意。

在单位里,他也总是仗着自己在“关心同事”,自以为是地指挥着其他人干着干那。

直到有一天,尼克突然拥有了读心能力。他这才发现每个人的价值观,想法是如此不同。

他终于明白,自己其实根本不懂别人。自己所谓的“关心”,在他人眼中不过是“大男子主义”。

从那以后,尼克不再以关心为由,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想法。他学会把女儿当作独立个体看待,并且学会了
放手,让别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处理工作。
最后,尼克获得了女儿及同事们的谅解,也找到了新的幸福。

人生苦短,冷暖自知。我们永远做不到比别人更清楚他们自己的事。

尊重别人走自己的路的权利,才是一切善意的前提。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写:“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

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失去边界感。只有让别人成为别人,才能让自己成为自己。

3、关心有度,才是成年人真正的智慧

作家加缪曾说过:“谈论你所爱的事物,最好的方法是轻轻说起它。”

没有限度的爱,最后只会灼伤别人。过于强烈地想要靠近对方,只会让心离得越来越远。

怀揣着帮助他人的热心,同时又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才是真正“有度”的关心。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期间,得知了父亲患病的消息。为了更方便照顾双亲,钱钟书想要辞去清华工作,
去蓝田当一个小主任。

而去了蓝田,就意味着钱钟书不得不放弃在清华的一切,转而去从事收入更低,前途更差的工作。

得知钱钟书的想法后,杨绛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她不愿丈夫放弃现在的优渥生活,去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
一边从头开始自己的事业。

可杨绛毕竟是杨绛,她虽然很关心丈夫的未来,最终却还是决定去尊重丈夫自己的选择。

杨绛尽可能地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丈夫去权衡利弊。最后她却选择了放手,对钱
钟书说:“你想清楚就好,我是你的妻,永远支持你。”

听到妻子对自己选择的尊重,钱钟书非常感动。经过这次分歧,他和杨绛的感情非但没有变差,反而更上一
层楼。杨绛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有度”的关心,让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相濡以沫。

作家柏桐曾说过:“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对方,应该是用慈悲的心去尊重他人,从理解的角度去关怀
他人。而不是掩盖了自私和偏见,以爱的名义做伪装,去侵犯对方的生活。”
所谓关心的度,就是让我们能够时刻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边界。

我们关系亲密,却终究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深深爱着对方,却终究要分别去过各自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需要你去拯救,给出自己的建议,并尊重别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评论:“过度关心真的是非要要命的事情,你不厌其烦的说着,我不耐其烦的听着,互相
折腾。”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关心都能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好的结果。

只有你学会由衷地关心他人,而不是满足自己控制他人的欲望,你的关心才能真正帮到他人。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当我们可以选择不干涉其他人的课题时,内心困扰会减少很多。”

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接纳别人的道路,守住关心别人的度,才能让所有人都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后半场,放下对别人的过度关心,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纠结,他人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