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名家金句·哲学家

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萨特

适用主题:
自我认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独立的自我等,如 2020 年浙江卷《自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2016 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2015 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出处:
语出萨特《禁闭》

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又都不是孤岛,我
们难免会与其他人产生联系,也难免会对周遭的评价极为敏感。
萨特曾说:
“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我们会因为他人的一句批评而垂头丧气,也会为自
己的想法和他人的看法不同而畏手畏脚。试想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不是如同在地
狱般煎熬?我们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感受,失去自己的思想,最终沦为他人的附庸。
可是其实,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限制我们的人生。古有顾况科举不中连考三十余年,今有七旬
老人迟暮之年开始学习英语,他们当然也会遭遇不解和嘲讽,可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道路。过于
在意他人的看法只会令我们踌躇不前。况且,我们还如此年轻,拥有无限的热情与勇气,还有无数
的时间容许让我们去尝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闯出自己的路,去过自己的生活,去活出最真实
的自己呢?
正如杨绛先生说过的那样:“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
毫无关系。

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卢梭

适用主题:
理想与现实、逆境与挫折等主题,如 2021 年全国卷一《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2020 年上海卷《个
体与进程》
,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出处:
语出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

示例:
卢梭曾说:
“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当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的时
候,我们难免会感到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在赶往人生目的地的路上,一边保有内心的诗意和最初梦想,一边持续付诸行动,
并最终触碰到我们仰望已久的那片绚烂星空。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黑格尔

适用主题:
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等,如 2020 年江苏卷《信息茧房与自我认知》,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出处:
语出黑格尔。

示例:
无知的人是愚昧的,他们没有见过美,也就不拒绝丑;他们没有见过善,所以不知道恶。正如
黑格尔所说: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他们没有分辨
是非好坏的能力,只能受人摆布。而独立思考是唯一能够将他们从愚昧中解救出来的力量。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反抗者』

适用主题:
活在当下、脚踏实地等,如 2021 年全国卷二《可为与有为》
,2020 年全国卷二《携手同一世界,
青年共创未来》
,2018 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

出处:
语出加缪《反抗者》。

示例:
在如今这个人浮于事的环境下,有人迷茫,有人焦躁,有人四顾攀比,有人忧心忡忡,有人胆怯退
却……加缪说: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三心二意、前瞻后顾,是自扰之庸人
的通病,为了未来的通达而着眼于当下,认真对待眼前的每分每秒,才是为未来铺就康庄大道的可
靠方式。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叔本华

适用主题:
坚持自我、认识自己、辩证看待评价等,如 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020 年江苏
卷《信息茧房与自我认知》,2016 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出处:
语出叔本华。

示例: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应该为别人的目光所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这样说过: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
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从现在开始,不畏世人眼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君子不器。
——『论语』

适用主题:
全面发展、独立、人的视野和格局等,如 2021 年全国卷一《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2018 年天津
卷《器》
,2015 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出处:
语出《论语》,意为: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般,学问和能力仅仅拘泥于某一方面。

示例:
孔子说:
“君子不器。
”直言君子应志向大道,而不拘泥于小义小利。董仲舒说:
“仁人者,正其道
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则认为仁者不急功近利,只修明学问,彰显道义。现代社会,修炼
本领,却不为名利,只为践行公平正义,彰显社会道德风尚之人,仿佛并不多见。但可贵的是,我
们仍能从许多时代楷模身上、脱贫攻坚模范身上,看到真正君子的翩翩风度。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适用主题:
理性的判断、摒弃偏见、辩证地看待世界等,如 2021 年全国新高考卷二《漫画谈对人生的看法》,
2018 年全国二卷《战斗机痕迹》,2016 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出处:
语出《论语·子罕》
,意为:不主观臆测,不武断绝对,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示例:
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他告诫人们处理事情,不要主观臆测,不要武断绝对,
不要拘泥固执,不要自以为是,这或许是许多人一生都需要修炼的功课。人生在世,我们无法
预料和控制的事件太多太多,但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
耐心听取意见建议,在过往经历中汲取失败教训,才能拨开迷雾,将得失成败梳理清楚。

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处境本身还要糟。
——『鼠疫』

适用主题:
不向命运低头、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勇敢斗争等,如 2021 年全国新高考卷一《体育之效》,2020
年浙江卷《自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2017 年全国卷二《读名句的感触和思考》

出处:
语出加缪的《鼠疫》一书。
示例:
“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处境本身还要糟。”加缪在《鼠疫》中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给我
们警示,也带来启迪。面对挫折和逆境,与其选择麻木、甘于沉沦,不如勇敢抗争、绝地反击。生
命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也许会遭受东西南北风的击打,但只要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就能在千
磨万击保持坚劲的身骨,迎来新生的萌芽。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 恩格斯

适用主题:
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如 2021 年北京卷《论生逢其时》
,2020 年浙江卷《自
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2020 年上海卷《个体与进程》。

出处:
语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示例:
古人有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也必然为这环境而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是故孟母三迁,只为让年幼的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人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指出:
“人创造环
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完全的自然世界,而是经历了千万年改造后,
蕴藏着人类无尽智慧的人类社会。环境能影响我们,我们亦可凭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再造新天!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适用主题:
培养思考的习惯、人生的价值等,如 2021 年全国卷一《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2015 年江苏卷《智
慧》

出处:
语出亚里士多德。

示例:
柏拉图说: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
不只在于生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生存而去生活,仿佛只有眼前的苟且能够进入我们
的视野。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
。我们的人生不长,只够我们在生活的缝隙里
艰难抓住思维的引子;但我们的人生也并不短,足够我们慢下为生活奔波的脚步,静静思考人生的
真谛。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尼采

适用主题:
培养换位思考、差异的美、坚信自己的梦想等,如 2020 年浙江卷《自我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2016 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

出处:
语出尼采。

示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体生活更容易进入公共视野,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作为整体的
一部分,人们逐渐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也乐于观察和评论他人的世界。然而,白昼之光,
岂知夜色之深;子本非鱼,怎懂游鱼之乐?保留客观理性,学会换位思考,当评价他人生活成为一
种潮流,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点亮理智与共情的灯。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适用主题:
认识自我、生活态度、独立思考等,如 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020 年江苏卷《信
息茧房与自我认知》,2015 年江苏卷《智慧》

出处:
语出尼采。

示例:
《无问西东》中的张果果可以淡定应对他人怀疑与试探,对自己的选择问心无愧,是因为他清楚并
相信自己的内心。尼采说: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当一个人足
够了解自己,面对外界的为难他可以从容应对,面对内心的疑惑亦可笃定自答,反之,没有自我的
人,则总是轻易陷入自我质疑中。

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
——叔本华

适用主题:
积极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乐观看待生活、克服成长中的挫折等,如 2021 年新高考卷二《漫画
谈对人生的看法》
,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018 年天津卷《器》

出处:
语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示例:
生命的海洋本身就遍布暗礁和漩涡,怀抱侥幸之心的人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避开这些暗礁和漩涡,
有人成功躲过,也有人到头来发现自己依然一步步地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的结果。他们不知
道,我们的生命其实是需要暗礁和漩涡的,因为在风平浪静的海面行走并不能激起生命的浪花。勾
践的卧薪尝胆,班超的弃笔从戎,司马迁的史家绝唱……在这些人的生命里,正是因为遇到了暗礁
和漩涡,才激起了生命的浪花,谱写出壮美的生命之歌。

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会衍生出过于夸张的印象。
——加缪

适用主题:
求知、理论与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如 2021 上海卷《时间沉淀下事物的价值》
,2020 年江苏
卷《信息茧房与自我认知》。

出处:
语出加缪《异乡人》。

示例:
加缪说,
“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会衍生出过于夸张的印象。”这正是很多理论家会犯的错误,
就像战国时期的赵括,他自幼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但对军事的了解只停留于理论层面,
缺乏实战经验。没有行兵作战过,却自以为运筹帷幄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殊不知战场比兵书所
言的更加变化莫测,仅凭他的微末知识根本无法应对。结果可想而知,他照搬兵书上的理论,导致
带领的数十万军队全军覆没,他自己也中箭身亡。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经历反复的实践和勇敢的探索,是难以获得真知的,缺乏对一件事物真正的了解,往往会导致人
的盲目自信,最终酿成恶果。只有当我们跳出自己浅薄的观念,真正去了解一样事物,探寻它的本
质,才不会被我们脑海中凭空衍生出的错误印象所蒙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