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3

實驗(習)室暨適用場所安全衛生管理

主講人:劉 繼
時 間:3小時
課程內容
壹、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規
貳、安全衛生概論
參、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
肆、自動檢查
伍、個人防護具選擇及使用
陸、學校災害案例
前 言
鑒於學校實驗室(習)場所意外時有所聞,尤其火災、切割
夾捲、中毒、氣爆及感電等災害經常發生,威脅到實驗室
(習)場所教、職員工及學生的人身安全。
學校場所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對學校師生、家庭及社會的
衝擊頗大,學校應了解場所的安全衛生缺失及所發生的災
害類型,釐清設備措施潛在危險因子,提出因應對策,以
防止災害的發生。
清大生撿球,命喪球場!
壹、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規
職業安全衛生法及施行細則
 職業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第3條
工作場所負責人,指雇主或於該工作場所代表雇主從事管理、
指揮或監督工作者從事勞動之人。
 職業安全衛生法18條第一項
 工作場所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雇主或工作場所負責人應
即令停止作業,並使勞工退避至安全場所。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7條第一項第一款
 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分別僱用勞工共同作業時,為
防止職業災害,原事業單位應採取下列必要措施:
一、設置協議組織,並指定工作場所負責人,擔任指揮、監
督及協調之工作。
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工作場所避難之措施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18條
 工作場所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雇主或工作
場所負責人應即令停止作業,並使勞工退避至
安全場所。
 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之情事
 墜落
 感電
 火災、爆炸
 中毒、缺氧
 崩塌、倒塌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5之1條工作場所負責人及各級主管之職責

單位/職務 職責
擬定、規劃、督導及推動安全衛生管理事項,並指導
安全衛生管理單位
有關部門實施

對安全衛生政策提出建議,並審議、協調、建議安全
安全衛生委員會
衛生相關事項
-擬定、規劃及推動安全衛生管理事項(未置管理師、管
安全衛生業務主管 理員)
-主管及督導安全衛生管理事項(置有管理師、管理員)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師 擬定、規劃及推動安全衛生管理事項,並指導有關部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 門實施

工作場所負責人及各 依職權指揮、監督所屬執行安全衛生管理事項,並協
級主管 調指導有關人員實施

製造一級單位之安全 協助主管擬定、規劃及推動所屬部門安全衛生管理事
衛生人員 項,並指導有關人員實施
貳、安全衛生概論
前言
安全:
是一種狀態,最簡單的定義是沒有危險,較詳
細的定義是指受到保護,不受到各種類型的危
害或是其他不情願事件的影響。安全可以包括
對人或對所有物的保護。
健康:
消極意義上的健康,指的是不生病的狀態;而
積極意義的健康,則是指活出自我的美好存在。
危害辨識 風險評估 風險控制
危害的來源
危害:
能對人體的安全健康造成傷害或損害的
潛在因素。
當要進入一個工作環境,先確定在該環
境中會傷害你潛在的危害,即能量或有
害物質。這些危害可能潛藏在環境中,
也可能在你作業進行中自外面進來。
危害辨識因素
人員
• 人的知識、經驗、意願、身體狀況、精神狀況等都是造成人
為失誤的主要因素。

機械設備方面
• 機械設備是否備齊? 有無安全防護裝置?是否為本質安全?
有無定期檢查、 保養?

材料方面 • 材料是否事先備齊?材料是否具有危險性?

工作方法方面
• 有些工作程序、步驟、方法,如果錯誤,會造成危險,例如
硫酸加水。

環境方面
• 注意作業場所的空間、溫度、濕度、噪 音、照明條件、安全
狀況、安全標示。
危害相關事件因果模式
潛在原因 基本原因 間接原因 直接原因

安 人
組 全
織 管
內 環 機
能量

理 亡
外 不
安全防護
環 危害
系統失效 或

當 物質

或 法 料
因 損
素 失

人機料法環系統不配合
風險評估概述
 風險的定義:

指某危險事故的發生,由於出現某特定危害而引致傷害的可能性及
該傷害的嚴重性。

風險要素
(一)可能性
可能性在理論上是或然率即是零與一之間或百分比。在實際上
會用一些尺度表達可能性。
(二)嚴重性
若嚴重性指的是傷害,則嚴重性是由沒有傷害至死亡,但嚴重
性包括環境損害,財物損失,事情會變得非常複雜。應就每一
種危害的嚴重性特質作為判斷嚴重性的準則。
判斷風險可否接受
簡易風險等級分類
嚴重性
經度傷害(1) 中度傷害(2) 嚴重傷害(3)
可能性

極不可能(1) 可忽略風險 可接受風險 中度風險

不太可能(2) 可接受風險 中度風險 高度風險

不可接受風
可能(3) 中度風險 高度風險

危害控制之手段

個人防護
工程控制 管理控制
個人防護

管理控制
降低風險 工程技術控制
局限危害

隔離人員與危害
消除風險
修改程序以減輕危害性
改使用危害性較低的物質

停止使用該危害性物質
危害控制
危害發生源的控制
取代 密閉 隔離 自動遙控

危害途徑的控制
屏障 護圍 護欄 護蓋 上鎖 加掛標示

暴露者的控制
教育訓練 輪班 個人監測系統 個人防護具
災害預防
何謂災害 ?

任何實際或潛在狀況,而此狀況足以造成計
畫落後、人員傷亡,以及設備或財產的損失
等情事者。

• 不在希望及預期範圍內發生的事件。
• 主要由於人為過失及/或高危險的狀況所造成。
• 對人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及/或對財產可能造成損失及
/或中斷商業行為。
災害發生之原因

個人差異:
不安全行為 本質、適應性、體力、
(人為因素)88% 人 感覺能力
間 知識、意識、價值觀


因 不安全狀態 媒 災害 損

(環境因素)10% 介 事故 失



基 接
本 原
原 管理監督不當


災害預防
實驗(習)場所災害發生原因大致分為三大類,
分別為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及基本原因。直
接原因即是直接暴露或接觸能量、危險物、
有害物;間接原因係為導致直接原因的因素,
分為不安全環境、設備或狀況及不安全行為
或動作;基本原因即是管理因素。
實驗室與實習場所主要災害類型之危害特性,
以下對火災、被切、割、擦傷及被夾、被捲、
與高溫低溫之接觸等採取之預防對策。
災害預防的對策

硬 失誤措施
本 (防護設施使愚人不受傷)
體 質
/

安 故障安全
施 全 (設備損壞時亦不傷害人員)


軟 行 教育訓練


/
管 管
理 理 行為約束
校園實驗(習)場所災害類型分析
火災
火災發生之原因,多數是肇因於儀器溫度過高導致燃燒,其次
是電器火災(包含電池、電線),再次者為化學品火災,預防
對策如下:
 設備、器具應予接地,除可避免累積靜電,亦可使故障迴路
不致因高阻抗漏電產生火花引起火災或爆炸。
 場所內之插座應標示電壓(110V或220V)
 設備、器具應定期執行絕緣檢查。
 儲存危險物之場所,應加強通風換氣及使用防爆電器。
 延長線不可跨接使用及重複插接,使用時亦不可超過電器安
全負載量。
 實驗用之設備或器具插座應避免長時間高負載使用。
 場所中之電線迴路應定期檢查。
火災預範對策 (續)
 儀器設備應定期維護,故障時應由專業人員維修,若過於老舊不
堪使用,應儘量選擇汰換。
 落實全校教職員工生消防安全意識。
 確實檢驗消防安全設備。
 訂定實驗室相關安全標準作業程序。
 應注意老舊儀器與電路之維護、汰換,加強電線、電路之安全防
護。
 避免使用非正規之加熱裝置,如電湯匙等。
 相關電氣安全規範,應列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安全工作守則。
 運轉之儀器、設備,應有人在旁監控。
 分類、分級有火災、爆炸及毒氣外洩之虞的化學品與物料,應裝
設警報系統。
 應訂有化學實驗操作之標準安全SOP,並訂定實驗室守則,以及
落實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被切、割、擦傷及被夾、被捲
被切、割、擦傷的意外事故發生之原因,主要以操作機械、工具等
所引起之的手部傷害為主,預防對策如下:
 傳動部分有危害人員之虞之部分,應有護罩、護圍、套胴、跨橋
等設備。
 應於每一具機械分別設置開關、離合器、移帶裝置等動力遮斷裝
置。
 具有顯著危險動力運轉之機械,應於適當位置設置有明顯標誌之
緊急制動裝置
 落實實驗室環境、機械、設備、器具、手工具等檢點之自動檢查
制度。
 對於機械運轉,手指有觸及之虞者,應明確告知並標示人員不得
使用手套。
 使用前,應詳細閱讀標準作業程序,講解操作步驟。
 汰換老舊機械,以符合具安全標章的機械。
被切、割、擦傷及被夾、被捲預防對策 (續)
 人工操作機械設備時,應避免身體與機械設備接觸。
 機械應定期維護保養。
 對於操作或接近運轉中之原動機、動力傳動裝置等機械,
操作人員之頭髮或衣服有被捲入危險之虞時,應使其確
實著用適當之衣帽。
 進行實試驗室作業活動或機械設備之危害辨識與風險評
估。
 建立實驗室安全衛生工作守則,並融入教職員工生安全
衛生教育訓練課程。
 有破損的玻璃器品應拋棄並避免誤用。
 落實實驗室「5S」管理。
 必要時要求人員確實穿帶適當的個人防護器具。
與高溫、低溫之接觸
與高溫低溫之接觸的部分,主要是操作過程與器械或滾熱
之液體接觸而造成,或是不慎直接接觸高熱物體(如機械、
設備、器具),也有實驗用化學品(如酒精燈、溶劑等噴濺)。
預防對策如下:
 使用易燃物(如酒精),應避免接觸周遭火源。
 若以手拿取處理完成之熱件,應佩戴隔熱手套。
 有接觸機械、器具或設備之高溫熱表面引起灼燙傷之虞
時,應設置警示標誌、適當之隔熱等必要之安全設施。
 可能引起燙傷或凍傷之機械設備或作業活動,應融入安
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中。
 落實實驗室「5S」管理。
職業病預防
職業衛生範圍
預估 • 危害因子的存在並採取事前防範措施。

認知
• 了解作業環境中潛在或存在的危害因子
,並明瞭其可能造成的傷害。

評估 • 利用各種技術評量各種危害因子的強度或
濃度,並決定其可能造成傷害或不便。

管制 • 利用各種工程技術、行政管理及健康管理
等方式免除或減低暴露之機會或劑量。
有害物質侵入人體的途徑
眼睛接觸

吸入 ~90%
中毒危害 排
吸取→循環→積蓄→排泄 出
食入
有 作
害 業
物 皮膚接觸 皮膚黏膜危害

針頭注入

其他
危害因子認知

物理性 化學性 生物性 人體工學性


物理性危害因子
溫濕
可能會造成暫時性不孕症、畸胎、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等。
條件

可能會造成永久性或暫時性之聽力損失﹔心理上造成厭煩、懼怕等
噪音
效應。

異常 異常氣壓危害常見於潛水、挖井工程等作業。因外界壓力急遽下降會使
氣壓 體內產生氣泡,進而造成神經壓迫、肺部氣泡栓塞、骨壞死等症狀。

採光 可能會因為照度太低、眩光或安全考量欠佳,而導致視力受損或跌
照明 倒、被撞。

全身性振動:如能量夠大可能會造成脊椎骨及末梢神經系統危害或女性流產。
振動 局部性震動:引起末梢血管神經受損,而造成白手症或亞雷諾氏症候群。

游離輻射:長期低劑量暴露下,可能導致白血病、癌症、突變、白內障及。
輻射 非游離輻射:紅外線→白內障,紫外線→皮膚癌,微波→內臟受傷,雷射→眼睛皮膚
白手病
化學性危害因子
指一種物質能藉擴散而均勻的佔有被包圍的所有空間
氣體 (gas) ,而不具特定形狀者。常溫常壓下,氣體不會以液體
或固體存在。

蒸氣 指一種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或固體揮發所產生的物質。
(vapor)
一種由氣態凝結而成的固體微粒所組成的物質。通常
燻煙 (fume) 非常小,顯微鏡下才看得出來。

指懸浮於空氣中的極其微小的液滴,常經藉由如噴霧
霧滴 (mist) 等機械方法所行程或由氣態凝結成液態的物質者。

一種由固體微粒所組成的物質,這種微粒之粒徑會經
粉塵 (dust) 由某種機械方法而減至十分微小者。
生物性危害因子
寄生
農民下田赤腳工作所造成的鉤蟲病。

黴菌 老舊的農舍或有機肥常令農人感染黏膜組織胞漿菌。

畜牧業常因接觸動物之排泄物造成感染,如經牛傳染之馬爾他熱。醫護
細菌 人員也常因接觸病患而被傳染,如肺結核之院內感染,以及退伍軍人症
因作業場所冷卻水塔未清洗引起。
主要之危害對象為醫護人員,由接觸病人之血液而造成,尤其是注射針未妥善處理造
病毒 成針扎事件,因而感染之B 型肝炎及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IDS)。其他如C 型肝炎及
SARS 也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病媒 墾荒或叢林之工作者常會因病媒而產生量多且嚴重的疾病。

動物 農、林、牧業者常會受到動物之攻擊而受傷或死亡。
人因工程性危害因子
座椅、儀表、操作方式、工具等設計不良
、或位置安排不當而導致意外發生率增加
或造成疲勞、下背痛及其他肌肉骨骼傷害
;長期負重所造成之脊椎傷害、高重覆性
手腕的動作造成腕道症候群等,都是因為
人體與機器設備的介面沒有適當的調配所
致,這種問題稱為人因工程(或人體工學
)危害,此部份之危害在各先進國家已相
當受到重視。
工作環境危害因子與健康效應
危害類別 危害狀況 危害因素 健康效應 作業種類
礦物粉塵、棉塵 塵肺症 礦業或紡織業
粒狀物質(粉塵、
燻煙、霧滴) 化學物質 急慢性中毒、癌症等 製造業
化學性危害
各種有害氣體與蒸氣、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灼傷、癌
氣體、液體 製造業、印刷業
酸鹼 症等
窒息 窒息性氣體 缺氧症、死亡 侷限空間
異常溫溼度 高溫或低溫 熱傷害、凍傷 爐前作業、冷凍業
異常氣壓 高壓 潛水伕病 潛水作業
噪音 可聽音域 聽力損失 各種工業
全身振動 頭痛疲勞 運輸業
振動
局部振動 白指病、頸肩傷害 操作按鍵、振動工具
微波 白內障、體溫上升 操作雷達
物理性危害 紅外線 白內障 乾燥、烤漆塗裝、爐前作業
非游離輻射
可見光(雷射) 網膜損傷、失明 通信、測距、金屬加工等
紫外線 紅斑、角膜炎 特殊光源、熔接、殺菌
X射線 X射線障礙 醫療、非破壞性檢查
游離輻射 α射線、β射線、γ射線、 放射線障礙如白血病、惡性貧血、
非破壞性檢查、使用放射線
質子射線、中子射線 皮膚炎、不孕等症狀 物質、輻射器材操作員

微生物 細菌、病毒、黴菌 感染、過敏 醫療業、清潔業、研究人員


生物性危害
寄生蟲 鉤蟲 寄生 礦業
動物 嚙咬、傳染 腫痛、中毒、傳染性疾病 畜牧業、獸醫、伐木業
姿勢 久立 足痛、靜脈瘤 教師、護士
人因工程 姿勢 重複動作 腕道症候群 收銀員、電腦操作員
負荷 過重 疝氣、脊椎傷害 搬運工
危害因子之管制
一、工程控制
1.取代2.製程改善3.密閉4.通風換氣5.隔離6.場所配置
二、行政管理
1.制定並落實衛生政策及衛生工作守則。
2.舉行衛生委員會議及相關會議
3.實施預防性保養計畫、自動檢查及相關法令宣導。
4.縮短工作時間。
5.輪調。
6.永久或暫時變更工作。
7.作業場所之清潔、整理、整頓,以防止二次汙染。
8.使用個人防護具。
健康管理
1.體格檢查
雇用勞工前應實施一般體格檢查,如所雇用之勞工將從事
特別危害健康作業應實施特殊體格檢查,依照檢查的結果
適切配置新進勞工的工作,以免勞工的健康受到影響,甚
而得到職業病。
2.健康檢查
已工作之勞工應依其工作性質定期實施一般或特殊健康檢
查,並將檢查結果保存及分析,早期發現異常現象,已便
早期治療,並可藉此發現作業場所潛在之危害。
3.衛生教育訓練
衛生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使勞工了解正確的個人衛生習慣、
可能接觸的危害因子、正確的操作方式、防護設備及個人
防護具的正確使用方式,藉此調整勞工的心態及行為,以
求作業場所的安全衛生。
叁、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
識規則
具有危害性之化學品
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第二條
本法第十條所稱具有危害性之化學品(以下
簡稱危害性化學品),指下列危險物或有害
物:
一、危險物:符合國家標準CNS15030分
類,具有物理性危害者。
二、有害物:符合國家標準CNS15030分
類,具有健康危害者。
CNS 15030 化學品分類及
標示
CNS15030具有物理性危害者3-1
1. 爆炸物(Explosives) CNS 15030-1
2. 易燃氣體(Flammable gases) CNS 15030-2
3. 易燃氣膠(Flammable aerosols) CNS 15030-3
4. 氧化性氣體(Oxidizing gases) CNS 15030-4
5. 加壓氣體(Gases under pressure) CNS 15030-5
6. 易燃液體(Flammable liquids) CNS 15030-6
7. 易燃固體(Flammable solids) CNS 15030-7
8. 自反應物質(Self-reactive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CNS 15030-8
9. 發火性液體(Pyrophoric liquids) CNS 15030-9
10. 發火性固體(Pyrophoric solids) CNS 15030-10
11. 自熱物質(Self-heating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CNS 15030-11
12. 禁水性物質(Substances and mixtures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emit
flammable gases)CNS 15030-12
13. 氧化性液體(Oxidizing liquids) CNS 15030-13
14. 氧化性固體(Oxidizing solids) CNS 15030-14
15. 有機過氧化物(Organic peroxides) CNS 15030-15
16. 金屬腐蝕物(Corrosive to metals) CNS 15030-16
CNS15030具有健康危害者3-2
17. 急毒性物質(Acute toxicity) CNS 15030-17
18. 腐蝕/刺激皮膚物質(Skin corrosion/irritation) CNS 15030-18
19. 嚴重損傷/刺激眼睛物質(Serious eye damage/eye irritation)CNS
15030-19
20. 呼吸道或皮膚過敏物質(Respiratory or skin sensitization) CNS 15030
-20
21. 生殖細胞致突變性物質(Germ cell mutagenicity) CNS 15030-21
22. 致癌物質(Carcinogenicity) CNS 15030-22
23. 生殖毒性物質(Reproductive toxicity) CNS 15030-23
24. 特定標的器官系統毒性物質~單一暴露(Specific targetorgan systemic
toxicity - Single exposure)CNS 15030-24
25. 特定標的器官系統毒性物質~重複暴露(Specific targetorgan systemic
toxicity - Repeated exposure)CNS 15030-25
26. 吸入性危害物質(Aspiration hazard) CNS 15030-26
危害性化學品標示、清單及SDS§10
 雇主對於具有危害性之化學品,應予標示、
製備清單及揭示安全資料表,並採取必要之
通識措施。
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提供前項化學品
與事業單位或自營作業者前,應予標示及提
供安全資料表;資料異動時,亦同。
 前二項化學品之範圍、標示、清單格式、安
全資料表、揭示、通識措施及其他應遵行事
項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危害性化學品清單格式
※※※※※※※※※※※※※※※※※
化學品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資料表索引碼:________________
※※※※※※※※※※※※※※※※※
製造者、輸入者
或供 應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用資料
平均 最大
地 點 使用者
數量 數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
貯存資料
地 點 平均數量 最大數量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
製單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標示
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第5條

危害圖式
• 以簡單的圖示讓人員易於了解有那些危害

內容
• 名稱→可以是化學名或是勞工熟知的俗名,亦可兩者並列
• 危害成分→所含危害物質在百分之一以上且佔前三位者
• 警示語→危險或警告
• 危害警告訊息→警告危害種類、危害部位與範圍、危害影響與症狀
• 危害防範措施→正確操作與儲存及個人防護避免暴露
•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之名稱、地址及電話。→ 提供一個與製造商或供應商聯絡
的管道。
乙醇(Ethanol)

危險
危害成分:乙醇
危害警告訊息:
高度易燃液體及蒸汽
造成眼睛刺激
危害防範措施:
緊蓋容器
遠離引燃品-禁止抽菸
若與眼睛接觸,立即以大量水洗滌
後送醫治療
戴眼罩/護面罩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
名稱:○○化工有限公司
住址:台北市大安區……
電話:02-9231XXXX
※更詳細的資料,請參考安全資料表
危害圖式
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第8條
圖式規定 圖式
 危害圖式形狀為直立
四十五度角之正方形
 大小需能辨識清楚。
 圖式符號應使用黑色,
背景為白色。
 圖式之紅框有足夠警
示作用之寬度。
易燃物
氧化性物質
爆炸性
腐蝕性
氣體鋼瓶
毒性物質
水生環境危害
•造成水生生物急性或慢性
危害
•急性危害可能造成水生
生物立即性的危害反應(
如死亡、傷害)或毒性反

•慢性危害通常持續的時
間較久,或者需經過一
段時間的接觸後才引發
危害反應危害不易發現
,更需及早預防
健康危害

•GHS納入健康危害,有助於積極保障人體健康
•按接觸物質至發生危害所需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危害(腐蝕、刺激
、過敏、致生殖細胞突變、單一暴露造成的標的器官毒性)與慢性(
致癌、生殖毒性、重複暴露造成的標的器官毒性)等
• 部分危害程度較輕的物質以驚歎號標示
1.5組 很不敏感,但有整體 1.5 可能在火中
危險
爆炸危險之物質或物品。 (背景橘色) 整體爆炸

1.6組 極不敏感,且無整體 1.6


無 無
爆炸危險之物質或物品。 (背景橘色)
SDS內容結構圖
化學品與 危害辨 成分辨 急救 滅火 洩漏處
廠商資料 識資料 識資料
措施 措施 理方法

緊急事故時必須立即知道的訊息 危害事故發生時的處理

安全資料表

如何預防危害事故發生 其他有用的資訊

安全處 暴露 物理 安定性 毒 生 廢棄 運 法 其
及化 性 態 送 規 他
置與儲 預防 及 處置
學性 資 資 資 資 資
存方法 措施 質 反應性 料 料 方法 料 料 料
肆、自動檢查
自動檢查之意義
 自動檢查是事業單位針對其單位內部各項機械、設備及人員
作業所實施的自我安全衛生檢查。自動檢查之實施首先應訂
定自動檢查計畫,涵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規定之機械設
備、作業等,亦應將事業單位內其他有潛在危害因素之機器
設備、作業納入,實施每年、每月、每日等定期自動檢查或
作業檢點及動態性檢查、巡視等,以確保設備、作業環境安
全無虞。
 檢查工作之推動並非完全由事業單位自己辦理,有關涉及專
業技術方面,亦得委任專業團體或其他適當人員辦理。
 自動檢查係指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規定依實施項目
可分為定期檢查及作業檢點,依實施週期分為每年整體之定
期檢查、每月之定期檢查、每日操作前之作業檢點等,具有
法令強制性。
自動檢查
查核工作場所環境、機械、設備及作業,是否處於安全的狀態下,確保機械設備運
作正 常,不致危害勞工工作安全

定期檢查 重點檢查 檢點
對工作場所之各種機 對某些機械設備,於 作業主管或作業人員對
械設備,按照其性質 其安裝妥當開始使用 本身管理或操作之機械
分別規定檢查時間, 前或於其拆卸、改裝、 設備、或作業情形的一
到期即予詳細檢查, 修理後,就其重要部 種比較不詳細的檢查,
其目的在於明瞭有無 分實施重點檢查 有在每日作業前後或作
故障、有無損壞,能 業中經常檢點者,也有
否繼續使用,或需保 在某些特殊狀況下檢點

養修理

§13-26 § 45-49 § 50-63

機械定期檢查 機械設備重點檢查 機械設備作業檢點


§ 27-44 § 64-78

設備定期檢查 作業檢點
職業安全衛生自動檢查週期一覽表
整體定期檢
定 期 檢 查
重點 查 作業
檢查項目
檢查 每三 每二 每三 每 檢點
每年 每年 每月
年 年 月 週
固定式起重 V V V
機 (19) (19) (52)
移動式起重 V V V
機 (20) (20) (53)
人字臂起重 V V V
桿 (21) (21) (54)
V V
升降機
(22) (22)
營建用提升 V V
機 (23) (55)
V V
吊籠
(24) (56)
職業安全衛生自動檢查週期一覽表
重 整體定期檢
定 期 檢 查
點 查 作業
檢查項目
檢 每三 每二 每三 每 檢點
每年 每年 每月
查 年 年 月 週
V V
電氣機車等 V(13)
(13) (13)
V
一般車輛 V(14)
(50)
V
車輛頂高機 V(15)
(50)
V V V
車輛系營建機械
(16) (16) (50)
V V V
堆高機
(17) (17) (50)
動力驅動離心機 V
械 (18)
V V V
簡易提升機
(25) (25) (57)
職業安全衛生自動檢查週期一覽表
整體定期檢
定 期 檢 查
重點 查 作業
檢查項目
檢查 每三 每二 每三 檢點
每年 每年 每月 每週
年 年 月
鍋爐 V(32) V(64)

第一種壓力容 V(33) V(64)



高壓氣體特定 V(33) V(64)
設備
高壓氣體容器 V(33) V(64)

小型鍋爐 V(34)

第二種壓力容 V(45) V(35)



小型壓力容器 V(36)

乙炔熔接裝置 V(28) V(71)

氣體集合熔接 V(29) V(71)


裝置
職業安全衛生自動檢查週期一覽表
整體定期檢
定 期 檢 查
重點 查 作業
檢查項目
檢查 每三 每二 每三 檢點
每年 每年 每月 每週
年 年 月
特定化學設備及 V(49) V(38)
其附屬設備
化學設備及其附 V(39)
屬設備
局部排氣裝置、
V(47)
空氣清淨裝置及 V(40)
吹吸型換氣裝置
設置於局部排氣
裝置內之空氣清 V(41)
淨裝置
高壓氣體消費設 V(62)

異常氣壓之再壓 V(42)

機械 設備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

自動
檢查
計畫

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
作業檢點 重點檢查
自動檢查計畫----表格式(範例)
事業單位名稱: 目標:確保各機械設備及作業的正常運作,及維護
作業人員安全。
負責單位 年 預定實施月份或日期
機械設備或作業名稱 、
編號及設置部門
檢查項目 (委託辦 經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備註
理)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定期檢查(週期: )□列管檢查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說明:自動檢查計畫應以各個機械、設備或作業為單位,並區分檢查週期來訂定,檢查項目及實施
週期,請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及相關法令的規定辦理。(本表不敷使用時,請自行影印)
機械定期檢查
其他法令另有規定
自 設備定期檢查
機械設備重點 從其規定
動 檢查
檢 機械設備作業
查 檢點
依職安法規定
作業檢點

檢修 指定
異常 具專業知能或操作資
必要措施 格之適當人員為之
檢查年月日

檢查方法
紀錄
檢查部分
紀錄事項
檢查結果

實施檢查者之姓名
保存三年
採取改善措施內容
職業安全衛生自動檢查紀錄表 表單編號:
單 位 名 稱 檢 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機械設備或作業名稱及編號:
□定期檢查(週期: )
檢 查 週 期 種 類
□重點檢查 □作業檢點

檢 查 方判 定 基檢查結果或量測
檢 查 部 分 或 項 目 是否合格 應採取之改善措施 改 善 辦 理 情 形
法 準 值

改善措施追縱記錄:(追縱異常狀況所進行之改善措施,並
定期檢討改善情形,本表並依規定保存三年) 主管或領班簽
檢查者簽章 負責人或代理人簽章

自動檢查計畫----檢點表(範例)
使用部門 機(編)號及設置場所 檢查月份 年 月
項 檢查 檢 查 日 期 及 檢 查 結 果 改善措施
檢查項目 檢查基準
次 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及追蹤
過捲預防
1 吊物升降極限開關動作應確實 操作
裝置
2 電磁昇降剎車機能應確實 操作
制動器
3 電磁走行剎車機能應確實 操作
(剎車)
4 其他控制下降剎車機能應確實 操作

離 合 器 5 機能應正常 操作

控制裝置 6 動作應正常 操作
7 直行軌道狀況應良好無障礙物 檢點
軌 道
8 吊運車橫行導軌操作狀況應良好 操作
9 運行狀況應良好 操作
鋼 索 、 10 應無扭結損傷情況 操作

吊鏈、吊 11 應無防滑鬆脫裝置 檢點
12 應定位良好 檢點
勾、警報
13 應響亮 檢點

檢查人員簽章

1.依「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法」第52條規定辦理,並做記錄保存三年。
說明 2.檢查結果:正常”ˇ”,異常須送修或改善”×”,無此項目”-”。 課長
3.檢查異常時隨時處理。
承攬人使用原事業單位機械設備
原事業單位 無約定 承攬商

定期重點檢查 使用
原事業單位
無約定 機械設備
有書面約定 定期重點檢查
使用

承攬商有能力
原事業單位 且有書面約定 承攬商
承攬人租用機械設備
原事業單位 書面約定

定 重 出租(借)人
租借 期 點
機械設備器具 檢 檢
查 查

人員使用 無約定 有書面約定


伍、個人防護具選擇及使用
個人防護具種類
處理藥品須穿戴適當的防護具

 眼睛與臉部護具
 頭部護具
 手部護具
 足部護具
 全身護具
 呼吸防護具
個人護具選擇的重要原則
 護具是用來阻絕危害非消除危害
 最後一道防線
 一定要在認知危害(種類及強度)後才能使

個人護具選擇與使用
 瞭解個人護具種類(經由設計)
 瞭解個人護具功能(經由測試)
 瞭解個人護具使用時間及限制
防護具的使用目的與時機
1.臨時性作業、作業時間短暫或作業期間短暫。因
為在這些型態的作業中,若採用通風等工程控制
措施並不經濟。
2.進行作業場所清掃或通風裝置的維護、保養、修
護工作。
3.坑道、儲槽、管道、船艙等內部,以及室外工作
場所。這類工作場所通常無法採取通風等工程控
制措施。
4.緊急意外事故逃生或搶救人命。
5.採用工程控制措施,仍無法將空氣中有害物濃度
降低至容許濃度之非預期情況下。
6.製程本身確實無法採用完全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
時。
個人防護用具之種類
一、 眼及臉部個人防護具
 化學物質作業可能受到噴濺或蒸氣、霧滴等的傷害安
全面罩與安全眼鏡可加以防止發生傷害或意外事件傷
害人員的眼睛與臉部配戴眼及臉部個人防護具,而防
護具至少應有下列標準:
1.使用者在工作環境條件下能舒適的佩帶。
2.不影響或干擾使用者的視線及視野,造成工作的判
斷力降低。
3.具有足夠的防護功能與適用性。
4.容易清潔、消毒,可持久性的使用。
5.是否可配合需要視力矯正者的使用。
 在使用眼及臉部個人防護具平時應注意維護與檢查,並有汰換的機制
,除了每天使用完畢以中性清潔液或肥皂水清洗擦拭外,應檢查下列
事項:
1.鏡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深刮痕造成降低視力。
2.鏡面是否磨損及老化、脆化。
3.頭帶無法緊密固定鬆弛。
 護目鏡:單眼式者是將護眼固定在鏡框,且對於作業者已戴眼鏡者使
用上較為方便。護目鏡對化學物質、粉塵及飛來物體有予以保護眼睛
之構造且必須滿足下列各項之規定。
1.鏡框應能全部遮蓋眼部使化學物質、粉塵不致直接進入 眼睛之構造。
但要有設置適當之透氣閥,以免流汗或產生 熱氣時,導致護目鏡透
視率不佳模糊不清。
2.綁帶長度應能調節可直接裝戴於頭部或安全帽上且有不容易脫落之構
造。

單眼式護目鏡 廣角式護目鏡
安全式面罩:面罩可固定於安全帽上使用,每副安全面罩之構造
包括:適當固定支架、面罩、鬆緊頭圈、面罩掀開鈕等。
 面甲型(工作面罩):面甲型(工作面罩)具有能保護臉部或 眼
睛,因化學物質作業時噴濺傷及眼睛或臉部,目前普遍性使用的
為半頭盔式並可以後方旋轉鈕旋轉方式進行調整使用者適當鬆緊
,且保護臉部之面體較廣 。 較簡易型的面罩,以鬆緊帶方式固定
頭部保護臉部之面體較窄,兩者皆可在配戴時直接掀開面體,方
便工作者使用,選用時必需注意面體的耐溫性、耐衝擊性及耐酸
鹼的程序,使用者必須注意工作環境與條件。

安全式面罩 全面式面甲型 半面式面甲型


過濾式的防毒面具
 防毒面具分為緊密式面體與寬鬆式面體,而過濾式的
緊密式面體又分為口片式、四分之一面體、半面體、
全面體等。防護濾材又因不同氣體(如甲苯、有機氣
體、氨氣、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而有所不同。

四分之一面體 半面體

全面體 口片式
吸收濾罐
吸收罐可能由濾材、吸收劑、催化劑或以上
任意組合所構成,可濾除空氣中特定的氣狀
污染物。
呼吸防護具的密合測試
呼吸防護具的密合測試可分為正壓及負壓測試。
手套種類
手套種類
二、手部防護用具(續)
工作場所接觸到的酸、鹼、溶劑等化學物質具有的毒性、腐蝕
性等有害物或接觸物體的能量都不同,而且各種防護手套之材
質也都不相同,即使主要材質相同,也會因成分、厚度、結構
、製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防護效果,因此在選用時得考慮下
列要點:
1.處理的物質種類:
選擇手套之前應先評估可能接觸的有害物種類,如防溶劑手
套是能使用在種有機溶劑,並且在何種濃度內可以使用。
2.暴露時間的長短:
針對不同的暴露時間來選擇合適的手套而不是選最厚、最貴
的。可按暴露時間與濃度相關,必須注意材質的耐溶性與滲
透率。
二、手部防護用具(續)
3.手套之材質:
針對不同手套材質所屬的化學或物理特性須先行瞭解後,方能
做合適的選擇。一般以化性而言,結構相似的物質易相溶,在
選擇時以主要聚合材質,一般手套主要之聚合材質所佔百分比
不易判定, 唯經過實際測試或參考文獻才能判斷手套的量化
防護效果。 廠商有義務提供足以信賴的化學防護數據表或該
手套材質的化學、物理特性。
4.靈活度與厚度:
一般工作現場除了要求手套的防護效果外,更希望不能影響工
作之靈活進行,所以在相同效能的兩種手套中,應選擇較薄的
手套。
5.舒適性:
尺寸合適及設計是否精良除了影響工作之進行外,亦會影響作
業人員之穿戴意願。
二、手部防護用具(續)
6.現場溫度:
溫度愈高愈容易使手套吸附有毒物質進入材質內,一般而言,
應要注意工作環境及接觸物質的溫度,是否為適當的材質,避
免安全的係數降低,使作業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溫度較
高的場合,應選擇較高一級防護效能之手套。
7.抗老化性:
即手套材質因接觸到化學物質後,其物理特性產生退化的現象
。有時是變硬、變僵、脆裂、或更硬、更弱,甚至尺寸收縮等
現象。
8.穿透時間:
即某一有機溶劑,從手套材質之 一邊,因材質不良或不適該化
學物質,而直接穿透材質本身從表面到另一邊的時間(經過接
縫針洞、龜裂處亦有可能穿透)。
二、手部防護用具(續)
9.浸透率:
即為某些化學物質氣體或液體不是穿透手套材質而是經材質細
胞裡空隙滲透到材質的另一邊,而這種現象有時難用肉眼察覺
得出,日常生活中氣球消氣即是這種現象。
10.機械性強度:手套不只是要能防化學品的浸滲,其強度亦須
達一定水準,以免穿戴時因強度不夠而破裂,完全失去保護
的作用。
11.檢驗證明:要求廠商提供原廠證明或國內商檢局之檢驗證明
化學物質作業的防護手套使用之檢查如下:
12.檢查手套外觀有無破洞、龜裂、剝落、熔融、傷痕、氣泡、
斑點、污穢、膨脹、收縮、硬化及其他異常現象或有礙使用
上之缺陷。
13.防護手套充入空氣,並封閉腕部末端,浸入0.01%之界面
活性劑溶液,自手掌部至手指部檢查是否有氣泡發生。
三、身軀防護用具
 化學防護衣係以具有特殊防護作用之膜材或織品塗以彈性高
分子聚合物所製成。
 各種型式的化學防護衣之構造。
1.充氣型防護衣:
裝置有自空氣壓縮機,電動輸送機等使空氣適當加壓之空氣充氣管,
並自護罩上方導入衣內;排氣則自腋下等開口部及手、足等之袖口 間
隙等排放之構造,尤其必須要達到氣密之效果,應在開口部裝設排氣
閥。
2.密閉型防護衣:
應由裝置有護罩上衣及褲為一體,並由連續之單體構成,或由護罩與
上衣一體,褲為另外一件之雙件形,且不易為外氣侵入之構造。

充氣型防護衣 密閉型防護衣
三、身軀防護用具
3.簡易型防護衣
分為甲胄型、附袖圍裙、無袖圍裙。

簡易型防護衣
足部防護具

Single-stage injection mold Two-stage injection mold


供氣式呼吸防護具
伍、學校災害案例
水質分析實驗室疑似電氣火災
損失/傷亡情形:財物損失約100萬元。
災害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火災
不安全狀況:事發當時設備仍為運轉狀
態,並無人在旁監看 。
基本原因:未實施自動檢查,漏電斷路
器故障未修護。
現場照片
無機高分子研究室爆炸
損失/傷亡情形:財物損失約100萬元 。
災害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爆炸
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 蒸餾設備之冷卻管軟化未更換。
− 現場無操作人員監視
− 實驗桌上有易燃物。
不安全動作:人員離開實驗室,未關閉運轉中之儀器設備。
 基本原因:
− 未落實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 未實施自動檢查實驗室。
− 未訂定工作守則。
− 未對從事實驗之同學危害告知 。
現場照片
現場照片
宿舍溫水鍋爐爆炸
損失/傷亡情形:財物損失約110萬元 。
災害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蒸氣爆炸。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 加壓泵故障,致供水槽無法自動給水。
− 溫度控制器故障,致熱水溫度達到60℃時,未能
自動熄火。
− 安全閥故障,致未能將蒸氣排出。
 基本原因:加壓泵設在供水槽與溫水鍋爐間是錯誤
的。
現場照片
痢疾桿菌感染
損失/傷亡情形:一名研究生痢疾桿菌感染腹瀉住院
災害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痢疾桿菌外溢
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 無菌操作台功能不佳,未能完全防止氣流外洩。
− 實驗室操作流程動線規劃欠佳。
− 以香測試生物操作櫃有洩漏或溢出風險
− 操作時太靠近前緣吸風口處,間接吸附或殘留在實驗衣
上。
− 操作者的乳膠手套可能有暴露或接觸菌種的風險。
− 生物性廢棄物暫存可能因體積量少而延長滅菌丟棄的時
間,有暴露風險。
基本原因:未建立菌株處理實驗室標準規範
現場照片

4℃冰箱

氣體鋼瓶

細胞 -20℃
培養箱 冷凍櫃

無菌
菌種培養箱
生物
安全
操作
櫃 菌種
滅菌鍋 生物
安全 以「香」測試排氣櫃內氣流
操作

實驗衣掛置處
化學操作通風櫃
洗手台
入口處

P2實驗室動線圖
動物科學系水禽飼養室作業傷害
損失/傷亡情形:一學生右手大拇指尾端被夾
災害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右手拇指尾端被攪拌桶中之攪拌軸夾
傷。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攪拌機未加自動連鎖之安全覆蓋,
致在未停機狀況下,操作者之手可以伸入攪拌
機內。
不安全行為:未遵守停機後手才可伸入之安全
作業標準。
基本原因:人員未經訓練,安全意識不足。
現場照片
大型結構實驗室鋼樑翻覆
損失/傷亡情形:一名研究生右小腿開放性骨折。
災害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墜落。
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 預力鋼棒未確實鎖入續接器中(鎖入長度不足 – ㄧ端較多,另ㄧ
端不足)
− 施加預力用之鋼樑並無其他維持平衡之安全措施
不安全行為:
− 人員未站立於安全之工作台上
− 人員未佩掛安全帶
 基本原因:
− 未落實人員進出實驗室管制規定
− 未落實人員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該生因故未參加一般安全衛生
教育訓練,但完成危害通識教育訓練)
− 未確實要求人員佩帶個人防護具
− 未建立實驗程序之標準作業規範與安全稽核機制
現場照片

鋼樑撞擊地面造成凹損

發生災害之大型結構
試驗基座(高4.6m) 施工架工作臺及爬梯週邊
無護欄
掉落之鋼樑(右上角因撞
擊缺損)
實驗室物理性氣爆
損失/傷亡情形:財物損失約30萬、一學生臉、手及腹部多處遭點狀灼傷,右耳聽力輕微受
影響
災害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人員遭瞬間外洩之高溫液體灼傷。
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 設備缺乏過高溫保護裝置。
− 設備之系統壓力計,並未標示安全值,提醒人員注意。
− 設備缺乏緊急排放安全裝置(如安全閥、破裂盤),因此,系統溫度/壓力過大
時,無適當之宣洩管道。
− 系統接合處使用之墊片,並未考慮與實驗樣品之相容性,且未定期檢查更換。
− 設備結合氣封處(圖二),災後發現有螺絲鬆動情形,但無法證實是因壓力宣洩
後(內部墊片遭破壞)導致之鬆動,或因系統螺絲未鎖緊引發之外洩。
− 設備加裝簡易風扇,進行冷卻,可能因效能不佳,導致系統溫度上升過高。
− 罹災學生雖曾接受學校辦理之一般安衛及危害通識教育訓練,但該實驗室並
未制定該項操作之標準作業流程及安全守則。
− 該實驗設備取自研究委託廠商,因此,使用者對其設計及使用方式並不十分
了解。
 基本原因:本事故研判應為系統接合墊片,因遭樣品影響,失去承受力量,造成
洩漏,設備缺乏安全裝置,導致事故結果擴大之主因。
現場照片
現場照片
感電死亡職災案件
損失/傷亡情形:1名承攬商員工死亡。
災害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感電致死。
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電源未斷電,電氣絕緣不良,工具(螺絲起子)
絕緣性不良。
不安全行為:從事電氣器具拆除作業,未採停電管制措施
(員工第一次從事此作業,不知道應先斷電,
而管理階層亦未要求)。
 基本原因:
(1)廠方:未給員工實施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未見維修sop
手冊,未切實評估及管制危害,勞安人員亦未依法規畫
督導安全衛生事項。
(2)校方:未監督要求包商做好安全衛生工作(危害告知及
共同作業管制)。
現場照片
結語
 學校極力規劃教育方案,俾使學生達到學習目標;應
以安全第一、生命優先,對於安全需求是與教學、研
究的活動合為一體,應與「辦學績效」獲得同等重視。
要從事實(試)驗教學就必須建立安全的學習環境,同
時要求操作人員遵守安全衛生規定,更何況家長、社
會對學校之安全要求及期許是相當高的。
 為預防實驗室化學性危害管理內容包括組織人員設置、
教育訓練、自動檢查、危害通識、危害控制措施、廢
液處理、緊急應變等作業規範,來達成實驗室安全衛
生管之目的。
敬請指教

背景:花蓮豐年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