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保险法

第一讲 保险与保险合同概述

一、保险概述

(一)涵义
广义的保险,是指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或其他形式)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
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因死亡、疾病、伤残等而给付保险金(或其他
形式)的一种方法,包括合作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等多种保险形式。
区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交强险保的是依法对第三者应当承担的责任(责任险:财产保险)
狭义的保险,即商业保险。
《保险法》第 2 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
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
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
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交强险本质上还是商业保险。(社保: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最大的区别?
——商业保险主要是自愿险,社会保险是强制险。
社保的追征由税务局负责(体现了社保的强制性)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用于赔付的基金主要来自于各个投保人支付的保费。
为什么我们会去投保?
——担心意外发生。
交强险不够还需要买补充性商业险(上海至少应该买 100 万)。
财产险、人身险可以量化,有什么不能量化的保险?
明星投保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果是普通人支付很大保费,也可能投保。
器官的损害、人命客观上是不能量化的(二十年只是个推定)
国外一般不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而是分为损失补偿和定额给付:
损失补偿——财产保险
定额给付——人身保险(不是所有人身险都不可以量化)
商业保险合同一方叫保险人,另一方叫投保人(台湾叫要保人),还有受益人、被保险人。
(二)可保危险
无危险则无保险,但不是任何危险都可承保,必须具备如下特征,才能成为可保危险。
1. 不确定性(=偶然性)
危险发生与否不能确定,否则无须保险或者无人承保。
一定不会发生的危险没有人会去投保
一定会发生的危险,保险公司不会去保险,例外:
某一危险的发生是确定的,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如人寿险中的死亡保险。
保险公司为什么去保?——确保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2. 纯粹性
只会带来损失,不会带来利益。区别于投机风险,如股市风险。
3. 意外性
危险不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故意造成,或属于保险标的的自然损耗。例外:人寿险中的
自杀,满足一定条件后仍需赔偿。
【一个人在上飞机前在机场买了五份航空险,自杀在飞机厕所,家属能获赔吗?】
买五份不合理,不会赔(大多数国家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一段时间的自杀是不会赔
的)。
4. 未来性
不能是合同订立时已经发生的危险。例外:如果客观上损害已经发生,但当事人在缔约之
际不知道灾害已经发生,保险有效。大多适用于海上保险,因旧时通讯困难,难以得知船
舶在途中是否已发生危险。
讨论:下列保险产品,是否符合保险本质?
1.“中秋赏月险”。阴天或下雨可获赔。
保险公司营销手段,不符合本质,严格来说没有损害。
2.“吃货险”。保费 9 元,因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最高可赔付 1000 元。
是保险,人身险(健康险)。
3.“貌美如花险”。针对眼部或鼻子整容手术时出现意外,保费不到 100 元,保额 4 万元。
是保险。
4.“熊孩子险”。承保小孩因过失带来的赔偿责任。
是,财产险。
5.“手机碎屏险”。
是。
6.“鹿晗恋爱险”。一年内两人分手,商家将以双倍的金额赔偿投保人。
不是。
7.“世界杯遗憾险”。
不是,6 和 7 投保人和这个事件没有直接关系。
8.“跌停险”。
中国跌停板:10 个点,不符合投资原理,因为保费来自于各个投保人,股市会乱套,如果
有跌停险应该会有一个限制,比如最多赔多少。
9.“扶老人险”
是,责任险。
10.“违章贴条险”。
不符合公共政策,纵容违章。

二、保险合同概述

(一)概念和性质
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特征
1. 射幸合同( hazardous contract )
合同分为有偿合同(onerous contract)和无偿合同(gratuitous contract  )
有偿合同分为射幸合同( hazardous contract )和实定合同( certain contract )。前者是合
同订立时当事人的给付义务和范围尚未确定的合同。后者在合同订立时当事人的给付义务
和范围就已确定。
保险合同的射幸性,是由保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以及造成损失大小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赌博也具有射幸性,是以少量赌注,约定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获取一定的金额,但它不是弥
补损害的合同。
2. 最大诚信合同(Contrcats of the utmost good faith)
熟人社会中,交易往往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不守诚信的成本高;市场经济中,由于
交易地域大为扩展,不守诚信的成本大大降低。
保险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显然属于后者。保险标的通常由投保人一方掌握,保险人难以知道
其真实情况;而保险合同条款又是由保险人单方制定,且非常专业和深奥,投保人一方不
易理解。
最大诚信的体现:投保人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人说明保险条款的义务。
3. 诺成性合同(consensual contract )
相对于实践性,要交付标的物,实践性,不要交付标的物,诺成性。
《保险法》第 13 条第 1 款: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
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
《保险法》第 14 条: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
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结论:保险合同的成立不以保费交付和保险单的签发为要件,因此不是实践合同。
按照法律规定,保险合同成立不以保费为要件,但按照业界一般规定,以交保费为成立要
件,属于双方特殊约定。
保险费——投保人,保险金——保险人。
4. 不要式合同(informal contract )
《保险法》第 13 条第 1 款: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保险合同成立。保
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
第 2 款: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当事人也可以约
定采用其他书面形式载明合同内容。
没有保单,其他形式也可以。
很多学者曾经认为,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即采取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的形式,因此保险合同是要式合同,即使口头上已经达成一致,未签发保险单之前,合同
不成立。
支持上述论断的,是原《保险法》第 13 条第 2 款。
第 13 条第 2 款: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 其他书面协议形
式订立保险合同。
要式:没有书面合同,合同就不成立,不要式更加保护客户。
【星期五下午两人口头协议,保险代理人说回公司出保单,要到下星期,周末客户出行发
生意外】
5. 双务合同(bilateral contract )
怎样理解保险人的义务?
(1)金钱给付说。保险人所负义务以保险事故发生为要件,因大都给付金钱,所以得名。
投保人的义务是无条件的;而保险人的义务是附停止条件的。
(2)危险承担说。保险人的义务并不始于事故发生,而是整个保险期间内均负有承担危险
的义务。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就要提取责任准备金。对投保人,保险合同提供保护具
有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价值。期间开始,被保险人就具有期待权;事故发生后,期待权实现

6. 附和合同(standard contract)
格式合同的优势:手续简便、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费用,满足现代民商事交易对于迅捷性
的要求。
弊端:免除或限制条款制定者的责任、加重对方当事人的责任、不合理的分配合同风险。

三、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
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适用
绝大多数保险合同,优先适用《保险法》,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适用《合同法》和
民法。
海上保险合同适用海商法,然后是保险法。
【女儿是母亲保险唯一受益人,其他兄弟姐妹可以要求分割吗?——不可以,这是保险法
的问题,保险公司把保金交给女儿就行。】
【保险受益人写的所有子女,但几年后一个子女被过继,这个子女还能得到保金吗?】

四、保险合同的分类(商业保险)

(一)强制保险合同和自愿保险合同
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当然成立的保险。(商业保险自愿性的例
外,如交强险)
国家通过法律推行强制保险并非任意为之,而是出于社会公益的需要。因为强制保险
是国家对个人自由的干预,其范围应当受到严格限制,只有那些涉及国计民生或社会安定
的事业方可适用。
【黄金荣火车票“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原告主张侵害自己的知情权,法院作出判决先
前已经作出通知,驳回诉讼请求,上诉至中院,驳回上诉。(航空和大巴都不是强制的,
只有铁路强制,应该推行的是承运人责任险,容易产生大规模死伤,铁道部门把自己应该
承担的保费转接给了公众,这是不合理的规定)】
观点:旅客意外伤害险不宜强制推行
1. 意外险不具有强制保险的公共属性
意外伤害险简称意外险,系指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所需住院费用及医药费用,以及因而不
能工作所致收入之损失,由保险人负责给付或补偿之保险。
意外伤害具有强烈的个体色彩,通常并不会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产生影响,因此是否投
保意外险应当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2. 铁路领域继续实施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保险法》第 11 条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
铁路旅客强制意外险的实施依据是政务院(国务院前身)财政经济委员会 1951 年颁布的
《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1992 年该条例进行了修改,并经国务院的批准后,
由铁道部以通知的形式下发。按照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
之规范,并应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因此该条例在性质上应属于部门规章而不是行政法
规,不能作为铁路客运施行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的法律依据。
(二)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
第 12 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保的通常是是所有权利益,但不限于所有权利益)
第 12 条: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三)定值保险合同和不定值保险合同
这是对财产保险合同所作的分类。
定值保险(Valued Insurance )是合同订立时要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
不定值保险(unvalued Insurance )是合同订立时不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而是规定“保险
标的的价值,须至保险事故发生时按照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确定”。
(人身险的标的是生命和寿命,难以估计)
第 55 条 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
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定值)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
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不定值)
【如车子从一开始就定值保险 20 万,不定值看损失发生时的估值】车子的定值保险其实是
事实上的超额保险。
定值保险合同的优势在于省略了事故发生后核定保险价值的繁琐程序。
其弊端在于可能出现事实上的超额保险,不符合“损失补偿原则”。
《保险法》未对适用定值保险合同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定,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借订立定
值保险合同之名订立超额保险合同。
根据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关系所作的分类:
《保险法》第 18 条第 4 款: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免赔:如 500 元以下不赔)


(四)足额保险、不足额和超额保险合同
足额保险: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合同。
不足额保险: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合同。
超额保险合同: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合同。
(在各国保险法上,超额保险都是不受保护的)
【价值 20 万保了 30 万——封顶赔 20 万,防范不当得利和道德风险(故意制造事故)】
1. 从定值保险合同的角度进行规制
(1)确定定值保险合同的适用范围。例如我国台湾“保险法”规定,保险标的物不能以
市价估计者,得由当事人约定其价值,赔偿时从其约定。
(2)引入超额定值保险的概念。德国保险契约法规定,经定值的保险价值不得显著超
过实际价值,否则定值无效。
2. 区分善意和恶意
(1)根据德国保险合同法第 51 条:善意超额保险,保险人或要保人可以要求适当减低
保险金额和保险费。
恶意,保险合同无效,且保险人有权获取自知悉时止的保险费,但若其在订约时已知其
无效者,不在此限(合同无效说)。
在台湾,善意,应减少保险金额和保费。如果超额保险的事实发生于保险理赔之时,保
险人应按照保险标的实际价值进行赔偿,但应当全额退还整个保险期间超额部分的保险费
恶意,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说)。
3. 不区分善意和恶意
《日本商法典》第 631 条规定,无论超额保险出于恶意或善意,保险契约的超过部分无
效(超过部分无效说)。
《保险法》第 55 条第 3 款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
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这种规定不足以抑制道德危险的发生。
造成超额保险最为常见的两种原因:(1)合同成立后保险价值下跌;(2)投保人恶意
欺诈。
不足额保险合同(Under Insurance )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投保人希望节省保费,或者是因
为财产价值的上涨。
对此的处理见第 55 条第 4 款: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
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实践中为什么出现不足额保险?
(1)可能有财产的价值在上升(少见)
(2)有些客户只保部分
(五)单一保险合同和重复保险合同
单一保险合同:投保人对于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一个保险人订
立的保险合同

重复保险合同(double insurance):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
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保
险法》将其规定在财产保险中。(如 40 万保 20 和 30)
《保险法》第 12 条第 6 款: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
认的利益。
对重复保险合同的规制:
(1)通知义务
《保险法》第 56 条规定: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
但是,何谓“有关情况”,法律并不明确。根据国外立法,应明确为各份保险合同的具
体内容。
违反通知义务的后果是什么?没有违反义务的后果,义务就形同虚设。
(2)善意重复保险:通常承认有效。
(3)恶意重复保险
同时恶意重复保险:全部无效。
异时恶意重复保险:超额无效说、后契约无效说、全部无效说。
《德国保险合同法》、《意大利民法典》、《韩国商法》和我国澳门地区商法典、台湾地
区保险法均规定恶意重复保险全部无效。
我国未作上述区分,《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
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
偿保险金的责任。(合同另有约定:应该是超出部分按比例,如 20 万,30 万,承担 2/5 和
3/5,但实践中是按顺序来,第一家有点亏)
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可以就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请求各保险人按比例返
还保险费。
构成重复保险一定要“三同一”,如房主就同一房屋,基于所有权的关系,订立几份
火灾保险合同。如果就同一标的分别订立火灾保险合同和盗窃保险合同,就不是同一保险
事故。
必须签订数个保险合同,而不是共保,后者是两个以上保险人在同一保险合同中就同
一标的、同一保险责任进行保险而订立的合同,每一保险人按确定的比例承担责任。
此外,必须基于同一保险期限,即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的期限必须有
重合。
(海上货物运输往往是按照周期来算的,没法具体到某一天)
(六)为自己利益保险合同和为他人利益保险合同
(七)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
三个当事人、两份合同关系
原保险合同:客户、公司 A(保险的金额可能比较高,保险公司怕自己承担很大责任,就
又找了家保险公司,全部或部分投保,转嫁风险,911 事件倒闭了很多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公司 A、公司 B
(客户和公司 B 没有直接合同关系)
《保险法》第 29 条:再保险接受人不得向原保险的投保人要求支付保险费。
  原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向再保险接受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
再保险分出人不得以再保险接受人未履行再保险责任为由,拒绝履行或者迟延履行其
原保险责任。
(体现合同法的相对性)
再保险合同都是责任保险合同

第二讲 最大诚信原则

(一)概述
1. 最大诚信原则是指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必须以最大
的诚意履行自己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约定。
2. 发展
(1)从海上保险合同到所有保险合同;
(2)从约束投保人到约束保险人。

(二)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1. 立法规定
《保险法》第 17 条: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
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专门术语普通的社会公众不能明白,说明义务针对格式条款,非格式条款,如前十条打
印条款、后面一条手写条款,可以主张最后一条没有尽说明义务吗?——不能,按常理推
测是客户要求添加,信息对称的程度大)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
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
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免责条款也是格式条款,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保险公司要证明自己讲过,履行举证责
任)
2. 法理基础
保险合同为格式合同,投保人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保险业务和保险条款通常并不熟悉
为保护其利益而设此规定。
3. 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特征
(1)法定性。说明义务是保险人的法定义务,不允许保险人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或者免除。
(2)先合同性,说明义务的履行应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前。
 (先合同义务,不是合同义务)
(3)主动性,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不以投保人的询问为条件,保险人应主动履行。
4. 具体适用
(1)免责条款的认定。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 9 条 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
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第 17 条
第 2 款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免赔额、免赔率使保险公司有一定不赔的比率,只要是导致保险人责任免除或减轻可以
认定为免责条款)
【假设有纠纷,房屋倒塌是因为洪水,客户去索赔,保险公司主张不是因为火灾是因为洪
水,客户认为保险公司没有尽说明义务】
承保范围以外的不保风险不是免责条款。
(2)提示义务的履行标准。
解释二第 11 条 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在投保单或者保险单等其他保险凭证上,对保险
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者其他明显
标志作出提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履行了保险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的提示义务。
(3)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
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
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保险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的明确说明义务。
(4)网络投保的履行标准。
解释二第 12 条 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
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
说明义务。
(5)说明义务的豁免。
解释二第 10 条: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
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
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酒后驾车造成事故不赔,不需要说明什么是酒】
法定的禁止性规定只要提示不用说明,只要重点突出酒后驾车不赔。
(6)是否履行义务的举证责任。
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纠纷是:只是在保险单的背面印制“除外责任条款”,双方对是否履行
了明确说明义务存在争议。
解释二第 13 条 保险人对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
投保人对保险人履行了符合本解释第 11 条第 2 款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字、
盖章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确认的,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另有证据证明保险
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除外。

(客户签章证明已经尽说明义务算数吗?——算)
【2008 年 8 月 4 日,夏林在太保锡山公司就其苏 BAP327 机动车投保了保险金额为 20 万
元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该保险合同“责任免除”部分的条款第七条第一款第(三)
项载明,在驾驶人饮酒状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费用,保险人
均不负责赔偿。
夏林认为太保锡山公司对该条款,在签订保险合同过程中没有向其履行明确说明义务,
遂诉至锡山区法院,要求确认该免责条款对其不生效。
太保锡山公司辩称:在与夏林订立保险合同过程中,其已向夏林全面履行了明确说明
义务,夏林在投保单的投保人声明栏中签名确认了这一点。
太保锡山公司同时认为,即使太保锡山公司没有向夏林以言词说明的形式履行明确说明
义务,但饮酒后不能驾驶机动车应是一个合格驾驶员的常识,保险单“明示告知”栏中的
特别提示也应可以证明太保锡山公司已经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诉讼过程中,夏林申请原审法院就投保单投保人声明栏中“夏林”的签名进行鉴定,
原审法院遂委托无锡中诚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该签名不是夏林本人书写。
一审法院认为:“所谓明确说明义务,是指保险人不仅要提醒投保人阅读保险合同的
条款,还应当对保险条款的内容、术语、目的等作出完整、客观、真实的解释,使投保人
清楚明白没有疑问。本案中,太保锡山公司虽然举证了投保单以证明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
务,但夏林对该投保单的真实性提出异议,认为投保单上自己的签名为伪造,太保锡山公
司没有向其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经鉴定,投保单上签名“夏林”的笔迹不是夏林本人书写
综上,应认定太保锡山公司对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免责的条款没有向夏林履行明确说明义
务。”
一审法院认为:“所谓明确说明义务,是指保险人不仅要提醒投保人阅读保险合同的
条款,还应当对保险条款的内容、术语、目的等作出完整、客观、真实的解释,使投保人
清楚明白没有疑问。本案中,太保锡山公司虽然举证了投保单以证明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
务,但夏林对该投保单的真实性提出异议,认为投保单上自己的签名为伪造,太保锡山公
司没有向其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经鉴定,投保单上签名“夏林”的笔迹不是夏林本人书写
综上,应认定太保锡山公司对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免责的条款没有向夏林履行明确说明义
务。”
太保锡山公司不服原审法院上述判决,向无锡中院提起上诉称:酒后驾车容易发生交
通事故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太保锡山公司已经明示告知投保人详细阅读保险条款,特别是
有关责任免除条款,由此可证明夏林对“饮酒驾车保险人不负责赔偿”的保险条款是明知
的,该条款对夏林产生法律效力。
无锡中院查明:(1)太保锡山公司印制的投保单和保险单中均要求投保人详细阅读保
险条款,特别是有关责任免除的部分;(2)二审审理期间,夏林向法院陈述,其委托别克
4S 店办理了本案所涉保险合同的相关手续。
无锡中院认为:“本案的主要争议在于太保锡山公司在投保单和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
注意免责条款的内容,是否能视为保险人已就“在驾驶人饮酒状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
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费用,保险公司均不负责赔偿”这一免责条款尽了明确说明义务。
所谓“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
对于保险合同所约定的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应当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
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之所以对“明确说明”作出这样的要求,是由于保险合同因不同的保险标的而存在不
同的免责条款,投保人因智力、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条款的理解也
会存在很大差异。“明确说明”的目的就是使投保人明了有关保险人免责条款的真实含义
和法律后果。
酒后驾驶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并且酒后驾驶亦为法律所禁止。
太保锡山公司已经在投保单和保险单上向夏林的代理人提示阅读有关保险人免责的条款,
即使太保锡山公司未将饮酒驾驶车辆的定义、法律后果等作出明确解释,夏林的代理人也
应当了解饮酒驾驶车辆的含义及对社会的危害性,而不会对上述免责条款的理解发生歧义。
因此,就本案而言,太保锡山公司在投保单和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免责条款的内
容,就已经达到了“明确说明”的要求,无需再进一步向投保人解释饮酒驾驶车辆的真实
含义和法律后果。】
为什么将禁止性规定限制在法律法规而不包括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要说明?——普通群众
对行政规章的禁止性规定不够了解。
酒后不能开车——道路交通安全法

(三)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
1. 告知义务的含义
是指投保人应当将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向保险人如实陈述,不得有虚假和隐瞒。
2. 法理基础——危险估计说
保险人是否承保和收取保费的多少,取决于保险人对危险的正确判断。
3. 告知义务人
《保险法》第 16 条第 1 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
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被保险人是否为义务人?
理论上,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一致,应认为被保险人也是义务人。实践中,保险公
司的保险条款一般均要求被保险人履行这一义务。
《保险法》第 12 条第 5 款: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
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承担约定的告知义务,保险人可能不了解被保险人真实情况,受益人不承担告
知义务)
受益人没有告知的义务。
《保险法》第 18 条第 3 款: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
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人身险的受益人应该指定,保险金应该是被保险人的,但被保险人可能死亡。
财产险不需要指定,法律上不强制有受益人,但实务上一般合同上都会有受益人。)
4. 告知内容
需要告知的内容是能够影响保险人风险判断的重要事实。
(1)危险估计说
如果某事实会使保险人对危险程度的估计产生实质性偏差,从而影响投保人确定保费
或决定是否承保,那么该事实具有重要性。
该说由英国 1906 年《海上保险法》创立,其第 18、19 条规定:“影响一个谨慎保险
人确定保险费或决定是否承保的判断的情况都是重要的。”瑞士,法国等也采此说。
(重要事实:会不会影响承保的决定;会不会提高保险费)
(2)限制危险估计说:只有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的情况才是重要事实。
台湾 1992 年 2 月 26 日“保险法”第 64 条:不实说明或者故意隐瞒达到保险人拒保程
度者,保险人得解除契约。
纽约州保险法也规定,除非保险人了解到该不实陈述事实的真相就会拒绝达成保险合
同,否则不视为对重要事实的不实陈述。
和危险估计说相比,该说减少了告知的范围。然而,区分对保费高低的影响和对合同
签订的影响非常困难。
【隐瞒抽烟事实——不影响】
判断基准人的确定
确实某事实是否为重要事实涉及人的主观判断,关于以谁为判断基准人,有四种标准:
① 实际投保人
一个纯粹主观性的标准,保险人难以预见投保人的心理状态。而且,危险估计是保险
人的判断,不是投保人的判断,该事实是否具有重要性应当考虑保险人的主观评价,而不
是投保人的看法,因此该标准不应被采纳。
【纽约州案例:没有告知拔过牙的事实,保险公司拒赔,法官认为不会影响——一个案件
中肯定一方认为影响,一方认为不影响】
② 实际保险人(主观个别保险人)
19 世纪初期为英国法院普遍采用,现已被抛弃,因为它使投保人处于不利境地。
③ 谨慎保险人(理性保险人)
在 Ionides v. Pender 案中首次确立,保险人必须证明该事实会影响一个谨慎保险人在承
保该风险时的判断。英国 1906 年海上保险法采用。
谨慎保险人的判断标准,是一般保险人对同类交易的判断标准,常常涉及到专家证据
的适用,即保险人要证明其他保险人也希望知道该事实。(保险行业的标准,法官询问的
机构和保险公司更加接近,可能偏向于保险公司)
该标准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对实际保险人标准予以必要限制:仅仅证明自己
认为是重要的还不够,还必须证明大多数保险人在此时也会认为是重要的。 (采取这个较
多)
④ 理性投保人
1908 年,英国法官 Fletcher Moulton 在 Joel v. Law Union and Grown Insurance Company
案中提出。
如果一个理性投保人认为某事实属于重要事实,而实际投保人因为没有认识到因而没
有告知,也属违反义务。
相比理性保险人标准,该标准的合理性在于:法官自己即可充当理性投保人的化身,
考虑自己处于投保人地位时的可能判断以作出裁判,而不必求助于专家证据,专家证据通
常有利于保险人。
在澳大利亚,1984 年《保险合同法》第 21 条同时采取实际投保人和理性投保人标准。

“依据本法,被保险人在签订合同时有义务向保险人告知他所知道的所有事实,如果
(a)被保险人知道该事实与保险人是否承保以及以什么条件承保的决定有重要关系;
(b)一个处于同样条件下的理性人应当知道该事实与此有关。”
5. 告知形式
(1)自动无限告知(不以保险人询问为前提)
《海商法》第 222 条规定:“合同订立前,被保险人应当将其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有关
影响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
(货物运输、船舶本身的保险,被保险人比较专业,应该知道那些比较重要)
(2)询问告知
保险人未加以询问的所有事项,都被推定为不重要。此时,询问不仅有重要事实的推定
功能,还有限制告知范围的作用。
根据《保险法》第 16 条第 1 款规定,我国实行询问告知主义。
(陆上保险,财产险、人身险大多数不够专业,没有问的不用主动告知,多说多错,问的
问题可能不重要,比如令堂姓什么,不如实告知也不影响)
《保险法》和《海商法》的差别,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订立海上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大都是长期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的商事主体,此类人群对于
保险标的的专业知识要强于普通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要求他们承担无限告知义务相对更
加合理。
(2)海上贸易风险和发生保险事故后的损失通常很大,对保险人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比普通
保险合同要强,要求投保人承担无限告知义务,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
解释二第 6 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
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书面询问)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
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概括性条款有具体内容的除外。
(是否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过,如果没有告知就要证明这个手术在医学上没有影响)
6. 告知除外规则(告知义务的免除)
英国 1906 年海上保险法规定,如果保险人没有特别询问,投保人没有义务告知以下事实:
任何使危险减少的事实;任何保险人已经知道或推定知道的事实,保险人应当了解的通常
事实或常识性的事实,以及一个保险人在正常业务中应当了解的事实;任何保险人放弃了
解的事实。
台湾“保险法”第 62 条:当事人之一方,对于下列各款不负通知义务:(1)为他方所知
者;(2)依通常注意为他方所应知或无法诿为不知者;(3)一方对于他方经声明不必通
知者。
《保险法》第 16 条第 6 款: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
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这一规定强调“明知”。
【保险公司业务员与投保人相熟,业务员代替填写单据,属于保险公司已经知道的事实】
应知而未知——人身险之前体检,体检机构不负责任,基本都是身体健康,导致常规体检
可以发现的疾病没有发现。
解释二第 7 条 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仍然收取保险费,又依照保险法第 16 条第 2 款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禁止反言)
7. 义务的违反及其法律后果
(1)客观要件:有不告知或虚假告知的行为
(2)主观要件
A.客观主义原则。只要有不实告知的事实即违反义务,无须考察主观心理状态,英国
1906 年海上保险法采此原则。
B.主观主义原则
以法国为代表的故意要件主义;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故意或过失要件主义。
法国《保险契约法》第 21 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匿或虚假告知时,倘其行为足以变更
或减少保险人对危险的评价者,保险合同无效。”第 22 条规定,若不能证明……基于故意,
保险合同并不当然无效。
德国《保险契约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义务人义务的违反以故意或过失为前提。
日本《商法》第 644 条、第 678 条:保险合同订立时,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恶意或重
大过失,……保险人得为契约之解除。
台湾“保险法”第 64 条:故意隐匿、因过失遗漏或者为不如实说明的,保险人有权解除
契约。
多数国家采取主观主义原则。
(3)法律后果
无效主义和解除主义,前者以法国为代表,后者以英、德、日为代表。
因果关系说。即使未告知重要事实,如果义务人能够证明危险的发生和义务的违反无关,
保险人不得主张权利。
台湾 1992 年 4 月 20 日对 2 月 26 日保险法修正后规定:要保人证明危险的发生未基于其
说明或未说明之事实时,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德国《 保险契约法》,美国堪萨斯、密苏里和罗德岛三州保险法也采此说。
这一规定给义务人提供了抗辩的机会,但是会诱使其不履行此项义务。
告知义务是使保险人获得与危险评估相关的所有因素,而促使危险发生的因素不是唯一
的,因此,此类规定违背了告知义务制度的基本理念。
16-2: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
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重要事实才叫违反义务,不重要事实不叫违反义务,这样的表述不对)
16-4: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
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故意违反,不赔不退,带有惩罚性,是否违反合同本质)
16-5: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
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一对夫妻,男方海员,女方出轨,生了一个小孩,不是男方的,但是男方后来接受了小
孩,假设男方带小孩去投保,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投保时男方在疾病告知单上打叉,
男方不知道,但作为法律上的父亲应该知道——重大过失,合同生效后没几天,小孩过马
路时被车压死——赔,心脏病和车祸无关,因为心脏病而死——不赔,如果是故意不告知
被车撞死——不赔,故意不需要因果关系】
解释二第 8 条 保险人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存在保险法第 16 条第 4 款、第 5 款规定
的情形为由拒绝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就拒绝赔偿事宜及保险合同存续另
行达成一致的情况除外。
(拒赔必须解除合同,不解除合同的拒赔法院不支持)
解除权行使的阻却:
A. 不可抗辩条款
台湾:前项解除权,自保险人知有解除之原因经过 1 个月不行使而消灭,或契约订立后
2 年,即有解除原因,亦不得解除契约。
如果被保险人于 2 年内死亡,投保人一方往往不愿通知保险人。为避免这一现象,美国
标准化的不可抗辩条款一般为:“本契约自成立日起经过 1 年以后订为不可争,但以被保
险人未死亡为条件。”台湾学者也多持这种观点。
B. 未告知的重要事实的消灭
在事故发生前未告知的重要事实已经消灭,可否行使解除权?
C. 除斥期间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
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田某、冉某系夫妻,2007 年 6 月 21 日,田某为儿子小田投保终身保险,保险金额 2 万元,
受益人为田某、冉某。如被保险人身故,保险公司将按基本保额的 3 倍给付身故保险金。
合同签订后,田某按约向保险公司缴纳了 2007 年至 2009 年的保费共计 4500 元。
2009 年 11 月 23 日,小田因肺结核死亡。田某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于 12 月 25 日出具《拒
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以被保险人投保前已患病为由,主张“我公司不承担责任。……
该合同效力终止……”。
另查明:2001 年 3 月 24 日,小田在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肺结核治疗,同年 11 月治
愈。田某在投保填写个人保险投保单告知事项第 7 条 C 项:“被保险人是否患有或接受治
疗过哮喘、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时,田某及小田均填写“否”。在投保单声明及授权
条款部分,明确载明:“本人已仔细阅读,理解客户保障声明……及保险条款尤其是责任
免除、解除合同等规定,并同意遵守。所填投保单各项及告知事项均属实……”。田某与
小田均签字确认。
一审法院认为,田某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有解除权。田某等主张依照《保险法》
第 16 条第 3 款规定,保险合同成立至今已超过两年,保险公司已丧失解除权。依据保险法
解释一第 5 条第 3 项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虽超过两年,但保险公司行使解除权的期限应
当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算,故田某主张不能成立,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解释一第 5 条 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 2009 年 10 月 1 日起
计算:
(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
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三)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用保
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二年的;
二审法院认为,《保险法》第 16 条第 4、5 款应理解为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而非保险
人在解除权消灭后的效果。
保险公司于 2009 年 12 月 25 日作出《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可以确认保险公司从该
日起就知道有解除事由,而保险公司未在 30 日内行使解除权,解除权消灭。因此,保险公
司应当按照约定承担给付责任。
关于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时保险合同解除与拒绝赔偿的关系:
(1)保险人无解除权或丧失解除权后,不得依据《保险法》第 16 条第 4、5 款拒赔。
(2)保险人有解除权的情况下,必须先解除合同,才能拒赔。
(3)允许当事人在事后就拒绝赔偿事宜及保险合同存续另行约定。】
没有解除不能拒赔
【2009 年 7 月 30 日,被保险人陈某因反复咳嗽,咯血到医院住院治疗,8 月 1 日出院。出
院诊断为:(1)右上肺占位:肺癌,结核球;(2)冠心病;(3)低钾血症。医生建议到
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但被保险人未去。
2009 年 9 月 9 日,陈某丈夫黎某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王某投保两全保险。王某在办理
业务时,先让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单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签名,投保单第一部分
“基本资料”和第二部分“告知事项及声明”栏目中的被保险人资料、投保人资料、受益
人资料、保险合同资料、特殊事项、被保险人告知栏、健康告知书等内容由王某填写。王
某在填写时未就告知事项逐一询问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客户自己填写是违反义务,业务员代填信息但是由客户签名,找相关案例

第三讲 保险利益原则与近因原则

一、保险利益概述
财产险标的:财产及其利益
(我们把标的看出有形,利益看成无形,其实是一样的)
insurable interest,也译为“可保利益”
关于保险利益的性质,有如下学说:
1. 价值说。
产生于保险诞生之初,认为保险利益就是保险标的物上之价值。缺陷:难以说明人身保险。
保险利益:
(1)适法性。如以盗窃物,违禁物投保时,投保人与保险标的的关系不合法。
(对盗窃物没有法律上的权利)
(2)确定性。指其利益已确定(现有利益)或可以确定(期待利益)。
(3)经济性(计算性):保险利益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算的经济利益。
2. 关系说
人身保险制度发达后,鉴于人的生命、身体为人格权之内容,不能以金钱加以衡量。该说
认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之利害关系。此种利害关系有经济上
之利害关系及精神上之利害关系两种。
【婴儿在刚出生时投保,没几天就去世,这里精神上的损害更多】
保险利益原则的功能
1. 消除赌博行为,避免不当得利。
18 世纪以前,英国的海上保险通常不要求被保险人他们对投保的船舶拥有货物所有权,许
多人以船舶能否完成航程进行赌博。(不是为第三人利益保险,这里是被保险人写自己)
1746 年英国海上保险法首次要求,被保险人必须对承保财产具有利益。《 1774 年人寿保险
法案》对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作了规定。
2. 防止道德危险。
3. 限制损害填补程度,保障保险经营稳定。
我国《保险法》第 12 条第 6 款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
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法律上的权利” or “法律承认的利益”?——法律上的权利肯定是

二、财产险中的保险利益

(一)英美法系:从法定利益到实质性期待利益
法定利益:保险利益必须具备一项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定权利。
【英国 1925 年 Macaura v. Northern Assurance Co.Ltd 一案中,被保险人 Macaura 将自己所
有的一批木材转移给了 Lucena 公司,后者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后来, Macaura 以自己的
名义向 Northern Assurance Co.Ltd 投保火灾险。不久发生了火灾,木材几乎全部被毁。
法院认为,由于没有法定的权利存在,即使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利害关系,也不对公司财
产具有保险利益,故判决 Macaura 对该批木材没有保险利益。】
被保险人是 M,股东和公司是独立的,公司财产的权利属于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财产没有
法定的权利,有实质上的利害关系。
(二)大陆法系:一般性保险利益到经济性保险利益
一般性保险利益:只承认所有权。
技术性保险利益:区分保险利益与保险标的物所有权,不动产抵押权人、动产质权人等也
具有保险利益。(只要有实质上的利害关系,没有法定权利也可以)
主要采用技术性保险利益,区分于英美法系,我国还是和英美法系一样,只看法定权利。
我国《保险法》第 12 条第 2 款就规定,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
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第 48 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
求赔偿保险金。
(不看投保时,只看事故发生时!)
解释二第 1 条 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
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人身险中的保险利益
1. 利益主义
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相互间是否存在金钱上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为判断依据。但
是,如果以被保险人的死亡或伤害而得到保险金为唯一利益的,没有保险利益。如:美国
比利时、荷兰等。(英国为主)
比较狭隘,不承认精神利益。
英美法采取利益主义原则,当被保险人的继续生存或保持健康对投保人具有现实或预期的
利益时,即具有保险利益。
一般来说,各国普遍承认投保人对自己、配偶有保险利益,至于血亲,各国做法不同:
1. 父母和孩子
英国的判例认为父母对孩子没有保险利益,因为儿女对父母没有赡养义务。而美国认为
父母对孩子的生命有保险利益,因为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亲情关系,即使没有经济利益也不
影响保险利益的存在。(英国比较狭隘)
澳大利亚 1984 年保险合同法第 19 条规定: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对未满 18 周岁的孩子有
保险利益。
2. 监护人对被监护人
在 Barmers v. London Life Insurance Co.案中,英国法院判决: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生
命有保险利益,其理由是监护人可期望被监护人返还其支付了的费用。美国、澳大利亚的
法律也对此予以承认。
此外,美国有些州还确认了未婚夫妻之间有保险利益。
英国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之间是否存在金钱上的利害关系为判断标准;美国则不局限
于此,还附加了感情因素。
(各个国家的范围界定,并不一致,要根据宗教、社会等)
2. 同意主义
人身保险中不要求保险利益,只要求被保险人的同意。如: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
国等。
单纯同意主义的弊端
“若以第三人死亡为保险而不问保险利益之有无者,则可能有不肖之徒以重价收买此种同意
书(无异于收买生命)而为保险,如是则危害生命之事必层出不穷;即使要保人实无危害
被保险人之竭力,然以他人之生命为赌博,亦属有背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法律不能予
以容忍。”
——桂裕《保险法论》
3. 折衷主义
采“利益兼顾同意的原则”。
我国
《保险法》第 31 条规定,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本人;配偶、子女、父母;
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与投保人有劳动
关系的劳动者。
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
益。
【兄弟之间,如果父母双亡,弟弟很小,哥哥有扶养关系】
【2010 年 3 月 12 日,原告为其养女赵梦涵在被告处投保了国寿康恒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
额 50000 元,保险期间终身,交费期满日 2040 年 3 月 12 日,交费日期为每年的 3 月 13 日。
原告连续两年交纳了保费 1400 元。
2011 年 3 月 26 日,赵梦涵因不适入住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后转院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诊治。2011 年 7 月 11 日赵梦涵不治身亡。原告向被告索赔时,被告以原告对其养女不具
有保险利益为由拒赔,形成纠纷。
(2011)华法民初字第 3105 号】
没有收养手续

四、近因原则

(一)定义
近因(proximate cause):引起保险事故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起主导作用或支配作
用的原因。
在风险与保险标的的损害关系中,如果近因属于承保风险,保险人应当负赔偿责任;
如果近因属于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1918 年英国上议院对 Leyland Shipping Co. Ltd. v. Norwich Union Fire Insurance Society Ltd
一案的判决,使近因的认定开始转向“效力标准”,即,只有在导致损失发生过程中起决
定性作用的原因才是近因。】
L.shaw 法官指出:近因不是时间上的接近,真正的近因是效果上的接近,是导致损失的真
正有效的原因。如果各种因素或原因同时存在,要选择一个作为近因,必须选择可以将损
失归因于那个具有现实性、决定性和有效性的原因。
(二)近因原则的具体运用
1. 单一原因致损
造成损失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唯一的致损原因即为近因。
2. 多因同时致损
(1)多因均属承保风险,保险人承担责任;
(2)多因均不属承保风险,保险人不承担责任;
(3)有的属于承保风险,有的属于除外风险,如果能够明确区分,即两个原因独立,一个
原因不依赖于另一个原因,保险人只对承保风险所致的损失承担责任。
【在 1974 年的 Wayne Tank & Pump Co.Ltd. V. Employers Liability Assurance Corporation Ltd.
案中,被保险人负责为一套设备安装管道。
某天晚上,被保险人需要开动设备预热,以便第二天测试设备,但没有留下人员看管设备
和管道,因此也就没有人发现已经安装好的部分管道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夜里这部分管道
熔化并造成起火燃烧。
被保险人投保的是责任险保单,管道本身的质量和安装问题属于除外责任,夜晚没有人员
巡查则属于承保责任。
法院判决:除外危险优于承保危险,保险人不承担责任。】
3. 多因连续致损
致损原因之间存在前后因果关系,最先发生并造成一连串事故的原因为近因。若该近因
为保险责任,保险人应负责赔偿或给付;反之,不负责。
在实践中,英国法官运用“链条原理”对此进行阐述,认为从事故的发生到结果,其中
的各个原因如同一节节的链环,如果这些链环没有中断,则该链环的顶环就是事故发生的
近因。
4. 多因间断致损
【案例:某企业为自己所有的财产投保了火灾险,某晚突发大火,经全力救灾,部分财产
被抢救出来,暂时露天堆放。因看管不严,其中部分财产后被人盗走。】
问:保险人是否承担被盗窃财产的损失?
——多因间断,不承担
【案例:甲在森林中打猎时从树上摔下受伤,遂爬到公路边等待救援,因事发地点较为偏
僻,其终因夜间天冷感染肺炎死亡。甲曾向某保险公司投保意外险。】
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死亡保险责任?
——肺炎不是意外险承担范围,判断是多因连续还是多因间断,根据个案判断,法官判断
为连续。
【某进出口公司进口一批香烟,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在运输途中,船舶遭遇恶劣
气候,持续数日,通风设备无法打开,导致货舱内湿度很高且出现了舱汗,香烟因此发霉
变质,全部受损。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香烟发霉变质是由于受潮和舱汗两个原因所致,而受潮和舱汗分别由海上
货运险中的受潮受热险和淡水雨淋险承保,不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因此拒绝赔偿。】
问: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赔偿?

第四讲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

一、当事人

(一)投保人
1. 定义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英美法认为保险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是被保险人,我国《海商法》也是。大陆法系一般认
为是投保人。
当投保人为自己利益订立保险合同时,区分没有意义,财产险通常如此。为他人利益订立
保险合同时,如人身险,应当区分,被保险人只是合同关系人。
2. 投保人的资格
保险利益、行为能力。
保险利益:人身险(投保当时)
3. 权利
(1)指定和变更受益人
第 18 条第 3 款: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
权的人。
(如果被保险人和投保人意见分歧,以被保险人为准)
(2)保险合同的变更权
(3)保险合同的解除权
4. 义务
(1)如实告知义务。
(2)缴纳保费义务。
第 14 条: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 (诺成合同)
解释三第 7 条 当事人以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他人已经代为支付保险费为由,主张投保
人对应的交费义务已经履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可以代为支付,不影响保险人利
益)
(3)安全保障义务。
第 51 条第 1 款: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
定,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
第 3 款: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的,保险人有权
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立法上的瑕疵,主体不同,应该把主体统一)
投保人可以为他人财产投保吗?——为第三人利益,可以
思考:如果事故已经发生,保险人能否拒赔?
安全保障义务和事故发生是有联系的,保险人可以拒赔。
事故未发生,根据增加的风险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增加保费、解除合同。
人身险中,通常不适用 51 条。
(4)出险通知义务。
第 21 条第 1 款: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
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
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来说,这是义务没有问题;对受益人来讲,这不应该是义务,而是
一个出险的步骤)
(5)单证提供义务。
第 22 条: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
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
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
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确诊的证明:一般约定为三甲或二甲;单证提供义务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
【发生火灾去索赔,保险公司说不排除故意纵火不赔——谁主张谁举证】
(二)保险人
1. 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2. 承担其他费用
(1)施救费用。
第 57 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当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
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用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
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
(即使施救也可能没有损失)
(投保人不负担施救义务)
为什么施救义务不交给保险人?——风险负担分配给最有效率的人。
为了鼓励施救,必要合理费用由保险人承担。
【用了他人的灭火器灭火,其他灭火器的费用保险人要承担吗?——要,仍然属于必要合
理的费用。】
【施救费用的承担只看合理性和正当性,不看有无产生施救效果!什么是合理正当的要看
个案判断。】
《解释四》第 6 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依照保险法第 57 条的规定,请求保险人承
担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合理费用,保险人以被保险人采取的措施
未产生实际效果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总结:承担施救费用不以施救有效为前提。
(2)勘查定损费用
第 64 条:保险人、被保险人为查明和确定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的损失程度所
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
(3)仲裁或者诉讼费用
第 66 条: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
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
保险人承担。

二、关系人

(一)被保险人
1. 定义
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
保险人。
2. 资格
多数学者认为,被保险人无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为其属被保障的对象,是不承担义
务而纯获利益之人。
被保险人是否是纯获利益之人,要依合同性质而定。
在财产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是纯获利益之人。
在人身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有时不是纯获利益之人,而可能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成为被保障
的对象,此时很可能产生道德危险,应当要求被保险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1)死亡保险的限制

第 33 条: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
人也不得承保。(风险很大,仅规定死亡是有问题的,可能致残)
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
保险金总和不得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2)在需要指定受益人和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合同中,被保险人也要有行为能力。
3. 权利
(1)同意权。同意投保、同意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死亡保险中的同意。
(被保险人同意就视为有利益)
(2)保险金请求权。
解释三第 3 条 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主动审查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
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是否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
保险金额。
(不需要同意的例外:父母为未成年子女)
(3)指定或变更受益人。
同意权的主要问题
A.法理依据:控制道德风险;对被保险人人格权之尊重。
B.适用范围:“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之解释
就人身保险的类型看,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及健康保险三大类别,每
一类别均包含上述情形,而不局限于人寿保险中的死亡保险合同。(人寿险:死亡险、生
存险、生死两全保险)
就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而言,“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规范者,为投保
人与被保险人非为同一人之情形。
C.同意权的行使时间
在民法上,同意分为事前同意(允许)和事后同意(承认)。事后同意能否适用于保
险法中?——事前事后都可以
【爷爷奶奶给孩子投保事后征得父母同意,可以】
D.行使方式
民法上如无特殊要求,同意为不要式行为。
解释三第 1 条 当事人订立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根据保险法第 34 条的规
定,“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
在合同订立时作出,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追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并认可保险金额:
(1)被保险人明知他人代其签名同意而未表示异议的;
(2)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
(3)有证据足以认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其他情形。
E.限制行为能力人为被保险人时同意权之行使
第 33 条第 1 款: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
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
依据该规定,投保人(非父母)可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被保险人投保此类合同。
那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行使其同意权?
在保险实践和司法实务中,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 12 条第 1 款的规定来操作,“其
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对此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
F.被保险人对其同意能否行使撤销权?
解释三第 2 条 被保险人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和投保人撤销其依据保险法第 34 条第
1 款规定所作出的同意意思表示的,可认定为保险合同解除。
4. 义务
(1)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
第 52 条第 1 款: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
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解除
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
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危险增加的两个要件:
(1)重要性。如果在危险增加的情况下,任一保险人都会要求提高保费或解除合同,此危
险即具有重要性。
(2)不可计算性。人寿险中的年龄增加?
(不一定会发生)(年龄增加,风险从高到低到高)
《解释四》第 4 条  人民法院认定保险标的是否构成保险法第 49 条、第 52 条规定的“危
险程度显著增加”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保险标的用途的改变;
(2)保险标的使用范围的改变;
(3)保险标的所处环境的变化;
(4)保险标的因改装等原因引起的变化;
(5)保险标的使用人或者管理人的改变;
(6)危险程度增加持续的时间;
(7)其他可能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因素。
保险标的危险程度虽然增加,但增加的危险属于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预见或者应当预见
的保险合同承保范围的,不构成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如地震多发带)
(开着自己的车作网约车?——用途的改变,家用→营运,使用时间增加、不熟悉需要导
航,司法实务中一般认为是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不履行此项义务的后果,见 52 条第 2 款: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
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违反义务建立在当事人有过错的基础上,如没有时间通知则没有过错。因果关系由保险
人举证。)
【案例:(2011)延中民终字第 00114 号】
2009 年 4 月 24 日 18 时 23 分,高明明驾驶的属被告史仲鑫所有的陕 J58271 号车在宝塔
区姚店镇四十里铺三通办公路处由西向东行驶时,将公路南侧站立的原告郝永海撞伤。郝
永海住院 32 天,共花费医疗费 64594.03 元,右下股八级伤残。交警部门认定驾驶人高明
明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被告史仲鑫的陕 J58271 号车在被告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投保期从 2008
年 11 月 27 日起至 2009 年 11 月 26 日止,在太平洋保险公司购买了商业第三者责任险 (交
强险太少了,一般都要投保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投保期从 2009 年 2 月 13 日起至 2010 年
2 月 13 日止。另查,被告史仲鑫将陕 J58271 号车放置于被告奥奔公司用于出租,刘小军为
高明明租赁该车后发生了本案的交通事故。
一审判决人保在交强险额度内赔偿 107339. 8 元,太保赔偿 66594.03 元。
被告太平洋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诉,理由是:本案所保车辆发生事故属实,但该车
的使用性质为家庭自用车,而该车车主将车交给租赁公司对外出租经营,私自改变所保车
辆的使用性质,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机动车的任何损失,上诉人均不负责赔偿。
(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超过交强险范围内保险公司赔,超过交强险范围,双方机动车
则过错责任,过错方赔;一方机动车一方行人,行人故意造成事故,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
任,只要不是故意造成事故(包括违章),机动车都要承担责任,但可以减轻,机动车没
有过错承担不超过 10%责任)
(侵权责任法:使用分离,以使用人为责任主体,但也有可能是单位、雇主)
(该车危险程度的显著增加与事故发生有关系,通常运营发生事故都可以认定为危险
程度显著增加)
(如果司机每天行程固定,都要接妻子和孩子,发生事故和载不载客人无关,则不是
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2)施救义务。
之所以将救助行为确定为被保险人的义务,是因为其和标的物距离最近,所采取的救助
行为最为有效,防止和减少损失直接对保险人有利,间接也施惠于危险共同团体内的成员。
违反施救义务的后果?
(3)单证提供义务。
见第 22 条。
(4)协助义务。
第 63 条: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时,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
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二)受益人
1. 定义
根据《保险法》第 18 条,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
险金请求权的人。
问题:财产险中是否有受益人?
张某以分期付款方式在甲汽车销售公司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进行自主经营,并向某保险公
司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车辆损失险等,保险单中约定该货车行驶证载明的货车所有人甲汽
车销售公司为被保险人,保单特别约定栏中第一受益人为银行,第二受益人为甲汽车销售
公司,第三受益人为张某。后该投保车辆发生事故,张某向受害人承担责任后索赔,保险
公司以该保险合同的第一受益人是银行,张某无权主张理赔事项为由,拒付保险金。
(车的所有权归买方)
观点一:现行保险法仅规定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
险金请求权的人,而财产保险合同中不存在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受益人,此种约定无效。
(该观点认为法律没有规定,该约定无效,但不符合合同法基本理念:意思自治)
观点二:受益人不是人身保险中的专有名词,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受益
人”,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权利义务的自由处分,受益人的指定表明被保险人将其保
险金请求权转让给了受益人。
观点三:被保险人和银行均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观点四:被保险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受益人享有领受保险金的消极权利,由保险人选择
给付。
观点五:车损险,受益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责任险,被保险人享有权利。
最高法则认为,财产险中的受益人不当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财产险可以指定受益人,不具有法定的请求权,在合同未约定的情况下,不得向保险人主
张。
若承认受益人的权利,可能引发和被保险人的权利冲突。
如受益人对被保险人享有债权,其实体利益可以通过其他权利得以保护,如代位权、抵押
权等优先受偿权。
2. 资格
一般不受限制,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能否成为受益人只以民事权利能力为
准。
胎儿也可被指定为受益人,但出生时不是活体的,受益权自行消灭。
3. 受益权的性质与内容
期待权,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才能转变为现实的既得权。
基于这一性质,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受益人必须生存。如果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将
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继承,而不是由受益人的继承人继承。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受益权仅以保险金请求权为限,其他因保险合同产生的权利,属于投
保人,如保险费返还请求权。
4. 受益人的指定
(1)指定权利的归属
第 39 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
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
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
(2)指定的时间
保险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在合同订立时指定,也可以在合同成立后事故发生前指定。
指定无须征得本人或者保险人的同意,只需在保险单上批注。
(3)指定的方法
日本:姓名;
韩国:姓名和地址;
台湾:姓名及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或确定受益人的方法;
我国:姓名或者名称、住所,见 18 条。
可以不明确指出姓名,采取指明关系的办法来确定受益人,如所有子女、配偶为受益人。
受益人不以一人为限,可以指定数人,并注明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
可以指定第一顺序并同时指定第二顺序(不限于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的受益人先于被保
险人死亡,无须修改保险合同。
受益份额是针对相同顺序,第 40 条。
【案例】
温某投保终身保险,保险金额 10 万,受益人一栏为“法定”。温某此时与母亲共同生活,
后与张某结婚。温某后因车祸死亡。
问:这笔保险金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观点一:由于保险法并未规定受益人的范围。因此“法定”的表述无法认定,视为没有指
定受益人。
第 42 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
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1)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2)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解释三第 9 条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应认定指定行为无效。
  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存在争议,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之外另有
约定外,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
益人;(受益人说明不是按照继承法,按照保险法)
【案例:指明关系时的受益人确定】
张某 1999 年 4 月购买了数份意外伤害保险,指定 “妻子”为受益人。同年 7 月,张某
与其妻子李某离婚。2000 年 2 月,张某又与王某结婚。同年 3 月 12 日,张某出差遭遇车祸
身亡。李某与王某均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
法院认为,李某是张某在订立合同时的合法“妻子”,将其确定为受益人更符合被保
险人的本意。
(2)受益人仅约定为身份关系,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主体的,根据保险事故发生
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不同主体的,根据保险合同成
立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
(3)受益人的约定包括姓名和身份关系,保险事故发生时身份关系发生变化的,认定
为未指定受益人。
最高法认为:“若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关系已经改变,由于保险合同还涉
及投保人,此时不能仅仅考虑保单中的人身权。保单权利还是一种财产权,这些权利属于
保单所有人。受益人指定权是保单财产权的内容之一,既是被保险人的权利,同时也是保
单持有人即投保人的权利。在此问题上不应只强调被保险人的权利,还应强调出资购买者
的权利。而且,在投保人非为被保险人时,根据合同成立时的关系确定的受益人,也是与
投保人生活较为密切的的人。”
(最高法:分离时看订立时,但考虑投保人不符合逻辑)
李四以其配偶张三为被保险人投保,保单填写受益人为“配偶”。张三后与李四离婚,
与王五再婚,此时应以李四为受益人。
如以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配偶为受益人,相当于李四为张三投保,保险金给了张三的现任
配偶。
例 1:李母为李四投保,李四将受益人填写为“配偶”,其时是顾大嫂,李四后离婚,后
与孙二娘结婚。
例 2:李四之子为李四投保,李四将受益人填写为“配偶”,其时是顾大嫂,李四后离婚 ,
后与孙二娘结婚。
但是,根据《保险法》第 39 条和第 41 条,投保人指定、变更受益人均须被保险人同意,
被保险人指定、变更受益人却无须投保人同意。
那么,在投保人不是被保险人时,受益人的确定为何需要考虑投保人的意愿?最高法上述
理由并未清晰阐明这一点。
在指明关系的场合,如果关系表述错误,保险人能否以未如实告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或解
除合同?
例如,甲为自己投保时指定配偶乙为受益人,实际上其配偶为丙,保险公司是否应向乙支
付保险金?
和(3)不一样,关系没有变化,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是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受益人是谁
不影响保险公司的风险判断(通说),但现实生活中可能风险更高。这是人身险,如果是
医疗险的话一般不影响。
部分受益人失权后的处理
解释三第 12 条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部分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
死亡、放弃受益权或者依法丧失受益权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
处理;保险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
理:
  (1)未约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的,由其他受益人平均享有;
(2)未约定受益顺序但约定受益份额的,由其他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
(受益权不能继承)
(3)约定受益顺序但未约定受益份额的,由同顺序的其他受益人平均享有;同一顺序
没有其他受益人的,由后一顺序的受益人平均享有;
(4)约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的,由同顺序的其他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同一顺
序没有其他受益人的,由后一顺序的受益人按照相应比例享有。
5. 受益人的变更
变更无须取得受益人和保险人同意,但需在事故发生前为之。
事故一旦发生,既得权,不能变更。
解释三第 11 条: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变更受益人,变更后的受益人请求
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投保人经被保险人同意指定的,被保险人仍有权变更。
关于变更的方法,日本采取口头生效主义;大陆和台湾地区采书面生效主义(第 41 条)。
第 41 条第 1 款: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
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
思考:
(1)未通知时如何处理?
以保单为准
(2)变更通知发出后,保险人收到前,被保险人即死亡,应如何处理?
发出主义
解释三第 10 条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当事人主张变更行为自变更意思表示发
出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未通知保险人,保险人主张变更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应认定变更行为无效。
6. 受益权的转让
左某为其丈夫简某投保了人寿保险,受益人为儿子简阳。后简阳与孙某结婚,生有一女。
再后,简阳与孙某离婚,在分割财产时,简阳将该人寿保险的受益权转让给孙某,由于不
愿意让左某知道,仅仅写了一个书面转让。
次年,简阳出差,飞机失事,简阳死亡。后简某死亡,保险公司准备给付保险金。孙某出
具简阳生前写的书面证明,主张受益权。
思考:孙某可以得到这笔保险金吗?
→书面转让有无法律效力?
没有法律限制,转让应该是自由的,但如果受益权可以转让,被保险人不知情,保单流转
对被保险人有风险。
受益权原则上不可以转让。台湾地区“保险法”第 114 条规定:“受益人非经要保人之同
意,或保险契约载明允许转让者,不得将其利益转让他人。” (老师:要保人→被保险
人)
在得到被保险人同意或保险合同中约定受益权可以转让的,受益人可以转让受益权。
前者的实质是变更受益人,后者是被保险人把变更受益人的权利授予受益人行使。
解释三第 13 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将与本次保险事故相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保险金
请求权转让给第三人 ,当事人主张该转让行为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根据合同性
质、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除外。
(倒推:发生前,不可以)
7. 受益权的撤销和丧失
(1)撤销
撤销和变更类似,均导致原受益人权利丧失。
两者的区别在于:变更产生新的受益人;撤销不一定。
(2)丧失
第 43 条: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
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还保险单
的现金价值。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
丧失受益权。
(只要认定是故意就会丧失,过失不影响,只强调故意,不强调目的)
案例:
前夫是保险业务员,怂恿前妻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办理人身保险,受益人为两人之独子。
1 年后,前夫故意杀害被保险人,后在狱中以公证方式将对儿子的监护权委托给母亲,
母亲申请给付保险金。
保险公司认为此举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予赔付。
问:保险公司是否应予赔付?
应该。
案例:
1997 年 10 月 15 日,李甲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投保《福禄寿增额还本保险合
同》,保险金额 20 万,指定受益人为妻子叶某和弟弟李乙,受益份额为每人 10 万。
2000 年 1 月 3 日晚,因家庭矛盾,叶某趁李甲熟睡之际施放煤气,导致双双死亡。
李乙向保险公司索赔 10 万元,遭到拒绝。保险公司的理由:65 条第 1 款。免责事由的认
定有四个条件:(1)行为主体必须是投保人或受益人,受益人为多人的,一人为行为即可;
(2)主观上故意,并不以“获取保险金为目的”;(3)导致了事故的发生;(4)行为与
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
李乙认为自己无过错,权利不能被剥夺,遂诉至法院。一审支持李某,二审支持保险
公司。
8. 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同时死亡,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顺序,如何处理?
案例:
2002 年 2 月 6 日,陆静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向某保险公司太仓支公司投保康宁终身保
险合同,受益人为其恋人张亮。同年 12 月 15 日,陆静乘坐张亮驾驶的桑塔纳轿车从桥上
翻入河中,两人被拉出时均已死亡。
事后,保险公司将保险金支付给陆静的继承人陆耀明。张亮的法定继承人许建枫认为
保险公司应向自己支付保险金,经多次催要无果后向太仓市法院提起诉讼。
问:本案中的保险金应向谁支付?
推定受益人先死,保险金就是被保险人的遗产,比较符合被保险人本意(给被保险人的父
母)
第 42 条第 2 款: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
受益人死亡在先。
解释三第 15 条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存在继承关系,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
顺序的,人民法院应根据保险法第 42 条第 2 款的规定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并按照保险法
及本解释的相关规定确定保险金归属。(不是按照继承法推定)
解释三第 14 条 保险金根据保险法第 42 条规定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被保险人的继承人
要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保险人以其已向持有保险单的被保险人的其他继承人给付保险金
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讲 保险合同的成立与效力

一、保险合同的成立
(一)要约
要约: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保险实务中,邀约一般由投保人向保险人提出,被称为”投保”或“要保”。
实务中,为了统一同一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保险人一般统一印制投保单,供投
保人使用。
一般情况下,保险人发放投保单的行为视为要约邀请,此时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保
险标的、保险期限等一些保险合同关键条款都是空白,保险人将根据投保人填写的情况决
定是否同意承保及费率。
但是,如果投保单的内容很确定,已具备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投保人只需签字即可,
没有还需要双方协商的内容,这样的投保单已具有要约的性质。
保险公司发出的保险广告的法律性质
根据《合同法》第 15 条,商业广告通常属于要约邀请。
但是也存在例外:
保险公司寄发的广告传单上写明:“只需付 25 美分填表寄出即可得到 15000 美元的意
外伤害保障”,以及“立即填表寄出,到明天可能就太迟了”。法院依据合理期待的解释
原则判决广告传单属要约,填表寄出并支付保费的行为属承诺。
该案如果发生在中国,也应当认为属于要约。因为具备了要约的两个特征:
(1)内容具体确定。包括险种、保费、责任期间、保险金等主要条款。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二)承诺
承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在保险合同中,承诺又称为承保。
在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历以下程序:

保险业务员展业(向潜在的投保人宣传并进行保险产品故规划);
投保人投保;
保险人进行审核并作出审核决定,审核决定经投保人确认后保险人印制保单并交付投保
人。
上述三阶段其实即为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
(三)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
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1. 合同成立与保单交付
根据《保险法》第 13 条,通常情况下,保险合同成立在先,保险单签发在后,这是保险
人的一项义务,保险单成为保险合同的书面证明。
如果双方约定以保险单的签发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此时保单的交付标志合同成立。
2. 合同成立与保费交付
《保险法》第 14 条: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
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由此可见,保费交付是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义务,不是保险合同的成立要件,除非双方
对此作了特别约定。
案例:
2002 年 4 月 11 日,黄某以颜某为被保险人向某保险公司投保“平安鸿盛险”1 万元,同
时交了首期保费 1181 元,业务员开具了“人身保险费暂收收据”。
由于被保险人超龄,保险公司于 4 月 25 日向投保人发出要求被保险人体检的通知。
4 月 26 日,业务员带颜某到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开始之前被保险人疾病发作,当即住院,
经诊断为肺部感染性休克、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并于 4 月 29 日死亡。黄某于 10 月 21 日
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一审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尚未承保,合同未成立。
二审法院认为,投保人所提交的投保书是一份要约,保险公司的体检通知书未明确表
示是否承保,而是要求体检,因此不是承诺,而是新的要约。(不是新的要约,没有实质
性改变新的要约,)
投保人若同意通知书的内容,按要求进行体检并提供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的体检报告给保
险公司,就完成了对新要约的承诺,合同成立。
本案中,被保险人在体检时发病死亡,其尚未完成体检并向保险公司提供身体健康的体
检报告,因此合同并未成立。

第六讲 保险合同的内容

保险合同的内容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保险条款加以固定。

一、保险合同的一般条款
保险法第 18 条明确规定了保险合同的一般条款:
(一)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姓名或者
名称、住所;
  (三)保险标的;
  (四)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五)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
  (六)保险金额;
  (七)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
  (八)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
  (九)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
  (十)订立合同的年、月、日。
(一)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1. 保险责任
2005 年1月,董宏思被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随后,
董宏思接受了“插管引流”手术。2003 年董曾买过一份“国寿康宁重大疾病保险”,已经
连续交纳了两年保费的他找出保险合同,发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正是合同上约定的重
大疾病之一,于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4月,保险公司表示拒赔,理由是“根据保险条款规定,关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赔
付标准为: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需进行坏死组织清除,病灶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的
手术治疗。被保险人此次出险未做病灶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尚未达到条款中的
给付条件。”
董宏思找到了自己的主治医生,医生给出的答案是:“临床上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病情较重的就必须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引流
引流也是一种清除手术。”
2005 年 8 月 1 日,董宏思正式向昆明盘龙区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董宏思所患疾病属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急性坏死性胰腺
炎”,所实施的手术虽然是引流术,但该手术同样达到合同注释的“进行坏死组织清除”
的目的,属于科学的最佳方案。最终判被告支付原告董宏思重大疾病保险金 10 万元。
不合理的重大疾病保险条款:保死不保病?
重大疾病险中的‘急性重症肝炎’:肝脏急速萎缩、坏死区域涵盖整个肝叶,只存留
胶原网状结构……等四项。只有得了符合这四项的急性重症肝炎,才能获赔。
据医疗专家介绍,符合这种条件的肝炎患者要想达到保险公司规定的条款只有做肝穿
手术,而这是一项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也就是说,患者在生前要想得到赔偿是不可能的。
再如,对于“重大肝病末期”,保险公司是这么规定的:肝病末期是指肝脏疾病导致
的肝硬化。必须同时满足如下全部临床表现:(1)连续性黄疸;(2)腹水;(3)肝性
脑病;(4)门静脉高压症。那么在临床上全部符合这四个条件有多大的几率呢?
国内有关医学专家表示,如果全部符合这四个条件,那么病人的病情肯定非常严重了,
而实际上,有的病人可能只符合其中一两个条件就是肝病末期了,比如腹水这一项,如果
是顽固性腹水、治疗多次还是反复的,那么就已经比较严重了。所以临床上判断病人是否
肝病末期,不一定是看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而要看其中具体指标的严重程度。
又如,重大疾病险中的肾病,被保险人要想获赔必须达到“双肾不可逆转的坏死”。
1999 年 11 月,吴慧霞在某保险公司营销员的宣传下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营销员讲
这是重大疾病险,只要得了保险单所列疾病,保费可以提前支付。
2004 年 7 月,吴慧霞被确诊为“神经纤维肉瘤”。她在绝望中想起了这份保单,保险
公司理赔处说:“你的病在理赔范围内,但必须确定在6个月内死亡,才能提前支付保险
金,且必须由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开证明。”
在市消协的调解下,保险公司最终给吴慧霞提前给付了重大疾病保险金 5000 元。
2. 责任免除
第 19 条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中的下列条款无效:
(1)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
(2)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
17 条程序上的控制,19 条实体上的公平。
1998 年 6 月,蒋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家庭财产保险,保单上载明保险期限自 1998 年 6
月 21 日至 1999 年 6 月 20 日,保险金额 8 万元,除外责任为“被保险人或其家庭成员的故
意行为或重大过失”。
蒋某儿子 11 岁,性格内向自闭。1998 年 9 月 9 日晚,蒋某因儿子未能完成作业对其责骂。
第二天是教师节,学校放假一天,蒋某和妻子上班后,儿子因生气不能自控在家中放火,
导致屋内财产全部被毁,损失 7 万元。9 月 12 日,蒋某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拒赔

法院还是判决了保险公司赔偿,不认为儿子有故意的意思。
1997 年,某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企业财产保险。保险期间内,企业某车间仓库起火,
造成重大损失。经调查,此案系故意纵火。车间主任刘某因疏于管理,导致生产质量滑坡
几个月内出现大批次品。刘某遂唆使两名工人纵火,以掩盖自己的失职行为。
该企业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属
于除外责任。本案中,火灾系由车间主任刘某故意造成,属于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因此
拒绝赔付。
问: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应该承担责任,不是职务行为。
2002 年 5 月至 12 月,哈尔滨天福燕京楼酒店老板王国廷在平安保险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投保了 4 份保险,分别是 2 份“平安鸿盛”终身寿险和 2 份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险。4 份
保险涉及保险金额为 95.34 万元,身故受益人是王国廷 20 岁的长女王文宇。
2002 年 9 月,王某带领装修工人在酒店装修,其间有工人看见其腰上别着一把手枪。23
时许,王某在下蹲调电焊机时,突然一声枪响,王某应声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公
安部门认定王某涉嫌非法持有枪支,但人已死亡,枪支来源不清。死亡原因是手枪走火击
中头部。
据此,保险公司援引保险合同第 3 条“责任免除”中的第 2 项:“被保险人的故意犯罪
或拒捕、故意自伤”,作出拒赔决定。受益人诉至法院。
保险合同第 3 条 责任免除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1)……
(2)被保险人的故意犯罪或拒捕、故意自伤
(3)……
不是非法持枪导致的死亡,而是枪支走火,故意犯罪与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只有人民
法院才能作出有罪判决,判决前没有故意犯罪。(对故意犯罪的解释?)
《保险法》第 45 条:因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导致其伤残或
者死亡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
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关于保险条款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含义的批复》(保监复[1999]168 号文)第
4 条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如果当事人尚生存,则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来决定是否构成犯
罪;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无法对其进行审判,则应理解为事实上明显已构成犯罪行
为。”
(保监会文件,法院不一定接受)
解释三第 22 条 保险法第 45 条规定的“被保险人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
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其他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若案件发生在解释三以后,不赔)
解释三第 23 条 保险人主张根据保险法第 45 条的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证
明被保险人的死亡、伤残结果与其实施的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的行
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被保险人在羁押、服刑期间因意外或者疾病造成伤残或者死亡,保险人主张根据保险
法第 45 条的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故意犯罪,保险公司证明)
在一些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除外责任之一是“被保险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与保险法的表述相比,这一约定有两个变化,是否应受支持?
《关于保险条款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含义的批复》(保监复[1999]168 号文)第
3 条规定:
“在保险条款中,如将一般违法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应当采用列举方式,如酒后驾车、无
证驾驶等;如采用‘违法犯罪行为’的表述方式,应理解为仅指故意犯罪行为”。
(二)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
保险期间又称保险期限,是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期限,也叫保险责任起迄期限。
保险期限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二是以某一事件的始末为保险期限,如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航程保险都以一个航
程为保险期限。这种计算方法通常用在保险期限因事件本身的变化,较难确定固定时间的
情形。
保险责任开始时间(观察期)
现行保险条款一般规定,保险责任开始日期为本合同生效日。
如果人身险合同、尤其是健康保险合同约定了观察期,则责任开始时间与生效时间常
常不一致。
还有些合同的责任开始时间也不同于生效时间,如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规
定,保险责任从被保险人踏入本保险单上指定的航班班机的舱门开始,到飞抵目的港走出
舱门为止。(在摆渡车上受伤,不赔)
(三)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
保险费应当由投保人支付。在人身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可以代投保人交费,保
险人不得拒绝。在财产险中,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任何第三人均可代替投保人交保险费
保险人不得拒绝。
投保人应按期交付保费。按照惯例,保险公司在投保人应续交保费时,会发出通知。实
践中,很多人身险合同的投保人未能按期交费,导致合同失效,投保人此时往往主张保险
公司没有通知交费,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然而,除非合同中有特别约定,保险公司没有通知交费的义务。
案例:投保人不按约定缴纳保险费,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
(主要指财产险,人身险不按照约定期限缴纳保费,保险效力停止。)
2001 年 1 月 21 日,某公司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企业财产综合险”保险合同,将该厂
自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全部投保,保险期限 1 年,金额 620 万元。保险合同约定保费
应在 1 月 31 日前全部支付,否则,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或从解约书送达 15 日后终止保险
合同。
该公司未能按期支付保险费。虽经保险公司多次催促,仍然拖延。2001 年 6 月 20 日,
该地区发生台风,公司部分房屋及室内设施严重损坏,损失 200 万元。该公司向保险公司
索赔,表示所欠保险费可在赔款中扣除,被保险公司拒绝。公司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问题一:迟延交付保险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
按照《保险法》第 14 条,是否交付保险费对合同成立没有任何影响。
问题二:迟延交费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原则上,迟延交费对合同效力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双方约定交费是合同生效的要
件,保险合同就成为一种附条件的合同。不交费,合同成立但不生效,保险人自然不承担
责任。
问题三:双方约定保费交付是保险责任期间开始的条件
在没有交费时,合同即使成立生效,保险人也不承担责任。
如果没有约定保费的交付是合同成立、合同生效或责任期间开始的条件,而仅仅约定
了保费的交付时间,对于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拒赔,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保险人可以拒赔,理由是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一般情况下,投保人先
交保费,保险人后履行义务。根据《合同法》关于先履行抗辩权的规定,在先履行一方即
投保人不交费的情况下,后履行一方即保险人可以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赔偿保险金。
《合同法》第 67 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
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
应的履行要求。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在先履行抗辩权中,一旦先履行一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后履行
一方就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实践中,投保人往往在事故发生后索赔时交费,此时保险人
无法援用先履行抗辩权。
《保险法》对此问题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认为投保人不按
照合同约定交费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但是,保险人不能以此为由免除自己的义务,仍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由此,保险人被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虽然很多保险条款对此做了规定,如《沿海内
河船舶保险条款》第 16 条规定:被保险人应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一次交清保险费,除合同另
有约定外,保险合同在被保险人交付保费后才能生效。但上述条款必须作为保险合同的一
部分方能适用。
理论上,可以通过将保费交付和合同生效、责任期间开始等联系起来的做法减少保险
人的风险。
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不按期交费受到合同效力中止条款的制约,问题不是很大。
(四)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
第 23 条: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
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人应当
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
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或
者给付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人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除支付保险金外,应当赔偿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因此受到的损失。
(前款规定义务:未及时赔付,还是未及时核定,推定要赔?多数学者支持后者)
第 24 条 保险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作出核定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
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出拒绝赔偿或者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
并说明理由。
第 25 条 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六十日内 ,
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数额先
予支付;保险人最终确定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应当支付相应的差额。
(要赔,赔多少不确定)
第 26 条 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
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
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2009 年 3 月 31 日,原告龚翠萍为其父龚发品在被告泰康人寿处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份,
原告代其父在被保险人一栏签名。保单约定:保险合同期限一年,身故保险金额 10 万元。
2009 年 6 月 19 日,被保险人因交通事故死亡。6 月 20 日,原告向保险公司报案。7
月 7 日,原告在接受被告调查询问时称:因我爸爸在米易,他知道我为他买保险,委托我
帮他签的名。
2009 年 10 月 25 日,被告电话通知原告拒赔,并于 2010 年 2 月再次电话通知拒赔。
2012 年 2 月 10 日,原告向武侯区法院提起诉讼。
(2013)成民终字第 1136 号
问题一:本案能否适用新《保险法》?
司法解释一第二条 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
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 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
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问题二:被保险人同意与否的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中,虽然没有被保险人“龚发品”书面签字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但是投保人龚翠萍与被保险人系父女关系,投保人在异地为家中的父亲投保并无不当,投
保人陈述经过了被保险人的同意,被告并未在当时表示反对,而是接受了投保人的投保,
且被告并无相应证据证明投保人代为被保险人签字的行为存在可能的道德风险,没有被保
险人的书面同意方式,并不表示否认被保险人存在的口头等其他同意方式,因此应当认定
被保险人龚发品同意投保人龚翠萍代为签字投保并认可保险金额。
问题三: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一审法院认为:意外身故保险是投保人龚翠萍为被保险人投保的险种之一,该保险是
以被保险人的生命发生保险事故为支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属于人寿保险。根据《保险
法》第 26 条,诉讼时效为五年。
(一审判决错误,意外身故保险不等于人寿保险)
(没有书面拒赔通知书)

二、保险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宽限期条款、效力中止和复效条款
1. 宽限期
如果合同约定分期交付保险费,而投保人未按规定日期交付保险费,保险人一般给予
一定的期间为宽限期,在此期间合同效力继续。在宽限期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仍负保
险责任。逾宽限期仍未交付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按照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
宽限期是给予投保人延期交费的时间优惠,宽限期的保险责任属于续期保险费对应期间
的保险责任,而非前一交费期间的保险责任。
《保险法》第 36 条: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
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
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
险金额。
被保险人在前款规定期限内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但
可以扣减欠交的保险费。
2. 合同效力中止
效力的暂时停止。期间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责任。

关于保险合同效力中止的适用范围,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例如:《意大利民法典》规
定,适用于所有分期支付保险费的合同。我国,仅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
3. 复效
合同效力恢复是指效力已经中止的保险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申请恢复合同的
效力,视为原合同自始没有中止效力。
《保险法》第 37 条:合同效力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止的,经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
并达成协议,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合同效力恢复。但是,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二
年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理论上一般认为,复效应满足下列条件:
(1)投保人提出复效申请;
(2)申请在法定保留期内提出。2 年,复效申请保留期或复效期间,保险人不得行使
解除权。2 年后的申请,只要尚未行使解除权,保险人仍然可以接受。
(3)申请复效时仍然符合投保条件,如健康状况。业务规范的保险公司,会要求被保险
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提交体检单或健康证明等文件。
(4)补交欠缴的保险费及利息。《保险法》仅规定补交保险费,没有规定利息,合同
中一般会约定。
在复效时,如果保险合同条款对如实告知义务有约定,应遵从约定。
如果没有约定,而保险人径行收取了保险费,则投保人无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国内保险实务中,涉及上述两方面的案例都已出现。
复效生效的具体时间,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合同一般约定自投保人补交所欠的保险费及
利息时,合同效力恢复。
台湾保险法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
非寿险的复效日为保险人的同意日。保险人接到复效申请后,如果不同意,必须明示拒
绝,10 日内没有拒绝的,视为承诺。
寿险合同的复效日为投保人交清保险费及其他费用后的翌日上午零时。
阿姆斯特朗于 1960 年 6 月 4 日购买了一份金额为 10 万美元的保险,保险单受益人为妻子
费德,并选择了每月支付保险费。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宽限期为 30 天,在宽限期内,保险
单继续有效。
7 月 4 日,阿姆斯特朗缴纳了保险费。8 月 4 日,阿姆斯特朗没有缴保险费。9 月 11 日,阿
姆斯特朗向保险公司提出复效申请,并且缴纳了 8 月份和 9 月份的保险费。9 月 24 日,保
险公司同意恢复保险单效力。
10 月份,阿姆斯特朗没有缴纳保险费。11 月 10 日,阿姆斯特朗死亡。受益人要求保险公
司支付保险金。
复效合同效力的两个观点:复效是一个新的合同;复效是合同的延续,没有成立新的合同。
在法庭诉讼中,费德声称:9 月 24 日,保险公司同意恢复保险单效力,阿姆斯特朗缴纳了
保险费,这应当创造了一个新的缴费期间,随后的缴费期间应当是从 9 月 24 日到 10 月 24
日,相应的宽限期应该是截止到 11 月 24 日。被保险人于 11 月 10 日去世,尚在宽限期内,
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公司辩称:9 月 24 日,保险公司同意恢复保险单效力,阿姆斯特朗缴纳保险费的行为,
只是导致原有合同效力的恢复,而不是签订一个新合同,所以,保险合同的缴费期间仍然
应该是 9 月 4 日到 10 月 4 日,宽限期截止到 11 月 4 日。被保险人死于 11 月 10 日,已经超
过了宽限期,保险公司不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法官认为:复效并不产生一个新的合同,只是原合同的效力的重新恢复,这就意味着原合
同中的所有规定继续有效。
复效后的保险合同,还是原合同的继续,不是重新订立的一个新合同。
中止的保险合同恢复以后,中止期间仍然计入保险期间,保险期间视为从未间断。
保险合同效力恢复后,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人应该根据保险合同成立时的约定承担责任。
(二)年龄误告条款
年龄是判断风险的重要因素。
1. 被保险人的年龄按周岁计算。投保人应在投保时将被保险人的真实年龄在投保单上填明 。
被保险人的年龄是决定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年龄越大,发生意外死亡和疾病身故的能性
越大。
2. 申报的年龄不真实,并且真实年龄不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1)真实年龄超
过保险年龄。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99 版康宁终身保险:70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者。(2)
真实年龄未达法定最低承保年龄。中国人寿国寿女性疾病保险(A)条款:16 至 60 周岁以
下,身体健康的女性。
实质上是违法如实告知义务,但被单独提出,特别规范。
第 32 条第 1 款: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
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保险人行使合
同解除权,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三款、第六款的规定。
3. 申报的年龄不真实,但仍在承保年龄范围内。
(1)实付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
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年龄少报)
(2)实付多于应付的,应将多收的保费退还。(如年龄报的高,风险更高,多付费)
(三)自杀条款
多数国家保险法对自杀的处理是,一定时间内的自杀,保险人不承担责任,这主要是为了
防止道德风险。
但自杀有多种原因,非为图谋保险金自杀也不获赔付,将影响受益人或遗属的利益。
认定自杀,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认定。主观上必须具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故意,因精神
失常或心智失常导致的死亡,不属于被保险人自杀的范畴。客观上,必须具有结束自己生
命的行为,并导致死亡的结果。委托他人将自己杀死,也属于自杀,如安乐死。
1997 年 4 月 28 日,严某为其 9 岁的女儿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 5 份少儿险,身故受益人为严
某。1998 年 3 月 22 日晚,严某的妻子刘某携带女儿从 11 层办公楼跳楼死亡。经公安部门
现场勘查,认定为她们为自杀。严某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意外身故保险金,拒赔,理由
是虽仅 9 岁,但对从 11 层高楼跳下会导致死亡的后果是知道的,其随母亲一起跳楼,主观
上,客观上,应认定为自杀,且在 2 年内,不承担责任。严认为,9 岁尚为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其智力程度尚不足以辨别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况且被其母亲携带,可能也非自
愿。
1. 被保险人死亡原因的举证责任分配
人寿保险合同:即死亡险,家属不用证明怎么死,保险公司不想赔要证明有法定、约定免
责事由。
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即死于意外才赔,美国一般把意外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家属,国内很多
案例要求保险公司证明不是死于意外。
【一人掉下悬崖,但是没人看见是怎么掉下的,可能失足也可能自杀,实际上难以证明】
(健康险一般没有什么争议)
2. 因精神疾病自杀身亡的赔付
自杀通常被定义为具有完整健全心智的人故意或者意图自我毁灭的行为。
受益人常常声称,死者精神失常,缺乏实施自杀行为所应具备的意图,所以死亡结果应被
视为意外事件,应获得保险金赔付。
【1872 年,美国最高法院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 v. Terry 案】
该案中被保险人服毒自杀,有证据显示服毒当时被保险人精神失常。
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被保险人“自我结束生命”,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认为:“我们判决,解决当前这一争议的规则如下:如果被保险人神志清醒,但出于
愤怒、骄傲、嫉妒、或者逃避生活烦恼的期望,故意结束自己的生命,该除外责任条款适
用于这种情形,保险人无须赔付。而如果确是被保险人的自愿行为,虽然他明知行为的结
果就是死亡,但是他的心智受损以至于无法理解他即将实施的行为的道德性质、普适本质
社会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或者他是被精神失常的冲动所驱使,他无力抗拒,这样的死亡
属于合同双方预期的承保范围,因此保险人应承担赔付责任。”
受该案影响,美国寿险业者调整了保险合同的规定,将自杀条款的规定扩展为“自杀,无
论精神正常还是精神失常”或者类似的表述。
1876 年美国最高法院 Bigelow v. Berkshire Life Insurance Co.一案支持上述做法。
3. 我国的规则演变
2002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保险法〉第 65 条“自杀”含义的批复》中,规定
“被保险人在投保后两年内因患精神病,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溺水身亡,不属于
主动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亦不具有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故保险人应按合同约定承担保险
责任”。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 年)
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的,其自杀后,保险人不得以自杀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民法上有无行为能力的判断不是控制力而是认知力、辨别力,如抑郁症患者是有行为能力
但他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按照最高法,完全行为能力也可能得到赔付。
《保险法》第 44 条: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
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
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把复效看作新合同的成立,这里可以认定为特殊规定,
总体上复效还是合同效力的延续)
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问题: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举证责任?
被保险人家属举证。
解释三第 21 条 保险人以被保险人自杀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的,由保险人承担举证责任。
受益人或者被保险人的继承人以被保险人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抗辩的,由其承担举
证责任。

第七讲 保险合同的解释

保险合同的解释,是指受理保险合同纠纷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保
险合同条款的含义作出有法律效力的分析和说明。
《合同法》第 125 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
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第 41 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
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上述条款确定了我国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义解释、目的解释、整体解释、
交易习惯解释、诚信解释和不利解释。

(一)文义解释(literal interpretation)
按照保险合同条款的文字含义及其通常使用的方式来确定其真实意思的解释方法,这是
保险合同解释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一般而言,文义解释是按照争议条款用语的通常理解进行解释,即一个正常理性的人在
同等情况下对该用语的理解。如英国保险法规定,除非明显的使用专业术语,否则应作一
般解释。
但是,如果保险合同使用专业术语,就应当按照相关专业人员的理解进行解释。
(老师:专业解释应该包含在文义解释内)
2002 年 4 月 6 日,某乡印刷厂向当地某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险,保险公司承保的责任范
围包括爆炸、火灾、暴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责任期间 1 年,从合同生效日起算。7
月 10 日,当地下了一场大雨,导致厂房内外的纸张被浸泡而无法使用,并使已经生产出来
的印刷品大部分报废。该厂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认为不属于承保范围,双方发生争
议。
本案中,双方对暴雨的理解发生分歧,应如何解释?
本案应当采用文义解释原则。暴雨这一词汇在保险行业中属于专业术语,应当按照国家气
象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来解释,特指每小时降雨量达 16 毫米以上,或者连续 12 小时降雨
量达 30 毫米以上,或者连续 24 小时降雨量达 50 毫米以上。
(保险公司不需要赔,保险公司的提示和说明义务要到位)
如果保险合同使用了专业术语,但又变更了其专业意义上的通常含义,应按照保险合同确
定的含义理解。
1993 年 4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对“暴风”的界定: 8 级风,
即风速在 17.2m/s 以上就构成暴风。
气象部门的风力等级表规定,暴风指风速在 28.3m/s 以上,即 11 级风。

(二)整体解释
整体解释也称体系解释,是指在解释合同时,不是对某个条款进行单独解释,而是从合同
整体出发以确定各个条款的正确意思。
1. 书面约定优于口头约定。
(书面在先,口头在后?不看时间先后,只看表达方式)
2. 保险单及其他保险凭证上载明的内容优于投保单或其他文件上载明的内容。
3. 明示(特约)条款优于默示(一般)条款。
4. 文字效力的不同解释。保险实务中,手写文字、打印文字和印刷文字具有相同的法律效
力。如有冲突,则前者优于后者。
解释二第 14 条 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认定:
(1)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
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
(以投保单为准:其实对投保人有利,投保的时候是比较仔细的)
(2)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3)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4)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李某之女 1999 年 9 月进入上海某大学学习,报名时购买了“学平险”。2003 年 5 月,李女
患白血病。李某于 11 月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发现保单有问题:保单正面印刷字标示
“保险期限 3 年,保费 90 元”,反面人工填写的有效期限却是“从 1999 年 9 月 12 日零时
起至 2003 年 9 月 11 日 24 时止”。保险公司认为这是一张 3 年期保单,拒赔。李某认为女
儿念 4 年制本科,应是 4 年期保单。
应该以手写为准,四年大学不可能只保三年。(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

(三)不利解释原则(Contra proferentem rule)


1536 年,理查德马丁将其保险业务扩展到人身保险,并为一位嗜酒的朋友威廉 吉朋承
保,保险金额 2000 英镑,保险期限 12 个月,保险费 80 英镑。
吉朋于 1537 年 5 月 29 日死亡。受益人请求支付保险金。马丁声称吉朋所保的 12 个月是
按照阴历每月 28 天计算,不是指日历上的 12 个月,因此保险期限已于 5 月 20 日届满。
法院判决,应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马丁有义务支付保险金。
(条款是保险人提供的,不利于提供方来解释)
1. 适用前提
保险条款存在“疑义”,致使当事人的意图难以明确。
所谓合同条款疑义性,是指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含义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理解,且这些解
释表面上均可以成立。
例如,合同中约定“朴茨茅斯港(portsmouth)”,但世界上一共有 5 个,一在英国,其余
在美国。
如果合同条款含义清楚,意图明确,即使双方事后发生争议,也不能适用该原则。
2. 疑义性的判断标准
最为常见的是“普通读者标准”(the ordinary reader standard),即根据一个正常的、具有
合理理解能力的普通阅读者在阅读该合同条款时是否产生疑义为标准。
如果具有正常理解能力的第三者对条款未看出歧义,即使当事人存在争议,也不适用该项
原则。
“惩罚性”标准(the penalty standard),存在争议即视为存在疑义。
3. 适用的合同条款类型
保险合同的条款可以分为格式条款、特约条款、法定条款和由保险人拟定、但须经保险监
管机构审批通过方可适用的格式条款四类。(特约条款、法定条款不适用不利解释原则)
如第 107 条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
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4. 适用对象
美国的一些判例认为,如果被保险人不是弱者,而是一个可以和保险人相抗衡的组织,不
适用这一原则。例如再保险中原则上不采用不利解释原则。
但是,也存在许多相反的判例。
原《保险法》第 31 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此即不利解释(疑义解释)原则。
审判实践中,很多法院以本条作为解释保险合同条款的惟一依据。
第 31 条的不足之处:
(1)适用于合同争议而非合同疑义。
(2)适用于一切合同条款。
(3)将不利解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解释的单一原则。
《澳门商法典》第 970 条(保险单条款之解释)规定:“1.保险单之一般条款及特别
条款应按照解释法律之一般原则解释。2.如有疑问,保险人所制定之任何一般条款或特别
条款,应以最有利于被保险人的方式解释。3.以上两款之规定,不适用于按照法律或规章
制定之同一保险单之一般条款及特别条款。”
《保险法》第 30 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
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
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解释二第 17 条  保险人在其提供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中对非保险术语所作的解释符合专
业意义,或者虽不符合专业意义,但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人民法院应
予认可。
2010 年 8 月 4 日,关某在天安保险潜江公司投保了一份家庭自用汽车保险(包括机动车损
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责任险等多个险种),双方签订了保险合同,约定保险费
用为 7600.01 元,保险期间自 2010 年 8 月 5 日 0 时起至 2011 年 8 月 4 日 24 时止,其中机动
车损失险保险责任限额为 32 万元。
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第四条第(五)项规定: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
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因暴雨造成被保险机动车损失的,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
约定负责赔偿。第七条第(十)项规定:因发动机进水后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保险人不负
责赔偿。
2011 年 6 月 18 日,潜江市出现特大暴雨天气,24 小时降雨量为 192.6 毫米。同日,被保险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进水,导致车辆受损。
事故发生后,关某当即向天安保险潜江公司报案。经天安保险潜江公司同意后,关某将
车拖至荆州迅达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支付维修费用 93099 元。后关某多次向
天安保险潜江公司申请理赔,天安保险潜江公司以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属免责范围为由拒
绝赔付。
2011 年 7 月 28 日,关某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天安保险潜江公司支付保险赔偿金 93099 元。

(2012)鄂汉江中民二终字第 00003 号
不利解释原则,由保险人赔。

第八讲 保险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保险合同的变更
保险合同的变更可以分为主体的变更与内容的变更。
主体的变更可以进一步分为当事人的变更和受益人的变更。
当事人的变更也被称为保险合同的转让。
(A 保险公司出问题,国家强制转给 B 公司)
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当事人变更往往是由保险标的转让所导致。
原法第 34 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
合同。
评价: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体现
《保险法》第 49 条 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被保险人是保险金的权利人,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必须对标的有利益)
(49 不需要同意,不同主体掌控下,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不同。49 条平衡双方利益关系)
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
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
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
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
保人。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
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某客运公司和湖南某保险公司缔结合同,为该公司所属的大客车购买车损险等九种保险,
保险期限从 2010 年 7 月 1 日到 2011 年 6 月 30 日。
2011 年 3 月 5 日,客运公司改制,将大客车转让给职工(该车司机)张某,并办理了过户
手续,但双方都没有通知保险公司。
过户两天后,车辆在营运时发生自燃,全部损毁。张某认为,自己获得车辆所有权的同时
已经成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同时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内,故要求赔偿。
适用新保险法。按照经验来说,这种情况下危险程度不会显著增加,开车的人也没有变,
没有因果关系,应该要赔。
《解释四》第 1 条:保险标的已交付受让人,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承担保险
标的毁损灭失风险的受让人,依照保险法第 48 条、第 49 条的规定主张行使被保险人权利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 2 条:保险人已向投保人履行了保险法规定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保险标的受让人以
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人未向其提示或者明确说明为由,主张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不生效
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 3 条:被保险人死亡,继承保险标的的当事人主张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解释四》第 5 条:被保险人、受让人依法及时向保险人发出保险标的转让通知后,保险
人作出答复前,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主张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保
险金的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 92 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
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
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
险公司接受转让。
(人寿保险单强制转让,人寿险涉及到养老问题)

二、保险合同的解除

(一)任意解除
(合同法:协议、法定、约定,协议和约定的区别在于,约定是合同中事先约好的,协议
一般是事后再协商的。)
任意解除是指当事人可基于自己的意愿随意解除合同。在各国保险法中,任意解除合
同的权利通常赋予投保人而非保险人。
(解除合同是为了可以让投保人不用长期付费,而不是完全保护)
《保险法》第 15 条也奉行这一精神:“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
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双方都同意,保险人可以解除,但协议解除很少)
第 50 条规定,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
事人不得解除合同。
(防止投保人恶意利用合同解除权,损害保险人利益)
第 54 条(财产保险合同) 保险责任开始前,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合同
约定向保险人支付手续费,保险人应当退还保险费。保险责任开始后,投保人要求解除合
同的,保险人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
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第 47 条(人身保险合同)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
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 30 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二)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基于法定事由解除合同。由于《保险法》原则上允许投保人解除合
同,却禁止保险人解除合同,因此法定解除主要适用于保险人,其情形主要包括:
其一,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其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
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27-1,不退保费)。
其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27-2,除 43 条外
不退保费)。
其四,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
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退现金价值)。
其五,自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 2 年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退现金价值)。
其六,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30 日内,
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其七,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
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其八,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
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其九,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的,自保险人赔偿之日起 30 日内,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也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提前 15 日通知投保人。(15 条的例
外)
合同解除的,保险人应当将保险标的未受损失部分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
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
问题:
(1)全部损失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2)超过 30 日,投保人能否解除合同?
刘某 2010 年买的新车,2010 年 8 月投保电话车险,车上路以后报案 5 次,本来保险应该在
2011 年 8 月到期,可 2011 年 1 月份,保险公司将刘某车险退保。刘某认为,保险合同中未
规定出险多就可退保。
(其九)
投保人延期交付保费,保险人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
案例:
1998 年 11 月 10 日,某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了 500 万元的企业财产保险合同附加盗窃险,
保险期间自 1998 年 11 月 14 日零时至 1999 年 11 月 13 日 24 时止,保险费 14000 元,分 3 期
缴纳,首期保险费 5000 元,11 月 13 日前支付;2 期保险费 5000 元,99 年 1 月 30 日前支
付;3 期保费于 99 年 4 月 30 日前支付,支付方式是银行托收。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按时
到银行办理委托手续,被告知该账户无钱可划,后多次催促均被推托。99 年 11 月 7 日,该
企业仓库因电线故障发生大火,造成 100 万元损失,该企业在当日补交保费并索赔。保险
公司认为,该企业未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有解除权,因此拒赔。
迟延交费不属于保险法中的法定解除情形,在保险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保险人根
据保险法第 15 条不享有合同解除权。
对此,有学者认为,此种情形可以适用《合同法》第 94 条,保险人仍然享有解除权。
第 94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
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
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然而,第 15 条中明确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外”,这其实就排除了合同法适用的
空间。
解除保险合同要有解约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解约通知。是否要通知,保险法未规定,
合同法 96 条规定要。
本案中,没有通知,合同没有解除。
(投保人一直未交费,保险人完全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权)
(三)约定解除
约定解除是指基于约定的事由解除合同。与法定解除一样,约定解除权在实务中也主要
赋予保险人而非投保人。
(四)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是指在保险合同履行完毕前,虽无法定或者约定解除事由的存在,但经双方经
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由于投保人享有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因此,如果保险人在无法定和
约定解除事由的情况下希望解除合同,就只能通过协议解除。
(五)解除权的行使
除协议解除外,无论是任意解除、法定解除还是约定解除,当事人享有的解除权均为形
成权,解除合同的行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对于解约行为的具体形式,《保险法》未作规定,因此可以适用《合同法》的相关条
款。根据该法第 96 条,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
时解除。
1995 年 10 月,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永顺县支公司为本单位 6 名女职工(包括原告王连顺之
妻陈晓兰)投保妇科癌病普查保险,投保人和保险人均为永顺县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受
益人是这 6 名女职工,保期 3 年,保险金额 1 万元,保费每人 40 元。该保费由永顺县保险
公司工会经费中出资一次交清。
1996 年 6 月,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永顺县支公司分立为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陈
晓兰被分到被告永顺人保工作。1997 年 7 月,陈晓兰从永顺人保调往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吉
首分公司工作。同年 8 月 5 日,永顺人保作出业务批单,以陈晓兰不具有可保利益为由解
除了保险合同,但没有书面通知陈晓兰。
永顺人保已何种身份解除合同?
1998 年 1 月,医院诊断陈晓兰患癌症。陈晓兰于 1998 年 1 月和 5 月两次向永顺人保递交了
给付保险金的申请。永顺人保以陈晓兰调离后已不具有可保利益,保险合同失效为由,于
同年 7 月 21 日给陈晓兰下发了保险金拒付通知书。陈晓兰为此于 1999 年 2 月 8 日提起诉讼,
同年 7 月 8 日因癌症恶化死亡,丈夫王连顺参加诉讼。
湖南省永顺县人民法院认为:根据保费出资的实际情况,应认定这个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是
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永顺县支公司工会,保险人是该公司。(否则投保人保险人同一个,
合同不成立)
通常的合同,由于是签约双方的一致意思表示,所以只要签约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变
更或者解除。但是在保险合同中,由于有被保险人加入,合同与被保险人利害相关,因此,
只有在通知并征求被保险人的意见后,才能决定合同的订立、变更或解除。
原告王连顺之妻陈晓兰从被告永顺人保调离后,永顺人保借该人身保险合同为同一人
签署的便利,在没有征求陈晓兰意见的情况下,就以业务批单的形式解除合同。此举违背
了保险法第 15 条的规定,不能发生解除的效力。该法院于 1999 年 8 月 11 日判决:被告永
顺人保给付原告王连顺保险金 1 万元。
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认为
陈某不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其调离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作为投保人已失去保险利益,一
审法院认定合同有效,是适用法律不当。
州中级人民法院指令永顺县人民法院再审。县法院于 2000 年 5 月 16 日判决:驳回抗
诉,维持原判。永顺人保不服,提出上诉。
永顺人保认为:
第一,在本案合同中,上诉人既作为投保人又作为保险人,经协商一致变更保险合同
的部分内容,作出终止对陈晓兰保险责任的业务批单,是合法的民事行为。
第二,即使以批单形式终止对陈晓兰的保险责任是无效的,由于陈晓兰已调离,上诉
人已不具有可保利益,保险合同中涉及陈晓兰的部分也应当认定无效。
州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后认为:
  本案的保险合同不能解除,不仅仅因为它是以无效的批单形式解除的,更因为解除时
没有通知陈晓兰并征求她的意见。陈晓兰虽然不是该保险合同的签约人,但作为人身保险
合同的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她有权知道合同的效力情况。在无人通知的情况下,她有理由
相信该保险合同仍然存在。当她患了癌症并据此申请理赔时,上诉人永顺人保才出具解除
合同的批单,此举违背了民事行为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当然无效。2000 年 10 月 16
日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不通知的结果:有善意信赖,可能不买别的保险。)
解释三第 17 条 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当事人以其解除合同未经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同意为由主张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已向投保人支
付相当于保险单现金价值的款项并通知保险人的除外。

第九讲 保险代位求偿权

一、概述

(一)概念
又称为代位求偿权(Right of Subrogation),是指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
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
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保险法》第 60 条第 1 款: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
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
利。
(防止不当得利)
(二)立法目的
1. 贯彻财产保险“损害补偿”原则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保险人享有保险金给付请求权。任何负担
赔偿责任的第三人在被保险人向其请求赔偿时,保险人已经支付保险金或者保险人有责任
支付保险赔偿,并不构成第三人对抗被保险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这将使被保险人
可能获得超过实际损失的赔偿,有违损害补偿原则。
2. 贯彻民事惩罚原则
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最终在经济上有所负担。若致害人因为被保险人享受保险赔偿而
不承担赔偿责任,其实际上通过被保险人和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而获益。
3. 合理平衡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4. 保护投保人利益
有观点认为,依据侵权法法理,损害是侵权责任必备的构成要件,因此,这里的“第三者
对保险标的的损害”,专指第三者对保险标的以侵权的方式造成的损害,故被保险人对第
三者享有的请求权,专指因第三者侵权行为而引起的赔偿损失请求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损害应指因故意或过失行为造成的不利益的状态,因此,可代位行使
的权利,应为因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损失而产生的权利,简言之,是
由于第三者的过错行为造成损失而产生的权利。(包括违约、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解释四》第 7 条:保险人依照保险法第 60 条的规定,主张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因第三者侵
权或者违约等享有的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问题:如果投保人是第三人呢?
《解释四》第 8 条: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不同主体,因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
成保险事故,保险人依法主张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投保人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人民法院应
予支持,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性质
1. 是一种债权转移
2. 是一种法定权利
在大陆法系,学者们一般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是依据法律
的规定享有的,不考虑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是否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该项权利,也不考虑被保
险人与第三人在交易中是否作出了约定。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可以约定。
(四)取得方式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性质存在法定代位和约定代位,与之相对应,取得方式上也存在两种
形态,即当然代位主义和请求代位主义。
在当然代位主义下,保险人不需要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在赔付后自动取得代位求偿
权,体现的正是保险法定代位求偿的精神。
在请求代位主义下,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后,不能自动取得代位求
偿权,而是还需要请求被保险人让渡其享有的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种取得方式
体现出保险代位求偿浓重的约定性。
(请求代为:权利没有自动转让,要出具权益转让书)
权益转让书的问题
请求代位主义形式上表现为权益转让书。
我国采取当然代位主义,权益转让书对保险人取得代位权不具有实际意义,是否签署
不影响保险人取得代位权,仅具有证据效力。
当被保险人仍部分享有对第三人的请求权时,其签署权益转让书声明其将对第三人追
偿的权利全部转让给被保险人,此种声明对已支付保险金之外的部分是否具有民法上权利
转让的效力?
根据民法理论,债权人转让权利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可,因此有观点认为,权益转让书
对于被保险人未获赔偿的部分有民法上权利转让的效力。
(损失五百万,保险公司只赔两百万,但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者要五百万?——保险
人先赔,在保险金范围内向第三人享有请求权,保险人要两百万,被保险人要三百万)
(五)保险代位权和保险金扣除权
保险金扣除权是指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已从第三人处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
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人处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法》第 60 条第 2 款:前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
损害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例一:
若被保险人投保的保险金额为 100 万元,保险标的的价值为 100 万元,第三人造成保
险标的的损失为 100 万元,被保险人从第三人处已经取得 40 万元的赔偿,那么保险人在向
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经取得之 40 万元赔偿,只需向被保险人
给付 60 万元。
例二:
若被保险人投保的保险金额为 50 万元,保险标的的价值为 100 万元,第三人造成保险标
的的损失为 100 万元。
如果被保险人先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取得 40 万元的赔偿,那么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支付
50 万元保险金额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经取得之 40 万元赔偿,所以,保险人只需
向被保险人给付 10 万元赔偿,被保险人实际取得之赔偿为 50 万元。
如果被保险人先向保险人主张权利,结果如何?
第 2 款的适用应严格限制于足额保险中。

二、代位权的适用范围
第 46 条: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
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
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由此可知,在我国,保险代位权只适用于财产险合同。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学生幼儿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条款》第四条约定,
因下列情形之一使被保险人遭受损害的,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十六、被
保险人支出的医疗、医药费用中依法应由第三者赔偿的部分,肇事者逃逸或无赔偿能力的
除外;……”。
(可以量化的部分)
(2009)五法民三初字第 720 号民事判决认为,人身保险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
(2010)昆民四终字第 140 号 昆明中院认为:被上诉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所支付
的住院医疗费及门诊费因已获得案外人赔偿,故就该损害导致的费用支出属于上诉人的免
责范围,本院依法确认上诉人对被上诉人的该项诉请无相应的支付义务。

三、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一)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对第三者有损失赔偿请求权
代位权行使的前提条件。该请求权主要因第三人的侵权和违约行为产生。
(二)保险人已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
(三)代位权的范围不得超过保险人的赔偿金额

四、代位权的行使

(一)主体
再保险人有无代位求偿权?如有,应以何种方式行使?
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再保险人享有代位求偿权, 则其在给付保险金后即可以直接向第
三者行使代位求偿权。
(二)名义
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是以自己的名义,还是以被保险人的名义?《保险法》对此未作
规定。
一种观点认为,保险人以被保险人的名义行使代位权。保险人享有的代位求偿权不是一
项新的独立的权利,该权利只是被保险人对致害第三人的权利利益,因而保险人必须以被
保险人的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
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这种观点,如英国的保险立法及实务中的判例大量运用了该观点 。
英国 Mansfield 法官 1782 年在审理 Manson V.Sainsburg 一案中,将保险人的地位形象地
描述为“准备随时踏进被保险人的鞋中( Every day the insurer is put into the shoes of the
assured)”。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
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更佳。保险代位权是法定权利,保险人在赔付后已经成为债权人,
当然应以自己的名义;从被保险人的角度看,被保险人已不是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权利人,
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请求。
司法解释二第十六条 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
(三)对象
不少国家对代位权行使的对象都有限制性规定,即原则上不能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
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权,因为此时实际上等于被保险人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系故意,不影响代位权的适用,以防止道德风险,也是对故意违法行为的制裁。
第 62 条: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 60 条第 1 款规定的保
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
(对家庭成员的界定有争议)
问题是如何界定家庭成员的范围,有人主张广义解释,包括配偶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人,
以及虽非共同生活但负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
被保险人的组成人员,狭义解释,为被保险人内部与其存在共同经济利害关系的人员,
包括雇佣人、合伙人等。
潘某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年期的家庭财产保险。保险期间内,潘某一家外出,嘱托保姆看
家。某日,保姆外出忘记锁门,窃贼乘虚而入,潘某家被盗财物价值近 5,000 元。下列哪
一表述是正确的?( )
A.应由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赔偿后无权向保姆追偿
B.损失系因保姆过错所致,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C.潘某应当向保险公司索赔,不能要求保姆承担赔偿责任
D.潘某只能要求保姆赔偿,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
(不关门窗出门,违反了默示保证义务)
(司法部答案:A,家庭成员和组成人员都不符合,这题不对,保险公司应该可以追偿)
(家庭成员:一般看有无共同经济利益关系)

五、代位权的法律保护

(一)被保险人的协助义务
因为是代位,所以第三者可以主张其对被保险人的一切抗辩。为方便保险人行使权利,
法律上规定此项义务。
《保险法》第 63 条,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时,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
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被保险人不履行此项义务的后果是什么?
《解释四》第 11 条:被保险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履行保险法第 63 条规定的义务,致
使保险人未能行使或者未能全部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人主张在其损失范围内扣
减或者返还相应保险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被保险人不得放弃对第三人的权利
被保险人的请求权是代位权得以建立的基础,各国保险立法均要求被保险人不得损害保
险人的这一权利。(通常情况下,弃权是可以的)
被保险人的弃权,因发生时间不同,对代位权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 保险合同成立前,被保险人和第三人在合同中约定有减免责任条款
弃权有效吗?
保险人能否对抗被保险人?(1)按合同约定?(2)违反如实告知义务;(3)已经知
道,不得对抗。
(1 和 3 争议不大,2 有争议)
《解释四》第 9 条:在保险人以第三者为被告提起的代位求偿权之诉中,第三者以被
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前已放弃对其请求赔偿的权利为由进行抗辩,人民法院认定上述放
弃行为合法有效,保险人就相应部分主张行使代位求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保险合同成立后,事故发生前,被保险人和第三人约定责任减免条款的
此时,第三人可以对抗事故发生后保险人的代位权。
保险人能否据此对抗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权?
一种观点认为,能否对抗取决于是否通知保险人。减免条款本身不影响保险事故发生的
概率,但足以影响保险人的利益。被保险人通知后,保险人不表示反对的,则受该条款约
束;若保险人反对,则有权在相应范围内拒绝履行保险赔偿义务。
(有减免情况的保险合同风险更大)
《保险法》第 61 条第 3 款规定,“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
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似乎可以适用于这一
情形。
在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的代位权即已成立。被保险人先于保险事故的发生放弃对第
三人的赔偿请求权,可以归结为致使保险人代位权行使不能的“过错”,保险人可以相应
扣减保险赔偿金。
另一解决方法:援引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
3.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赔偿前,约定减免责任条款的,有权拒绝承担责任。
《保险法》第 61 条第 1 款:“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
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对该款规定的正确理解应当是:保险人只能在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对其代位权行使不能的影响范围内,不承担给付保险赔偿金的责任。
4. 赔付后约定减免责任条款
第 61 条第 2 款: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三
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该行为无效。
《合同法》第 51 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
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承运人是企业的组成人员吗?——不是,可以行使代位求偿权
(三)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的冲突
第 60 条第 3 款:“保险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
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问题:保险赔偿金为何不足以弥补损失?

司法解释二第 19 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起诉保险人,保险人以被
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未要求第三者承担责任为由抗辩不承担保险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也有观点主张。诉讼时效应自保险人取得赔偿请求权之日或支付
保险赔偿金之日开始计算。
理由:保险人赔偿之前无从管控被保险人的行为,可以避免因被保险人消极懈怠导致对
第三人请求权的时效届满。

解释二第 16 条第 2 款 根据保险法第 60 条第 1 款的规定,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诉讼


时效期间应自其取得代位求偿权之日起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