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由網站結構與視覺設計探討與研究如何創作
由網站結構與視覺設計探討與研究如何創作藝術家網站
與研究如何創作藝術家網站

-以龐均為題材創作藝術家
龐均為題材創作藝術家網站為例
為題材創作藝術家網站為例
Web Design Rationale for Visu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Web Constructions
in Artists’ Websites : A Case Study of Pang Jiun's Website.

指導教授:龐 均 、廖珮玲

研 究 生:鐘春成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1
由網站結構與視覺設計探討與研究如何創作
由網站結構與視覺設計探討與研究如何創作藝術家網站
與研究如何創作藝術家網站

-以龐均為題材創作藝術家
龐均為題材創作藝術家網站為例
為題材創作藝術家網站為例

摘 要

根據資策會 FIND「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調查,截至 2007 年 6 月底為

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為 999 萬人,網 際 網 路 連 網 應 用 普 及 率 為 44%(圖 1) (資

策會,2007),網際網路的廣泛被應用,網站內容的建置使資訊能透過網站傳達給

使用者達到傳播的目的,使得網站內容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科技已經進

入多數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階段。因此,隨著網路科技日漸普及,人們的互動模式

透過網路形式來完成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而繪畫藝術的理念傳播是否也可有效運

用網際網路的立即擴散功能,在互動過程中帶給網路使用者嶄新愉悅的體驗,也

將成為繪畫藝術附加價值提升的關鍵之一。

網際網路使用幾乎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份,建立個人專屬網站的

情況在今日相當普遍,而現今國內藝術家建立個人網站的情形並不常見,而大多

數已設立個人網站的藝術家在網站視覺設計呈現上,以傳統展示圖片、文字述說

為主,對於藝術家的個人特色、創作理念、形象風格等鮮少著墨,根本無視覺設

計可言,失去建立個人網站展現個人特色的意義。究其原因可能是藝術家專注於

藝術創作對數位科技的陌生,在建立個人網站展現個人特色的方面若是沒有專人

研究設計來賦予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新的傳播管道,由藝術家本身來進行這些工

作,完全不假他人之手也是不太可能,因此本研究的動機即是,希望透過研究創

作的過程,可以作其他藝術家建立個人網站之可參考模式。

關鍵詞:個人網站、繪畫藝術、視覺設計

I
Web Design Rationale for Visu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Web Constructions
in Artists’ Websites : A Case Study of Pang Jiun's Websit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II)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net customers in our country", up to the end of June in 2007, as the rate of 44%,
people who surf the internet are more than 9,990,000 of the population in Taiwan.
(figure 1) (Th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2007). Since the internet website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t is required to be well designed in terms of its content to help
the user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so as to improve its significance as well.
Therefore, the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With more
technology in popularity, people through the net media to interact themselves seem to be
more frequent. Furthermore, the spread of graphic art through the Internet makes users a
happy experience, and it’s also the key to improve the additional value of the art.
The usage of Internet has almost become a part of modern life. It has become
easier for people to make their personal websites. Nowadays, domestic artists who
would like make their websites are deemed few, even though they have had their own
websites. Most of them are merely able to show their masterpieces with traditional
pictures and written narrations on visual designations. A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conceptions and styles of the artists, they rarely emphasize the visual designations so as
to lose their special features of meaningful websites. It may be the reason that these
artists have to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han their art works.
Specifically, if they do not have any professional designer to offer communicative
channels to their art works and masterpieces, and it will be hard to make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se artists. Therefor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inspire the artists
who will make their personal websites to have the procedure of creation exploration.

:Personal website、
Keywords: 、Painting、
、Visual design

II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動機…………………………………………………………………… 3

三、研究目的…………………………………………………………………… 4

四、研究方法…………………………………………………………………… 5

五、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文獻探討方向………………………………………………………………8

二、網站視覺設計與設計原則關係之探討……………………………………9

三、藝術檔案數位化應用之探討………………………………………………14

四、龐均個人風格形象與背景之探討…………………………………………21

五、龐均的繪畫哲學……………………………………………………………24

六、文獻探討結論………………………………………………………………25

第三章 相關類型網站探討

一、相關類型網站探討…………………………………………………………27

二、探討目標與範圍……………………………………………………………34

III
第四章 創作方法與過程

一、創作說明……………………………………………………………………35

二、創作流程……………………………………………………………………35

三、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37

四、龐均個人網站設計創作……………………………………………………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53

二、建議與後續研究……………………………………………………………54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55

中文期刊、論文…………………………………………………………………56

網路部分…………………………………………………………………………57

IV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網際網路科技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根據資策會 FIND「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

查」調查,截至 2007 年 6 月底為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為 999 萬人,網 際 網 路 連

網 應 用 普 及 率 為 44%(圖 1-1) (資策會,2007)1,網際網路的廣泛被應用,網站內

容的建置使資訊能透過網站傳達給使用者達到傳播的目的,使得網站內容的重要

性不斷提升。因此,隨著網路科技日漸普及,人們的互動模式透過網路形式來完

成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而繪畫藝術的理念傳播是否也可有效運用網際網路的立即

擴散功能,在互動過程中帶給網路使用者嶄新愉悅的體驗,也將成為繪畫藝術附

加價值提升的關鍵之一。

圖 1-1 國內經常上網人口成長情況

資 料 來 源 為 : 資 策 會 FIND/經 濟 部 技 術 處 「 創 新 資 訊 應 用 研 究 計 畫 」

1
資 策 會 FIND/經 濟 部 技 術 處 (2007),《 創 新 資 訊 應 用 研 究 計 畫 》, 台 北

1
由於資訊網路的發展日漸普及快速,個人電腦的運算能力愈來愈強大,應用

軟體的功能也愈來愈多,建立個人網站只要稍具資訊網路的相關訓練均可輕易的

完成,也造成了個人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但是,由國內外傳統繪畫藝術家

個人網站瀏覽經驗發現,幾乎傳統繪畫藝術家個人網站仍偏重以展示圖片、文字

述說為主,對於網站結構、視覺設計、多媒體動畫等極少運用,究其原因可能是

與網站的功能性、目的性和頻寬以及藝術家本身對網路科技的陌生有關;而新生

代的繪畫藝術家,創作題材較為多元,對於網路科技也較為熟悉且容易接受,在

網路傳播的在運用上更為多元,如虛擬實境、多媒體互動設計以及網路部落格(blog)

的應用等方面。

綜觀國內外傳統繪畫藝術家的個人網站並不多見,有關藝術家的生平背景和

創作理念等個人風格形象介紹的內容,大部分均附屬於藝術相關的入口網站、藝

廊、博物館或教育性質等網站,少有專屬於藝術家個人網站,無法完整呈現出藝

術家的個人特色,而現有的藝術家的個人網站在視覺設計的呈現上,幾乎都是以

傳統展示圖片、文字述說為主,對於較新的網路科技鮮少運用,在視覺設計方面

也沒有針對藝術家個人的風格形象與理念加以規劃呈現,以至於現有的藝術家的

個人網站大多保守缺乏特色,相較於其他性質的網站設計聲光效果俱佳的互動性

多媒體展示的網站,有明顯的差異,也未能符合目前數位科技發展的趨勢。而如

何利用現今網際網路上主流的互動性多媒體展示方式,視覺設計上也能充分展現

藝術家個人特色,讓參訪者可以獲得深刻的共鳴,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並與觀者產生互動。在未來的個人化網站展示,也因為個人電腦的硬體設備功能

越來越強大,網路頻寬更快速,設計使用上也逐漸成熟也慢慢地朝互動性多媒體

展示的方向發展。

行政院在 2002 年提出「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白皮書中的「兩兆

雙星」,其中之一星即為數位內容產業,而且被定位為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產業

2
(行政院,2002)2。如何將傳統藝術創作與現代數位科技結合,藝術作品經過數

位化技術的處理轉化成數位內容,再加入視覺設計與創意,讓這些藝術作品不再

只是單一的或是唯一的藝術創作,而是經由數位化的藝術檔案運用到加值產業,

更方便於流通、應用及交易,可讓精緻的藝術文化普遍化、大眾化,並以此陶冶

社會之體質。也就是本研究所探討的重點︰如何運用網際網路科技將藝術家主觀

的創作理念,運用客觀的視覺設計要素和設計策略來展現藝術家個人形象風格。

經由數位化的藝術檔案應用到各個加值產業,讓藝術文化普遍化、大眾化。

二、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動機在於希望透過現代科技元素賦予油畫藝術新生命,來探討大眾

藝術與純藝術、藝術與商業之間新的融合與可能性,讓藝術對於人們的感動

與教化功能,利用網際網路與觀眾溝通。並藉由網站互動多媒體的視覺設計刺激、

吸引觀眾,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風格。同時在數位應用上,透過跨領域

進行設計利用數位化的藝術檔案運用到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產業上,可讓

精緻文化普遍化、大眾化,並以此陶冶社會之體質,使設計的風格更為多元化並

具有特色,另一方面也為傳統繪畫藝術注入新動力。

筆者有幸受教於龐均教授,了解龐均教授在國內外的藝術地位的重要性,但

筆者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時,卻發現鮮少有關龐均教授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更

無龐均教授的個人網站可供瀏覽查詢,筆者也觀察到國內傳統繪畫藝術家建立個

人網站並不普遍,相對於其他性質的網站也相形保守,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在網際網路使用幾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份,若是傳統繪畫藝術也能

透過現代網路科技傳輸功能無遠弗屆,同時具有便利迅速的優點,亦不受時間與

空間限制,來傳達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不單是只靠傳統的繪畫創作與展出,來

2
行政院(2003),《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台北。

3
與觀者溝通,有關龐均個人生平及其藝術歷程介紹,將於本研究第二章第四節中

專文說明。

三、研究目的

網際網路幾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份,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希望藉由探討傳統藝術家在建立個人專屬網站的現況,及其藝術檔案數位化與網

站視覺設計元素的運用。探討如何有效透過多媒體視覺元素和設計策略的運用,

與藝術家個人風格屬性結合;藉由影音互動式多媒體的架構來呈現,以達成藝術

家形象風格的建立。其次以龐均為例,希望利用多媒體互動架構模式,將藝術家

個人的視覺元素融入至網站風格中。藉此提升藝術創所應兼具之精緻文化普遍

化、大眾化等功能。同時探討數位化藝術檔案在數位應用上,如何透過現代科技,

進行跨領域設計運用到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產業上,讓傳統繪畫藝術不祇

停留在實體的展覽空間展而已,讓數位化藝術檔案應用更為多元化,其目的是希

望提供藝術家在建立個人專屬網站的建立與數位化應用之參考。

而本研究的邏輯與概念發展,是希望透過系統式的文獻整理來形成。並以實

際國內外藝術家個人網站的視覺設計應用個案分析探討,以作為本創作研究的依

據。

本研究目的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點︰

1. 藝術家個人網站的形態與網站架構特色的探討:

由國內外相關藝術家個人網站所呈現的視覺要素與風格類型,探討藝術家個人網

站展示內容和網站視覺設計的現况,藉此歸納出藝術家個人網站視覺風格的設計

要素與網站之架構。

2. 網站視覺設計和整體形象風格建立之間的影響探討:

希望藉由設計策略的角度去探討網站形象風格的建立過程與方法。

3. 藝術家個人風格形象的探討:

4
依據藝術家個人背景,探討其形象定位。並就其發展現况進行資料搜集、分析;

其次希望利用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做爲網站視覺設計要素。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文獻探討分析來進行研究探討,透過文獻及相關網站資料歸納整

理,並針對網頁視覺設計上的實務問題,進行資料探討分析,透過相關類型網站

個案的探討分析,進而發現共同的問題。經過歸納整理進而所獲得的具體結果,

以作為後續的研究探討參考。為符合本研究創作需要,本研究將採「質性研究」

研究分析方式排除「量化研究」的數據分析。

為使本研過程架構能夠符合研究目標,將研究的過程分成五個研究步驟。
(如

圖 1-5-1)其中藝術家個人網站與數位化藝術檔案加值應用的探討,分成第三與第

四步驟兩個階段來探討論述,主要原因在於兩者所探討的內容互有交集也互有因

果的關係,故將這兩個階段分別探討再進行歸納分析和整理,最後就是藉由所歸

納之建構原則,進行下一階段的創作。

第一個步驟

確定研究目標釐清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第二個步驟

透過文獻蒐集、歸納整理相關網頁設計風格與視覺要素設計應用之方法

第三個步驟

歸納整理國內外藝術家個人網站在視覺設計上可供研究創作參考之原則

第四個步驟

5
整理歸納藝術家個人創作作品及數位化藝術檔案作為本創作研究上之基礎元素

第五個步驟

由上述步驟所獲得之結果作為研究創作之基礎,並以實際設計案例創作,來驗證

前述步驟之方法在藝術家個人網站設計及數位加值應用上之可行性

圖 1-5-1:研究步驟(本研究整理)

五、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探傳統繪畫藝術家個人網站之形象風格與視覺設計的重要性為主要

目的,網際網路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幾乎各行各業或多或少均利用這項現代科

技,而以「網站」作為本研究的探討主題,在傳統藝術作品方面其典藏、保存、

展示方式有其侷限性,藝術創作展示限於展覽場地與開放時間、展覽期限等實體

限制,無法全天候提供藝術家作品展示的服務,而「網站」這類新興媒體卻可補

其不足之處,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所以藝術家個人網站的建置,也將成為傳

統藝術發展推廣上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綜觀目前國內外多數關於傳統藝術領域方

面的藝術家個人網站,在藝術家本身之風格形象方面並沒忠實的呈現在網站之風

格形象與視覺設計上,加上受限於藝術家本身對資訊科技的陌生,或委由與藝術

不相關之人士來製作網站,或是製作時間的問題,可能無法深入專研藝術家個人

創作理念與心路歷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將藝術家的生平紀事和作品,以傳統的

作品展示及文字述說轉換至網頁上,所呈現出來的即是缺乏特色風格之網站,跟

藝術家本身之風格形象完全不相關。基於上述原因故本研究將藝術家個人網站設

計之研究範圍,界定在網站之風格形象與視覺設計上。

在網站設計研究領域頗多,從多媒體應用、虛擬實境、網頁風格、視覺構成

與人機界面等有各類不同的研究領域,若是從網站風格與形象上來看,則視覺設

計構成將會是形象識別的重要基礎,為使本研究之目的焦點放在藝術家個人網站

6
之風格形象上,因此本研究範圍,將以網站的視覺設計構成與風格探討為主要研

究範圍。

另外在傳統繪畫藝術創作除供典藏、展示外,流通及應用方式並不普遍,透

過現今的資訊科技來轉化、重組及儲存這些藝術作品檔案,並將數位化藝術檔案

更多元化商業應用及傳播,可創造出許多富創意的各式產品,進而推展連結成數

位內容產業,在國內外這方面也有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可供參考,亦符合本研究所

探討之主題內涵,所以將數位化藝術檔案的應用對象範圍界定在龐均的藝術作

品。龐均於 1995 年列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1997 年列入(IBC3)"500 第一"之列,

2003 年列入(IBC)二十一世紀首批 500 位名人,2004 年獲(IBC)終身成就獎,更於 2007

年列入(IBC)"世界頂尖 100 位藝術家"、"卓越藝術貢獻"、達文西油畫類獎等4,國內

外藝壇上地位的成就非凡外,數十年不間斷的持續創作,作品廣為國內多處知名

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學院及私人收藏家所典藏,也是本創作研究範圍,但也因

缺乏相關的創作研究及相同屬性之個案可供參考比較,所以只能透過文獻蒐集、

歸納整理相關國內外案例予以探討,故此點也是本研究之限制。

3
IBC: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4
龐均(2007)。《龐均的藝術—鄉情與視角》。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文獻探討方向
文獻探討方向

本研究將分成三個方向,進行相關的文獻蒐集、歸納、分析、整理。其三個

主要探討方向分別為:

1. 由視覺設計的構成方法與設計原則,就藝術家個人網站現況,來探討網站

的風格形象、多媒體介面、網頁視覺設計等議題。

2. 數位加值應用方面,會就藝術檔案數位化、數位典藏、數位內容、文化創

意產業…等相關文獻來進行探討研究。

3. 龐均個人之生平背景、創作風格與繪畫哲學等相關文獻之探討。

以上三點均為本研究探討的方向,並以相關文獻、研究成果、理論及方法,做為

本研究重要之依據,並以確立本研究創作內容之可行性。因此,本研究的文獻探

討架構,(如圖 2-1)所示。

探討研究主題內涵及目的

進行相關文獻探討

┌────────────▼────────────┐

網站視覺設計與設計原則關係 藝術家個人風格形象與背景之

之探討 探討

└────────────▼────────────┘

蒐集、整理相關研究成果成為本

研究創作之參考原則

圖 2-1:文獻探討流程架構圖(本研究整理)

8
二、網站視覺設計與設計原則關係之探討

Mark W. Newman and James A. Landay(1999)5在「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A Sket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as Manifested Through Artifacts」一文

中指出網站設計包含了三個不同的面向,這三個面向分別為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導覽設計(navigation design)、視覺設計(graphic design)等,如圖2-2-1。

圖2-2-1:網站設計之三個不同的面向圖 資料來源: Newman & Landay(1999), p.03

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豐富網站內容,並將不同

訊息整合後置於網站架構內之各單元,以清楚傳達至使用者。

導覽設計(navigation design):設計主要是規劃完整及明確的網站組織架構,

以便讓使用者能迅速且方便找到其所需要資訊,並避免因網站架構的複雜及不易

使用,導致使用者在網站空間的迷失。

視覺設計(graphic design):或稱為visual design,則是運用網站所需之基本

5
Mark W. Newman and James A. Landay(1999),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A
Sket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as Manifested Through Artifacts,, p.3
http://www.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1999/CSD-99-1062.pdf,(2007/08/28)。

9
視覺要素,如文字、影像、色彩、編排等,創造出網站風格的獨特性,並使整體

視覺更具吸引力,同時亦能因視覺化的呈現以輔助網站資訊內容的傳達。而網站

內完整的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規劃主要由資訊設計的實用性及導

覽設計的便利性所構成,目的在使架構更趨明確化。

使用者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 Design):是由資訊、導覽、視覺等三大構面

所交疊而成,其中,又首重於導覽設計系統在介面規劃上的呈現方式,並且應針

對網站易用性之考量進行評量及測試。

王開立(2000)6,在〈網頁設計中圖像的溝通意涵〉一文中指出,一般而言,

網頁視覺構成要素扮演資訊與使用者溝通的角色。廣義而言,藉由視覺要素的應

用設計呈現的介面,包括所有呈現在螢幕上用以

(1) 傳達特定的譬喻、形象及概念;

(2) 決定整體視覺特徵的設計與圖像元素;

(3) 定義網頁中超連結關係的互動功能安排。這些元素的應用不只是考量網頁

的視覺美觀性,更是使用者對網站整體經驗感受的基礎(黃朝盟與趙美慧,
7
2002) 。

王開立(2000)指出,網站的屬性類別眾多,大致區可分為「資訊導向網站」

(Information –based Sites)及「經驗導向網站」(Experience –based Sites)兩大類

別。

資訊導向網站:強調網站內容的豐富性與資訊更新的時效性,其內容的編排

較具有邏輯且有條理分明的選單,以提高閱讀效率作為設計考量,呈現清晰、簡

明的操作介面風格,此類型網站包含新聞網站、雜誌網站及入口網站等類別。

經驗導向網站:著重在以鮮明的視覺風格突顯網站的形象及其文化屬性,並

6
王開立(2000)
,《網頁設計中圖像的溝通意涵》 ,設計與管理學術研討會,pp.269~276。
7
黃朝盟與趙美慧(2002)
,《.COM 的策略規劃與設計》
,商鼎文化,台北。

10
創造網站整體的趣味性及高識別性,此類型網站包含機構網站、娛樂業網站、藝

術類網站及個人網站等類別。

由上述的文獻可以了解到網站的設計中,網站的資訊設計、導覽設計與視覺

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完整的資訊內容可以豐富網站內容,強化網站的教育性

與資訊性。明確的導覽設計則可讓瀏覽者不至於迷失於網站的空間內,並且容易

找尋到想獲得的相關資訊。而網站視覺設計則可創造出網站風格的獨特性,讓網

站更具美感與吸引力,讓瀏覽者願意再次的來訪網站。

楊富裕(2002)8在《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一書中,針對視覺傳

達設計的文化理論認為可分文三個層次:

1.表達層次

設計表達就是「作者」在「物」的使用考量外,還有個較複雜的「情緒、想

法、意思、意見」藉由設計媒材的特性(形、色、物質、光影)與設計的形式法

則(美的原則)外顯出來。

2.溝通層次

溝通就是主體有個「情緒、想法、意思、意見」藉由媒材(語言、文字、圖

片……)外顯給特定對象(主要是人),並藉由同樣的方式,從此特定對象所外

顯的訊息來調整主體的「情緒、想法、意思、意見」。溝通基本上是雙向的。

3.說服層次

說服就是主體有個「情緒、想法、意思、意見」藉由媒材(語言、文字、圖

片……)外顯給特定對象(主要是人),並藉由這樣的外顯及權力關係,直接或

間接改變或調整特定對象的「情緒、想法、意思、意見」。說服基本上是單向的,

或是擬似雙向的單向,在單向的角度,說服靠過度的權力(暴力、威脅、權威……);

在擬似雙向的角度,說服靠節制權力或負向權力(說教、道德訴求、求情、假象、

引誘、欺騙……)。

8
楊富裕(2002),《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台北,p.187~p.190。

11
就以上三個文化觀點,個別的內涵與設計技術(論述)以簡圖表達如下:

層次 內涵 設計技術

表達層次 主體的想法 媒材對人的性質處理

藉由媒材外顯 形式美法則

主題(說故事)烘托策略

主題(意念)的視覺化

溝通層次 主體的想法 文化符碼式呼喚

與另一主體交換 受訊者文化符碼系統的理解

受訊者情境及心理反應的理解

說服層次 主體的想法 巧言令色的主題(意念)產生

與另一主體接受 危言聳聽的主題(意念)產生

主題(意念)溝通式包裝

取信(證言式、論斷式)佈局

文化規範下權力操作的策略

圖 2-2-1:設計解析的三層次(來源:楊富裕,2002)

楊富裕(2002)9認為從設計的觀點來看,說服層次是最重要,並透過三種主要策

略來使用者進入設計者的思考邏輯,將設計者所想的東西包裝成使用者所想的東

西,讓使用者的濳意識自然而然的接受設計者的思考邏輯,這三種策略分別是:

1. 巧言令色的主題(意念)策略

2. 危言聳聽的主題(意念)策略

3. 溝通式包裝的主題(意念)策略

梁曙娟(2002)10在《別裝了,其實你根本沒創意!》一文中也指出,個人網

站在沒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下,最能體現出設計者本身的性格與思想。而個人

9
楊富裕(2002),《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台北,p.191~p.192。
10
梁曙娟(2002),《別裝了,其實你根本沒創意!》,滾石文化,台北。

12
網站來自各個不同專業領域,所以在作品風格與自我呈現,以及視覺元素的使用

上,產生許多差異。但是如果只憑著自己的想法進行視覺表現或是大量利用科技

與多媒體技巧,意圖建構與眾不同的網站特色,容易忽略了使用者認知層面的問

題,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不便,那麼網站可能就會失去互動的意義(梁曙娟,

2002)。因此,網站除了設計美觀之外,網頁視覺元素的應用、內容的豐富性以及

自我呈現的完整度...等,對於網頁設計者的自我形象塑造有著相當大影響。因此,

對個人網站的視覺設計者而言,使用者認知層面的問題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一個好的網站如何呈現出一致且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這與網站設計所使用

的色彩、圖像、導覽系統、資訊環境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而這些因素讓使用者

不僅會注意網站中個別的影像與功能,同時更能感受到網站所提供的整體氛圍(曾
11
惠民,2003) 。

根據許銘文(2006)12在《個人網站視覺元素與設計內容表現之研究》中指出,

網路的特性分為以下幾點(如表2-2-2):

共通性 讓使用者在不同的電腦平台(如Windows或Macintosh)用不同的瀏覽軟體

(如Internet Explorer或Netscape, Safari, FireFox等)上網瀏覽,而會得到內

容相近的資訊。

個人性 網站上的內容都是以數位形式存在,可以被隨意複製,而且易於改造,個

人的主觀意願能夠更大程度的得以實現。

綜合性 在網路上,詩歌、小說、廣告、戲曲、散文、繪畫、動畫、流行音樂、電

影、電視等均可相互交融,相互拼湊在同一主頁上,或者建立起從一種樣

式到另一種樣式的超文本連接。

關連性 網路具有資訊串連之強大功能,網頁設計者可以用網路的超連結連上各種

11
曾惠民(2003),《Pixel Style 網站設計元素對使用者意象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p.12。
12
許銘文(2005),《個人網站視覺元素與設計內容表現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碩士論文。

13
不同的媒體內容,使用者可以根據其偏好與需要,自由選取部分內容瀏

覽,而不必依序從頭到尾翻閱。

便利性 使用者可以藉由網站上搜尋(search)功能的便利性,且不受時間的限制,

以網內及網外相互連結方式取得所需的資訊。

時效性 網路比起一般媒體不但提供更即時、更快速且具低成本的優勢,其顯著的

時效性功能,網站維護者的定期更新、維護與立即上傳,便可形成的網站

資訊傳播,造成即時性的時效功用。

互動性 網際網路的資訊傳播,可透過事先的設計及規劃以達到與網路使用者的互

動;對上網瀏覽資訊的使用者可依據其偏好與需求,自由選擇網站中部分

內容進行瀏覽;此外,網站頁面常見的「聯絡我們」及「問題討論」等連

結功能,更是網站設計者與使用者間取得快速溝通及直接聯繫的管道,其

連結功能創造良好的網站互動模式。

表2-2-2:網路特性分類圖(來源:許銘文,2006)

三、藝術檔案數位化應用之探討
藝術檔案數位化應用之探討

二十一世紀已邁入新「知識經濟」時代,傳統有形資產已被「知識」取代,
「知

識經濟」成為企業競爭力與決定國家前途的關鍵因素,而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創

新」(Innovation)與「創意」(Creativity)。2002年行政院將「創意台灣」(Creative Taiwan)

規劃為未來施政的目標與願景,並且在「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特別提

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把原屬於不同系的文化、藝術及設計等相關產業,

統籌在「創意產業」的概念下,並納入國家發展的重點計畫。而文化創意產業發

展計畫所稱文化創意產業係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

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其產業範

14
疇包括(行政院,2002)13:

1. 視覺藝術產業、

2. 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

3.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

4. 工藝產業、

5. 電影產業、

6. 廣播電視產業、

7. 出版產業、

8. 廣告產業、

9. 設計產業、

10. 設計品牌時尚產業、

11. 建築設計產業、

12. 創意生活產業、

13. 數位休閒娛樂產業等。
14
Marc Gobé (2001) 在《高感性品牌行銷》一書中即指出:「設計精良的產

品擁有真正的特色,我們能從所購買的商品背後看到真實的人物;並在步調日趨

快速的社會裡發現緩和輕鬆的生活。……設計能傳遞情感承諾與感官體驗。它使

得標準化及規模量產的商品體系逐漸崩壞、摧毀自動化生產的大量同質性產品,

並將新的人性體驗帶入我們的生活。過去永恆的迷思:設計究竟屬於藝術抑或商

業?現在設計者已經有清楚的回答:它關乎人類,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讓人類生

活藉由美感而更加充實。」。

《袖手旁觀的藝術》一書的作者,也是當代最受敬重的新聞記者之一的維若

尼卡.薇安妮(Veronique Vienne)曾經寫過一段關於設計的文字,她曾經告訴筆

13
行政院 (2002) ,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14 Marc Gobé,辛巴譯(2001),
《高感性品牌行銷》, P.155

15
者,她認為設計風再度興起可歸因為:「我們懷念以往那些步調緩慢的悠閒日子,

而是圖藉由藝術來提升生活品質。」。

有別於硬冷和具體的高科技產品,文化相當抽象,可能是一種感覺,理想,

主張,靈感,讚賞,感動——它們主觀而難以捕捉。但是,備受讚賞的文化往往

具有可以感動世人的內涵,而且都以人為本,使人得以領略真善美那一面,從而

提升人文素質。(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臉譜出版社,台北市。P.18~19)

當一般的中產階級賞美能力提升之後,深度的藝術文化活動才得以擴張。否

則知音者只限於知識分子、社會少數菁英罷了。因此,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最

有前途的文化事業應該和通俗文化有關的領域,競爭自然也是最多的。(馮久玲,
15
2002)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建院八十週年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所舉辦的「Old is New時

尚故宮」系列活動,即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模式,透過設計、量產和行銷,賦

予故宮文物新價值,讓「獨一無二」的故宮文物融入人們生活,在提升全民生活

美學的同時,也創造無限可能的經濟價值。同樣的如何透過將藝術作品檔案數位

化,並且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的模式加以應用,將藝術作品普遍化、生活化,讓藝

術創作的功能加以延伸,藝術作品不只是收藏家的獨有權利,藝術欣賞不是只在

博物館、藝廊與畫冊上展示而已,是可以融入生活中將藝術欣賞普遍化。
16
行政院經濟部在2004年《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中 (經濟部,2004) ,明確的

將數位內容產業定義與架構如下:

將各類內容素材經過數位技術製作處理後,從傳統資料轉換成數位化格式,

並賦予新的應用形態,使其具有易於互動、傳輸、複製、搜尋、編輯等優點。再

搭配服務、頻寬、收費及版權等管理機制,透過網際網路、行動通訊網路、無線/

有線電視、衛星通訊、電影、數位廣播等媒體,由電視、手機、P D A、個人電腦、

15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臉譜出版社,台北市。P.25
16
行政院經濟部 (2004) ,
《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
,台北

16
M P 3等設備,傳送給一般消費者或機構用戶使用,即形成完整數位內容產業架構。

其中牽涉內容提供廠商、內容數位化製作廠商、傳統通路與新型網路虛擬通路廠

商、媒體與應用平台軟硬體生產廠商等,兼涉內容、載具及系統,並在數位匯流

的生態環境與趨勢中演化,構造複雜而完整,極具動態性。

在《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中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為:「源自創意或文

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

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產業範疇包含: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

設計產業、數位休閒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

業等共13項產業。其計畫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不同類型之文化藝術產業,就不同面

向提出整合機制,配合相關單位共同推動,並在華文世界建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

的領先地位。目標是希望在2008年將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增為2 倍;文化創意產業大

專以上人力就業比例提高至50 % ,文化創意作品參加國際競賽得獎提昇為2倍;

有關之智慧財產權申請數量每年成長10 % ;文化消費佔家庭總支出比重提高至15

%;文化創意產業就職機會提昇2倍(如圖2-3-1 )。

17
圖2-3-1 文化創意產業目標(資料來源:文化創意產業計畫,2 0 0 4)

在行政院「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所涵蓋的範圍為三大類產業如下

表 2-3-1:

產業類別 細項產業別

文化藝術核心事業 精緻藝術之創作與發表,如表演(音樂、戲劇、舞蹈)、

視覺藝術(繪畫、雕塑、裝置等)、傳統民俗藝術等。

設計產業 以核心藝術為基礎之應用藝術類型,如流行音樂、服裝設

計、廣告與平面設計、影像與廣播製作、遊戲軟體設計等。

創意支援與周邊創意產業 支援上述產業之相關部門,如展覽設施經營、策展專業、

展演經紀、活動規劃、出版行銷、廣告企畫、流行文化包

裝等。

表 2-3-1 我國國家發展計畫中對文化創意產業之界定

(資料來源: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挑戰 2008 國家發展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

與推估研究報告〉,網路查詢:http://web.cca.gov.tw/creative/page/main_06.htm,2007/08/09)

18
行政院文建會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的行業如下

表 2-3-2:

表 2-3-2 屬於文建會的部份

產業名稱 說明

視覺藝術產業 凡從事繪畫、雕塑及其他藝術品的創作、藝術品的拍賣零

售、畫廊、藝術品展覽、藝術經紀代理、藝術品的公證鑑

價、藝術品修復等之行業均屬之 。

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 凡從事戲劇 (劇本創作、戲劇訓練、表演等)、音樂劇及歌

劇 (樂曲創作、演奏訓練、表演等)、 音樂的現場表演及作

詞作曲、 表演服裝設計與製作、表演造型設計、表演舞台

燈光設計、表演場地 (大型劇院、小型劇場、音樂廳、露天

舞台等)、表演設施經營管理(劇院、音樂廳、露天廣場等)、

表演藝術經紀代理、表演藝術硬體服務(道具製作與管理、

舞台搭設、燈光設備、音響工程等)、藝術節經營等之行業

均屬之 。

文化展演設施產業 凡從事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村)、音樂廳、演藝廳經營

管理暨服務等之行業均屬之 。

工藝產業 凡從事工藝創作、工藝設計、工藝品展售、工藝品鑑定制

度等之行業均屬之 。

備註:文化展演設施,是文化展演產業發展的基地,然我國文化設施大多為各級政府所興

建及經營,為引進民間資源投入文化設施營運與管理,創造具有台灣主體文化特色的文化

設施(建築)地標,建構台灣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產業接軌的橋樑,達成以文化帶動產業

發展的目標,進而提升文化設施經營績效與服務品質,特將此產業納入文化創意產業範疇。

19
表 2-3-3 屬於新聞局的部份

產業名稱 說明

電影產業 凡從事電影片創作、發行映演及電影周邊產製服務等之行

業均屬之。

廣播電視產業 凡從事無線電、有線電、衛星廣播、電視經營及節目製作、

供應之行業均屬之。

出版產業 凡從事 新聞、雜誌(期刊)、書籍、唱片、錄音帶等 具

有著作權商品發行之行業均屬之。但從事電影發行之行業

應歸入 8520(電影片發行業)細類,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及

錄影節目帶發行之行業應歸入 8630(廣播節目供應業)細

類。

表 2-3-4 屬於經濟部的部份

產業名稱 說明

廣告產業 凡從事各種媒體宣傳物之設計、繪製、攝影、模型、製作

及裝置等行業均屬之。獨立經營分送廣告、招攬廣告之行

業亦歸入本類。

設計產業 凡從事產品設計企劃、產品設計、機構設計、原型與模型

的製作、流行設計、專利商標設計、品牌視覺設計、平面

視覺設計、包裝設計、網頁多媒體設計、設計諮詢顧問等

之行業均屬之 。

數位休閒娛樂產業 凡從事數位休閒娛樂設備、環境生態休閒服務及社會生活

休閒服務等之行業均屬之。

1.數位休閒娛樂設備 -- 3D VR 設備、運動機台、格鬥競賽

20
機台、導覽系統、電子販賣機台、動感電影院設備等。

2.環境生態休閒服務 -- 數位多媒體主題園區、動畫電影場

景主題園區、博物展覽館等。

3.社會生活休閒服務 -- 商場數位娛樂中心、社區數位娛樂

中心、數位休閒事業、親子娛樂學習中心、安親班 / 學校

等。

表 2-3-5 屬於內政部的部份表

產業名稱 說明

建築設計產業 凡從事建築設計、室內空間設計、展場設計、商場設計、

指標設計、庭園設計、景觀設計、地景設計之行業均屬之。

資料來源: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

均畫展。廣州、香港報刊大

四、龐均個人風格形象與背景之探討
龐均個人風格形象與背景之探討

本研究對象龐均,1936 年 8 月 8 日出生於上海的江南文人世家和藝術家庭。

高祖探花官拜一品,曾祖進士貴州巡撫。父龐薰琹17是著名油畫家,1925~1930 年

留學於巴黎,1931 年於上海組織「決瀾社」
,發表「決瀾社」宣言。首次在中國提

倡現代藝術。母親丘堤是留學於東京的油畫家。1947 年於廣州首次舉辦龐壔18、龐

17
龐薰琹,原名薰琴,生于江蘇常熟。1925—1930年在巴黎叙利恩學院及大茅屋畫室習畫。1932年
發起“决瀾社”。曾擔任北平國立藝專、四川省立藝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廣東省立藝專、杭州國
立藝專、浙江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系主任及教務長等職。他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主要
籌建人之一,幷曾擔任副院長之職。
18
龐壔,龐均的姐姐,1934 年生。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
理事。1953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55 年該院研究生,畢業後留校教學,爲資深教授。47 年龐壔,
龐均于廣州省立圖書館,48 年于上海義利畫廊分別舉行了油畫展。

21
均畫展。廣州、香港報刊大肆報導,譽稱畫壇「神童」
。1949 年十三歲時,考入杭

州美院,再轉入北京中央美院,曾師承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徐悲鴻、吳作

人、董希文、李可染、李苦禪等前輩,195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十八歲即以優異成績畢業,為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畢業

生,並先後任北京畫院等專任油畫家,兼任北京藝術院校教學至 1980 年止。1980

年離大陸前夕,父子長談「色彩感的天性」問題。討論「灰色調」是色彩的最高

境界,亦是難度最高,且與人以不易知。同年定居於香港,以港幣 26 元起家,生

活陷於極度艱難,於香港藝術中心(HONGKONG ARTSCENTRE)舉辦個人油畫展:

展出二十三幅作品,售出九幅而轟動香港畫壇。1981 年兼任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

進修部(CHINESE UNIVERSITY EXTRAMURAL STUDIES)主持油畫技法課程。1983

年再三思考藝術家生存與成功必須有六大條件:其一:要堅持自己的文化背景。

其二:絕對不能碰政治,走官場路線。其三:要有一間畫室。其四:要有飯吃(畫

可以賣出去)。其五:絕對不走「商業路線」賺錢,保持「藝術寂寞」行「自我之

路」。其六:最重要的是有無「學術」暨「修養」的昇華,能始終保持創作靈性。

決心離開香港都會。1987 年龐均定居台灣,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擔任專任教授,

任教近二十年,油畫個展數十餘次。1995 年列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1997 年列
19
入(IBC )"500 第一"之列,2003 年列入(IBC)二十一世紀首批 500 位名人,2004 年獲

(IBC)終身成就獎,更於 2007 年列入(IBC)"世界頂尖 100 位藝術家"、"卓越藝術貢獻

"、達文西油畫類獎等。

在不停的藝術探索中,龐均獨創「油畫東方風格」,結合中國人文藝術哲學,

蘊含東方文人畫的詩情畫意,畫風融合半抽象表現主義與東方人文主義,展現出

獨特的繪畫意境,強調用筆中西結合氣韻生動形式多樣,理念始終一致,成功地

創造了東方式的表現主義。

下列幾段文字亦可看出龐均對藝術的哲學觀點:

19
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22
回到單純油畫材質,
回到單純油畫材質,研究、
研究、掌握、發展油畫技巧,
發展油畫技巧,傳達中國人文精神、
傳達中國人文精神、理念,
理念,

創建中國油畫藝術的特質,
創建中國油畫藝術的特質,乃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
乃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亦是責無旁貸、
亦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的使命。20
的使命。

任何藝術形式都永遠不會過時。
任何藝術形式都永遠不會過時。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
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他永遠「新鮮」
新鮮」如初…..
如初…..,
…..,

倘若繼續精進,
倘若繼續精進,繼承西方十九世紀末成熟的油畫「
繼承西方十九世紀末成熟的油畫「寫生技法」
寫生技法」
,再注入中國文人造
,再注入中國文人造

化自然,
化自然,視山水畫為「
視山水畫為「精神象徵」
精神象徵」,創造油畫風景
,創造油畫風景「
創造油畫風景「思想」
思想」、「感情
「感情」
感情」的表達方式,
的表達方式,

那麼油畫寫生就有無窮的生命力!21
那麼油畫寫生就有無窮的生命力!

藝術是不是不需要或可以徹底拋開理論?
藝術是不是不需要或可以徹底拋開理論?非也!
非也!藝術是屬於精神、
藝術是屬於精神、感覺、
感覺、思想、
思想、

概念的範疇,
概念的範疇,從來都同哲學有關,
從來都同哲學有關,包括古今中外,
包括古今中外,唯有中國傳統的畫論
唯有中國傳統的畫論,
畫論,是真正

高明的藝術理論。22
高明的藝術理論。

藝術,
藝術,歸根結底只不過是個人的私生活;
歸根結底只不過是個人的私生活;

心靈的記錄與發洩而已,
心靈的記錄與發洩而已,

藝術之所以具有生命之價值,
藝術之所以具有生命之價值,

其根本因素在於此。23
其根本因素在於此。

20
龐均(1999),
《繪畫寫生哲學論》,藝術家出版社,P6
21
龐均(1999),
《繪畫寫生哲學論》,藝術家出版社,封面底
22
龐均(1988),
《油畫技法哲學》
,藝術家出版社,P3
23
龐均(2001),
《油畫技法創新論》,藝術家出版社,P4

23
「後現代」
後現代」人批評:
人批評:「現代藝術已經死了
「現代藝術已經死了!」
現代藝術已經死了!」。

但是,
但是,
「油畫
「油畫」
油畫」死不了!「
死不了!「油畫
!「油畫」
油畫」亦不會死!
亦不會死!它只不過是一種材料,
它只不過是一種材料,一種繪畫材質,
一種繪畫材質,

真正「
真正「死」的是人的修養,
的是人的修養,因僵化而死!
因僵化而死!人的思想死了,人的創造力也就死了。24
人的思想死了,人的創造力也就死了。

藝術。
藝術。有人類才有藝術。
有人類才有藝術。藝術是由觀念形態而形成視覺現象,
藝術是由觀念形態而形成視覺現象,即藝術。
即藝術。即使是

宇宙、
宇宙、大自然之任何物質;
大自然之任何物質;大則「
大則「太陽」
太陽」,小則河裡的一個
,小則河裡的一個「
小則河裡的一個「小石頭」
小石頭」;當梵谷對
;當梵谷對

著太陽畫時,
著太陽畫時,「太陽
「太陽」
太陽」就成了「
就成了「藝術品」
藝術品」。一個
。一個「
一個「樹根」
樹根」、一塊天然的
、一塊天然的「
一塊天然的「石頭」
石頭」,沒
,沒

有任何加工,
有任何加工,巧心人仕看出它是「
巧心人仕看出它是「女人」
女人」或是「
或是「老鷹」
老鷹」它就成了「
它就成了「藝術品」
藝術品」——

只是一件物質,
只是一件物質,注入了人的觀念而有了「
注入了人的觀念而有了「生命」 意義」。25
生命」和「意義」

「創作」
創作」對藝術家而言,
對藝術家而言,不是「
不是「結束」
結束」,而是
,而是「
而是「過程」
過程」,即
,即「思維性」
思維性」、「觀念性
「觀念性」
觀念性」

轉化為「
轉化為「實驗性」 視覺性」。26
實驗性」、「視覺性
「視覺性」

龐均一年 150 到 200 張畫作,強調對於藝術語言的探求絕不是一年創作 3、5

張畫可以得到的。並將其理論專著,出版多部關於油畫技法、寫生哲學及畫冊等

書籍,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擔任專任教授,任教近二十年,對台灣的人文及藝術

24
龐均(2001),
《油畫技法創新論》
,藝術家出版社,P35
25
龐均(2001),
《油畫技法創新論》
,藝術家出版社,P60
26
龐均(2001),
《油畫技法創新論》
,藝術家出版社,P133

24
教育貢獻卓著。

五、 龐均的繪畫哲學

前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在 2006 年發表對於龐均在北京舉辦「少小離家老大

回」紀念畫展的評論文章「讚龐均的意筆油畫」寫到:

「龐均在油畫上的主張是,
龐均在油畫上的主張是,貫通古今,
貫通古今,融合中西,
融合中西,繼承西方油畫豐富表現力之語

言,從深層次揭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
從深層次揭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抓住寫意性這一中國繪畫之特色。
抓住寫意性這一中國繪畫之特色。

已寫為核心,
已寫為核心,以寫來表現,
以寫來表現,以寫作手段和審美對象,
以寫作手段和審美對象,最終要看寫與意的結合程度。
最終要看寫與意的結合程度。

幾十年來,
幾十年來,在油畫上他追求寫意這一有生命力的表現形式,
在油畫上他追求寫意這一有生命力的表現形式,這形式不是常人所說

的事物的外表,
的事物的外表,而是「
而是「氣」與「象」的契合無間、
的契合無間、渾然一體,
渾然一體,是一種活生生的內

再精神,
再精神,抓住了藝術本體。
住了藝術本體。正如潘天受所說;「
正如潘天受所說;「中國畫以意境
;「中國畫以意境、
中國畫以意境、氣韻、
氣韻、格趣為最

高境界」。
高境界」。而這些油畫意境正是通過
」。而這些油畫意境正是通過「
而這些油畫意境正是通過「寫」意來實現的。」
意來實現的。」

藝術評論家王石也同樣的在「少小離家老大回」紀念畫展的評論文章「西方

油畫語言 東方寫意精神—龐均和他的七十畫展」寫到:

「是油畫,
是油畫,有深入成熟的油畫技巧,
有深入成熟的油畫技巧,他用的是西方油畫語言,
他用的是西方油畫語言,卻已完全擺脫了模

仿前、
仿前、後期印象派乃至野獸派諸西方學派的影子,
後期印象派乃至野獸派諸西方學派的影子,用色單純響亮,
用色單純響亮,統一在明灰的

調子中;
調子中;是具象畫,
是具象畫,又不是拘泥於客觀形式外表的如實寫生,
又不是拘泥於客觀形式外表的如實寫生,縱筆抒寫,
縱筆抒寫,用線條

有西方式強化「
有西方式強化「形」的力度,
的力度,又有中國書法「
又有中國書法「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的意趣。
的意趣。再加上展現個
再加上展現個

性的簽名和手繪的名章,
性的簽名和手繪的名章,他的油畫使「
他的油畫使「意」與「象」契合,
契合,在構圖、
在構圖、意象、
意象、氣韻、
氣韻、

格調和趣味上,
格調和趣味上,都洋溢著西方式的熱情與爆發力,
都洋溢著西方式的熱情與爆發力,而煥發著的是具有中華民族精

神的東方氣派。」
神的東方氣派。」

龐均在他的著作《繪畫寫生哲學論》有段關於自己的繪畫哲學的論述:

「回到單純油畫材質,
回到單純油畫材質,

研究、
研究、掌握、
掌握、發展油畫技巧,
發展油畫技巧,

傳達中國人文精神、
傳達中國人文精神、理念,
理念,

25
創建中國油畫藝術的特質,
創建中國油畫藝術的特質,

乃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
乃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
27
亦是責無旁貸、
亦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使命。」
義不容辭的使命。」

六、 文獻探討結論

從上述文獻觀之,就藝術家個人網站方面來看,網站視覺介面的設計主要可

從藝術家與使用者兩個角度去思考。就藝術家個人的角度來看,個人的形象風格

的延伸,視覺構成的美學原則,與觀者的互動與溝通及藝術創作的展示,是藝術

家所關心的課題。從使用者的立場來看,網站的使用介面設計如何符合其認知與

操作的便利性,避免因只專注在個人形象風格與美感,忽略了使用者操作的便利

性與網站特性,這也是研究創作網站前的基本認知。根據上述二項認知基礎,再

透過符合視覺設計的構成原則,才能設計出好的藝術家個人網站。

就藝術家的藝術檔案數位化與加值應用方面,以也可從上述文獻探討中了解

到,藝術創作累積的文化資產與知識,藉由現代科技加以保存、整理、傳播與應

用,讓藝術資源得以共享,加速藝術創作的進步,並且透過數位藝術資源的重組

與創新,讓這些數位內容可以更有效運用,發揮價值最高,而藝術檔案數位化所

帶來的效益更是未來網際網路的重要價值。
28
Marc Gobé (2001) 在《高感性品牌行銷》一書中已經明確的指出:

「科技將如電力般無所不在,而以微妙、無法察覺的方式滿足我們的需求與感情。

我們既不會發現,更不會注意到這樣的科技環境———一切都顯得如此理所當

然。在科技與其應用顯得無限寬廣的世界裡,擁有想像力的藝術家與夢想家所扮

演的角色將比懂得電腦技術的工程師更為吃重。」

「在現今的新社會中,速度與電腦已強力介入我們的生活,真實接觸顯得愈

27
龐均(1999),《繪畫寫生哲學論》,藝術家出版社,台北,p.6。
28
Marc Gobé,辛巴譯(2001),《高感性品牌行銷》,藍鯨出版社,台北,P.227

26
來愈遙不可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商品的直接互動體驗更以最深刻的方式衝擊

我們的心靈與情緒。這些用品與我們密不可分,從無線電話、手持式電腦,甚至

最平庸的事物如洗盤刷到垃圾桶等,都必須賦予全新的感官意義與樂趣。在一個

失控的世界裡,人類最直接的本能就是想以美麗與原創的事物來改變的生活環

境。這讓我們擁有一種全新的控制感。」( Marc Gobé, 2001)29

同時政府在相關的計畫方面,在於希望能利用網際網網路來推廣藝術活動,

並進一步引發觀眾的興趣,讓更多人參與藝術活動使藝術更平民化,傳統藝術作

品能透過資訊科技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不論是何種產業與網路科技的結合是必然

的趨勢。就藝術家個人網站而言,不能只單純著重於一般商業網站的行銷,而要

把其中所賦予的藝術文化與精神,透過網站教育民眾提升全民的藝術風氣。

最後就現有藝術家個人網站而言,傳統藝術將來與網路科技的結合是必然的

趨勢,台灣有相當充足的科技人才,但卻欠缺對藝術文化的熟悉,而傳統藝術家

亦不知道如何將藝術創作資訊化、產業化的知識,這些正指出了文化創意與現代

資訊科技結合的重要性。

29
Marc Gobé,辛巴譯(2001),《高感性品牌行銷》,藍鯨出版社,台北,P.152~153

27
第三章 相關類型藝術家網站探討
一、相關類型網站探討

本研究中的分析是以「質」的方式來進行,並利用歸納法將網站相同與不同的

部份加以探討與以整理,彙整成為本創作研究中網站設計相關實務的參考基礎。

整理歸納出可供創作時的原則性參考,由於藝術家的主觀性與獨特性,藝術家的

網站設計方面也與其他類型的網站設計不同,大部分是筆者認知與經驗的判斷,

排除量化的研究,後續的研究若能經過量化的統計分析,相信其結果將更有說服

力。

希望藉由上述相關類型網站探討的結果整理與歸納,藉以作為創作之依據。

探討每個國內外相關類型網站的首頁和相關連結的子頁,在視覺設計上和網頁風

格上的關係。同時也針對個別網站詳加檢閱,使每一個案的探討結果能更有參考

價值。

由於國內外相關型態藝術家網站數量不多,為了讓探討的結果能有代表性和

參考性,經過初步的篩選後,決定以依據「Yahoo!奇摩」入口網站分類中,在 2007

年 9 月 4 日查詢所得,登錄為畫家的繁體中文網站(分類首頁 > 藝術文化 > 各

類藝術 > 繪畫寫真 > 畫家)共有 77 個網站,剔除已不存在、附屬於藝術網或展

覽活動介紹等網站,選取 17 個藝術家個人網站,以及國外選取知名度較高且與龐

均繪畫性質相近的藝術家個人網站 6 個來進行探討與比較為對象。(表 3-2)。

28
表 3-1:
: 國內相關
國內相關藝術家網站一覽表
相關藝術家網站一覽表

王銘潭彩墨墨畫旅遊作品集網站

http://www.mulder.idv.tw/

查詢日期 2007.9.4

鄭乃文油畫美術館

http://www.ericcheng.org.tw/

查詢日期 2007.9.4

何宣廣之網路藝術個展

http://homepage20.seed.net.tw/web@3/ppjun/father.htm

查詢日期 2007.9.4

林昆山網路藝術個展

http://www.art-show.com.tw/solo/lks/view.html

查詢日期 2007.9.4

施來福水彩世界

http://www.5fu.idv.tw/slaifu/

查詢日期 2007.9.4

29
洪仲毅的藝術世界

http://www.hongchungyi.com/

查詢日期 2007.9.4

張柏舟水彩

http://www.taconet.com.tw/pochou/

查詢日期 2007.9.4

許文融藝術創作網

http://cc.ctu.edu.tw/~benhsu/

查詢日期 2007.9.4

陳志華的油畫世界

http://www.hua99.idv.tw/

查詢日期 2007.9.4

畫家楊興生個人工作室網站

http://www.artyhs.idv.tw/main.htm

查詢日期 2007.9.4

30
畫荷大師文霽居士

http://art-wins.myweb.hinet.net/2index.htm

查詢日期 2007.9.4

筆精墨妙-徐谷菴國畫展

http://www.wwwart.com.tw/guan/

查詢日期 2007.9.4

愛新覺羅.毓嵉

http://www.aixinjueluo.com/yuting.htm

查詢日期 2007.9.4

蔡慶彰網際西畫展

http://everart.myweb.hinet.net/

查詢日期 2007.9.4

燕城畫室

http://www.ycart.idv.tw/

查詢日期 2007.9.4

31
蕭勤

http://www.tacocity.com.tw/hchin/

查詢日期 2007.9.4

謝明錩水彩藝術

http://www.photosynthesis.com.tw/watercolor/

查詢日期 2007.9.4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表 3-2 國外相關藝術家網站一覽表
外相關藝術家網站一覽表

馬諦斯美術館 Matisse Museum

http://www.musee-matisse-nice.org/

查詢日期 2007.9.4

國立畢卡索美術館 Musee National Picasso

http://www.musee-picasso.fr/

查詢日期 2007.9.4

32
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http://www.vangoghmuseum.nl/

查詢日期 2007.9.4

保羅.塞尚基金會

http://www.paulcezanne.org/

查詢日期 2007.9.4

達利美術館

http://www.salvadordalimuseum.org/

查詢日期 2007.9.4

雷諾瓦

http://www.renoir.org.yu/

查詢日期 2007.9.4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二十三個國內外藝術家個人(國內十七個及國外六個)網站的個案

探討,針對風格形象、視覺設計、內容構成等項目進行探討與共通性的歸納,有

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33
1.在風格形象定位項目上,大多數的網站只是單純的放上個人作品或是照片,

無法讓觀者一眼就可看見出藝術家個人顯明的形象。換言之,在屬性上,是不容

易區別出專業領域和理念型態的藝術家特有風格。

2.在視覺設計中,除了國外藝術家網站形象屬性上的關聯性較明顯外,國內藝術

家網站一般都只有簡單的放置一些作品,對於網站視覺設計規劃呈現上並無太多

著墨,不易與藝術家的形象屬性作結合。

3.網站架構方面,網頁選單規劃並不完整,只是隨意的放置一些文字與連結,無

法導引瀏覽者在點閱網頁的過程中,同時對於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歷程、藝術觀點

與理論基礎等更加了解。

4.過多靜態的頁面設計與選單設計,整體網站風格過於單調,網站首頁多數僅使

用局部動畫或完全沒有,相對於現在有較多使用動畫頁面設計的網站,自然不易

吸引觀者再次造訪的意願。

二、探討目標與範圍

本研究的探討目標,在於傳統藝術創作與現代的網際網路科技結合的可行

性,也就是傳統藝術家如何透過資訊科技更廣泛的傳播藝術理念與藝術紋文化,

而資訊業者與視覺設計工作者,也必須對傳統藝術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才能製

作做出符合藝術家形象與風格的藝術家個人網站,而非一般商業性的網站。

而本研究的探討目標,在於研究藝術家網站的視覺設計與網站構成,運用網頁

動畫軟體創作網站,由於龐均之藝術背景有其特殊性,所以沒有相同型態的相關

研究可以作為參考。因此本研究以國內外所查詢的藝術家個人網站資料,來探討

藝術家個人網站在視覺設計和藝術家風格的關係。

34
第四章 創作過程
一、創作說明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探討所論述的相關問題,主要針對網站的風格形象定

位、網頁視覺設計與網站結構三方面加以探討。再以探討結論為本研究創作理念

形成之基礎,整理其重點如下:

1. 網站的風格如何呈現藝術家個人特質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透過文獻資

料的蒐集整理,找出具藝術家個人特色象徵性的視覺符號與色彩,再將抽

象概念具體視覺化,訂定明確的網站識別符號,如標誌(藝術家個人形象

標誌)、標準字、標準色…等,以統一網站整體之風格形象。

2. 在網頁視覺設計中如何融入多媒體影音內容,使網站更具活潑性與親和

力,而非一般較為保守缺乏特色的單純圖片與文字的傳統網頁。

3. 視覺設計原則方面,決定整體網站風格,應避免各單元頁面間差異所造成

網站風格的不一致,同時在使用者介面的設計上,也應以使用者為導向考

量,需避免過於要呈現藝術家個人特質的形象,而忽略了使用者介面應有

的親和性與方便性,造成使用者瀏覽網頁的不便。

4. 藝術檔案數位加值應用方面,如何提升藝術檔案附加價值,發揮美學與創

意,創造商品生活藝術風格,結合美學與創意,創造豐富精緻的生活經驗。

二、創作流程

圖4.2.1:創作流程圖(本研究整理)

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

龐均個人背景資料、作品蒐集整理

35
擬定網站整體風格與設計方向

規劃網站各單元頁面

進行視覺元素設計

網站實務創作

根據上述流程其重點說明如下:

4.2.1.1. 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
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
網站實務探討:

根據相關文獻以及藝術家訪談結果,來針對網站實務內容進行探討,以及

藝術家對網站的公開相內容細節討論,以作為後續網站單元規劃之依據。

4.2.2. 龐均個人背景資料、
龐均個人背景資料、作品蒐集整理:
作品蒐集整理:

進行龐均個人文獻及相關背景資料與作品蒐集整理,並將檔案予以數位

化,以作為後續網站創作之內容。

4.2.3. 擬定網站整體風格與設計方向:
擬定網站整體風格與設計方向:

根據藝術家風格形象,擬訂出網站整體視覺呈現,包括色彩計畫、圖文

配置與風格等項目。

4.2.4. 規劃網站各單元頁面:
規劃網站各單元頁面:

在收集相關文獻與資料後,對於版面配置有初步的構想,針對版面之各單

元頁面配置、功能與重要訊息等項目做詳細的規劃,並進行版面設計。

4.2.5. 進行視覺元素設計
進行視覺元素設計:
視覺元素設計:

根據前項規劃進行網站選單、連結、瀏覽畫面等視覺元素設計。

4.2.6. 網站實務創作
網站實務創作:
創作

36
由前述創作流程所得結果來進行網站實務設計與製作。

三、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
龐均個人網站實務探討

龐均個人網站創作的實務探討方面,在網頁視覺設計中如何融入多媒體影音

內容,使網站更具活潑性與親和力,而非一般較為保守缺乏特色的單純圖片與文

字的傳統網頁。因此整個網站的製作方式是以Macromedia Flash30 軟體所完成,利

用Macromedia Flash所製作的網頁動畫,避免頁面過於單調,同時應避免瀏覽網站

的播放程式版本新舊的問題,造成觀者直接進入網站,無法完整瀏覽的問題。由

於龐均藝術生涯內容相當豐富,如何利用網頁動畫的效果,完整的呈現龐均藝術

生活年表及經歷,以及如何透過網頁多媒體的效果,展示出龐均數量不少的的藝

術創作,亦是本創作研究所須注意的地方。

30
Macromedia Flash 是 Macromedia 公司開發的網頁多媒體製作軟體,向量繪圖與動畫編輯功能,
簡易地製作連續動畫、互動按鈕、繪圖與音效在網頁中使用。

37
四、龐均個人網站
龐均個人網站創作
網站創作

(一) 網站架構

圖4-3-1 龐均網站結構圖(本研究整理)

38
(二)創作說明

1. 進入頁面:
進入頁面:

設計說明:

色、形、線是繪畫的基本元素,因此本網站以《色、形、線—龐均的藝

術》來作為網站的主題名稱,直接點出本網站的主要訴求。

由於整個網站的製作方式是以Macromedia Flash 軟體所完成,在瀏覽網

站時會有播放程式版本新舊的問題,因此在進入正式網頁之前加上一頁進

入頁面,說明瀏覽本網站須使用的播放程式版本,以避免觀者直接進入網站

後無法瀏覽。

在版面的構成上,再加入龐均的素描作品作為背景圖,以強化個人的藝術風

格的印象。

39
2.形象頁面
2.形象頁面:
形象頁面:

40
41
42
設計說明:

油畫藝術的再創新,一直是龐均繪畫生涯所追求的目標與使命,並且透

過油畫的技巧來傳達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與理念,因此在形象頁面的設計理

念上 所要呈現的,就是具有中國人文精神與理念的油畫概念。

龐均2005年的油畫作品《夜光杯》,具有鮮明的中國水墨畫的特性,同

時兼具鮮明的油畫技巧的特質,因此利用Macromedia Flash 軟體製作動畫的特

性,加上水墨暈染的動畫效果,以及龐均的著作中所節錄的藝術觀點,製作

成形象頁面動畫,呈現出鮮明的龐均藝術風格。

43
2.首頁
2.首頁

設計說明:

網站首頁以介紹龐均和關於龐均相關的最新消息選項,讓觀者一進入網

站,即可快速的獲得藝術家的相關訊息。

左邊動畫以龐均1987年的油畫作品《斷腸人在天涯》作為底圖,利用

Macromedia Flash軟體製作動畫的特性,加上水墨暈染的動畫效果呈現龐均藝

術風格的,右側以龐均畫作特寫輪替展示,同時呈現龐均油畫筆觸特有的質

感以及用色的風格。

44
3.關於龐均
3.關於龐均:
關於龐均:

設計說明:

介紹龐均相關經歷,以及創作歷程讓網路瀏覽者,在完整的觀看網頁之

前,能對藝術家的相關背景有粗略的了解與認識。

45
4.藝術年表
4.藝術年表:
藝術年表:

設計說明:

運用 Macromedia Flash 軟體製作動畫的特性,右側詳列出年表,點選年份

後可以及可完整呈現關於龐均的藝術生活簡介。

46
5.藝術年表
5.藝術年表:
藝術年表:

47
設計說明:

將龐均作品整理數位化,經與龐均討論後歸類成五大類,分別為:

1. 創新-東方表現主義格

2. 風景‧寫生

3. 人物

4. 靜物

5. 素描‧速寫

點選進入後,作品列表年份排列以作品縮小圖呈現,在點選作品小圖即可

瀏覽完整作品全圖。

48
6 藝術出版:
藝術出版:

設計理念與方法:

本頁面是以呈現龐均的繪畫哲學理論、油畫集以及油畫教學和展覽的影音

DVD 為主,並在影音 DVD 部分節錄的內容片段,供觀者線上即時瀏覽。

49
7、藝術觀點:
藝術觀點:

設計說明:

本頁面節錄於龐均油畫集與油畫哲學理論著作,讓瀏覽者能初步的了解龐均

的藝術哲學觀點。

50
8、展覽訊息:
展覽訊息:

設計理說明:

介紹龐均展覽的相關訊息供觀者線上即時瀏覽。

51
9、龐均畫室:
龐均畫室:

設計理念與方法:

本頁面介紹龐均的畫室緣起,以及地理位置等相關資訊。

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創作以龐均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分析、歸納、整理的方式來獲得網

站的結構與視覺設計原則,並實際應用於龐均個人網站的設計創作上,目的在使

網站設計人員在進行相似類型藝術家或其他藝術領域藝術家網站設計規劃時,有

一套可作為視覺風格設計參考之模式,同時充實網站之內涵及網頁的內容,此為

本研究最有價值之部分。同時也讓整個創作思考過程中可以透過前面的文獻整

理、探討與評估,使得網站的整體風格形象得以顯現藝術家個人知特色。

本研究創作之主要目的在「藝術家個人風格形象與網站架構、視覺設計應用」

方面的探討,藉由文獻探討與蒐集整理,瞭解藝術家的創作內涵與藝術經歷等相

關內容,做為本研究創作的理論基礎,在相關文獻探討與相關資料整理過程中,可

進一步發現目前藝術家個人網站的問題所在,同時也透過實務創作藝術家個人網

站來驗證、探討的本研究的論點是否與現況相符合。

根據本研究創作所得之結果得知,傳統繪畫雖然有不同的領域與個人風格的

差異,但在網站的視覺設計方面仍有共同的原則可做依循,使用者界面的設計也

有一定的規則,使用者界面是否友善,關係著瀏覽者點閱的意願,以及是否願意

再次拜訪網站。

同時透過瀏覽者點閱的過程,達到藝術教育與藝術文化的傳播的功能,完整

的呈現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歷程、藝術觀點與理論基礎,讓傳統藝術能與現代數位

科技相結合,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廣泛的讓更多人觀賞,不侷限於一般傳統

的展覽場地或畫冊書籍,這些都是本研究重要的結論。

綜合本研究之文獻探討與實作研究創作結果,以供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1.傳統繪畫藝術家的個人網站在視覺設計上有可以依循的原則。而這些原則

透過歸納整理後有助於後續研究的進行。

53
2. 本研究創作的過程與紀錄,可以做為後續其他藝術家或相關藝術領域網站

的研究參考依據。

3. 網站風格與形象與藝術家個人形象風格相符,如何完整的呈現藝術家的藝

術創作歷程、藝術觀點與理論基礎,讓傳統藝術能透過數位科技不受時間

與空間的限制更廣泛的讓更多人觀賞,以提供後續從事其他藝術家或藝術

領域網站設計或研究,一個很好的參考依據。

4. 透過本創作網站的結果呈現在實體網際網路上,進而鼓勵更多傳統繪畫藝

術家,將其藝術創作歷程、藝術觀點與理論基礎等相關藝術創作成果,製

作成藝術家個人網站,與現代數位科技相結合,藉以達到藝術教育與藝術

文化更廣泛的傳播的功能。

二、建議與後續研究

由於本研究創作是以文獻探討、蒐集、整理的方式進行相關研究,以龐均為

個案作為實務創作研究,因藝術家的生平背景、創作歷程、創作媒介、個人特質、

創作風格形象等各有不同,本研究僅就傳統繪畫藝術家的個人網站方面進行探討

研究,並未就其他藝術家與藝術領域進行研究有其侷限性,後續針對於其他藝術

家與藝術領域相關網站的視覺設計、網站架構等多所不同,仍有待進一步的分析

研究,使得本研究所獲得之結果更具說服力。

另外本研究創作中有關於藝術家個人網站方面之研究,因只限於龐均個人的

藝術經歷、繪畫創作、藝術觀點與理論基礎進行研究探討,並以其作為個人網站

創作之基礎元素,在後續的研究建議可從龐均的藝術檔案數位化與數位典藏、加

值應用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54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1. Marc Gobé,辛巴譯(2001)。《高感性品牌行銷,藍鯨,台北市。

2. 吳昭怡(2006)。《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天下雜誌,台北市。

3. 梁曙娟,2002,《別裝了,其實你根本沒創意!》,滾石文化,台北。

4. 黃朝盟與趙美慧(2002)
,《.COM 的策略規劃與設計》,商鼎文化,台北。

5.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臉譜出版社,台北市。

6. 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2004) 。《2004 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臺北市:

工業局。

7. 楊富裕(2002)。《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台北。

8. 龐均(2007)。《油畫論》。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

9. 龐均(2007)。《龐均的藝術—鄉情與視角》。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

10. 龐均(2006)。《龐均 70》。藝術家出版社,台灣。

11. 龐均(2005)。《龐均-走過 58 年的藝術生涯》。藝術圖書,台灣。

12. 龐均(2003)。《龐均的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台灣。

13. 龐均(1996)。《龐均 詩情油畫集》。錦繡出版社,台灣。

14. 龐均(2001)。《油畫技法創新論》。藝術家出版社,台灣。

15. 龐均(1999)。《繪畫寫生哲學論》。藝術家出版社,台灣。

16. 龐均(1988)。《油畫技法哲學》。藝術家出版社,台灣。

55
中文期刊、
中文期刊、論文

1. 王開立(2000)
,《網頁設計中圖像的溝通意涵,設計與管理學術研討會》,pp.269~276。

2. 江嘉瑜(2002),《台灣花卉電子商務網站內容之分析》,《2000 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頁 235-243。

3. 陳珮瑩,2005,《網站視覺設計評量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許銘文,2005,《個人網站視覺元素與設計內容表現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

計系,碩士論文。

5. 曹逸(2003)。《龐薰琹藝術思想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6. 項潔、陳雪華、魏雅惠、高世芯(2006)。《數位典藏創意加值應用之初探》
。《資訊與教

育雜誌》,91 期。

7. 曾惠民,2003,《Pixel Style 網站設計元素對使用者意象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12。

8. 劉尚志,2001.2.27,《電子交易市集再出發價值的迷思導致網路泡沬化》,記

9. 取前車之鑑方能重新定位,經濟日報。

10. 蔡惠琦(2006)。《由網站內容與設計探討私人博物館數位化之面向與層次》。國立中山

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11. 鍾國文(2004)。《博物館網站視覺設計之探討-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網站」設計創作為

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56
網路部分

1. Mark W. Newman and James A. Landay(1999),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A Sket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as Manifested Through

Artifacts。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8月28日。網址:

http://www.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1999/CSD-99-1062.pdf。

2. 行政院 (2002)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7 月 25 日。

網址: http://www.knowledge.nat.gov.tw/2008/challange2008-940131.pdf

3.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IDEAS)- FIND 研究群。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7 月 18 日。

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4. 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08 月 09。網

址:http://www.cci.org.tw/portal/plan/index.asp。

5. Arttime 藝術網線。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7 月 18 日。網址:

http://www.arttime.com.tw/exhibition/gallery/pangj/pangj_1.htm。

6. 中國藝術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8 月 2 日。網址:

http://www.artnews.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52。查詢日期 2008.1.4。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