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罗伯·胡克最早发现细胞;细胞→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单位;最小细胞→细菌的细胞;最大细胞→卵黄
-同一细胞,发育阶段不同,大小也不同;细胞形状随种类、存在部位、机能改变
细胞膜 动物细胞最外层;植物细胞壁内面;隔开细胞与外界环境(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 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质 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生命活动进行之地;有液泡→成熟植物液泡较大,液泡内液体含多种物质
细胞壁 细胞膜外,使细胞具一定形状,保护、支持细胞
细胞分裂→细胞由一个 分成 两个的过程(细胞数目增多)
-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繁殖
-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繁殖、新个体成长、生物体更新老死的细胞(保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动物 [生长发育] 细胞(受精卵)开始→卵细胞受精分裂=>细胞团
植物 分裂→两个新细胞核(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生成新细胞膜,产生新细胞壁->细胞分裂为两个新细胞)
染色 (含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分裂→染色质→染色体 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相同
质 遗传物质)

细胞生长→子细胞(新生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细胞体积增长
过程 细胞分化→可继续分裂的子细胞 产生新细胞,不再分裂的子细胞=>细胞(形态/功能/结构变化)
·分裂、生长、分化发育=>多细胞生物的细胞
受精卵 ·多次分裂、生长→能继续分裂的细胞=>[分生组织](例:根尖/芽尖);
→不能继续分裂的子细胞=>分化成细胞群[组织]
被子植物 最复杂多细胞植物
·微生物,小、完整,生命活动皆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细菌(大量→细菌团[菌落]),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胞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单细胞生物 ·细菌用途:(肠胃)嗜酸乳杆菌、鲜奶+乳酸杆菌→(发酵)酸奶、大肠杆菌→胰岛素
·真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酵母菌
·缺氧→分解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被人类较早应用,可制发酵食品
多细胞生物 许多细胞构成
人体基本组织
·上皮细胞构成(有保护功能,可分泌、吸收营养物质)
上皮组织
·构成 皮肤、内脏器官表面、官腔内表面
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肌腱)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可运输、支持
肌肉组织 肌细胞构成,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存在于四肢、躯体、器官,可收缩、舒张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构成,分布于脑、脊髓、神经,可接受刺激、产生/传导兴奋
植物体内的组织
分生组织 细胞壁薄,细胞核大,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分化后形成组织)
保护组织 表皮
营养组织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含营养物质;(叶肉细胞)叶绿体 可进行光合作用
输导组织 根、茎、叶脉
器官→被子植物的组织,按次序组合 形成的结构(具一定功能)
-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Page 1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根 吸收土壤水、无机盐
茎 连接根、叶,输送水、无机盐、有机物 营养器官
叶 制造营养物质(有机物)
花、果实、种子 生殖器官

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
-物理性消化:接受、磨碎、搅拌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向肛门推动
-水、无机盐、维生素→直接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吸收(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小分子化合物
-吸收: 小分子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经由消化道上皮细胞→血液、淋巴
·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腺(3 对)、腮腺、舌下腺 食
·唾液→导管(唾液腺)→口腔;人有两组牙:乳牙-20 颗、恒牙-32 颗、智齿 ↓
·门齿(切断)、犬齿(撕裂)、前臼齿(助犬齿撕裂、臼齿捣碎)、臼齿(磨碎) 口
口腔 牙齿结构(牙冠—牙颈—牙根) 腔
牙本质 ·主体结构,内隙含牙髓[含小血管和神经],外侧→牙釉质 ↓
牙釉质 ·人体最坚硬的结构,不能再生 咽
·恒牙×再生,最常见牙疾→龋齿(蛀牙);牙齿健康影响消化、吸收 ↓
咽 食物经过的通道 食
食道 蠕动->食物→胃 道

·消化道最膨大部分(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

胃 ·胃壁(胃腺 分泌胃液)→平滑肌层:收缩(胃蠕动)→研磨、搅拌食物→食糜→小肠 胃

·胃液→(盐酸)酸性[杀菌、消化、保护胃壁] ↓

·消化道最长部分,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壁→肠腺(平滑肌层->小肠蠕动)→大肠 小
相 连 肠
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小肠起始,上连胃,下连空肠,有胆总管、胰管)、空肠、回肠

·末端—大肠(末端—肛门)

·消化道最后一段;起始→阑尾(小盲管,残渣/寄生虫落入→阑尾炎)

大肠 ·×消化,√吸收水分(残渣)=>粪便→肛门=>排遗

·便秘→粪便在大肠存留时间过长,变得干硬不易排出√摄取纤维素食物

肛门 - 门

口腔、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 少量水、酒精、无机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少量水、酒精、无机盐、

维生素

消化腺—酶
·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液(含酶→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
·酶由活细胞产生,具催化能力,多含蛋白质;大分子物质→酶(催化作用)=>小分子物质
分泌 分解/消化

Page 2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胃腺 胃液(胃蛋白酶)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肠腺 肠液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胰腺 胰液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肝脏 胆汁(×消化酶,√脂肪→微粒→脂肪酶接触胰液、肠液→乳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最大) 脂肪)、胰液→胆总管、胰管→十二指肠
小肠壁→消化、吸收主要部位(原因)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营养物质→血液)、毛细淋巴管壁(甘油、
小肠壁&小肠绒毛→小肠内表面积增大
脂肪酸)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吸收

呼吸系统(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鼻 鼻腔有鼻毛(阻挡灰尘,表面的黏膜使空气湿润[毛细血管使冷空气变暖])=>鼻涕
咽 食物、空气必经之处;与鼻腔、口腔、喉相通;管壁→黏膜、肌肉
喉 具有声带
气管 上接喉,下分左、右支气管;内壁有黏膜(黏液→粘灰尘、细菌→咳出体外=>痰)、纤毛
C 形软骨+
支气 分支成小支气管
结缔组织

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气体交换之地;左肺→二叶,右肺→三叶
·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外面包绕毛细血管网
肺 肺泡
·弹性纤维=>肺有弹性(’’回缩→肺泡缩小→排出气体),肺泡壁紧贴毛细血管壁
支气管炎/哮喘 支气管狭窄、呼吸不畅→肺泡残留气体多→肺泡失去弹性→影响肺内气体更换
肺通气 - 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呼吸→肺活量)
-血红蛋白&氧:氧浓度高,易于结合=>鲜红 充氧血;氧浓度低,易于分离=>暗红 缺氧血
-一氧化碳中毒:大量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氧难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组织缺氧,发生呼吸障碍(√人工呼吸)
吸 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胸廓扩大,胸腔增大,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 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胸廓缩小,胸腔缩小,肺内气压>外界气压→肺泡缩小,肺内气体被压出
胸廓 脊柱、肋骨、胸骨、肋间肌组成
胸腔 底部由膈封闭
·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产物[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 ·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供给细胞呼吸作用
·植物:所释放能量→部分用于生命活动,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扩散作用 (实现气体交换)气体分子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直至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水 转化为有机物(淀粉[遇碘变蓝]),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 ·由空气获得二氧化碳,由土壤获得水,由叶绿素获得阳光=>无机物→有机物(放出氧气)
·光能→化学能
-呼吸作用所耗有机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光合作用吸收原料
-氧和碳在自然界中循环: 呼吸作用/物质燃烧减少氧气,光合作用增加氧气
肺泡内 ·吸气:空气进入肺泡,肺泡氧浓度>肺泡毛细血管,氧气由肺泡壁扩散到血液 与血
的气体 ·呼气:血液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由呼气排出体外 液交

Page 3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交换 ·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的氧,由扩散作用进入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蛋白质,带氧气分子]) 换
·缺氧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血液氧气结合=>氧合血红蛋白(输氧至全身)
·二氧化碳多由血浆带走,少数则由红细胞带走
组织内 ·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氧浓度低
的气体 ·充氧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血液氧气分离,血液由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
交换 ·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
·由扩散作用实现(空气进出气孔、皮孔);叶片→散失水分
·上下表皮皆有气孔(保卫细胞之间,交换气体),可保护光线透过叶内结构
表皮
植物的 ·(气孔&叶肉细胞空隙相通)空气进入叶内,由空隙接触细胞表面=>表面湿润
气体交 叶肉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含叶绿素(光合作用)
换 叶脉 分布于叶肉组织,可输水、无机盐、有机物、支持叶片
茎 嫩茎有气孔(细胞间隙相通),木茎有皮孔(内部多为木质化死细胞,无需氧气)
根 根毛细胞、幼根表皮与土壤空气气体交换

循环系统(运来养料,运走废物):血液循环系统(血液+血管+心脏)、淋巴循环系统(淋巴+淋巴管+淋巴器官)
血液(抗凝剂:柠檬酸钠可防血液凝固=>血细胞[缺氧:暗红]+血浆[透明/淡黄])
-可输送代谢物、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红骨髓可造血、产生新血细胞
血浆 多为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可运载血细胞/运输代谢物(二氧化碳/营养物质)
红细胞 成熟无核,内含血红蛋白(助红细胞输氧)=>血液呈红;红细胞过少/血红蛋白=>贫血
血细胞 白细胞 有细胞核,可抵抗病菌(炎症增多)
血小板 最小,无细胞核,可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ABO 血型系统(抗原决定血型,血型与抗体[凝血蛋白]对应)
-抗原&抗体=>凝集反应(红细胞凝集);输血[200-400ml]必经交叉配血试验(预防抗体凝集)
A A 抗原,B 抗体 AB (万能受血者)A/B 抗原,无抗体
B B 抗原,A 抗体 O (万能输血者)无抗原,A/B 抗体
动脉 输血到器官 管壁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静脉 把血由器官带回心脏 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内含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慢
血管
毛细 分布广,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径细(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液循环流动的地方
血管 血液&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场所
·心肌构成,心肌不断收缩、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血管沿固定方向不断流动
·内有 4 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心室、动脉相连,心房、静脉相连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心房血液进入心室,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左心室把血液压入主动脉输往全身,右心室将血液压入肺动脉输往肺部,
心脏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动脉硬化 血液脂肪类物质沉积于动脉壁引起=>增厚动脉壁,降低弹性,管腔狭窄
心血管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营养)病变,导致心肌缺血;严重可致心绞痛、心肌梗死
疾病 脑溢血 (中风)脑动脉硬化导致动脉栓塞、血管破裂而致;与癌症、冠心病合为三大疾病
体育锻炼→心肌发达,动脉口径增大,管壁弹性改善

Page 4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正常人→75 下 心率=脉
脉搏 心脏收缩产生压力,压力沿动脉推进血液=>所有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搏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正常人: 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
血压
90mmHg· 收缩压→心脏收缩,动脉血压最高值;舒张压 →心脏舒张,动脉血压最低值
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 充氧血→缺氧血;肺循环: 缺氧血→充氧血
-血液循环功能: ①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组织器官;②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排泄器官(肾脏)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
·血液→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细胞得到氧气、养料,失去二氧化碳等废物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
·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气体交换:血液得到氧气失去二氧化碳

淋巴系统(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单向流动[非循环),可运输脂肪)
淋巴 ·透明液体,含淋巴细胞;淋巴→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淋巴总管→静脉(锁骨下)→血液循环
淋巴器官
·聚集于颈部、腹股沟、腋窝;病菌侵入→感染->淋巴结肿大(疼痛)[喉咙痛]
淋巴结
·连接淋巴管,所含淋巴细胞(吞噬[淋巴]病菌)→静脉→淋巴回流滤器(防御、保护)
扁桃体 ·有淋巴结(可抗菌、抗毒、防御)
脾 ·最大淋巴器官(可破坏衰老血细胞)
胸腺 ·可免疫,分泌胸腺激素(使淋巴细胞发育成熟)

土壤水分由根毛细胞进入根→由 导管输往叶肉细胞=>参与生命活动、变成水蒸气(由气孔散发到大气)
·为植物运输物质;韧皮部、木质部、机械组织构成,可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支持植物体
维管束
·由叶贯穿根、茎,分布于叶脉
筛管 存在于韧皮部(靠近木质部),运输有机养料 相
导管 存在于木质部(根、茎、叶脉),运输水分、无机盐 连
·水分以气态由植物体散发到体外([叶]下表皮散发水分>上表皮);所消耗水量不能超过根部吸收量
蒸腾作用 ·蒸腾牵引力牵引导管的水→根部水上升=>促进水吸收/运输; 水->水蒸气可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大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可影响蒸腾作用的快慢

感觉器官 - 刺激→感觉器官→大脑=>感觉(酒精、药物→错觉、错误反应)
角质层 最外层,角质化/死去细胞构成,脱落成皮屑,不易被细菌侵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无

内层,分裂增生能力强,增长细胞推向表层(形成各层细胞),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可吸收 血
皮 生长层
紫外线 管

真 有血管、神经,内含感受器、汗腺、毛发、油脂腺

皮 皮下组织 含大量脂肪,可保温、缓冲机械压力
·皮肤老化:皮脂腺萎缩(润肤物质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皮肤泥垢过多, 影响汗液、皮脂排放
·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信息→信息由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产生感觉
鼻 ·闻到气味→分泌唾液→消化道分泌消化液=>食物快速消化

Page 5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香味物质进入鼻腔→嗅觉细胞受刺激→信息由嗅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产生嗅觉
·感冒:鼻腔分泌物堵住嗅毛=>嗅觉迟钝
·味能增进食欲;味觉细胞=>(表面)味蕾;嗅觉受损,味觉会相应迟钝
舌 ·年龄增加,味蕾数目减少,味觉逐渐迟钝
·食物进入口腔→物质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细胞通过味神经将信息传至大脑=>味道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鼓室内)振动,听小骨放大
声音后传入内耳→耳蜗(充满液体&听觉感受器)液体振动,听觉感受器把信息由听神经传至脑部=>听觉
·咽鼓管连通鼓室、咽部=>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鼓膜正常振动
耳 ·前庭、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敏感=>容易晕车)
·双耳效应:单靠一只耳只能听到声音,无法确认声源方位=>需两耳并用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咽鼓管 半规管、前庭、耳蜗
·主体:眼球(被角膜覆盖,由深浅可见瞳孔、虹膜、巩膜);附属物(保护眼):眼睑、睫毛、泪腺管
·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光亮时,瞳孔变小,减小进入眼睛的光
·物体发光/反射光入眼→晶状体使光折射&在视网膜成像→信息由视神经传到大脑=>视觉
·视网膜成像为倒立,所产生视觉为正立;物体靠近/远离眼睛,像将远离/靠近晶状体(不落在视网膜)
·看近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折射能力增强=>远近物体皆可在视网膜成像
·盲点:距离范围外=>无法看清眼前物体/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没有感光细胞的部位=>无法对物体产生视觉
眼 ·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聚在视网膜前
近视
·凹透镜眼镜→远处物体的光线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弹性变小,近处物体的光线聚在视网膜后
远视
·凸透镜眼镜→近处物体的光线加大偏折,聚在视网膜上
·角膜/晶状体某些区域曲度过大/小→某些光无法聚成一个点,且分别聚在视网膜上/前/后
散光
·通常伴有近视/远视;某一角度有特别弧度的眼镜√
色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无法辨认光的三原色

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调节功能的主要机构)
-传导→处理→传导→做出反应
·可分为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突起末端与突起相连)
·(神经细胞)视网膜有感光细胞,鼻黏膜有嗅觉细胞
神经元
·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将冲动由细胞体传出])
·神经冲动:把产生的兴奋由树突传到轴突末梢,再传给其他神经元、肌肉、腺体
神经末梢 树突/轴突的分支;接受外来刺激
负责中枢’’与身体各部的通讯
·中枢’’最大部分,接受小脑、脑干、脊髓传导冲动,发出传导冲动至中枢各部
大脑
·√语言、记忆、联想;左脑控制身体右半部,右脑控制身体左半部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小脑 调节肌肉活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平衡=>动作协调、准确
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无需任何意识干
脑干
预便可保持生命活动功能正常运行;中枢受伤可危及生命
脊髓 ·位于脊柱的椎管,上连脑,下与第一腰椎下缘齐平
Page 6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含神经中枢(躯体/内脏反射)=>反射活动
·脑、躯干、内脏的重要信息通道:信息由脊髓传至大脑,大脑的指令由脊髓传至身体
各部(神经冲动的形式)
白质 在灰质周围,神经纤维聚成(连接脑、脊髓各段/各器官)
灰质 骨髓中央,集中神经元细胞体,内有神经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将外界环境/身体内部变化传给中枢’’&执行中枢’’的指令
·反射:人体由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反射弧
·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腺体)

内分泌腺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
·分泌→细胞将合成物质释放;腺体→具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组织、器官
·外分泌腺→分泌物->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无导管腺体->进入 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全身)
·所分泌物质→激素(体内含量少,调节作用显著→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
分泌—功能—说明
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过度生长);过少→侏儒症(生长迟缓,智力正常);成年后激素增多→
脑垂腺
肢端肥大症[关节、内脏器官增大])
·甲状腺激素→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甲状腺
·过多→甲亢:代谢亢进、体内氧化分解过快、食量大增(身体消瘦)、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最大内分
·过少→呆小症(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体温偏低)
泌腺)
·合成需要碘(海带);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加快心跳,扩张肌肉血管
·葡萄糖→活细胞能量来源(血糖,主要成分→淀粉[消化(葡萄糖)→血液=>血糖])
胰腺 ·分内、外分泌部(胰岛→胰岛素[调节血液浓度],加速血糖分解,葡萄糖=>糖原
·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糖尿病)
睾丸、卵巢 雄、雌激素→生殖器官发育/细胞生成,激发/维持第二性征
·内环境:细胞外的液体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稳态为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共同作用下,通过器官、系统共同实现
水、无机盐 饮水、排尿=>水平衡;摄入盐(离子),(小肠)吸收盐/排汗=>平衡;两者平衡由肾脏完成
直接散热 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决定 皮肤产热时,
平 汗液蒸发散热 外界温度>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管用时的散热方式 也在散热
体温 衡 低温 常温 高温
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少, 血管舒张… 人体无法及时调节体温/外界环境温度>人
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少 体体温调节能力,产热多散热难=>中暑

泌尿系统
·排泄(泌尿系统、皮肤、肺)→代谢产物->血液循环->排出体外(形成/排出尿液)
·排尿→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无机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尿液少于 500ml→废物积累)
·形成尿液,调节尿液成分,左右一个,外凸内凹,新鲜→红褐色、光滑
肾脏
·肾皮质→肾的浅层(红褐),肾髓质→肾皮质深部(淡色),肾盂→肾内侧凹陷处,下连输尿管

Page 7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血液→肾脏→过滤(有用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水分]:重吸收,无用废物[尿素、尿酸、多余水
分、矿物盐]:随尿排出)***不能将血液的代谢废物过滤/排出→肾功能障碍(人工肾、肾移植)
输尿管 输送尿液,下连膀胱 膀胱 平滑肌构成,贮存尿液
尿道 尿液 由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水、无机物(氯化钠)、有机物(尿素)=>汗液[散热保持体温、排泄]
·分泌:植物细胞代谢时合成有/无机物(蜜汁)→将其排出体外/细胞外/积累与细胞内(引诱昆虫采蜜、传粉)
肺排泄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也带走少量水
植物排泄 排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蒸腾作用排出的水分

支撑系统 - 支撑躯体、维持正常外形并进行运动(神经系统指挥)
人类 骨骼、肌肉 脊椎动物 内骨骼 无脊椎动物 外骨骼、体内液体压力 (蚯蚓、水蛭)
枝干、根、茎=>叶子获得阳光、花顺利传粉、种子得以传播
树皮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新细胞可吸收营养物
木质茎
质,不断长大(向外补充脱落的树皮,向内形成木质部=>茎加粗)
草质茎 茎没有形成层,长成后的茎无法加粗
植物
屈 ·植物受刺激,引起局部器官向固定方向生长=>屈性/向性(屈光/地/水/触/化性)
性 运 ·屈光性→向光源生长;负屈光性→背向光源生长
感 动 ·植物受刺激后的局部运动 ×方向、生长(感夜/温/震性)
性 ·(含羞草)感震性→感受机械刺激,产生反应

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运动、支持、调节机构)
骨骼(206 块骨,骨连结组成,支持、保护人体)
头骨(颅骨) ·保护脑,形成面部支架;只有下颔骨能活动(保护脑、眼)
·包括脊柱、肋骨、胸骨、骶骨、尾骨
躯干骨 ·椎骨有椎孔;椎孔连在一起=>椎管(容纳脊髓)
·肋骨+胸骨+胸椎=>胸廓(保护肺、心脏);髋骨+骶骨+尾骨=>骨盆(男:狭而长,女:宽而短)
四肢骨 ·上肢骨 1 对+下肢骨 1 对
骨连结(不同形式→骨骼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运动)
不动连结 扁平骨(头颅)之间被纤维拉紧→不能移动
微动连结(关节) 脊椎骨之间的连结,只让两块骨头之间轻微滑动(方便身体弯曲)
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关节面 上面的软骨→减少运动时关节面(两骨间)摩擦
活动连结
关节囊 内部&外部的韧带→骨的连接更牢固
关节腔 内含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的摩擦
·收缩舒张→骨骼运动;神经系统支配->可收缩(牵引骨,使人产生动作)
骨 ·被支配的神经系统损伤=>肌肉麻痹、瘫痪、萎缩多组
骼 ·骨骼肌肌群→神经系统调结、配合=>动作;末端→肌腱(结缔组织[将肌肉附于骨骼])
肌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血液循环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展,血液为肌肉供应营养(肌肉不易疲劳)

Page 8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生殖 - 生物生产后代/繁衍种群的过程(扩大/延续种群)
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裂 (裂殖)1 个母体分裂成 2 个[二分裂]/多个[负分裂]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新个体 细菌
(芽殖)母体在一定部位上生出芽体,芽体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从母体
出芽 生 酵母菌
脱落,成为完整新个体

生物长成后,产生很多孢子(生殖细胞),每个孢子在合适的环境下直接形成新个
无 孢子 面包霉


·被子植物依靠营养器官繁殖,营养器官脱离植物体后,仍能存活并长成植株
生 草莓
·可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较快而广泛应用于栽培花卉、蔬果

扦插 剪取植物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枝段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 玫瑰
营养繁殖 把树上较长的枝条弯下来,压埋在土中,埋在土中的枝条部分长出根后,
压条 桑竹
再截断枝条与母体,长成新植株
分根 把丛生茎下的根直接分开,成为独立植株 腊梅
嫁接 把枝/芽接到另一植物的茎/根,使两者形成层紧贴,长成一体,成为新植株 芒果树
·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体外 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 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

有 雌性动物卵细胞成熟后,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
体内 精 陆生动物(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性 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
生 卵生 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以卵内卵黄为营养 昆虫、鸟
殖 ·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 哺乳动物
胎生
·为胚胎提供良好营养、温度恒定的发育条件&良好保护(降低环境不良影响)
卵胎生 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其营养却靠卵内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很少营养联系 田螺
男性生殖系统
·阴囊(裸露在外)内,产生精子,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精子生成、男性第二性特征(长喉结…)发育)
·精囊+前列腺=>精液(保护、激活精子,通过阴茎排出)
副睾 管末端为输精管 精囊 分泌淡黄液体→营养/稀释精子
输精管 左右皆位于阴茎尿道 前列腺 分泌前列腺液(男性特有)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子宫两侧,轮流产生卵细胞(青春发育期→成熟);分泌雌性激素→促进女性第二性特征发育
输卵管 卵细胞->输卵管→子宫
子宫 胚胎发育之地;下端开口→子宫颈(下方→阴道)
阴道 连接子宫&外生殖器,精子进入、产出胎儿之道
生殖细胞(细胞核带遗传信息)
精子 可自由游动,有细胞核、细胞质
卵细胞 不可自由游动,有细胞核、细胞质(卵黄[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营养物质])
·青春期:女性卵巢内的卵细胞成熟、排出的过程中,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为胚胎植入

/发育作准备

·月经周期: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已经增生的子宫内膜会坏死、脱落、出血(每个月重复)

Page 9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计算:月经来潮第 1 天~下次月经来潮前 1 天(正常→25~35 天)
·初潮:首次来月经(10-14 岁); 排卵期:每一次月经周期的第 14 天 就有 1 个卵细胞排出的前后几天
·卵细胞在体内可活 24 小时,精子在体内可活 2-3 天; 受孕将暂停月经周期,直至胎儿诞生
·青春期:卵巢功能不稳定,月经周期不规则;50 岁左右:卵巢逐渐退化,进入停经

受 ·精子(由子宫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精 ·进入卵细胞的精子使卵细胞外形成一层膜(防止其他精子进入),两个细胞核结合形成受精卵
(妊娠)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一面沿输卵管往下移动→分裂次数增加,受精卵发育并进入子
宫,附着在子宫壁上=>着床;受精卵着床后发育成胚胎
怀
双 两个胎儿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未植入子宫壁前已自行分裂为二,日后形成两个性
孕 同卵
胞 别、体貌相像的胎儿
异卵 胎 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两边卵巢同时排卵, 结合两个不同的精子,在子宫形成两个不同的胎儿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280 天);分娩前,子宫发生间歇性的强烈收缩,引起阵痛;当胎儿离开母体,
分 脐带被结扎剪除,婴儿成为新个体;胎盘因子宫收缩而自然地脱离母体
娩 ·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获得氧气;分娩后几秒钟,婴儿哭泣/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肺部液体=>呼吸
系统开始工作,新生儿获得氧气
生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体重、身高变化]
长 ·生长: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加、体积/质量增加
发 ·发育:细胞经过分化形成各类细胞,从而形成组织、器官、系统
育 ·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成熟,身体发生生理变化(遗精、月经、第二性征出现、内脏器官功能健全)

花 -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产生果实、种子)
雄蕊 花丝+花药 花的雄性器官;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产生花粉粒
柱头+花柱+子房 花的雌性器官;柱头接受花粉粒,花柱支持柱头(柱头处于适当位置接受花粉)
雌蕊
子房 花柱下方膨大部分,内有胚珠
花瓣 保护花的内部构造、引诱昆虫 萼片 保护花蕾
传粉 - 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某种方式传送到雌蕊蕊柱头上(雄蕊发育成熟,花药裂开,花粉散出)
-传粉、受精=>种子、果实(异花传粉→后代具有较强大的生活能力/适应性)
自花 传 成熟花粉散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豌豆、小麦、番茄
异花 粉 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棉花、油菜、苹果
虫媒花 靠昆虫传粉;花大&花瓣颜色鲜艳&有香味&花蜜甜美(吸引昆虫);花粉粒大&有黏性(黏附昆虫)

风媒花 靠风力传粉;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羽毛状(分泌粘液,伸出花瓣) 玉米、水稻

水媒花 靠水传粉 水生植物(苦草)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给异花传粉的植物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
·(传粉不足、气候不适、柱头没有落下花粉)先采集花粉,涂抹到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表面黏液的作用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柱头,沿花柱向子房生长,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受精作用
·花粉管穿过珠孔到达胚珠内部,释放精细胞,胚珠内的卵细胞与精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果皮)

Page 10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胚珠的其余部分发育成种皮、胚乳(成熟→有胚乳:玉米,胚乳营养物质被叶子吸收:菜豆)
陆生植物不能自由移动(植物过密),由风、水、动物、自动弹力散播种子
动物 带刺状/分泌粘液,附着于动物身上
水 (椰子/莲蓬)内部充满空气 自动弹力 (橡胶/凤仙花/绿豆)

种子 单子叶(玉米、小麦、豌豆) 双子叶(大豆、花生、棉花)
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
种皮
与果皮紧密结合 坚韧,(种脐上)珠孔:种子吸收水分/空气的通道
子叶 一片,不肥厚,从胚乳中吸收营养(胚发育) 两片,肥厚,贮藏营养物质
胚芽 生有幼叶;发育=>茎、叶

胚轴 连接胚芽、胚根;发育=>连接根、茎
胚根 位于与胚芽相对应的一端;发育=>根 发育=>根
胚乳 胚以外的部分,储藏营养物质(淀粉) -
条件 外部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内部 种子->活、结构完整、没有处于休眠期

前 吸足水分(种皮变软/胀破)→ 子叶/胚乳里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输往胚根、胚轴、胚芽)

时 胚根伸长,突出种皮,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茎)→茎上生叶(在阳光下渐绿=>光合作用)
萌 过程
留土萌发 种子萌发时,子叶以下胚轴不伸长,胚乳、子叶留在土中,仅胚芽伸出地面 双子叶

出土萌发 幼苗出土时,子叶以上胚轴伸长,并伸出地面 单子叶
·种子成熟后,虽在合适条件下却仍不萌发,需经一段时间才会萌发
种子休眠
·保存种子:干燥、低温→寿命延长,高温、潮湿→寿命缩短
根 - 可固着、吸收、输导、支持、贮藏
-根尖:根的尖端~生有根毛的一段;根系: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 (土壤深处) 主根明显 周围侧根多(每条侧根还会发出细小的侧根) 黄豆、凤仙花、榴莲
须根系 (土壤浅处) 主根不明显 胚轴有不定根,根系像胡须 小麦、葱、玉米
末端向上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根毛区(成熟区)
细 大小 大 小 较大
胞 形状—排列 不规则—不整齐 正方形—紧密 长方形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
保护作用,利于根 分裂能力强,不断分 细胞停止分裂,生长却 根尖吸收水分和无
功用
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裂产生新细胞 较快(根不断伸长生长) 机盐的主要部位
茎 - 植物的主干&侧枝
-未发育的茎、叶、花;条件好→(芽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芽轴伸长,(芽轴上)叶
芽 原基发育成幼叶,逐渐长大
-枝芽(芽轴+芽原基)→发育成枝、叶,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较肥大)→发育成枝叶、花
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一直侧芽生长[柳树、向日葵](顶芽停止生长/被摘除=>侧芽加速成长)
顶芽 着生在主干顶端/侧枝顶端=>茎增长
侧芽 着生在主干侧面/侧枝侧面=>形成侧枝

营养素 -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提供人体生长发育/组织器官自我更新的材料、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Page 11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水 构成细胞(生物化学反应/体内养分&废物 只能在水中[溶解]进行/运输) 无
(钙、铁、碘、钠、磷)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缺锌→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钙→(少 机
无机盐
儿)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 物
糖类 (淀粉、葡萄糖) 能量主要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玉米含量高 提
组成细胞结构,提供基本物质(进行生理活动);青少年需求量大(长身体);肉类、鱼、乳 供 有
蛋白质
制品、大豆含量高 能 机
脂肪 人体糖类氧化分解无法提供足够能量→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提供能量);核桃含量高 量 物
维生素 (A/B/C/D/E/K)仅维 D 可合成人体,其他需从食物获得;参与重要生理活动、保持身体将康
·纤维素组成 ×被人体消化吸收;生理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膳食纤维
·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植物性食物含量较高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苏丹Ⅲ染液 脂肪
斐林试剂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吲哚酚试剂 维生素 C
碘液 淀粉

食物所含营养素、能量多少决定其营养价值
食物提供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维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缺 缺
维 B₁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 维D 佝偻症、骨质疏松症
营养 ·人体摄入食物所含营养素、能量过多/过少
合理营养
失衡 ·机体摄入能量>消耗能量=>过多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脂肪过多=>肥胖症
摄食不足、有机物消耗过多、体内利用营养素过程发生障碍造成
营养
消瘦型 浮肿型 消瘦——浮肿型
不良
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 蛋白质供应不足,全身/局部水肿 两者之间
均衡饮食 食物种类多、数量适当、摄入营养物质比例合理(与身体需求相对平衡)
食物金字塔 为满足人体对能量、营养物质的需求,饮食结构必须合理
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饮食结构(长期不吃早餐→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营养过剩
营养失调 不吃早餐 精神不振、胃炎、胆结石 偏食 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 挑食 只吃自己喜欢的
早餐→较丰富,午餐→较抱,晚餐→较清淡、少量

遗传 - 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亲代相似
现象 生物通过生殖,把自己的相对性状传递 性状(相对性状) 例: 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
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 具备双亲的遗传性状;SRY 基因(X 女 Y 男[有 3 个基因,可决定性别])
希波克拉底、列文虎克 男性排出的精液有精子(让女性受孕)
·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大分子化合物,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
·1 条染色体仅含 1 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染色体复制=>2 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
·决定遗传性状,染色体→基因的载体;指导蛋白质合成
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起遗传作用的片段;每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含多个基因
𝟏 𝟏
-受精卵(𝟐染色体来自父亲,𝟐来自母亲)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染色体的行为/遗传性状在亲代/子代间传递
-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亲代、子代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种类保持高度稳定

Page 12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染 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杆状小体
色 同一物种 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细胞中染色体的 数量&形态几乎相同
体 不同物种 生物个体之间,细胞中染色体的 数量&形态明显不同
·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时,每个染色体通过复制,成为两个相同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
有丝
·丝状物质牵引=>分成同样两组,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分裂
·结果:子细胞和母细胞的染色体保持不变
减数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分裂 ·结果: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减少一半
性染色体 - 决定性别(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孩子性别由父亲决定)
雄性 XY、雄性鸟 ZZ(相同) 形态、大小不同 雌性 XX、雌性鸟 ZW(异形) 形态、大小相似
变异 - 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同种生物个体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遗传物质改变(染色体数目改变/基因突变)所致
·白化现象(基因突变):控制皮肤黑色素合成=>动物皮肤缺乏黑色素
可遗传变异 染色体数目改变
产 新物种(使物种多样化) 马(64 条)+驴(62 条)=骡子(63 条[不属马/驴])
生 新的遗传性状 唐氏综合症=21 三体综合症(第 21 条染色体有 3 条)
不可遗传变异 环境变化造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遗传物质不变;水肥不足→植株瘦弱矮小
·DNA 分子的某个位点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 ·基因虽稳定,但若 DNA 分子变化,原来的基因将变成另一种基因
·有利变异→小麦抗倒伏&抗锈病;不利变异→玉米的白化苗因缺乏叶绿素而不利生存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目的:培育新品种(改变遗传性状,用于医药、食品[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
·从某种生物提取所需基因,并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两者基因进行重组(改变遗传特性)
有机物→生命起源的基础(无机物=>有机物[积累在海洋]);原始生命物质≠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体系(分子组成,外膜隔开内部与海水)→(演化)→原始生命=>生物演化
·生命起源之初,原始大气×氧气 √甲烷、氢气、氨气、水蒸气
米勒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单元(生命存在的形式)→原始生命物质由化学变化起源
达尔文 《物种的起源》:生物演化论/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物种演化)
生命的 生物体内部在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生物皆由细胞构成、蛋白质为组成生命结构/完成生理
统一性 功能的主要物质
生物演化—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生物通过变异、遗传、自然选择演化而成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生物若要生存,就得为足够的食物、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环境变化)生存斗争过程中,部分生物体必被淘汰
适者生存
·具有利变异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繁殖后代;具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化石证明了什么(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
-化石的形态结构、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差异=>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物种是发展变化的 曾生活在地球的许多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绝灭了

Page 13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生物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方向发展(生物演化论/生物的演化)
现代生物由古代生物演化而来,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 √生物的种内合作、种内斗争
群落 生活在同一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总和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共生、竞争关系
生态系统 - 一定区域内 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的整体
生产者 植物 制造有机物,供自身所用&提供食物
消费者 动物 从生产者获得有机物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 从遗体内获取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简单无机物(CO2; 回归土壤、空
分解者
腐食性动物(蚯蚓) 气,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皆来自太阳光能=>绿色植物 成为生物圈中食物链的起点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能量 通过食物链/食物网 在生物之间转移、传递=>两者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食物链 不同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联系 箭头 有机物、能量在不同生物中的流动方向
食物网 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的网状联系
生态平衡状态 - 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保持稳定
-气候变化,生物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遭到的破坏>自动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无法正常进行(生态系统失衡)
能量流动 食物链→能量单向流动(食物链越后端,生物体数目越少)
(不断地)组成生物体的物质 在生物、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物质循环 呼吸/人类活动×O2 √CO2→光合作用×CO2 √O2; 氮构成生物体、组成蛋
氧、碳、氮循环
白质,形成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土地肥沃)
生物圈 - 地球上全部生物生活领域的总称(最大生态系统,构成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生境:(栖息地)生物居住的地方/动物可能出现的空间范围,提供生存条件
范围 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面、全部水圈
提供的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大气圈 大气层 水圈 地球水体总称 岩石圈 土壤岩石

同种个体间为防御敌害、获取食物、保证种族生存、繁衍而进行的
环 同种生 种内互助
相互合作/帮助的行为
境 物之间
种内斗争 同种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发生的斗争
影 生物因素
捕食 (最常见)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之象
响 异种生
竞争 两种生物为有限的生存条件/生活资源而相互排斥之象
生 物之间
共生 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温度
生物影响环境 蚯蚓运动可疏松土壤=>土壤保持良好透气性,其排泄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未来一代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需要现代科技支撑
·要求→人类关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护资源)
病原体 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体质下降受感染,消毒防止传染病流行)
病毒 <细菌 ×细胞结构、独立生活 √寄生于活细胞、繁殖=>细胞破裂

Page 14 of 15
初中科学:生物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环境问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 6 月 5 日:
环保
环保措施 综合防治环境污染、自然保护 世界环境日

生物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
就地保护 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把野生动植物从原来生境转移至动物园、植物园(恢复野生种群)
俗名 ①同名(天堂鸟[花/鸟])②异名(玉蜀黍[又称包谷、棒子])
为每一种生物制定的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避免混乱/便于进行科学交流)
学名
人:Homo(属名) sapiens(种名) L ;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生物分类系统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猿科/智人 人属 现代人种
生物分类标准 求同比较、求异比较、同异共用比较法
二叉式分类法(亚里士多德) 根据特征,将生物类群一分为二
二叉式分类检索表 根据某相对性状的区别,把动物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根据能否运动分类细菌、真菌×光合作用[×植物界])
三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生物/部分多细胞生物)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
·真核生物→细胞遗传物质 有核膜包被(细胞具成形细胞核)
细胞遗传物质×核膜(不具成形细胞核)
·皆为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
·其一最原始生物,曾是地球唯一生命形式
物界
·繁殖:分裂生殖
·分解生物遗体、排泄物(有机物→无机物)
原生生 ·多为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
五界分类系统(魏泰克)
物界 ·种类、生活方式多;√光合作用
·多为多细胞生物,曾因固着生活、有细胞壁而归入植物界
真菌界
·×叶绿体×光合作用,√从活的生物/遗体吸收养分(分解)
·食用菌:香菇、木耳[青霉菌];疾病:灰指甲;有剧毒:毒蕈
·多细胞真核生物
植物界
·有细胞壁(细胞外有纤维素),成熟细胞液泡较大,细胞质含叶绿
体(√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 ·多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叶绿体,只能摄食获取有机物

Page 15 of 15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元素 - 具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原子总称(金属、非金属元素); 原子为元素中的最小单位
·([锝、钷]本来不存在于自然界)用某种元素的原子核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两者形成新核,原
人造
子核的质子数改变→新元素产生;具有放射性,放出的射线危害人体、也可用来治病
元素
·放射治疗:将射线剂量集中到病变区域,杀灭癌细胞(周围正常组织细胞/器官会受不必要照射)
地球 氧含量最高,其次为硅;金属元素中铝含量最高,其次为铁
·氢氧元素(水)、碳(烧焦显黑)较多:所以人体属于碳水化合物
组成 构成组织 钙、磷=>骨骼、牙齿 调节体液 氯离子保持体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人体 运载 血红蛋白运载氧气 传递信息 碘、锰、铜
组成酶 锌元素参与蛋白质/核酸合成 危害人体 (污染)有害元素: 汞、铅
亚里士多德 土、水、气、火(元素)=>世界 波义耳 元素:组成物体最原始、简单的物质
植物从外界吸收营养元素(氮、磷、钾),化肥含 1 种/几种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化肥利于植物生长,却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加施有机肥)
-有机肥:含有机物/营养元素(微量元素:锌、铜),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氮肥 茎叶生长 含有含氮无机盐/有机物(尿素) 缺氮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磷肥 促 根系发达,吸收养分/抗寒抗旱能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缺磷 植株暗绿带红
钾肥 进 (草木灰)茎秆粗壮、抗病虫害能力、糖/淀粉生成 缺钾 植株矮小,叶片出现褐斑
复合肥 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作物高产/稳产 养分含量高

元素符号 - 表示元素/元素中的 1 个原子(N:氮元素/1 个氮原子)


离子 书写于右上角(正负号[所带电荷]、所带电荷数) Na2+→2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根离子 [带电]原子团(两种/以上原子) OH-→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化学家的地图(按核电荷数、原子结构顺序排列)
-七行(一行=一个周期,同一周期→左~右的元素性质规律递变)
-十八列(一列=一族[8&9&10 共组一族]→同族元素具相似化学性质)
-(颜色区分)最左、中间→非常活泼、活泼性较差的金属元素,右边→非金属元素,最右边→稀有气体
左上角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原子核内有 92 个质子→核电荷数=92
中下 相对原子质量:由原子数量的多少计算得到

原子/粒子 -不可再分(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见])
-金属、金刚石、石墨(原子直接构成)→皆由碳原子构成,但排列方式不同
-物理:蒸发→水分子间距离增大,化学:电解水→水->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2 个氢/氧原子=>1 个氢/氧气分
子)
道尔顿 物质粒子构成物质 汤姆生 原子带负电电子 卢瑟福、玻尔 电子云模型
·原子构成物质;化学变化中,原子数量、种类稳定,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质量相同
道尔顿-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碳原子质子:6=核电荷:6)
原子学说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正电)原子核+(负电)核外电子:
原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两者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子呈电中性
·1 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并在原子核外的空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Page 1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原子中心,质子+中子(高能量粒子撞击原子核),集中原子全部质量(电子质量<质子、中子)
原子核
· 1 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
离子 - 亦构成物质(食盐)
食盐 -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正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负离子)
导电 -带相反电荷的钠、氯离子相互吸引=>(电中性)氯化钠[食盐溶于水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

米勒 尿素合成=>无机物可变成有机物 阳光、闪电作用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单质 同种元素/一种分子组成(金属单质如 Fe,Cu… 非金属单质如 He,S,O2,O3)
多种元素/一种分子组成(氧化物 CO,NO2,C6H12O6)
含碳化合物,组成生物物质,具化学特性(燃烧生成 H2O、
煤炭、橡胶
CO2,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可作燃料
甲烷 CH4 最简单:沼气(水冒出的小气泡里的气体)
纯净物 乙炔 C2H2 和氧气混合燃烧形成氧炔焰,用于焊接金属
化合物 有机物
丁烷 C4H10 简单有机物:氧炔焰、液体燃料
石油 原油: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橡胶 具弹性、韧性,高温→变黏;低温→硬脆
棕油 人造奶油、维生素 E
无机物 碳以外的元素组成,组成非生物物质 碳氧化物、碳酸、碳酸盐
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种成分简单地混杂,互不反应(保持原有性质、比例可变) 牛奶
沉淀 静置含有固体杂质的水,把水中杂质沉淀到水底;明矾可吸附悬浮杂质=>凝聚剂
·让悬浮液通过具毛细小孔的物质,使悬浮液的液体通过毛细小孔留走,固体颗粒被截留
混合物 过滤
·滤液:透过滤纸的液体;滤渣:被截留积聚于滤纸的固体
蒸发 用蒸发溶剂分离固体溶质和溶剂
蒸馏 ·[净化水]让水沸腾→水蒸气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从而产生无杂质的纯净水(蒸馏水)

化学式 -表示物质组成(元素符号+数字)
-纯净物具一定组成(用相应化学式表示:1 种纯净物具 1 个化学式);可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读法:右向左→氧化铁;正价原宿/原子团+负价酸根→碳酸钙;1 个分子的原子个数超过 1 个→五氧化二磷
-离子含义: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该化合物中各离子的个数之比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物质的分子构成
·用于表示化学式(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单质)
元素
·右下角的数字→构成 1 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系数→某物质的几个分子(2O2:2 个氧气分子)
符号
·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并标出化合物分子中的元素原子个数;氢元素写左,氧/非金属元素写右
·一种元素原子同其他元素原子的结合能力
化合
·正负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化合;相同元素原子结合化合价为零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的其一组成,不能独立存在(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6)+(-2)×4=-2)

Page 2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相对原子质量 =1 个比值;与 C-12 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比较后得到的比值。
·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H2SO4=2(H)+1(S)+4(O)=98)
相对分子质量
·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一个定值(可由物质的化学式算出)
化学反应生成物质时,伴有能量、温度(能量吸收/放出标志)变化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周围温度下降 放热反应 释放热量,周围温度升高(暖贴)
化学方程式 - 描述化学反应(化学式+非文字符号)
原则 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加号→连接 2 种/以上反应物、生成物;箭号→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写出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说明反应条件/ 生成物状态 (△加热 ↑仅生成物有气体 ↓仅生成物有固体)
-反应物: 变化前的原物质;生成物: 变化后的新物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组→生成物原子组合≠反应物
分解反应 化合物分解生成更简单的 2 种/以上新物质 AB→A+B 安全气囊
化合反应 几种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更复杂的物质 A+B→AB 酸雨
一种单质&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 1 种单质&化合
置换反应 A+BC→B+AC 制取铜

复分解反应 2 种化合物之间互换成分,生成另外 2 种新化合物 AB+CD→AD+BC 酸碱中和反应
·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
·有气体参加/反应后有气体生成 的反应→要加上气体质量
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变,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原子团名称 原子团符号 原子团所带电荷


氢氧根离子 OH − -1
硫酸根离子 SO2−
4 -2
硝酸根离子 NO−
3 -1
碳酸根离子 CO2−
3 -2
碳酸氢根离子 HCO−
3 -1
铵根离子 NH4+ +1

金属元素 元素符号 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 元素符号 化合价


钾 K +1 氢 H +1
钠 Na +1 氟 F -1
银 Ag +1 氧 O -2
钙 Ca +2 氯 Cl -1,+3,+7
镁 Mg +2 臭 Br -1,+3,+7
钡 Ba +2 碘 I -1,+3,+7
锌 Zn +2 氮 N -3,+5
铝 Al +3 磷 P -3,+5
铜 Cu +1,+2 硫 S -2,+4,+6
铁 Fe +2,+3 碳 C -4,+2,+4
锰 Mn +2,+4,+6,+7 硅 Si -4,+4

Page 3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原子团名称 原子团符号 原子团化合价


铵根离子 NH4+ +1
氢氧根离子 OH −
-1
硝酸根离子 NO−
3 -1
碳酸氢根离子 HCO−
3 -1
硫酸根离子 SO2−
4 -2
碳酸根离子 CO2−
3 -2
磷酸根离子 PO3−
4 -3

微粒 相对质量 说明
碳原子 12 6 个质子,6 个中子
质子 1
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中子 1
电子 - 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 1/1834

-矿物(单质、化合物) - 天然形成的固态无机物,组成岩石(矿物种类/含量决定岩石的性质)
-形成于地球表面/内部(人为不影响过程),具固定化学成分(元素组成&含量)、晶体结构(粒子以同种方式排列)
-晶体:以同种方式排列形成的固体;煤不是矿物(由植物遗骸形成,含有机物)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化合,以单质存在
地壳
·常见矿物: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颜色、有光泽[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密度
破裂 解理 破裂且产生光滑平面 云母 矿物晶体的原子
物理 性
鉴别 方式 断口 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形状 石英 排列方式决定

硬度 划痕法、莫氏硬度表可测(金刚石最硬,硬度:10,滑石最软,硬度:1)
化学 分析化学成分含量

-金属 - 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热导电性;非金属无光泽,多为单质气体/固体,较脆
-石墨→碳单质(非金属),呈金属光泽,熔点高,导热导电性好
延展性 材料可被不断拉伸(=>细线/薄片) 导热导电性 物体将热、电传导给其他物体的能力
汞 常温下唯一液态金属 溴 唯一常温下液态非金属单质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氢)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泼序 ·越靠前,活泼性越强;金属可与氯/硫反应;铁+硫酸铜溶液(胆水)可制取铜
·前金属可将后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性强反应速率快,活泼性弱不易被氧化
·常温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钠 4Na+O2→2Na2O
钠 2Na+O2△Na2O2
·熔点低(受热熔化,燃烧发出金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
活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失去光泽)
镁 2Mg+O2 点燃 2MgO
泼 ·剧烈燃烧可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
铝 生成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
铜 不太活泼,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燃烧) 2Cu+O2△2CuO
Page 4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致使自身结构遭受破坏的过程
锈蚀 ·锈蚀后→性能降低(强度、韧性)=>零件磨损、使用寿命剪短、造成灾难(火灾、爆炸)
·内部结构决定铁是否容易生锈(纯铁不易生锈)=> 铁锈(Fe2O3)
·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与水、酸反应,耐腐蚀、熔点/沸点高、硬度大; 可制高纯硅
二氧 ·应用:石英坩埚、(纯净)光学镜片、光导纤维、(半导体材料)电路
化硅 结晶 (硅石/石英砂)水晶: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 玛瑙:具彩色环带状/层状花纹
二氧
SiO2 ·存在于硅藻土(古代单细胞生物硅藻遗体组成,土质软,多孔而轻)
无定型 化硅

含硅、氧,构成岩石(花岗岩:石英+长石)、土壤,不溶于水、性质稳定
硅化
硅酸盐水泥 玻璃 陶瓷
合物
纯碱+石灰石+石英(混合、粉 黏土(硅酸盐)+陶土(高温烧
黏土(铝硅酸盐)+石灰石
硅酸 碎、熔融) 结)
盐 ·(Na2SiO3)与氢氧化钠缓慢反应而成
·最简单,溶于水(水玻璃),可制硅胶、木材防火剂
硅酸钠
·具黏性(盛放强碱溶液的玻璃瓶[SiO2]不能用玻璃塞[防止黏结])
NaOH + SiO2 → NaSiO3 + H2 O
碳酸钙 ·坚硬、可用于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炼钢)
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
CaCO3 ·大理石、方解石、可生产石灰
·强吸水性(干燥剂→吸收/去除空气水分)
钙化 氧化钙 CaO+H2O→Ca(OH)2
生石灰 ·加水后静置→上层水溶液:石灰水; 下层悬浊液:石灰
合物 CaO 放热反应
乳/浆
氢氧化钙 ·可把砖、碎石、沙子牢牢粘合=>建筑材料 Ca(OH)2+ CO2→
熟石灰
Ca(OH)2 ·含硫磺粉的石灰浆可保护树木,波尔多液可杀菌 CaCO3+ H2O

水 - 生物所需、组成生物体(固态雪、液态水、气态云…)
颜色 气味 状态 沸点 熔点 影响沸点/熔点的因素
性质
无 无 固、液、气 100°C 0°C 气压、杂质
·微生物可影响水的颜色/气味(天然水含有杂质)
水质
·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检验水质、pH 试纸→测定水的酸碱性、蒸干水→检测水中有无可溶性杂质
·水和一些物质结合生成水合物,使它们改变颜色
检验 ·无水氯化钻(蓝色)+水→氯化钻水合物(红色晶体); 可用作湿度/水分的指示剂
·无水硫酸铜(白色)+水→硫酸铜水合物(蓝色); 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水的生成/制成干燥剂
·电解:用电流分解某种物质的方法(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无色、无味气体(-253℃转为液态, -259℃转为雪状固体),
-密度最小, 难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的爆炸极限: 4%~74.2%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热[氢氧焰可焊接/切割金属,液态氢可做高能燃料{火箭、导弹}]
·应用:催化作用使液态油(植物油)变为固态脂肪(硬化油[人造奶油]);与氮气合成氨气(NH3)
可作还原剂 H2+CuO△Cu+H2O ·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黑色氧化铜→红褐色铜)
Page 5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治炼金属) ·产生的水蒸气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
·活泼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原子可置换酸中的氢,生成另一种化合物

·一般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水蒸气&高热铁屑/煤反应生成、甲烷&水蒸气反应

-水→万能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溶解于其他溶剂(有机溶剂[酒精、汽油、丙酮])
-物质溶解与水的过程伴有能量变化(放出能量→温度升高)
-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画出的曲线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解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100% / ×100%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质量百分比浓度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越大,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溶解度:物质的溶解能力
固体 温度↑,溶解度↑ 压力不影响溶解度
气体 温度↑,溶解度↓ 压力↑,溶解度↑
溶剂 溶质 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酒精) 被溶解的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盐水)
物质(固/
液/气)
都是混合物;丁达尔现象用来区别胶体溶液和溶液;溶剂中的颗粒达到一定大小而产生光路称为胶体溶液
溶液 悬浮液 乳浊液 胶体溶液
固、液、气溶解于液体 固体颗粒分散于液 小液滴分散在水 大量微小粒子分散于气体、液体
体 里
透明 不透明(浑浊) 透明(均一)
久置不分层 久置分层(沉淀) 久置分层 久置不分层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溶液有光路
白醋、澄清石灰水 硫酸钡、浑浊河水 牛奶、石油原油 云、蛋白质溶液
浓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未达到饱和),稀溶液溶有较少溶质
饱和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更多某种溶质
一定温度下
不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酸/碱溶于水=>电离;酸碱指示剂(溶液不同->颜色不同)→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电离时产生的正离子全部为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根 酸电离时所产生的负离子

氯化银 硝酸银+稀硝酸→检验氯离子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酸
硝酸钡 氯化钡+稀硝酸→检验硫酸根离子
盐酸 ·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挥发性;用于除锈、制药
·化学工业之母;吸水性→可作干燥剂;脱水性→脱去氢、氧元素
硫酸 ·浓硫酸+水→放出大量热;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加入水中,搅拌√,水->浓硫酸=>水沸腾溅出×
·化肥、火药、染料、治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
硝酸 ·无色,易挥发,强氧化性(不与金属产生氢气);可与所有金属发生反应(除金、铂)

Page 6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1 : 3
·浓硝酸(溶有二氧化氮)+浓盐酸=王水(氧化能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溶解)
·炸药、化肥、染料
碱 电离时产生的负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强腐蚀性;吸收空气中水分->表面溶解而潮湿=>潮解
氢氧
烧碱、苛性钠 ·吸水(干燥剂,×干燥二氧化碳[会与其反应,需密封]),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水溶液
化钠
→涩味、滑腻感);可作肥皂、纸张
氢氧 ·微溶于水,水溶液→石灰水,腐蚀性(危害<氢氧化钠)
熟石灰、消石灰
化钙 ·暴露于空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密封保存
中和反应 - 酸碱互换成分,生成盐和水
-pH 值大小与溶液中氢离子(酸)/氢氧根离子(碱)的浓度有关(<7 酸; >7 碱; =7 中性)
-应用:氢氧化铝(胃酸过多)、氢氧化钙(降低土壤酸性)、氢氧化钠(洗涤石油经硫酸洗涤后剩余的酸性物质)
酸&碱(相互反应)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H++OH-=H2O]←中和反应[实质]
酸&碱(完全反应) 溶液剩下酸根离子(Cl-)&金属离子(Na+)->蒸发->Na++Cl-=NaCl 氯化钠

石蕊试液 | 酚酞试液 紫→红 | 无色→无色 石蕊试液 | 酚酞试液 紫→蓝 | 无色→红色


酸+碱 盐+水 碱+酸 盐+水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除锈)
酸+金属 盐+氢气(有气泡) 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酸+盐 新酸+新盐 碱+盐 新碱+新盐
盐- 氯离子/铵根离子(NH4+ )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价[酸根离子、金属离子]
可溶性盐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不溶性盐 硫酸钡、氯化银、碳酸盐
·主要成分:氯化钠 NaCl;人体可排出氯化钠(失盐→服用盐开水/注射生理盐水;盐过多→高血压)
食盐
·来自海水、岩盐、盐湖;应用:化工原料、盐酸、漂白粉
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酸钠 ·晶体结合水分子(结晶水);风化:碳酸钠晶体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
碳酸盐
Na2CO3 ·可制平板玻璃、陶瓷釉;应用:洗涤、中和、食品加工
苏打、纯碱

空气 - 混合物(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成分比例相对稳定])
-向上排空气法可收集二氧化碳(密度>空气),向下排空气法可收集氧气(密度<空气)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生物的生存条件,密度<空气,液态氧→淡蓝色
·化学性质活泼=>氧化物;硫+氧气→二氧化硫(放热,带刺激性气味[S+O2 点燃 SO2])
氧气
·冷冻空气分离法→工业制取氧气、氢气
·应用:呼吸、助燃(使余烬复燃、液态氧→火箭助燃物)、焊接(氧炔焰)
·过氧化氢(H2O2 双氧水)可分解成水、氧气(二氧化锰 MnO2 可加速分解[催化])
制取
·可用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加热高锰酸钾/氯化钾可制取氧气(分解)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空气,加压降温=>无色液体/固态(干冰)→温度>-78℃=>(升华)干冰
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助燃,溶于水(碳酸饮料[增大压强=>二氧化碳溶解])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人工降雨、制冷剂(抑制水果呼吸作用[保存食品])

Page 7 of 8
初中科学:化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促进光合作用、气体膨胀→蛋糕松软,面包变大、灭火
碳酸 H2CO3 不稳定(易分解[加热→CO2+H2O]),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测 CO2)
制取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硫酸代替[+石灰石=>硫酸钙不溶于水,阻碍反应继续])
催化剂 (触媒)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无色无味,密度<空气,难溶于水,空气含量最多,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燃烧、不助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较不剧烈(空气中的氮气冲淡氧气)
氮气
·充装于食品包装袋可防腐、保鲜;可制造合成纤维、化肥、炸药
·构成蛋白质、植物的重要养料、工业生产氮肥、冷冻胚胎技术(试管婴儿,液态氮汽化吸热[冷冻剂])
(惰性气体)非常不活泼,却在特定条件发生反应,可发出各色光、用于激光技术
·密度小,不引起爆炸,可填充气球/飞艇、制造低温环境
氦气 He
·氧+氦气可供深海潜水员呼吸(氦气难溶于血[氮气在低压时会在血液形成气泡阻塞血管])
氖气 Ne 可作霓虹灯 红光
稀有
氩气 Ar 可作保护气,与氮气混合充入灯泡可保护灯丝 蓝光
气体
氪气 Kr 照亮飞机跑道(可穿透浓雾,光芒不造成眼花)
氙气 Xe 装入玻璃管,高压放电后可发出强烈光(闪光灯)、用于冷冻麻醉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变化产生,具放射性,其原子核可快速发生变化成为铅[稳定]
氡气 Rn
·衰变:放射性元素不稳定的原子核放出粒子、能量后变得较为稳定

·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作用
燃烧
·条件:①有可燃物 ②有助燃物(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氧化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化性:氧气使其他物质氧化的性质
作用 ·缓慢氧化:金属生锈、油脂酸败、橡胶老化、呼吸作用,剧烈氧化:物质燃烧
·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失,温度升至燃点)
自燃
·粮食、煤炭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
·燃烧极快地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产生大量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
爆炸
·空气&可燃性气体混合点燃、混合物遇火爆炸皆由氧化反应引起(轮胎爆炸属物理变化)

Page 8 of 8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分子和离子);气体粒子空隙>固体、液体粒子;
·粒子间存在空隙且分子大小不一样→50ml 水+50ml 酒精<100ml (水分子/酒精分子进入对方空隙)
·×和热运动不同√反映分子运动(其花粉粒的无规则性反映液体分子运动的
分 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无规则性) ·大量粒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子 -永不停息
·温度越高,粒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放屁了→周围人闻得到;温度越高,气体/液体扩散越快,因为分子运动更
扩散现象
加激烈
粒子间距离 排列 移动 性质 形状 体积 质量、空间
固 小 规则排列 在确定位置振动 稳固性 固定 固定
液 较大 振动时短距离自由移动 流动性 不固定 固定 都占有
不规则排列
气 大 在空间自由运动 弥散性 不固定 不固定
晶体熔化(海波、冰块)→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巧克力)→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 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不同,熔点不同 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凝
凝固 放热 凝固点→液态晶体凝固时温度 同一晶体→熔点=凝固点 固点
汽化现象(沸腾比蒸发剧烈)
-气体温度够低,就能发生液化;气压能够使沸点/熔点改变
说明 粒子运动 因素
温度降低→液体吸收物体热量->物体温度降低(物理降温:发高烧擦酒精[蒸发吸热→降温])

任何温度都能进行 处于液面的粒子运动速度较大,克服其他粒子对 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

它的引力,脱离液体,进入空气 空气流动↑,空气湿度↓
水面蒸发剧烈→水内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水蒸气)

发生在一定温度;同 液面速度大的粒子脱离液面跑到空气,液体内部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时进行于液面&内部 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粒子脱离气泡壁跑到气泡 液体不同,沸点不同
升华(樟脑丸变小) 固(直接)→液 固态物质表面的粒子克服其他物质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
凝华(冰棒上的白霜) 液(直接)→固 气体粒子碰到固态物质表面,被固态物质粒子的引力
物 变化 √温度、颜色(氧气→蓝色液态氧)、状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热胀冷缩、物质溶解
理 性质 无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颜色、溶解性、导热性、密度、导电性…
化 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新物质(生成气体、沉淀物、颜色改变) 铁生锈、物质发生反应
学 性质 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表现→铁生锈、燃烧、酸碱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露珠呈球状)
表面张力 ·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液体内部分子) =>分子间的引力使液体表
面自动缩小
·(毛细作用) 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
·毛细管插入液体中→液体分子互相吸引&组成管壁的分子互相吸引=>吸附力
毛细管现象 ·粘在管壁上的液体分子将其他液体分子拉向自己=>水位上升(直到吸附力与重力平衡)
·毛细管插入液体中,管内外液面产生高度差
·耕作时破坏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存地下水分

Page 1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蒸发/冷却饱和溶液、改变饱和溶液的温度可析出晶体
-结晶: 溶质在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可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分离混合物])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 蒸发溶剂 食盐 NaCl
的物质 可用 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 冷却热饱和溶液 硝酸钾 KNO3
晶体 非晶体
形状 规则的几何外形 不规则的浑圆状
固定熔点 有 无
通过水浴/坩埚加热后 出现固、液共存状态 逐渐软化
例子 金属、水晶、金刚石、冰 玻璃、松香、石蜡、橡胶

·单位体积中物质的质量;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单位: g/cm³ & kg/m³ 质量


密度 =
物 ·液体内部四处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体积
质 ·应用(浮沉): 航天员水中模拟训练、液体分层(彩虹鸡尾酒)、轮船 𝑚
(p = )
浮 停留在某处 沉 𝑣

反映质量、体积、
密 物体<液体 物体=液体 物体>液体
密度之间的关系
度 反常变化 正常:温度升高,密度减小; 反常膨胀:水温<4˚C, 温度↓, 体积↑, 密度↓
1g/cm³
影响 冬天湖面结冰→鱼类在冰下生活、路面形成洞坑、岩石开裂 =1000kg/m³

热胀冷缩(材料不同,膨胀收缩程度不同)
-应用:(固) 电熨斗、补牙用膨胀系数差不多的材料;(液)消防喷头、罐装液体商品留有空隙
温度越高,粒子振动越剧烈,振动幅度越大,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膨胀(产生很大的力/破坏力)
热传递 - 热量(J)→吸收/放出热的多少
-发生于温差→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热→高温部分->低温部分)
-物体与环境温差越大,温度下降越快;物体间温差越大,热传递越快
-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应用: 退热贴[汽化吸收体内热量]
说明 粒子运动(实质)
传导 热沿物体进行传递,发生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运动较剧烈的粒子将动能由近至远地传递给运动
√介质 应用:加快(锅铲)/阻碍传导[高脚杯] 不太剧烈的粒子(不太剧烈的粒子运动更剧烈)
对流 靠流体(液体/气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热 运动较剧烈的粒子和运动不太剧烈的粒子位置发
√介质 (热->冷,冷->热); 热汤冷却 生改变
辐射 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热向四面八方传播) 温度较高的物体直接把能量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介质 应用:加热/散热(烧烤) ; 吸收能力=发射能力
海陆风(对流 - 空气温度不均导致)
白天 地面温度较高的空气上升,海面温度较低的空气移向陆地→海风
夜晚 海面温度较高的空气上升,地面温度的较低的空气移向海风→陆风
导热的难易→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 加快/减慢热传导
隔 ·通过隔热,达到保温(泡沫塑料)
热 ·空气导热性差:冬天穿棉衣→棉絮含大量空气,可阻碍身体散热

Page 2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中间:双层玻璃内胆 表面:镀银/铝 玻璃、瓶塞(软木/塑料)
保 保温瓶
层间真空[避免热传导/对流] - 热的不良导体

瓶胆含热水:镀银面阻碍瓶内向外辐射,含冷水:镀银面阻碍外界向瓶内辐射

波(实质:振动/能量由近及远传播)
横波 (凹凸波) 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纵波 (疏密波) 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的波
波形图(描述波;传播方向→波形延伸的方向)
描 横波 波峰/波谷/波的起伏一致
述 纵波 波峰与介质密部对应,波谷与介质疏部对应
波长 相邻两个波峰/波谷之距
频率 1 秒内产生的波峰数/波谷数→赫兹(Hz) ; 人耳可听之声→20~20000Hz
波速 波在 1 秒内传播之距(波速=频率×波长 ; v=fλ)

振动=>发声(固、液、气)
·传播声音的物质(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介质/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快慢不同(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高温→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增大)
·声音通过声波将声源的振动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属于纵波
·振动面向左运动→声波带动右侧临近的空气粒子分散、变疏;振动面向右运动→声波带动右侧临近的

空气粒子向右运动=>粒子聚集、变密

·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部分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吸收(回声:被物体发射回来的声波[闪电、声呐])
·(表面)坚硬、光滑利于声波反射,柔软、粗糙利于声波吸收→阅览室:增强声波吸收,消减声波反射
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 医疗 -
超声波 蝙蝠

危害人体(功率强)→呕吐、呼吸困难、
次声波 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检测气体泄漏 肌肉痉挛、神经错乱、失去知觉、血管 大象
破裂
电磁波(不的电磁波 处于 不同频率范围)
无线电 波长最长,频率最低 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微波 收音机

微波 (无线电波)波长最短,频率高 辐射到食品->食品水分子快速振荡=>食品/内部升温 微波炉
少 皮肤细胞健康/帮助骨骼&牙齿合成维 D/杀菌
紫外线 波长比紫光短 杀菌消毒
多 灼伤皮肤(皮肤癌)
红外线 波长比红光长 热效应,万物无论高低温都会辐射红外线 遥控
X 射线 波长短,穿透性强 穿过软组织,吸收部分在胶片上显白(触多致癌) X光
Y 射线 波长最短,穿透力最强 危害人体,可治癌症病患 放射治疗

Page 3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产生的波峰数、波谷数(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 小提琴
·单位:频率(赫兹 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男声音调<女声)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
·声音由声源向四周传播,越远越分散(离声源越远,可听声音越轻)
·受发声体材料、形状、发声方法影响 ;乐音让人舒缓,噪音让人不适
音色 ·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通过发声、传播和接收进入人耳)
噪音
·消音器、隔音屏、护耳器可减弱噪音
·声音强弱(分贝 dB);响度每增加 10dB,声音强弱增加 10 倍
声级
·30~50dB 较为理想,50dB 使人耳发生剧烈震动→鼓膜破裂出血/完全失去听力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留下影子)
-光线(带箭头直线)→光的传播路线/方向; 物质不同,光传播的快慢不同(真空最快)
不发光物体被看见/在镜内成像;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的反 ①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端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③
射定律 反射角=入射角
光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平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
镜面反射
·从某个角度可见一片光亮,从其他角度可见一片漆黑
·平行光射到粗糙平面,反射光不再平行,并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
漫反射
·从不同角度都可见表面细节
平面镜成像 - 潜望镜(观察无法直接看到的物体)、化妆镜
-物体和像对称于镜面: 像与物体大小、距离相同,两者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光路可逆原理:光射向凹/凸面镜的焦点=>经凹/凸面镜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
·(视觉效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
虚像
·A'=A 在境内成像;√肉眼可观察 ×呈现于光屏
镜子 反射面 对光 视野 其他
凹面镜 向内凹进 会聚作用 较小 焦点 F: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的点
虚焦点 F':(非实际光线汇聚点)平行光射到凸面镜=>反射光线向反
凸面镜 向外突出 发散作用 较大
方向延长,并相交于 F'
球面镜 凹、凸面镜的反射面
·光从空气斜射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逆着折射光线从其他透明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后光逆着原来入射
光折射 光线射出;光从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折射角>入射角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 ③
规律
光疏→光密介质: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透镜 - 一种光学仪器,表面弧形,可让光透过;中间、边缘的厚度不同
曲度 焦距 物距
镜面的弯曲程度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

Page 4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对光 平行光透过 物体置于
球心之外=>倒立、缩小实像
中间厚、
凸透镜 会聚作用 平行光汇聚于焦点 球心到焦点之间=>倒立、放大实像
边缘薄
焦点之内=>正立、放大的虚像
发散开来,出射光线反向延
中间薄、
凹透镜 发散作用 长=>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 镜前任一位置=>正立、缩小的虚像
边缘厚

放大镜 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把物体置于凸透镜焦点之内→物距<凸透镜的焦距=>正立、放大的虚像
·镜头=凸透镜,影像传感器=光屏
照相机
·选定景物→调节像距(镜头~影像传感器之距)=>在影像传感器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门镜 1 个凹透镜、1 个凸透镜;门外景物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把像放大
光的全 ·光从透明介质射入空气→入射角>某个值时,只有反射光,没有折射光
反射 ·光导纤维:光在棒的侧壁发生全反射,并不从侧壁射出=>光沿弯曲的有机玻璃棒传播
光的色散 -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白光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各色光通过三棱镜,在入射面、出射面发生 2 次折射,折射时各色光的偏折程度程度不同=>不同的色光分

-物体反射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透过的光(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物体呈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物体呈黑
光谱 光的三原色/原色光
各种单色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图案 红光、蓝光、绿光
原理 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时,偏折程度不同(大~小:紫、靛、蓝、绿、黄、橙、红)

静电 - 聚集在物体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应用: 静电空气净化机、静电喷漆 (车体带正电, 涂体带负电) 、静电喷洒农药 (叶子带负电, 农药带正电)
-危害: 不易拍掉的灰尘、纸张无法排列整齐(相互黏连);防治: 飞机→导电橡胶轮胎,纯棉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自然界仅有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杆、金属指针;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指

针的偏转角度越大([与金属杆带同种电荷]指针受到排斥力而偏转)
·因摩擦而带上静电;原因: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
·电子受原子核引力束缚,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不带电])
起电
·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一些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转移→正电荷数>/<负电荷数=>带正/负电

简单电路 -导线+电源+用电器+开关(电流路径)
对电路供电 利用电工作· 控制电路通断 导通电路
电源(电池、发电机) 用电器(灯泡、电动机) 开关 导线(不仅线状)
·(导线、灯丝)金属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接上电源->电子受到推动力而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电子形成导体中的电流;电子从电源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
通路 开关闭合,用电器与电源构成的闭合回路 用电器工作
开路 (断路)开关未闭合/接头松脱/电线断裂, 某处断开, 用电器与电源无法构成闭合回路 用电器×工作

Page 5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电源两端没有经过用电器,并直接通过导线&开关连接起来 电路×工作
短路
·产生极大电流→电源/导线过度发热而烧坏,可引起火灾(×导线直接连接电源两端)
电路图 利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串联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任一处的开关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

·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接在干路上的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只能控制支路)
并联 路
·电路的分支点: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各条电路

电流强度 ·(单位:安培 A)电流的大小;用电器、工作状态不同,电流不同;可引起人体感觉


I ·生物体的电流:脉冲电流控制心脏跳动(经组织传至皮肤=>心电图)
(单位:伏特 V) 电路中电源对自由电荷的推动作用(使电流产生)
电池对自由电子的推动具有方向
电压 V
多个电池同方向顺次连接 电池对自由 相互叠加 增加
总电压
多个电池反向连接 电荷的推动 相互抵消 减小
(欧姆Ω)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温度越高/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固定电阻器 阻值无法改变(受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所影响),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
电阻 R ·电阻阻值可经人为改变的装置;应用于调音台、调节舞台灯光、调节音量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将漆包电阻丝绕在陶瓷圆筒,通过滑动头来改变电路的电阻丝长度
=>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安培计—○
A— 伏特计—○
V—

(测电流)测量范围→量程; 含 3 个接线柱 (红色+ 黑色-),2 个量程


必须与被测用电器 串联(并联→会导致电路短路) 并联
直接连接在电源两侧 × √
·有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导电; 自由电子:可摆脱原子束缚的电子
导体
·表面氧化/腐蚀→导电能力下降/不导电(√镀金)
绝缘体 电荷几乎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自由移动)=>不易导电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绝缘体之间(硅、锗);环境温度/光照变化/掺入杂质→特性变化
半导体
·对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十分重要
·(最有价值)电阻为零;转变温度:把材料从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
·(昂纳斯)超导现象: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金属、合金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电阻突然消失)
超导体
·发热造成电能损耗:减小发热→选用铜、铝导线,大电流线路→横截面积大的导线
·需求量最大:核磁共振仪、高能加速器需要很大电流中的超导线圈

𝑉
欧姆定律 - I=𝑅反应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串联 并联
并 总 1 2
串 总 1 2 V
电压 V I
电流 I R
电阻 R 𝟏
𝑹

Page 6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磁体具有磁性(天然磁体→磁石)
-磁体吸引物质时产生力的作用,磁体与磁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应用:磁力擦窗器、干簧管(水位控制、门窗防盗报警、汽车安全气囊)
磁极 磁体磁性最强的部位(条形磁铁两端);任何磁体皆有 2 个磁极(北极[N 极]、南极[S 极])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与磁体摩擦) 使原来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高温加热;
磁化 去磁
猛烈撞击等)
·任何磁体在周围激发一个磁场;磁体通过磁场对周围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磁针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磁场线箭头→磁场的方向
磁场
·磁体周围的磁场线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场线密的地方磁场强
地磁场 (威廉·吉尔伯特) 地球产生的磁场;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指南针始祖: 司南

电流热效应 - 电能→热能
·电流经导体->导体升温[电流经线圈,线圈发热]
·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产生电热↑→电能转为机械能(少量转为热能)
电流的磁效应 - 通电直导线周围有磁场(奥斯特)
·法拉第: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做切割磁场线运动时,导体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 ·导体运动/磁场方向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感应 ·电路不闭合→导体做切割磁场线运动→导体不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两端存在感应电压)
·移动导体切割磁场线时消耗机械能,在闭合电路产生电能=>机械能→电能
通电直导 ·磁场:磁场线以直导线为同心圆,任意一点磁场方向都垂直于导线
线 ·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改变
·螺线管(线圈):将通电导线绕起制成;周围存在磁场,螺线管内部插入铁芯→磁场增强
·电流方向改变,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改变
·内部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匝数越多,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应用:扬声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开关)、信息的磁记录
·磁盘+读写磁头; 信息记录方式:磁记录(表面涂有磁性颗粒[读写磁头])
·信息->电信号→电流通过读写磁头,磁头产生相应磁场→磁场使磁性颗粒按
硬盘
磁场方向排列=>信息记录于磁盘→磁信息->电信号->信息
通电螺线
电 ·电脑存储媒介; 移动硬盘 可与电脑交换大容量数据

磁 U盘 USB 闪存盘,即插即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设备
铁 磁卡 (储蓄卡、电话卡) 背面的磁条贮存各类信息
通信(用某种媒介传递信息的过程)
无线电通信 将信息搭在无线电波上 传递信息(气象卫星、GPS、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 无线电波接收器/发射器 (电信号→声音信号)
(媒介: 光缆) 将信息搭在光波, 用光导纤维 传递信息; 容量大、造价
光纤通信
低、保密性好、传输质量高

·(家庭电器)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安培计指针左右偏转) ;频率:赫兹
交流电
·交流电:线圈转动 1 周,电流方向改变 2 次
直流电 (手电筒)电流方向不变;有正负极;直流发电机产生直流电
Page 7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发电机 - 磁体+线圈(两端有 2 个圆环&电刷连接外部电路)
定子 机壳内固定的部分 转子 机壳内转动的部分
旋转磁极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电流大→线圈
磁极/转子线圈 旋转线圈发电机(交流、直流发电机)
不动,磁极转动)
·闭合铁芯&两个线圈(初级线圈[原线圈])连接电源、次级线圈[副线圈]连接电器) 组成
变压器
·匝数:初级线圈>次级线圈=>输入电压>输出电压; 升压变压器升高电压,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
·输电导线的电阻=>电流流通造成的发热损耗电能
输电 ·输出电功率不变=>减小能耗(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增大导线横截面积/减小导线电阻)
·输电→(输出地)提高电压 ; (到达地)降低电压

家庭用电
-电网输电→(两条)输电线[火线、中线] 进户→连接电能表、总开关、断路器→连接电器、插座
-(电路用电器过多)电路短路/电路过载=>电流过大
电能表(电表) 开关 熔断器 插座
测量用电量(kWh 千瓦时) 控制电路通断 保护电路 为可移动电器供电
火线、中线之间电压 火线、地线之间电压 中线、地线之间电压 触火线危险
220V 220V 0V 触中线安全
·辨别火、中线; 火线→指示灯亮起
测电笔
·其电阻可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比氖管/人体的电阻大[测电笔接触火线,对人体安全])
三角插头 左连火, 右连中, 上连地
𝑊
电功 W=Vlt P= 𝑇 P = VI
W 额定电压 电器正常工作室的电压
电功率
额定功率 电器在额定电压下 消耗的功率
电费 例:200kWh×RM0.318/kWh=RM43.60
限制过大电流通过电器; 敞开插入式安装于家庭电路, 封闭管式安装于用电器内部
熔断器 ·熔断器主体, 合金制成; 规格:额定电流
保险丝
·额定电流应略大于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可替代闸刀开关/熔断器; √手动开关、自动保护短路/过载
断路器
·连接在火线,流经其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断路器自动断开→切断电路
(自动开关)
·短路:电磁铁反应,吸引衔铁,顶起弹簧片,开关切断电路(双金属片温度不变)
颜色 火线 L(棕); 中线 N(蓝); 地线 E(黄绿色条纹)
安全电压: 36V 以下; 家庭电路电压→220V(危险)
安全用电
触电 人 直接/间接 接触火线; 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白炽灯 (爱迪生)熔点高, 寿命短(耗电); 通电→多数电能转为热能 热光源
(荧光灯) 通电→电子在管内水银蒸气中运动、汞原子被电子撞机发出
节约用电 日光灯 冷光源
紫外线 (紫外线照射→管壁荧光粉发光)
LED (发光二极管) 新型电光源,×玻璃真空封装/毒气/汞污染 √形状/颜色 寿命长

Page 8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力(N 牛顿)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推、拉、提、压]
作用 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测力计(弹簧秤)可测力的大小
弹性 弹簧受到拉力时伸长,撤去拉力后自动收缩的性质
测量 弹力 手拉弹簧时,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 弹性形变 撤去拉力后,弹簧恢复原来的长度
𝐹1 𝐹2
= (F: 弹簧拉力; x: 伸长量)
胡克定律 𝑥1 𝑥2
弹簧在受到拉力而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伸长量=所受拉力
·发生于固、液、气; 作用:阻碍物体之间的运动
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相反于物体运动方向;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气垫可减小摩擦力)
·影响:机器零件发热/磨损; 增大:鞋底的花纹、防滑垫; 减小:滚动代替滑动,用光滑材质做滑梯
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建筑)
重力 ·重力的大小;弹簧秤可测;W=mg(重量=质量×9.8N/kg[10N/kg])
重量
·纬度越大,重量越大;物体离地面越高,重量越小
·空间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作标准的物体;位移: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改变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相等 不相等
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
𝑠 位移[m]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v = 𝑡(速度= ;1m/s=3.6km/h)
速度 时间[s]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物体通过位移所用的时间
能量转化的量度(对物体做多少功→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单位 焦耳(J) 因素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反映 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 能量转化的过程 举重(化学能→势能)
计算 功=力×位移(W=FS/W=mgh) F 单位:N(牛顿)[10N/kg];S 单位:m(米);W 单位:J(焦耳)
做功的快慢
单位 瓦特(W) 机器 能量转化器(功率越大,能量转化越快)
功率
计算 功 𝑾
功率= (P= 𝑻 ) W 单位:J(焦耳);T 单位:s(秒);P 单位:W(瓦特)
时间

简单机械 - 省时、省力的工具
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
支点 O 动力 F1 阻力 F2 动力臂 l1 (支点-动力之距) 阻力臂 l2 (支点-阻力之距) F1l1=F2l2
(阿基
省力杠杆(费位移) 费力杠杆(省位移) 等臂杠杆
米德)
动力臂>阻力臂 动力臂<阻力臂 动力臂=阻力臂
周边有槽、可绕中心转动的轮子(力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变形杠杆)
定滑轮 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不随钩码向上运动
滑轮 1
动滑轮 动力臂=2 阻力臂 √省 力 ×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随钩码向上运动
2
𝑊
滑轮组 动滑轮+定滑轮 √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F= 𝑛 (n:绳子数量)
Page 9 of 10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机械利益
描述机械省费力情况;机械 重量/润滑情况可影响机械利益
无利用机械所用的力 𝐹′ 大于 1 小于 1 等于 1
机械利益= MA=
利用机械所用的力 𝐹
省力 费力 不省/不费力

(力的作用点: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 物体的重心 - 重力的作用点


-只要支起物体的中心,物体将处于平衡(人体重心随动作改变而改变[滑雪运动])
质地均勻、形状规则 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质地不均、形状不规则 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平衡(与支持面的形状/物体中心位置有关); 处于水平面的任一点都能获得平衡
-支持面: 物体与支撑物的接触面/几个接触面、接触点围成的面积
-物体被水平面支持,只有重力的作用线落在支持面之内,物体才能获得平衡
-重力的作用线越过原先支持面→物体翻转 (防范: 矮宽赛车、双脚站立)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二力平衡
·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
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位置 凹部最低点 凸部最高点 水平面
稍偏离平衡位置 能自动回到平衡位置(重心↑) 远离平衡位置(重心↓) 仍能获得平衡(重心不变)
稳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重心越低,支持面越大,物体稳度越高

𝐹 压力
压强(帕斯卡 Pa[1Pa=1N/m2]) - 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P= 压强= )
𝐴 受力面积

-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承受的压强皆有限;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产生压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可用压强计比较[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液体 ·液体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应用:连通器→液体静止,容器水面相平(压强相等[茶壶])
·(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朝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1 mmHg = 133 Pa]
·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 10N/cm2
·构成气体的粒子对器壁撞击产生持续性压力;撞击器壁的粒子越多,速度越大,气压的压强越大
高压区 相同 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
大气 对天气 太空压强:0
低压区 高度 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气阴郁

晴天 气压较高→心情舒畅 阴天 气压较低→疲倦、心神不宁
对人体 ·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大,人体来不及做出相应的调节=>高原反应/低原反应
·人体皮肤内外侧压强相等(体内外压强差=>皮肤凸出[拔罐疗法])
对液体沸点 气压升高,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压力锅)
水银气压计 缺点:①体积庞大 ②携带不便 ③使用要求高(竖直悬挂)
空盒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①不如水银气压计精准 ②便携 ③飞机、轮船使用
气压 气体的温度 气体的质量 气体的体积(打气筒)
温度↑ 气压 质量↑ 气压↑ 体积↑ 气压↓
应用: 真空压缩袋、吸尘器、桶装石油气

Page 10 of 10
初中科学:地球科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地球 现象 地球绕地轴由西向东自转(24 小时)
自转 昼夜 同一时间->地球面向太阳(白昼),地球背向太阳(黑夜);地球每自转一圈->昼夜交替一次
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北端指向北极星);地球不断绕日运行(西→东);公转一周为 365.24 天(一年)
太 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极昼(全天白昼)
阳 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极夜
地球 与天体运行周期相关(天狼星→世界最早历法);推算时长、制定时间序列之法
公转 历法 阳历 阴历 阴阳历
根据地球公转周期 根据月相变化周期 结合阳历和阴历
1
·阳历(×反映月球运行的规律),根据地球公转周期(365 日[年]→第四年为闰年)
公历 4
·月相变化周期→历法月(朔望月[农历]);纪年→耶稣基督诞生年(元年/公元)
·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西→东]月球绕自转轴自转&绕地球公转 周期皆为 27.32 天)
·总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椭圆形公转轨道→月球与地球距离变化(月离地越近,月亮看起来越大)
月球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规律变化(变化→朔望月;朔→[农历]初一,望→十五/十六)
运动 月
·公转→日、地、月的位置规律变动(一个月);公转一周→月相规律变化一次

·月节律→月相周期变化 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例:沿海鱼类满月时产卵受精)
潮汐
-每日都有(海面);海面上升→涨潮,海面下降→落潮;海面水位升至最高→高潮;海面水位降至最低→低潮
·与日月有关,主因: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比太阳大→产生潮汐较大),次因: 太阳的引力
形成
·日、地、月→呈直线->日月引潮力共同作用=>大潮;呈直角->太阳的潮汐削弱 月球的潮汐=>小潮
影响 ·潮汐涨落周期→生物的周期性活动=>潮汐节律(例:涨潮→水生蟹类活动,退潮→岸上蟹类觅食)
月食(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常见,时间长)
日食(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
-月全食、月偏食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地球大气对阳光折射→月球发生月食的部分呈暗弱古铜色
发生时,将在地球形成日食带(带内人可见日食) 月食的轮廓:圆弧→地球是圆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海洋占 71% 陆地占 29%;地表→淡水、咸水
·内部:地壳、地幔、地核(内地核[固态]、外地核[液态/熔融状态]);地壳+地幔=岩石圈
·海:大洋边缘的小水域(内海、边缘海、海峡); 大陆:亚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
水循环 - 过程中水总量保持不变=>水成为地球可再生资源(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修建水库、挖掘运河、砍伐森林、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可影响水循环
重要性 ①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②改变地表形态 ③提供能源(风力、水力) 灾害:干旱
意义 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密切联系,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水汽:凝结→液态雨水,凝华→固态水(冰雹、雪)
球 降
空气中的水汽以固体颗粒(微尘)为凝结核,在其之上凝结为水滴,成为冰晶

水滴/冰晶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冰晶越来越大,形成降水
形成地表径流,流向海洋
下雨→水由高处往低处汇聚=>细小水流[流到海洋]

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水被植物根吸收,给土壤补水;地下水贮存地下,以地下径流流入海洋
在地面直接蒸发/被植物根吸收后通过(叶子)蒸腾作用成为水蒸气,回归大气

Page 1 of 5
初中科学:地球科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大气层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利于生物生存)、发生天气变化(提供多样化生活环境)、阻挡大部分有害
的紫外线辐射/小天体撞击
3
·大气地层,集中 大气质量、全部水汽&固体杂质,有强烈对流运动
对流层 4
·气温下高上低,易发生空气对流;对流运动、充足水汽=>天气现象(云、雨、雪)

·越高越热,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稀薄、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气 平流层
·空气密度小→对流运动不显著;水汽&杂质少=>无天气现象

中间层 ·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高度增加,气温快速上升;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 √极光
热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外层 地球大气、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土壤(岩石风化而成,提供植物水分、空气、无机盐)
风 风夹带砂粒撞击岩石,岩石磨损→岩石出现裂隙(增大)→岩石破裂=>碎屑
水 切割岩石→烧烫岩石(浇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而爆裂
岩石的 -岩石缝隙里的水 0°C 以下结冰&体积增大→岩石裂隙变大=>岩石破裂
温度
风化 -岩石→白天受阳光照射升温,晚上温度下降使岩石破裂而被风化
生物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 能溶解岩石,(地衣)根系生长的力量使岩石裂隙增大、破碎
-长期风化→岩石破碎=>石块、砾石、砂粒=>土壤基础物质
·生物参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获得生长基质)→岩石风化之产积累有机物=>土壤含无机盐&有机物&水&空气
形 ·动植物、微生物作用→土壤上部发生有机质积累;过程中,有机物主要来源:排泄物&遗体
成 ·人类活动→土壤发育(土壤向 有利于作物高产 方面转化=>耕作土[水稻土])
·马来西亚天然土壤[形成慢,严寒带更慢]→砖红土
土壤生物
动植物 积累有机物、影响土壤结构
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释放无机营养物质,提供植物养分(微生物分解速度过快→土壤有机物含量少)
土壤含有

-土壤中的水、空气相对→雨天->土壤水增多,空气减少;晴天,土壤的水减少(蒸发),空气增多

空气 为植物根部呼吸&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水 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土壤中输送养分
腐殖质 (有机物)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形成,提供土壤动物食物/绿色植物养分
无机盐 (矿物质)植物养分来源→√溶于水 ×燃烧
·颗粒小、空隙少→水、空气少;黏性强,空隙小,保水性能耗,通气性能差
·土壤颗粒大小/多少/排列方式→影响土壤结构;矿物质颗粒:(粗)砂粒、(细)黏粒、(两者之间)粉砂粒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类 砂粒—黏粒 多—少 多(黏粒、粉砂粒) 大致等量
型 土壤颗粒 粗 细 -
质地 疏松、不易黏结 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不太疏松,不太黏(较均匀)
保水、保肥能力 差(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强 √(宜耕种)
通气、透水性能 强(易干旱) 差 √
Page 2 of 5
初中科学:地球科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成熟区 (根毛区)根尖: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增加根的吸收面积
·细胞壁薄,液泡大,紧密黏附土壤颗粒;土壤溶液:土壤颗粒间含无机盐、水分

根 ·根毛细胞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吸水;反之→根毛细胞失水(施肥过多→烧苗)
途 根毛细胞
·吸水→水分根据细胞内溶液浓度差异,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进入根的
木质部→输往植物体各部分细胞;吸收的无机盐→氮、磷、钾
·土壤为不流动物质,自净能力差(土壤→植物→人体=>危害健康)

·问题: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严重退化(盐碱化、沙化、沼泽化、化学污染)、土壤遭受侵蚀、农田被侵占

·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石油、污水、排泄物、微生物)、无机污染物(酸、碱、重金属)

岩石(矿物结晶体构成)
-天然矿物构成,一种岩石可由一种/多种矿物构成;地质作用形成;构成地壳,地表分布广(岩石圈)
-应用: 建筑物铁面材料、工艺材料(翡翠)、形成矿产(提供原料、能源)
常见岩石→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玄武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
根据岩石成因的分类
火成岩 岩浆凝结而成(花岗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具明显气孔/柱状结构[火山石])

地表碎屑物堆积、压实、固化而成(石灰岩、砂岩、页岩);具层状分布/含化石(含丰富矿
类 沉积岩
产)
地壳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成分变化而成( 大理岩[石灰质变化,√片状结
变质岩
构])

太阳系 -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沿轨道绕日公转(太阳体积、质量最大)
太阳表面的变化;从日冕逃逸出来的带电粒形成太阳风->地球=>极光
太阳 ·光球层上的斑点(气体斑块),温度较低、较暗
太阳
表面 ·黑子越多→太阳越活跃(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邻 11 年(最大&最小)
黑子
活动 ·影响地球短波通讯,辐射干扰航天飞行(耀斑),紫外线损伤皮肤
耀斑 色球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日珥 色球向外抛射出的 火舌状物质
水星 ×空气,√环形山 ×卫星,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
行星 木星 表面 有激烈运动的大气,√大红斑 卫星最多
土星 √环系统(光环,位于土星赤道面)
恒星的诞生(太阳系的行星 绕日公转的轨道 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星星 多为恒星;天空呈蓝色→太阳光被地球大气散射;把亮星用想象线连接→星座

·视星等(星星明暗)越小,星星越亮;6 等星最暗,天狼星最亮(-1.44;太阳视星等-26.7)
·天体→演化而来;星云收缩=>太阳系;宇宙 气体、尘埃=>星云
康德—拉普拉斯
·原始 太阳星云→扁平、不断自转的气体尘埃圆盘
星云说
·星云→(引力作用)→星云 质量聚集于圆盘中心→=>原始太阳;剩余星云物质 收缩=>行星
恒星、恒星系、气体、尘埃→引力束缚=>星系
银河带 ·(远离光害区)横跨东北、西南的光带;全年可见,夏季银河较亮
(有银河) ·恒星、星团、星云组成;银河系的突出→核球(中部→银核;四周→银盘[4 个旋臂{有太阳}])
天体系统 天体间引力作用=>天体系统(大小、等级不同);小→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最大→总星系

Page 3 of 5
初中科学:地球科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宇宙 自然界物质+能量,总星系(银河系+其他星系)
椭圆星系 较年老(年轻恒星少),具少量气体尘埃
螺旋星系 旋臂明显(旋臂的恒星诞生率高)
不规则星系 外观混乱,×旋臂、椭圆;星系间发生碰撞,受到引力->破坏变形而成
恒星的演化(光年:光一年传播的距离)
-恒星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小的恒星燃料消耗较慢)
太阳内部的 氢元素原子核 发生核聚变=>太阳 光&热
恒星演化时 的不稳定阶段;被红巨星抛向太空的外层物质=>行星状星云
红巨星
形成 太阳中心难以维持核反应→球核收缩(太阳燃料核聚变)=>红巨星;球核再收缩=>白矮星
白矮星 无法继续核反应→其能量向空间散发=>黑矮星(看不见)
大质量恒星晚年=>红超巨星(爆发)→超新星(球核爆炸)=>①质量小->中子星 ②质量大->黑洞
恒星的最终演化 向四周抛出物质→物质在太空扩散=>新 恒星星云
哈勃 宇宙膨胀理论:星系在远离我们,星系间距离在扩大;宇宙不断膨胀
伽莫夫 大爆炸理论:宇宙由大爆炸形成、发展→宇宙在不断膨胀;宇宙诞生后迅速膨胀
亚里士多德 地心说→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所有星体绕地运转
哥白尼 日心说(接近现代,篡改地心说)→太阳系:地球和行星绕日做运动,月绕地转动
中国 天文研究最多(张衡改良浑天仪→星空的周日视运动)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存在引力->解释天体运动[行星绕日])
天象观测 ①判断方向、时间、制定历法、占星术 ②发展天文学

地球
毕达哥拉斯 大地是球形的(用数学解释宇宙)
亚里士多德 观察月食→大地投射到月球是弧形的(大地是球体)
特征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远离地球,阳光提供能量→地球生命的能量源泉
核反应区 太阳的中心 温度最高 太阳的能量之源
结构 辐射区 核反应区外 温度中等 形成的能量通过辐射区传输
对流区 太阳内部结构外层 温度最低 (对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至太阳表面
太阳
肉眼所见太阳→太阳大气层(里-外→光球-色球-日冕)
光球 太阳圆面,气态物质组成 厚度最小 最低温 亮度最大
大气
色球 光球以上 厚度最大 温度中等 亮度中等
日冕 太阳大气的外层 厚度中等 最高温 亮度最小
卫星 绕行星运行,水星、金星×卫星 天
地球唯一天然卫星,比太阳更近地球(比太阳小) 体

月球 ·月球不发光,太阳照亮月面→月光;月面√月坑(环形山)

·月面×空气、水、生命、声音 √重力

环形山 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撞击月球/月球火山爆发

Page 4 of 5
初中科学:地球科学总复习 2020 年汪章伟老师整理
太空探索
-太空火箭→①无人太空飞行器(太空探测器) ②载人太空飞行器(太空站、太空梭、空天飞机[研发中])
-运载火箭→实现太空探索,技术设想:不依赖空气喷气推进
-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探测器(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人类进入太空)
意义 认识宇宙演变、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科技发展
空间、环境、矿产(铁、铝、稀有金属多)、能源
宇宙资源
-纸尿片→宇航技术转化而来
宇宙环境 (地球不具备)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探测技术 天文望远镜(提供详尽数据)、航天运载火箭
搜索宇宙 认识宇宙、地球、生命的起源
在近地轨道绕地球长时间运行,供宇航员工作、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太空站
-苏联 礼炮一号太空站=>史上首个太空站

能源 - 自然界中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资源
-能量转换/转移=获得能量(燃烧:化学能→热能)
一次能源 直接去自自然界 ×加工转换 烧煤取暖 石油、天然气、风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 用煤发电 汽油、电能、酒精
常规能源 已被大规模生产/广泛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 尚未大规模利用、正被研究开发 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可长期提供/循环再生

·(太阳能→热能→电能)依靠太阳辐射能生存;利用方式:光热、光电转换
更 太阳能
·光热转换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光电转换装置:太阳能电池

生物质 ·绿植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化学能,贮存于生物质内部 (有机废弃物[残枝落叶])

能 ·储量大(第四大能源), 可转为清洁能源(燃料乙醇、氢气)

地热能 存在于地球内部, 使岩浆保持炽热; 直接利用(家庭温泉)/发电
无法短期内更新(须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化石、矿物能源)
储量最多的化石燃料; 成分多为植物残骸的岩石(植物死后被沉积物覆盖→[隔绝氧气]无法迅速
不 煤
腐烂→细菌滋长&损坏植物组织[剩下碳]→地质作用形成)

√可燃、特殊气味、有色的; 主要成分:碳氢/海洋微生物残骸(沉积于堆积于残骸,埋藏深度增

加,温度升高,残骸转变为石油); 可用声波探测, 钻探确证
新 石油
原 不溶于水、密度<水; 分层蒸馏、加工提炼 可得石油产品(塑料、合成纤维); 易挥发石油

油 产品加压液化后 可得液化石油气

天然 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 聚集于储油层上方; 形成的生物=石油

Page 5 of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