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8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承载比试验的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Specimen Prepar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Bearing Ratio Test

作 者:董典典
导 师:王东权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
二○二一年六月
中图分类号 U416 学校代码 10290

UDC 625 密 级 公开

中国矿业大学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承载比试验的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Specimen Prepar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Bearing Ratio Test

作 者 董典典 导 师 王东权

申请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单位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研究方向 道路工程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东兆星 评 阅 人

二○二一年六月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王老师严谨治学,为人谦逊,在论文的写作
过程中,王老师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帮我查看论文,不断提点我,让我拥有了
很大的发挥空间。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王老
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和帮助。正是王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
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在这我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王老师。
其次感谢东兆星、刘刚等老师在选题、评阅、答辩等过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
感谢师兄师弟们给予的热情帮助,以及公司领导和同事的鼓励、支持,论文的完
成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
另外,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不管是知名的,或是不知名的,正是
由于他们的研究,为我的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在王老师指导完善下,得以顺利完
成。而在这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的情况。
数月如梭,转眼便是研究生毕业时节。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
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无限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摘 要
因 CBR 试验优点众多,CBR 试验已成应用最为广泛的试验之一,但经过大量
的实践,科技人员发现 CBR 试验存在很多缺点,其中最普遍的是:
(1)最大干密
度、最佳含水率测得不准确;(2)试样击实成型需分 3 次进行,费时费力;(3)
试样击实成型对人员技术要求高;
(4)试样击实成型密度离散性大。显然,这几
个缺点都与试样成型方法有关,若能将击实成型改善为静压成型,则这几个缺点
就可改正。针对传统的 CBR 试验方法存在问题,作者研制了新型静压法制样试验
装置,进行了不同制样方法 CBR 对比试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采用静压法制样时,随着压实层数的增加,不同点位处的压实度差值
逐渐减少,综合考虑压实效果、操作便利性及试验习惯,选择分 3 层进行静压法
制样。
(2)静压法制样装置要设计的部分主要有试筒、底座、压头和压平垫块等。
综合应力及变形计算结果,底座厚度取为 20mm,击实试筒符合要求,可不做特
别设计,压头厚度 h 取为 10mm,压平垫块厚度 h 取为 20mm。
(3)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膨胀量值变化规律与击实法相同,但静压
法结果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无需像击实
法一样对大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具有显著的优点。

该论文有图 40 幅,表 15 个,参考文献 70 篇。


关键词:承载比;试样制备;静压法;试验装置

I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many advantages of CBR test, CBR tes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test, but after a lot of practice, scientists found that CBR test has
many shortcomings, the most common of which are: (1)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the
best moisture content is not accurate; (2) the specimen compaction molding need to be
divided into three time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3) the specimen compaction
molding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4) the specimen compaction
molding The density dispersion is large. Obviously, these shortcomings are related to
the specimen forming method, if the compaction forming can be improved to
hydrostatic forming, then these shortcomings can be corrected.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CBR test method,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new type of
static compression test device and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test study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ithout lateral limits, and achieved the following main research
results:
(1) When static pressure method is u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mpacted layers, the difference of compaction degree at different points decreases
gradually. Considering the compaction effect, operation convenience and test habits,
three layers are selected for static pressure method.
(2) The parts of the static pressure sample device are mainly the test tube, base,
pressure head and flat pa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the thickness of base is 20mm, and the existing test tub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and no special design is allowed. The thickness of the head h is taken as
10 m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lattening pad h is 20mm.
(3) The CBR value and expansion value obtained by static pressure method are
the same as those obtained by compaction method, but the results of static pressure
method are scattered in a small degree. Data collection can be completed accurately
by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There is no need to do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like
compaction method. Repeated tes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ere are 40 pictures, 15 tables and 70 references.


Keywords: CBR; sample preparation; static pressure method; test device

II
目 录
摘要…………………………………………………………………………………Ⅰ
目录…………………………………………………………………………… …III
图清单………………………………………………………………………………VI
表清单………………………………………………………………………………IX
变量注释表 …………………………………………………………………………X
1 绪论……………………………………………………………………………… 1

1.1 概述……………………………………………………………………………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 本文创新点………………………………………………………………………4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4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6

2.1 加州承载比试验概述…………………………………………………………6
2.2 CBR 试验方法………………………………………………………………7
2. 3 现 场 取 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 4 基 本 物 理 指 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2.5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17
2.6 小结……………………………………………………………………………23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24

3.1 压实层数……………………………………………………………24
3. 2 试 验 仪 器 的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3.3 改进的试验规程……………………………………………………32
3. 4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徐州粉质黏土改进 CBR 试验………………………………………………… 35

4.1 压实度结果对比…………………………………………………………35
4 . 2 C BR 结 果 对 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4. 3 膨 胀 量 结 果 对 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4. 4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5 结论与展望………………………………………………………………………46

5.1 结论…………………………………………………………………46
5.2 展望…………………………………………………………………47

III
参考文献……………………………………………………………………………48
作者简历……………………………………………………………………………52

IV
Contents

Abstract……………………………………………………………………………Ⅰ
Contents……………………………………………………………………………IV
List of Figures……………………………………………………………………VI
List of Tables………………………………………………………………………IX
List of Variables……………………………………………………………………X
Introduction…………………………………………………………………………1

1.1 Basis of the topic………………………………………………………… 1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 2
1.3 Research status …………………………………………………………… 2
1. 4 In no vat i ons ………… … … …… ……… …… …………… ……… ……… 4
1. 5 Re s e a r c h co n t e n t s an d me t h od s ……… … …… …… … …… … … … … 4
2 Stand CBR Test of Xuzhou Silty Clay ………………………………… 6

2.1 Introduction to CBR………………………………………………………6


2.2 CBR test method……………………………………………………………7
2. 3 Fi e l d sam pl i n g …… … … ……… …………… ……… …… …… … …… 12
2.4 Basic physical indicators……………………………………………………13
3.5 Stand CBR test of Xuzhou silty clay……………………………………………17
2.6 Summary……………………………………………………………………23
3 Improved CBR Test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26

3.1 Number of compaction layers………………………………………………24


3.2 Improvement of test instrument……………………………………………28
3.3 Improved test procedures……………………………………………………32
3.4 Summary……………………………………………………………………33
4 I m p r o v e d C B R Te s t Ve r i f i c a t i o n … … … … … … … … … … … … … 3 5

4.1 Compactness results comparison……………………………………………35


4.2 CBR test results comparison……………………………………………38
4.3 Expansion test results comparison………………………………………43
4.4 Summary……………………………………………………………………45
5 Conclusions and Outlook………………………………………………………46

V
5.1 Conclusions……………………………………………………………………46
5.2 Outlook……………………………………………………………………47
References………………………………………………………………………48
Author’s Resume…………………………………………………………………52

VI
图清单
图序号 图名称 页码
图 1-1 徐州高速路规划图 1
Figure 1-1 Xuzhou expressway planning map 1
图 1-2 研究路线图 5
Figure 1-2 Research roadmap 5
图 2-1 室内 CBR 试验装置 6
Figure 2-1 Indoor CBR test device 6
图 2-2 承载比试筒 8
Figure 2-2 Bearing ratio test cylinder 8
图 2-3 手摇测力计式荷载装置示意图 8
Figure 2-3 Schematic diagram of hand dynamometer load device 8
图 2-4 带调节杆的多孔板 8
Figure 2-4 Porous plate with adjusting rod figure 8
图 2-5 膨胀量测定装置 8
Figure 2-5 Expansion measuring device 8
图 2-6 荷载板 9
Figure 2-6 Load plate 9
图 2-7 试样泡水 10
Figure 2-7 sample soaking 10
图 2-8 贯入试验 11
Figure 2-8 Penetration test 11
图 2-9 不同粉质黏土试样 13
Figure 2-9 Different silty clay samples 13
图 2-10 含水量统计频数图 16
Figure 2-10 Statistical frequency of water content 16
图 2-11 孔隙比统计频数图 17
Figure 2-11 Statistical frequency chart of void ratio 17
图 2-12 含水率-干密度曲线 17
Figure 2-12 Moisture content-dry density curve 17
图 2-13 土样 1 CBR 试验 p-l 图 18
Figure 2-13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1 18
图 2-14 土样 2 CBR 试验 p-l 图 19
Figure 2-14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2 19
图 2-15 土样 3 CBR 试验 p-l 图 20
Figure 2-15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3 20
图 2-16 CBR 试验结果 21
Figure 2-16 CBR test results 21
图 2-14 膨胀量试验结果 22
Figure 2-14 Expansion test results 22

VII
图 3-1 压实度测试点图 25
Figure 3-1 Plot of pressure density test points 25
图 3-2 不同压实层数的压实度 27
Figure 3-2 Figure 4-2 Compactness of different layers 27
图 3-3 不同压实层数的压实度极差 27
Figure 3-3 Range of compactness of different layers 27
图 3-4 试验装置设计 29
Figure 3-4 Test device design 29
图 3-5 底座受力简图 29
Figure 3-5 Stress diagram of substructure 29
图 3-6 试筒受力简图 30
Figure 3-6 Stress diagram of test cylinder 30
图 3-7 侧壁受力简图 31
Figure 3-7 Stress diagram of side wall 31
图 3-8 底壁受力简图 31
Figure 3-8 Stress diagram of bottom wall 31
图 3-9 压平垫块受力简图 32
Figure 3-9 Stress diagram of flattening pad 32
图 3-10 试样预压 33
Figure 3-10 Sample preloading 33
图 4-1 击实法的压实度 36
Figure 4-1 Compactness of compaction method 36
图 4-2 静压法的压实度 36
Figure 4-2 Compactness of static pressure method 36
图 4-3 不同点位的压实度 37
Figure 4-3 Compactness of static different points 37
图 4-4 不同制样方法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8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different sample
Figure 4-4 38
preparation methods
图 4-5 土样 1 CBR 试验 p-l 图 39
Figure 4-5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1 39
图 4-6 土样 2 CBR 试验 p-l 图 40
Figure 4-6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2 40
图 4-7 土样 3 CBR 试验 p-l 图 41
Figure 4-7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3 41
图 4-8 CBR 试验结果 42
Figure 4-8 CBR test results 42
图 4-9 CBR 试验方差与变异系数 43
Figure 4-9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BR test 43
图 4-10 膨胀量试验结果 44
Figure 4-10 Expansion test results 44

VIII
图 4-11 膨胀量试验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44
Figure 4-11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Expansion test 44

IX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 2-1 徐州粉质黏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16
Table 2-1 Mai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exes of Xuzhou silty clay 16
表 2-2 土样 1 贯入试验记录表 18
Table 2-2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1 18
表 2-3 土样 2 贯入试验记录表 19
Table 2-3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2 19
表 2-4 土样 3 贯入试验记录表 20
Table 2-4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3 20
表 2-5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结果 21
Table 2-5 Standard CBR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21
表 2-6 膨胀量试验记录表 22
Table 2-6 Expansion test record 22
表 2-7 徐州粉质黏土膨胀量试验结果 22
Table 2-7 Expansion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22
表 3-1 压实度结果表 25
Table 3-1 Results of compactness 25
表 4-1 压实度结果表 35
Table 4-1 Results of compactness 35
表 4-2 土样 1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38
Table 4-2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1 38
表 4-3 土样 2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39
Table 4-3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2 39
表 4-4 土样 3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40
Table 4-4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3 40
表 4-5 徐州粉质黏土改进 CBR 试验结果 42
Table 4-5 Improved CBR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42
表 4-6 膨胀量试验记录表 43
Table 4-6 Expansion test record 43
表 4-7 徐州粉质黏土膨胀量试验结果 43
Table 4-7 Expansion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43

X
变量注释表
f 抗剪强度
 法向应力
 材料的内摩阻角
c 材料的粘结力
G 每份试样应取的重量,单位为 g
 d max 击实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
K 试样的目标压实度
W0 击实试验测得的试样的最佳含水量,单位为%

XI
1 绪论

1 绪论
1 Introduction
1.1 概述(Basis of the topic)
2017 年,徐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1,2],要发挥徐州的中
心城市功能,必须加强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结。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便
捷、高效的连结方式,是提升徐州辐射带动能力,发挥交通枢纽作用,推动区域
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江苏省在 2017-2030 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为徐州规
划了多条高速公路,如图 1 所示。未来徐州市内将会有 9 条高速,公路更是不计
其数[3,4]。

图 1-1 徐州高速路规划图
Figure 1-1 Xuzhou expressway planning map
这些公路规划中,有许多采用的是柔性路面,为确保安全,首先要保证路基
和路面材料的强度,即必须要准确的测定他们的数值。承载比试验又称 CBR 试
验,是美国加州肯尼亚公路局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路基和路面材料强度指标的试验
,上世纪 80 年代,国家相关规范将 CBR 试验引入公路工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
[5]

应用[6-9]。CBR 值是柔性路面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不仅体现了路基和路面材料
的强度,反映了道路施工质量,而且也已经成为选择填料的重要依据。目前,国
内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填料的 CBR 值已成为必检项目之一[10,11]。
随着 CBR 试验的开展,技术人员逐渐发现传统的 CBR 试验存在诸多缺点,
例如:费时费力,结果离散性大等。因此,为保证 CBR 数值的准确,必须对 CBR
试验进行改善[12]。
从区位上讲,徐州位于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交汇处,地形、地貌多为侵蚀残
丘平原,地表多为第 4 系土层,上部为深度达 10~15m 的软土,一般多为土质松

1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软、含水率高甚至饱和、压缩性高、物理力学参数较差的粉砂、粉质黏土、淤泥
质土等,其中粉质黏土分布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徐州地区进行高速公路等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粉质黏土路基,采用 CBR 试验等方法,
针对性的研究粉质黏土的强度对于保障道路建设,维护道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如前所述,因 CBR 试验优点众多,CBR 试验已成应用最为广泛的试验之一,
但经过大量的实践,科技人员发现 CBR 试验存在很多缺点[13-20],其中最普遍的
是:1)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测得不准确;2)试样击实成型需分 3 次进行,
费时费力;3)试样击实成型对人员技术要求高;4)试样击实成型密度离散性大。
显然,这几个缺点都与试样成型方法有关,若能将击实成型改善,则这几个缺点
就可改正。为此,本文将在分析现有 CBR 试验存在的缺陷基础上,针对徐州粉
质黏土,对 CBR 试验装置及操作规程进行改进,以改善 CBR 试验的适应性,修
正击实法制样缺陷,对承载比(CBR)试验意义重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
工程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自从加州肯尼亚公路局提出 CBR 试验以来,CBR 值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柔性
路基和路面材料承载力指标。国内外普遍采用 CBR 值来确定材料的强度,其实
质是将材料按施工条件成样,测算有侧限条件下的浸水破坏强度。
美国材料协会在其颁布的规范中指出,CBR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测基层及
垫层材料的强度,在实验中有 2 个关键环节即制样与浸泡[21]。
英国在有关规范中,详细说明了 CBR 试验的操作步骤[22]。
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引入 CBR 试验,经过 10 余年的实验、发展和完
善,在 1995 年公布的多本规范中将 CBR 试验纳入其中,随后 CBR 试验的应用
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3-25]。虽然,目前国内 CBR 试验已经较为普遍,对 CBR
的研究也较多,但目前研究仍集中于 CBR 试验的应用和具体材料的 CBR 值方面,
对 CBR 试验本身原理及试验缺陷、试验改善的研究较少。
2002 年,饶法强[26]经过实践发现采用击实法进行试件制备时,每次需制备 9
个试样,费工费时。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了静压法制样的可行性。
2006 年,吴吉利[27]分享了其 CBR 试验的心得,并探讨了 CBR 试验的内在
机理,对如何正确开展 CBR 试验有指导意义。
2007 年,杨和平等[28]分析了膨胀土标准 CBR 试验方法存在的缺点,从采用
重型击实标准、湿法最佳含水率制件,改试件浸泡顶部浸水为侧向浸水并增大上
覆压力 4 个方面对标准 CBR 试验法进行了改正,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改正 CBR

2
1 绪论

试验法的合理性。
2007 年,杨广庆[29]分析了英美日与我国规范中对标准 CBR 试验要求的异同,
得出了 CBR 试验的注意事项。
2008 年,赵战国[30]介绍了一种新的 CBR 制样方法——静压法,讨论了新方
法在土壤 CBR 试验中的优点,对试验方法的改进有指导意义。
2008 年,赵鹏程[31]研究了 CBR 试验用于膨胀土路基的可行性。经研究后发
现,标准 CBR 试验用于膨胀土时,存在浸水方式、上覆压力、试件制备时含水
率与工程现场不同的问题,并据此对仪器进行了改进,同时提出了适用于膨胀土
的改进 CBR 试验规程。
2009 年,谭越华等[32]对 CBR 试验规范及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如何
正确开展 CBR 试验提出了建议。
2010 年,刘静[33]探讨了 CBR 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
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2010 年,闫磊等[34]针对 CBR 试验中击实法制样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静
力法制样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关装置。
2011 年,沈忠炎等[35]分析了改良土试验中的密实度的控制要求,并通过对
比的方法分析了击实法和静压法制样对改良土 CBR 值的影响。
2012 年,石彦军[36]详细的探讨了标准 CBR 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提
出了静压法制样来改进的理念。
2013 年,苏健[37]将 CBR 试验扩充到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研究,并提出了适
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制样法,开展了有关试验,并对相关机具进行了设计,
拓宽了 CBR 试验的应用范围。
2013 年,李頔[38]将 CBR 试验应用于级配碎石材料设计中,并给出了以 CBR
值为设计指标,RC 值为检验指标的方法。文中提出了适用于级配碎石的振动制
样法,并对振动仪进行了优化设计。
2014 年,陈学军[39]分析了 CBR 试验中的难点,提出了保证试验精度的几项
措施和误差消除方法。
2014 年,杨璐等[40]针对击实法制样存在的不足,对静压法制样展开了研究,
并从结果离散性、操作便利性与现场工况符合性等方面对两种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CBR 试验可采用静压法。
2015 年,陈树仁[41]根据近十年的公路 CBR 测试经验,总结了 CBR 试验常
见的异常问题,提出了采用 CBR 静压法制备试样的理论,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
了静压法制备试样的优缺点。
2018 年,邓爽[42]通过研究后发现标准 CBR 试验方法与红黏土的实际工况并

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不吻合,从采用静压法制样、上覆压力、改变浸水方式、考虑干湿循环 4 个方面
对标准 CBR 试验进行了改进,并对标准 CBR 试验仪器进行了改进,使之能适用
于红黏土,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的合理性。
2018 年,杨博等[43]展示了 CBR 试验的几个常见误区,分析了应如何正确开
展 CBR 试验。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目前针对 CBR 异常现象及改进措
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击实法制样存在的缺点分析。虽然提出了静压法制样来改善
CBR 试验,但按照静压法制样时仍采用规范规定的静压设备及试验规程,而设
备及规程是否满足制样要求并没有进行研究。

1.4 本文创新点(Innovations)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关于 CBR 试验的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 CBR 试验的工程
实践应用。其中关于 CBR 试验方法的改进鲜有研究。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从
试样制备出发,针对击实法制备试样的缺点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新的静压法
制备试样的方法,并从力学及使用要求方面出发,改进 CBR 试样制备装置。同
时,从力学及使用方便角度制定操作规程。力争为改善标准 CBR 试验的缺点,
扩大 CBR 试验使用范围和工程应用提供装备基础。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1.5.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针对徐州地区典型粉质黏土进行的多组标准 CBR 试验,分析确定


标准 CBR 试验中存在的缺点。根据前人研究,提出静压法来改进 CBR 试样的制
备,以期改善标准 CBR 试验的缺点。着重设计 CBR 静压法制样装置并制定相应
的操作规程,拟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进行研究与分析:
(1)在分析、整理标准 CBR 试验方法、原理及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选取徐
州地区典型粉质黏土进行一系列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和标准 CBR 试验。
分析、提炼标准 CBR 试验中存在的缺点。结合前人研究,分析确定是否可通过
改进试样制备方法来消除某些缺点。
(2)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的静压制样法引入 CBR 试验中。在成型试样
中选取上、中、下 3 个点,根据其密度是否均匀一致,确定合适的压实层数。之
后,从力学、变形和使用方便角度上对包括试筒、底座、压头、垫块在内的装置
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3)按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制样并进行 CBR 试验,验证所设计装置和操作规
程的合理性,并通过对比试验结果的变异性等方面来分析改进方法对标准 CBR

4
1 绪论

试验缺点的改善。

1.5.2 研究方法及路线

首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CBR试验的规范、规程;其次,
对CBR试验中击实法制样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根据已有研究提出
静压法制样的装置方案,操作规程;最后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制备多组试件,进行
比对试验,验证静压法制备试样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CBR值影
响。
具体的研究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 1-2 研究路线图
Figure 1-2 Research roadmap

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2 Stand CBR Test of Xuzhou Silty Clay
承载比试验又称 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是加州肯尼亚公路局
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路基和路面材料强度的一种试验。CBR 试验所表示的承载能
力主要是指的材料抵抗局部荷载的抗变形能力。CBR 值是以测得抗变形能力与
标准碎石的抗变形能力的比值来确定的,它表示了材料相对抗变形能力的大小。
为了安全考虑,模拟施工中的最不利工况,在试验时,通常将试样浸入水中 4 天
4 夜。同时,试样浸水及进行贯入试验时,须将荷载板放在试件顶部[44],以模拟
实际工况中,土样的顶部存在的竖向荷载。CBR 试验由于简单易行,设备简单,
可较为准确的评价土体的强度,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一套成熟
的评价体系[45-55]。CBR 值不仅体现了路基和路面材料的强度,反映了道路施工
质量,而且也已经成为选择填料的重要依据。

2.1 加州承载比试验概述(Introduction to CBR)


CBR 值作为路面和路基填料土的重要选择依据和施工质量检验指标,在实
际工程中通常可分为室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本文将只研究室内试验。室内 CBR
试验,适用于各种底基层、基层的路用材料。其试验规程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中有明确的规定。概括来说,室内 CBR 试验第一步是采用击实法测得试样的最
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再在试筒中对试样进行击实制样,之后将击实成型的试
样饱水浸泡 4 天,以模拟现场可能遇到的最不利工况,浸泡完成后,将试样取出
搁置一段时间,最后进行贯入试验[56-60]。其试验装置如图 2.1 所示。

图 2-1 室内 CBR 试验装置


Figure 2-1 Indoor CBR test device

2.2 CBR 试验方法(CBR test method)

2.2.1 试验原理

规范将 CBR 值定义为贯入试验的贯入深度为 2.5mm 时,贯入压力与规范标

6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准压力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61-64]:
p
CBR  100% (2.1)
7000

式中: CBR ——加州承载比(%),; p ——贯入压力(kPa)。


除了用贯入 2.5mm 时的压力计算,CBR 还同时需要用贯入杆贯入上表面
5mm 时对应压力来计算:
p
CBR  100% (2.2)
10500

对同一个试样而言,按贯入量 5mm 计算的 CBR 值应该小于按 2.5mm 计算


的 CBR 值,若不,则应重做试验。若重做试验后结果还是如此,CBR 值应取小
值,即按贯入量 5mm 计算。
在进行 CBR 试验时,还需测得试样的膨胀量,其计算公式为:
泡水后的试件变化高度
膨胀量= 100% (2.3)
原试件高度

2.2.2 CBR 试验仪器

经查阅规范与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CBR 实验的主要仪器如下:


(1)圆孔筛,其孔径应分别为 4cm、2cm、0.5cm。
(2)圆试桶,其 筒径 为 15.2cm,高为 17cm。
(3)金属套环,其高为 5cm。
(4)金属筒垫块,其高度为 5cm。
(5)金属底板,其规格应与金属筒配套;主要的尺寸如图 2-2 所示。
(6)夯锤,其直径应为 5cm,重量为 4.5kg,总行程为 45cm,夯锤的具体
样式可参照重型击实试验。
(7)金属贯入杆,其长应为 10cm,直径为 5cm。
(8)强度仪,其能量最小为 50kN,贯入速度可调至 1mm/min,也可采用如
图 2-3 所示测力计样式的。
(9)百分表,至少 3 个。
(10)多孔板,放置于试样表面,应带调节杆,其尺寸如图 2.4 所示。
(11)多孔板,放置于试样底部,可将试样浸入水中。
(12)支撑架,可安装用于测量膨胀量的百分比,其样式如图 2.5 所示。
(13)荷载板,其内圆直径应为 5.2cm,外缘直径应为 15cm,重量为 1.25kg,
共 4 块,并沿直径分为两个半圆块,具体形式如图 2-6 所示。

7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4)水桶 ,用于浸泡试样,其高度应能保证水面高出试样顶部 2.5cm;


(15)台秤,其精度应为 0.01g。
(16)其他辅助仪器,如滤纸、保鲜膜等。

图2-3手摇测力计式荷载装置示意图
图2-2承载比试筒 1.框架2.量力环3.贯入杆 4.百分表
1.试筒2.套环3.夯击底板4.拉杆 5.试件6.升降台7.蜗轮蜗杆箱8.摇把

Figure 2-2 Bearing ratio test cylinder Figure 2-3 Schematic diagram of hand
1. Test cylinder 2. Ferrule 3. Ramming bottom plate dynamometer load device 1. Frame 2.
4. Pull rod Measuring ring 3. Penetration rod 4. Dial
indicator 5. Test piece 6. Lifting platform
7. Worm gear box 8. Rocker

图 2-5 膨胀量测定装置(单位:mm)
图 2-4 带调节杆的多孔板
Figure 2-5 Expansion measuring device
Figure 2-4 Porous plate with adjusting rod figure
(unit: mm)

8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图 2-6 荷载板(单位:mm)
Figure 2-6 Load plate (unit: mm)

2.2.3 试样制备

在进行 CBR 实验前,需要进行试样制备,合理的制备符合条件的试样是确


保 CBR 实验结果正确的前提。试样制备时,必须遵守统一规范的程序,其制备
步骤为:
(1)首先选取代表性的试样,自然风干或者 50 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将试
样用木碾捣碎,捣碎时注意不要破坏破碎土颗粒。土团应捣碎至能过 0.5cm 的圆
孔筛。
(2)称取有代表性的土样 50kg,过 4cm 的圆孔筛,筛除大于 4cm 的颗粒,
并记录此部分土颗粒的百分数。将过筛后的试料按四分法取出约 25kg,再用四
分法分为 4 份,每份约 6kg。
(3)在击实试验前 24 小时,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测定其含水率。
(4)称量金属筒的质量,记为 m1,将金属筒固定在金属板上,放入垫块,
在垫块上放入滤纸,安上金属套环。
(5)选取一份土样,按照规范 T0131—2007 的有关规定进行击实试验,求
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6)将剩余的 3 份土样按最佳含水率制备 3 个试样。将土样平摊在金属盘
内,用喷壶均匀的喷洒上计算得到的水量,之后用小铲充分拌合均匀,将土样装
入塑料袋内,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浸润。对黏性土,其浸润时间为 12~24h,砂
砾约 2h,对砂土可缩短到 1h。
(7)在进行 CBR 实验时,一般需制备 3 种干密度的试样,每种试样 3 份,
即共需制备 9 个试样。在制备时,一般使得试样的干密度位于 95%~100%的最大
干密度区间内,对应的每层需要的击实数为 30、50、98。制备这些试样共需土
约为 55kg。
(8)将金属筒放在坚硬桌面上,取上步制得的土样分 3 或 5 次装入。分 3

9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次装入时,每次装入土量为 1.7kg,取 5 次装入时,每次装入土量为 0.9~1.1kg,


在装入时应确保每次装入的土量都在击实后高出 1/3 或 1/5 筒高 1~2mm。将土样
整平,按照规定的击实数进行击实,击实时应确保击锤能自由下落,击实均匀。
击实后,将击实面拉毛,装上金属套筒,重复上述步骤,装入第 2 层土样,击实,
第 3 层土样,击实。整个击实完成后,应确保土样不高出金属筒 1cm。
(9)将套环卸下,用刮刀将试样沿金属筒顶修平。取出垫块,称量金属筒
和试样的总重量,记为 m2。

2.2.4 泡水测膨胀量

在进行 CBR 实验之前需要测得试样的泡水膨胀量,其测量步骤如下:


(1)取制备好的试样,在顶面放上滤纸,安装多孔板,在多孔板上装上荷
载块,数量为 4 块。
(2)将组装好的装置一起放入水桶内,筒内先不放水,用拉杆将装置压紧,
安装百分表,读取初始读数。
(3)在筒内放水,确保水面高出试样顶部约 2.5cm,如图 2-7 所示,浸泡 4
昼夜。
(4)浸泡完成后读取百分表的最终读数,用前述公式 2.3 计算膨胀量。
(5)将装置从水中取出,倒出试件顶部的水,静置 15 分钟,让其排水。去
除荷载板、多孔板、金属底板、滤纸等,称量金属筒与试样的重量,记为 m3。

图 2-7 试样泡水
Figure 2-7 Sample soaking

2.2.5 CBR 试验步骤


在上述基础上,即可进行室内 CBR 试验,其具体步骤可总结为:

10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1)将浸水后的土样放到路面强度试验仪升降台上,调整偏球座,使贯入
杆与试样接触,并在试样顶面放上 4 块荷载板。
(2)施加 45N 荷载,调整百分表的指针至 0 点。
(3)加载,使得贯入杆压入试样,保持速度为 1~1.25mm/min,记录测力
计内百分表为 20、40、60 等整读数时候的贯入量,并使贯入量为 250×10-2mm
时能有 5 个以上读数。如图 2-8 所示。

图 2-8 贯入试验
Figure 2-8 Penetration test

2.2.6 CBR 试验的作用机理


现有规范例如《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和《公路路基施工技
(JTG F10-2006)对 CBR 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规定,给出了实验方法和适
术规范》
用条件,但未对 CBR 实验的目的进行探讨,也未对内部机理进行阐述。而搞清
楚 CBR 实验的目的,对于确定 CBR 实验的适用性、CBR 实验的准确性具有目
标意义。CBR 实验实际上是用于评价材料的强度,但评价的是什么强度,所测
得的指标具体为何,还需要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65-70]。
首先从 CBR 实验过程进行分析。CBR 实验时有 2 个要求:
(1)材料的颗粒尺寸要满足要求;
(2)在进行贯入试验前,试样要浸水,并尽量保证浸泡 4 天,虽然规范对
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当结合地区、地形、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时,地基土的含水
率与试样浸水 4 天时含水率明显差别时,可改变浸泡时间,但最低浸泡时间依然
要求不小于 2 天。
此外,现有实验结果表明,浸水与否对沙石等粗集料材料的 CBR 值影响不
大,因此 ASTM(D 193-93)规定 CBR 主要用于评价黏性土的潜在强度。对 ASTM

11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规定来说,要求就变为 3 个:
(1) 材料的颗粒尺寸要满足要求;
(2) 在进行贯入试验前,试样要浸水;
(3) 实验对象为黏性土。
其次,国内外学者对 CBR 贯入实验中所代表的强度本质进行了探讨,专家
认为贯入强度所代表的实际上是局部抗剪切强度,对于黏性土,可以用库伦定律
来表示,其公式为:
 f   tg  c (2.4)
其中  f ——抗剪强度;  ——法向应力;  ——材料的内摩阻角;c——材
料的粘结力。
由此可见,CBR 实验就是以贯入实验所测得的 CBR 值来代替土样的局部抗
剪切强度,并以此来评价路基的局部抗剪切强度。通过对 CBR 值计算公式的分
析,可知 CBR 值是贯入实验时,试样的部分土体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与土体整体
发生局部相对剪切变形时,在剪切面上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代表。因此可以认为
CBR 值就代表了土体的局部抗剪强度,反映了公路路基的局部抗剪能力。需注
意的是,CBR 试验一般只能应用于柔性路面,这是因为在柔性路面上,车辆的
车轮压力才能作为局部荷载施加在路基上,而对于刚性路面,车辆的车轮压力是
通过混凝土板传到路基上的,基本不存在局部荷载的问题,这也是 ASTM(D
193-93)将 CBR 值主要用于评价柔性路面的内部原理。
最后,CBR 试验还与土体颗粒相关。这是因为土颗粒的性质与粘聚力、内
摩擦角等都密切相关。例如不同大小的土颗粒会这些指标产生影响,土颗粒越大
粘聚力越小,但内摩擦角越大;反之土颗粒越小,粘聚力越大,但内摩擦角越小。
试样浸水会影响内摩擦角与粘聚力,因而会影响 CBR 值。因此,对于黏性土来
说,浸水与否会对 CBR 值产生重大影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浸水。
总之,CBR 试验所规定的三个条件脱胎于 CBR 的机理,与 CBR 试验的目
的相辅相成,只有保证这些条件才能使得所测得的 CBR 值用于评价柔性路面的
路基强度。

2.3 现场取样(Field sampling)


本文将取典型粉质黏土土样,对其进行 CBR 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徐州 2 个施工现场选取粉质黏土试样,见图 2-9。

12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a)A 组土样

(b)B 组土样
图 2-9 不同粉质黏土试样
Figure 2-9 Different silty clay samples
为了准确掌握徐州粉质黏土的具体性能,首先对徐州地区粉质黏土的物理力
学参数进行测定。

2.4 基本物理指标(Basic physical indicators)


土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含水率、密度、颗粒级配、比重、液塑限及压实
度等,本节将依次进行这些试验。

2.4.1 天然含水率试验
含水率是表征土样潮湿程度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土中水的重量与土颗粒重量
的比值。其测量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中的酒精燃烧法来测定其数值。具体步骤为:
(1)称量试验用铝盒的重量,将所得的重量记为 mh。
(2)取典型土样,过 2mm 的筛子,将过筛后的土样 5~10 克放入(1)中的
铝盒内,称量放入土样后的总重量,并记为 mt+h。
(3)将高浓度酒精用滴管注入装有试样的铝盒中,并使得酒精液面高于土

1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样面。
(4)点燃酒精,保证酒精充分燃烧完毕。
(5)待铝盒冷却完毕后,重复(3)、(4)两次。
(6)待第三次酒精熄灭后,立即称量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记为 mh+s。
上述的质量应精确至 0.01 克,测得这三个数值后,土样的天然含水率可用
下式求得:
mht  mh s
 100% (2.5)
mh s  mh

2.4.2 密度试验
密度是表征土样相对重量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体积土样的重量,测量密
度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等。本文将采用《公
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中的环刀法来测定土样的密度,其具体步骤
为:
(1)称量试验用环刀的重量,主要仪器为天平,将所得的重量记为 md。
(2)取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在环刀内测擦抹一层凡士林润滑,将环刀刀口
朝向土样。
(3)用力将环刀压入土样中,用修土刀修平土样,保持土样与环刀刀口齐
平。
(4)将环刀外壁附着的土样擦掉,称量此时环刀与土样的总重量,并记为
md+t。
上述的精度应精确至 0.01 克,测得这两个数值后,土样的密度可用下式求
得:
md t  mt
 (2.6)
V

2.4.3 颗粒分析试验
颗粒分析主要是表征土样颗粒粒径信息,其定义为各粒径颗粒所占土样的质
量比,颗粒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中的筛分法来进行颗粒分析,其具体步骤可参考有关规范,本文不再详述。

2.4.4 比重试验
比重是表征土颗粒相对重量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体积土颗粒的重量与单
位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
程》(JTGE40-2007)中的比重瓶法来测定土颗粒比重,其具体步骤为:

14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1)取典型土样,烘干后过 5mm 的筛子,取过筛后的土样;


(2)将比重瓶灌满水,称量瓶与水的总重量,记为 m1t ;
(3)将瓶中水倒出,并烘干;
(4)取一定量过筛后的烘干土样,称量其重量,记为 ms ,之后将其装入比
重瓶内,加入大约一半的水,摇匀,之后将瓶子放在砂浴上直至沸腾;
(5)将纯水煮沸并冷却,并将其注入到上步的比重瓶中。将比重瓶放入恒
温水槽中,待瓶温与水温一致后,取出比重瓶,擦干外壁附着的水渍,称量此时
比重瓶、水+土样的总重量,记为 m2t ;
(6)采用温度计测量瓶中水温,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土粒密度:
ms
Gs   Gkt (2.7)
m  ms  m2t
t
1

上述步骤适用于粒径小于 5mm 的土,精度应精确至 0.01 克,按照规程,每


次试验必须进行 2 次平行测定,并且两次测定的数值相差不能大于 0.02,取 2 次
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土粒比重值。

2.4.5 液塑限特性研究
液塑限是表征土体中水对土体性质影响的参数,液限是土体从可塑到流动状
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是土体从可塑到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测量土体液塑限的
方法很多,本文将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中的液塑限联合
测定仪来测定土体液塑限,其具体步骤为:
(1)选定圆锥仪的重量为 76g,测定 3 个不同含水率下圆锥仪的下沉深度,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系下绘制关系曲线。三点
连成的曲线应为一条直线,当 3 点不在一条直线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与其余两
点分别做直线,在这两条直线上分别取下沉量为 2mm 时的含水率数值,如这两
个数值相差小于 2%,则取其平均值对应的含水率与高含水率连成一条直线,若
相差大于 2%,则应该重做试验。
(2)76g 圆锥仪上下沉深度为 17mm 时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2mm 时所
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2.4.6 击实特性
击实试验主要是测量土样的压实度,其定义为土样的密度与土样最大密度的
比值。击实试验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中的湿法与干法进行试验,其步骤为:
(1)湿法
对含水率较高的土样采用湿法进行试验,试验时土样无需过筛,手动将石子

1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等粗大颗粒去除,将天然土样击实即可得到重型击实试样,之后将试样风干,使
不同试样的含水率差值约为 2%-3%,焖料 1 昼夜后击实得到试样,每次试验至
少制备 5 个试样。
(2)干法
干法是将试样采用四分法后掺水,以不同试样的含水率差值约为 2%~3%为
标准制备 5 份试样,焖料 1 昼夜后击实得到试样。

2.4.7 试验结果
通过上述试验,得到了徐州地区粉质黏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见表 2-1。
表 2-1 徐州粉质黏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Table 2-1 Mai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exes of Xuzhou silty clay
含水率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Min 19.4% 0.54 20.7% 14.6% 5.5 0.11
Max 35.2% 0.99 34.3% 25.3% 9.9 1.42
Avg 27.0% 0.76 29.3% 21.2% 8.1 0.65
方差 10.7 0.01 5.7 3.2 1.1 0.07
变异系数 0.1 0.1 0.1 0.1 0.1 0.4

含水率、孔隙比的频率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从表 2-1 及图 2-10、2-11 可以看出,徐州粉质黏土的含水率、孔隙比等参数
变化范围较大,说明粉质黏土的工程性质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土样的含水率较
高、孔隙比也较大,说明徐州的粉质黏土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图 2-10 含水量统计频数图
Figure 3-2 Statistical frequency of water content

16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图 2-11 孔隙比统计频数图
Figure 2-11 Statistical frequency chart of void ratio

2.5 徐 州 粉 质 黏 土 的 标 准 CBR 试 验 (Standard CBR test of


Xuzhou Silt clay)
在进行试验时,先采用上节方法测量土样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为 CBR 试
验做好准备,经试验,本土样最大干密度为 1.84g/cm3,最佳含水率为 12.0%,
土样的风干含水率为 1.65%。其具体的含水率-干密度曲线如图 2-12 所示。

图 2-12 含水率-干密度曲线
Figure 2-12 Moisture content-dry density curve
按照上面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称取足够多的土样,将土样分为
多组,采用四种不同的含水率制件,使得压实度分别为 93%、96%、99%、100%

17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左右,进行标准 CBR 试验。


(1)CBR 值的测试
以最佳含水率为例,采用如表 2-2 对试件 CBR 试验数据进行记录,其中量
力环矫正系数为 C=18.12N/0.01mm,贯入杆面积 A=19.636cm2,则 p=CR/A。
表 2-2 土样 1 贯入试验记录表
Table 2-2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1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14 129.192 32 0.32
28 258.384 61 0.61
52 479.856 88 0.88
74 682.872 114 1.14
99 913.572 141 1.41
124 1144.272 168 1.68
148 1365.744 205 2.05
190 1753.320 243 2.43
218 2011.704 264 2.64
250 2307.000 311 3.11
280 2583.840 377 3.77
300 2768.400 427 4.27
322 2971.416 478 4.78
337 3109.836 527 5.27
354 3266.712 577 5.77

将各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 p-l 曲线,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土样 1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2-13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1
图中 2.5mm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1850kpa,带入 CBR 求解公式

18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p
CBR  100%
7000

可得本组土样 1 2.5mm 对应的 CBR 数值为 27.4%。同理,5.0mm 处对应的


压力 p 为 3040kPa,代入 CBR 求解公式,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29.1%,
其值大于 27.4%,故本组土样 1 的 CBR 值为 27.4%。
同理,将本组土样 2、土样 3 贯入试验记录为表 2-3、2-4。将各个试验数据
进行整理,绘制 p-l 曲线,如图 2-14、2-15 所示。
表 2-3 土样 2 贯入试验记录表
Table 2-3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2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13 119.964 34.5 0.345
30 276.840 62.5 0.625
47 433.716 88.5 0.885
65 599.820 112.5 1.125
85 784.380 137.5 1.375
106 978.168 162.0 1.620
126 1162.728 202.5 2.025
169 1559.532 240.0 2.400
189 1744.092 270.0 2.700
220 2030.160 316.0 3.160
247 2279.316 364.0 3.640
272 2510.016 414.0 4.140
294 2713.032 463.5 4.635
316 2916.048 513.5 5.135
340 3155.200 562.0 5.620

图 2-14 土样 2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2-14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2

19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可得本组土样 2 2.5mm 对应的 CBR 数值为 24.8%。同理,取 5.0mm 处对应


的压力 p 为 2890kPa,代入 CBR 求解公式,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27.6%,
其值大于 24.8%,故本组土样 2 的 CBR 值为 24.8%。
表 2-4 贯入试验记录表 3
Table 2-4 CBR test record 3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15 138.420 31.0 0.310
27 249.156 59.0 0.590
63 581.364 87.5 0.875
93 858.204 117.5 1.175
127 1171.956 148.5 1.485
159 1467.252 179.0 1.790
192 1771.776 209.5 2.095
232 2140.896 250.5 2.505
275 2537.700 254.5 2.545
313 2888.364 301.0 3.010
346 3192.888 403.5 4.035
365 3368.220 453.5 4.535
372 3432.816 503.0 5.030
378 3488.184 553.0 5.530
383 3534.324 603.5 6.035

图 2-15 土样 3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2-15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3
可得本组土样 3 2.5mm 对应的 CBR 数值为 31.9%。同理,取 5.0mm 处对应
的压力 p 为 3390kPa,代入 CBR 求解公式,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32.3%,
其值大于 31.9%,故本组土样 3 的 CBR 值为 31.9%。

20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3 组土样的 CBR 的平均值为(32.3+24.8+27.4)/3=28.2,故本组土样的 CBR 值


可取 28.2%。
同样方法可求得不同压实度土样的 CBR 值。如表 2-5 所示,汇总试验结果,
着重求取 CBR 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从表 2-5、图 2-16 可以看出,采用击实法制样测得的 CBR 值标准差及变异
系数均较大,且压实度越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说明随着压实度的增加,
试验的离散程度加大,这证明了标准 CBR 试样中击实法制样不能准确的完成数
据收集,要获得准确的 CBR 数值,必须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才能取得
一个比较满意的精度。
表 2-5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结果
Table 2-5 Standard CBR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目标压实度 100% 99% 96% 93%
干密度 A组 1.84 1.82 1.72 1.59
(g/cm3) B组 1.81 1.81 1.74 1.63
实际压实度 A组 100 98.90 95.60 92.61
(%) B组 100 98.82 96.20 93.89
A组 19.20 12.66 8.11 6.53
B组 28.20 17.34 11.13 7.69
CBR(%)
标准差 5.21 3.42 2.13 0.95
变异系数 23.72 22.53 22.24 13.22

图 2-16 CBR 试验结果


Figure 2-16 CBR test results
(2)膨胀量测试

21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在进行 CBR 试验过程中,本文进行了膨胀量试验,以最佳含水率为例,采


用表 2-6 对试件膨胀量试验数据进行记录。
表 2-6 膨胀试验记录表
Table 2-6 Expansion test record
试验土样 1 2 3
泡水前试样高度(mm) 120 120 120
泡水后试样高度(mm) 120.07 120.09 120.12
膨胀量(%) 0.058 0.075 0.100
平均膨胀量(%) 0.078

同样方法可求得不同压实度时土样的膨胀量值。如表 2-7 所示,汇总试验结


果,着重求取膨胀量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表 2-7 徐州粉质黏土膨胀量试验结果
Table 2-7 Expansion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目标压实度 100% 99% 96% 93%
干密度 A组 1.84 1.82 1.72 1.59
(g/cm3) B组 1.81 1.81 1.74 1.63
实际压实度 A组 100 98.90 95.60 92.61
(%) B组 100 98.82 96.20 93.89
A组 0.078 0.157 0.326 0.567
B组 0.096 0.187 0.400 0.689
膨胀量(%)
标准差 0.05 0.102 0.186 0.210
变异系数 1.23 3.54 4.89 6.78

图 2-17 膨胀量试验结果
Figure 2-17 Expansion test results
从表 2-7、图 2-17 可以看出,采用击实法制样测得的膨胀量标准差及变异系

22
2 徐州粉质黏土标准 CBR 试验

数均较大,且压实度越少,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说明随着压实度的减少,试
验的离散程度加大,这再次证明了标准 CBR 试样中击实法制样不能准确的完成
数据收集,要获得准确的膨胀量数值,必须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才能取
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精度。

2.6 小结(Summary)
(1)徐州粉质黏土的含水率、孔隙比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其工程性
质变化较大,分布不均,物理力学性质也较差。
(2)采用击实法制样测得的 CBR 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较大,且压实度越
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标准 CBR 试样中击实法制样并不能准确的完成数
据收集,要获得准备的 CBR 数值,必须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才能取得
一个比较满意的精度。
(3)采用击实法制样测得的膨胀量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较大,且压实度越
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标准 CBR 试样中击实法制样并不能准确的完成数
据收集,要获得准确的膨胀量数值,必须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才能取得
一个比较满意的精度。

2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3 Improved CBR Test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本文第 2 章分析了标准 CBR 试验存在的缺点,从现有研究可知,这些缺点
是由击实法制样引起的,若采用静压法制样,则可克服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较大
的缺点,本章将对静压法制样所需设备进行改进,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3.1 压实层数(Number of compaction layers)


如同击实法制样时,土样需分 3 层装入试筒中一样,采用静压法制样时,必
须要确定土层需分为几层来压实。压实层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试样的压实效果,
从而决定了静压法制样的好坏。如分层过少,则极有可能出现试样不同部位压实
度不均的现象。如分层过多,则容易费时费力。
根据现有研究可知,压实效果还与含水率密切相关,为了确定不同含水率条
件下合适的压实层数,本文拟对四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以最佳含水率为基准,
按 2%递减),采用五种不同的压实层数(1 层、3 层、5 层、7 层、9 层)按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的静压制样法制样,选取试样有代表性的点测定压实度,来确
定压实效果的好坏。以最佳含水率土样,分 3 层压实为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用天平称量试筒重量,记为 m1,之后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
(2)取一份土样,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击实,测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
含水率。
(3)取 3 份土样,并确保每份土样的重量按下式取值:
G  2177   d max  K  1  W 0 
式中 G —每份试样应取的重量,单位为 g;
2177—试样的体积换算系数,单位为 cm3;
 d max —击实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单位为 g/cm3;
K —试样的目标压实度,例如 K =90%、 K =93%、 K =95%;
W0 —击实试验测得的试样的最佳含水量,单位为%。
将试样平铺在金属盘内,按照试样的实际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计算试样应添
加的水量,采用喷壶,均匀的喷洒在土样上。之后,用小铲子充分拌合均匀。将
拌合后的土样放入 内待用,之后将试样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浸润,对于粉质黏土,
浸润时间不少于 12h。
(4)将浸润好的试样,取 1/3 装入试筒中,放入151h50 垫块,进行静压,
静压后将垫块取出,将试筒中试样表面“拉毛”,重复放入试样,并进行静压。
(5)将试样脱模,选取如图 3-1 所示的 3 个典型断面,采用环刀法得到点

24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A 的密度,并求取点 A 的压实度;之后,采用刮刀将试样刮至 B 平面,用环刀


法得到点 B 的密度,并求取点 B 的压实度;最后,用环刀法获得点 C 的密度,
并求取点 C 的压实度。

图 3-1 压实度测试点图
Figure 3-1 Plot of pressure density test points
将取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实层数所得的压实度结果,按表 3-1 所示进行汇总。
表 3-1 压实度结果表
Table 3-1 Results of compactness

含水率
12% 10% 8% 6%
层数
A 100% 98.9% 95.6% 92.6%
1 B 98.7% 97.2% 94.0% 90.9%
C 100% 99.0% 95.5% 92.8%
A 100% 99.0% 95.7% 92.7%
3 B 99.5% 98.6% 95.3% 92.4%
C 100% 99.1% 95.6% 92.5%
A 100% 98.8% 96.0% 92.6%
5 B 99.7% 98.6% 95.8% 92.5%
C 100% 98.7% 96.1% 92.7%
A 100% 98.8% 95.9% 92.8%
7 B 99.9% 98.7% 95.8% 92.7%
C 100% 98.8% 95.9% 92.9%
A 100% 98.9% 96.0% 92.8%
9 B 100% 98.9% 95.9% 92.8%
C 100% 98.9% 96.1% 92.8%

2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a)压实层数 1

(b)压实层数 3

(c)压实层数 5

26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d)压实层数 7

(e)压实层数 9
图 3-2 不同压实层数的压实度
Figure 3-2 Compactness of different layers

图 3-3 不同压实层数的压实度极差
Figure 3-3 Range of compactness of different layers

27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从表 3-1,图 3-2,3-3 可以看出随着压实层数的增加,不同含水率时,A 点、


B 点、C 点之间的压实度差值逐渐减少,当 1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1.9%,
当 3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5%,当 7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3%,当 9 层
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2%。从上述结果可知,虽然压实度差值随着层数增加而
逐渐减小,但随着层数增加,压实度差值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从 1 层增加到 3
层时,减少了 1.4%,但从 3 层增加到 5 层时,仅仅减少了 0.2%,因此综合考虑
压实效果,操作便利性及试验习惯,拟选择分 3 层进行静压法制样。

3.2 试验仪器的研制(Improvement of test instrument)


参考现有研究,拟设计如图 3-4 所示装置用于静压制样。需要设计的部分主
要有试筒、底座、压头和压平垫块等。
本文将从力学角度对这 4 个部件进行设计,重点设计壁厚。
为此,首先需要确定各个部件的最不利工况,即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选取
徐州地区典型粉质黏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静压法制样过程中,压力机的
最大压力值 p。经试验,最大压力约为 75 kN,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选择最大
压力值 p= 75  2  150 kN(本文设安全系数为 2)。
此外,由于自重相对于压力来说小得多,本文在计算的时候忽略重力的作用。

(a)底座和试筒

28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b)压头和压平垫块
图 3-4 试验装置设计
Figure 3-4 Test device design

3.2.1 底座
底座主要需要设计其厚度,其厚度可根据底座的受力进行计算,底座的受力
图可简化为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底座受力简图
Figure 3-5 Stress diagram of substructure
图中 q 为底座所受均布荷载,其值可由静压机压力求得,计算公式为

p p 150 103
q  2   8.3 MPa
A r 3.14  0.0762

容易求得,在图示 q 作用下,底座应力为 8.3 MPa,显然其值小于钢材的抗


压强度,可见其强度满足要求。
底座起着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底座钢板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之外,还要满
足变形要求,其值不能太大。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底座厚度 h 一般取为 20mm,
则由材料力学可知,在荷载 q 作用下,其变形量可按式 3.1 计算:

29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 8.3 10 6
l = l 9
 20  8.1 10 4 mm (3.1)
E 206 10

其变形量可忽略不计,显然满足变形要求。
综合应力及变形计算结果,可知 20mm 厚的底板足够满足要求。

3.2.2 试筒
试筒同底座一样,主要需设计其厚度,试筒一般采用原 CBR 试验所用试筒,
本节将计算其强度及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试筒的受力图可简化为如图 3-6 所示:

图 3-6 试筒受力简图
Figure 3-6 Stress diagram of test cylinder
在图示荷载作用下,试筒的应力可采用极坐标表示为:
D
  p (3.2)
2t

式中的   是荷载作用下试筒钢材的切向应力,D 为试筒的直径,t 为试筒的


厚度。p 为薄壁试筒所受的径向荷载,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v
p q (3.3)
1 v

将第一步求得的 q 带入上式,可求得 p=3.6MPa。


将求得的 p 代入   求解公式可得,   =54.1MPa。按第一强度理论来校核强
度,考虑到 p 的数值不大,显然其强度是满足要求的。
荷载作用下,其径向变形量可按式 3.4 计算:
l q v r
r =  (3.4)
 r E 1 v t

其计算结果为 0.3um,可忽略不计。

30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综合应力与变形计算结果,可知 CBR 试验所用试筒符合要求,可不做特别


设计。

3.2.3 压头
为了减轻压头重量,并便于操作,将压头设计成凹槽形。压头需要设计其厚
度,本节将对压头侧壁和底壁分别进行设计。
压头的侧壁受力图可简化为如图 3-7 所示:

图 3-7 侧壁受力简图
Figure 3-7 Stress diagram of side wall
压头厚度 h 一般取为 10mm,则由材料力学可知,在荷载作用下,其变形量
可按式 3.5 计算:
P
l = l (3.5)
2 rE

显然压头越长,其变形越大,越不稳定,若 1 号压头的变形及受力满足要求,
则 3 号压头的变形与受力必满足要求。将 1 号压头数值带入上式后可求得
l = 62um。可见变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压头的底壁受力图可简化为如图 3-8 所示:

图 3-8 底壁受力简图
Figure 3-8 Stress diagram of bottom wall

31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其受力可按承受均布荷载的圆板分析,最大应力为

3(3  v ) qr 2
 max =  (3.6)
8 t2

变形为:

5  v qr 4
w (3.7)
1  v 64 D

其中:
Et 3
D 
12 1  v 2 

代入数值后可得  max =42.1MPa, w  8um。可见其内力满足要求,变形可以

忽略不计。

3.2.4 压平垫块
压平垫块受力图可简化为如图 3-9 所示,从受力简图可以看出,将底壁受力
图反转 180°即可得到压平垫块受力图,因此底壁的计算公式完全可应用到压平
垫块的计算,本节将不再赘述:

图 3-9 压平垫块受力简图
Figure 3-9 Stress diagram of flattening pad
压平垫块厚度 h 一般取为 20mm,计算方法与底壁相同。代入数值后,结果
为  max =22.5MPa, w  4.2um,可见其内力满足要求,变形可以忽略不计。

3.3 改进的制样规程(Improve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上节设计了的试筒、底座、压头和压平垫块等静压法仪器装置,静压法制样
除对仪器进行设计外,还应有对应的改进制样规程,本节将以现有制样程序为基
础,针对所设计的装置,制定静压法制样规程。
(1)用天平测量试筒重量,记为 m1,之后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
(2)取一份土样,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击实,测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
含水率。
(3)取 3 份土样,并确保每份土样的重量按下式取值:
G  2177   d max  K  1  W 0 

32
3 改进 CBR 试验制样方法

式中 G —每份试样应取的重量,单位为 g;
2177—试样的体积换算系数,单位为 cm3;
 d max —击实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单位为 g/cm3;
K —试样的目标压实度,例如 K =90%、 K =93%、 K =95%;
W0 —击实试验测得的试样的最佳含水量,单位为%。
将试样平铺在金属盘内,按照试样的实际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计算试样应添
加的水量,采用喷壶,均匀的喷洒在土样上。之后,用小铲子充分拌合均匀。将
拌合后的土样放入密闭容器内待用。
(4)将浸润好的试样,分三次装入试筒内。第一次将一份土(约 1/3)装入
试筒中,整平。然后放入 1 号压头(高 130cm),最后放上压平垫块,放到压力
机上压至 1 号压头顶端与试样筒上端齐平为止。取出压头,将土表面拉毛,放入
第二份土,再放入 2 号压头(高 90cm)和压平垫块,重复上述步骤;取出压头,
将土表面拉毛,放入第三份土,放入 3 号压头和压平垫块,重复第一步。稳压
1min,撤去压力,观看是否有回弹。如果有,按照回弹量的多少,放入合适厚度
的调整压环(0.5~2.5mm)再次施压,直至没有回弹为止。称试筒和试件的质量(m2),
预压法制样见图 3-10。

图 3-10 试样预压
Figure 3-10 Sample preloading

3.4 小结(Summary)
(1)随着压实层数的增加,不同含水率时,A 点、B 点、C 点之间的压实
度差值逐渐减少,当 1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约为 1.9%,当 3 层时,最大压实
度差值为 0.5%,当 7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3%,当 9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2%。从上述结果可知,虽然压实度差值随着层数增加而逐渐减小,但随着层数
增加,压实度差值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从 1 层增加到 3 层时,减少了 1.4%,
但从 3 层增加到 5 层时,仅仅减少了 0.2%,因此综合考虑压实效果,操作便利
性及试验习惯,拟选择分 3 层进行静压法制样。

3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试验仪器改进基本思路是沿用仪器并稍加改进,以满足改进的制样方
法。需要设计的部分主要有试筒、底座、压头和压平垫块等。综合应力及变形计
算结果,可知 20mm 厚的底板和压平垫块,CBR 试验所用试筒,10mm 厚压头厚
度满足要求。
(3)制样方法改进基本思路是沿用现有制样程序并稍加改进,其改进主要
为静压的方法:将浸润好的试样,分三次装入试筒内。第一次将一份土(约 1/3)
装入试筒中,整平。然后放入 1 号压头(高 130mm),最后放上压平垫块,放到
压力机上压至 1 号压头顶端与试样筒上端齐平为止。取出压头,将土表面拉毛,
放入第二份土,再放入 2 号压头(高 90mm)和压平垫块,重复上述步骤;取出
压头,将土表面拉毛,放入第三份土,放入 3 号压头和压平垫块,重复第一步。
稳压 1min,撤去压力,观看是否有回弹。如果有,按照回弹量的多少,放入合
适厚度的调整压环(0.5~2.5mm)再次施压,直至没有回弹为止。

34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4 徐州粉质黏土改进 CBR 试验
4 Improved CBR Test of Xuzhou Silty Clay
为验证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改进仪器的可靠性,对徐州粉质黏
土进行标准和改进方法的 CBR 试验。本章通将过对比分析两者试验结果,找出
制样方法改变产生的影响及徐州粉质黏土的强度特性。

4.1 压实度结果对比(Compactness results comparison)


标准 CBR 试验结果离散度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大主要是由制样时压实度
不一致引起的,本文对 CBR 改进也着眼于制样方法的改进。为验证静压法制样
相对击实法制样的改进,本文首先分析不同制样方法试样压实度的差异。
依然选择如图 3-1 所示的压实度测点,采用环刀法测得密度,并将之换算为
压实度,将结果汇总,如表 4-1、图 4-1、图 4-2、图 4-3。
表 4-1 压实度结果表
Table 4-1 Results of compactness

含水率
方法 点位
12% 10% 8% 6%
A 99.9% 98.7% 94.5% 92.4%
B 98.9% 97.0% 94.1% 90.8%
击实法 C 100% 99.1% 94.6% 92.7%
标准差 0.006 0.011 0.008 0.010
变异系数 0.006 0.011 0.009 0.011
A 100% 99.0% 95.2% 92.7%
B 99.4% 98.7% 95.0% 92.5%
静压法 C 100% 99.0% 95.1% 92.6%
标准差 0.003 0.002 0.001 0.001
变异系数 0.003 0.002 0.001 0.001

含水率从 12%、10%、8%、6%时,对应的目标压实度分别为 100%、99%、


96%、93%。从表 4-1 可以看出,不管是击实法还是静压法制样实际压实度与目
标压实度均相差不大。对 A、B、C 三个取样点而言,顶部 A 点的压实度均最大,
底部 C 的压实度次之,中间 B 点的压实度最小,这是由于制样是分层夯实、压
实的,A 点、C 点位于试样表面,更接近于荷载作用面,B 点位移试样中部,距
离荷载作用面稍远,A 点、C 点荷载更大,压实度因而较 B 点为大。

3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图 4-1 击实法试样的压实度
Figure 4-1 Compactness of compaction method

图 4-2 静压法试样的压实度
Figure 4-2 Compactness of static pressure method
结合表 4-1,从图 4-1、图 4-2 可以看出,虽然击实法也能得到所需密实度的
试样,但与静压法对比可见,静压法试样的实际压实度更接近目标压实度。随着
含水率的降低,目标压实度逐渐降低,不点点位处压实度差值逐渐增大,但相比
击实法,静压法制样依旧更加均匀。
结合表 4-1,从图 4-3、图 4-4 可以看出,静压法制样相对于击实法制样,所
压实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更小,这说明静压法试样比击实法制样更加理想。

36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a)A 点

(b)B 点

(c)C 点
图 4-3 不同点位的压实度
Figure 4-3 Compactness of static different points

37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图 4-4 不同制样方法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Figure 4-4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different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4.2 CBR 结果对比(CBR test results comparison)


在进行试验时,选取同 2.5 节一样的粉质黏土土样,先按 2.5 节进行标准 CBR
试验,再按 3.3 节方法进行改进 CBR 试验。
(1)CBR 值的测试
以最佳含水率为例,按表 4-2 对土样 1 CBR 试验数据记录进行记录,其中量
力环矫正系数为 C=18.12N/0.01mm,贯入杆面积 A=19.636cm2,则 p=CR/A。
表 4-2 土样 1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Table 4-2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1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5 46.14 31 0.31
15 138.42 62.5 0.625
33 304.524 91 0.91
57 525.996 119 1.19
88 812.064 148.5 1.485
123 1135.044 177.5 1.775
160 1476.48 205.5 2.055
208 1919.424 244 2.44
266 2454.648 292 2.92
317 2925.276 340 3.4
359 3312.852 387.5 3.875
395 3645.06 436 4.36
434 4004.952 487 4.87
467 4309.476 535.5 5.355

将各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 p-l 曲线,如图 4-5 所示。在图中取 2.5mm

38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1990kpa,带入 CBR 求解公式


p
CBR  100%
7000

可得本组土样 1 2.50mm 对应的的 CBR 数值为 28.4。同理,取 5.0mm 处对


应的压力 p 为 4100kPa,代入 CBR 求解公式,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39.1,
其值大于 28.4,故本组土样 1 的 CBR 值为 28.4。
从图 4-5 中还可以看出,相同贯入度时,静压法试样所需的贯入压力大于击
实法试样,静压法试样的 p-l 曲线更加平缓,这说明静压法试样密实度更大,也
更加均匀。

图 4-5 土样 1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4-5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1
同理,将本组土样 2、土样 3 贯入试验记录为表 4-3、4-4。将各个试验数据
进行整理,绘制 p-l 曲线,如图 4-6、4-7 所示。
表 4-3 土样 2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Table 4-3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2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5.5 50.754 29.5 0.295
14 129.192 59 0.59
33 304.524 88 0.88
60 553.68 115 1.15
95 876.66 142 1.42
138 1273.464 174 1.74
180 1661.04 201 2.01
250 2307 244 2.44
332 3063.696 292 2.92

39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410 3783.48 340 3.4


472 4355.616 384 3.84
5.5 50.754 29.5 0.295
14 129.192 59 0.59
33 304.524 88 0.88
60 553.68 115 1.15

图 4-6 土样 2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4-6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2
图中 2.5mm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1960kpa,带入 CBR 求解公式可得本组土样
2 2.5mm 对应的 CBR 数值为 28.0。同理,5.0mm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4150kPa,代
入 CBR 求解公式,可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39.5,其值大于 28.0,故本
组土样 2 的 CBR 值为 28.0。
表 4-4 土样 3 改进 CBR 试验贯入试验记录表
Table 4-4 Improved CBR test record of simple 3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读数 R 单位压力 p(kPa) 百分表读数(0.01mm) 贯入量 l(mm)
4 36.912 21 0.21
8 73.824 43.5 0.435
18 166.104 72.5 0.725
39.5 364.506 110 1.1
68 627.504 142.5 1.425
100 922.8 171.5 1.715
133 1227.324 199.5 1.995
179 1651.812 237 2.37
237 2187.036 283 2.83
291 2685.348 328.5 3.285
344 3174.432 374.5 3.745
395 3645.06 422.5 4.225
437 4032.636 467.5 4.675
473 4364.844 512 5.12

40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图 4-7 土样 3 CBR 试验 p-l 图


Figure 4-7 CBR test record figure of simple 3
图中 2.5mm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1810kpa,带入 CBR 求解公式可得本组土样
3 2.5mm 处对应的 CBR 数值为 25.9。同理,5.0mm 处对应的压力 p 为 4250kPa,
代入 CBR 求解公式,可求得 5.00mm 对应的 CBR 值为 40.5,其值大于 25.9,故
本组土样 3 的 CBR 值为 25.9。
从图 4-7 中还可以看出,存在较大土颗粒时,击实法制样土样的 p-l 曲线会
呈折现状,而静压法制样土样的 p-l 曲线更加平缓,这说明静压法制样更加均匀,
更加适合于土颗粒不均的情况。
3 组土样的 CBR 的平均值为(28.0+28.4+25.9)/3=27.4,故本组土样的 CBR 值
可取 27.4。
同样方法可求得不同压实度时土样的 CBR 值。如表 4-5 所示,汇总试验结
果,着重求取 CBR 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
从表 4-5、图 4-8 可以看出,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规律与击实法测得的
规律相同,即压实度越大,CBR 值越大。总体上来说,采用压实法制样测得的
CBR 值更加平均,且压实度越大,两者差值越大。
从图 4-9 可以看出,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方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规律与
击实法相似,但静压法对应的值要小的多,特别是高密实度时,两者差值更大。
这说明静压法制样的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
要获得完备的 CBR 数值,无需像击实法一样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具有
显著的优点。

41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表 4-5 徐州粉质黏土改进 CBR 试验结果


Table 4-5 Improved CBR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制样方法 CBR 试验结果
A组 1.84 g/mm3 1.82 g/mm3 1.75 g/mm3 1.69 g/mm3
干密度
B组 1.81 g/mm3 1.81 g/mm3 1.74 g/mm3 1.73 g/mm3
A组 100% 98.90% 95.60% 92.61%
压实度
B组 100% 98.82% 96.20% 93.89%
击实法
A组 19.20 12.66 8.11 6.53
B组 28.20 17.34 11.13 7.69
CBR
方差 5.21 3.42 2.13 0.95
变异系数 23.72 22.53 22.24 13.22
A组 1.84 g/mm 3
1.82 g/mm 3
1.76 g/mm 3
1.71 g/mm3
干密度
B组 1.81 g/mm3 1.81 g/mm3 1.76 g/mm3 1.70 g/mm3
A组 100% 99.05% 95.90% 93.11%
压实度
B组 100% 98.90% 96.10% 93.02%
静压法
A组 24.10 14.23 10.18 6.23
B组 27.40 16.34 12.13 6.69
CBR
方差 3.61 2.96 2.16 0.59
变异系数 15.27 13.21 12.65 8.26

图 4-8 CBR 试验结果


Figure 4-8 CBR test results

42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图 4-9 CBR 试验方差与变异系数


Figure4-9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BR test

4.3 膨胀量结果对比(Expansion test results comparison)


同标准 CBR 试验一样,在进行改进法 CBR 试验过程中,本文进行了膨胀量
试验,以最佳含水率为例,按表 4-6 对试件膨胀量试验数据记录进行记录。
表 4-6 膨胀试验记录表
Table 4-6 Expansion test record
试验土样 1 2 3
泡水前试样高度(mm) 120 120 120
泡水后试样高度(mm) 120.08 120.09 120.11
膨胀量(%) 0.078 0.085 0.091
平均膨胀量(%) 0.085

同样方法可求得不同压实度时土样的膨胀量值。如表 4-7 所示,汇总不同压


实度时试验结果,着重求取膨胀量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表 4-7 徐州粉质黏土膨胀量试验结果
Table 4-7 Expansion test results of Xuzhou silty clay
制样方法 膨胀量试验结果
A组 0.078 0.157 0.326 0.567
B组 0.096 0.187 0.400 0.689
击实法
标准差 0.05 0.102 0.186 0.210
变异系数 1.23 3.54 4.89 6.78
A组 0.085 0.177 0.330 0.526
B组 0.094 0.167 0.380 0.583
静压法
标准差 0.03 0.092 0.123 0.150
变异系数 0.99 2.84 4.02 5.38

4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从表 4-7、图 4-10、图 4-11 可见,静压法制样的膨胀量规律与击实法制样规


律相同,即:压实度越小,测得的膨胀量越大。总体上来说,静压法制样的膨胀
量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静压法制样更加平均。

图 4-10 膨胀量试验结果
Figure 4-10 Expansion test results

图 4-11 膨胀量试验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Figure 4-11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Expansion test
从图 4-11 可以看出,采用静压法测得的膨胀量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规
律与击实法测得值规律相似,但静压法较击实法小,特别是低压实度时,两者差

44
4 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验证

值更大,这说明静压法制样的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
数据收集,具有显著的优点。

4.4 小结(Summary)
(1)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规律与击实法测得的规律相同,即压实度越
大,CBR 值越大。总体上来说,采用压实法制样测得的 CBR 值更加平均,且压
实度越大,两者差值越大。
(2)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方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规律与击实法相似,但
静压法对应的值要小的多,特别是高密实度时,两者差值更大。这说明静压法制
样的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要获得完备的
CBR 数值,无需像击实法一样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具有显著的优点。
(3)采用静压法测得的膨胀量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规律与击实法测得
值规律相似,但静压法较击实法小,特别是低压实度时,两者差值更大,这说明
静压法制样的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具有
显著的优点。
(4)通过对静压法制样和击实法制样的 CBR 试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
得出静压法制样有以下优点:①静压法成型 CBR 试件方法易操作、速度快、人
为误差小。成型时只需把垫块与 CBR 试模压平就可以,对试验人员要求较低,
人为影响较小。②压实成型的试件无需修补,两面都直接压成平面,可以避免由
于修补导致的试件吸水率偏大。③静压法只需成型的 3 个试件就可以直接测出所
要求达到的压实度时的(CBR)值,成型试件数量少,一套试模(9 个)可同时测出 3
个土样的(CBR)值。④静压法是利用垫块从试件上面整体压入试件成型,更能接
近施工中压路机的压实方法。

45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5 结论与展望
5 Conclusions and Outlook
5.1 结论(Conclusions)
本文通过对 CBR 试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针对现行规范中击实法试样制备
的缺点,针对徐州粉质黏土进行多组 CBR 试验,分析确定标准 CBR 试验中存在的
问题。根据前人研究提出静压法来改进 CBR 试样制备来改善标准 CBR 试验的缺点,
着重设计了静压法制样装置并制定了相应操作规程,取得了以下成果:
(1)总体上来说,击实法试样所得的 CBR 值、膨胀量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均较大,且压实度越大,CBR 值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说明随着击实次数
的增加,试验的离散程度加大,这证明了击实法并不能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要
获得准确的 CBR 数值,必须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试验,才能取得一个比较满
意的精度。
(2)采用静压法制样时,随着压实层数的增加,不同点位处的压实度差值
逐渐减少,1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约为 1.9%,3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5%,
7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3%,9 层时,最大压实度差值为 0.2%。综合考虑
压实效果,操作便利性及试验习惯,选择分 3 层进行静压法制样。
(3)静压法试验仪器改进基本思路是沿用标准试验仪器并稍加改进,以满
足改进的试验方法。需要设计的部分主要有试筒、底座、压头和压平垫块等。综
合应力及变形计算结果,底座厚度取为 20mm。试筒符合要求,可不做特别设计,
压头厚度 h 取为 10mm,压平垫块厚度 h 取为 20mm。
(4)静压法制样试验方法改进基本思路是沿用标准试验方法并稍加改进,
以有效利用改进的试验仪器。其改进主要为制样的方法:将浸润好的试样,第一
次装入一份土(约 1/3)装入试筒中,整平,然后顺次放入 1 号压头(高 130mm),
最后放上压平垫块,放到压力机上压至 1 号压头顶端与试样筒上端齐平为止。取
出压头,将土表面拉毛,放入第二份土,再依次放入 2 号压头(总高 90mm)和
压平垫块,重复上述步骤;取出压头,将土表面拉毛,放入第三份土,只放入 3
号压头和压平垫块,重复第一步,稳压 1min,撤去压力,观看是否有回弹。如
果有,按照回弹量的多少,放入合适厚度的调整压环(0.5~2.5mm)再次施压,直
至没有回弹为止。
(5)在不同含水率时,静压法制样压实度均离目标压实度更近,且不同点
位处,压实度更加接近,静压法制样比击实法更加均匀。采用静压法测得的 CBR
值、膨胀量值规律与击实法所得规律相同,但静压法结果离散程度小,通过较少

46
5 结论

量的试样就可以准确的完成数据收集,无需像击实法一样要做大量的试样,重复
试验,具有显著的优点。
(6)通过对静压法制样和击实法制样的 CBR 试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
得出静压法制样有以下优点:①静压法成型 CBR 试件方法易操作、速度快、人
为误差小。成型时只需把垫块与 CBR 试模压平就可以,对试验人员要求较低,
人为影响较小。②压实成型的试件无需修补,两面都直接压成平面,可以避免由
于修补导致的试件吸水率偏大。③静压法只需成型的 3 个试件就可以直接测出所
要求达到的压实度时的(CBR)值,成型试件数量少,一套试模(9 个)可同时测出 3
个土样的(CBR)值。④静压法是利用垫块从试件上面整体压入试件成型,更能接
近施工中压路机的压实方法。

5.2 展望(Outlook)
综上,静压法制样相对于击实法制样有很大的优点,但限于作者水平与时间,
本文所提出的静压法试验装置与操作规程只适用于徐州地区典型粉质黏土,对其
他地区、其他土层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续作者将继续进行此方面研究,
以期改善 CBR 试验的适应性。

47
参考文献
[1]吴自豪, 朱家明, 方美芳. 基于主成分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宜居水平的评价[J]. 广西民族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88(02):62-66.
[2] 徐州市统计局课题组, 任书香, 张玉强. 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优势建设的优势、差距
和发展建议——基于与淮海经济区以及国家部分重点城市的比较分析[J]. 统计科学与实
践, 2018, 403(5):51-54.
[3] 解洪亮. 徐州建设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探讨[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8,
1(1):100-105.
[4]佚名. 基于高速公路流的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9):106-120.
[5] Locat, J Tremblay, H. and Leroueil, S. Laboratory investgations on the lime stabilization of
sensitive clays: shear strength development[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1990, 27:
568-570
[6] 王园.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释义手册[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7] 交通部.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8] 交通部.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9] 交通部.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0] 屈冉, 张大伟, 贺睿. 路基填料强度(CBR 值)研究综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29): 25-30.
[11] 朱志铎, 郝建新, 黄立平. CBR 试验影响因素及在工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岩土力
学, 2006, 9(27):1562-1571.
[12] 李芳升. 公路工程路基 CBR 指标及 CBR 试验的应用实际与试验问题[J]. 科学之友,
2015, 5:2-8.
[13] Kamon, M and Nontanandh, S. Combining industrial wastes with lime for soil stabilization[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CE, 1999, 11(1):512-514.
[14] Kong Lingwei, GUO Aiguo, CHEN Shanxiong. CB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expansive soils[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4, (11): 54-60.
[15] David Croney , Paul Croney.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road pavements[M]. South
Africa :McGraw- Hill, 1997.
[16] South Africa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SATCC). Draft: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Design of Road Pavements[S]. CSIR, South Africa, for SATCC, September,
1998.
[17] Cleeg. B. An impact soil test as altenative to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 3rd. ANZ
Geomechanics Conf, Wellington, New Zealand. 1:225-230.

48
[18] Kimtae-Hyung. Development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properties of a new light weight soil[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4, 72(4):1109-1116.
[19] Xiaoping Ji, Yingjun Jiang, Yanjin Liu. Evalua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ement-stabilized cold recycled mixtures produced by vertical cibration compaction merhod[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5, 49(6):2257-2270.
[20] Jiang YJ, Fan LF. An investingation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ement-stabilized crushed
rock material suing different compaction method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08(11):508-515.
[21] ASTM.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BR of Laboratory Compacted Soils[S]. West
Conshohocken, PA: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9.
[22] BS. Methods for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rposes compaction-related tests(BS
1377-4)[S].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1990.
[23] 郭小华. CBR 试验的重要性分析[J]. 交通标准化, 2004, 4:81-83.
[24] 陈柏年, 朱凤艳, 韩勤. CBR 试验内在机理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交通标准化,
2001, 1:28-30.
[25] 孙忠义, 王建华. 公路工程试验工程师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6] 饶法强, 方怡洵. 承载比试验制件方法探讨[J]. 公路与汽运, 2002(4):42-43.
[27] 吴吉利, 朱美琼, 马强. 土的承载比试验心得及应用探讨[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
业委员会 2006 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28] 杨和平, 赵鹏程, 郑健龙. 膨胀土填料改进 CBR 试验方法的提出与验证[J]. 岩土工程学
报, 2007, 29(12):1751-1757.
[29] 杨广庆, 岳祖润, 吕鹏, et al. 细粒土路基填料承载比试验技术要求及影响因素[J]. 岩土
力学, 2007, 28(11):89-92.
[30] 赵战国. 承载比(CBR)试验方法浅析[J]. 福建建材, 2008(1):23-24.
[31] 杨赵. 膨胀土 CBR 评价方法及其填料分类指标体系研究[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8.
[32] 谭越华, 姜开明. 浅谈承载比(CBR)试验的规范在使用中的见解[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8):70-71.
[33] 刘静. 浅谈加州承载比(CBR)的试验方法[J]. 科学之友, 2010, 17:47-48.
[34] 闫磊, 王东权, 马瑞孚. CBR 试验静力预压制样方法及试验装置设计[J]. 科学之友,
2010, 16:20-35.
[35] 沈忠炎, 丁其兵, 许永斌. 浅谈改良土试验的几点体会[J]. 山西建筑, 2011(1):90-91.
[36] 石彦军. 承载比(CBR)试验中常见问题浅谈[J]. 甘肃科技纵横, 2012, 41(4):100-101.
[37] 苏健. 基于振动法的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13.
[38] 李頔. 级配碎石材料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13.

49
[39] 陈学军. 关于承载比试验中的难点解析[J].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 2014(9):38-39.
[40] 杨璐, 文成海. 浅谈公路路基承载比试验方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8):180-181.
[41] 陈 树 仁 . 静 压 法 成 型 承 载 比 (CBR) 试 件 的 试 验 方 法 和 优 点 [J]. 价 值 工 程 , 2015,
(15):155-156.
[42] 邓爽. 压实红黏土 CBR 试验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18.
[43] 杨博, 谭晓美. 公路土工试验中“土的承载比(CBR)试验”常见误区探讨[J]. 科学技术
创新, 2018(11):136-137.
[44] 杨群, 李晓霞. 试论公路建设中实施路基土 CBR(承载比)试验的必要性[J]. 交通运输研
究, 1999(3):10-11.
[45] 程培峰, 吕鹏磊, 陈景龙,等. 哈大高速公路路基土湿度对 CBR 的影响[J]. 中外公路,
2012, 32(6):20-59.
[46] 庞巍, 杨广庆, 吕鹏. 影响公路路基填料 CBR 试验值的因素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9(4):26-29.
[47] 蒋小刚. 浅谈承载比(CBR)试验及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交通科技, 2014(S1):58-60.
[48] 金林, 张志民, 王素军. CBR 值检测新技术[J]. 东北公路, 2003(4):64-65.
[49] 杨森. 高速公路路基填料 CBR 试验研究[J]. 交通世界, 2010(1):161-163.
[50] 强艳红. 承载比 CBR 试验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 2017(11):72-73.探讨[J].公
路与汽运,2002 年(4).
[51]Ramjiram Thakur S.,Naveen B. P.,Tegar J. P.. Improvement in CBR value of soil reinforced
with nonwoven geotextile she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Engineering,2021,12(1).
[52]Hao Shengpeng,Pabst Thomas. Estimation of resilient behavior of crushed waste rocks using
repeated load CBR tests[J]. 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2021,28(prepublish).
[53] 刘 妍 欣 , 李 光 华 , 李 林 隆 . 基 于 CBR 农 村 公 路 成 本 预 测 研 究 [J]. 福 建 交 通 科
技,2021(02):115-120.
[54]吕昭元,杨强,余利军,刘澎,胡天一,管延华.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固化低液限粉质黏土的试
验研究[J].中外公路,2021,41(01):265-269.
[55] 赵 静 梅 . 影 响 路 基 填 料 承 载 比 ( CBR ) 试 验 准 确 率 的 常 见 因 素 [J]. 中 华 建
设,2021(01):105-106.
[56] 刘 铭 杰 , 彭 丽 云 . 改 良 粉 质 黏 土 在 高 速 公 路 路 基 中 的 适 用 性 研 究 [J]. 建 筑 结
构,2020,50(S2):809-814.
[57] 周 盛 树 , 朱 晓 煜 . 含 再 生 集 料 级 配 碎 石 的 压 实 性 能 和 强 度 试 验 研 究 [J]. 莆 田 学 院 学
报,2020,27(05):104-108.
[58]王彭生,熊建波,陈明杰,王翔.基于统计分析的吹填材料粒径分布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影
响[J].建筑科学,2020,36(S1):204-210.

50
[59]孙增奎,林国涛,苏波,王志彪,卢叶波,李建江.水敏性软岩及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交
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10):149-152.
[60]Alice Gonzaga de Oliveira,Amanda Diniz Barros,Lêda Christiane de Figueirêdo Lopes
Lucena,Adriano Elisio de Figueirêdo Lopes Lucena,Jonny Dantas Patricio.Evaluation of
calcined textile sludge as a stabilizing material for highway soil[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20,7(05):688-699.
[61]贾科敏,许成顺,程寅.垃圾土路用特性与原位试验研究[J].公路,2020,65(09):44-50.
[62]朱旭飞,朱挺,余以强,要彦波,陈晓清.石灰改良干化建筑泥浆的室内试验研究[J].路基工
程,2020(04):82-86+92.
[63]曹学禹,刘阳.CBR 试验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20,34(04):423-425.
[64]Omer Mughieda,Mughieda Omer. CBR behavior of sandy soil reinforced by geofiber
material[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910(1).
[65]莫秋旭,陈家闯,许会生,黄毅,娄平.湛江大道 2 种高液限土水泥改良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
与工程学报,2020,17(07):1728-1733.
[66]何保 炳,韩琳,陶泽 峰,金辰 ,段建 国.赤道 几内亚 路基土 的工程特 性与路 用性能[J].公
路,2020,65(07):67-71.
[67]薛连旭,莫石秀,罗立峰,张先念.集料针片 状颗粒含量对 CBR 的影响[J].广东公路 交
通,2020,46(03):6-9.
[68] 零 建 威 , 骆 俊 晖 , 刘 先 林 . 广 西 高 液 限 土 路 基 填 料 试 验 研 究 [J]. 西 部 交 通 科
技,2020(06):35-37+183.
[69]卢叶波. 大戛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水敏性软岩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
学,2020.
[70]宗优灵.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承载比 CBR 试验[J].交通世界,2020(15):30-31.

51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姓名:董典典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90-02-25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2007-09—2011-07 贵阳学院机电学院学士;
2011-08—2012-06 东莞信浓马达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
2012-06 至今 徐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2015-09 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二、学术论文

三、获奖情况

四、研究项目

52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承载比试验的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学位期间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53
学位论文数据集
关键词* 密级* 中图分类号* UDC 论文资助

承载比;试样制
备;静压法;试 公开 U416 625
验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 学位类别* 学位级别*

中国矿业大学 10290 硕士 工程专业硕士

论文题名* 并列题名* 论文语种*

承载比试验的试件制备与试验方法研
无 中文

作者姓名* 董典典 学号* GS14030006

培养单位名称* 培养单位代码* 培养单位地址 邮编

中国矿业大学 10290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8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制* 学位授予年*

建筑与土木工程 道路工程 三年 2021 年

论文提交日期* 2021 年 6 月

导师姓名* 王东权 职称* 教授

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

东兆星 刘刚 王高新 贾勇 周鹏 王亮亮

电子版论文提交格式 文本( ) 图像( ) 视频( ) 音频( ) 多媒体( )


其他( )
推荐格式:application/msword; application/pdf

电子版论文出版(发布)者 电子版论文出版(发布)地 权限声明

论文总页数* 51

注:共 33 项,其中带*为必填数据,共 22 项。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