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北美真道浸信會神學院

探究教會的轉化式領導理論與應用

呈交

何崇熙牧師

教會行政管理 615

專題研究

姓名﹕李品璇
學號﹕19MA01
電郵信箱﹕melumilee@gmail.com

二〇二〇年九月六日
2

探究教會的轉化式領導理論與應用

目 錄

一、引言 ................................................................................. 3
二、教會的轉化式領導理論與應用 ........................................ 7
(一)「愛」的使命................................................................. 9
(二)「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 ........................................... 10
(三)「積極面前」的操練 ................................................... 12
三、總結 ................................................................................14
參考書目 ................................................................................16
3

一、引言

筆者在高中三年級時於基督教台灣信義會板橋福音堂1信主受洗,成為基督徒參加小組

聚會。大學時代至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聚會2,大學畢業後至台北靈糧堂3聚會。因為曾任職

國度雜誌社4文字編輯,參與過大衛會幕禱告中心5與美國純全音樂(Integrity Music)國際敬

拜事奉團隊6的敬拜事奉訓練。在 2011 年底離開台灣到南非以前,一直是在母會板橋福音堂

小組聚會。

1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板橋福音堂,1955 年 5 月成立教會,1985 年起由現任牧師張復民、謝
豐慶及梁美玉接續歷年美籍宣教士牧會服事,迄今在台灣板橋、中和、新莊各地建立有六個
會堂,為信義宗細胞小組教會,参 https://pglc.tw/。

2
新生命小組教會(New Life Church)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的顧其芸牧師於 1996 年建
立,在台灣推動教會合一運動、靈恩運動、小組教會運動、流行文化運動、新媒體運動等,
参 https://www.newlife.org.tw/。

3
台北靈糧堂(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Taipei),始於上海靈糧堂趙世光牧師 1954
年 9 月赴台佈道會後成立,歷任主任牧師為寇世遠、周神助、區永亮牧師。由於在敬拜、讚
美、禱告、神蹟醫病等佈道方式有別於傳統福音派,因此按宗教學者史答克區分法,將靈糧
堂定位為聖靈靈恩派。2012 年已是全台人數最多的單一會堂,在國外也設立多處分堂。参
https://www.breadoflife.taipei/。

4
國度雜誌社為台灣以琳書房創辦人章啟明長老於 2000 年 9 月成立,為幫助華人教會牧養
和信徒傳福音而出版超宗派的《國度》雜誌與《國度復興報》。

5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abernacle of David,TOD)為創辦以琳書房與和撒那事奉中心的章
啟明長老於 2000 年 4 月成立,致力於『大衛會幕』的事奉,以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會幕、
堵住破口、叫餘剩的外邦人都尋求主為異象,由敬拜者與代禱者以輪班式的敬拜與代求事
奉,帶動城市屬靈氣息的改變、守望國家的敬拜代禱守望中心。参 http://www.hosanna-
tod.com/。

6
純全音樂(Integrity Music)於 1984 年發展美國式的「敬拜讚美」音樂,組織「國際敬
拜」(Worship International)事奉團隊前往世界各地開展敬拜讚美的服事。
4

2012 年初期,在南非住家不遠並離比陀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很近的『生命職

事』(Ministry of Life)普勒托利亞召會7聚會。『生命職事』是屬於倪柝聲、李常受建立的

美國水流職事站(Living Stream Ministry)召會組織,普勒托利亞召會的據點是以服事當地

白人、黑人和大學生事工為主,聚會人數有二百多人,少有華人身影,教會溝通語言為英

文。

後因華人朋友介紹,才知道原來有以華人為主的斐京華人基督教會8。筆者的丈夫正由

於剛來南非為英文會堂的語言溝通障礙為苦,因此自 2014 年便開始到斐京華人基督教會聚

會。斐京華人基督教會是 1997 年 8 月 31 日由美國加州 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總幹事9畢玉

書牧師10在南非比陀成立的教會。然而,在建立斐京華人基督教會的一年後,畢牧師因突發

性心肌梗塞驟逝。1999 年 12 月起,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派牧者自美國到南非支援牧會。

7
召會,是以倪柝聲、李常受之教會思想為依據教導,全球眾地方召會有交流互動發展。普
勒托利亞召會(The church in Pretoria)是從台灣地方召會派遣同工至非洲建立的召會之一,
目前在南非已成立有十處召會。原在台南召會服事的黃約翰長老,於 1998 年派遣至普勒托
利亞召會負責服事。参臺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Full Time Training in Taipei),〈美地季
報〉vol.30,http://www.fttt.org.tw/wp-content/uploads/documents/goodland/30.pdf(檢索於
2020 年 9 月 6 日)。

8
斐京華人基督教會(Pretoria Evangelical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成立於 1997 年 8 月 31
日,聚會地點在位於南非比陀一荷蘭歸正教會(Dutch Reformed Church)會堂。

9
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Chinese International Missions)在美國加州畢玉書牧師及文恩賦
牧師等同心發起,於 1993 年登記成立。使命宣言是「藉華人宣教士在全球福音運動中,發
揮不同凡響的影響力」。参 http://cimusa.org/wp/。

10
畢玉書牧師(Clarence Pi,1948-1998),1986 年成為加州聖荷西基督徒會堂全職同工,
1987 年加入福音宣道聯會(Gospel Missionary Union)為全時間宣教士,1990 年與華人教會
一同籌劃成立南美基督工人神學院,1992 年與文恩賦牧師推動成立國際華人宣教協會
CIM,擔任總幹事。1997 年於南非成立斐京華人基督教會,1998 年 7 月舉辦第一屆非洲華
人宣教諮詢會議,1998 年 11 月 11 日病逝南非,安息主懷。参《畢玉書牧師紀念專集》
(In Memory of Rev. Clarence Pi),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Chinese International Mission,
INC.),1999。
5

至 2004 年 11 月,由原擔任斐京華人基督教會的執事吳元國夫婦11任全職傳道、爾後按立牧

師接任牧會至 2019 年,共十五年的時間。在吳牧師牧會期間,於教會成長的高科夫婦蒙神

感召、願接受全職事奉,於是在 2013 年到台灣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讀神學12,並申請成為

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全職南非宣教士,從 2017 年 10 月開始支援斐京教會牧養事工至

今。

在斐京華人基督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皆為從台灣、香港及中國的華人,溝通語言以普

通話為主。主日聚會人數皆為 30 人左右,數十年僑民來來去去,有的弟兄姊妹回國,又有

新來到教會慕道與聚會的華人同胞。筆者為探究斐京教會創立牧者——畢玉書牧師當初所領

受對非洲華人福音宣教的廣大異象,盼欲找尋能夠激動這數十年來斐京教會無力回應主愛的

熱情,在今年 2020 年 8 月 13 日訪問了自 2019 年始接任負責斐京華人基督教會的高科牧師

與張馨月師母,請教了關於斐京華人基督教會的發展歷史與事工展望,而明白因自從畢牧師

安息主懷後,教會就未曾再向神尋求異象,沒有建立明確的行政管理組織,僵化的主日禮拜

模式數十多年來亦無更新。

11
吳元國牧師與龔慧玲師母在 2012 年開拓比陀福清教會(Pretoria Fu Qing Christian
Church),2013 年開拓建立羅斯敦堡教會(Rustenbur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2019 年
開拓建立約堡教會(Johannesbur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自此斐京華人基督教會由高
科牧師夫婦負責牧會、約堡教會由吳元國牧師夫婦負責牧養牧會。

12
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1981 年由吳勇長老開創「基督門徒訓練中心」,1998 年更名為
「基督門徒訓練學院」,2011 年更名為「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参
http://www.cdts.org.tw/。
6

筆者上網搜尋到由豐盛社企學會(Fullness Social Enterprises Society)出版的《實踐神

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13一書電子版內容,讀到將信仰實踐帶來屬靈轉化的學習和領導理

論與應用方式,而擷取了該書中關於教會的轉化式領導內容精華,濃縮提列在本文中。

13
紀治興、陳國芳、吳志海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使命商道系列 3,香
港: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
7

二、教會的轉化式領導理論與應用

現今教會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缺乏良好領袖、異象與目標不清、傳統與內聚、愛心不

足、教導與生活無關。雖然教會高舉要愛神愛人,但大多是停留在務虛的概念層次,缺乏務

實的智慧或方法。近年在英美興起的實踐神學14,以經驗代替想像為起點去做神學,過程以

跨學科的新知識如「轉化理論」15為輔助,目的是讓信徒可以應付當下的挑戰,落地踐行,

成就善良、純全、可喜悅的信仰生活。

基督徒是化信仰為行動,以行動改變社會,讓人都尊上主的名為聖。今天生活當中所面

對的挑戰,是避無可避,正因如此,基督徒對現實社會議題的親身體驗,才集結出足夠的激

情和動力,去作深入及必須的落地反省。

教會在牧養上的難處,是如何將頭腦上的知識轉化以致改變人的心靈模式,教會期望

信徒學習真理是要內心改變以致有外在行為改變。羅馬書 12 章 2 節:「不要效法這個世

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保羅親身經

歷被轉化,而且這個轉化經驗帶給他很深的體會。在他的書信中,他教導信徒要效法基督,

14
實踐神學(Practical theology),或稱應用神學、教牧神學,是基督教神學的一個研究領
域。實踐神學功用在於提供維持教會運作的方法,和將基督教訓付諸實行。其範疇包括整體
教會生活、倫理、社會活動參與等不同層面。参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s.v. "實踐神學"
(by Wikipedia contributors),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F%A6%E8%B8%90%E7%A5%9E%E5%AD
%B8&oldid=43116957 (accessed February 7, 2017).
15
轉化式學習(Transformative learning)於 1978 年由美國成人教育學者傑克·麥基羅(Jack
Mezirow)與 1991 年所提出,強調批判/拆解自己,即是將原屬主體的參考框架,抽離並放
在客廳的位置去重新審視及質疑,找出當中的破綻、盲點、白點,即不足之處,從而進行修
補。参劉曉玲著,〈國外成人轉化學習理論發展的比較研究〉,2016-09-01 教育學術月刊,
雅詩論文網,https://www.yashilw.com/lunwenxinshang/20160901275.html。
8

而秘訣就是要脫去舊人的行為,然後穿上新人的樣式,重點是心意要更新改變。保羅勸信徒

在領受上帝救恩後,也強調要心意更新,察驗神的旨意。

轉化式領導,又稱變革型領導、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16作為一種重要

的領導理論,是源自行政領導學者伯恩(James M. Burns)獲得普立茲獎的的名著《領導》

(Leadership)一書。具有領導魅力、能鼓舞群眾、善於激發個人潛能、全心關懷部屬是轉

化式領導者的共同特徵和精神所在。耶穌基督就是經典的轉化式領導者,聖經中有不少人物

因爲遇上耶穌,與祂對話後,生命被轉化。

僕人領袖的真義,在路加福音 12 章 42 節「主說,『那麼,誰是那忠心又精明的管家,

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定量分糧給他們呢?」,當中對管家的特質描述是忠心又

精明(有見識,希臘文原意是將每事以終為始的務實智慧)。要管理好家裡的人,需要有好

的領導能力。領導力包括四種素質:受人信任(Trustworthy )、啟發他人(Inspiring)、

高瞻遠矚(Forward-looking)及講到做到(Effective),正是同路加福音第 10 章 27 節的要

求「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轉化式領導者的能力素質就是盡心、盡性、盡

意、盡力:盡心的人受人信任,盡性是專一堅定的意志,盡意是絞盡腦汁的長遠通盤考慮,

盡力是不完成誓不休的堅持。

應用轉化式領導理論落實耶穌的教導,列舉《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17一書所

提的例子如下:

16
吳清山、林天祐,〈轉型領導〉,wego.cses.ntpc.edu.tw › file3812_24。

17
紀治興、陳國芳、吳志海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使命商道系列 3,香
港: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
9

(一)「愛」的使命

愛神愛人這兩條最大的誡命,都是以他者為中心,教會作為一個群體,缺乏愛與關懷,

表現內向。聖經有超越的道德標準,又有落地務實的一面。在差遣十二門徒去宣講天國時

(路 10:5-6, 太 10:5-15),耶穌要他們打聽誰是好人,要請他的安,然後住在他家,凡不

接待門徒的,離開時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劃清界線。這是篩選。

新約聖經在愛人和行善的教導,是有分類分級的。首先,愛和行善是不同類,愛是一種

長久的關係,行善則是一次過的行動,例如,對陌生的客人要款待,提供食宿,對遇難的陌

生人要憐憫,解困撫慰。但施援不等如長久愛他如己。例如,波阿斯讓窮人和異鄉客拾麥

穗,他們亦只能藉此解一時之困,糊口而已。

在愛的類別,對不同的對象要分級處理,為的是要切合現實的制約,包括個人有限的能

力和資源。愛弟兄可以去到捨己;愛鄰舍要愛到如己;愛仇敵是指要寬恕,不要以牙還牙,

而是要為他禱告。

在路加福音第 10 章 25 – 37 節撒馬利亞人的比喻當中,撒馬利亞人在傷者最危急時施以

援手,然後第二天便找店主幫忙,分擔照顧傷者的工作,騰空時間處理自己的事,自己回來

時再繳清餘費。這是利他型和無私型施予者的分別。無私型捨己為人,但如果每次都無私捨

己,很快便會傾家蕩產、油盡燈枯。這種把「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使

15:10)的要求,己所不能,強施於人,令行善者卻步。利他型的行善,是量力而為,提供

最基本或恰當的援助後,也會兼顧自己的事。有需要時,會找人協助或鼓勵受惠者發揮自己

的能力。利他型的施予者,注重自己行善的可持續性。

承受永生的條件,是要去愛那些成為別人的鄰舍的人,也就是要愛那些憐憫他人的人,

這是團結的起點,將愛的力量集結,讓大規模的改變成為有可能。建構行善的團體,不能縮

為行善的獨行俠,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要愛有憐憫的人如同愛自己,
10

這不是輕省的承諾,不只是救急扶危,而是要幫助他成功,或能夠長久安穩,因為是將他的

事看成自己的事去分擔。其次是自己也要成為有憐憫的人,值得別人支持和愛戴。

2006 年 6 月,巴菲特宣布相信是史上最慷慨的大善事,坐擁 440 億美元資產,他捐出

85%身家給予五個慈善基金,在捐款中的 83%他捐給全球首富蓋茲夫婦名下的慈善基金,兩

名巨富攜手行善。當年媒體報導的焦點,集中在巴菲特支持一個在善行上比自己做得更好的

人。因為如果每個想行善的富人都像巴菲特一樣,受惠的弱勢社群起碼多一倍。而眾媒體也

欣賞巴菲特這種「事成不必歸功於我,但成功中有我在背後的支持」。根據才幹的比喻,神

會讚許成本效益更高的僕人,因為可以令更多人受惠。成為「有憐憫的人」如同蓋茲夫婦等

有憐憫的人,是多處經文的教導,而支持比自己做得更有效益的是更難得的好事。

(二)「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

是絞盡腦汁做好一件事,多想幾步,預早計劃,目的是趨吉避凶。

在才幹的比喻中(太 25:14-30),主人熟悉各僕人的才幹,因此按才幹的大小分派責

任。領了五千銀子的,明白主人的期望是本大利大,而自己也應該可以透過做買賣去謀利。

雖然當中有風險,但只要及早準備預防及應變措施,應該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有驚無險地

完成主人的心願。領了二千的,也同樣絞盡腦汁去賺取百分百的回報,兩人都被主人誇讚為

又良善又忠心,將來會被派發更大的差事。他們都是根據所期望的結局,倒果為因去決定如

何開局。而只有一千才幹的,因害怕出事失敗,又懶得去設想預防應變措施,因此將利潤目

標降至零,不做不錯,令風險也隨之降為零。結果被主人責之為「又惡又懶」,惡是因為應

有的善沒有出現,懶是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事,連本小利小的放債收息都懶的做。他被丟在外

面黑暗裡,因為沒有以終為始地落力為主做事。
11

路加福音第 19 章 11 - 27 節中十錠銀子的比喻,跟馬太的有點不同。第一,路加的一錠

銀子等於一百日工資。馬太的一他連得,等於六千日工資,是六十錠銀子。第二,主人對各

僕人的才幹不清楚,故一視同仁,個人只給一錠銀子。第三,最厲害的僕人賺十倍,次者轉

五倍。他們都是抓緊機會,盡量發揮自己的才幹,結果主人即時派他們管理十座城及五座

城。最後,第三個賺不到錢,被主人責為惡僕。但沒有丟在外面黑暗裡,因為他可能真的是

一點才幹也沒有,亦沒有接受過培訓。

這兩個比喻有多重教訓。授權是要按才幹分配資源及責任,對不熟悉的人,開始時要先

派一些簡單的事工,然後逐步增加責任,最後評價事工要有客觀的根據,結果要有賞有罰,

而且是盡快執行。對應該做、能夠做、但不想做,就是沈溺在安舒區,是又惡又懶。我們應

該要積極勉強自己,盡力完成應該做、能夠做、但不想做的事,這樣才會有成長。這個過

程,包括以終為始,目標為本,然後想像如何趨吉避凶。

最差的管家是「又惡又懶」(太 25:26)。「惡」是因為按其才幹所指派的差事結果無

功而還,主人不認為自己對管家的才幹評估錯誤,而是管家懶得想辦法去管理風險,免得像

另外兩個管家要為差事勞碌擔心。最後主人所期望的「善」沒有出現。這種又惡又懶的情況

在不少堂會出現,問題的根源,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是做管家或僕人的要有「驚醒」心態,而

不是要按其才幹做好他應該做的事。另一種是惡而不懶,即路加福音第 16 章 1-13 節中的不

義的管家。他沒有做好本分,但在禍患將臨時,他把握機會,盡力為自己改變未來。「主人

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

16:8)耶穌編造這個故事,說明罪人惡人可能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現今美國一些

巨型教會,採用大量工商管理的技巧去領導會眾及影響社會,發揮教會祭司、君王及先知的

三重職事。
12

最好的僕人是忠心有見識(太 24:25)。忠心是指盡意絞盡腦汁,做妥上主的差事。見

識的原文是指謹慎務實的智慧,能夠做好事情。這種智慧包括靈巧,即耶穌差派十二門徒去

傳天國福音時,教導他們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所需要的「靈巧像蛇,純良如鴿子」(太

10:16)。要靈巧,因為不要無謂犧牲,不是人人都能夠像耶穌般犧牲得有意義、有影響。

學習靈巧像蛇,趨吉避凶,受神差遣的,要忠心有見識,知所應變。聖經中最多談及的

務實智慧,是關於管理未來。將負面思維扭轉為正面,未來也可以是機遇。每件事情都有向

好或向壞發展的趨勢,所謂避凶趨吉,就是先行一步,預先思考如何加強正面因素,減弱反

面因素。然後,再想多一步,部署應變措施對沖損失,以及開發措施乘勢追擊。

(三)「積極面前」的操練

積極勉強自己做應該做、懂得做、但不想做的事,這是衝出安舒區,挑戰自己的局限,

更是成長的關鍵。傳道書第 9 章 7 - 9 叫人「歡歡喜喜吃飯喝酒,衣服常白,頭上滿油,與

愛妻快活度日。」這種是易趣(easy pleasure),可以用錢買回來,容易獲得,亦容易忘

記,沒有長久價值,所以是傳道者所常說的「虛空」。而傳道書第 9 章 10 節「凡你手所當

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

慧。」,這是一種「難趣」(difficult pleasure),是用錢買不得,必須透過付出努力而獲得

的。難以獲得,亦難以忘記。易趣好,難趣更好。因此,最能改變人的行為和態度,甚至價

值觀和信念的,不是跟他們說教和講道理,也不是誘之以利或者動之以情,而是將他們置於

一個充滿挑戰,考驗他們的膽量、信心和意志的艱難處境。人在被趕出他的「舒適區」

(the comfort zone)之後,才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作深刻、透徹,甚至沈痛的反

省。
13

「臨界經驗」可以是一種令人徹底改變的經驗(transformation experience),尼采說

「再大的考驗,只要沒有置我於死地,都會令我變得更堅強」(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每個難趣都是值得回味的人生故事。傳道書中好人、壞人都未必有好報(傳

8:14),但不管我們是富是貧、是強是弱,這些難趣故事就是我們人生的回報。如果一生捨

難取易,乏善可陳,死後當然無人記念(傳 1:11),因為自己都說不出一兩個自己的故

事,枉費上主創造給予的人生。難趣的起點是要「積極勉強」自己去做「應該做、做得到、

但不想做」的事。勉強原本有消極的含意,但積極勉強是指以正面的態度去勉強自己,克服

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這是操練靈性的方法,也是意志的逆轉(twist of will),只要能夠習慣

積極勉強自己,人便可以不斷跨出一個又一個的安舒去,擴張境界,持續成長,塑造一個更

美好的我。積極勉強的更高境界是安排他人來積極地勉強自己,例如夫妻彼此的另一半!
14

三、總結

馬太福音第 5 章 13-16 節說:「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它不

再有用,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

燈,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

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以地上的鹽和世上

的光指出教會是社會的酵素,作用是引發出真正和深刻的人性。教會是人的光源,將人引向

對真理的認識。教會應當活出真理,活出愛與關懷;不僅活出真理,而且說出真理,教會在

社會中要有先知的呼聲。教會是一個見證神的群體,不單是指向天國的符號,而且是作為一

個象徵,令人可以聯想天國生活的多層實在,叫人悔改,尋求天國在人間。

啓示錄的中推雅推喇,因為是唯一行善和被讚許有愛心的教會(啓 2:19),故此它能

改錯得勝,獎賞是管轄列國(啓 2:26-27)。理查尼布爾(Richard Neibuhr)提出基督改變

文化(Christ the Transformer of Culture)18,耶穌不單治病驅鬼,並且教導影響更多人。祂

在山上所教導的八福及其他教訓(太 5),全是顛覆當時的價值觀,祂不是要摧毀律法,而

是要成全律法,讓其背後愛神愛人的精義,得以切合當代處境文化的方式去表達。改變文化

是個持續創造與更新的過程。

筆者從閱讀《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19一書得到嶄新的觀念,耶穌就是最佳的

轉化式領導者模範,轉化式領導方法就是耶穌身體力行的教導,筆者願意在教會服事上落實

18
理查尼布爾(H. Richard Niebuhr)的《基督與文化》(Christ and Culture)是 20 世紀最
重要的神學和宣教學著作之一,對基督徒在整個歷史中如何與文化發生聯繫作出深刻的分
類。参 Trevin Wax,〈基督教經典著作《基督與文化》全書概覽〉,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 Chinese),2019-12-03,https://tc.tgcchinese.org/article/christ-and-culture-an-
overview-of-a-christian-classic。

19
紀治興、陳國芳、吳志海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使命商道系列 3,香
港: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
15

耶穌的教導將信仰實踐。也盼望斐京華人基督教會在高科夫婦的管理下,尋求領受神的異

象,順服聖靈的帶領,接續畢玉書牧師對非洲宣教的負擔,使神的大能發揮透過斐京華人基

督教會帶來祝福與復興。

圖一20

20
陳國芳著,〈實踐神學下的社創論述〉,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第三章,使
命商道系列 3,香港: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頁 108。
16

參考書目

《畢玉書牧師紀念專集》(In Memory of Rev. Clarence Pi),CIM 國際華人宣教協會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ssion, INC.),1999。

陳國芳著,〈實踐神學下的社創論述〉,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第三章,使命
商道系列 3,香港: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頁 108。

紀治興、陳國芳、吳志海編,《實踐神學 在後世俗社會護教》,使命商道系列 3,香港:


豐盛社企學會,2019 年 11 月。

劉曉玲著,〈國外成人轉化學習理論發展的比較研究〉,2016-09-01 教育學術月刊,雅詩論
文網,https://www.yashilw.com/lunwenxinshang/20160901275.html。

臺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Full Time Training in Taipei),〈美地季報〉vol.30。


http://www.fttt.org.tw/wp-content/uploads/documents/goodland/30.pdf

Trevin Wax,〈基督教經典著作《基督與文化》全書概覽〉,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 Chinese),2019-12-03,https://tc.tgcchinese.org/article/christ-and-culture-an-
overview-of-a-christian-classic。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s.v."實踐神學" (by Wikipedia contributors),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F%A6%E8%B8%90%E7%A5%9E%E5
%AD%B8&oldid=43116957 (accessed February 7, 2017).

吳清山、林天祐,〈轉型領導〉,wego.cses.ntpc.edu.tw › file3812_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