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期末報告

台灣民俗醫療文化
牙一乙 0630049 曾勤予

一、當事人介紹:
*在我的期中報告中,原本是打算比較「告解」與「收驚」兩種東西方不同的民俗醫療
方法,但我在研究之後發現我個人對於山達基的「聽析」比較有興趣,故期末報告改為
「告解」與「聽析」之介紹與研究,希望老師不要介意。

 告解:母親在(某)教會中的經驗,她年約五十、台中人、目前在大學擔任教授、
教育程度:碩士。

 聽析:我個人並沒有參與過聽析,但是爸媽的朋友有人在山達基教會擔任聽析員,
在聽析員與待清新者(接受聽析的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旁聽了兩次聽析的過程。

二、民俗醫療的經過:
 告解:2009/11 當時母親因為生了第二胎和第三胎後,過於忙碌,正值青春期的
我又每天在學校鬧事,於是她到了她信奉的天主教會,尋求心靈上的平靜。(根
據她的說法,他當時一直思考:到底為什麼天主會降下種種不幸在她的生活中?
到底哪裡出了錯?)而我也是多年之後才得知原來她當時是這麼的痛苦。

至於過程,一開始會跟神父一起畫十字後念:「請神父祝福,我罪人願在
教會內悔改。」然後神父會唸幾段經文,主要是讓人可以放心地說出自己犯了什
麼過錯,以及誠心懺悔。再來就是懺悔者述說自己的過錯(若有遺漏也沒有關係,
因為神父有特別說明,告解的效力主要在於告解人的內心誠懇與否),並祈求神
父全赦。

而神父會給予些許教導與建議,然後告訴告解者如何彌補—這又稱為「補
贖」。母親回憶,當時神父給予的建議是:「放下對生命的憤恨不平,多珍惜身
邊的人們,發覺他們的可親可愛。」但是這個程序大多是取決於神父個人的生命
經驗,也是每個神父的告解之間主要的區別。
(這部分已經遺忘,故上網查找資料印證)

然後懺悔人念痛悔經,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悔意。神父伸手並劃十字赦罪:
「天上的慈父,因他聖子的死亡和復活,使世界與他和好,又恩賜聖神赦免罪過;
願他藉著教會的服務,寬恕你,賜給你平安。現在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赦免
你的罪過。」「阿門。」

神父:「天主保佑。」答:「感謝天主。」

接下來再由告解者去履行補贖。

 聽析:(1) 2017/12 在台中山達基教會。負責聽析的是一名二級聽析員,進行「告


解聽析」

一開始,待清新者向聽析員說明他自己的感受,提到他感受到奇怪的壓力,
導致最近工作上出了很多錯…等等。而聽析員則是不斷的提問以及引導,讓他自
己說出以前做過的壞事。讓我覺得奇怪的是,明明本人已經說過「沒了」,可是
在一陣子之後他又會說出其他做過的事,讓我好奇所謂的潛意識原來真的存在?

後來那個待清新者才自己述說,他以前總是把做過的壞事,自行歸類成
「壞習慣」,於是在自己心目中,他就沒有做過這一件壞事,而是「有壞習慣的
自己」自然而然做出的舉動。而聽析員讓他知道原來他並不是那個污穢的自己,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壞事讓他把自己歸類成有「壞習慣者」,而在生活中、工作上
也變得畏畏縮縮,擔心別人有沒有發現他是個「壞人」,以至於忙亂出錯。

(2) 2017/12 在台中山達基教會。負責聽析的是一名一級聽析員,進行「定


位式聽析」(Locational Processing)

待清新者是一名精神科確診ADD患者(約 12 歲),之前都在向上路一家
諮詢中心進行治療,但是久無療效。一開始聽析員跟小朋友說要進行「定位援
助」,可以幫助他集中注意力,然後每次聽析員要他看向某物,要給予回應。

接下來便是無窮輪迴「看那枝筆。」「嗯。」「看那個門把。」「嗯。」
「看向窗外。」「好。」「看……,看到我都覺得不耐煩了,聽析員卻說:「今
天的聽析就到這裡,下次的時間是XX/XX。」媽媽跟小孩還很恭敬地說謝謝。
過程中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是如何顯現療效的…。

三、比較
 相同處:(1)同樣要求承認一些自身所曾經犯過的過錯。

2
(2)而且都具有宗教特色。

(3)皆需專業人員來執行以及引導。

 不同處:(1)山達基教的「聽析」有很多種形式,我看到的只是其中一種,但是所
有的聽析員一律不會給予他人任何解答、分析或評估,這是跟告解很大的不同。

(2)山達基主張聽析是基於科學(山達基的英文正是 Scientology),過程精
確且其中沒有任何自由的運用,是一套精準並完整的程序。然而告解往往因為不
同教會、神父而有某些程序上的刪減,至於會不會因為採用了不一樣的方式而忽
然失去效用,取決於告解人之信仰以及與神父的契合度。

(3)非常矛盾的是雖然天主教的告解不曾自行主張與科學相關,卻有不少心
理學家支持告解在學理上的根據,主張他們同樣以消除罪惡感和改善心態為目標。
然而,認為聽析是一種絕對的科學的山達基教,被科學界和醫學界認為是一種
「偽科學」*。

(4)山達基是一個宗教,卻沒有所謂「神」的存在,所以聽析並不需要依靠
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來完成;相反地,天主教的告解有一部分是透過祈求神的原諒
來完成。

*賀伯特的生理和心理理論,是缺乏客觀實驗性的證實。迄今為止,還沒
有正規的科學機構,承認他的理論是正確的,例如產前知覺和印痕、細胞記憶、
戴尼提遐想、山達基教聽析程序的成效。對於無意識期間所記錄的意象,現有的
知識與賀伯特的理論有所矛盾。
---Lee, John A., Sectarian Healers and Hypnotherapy, Ontario, 1970

四、個人心得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一名無神論者),並不會相信祈求天主及神父的原諒能對人
有多大的療效,因為我覺得那是一種安慰劑效應,只對誠心相信的人有所作用;然而,
我肯定它在承認個人過錯方面的功用,其原因在於「承認過錯」這個程序對一個人健康
的心靈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分,且不限於宗教領域,在心理學上同樣如此。再加上傳統西
方國家以宗教立國,告解可以提供一個合理、甚至於神聖的赦免,讓曾經犯過罪的人得
以正常的生活在社會中而不被歧視。

3
至於聽析,我在先前一直沒有提到的是其實山達基教本身具有很大的爭議,不論
是其資本主義色彩、玄之又玄的理論基礎、如同科學般精準卻又未經實證,種種特色無
不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辯論,但是這些爭議卻始終沒有結果,仍然保持著「信者恆信」的
狀態。但是聽析本身的效用,在我經過研究以及觀看過後,我覺得這的確是具有某種心
理學上的效果,可以讓該名待清新者面對真實的自我,改變自己對於過錯的態度(祝部
分就有點雷同於告解)。雖然無法理解山達基對於聽析原理的說明,以及戴尼提等等的
核心思想,不過在實際看過之後,我相信這種「聽析」的療法可以對某些領域的心理障
礙做出改善。

總的來說,這兩種基於宗教基礎的心靈療法都可以針對特定族群展現療效,而且
都具有根據(雖然聽析的根據「戴尼提」被很多人質疑…)。在研究這兩種療法的過程
中,我也學會了要如何自我檢視心理上的感受,更加瞭解一些心理學的原理,也許以後
也可以應用在與他人的溝通上。

4
五、補充資料(1)

告解與心理治療

劉潔懿 梁麗端 徐展澄

摘要

「告解與心理治療」一文,是節錄三位香港大學研究生的報告。作者分別從天主教及
心理學的立場看告解聖事,繼而比較告解與心理治療,最後提出對培訓未來司鐸及心
理輔導員的意見。

告解:羅馬天主教會的觀點

究竟,何謂告解聖事?告解聖事也叫做懺悔聖事,或修和聖事,是天主教會的七件
聖事之一。對此,天主教的教導很清楚明確:「懺悔聖事是領洗之後所犯重罪獲得赦
免的慣常方法。(1)不過,有些信友的悟解不無偏差,他們只注重外在的宗教儀式,忽
略了內在的生活革新,以為這些儀式具有魔術般的神奇力量,好似一紙可以換取赦免
罪 過 的 證 券 。 然 而 根 據 天 主 教 的 教 導 , 這 些 儀 式 本 身 是 一 種 邀 請 , 邀 請 罪 人 回 頭 改 過,
重返天主的正道。此教導現在一如已往,從未稍有更改。教會也承認,基督原可以不
在聖事之內,凌駕聖事之上,分施聖愛的救恩,赦免人們的罪過;但是實際上,他以
典型的實例,亦以明確的言語宣告了,「他願意採用這珍貴的聖事,作為傳達和分施
救恩的有效方法和正常途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司鐸是聖事的主禮者,他以教會
的名義,並嚴格地依照法定的條件,施行由教會明文規定的聖事。所有的基督信徒,
包括司鐸在內,都蒙召作為彼此間修和,以及與世界修和的記號和聖事(天主教會專用
的意義)。

經年累月的重覆,足以使人的行為僵化,修和能夠成為形如一個布施寬恕的外在儀
式 。 然 而 , 告 解 聖 事 , 或 修 和 聖 事 , 不 論 從 宗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 或 從 心 理 學 的 觀 點 來 看,
有其治療的功能。只須閱讀一些有關的文章書籍,即可獲得證實。

坦認自己的罪過,且撇開天主教的聖事不論,本身就有一種疏導和治療的功能,對
此,西方的土著,遠在外來的西歐移民涉足之前,早已有所知聞。人類學者雷蒙˙帕雷
斯(Ramon Parres)在分析當地的文化、信仰、象徵、以及多方面的文明之後,發現
(1979 年)中美洲的納瓦脫(Nahuatl)部族經已有告明的習慣。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
會命令病情嚴重的患者坦認自己的罪過,甚至會積極地搜索患者的心靈,深入最隱秘
的角落。這裡必須強調,這個部族不相信地獄的存在。

5
在被判入獄的囚犯中,因領受告解、聖體聖事而產生「再生」經驗的事實,並不少
見。至於這類經驗只是暫時性的,或是長期性的,主要在於他們的看法。如果他們不
以為艱苦的生涯從此就會魔術似地消失,這時,我們可以放心肯定,他們的「再生」
的經驗是長期性的。西爾弗曼(Silverman)和奧格爾斯比(Oglesby)兩位學者發現
(1983 年):坦認個人的過錯,在這經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有關聽告司鐸在告解聖事中的角色,在過去已存有兩極化的傾向。一種傾向是,聽
告司鐸在告解聖事中的位置應嚴格地局限於聖事的範圍之內,對心理的層面,他應該
小心地保持距離;一言一行,應堅守官方的身份,絕不用私人的名義;與告罪者的交
往,慎勿牽涉個人的情緒和感受,為使告解聖事的運作盡可能地成為基督的行為,不
容任何人的做作所取代;為達到這個目的,聽告司鐸應鼓勵懺悔者在告罪時,一如直
接向基督本人訴說自己的罪過,而非向另一個人作自我披露。因此,在告解時,倫理
的 教 導 、 靈 修 的 輔 導 、 精 神 的 指 引 是 不 受 鼓 勵 的 , 因 為 這 些 都 不 屬 於 告 解 聖 事 的 核 心。
告解聖事的要點是宣告主的聖言,為使懺悔者覺悟到天主愛他/她,天主在給他/她
說話,並邀請他/她在聖事中隨從他。此外,在告解聖事中,可靠和有效的引導談何
容易!因為司鐸對懺悔者的實況不容易有充分的認識。

另一種傾向正巧相反,聽告司鐸應做的,正是要以朋友的身份,施行告解聖事;在
與懺悔者交往的時候,應傾入他的情緒,顯示他的溫良慈善,以贏得對方的好感。不
錯,司鐸聽告解,是在施行一件聖事,是在分施天主的恩寵。然而聖事的施行者是一
個有肉血的人,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是由他直接接觸懺悔者,後者也是一個人。有
時候,懺悔者期望能夠見到,司鐸是一位善解人意的良師,是一個足以信賴的朋友。
於是,在分施天主奧蹟的行動中,不能不牽涉到許多因素,其中不少是純粹屬於人性
方面的。因此,告解聖事,首先是一件聖事(賦給聖寵的記號),然而在此聖事中,人
性的因素,要比在其他聖事中,佔著更多更重要的位置。

告解:心理學的觀點

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告解,能夠發現什麼?告解和心理學實然不用互相排斥。依照
容 格 ( J u n g ) ( 托 德 T o d d , 1 9 8 5 年 ) 的 看 法 , 宗 教 信 仰 乃 屬 人 的 天 性 , 人 一 旦 失 足 犯 罪,
就需要向授有赦罪權力者坦認自己的過錯,以獲得罪過的赦免。容格亦提出告解的治
療 功 效 , 自 許 多 個 世 紀 以 來 , 早 已 為 人 所 知 ; 他 更 認 為 , 沒 有 告 解 , 在 倫 理 的 領 域 裡,
罪人勢必淪為淒涼的孤島。容格對告解的看法,無異是彌補心理學與宗教之間缺口的
橋 樑 。 以 往 的 事 實 莫 不 在 在 指 證 , 堅 強 活 潑 的 信 仰 , 對 一 個 為 各 種 困 擾 所 擊 傷 的 心 靈,
具有積極的治療價值。因此,基督的信仰理應受到推薦,更在治療的過程中可接納採
用,而不是視若無睹,甚或加以排斥和攻擊。

1987 年,在法國里昂,法語醫學心理學社舉行第 30 次對話。討論的題目包括下列


各點:罪人向聽告司鐸告明自己的罪過,病人向心理醫師傾訴個人的處境,兩者之間

6
平行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罪過和告解,以及從心理治療的角度看神操。時至今
日,在祖傳天主教的國家裡,心理學者已有足夠的才智,知道怎樣從宗教的行為中,
尋求治療的功能。

美國心理分析家埃里克森(Erikson)的「八階段」點出了應該達成的任務。里希特
(Richter, 1986 年)建議對懺悔和告明作一次新的透視,因為,為回顧個人的一生,
達 成 自 我 的 整 合 , 懺 悔 和 告 解 應 是 符 合 心 理 學 的 方 法 。 布 林 克 ( B r i n k , 1 9 8 5 年 ) 認 為,
在一個人的後半生,為維護或恢復精神的健康,宗教扮演著重要和積極的角色。一共
有七個維護和恢復精神健康的途徑,被提出來討論,告明和赦罪,幾乎佔了第一位。

牧靈心理學也嘗試在告解與心理治療之間,尋求兩者的親和性。梅多(Meadow,
1989 年)曾把依納爵神操的四週與容格所倡導的心理治療一一比較。他發現神操的四
週,與容格的治療四步,有近似之處。它們就是:自白、解釋、陶育、蛻變。這裡的
自白顯然未必一定是告解聖事中的告罪,雖然也不一定排除。無論如何,接受個人的
弱點,承認自己的過錯,是自白的要點。

有些學者倡議,心理治療和告解之所以雷同,因為兩者均以消除罪感和改善心態為
目標。告解更富禮儀的形式,而心理治療較重客觀的事實。若以真我為目標,作全面
性的人格重建,心理治療應是一個更有效的重建過程。有人指出,告解和心理治療若
攜手並肩、共同行動,為重整一個人的生活,遠比獨斷獨行,定能作出更有價值的貢
獻。

告解與心理治療的異同

司鐸在告解聖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心理醫生在心理治療時所扮演的角色,在許多方
面均很相似。他們應該善於悟解人意,大量包容接納,多方支持鼓勵。他們能夠耐心
聆聽懺悔者/求診者的傾訴,給予及時的指導,協助對方提高自覺的意識,袪除成長
的障礙,充實自身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相異之處。首先,聽告司鐸和心理醫生對當事人的行為都須作出
判斷,但判斷的性質互有不同。首先,前者的判斷是裁判性的,而後者的判斷是非裁
判性的。在告解聖事中,聽告司鐸一如教會的法官,以教會的名義發言行事。他的價
值判斷是絕對的,因為是以天主的教訓為基礎。他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因為當事者
的行為,在基督的教導之下,是非分明。至於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心理醫生的判斷
是非裁判性的。他當然有個人的價值觀,然而不能用作為判斷求診者行為的標準,因
為求診者的價值觀,因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相異,而有所不同。

其次,聽告司鐸、心理醫生對當事人的罪感,能各有不同的看法。在聽告司鐸,懺
悔者的罪感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是悔改和修和的動力。一個人要是沒有罪感,他/她
就不會承認自己的罪過,也不會去辦告解,結果,體驗不到天主的聖愛和慈悲。對心

7
理醫生來說,在治療的過程中,求診者未必心懷罪感;如果有的話,有時反能成為個
人成長的阻礙。再說,在告解聖事中,懺悔者的心目很清楚,他/她知道自己的問題
在何處,也曉得自己犯了什麼過錯;在心理治療時,大多數的當事人,至少在最初幾
次會診時,會感到迷惘困擾,不曉得問題究竟出在何處。

再者,在告解聖事中,聽告司鐸給予指導,主要是因為他是個神學和靈修的熟手。
在心理治療中,心理醫生給予指導或不給指導要看客觀的情形、問題的性質、以及求
診者的性格而定。

最後,但並非無關緊要,告解是件聖事,是直屬宗教信仰的行為;而為心理治療,
求診者能夠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也可能是個極其虔誠的信徒。

補充資料來源:http://archive.hsscol.org.hk/Archive/periodical/spirit/S016j.htm

這份資料在我寫報告時助益良多,讓我有一些對於心理治療的基礎認知,以及神學與科學的差別。所以我

節錄了其中最重要的三段,【羅 馬 天 主 教 會 的 觀 點 】 、 【 心 理 學 的 觀 點 】 以 及 【 告 解 與 心 理

治療的異同】。

8
補充資料(2)
懺悔聖事:與主與人修和的途徑
(十一)甚麼是懺悔聖事的功效?

懺悔聖事的所有功效,在於使我們重新生活在天主的恩寵中,並使我們在至密切的親情裏與祂結
合。因此,這聖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與天主和好。那些懷著痛悔之心,虔誠地接受懺悔聖事的人,得到良
心的平安與寧靜,且獲得莫大的精神安慰。事實上,與天主和好的聖事帶來真實的「靈性復活」,恢復天
主子女的尊嚴及生命中的各種恩賜,其中最寶貴的,就是天主的親情。

這聖事使我們與教會和好。罪過所傷害或破壞的手足共融由懺悔聖事予以彌補或恢復。從這意義
上說,懺悔聖事不但治癒那些重新被接納與教會共融的人,也為教會生活帶來充滿生命力的效果,因為教
會曾因她部分的肢體犯罪而受害。懺悔者重新被接納,或被鞏固於諸聖的相通中;他們──不論是處於旅
途中或已活在天鄉裏──藉著基督身體所有活肢體彼此之間的神益交流,得以堅強。

在這聖事裏,罪人面對天主仁慈的審判,透過某種方式預嘗到今世終結時所要受的審判。因為是
在現世,我們面臨生命或死亡的抉擇,只有通過皈依的道路,才可進入天國,在那裏絕不容許重罪存在。
罪人藉著悔改和信德皈依基督,出死入生,「並且不受審判」。

補充資料來源:http://www.sspeterandpaul.org.hk/confession/

這份資料幫助我從信徒觀點理解告解的功效,謹節錄其中一小段為參考。

9
補充資料(3)
什麼是聽析?
雖然 L. 羅恩 賀伯特作品中純粹哲學性的部分,便足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只有聽析才能提供一條精確

的路徑,讓每個人都可以沿著這條路提昇到更高的精神覺察狀態。

聽析的目標是要恢復是之身分與能力。達成這個目標的方法,是藉由(1)幫助他擺脫任何精神上的缺陷
和(2)增進靈性的能力。

很明顯地,如果一個人要達到完整的精神潛能,上述這兩者都是必須的。聽析消去了生活中痛苦的經驗,
處理並增進人面對與處理生活中要素的能力。

透過聽析,人會有能力審視自己的存在,提升他能夠面對自己是什麼、在哪裡。聽析技術、宗教修行與其
他修行,截然不同。聽析並不使用催眠、催眠的技術或藥物。接受聽析的人完全知道發生的每一件事。聽
析是精密的,有完整的規則與精確的程序。

一個受過訓練,並具有資格能透過聽析改善個人的人,稱為聽析員。聽析員的定義是:一個傾聽的人,來
自拉丁文的 audire,意思是去聽或傾聽。聽析員是山達基教會中的牧師或訓練中的牧師。

正在接受聽析的人稱為待清新者──即一個還不是清新者的人。待清新者是一位透過聽析,找出關於自己
與生命的人。聽析員聽析待清新者的期間,稱作聽析期間(auditing session)。一個聽析期間是聽析員與待

清新者雙方皆同意的時間。

聽析使用聽析程序──由聽析員發問幾組準確的問題,或是給予指示,幫助一個人找出精神上有壓力的區
域,找出他自己的一些事情來改進他的狀況。有許多、許多不同的聽析程序,每一種都能增進個人面對與
處理他部份生存狀態的能力。當一個聽析程序的特定目標達成後,這項聽析程序便可結束,然後再執行另
一個聽析程序,處理他生活中不同的部份。

當然,能問的問題是無限的,但這些問題不見得能幫助一個人。戴尼提與山達基的成就是:L. 羅恩 賀伯

特找出了精確的問題與方向,讓人可以達到靈魂自由。聽析程序的問題與方向指引人去檢視他生存狀態的
特定部分。會發現什麼,自然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經驗是不同的。

然而,撇開經驗或是背景不談,這個人不僅會接受協助,找出他生命中精神上沮喪或困難的區域,而且還
會找出該沮喪的源頭。藉由這樣做,任何人都可以擺脫那些有害的障礙,而不會被那些障礙限制、阻礙,
或減弱了他天生的能力,同時也會增加這些能力,讓他變得明亮、精神上更有能力。

聽析的技術中沒有變數,沒有不明確的結果,也沒有隨意應用。聽析不是一段模糊的自由聯想。每一個聽
析程序的設計與運用,都是精確的,正確地執行,會達到一定的效果。山達基聽析能把任何人從精神上的
無知狀況提升到明亮愉快的知的狀態。

10
補充資料來源:https://www.scientology.org.tw/faq/scientology-and-dianetics-auditing/what-is-auditing.html

來自山達基中文官網的說明,但是….嗯,完全看不懂它在說什麼,還不如實際經歷過一遍比較清楚。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