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42 数学教学研究                 第 34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追根溯源觅本质   逻辑引领明关键

郑 良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   234200 )

x1 + x2
    文献[1]从 2014 年江苏省南通市二模第 e
[2s - (e - e )] .

s -s
= (5)
20 题出发 ,给出了极值点偏移问题的一般处 2s
因为 f′(x) = e - a 是 x 的增函数 ,结合
x
理策略 ,并在结尾处提出作者的疑虑 .笔者曾
开设过相关专题 ,下面谈谈对该类问题的理 指数的运算性质 ,故尝试放缩为
解 ,期待与同仁探讨交流 . x1 + x2
f′( x1 x2 ) < f′ <0 ,
例 1   (2014 年江苏省南通市二模第 20 2
x1 + x2 x1 + x2

题)设函数 f (x)= e - ax + a(a∈ R) ,其图像与 = e 2 - a . (6)


x
f′(x0 ) ・ f′

x 轴交于 A(x1 ,0) ,B(x2 ,0 )两点 ,且 x1 < x2 . (6)与(1)(2) 3 个式子中含有 x1 ,x2 ,a ,
( Ⅰ )求 a 的取值范围 ; 考虑到 x1 ,x2 ,(x1 ,x2 为 a 的函数)为幂的指
( Ⅱ )证明 :f′ ( x1 x2 < 0 ( f′ ( x )为函数 数及一次项 ,对其不易消元 ,而参数 a 仅为一
f (x)的导函数) . 次项 ,因此消去参数 a 是自然的选择 .因为
文献[1]抄录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下 A (x1 ,0) ,B(x2 ,0)是函数 f (x)与 x 轴交点 ,
文称证法 1) : 在(1)(2)中根据“点差法”( f (x1 ) = f (x2 ) =
解   ( Ⅰ ) f′(x) = e - a .
x 0) ,用 x1 ,x2 表示出 a ,使 (6 )从三元变成二
元 .将 (4 )变形为 (5 ) ,只需确定 2 s - (e -
s
当 a ≤ 0 时 ,f′(x) > 0 ,则函数 f (x)是单
x2 - x1
e )( = s)符号 ,将二元变成一元 .
-s
调增函数 ,不符合题意 ;

当 a> 0 时 ,可求得 a 的取值范围为(e ,

函数 f (x) = e - ax + a( a > e )的两个
x 2

+ ∞ ) ,且 f ( x)在 ( - ∞ ,ln a)上单调递减 , 零点 x1 ,x2 ,为 y = e 与 y = a( x - 1 )交点的


x

在(ln a ,+ ∞ )上单调递增 . 横坐标 ,经过定点(1 ,0)且与 y = e 相切的直


x

( Ⅱ )因为 x2 - x1
线斜率为 e ,所以 a > e ,所以 s =
2 2

e 1 - ax1 + a= 0 ,      (1)
x

e 2 - ax2 + a= 0 ,      (2) (0 ,+ ∞ ) ,范围准确 ;两者相乘转化为 (x1 -
x

两式相减得 1)(x2 - 1 ) < 1 (x1 ,x2 是 a 的函数) ,这个结


e 2 -e 1
x x 论定然是成立的 ,没有 a 的过渡 ,无法消元来
a= . (3) 确定 范 围 .因 为 x1 ∈ (1 ,2 ) ,x2 ∈ (ln a ,
x2 - x1
x2 - x1 2ln a) ,所以(x1 - 1) ,( x2 - 1)为通过 a 联系
记  = s(s > 0) ,
2 的正数 .在不等式的传递性中 ,“链条”首尾相
x1 + x2 e 2 -e 1 x1 + x2 - 2
x1 + x2 x x 2

则   f′ =e 2 - (4) 接 ,而 < 1 ( x1 + x2 < 4 )是 ( x1
2 x2 - x1 2
收稿日期 :2014 ‐11 ‐03
作者简介 :郑良(1980 — ) ,男 ,安徽灵璧人 ,中学高级教师 ,宿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研究 ..
E‐mail :zhengliang 3225341@ 163畅 co m
第 34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数学教学研究 43

- 1)(x2 - 1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 ( x1 解法 2   记
x1 + x2 - 2 F(x)= f ( a - x) - f ( a+ x)(0 < x < a) ,

- 1)(x2 - 1 ) < 1 未必能满足
2 a
则   F(x) = ( a - x) +
< 1 ,即 x1 + x2 < 4 不能保证成立 ,此时 x1 , a-x
x2 “失联”也会导致范围的扩大 . a
  - [( a + x) + ]
x1 + x2 a+ x
证法 1 把 f′( x1 x2 )变成 f′ ,
2 2x

= 2 > 0 ,
放缩幅度较小 .解题关键是确定 a ,x1 ,x2 的 a- x
关系 ,并用一个变量将其一线串(表示) ,等价 则有
变形后构建函数 .文献 [1 ]逆用单调性 (下文 f ( a - x) > f ( a + x) ,
称证法 2)的关键是确定极值点 (类比对称函
由 0 < x1 < a < x2 ,满足
数“对 称 轴”) 的 偏 移 程 度 ,通 过 f ( x1 ) =
f (x1 ) = f (x2 ) > 2 a ,
f (x2 )将自变量的两个值 x1 与 2 x0 - x2 (或
所以
x2 与 2 x0 - x1 )过渡到同一单调区间 .下面先
a f (x2 ) = f (x1 ) = f [( a - ( a - x1 )]
研究“对勾函数”( f (x) = x + (a > 0 ))的极
x > f [ a + ( a - x1 )] = f (2 a - x1 ) ,
值点的偏移情况 . 由 x2 ,2 a - x1 > a ,y = f ( x)在 ( a ,+ ∞ )
解法 1   因为 y = f ( x )是奇函数 ,先研 上单调递增 ,所以
究 x > 0 的情况 .可求得 x0 = a . x1 + x2
x2 > 2 a - x1 ,即 > a = x0 .
由 f (x1 ) = f (x2 ) > 2 a ,可得 x1 x2 = a , 2
x1 + x2 结论同上 .
所以有 > a = x0 .即函数 f (x) = x +
2 章建跃博士指出 ,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
a 解题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于区间内只有一个
(a > 0 ,x > 0 )的图像极值点左偏 .通过对
x 极值点的可导函数 ,什么情况下出现极值点
a
称性可知 ,f (x) = x + (a> 0 ,x > 0)的图像 左偏 ,什么情况下出现极值点右偏 ,结合各
x
例 ,得到表 1 所示的结论 .
极值点右偏 .
表1
F(x) = f (x0 - x) - y = f (x)在极值点 x0 左侧单调性 极值点偏
(示例)函数 y = f (x)
f (x0 + x)(x > 0)符号 (x0 的极值情况) 移情况
a
f (x) = x + x (a> 0 ,x > 0) 正 减(极小值) 左
a
f (x) = x + x (a> 0 ,x < 0) 正 增(极大值) 右
f (x) = e - ax + a(a> e )
x 2
负 减(极小值) 右
f (x) = ln x - ax

负 增(极大值) 左
      + (2 - a)x(a> 0)

    注   将函数单调递减 (增 )看成负 (正 ) 在函数 f ( x )的定义域内的一个区间 I


号 ,极值点左 (右)偏看成负 (正 )号 ,结合 F = (a ,b)内有且只有一个极小值点 x0 ,且满
(x)符 号 ,有 “正正得正 ,正负得负 ,负负得 足 f (x1 ) = f (x2 ) ,对于 x > 0 ,均有 F(x ) =
正”(实数乘法运算律) . f (x0 - x) - f ( x0 + x ) < 0 ,则 有 x0 >
下面仅证其一 ,其它情况读者自行完成 . x1 + x2


44 数学教学研究                 第 34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证明   不妨设 x1 < x0 < x2 ,由 = m(x1 - x2 ) ,
F(x) = f (x0 - x) - f (x0 + x) < 0 , 2(ln x1 - ln x2 )
m= - (x1 + x2 ) ,
得   f (x0 - x) < f (x0 + x) , x1 - x2
则   f (x2 ) = f (x1 ) = f [x0 - (x0 - x1 )] 于是
< f [x0 + (x0 - x1 )] = f (2 x0 - x1 ) , h′(α x1 + βx2 )
因为 x1 < x0 < x2 ,所以 x2 ,2 x0 - x1 > x0 ,而 =

- 2(α x1 + βx2 )
αx1 + βx2
f (x)在(x0 ,b)单调递增 ,所以有
2(ln x1 - ln x2 )
x1 + x2   - + (x1 + x2 )
x2 < 2 x0 - x1 ,即 x0 > . x1 - x2

2 2(ln x1 - ln x2 )
从几 何 直 观 角 度 ,如 = -
αx1 + βx2 x1 - x2
图 1 所示 ,函数 y = f ( x )
  + (2 α - 1)(x2 - x1 ) . (1)
的图像(图中粗线)关于极
因为 β ≥ α ,所以
值点所在直线 x = x0 对称
2 α ≤ 1 ,(2 α - 1)(x2 - x1 ) ≤ 0 .
的曲线为函数 y = g (x )的
要证 h′(α x1 + βx2 ) < 0 ,只需证
图像 (图中 细线 ) ,在 x =
2 2(ln x1 - ln x2 )
x0 右侧 ,f ( x)图像相对 g αx1 + βx2

x1 - x2
<0 , (2)
(x)的图像上扬 ,在 x = x0 即证
左侧 ,f (x)图像相对 g (x) 图1 x1 - x2 x1
- ln >0 . (3)
的图像下沉 ,f ( x )图像的 αx1 + βx2 x2
上扬和下沉保证了 f (x0 - x) < f ( x0 + x)(x x1
令  = t ∈ (0 ,1) ,
> 0 ) ,从而为逆用函数单调性实施化归奠定 x2
基础 . 则(3)为
例 2   (2014 年成都石室中学一模第 21 1-t
+ ln t < 0 , (4)
αt + β
题)已知函数 f (x) = aln x - x .

即证
( Ⅰ )( Ⅱ )略 ;
1-t
( Ⅲ )当 a= 2 时 ,函数 h(x) = f (x) - mx u(t) = ln t + <0.
αt + β
的图像与 x 轴交于两点 A (x1 ,0 ) ,B(x2 ,0 ) , 1 - (αt + β) - (1 - t)α
u′(t) = +
且 0 < x1 < x2 ,又 y = h′ (x)是 y = h( x )的导 t (αt + β)

(αt + β) - t

函数 .若正常数 α ,β 满足条件 α + β = 1 ,β ≥ α . =
t(αt + β)2
证明 :h′(αx1 + βx2 ) < 0 . 2
证法 1   因为 α2 (t - 1)(t - β2 )
α
= ,
h′(x) =

-2x - m , t(αt + β)

x
因为
又   f (x) - mx = 0 2
β2 ≥ 1 ,0 < t < 1 ,
有两个实根 x1 ,x2 ,所以 α
2ln x1 - x1 - mx1 = 0 ,

所以
2ln x2 - x - mx2 = 0 , t - 1 < 0 ,u′(t) > 0 ,

两式相减 ,得 所以 u(t)在(0 ,1)上单调递增 ,


2(ln x1 - ln x2 ) - (x1 - x2 ) u(t) < u(1) = 0 .
2 2
第 34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数学教学研究 45

所以 > h[x0 - (x0 - x1 )]= h(x1 )= 0 = h(x2 ) ,


1-t 因为 2 x0 - x1 > x0 ,x2 > x0 ,函数 h(x)在(x0 ,
ln t + <0,
αt + β + ∞ )上单调递减 ,所以
x1 - x2 x1 x1 + x2
即  + ln <0, 2 x0 - x1 < x2 ,即 x0 <
αt + β x2 2

h′(αx1 + βx2 ) < 0 . 综上可知
证法 2   h(x)定义域为(0 ,+ ∞ ) , x1 + x2
αx1 + βx2 ≥ > x0 ,
2 2
h′(x) = -2x - m
x 有   h′(αx1 + βx2 ) < 0 .
2 x + mx - 2 证法 1 中 用 x1 ,x2 表 示 出 m ,代 入

= - ,
x h′(αx1 + βx2 )化简整理得(1) ,无法实施减元
则 h′(x) = 0 只有一个正实根 x0 ,m =

- 策略 .因为(2 α - 1)(x2 - x1 ) ≤ 0 ,考虑其成立
x0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 ,利用“齐次化”手法
2 x0 ,可知当 0 < x < x0 时 ,h′ (x ) > 0 ;当 x >
转化为(4) ,构造函数证明 (4 )成立 ,若 (4 )不
x0 时 ,h′(x) < 0 ,所以 h(x)在(0 ,x0 )上单调
成立 ,则需修正或另寻他法 .在证法 1 中 ,视
递增 ,在(x0 ,+ ∞ )上单调递减 ,因为
h′(αx1 + βx2 ) < 0 中的“0”为普通的常数 0 ,
x1 + x2
αx1 + βx2 - 证法 2 中视“0”为 h′ ( x0 ) ,根据 h(x)的单调

性 ,则 αx1 + βx2 > x0 ,如何以静制动 ,通过中

= (β - )(x2 - x1 ) ≥ 0 , x1 + x2
2 间量 x = 进行传递 .

所以
其实 ,这类问题由来已久 .如 :
x1 + x2
αx1 + βx2 ≥ . (2005 年高考湖南卷理科第 21 题 )已知

x1 + x2 函数 f (x) = ln x ,g(x) = ax + bx ,a ≠ 0 .
1 2
下证 > x0 . 2

先证对 橙 x ∈ (0 ,x0 ) ,均有     ( Ⅰ )若 b = 2 ,且 h( x) = f ( x ) - g ( x)存
h(x0 - x) < h(x0 + x) . 在单调递减区间 ,求 a 的取值范围 ;
令   H (x) = h(x0 - x) - h(x0 + x) , ( Ⅱ )设 函 数 f ( x ) 的 图 像 C1 与 函 数
则   H (x) = 2ln(x0 - x) - 2ln(x0 + x) g (x)图像 C2 交于点 P ,Q ,过线段 PQ 的中
  + 4 x0 x + 2 mx , 点作 x 轴的垂线分别交 C1 ,C2 于点 M ,N ,
2 2 证明 C1 在点 M 处的切线与 C2 在点 N 处的
F′(x) = - - + 4 x0 + 2 m
x0 + x x0 - x 切线不平行 .
2 2 x0 提示   ( Ⅱ )若记 h( x) = f ( x ) - g ( x) ,
=2 -
x0 x20 - x2 当 a< 0 时且 h(x)有两个极值点时 ,结论显
4x

然成立 ;当 a > 0 时 ,h(x)有且只有一个极值
= .
(x - x0 )x0 点 x0 ,此时有 h( x)在 (0 ,x0 )内单调递增 ,在
2 2

当 x ∈ (0 ,x0 )时 ,H′(x) < 0 ,函数 H (x) (x0 ,+ ∞ )内单调递减 ,且有


在(0 ,x0 )上单调递减 ,对任意 x ∈ (0 ,x0 )均 h(x0 - x) < h(x0 + x) ,
有 H (x) < H (0) = 0 ,即 故有
h(x0 - x) < h(x0 + x) . x1 + x2
x0 < ,
由 0 < x1 < x0 < x2 ,知 2
h(2 x0 - x1 ) = h[x0 + (x0 - x1 )] (下转第 48 页)
48 数学教学研究                 第 34 卷第 4 期   2015 年 4 月

即   2 n[an + 1 - (2 n + 3)]     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3


= (2 n - 1)[an - (2 n+ 1)] , 所示 ,因为 a > 0 ,b > 0 ,
令   bn = an - (2 n + 1) , 所以目标函数在点 A (2 ,
则   2 nbn + 1 = (2 n - 1) bn . (1) 1)处取得最小值 ,故 2 a
由( Ⅰ )知 b1 = b2 = 0 ,则由(1 )知 bn = 0 , + b = 2 5 ,其中 2 a + b
所以 an = 2 n + 1 ,且 n = 1 时也成立 ,故 可看成向量 m = (2 ,1)与
an = 2 n + 1 ,n ∈ N倡 . 向量 n = ( a ,b)的 数 量
图3
点评   本题以构造的新数列 bn = an - 积 ,由 数 量 积 的 几 何 意
(2 n + 1)为桥梁 ,先证明数列{bn }恒为零 ,再 义可知 ,向量 m 的模 5与向量 n 在向量 m 上
求出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在构造中将转化
的投影之积为 2 5 ,所以向量 n 在向量 m 上
的思想运用得淋漓尽致 .
的投影为 2 ,由图 3 可知 a + b 的最小值为
2 2

4   构造向量解题
4 .故选 B .
在题目的条件中 ,如果所给的式子具有
点评   本题如果运用基本不等式这一常
x1 x2 + y1 y2 的结构特点 ,那么我们可以将原
规方法来求解 ,就非常烦琐 ,而且学生很难想
式变形 ,构造出适合 x1 x2 + y1 y2 的向量的数
到转化的途径 ,而上述解法则根据 2 a + b 的
量积 ,从而化为数量积的运算进行解题 .
结构巧妙地构造向量的数量积 ,利用其几何
例 5   (2014 年山东卷第 9 题)已知 x ,y
意义 ,并结合图形很直观地“看”出 a + b 的
2 2

x - y -1 ≤ 0 ,
满足约束条件 当目标函数 z 最小值 .整个过程思维量不大 ,运算量也很
2x - y -3 ≥ 0 ,
小.
= ax + b y (a> 0 ,b > 0)在该约束条件下取到
有思路才有出路 ,愿广大考生在构造法
最小值 2 5时 ,a + b 的最小值为(     ) .
2 2
的运用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思路 ,探寻出更
(A )5     (B)4     (C ) 5     (D)2 多的出路 .

(上接第 45 页)
x 1 + x2 用教学机智实施有效教学 .研习问题的本质 ,
即   h′
2 不是为了“题型 + 技巧 + 模仿”的方式教学 ,
x 1 + x2 x 1 + x2 而是让学生在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
= f′ - g′
2 2 成功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
<0 . 参考文献
以上总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分析 [1]   邢友宝 .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处理策略 [J] .中学
了两种解(证)法的本质 ,对其中涉及的逻辑 数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 ,(7) :19‐22 .
关系进行点拨 .章建跃博士多次强调 ,上好一 [2]   郑良 .数学教学要从重视数学逻辑开始 [J] .数

堂课要立足三个理解 :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 学教学研究 ,2014 ,33(8) :37‐41 .


[3]   陆学政 .引发联系明思 路 ,反思 变式 悟 本 质
理解教学 .即在充分掌握数学的内容及其由
[J] .中学数学(上半月) ,2014 ,(7) :44‐46 .
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基础上 ,探究学生的数
学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 ,结合数学教学规律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