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2

基于CCSK的JTIDS数据链研究与仿真

作者姓名 朱文婷

学校导师姓名、职称 葛建华 教授

企业导师姓名、职称 郏文海 高工

申请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学校代码 10701 学 号 1301120428
分 类 号 TN919 密 级 公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 CCSK 的 JTIDS 数据链研究与仿真

作者姓名:朱文婷

领 域: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学校导师姓名、职称:葛建华 教授

企业导师姓名、职称:郏文海 高工

学 院:通信工程学院

提交日期:2015 年 11 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of JTIDS
data link based on CCSK

A thesis submitted to
XIDI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By
Zhu Wenting
Supervisor: Ge Jianhua Professor Jia Wenhai Senior Engineer
November 2015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 日 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
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允许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时本人保证,结合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完成的论
文、发明专利等成果,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要

摘要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发展迅速并催生出新一代作战方式,即信息化作战方式。
这场战争中掌握信息权即掌握了战争中的制胜权,大容量、抗干扰的数据链技术正是
获取制胜权的保障,是这场信息战争中的关键点,其中 Link-16 数据链及其典型终端
JTIDS 通信设备广受关注,但我国在数据链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晚,所以对于 Link-16
数据链及其 JTIDS 数字通信系统的研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
本文首先对军事数据链的发展现状及其分类进行总结,选取目前正在发展和广受
关注的 Link-16 数据链及其对应的 JTIDS 终端数据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基本工作
原理,包括系统标准化的报文格式及其中使用的跳频技术,CCSK 软扩频技术,RS
信道纠错编码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跳频同步中提出了同步头的设计,跳频图案的选择
及一种串行同步扫描方法,以 Matlab 软件为平台,对此同步方法的性能进行仿真。
然后介绍了 CCSK 软扩频和解扩的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在多径下性能不理想,提出了
改进 CCSK 解扩的方法。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已知信道增益 h 时,接收端改进 CCSK
扩频基序列,使原始基序列经调制后卷积信道增益携带多径信息,作为新的解扩基序
列进行解扩,讨论并仿真了信道估计存在偏差时改进基序列方法允许的偏差容限;当
未知信道增益 h 时,对 CCSK 码字使用加扰方法,即发送端使用自相关性能及互相关
性能优越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加扰运算,并在接收端进行解扰运算的抗多径干扰方法。
以 Matlab 为平台仿真验证了这两种方法都使 JTIDS 系统在莱斯多径信道下的性能得
到提升。最后从干扰的角度分析了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样式以及多频点阻塞干扰方法,
从系统抗干扰的角度分析了跳频系统的处理增益和干扰容限等抗干扰指标,对传统方
法以及两种改进方法进行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的人为干扰仿真,比较发现两种改进方
法的抗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性能都优于传统方法,且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的效
果更明显。该研究下一步方向是在保证一定抗干扰性能下提高信息码速率。

关 键 词:JTIDS, CCSK 软扩频, 跳频同步, 高斯信道, 莱斯信道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万方数据
ABSTRACT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ilitary field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so as to give birth to a new generation of combat
mode——Information Warfare. It was known that grasping the information right means to
master the commands of the war. While the data link technology with large capacity and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is the guarantee of victory. Link-16 data link and it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JTID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Howeve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ata link in our country started lat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Link-16 data link and its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TIDS.

At firs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s of military data
chains, and then selected the Link-16 data link and its termin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TIDS to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JTIDS system, including
standardized message format, frequency-hopping technology,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soft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and RS channel error correction encoding technology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simulation of frequency-hopping synchronization system, we designed
the synchronous head, selected the frequency-hopping graph, and putted forward the serial
synchronous scanning method. Using Matlab software as platform, we simul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Then chapter 4 introduced the soft spreading
and dispreading of CCSK. Due to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multipath,
we proposed improved CCSK methods in two cases. When the channel gain h is known,
the receiver convolutes CCSK based sequence and channel gain as a new based sequence
so as to carry multipath information, then discussed the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tolerance.
When the channel gain h is unknown, we proposed CCSK scrambling method. In detail the
sender scrambling sending signal with good PN sequence while the receiver descrambling
received signal with same PN sequence. Through simulations we verified that the two
methods can als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under Rician multipath channel. At last,
random binary interference modulation and multi frequency point blocking jamming
method was deeply analyzed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analyzed anti-jamming
index of the processing gain and interference tolerance of the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Then simulated anti interference performances of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wo improved
methods under random binary interference mod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two improved

III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ethods were great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modified CCSK based sequence
method was the best under the random binary interference modulation. The next step in
this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information.

Keywords: JTIDS,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Frequency-Hopping synchronization,


Gauss-channel, Rician distribution multipath descent

IV

万方数据
插图索引

插图索引

图 2.1  JTIDS 系统数据链路层结构 ........................................................................... 7 


图 2.2  标准双脉冲(STDP)格式(时隙图) ......................................................... 8 
图 2.3  Packed-2 单脉冲(P2SP)格式(时隙图).................................................. 8 
图 2.4  Packed-2 双脉冲(P2DP)格式(时隙图) ................................................. 9 
图 2.5  Packed-4 单脉冲(P4SP)格式(时隙图).................................................. 9 
图 2.6  JTIDS 前向纠错编码 ..................................................................................... 11 
图 2.7  码元交织顺序 ................................................................................................. 12 
图 2.8  MSK 信号产生框图 ...................................................................................... 15 
图 2.9  MSK 解调框图 .............................................................................................. 16 
图 3.1  频率跳变系统的原理简化方框图 ................................................................. 17 
图 3.2  同步头 PN 码.................................................................................................. 18 
图 3.3  跳频同步帧 S(半个时隙) ......................................................................... 19 
图 3.4  超帧结构示意图 ............................................................................................. 19 
图 3.5  同步帧同步过程中状态机示意图 ................................................................. 20 
图 3.6  MSK 已调跳频同步头频谱图 ...................................................................... 22 
图 3.7  信噪比 10dB ,门限 0.3 的同步相关峰 ......................................................... 23 
图 3.8  信噪比 0dB ,门限 0.3 的同步相关峰 .......................................................... 23 
图 3.9  不同门限下单脉冲漏同步概率 ..................................................................... 24 
图 3.10 不同门限下假同步概率 ................................................................................. 24 
图 3.11 不同门限下双脉冲漏同步概率 ..................................................................... 25 
图 4.1  n=5, C i  (45)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 29 
图 4.2  n=5, C i  (45)8 的 M 序列自相关函数 .......................................................... 30 
图 4.3  n=5, C i  (67)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 30 
图 4.4  n=5, C i  (67)8 的 M 序列自相关函数 .......................................................... 31 
图 4.5  n=5, C i  (75)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 31 
图 4.6  n=5, C i  (75)8 的 M 序列自相关特性 ........................................................... 32 
图 4.7  JTIDS 使用的 M 序列 S ............................................................................... 32 
图 4.8  相关峰时序延迟 ............................................................................................. 35 
图 4.9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 36 
图 4.10 经 CCSK 软扩频的已调信号功率谱 ............................................................ 36 
图 4.11 没有经过 CCSK 软扩频的已调信号功率谱 ................................................ 37 
图 4.12 MSK 相干解调误码率 ................................................................................... 38 
图 4.13 高斯信道下误码率仿真 ................................................................................. 38 
V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14 高斯信道下 CCSK 软扩频有无对比误码率 ................................................ 39 


图 4.15 莱斯信道下传统方法系统性能 .................................................................... 43 
图 4.16 传统方法在莱斯信道和高斯信道下性能比较 ............................................ 43 
图 4.17 莱斯信道参数影响 ........................................................................................ 44 
图 4.18 信道 h 已知的改进解扩方框图 .................................................................... 45 
图 4.19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 45 
图 4.20 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莱斯信道下性能 ........................................................ 46 
图 4.21 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 ........................................................ 46 
图 4.22 改变莱斯信道参数的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 ................................................ 47 
图 4.23 信道估计偏差下系统误码率 ........................................................................ 48 
图 4.24 加扰消除多径影响原理图 ............................................................................ 49 
图 4.25 扰码序列和 CCSK 基序列的互相关特性 .................................................... 49 
图 4.26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 50 
图 4.27 CCSK 码字加扰抗干扰性能 ......................................................................... 50 
图 4.28 传统方法与 CCSK 加扰方法对比 ................................................................ 51 
图 4.29 干扰信号时域谱 ............................................................................................ 53 
图 4.30 干扰信号功率谱 ............................................................................................ 53 
图 4.31 干扰信号频谱 ................................................................................................ 54 
图 4.32 多频点阻塞干扰概率 .................................................................................... 55 
图 4.33 传统方法对随机二元码调制的抗干扰性能 ................................................ 56 
图 4.34 CCSK 码字加扰方法对二进制随机干扰的干扰性能 ................................. 57 
图 4.35 CCSK 码字加扰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 57 
图 4.36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对二进制随机干扰的干扰性能 .................... 58 
图 4.37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 59 

VI

万方数据
表格索引

表格索引

表 1.1 现有数据链的工作方式分类 ............................................................................ 2 


表 2.1 JTIDS51 个频率 ............................................................................................... 13 
表 2.2 MSK 波形生成规则 ........................................................................................ 15 
表 4.1 n=5, Ci  (45)8 的 M 序列状态转移 ................................................................... 29 
表 4.2 32bitCCSK 码字与 5bit 码元映射关系 .......................................................... 33 

VII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I

万方数据
符号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符号 符号名称
Re() 实部
Im() 虚部
()8 八进制数
GF() 伽罗华域
S0 基序列
P* 复数的共轭
Pl 漏同步概率
Pf 假同步概率
x 取反
I0() 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Mj 干扰容限
Gp 处理增益
Cnm m 选 n 排列组合

IX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缩略语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缩略语 英文全称 中文对照


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加性高斯白噪声
CCSK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循环移位键控
CDL Common Data Link 通用数据链
C 2P Command Control Processor 指挥控制处理器
C4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指挥、控制、通信、
计算机
C 4 ISR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formation Scout
Reconnaissance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
机、情报、监视和侦察
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直接序列扩频
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 频移键控
FH Frequency Hopping 跳频
JTIDS 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美联合战术信息分发
系统
ISR Information Scout Reconnaissance 情报、监视、侦察
LOS Line of Sight 视距范围
MSK Minimum Shift Keying 最小频移键控
RS Reed-Solomon Codes 里德-所罗门码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时分多址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
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超高频,超高频
SNR Signal Noise Ratio 信噪比
STDP Standard Double Pulse 标准双脉冲格式
P2SP Packed-2 Single Pulse 2 型单脉冲格式
P2DP Packed-2 Double Pulse 2 型双脉冲格式
P4SP Packed-4 Single Pulse 4 型单脉冲格式
PN Pseudo-noise Sequence 伪噪声序列

XI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II

万方数据
目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插图索引 .............................................................................................................................. V 
表格索引 ............................................................................................................................VII 
符号对照表 ......................................................................................................................... IX 
缩略语对照表 ..................................................................................................................... X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1.2  Link-16 数据链概述 ............................................................................................ 1 
1.3  数据链发展历程 .................................................................................................. 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5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 7 
2.1  引言 ...................................................................................................................... 7 
2.2  报文格式 .............................................................................................................. 7 
2.3  RS 纠错编码 ........................................................................................................ 9 
2.4  交织编码 ............................................................................................................ 12 
2.5  跳频 .................................................................................................................... 12 
2.6  MSK 调制 .......................................................................................................... 13 
第三章  跳频同步 ............................................................................................................ 17 
3.1  引言 .................................................................................................................... 17 
3.2  JTIDS 跳频同步 ................................................................................................ 17 
3.3  跳频图案选择 .................................................................................................... 19 
3.4  串行同步方式 .................................................................................................... 20 
3.5  仿真结果 ............................................................................................................ 22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 27 
4.1  引言 .................................................................................................................... 27 
4.2  CCSK 循环移位键控 ........................................................................................ 27 
4.2.1  添小项修正 M 序列 ............................................................................... 28 
4.2.2  CCSK 编码模块 ...................................................................................... 33 
4.3  CCSK 循环相关解扩 ........................................................................................ 34 
4.3.1  传统方法 ................................................................................................. 34 

XIII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  仿真框图................................................................................................. 35 


4.3.3  高斯信道................................................................................................. 37 
4.3.4  莱斯信道................................................................................................. 40 
4.4  已知 h—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 ............................................................ 44 
4.4.1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 ................................................................ 44 
4.4.2  系统仿真................................................................................................. 45 
4.4.3  信道估计偏差......................................................................................... 47 
4.5  未知 h—CCSK 码字加扰方法 ......................................................................... 48 
4.5.1  CCSK 码字加扰方法 ............................................................................. 48 
4.5.2  扰码序列................................................................................................. 49 
4.5.3  系统仿真................................................................................................. 49 
4.6  抗干扰分析 ....................................................................................................... 51 
4.6.1  通信抗干扰基本理论............................................................................. 51 
4.6.2  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信号..................................................................... 52 
4.6.3  多频点阻塞式干扰样式......................................................................... 54 
4.6.4  抗随机二元码干扰仿真......................................................................... 56 
4.7  总结 ................................................................................................................... 59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61 
5.1  本文总结 ........................................................................................................... 61 
5.2  发展方向 ........................................................................................................... 61 
参考文献 ............................................................................................................................. 63 
致谢 ..................................................................................................................................... 67 
作者简介 ............................................................................................................................. 69

XIV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创新的新突破,军
事领域中战争模式已更新为信息化战争模式,这是新一代的作战模式。在信息化战争
中,敌我双方比拼的已然不是兵器火力的强大,而是对战术信息的掌握能力,谁掌握
了实时的战术信息,谁就拥有了战争中的优势地位。雷达等传感器的广泛使用,使得
信息类型、规模都逐渐扩大,不仅有话音通信,还有图片、视频等大数据量、宽频带
传输。但是态势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当中,信息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是战争胜利的
保证,在这种新兴的信息化作战模式当中急迫的需要一种安全性高、数据速率高的信
息数据传输链路。
战术数据链技术在 1950 年应时而生,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实时获取信息,双向、
多方传递信息,分析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处理控制武器等终端信息系统,将多种类型
平台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不仅有各级指挥机关,一线战斗部队,还有雷达等传感探测
平台,追踪武器平台等,数据链连接各个作战平台构成立体分布的大小信息网络,形
成强有力的有机作战整体[1]。
信息化战争中部队的建设离不开战术数据链的发展,信息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
精髓,随时的信息共享使独立的各个作战平台掌握了战场态势,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
浪费,加强了整体作战反应速度。而我国对于数据链的研究开始较晚,美国和北约等
国对数据链的研究开始最早,目前美军现役的 Link-16 数据链,抗干扰性强,使用效
果显著,JTIDS 称为美军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是 Link-16 数据链的数据终端,负责收集和分发战场敌我情报信息,实时传
递各平台间的战术数据,它决定了 Link-16 数据链的数据吞吐量、信息传输效率和抗
干扰能力,所以本文选择研究 JTIDS 通信系统其抗干扰性能。

1.2 Link-16 数据链概述


军事数据链是军方用来在 C 4 ISR 的各平台节点之间传送数字信息的通信系统,该
数据链有标准化的信息报文格式、组网和通信协议。将指挥控制平台、传感器平台和
武器平台相连接,完成实时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指挥战场形势、多方协同作战以及追
踪武器等的控制。
现代战争根据多种不同的作战方式、不同数据类型、不同需求标准,演变出多种
类型数据链。北约和美军最典型的战术数据链有 Link-4A、Link-11、Link-16,其次是
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ink-4C、Link-11B、Link-1、Link-14、IJMS、ATDL-1 等[2]。
现有数据链从工作方式是否点对点来说大概分为两类:点对点数据链以及网状数
据链。下表展示按照工作方式分类的现存数据链。
表 1.1 现有数据链的工作方式分类
工作方式 应用领域 数据链系列
地面固定或机动指挥系统(C2) TADIL-B
点对点 的信息交换 Link-1
指挥控制系统控制舰对空导弹 ATDL-1,MBDL
TADIL-A(Link-11)
网状 在各机动(机载和舰载)指挥控制系统之间
Link-10
(一对多 与地面交换监视信息 Link-14
或多对多) 指挥系统系统控制截击飞机 Link-16(TADIL-J)
TADIL-C(Link-4A)

本文主要论述 Link-16 数据链 JTIDS 终端数字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经典的是美


国海军现役数据链 Link-16 ,它由战术数据系统 TDS 、指挥控制处理器 (C 2 P) 、JTIDS
终端、JTIDS 天线组成。TDS 和 C 2 P 用于产生战术信息,JTIDS 终端和天线产生加密、
抗干扰的大容量信号。 C 2 P 是 Link-16 数据链特有组件,起着转换报文格式的作用,
使之可以兼容其他类型数据链信息格式。 JTIDS 是 Link-16 的通信终端部分,相当于
Link-11 数据链中数据终端、无线电台加上加密机的作用。 JTIDS 终端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 I 类的指挥和控制终端,II 类的战术终端,III 类的小型终端以及 IV 类的自
适应地面和海上接口终端。
舰载 JTIDS 终端是 AN/URC-107(V)7 ,属于 JTIDS 2H 类终端,其无线电台的内部
构成与 JTIDS II 类终端类似。其终端对数字信息和话音信息加密、加扰,并以 28.8kbps、
57.6kbps、115.2kbps 三种速率随机组合,使通信传输具有抗截获性能。其数据链路层
中使用了 CCSK 软扩频技术,跳频、跳时混合 扩频技术 ,RS 纠错编码技术和交织技
术等,跳频速率每秒高达 76923 次,这些技术提高了 JTIDS 终端系统的 抗干扰能力 。
在消息格式上 JTIDS 系统采用 J 系列消息编码标准,使用单脉冲或双脉冲发送信号,
跳频系统中跳频频点分布在 960MHz~1215MHz 之间,各节点同步入网使用时分多址
( TDMA )方式。

1.3 数据链发展历程
最初以解决舰机协同问题创造的数据链技术,历经半世纪的发展,已展现出各具
鲜明特色的数据链通信体系。其中美国,俄罗斯起步较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发
出第一代数据链设备。截止现在已有多个国家部队装备有数据链系统,比如美国、
北约 、俄罗斯 、以色列 等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而我国大陆在 21 世纪才开始开展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战术数据链研究并从整体上开始建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1)Link 系列通用数据链发展
美国海军始于 1950 年研究并建设数据链,当时海军作战平台多,相互之间相对
封闭和独立,不能相互联结起来,所以在战术协同的需求下萌芽了数据链。随即将各
类舰载终端与海中其他舰艇之间建立起数据连接的关系,实现相互间协同作战,继而
诞生了 Link-4 数据链产品,第一代 Link-4 数据链功能较少,只可以单方向传递数据。
1970 年诞生的第二代数据链实现了一对一双向传递数据功能。Link-11 数据链属
于第二代数据链,采用 HF 频段和 UHF 频段,以点名轮询的协议组网,传输的数据
速率小于 2.5kbps。升级的 Link-11B 数据链与 Link-11 数据链有相同的信息编码标准,
适于在多种信道上建立一对一链接,其信息标准化与信道无关,可以在模拟的话音信
道下传输,也可以在数字信道下传输,使用卷积编码,格雷映射,交织,加扰,8PSK
调制技术。在 1970 年末美军又开始发展 Link-4A 和 Link-4C 两套数据链系统,工作
方式是半双工方式,以此实现双向通信,1983 年标准化了传输技术 TADIL-C。升级
版的 Link-4A 数据链使用 UHF 频段通信,调制方式使用 FSK 频移键控调制方式,通
信协议为 命令/响应 协议以及时分复用( TDM )技术,数据速率为 0.6kbps~5kbps,没
有考虑保密和抗干扰性能。而后来 1980 年装备的 Link-4C 数据链,使用的技术体制
与 Link-4A 数据链大体相同,但是增加了抗干扰部分。
1990 年第三代数据链 Link-16 已然具备了 跳频 、扩频和抗干扰能力。JTIDS 是其
具体体现,由美国普莱西和柯林斯公司研制,不仅是一种高速双向数据传输的链路,
还拥有保密和抗干扰的设计,已在美国、北约等国的军事平台中装备使用,用于传输
控 制 类 或 监 视 类 信 息 。 Link-16 数 据 链 大 大 扩 展 了 信 息 流 量 , 工 作 频 段 在
960MHz~1215MHz,传输速率为 28.8kbps~115.2kbps,具有跳频、跳时与软扩频技术
相结合的抗干扰方式,网络无中心节点,各节点采用时分多址 TDMA 方式入网,大
约能支持 30 个网络同时工作,成员多,覆盖范围大。成员间通过分配不同时隙通信,
中继技术可以达到超视距数据传输的要求。
下一代数据链向更高的保密传输等级和更强的抗干扰性能方面发展。北约等国正
研究开发的第四代数据链是 Link-22 数据链,也是 Link-11 数据链的改进型(NILE)。
此第四代有两大设计目标,一是取代 Link-11 数据链,二是能与第三代 Link-16 数据
链兼容和连接。
其他国家研制的比如法国的 W链 ,意大利的 ES链 等,其主要功能都与第二代数
据链技术相同,主要工作方式是点名轮询方式,仅仅在报文格式和传输的帧格式上标
准化不同。另外以色国家研发的工作在 S 波段的 ACR-740 数据链,还添加了一个载波
监听多路访问 CSMA 的技术。俄罗斯也在这几十年间发展了多个系列的数据链,比
如蓝天系列, 蓝宝石 系列和 46II6 系列[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军事战术数据链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数据链需要满足实时、延迟小的要求,传输图像等容量较大的数据时有较
高数据速率才能满足实时需求,各国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的新型数据链,目前的方向
分别有 ISR数据链 、网络数据链、 精确制导数据链 、 激光通信数据链 。
美国国防部在 1980 年研发出通用数据链(CDL),在 1991 年更名为标准 ISR 数
据链,有信息数据传输速率高的优点,数据速率高达 274Mbps,而一般数据速率都在
10.71Mbps 左右。
多平台通用数据链 MP-CDL 在 Ku 波段工作,可能扩展为 X 波段和 Ka 波段工作,
采用“网络多播”和“一对一”工作模式。属于在有限带宽的信息传输环境下的视距
范围内多平台的数据链路连接,如空空与空地,抗干扰能力强。理论的数据传输速率
为 10Mbps~274Mbps。
战术通用数据链 TCDL 也称为“鹰链”,研发成本不高、结构紧凑、质量轻、还
支持多种平台,十分适合配置到作战机和无人机上。与通用数据链相兼容,可基本实
现近距离实时联结与互操作,适合于情报搜集任务,可以快速传递大容量数据。其终
端无线设备可以在全向、定向方向上改变,在广播和定向传输方式中切换,高增益天
线可以进行远距离定向通信操作,全向天线可以进行近距离数据广播操作。
数据链的出现对于精确制导武器来说可谓如虎添翼,使各个轻、重武器平台添加
了重复通信瞄准的功能。比如较早研制产生的制导武器数据链—— 增程数据链
(ERDL),可以传送从导弹发射到投中靶心时间段内视频的大量信息,目前新一代的
精确制导武器数据链甚至可以在飞行中控制飞行导弹重新瞄准目标,拥有自动校准飞
行弹道的功能。
网络数据链 NDL 主要工作在不同的地面环境上,工作频率高于 2GHz 以上,比
如为 FA-22 猛禽战斗机开发的“网络飞行数据链”主要在飞行中传输状态信息、相对
导航信息以及共享目标信息,而且信息被截获概率很低。波音公司研制的“定向网络
波形技术”是战区移动定向通信技术,采用 时分多址 工作方式,每个链路数据速率
高达 200Mbps ,工作频率高达 15GHz ,各节点使用 IPv6 协议并移动自组织构成网络。
激光通信数据链的信道容量高达 Gbps 量级以上,带宽很大足够传输多种类型、
大容量的数据。例如美国“转型卫星通信”系统( TSAT )将在 卫星 之间和 卫星 与高
空载人飞机或者无人机之间提供带宽高达 10Gbps 的激光链路,并且美军还在开发可
以接收在轨卫星信息并以高速率传输 ISR 数据的机载终端激光通信技术,比目前的射
频系统拥有更高信息传输速率。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选择研究 JTIDS 通信终端系统及分析其抗干扰性能,主要仿真了高斯信道下
以及多径莱斯信道下 JTIDS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误码率,讨论了编码模块,软扩频模块,
跳频模块的处理增益以及跳频同步的方法及性能,提出了两种多径信道下提升系统性
能的方法;最后探讨并仿真了一种数字通信系统中多见的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信号,
并对传统方法以及两种改进方法加性添加该干扰信号,以测试其抗人为干扰的能力。
(2)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为绪论,讲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数据链进行了概述并对美
军数据链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着重介绍了 JTIDS 数字通信系统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 J 消息
序列的报文格式、帧格式,RS 前向纠错信道编码的编、解码方法,交织技术,以及
系统的 MSK 最小频移键控调制方法和相干解调方法,简单介绍了系统的跳频模块,
为第三章铺垫。
第三章主要做了 JTIDS 系统的跳频同步仿真部分,设计了跳频同步头格式,提出
了跳频图案的选择方法以及一种串行同步仿真方法,以 Matlab 软件为平台,仿真了
此同步方法的同步性能,在 0.25 门限下-1dB 处可以达到 10 6 漏同步概率,假同步概
率为 0。
第四章先后介绍了 CCSK 软扩频的特性和伪随机序列—— M 序列的生成方法,使
用添全零状态生成的基序列 S 拥有比 JTIDS 链的 S′序列更好的自相关性能,随后讨
论了 CCSK 编码方法以及两种解扩方法,发现在多径信道下系统性能损失严重,提出
了改进的 CCSK 解扩方法。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已知信道增益 h 时,接收端将 CCSK
扩频基序列卷积信道增益携带多径信息,作为新的解扩基序列,并讨论了信道估计出
现偏差时改进基序列方法允许的偏差容限;当未知信道增益 h 时,对 CCSK 码字使用
加扰方法抗多径干扰,扰码序列为自相关和互相关良好的伪随机序列。仿真验证这两
种方法都使多径信道下的性能得到了提升。最后从干扰的角度分析了随机二元码调制
干扰样式以及多频点阻塞干扰方法,从系统抗干扰的角度分析了跳频系统的处理增益
和干扰容限等抗干扰指标,对传统方法以及两种改进方法进行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的
人为干扰仿真,比较发现两种改进方法的抗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性能都优于传统方法,
且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的效果更明显。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了本文的研究要点,整理了不足之处作为以后继续
研究的方向。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2.1 引言
本章主要介绍 JTIDS 数据链路层帧格式,以及各模块的实现原理。JTIDS 系统是
战术数据链 Link-16 的数据终端设备,它的基本构成方式决定了 Link-16 数据链的数
据吞吐量、信息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为了便于仿真简化了 JTIDS 模型,暂
时不考虑跳时,CDMA 组网,本章分解的 JTIDS 数据通信系统各模块包括 CCSK 软
扩频技术,跳频技术,RS 纠错编码和交织等技术,采用 MSK 调制方式[4],其跳频速
率每秒高达 76923 次,这些技术使系统稳定可靠,使之拥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JTIDS 系统数据链路层结构如图 2.1 所示,图中最上分支为发射机部分,下分支
为接收机部分。
跳频

消息字
RS 编码 字符交织 CCSK 扩频 MSK 调制

消息字
RS 解码 解交织 CCSK 解扩 MSK 解调

解跳

图2.1 JTIDS 系统数据链路层结构

2.2 报文格式
数据通信系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标准化的报文格式,也就是信息标准,狭义的说,
它是战术系统之间传递信息所应遵守的格式,属于信源编码,广义的说是战术数据系
统/数据终端设备内传递信息所应遵守的准则,属于接口协议。目前美军使用“B”、
“F”、“FJ”、“J”、“K”、“M”、“S”、“V”、“R”八种标准。数据链的传输信道、通
信接口以及接入方式目前主要有 TADIL A(Link-11)、TADIL B(Link-11B)、TADIL
C(Link-4A)、JTIDS(Link-16)四种,Link-16 采用 JTIDS 和 J 系列信息标准。
Link-16 将大容量和高精度的信息封装为标准的数字信息格式进行分发,在一个
时隙中发射的脉冲就叫做一条报文。
它可以发射四种类型的报文,包括固定格式(Fixed
Format)、可变格式(Virtual Machine Facility)、自由正文格式(Free Text)和往返计时格
式(RTT),前三种报文用于数据通信,而 RTT 报文用于相对导航功能。
“J”消息序列也称为固定格式报文序列,包括了起始字、扩展字、连续字三种。
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每一个字都约定为 75bit,当中数据位有 70bit,奇偶校验位有 4bit,最后有备用位 1bit。


Link-16 报文是面向功能的,一条报文由一个起始字、大于或等于一个扩展字以及大
于或等于一个连续字组成。一个标准的 Link-16 时隙能容纳两个扩展字;采用 Packed-2
脉冲格式时隙可容纳五个扩展字,采用 Packed-4 脉冲格式时可容纳七个扩展字。固
定格式是利用效率最高的封装格式,比其他格式拥有更多的数据量。自由正文格式常
用于话音信道,其通信带宽为 57.6kbps。而往返计时格式报文常常用于相对导航,只
有 20 位二进制码,以 5bit 为一组分组形成 4 个符号,接着按 RS(16,4)纠错编码变为
16 个符号,转换到对照的伪随机码和 16 个脉冲。
Link-16 数据链用了 3 层编码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内层保障是由
二进制码组向伪随机序列码组的转换,中层保障是 Reed Solomon 纠错编码,外层保
障是检错编码。
Link-16 报文提供四种结构格式[5]:
(1)标准双脉冲格式 STDP,提供的是最低的吞吐量和最高电子对抗级别的格
式。由图 2.2 可看出标准的双脉冲包结构包含 16 个同步头的双脉冲、4 个精同步头的
双脉冲和 109 个用于传送报头和数据的双脉冲以及抖动。一条报文的传输时长是
7.8125ms,一跳信息即一个脉冲是 13 s ,信息部分是 6.4 s ,保护部分 6.6 s ,数
据速率 32bit/6.4 s =5Mbps,这种封装传输 3 个 RS(31,15)码字,在一个时隙中传
输速率是 3  15  5bit / 7.8125ms  28.8kbps 。

粗同步 细同步 报头 数据 传输和保护时间


抖动 (16 个双脉冲) (4 个双脉冲) (16 个双脉冲) (93 个双脉冲)
16*2*(PN32+33) 4*2*(PN32+33) 16*2*(PN32+33) 3*31*2*(PN32+33)
可变 0.936ms 2.418ms 可变,小于 4.4585ms

图2.2 标准双脉冲(STDP)格式(时隙图)

(2)Packed-2 单脉冲格式 P2SP,数据部分每个脉冲填充不同数据增加一倍吞吐


量,但是失去了为信道传输而增加的冗余抗干扰的性能降低,这种封装格式一个时隙
(31,15)码字,数据传输速率是 6  15  5bit / 7.8125ms  57.6kbps 。
中传输 6 个 RS

粗同步 细同步 报头 数据 数据
抖动 (16 个双脉冲) (4 个双脉冲) (16 个双脉冲) (93 个单脉冲) (93 个单脉冲) 传输和保护时间
16*2*(PN32+33) 4*2*(PN32+33) 16*2*(32+33) 3*31*(32+33) 3*31*(32+33) (小于 4.4585ms)
可变 0.936ms 2.418ms 可变

图2.3 Packed-2 单脉冲(P2SP)格式(时隙图)

(3)Packed-2 双脉冲格式 P2DP,放弃了抖动产生的抗干扰性,减少了传输和

万方数据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保护间隔,利用两次打包提高了信息吞吐量,恢复了部分抗干扰性能,这种封装格式
在一个时隙中 6 个 RS(31,15)码字,数据传输速率同 Packed-2 单脉冲格式数据速
率 57.6kbps。

粗同步 细同步 报头 数据 数据
(16 个双脉冲) (4 个双脉冲) (16 个双脉冲) (93 个双脉冲) (93 个双脉冲) 传输和保护时间
16*2*(PN32+33) 4*2*(PN32+33) 16*2*(32+33) 3*31*2*(32+33) 3*31*2*(32+33) (小于 2.0405ms)
0.936ms 2.418ms 2.418ms 可变

图2.4 Packed-2 双脉冲(P2DP)格式(时隙图)

(4)Packed-4 单脉冲格式 P4SP 提供最高的吞吐量,但是以损失抖动和信道脉


冲传输冗余及部分保护间隔所产生的抗干扰性为代价,这种脉冲格式拥有四种脉冲格
式中最大的数据容量,其中每个时隙中传输 12 个 RS(31,15)码字,数据传输速率
是 12  15  5bit / 7.8125ms  115.2kbps 。

粗同步 细同步 报头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传输保护时间


(16 双脉冲) (4 双脉冲) (16 双脉冲) (93 单脉冲) (93 单脉冲) (93 单脉冲) (93 单脉冲)
0.936ms 4.836ms 2.0405ms

7.8125ms

图2.5 Packed-4 单脉冲(P4SP)格式(时隙图)

四种时隙格式的同步头和报头格式一样,只是数据部分封装不同。普通时隙用于
标准格式和 Packed-2 单脉冲格式,扩展时隙用于 Packed-2 双脉冲格式和 Packed-4 单
脉冲格式。
本文仿真所采取的帧格式是 J 消息序列的 STDP 标准封装格式,如上图 2.2 时隙
结构,采用双脉冲形式发送信号,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所谓双脉冲即是连续
发送两个脉冲,其所含数据相同但是在不同的频率上,相当于分两路传输,接收机如
果能解调出其中一个正确信息便可以恢复出原始发送信息,所以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但是降低了吞吐量。

2.3 RS 纠错编码
RS 是 Re ed-Solomon 码的简称,是一种可以同时 纠 正随机错误以及突发错误的多
进制循环码,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对于纠正突发错误的效果很好。在(n,k)RS 码中,
输入的源信息可分为 k  m bit 一组, m bit 组成一个符号, k 个符号为一组。其码长
为 n  2 m  1 symbol ,或者 n  m  (2 m  1) bit ;信息段为 k symbol 或者 k  m bit ;监
督段为 n  k  2t symbol ,或者 m  ( n  k )  2mt bit ,t 为可同时纠正的符号错误,最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码距为 d  2t  1 symbol ,或者 md  m  ( 2t  1) bit 。


RS 编译码的基本原理是选取一个适当的生成多项式 g (x) ,满足由每位信息码推
断得到的码字多项式 c (x ) 都是 g (x) 的倍式,即使得 c (x ) 除以 g (x) 多项式的余式校验多
样式 h(x) 为 0,如果余式不为 0,就断定接收的信息码字中含有错误,再计算错误矩
阵就可 纠 正 t 个符号错误[6]。
(1)有限域
对运算封闭的含有有限个元素的代数系统被称作有限域,所谓运算封闭是指有限
域内元素的加、减、乘、除的结果仍在有限域内,有限域在 RS 编码理论中有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有限域中对任意质数 p,都存有一个含 p 个元素的有限域。为了纪念这
个域的发现者 Galois(伽罗华),又被称为伽罗华域,记作 GF ( p ) 。GF ( p ) 可以扩展
到 p m 个元素,记作 GF ( p m ) ,称为 GF ( p ) 的扩展域,m 为正整数。在数字传输系统
中的编码形式大多是二进制形式,所以常常使用域 GF (2) 及其扩展域 GF (2 m ) 。RS 码
使用的是二进制扩展域 GF (2 m ) ,里面所有不是 0 的元素就用  的幂次表示。其有限
 
域表示为 F  0,  0 ,  1 ,...,  j ,... ,用多项式的形式表示为

 i ( x )  ai , 0  ai ,1 x  ai , 2 x 2  ...ai , m 1 x m 1 (2-1)

如果式 X n  1 (其中 n  (2 m  1) )能被多项式 p(x) 整除,那么 p(x) 即为本原多项


式,典型格式为 p(x )  1  X  X m ,而本原多项式是求解 GF (2 m ) 域内所有元素的关键。
(2)RS 编译码
RS 编码的过程是把信息 多项式 m(x ) 除以生成 多项式 g (x) 的结果的余式称为校
验 多项式 h(x) ,将 h(x) 放置于 m(x ) 之后,形成 RS 码。生成 多项式 表示为

g ( x )  ( x   )( x   2 )( x   3 ) ( x   n  k ) (2-2)

若信息多项式为

m ( x )  m k 1 x k 1  m k  2 x k  2    m1 x1  m0 (2-3)

则编码后的码字多项式为

c( x)  x n  k m( x)  h( x)  x n k m( x)  [ x n  k m( x)] mod g ( x) (2-4)

其中 h(x) 为校验多项式,是 x nk m( x) / g ( x) 的余式。

10

万方数据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JTIDS 系统中所用的 J 序列消息中固定格式消息,每条信息均含有 1 个报头和 3


个消息字,报头为 35bit,每个消息字为 75bit,共 260bit。报头采取了 RS(16,7)编码,
数据部分采取了 RS(31,15)编码。其中 RS(16,7)编码由 RS(31,15)编码缩短码得到,具
体做法是将信息最高位前加 8 位零信息,将原本 7 个码字变成 15 个码字,接着按照
RS(31,15)编码,之后将后面的 7 位校验位舍弃。所以 RS(31,15)和 RS(16,7)码可认为
编码过程相同,都是在 GF(25 )域中生成。JTIDS 系统中 RS 纠错编码模块部分如图 2.6
所示。

消息字 3 消息字 2 消息字 1 报头


(75bit) (75bit) (75bit) (35bit)

(31,15) (31,15) (31,15) (16,7)


RS 编码 RS 编码 RS 编码 RS 编码

消息字 3 消息字 2 消息字 1 编码报头


(31 码元) (31 码元) (31 码元) (16 码元)

图2.6 JTIDS 前向纠错编码

RS 译码从接收码子的伴随式入手,由接收的码字 r (x ) 中找出错误的位置和错误
的值,求得错误图样 e(x ) ,将 r (x ) 与 e(x ) 相减,得到最可能发送的码字。分为四步计
算。
第一步:由 r (x ) 计算伴随式
接收到的码字 r (x ) 除以生成多项式 g (x) 得到的余式是伴随式,RS (n,k)码共有 n-k
个伴随式。
第二步:计算伴随式得到差错位置多项式
伴随式矩阵一般来说有很多组解,每组解产生不同的错误图样,当错误图样 e(x )
中错误个数小于等于 t,那么生成具有最少差错个数的错误图样的解,就是正确的解,
这个解所对应的错误图样就是信道噪声引起的最大可能的错误图样。
第三步:确定错误位置
通过求解差错位置多项式的根得到差错数量,确定出错位置。
第四步:计算错误值
最后一步是计算错误位置上的错误值,求得错误图样 e(x ) ,由 r (x ) - e(x ) 得到 c (x ) ,
完成译码。

1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 交织编码
传输信道中的衰落、干扰或其他突发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信号传输错误,甚至产生
连续错误,当产生误码数量超过了前向纠错编码的纠错能力,系统性能会大幅度下降。
交织编码技术可以解决一长串突发错误引起的失真问题,它将已编码的信息序列以一
种约定好的规律进行重新排列再发送,在接收端则按约定好的规律恢复出原信号序列
的排列顺序,再进行后续的解码,如此就将信道中的突发因素引起的连续错误均匀分
散开来,形成较短的错误,这样就可以将每符号的比特错误数量控制在 RS 前向纠错
编码的纠错能力范围内了。时隙交织技术能有效防止敌方对标题字的干扰和进行信号
的截取和分析,JTIDS 系统采用了交织编码技术,仿真中使用了深度为 3 的块交织,
交织模块框图如图 2.7。

消息字 3 消息字 2 消息字 1 编码报头


(31 码元) (31 码元) (31 码元) (16 码元)
码元 108 77 46 15 0
编号

码元交织

24 29 62 83 104 6 27 92 10 30 70

图2.7 码元交织顺序

交织符号的数目取决于数据封装结构的码字数。STDP 标准格式报文的经过
RS(31,15)编码的 3 个 RS 码字包含 93 个码元,2 倍封装格式的 6 个(31,15)RS 码字包
含 186 个码元,4 倍封装格式的 12 个(31,15)RS 码字包含 372 个码元。对于每一种封
装结构,报头的 16 个码元可以按照约定的顺序与消息字数据码元交织排列,也可以
单独取出不参与交织。

2.5 跳频
跳频系统是载波频率依据约定好的规律而不断变化的多频率频移键控系统,这种
约定的频率变化的规律称为跳频图案,单位时间内频率变化的次数称为跳频速率。由
跳频速率大小可以分为快跳频和慢跳频,快跳频是每符号信息下频率至少跳变一次;
慢跳频是发送多个符号信息时频率才跳变一次。
JTIDS 系统在 960~1215MHz 的 Lx 频段范围内,以 3MHz 为间隔均匀分布了 51
个载波频率,并以 76923Hop/s 的跳频速率快速改变着载波频率。为了与一些现有使
用的特殊频段区别开,并为了避免与频段外其他系统发生干扰,故在实际选择频段时
12

万方数据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分成 960MHz~1008MHz,1053MHz~1065MHz,1113MHz~1206MHz 三个分波段的范
围,在整个 960MHz~1090MHz 频段的两端各留有 9MHz 没有用。
51 个载波频率见表 2.1。
表 2.1 JTIDS51 个频率
频率号 频率/MHz 频率号 频率/MHz 频率号 频率/MHz
f0 969 f17 1062 f34 1158
f1 972 f18 1065 f35 1161
f2 975 f19 1113 f36 1164
f3 978 f20 1116 f37 1167
f4 981 f21 1119 f38 1170
f5 984 f22 1122 f39 1173
f6 987 f23 1125 f40 1176
f7 990 f24 1128 f41 1179
f8 993 f25 1131 f42 1182
f9 996 f26 1134 f43 1185
f10 999 f27 1137 f44 1188
f11 1002 f28 1140 f45 1191
f12 1005 f29 1143 f46 1194
f13 1008 f30 1146 f47 1197
f14 1053 f31 1149 f48 1200
f15 1056 f32 1152 f49 1203
f16 1059 f33 1155 f50 1206

2.6 MSK 调制
MSK 信号是一种相位连续、包络恒定并且占用带宽小的特殊二进制正交 2FSK 信
号,具有功率谱集中,旁瓣小的特点,其频率最小间隔为 12T (其中 Tb 为码元宽度,
b
Tb  1 / Rb )。
(1)MSK 信号正交表示方法
MSK 信号的第 k 个码元表示为

ak 
sk (t )  cos( c t  t  k ) kTb  t  ( k  1)Tb (2-5)
2Tb
其中  c  2 f c ,为载波角频率; ak  1 (当输入码元为“1”则 ak  1 ,输入码元为

1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则 ak  1 ); Tb 为码元宽度;  k 表示为第 k 个码元初始相位,并且它在一个码


元宽度内维持不变。
上式用三角公式展开为:

ak  a
sk (t )  cos( t   k ) cos  c t  sin( k t   k ) sin  c t
2Tb 2Tb
a t a a t a t
 (cos k cos  k  sin k t sin  k ) cos  c t  (sin k cos  k  cos k sin  k ) sin  c t
2Tb 2Tb 2Tb 2Tb
(2-6)

由于 MSK 信号的相位连续,前码元末尾处的总相位等于后面一个码元起始处的总
相位,设初始参考值  k 1  0 ,则  k  0 或  。

t t
原式  cos cos  k cos  c t  ak cos  k sin sin  c t
2Tb 2Tb
t t
 p k cos cos  c t  q k sin sin  c t (2-7)
2Tb 2Tb

其中 p k  cos  k   1 , qk  ak cos  k  ak pk  1 。
上式 MSK 正交表示法将 MSK 信号分为同相分量(I)和正交分量(Q)两部分,I
t
分量载波是 cos  c t , pk 包含输入码元的信息, cos 是余弦加权函数;Q 分量载波
2Tb
t
是 sin c t , q k  a k p k 也包含输入码元信息, sin 是其正弦加权函数。实际系统中
2Tb
结合跳频系统中根据跳频图案改变 k 载波,待发射 MSK 信号如下

 t t 
sk (t )  2 P  pk cos cos k t  qk sin sin k t  (2-8)
 2Tb 2Tb 

其中 P 为信号功率。
(2)MSK 调制方法
MSK 信号生成方式有多种,一般是由此正交表达式,分出两路信号生成,框图
如下。

14

万方数据
第二章 JTIDS 数据链基本工作原理

t t
pk p k cos( ) p k cos( ) cos  k t
2Tb 2Tb
t
cos( ) cos  k t 信号
振荡 f  1 2Tb 振荡 f  fk
4Tb
信道编码 串/并变换  串/并变换
_

移相  / 2 移相  / 2
t
sin( ) sin k t
qk 2Tb
t t
q k sin( ) q k sin( ) sin  k t
2Tb 2Tb
图2.8 MSK 信号产生框图

文献[7]得到一种快速生成 MSK 的方法,因为 MSK 信号可以分成两类频率间隔


为 1 / 2Tb 的信号,所以通过四类信号波形合成 MSK 信号,四类信号分别为:

 2i  1  (1)i   2i  1  (1)i 
f(t )  cos  t  f(t )  cos  t 
 2Tb   2Tb 
f(t )  f(t ) f(t )  f(t ) 0  t  Tb

其中 i 是整数,此四类波形遵守下表规则生成 MSK 信号。


表 2.2 MSK 波形生成规则
dk d k 1 1 -1
1 f f

-1 f f

此方法生成快速,硬件实现简便,MSK 信号与 i 的取值关系较大,i 越大,MSK


信号的两个功率谱主峰离得越远,i 的取值不能大过随后的 D/A 转换速率。
2i  1
生成的 MSK 信号的中心频率为 f0  。
4Tb
(3)MSK 解调方法
JTIDS 系统跳频速率达到 7 万多跳每秒,提取载波困难,应使用非相干解调方法
[8]
。相干解调比非相干解调有 3dB 的优势增益,但本文主要不是讨论 MSK 解调,所
以使用更简单且性能好的 MSK 相干解调。第三章跳频同步中不使用 MSK 解调,第
四章系统误码率仿真中采用延时判决相干解调方法解调,原理框图如图 2.9 所示。

1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t 
cos   cos(2f k t )
 b
2T

( 2 n 1) Tb
VI

( 2 n 1) Tb
dt 判决器

VQ
( 2 n  2 )Tb

2 nTb
dt 判决器

 t 
sin   sin(2f k t )
 2Tb 
图2.9 MSK 解调框图

延时判决相干解调方法的工作原理是接收机对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分别乘以相
干载波,低通滤波去除掉高频分量,在 0  t  2Tb 期间对附加相位积分可以确定第 1
个接收码元的值,在 Tb  t  3Tb 期间对附加相位积分可以判决第 2 个接收码元的值。
比如若输入的两个码元为“+1,+1”或“+1,-1”,则其附加相位的积分为正,
第 1 个接收码元值为+1;若输入的一对码元为“-1,+1”或“-1,-1”,则其附加相
位的积分为负,第 1 个接收码元值为-1。I 路和 Q 路的积分判决器的积分时间长度为
2Tb ,相差时间 Tb ,I 支路先给出第 2n 个码元输出,然后 Q 支路给出第(2n+1)个码
元输出。

16

万方数据
第三章 跳频同步

第三章 跳频同步

3.1 引言
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是载波频率按照约定好的码序列顺序改变的多频
率频移键控,由保密的伪随机序列(即跳频图案)左右频率合成器产生目标频率。对
于跳频系统的通信,首先需要建立同步,第一步是接收机从接收信号中抽取跳频同步
信号,经过一定同步算法,使本机频率合成器生成的频率变化与接收的跳频信号同步
变化。具体做法依次是粗同步捕获、精同步跟踪定时,获得发送端的载波频率,根据
已知的跳频图案同时改变载波频率,然后解调解扩信息,获得源信息。
之所以说跳频通信具有更好的抗截获、抗干扰能力,是因为如果敌方不清楚我方
的跳频图案就难以截获这隐秘传输的信号;即便是有部分通信频点被阻塞干扰,也不
妨碍跳频系统使用另外一些未被阻塞干扰的频点完成快速通信。
由于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抗截获的突出优点,它被军事通信系统广泛采用,20
世纪 70 年代诞生出第一台跳频电台,在 80 年代中快速发展,世界各地多国军队都已
装备了跳频电台系统,军事领域中的跳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随后进入 20 世纪 90 年
代后,其应用向民用领域大力渗透,跳频通信的主要原理如图 3.1 所示:

数据
数据 中频
调制器 混频器 发射机 混频器 解调器
滤波器

频率 频率
发中频振荡
合成器 合成器
器调制器

扩频码 指令 指令 扩频码
时钟源
时钟源 译码器 译码器 发生器
发生器

图3.1 频率跳变系统的原理简化方框图

3.2 JTIDS 跳频同步


JTIDS 采用快速跳频的方法,达到每秒 76923 跳,51 个频点以 3MHz 为频点间
隔均匀分布在 960MHz~1090MHz 频段间,两端各留有 9MHz 没有用,此跳频方式的
扩频技术所具有的处理增益为 GPFH  10 lg 51  17 .1( dB ) 。传输使用的跳频带宽远大于

1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始信号带宽,使得信息传输载波频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跳变,躲避了信息对抗中
的干扰,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在跳频系统的同步接收中,接收机需要保持以相同跳速
改变频率来和发送端同步才可以正确的接收到信息,所以跳频图案十分重要,跳频 图
案的同步是跳频系统同步的第一个保障。
跳频通信的同步过程分为跳频捕获和跳频跟踪两个部分,跳频捕获也称为粗同步,
跳频跟踪又称为精同步。具体方法是跳频捕获在不定的时间窗里搜索跳频序列,对两
个跳频序列的做循环相关,当超过一定峰值时可以确定二者对准;接着选择适合同步
头结构的一个检测搜索算法处理相关值,判定是否捕获成功,若在某点搜索终止,就
可以看作粗同步成功。随后进入细同步跟踪过程,也是将后续两个序列做循环相关处
理其相关值,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步的精确度[9]。
由于在军事通信中,有效易懂的指令使得信息发送不会很长,可能是断续发送信
号,并且为了防止敌方截获,信息序列很短。所以同步模块中要求同步建立的时间要
快,通信隐蔽性要好,抗侦查、抗伪装能力要高,否则同步系统遭到损坏,通信链路
也就造成损坏无法完成通信。最后同步模块要有新节点组网能力,失步后再入网同步
速度快,质量高。
本文采取了将同步字头和超帧数 HTOD 组合的方式进行快速跳频的同步[10]。跳
频同步字头法使用外同步法,带有同步信息的同步头位于跳频信号最开头,基本原理
是接收端根据同步信息头的特征在接收的跳频信息中识别出同步头,完成跳频同步。
这种方法具有搜索捕获的快,建立同步时间短且可靠,方案容易实现的优点,但是需
要增强同步字头的抗干扰性和隐秘性能,可以采用 HTOD 超帧数掌控伪随机序列生
成跳频图案去同步优化。
HTOD 是发送方所发送的超帧个数,每发送一个超帧,HTOD 计数加 1,同时将
HTOD 信息在跳频同步帧中发出去。
LTOD 是每一超帧中发送的数据帧的个数,一个超帧总共有 824 个数据帧,LTOD
最大计数为 824。
同步头帧格式约定如下图 3.2。表示有 20 个 5 种 PN 序列组成同步头,相对应至
少有 5 种载波频率。跳频同步头格式如下图 3.3,只占半个时隙。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4 3 2 1 5 5 5 5

图3.2 同步头 PN 码

18

万方数据
第三章 跳频同步

0.52ms 0.806ms 2.5802ms


同步头: TOD: 一组
20*2* 31*2*(32+33) 保护间隔
(PN32+33null)
3.9062ms

图3.3 跳频同步帧 S(半个时隙)

同步头为收发两端都是约定好的 PN 序列,这 5 个 PN 码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


能都很好。每一个数据帧都有一个同步头,结构和跳频同步帧的同步头一样,采用 5
个频率对应 5 个 PN 码进行同步,这 5 个频率就是上述一个数据帧需要 191 个频率的
前 5 个,这 5 个 PN 码和跳频同步帧同步头所用的 PN 码不能一样。
数据帧同步头中的 PN 码采用 M 序列,6 个 5 阶本原多项式生成 6 个 32 位的 M 序
列。从 6 个 M 序列中选取 5 个作为数据帧同步头的 PN 码,总共有 720 种不重复组合
方式,我们把这 720 种组合随机生成为一个 PN 序列表,然后根据 HTOD 和 LTOD,
依次与同步头的 5 个频率相对应,循环调取。

S D1 D2 .. .. D824 S D1 D2 .. .. D824

6441.4ms 6441.4ms
图3.4 超帧结构示意图

组成的超帧结构如上图 3.4 所示, S 表示跳频同步帧, Di 表示数据帧,超帧长度


824.5 个时隙长度包含一个跳频同步帧 S 和 824 个数据帧 Di (i  1,..., 824 ) ,一跳
32PN+33null=65bits,数据速率 5Mbps,一跳周期 65 =13e-6s=13us。
5  106
跳频同步帧在工作时采用固定的 51 个频点以一定的顺序作为跳频图案,同步头
相应的 5 个 PN 码固定且和其他脉冲所用 PN 码不同,并且不能有与之相同的频率和
PN 码组合。

3.3 跳频图案选择

载波频率变化的规律组成跳频图案,其每秒种频率变化的次数称为跳频速率,简
称为跳速,本文中跳频图案是由相应的 PN 码根据接收到的 HTOD 信息产生[11]。
我们有 51 个不同的频点可供选择,由第二章第一节的 STDP 帧格式得知一个数
据帧需要 196 个频率(10 个用于数据帧的同步头,剩下的用于数据跳),即每个数据帧
都要从这 51 个频点中选取 196 个频率。
首先,我们利用这 51 个频点生成一张频率表,频率表的频率个数可以不固定,
这里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个数为 196,每个频点均匀分布,这样频率表就固定了下

1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
HTOD 是发送方所发送的超帧个数,LTOD 是每一超帧中发送的数据帧的个数,
根据 HTOD 信息在频率图案表中选取频率,可将 HTOD 值作为频率表的地址指针,
然后 LTOD 计数作为地址偏移,以此为起始地址,选取一帧所需的 196 个频率。发送
选中的跳频频率的地址等于 HTOD+LTOD+X,这里我们令 X=-1。
例如:若 HTOD=1,对第一个数据帧 LTOD=1,则选取从地址 1 开始的 196 个频
率;若 HTOD=5,LTOD=3,则选取从地址 7 开始的 196 个频率;或者可以对 HTOD
和 LTOD 值进行组合运算,得出频率表初始地址。

3.4 串行同步方式
接收端采用串行同步搜索方法进行数据帧的接收[12]。串行同步搜索方法是将本地
对应的已调序列信号与接收到的跳频同步头做相关运算,在检测时间窗的范围内相关
值没有高于门限电平,则捕获失败,继续搜索,若在检测时间窗的范围内相关值输出
高于门限电平,则意味着捕获成功,粗同步完成,立即停止搜索,系统进入跟踪状态。
在跟踪状态中,也是继续检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否相关值输出高于门限电平,此
时的时间范围相较粗同步要小一些,若满足条件则细同步完成,从数据开始位置开始
后续解调工作。此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3.5 所示。

待机
数据解调 延迟

Yes
Yes No No 捕获紧接
精确延迟 细同步 慢扫描 着四个峰

No Yes
延迟
延迟
粗同步
Yes
图3.5 同步帧同步过程中状态机示意图

(1)慢扫描
接收端首先用已知的本地 HTOD 信息确定的某几个同步频率对接收到的同步头
频率进行扫描,慢扫描方式和快扫描方式都可以,但为了减少频率合成器的复杂程度
这里采用慢扫描。从 PN1 开始重复 5 个脉冲长度,如果其中超过门限的相关峰出现,
则说明捕获到 PN1;如果没有相关峰出现,则改变为 PN2,时长为 5 个脉冲长度,检
20

万方数据
第三章 跳频同步

测是否有相关峰出现,若有则说明捕获到 PN2;如果没有则依次设置为 PN3,PN4


并进行检测,若没有相关峰,则从 PN1 开始,重复进行扫描,直至出现相关峰。
(2)粗同步跳频捕获
粗同步过程中根据跳频图案和 PN 码进行跟跳。若捕获到相关峰,则改变频率控
制字和相关 PN 码使其为紧接着的后 4 个脉冲,此时设置窗宽为 64,如果其中有 2
跳超过门限则认为捕获成功,粗同步完成。
例如若捕获到 PN1,则改变频率控制字和相关 PN 码使其后一跳脉冲为 PN2,然
后 PN3,PN4,PN1,如果其中有 2 跳超过门限则认为捕获成功;若捕获到 PN2,则
检测 PN3、PN4、PN1、PN2;若捕获到 PN3,则 PN4、PN1、PN2、PN3;若捕获到
PN4,则检测 PN1、PN2、PN3、PN4。
(3)细同步跳频跟踪
改变频率合成器进行细同步,f5 和 PN5,共 4 个脉冲,此时检测窗宽为 32。若 4
跳中的 2 跳超过门限,即认为细同步成功,将 2 跳超过门限的相关峰进行叠加,找出
最大值点,根据计算时延,确定细同步定时点。于此同时在 4 个相关峰中进行判决验
证粗同步,如果有 4 个相关峰中的 3 个超过门限,则可以认为同步是正确的,这样可
以减少假同步的概率。
(4)相关峰判决方式设计
令 d  ( d 1 , d 2 ,..., d i ,..., d 256 ) 作为相关器的输入数据,p  ( p1 , p 2 ,..., p i ,..., p 256 ) 表示本地
序列, pi 为经过 MSK 调制的本地 PN 序列,此相关器的输出结果为

256 256 256


C  d i pi    Re( d i pi )   Im(d i pi )
2 2
(3-1)
i 1 i 1 i 1

其中 Re() 和 Im() 分别表示取实部和虚部,其归一化的值为

C
l1  ~ (3-2)
C
~ 416 2 416
其中 C   d i   ( Re( d i )  Im( d i ) )
2 2

i 1 i 1

判决表达式为
H1
C
l1 ( n)=  (3-3)
C 
H0

事件 H 1 表示时间 n 有相关峰;事件 H 0 表示时间 n 时数据没有进入相关峰位置。


当没有噪声干扰,数据进入峰值位置时, di 的实部虚部和 pi 具有相同的符号,归一
化的相关器峰值输出为 l1  1 。
2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仿真结果
根据 3.4 节所确定的串行同步方式进行同步仿真,同步系统采取的调制方式为
MSK 调制,第二章已经分析了 MSK 的调制方法和解调方法。本章使用同步头同步法
中,发射端的 PN 序列经过 MSK 调制,接收端直接用本地经过 MSK 调制的相同 PN
序列与接收到的信号做循环相关确定是否捕获成功。
对收发两端的跳频同步头 5 种 32 位 PN 码进行 MSK 基带调制,8 倍采样率调制
出 256 个复数点,未调制的每跳 32 位信号后跟 33 个保护间隔 0 经过 MSK 调制后保
护间隔同样 8 倍扩展为 264 个 0。本章同步仿真中只需要 MSK 调制不需要 MSK 解调。
MSK调 制 后 频 谱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π -5π/7 -3π/7 -1π/7 1π/7 3π/7 5π/7 π

图3.6 MSK 已调跳频同步头频谱图

接收端选择升余弦低通滤波器,由上图可得到接收端低通滤波器的带宽
( 3   32M ) / 2  7 MHz ,设计出滤波器的阶数是 113。
7
信噪比很好时,这里设为 10dB,门限设为 0.3 时查看同步的相关峰与门限图,
如图 3.7,可看出已经同步成功,方案设计没有问题,同步后数据开始位置基本为 10456,
左右偏差不超过 3,与计算结果(32  33)  8  20  113 / 2  10456 一致。
漏同步概率图中横坐标为信噪比 SNR ,由于有 MSK 调制的 8 倍过采样,需要对
信噪比进行补偿,减去 10 lg(8)dB,每跳信息中每 32bit 信息后添加了 33bit 的 0 作为
保护间隔,这扩展的增益也需要减去,值由一个超帧中含信息的数据 bit 个数的对数
与 0 的 bit 个数的对数之比确定,本文超帧格式需要减去的增益是 0.9551dB。
22

万方数据
第三章 跳频同步

同步相关峰与门限
2500

2000

1500
相关值

1000

500

0
0 0.5 1 1.5 2 2.5
同步头序列 4
x 10

图3.7 信噪比 10dB ,门限 0.3 的同步相关峰

2500

2000

1500
相关值

1000

500

0
0 0.5 1 1.5 2 2.5
同步头序列 4
x 10

图3.8 信噪比 0dB ,门限 0.3 的同步相关峰

由上图可看出都已同步成功,信噪比越低时,门限的浮动越大。然后改变不同的
门限可以得到随着信噪比变化的单脉冲漏同步概率的变化,如图 3.9。

2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10

-1
10

-2
10
漏同步概率

门限 0.44
门限 0.4
-3
门限 0.35
10 门限 0.3
门限 0.29
门限 0.28
-4
门限 0.27
10 门限 0.26
门限 0.25
门限 0.24
-5
门限 0.23
10
-6 -5 -4 -3 -2 -1 0 1 2 3 4
信噪比( dB)

图3.9 不同门限下单脉冲漏同步概率

-1
10

-2
10
假同步概率

-3
10

-4
10

门 限 0.24
门 限 0.23
-5
10
-1.5 -1 -0.5 0 0.5 1 1.5 2
信 噪 比 ( dB )

图3.10 不同门限下假同步概率

由图 3.9 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是在相同信噪比下门限越低,漏同步概率越低,
但是门限也不能低于 0.25,低于 0.25 时产生假同步,门限越低,假同步概率越高,
24

万方数据
第三章 跳频同步

相同门限下假同步概率随信噪比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4.10;其二是在相同门限下,信
噪比越大,表明信道条件越好,漏同步概率也越低。
0
10

-1
10

-2
10

-3
10

-4
10
漏同步概率

-5
10

-6
10
门限 0.44
门限 0.4
-7
10 门限 0.35
门限 0.3
-8 门限 0.29
10
门限 0.28
门限 0.27
-9
10 门限 0.26
门限 0.25
-10
10
-5 -4 -3 -2 -1 0 1 2 3 4
信噪比( dB)

图3.11 不同门限下双脉冲漏同步概率

由报文格式知道 STDP 标准格式中 JTIDS 采用了双脉冲格式,传输两路相同的信


号但是载波频率不同,接收端只要同步上其中一路即可以正确接收信息,两路都漏掉
才是漏掉了信息,导致同步失败,所以漏同步概率 Pl  Pl ,大大提高了同步接收的
概率,但是出现一个假同步则都判断为假同步,假同步概率升高了变为
1  (1  Pf )  (1  Pf ),双脉冲格式矛盾的是降低了漏同步概率但提高了假同步概率。
双脉冲格式下的漏同步概率如图 3.10,明显的是漏同步概率确实降低很多。
由图 3.11 可得在达到 0.25 门限下在-1dB 处可以达到 10 5 漏同步概率,仿真中得
到此时的假同步概率为 0,说明跳频同步方法设计成功,最后确定门限为 0.25。

2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4.1 引言
经常使用的扩频技术大概有两种,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13]和跳频扩频技术(Frequency Hopping-FH)。在扩频通信的逐渐发展
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编码扩频方法,是由直接序列扩频与编码方法组合衍生出来的,
称 为 软 扩 频 (Tamed Spread Spectrum) 或 多 序 列 扩 频 (Multiple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14]。软扩频更适用于带宽有限,传输速率却有要求的情况下,比如 突发通信 ,
由于它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强的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一般的直接序列扩频码是信息码与伪随机序列码做模二加运算得到拓展后的码
序列,这种方式可以具有很高的扩频倍数,并且一定为整数倍。而软扩频是利用编码
的方式进行频谱拓展,用几位信息码元对应一个伪随机码,所以软扩频的扩频倍数经
常不是整数。

4.2 CCSK 循环移位键控


CCSK(Cyclic Code Shift Keying)[15]是一种常用的软扩频技术,关键在于选择一组
自 相 关 特 性 良 好 的 伪 随 机 序 列 作 为 基 序 列 S0 , 并 用 S0 及 其 循 环 移 位 得 到 的
S1 , S 2 , , S m 表示数据信息,从信息源序列对应伪随机序列及其循环移位的函数集。
它是一种 ( n , k ) 编码的软扩频信号( k  log 2 n ),k 位信息由长度为 n 的伪随机码表示,
k 位 信息 有 2 k 状态 ,表示 k 位信息码的 2 k 状态需要有 2 k 个长度为 n 的 伪随机码 ,其
扩频率 为 n / k 。

RC 1 / TC n
扩频率    (4-1)
Rb k / (nTC ) k

扩频增益是

n n
GP   10 lg( )( dB ) (4-2)
log 2 n log 2 n

其中 G p 是扩频率, RC 为扩频信号频谱宽度, Rb 为 信息比特率 ,Tc 为码元宽度,n 为


伪随机序列长度,k 为对应一个伪随机序列的信息比特数。
相比较传统的直接序列扩频方法,CCSK 软扩频方法在同样的信道带宽和伪随机

2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列扩频码长度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信息码元传输速率,其速率为直接序列扩频方
法的 k 倍,极大地增加了信道利用效率;即使在同样的信道带宽和信息码元传输速率
下,软扩频通信还是具有比直接序列扩频方法更好的性能,在二者扩频增益相同的情
况下,软扩频系统可以采用更长的扩频码,因为通过编码方式使符号速率降低,检测
性能也得到了提高[16]。
JTIDS 通信系统采用的是 CCSK(32,5)的软扩频技术,扩频倍数为 32/5=6.4,
32
扩频增益 10 lg =8(dB)。
5
伪随机序列的选择很重要,需要具有锋利的自相关函数,可以减少粗同步时的误
捕概率,而互相关函数越小越接近零,可以尽可能减少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需要有足
够长的码周期和复杂度,确保抗侦查、抗干扰能力;需要满足序列数足够多满足码分
多址的要求;并且要实际中易于制造、实现[17]。这里我们选择具有良好自相关特性的
M 序列作为 CCSK 的基序列。

4.2.1 添小项修正 M 序列
CCSK 编码系统中伪随机序列的自相关性对于扩频系统的作用影响非常大,我们
要选择循环码集的周期自相关主峰值很高的伪随机码。这样的伪随机序列有 m 序列,
部分的 Gold 序列,M 序列等都是满足条件的,适合作为 CCSK 系统的基码伪随机序
列。
自相关性能良好的 M 序列是最长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又称为全长序列,是
n
由 n 级非线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码长为 2 的周期序列,它已经达到了 n 级 移位寄存器
所能达到的最长周期,并且 M 序列的数量极多,远远超过 m 序列的数量。CCSK 软
扩频中的循环码集就可以以产生的 M 序列为基础,对其循环移位而生成,每一定长
度的信息序列由基准伪码序列的移位序列表示。
本文采用一种在 m 序列的基础上,通过 添加小项 修正移位寄存器的反馈逻辑来生
成 M 序列。由于 m 序列有了 2  1 个非 0 状态,唯独缺少由 n 个 0 组成的全 0 状态,
n

所以在通过 m 序列生成 M 序列时,需要在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个全 0 状态,即由 m 序列


的 2  1 码长变长为 2 码长的 M 序列。由于 m 序列发生器状态序列 10  00 状态的后续
n n

状态就是 00  01 ,可以在中间插入全 0 状态,即状态转移应为:


 10  00  00  00  00  01 
将产生 M 序列的状态即 x 1x 2x 3  x n 1 ( 00  0 )作为添加小项加入反馈逻辑项
中,特征多项式被修改为:

F (x 1 ,x 2 , ,x n )  x 1x 2x 3  x n 1  F0(x 1 ,x 2 , ,x n ) (4-3)

28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其中 F0(x 1 ,x 2 ,...,x n )为原 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

这里采用 n=5,C i  (45)8 的 m 序列,将其加长为 2n 的 M 序列,反馈逻辑函数为:

F (x 1 ,x 2 ,x 3 ,x 4 ,x 5 )  x 1x 2x 3x 4  x 5  x 3  1  x 1x 2x 3x 4  x 5  x 3  1 (4-4)

为了与修正小项的表示法一致,式中将 x k 记作 x k ,均表示移位寄存器的 c k  1 。
一种此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如下图 4.1。

D1 D2 D3 D4 D5

0000 状态检测器

图4.1 n=5, C i  (45)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设初始状态为 00001,左为低位。图中 0000 检测器作用是检测到低四位为 0000


时则输出 1 ,否则输出 0 。使用 Matlab 实现这种方法的 M 序列生成,其状态转移如表
4.1,一列为一个状态,在 00001 和 10000 状态之间插入了 00000 状态生成全长序列。
输出的 M 序列为 1000,0010,0101,1001,1111,0001,1011,1010。

表 4.1 n=5, Ci  (45)8 的 M 序列状态转移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0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1

2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30

25

20

15

10

-5

-10

-15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2 n=5, C i  (45)8 的 M 序列自相关函数

以相同方法采用 n=5, Ci  (67)8 的 m 序列补充全零状态生成的 M 序列框图 4.3。

D1 D2 D3 D4 D5

0000 状态检测器

图4.3 n=5, C i  (67)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输出的 M 序列为 1000,0011,1001,1011,1110,1000,1001,0101,其自相关特性如下图。

30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35

30

25

20

15

10

-5

-10

-15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4 n=5, C i  (67)8 的 M 序列自相关函数

采用 n=5, Ci  (75)8 m 序列补充生成的 M 序列框图如下图 4.5。

D1 D2 D3 D4 D5

0000 状态检测器

图4.5 n=5, C i  (75)8 的 M 序列发生器结构逻辑图

输出的 M 序列为 1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其相关特性如下图 4.6。

3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30

25

20

15

10

-5

-10

-15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6 n=5, C i  (75)8 的 M 序列自相关特性

资料中 JTIDS 链使用的 S 基序列为 0111,1100,1110,1001,0000,1010,1110,1100。

35

30

25

20

15

10

-5

-1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7 JTIDS 使用的 M 序列 S

32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图 4.2,图 4.4,图 4.6 这三种通过级数等于 5 的三种 m 序列补充获得的三种 M


序列以及图 4.7 资料中使用的 M 序列 S 的自相关特性都很好,最大值为 32,周期自
相关主峰值很高,在   PT c 时(其中 P 是码序列周期,Tc 码元宽度),自相关值很小,
并且好的自相关性需要主峰周围的小尖峰很小,较高的小尖峰离主峰较远,可以防止
循环相关运算时产生假高峰。通过比较发现,n=5, C i  (75)8 的 m 序列补充的 M 序
列 S 为 1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 自相关函数在   PT c 时的最大值部
分更小,基本在[-6,6]之间,且一个周期只有两次超出,所以选择图 4.6 的 M 序列作
为 CCSK 软扩频的基序列 S。

4.2.2 CCSK 编码模块


CCSK 软扩频编码模块部分,需要先选定码长为 32 的伪随机序列 S 0 ( S 0 已经由
前面 4.3 节的 M 序列确定 1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然后再产生一
个初值为 0、长度为 32 的十进制自然序列 A,根据给定的 5bit 信息值 x ,计算 A 序
列中各元素与 x 相差的值,差值序列再分别与 32 做求余运算,便生成了 S 0 循环左移
后各元素的 索引值 ,随后便通过索引值与 S 0 一一对应完成循环移位。
在 JTIDS 系统的消息格式中,对经过 RS 编码的报头和编码并交织后的数据码元
信息进行 CCSK 编码,即(32,5)编码。在对码长为 32bit 的 CCSK 码字 S 0 循环左移 n 次
后,就构造了第 n 个码元映射码长为 32 位的 CCSK 码字[18],n 是被编码码元(00000 
11111)。

表 4.2 32bitCCSK 码字与 5bit 码元映射关系

码元(5bit) CCSK 码字(32bit)


00000 S 0  1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
00001 S1  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1
00010 S 2  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10
00011 S3  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0100
 
11111 S31  0100,0001,1001,0011,1110,1110,0010,1011

由 4.2 表可知此 CCSK 各码字之间最小码距为 16。

 31, 31 
Dmin  min  Dmn S m xorS n ( m  n )   16 (4-5)
m 0,n 0 

其中 xor 表示异或运算, D mn 表示 S m 和 S n 间的码距。当接收的信息比特中错误的比

3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min
特个数不大于  8 就可以无差错的纠正该 5bit 符号[19],CCSK 编码方式的编码增
2
益大约为 3dB。

4.3 CCSK 循环相关解扩


4.3.1 传统方法
在 JTIDS 系统中 CCSK 解扩位于 MSK 解调后面,这时已经过 A/D 采样、下变频、
低通滤波、MSK 解调等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然后使用数字相关器对基带码流做循环
相关运算,经过相关峰门限判决进行 CCSK 解码,这是最常用的 CCSK 解扩方法—
—循环相关检测方法[20],其中数字相关器的设计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21]。
(1)频域实现方法
假设解调后的一个脉冲序列是 r  S n (t ) ,本地伪随机序列是 S 0 (t ) ,n 是序列移位
值,相关器输出为


y(t )   r( )S (

0
 t )d  (4-6)

傅里叶变换对应频域为
Y ( )  R( )  S 0*( ) (4-7)

y  IDFT (DFT (r )  DFT (S 0 )) (4-8)

将时域的卷积运算转化为频域的乘法运算,将其对应元素相乘,输出为
( y 0 , y1 , y 2 ,..., y M 1 ) ,最大的 y 即为该脉冲对应的循环移位码 S n (t ) ,根据映射输出该循
环移位码对应的数据符号[22]。
(2)时域实现方法
循环相关检测法的时域实现方法又称为两级串联型相关处理方法,是将两个
32bit 相关器级联成 64bit 相关器,这是为了保证至少有一个全相关峰。具体做法是
将两个基码序列首尾连接,组成长度为 2M 的本地伪随机码序列:
{a0 , a1 , , a29 , a30 , a31 , a0 , a1 , , a29 , a30 , a31}
输入解调后的信号如果为基序列其中的一种 32bit 循环移位码时,相关器输出对
应的相关峰信号。如果是零码片延迟 {a 0 , a1 ,  , a 29 , a 30 , a31 } ,则会出现两个全 相关峰 。
如果是一码片延迟,输入信号是基序列的 1 位循环移位码时,会出现一个全相关峰,
全相关峰的时序延迟了一个码片单位。相关峰时序延迟示意图如图 4.8。

34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0 码片延迟相关峰

1 码片延迟相关峰

15 码片延迟相关峰

图4.8 相关峰时序延迟

所以可以推出当输入信号是基序列的 N (0  N  31) 次循环移位码时,得到的全相


关峰是推迟了 N 个码片时间的相关峰,可推出循环移位的位数 N ,即可解出信息码。
比较全相关峰的输出时间同 0 码片延迟基准相关峰之间的时间差,除以一个码片宽度
Tc ,计算 CCSK 码字的移位数 N,检测出该移位码相应的伪随机序列,通过 32bit CCSK
码字和 5bit 信息码映射关系输出解扩后信息码。
实际系统中采用的非相干接收技术的接收序列相关运算结果是复序列:

l
y (lTs )   S (i ) S0* (i  nTs N samp  ( M  1)Ts N samp  l ) (l  0,1,..., 2 M  1)
i 0
(4-9)
其中 Ts 是采样时间间隔, N samp 是每一码元采样点数, n 是移位位数,M 是未级联的
伪随机序列长度,这里为 32。
上式相关函数的绝对值得到相关峰值,令 i   i  nTs N samp  ( M  1)Ts N samp  l

2 2
 l   l 
y (lTs )   S (i ) S 0 I (i)   S (i ) S 0Q (i) (4-10)
 i 0   i 1 

S n 和 S 0 的相关峰之间距离是 l n  l0  nTs N samp  mTc ,其中 Tc 是码元宽度。


两级串联型相关检测法的逻辑电路使用的硬件资源少,但是需要判别真假相关峰,
要对全相关峰定时检测、排除部分干扰相关峰,对定时时序的要求很高[23]。

4.3.2 仿真框图
系统链路级仿真中不考虑跳频,并假设系统已经完全同步,这些假设并不影响系
统性能仿真[24]。消息序列如第二章报文格式所介绍使用 35bit 报头,以及三个 75bit
消息字做数据部分,对报头做 RS(16,7)编码,消息字做 RS(31,15)编码,随后取出报
3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头,对三个消息字的比特信息做深度为三的块交织,交织完成后进行 CCSK(32,5)软
扩频编码,射频部分进行 MSK 调制,载波为 75MHz,码元宽度为 8,发送端系统搭
建完成,系统仿真框图如图 4.9。
RS(16,7)
报头(35bit) 编码
交织 CCSK MSK
串并转换 编码 编码 调制
消息字 消息字(75bit)
序列 RS(31,15)
消息字(75bit)
编码
消息字(75bit) 解扩后 解调后
误码率 误码率 信道
系统 RS(16,7)
误码率 译码
恢复 解 CCSK MSK
序列 并串转换 交织 解码 解调
RS(31,15)
译码

图4.9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信道采用两种信道仿真,分别是高斯信道以及莱斯衰落信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采用 8 倍过采样,在横坐标是信噪比 SNR 的时候仿真的信噪比需要减 10 lg(8)dB。

-60

-70

-80
功率谱幅度/(dB/Hz )

-90

-100

-110

-120

-130

-140

6.5 7 7.5 8 8.5


频 率 /Hz 7
x 10

图4.10 经 CCSK 软扩频的已调信号功率谱

36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60

-70
功 率 谱 幅 度 /( dB/Hz)

-80

-90

-100

-110

-120

-130
7.3 7.35 7.4 7.45 7.5 7.55 7.6 7.65 7.7
频率 /Hz 7
x 10

图4.11 没有经过 CCSK 软扩频的已调信号功率谱

由 4.2 节理论得知,软扩频的扩频系数是 32/5=6.4 ,扩频增益 10 lg 6.4  8dB 。下


图分别是经过 CCSK 软扩频后 MSK 调制后的功率谱图和未经过 CCSK 软扩频,在块
交织后直接进行 MSK 调制的功率谱图。
图 4.10 为经过 CCSK 软扩频后已调信号功率谱,可以看出经过扩频后的主瓣宽度
约为 8MHz。图 4.11 为没有经过 CCSK 软扩频直接 MSK 调制的信号功率谱,主瓣宽度
约等于 1MHz。上图信号频带比下图原信号频带展宽了接近 8 倍,说明 CCSK 模块的仿
真设计合理。

4.3.3 高斯信道
加性高斯白噪声 AWGN 是通信系统仿真中很常用的一类噪声,是现实世界噪声的
一类数学建模。均值代表噪声信号的幅度,方差代表噪声信号的功率,用均值和方差
来建立噪声这种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加性高斯白噪声是均值为 0 的平稳高斯随机过
程,其概率密度函数幅度符合高斯分布,功率谱在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平坦,看做一
个常数。高斯信道即是添加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噪声功率大小影响接收端误符号
率的大小。
在高斯信道下接收的信号表示为
y (t )  x (t )  n (t ) (4-11)
式中,x(t )表示发射信号,n(t )表示均值为 0 ,方差为  n2 的高斯白噪声。在 通信系统
3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能仿真中,信噪比和误码率是十分重要的性能指标,体现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抗干扰
程度和信息传输的准确率。
0
10
msk 解 调 后 误 码 率

-1
10
误码率

-2
10

-3
10

-4
10
-6 -4 -2 0 2 4 6 8
信 噪 比 ( dB )

图4.12 MSK 相干解调误码率

MSK 高斯信道下相关解调的误码率作为是否采用 CCSK 软解扩后系统误码率性


能比较的基准。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5
10
系统误码率
ccsk 解扩后误码率
msk 解调后误码率
-6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信噪比( dB)

图4.13 高斯信道下误码率仿真
38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使用仿真平台 Matlab 仿真此传统方法,


通过 MSK 调制解调的误码率,通过 CCSK
软扩频和 MSK 调制解调的误码率以及通过前向纠错编码 RS 编码、CCSK 软扩频和
MSK 调制解调的系统误码率的三个阶段的误码率曲线。
图 4.13 给出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单脉冲格式的三个误码率曲线图,分
别是只通过 MSK 调制解调的误码率,只通过 CCSK 软扩频和 MSK 调制解调的误码率以
及通过前向纠错编码 RS 编码、CCSK 软扩频和 MSK 调制解调的系统误码率的三个阶段
的误码率曲线,从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出随着信噪比增大,误码率明显降低;其次看到
信号经过前向纠错编码,交织技术,CCSK 软扩频等多个抗干扰措施后,系统误码率
下落幅度远大于只通过 MSK 调制的基准误码率,大概有 11dB 的增益,这说明在信
噪比一定的情况下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和软扩频技术会使数字通信系统有不少的
增益。可以看出 RS 编译码大概带来 3~4dB 多增益,软扩频大概 7~8dB 增益。
在信噪比大于-4 dB 时,软扩频的误码率下降加快,大于-3dB 时比信号直接 MSK 调
制解调后的基准误码率低得多,软扩频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加强显
而易见。
当信噪比小于-3 dB 时,软扩频和前向纠错信道编码对系统性能优化的作用微乎其
微,因为信噪比小于-3 dB 时已超过了扩频系统的干扰容限,前向纠错码 RS 码已经纠
正不了系统发生的这么多错误了。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有 CCSK模 块
没 有 CCSK模 块
-5 msk 解 调 后 误 码 率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信 噪 比 ( dB)

图4.14 高斯信道下 CCSK 软扩频有无对比误码率

3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14 是高斯信道下有、无 CCSK 软扩频对比的误码率,采用方法二的系统误


码率比没有添加 CCSK 模块的系统误码率大概增加了 6dB 增益,从趋势可以看出会
增长到 7dB~8dB 左右,在没有添加 CCSK 模块时,信噪比低于 0dB 时 RS 码都不能
正常工作,添加 CCSK 模块后,信噪比低于-4dB 时 RS 码不能正常工作,可见软扩频
在高斯信道下抗干扰性能明显,效果很好。

4.3.4 莱斯信道
在实际的无线通信信道中,信源端和信宿端间常常存在很多条信号传播的路径。
正因为多径的存在,接收的信号可能是原信号的增强版或者削弱版,这决定于自由传
播的波形相位叠加的关系。由于传输时延不同,接收端可能收到发送端的长度展宽的
脉冲信号,或者多于发送端发送的脉冲信号,即时延展宽。
JTIDS 是军事视距范围内的数字通信基本系统,接收的信号是视距分量(Line of
Sight, LOS)和大量散射分量的叠加,信道模型建立为莱斯衰落信道[25]。这些具有随
机相位的散射分量向量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其叠加服从的分布是瑞利分布,其复包
络可以视为复高斯过程。
莱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

R  R 2  A2   RA 
P( R)  exp    I0   (4-12)
2  2    2 

其中 R 是正弦(余弦)信号与窄带高斯随机信号复合的包络, A 是主信号幅度峰值,
 2 是多径信号分量的功率, I 0   是修正的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莱斯因子 K 用来描绘莱斯分布,是主径与其他径的功率比值。

A2
K
2 2 (4-13)

当主信号幅度峰值 A 趋于 0 时,即 K 趋于 0 ,表示没有可视路径,莱斯分布变为


瑞利分布。多径信道莱斯衰落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坦衰落,另一类是频率选择性衰
落。
发送端发射出来的带通信号复包络为:

S (t )  Re[ s (t )  e j 2f ct ] (4-14)

接收机不动的情况下接收的信号:

40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xi
y(t )   ai  s(t  )
i c
xi x
  ai  Re{s (t  ) exp( j 2f c (t  i ))}
i c c
x x
 Re{ ai s (t  i ) exp( j 2 ( f c t  i ))} (4-15)
i c 

其中 xi 表示第 i 条路径长度, a i 表示第 i 条路径的衰减,  表示波长,c 表示光速。

y(t )  Re[ y(t )e j 2fct ]


xi x
y (t )   ai s (t  ) exp( j 2 i )
i c 
x
y (t )   ai s (t   i ) exp( j 2 i ) (4-16)
i 

xi
其中  i  ,表示每条路径延迟。
c
若接收机在移动当中,会产生多普勒频移, xi 也会发生变化,每个路径的频率也
会发生变化,接收的信号变为:

xi  xi x  xi
y (t )   ai s (t  ) exp( j 2 i ) (4-17)
i c 

路径长度变化量为 xi  vt cos i ,其中 v 为接收机运动速度,  i 接收方向与运动速


v
度的夹角,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是 f d  cos i 。

加上多普勒频移后接收的信号为

xi vt cos  i x v
y (t )   ai s (t   ) exp( j 2 i ) exp( j 2 t cos  i ) (4-18)
i c c  

其中 vt cosi 远小于 xi ,可忽略不计。


c c
x
令 ai  ai exp( j 2 i )
c
v xi
 y (t )   ai exp( j 2 t cos  i ) s (t  )
i  c
v
  ai exp( j 2 t cos  i ) s (t   i ) (4-19)
i 

(1) 若主要是接收机近端散射,则  i 几乎相同,只有一条可分辨路径,产生


4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是平坦衰落,此时信道即为平坦衰落信道。

y (t )  s (t   1 ) ai exp( j 2f mt cos  i ) (4-20)


i

v
其中 f m  。

N
信道冲击响应为 h (t , )   (   1 )  ai exp( j 2f m t cos  i ) ,
i

令冲击响应函数  ai exp( j 2f mt cos  i )  u (t ) exp[ j (t )]   (t ) ,


i

y (t )  s (t   1 )  (t ) 。 (4-21)

(2)若不仅有近端散射体,还有远端散射体,会有明显的多径效果,有多条可
分辨路径,各径有明显的时延差。假设共有 M 条可分辨路径,第 m 条形式:

y m(t )  s(t  t m ) m(t ) (4-22)

M
接收信号 y(t )  
m
s(t
1
 t m ) m(t ),
N
冲击响应 h(t , )  i (   m ) m(t )。

这种情况下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不同频率分量受不同影响。路径间的延迟差 
若为 0 则该信道为莱斯平坦衰落,若  不为 0,则为莱斯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26]。
本文对 3 条固定路径进行建模,多径衰落信道建模为一个线性有限脉冲响应滤波
器,验证上述系统在平坦衰落莱斯信道下的系统性能。简化信道模型如下,信道中有
三条路径,信道增益向量为 heq ,一条是视距路径,信道增益为 hLOS , hLOS 由其他散
射分量的能量与莱斯因子 K 的乘积算出,另外两条是具有瑞利分量的路径,信道增
益分别为 h1 , h2 ,复包络建模为复高斯过程。一般来说,信道的变化速率与数据传输
速率相比要小,多径信道被认为是稳定的,称为静态多径[27]。此模型下接收信号为:

y (t )  s (t )  heq  n (t ) (4-23)

式中, 表示卷积,表示发送信号, n (t ) 表示均值为 0,方差为计算得出  P  (其


 
 Eb / N 0 

中 P 为传输信号能量, Eb 是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 heq 表示信道增益。


N0

42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5
10 传 统 方 法 系 统 误 码 率 712550
解扩误码率
msk 解 调
-6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信 噪 比 ( dB)

图4.15 莱斯信道下传统方法系统性能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高斯系统误码率
高 斯 ccsk 解 扩 误 码 率
高 斯 msk 解 调 误 码 率
-5
10 莱 斯 系 统 误 码 率 712550
莱 斯 ccsk 解 扩 误 码 率
莱 斯 msk 解 调 误 码 率
-6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信 噪 比 ( dB)

图4.16 传统方法在莱斯信道和高斯信道下性能比较

图 4.15,图 4.16 是在莱斯因子 7dB,多径时延(0,0.1ms,0.2ms),各径功率(1dB,


0.5dB,0.5dB),频偏为 0 时的系统误码率。由图 4.17 可以看出相比较高斯信道下解

4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调误码率增大很多,大约向右平移了 6dB, CCSK 解扩误码率大概向右平移了 5dB,


系统误码率比高斯信道下向右平移了 3dB 多,若径数增加,时延变长,其他径功率
增大,性能会更差。

-1
10
误码率

-2
10

7dB-0.1,0.1ms-100Hz
7dB-0.1,0.2ms-100Hz
8dB-0.1,0.2ms-100Hz
7dB-0.1,0.2ms-50Hz
-3
10 7dB-0.2,0.4ms-100Hz
7dB-0.1,0.2ms-0Hz

-6 -4 -2 0 2 4 6 8 10
信 噪 比 ( dB )

图4.17 莱斯信道参数影响

改变莱斯信道的参数,发现频偏对于系统的影响很大,主要由于采用 MSK 调制
方法,它是最小频移键控,两个频点不容易区分,添加频偏校正有利于改善此不足。
多径时延增大,莱斯因子减小,其他径功率增大,都会导致系统误码率越差。
综上传统方法的 CCSK 解扩在多径信道下性能损失严重,作为参照对比。对于是
否利用信道信息将改进方法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分别为已知信道增益 h 的情况和未知
信道增益 h 的情况。下文以改善多径环境下的系统性能为出发点提出基于 CCSK 解扩
的改进方法。

4.4 已知 h—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


传统方法在多径信道下没有利用多径信息,所以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的方法是
利用多径信息信道增益 h 观察是否能提高多径下系统性能。

4.4.1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


信道增益由数据帧同步头中已知序列作为导频序列[28],进行信道增益的估计[29],
这里假设已知信道增益 h。CCSK 基序列为收发已知序列,在同步建立后,接收端使
44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用扩频的基序列进行 MSK 调制,与已知信道增益 h 卷积,然后与接收的数据序列循


环相关,输出最大值对应的码字,此运算是复数运算,因为基序列携带多径信息所以
解调更准确,并且接收端不用进行 MSK 解调降低了接收端的复杂度,
原理框图如下。

循环相关
CCSK 码字 解扩数据
MSK 信道 h

CCSK 基序列
MSK

h
图4.18 信道 h 已知的改进解扩方框图

改进的 CCSK 基序列为


S 0  S 0  h (4-24)

其中 S 0 为 CCSK 扩频中的基序列经过 MSK 调制的复数序列,h 为估计的信道增益[30]。


S  为经过 MSK 调制的复数信号,随后用 S  与接收数据进行循环相关取最大相关峰
0 0

所对应的 5bit 信息值。

4.4.2 系统仿真

RS(16,7)
报头(35bit) 编码
交织 CCSK MSK
串并转换 编码 编码 调制
消息字 消息字(75bit)
序列 RS(31,15)
消息字(75bit)
编码
消息字(75bit) 解扩后 解调后
误码率 误码率 信道 h
系统 RS(16,7)
误码率 译码
恢复 解 CCSK MSK
序列 并串转换 交织 解码 解调
RS(31,15)
译码
CCSK
MSK
基序列

图4.19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以蒙特卡洛方法仿真验证上述算法是正确的,按照上图 4.19 搭建平台,仿真中 h


信息由信道参数得到,CCSK 原始基序列为扩频基序列,多径信道采用莱斯衰落信道,
4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莱斯因子 7dB,三径功率分别[1dB,0.5dB,0.5dB],延迟分别(0,0.1ms,0.2ms),
频偏为 0。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5
10
解扩误码率
系统误码率 h712550
-6
10
-8 -7 -6 -5 -4 -3 -2 -1 0 1 2
信噪比( dB)

图4.20 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莱斯信道下性能

改进 CCSK 基序列方法莱斯信道下蒙特卡洛仿真图如上 4.20。由系统误码率的快


速下降可知改进解扩基序列的方法有效。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传 统 方 法 712550
改 进 基 序 列 h712550
-5
10
-7 -6 -5 -4 -3 -2 -1 0 1 2 3
信 噪 比 ( dB )

图4.21 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
46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由图 4.21 得出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将系统抗多径干扰性提高了大约 5dB,甚至


好于 4.3.2 小节中高斯信道下传统方法的误码率,将此联合 MSK 解调和 CCSK 解扩
的改进基序列方法应用于高斯信道下,也有显著提升。
0
10

-1
10

-2
10
误 码 率

-3
10

-4
10

h 7dB-0.1,0.2ms-0.2,0.2dB-0Hz
h 7dB-0.1,0.2ms-0.5,0.5dB-0Hz
h 7dB-0.2,0.4ms-0.5,0.5dB-0Hz
-5
10
-8 -7 -6 -5 -4 -3 -2
信 噪 比 ( dB )

图4.22 改变莱斯信道参数的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

随后改变了莱斯信道的信道参数进行仿真,如上图 4.22,可知当延迟时间减小时,
或当其他散径功率减小,主径突出时,误码率曲线会左移,性能更好。

4.4.3 信道估计偏差
前面的分析都是在信道估计准确的前提下进行仿真,得到很好地效果,下面讨论
当信道估计存在一定偏差时,该算法的容错性。
当信道估计存在偏差时,估计的信道增益 hˆ表述如下:
hˆ  h   n h (4-25)
其中 h 是准确的信道增益, h 是单一功率为 1 的复高斯随机变量,  n 为信道估计偏
差的噪声功率。为了证明改进基序列方法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在存在多少信道估计偏
n
差下仍能有效工作,以 为横坐标,误码率为纵坐标进行仿真。其中,  l 为莱斯信
l
n
道的信号功率, 比值为大于 0 小于 1 的数,为估计偏差。
l
仿真参数中高斯白噪声功率选定一合适值,根据图 4.20 定为-2.5dB,跟随估计偏
差变化的误码率应从 10 4 数量级开始,多径信道仍为 4.4.2 中仿真使用的莱斯信道。

4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10

-1
10
误码率

-2
10

-3
10

系统误码率
MSK解 调 误 码 率
-4
1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信道估计偏差

图4.23 信道估计偏差下系统误码率

图 4.23 表明,所提出的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系统性能可靠,相同信道下


MSK 解调误码率远高于存在偏差的系统误码率,为了保证 10 3 的误码率,信道估计
可以达到 12%的相对误差。

4.5 未知 h—CCSK 码字加扰方法


4.5.1 CCSK 码字加扰方法
信道增益 h 未知时,使用 CCSK 码字加扰码[31]的方法对于多径干扰也有效果[32]。
基本原理是当对 CCSK 扩频码字加扰码时,接收端接收到的是多径叠加的 CCSK 码
字加扰信号,对接收序列异或相同扰码相当于对各径序列异或扰码。有延迟的旁径上
CCSK 码字加扰传输后,由于同步后解扰、解扩时未对齐会被当做噪声处理,不构成
解扩中的假相关峰的影响;无延迟的主径上 CCSK 加扰码字可以正常解扰出原序列。
比如图 4.24 中 CCSK 码字加扰 1 序列是主径序列,与 PN 扰码序列对其,解扰恢复
原始 CCSK 码字。CCSK 码字加扰 2 序列是旁径序列,因多径而偏移,解扰时由于
PN 自相关性良好,在后续 CCSK 解扩时变为噪声序列。
扰码序列的选择很重要,要求与 CCSK 扩频基序列长度相同,自相关性能优秀,
与 CCSK 扩频基序列互相关极低的伪随机码。
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48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PN 扰码序列 PN 扰码序列
传输(多径)
异或 接收 CCSK 码字加扰 1 异或 CCSK 码字
序列
CCSK 码字 CCSK 码字加扰 2

图4.24 加扰消除多径影响原理图

4.5.2 扰码序列

35

30

25

20

15

10

-5

-10

-15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25 扰码序列和 CCSK 基序列的互相关特性

扰码的 PN 序列要求自相关特性良好,和 CCSK 的基码序列的互相关特性越接近


0 越好,长为 32bit,经过多个 PN 序列之间互相关性进行比较,找到 4.2.1 小节中提
出的采用 n=5, Ci  (67)8 的 m 序列补充全零状态生成的 M 序列(1000,0011,1001,1011,11
10,1000,1001,0101)拥有很好的自相关性,如图 4.4,并且和系统仿真中 CCSK 扩频
采用的基序列拥有较好的互相关性,如图 4.25。该序列的互相关与自相关的比值为
9 2 / 322  0.0791 。所以采用序列 1000,0011,1001,1011,1110,1000,1001,0101 为扰码
序列,并且在加扰过程中改变扰码序列对其循环移位。

4.5.3 系统仿真
在相同莱斯信道参数下仿真,莱斯因子 7dB,三径功率分别[1dB,0.2dB,0.2dB],
延迟分别(0,0.1ms,0.2ms),频偏为 0,路径增益总功率期望值为 1,仿真框图如
4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图 4.26。
加扰
RS(16,7)
报头(35bit) 编码
交织 CCSK MSK
串并转换 编码 编码 调制
消息字 消息字(75bit)
序列 RS(31,15)
消息字(75bit)
编码
消息字(75bit) 解扩后 解调后
信道
误码率 误码率
系统 RS(16,7)
误码率 译码
恢复 解交织 CCSK MSK
序列 并串转换 解码 解调
RS(31,15)
译码 解扰

图4.26 系统数据链路层仿真框图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系 统 误 码 率 712220
MSK解 调 误 码 率
解扩后误码率
-5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信 噪 比 ( dB)

图4.27 CCSK 码字加扰抗干扰性能

由图 4.27 和图 4.28 可以看出 CCSK 加扰方法在多径信道下是有效的,与传统方


法相比较,加扰方法使系统性能在多径环境下提升了大约 1.5dB,效果明显,主径旁
径比值越大,加扰效果越好。并且加扰的异或操作简单,硬件易于实现。

50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0
10

-1
10
误码率

-2
10

-3
10

CCSK加扰方法
传统方法
-4
10
-7 -6 -5 -4 -3 -2 -1 0 1 2
信噪比( dB)

图4.28 传统方法与 CCSK 加扰方法对比

4.6 抗干扰分析
4.6.1 通信抗干扰基本理论
为了衡量扩频系统抗干扰能力的优劣,引入处理增益 Gp ,定义为接收机解扩(跳)
器的输出信号噪声功率比(S / N )out 与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噪声功率比(S / N )in ,表明
信号增强并抑制接收机接收的干扰信号能力的衡量值,也表示经过系统后信号信噪比
的改善程度[33]。已知处理增益 Gp 越大,整体的抗干扰性能就越好,跳频系统的处理
增益为 10 lg(51)  17dB 。
干扰容限也是衡量抗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将扩谱通信系统能进行一对一正
常工作的世纪抗干扰能力称为干扰容限 M j 。

M j  G p  [Ls  (S / N 0 )out ] (4-26)

式中(S / N 0 )out 是接收机输出后所需的信噪比的最小值;Ls 是扩频通信解扩的固


有处理损耗,由扩谱信号处理以及实际生产中的不可避免误差造成的固有损伤,干扰
容限一般小于处理增益。据工程经验,Ls 一般为 1  2.5dB 数量级,最大不超过 3dB,
Ls  (S / N 0 )out 一般为 5dB 数量级。对于跳频系统,以跳频接收机常规水平,设跳
频频率数为 N, Ls 为 2.5dB,跳频系统需要的最小输出信噪比(或信干比)的阈值为
5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dB ,带入(4-26)得到跳频系统的干扰容限是 0.32N(百分比),此跳频系统干扰


容限转换 dB 单位为 12.1dB。得出一般跳频系统的干扰容限是正常工作频率点数的
30%~40%[34]。
通信干扰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干扰信号本身的大小,还与通信信号的大小有关,
即通信系统接收端输入的干扰信号与数字信号功率比值有关,这比值简称“干信比”,
为提高干扰的有效性,应尽可能提高干信比。影响干信比的因素还有通信体制、纠错
能力、抗干扰措施、采用的干扰信号样式、干扰方式等。把针对某一具体通信信号的
接收方式达到有效干扰所必需的干信比称为“干扰压制系数”,干扰压制系数主要取决
于通信信号的接收方式,也与干扰样式有关。
抗干扰的理想境界是达到最佳干扰,所谓最佳干扰就是全部控制住对方的无线通
信使其无法正常通信,分别在频谱域度、时间维度、功率能量维度等多域上压制数据
信号,并且人为或自然的干扰信号波形和目标信号波形有相关性。核心是信号相关,
功率压制,希望提升数字系统接收端的干信比。

4.6.2 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信号
之前讨论的是自然干扰下系统性能,本节讨论下人为干扰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干扰样式中采用与通信传输格式越接近的干扰信号越好,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最好
采用数字调制的干扰信号,作用于接收机端,具有与通信信号相同或相近的频域、时
域等特征。所以采用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35],可以干扰发射机
处,也可以干扰接收机处,本文仿真约定将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添加于接收端处进行
干扰。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主要由误码率判断,干扰信号的增强,导致接收端接收的
合成波形变化,使判决统计量变化造成误判,当误码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通信链路会
中断,这样就达到了干扰的目的,其时域表达式如下。


J(t)  A J n  g t  nTj  cos  2fjt    (4-27)
n 0

其中 J n  1 是随机序列,n 是随机序列长度, g (t ) 是宽度为 T j 的矩形脉冲,fj 是


中心干扰频率,要大于 J n 的码元速率。随机序列 J n 由 Matlab 随机生成,码速率为
5MHz,干扰频率为 75MHz。

52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0.5
幅度

-0.5

-1

-1.5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时间

图4.29 干扰信号时域谱

-60

-80

-100
dB/Hz)
功 率 谱 幅 度 /(

-120

-140

-160

-180
0 0.5 1 1.5 2 2.5 3
频 率 /Hz 8
x 10

图4.30 干扰信号功率谱

5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00

3000

2500

2000
幅度

1500

1000

500

0
0 1 2 3 4 5 6
频率( Hz ) 8
x 10

图4.31 干扰信号频谱

改变幅度 A 改变干扰功率,改变 T j 改变带宽,改变 f c 改变干扰频带的中心频率。


二元随机码序列调制干扰信号能量集中,旁瓣分量小,频谱是两个 Sinc 函数,通过
改变幅度可以提高噪声功率,常与锯齿波结合产生梳状频谱进行宽带阻塞式干扰。

4.6.3 多频点阻塞式干扰样式
多频点阻塞式干扰是对某一频率范围进行强功率干扰,使系统这一频段范围内不
能实时通信,属于非相关干扰。不需要频率对准,与跳频图案算法无关,设备相较瞄
准式干扰设备简单,对干扰功率要求较高,需要压制住通信信号。阻塞式干扰还分为
连续阻塞式干扰以及梳状阻塞式干扰,前者频谱在干扰频段内连续分布,后者在干扰
频段内成梳状分布,如果知道跳频通信的频率间隔,梳状阻塞式干扰的发射功率更集
中于目标频段,效果更好。
针对跳频系统的频率集一般不改变,在干扰功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固定频点
进行干扰。当个别频点和部分宽带阻塞干扰时,跳频系统会产生“频率盲区”而损失系
统性能,导致系统误码率变为 0.5  J / N ,随着干扰频点数 J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即“盲跳频”现象,此时跳频系统实际得到的有效跳频处理增益只有理论值的三分之一
左右[36]。
在干扰功率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破坏通信链路的同步性能,若长时间失步、无
法建立同步即达到了预期的干扰目的。此通信系统在 51 个频点上采用跳频的技术,
由第二章帧格式可知同步头部门有 16 个脉冲用于粗同步,8 个脉冲用于精同步,随
54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后 186 个脉冲发送数据,同步规则是首先进行粗同步四选二,粗同步成功后进行精同
步的同步跟踪,如果主要影响到粗同步无法完成,则同步失败,信息无法传输。即主
要影响到粗同步中的 8 个频点的同步,由同步规律可知道,若影响到 8 个中的 5 个或
5 个以上,同步失败。下式为在未知粗同步头的 8 个频点的情况下,干扰频点使同步
失败的概率 P,N 为干扰的频点个数。

0
 3 5 8
N  0,1,2,3,4
(C51 N C N ) / C51 N 5
(C 3 C 5  C 2 C 6 ) / C 8
 51 N N 51 N N N 6
P(8)   3
51

(C51 N C N  C51 N C N  C51 N C N ) / C51


5 2 6 1 7 8
N 7
(C 3 C 5  C 2 C 6  C 1 C 7  C 8 ) / C 8
 51 N N 51 N N 51 N N N 51 48  N  8
1 N  48,49,50,51

(4-28)

0.9

0.8

0.7
P同 步 失 败 的 概 率

0.6

0.5

0.4

0.3

0.2

0.1

0
0 10 20 30 40 50 60
N干 扰 频 点 数

图4.32 多频点阻塞干扰概率

由图 4.32 可知,在未知同步头使用频点情况下,干扰成功概率如上图所示,干
扰频点越多,干扰成功概率自然越大。如果结合截获信息的处理信息,对相应多频点
阻塞必然干扰效果更好。

5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6.4 抗随机二元码干扰仿真
分别针对信道已知的改进CCSK解扩基序列方法和信道未知的CCSK码字加扰方
法以上述随机二元码序列调制干扰信号的干扰样式进行干扰仿真。
使用相同莱斯信道,莱斯因子7dB,三径功率分别[1dB,0.2dB,0.2dB],延迟分
别(0,0.1ms,0.2ms),频偏为0,路径增益总功率期望值为1,信号能量为 E s =1,
A2
高斯白噪声为定值10dB,在接收机端叠加干扰信号J(t),干扰能量 E j = ,干扰信号
2
的幅值和信干比SIR的关系为:
2
A  SIR
(4-29)
10 10
(1)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在二元随机序列调制干扰下的随着信干比变化误码率曲线如下图,作为
对比参照。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解扩误码率
msk 解调
传统方法系统误码率
-5
10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信干比( dB)

图4.33 传统方法对随机二元码调制的抗干扰性能

56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2)CCSK码字加干扰方法

0
10

-1
10

-2
10
误 码 率

-3
10

-4
10

解扩误码率
msk 解调
系统误码率 712220
-5
10
1 2 3 4 5 6 7 8
信干比( dB)

图4.34 CCSK 码字加扰方法对二进制随机干扰的干扰性能

0
10

-1
10

-2
10
误 码 率

-3
10

-4
10

传 统 方 法
CCSK码 字 加 扰 方 法
-5
10
1 2 3 4 5 6 7
信 干 比 ( dB )

图4.35 CCSK 码字加扰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5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CSK加扰方法在二元随机序列调制干扰下随信干比变化误码率曲线如上图4.34。
由图4.34可以看出三条曲线都在随着信干比的升高而下降,在信干比小于4.5dB时,
系统误码率还不如解调误码率,因为信道情况太差超出了RS译码的能力,可以看出
CCSK加扰码方法还是有一定抵抗二元随机码元调制干扰的能力。
由图 4.35 可知 CCSK 码字方法相比较传统方法有 0.3dB 左右增益,对于随机二
元码的抗干扰性能更好。
(3)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
改进CCSK解扩基序列方法在二元随机序列调制干扰下的随着信干比变化误码
率曲线如下图。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解扩误码率
系 统 误 码 率 h712220
-5
10
-5 -4 -3 -2 -1 0 1 2 3
信 干 比 ( dB)

图4.36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对二进制随机干扰的干扰性能

图 4.36 和图 4.37 中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使用相同的莱斯信道以及相同的


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方法,由图 4.37 可以看出改进基序列方法有更好的抗随机二元
码调制干扰的性能,在这种信道情况下比传统方法提高了大约 7dB,对这种人为干扰
的抗干扰性能十分明显。

58

万方数据
第四章 CCSK 软扩频

0
10

-1
10

-2
10
误码率

-3
10

-4
10

改进解扩基序列方法
传统方法
-5
10
-4 -2 0 2 4 6
信干比( dB)

图4.37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4.7 总结
传统方法经过前向纠错编码,交织技术, CCSK 软扩频等多个抗干扰措施后,系
统误码率下落幅度远大于只通过 MSK 调制的基准误码率,在高斯信道下大概有 11dB
的增益,但是传统方法在多径信道下存在损失,本章提出 CCSK 码字加扰方法以及改
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都使多径信道下性能得到了提升,对抗人为干扰也有较好
的效果,尤其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对于抗随机二元码调制干扰信号有很好的效
果。
在信道增益 h 已知时,提出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的方法,将传统基序列与信
道增益 h 卷积充分利用多径信息,其中信道增益可以通过同步头中已知序列进行信道
估计出来,各个路径的传播时延是无线信道测量的主要测量参数,若信道估计存在偏
差,改进基序列方法也允许估计偏差在 12%范围内。在信道增益 h 未知时,提出了
CCSK 码字加扰的方法,由于扰码序列与扩频序列的互相关性极低,在多径信道下只
有未受多径叠加影响部分可直接解扰正确恢复发送信息,否则由于两个伪随机序列的
互相关性很低,叠加信息的序列被当做噪声处理而忽略,利用扩频码的伪随机序列良
好的自相关性分辨多径,回避了多径干扰的影响。

5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0

万方数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本文先对数据链分类、发展状况做了总结,重点介绍了 Link-16 数据链,随后分
析了 JTIDS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第三章中讨论并实现了 JTIDS 跳频系统的串行
同步仿真方法,设计了占半个时隙的跳频同步头格式,提出了跳频图案的选择方法,
并以 Matlab 软件为平台,仿真了此同步方法的同步性能,得出在 0.25 门限下在-1dB
处可以达到 10 5 数量级的漏同步概率,假同步概率为 0。第四章使用添全零状态生成
伪随机序列—M 序列的生成方法,生成的基序列 S 自相关性能比 JTIDS 链的 S 序列
更优秀;讨论了 CCSK 编码方法以及两种解扩方法,发现在多径信道下系统性能损失
严重,提出了改进 CCSK 解扩方法。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已知信道增益 h 时,接收端
将 CCSK 扩频基序列卷积信道增益携带多径信息,
随后与接收的序列进行循环相关解
扩;当未知信道增益 h 时,对 CCSK 码字使用加扰方法抗多径干扰,扰码序列为自相
关和互相关良好的伪随机序列。仿真验证这两种方法在多径信道下性能改善显著,最
后分析了跳频系统的处理增益和干扰容限等抗干扰指标,并对提出的两种方法的抗随
机二元码调制干扰性能仿真,发现两种方法的抗这种人为干扰的能力都有提高,尤其
改进 CCSK 解扩基序列方法效果最好。

5.2 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仿真了 JTIDS 系统中多径环境下 CCSK 解扩的性能,但还有一些不尽
完善的地方。
1、JTIDS 数据链抗干扰性强,但是码速率很低,最高是采用 PS4P 帧格式的
115kbps,以后应着力于提高信息码速率[37],可以更改调制方式,编码方式比如 LDPC
编码[38][39]替换 RS 编码和 CCSK 扩频,或者改变帧结构增加数据量,或者使用截短的
TCCSK 编码。
2、CCSK 软扩频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升级,可以形成加密 CCSK 增强信息的抗破
译能力,但是解码解扩复杂度更大,需要寻找简便方法。
3、跳频系统变为实时频率自适应跳频,可以进一步提高跳频系统的干扰容限和
抗阻塞干扰能力。通过相应的自适应算法,在通信中自动检测和抹去跳频盲点,使通
信不中断。此时跳频处理增益与跳频干扰容限不再构成紧密的关系。

61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2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孙继银,付光远,车晓春. 战术数据链技术与系统[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吕娜.数据链理论与系统[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梅文华,蔡善法. JTIDS、Link16 数据[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 Qin H, Li C, Zheng X, et al. A JTIDS/INS/DGPS navigation system with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over Link-16: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 Gps Solutions,
2013, 17(3):391-402.
[5] H Wang,J Kuang,Z Wang,H Xu.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JTIDS [J]. 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5 ,4:2264-2268 Vol. 4.
[6] 樊昌信, 曹丽娜. 通信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7] Ryu S M, Un C K. A simple method for MSK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85, 73(11):1690-1691.
[8] 赵旦峰, 朱铁林, 薛睿. 迭代系统中差分 MSK 软解调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27
期:129-131.
[9] 赵建平, 张忠培, 汤东海. 采用 CCSK 承载非同步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 2008(37),4: 504-507.
[10] 毕言明. JTIDS 高速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11] 魏艳华,跳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技术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 董占奇,胡捍英. CCSK 信号盲检测中的码同步问题[J].现代电子技术,2005(1): 77-78,81.
[13] Pursley M B,Royster T C ,IV, Tan M Y. High-Rate 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14, 18(9): 1531-1534.
[14] Dillard G M, Reuter M, Zeidler J, et al.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A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2003.39(3):786-798.
[15] Chi-Han Kao, Clark Robertson, Kyle Lin.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Cyclic
Code-Shift Keying[J]. 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8, 24(2): 1-6.
[16] 王立雅, 周亮. CCSK 编码扩频技术及其应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9, 第 11
期:51-54.
[17] Prashant Singh. 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with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J] IEEE
ACM SIGCOMM. 2009, 39(4): 39-50.
[18] 申博,王兵. 双软扩频与  /4 DPSK 复合调制系统建模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 2011.
[19] 刘江庭,雷青锋. 扩频通信系统 CCSK 信息调制解调算法设计[J].物联网技术 2012(4).

63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A,G. Pena, M.-L. Boucheret, C. Macabiau, J. –L. Damidaux, L.Ries, S. Corazza, and A. –C.
Escher, Implementation of code shift keying signalling technique in galileo el signal[J]. Satellite
Navigation Technologies and European Workshop on GNSS Signals and Signal Processing
(NAVITEC),2010.
[21] Abassi O, Conde-Canencia L, Mansour M, et al. Non-binary coded CCSK and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with simplified LLR generation[C].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 2013 IEEE 2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EEE,
2013:1478-1483.
[22] Wang L, Yang J B, Yan-Zhi L I. Research 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JTIDS Signals[J].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2008.
[23] 刘翠海,温东,姜波等. 无线电通信系统仿真及军事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24] Koromilas I, Robertson C, Kragh 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LINK-16/JTIDS waveform with
concatenated coding in both AWGN and pulsed-noise interference[C].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10 - MILCOM 2010. IEEE, 2010:2074-2081.
[25] Alsharekh, Mohammed F,Dill, Jeff C. Transform domain /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System on
an Urban MultipathChannel [J]. IEEE System Theory, 2001.Mar:37-40.
[26] Louay M.A. Jalloul ,Jack M. Holtzma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S/CDMA with Noncoherent
Wary Orthogonal Modulation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J]. IEEE Journal on 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1994 , JUNE .12(5).
[27] Deng J H, Liao S M, Lin G J. A low complexity MSK-based M-ary cyclic shift keying
transceiver for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system over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C]//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09. ICACT 2009.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1595–1610.
[28] Yin H N, Chuah T C. Single-Carrier Cyclic Prefix-Assisted PLC Systems With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for High-Data-Rate Transmission[J]. Power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0, 25(3):1450-1457.
[29] Abassi O, Conde-Canencia L, Mansour M, et al. Non-binary coded CCSK and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with simplified LLR generation[C]//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 2013 IEEE 2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EEE,
2013:1478-1483.
[30] Yin C, Ma D, Zheng Y, et al.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demodulation of the 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WCNIS),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0:233-236.
[31] 董占奇, 胡捍英. 加扰 CCSK 信号特性分析[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5, 第 4 期:46-48.

64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32] 吴永彬, 凤光华, 徐谦,等. 一种改进的预编码条码扩频通信技术[J]. 现代电子技术, 2012(1):


31-34.
[33] 姚富强. 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4] 何献武,胥辉旗,程永茂 . Link-16 数据链抗干扰能力分析 [J]船舶电子工程. 2011, 5(23).
[35] 薛春辉.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干扰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6] 李鼎, 尹俊, 谢井. 多频点阻塞式干扰 JTIDS 系统方法分析[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3, 05 期
(5):121-124.
[37] 吴钊, 张彧, 宋健. 基于 LDPC 码的速率增强 JTIDS 波形设计[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15.
[38] 李林涛, 安建平, 李祥明,等. 准规则 LDPC 码软扩频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01
期(1):48-51.
[39] Oussama Abassi, Laura Conde-Canencia, Mohammad Mansour and Emmanuel Boutillon.
Non-Binary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d Cyclic Code-Shift Keying[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2013.

65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6

万方数据
致谢

致谢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转瞬即逝,回首这段时光,我感触颇
深。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
老师的细心指导、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以及亲友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即将离开学校之
际,谨向在学习和生活中曾经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葛建华教授。感谢葛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科研上细心指导方向,在生活中平易近人。葛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
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激励着我不断进步。老师给予我的不
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指导,更是人生方向的指引,我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包含着老师
的点滴心血,导师的做事风格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将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岳安军副教授。岳老师不仅工程实践思路清晰,对待工作还一丝不苟、兢兢
业业,岳老师对科研事业不懈的追求与工作的忘我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感谢欧阳逢辰博士、张沉思博士、韩伟良博士等博士师兄在科研上的指导,他们
开阔的视野及工程领域深厚的积累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少走了不少弯路,在论文写
作方面,给予我了不少指导和帮助。
感谢新科 605 实验室门锦锦博士,在科研的具体细节上指点迷津,解答了疑惑,
对我帮助很大,以及感谢其他同门好友王远强、谢宜兵、李子玄、胡一帆、黄少松、
柴光磊等硕士,谢谢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帮助和陪伴,感谢孙少杰、田培杰、刘
壮、李成林、李世明等硕士师弟,两年半来我们一起愉快地工作和学习、玩耍,互相
交流,互相勉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再次感谢实验室全体同学,谢谢你们的包容与
支持使我顺利度过了两年半的美好时光。
感谢 604 宿舍的赵立娟、杨翠、李秀花舍友,与她们的相处带给了我很多的欢乐,
她们的睿智与热心,使作为她们舍友的我深感荣幸。
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奶奶、爷爷、爸爸、妈妈,感谢他们支持我完成学业,
因为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鼓励,激励我坚持不懈。家人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是我坚强的
后盾,是我成长和前进的动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多陪伴、好好回报
父母家人的养育之恩。
由衷感谢参加论文评审的各位专家教授,您们的宝贵意见对本论文和我将来的研
究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人。

67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8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朱文婷,女,山西运城人,1989 年 9 月出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
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2013 级硕士研究生。

2. 教育背景
2009.09~2013.07 中北大学,本科,专业:通信工程
2013.08~2016.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69

万方数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0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