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问题一:这篇论文你是从形容词和副词的教学入手的,可以说说你是如何展开你的探究的

吗?
答:
关于如何展开探究,这得说到我的探究思路,我的思路比较传统:是以“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三段论式思维展开的。

是什么:我们现处的教学现状是什么?
要了解“是什么”这一点,这便需要通过对具体的教学的了解,通过对具体教学实例的积
累等途径。我便得以总结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具体教学处于何种状况

为什么:因为本篇论文着眼于具体教学,所以我通过分析教与学两端的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分析出具体原因之后,在下一步为优化教学提出设想。

怎么样:通过实际教学,为优化具体的细节提供方案。
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从中提炼出真理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问题二:你是如何选定在本文中所出现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教学方法的?
答:
我在论文中采用了: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检索法。

这些方法帮助了我分析和判断在大多数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教学课堂中所常用的教学方法。
虽然我也有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但就像我在问题一中所回答的那样,由于对形容词和副词
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进入人们的目光。于是,我将我的目光投向了实
际的教学场合,通过对许多具体教学的分析,我便选定了:模仿法、情境法、教具法、游
戏法来作为对大部分教学情况的概括进行分析。当然,仅仅只用四种方法并不能全面展示
教学全貌,但作为以探究性为主的论文,这已经足够,而且我相信这也可以为之后的研究
提供一种视角。

问题三:为何选择《新实用汉语课本 1》作为特定蓝本?
答:
私以为,作为一篇探究性论文来说,从初始阶段来进行分析是最具有意义的。
初级阶段的教学,作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其实是具有奠基性质的。只有打好基础,
才能进一步的锻炼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得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而《新实用汉语课本 1》作为初级阶段的教材,早已被大范围的使用。而以《新实用汉语
课本 1》作为特定蓝本进行探究的话,我可以通过对此范围内的教学进行分析,得出来的
探究结果也更加具有普遍性。并且对基础阶段的教学进行分析,也可以为后阶段的教学提
供可优化的依据,从而为整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做出优化和改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