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智慧與律法在正典中的消長

Wisdom and Law: A Canonical Approach

徐明富
Harold Hsu
Email:xuknight75@gmail.com
創欣神學院,教務長
GETS Theological Seminary, Academic Dean

【摘要】

在聖經神學中,創造與救贖並非是兩個沒有關係的主題,反之,聖經中包含了一個從
創造到新創造的神學模式。在這一神學框架中,智慧與律法是一對此消彼長、交錯出現的
主題。這特別體現在希伯來正典的結構與新約之中。本文就這兩個主題,從聖經正典的角
度,以文本研究為方法,分別從希伯來正典中的妥拉、先知書、聖卷與新約正典來探討這
兩個主題的發展。創造的敘事凸顯了智慧的主題,而墮落後的人類與上帝的關係,則體現
為上帝頒佈律法來限制人的行為,使律法成為上帝子民的標準。在先知書中,先知以以色
列人對律法的實踐作為善惡的評斷標準。但先知書中也體現了智慧的主題,即智慧是內在
自發地遵守上帝的律法。聖卷中一方面闡發了智慧的主題,一方面在被擄后的書卷也走向
對律法的重申。新約中,耶穌作為「智慧之子」,成全了律法的要求。新約神學中,律法
的作用淡化,更轉向對救恩智慧的回歸。本文以智慧與律法為主題,旨在體現了在創造到
新創造框架中,它們各自的功能、意義,以及相互的關係。

【Abstract】

中文關鍵字:創造;智慧;律法。
Keywords: creation; wisdom; law.

1
引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 1:1),上帝是從亙古到永遠的上帝,一維時間與三維
空間起源於上帝,萬物(靈界與物質界)都是上帝「從無到有」( ex nihilo)所創造的。
教會傳統對創世記的解釋,認為上帝在六天裏(創 1:1~31)就已經完成了創造的工作,
因始祖的墮落,上帝又展開救贖的計畫。這種思想造成了創造論與救贖論成為了兩項各自
獨立的教義,福音的中心就落在救贖論——罪人的靈魂如何靠基督耶穌的救贖而得救。
然而,筆者認為,創造並非是在「七日」之后就一勞永逸的,救贖也並非是上帝對創造的
「補救措施」。而是在整本聖經中所記載的是一個從創造到新創造的過程。正如有學者指
出:「創造是上帝在一維時間與三維空間中發展並朝向終末新創造的一個企劃
(Project)——聖父藉著聖子與聖靈兩隻手作為中介者,三個位格共同參預並完成的企
劃」(趙崇明,2006)。三一上帝與受造物(包括人類)的中介乃是聖子與聖靈,而最後
受造且是按照上帝形象被造的人類,乃是三一上帝與其它受造之物的中介。人類擁有君王
與祭司的尊貴職分,擔任了起初創造中對伊甸園的管理責任。人類墮落后,上帝以亙古常
新的愛,藉著道成肉身的聖子,救贖和更新人類。這一救贖的工作,便是一個新創造的過
程。「三一上帝的救贖不僅限於人類靈魂得救與否的問題,也包含對整個物質世界、文化
世界的救贖,而救贖也就是體現上帝從創造到新創造企劃的完成 ……救贖並非恢復
(restore)原初狀態,而是藉著『再造和更新的聖靈』(re-creating and transforming Holy
Spirit)對墮落世界的更新與轉化(renew and transform)」(趙崇明,2006)。最終,萬物
得以在基督裏同歸於一(弗 1:10),基督的「從創造到新創造」的工作完滿實現;擁有君
王與祭司雙重職分(啓示錄 20:6;22:3-5)的蒙救贖的人類,在三一上帝的新天新地的新
創造中,與上帝同工,管理宇宙萬物(希伯來書 2:5)。
在這一從創造到新創造的框架之中,創造是與智慧的主題相聯繫的,而救贖則是與律
法相關。因此,可以說,從創造到新創造就是一個從智慧到律法,最終又在智慧中得以昇
華的「此消彼長」的過程。因此,本文將以聖經正典為基礎,以聖經神學的方法,探討在
創造到新創造的框架下,智慧與律法這一對神學主題之間的關係。值得說明的是,筆者對
舊約的闡述,所使用的乃是希伯來正典的結構,即從妥拉(‫、 )תורה‬先知書(‫)נביאים‬和聖卷
(‫כתובים‬,又譯為圣錄)三部份來看智慧與律法主題的發展。

壹、妥拉:從智慧到律法

摩西五經的希伯來文「妥拉」在中文被譯為「律法書」,事實上這個翻譯似乎並不準
確,因為它容易給我們一種錯覺,認為摩西五經的主題就是律法的條文。但是,這顯然是
過於狹窄的。「妥拉」的意思,不僅僅是誡命規條,也有勸勉、教導的意思。這種教導,
可以說是一個從智慧到律法的教導。正如我們知道,妥拉以上帝創世為起始,創造的主題
之一便是上帝的智慧。人因犯罪遠離上帝,也失去了敬畏上帝的智慧,但在出埃及——救
贖的標誌性事件之後,上帝便頒佈律法,使之成為他與以色列群體立約的要求。但即使在
上帝的律法之中,仍舊要求人以智慧去回應。具體我們從以下幾點來詳細探討。

2
一、創造的智慧

箴言 3:19-20 節說:「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
下甘露。」這節經文生動地描述出了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頭,祂以智慧創造天地,上帝的
創造正體現了上帝的智慧。的確,在創世記 1 章中,上帝分開光暗、天地和海陸,鋪設日
月星辰,創造植物動物和人類,賜予生命氣息,并使萬物各從其類,生機勃勃。這種奇妙
的能力不是人的智慧所能測度的。在箴言 8 章特別有一段關於創造與智慧關係的頌歌。從
箴 8:22 開始,「智慧」開始講述自己在創造中的重要地位。她在創世之前就已存在,先
於一切受造之物,她出現在上帝每一個創造的工作中。對於這段經文,歷代有很多不同的
解釋,在早期教父時期,這段經文中的「道」是與邏各斯神學有密切關係的。也就是說,
這裡的智慧就是邏各斯,即上帝的兒子,是首生的,上帝藉著邏各斯創造世界。同時,又
有教父將智慧理解為上帝的靈。然而,對於這段經文,筆者仍願從文本的角度來說,認為
這裡的「她」正是以擬人的手法來描述智慧在創造中的重要地位,即創造正是上帝的智慧
的彰顯。
創造中的智慧主題,在聖經後面的章節中也有體現。比如在出埃及記中,上帝指示摩
西應該怎樣建造會幕時,特別提到工匠時說「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
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出 31:3)。在 35 章中,再次講到了兩位工匠比撒列和亞何
利亞伯,他們被上帝的靈充滿而有智慧,能作各樣的工。這樣的描述是和創造有著緊密的
關係的。正如有學者從詞義上分析說: 「作為建造帳幕的監督者,比撒列被智慧(‫)הָכ֖ מָה‬
充滿(出 31:3),「有聰明」(‫「」)תְּ בּונָה‬有知識」(‫)דַּ עַּת‬,這三個詞和箴言 3:19-20 中描述上帝
如何創世完全一樣。比撒列能「作各樣的工」(‫)כָל־מְּלאכְּה‬和創世記 2:2-3 上帝完成祂的創
造「一切的工」是同樣的短語。」(Middleton,2005.)除此以外,帳幕中有其他很多細節,
都被認為與創造有關。出埃及中帳幕的建造,就仿佛是創造的模擬,而充滿智慧的工匠,
正是如上帝在創造中一樣。
另一方面,智慧在創造中體現為秩序。對此,學者黃儀章提出了「界限神學」的理
念。他認為在智慧文學中,特別是箴言中關於創造的經文體現了上帝創造的界限。他指
出,在箴言 8:27-29 節中,「最主要的詞是‫…… ָהקָק‬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劃出’或‘刻
上’,表達出了界限的存在。」(黃儀章,1998 年)而這種界限,就是上帝在創造時所擺
設的秩序。何為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會盡他所能來洞察和明白,上帝放置在他所創造
的世界的秩序和界限,並且按著這秩序和界限來生活」(黃儀章,1998 年)的人。因此,
智慧不僅參與創造秩序的設立,同樣對受造之物來說,有智慧就是能夠遵守創造的秩序。
在伊甸園中上帝所設立的秩序和對人有智慧的要求則體現得更為明顯。
上帝创造人类后,將其安置在伊甸園中,在伊甸園中有生命樹與分別善惡樹。上帝吩
咐人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
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 2:17-18)這樣的吩咐,正是上帝為人訂立的一種秩序或者
界限。上帝賦予了人憑自由意志選擇的權利,如果人選擇的是其他的樹上的果子,人則不
會死,甚至若是吃生命樹的果子,則可以永遠活著(創 3:22)。但是人若是選擇的是分別
善惡樹,則將會死去。也就是,他们要选择是遵守上帝所設立的秩序,還是要突破上帝所
規定的界限。不幸的是,亞當夏娃所選擇的是打破上帝的界限。然而更為諷刺的是,當夏
娃在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之前,她見善惡樹的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

3
了。」(創 2:6)夏娃選擇善惡樹似乎是為了得到智慧,但事實上,人卻以想要得到「智
慧」為名,做出了愚蠢的決定,失去了真正的智慧。因此,上帝以智慧創造世界,而他所
賦予人的智慧,就是人能夠遵守上帝的創造秩序和界限。
當人類犯罪被逐出園子之後,便踏出了上帝的秩序,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敬畏上帝的智
慧。從此,人類的智慧就往往和驕傲與狡詐相聯繫,而與上帝的智慧處於相對立的地位
了。人類的智慧要建立巴別塔免得人類被分散在地上,然而上帝卻變亂人的語言,使人分
散在全地。對於以色列列祖的故事,我們常常從救贖史或聖約的角度理解,卻很少從智慧
的角度去看,特別是約瑟的敘事中,其實有很明顯的智慧的主題。在創世記 41 章中,法
老評價約瑟說:「神既將這事都指示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有智慧。 」(創
41:39)而且約瑟的經歷與後面但以理的經歷非常相似,都是身在外邦,並且都是經由解夢
而受到了外邦君王的賞識提攜。這兩位會解夢的智慧人,不是按世俗理解的頭腦比別人聰
明,而是他們都能洞悉上帝的旨意,能領受從上帝來的啟示。當約瑟面對波提乏妻子的試
探時,他同樣需要做出一個選擇,是按照上帝所設立婚姻的秩序,還是順從人的私欲。而
約瑟的理由則是,「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 39:9)從約瑟的經歷中,我們也可
以看出智慧主題在少數人身上的體現。儘管如此,創造的智慧還是因為人類的犯罪而失落
了。

二、救贖後的律法

從出埃及記起,以色列歷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上帝使用摩西等人帶領以色列百
姓出埃及,之後在西奈山頒佈律法。從此律法成為了以色列人信仰的主題,這些事件既體
現出上帝的拯救在律法之前,也說明了以色列人蒙拯救後作為上帝子民所要遵守的規範。
首先,律法的意義和內容。基督徒常常認為,舊約中神人的關係是要靠律法來維繫,
換句話說就是人要這樣那樣做,才能蒙上帝悅納。事實上,即使在摩西五經中,上帝恩典
與拯救都在律法之前。上帝主動向亞伯拉罕顯現,與他立約,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上帝
稱他為義人。列祖時期雖然沒有律法,卻因他們對上帝的信靠而蒙受祝福。正如保羅說:
「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羅
4:13)西奈山之約更是如此,上帝頒佈律法是在出埃及之後。換句話說,不是上帝要以色
列人遵守了律法之後,才救贖他們出埃及,而是先拯救他們出埃及,而這樣的拯救乃是出
於上帝主動且無條件的恩典。上帝頒佈律法的意圖,不是作為拯救的條件,乃是要以色列
人成為「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 19:6),藉著律法來約束、指導人的言行。以往
研究中常將律法的內容劃分為禮儀律、道德律和民事律,這種分法當然主要目的是用來討
論如何在新約時代揚棄律法的問題。但事實上,越來越多學者反思這種分法的不足,因為
律法的內容是一個整體,很多內容很難清楚地劃分為某一類。例如一些關於懲治偷盜姦淫
的律法,既可以說是道德律,也可以說是民事律。因此這種區分是沒有必要的。然而,從
另一個角度來看,律法的內容從神人關係來說,就是有罪的人如何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
活在上帝設立的界限之中;從人與人的關係來說就是人如何言語行事為人,如何建立一個
公義的社群,而這一切,最終都是爲了使上帝的百姓分別爲聖歸於耶和華。
再者,律法的特點。可以說,智慧是指向人內在的選擇,而律法乃是要從外在行為上
讓人嚴格地遵守上帝的律例、誡命和典章。上帝創造人時,賜人以自由意志,自發地順服
上帝,擇善從之,這就是智慧。然而,當人犯罪之後,便失去了以敬畏上帝的智慧來自發

4
地遵守上帝的界限,上帝便以律法來限制人的行為,規定人不可這樣做,不可那樣做。對
於以色列百姓來說,這就是成為上帝的子民應有的規範和樣式,以從外在行為上分別爲
圣。因此,如果說智慧是一種在善惡之間的抉擇,然而律法則是沒有選擇的禁戒。律法最
明顯的特徵就在於它基本上是負面的,是上帝嚴厲的警告,正如在出埃及記、利未記和申
命記的律法部份我們所看見的。換句話說,律法更主要地體現了智慧中消極的一面,律法
正是因為人沒有能力積極地順服上帝,而從消極方面禁止人去做惡悖逆上帝。律法正體現
出了智慧積極的一面——「獎賞」的失落。因此,可以說,妥拉正是從智慧走向律法。

三、律法中智慧的勸導

儘管前文提到,從創造到救贖是一個從智慧轉向律法的過程,但是,並不代表律法書
中就不再有智慧的主題。因為廣義的律法不僅僅是誡命,更是上帝的訓誨。遵循這些勸勉
和教導正體現出了律法中的智慧。
在十誡中,基本上除了第五誡之外,剩下的九條都是負面的「不可做」。第四條安息
日雖然是正面說要遵守安息日,但仍舊也是不可在六日做工。所以這些「不可」正體現了
律法的特徵,就是上帝對人的禁止。但是,第五誡則不同,「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
耶和華你神所賜給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 20:12)這節經文完全是一個正面意義上的勸
勉。它沒有說如果不這樣做會帶來的懲罰,且還包含著一種前文中提到的「獎賞」,在新
約以弗所書中,保羅說:「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 6:3)在十誡中,只有在關於
家庭關係的誡命中,使用的是積極層面的意義。箴言中也有很多關於家庭與親子關係的教
導,都是將其歸於智慧而並不是律法。因此,孝敬父母,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實在是一
種人生的智慧。所以,儘管毫無疑問十誡是律法,但是上帝仍舊將關於智慧的勸勉放在十
誡中。
律法的勸導性在申命記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在申命記 4 章 5-6 節中,摩西說:「我照
著耶和華我神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
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
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摩西指出,謹守遵行上帝的吩咐便是有智慧和
聰明,這就體現出了律法與智慧之間的聯繫。此外,申命記中的律法與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中的律法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申命記從 27-30 章,摩西指出了兩種不同選擇會帶來兩種後
果,如果悖逆上帝,則會受到上帝的審判;但是敬畏跟隨上帝,則會得到上帝的賜福與前
面我們說的獎賞。在這裡,就讓我們想到和伊甸園中有很多相似之處,摩西勸告百姓要
「揀選生命」(申 30:19),正如上帝當日吩咐亞當。這樣的抉擇,就體現出了智慧的主
題。
總而言之,雖然人在犯罪后失落智慧,上帝頒佈律法。然而,在摩西五經中,我們也
仍舊能夠看到上帝所要求或者說期待的,不僅僅是人在外在行為上的遵守,乃是一種內化
的律法,一種智慧的抉擇。正如十誡中最後一誡中的「不可貪戀」,「貪戀」就已經不再是
行為,而是上帝對於人內心的干預了。而被內化的律法,即人能夠在心中順服上帝,便就
是我們所謂的智慧了。事實上,縱觀整本聖經,律法的發展就是一個從外在行為到內化智
慧的過程,這樣的脈絡在後面將體現得更為突出。

5
貳、先知書:律法的踐行

妥拉是先知書的基礎,而在希伯來正典中,無論是前先知書關於歷史的陳述和評斷,
還是後先知書中先知的呼籲和批判,都是以妥拉為基礎。因此,筆者將先知書称為是「律
法的踐行」。

一、律法——先知書的標準

前先知書中包括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這幾卷書記載了以色列的歷
史,之所以希伯來正典稱之為「先知書」,乃是因為這些書卷從先知批判性的視角看待以
色列的歷史。其評斷標準,不是以世俗史書的軍功偉業、經濟繁榮為標準,而是以是否遵
行上帝的律法為衡量成敗之標準,特別是以申命記中對於順服和悖逆兩條道路的抉擇為基
礎,來看待以色列人的歷史;因此又被稱為「申典歷史。」
在約書亞記的開篇,上帝就吩咐約書亞「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
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
1:8)當約書亞帶領百姓攻下艾城之後,他便按照律法所要求的抄寫律法,并要百姓面對
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對他們宣讀律法(書 8:30-35)。在約書亞晚年,他仍囑咐以色列人
要謹守遵行上帝的律例誡命典章,並且重複摩西的話,指出遵守和違背律法會帶來什麽後
果。約書亞死後,以色列民族反覆落入外敵手中,究其原因,士師記的作者認為因為以色
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情,而遭到了上帝的懲罰。這正是前先知書中以是否遵守律
法為歷史評斷標準的體現。
從撒母耳記起,以色列人開始進入王國時代。如何評價一個君王的好壞,不是以他的
文治武功,乃是以他是否遵行上帝的律法,也就是以申命記 17:14-19 中合神心意之君王的
教導為根據。在這段經文中,最重要的是 18-20a:「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
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存在他那裡;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謹
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氣傲,偏左偏右,離了這誡
命。」抄寫律法、天天誦讀并謹守遵行,這便是好王的標準。因此,我們看到撒母耳記中
上帝棄絕了剛愎自用、悖逆頑梗的掃羅,揀選了謙卑順服的大衛。列王記承襲這種評斷標
準,並以此作為對後面諸王的評價。在南國歷史上,鮮有的幾位評價較高的王,都是「行
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約西亞王。約西亞王因為修補聖殿,重新得
到了律法書,由此而掀起了約西亞時代的改革。約西亞重新將律法頒佈給所有百姓,「王
站在柱旁,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
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眾民都服從這約。」(王下 23:3)約西亞因此拆毀了所有偶像的
邱壇,並吩咐百姓過逾越節。對此,列王記作者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自從士師治理以色
列人和以色列王猶大王的時候,直到如今,實在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王下
23:22)
在希伯來正典中,後先知書是眾先知所做的書卷,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
書以及十二小先知書。這些先知雖然生活時代不同,所處環境不同,但先知書主要內容基
本相似,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批判譴責以色列人不守上帝的約,悖逆上帝,離棄上帝

6
的律法,要求以色列人迴轉歸向上帝;二是宣告因他們的悖逆而將帶來的審判,也包括對
外邦的審判;三是預告將來的盼望。而其中,批判和呼籲悔改的內容佔據的篇幅最大。而
先知批判的根據,仍舊是五經中的律法。他們從與上帝關係的角度譴責以色列人跪拜偶
像,隨從別神,虛偽的宗教形式主義,從社會的角度譴責的不公不義,欺壓貧寒。先知還
指出,如果以色列人繼續無視上帝的律法,等候他們的將是殘酷的審判。總而言之,摩西
律法仍舊是先知書的標準和行動指南。
在先知書中,是否踐行律法是以色列人評判及反思其歷史成敗的核心標準,他們還將
此視為國運昌盛與否的根本原因。因此,南國被擄,先知認為,其終極原因莫過於以色列
人悖逆上帝,不守上帝的律法而被趕逐出應許之地。

二、先知書中的智慧

儘管先知書的核心是律法,仍能夠從中看出智慧的主題。以色列歷史中,談到智慧,
就不能不提所羅門。所羅門是聖經人物中智慧的代表,新約中耶穌都特別提到了「所羅門
的智慧話」(太 12:42)。所羅門年幼的時候,上帝向他顯現,問他要向上帝求什麽,他說
他求上帝賜他智慧可以判斷上帝的民,辨別是非(王上 3:9)。於是,上帝所賜他的智慧乃
是「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王上 3:12)。隨後,我們看到所羅門
能夠審斷疑案,并極有手段地清除異己,除掉政敵。他還能作詩和箴言,談論天地萬物,
其智慧聰明甚至「如海沙不可測量」(王上 4:29)。他在位時以色列的繁榮昌盛史無前例,
從他建造聖殿后的禱告,也可以看出他對於律法誡命也是十分熟悉。然而諷刺的是,正是
這樣一個智慧人,中晚年卻極其失敗,導致強盛一時的以色列國最終分裂。因此,所羅門
所擁有的智慧,並沒有使他一直活在對上帝的敬畏之中,他空有屬靈的知識,卻沒有屬靈
的生命。從所羅門的經歷可以看到,聖經中所強調的智慧,不僅僅是人的知識與才能,更
是一種敬畏上帝,遵從上帝的律法,活在上帝所設立的界限中的眼光和生命。如上文所
說,律法是上帝對人外在的約束,智慧是人內心對上帝的尊崇,而那些違背上帝律法的
人,更不能稱為是真正的智慧人。
後先知書中,先知批判以色列君王百姓不守上帝的律法,其中也帶出了責備他們的虛
慌和無知的主題。人的智慧與上帝的智慧相對立,人以自己所擁有的聰明為驕傲,並且以
此來抵擋上帝,滿足自己的私欲和計謀;而上帝的智慧始終是超越于人的智慧之上,並要
敗壞人犯罪作惡的計謀。在先知書中,有很多類似的思想。具體可以分為兩個層面:(1)
惡人與狂妄人的智慧。在以賽亞書 5 章中,當作者描述以色列百姓時說,他們貪婪狂妄,
黑白顛倒,欺壓窮苦,他們自以為有智慧,將要遭受從上帝而來的審判(賽 5:22),最終
他們都要像被燒盡的干草一樣化為塵土。上帝厭惡人自以為有智慧,並以此來抵擋上帝。
(2)列國的智慧。不僅是關於惡人的智慧,先知書中更反復批判諷刺那些自以為有能力
有智慧的君王和政權。以賽亞書 10 章講到亞述的狂妄時寫道:「我靠著我手的能力和我的
智慧行事,因為我很聰明;我挪移了列國的地界,搶奪了他們積蓄的財寶,並且我像個勇
士般使他們的居民全都俯伏下來。」(賽 10:12)不止是亞述,談到埃及時,以賽亞也說到
那些埃及謀士們所謀劃的也要成為愚昧,正如上帝嘲諷法老說「你的智慧人在哪裡呢?」
(賽 19:11-13)在以西結書中,當談到推羅的驕傲時,先知說推羅自認為自己有上帝一樣
的智慧,「你靠著自己的智慧和聰明,為自己得了財富」(結 28:5a),然而最終上帝要打碎
他的智慧,使他受烈火的審判。先知們指出,列國以詭詐和權術為榮,以軍功武略為自己

7
的驕傲,卻不知道他們也是在至高的君王上帝的掌管之下,他們的狂妄就顯出他們的愚
昧。總之,人出於私欲和狂妄而自以為是的智慧,在上帝的眼中都是虛浮。以賽亞說「你
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
倦,祂的智慧無法測度。」(賽 30:28)只有上帝才擁有真正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先知們還預告了一位真正擁有上帝智慧的掌權者,是在律法之上的真智
慧,也超越于地上的一切君王和智慧人。祂從耶西的本而出,「耶和華的靈必住在祂身
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賽 11:2)。
祂的智慧不僅在於他將要在地上秉性公義,還要將平安和祝福賜予全地(賽 11:6-9)。在
以賽亞書 52 章中所描述的那位受苦的僕人,也是充滿智慧,並且在苦難之後將要升爲至
高(賽 52:13)。而這樣的預告到了耶利米書則更為清楚,先知耶利米在控告了猶大人的悖
逆和審判的同時,也預告了將有一位合神心意的牧者,祂要以智慧和知識牧養神的百姓
(耶 3:15),祂是大衛家公義的苗裔,要執掌王權,在全地上施行公平公義,行事有智慧
(耶 23:5)。我們知道無論是從耶西的本所出的,還是受苦的僕人,或是大衛家公義的苗
裔,所有這些預言,最終都完全實現在耶穌基督身上,這位預言中的彌賽亞,才是真智慧
的擁有者。這樣的真智慧,恰恰是與人自以為的智慧相對立的。
另一方面,先知書也延續了前文提到過的智慧是律法的內化思想。耶利米書中有一個
非常重要的主題就是關於「新約」的預告。耶利米說,這個新約的主要內容是「我要將我
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 31:33a)。過去的律法是寫在石版上的,而這個
新約是寫在心裡,人因為有罪而不能完全遵守寫在石版上的律法,而寫在心上的律法的意
義很明顯就是指律法的內化。耶利米進一步說「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
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耶 31:34a)這
裡的「不再教導……」,我們便可以理解為是人自己心中生出了認識上帝的智慧而不再依
靠外在的教導。律法將會內化為智慧,耶利米這個預告也在耶穌的新約中將完全實現,後
文會繼續探討。
先知書最後一部份是十二小先知書,在正典中,小先知書並非是十二卷書,而是一卷
書。它以何西阿書為開始,何西阿書最後一章中,先知對以色列百姓發出歸回的呼籲,並
預告上帝最終要復興以色列。最後,先知尋找智慧人,「誰是智慧人,讓它明白這些事
吧!誰是有見識的人,讓他領會這一切吧。」(何 14:9)這個結尾很明顯使用的是智慧書
的語氣,作者將義人等同於智慧人,勸勉讀者應該謹守遵行上帝的道。下文中,我們將特
別分析從瑪拉基書到詩篇的內容。

三、智慧與律法在書卷銜接出的轉變

如上文所述,智慧與律法這一對主題在聖經不僅是此消彼長,也是交錯出現的,不能
截然區分哪卷書主題是智慧,哪卷書是律法。而在希伯來正典中三部份(妥拉、先知書、
聖卷)的銜接處,就產生了智慧與律法二者之間的交替。
在申命記最後一章中,作者稱約書亞「被智慧的靈充滿」(申 34:9)。而緊接著約書
亞記第一章中,上帝對約書亞說:「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
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約 1:8)這裡就體現出了一種律法與智慧的關係,即智
慧者是那些思想律法、對律法謹守遵行的人。有趣的是,在摩西五經與前先知書的連接處
出現的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后先知書與聖卷的銜接經文上。因為希伯來正典中,瑪拉基書

8
所在的後先知書之後便是聖卷,聖卷的第一篇就是詩篇。在瑪拉基書 4:4 節中,「你們當
記念我僕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為以色列眾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而聖卷的
開篇詩篇 1 章就講到了一個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這和約書亞記中的「晝夜思
想」相互對照。前者是從智慧的主題轉向遵行律法的吩咐,而後者則從紀念律法,轉向對
一個晝夜思想律法的智慧者的稱讚。
此外,從妥拉到先知書,與從先知書到聖卷的銜接中也都出現了先知主題。申命記
34:10 說「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在約書亞記中,約書亞沒有被描述成
一位先知,而是一個有智慧、晝夜思想並遵行摩西律法的人。而瑪拉基書中,也和申命記
最後一章相對照,都提到了「僕人摩西」,都強調了摩西律法,都出現了「大而可畏」一
詞。在申命記中作者說再沒有先知像摩西,而在瑪拉基書末尾說以利亞還要回來,為上帝
預備百姓,使百姓能夠遵行摩西律法。而到詩篇開篇便是喜愛律法的人。先知是傳講律法
者,而智慧者則喜愛律法,晝夜思想,以遵行律法爲樂。這正體現出了一種從先知傳講律
法到以智慧尊行律法的轉變,也體現出希伯來正典結構的完整性和對應性。在聖卷部份
中,我們將詳述。

叁、聖卷:智慧的追尋

聖卷中既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幾部智慧書,還包括路得記,耶利米哀歌、以及以斯帖
記、但以理書,尼希米-以斯拉記,歷代志。我們雖不能說聖卷完全都是以智慧為主題,
但智慧的主題在聖卷中所佔比例很大,這就是以色列人對智慧的追尋。但同時,又能看到
對歸回律法的呼籲。

一、遵行律法的智慧

詩篇開篇就是一首智慧詩,然而這首詩中並沒有出現「智慧」一詞,而是以 「惟喜
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那人便為有福」為中心。這裡的「律法」顯然並不是指具體
律法的規條,而是指上帝在妥拉中廣義的教導和勸勉。作者指出了兩種人生,有福的人生
是喜愛、享受在上帝的吩咐和教導之中,這樣的人生是根基紮實、豐盛充實的。而惡人則
不然,惡人外表繁榮卻是無根之糠秕,最終被風吹散。這就給予了人一種選擇,有智慧的
人選擇義人的道路,而沒有智慧的惡人選擇的是滅亡之路。
詩篇 119 篇是另外一首典型的以「律法」為主題的詩。作者反覆稱頌上帝的律法、律
例、判斷、命令、典章訓詞等。這首詩中使用不同詞彙來描述上帝的律法,說明了 「律
法」同樣不侷限于五經中「不可行」的誡命,而是指廣義上上帝的教導和指引,正如詩人
說「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 119:18)。在詩中,詩人從多個角度
來描述上帝的律法的作用,如給人帶來的拯救和安慰,教人學習公義正直,並使人心中喜
樂等,特別是作者同樣以義人和惡人為對比,義人喜愛上帝的律例,而惡人離棄上帝的律
法。可以看出,作者以遵行上帝的律法為人的智慧。正如在詩篇 19:7 所說:「耶和華的律
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在箴言中,類似的以遵行
律法為智慧的詩歌也有很多,如箴言 28:7 說「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與貪食人作伴的,
卻羞辱其父。」

9
前文談到,律法乃是因人失去了敬畏上帝的智慧而產生的約束,它體現出的是懲戒
和禁忌,這是上帝對迷失了智慧之後的人從行為上的束縛和管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律
法又並不侷限于死板的教條,律法條文背後體現出上帝對人的心意,就是要人手潔心清,
對上帝信靠順服,對人公義憐憫。遵守律法條文的人不能算得上是智慧人,因為它不過是
上帝對罪人消極的要求,上帝所要的,也不僅僅是只會恪守誡命的機器人。明白上帝律法
中的勸勉教導的人,並能夠立志遵行,且以此為喜樂和滿足的人,活出真正上帝子民的生
命的人,才稱得上是智慧人。這就是詩篇和箴言中所體現的,遵行上帝律法的教導和精
義,便是智慧。正如詩篇 111:10a 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
明人。」

二、生活智慧

箴言中除了上述的關於遵行律法的勸勉外,更多的是關於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告誡,可
以統稱為生活智慧。作者反復勸告讀者,「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
必得聰明。」(箴 4:7)箴言的核心思想就是人要尋找真正的智慧,過一個有智慧的生活。
「智慧的人生就是一個按著神的秩序,在神所定的界限內來生活的人生。」(黃儀章,
2005)因此,在箴言中,作者從家庭婚姻、交友、財富、為人處世等等方面都來告誡讀
者,就是為要指導讀者能夠明辨善惡是非,並且擇善而從之,按照上帝的旨意而生活。另
一方面,智慧是帶有「獎賞」的。「事实上,智慧喜歡有明確的獎賞。」(Daube,2010)
沒有智慧,則會帶來負面的後果。就像箴言 4:8 說:「高舉智慧,她就使你升高;懷抱智
慧,她就使你尊榮。」而箴言 4 章後面又繼續說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走上惡人的道路,並
且對於二者作出對比,「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惡人的道好像幽
暗,自己不知因什麽跌倒。」(箴 4:18-19)因此,智慧的特徵是人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箴言中正是將善惡的選擇給予了人。而做出正確的選擇,人將會得到賞賜。箴言中智慧
的最終目的,仍舊是讓人回歸到上帝所訂立的秩序和界限之下。更進一步,在箴言中,智
慧的主題又落在了「敬畏神」上,正如 9 章中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
者便是聰明」(9:10)敬畏上帝是得到智慧的方法,也是擁有智慧的表現形式,更是上帝與
人關係復原的根本途徑。

三、沉思智慧

聖經中的智慧所涉及的除了遵行律法的智慧,生活的智慧,還有一個層面,就是對上
帝與人生思考的智慧,特別關於很多人生難題,如生與死、善惡、苦難等等,我們稱之為
「沉思智慧」。傳道書便是沉思智慧的代表作。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很多人生的迷思和困
惑,它給了我們關於智慧的一個更為深刻的眼界,也就是智慧不僅僅是要人在已知的事情
上遵守上帝的界限,也要求人在未知的奧秘上對上帝存留敬畏的心。對此,黃儀章說得很
好:「他(傳道書作者)指出一個智慧的人生,就是一個不過分倚靠人的智慧來生活的人
生。」(黃儀章,2005)傳道書中,儘管很多問題最終沒有答案,但是最後,作者說「這
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 11:13)
也就是,這卷書的目的仍舊是為要使人在面對人生的困惑與不解中,仍舊能夠得到敬畏上
帝的智慧。

10
約伯記事實上也是一部探討「沉思智慧」的書卷。很多讀者認為約伯記的主題是苦
難,可是在約伯記中,上帝並沒有給出約伯任何苦難的解釋,也沒有告訴約伯撒旦的挑
戰,也沒有對約伯的苦難表示出歉意或溫柔的安慰。必須承認的是,僅僅是約伯遭遇苦
難,而後又得到一切的故事絕不足以安慰那些真正在苦難中的人。
因此,約伯記更深的主題乃是在智慧上。在約伯與他三個朋友漫長的對話中,約伯的
朋友認為:惡人會遭受苦難,約伯的遭遇乃是因他犯罪。約伯則反復申辯:自己是個義
人,義人為何會遭遇苦難。事實上,約伯的思路和他的朋友沒有差別。他們的焦點都在於
義人不會受苦,惡人才遭報的定律上,若違背這一定律,則表明上帝不公。然而,上帝卻
沒有回答約伯自己是否是公平的,祂對約伯的回應是回到了創造之中。正如上帝質問約伯
說:「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伯 38:4)。緊接著,上帝講述了很多祂創造
世界的情景,地的根基,清晨的日光,雲彩與海洋,地與海的深淵,風雪雷電,天空萬
象……上帝問約伯說,你知道這些嗎?從 38 章 39 節到 39、40、41 章,上帝的話題開始
轉向了動物的受造。通過這些,上帝無非是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人無法明白上帝創造的
奧秘,人的智慧終究是有限的,並且,上帝不欠約伯一個解釋。在面對上帝的創造時,約
伯才意識到人類智慧在面對上帝時的無知,「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見你」。從前約伯
風聞有的,是一個被框在「義人蒙福,惡人遭禍」的「報應神學」框架中的上帝,而如今
他親眼看見的,則是一位智慧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上帝。
另外,約伯記的交叉結構也說明了這樣的主題:

A 序言:約伯遭遇苦難(1:1-2:13)
B 約伯的哀歌(3 章)
C 三個回合的對話:誰更有智慧(4 章—27 章)
D 約伯的智慧之歌:智慧何處可尋?(28 章)
C` 三組對話:只有上帝才最有智慧(32 章—42:6)
B` 約伯的哀歌(29-31 章)
A` 跋:約伯從苦境中轉回(42:7-17)(黃儀章,2005)

在這個結構中,最中間的是 28 章——約伯的獨白:對智慧的頌贊。約伯在這段獨白
中提問到:「智慧從何處來呢?」(伯 28:20)然後,他自己又回答:「神明白智慧的道路,
曉得智慧的所在。」(伯 28:23)這一部份與上帝後來對約伯的質問相呼應,兩者結合在一
起說明約伯記的主題是:人類智慧的有限與上帝智慧的無窮,而真正的智者,乃是降服在
上帝智慧之下的人。這種承認無知的智慧,莫過於「沉思智慧」的最高境界。同時,約伯
記也再次將智慧與創造的主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聖卷是聖經中智慧主題出現得最多的部份,這些書卷都可以說既是上帝給予人關於智
慧的啟示,也是人對於曾經失落的智慧的尋找。然而,我們不能說智慧是聖卷的唯一主
題。因為在聖卷中,另一個突出的主題是歸回後對律法的重新強調。

四、歸回重建:重申律法
聖卷中不僅僅包括智慧書,包括以斯帖記、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歷代志,這幾卷書
都是對以色列民族晚期歷史的記錄與回顧。在被擄歸回後的歷史書中,律法的地位得到了
極大的重申。

11
被擄中,猶大人經歷了亡國之痛,也開始反思作為上帝選民,為何會國破家亡的原
因。他們認為之所以最終會被擄,離開應許之地,乃是因為對上帝律法的背離。尼希米在
禱告中回顧歷史時承認以色列人所犯的罪,「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
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尼 1:6-7)被擄是對背棄了上帝律法的審判。
因此,歸回後猶大的領袖們意識到必須悔改、重申律法。當重建耶路撒冷之後,文士以斯
拉向百姓宣讀講解律法書,更新與神的約。
在這段歷史中,對律法的強調重申最激進的一個行動就是以斯拉下令嚴格實施不准與
外族通婚政策,要求猶大人休掉外邦的妻子。他將與外族聯姻作為以色列人的一個重要罪
行,認為若不悔改會遭到上帝更重的審判(拉 9:14)。或許他也看到在歸回後這樣脆弱的
社群中,若繼續如此會使猶大人迅速被同化的危機。總之,休掉外邦妻子的強制執行,可
以說是被擄歸回後律法重申的重要體現。從後來的歷史我們知道,猶太人越發地強調律法
的重要性而矯枉過正,猶太社群日益封閉,對外在律法的恪守日益嚴格。直到新約時代的
文士、法利賽人成爲了死守律法的代表人物。
在聖卷中,我們看到了智慧與律法兩個主題各自的體現,及二者之間的張力。智慧是
在自由的前提下,做出敬畏上帝的選擇,它更強調的是內心的態度、思考和以之為引導的
生活,強調對廣義律法所體現的教導、訓誨層面的欣然遵守。聖卷中的幾卷智慧書都是對
於這種智慧的思索和尋找,它和前後先知書一樣,都有對摩西五經的回顧與反思。不同的
是,筆者認為,先知書注重律法的踐行層面,而智慧書則深入到對律法內在精神的思索層
面,它演繹了申命記中的兩條道路的選擇,期待從更深、更個人化的層面來讓律法所體現
上帝的旨意成為人精神與生活中真正的智慧。妥拉是從智慧走向律法,而從先知書到聖卷
又體現出律法到智慧的歸回。然而,歸回後的文士祭司宣告必須嚴謹恪守律法的條例,並
且以極為強硬的手段推行,使我們看到回歸智慧的主題被驟然打斷。隨著對律法誡命遵行
的日益刻板僵硬化,聖經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由耶穌開啟的新約時代。

肆、新約:從律法到智慧

在新約中,智慧與律法仍舊是一對非常重要的主題。上文談到,從歷史上看,耶穌的時
代是猶太人恪守律法的時代,耶穌的到來會帶來怎樣的衝擊?我們新約對律法和智慧的探
討就從耶穌與律法開始。

一、耶穌的律法和智慧

耶穌之所以被釘在十字架上,從人的角度來看,與律法有很大的關係。在嚴謹的猶太
教徒,特別是文士、法利賽人的眼中,耶穌是不折不扣的離經叛道者。他不守安息日,多
次在安息日治癒人,他的門徒不守潔淨的條例等等。但是耶穌卻不認為自己的到來是要廢
除律法,在登山寶訓中,他卻提出了「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
是要成全」(太 5:17)。換句話說,這種「成全」是一種比律法更深層的要求。他以摩西
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背誓、「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愛鄰舍很仇敵為例,提出了

12
不僅外在不可殺人,內在也不可恨人;不僅不可以在肉體上姦淫,也不可在心中動淫念;
不僅不要背誓,爲了誠實,根本就不要起誓;不要以公平為滿足,更要以德報怨;不是僅
僅要愛鄰舍,而是要愛仇敵。總而言之,耶穌所要的義,不僅僅是外在行為上遵守律法的
義,更要勝過這些義,成為內在生命的慈愛和公義。
不僅如此,當律法師來問耶穌誡命中哪一條最大,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
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
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 22:37-40)這兩句話讓法利賽人啞口無言,
因為這完全出自摩西的律法,但卻是以遵守律法為傲的法利賽人做不到的。因為它所強調
的都是「愛」,愛的意義,顧名思義就不僅僅是從行為上遵守某些誡命,而是心甘樂意,
從內在發出由衷的喜悅遵行。也就是說,耶穌正如他所說的完全沒有廢除律法,而且對律
法精神做出了最深層的挖掘和重申。因此,摩西律法中愛的精神,在被忽略了多個世紀之
後,耶穌將其重新賦予了生機。而耶穌對於法利賽人的譴責,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
們只會遵守誡命,並以此為驕傲,卻根本不理會律法的精神,「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
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太
23:23)可以說,在耶利米書中耶利米所預言的寫在心裡的律法,就是耶穌所提出的「勝過
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像法利賽人那樣只遵守石版上的律法在耶穌眼中遠遠不夠,而是
要將律法內化在生命中,成為一個信靠上帝的人的智慧。
耶穌一方面重現了律法的精神,即按照律法精神活出敬畏上帝愛人的生活;另一方
面,他從歷史的角度認為律法是為他來作見證。在路加福音最後一章以馬忤斯的路上,耶
穌為兩個門徒講解了「從摩西和眾先知起」所有與他有關的話,最後,「耶穌對他們說:
「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
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 24:44)也就是說,舊約律法乃是為耶穌到來的鋪墊
和見證。這種思想,在保羅及其他書信中都得到了發展。下文將詳述。
從智慧角度來說,耶穌在登山寶訓總結時說,凡聽見這些話就去行的,就好比一個聰
明人。這個「聰明人」就是智慧的意思,換句話說,那些能夠領悟耶穌所說的話,能夠活
出真正敬虔的內在生命,能夠以愛來成全律法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從這裡,律法的核
心又與智慧的主題結合在了一起。
福音書中,耶穌不僅是律法的成全者,也是智慧的教師。路加福音中描述童年耶穌
「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路 2:40),並且,「耶穌的智
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馬太福音中,當耶穌回應文士法利賽人
對祂的指責時說:「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太 11:19;路 7:35)。祂自稱為智慧之
子,雖在眾人眼中特立獨行,但卻充滿上帝的智慧。當耶穌形容這個世代的不信時,祂以
所羅門和南方的女王為例,南方的女王不遠萬里都要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話(太 12:42),這
個世代的人卻還在無知地想要耶穌顯神跡來試探祂。因此,耶穌以所羅門自比,突出「智
慧之子」的主題。耶穌以比喻的形式講出天國的奧秘(馬太福音 13 章),這正是祂智慧的
體現。當人們聽到了耶穌的教訓後,都驚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太
13:54)同時,關於天國的奧秘的內容,也體現出了一種智慧的主題,特別是藏寶和尋珠的
比喻,比喻中的人都是因為有智慧,所以能夠知道揀選最為寶貴的,並且願意付出代價。
總之,不僅明白且遵行耶穌的話的人是智慧人,耶穌自己就是後面保羅所說的「神的智
慧」。

13
二、保羅的律法觀

耶穌復活升天之後,門徒面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確定何為真正的基督信仰,其中如
何釐清耶穌與舊約的關係,基督信仰與律法的關係是重中之重。新約中對於律法的探討最
全面、最成系統的莫過於保羅書信。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保羅的律法觀。
第一、律法不能使人得救和稱義。保羅曾說自己是按著「嚴密的律法受教,熱心侍奉
神」(徒 22:3),但這種熱心並不是按著真知識,正如其他以色列人一樣,「因為不知道神
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 10:3)因此,保羅在羅馬書中詳細地闡
述了律法不能使人得救和稱義。其一,人因為有罪而不可能完全做到律法中的要求。保羅
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 3:23),既然罪從亞當而入了世界,人都伏在罪
的權柄下。在罪的律之下,人并沒有不犯罪的自由。而律法的要求是完全的,在律法中違
背一條就是違背全部的律法,儘管傳統的猶太教徒極力恪守,也不可能做到。其二,律法
的功能是使人知罪,保羅說,在沒有律法的時候,人就不知道何為罪。因此,律法給人所
帶來的是罪的引誘,以及在犯罪后審判的控訴。因此,在律法之下人沒有自由。正如保羅
總結說:「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
罪。」(羅 3:20)。其三,律法在對付罪的問題上沒有功效。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中深刻的
揭示了這個問題,他感慨到:「但罪藉著那良善的叫我死,就顯出真是罪,叫罪因著誡命
更顯出是惡極了。」(羅 7:13b)也就是說,律法既審判著人的罪,又不能使人勝過罪的引
誘,這樣,人怎麼能夠因律法而稱義。保羅指出,即使是亞伯拉罕,也是因信而非遵行律
法,而被上帝「算為義」。
第二、基督徒無需再遵守律法。保羅不僅闡述了律法不能使人稱義,進而也說明了基
督徒無需再受制於律法的條文。在福音剛剛傳到外邦的時候,外邦人如何成為基督徒,要
不要受割禮、守律法成為了當時的難題。對此,在使徒行傳 15 章的耶路撒冷大會上,彼
得反對要外邦人遵守律法時責備說,爲什麽「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
的頸項上呢?」(徒 15:11)這句話是個偉大的質問,因為作為猶太人,彼得承認了律法事實
上是一個「不能負的軛」,對於祖宗尚且如此,何況今日的外邦信徒。基督已經因十字架
上受死,替人付上了罪債,並以復活來勝過死亡的權勢,信靠的人無需再為罪而承受上帝
的審判。正如保羅指出,「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
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
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 8:3-4)保羅進而指責那些已信基督卻又要受割禮的外邦人說:
「若受割禮,基督就與你們無益了……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
墜落了。」(加 5:2、4) 因此,在保羅看來,人不因律法而稱義而是因信稱義,既然因信
稱義更不需要再以遵守律法的條例來討上帝喜悅。
第三、律法為基督作見證,以及律法的教導意義仍存在。保羅儘管在強烈地闡述了律
法的弊端,但是他也並非完全否定律法的作用。保羅認為,律法的積極意義可以從兩個角
度來看。首先,律法為基督作見證。耶穌已經表達過這一思想,保羅更有所發展。他在加
拉太書 3:24 節說:「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因
此,在漸進的啟示觀中,基督的救贖並非是律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律法出自上帝的啟
示,在歷史中為耶穌作見證。希伯來書作者說:「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
列祖」(來 1:1),保羅也在羅馬書最後一章表達了類似的思想:「這奧秘如今顯明出來,而
且按著永生神的命,藉眾先知的書指示萬國的民,使他們信服真道。」(羅 16:26)基督的

14
福音不是孤立的,保羅認為,上帝在歷史中藉著舊約的眾書卷,包括律法書,將基督的真
道啟示出來。因此,正如有學者說,「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律法是先知預言性著作的一
部份, 揭示了耶穌基督福音和他的宣告……這福音通過聖經上律法和先知的預言而早已
應許。」 ( Rosner,2013)
另一方面,律法對於基督徒的意義還體現在教導層面。律法不僅僅是條文和誡命,也
可以從廣義上理解為是上帝的教誨。所以儘管律法的條例對於基督徒來說已經沒有約束力
了,但保羅並沒有否定從廣義上上帝在律法書中對人的教導。保羅在提摩太後書 3:16 節說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
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保羅雖然沒有說基督徒要遵守律法條文,卻指出上帝所
默示的律法在教訓、督責方面仍舊有作用。舉例來說,保羅在提摩太前書 5:18 節關於要給
長老加倍的敬奉問題上引用了利未記的律法。此時,律法不是死板的恪守教條,而是要將
律法背後神的心意和精神生活出來。「律法,因為是神的律法,仍舊是神對我們的道德教
導和勸勉的關鍵來源。」( Rosner,2013)上文中我們談到詩篇箴言中作者以遵行律法為智慧
時就講到,能夠領受律法的精義,將律法中上帝對人的心意從內在活出來的便是一種智
慧。因此,律法在新約神學中,最終實際的用途便落在了智慧的勸誡上。可以說,新約神
學就是從律法向智慧的歸回。

三、智慧的歸回

保羅神學中,不僅探討了律法,他更將基督的救恩看作上帝的智慧。保羅在羅馬書中
講述完上帝奇妙的救贖計劃之後,在 11 章由衷地感慨:「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
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 11:33)他認為,上帝的救贖計劃乃是出於其
難以測度的智慧。哥林多前書中,智慧的主題更加明顯。在哥林多前書開篇中,保羅就講
述了神的智慧與人的智慧的對比,最終,保羅總結說,對於相信的人來說,「基督總為神
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 1:24)「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剛強」(林前
1:25)。保羅指出,基督乃是上帝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林前 1:30)。而他自己所傳
講的並非是高言大智,乃是「基督并祂釘十字架」。(林前 2:2)總而言之,保羅說明了上
帝救贖計劃中所包含的無窮之智慧,而人自以為是的聰明並非真智慧。
新約不僅講述了上帝救恩的智慧,也如舊約中的智慧書一樣,對於信徒的智慧作出了
勸勉。一方面,上帝已經將救贖的奇妙智慧告訴了祂的子民:「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
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弗 1:8),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勸勉提摩太要持守真道:「並
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后 3:15)另
一方面,保羅勸告基督徒應該使用智慧來傳揚基督的奧秘,「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
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 1:28)。
不僅如此,新約書信中還有很多內容指教基督徒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一個有智慧
的人。在以弗所書中,保羅勸勉基督徒,不要做糊塗人,「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
人,當像智慧人」(弗 5:16)。隨後,保羅詳細地對於信徒的家庭生活種種都作出了勸勉,
這些建議都又讓我們想到箴言中對於家庭關係等方面的勸告,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謹言慎
行,這都是智慧主題的體現。歌羅西書中也說:「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西 4:5)雅各書可以說是在新約中智慧主題最突出的一卷書,它如同箴言一樣,對於信
徒生命很多方面內容都有涉及,總意還是讓基督徒知道如何活出智慧的人生。「你們中間

15
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祂。」(雅 1:5)總
之,耶稣既然是智慧之子,每个接受基督的人,就都成為上帝的智慧内住在心中的人。
在啟示錄中,因著基督的救恩,世間萬物得以被更新,成為新的創造。而在這樣新創
造的世界中,「律法」永遠地成為了過去。如果說,起初的創造是上帝的智慧,新創造更
是由上帝奇妙智慧所實現的,正如啟示錄中,耶穌被稱讚為「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
豐富、智慧、能力、尊崇、榮耀、頌讚的。」(啟 5:12)

本文探討了智慧和律法這兩個主題在聖經正典中的產生和發展。聖經中的智慧和律法
不是毫無關係的主題,恰恰相反,它們在創造到新創造的脈絡中此消彼長。上帝起初以智
慧創造天地,人的犯罪卻失去了上帝的智慧,而上帝的救贖計劃正是藉著律法的頒佈與先
知的呼籲,拯救人脫離罪惡的權柄,帶到上帝兒子的面前,將智慧重新注入到人的心中,
使律法能夠內化在人心中,使人能夠從內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順服上帝創造時所設立的
界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舊約也是一個漫長的律法的踐行和智慧的尋找過程。新約中,
藉著耶穌基督這位智慧之子,律法外在的儀文被內化為智慧進入人的心中,使人不再活在
律法的誡命和審判之下,乃是能夠盡心盡力地愛上帝,信靠順服祂。直到新天新地中,外
在的律法全然失去了功效,上帝的智慧與認識祂的知識在新造的世界中充滿全地。這時,
人類恢復起初被造的職分,與三一上帝同工,共同管理這更新的新創造。而從實踐來說,
在上帝權柄下,過順服真理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一個真正新造的人。

參考文獻

黃儀章(2013 年)。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天道書樓。
趙崇明(2006 年)。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香港:基道出版社。
賴建國(2011 年)。五經導論。香港:天道書樓。
Middleton, Richard J. (2005).The Liberating Image:The Imago Dei in Genesis1.Grand
Rapids:Brazos.
Rosner,Brain S. (2013).Paul and the Law:Keeping the Commandments of God.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Daube,David (2010).Law and Wisdom in Bible:David Daube`s Gifford Lectures. West
Conshohocken:Templeton Press.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