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基礎閱讀工作紙 中三單元七使用

學生姓名:        ( ) 班別:     日期:       

想和做

一、分析論題中事理之間的關係
1. 文中的「我們」對於下面的人有甚麼看法? 在適當的空格內加 。
第 1 段描述的人:
 瞧不起

 讚賞

 揶揄

第 2 段描述的人
 瞧不起

 讚賞

 揶揄

2. 作者對於這兩種人的評價,跟文中的「我們」有甚麼異同?解釋作者的觀
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認為「想」和「做」怎樣推動人類文化的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由此可見,論題中「想」和「做」有怎樣的論述關係?

《初中中國語文》 ©2008 1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基礎閱讀工作紙 中三單元七使用

二、掌握論證的方法──對比法
1. 課文第 8 段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試把正確答案寫在下面橫線上。

反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過這樣的正反對比,作者論證了甚麼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承上題,你認為正反論證的方法有沒有說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中國語文》 ©2008 2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基礎閱讀工作紙 中三單元七使用

答案
單元七 想和做

一、

1. 第 1 段描述的人: 瞧不起  揶揄
第 2 段描述的人:R 讚賞

2. 作者對於「空想」的人的態度跟文中的「我們」相同。作者認為他們只會空想,
從不認真做事。對於在第 2 段描述的人,作者的態度跟文中的「我們」不同。作
者認為他們只是「死做」,跟牛馬一樣,不會思考,沒有進步。

3. 作者指出人類勞動時,不斷地思考,從中知道做事的目的、意義和缺點,從
而想出節省勞力、增加效率的方法。人類就在邊想邊做當中,推動了人類文化
的進步。

4. 並列關係。

二、
1. 反例:有些同學學習語文課,硬讀課文,只讀不想;學習數學課,硬記公式,
只記不想。結果是從舊經驗裏得到的道理,不能應用在新事物上。
正例:有些同學能想出一些省力有效的方法,結果記住了動物的分類,弄清了
歷史的年代。

2. 作者論證了必須把「想」和「做」聯結起來,人們的行動就可靠思想的幫助得到
進步。

3. 有。作者透過正反對比,顯示出只做不想的弊端,同時突出想和做結合的好處,
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並有助讀者分清是非,增強了文章的說明力。(學生可自由
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初中中國語文》 ©2008 3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