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1

第一部分数论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 0 和 1 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

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 和 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 2 ,2 是唯一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最小的合数是 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

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是两个合数(4和9)或 1 与另一个

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

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

83、89、97 .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 a、b、c 为整数,b≠0,且 a÷b=c,即整数 a 除以整除 b(b 不等于 0),

除得的商 c 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是 0),我们就说,a 能被 b 整除(或者说

b 能整除 a),记作 b|a。否则,称为 a 不能被 b 整除(或 b 不能整除 a)。


如果整数 a 能被整数 b 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

(2)性质

性质 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 a、b 都能被 c 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能被 c 整除。

即:如果 c|a,c|b,那么 c|(a±b)。

例如:如果 2|10,2|6,那么 2|(10+6),并且 2|(10—6)。

也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

性质 2:如果 b 与 c 的积能整除 a,那么 b 与 c 都能整除 a.

即:如果 bc|a,那么 b|a,c|a。

性质 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 b、c 都能整除 a,且 b 和 c 互质,那么 b 与 c 的积能

整除 a。

即:如果 b|a,c|a,且(b,c)=1,那么 bc|a。

例如:如果 2|28,7|28,且(2,7)=1,

那么(2×7)|28。

性质 4:(整除的传递性)如果 c 能整除 b,b 能整除 a,那么 c 能整除 a。

即:如果 c|b,b|a,那么 c|a。

例如:如果 3|9,9|27,那么 3|27。

(3)数的整除特征

①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数字是 0、2、4、6、8 的整数.

②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 0 或 5。突破口

③能被 3(或 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数字之和能被 3(或 9)整除。

判断能被 3(或 9)整除的数还可以用“弃3(或9)法”:

例如:8351746能被9整除么?
解:8+1=9,3+6=9,5+4=9,在数字中只剩7,7不是9的倍数,所以83

51746不能被9整除。

④能被 4(或 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能被 4(或 25)整除。

⑤能被 8(或 1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三位数能被 8(或 125)整除。

⑥能被 11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整数的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
(大

减小)是 11 的倍数。

⑦能被 7(11 或 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整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

数之差(以大减小)能被 7(11 或 13)整除,依此反复检验。

例如:判断 3546725 能否被 13 整除?

解:把 3546725 分为 3546 和 725 两个数.因为 3546-725=2821.再把 2821 分为 2

和 821 两个数,因为 821—2=819,又 13|819,所以 13|2821,进而 13|3546725.

上述办法也可以用来判断余数和末位数;

对于其他的数,可以将其分解成上述几个互质的数的乘积,再逐个考虑。

三、约数与倍数

(1)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4是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可记做:(12 ,16)=4

(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36 是 12 和 18 的最小公倍数,记作[12,18]=36。

(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如果用 a 和 b 表示两个自然数
1、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关系是:

(a,b)×[a,b]=a×b。

(多用于求最小公倍数)

2、(a,b) ≤ a ,b ≤ [a,b]

3、[a,b]是(a,b)的倍数,(a,b)是[a,b]的约数

4、(a,b)是 a+b 和 a-b 的约数,也是(a,b)+[a,b]和(a,b)-[a,b]的

约数

(4)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很多,主要推荐: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辗转相除法。

例如:1、(短除法)用一个数去除 30、60、75,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解:∵ (30,60,75)=5×3=15

这个数最大是 15。

2、(分解质因数法)求1001和308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解:1001=7×11×13(这个质分解常用到) , 308=7×11×4

所以最大公约数是7×11=77

在这种方法中,先将数进行质分解,而后取它们“所有共有的质因数之积”便是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用辗转相除法求 4811 和 1981 的最大公约数。

解:∵4811=2×1981+849,

1981=2×849+283,

849=3×283,

∴(4811,1981)=283。

补充说明:如果要求三个或更多的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先求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

约数,再求这个公约数与另外一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样求下去,直至求得最后结果。
(5)约数个数公式

一个合数的约数个数,等于它的质因数分解式中每个质因数的个数(即指数)加 1 的

连乘的积。

例如:求 240 的约数的个数。

解:∵240=24×31×51,

∴240 的约数的个数是

(4+1)×(1+1)×(1+1)=20,

∴240 有 20 个约数。

四、奇偶性

(1)奇数和偶数

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大类.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

数。

偶数通常可以用 2k(k 为整数)表示,奇数则可以用 2k+1(k 为整数)表示。

特别注意,因为 0 能被 2 整除,所以 0 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

(2)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

性质 1: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性质 2:偶数±奇数=奇数。

性质 3:偶数个奇数相加得偶数。

性质 4:奇数个奇数相加得奇数。

性质 5: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3)反证法

例:桌上有 9 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 6 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

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 9 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解:要使一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奇数次“翻转”.要使 9 只杯子口全朝下,必须经过 9

个奇数之和次“翻转”.即“翻转”的总次数为奇数.但是,按规定每次翻转 6 只杯子,无论

经过多少次“翻转”,翻转的总次数只能是偶数次.因此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都不能

使 9 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这个证明过程教给我们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假设某种说法正确,再利用假设

说法和其他性质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到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从而说明假设的说法不成

立.这种思考证明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反证法”。

五、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

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

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

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六、代数式

1、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

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注意:
(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

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况理解。

2、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

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

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七、实数基础

实 数 可 以 用 通 过 收 敛 于 一 个 唯 一 实 数 的 十 进 制 或 二 进 制 展 开 如 {3, 3.1, 3.14, 3.141,

3.1415,…} 所定义的序列的方式而构造为有理数的补全。实数可以不同方式从有理数构造

出来。这里给出其中一种。

公理的方法设 R 是所有实数的集合,则:

集合 R 是一个域: 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且有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常见性质。

域 R 是个有序域,即存在全序关系≥ ,对所有实数 x, y 和 z:

若 x ≥ y 则 x + z ≥ y + z;

若 x ≥ 0 且 y ≥ 0 则 xy ≥ 0。

集合 R 满足完备性,即任意 R 的有空子集 S ( S∈R,S≠Φ),若 S 在 R 内有上界,那么

S 在 R 内有上确界。
最后一条是区分实数和有理数的关键。例如所有平方小于 2 的有理数的集合存在有理数上

界,如 1.5;但是不存在有理数上确界(因为 √2 不是有理数)。

实数通过上述性质唯一确定。更准确的说,给定任意两个有序域 R1 和 R2,存在从 R1 到

R2 的唯一的域同构,即代数学上两者可看作是相同的。

相关性质基本运算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即正数和 0)还可以进行开方

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

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八、数列

1、一般数列的通项 an 与前 n 项和 Sn 的关系:a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 a1 为首项、ak 为已知

的第 k 项) 当 d≠0 时,an 是关于 n 的一次式;当 d=0 时,an 是一个常数。

3 、 等 差 数 列 的 前 n 项 和 公 式 :

Sn= Sn= Sn=

当 d≠0 时,Sn 是关于 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 0;当 d=0 时(a1≠0),Sn=na1 是关于 n 的

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 a1 为首项、ak 为已知的第 k 项,an≠0)

5、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当 q=1 时,Sn=n a1 (是关于 n 的正比例式);


当 q≠1 时,Sn= Sn=

相关结论:

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 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 Sm、S2m-Sm、S3m-S2m、S4m - S3m、……

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n}中,若 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 m+n=p+q,则

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 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 Sm、S2m-Sm、S3m-S2m、S4m - S3m、……

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11、{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12、{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 且 c 1) 是等差数列。

13.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14.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九、中位数

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

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 当样本数为偶数时,

中位数为 N/2 与 1+N/2 的均值

与此类似的还有:

四分位数 (Quartitles) 百分位数(Percentile) 十分位数 (Decile)

理性认识: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的算法: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

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个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

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就是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

用 M 表示。

理性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

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

合。

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

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

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两组

数据中,都是 1,2 出现次数最多 ,所以 1,2 是众数

例如:1,2,3,3,4 的众数是 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 的众数是 2 和 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 没有众数。

在高斯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

十、历年真题

1. 右侧是某足球队在首 13 场比赛的每场得分统计表。在第 14 场比赛后,得分的中位数上

升但众数仍保持不变。请问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最符合第 14 场比赛的得分?
(A)得分= 1(B)得分= 2(C)得分≥2(D)得分<3(E)得分≥3

由统计表可知

(i)众数为 2。

(ii)中位数为 2(因共有 7 场的得分少于或等于 2,6 场的得分多于或等于 3)。

可发现众数不会因第 14 场的得分而改变,但中位数会上升至 2.5 仅当第 14 场的得分多于

或等于 3。

答:(E)

2. 已知 x 是个整数且 x <-1,请问下列哪一项的值最大?

(A) (B) / (C)x + 1(D)− (E)−


x

− − − −
因 x <-1,故知仅 / 与− 为正数。再因 0 <− < 且0< < ,故知 的值最
x x

大.

答:(E)

评注:可用 x = -2 代入这五个选项而得到(A)− ,
(B) (C)− ,
(D) − 及(E) 故

可得知答案为(E)

3. 有 11 位 板 球 队 员 测 验 板 球 掷 远 , 它 们 的 成 绩 分 别 如 下 ( 最 接 近 的 m 数 )

19,26,31,31,31,33,37,42,42,48,56 根据他们成绩的统计结果,请问下列哪一项是递增的排

列?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D)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E)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㔱
经过计算后可以得知众数= 31,中位数= 33 而平均数= 㔱

答:(E)

评注:除了直接计算平均数以外,也可以利用头尾配对方式来配对,可得{19,56},{26,48},

{31,42},{31,42}以及{31,37},每一对的平均数都大于中位数 33,故知全体的平均数必定

大于 36,

4. 一家旅馆的每间房间至多可住进二人。配偶可同住一房间,否则男人只能与男人住同一

房间,女人只能与女人住同一房间。现有 100 人的团体入住,请问至少需要多少间房间才

能保证够住?

(A)50(B)51(C)67(D)98(E)99

在最坏的情况下,51 间房间即可保证可住。可知是配偶的总人数一定为偶数,故知若单身

的男人总数是偶数时,则单身的女人总数也必须是偶数,此时单身的 男生与女生都可分别

各自两配对入住,即仅需要 50 间房间;而若单身的总数亦为奇数时,则单人的总数亦必定是

奇数,因此将单身的男生与女生分别各自两 配对后,还会多一位男生与一位女生,此时共

有 98 对可住 49 间房间,还需再为多出来的一位男生与一位女生各准备一间房间,合计需

51 间房间。

答:(B)

5. 有二个长方体的尺寸分别为 4 厘米×6 厘米×x 厘米与 3 厘米×8 厘米×y 厘米其中 x,y

为正整数。若它们的表面积相同,请问 x + y 可能的最小值是什么?
(A)11(B)21(C)26(D)42(E)63

解法 1

可知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8x + 12x + 48 和 6y + 16y + 48,


故有 20x + 48 = 22y + 48,

0
即y= ,。而满足这个等式的最小整数 x 值为 x = 11 ,此时 y = 0,因此 x + y 的最

小值为 21。

其余可能值为 20 + 22,30 + 33 等等。

解法 2

可知每个长方体都有两个表面积为 24 cm 的面,故这部分可以删除不计。而第一个长方体

的其余四个面的可形成一个 20× x 的矩形,第二个长方体的其余四 个面的可形成一个 22×

y 的矩形,如图所示:

故可得 20x = 22y,而满足此式的最小正整数解为 x = 11,y = 10,因此 x + y = 21。

6. 一个四位数abcd,若一位数 a 可被 4 整除,二位数ab可被 5 整除,三位数abc可被 6 整

除且四位数abcd可被 7 整除,则称这个四位数为酷数。 请问没有任何一个数码是 8 的酷数

共有多少个?

(A)3(B)4(C)5(D)6(E)超过 6

因为要求酷数的数码中没有任何一个数码是 8,故可以首位数为 4,此时第二位数为 0 或 5。

现考虑四位数 0cd。因三位数 0㐷可被 6 整除,故知 c = 2 或 c = 8,但 8 不合,故可得知


四位数 0 可被 7 整除。因 4020 = 7×574 +2,所以知 4025 可被 7 整除,即其为一个酷

数。接着考虑四位数 t㐷 。因三位数 45c 可被 6 整除,故知 c = 0 或 c = 6.因素 4500 = 7

×642 + 6 而 4560 = 7×651 + 3,所以知 4501 与 4564 可被 7 整除,即其为酷数。因此

得知共有 3 个酷数其数码中没有任何一个数码是 8:4025,4501 与 4564。

7. 某个集合内有十个正整数,有一些为奇数,有一些为偶数。将此集合中的数两两配对,

并将配对的两个数之和写下。已知在所有写下的 45 个和之中恰有 20 个数是偶数。请问原

来的集合中有几个数是偶数?

(A)0(B)3(C)5(D)8(E)10

可知写下的和之中有 25 个数是奇数,而每一个奇数都一定从原先的 10 个正整数中选出一

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相加数与 5 个偶数时,才会使写下的数中有 5×5 = 25 个奇数。

答:(C)

8. 某次宴会上,每个人都恰与其他三人握过手,且没有任何两个人握超过一次手。如果总

握手的次数少于 15 次,请问最多有多少人参加此宴会?

(A)6(B)7(C)8(D)9(E)10

令 N 为参加此宴会的总人数而 H 为每一个人握手的次

数总和。因为两个人握手时两个人都有计算到一次握手,

因此可推知 3N = 2H。现因已知 H <15 ,故有 N =

<10.此时再由 3N = 2H 可推知一定是偶数,故有

N≤8。

此时可知最多有 8 人参加此宴会,握手情况可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一个黑点都代表一个人,
黑点与黑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这两个人彼此握过手。

9. 考虑数列 , , , ,… 使得 = 2 且对于每一个正整数 n,

+1= + 其 中 为一个的最大质因。

这个数列的前几项为 2,4,6,9,12,15,20。请问使得 是一个四位数的

n 之最大值是什么?

解法 1

列出此数列的前几项来观察,如下表所示:

可观察出当 p 为质数时, − 。若此观察值为真,则可得 ′ ′t .此时便可得到接

下来的数为:

因 ′h = 99×101 = 9999 及 ′′ = 100×101 = 10100,故知所求为 198。

现验证所观察出的规则为真。假设对于质数 p,有 − 。若 q 为 p 之后下一个质数,

则, − 之后的 q - p 项为

p(p+1),p(p+2),p(p+3),…. pq

注意到其中连续两项之间的差为 p 且 p 整除每一项事实上,从最后一项可以得知不会有比
较更大的质数来整除其中任何一项,这是因为每一 项都可写成 pk 的形式,其中 p<k <q。

因 k 介于连续的质数 p 与 q 之间,故它无法被比较更大的质数所整除。

而再接下来的 q - p 项为

(p+1)q,(p+2)q,(p+3)q,….

注意到其中连续两项之间的差为 q 且 q 整除每一项。事实上,不会有比 q 更大的质数来整

除其中任何一项,这是因为每一项都可写成 kq 的形式,其中 p<k≤q。因 k 至多为 q,故

它无法被比 q 更大的质数所整除。

现在我们已验证了对于质数 p,若 − 成立,则接下来的第 2q - 2p 项为 。换言之,

− ,其中 q 为 p 之后下一个质数。故对数数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得知对所有的质数 p,

− 成立。

答:198

解法 2

令 , ,⋯依次为递增的质数。可题意所述之数列,其中连续两项之差恒为质数。接着可

由检验前几项发现当连续两项之差改变时,该项恰恰为两个连续的质数之乘积。因此若将数

列中连续两项的差当成另一个数列时,这个数列为 的项数是 t − − 。

(注意到原数列中连续两项之差为 所组成的各项恰恰是介于 − 与 t 之间的

的倍数,因此不会被更大的质数所整除)连续两项的差构成的数列里,差相同的项数相加,

可得
故可归纳出会在由连续两项的差构成的数列中会在第 t t − 项改变 之值,故有

t t − = × − 。

现在只要找出最大的连续两个质数之乘积小于 10000.可知 97×101 = 9797 而 101×103>

10000,可推得a′tt 0 − a ′㔱 = 9797.因此知 ′t = 9898, ′h = 9999。

答:198。

10. 在一下算式中,字母 A、B、C、D、E 代表数 1、


2、3、
4、5 之一,但不一定以此顺

序。

AB + CD + E
4n+1  210
210  (22 )5  45
4 n  1  45

请问此算式之最大可能值是什么?

(A)24 (B )27 (C )26 (D )51 (E )25

可知书 X  2、Y  2 时,恒有 X  Y  1 大于 X  Y  1  X  Y 。因此可得知

恒可交互算式 A  B  C  D  E 中的数使得 E=1 而得到最大值。故只需要考虑

一下三种情况:

2  3  4  5  1  27
2  4  3  5  1  24
2  5  3  4  1  23

故知此算式之最大可能值为 27

答(B)

11. 在一个盒子内有 3 枝蓝色笔、4 枝红色笔、5 枝黄色笔。若不看盒子,逐一从盒

子内去=取出笔,请问至少要从盒子取出多少枝才能保证三种颜色的笔都有?

(A)8 (B)9 (C)10 (D)11 (E)

12

在至少有一种颜色的笔都没有取出来的情况下,最多可取出 4+5=9 枝笔,此情

况会发生在将 4 枝红笔、5 枝黄色笔都取出来时。故至少要从盒子取出 10 枝笔才能

保证三种颜色的笔都有。

答(C)

n 1
12. 请问满足 4  210 的 n 值是什么?

(A)9 (B)8 (C)4 (D)10 (E)2

可知 2
10
 (22 )5  45 ,故 4n 1  45 ,即有 n+1=5,因此 n=4

答:(C)

2016
13. 请问使得 为完全平方数的最小 N 值是什么?
N

A(14) B(2) (C)56 (D)12 (E)

7
2016
可知当 N 值最小时,数 将会是 2016 的最大完全平方因子。作因数分解,可得
N

2016  25  32  7  (22  3)2 ,故知 122 是 2016 的最大完全平方因数,此时

N=14

答案(A)

14. 十位学生参加一项包含 20 道试题的测试。其中两位学生答对 8 道题、一位学生

答对 9 题,其余的七位学生每人都至少答对 10 题且这七位学生平均答对的题数为一

整个数。若这十位学生平均的答对题数也为一整数,请问这个整数是什么?

(A)10 (B)11 (C)12 (D)13 (E)14

假设其余的七个学生平均的答对题目数为 m,因为本测验共有 20 道且这七个学生每

人都至少答对 10 道题,故 10  m  20 ,则十位学生的平均答对题目数为

8  8  9  7m 25  7m

10 10

因此知 25+7m 可被 10 整除,所以 m 为 5 的奇数倍,即 m 为 15.所以这十位学生的平均

25  7  15
答对题目数为  13
10

答(D)

15. 一个超级斐波那契数列是一列具有一下性质的正整数: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

于前面所有项之和。如:1、4、5、10、…..请问有多少个以 1 为首项的超级斐波那

契数列其中的某一项包含 2016?

(A)1 (B)3 (C)5 (D)7 (E)9

可以判断出超级斐波那契数列的各项取值会被前两项 所控制。令前两项依序为 1、x,


接下来各项依次为

1、x、(1+x)、2(1+x)
、4(1+x)、8(1+x)、…….

因为前面的几项之总和即为他们之中最后一项的 2 倍,故从第三项起,其形式皆为 2 (1  x )
k

其中 k  0 。而若 2016  25  63 为其中的某一项,则 k 的可能值共有 6 个:k=5、4、

3、2、1、0,此即依序对应给出了 x 的 6 种可能值 x=62、251、503、1007、2015。注

意到 x=2016 是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故共有 7 种满足。

答(D)

16. 小马班上的十位学生同时参加一项数学测试,其他九位同学的成绩为 82、83、85、

89、90、92、95、97、98 分,且小马的成绩为一正整数。已知老师把小马的成绩算错了,

当老师把小马的成绩修正后,全班的平均值与中位数都增加了 0.5 分。小马的正确成绩有

两种可能的分数,请问这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由于更正成绩后,这 10 个成绩的平均分数增加 0.5 分可知总分增加了 5 分,由于其

他人的分数没有变,故小马成绩增加了 5 分。若小马更正后的分数为 89 分或以下,

或他更正前的分数为 92 与 92 分以上,则全班的中位数不会变化,故可以判断出他

更正前的成绩在 85 分与 91 分之间。将可能的情况列表如下:

可发现第一个情况与最后一个情况的中位数变化 0.5 分,所以小马可能的正确成绩之

总和为 90+96=186。

答(186)
17.A、B、C、D、E 五个人依序围坐在一圆桌。A 先报数 1,接着 B 报出一个数后,围绕圆

桌的下一位则报出下一个数。若有人所报出的数是 7 的的倍数,则他必须立刻出局离开。

请问最后留在圆周的是哪一位?

(A)A (B)B (C)C (D)D (E)E

如下表所示,B 会在报了 7 之后出局离开,接着 E 会在报了 14 之后出局离开,然后 A 会在

报了 21 之后出局离开,最后 C 会在报了 28 之后出局离开,因此立在圆桌的是 D。

答:(D)

18.请问三个数码都互不相同的三位数总共有多少个?

(A)764 (B)900 (C)648 (D)520 (E)480

可知百位数码可以是从 1 到 9 的数码,共有 9 种可能。而对于每一种可能的百位数码取值,

十位数码的取值范围必须删去已选定的百位数码,但可以选择数码 0,因此十位数码共有 9

种可能。而对于每一种已选定百位数码十位数码的情况来说,个位数码有 8 种可能,因此

总共有 ′ × ′ × h 㔱 h 个三个数码都互不相同的三位数。
答:(C)

19.右图所示为二个两臂重量忽略不计的天平。每个不平

衡的天平显示天平两侧所挂物品的轻重,砝码的重量分

别为 Xkg、Ykg、Zkg。如图所标记。请问下列哪一项为

从轻到重的砝码重量?

(A)X < t < (B)X < <t (C)Y < t < (D)Y < < t (E)Z < t < t

由着二个天平的平衡状况,可以得知以下减式之值都是正数:

Y−X 0h由下层天平可以得知)

XtY − YtZ X−Y−Z 0h由下层天平可以得知)

Y−X − X−Y−Z X−Z 0h将以上二式相加)

故知 Z < t < t

附记:不是所有满足以上结论的 Z、X、Y 都是解,例如 Z=1、X=3、Y=4 时,下层天平的

平衡状况为 而上层天平的平衡状况为 ′ < 0.

答:(E)

20.梦幻国通用的银币为 1c、2c、4c、10c、20c、40c 六种。梦幻国的某位人士口袋中的

银币足以支付 1c 到 200c 的任意一个金额。请问他口袋里的银币最少枚数是什么?


(A)12 (B)10 (C)11 (D)9 (E)8

可先验证若恰利用 1 枚 1c、1 枚 1c、1 枚 2c、2 枚 4c、1 枚 10c、1 枚 20c 与 4 枚 40c

这 10 枚银币时,便可足以准确的支付从 1c 到 200c 的任意一个金额。因 3=1+2、5=1+4、

6=2+4、7=1+2+4、8=4+4、9=4+4+1、10=2+4+4,故可知利用其中三种面额最小的

银 币 即 可 准 确 的 支 付 从 1c 到 10c 的 任 意 一 个 金 额 , 且 因 30=10+20 、 50=10+40 、

60=20=40 、 70=10+20+40 、 80=40+40 、 90=40+40+10 、 100=20+40+40 、

110=10+20+40+40、120=40+40+40、130=10+40+40+40、140=20+40+40+40、

150=10+20+40+40+40 、 160=40+40+40+40 、 170=10+40+40+40+40 、

180=20+40+40+40+40、190=10+20+40+40+40+40,故可利用其中三种面额最大的

硬币即可准确支付从 1c 到 200c 的任意一个金额。

而若只有 9 枚硬币时,观察支付 199c 的情况。由 199 为奇数可知至少有 1 枚 1c 硬币、由

0× 㔱0 < ′′ − ′h < 0 t 00 知至多只可有 4 枚 40c 的硬币、由 0 × h

㔱0 < ′h 知至少有 2 枚 40c 的硬币。

因至少有 2 枚 40c 的硬币,故知可以支付个位数为 9c 的硬币至多为 7 枚。若恰为 7 枚,则

此时可支付的金额为 40+40+9=89,矛盾;若恰为 6 枚,则此时可支付的金额至多为

40+40+40+9=129. 矛 盾 ; 若 恰 为 5 枚 , 则 此 时 可 支 付 的 金 融 至 多 为

40+40+40+40+9=169,矛盾;因此可以支付个位数为 9c 的硬币至多 4 枚,故知只有

9=1+4+4=1+2+2+4 这二种情况满足题意:若有 1 枚 1c、1 枚 2、1 枚 1c、1 枚 4c 这 4


枚硬币,且其余的 5 枚硬币中至少有 2 枚 40c 的硬币,则可知需用 3 枚硬币来支付 110c,

此时可判断出至少有 1 枚 10c 的硬币,因此 3 枚硬币最多仅可支付 10+40+40=90c,故不

合;而若有 1 枚 1c、2 枚 4c 这 3 枚硬币,且其余的 6 枚硬币中至少有 2 枚 40c 的硬币,

则 可 知 需 4 枚 硬 币 来 支 付 110c, 此 时 可 判 断 出 至 少 有 1 枚 10c 的 硬 币 , 故 仅 可 为

110=10+20+40+40,即 199=40+40+40+40+20+10+4+4+1,因此只有 1 枚 1c、2 枚

4c、1 枚 10c、1 枚 20c 与 4 枚 40c 这 9 枚硬币无法支付 2c 情况,故不合。所以最少枚数

为 10 枚。

答:(B)
第二部分几何

一、几何面积知识点

1、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

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

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2、常用方法:

a. 连辅助线方法

b. 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c. 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d. 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 4 等于等腰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 78.5%。

3、基础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 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立体图形相关公式

依次为:名称、图形特征、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8 个顶点,6 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 条棱,相对的棱相等;

S=2(ab+ah+bh)

V=abh=Sh

正方体;8 个顶点;6 个面,所有面相等,12 条棱,所有棱相等;

S=6a2

V=a3

圆柱体;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S=S 侧+2S 底

S 侧=Ch

V=Sh

圆锥体;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S=S 侧+S 底

S 侧=rl

V=Sh

球体;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S=4r2

V=r3
三、三角形、圆

1、两圆外离 d﹥R+r

两圆外切 d=R+r

两圆相交 R-r﹤d﹤R+r(R﹥r)

两圆内切 d=R-r(R﹥r)

两圆内含 d﹤R-r(R﹥r)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3、把圆分成 n(n≥3):

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 n 边形

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 n 边形

4、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5、正 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成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正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2 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

正三角形面积√3a/4 ,a 表示边长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 k 个正 n 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 k×(n-2)180°

/n=360°化为(n-2)(k-2)=4

6、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n∏R/360=LR/2

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7、勾股定理

性质
a.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 a 和 b,斜边为 c,那 a2+b2=c2

b.勾股数互质

概念

在任何一个的直角三角形(Rt△)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也可以

理解成两个长边的平方相减与最短边的平方相等)。

勾股数通式和常见勾股素数

若 m 和 n 是互质,而且 m 和 n 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计算出来的 a, b, c 就是素勾股数。

(若 m 和 n 都是奇数, a, b, c 就会全是偶数,不符合互质。)

所有素勾股数(不是所有勾股数)都可用上述列式当中找出,这亦可推论到数学上存在无穷多

的素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及几种通式:

(1) (3, 4, 5), (6, 8,10) … …

3n,4n,5n (n 是正整数)

(2) (5,12,13) ,( 7,24,25), ( 9,40,41) … …

2n + 1, 2n^2 + 2n, 2n^2 + 2n + 1 (n 是正整数)

(3) (8,15,17), (12,35,37) … …

2^2*(n+1),[2(n+1)]^2-1,[2(n+1)]^2+1 (n 是正整数)

(4)m^2-n^2,2mn,m^2+n^2 (m、n 均是正整数,m>n)

四、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

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

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 角这 10 种。以度、分、
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 0°,小于 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 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 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 180°小于 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 0°小于 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 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 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 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 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

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

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五、历年真题

1. 在右图中,请问 x 之值等于什么?

(A)80(B)70(C)60(D)50(E)

40

解法 1

可知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分别为 0 、t00 及㔱00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h00 可得 x +


110 = 180,因此 x = 70。

答:(B)。

解法 2

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远内角之和可得知 x + 50 = 120,因此

x = 70。

答:(B)

2. 将右图称之为 4 阶无底正方形,因为它的三个边都等长和每条边都有四枚图相钉,图钉

之间的间隔都相等请问一个 10 阶无底正方形总共有几枚图钉?

(A)26(B)27(C)28(D)30(E)32

可知 10 阶无底正方形的左侧及右侧各有 10 枚图钉,并扣除重复的角落二枚图钉后,第三

边上的图钉有 8 枚是未数到的,因此共有 28 枚图钉。

答:(C)

3. 请问下列哪一项的物品与右侧的物品不相同?
若将每一个选项中的物品的 L 型底面旋转成的样子,可发现右侧物品与 B,C,D,E 物品

上的四角锥顶点都是朝同一方向,只有 A 物品的四角锥顶点朝相反的方向。

答:(A)

4. 用 48 块尺寸为 1 m×1 m 的地砖来铺设一条宽为 1 m 围绕正方形花园的步道。请问在

步道内部正方形花园的面积为多少m ?

(A)100(B)110(C)121(D)132(E)144

用 48 块尺寸为 1 米可知有 4 块地砖会被用来铺在角落,剩余的 44 = 4×11 可用来铺在正

方形花园的边,但不是角落的地方:

故可得知中间的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 11 m×11 m = 121m 。

5. 在一个圆上依序有十个点 Q,R,S,T,U,V,W,X,Y,Z,它们的间隔都相同请问

∠QTW 为多少度?

(A)36(B)54(C)60(D)72(E)75
解法 1

点 O 为圆心并画出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QOT 及△T OW,再令 x 为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

底角度数,如图所示。

可知十个圆心角∠QOR,∠ROS,...的角度都相等,故∠QOT= × 㔱00 = 0h0 而△QOT 中,


0

1 0h0 + 2x = h00 ,故知 x = 㔱0 因此∠QTW= 2x =t 0 。

答:(D)

解法 2

如图,可知多边形 QSUW Y 为正五边形,因此∠QYW = h00 而四边形 QTW Y 内接于圆,

故可得知对角互补,即对角的和为 h00 ,因此∠QTW= h00 − 0h0 =t 0 。

答:(D)

6. 右侧的图形是由四段全等的弧所构成的,每段弧都是半径为 5 厘米的圆之圆周的四分之

一。请问这个图形内部的面积为多少cm ?
(A)100-20π(B)100(C)25π+ 25(D)25π(E)100-25π

可知这个图形为将一个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切掉四个分别以四个顶点为圆心,半径为 5

厘米,圆心角为 90◦的扇形。因此四个扇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径为 5 cm 的圆形,故可得知所

求的面积为 102 - π×52 = 100 - 25π。

答:(E)

7. 一枚标准正立方体骰子之任两个相对的面上点数之和都为 7.若将 27 枚相同的标准骰子

在桌面上堆叠成 3×3×3 的正立方体,请问从某个位置望去最多可以看到多少个点?

(A)90(B)94(C)153(D)154(E)189

可知最多可看到正立方体中三个 3×3 的面,所以从某个位置望去最多可以看到的点数即为

这三个面上的点数。点数最多为 153 点,如图所示


现在验证不会看到更多的点数。在可看到的 19 枚骰子中,1 枚骰子可被看见 3 个面,6 枚

骰子可被看见 2 个面而有 12 枚骰子只有 1 个面可被看见。因此可被看见的点数总和为 1×

15 + 6×11 + 12×6 = 153,

答:(C)

8. 小贞有一卷纸,纸非常地薄而紧紧缠绕着一个圆柱体轴心卷成一卷,它的整体外貌如右

图所示。的直径为 12 厘米,轴的直径为 4 厘米当小贞用掉一半的纸后,请问剩下的这卷纸

的直径最接近于什么?

(A)6 厘米(B)8 厘米(C)8.5 厘米(D)9 厘米(E)9.5 厘米

在本题的讨论中都以 cm 作为长度单位。令在小贞用掉一半的纸后,剩下的这卷纸的半径为

r。可知初始时,纸的部分之底面的面积为πh㔱 − ) π,故用掉一半的纸后,剩下纸

的部分之底面的面积为 16π,连同圆柱体轴心的底面面积一起来看,此时的纸卷底面的面

积为 0π π 。故r = 20,但 晦t0 = 20.25 而 晦 0


= 19.36,所以 4.4 <r <4.5,而直径

即为半径的两倍,故知所求卷纸的直径最接近于 9 厘米。
答:(D)

9. 在一个 3×3 的格子点上,可用其中 3 个点为顶点构成一些三角形,下图为其中三个例子。

在所有可能构成的三角形中,请问有多少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边长都互不相同?

在此 3×3 的格子点上,共有以下三种边长都互不相同的三角形:

现验证没有其他种类边长都互不相同的三角形。考虑这样的三角形的最长边。

(i)若最长边的长度为 t 时,则这条边一定是这一个 3×3 的格子点上的对角

线,因此第三个顶点一定是在边上但不在角落的点,此即为 C 的情况。

(ii)若最长边的长度为 t t时,此时另两边的长度只能为 1, 或 2.如果是 1

与 ,则为 B 的情况;如果是 1 与 2,此为 A 的情况;如果是 2 与 此无法在 3×3 的格子点

上发生。
(iii)若最长边的长度为 2,则另两边的长度只能是 1 与 ,此无法在 3×3 的格子点上发

生。

接着观察旋转及对称的情况后可得知,因三角形 A 此类型的三角形只会发生在 2×1 的格子

点内,故可推知三角形 A 这一种类型的三角形共有 16 个;而三角形 B 这一种类型的三角形

也是一样,因此共有 16 个;最后因三角形 C 此类型的三角形只会发生在 2×2 的格子点内,

故可推知三角形 C 这一种类型的三角形共有 8 个。所以合计共 16 + 8 + 16 = 40 个边长都

互不相同的三角形。

答:40。

10. 从一个边长为 y cm 的大正方形中,在角落,边上与中心分别切除边长为 x cm 的小正

方形做成一个垫子,如图所示

若 x,y 都是质数,而且这个垫子外围与内围总周长的 cm 数值等于这个垫子面积的cm 数

值。请问这个垫子可能的最小面积是多少cm ?

可知垫子外围的周长是 4y + 8x,内部切除的小正方形周长为 4x,而垫子面积为 −′ 。

故由题意可知 4y + 12x =(y + 3x)


(y - 3x),化简后可得 y - 3x = 4.因此面积 4(y + 3x)

的最小值发生时 ,还需满足 y - 3x = 4 且 x,y 都是质数。另一方面,垫子面积可改写为h t

x) − ′ 㔱t h㔱 t )至大逐一代入质数检验。当 x = 2 时,y = 10 不为质数;


当 x = 3 时,y = 13 为质数,故知面积最小值为 88 cm

答:88

11. 用 31 根火柴棒可以拼出一个 3×4 的方格表,如下图所示。

我打算拼出一个 a×b 的方格表,其中 a,b 为正整数且 a <b。请问恰好使用 337 根火柴棒

所能拼出所有方格表之面积总和是什么?

解法 1

可知共有一个+ 1 列,每列有 b 根排成水平线的火柴棒,以及共有 b + 1 行,每行有一个

根排成铅垂线的火柴棒。故知共有(a + 1)b +(b + 1)a = 2ab + a + b 根火柴棒。

故可得知现要解方程 2ab + a + b = 337,其中 a <b,都是正整数。同时将等式两边都乘以

2 后再都加上 1,可得

ab t a t b t 㔱tt ⇒ at bt 㔱tt

而将 675 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有:

1×675, 3×225, 5×135, 9×75, 15×45, 25×27

其中 2a + 1 必为乘式中较小的因因且 2b + 1 必为较大的因数,因此可得知解(a,b)为:

(0,337)
,(1,112),
(2,67),
(4,37),
(7,22),
(12,13)

第一个解可直接删除而其余的解皆满足题意,故知所能拼出所有方格表之面积总和
1×112 + 2×67 + 4×37 + 7×22 + 12×13 = 704

答:704。

解法 2

可知水平线上共有(a + 1)b 根火柴棒而铅垂线上共有 a(b + 1)根火柴棒,因此有

t−
at bta bt ab t a t b t⇒b

而在下表中,每一个 a 值都对应出一个 b 值与面积 ab 的值,其中仅计算出 b 值仍为正整数

且 b> a 的情况。

故知所有拼出所有方格表之面积总和是 112 + 134 + 148 + 154 + 156 = 704

平方单位。

答:704

12. 在下圆的这些正方形中,标记的长度都是1单位长。清问哪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最

长?

(A)P (B)Q (C)R (D)S (E)都一样长

正方形 P、Q、R、S 的周长依序为 4 2 、8、 2 2 与 4,故正方形 Q 的周长最长。


答:(B)

13. 在一个钟面上,通过 9 与 3 连接一条直线、通过 12 与 8 连接另一个直线。

请问这二条直线所夹的锐角是什么?

0 0 0 0 0
(A) 45 (B) 60 (C) 50 (D) 30 (E) 22.5

解法 1

可知连接 10 与 2 的直接线跟连接 9 与 3 的直线平行、连接 2 与 6 的直线跟连接 12

与 8 的直线平行,若再作连接 6 与 10 的直线,可得一个等边三角形,因此可判断出

0
所求的二条直线所夹的锐角是 60 。

答:(B)

解法 2

可知连接 1 与 7 的直线跟连接 12 与 8 的直线平行,因此这条直线

跟连接 9 与 3 的直线所夹的锐角即为所求的角度。而因连接 1 与 7 的直线跟连接 9

2
与 3 的直线都经过钟面的圆心,所以这二条直线所夹的锐角是  3600  600 。
12

答:(B)

14. 右图中,请问 x 之值等于什么?

(A)120 (B)108
(C)105 (D)135

(E)112.5

解法 1

由 五 边 形 的 外 角 和 可 得 知 360  90  4  (180  x) , 化 简 得

270
180  x   67.5 ,因此可得 x  180  67.5  112.5
4

答(E)

解法 2

450
由五边形的内角和可得知 3  180  90  4x , 因 此 x   112.5
4

答(E)

15. 右图中,每个拐角都是直角,标记在线段旁的数是此线段的长度。请问线段 AB

的长度为多少单位?

(A)20 (B)28 (C)10  9 8 (D)8  9 2

(E)16

令 C 点在 A 点的正下方且也同时在 B 点的正左方,则直角三角形 ABC 的两股长为

16 与 12,且若令其斜边长为 x,则有 x
2
 162  122  400 ,因此知 x=20 。

答:(A)

16. 一个半径为 1m 的小圆内切一个半径为 2m 的半圆。请问在这个半圆内


2
部但不在这个小圆内部的区域之面积为多少 m ?

(A) 2 (B)   1 (C)2 (D) 2  1

(E) 

1
  22  2
可知半圆的面积为 : 2 ,而小圆的面积为  ,故所求面积为

2    

答:(E)

17. 一位园丁打算在一块两边长为 6m 与 8m 的直角三角形草地之内建立一个

圆形的水池。请问可以在此草地内建立的水池之最大的半径为多少?

(A) 2 2  1 (B) 2 (C) 4 D) 3 (E) 2 2

解答 1:

因圆外一点与此圆有两条切线,而这一点与二切线之距离相等,如图所示,故

可以得:

a b  8
a c  6

b c  62  82  10

2a  2b  2c  24
a  b  c  12

因此,a 、b 㔱、c 。而此为直角三角形,故圆的半径为 a=2

答(B)

解法 2

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㔱、h、 0,且面积为 㔱 h 。接着

可如下图的方式分为三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 4r、3r、5r 故有 12r=24,即 r=2


2
18. 直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2016 cm ,直线 AI、IF、IE、EH、HD、DG 将它们

分割为 7 个等面积的哦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 BIE 为等腰三角

2
形,请问 BG 的长度为多少 cm ?

可 知 所 分 割 出 的 七 个 小 三 角 形 之 面 积 都 是

2016
 288cm 2  2  122 , 故 三 角 形 BIE 的 面 积 为
7

1
8  122   482 ,此即可推得 BE=BI=48cm。而三角形 BHD 的面
2

积为三角形 BE 的面积的 2/3 倍,所以知道 BD=2/3BE,即 BH=32cm。三角形 BDG

1 1
的面积为  BG  BD   BG  32  288cm 2 ,可得 BG=288/16=18cm。
2 2

答(018)

2
19. 一个四臂都等长且对称的十字形面积为 2016 cm ,它的每一条边都是

整数,请问满足上述条件的十字形之最小周长是多少 cm?

可将此十字形视为一个大正方形移除位于四个角落且全等的小正方形后所刘=留下

的图形。由题意知可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整数 x,四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整数 y。

则右下图得:

面积 = x 2  4y 2  (x  2y )(x  2y )  2016

周长 = 4x

因此可判断出 x+2y 与 x-2y 都是 2016 的因数,且其差为 4y。

因此要找出十字形的最小周长,要把使 x 尽可能的小,此亦导致 y 尽可能的小,此即找出


两个乘积为 2016 且尽可能互相接近的数。可知满足上述条件之差最接近 42 与 48,但此

时 y 不为整数,故不合。次接近的数为 36 与 56,此时 y=5 为整数满足题意,且由

x+2y=56\x-2y=36 可知 2x=92,因此十字形的最小周长为 184。

答(184)

20. 在一个圆周上等距离地取 64 个点,可知它们之间可能画出 64 ×

63 ÷ 2 = 2016 条弦。在此圆上画出其中一些弦,要求每一条弦都不

可从中切过多余一条其他的弦。请问最多可以画出多少条弦?

解法 1

可在由这些点所形成的 64 边形中,选择一条弦后,将与这条弦平行的 31 条

弦画出而将此 64 边形分成 31 个梯形。接着将每一个梯形的两条对角线都画

出,此时可得 64 + 30 + 2 × 31 = 156 条弦。

现证明此数量即为最大值,

首先当圆上有 n 个点时,n 其中 n 为偶数,令 M_n 为可画出最多条弦时的弦数,则由相同

的作法知 M_n≥n+n/2-2+2×(n/2-1)=5/2 n-4 。

引理 对于所有偶数 n,恒有 M_n=5/2 n-4 。

明显可知当 n=4 时,M_n=6=5/2×4-4 ,即此引理成立。

对于边上已有弦 PQ 的情况时,考虑以下两种添加弦的方式:

(i) 圆周上在点 P 与 Q 之间,加上一个点 R,此时可作两条弦 PR 与 QR。

(ii) 圆周上在点 P 与 Q 之间,加上两个点 R、S,此时可作两条弦 PR、PS、QR、QS 与 RS。


可发现(ii)可添加的弦数较多,因此从 4 个点的圆周开始,并遵循(i)与(ii)添加弦时,若能利

用(ii)的方法尽可能多,则可得到最多的弦数。而对于偶数点时,可全部利用(ii)的方法,此

时所得到的图共有 6+5×1/2 (n-4)=5/2 n-4 条弦。

此时唯一的不确定性为仅利用(i)与(ii)时,是否真的能够从 n=4 开始来构造出最多弦数发生

的情况。

假设已构造出最多弦数发生的图。则图上任何一条弦会是 n 边形的一条边,或是一条相交

的弦,或是一条未相交的弦。而一条未相交的弦会将 n 边形切成边数较少的图形。若所切

出的图形中有三角形与四边形,则 n 边形必可利用(i)与(ii),每操作

一次而增加一个多边形而得到。

现假设有一个依此方式构造出的多边形 P,此多边形至少有 5 条边

且每条边都是没有交点的弦。因为此时的图示有最多满足题意的弦之情况,所以图中存在一

条弦 XY 与另一条弦 UV 相交,否则 XY 必将 P 再切成边数更少的多边形。而任何与四边形

UVXY 的任一条边有交点的弦都必会与 XY 或 UV 有交点,即于两条弦有交点故这样的弦是

不允许出现的。因此四边形 XUYV 的每一条边都不会与其他的弦有交点,所以这样的边在

图中一定是没有交点的弦(因此时的图示有最多满足题意的弦的情况)现因为 P 至少有 5

条边,所以 XUYV≠P,因此 XUYV 至少有一条边不是 P 的边,不妨令这条边为 XU,则 XU

是一条没有交点的弦,并将 P 切成边数更少的多边形,矛盾。故 P 最多有 4 条边。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任何一个没有最多满足题意的弦之图都必是由 4 点的图依照(i)与(ii)的

方法所构造出来的。当 n 为偶数时,则仅利用(ii)即可构造出最多的弦之图,此时 M_n=5/2

n-4。因此可推知 M_64=160-4=156

答:(156)

解法 2
如同解法 1,可得 64+30+2×31=156 条弦。

现在证明此数量即为最大值,假设已经画出此最大数量的弦,

即无法再添加任何一条弦。事实上,所有不会于其他弦相交的

弦都必须被画出,此包括了正 64 边形的所有边。此也表示只

有顶点全在圆周上的多边形与内部没有弦的三角形,否则可以在画一个对角线。

如图,若给其中两条弦 AC 与 BD 相交在内部的点 X,则不再有其他弦与 AC、BD 相交,故

可以判断出不会有其他的弦经过四边形 ABCD,所以弦 AB、BC、CB、DA 不会与其他的弦

相交,故他们都必须被选入。此时 ABCD 为所有的边与对角线都被给出,称之为【全绘出

四边形】。现可以利用欧拉公式 f+v=e+2.若把此圆视为平面圆形,其中顶点包括原来的 664

个点与交点,其边包括没有被其它弦切过的弦与被其它弦切为两段的弦。我们可得三种类型

的面:64 边形的外部、全绘出四边形所得出的四个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在圆周上的三角形。

假设有 q 个绘出的四边形与 t 个三角形。则总顶点数为 v=64+q,此即 64 个原来的顶点加

上每个全绘出四边形的一个交点。总面数为 f=1+t+4q,此时即 64 边形外部、t 个三角形、

每个全绘出四边形的四个三角形。总边数为 e,其中 2e=6+3(t+4q),此和为将每个面的

所有边数相加,每条边都被算了两次。

总弦数为 c=e-2q=32+3/2t+4q,因为每个全绘出四边形都多算两条弦。故有欧拉公式

f+v=e+2:因此弦数的最大值为 156,且此值发生在 Q=31、t=0 时

答:(156)

解法 3

如图解法 1,可得 㔱 t 0 t × t㔱 条弦。

现在证明此数量即为最大值,假设已将瞒住题意的最多弦给出,即所绘出的弦中,没

有雨两条或者更多的弦相交,或是可与一条弦相交的情况都给出。可知所绘出的这些
弦中,包含了可连接这 64 个点而形成的 64 边形的弦。

现将这些弦涂色。若一条弦没有与其他的弦相交,则将这条弦涂成黑色;若一对弦彼此相

交,则将其中一条涂成蓝色,另一条涂成红色。如果移去红色的弦,并观察红色与黑色的

弦所构成的图形。因此此时已没有相交的弦,故 64 边形可以被切割为多个多边形,这些

多边形的顶点都是原来 64 个点中的一些点。

现验证这些多边形都是三角形。

若存在一个多边形的顶点是 4 或者 4 以上,并将这些多边形称为 P。

若 P 的所有边都是黑色的,则由其必没有蓝色的弦可知原来也不会有红色的弦经过 P。此

时能判断出在 P 中可再绘出预调对角线,使得在原始情况下,此对角线

为黑色的弦,此与假设以绘出满足题目的最多的弦的情况矛盾。

若 P 至少有一个蓝色的边 BC,如图所示,则知存在一条红色的弦 AX

与其相交,其中,A、B、C 为 P 的顶点而 X 为圆上且在 P 外面的点。因 P 不是三角形 ABC,

一次 AB、AC 中至少有一条弦不是 P 的边,可不妨令这条边为 AB。因为 AB 在 P 内,故

它不会与红色或者蓝色的弦相交;且 AB 也不会与红色的弦相交,否则这条弦也会与 BC

相交。所以 AB 在原始情况中为黑色的弦,此与假设以绘出满足题的最多弦之情况矛盾。

所以知在蓝色与黑色的弦所构成的圆形中,64 边形是被切割成数个三角形。因将 64 边形

利用不相交的对角线切成数个三角形时,一定是切成 62 个三角形,且此时在圆上共有

64+61=125 条弦。观察可知每一条衡瑟的弦都会通过其中两个三角形,因此至多有 31 条

红色的弦,即最多有 125+31=156 条弦。而将 64 边形切成 62 个三角形且每一个三角形

都有一个共同的顶点是,可将三角形依序两两配成 31 对,使得每一对都绘出一条红色的

弦,即共可绘 156 条弦,

答(156)
21.二个小正方形在一个大正方形内部相对角落,如右图所示。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

1cm、2cm、7cm。请问图中涂上阴影的五边形之面积是什么?

(A)18c (B)16c (C)22c (D)24c (E)20c

可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t ′c ,而二个小正方形额面积和为 t t t㐷 ,

且在大正方形内部但不在二个正方形内部的区域被线段分成二个全等的五边形,因此涂上阴

影的五边形之面积是 ′ − t ÷ c 。

答:(C)

22.小英丈量一个矩形的其中三边长,得到它们的总和为 80 c 。小芳丈量同一个矩形的其

中三边长,得到它们的总和为 88cm.请问这个矩形的周长是什么?

(A)112c (B) c (C)′㔱c (D) 㔱hc (E) t㔱c

解法 1

可令此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 x 与 y。

故可令 2y+x=88 与 2x+y=80。将两式相减,可得 y-x=88-80=8,即 y=x+8。再将 y 的


表达式代回等式 2x+y=80 即有

xtxth h0

x t

故知 x=24,且 y=32。因此这个矩形的周长为 2x+2y=112cm。

答:(A)

解法 2

可判断出小英必是没有计算出矩形额长边而小芳必是没有计算到矩形的短边,故可判断出矩

形的长边比短边长 88-80=8cm,因此可假设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 xcm 与(x+8)cm,且由

小英的丈量结果可知 2x+x+8=80,化简后为 3x=72,即 x=24.因此这个矩形的周长为 x t

xth × t × cm

答:(A)

解法 3

可令此矩形的宽为 w、长为 h,则可得知二人分别丈量出了 2w+h 与 2h+w 的值。将这两

式相加,即有 3w+3h=80+88=168,化简可得 w t h 㔱h ÷ t㔱。因此这个矩形的周

长为 wth cm晦

答:(A)

23.右图所示为地板所铺瓷砖的一小部分。所有的瓷砖都是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瓷砖是

cm × cm,次小的则是 cm × cm.请问 XY 的距离是什么?


(A) 㔱㐷 (B) ′ (C) 㔱′㐷 (D) tt㐷 (E) 0㐷

如图所示,可知这些正方形瓷砖由小到大的边长依序为 1cm、3cm、4cm、5cm、7cm、

10cm、12cm, 因此 XY 的是三边长别为 12cm、7+4+5=16cm、 t 㔱 0㐷 的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即 XY 的距离是 20cm。

答:(E)

24.由方格表 AB 边上的格子点画出折线,依序分别经过 BC、CD、

DA 边上的格子点,最后再回到原出发点而构成一个四边形。所

画的折线都不通过 A、B、C、D 点。请问所有画出的四边形中,

有多少个不是矩形(注意:正方形也是一种矩形)?

(A)256 (B)252 (C)64 (D)248 (E)76

解法 1

由图示可知对于每一个顶点,都有四个选择,因此共可画出 t㔱 个四边形,其中也包

含了矩形。为了计算出共有多少个矩形,可观察如下图所示

的边长:

t−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知 t−
,即 a(5-a)=b(5-b)

若 a=1 或 a=4 , 则 有 −t t − −

0,故 b 或b ; 若 a=2 或 a=3 , 则 有 −t t㔱 − − 0,故 b


或b ;故知共有 8 个矩形,其中 4 个如下图所示,而另 4 个位其镜像:

因此所有画出的四边形中,有 256-8=248 个不是矩形。

答:(D)

解法 2

如同解法 1 的想法,将在所画出的 t㔱 个四边形中计算矩形的个数。

因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必彼此相等且在 ABCD 的中心互相平分,故可从下右图中选择适合的

两条线作为矩形额两条对角线:

可知对角线只有 㔱与 这两种可能的长度。

若对角线的长度为 㔱,则两端点分别再 AB 边与 CD 边的对角线有 2 个选择、两端点分别

在 AD 边与 BC 边的对角线有 2 个选择,故知对角线的长度为 㔱的矩形有 × 个;

同样的,对角线的长度为 的矩形也有 × 个。因此所有画出的四边形中,有

256-8=248 个不是矩形。

答:(D)
第三部分计算

一、常用计算公式

1、基数×点数=总数 总数÷点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 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 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

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竖式字谜

1、数字谜

一般是指那些含有未知数字或未知运算符号的算式。这种不完整的算式,就像谜一样,要解

开这样的谜,就得根据有关的运算法则、数的性质(和差积商的位数,数的整除性、奇偶性、

位数规律等)来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

2、解数字谜

一般是从某个数的首位或末位数字上寻找突破口。推理时应注意:

1. 数字谜中的文字、字母或其它符号,只取 0-9 中的某个数字;

2. 要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尽可能多的隐蔽条件;

3. 必要时应采用枚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试验法),逐步淘汰掉那些不符合题意的数字;
4. 数字谜解出之后,最好验算一遍。

三、历年真题

1. 算术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等于

(A)0(B)1(C)10(D)11(E)19

1 +(2 - 3)+(5 - 4)+(6 - 7)+(9 - 8)+ 10 = 1 - 1 + 1 - 1 + 1 +10=11

答:(D)。

2. 已知 p = 9,q = -3,请问p − 等于什么?

(A)64(B)72(C)84(D)90(E)96

p = 81 且 = 9,故知p - = 81 - 9 = 72。

答:(B)

t
3. 若某数的 等 30,请问这个数 等于什么?

(A)22.5(B)24(C)25(D)27(E)40

可知这个数的 是 6,故这个数是 36.因此这个数的 是 9,所以这个数的 是 27。


答:(D)

4. 有位农夫于每年五月播种大麦种子,接着在当年十月可得到原来所播种子子重量 12 倍的

收成。通常每次收成时,这位农夫都售出 50 吨,剩下的则保留作为次年耕作的种子。今年

这个农夫所种的大麦种子将会有 120 吨的收成,请问去年他播种了多少吨的大麦种子?

(A)5(B)10(C)20(D)30(E)60

可知这位农夫今年播种时的种子重量为 10 吨,因此他去年的收成为 60 吨,即可得知他去


年播种了 5 吨。

答:(A)

5. 女子 400 米赛跑的世纪纪录是 47.6 秒。请问下列哪一项最接近这位跑者平均每小时跑

的公里数?

(A)22(B)24(C)26(D)28(E)30

用 47.6 秒跑 400 米表示每公里需要 47.6×2.5 = 47.6 + 47.6 + 23.8 = 119 秒,因此平均

0
每小时跑的公里数为 1 ×60×60 = 30,此值大约超出 30 一点,故知选项中最接近
′′ ′

这位跑者每小时跑的公里数为 30。

答:(E)

6. 我计划从 S 市开车到 550 公里远的 C 市,出发时我的车子有 桶的汽油,途中,当我抵

达离开 S 市 165 公里的 M 市时,我还剩下 桶的汽油。如果我以相同的油耗量继续行驶且

不再添加油料。请问下列哪一项叙述为真?

(A)当我抵达 C 市时还剩下

(B)当我抵达 C 市时还剩下 桶的汽油。


0

(C)当我抵达 C 市时正好用完汽油。

(D)当我用完汽油时尚离 C 市 110 公里

(E)当我用完汽油时尚离 C 市 220 公里。

可知行驶 165 公里会用去 − 桶的汽油,因此若加满油时,总共可以行驶 6×165 = 990


t 㔱
公里,即抵达 C 市时共使用了 550÷990 = 桶的汽油。但实际上我出发时只有 桶的汽
′ ′

油,故当我抵达 C 市时还剩下 桶的汽油。



答:(A)

7. 在每一个圆圈中,每个圆圈内都填入一个数,其中五个空白圆圈

内所填的数都等于与它相邻圆圈内的数 之平均。请问这五个空白圆

圈内所填的数之最大值是什么?

解法 1

若填数方式为对称的情况时,可用如图所示之方式将 a,b,c 填入各圆

此时,由填入 a,b,c 的各圆都是与它相邻圆圈内的数之平均可得联立方程组:

a 0t t㐷 ⇒ t㐷

b t 㐷 t 000 ⇒ t 㐷 t t00

c t t 000 ⇒ 㐷 t t 000

将这三式相加,可得知 a + b + c 的值:

at bt c b t c t a t c t t00 t a t b t 000

atbtc a t b t c t t00

atbtc t00

接着,依序将(1)
,(2)及(3)式代入(4)式便可求得 a,b,c 的值:

at a t00 ⇒ a tt

bt b − t00 t00 ⇒ b t00

ct c − 000 t00 ⇒ c 㔱 t

答:625
解法 2

令中间的圆所有数为 500,且如图所示之方式将 a, 对称地填入其各圆

其中 000 − a。则可知 3a = 500 + = 1500 - a,故有 a = 1500÷4 = 375 及 = 625。

故可得下图的填数方式,并可验证此满足题意:

而之所以会利用如上填数方式的动机是由观察整体填数方式之操作而得来的

验证:只有唯一的一组填数方式

若有两个解,则将这二个解中同一一圆所对应的值相减后所得的值,仍会满足所要求的平均

数之条件,故有

此时可判断出,空白圆圈内的最大值要等于与它相邻圆圈内的数之平均时,只可能是全部的
圆圈都填入 0.故知这两个解是相同的。有一个解是如下图中第一个图所表示的五个圆所填

入的数不一定是对称的情况时,则经过以'0-b-1000'为对称轴'反射'过的第二个图仍是一个

解相,必与第一个图相同。而第三个图为作 x = 1000-x 这样的代数转换后的结果,此仍是

一个解且也与第一个图相同。

故可得 = b = 500 及 a = d = 㐷= ,此即为一开始所假设的情况。

答:625。

720163
8. 请问数 的值符合下列那一项叙述?
2016

(A)介于 0 与 1 之间 (B )介于 1 与 10 之间 (C )介于 10 与 100 之间

(D )介于 100 与 1000 之间 (E )大于 1000

720163 720000 720


粗 略 估 计 可 得 :    360 。 因 此 知
2016 2000 2

720163
100   1000 , 而 验 算 可 带 201600<720163<2016000, 故 有
2016

720163
100   1000 。
2016

答:(D)

9. 一个数的 0.75%等于 6,请问这个数是什么?

(A)800 (B )300 (C )1200 (D )400 (E )100


解法 1

3 1 x
令这个数为 x ,   x  6 ,化简可得  2 , 因 此 x  800 。
4 100 400

答(A)

解法 2

可知这个数的 0.25%为 6 的三分之一,即 2,因此这个数的 1%是 8,所以这个数的

100%是 800.

答(A)
第四部分排列组合初步

一、解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弄清一件事是"分类"还是"分步"完成,对于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

考虑"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也就是会正确使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排列定义和

组合定义,其次,对一些复杂的带有附加条件的问题,需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1、特殊优先法

对于存在特殊元素或者特殊位置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殊的东西入手,先解决特

殊元素或特殊位置,再去解决其它元素或位置,这种解法叫做特殊优先法.例如:用 0,1,2,3,4 这

5 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________个.(答案:30 个)

2、科学分类法

对于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由于情况繁多,因此要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类,以便有条

不紊地进行解答,避免重复或遗漏现象发生例如:从 6 台原装计算机和 5 台组装计算机中任取

5 台,其中至少有原装与组装计算机各两台,则不同的选取法有_______种.(答案:350)

3、插空法

解决一些不相邻问题时,可以先排一些元素然后插入其余元素,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7 人站成

一行,如果甲乙两人不相邻,则不同排法种数是______.(答案:3600)

捆绑法相邻元素的排列,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排法,即将相邻的元素当成"一个"元素进行

排列,然后再局部排列例如:6 名同学坐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坐在一起的不同坐法是________

种.(答案:240)

4、排除法

从总体中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方法数,这是一种间接解题的方法.

二、其他解题方法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 n 类办法,在第 1 类办法中有 m1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2 类办法中有 m2

种不同的方法‥‥‥则总共有 m1+m2+…+mn 种方法。

2、枚举法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如果逐个考察了某类事件的所有可能情况,因而得出一般结论,那么这

结论是可靠的,这种归纳方法叫做枚举法。

采用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枚举对象、枚举范围和判定条件;

(2)枚举可能的解,验证是否是问题的解。

三、解题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枚举

2、乘法原理:排列组合

3、容斥原理:

① 总数量=A+B+C-(AB+AC+BC)+ABC

② 常用:总数量=A+B-AB

四、历年真题

1. 右图所示是一个 3×5 的格子点。连接两个格子点画直线段,使得线段恰通过另一个格子

点,请问共可画出多少条这样的线段?

(A)14(B)20(C)22(D)24(E)30

解法 1
如图,画出所有满足题意的线段,其中有水平线段,铅垂线段,与铅垂线夹 t0 角的线段及

对角线段

答:(C)

解法 2

因为每条满足题意的线段都只数一次,故可依中点点所在位分类。若将中间点位在该点的线

段数记在该点上,可得以下的图,其中数目为成对称的情况:

因此知共有 22 条线段。

答:(C)

2. 五个人围坐在一圆桌。有些人互相说真话,而其他人则互说谎话。每个人都宣称在他两

旁的人都是说谎者。请问他们之中有多少人互说真话?

(A)0 (B)1 (C)2 (D)3 (E)4

可以用 T 表示说真话的人,L 表示互说谎话的人。由互说真话的人表示他坐在两个说谎人

之间可得:

有互说谎话的人表示他坐在两个说谎的人之间可得知有两种情况:他坐

在两个互说真话的人之间,或者是他坐在一个互说真话与一个互说谎话

的人之间,此即 或者 。
因此不可能出现相邻的 两个人都是互说真话的人,也不可能出现连续三个人都是胡说谎话

的人。所以可以得知至少有一个互说真话的人,且他坐在两个互说谎话的人之间。此时可

在判断出最后两人不可能同时为说谎话的人。否则有相邻的两个人都是互说真话的人;也

不可能同时为说谎话的人,否则会有连续四个人都是互说谎话的人。因此最后的两个人必

是一个互说谎话、另一个互说谎话。故有三个会说谎话的人,2 个会说真话的人。

答(C)

3. 有 10 个字母排成一列,排列规则如下:

字母 P 只能紧随在 Q 或 R 之后。

字母 Q 能紧随在 R 或 S 之后

字母 R 只能紧随在 S 或 T 之后。

字母 S 只能紧随在 T 或 P 之后

字母 T 只能紧随 P 或 Q 之后。

请问有多少可能的排列方法使得第一、第四、第十个字母都为 Q?

(A)63 (B)39 (C)32 (D)45 (E)36

解法 1

若把字母 P、Q、R、S、T 依序号当做 0、1、2、3、4,则排序规则即为在模 5 之下,数 m

的后面只能是 m+1 或者 m+2。若将排出的序列以模 5 之下的数表示为

(d 1,d 2 ,...d 9 )  (a2  a1,a3  a2 ,...a10  a9 ) (mod 5)。

可知这九元数组内的数都是 1 或者 2.现已知第一、第四、第十个字母都为 Q,故 d 1  d2  d3

之和一定可以被 5 整除且 d 4  d 5  d 6  d 7  d 8  d 9 也一定可以被 5 整除。可知前者成

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d 1  d 2  d 3 之和一定可以被 5 整除且 d 1 、d 2 、d 3 中有两个数为 2 而


另一个数为 1,故有 3 种可能的方式;后者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d 4 、 d 5 、 d 6 、 d 7 、 d 8 、

6
d 9 中有四个数为 2 而另外二个数为 1,故有    15 种可能的方式。因此(d 1,d 2 ,...d 9 )共
4  

有 t t 种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对应一组

(a1,a2 ,...a9 )。

答(D)

解法 2

此满足题意的序列为

可将规则中,可跟随在字母之后的关系以如图所示之方式用单双箭头连接,其中用单箭头表

示单跨步,双箭头表示双跨步。根据规则将从一个字母移动到下一个字母的路径画出,如图

所示。若将单跨步视为+1,双跨步视为+2,则任何一条从一个字母沿箭头方向走回到出发

的字母之路径的和一定是 5 的倍数。故对于序列中,前 4 个数字为从 Q 出发经过三次移动

回到 Q,一定是由一个单跨步与两个双跨步所组成的路径,可观察共有 3 中可能:1+2+2、

2+1+2、2+2+1.即 QRT、QST、 QSP。对于序列中,后七个字母为从 Q 出发经过六次移

动后回到 Q,此路径的和至少为 6、至多为 12,故必为 0,因此一定是由两个单跨步与四个

双跨步所组成的路径,共可得以下可能:

112222 121222 122122 122212 122221

211222 212122 212212 212221 221122

221212 221221 222112 222121 222211

即有 15 中方式,此数量也可由公式得到。因此共有 t t 种可能的排列。

答(D)
4. 现在有非常多的连接棒,他共有五种不同的颜色,打算利用三根连接棒构造尽可

能多的颜色互不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右图为其中的一个例子。两个三角形如果经过旋

转或翻转可以成为另一个,即视为相同的三角形。请问总共可以构造出多少种不同的

三角形?

(A)35 (B)5 (C)20 (D)56 (E)10

将三角形涂色有以下三种情况:

1 三条边的颜色相同,5 种可能

2 两条边的暗色相同,另一条边不同,共有 t 0 种可能。

543
3 三 条 边 的 颜 色 互 不 相 同 , 共 有  10 种 可 能 。
6

答案(A)

5. 某高中的乐队可以排列为一个矩阵阵列,使得每一列恰有 3 位男孩、每一行恰有 5 位女

生。乐队所排出的阵列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的大小,请问所以这些可能

大小的阵列的人数的总和是多少?

令所排出的矩阵阵列共有 r 列,c 行,对此阵列共有 rc 位学生。且由题

可知共有 3r 位男孩,5c 位女孩,故学生总数为 3r+5c。此时即可得知

rc-3r-5c=0,即(r-5)
(c-3)=15.因此数对(r-5,c-3)的可能取值为(1,15),
(3,5),

(15,1)。注意到 15 虽然也可以表示为两个负整数之积,但会导致 r
(5,3),  0或

c  0 ,与题意矛盾所以可知(r,c)的解有(6,18),(8,8),(10,6),(20,4),即

对应人数 rc 依序为 108,64,60,80 而对每一种情况的可能,可将男生、女生安排如下:


故 所 以 这 些 可 能 的 大 小 的 阵 列 之 人 数 的 总 和 为 108+64+60+80=312

答(312)

第五部分其它

一、时钟问题

时钟的表盘有 60 小格,12 大格,1 小格为 6 度,1 大格为 30 度,

走 1 小时,时针为 30 度,分针为 360 度,秒针为 360*60 度;

走 1 分钟,时针为 0.5 度,分针为 6 度,秒针为 360 度;

走 1 秒钟,时针为 1/120 度,分针为 1/10 度,秒针为 6 度.

以格/分为单位,分针的速度是 1 格/分,时针速度是 5 格/小时=1/12 格/分

以度/分为单位,分针的速度是 360°/60=6°/分,时针速度是 6*1/12=0.5°/分

两针重合所需分钟数=原两针相隔格数/(1-1/12)

或=原两针相隔度数/(6°-0.5°)

两针成直线(不含重合)所需分钟数=(原两针相隔格数±30)/(1-1/12)

或=(原两针相隔度数±180°)/(6°-0.5°)

两针成直角所需分钟数=(原两针相隔格数±15)/(1-1/12)

或=(原两针相隔度数±90°)/(6°-0.5°)

二、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0 厘米,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1 千米=1000 米

2、面积单位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1 毫升,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1000 升,1 立方分米=1 升

4、重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1 斤=500 克,1 千克=1000 克,1 克=1000 毫克,1 升=1000 毫

升,1 千克=1 公斤

5、时间单位

1 小时=60 分,1 分=60 秒,1 日=24 小时,1 时=3600 秒,1 年=12 月,

大月(31 天)有:1\3\5\7\8\10\12 月,小月(30 天)的有:4\6\9\11 月

三、追击相遇问题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

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

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四、历年真题

1.在 X 瓶内有 800 mL 的水,在 Y 瓶内有 800 mL 的牛奶。若我从 X 瓶中倒出 200 mL

进入 Y 瓶内,然后搅拌混和溶液使之均匀。接着我从 Y 瓶的混和溶液中倒 200 mL 进入 X

瓶内。请问此时在 X 瓶内的牛奶之体积是什么?

(A)150mL(B)160mL(C)175mL(D)180mL(E)200mL

解法 1

在从 X 瓶中倒出 200 mL 进入 Y 瓶后,Y 瓶内含有 80%的牛奶此从 Y 瓶的混和溶液中倒入

X 瓶的 200 mL 液体中有 80%的牛奶,故可得知在 X 瓶内的牛奶之体积有 0.8×200 = 160

mL。
答:(B)。

解法 2

故知在最后,Y 瓶中有t 800 mL = 640 mL 的牛奶,所以 X 瓶中有 160 毫升的牛奶。

2. 环城公路赛跑于上午 11:15 开始,冠军选手在同日下午 2:09 抵达终点。请问

冠军赛选手费时多少分钟?

(A )135 (B )174

(C )164 (D )294 (E)186

从上午 11:45 到下午 2:09 共有 45+120+9=174 分钟。

答:(B)

3. 只有 A、B、C 三人参加的一系列之运动比赛,每一个项目的第一名到获得积 3 分、

第二名获得积分 2 分、第三名获得积分 1 分。经过数项比赛后,A 共得 8 分、B 共

得 11 分、C 共得 5 分。请问 A 有几个项目比赛得到第二名?

(A)0 (B)1 (C)2 (D)3 (E)4

可知在每一项比赛后三人共得积分 6 分,而现在已知三人的总积分为 8+11+5=24 分,故

可知共有 4 个运动项目。因 B 共得 11 分,故可以判断出 B 必定是获得 3 项比赛的第一名、

1 项比赛的第二名;因而 C 获得 5 分,故可以判断出 C 没有在任何一项中取得第一名否则


他至少会得到 6 分,所以可以推得 C 共获得 1 项比赛的第二名,此时即可判断出 A 共获得

2 个项目比赛的第二名。

答(C)

4. 一个圆柱体杯子的内部直径为 6cm,高为 11cm。当此杯子装满水后倾斜

450 ,导致有些水溢出,如右图所示。请问杯子内剩下多少的水量?

(A) 48 mL (B) 45 mL (C) 66 mL (D) 72 mL

(E) 63 mL

如图,可判断出杯子此时剩下的水容量相当于一个高为 5cm 的圆柱体水量与一个高

为 6cm 的圆柱体一半水量之和。故剩下的水量为:

1
V    32  5     32  6  45  27  72 因为 1 cm 2 =1mL,所
2

以剩下的水量为 72 mL

答 (D)

5. 有图所示为利用脚踏车零件组成的脚踏动力抽水系统。他的踏板处的轮盘有 30

齿以一链条连接另一个 15 齿的轮盘。在与 15 齿轮盘同一轮轴上有一个 32 齿的轮盘,

它以一链条连接上 40 齿的轮盘。当踏板处转动 100 圈整时,请问在帮浦处的轮盘转

动几圈?

(A)160 (B)250 (C)107 (D)93 (E)37


当 踏 板 处 转 动 100 圈 整 时 , 共 转 动 了 100  30  3000 齿 , 因 此 15 齿 的 转 盘 转 了

3000  15  20 圈,即 32 齿的转盘转了 200 圈,故他转动了 200  32  6400 齿,因

此 处的转盘转了 6400  40  160 圈。

答(A)

6. 小思每天搭乘回家的火车通常在下午 5:30 抵达他家的站,接着他搭乘小伦从家里开来火

车站接她的汽车回家。某日,她搭乘最早的一班火车于下午 5:00 抵达她家的站,她决定朝

小伦从家里开车来车站的方向步行。小伦从家中准时出发以便于下午 5:30 抵达车站,但是

这一天他在途中接到小思后比平常早 10 分钟到家。请问在小伦接到她之前,小思总共行走

了多少分钟?

(A)20 (B)30 (C)25 (D)10 (E)15

因为他们比平常早 10 分钟到家,故可知小伦拉里会各少行 10÷2=5 分钟,所以小伦是在下

午 5:25 接到小思,而非下午 3:30.再因小思从下午 5:00 即开始步行,故她共行走了 25 分

钟。 答{C}

7.有部电影片长 小时,这部电影被分为等长的二节。请问每节片长多少分钟?

(A)85 (B)70 (C)80 (D)65 (E)75

t
可知这部电影片长为 㔱0 㔱0 0 分钟,所以每节片长为 0÷ t0 分钟。

答:(B)

8.在某火车站上,从正中午到午夜,枚三分钟都有一列向南行驶的火车到站,枚五分钟也都

有一列向北行驶的火车到站。每一天下午,我步行到此车站的时刻都是随机的。我搭上最先
抵达的火车,无论它是向南或向北行驶。请问我平均花费多少秒等火车?

可知从正中午到午夜,枚十五分钟里,第 0 分钟、第 3 分钟、第 5 分钟、第 6 分钟、第 9

分钟、第 10 分钟、第 12 分钟与第 15 分钟都有或辰抵达车站。在这些时刻,共有 2 个一

分钟区间、2 个二分钟区间与 3 个三分钟区间。故可得以下状况:

 在一分钟区间抵达的几率为 且其平均等待时间为 30 秒。
t

 在一分钟区间抵达的几率为 且其平均等待时间为 60 秒。
t

 在一分钟区间抵达的几率 且其平均等待时间为 90 秒。
t

因此我等火车平均花费


0t 㔱0 t ′0 t 㔱tt t 秒
t t t

答:(7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