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9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高等数学(上)
姓名:秦绪龙
邮箱:qinxul@mail.sysu.edu.cn
办公室:新数学楼612
数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 数学的萌芽时期
• 初等数学时期
• 变量数学时期
• 近代数学时期
• 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的萌芽时期
(至公元前六、五世纪)
大约在三百万年前,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
的原始时代,以采集野果,围猎野兽为生.
在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的体制下,他
们学会了在捕获一头猎物后用一块石子、
一根木头来代表……如此等等. 后来,人
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渐渐产生了计
数的意识,并摸索出了多种计数方法,开
始了结绳计数,掷石数羊和土地测量. 这
也就是数学的源起.
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初等数学时期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7世纪

古希腊数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
§1 微积分的基础-集合、实
数和极限
1.1 从牛顿的流数法和第二次数学危机谈起
(1)微积分的建立
a. 进入17世纪,科技发展给数学提出了四类问
题:
 瞬时速度问题;
 曲线的切线;
 函数极值问题;
 求积问题(曲线长度、图形面积等)。
b. 英国数学家牛顿(Newton,1642---
1727)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
(Leibniz,1646---1716)分别独立地
建立了微积分。

牛顿 莱布尼茨
c.牛顿、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主要贡献

 澄清概念——特别是建立导数(变化率)
的概念;
 提炼方法——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中提
炼、创立出普遍适用的微积分方法;
 改变形式——把概念与方法的几何形式变
成解析形式,使其应用更广泛;
 确定关系——确定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

(2)微积分的特点
与以往的数学相比:微积分的突出
特点是可以研究不断变化的事物现
象 ——运动,是变量数学的标志。

(3)微积分的应用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微积分理
论被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物理、天
文等领域。
(4)微积分存在的问题

理论体系粗糙,极不严密。它的一
些定理和公式在推导过程前后出现
逻辑矛盾,使人们感到难以理解,
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对“无穷小量
”的理解与处理中。
(5)微积分的严密化

19世纪初,法国数学家柯西建立了严格
的极限理论,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
拉斯等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了严密的实
数理论。由此把微积分的无矛盾性问题
归结为实数系统的无矛盾问题。
微积分得以严密化的基础是:
实数系统的完备性(或连续性)
微积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工具

对象:函数
内容:微分、积分,以及连接微分
与积分的桥梁——微积分基
本定理。
工具:极限
函数:物质世界的基本模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相互
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的物质运动大都可以
被数学家抽象为以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基
本特征的数学模型——函数。数学模型是人
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一个基本手段。
有些事物的变化是离散的
比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奥运金牌的数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鸡下蛋的数量;
随着重量的增加,邮局邮寄包裹的价格;
随着路程的增大,乘坐出租车的费用;
……
y y

x y 0 x
0

0 x
有些事物的变化则是连续的
比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辆汽车行走距离、速度的变
化;人的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地气温的变化;
随着半径的增大,圆盘面积的变化;
随着气压的增高,水的沸点的变化;
……
y y

0 x 0 x
y

0 x
函数既有具有具体表达式的初等函数

常值函数;
幂函数与根式函数;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通过它们的有限次四则运算、复合运算所得到的
函数及其反函数。
……
也有更多的不能具体通过代数式表示、
但却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以及一般的
抽象函数。
微积分:研究连续性变化
连续性变化的情况涉及到每一个瞬间,涉及
到“无穷小”的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人类
是无法精确捕捉到的。如何研究?
动画片如何表现连续动作?
切片!很短时间内的一种静止画面。
“微小的差异”是微分积分的奥秘!

观察某一微小变化 = 微分
连接一系列微小变化 =积分
微分:函数的局部性质
函数表示的是因变量依赖于自变量的变化关
系,函数值反映的是变化结果,但不能反映
变化速度。函数的微分刻画的正是函数的瞬
时变化速度。
平均速度 VS 瞬时速度
积分:函数的整体性质
一个运动器每一时刻都有一个瞬时速度,从
而会行走一段距离;但是在一定时间内,速
度可能在变,如何知道变速运动在一定时间
内的运行路程,这就是积分问题。积分问题
是研究函数的整体变化性质。
对于一个给定函数来说,局部与整体是
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因此,微分与积分具有密切关系,积分
问题是由函数的局部性质研究整体性质。建
立二者关系的桥梁是
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
式。
极限:人类认识无限的必要手段
由于生理的原因,人类只能看到有限时间、
有限范围内的事物;只能判断、测量在一定
时间段内事物的变化量与平均变化速度。要
认识无限变化的事物,要确定事物瞬时变化
的情况等,极限是一个有效工具。
平均速度 VS 瞬时速度
时刻 t 之后 s 秒内的平均速度
= s 秒内的行走路程 d/s

时间幅度 s 无限趋近于0 → 时刻 t 的瞬时


速度
直边图形面积 VS 曲边图形面积

y y

o a b x a
o b x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微积分研究函数的基本观点是
以静代动;以直代曲。
1.3 实数系的建立及邻域概念
传统的处理方法
视为公理;
利用实数的直观表示:无限小数;
利用戴德金分割理论。
回忆——
什么是“数” ?

数是用来反映量的,是量的抽象.

自然数:0,1,2,3,
….
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分数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之亦然.
整数(integer):0,  1,2,  .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0 和正负分


数.
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正负无限不循环小
数.

有理数 记号:
实数  有理数集 Q;
无理数 实数集 R
数系扩充的科学道理

 自然数中减法产生负数, 整数系统;

 整数中除法产生分数, 有理数系统;

 自然数中开方产生无理数, 实数系统;

 负数中开方产生虚数, 复数系统。
有理数集的性质
 有理数集是最小的数域(代数性质)
有理数的运算及其法则来源于整数;
有理数集在四则运算下是封闭的,而
且加法、乘法满足结合律与交换律,
并且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具有这
种性质的数集叫做数域。
 有理数是有序的、可数的( 集合性质

像自然数一样,有理数可以比较大
小,是有序的,因此可以在数轴上
排列出来。可以与自然数一一对应

-1 0 ½ 1
 有理数在数轴上是稠密的、和谐的(
几何性质)。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必然
存在第三个有理数,而不管这两个有
理数有多么接近。
和谐性:有理数之间相处得亲密无间
,对任意一个给定的有理数,永远找
不到一个与之最接近的有理数。
-1 0 1 x

这里
这两位
有有
之间有
理数
有理数
从代数上看,
看 有理数在四则运算下是封闭的,
看 构成一个数域。
从几何上看,有理数在数轴上是稠密的,
有 因此,要去度量任何一件实际事物,
理 不论要求多高的精度,
数 只要有理数就够了。
优 从集合上看,有理数是有序的、可数的,
点 可以在数轴上排列出来,
可以与自然数一一对应。

说  从代数上看,有理数在
有 开方运算下不封闭;

数  从几何上看,有理数在
的 数轴上还有许多缝隙;

陷  从分析上看,有理数对
极限运算不封闭。
实数数集产生的必要性
 由于有理数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如果不对有理
数进行扩充,关于极限的运算就无法进行,从而
也就不会有微积分。
 有理数扩充的直接结果是实数集。
 关于实数,长期以来,人们只是直觉地去认识:
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
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Question
 如何定义实数?如何表示实数?
 实数是否能够填满整个数轴?
 实数是否是有序的?
 实数运算如何进行?法则如何?
19世纪,德国数学家
康托(G. Cantor, 1845---1918)、
戴德金(J. W. R. Dedekind, 1831—1916) 、
魏尔斯特拉斯( K. W. T. Weierstrass, 1815—1897

通过对无理数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实数构
造理论,明确解决了以上问题。
 1845 年出生于圣彼得
堡,犹太人后裔。
 11 岁 时 进 入 德 国 ,
1867 年获柏林大学的
博士学位,1872 年升
为教授。
 1874 年开始研究比较
无穷集的元素多少问
题。
 戴德金﹐R.
(Dedekind, Richard)
1831年10月 6日生于
德国不伦瑞克;
 1916 年2月12 日卒
于不伦瑞克。
 数学家。
Weierstrass (1815 ~
1897)德国数学家
先修财务、管理、法律
,后学数学
1854年,哥尼斯堡大学
名誉博士;1856年,柏
林科学院院士
数论、几何、复分析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 实数

1.有理数与无理数
(1)自然数N:1,2,3,…,
(2)整数Z:…,-3,-2,-1,0,1,2,3,…
(3)有理数Q:有穷小数或无穷循环小数,
可用分数表示为
m
Q  { | m, n  Z , n  0, (m, n)  1}
n
48
命题: 3不是有理数.
证明: 假设 3是有理数, 则必然存在两个正整数m及n,
使得 (m, n)  1,
2
m m
且 3   3  2  3n  m .
2 2

n n
2
可见m 一定是3的倍数,那么m也一定是3的倍数。
若m不是3的倍数,不妨设m  3k  p, p  1或2, 则
m 2  (3k  p ) 2  9k 2  6kp  p 2
无论p  1还是p  2,上式右边都不能被3整除,
可见m 2也不能被3整除,得矛盾。
49
命题: 3不是有理数.
证明:
所以m一定是3的倍数。令m  3k , 则有
3n  9k  n  3k ,
2 2 2 2

可见n也是3的倍数。
总之, 可得3是m和n的公约数, 这与(m, n)  1相矛盾。
所以 3不是有理数.

50
(4)无理数:无穷不循环小数,如 2。
•一个无理数是一串有理数逼近的结果.
如果  m.a1a2 ...an ...是正的无理数,
 n  m.a1a2 ...an是有理数,则|    n | 10 .
n

(5)实数R:有理数Q和无理数.

(6)数域:对加减乘除运算封闭的数的集
合.例如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
51
2.实数集合R的基本性质
(1)R是一个数域(对加减乘除运算封闭);
(2)对乘法与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与分
配律;
乘法 加法
交换律 a b  b  a ab ba
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a  b)  c  a  (b  c)
乘法对加法的交换律 a  (b  c)  a  b  a  c

52
(3)实数域是一个有序数域:任意两
个不同的数都有大小关系;

若a, b  R, a  b, 则必有a  b或a  b.

53
(4)实数域的完备性(连续性):一串实
数如有极限,则极限仍是实数(实数
布满整个数轴).

注意:有理数Q满足性质(1)-(3),但对
极限运算不封闭.
1 1 n
lim  0, lim(1  )  e,
n  n n  n
1 2
lim( 2  )  2, lim  0.
n  n n  n
54
(5)命题:在实数域中,任意一个单调有
界序列{an}一定有极限存在.

•单调递增: an ≤an+1;
•单调递减:an≥ an+1;
•有界:存在M,|an|≤M,n=1,2,…,

•如序列{1+2-n},有|1+2-n|<2,是严格单
调递减序列.
55
•如序列{1+2-n},有|1+2-n|<2,是严格单
调递减序列.

•有理数序列1.4,1.41,1.414,…,是单
调递增序列,极限为无理数 2 .
1 n
有理数序列{(1  ) }严格单调递增有上界,
n
1 n
并且 lim(1  )  e  2.71828... .
(无理数)
n n
56
3.数轴与区间
(1)数轴:将坐标上的点与实数域对
应起来. 0 1 x
(2)区间 o P x

[a, b]  {x | a  x  b}.
闭区间:
开区间:
(a, b)  {x | a  x  b}, (a,)  {x | x  a},
(a, b]  {x | a  x  b}, (, b)  {x | x  b},
[a, b)  {x | a  x  b}, R  (,).

57
4.绝对值不等式

实数x的绝对值的定义:
 x 当x  0,
| x | 
  x 当 x  0.

58
命题2 : 对于任意的x  R及y  R, 我们有 :

(1) | x | 0, 其中等号当且仅中x  0时成立;


(2) | x |=|  x |;
(3) | x  y || x | + | y | . a到b的距离。

|a-b|

|x|
a O x b x

59
| x  y || x |  | y | .

命题3 : 对于任意实数a, b, c, 我们有


(在命题2中令x  a-b,y  b-c)

(1) | a  b | 0, 其中等号当且仅中a  b时成立;


(2) | a  b |=| b  a |;
(3) | a  c || a  b | + | b  c | .(三角不等式)

60
命题4 :| x  a |< r  a  r < x < a  r.

r r

a-r O a x a+r x

x到a的距离小于r
x落在以a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区间内。

61
例1:证明 || x |  | y ||| x  y | .
证明:由命题2可知
| x || x  y  y || x  y |  | y || x |  | y || x  y | .
同理
| y || y  x  x || y  x |  | x || y |  | x || y  x || x  y |

所以  | x  y || x |  | y || x  y |,
即 | x |  | y | 落在闭区间[ | x  y |, | x  y |]内,从而

|| x |  | y ||| x  y | .
62
§2 变量与函数
1.函数的定义

(1)变量:不断变化的量,自变量,因
变量.
S  v(t )t.
(2)函数关系:变量间确定的依赖关
系. 1
 , 0  x  a,
y  x
0, x  0.
63
(3)函数的定义:

设x与y是两个变量,分别在实数集合X
与Y中取值,假如有一种规则f使得对每
一个值x X都能找到一个惟一确定的y Y
与之相对应,则我们称f是一个函数,记作
f:X→Y,并称X为f的定义域,称f(X)为f的
值域。通常称这里的x为自变量,y为因
变量.

64
函数的几种特性
1)函数的有界性 (上界、下界;有界、无界)
有界的充要条件: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
2)函数的单调性 (单增、单减)在x1、x2点比
较函数值f(x1)与f(x2)的大小(注:与区间有关)
3)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由
f(-x)与f(x)的关系确定。
4)函数的周期性,f(x+T)=f(x).

65
2 初等函数

一.初等函数:将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
限次四则运算与复合所得的函数.

二.基本初等函数(6类)

(1)常数函数:y=C R

66
( 2)幂函数 : y  x  (  0 ).
   N , x  R;
  为负整数, x  R \ { 0};
1
n
   Q ,  , m , n  Z , m  0 , ( m , n )  1, y  ( x n ) m
m
  0 , m 为奇数 , x  R ;   0 , m 为偶数 , x  [ 0 ,  );
1
  0,即 n  0, y  n
;
m
x
m 为奇数 , x  R \ { 0}; m 为偶数 , x  ( 0 ,  );
  为无理数,  n的极限为  ,
  0 , x  [ 0 ,  );   0 , x  ( 0 ,  );

67
yx 1 yx 2
y
x

1 y  x3 y x
y 2
x
68
(3)指数函数:y  a (a  0, a  1), x  R.
x

1 x
y2 x y( )
2

69
(4)对数函数:y  log a x(a  0, a  1), x  (0,).

y  log 2 x y  log 1 x
2

70
(5)三角函数:y  sin x, y  cos x, x  R;
y  tan x, y  sec x, x  R \ {( n  ) | n  Z }.
1
2

y  cot x, y  csc x, x  R \ {n | n  Z }.

y  sin x y  cos x y  tan x

y  sec x

y  csc x
y  cot x

71
(6)反三角函数:
y  arcsin x, y  arccos x, x  [1,1];
y  arctan x, y  arc cot x, x  R.

y  arcsin x y  arccos x y  arctan x

y  arc cot x

72
三 .复合函数:给定两个函 数 f : X  Y及
g : Y  Z , 并且假定 f ( X )  Y .这时对于
* *

每个 x  X 有一个 唯一确定的 y  f ( x )  Y
与之相对应。 对于这个值 y  f ( x ) ,由于它
*
一定属于 Y , 因而又有一个 唯一 确 定 的
z=g(y)  Z 与之对应 , 这样一来 , 我们就建立
了一个从 x 到 z 的 对 应 , 从而得到一个新的 函
数 .这个函数 被称 为 f 与 g 的复合函数 , 记作
Z=g(f(x)) 或 g  f.

73
Z=g(f(x))

Y*
Y

f g
X f(X) Z

74
例2.设f ( x)  x , g ( y )  y , 则g ( f ( x))  x | x | .
2 2

y
y=|x|

O x

75
y

1, x  0,

例3. y  sgn x  0, x  0, 1
 1, x  0.

O x

-1

76
例4. y  x  [ x]  x的小数部分, y  [0,1)

其中[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如[3]  3, [3.14]  3, [e]  3. y

 x, 0  x  1,
 x  1, 1
 1  x  2,
y  x  [ x]  
... ...
-1 O 1 2 x
 x  n, n  x  n  1.

77
例5.狄利克莱函数
1, 当x为有理数时,
D( x)  
0, 当x为无理数时。
y
1 y=1

O x

78
四.映射 : 如果 对每一点 x  E 都有一个惟一
确定的点 y  F 与之 对 应 , 则 称 f:E  F 是
集合 E 与 F 之间 的 一个映射 .

y 称作 x 的像点 ; 全体像点的集合

f(E)={y  F| 存 在 x  E:y=f(x)}

称 为 E 的像集合 , 显然有 f(E)  F .

79
E f (E)  F. F 映射

x1 y1
x2 y2
... ...
xn yn
... ...

80
五 .满射 : 若映射 f:E  F 的像集合 f(E)=F ,
则表明 F 中的 每 一点 都是一个像点 .这时我
们称 f:E  F 为满射 .
E f (E)  F. F 满射
x1
y1
x2
y2
x3
y3
x4
...
...
yn
xn
81
六 .单射 ( 一一映射 ) : 若映射 f:E  F 具有
下列性 质 :
 x1 ,x 2  E,x 1  x 2  f(x 1 )  f(x 2).

E F 单射

x1 y1
x2 y2
x3 y3
... ...
xn yn

82
七.逆映射 : 若映射f:E  F即是满射又是一一
映射, 则对每一个y  F都有一个惟一确定的x,
使得f(x)=y, 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自F到E的
映射.称为f的逆映射, 记作f :F  E.
-1

八 .反函数 : 若函数 f:X  Y 作 为映射 是一一


的 满 射 , 则其逆映射 f :Y  X 称作 f 的反函数 .
-1

83
九.复合映射: 映射f:E  F及g:F  G
*

(假定F  F )的复合映射g  f是E  G


*

的一个映射, 它将每一点x  E映为g(f(x)).

84
3 有界函数
一.函数有上界 : 存在M  R, 使得函数f:X  Y
的函数值满足f(x)  M,x  X,M称为f的一个上界.

二.函数有下界 : 存在N  R, 使得函数f:X  Y


的函数值满足f(x)  N,x  X,N称为f的一个下界.

三.有界函数 : 即有上界又有下界的函数.即存在
M,N  R, 使得函数f:X  Y的函数值
N  f(x)  M,x  X .
85
N  f ( x)  M
y

o x

86
1
 , 0  x  a,
例7:y   x
y

0 , x  0 .
1
事实上x  [0, a ], y  {0}  [ ,).
a

定义在闭区
间上的函数
未必都有界。
o a x

87
例7:y  x sin x,

当x  (,)时,
当x  (,)时,

f ( x)无界; f ( x)无界;
当x  (a, b),
a, b为有限数时,
f ( x)有界,
| f ( x ) | max{| a |, | b |}.

当x  (a, b),
a, b为有限数时,
f ( x)有界,
| f ( x) | max{| a |, | b |}.

88
§3 序列极限

设xn=f (n)是一个以自然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
将其函数值按自变量大小顺序排成一列,x1,
x2, …xn, …, 称为一个数列. xn称为数列的第n项,

也称为通项, 数列也可表示为{xn}或xn=f (xn)

89
1 3 4 n 1
例. 1. xn  1  , 2, , ,  ,
n 2 3 n

 (1) n  1 1 (1)n
2.  ,  1, , ,  , ,
 n  2 3 n

(1) n  1 n
( 1)  1
3. xn  , 0,1,0,1,  , ,
2 2
2 2
4. {n }, 1, 4,9,  , n ,

90
例1. 数列举例

n
;通项:xn  2
{2 } : 2,4,8,,2 , n n

x1 x2 … xn …
••••• ••••• ••••• x
0 2 4 … 2n …

91
1 1 1 1 1 1
{ n } : , , ,  , n , ;通项: x n  n
2 2 4 8 2 2

… xn … x3 x2 x1
••••• ••••• •••••
x
0 1 1 1 1
2n 8 4 2

92
n1 n1 n 1
{(1) } :1,  1, 1,  1, , (1) ,;通项:xn  (1)

x2n x 2 n 1
x
–1 0 1

93
1  (  1) n 1 1 1  (  1) n
{ } : 0 , 1, 0 , , 0, ,  , ,
n 2 3 n

1  (  1) n
通项:x n 
n

x 2 n 1  x2n x4 x2
••••• ••••• x
0 1 1 1
x1 n 2
x3

94
n 1 2 3 n n
{ } : , , ,, ,;通项:x n 
n 1 2 3 4 n 1 n 1

x1 x2 x3 … xn …
••••• ••••• x
0 1 2 3 n
… … 1
2 3 4 n 1

95
1
看数列1. xn  1
n
xn x4 x3 x2 x1
x
1 5 4 3 2
4 3 2
从直观上看,这个
数列当n越来越大时, 对应的项xn会越来越

接近于1, 或者说“ 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


数列xn趋近于1.如何用精确的, 量化的数

学语言来刻划这一事实?
96
1
xn  1
n
注意到,实数a, b的接近程度由| ab |
确定. | ab |越小, 则a, b越接近.因此, 要说明
“ 当n越来越大时, xn越来越接近于1”就只
须说明“ 当n越来越大时, | xn1 |会越来越
接近于 0 ”.
而要说明“ | xn1 |越来越接近于0”
则只须说明“ 当n充分大时,| xn1 |能够小
于任意给定的 , 无论多么小的正数 ” 就
行了,
也就是说无论你给一个多么小的正数  , 当n
充分大时, | xn1 | 比还小, 由于是任意的,
从而就说明了|xn1| 会越来越接近于0.
97
1
xn  1
n

1 1
事实上, | xn  1 | , 给   , 很小, 要
n 1000
1 1
| xn  1 |  , 只须n>1000 即可, 也即在这个
n 1000
1
数列中,从第1001项开始,以后各项都有| xn 1 |
1000

98
1
xn  1
n

1
又给   , 则从第10001项开始,
10000

1
以后各项都有 | xn  1 |
10000

99
1
xn  1
n
1
一般, 任给 >0, 不论多么小, 要使 | xn 1 |  
n
1 1
只须 n  . 因此, 从第    1 项开始, 以后各项都有
  

| xn  1 |  . 因是任意的, 这就说明了当n越来越大时,

xn会越来越接近于1.

100
1.定义: 设{an}是一个序列, 若存在一个实数l,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 则称l是数列{an}当n无

限增大时的极限, 或称{an}收敛于l,
记作
liman  l 或 an  l (n  )
n

这时, 也称{an}的极限存在, 否则, 称


{an}的极限不存在, 或称{an}是发散的.
101
x

l+ε
l
l-ε

O 1 2 3 N N +1 n

当n  N时, l    an  l   .
102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1
比如, 对于刚才的数列, 有 lim (1  )  1
n  n
n n
(1) ( 1)  1
lim  0, 而 lim 和 lim n 2不存在.
n  n n  2 n 

注1. 定义中的是预先给定的, 任意小的正数,

其任意性保证了an可无限接近于l,

另外, 又是确定的, 它不是变量.


103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注2. 一般说来 , N 随给定的  变化而变化,


给不同的 确定的N也不同另外
, , 对同一
个来说, N不是唯一的(若存在一个N,
则N+1, N+2, …, 均可作为定义中的N.)

104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注3.定义中“ 当n>N时, 有| anl |<”的意思是说,

从第N+1项开始,以后各项都有|anl |<,

至于以前的项是否满足此式不必考虑.
可见一个数列是否有极限只与其后面的
无穷多项有关. 而与前面的有限多项无关.
改变, 去掉数列的前有限项, 不改变数列
收敛或发散的性质.

105
几何意义: 由于| anl |<  l <an< l 
an(l , l +)=U(l). 因此, 所谓
an以l为极限, 就是对任何以l为心,
以任意小的正数为半径的邻域,
总能找到一个N, 从第N+1项开始,
以后各项都落在邻域U(l).内,
而只有有限项落在U(l)外部.
看图.
aN+5 aN+1 aN
a1 (
a2 l-
) a3
x
l l+

106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例1. 若xn=c(常数), 则 lim c  c


n 

证:  >0. 由于|xn–c|=|c – c|= 0

取N=1, 当n>N时, 有|xn–c |=0<

故 lim c  c
n 

即常数的极限就是常数本身.
107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1
例1. lim  0.
n  n

1 1
证: 对 >0. 由 |  0 | 可得n  .
n 
1
因此当我们取N  [ ]  1时,有

1
当n  N时, |  0 |  .
n
1
即 lim  0.
n  n
108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1
例2. 证明 lim cos n  0
n  n

1
证:  >0 (要证N, 当n>N时, 有| cos n  0 |  .)
n
1 1
因 | xn  0 || cos n  0 | . 要使 | xn  0 | 
n n

1 1 1
只须   ,即n  .取N  [ ]  1, 则当n>N时, 有
n  
1 1
| xn  0 || cos n  0 |  . 故 lim cos n  0.
n n  n

109
例3.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1
证 : lim n  0 .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2 n

证:   0,

1 1 1 1
由 n  0    n    2   n  log 2
n

2 2  
1
故 取 N  max{1, [log 2 ]}, 则 n  N 时 ,

1
n
 0   成立.
2
1
由极限的定义, lim n  0.
n  2
110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例2. 设 a  0是给定的实数,则 lim n


a  1.
n 

证: ①当a>1时.对 >0,
1 a 1 1 取对数
由 | n a  1 |  | a  1 |   a  1  
n n

1 1
  log a (1   )  n 
n log a (1   )
1
因此当我们取N  [ ]  1时,有
log a (1   )

| n a  1 |  .
当n  N时, 111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例2. 设 a  0是给定的实数,则 lim n


a  1.
n 

证: ②当0<a<1时.令b=1/a,则b>1.则有
lim n b  1.
n 

由极限与四则运算的关系可得

1 lim 1 1
lim n a  lim n  nn   1.
n  n  b lim b 1
n 

112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例3. 设 | q | 1是给定的实数,则 lim q n


 0.
n 

证: ①当q=0时,qn=0, 则有 lim q n
 0.
n 

②当q≠0时.对 >0,
取对数 |q|1,ln|q| 0
ln 
| q  0 |  | q |    n ln | q | ln 
n n
 n .
ln | q |
ln 
当  1时,取N  1; 当  1时,取N  [ ]  1,
ln | q |
则当n  N时, 有 | q n  0 | 。
113
1 
例4. 证明 lim sin  0
n  n n
证:   0,

1  1 
由 sin  0    sin  
n n n n


 sin 1
n
1  1  1
 sin 0  sin 
n n n n n
(利用有界性放大不等式)
114
由于数列极限存在时,N不唯一,要

1  1
| sin  0 |  , 只需   ,
n n n

1 1 
故 取N  [ ], 则当n  N时, | sin  0 |  成立
 n n

1 
由极限定义 lim sin  0.
n n n

115
n a 2 2
例5. 证明 lim  1, 其中 a为常数 .
n n
n a
2 2
证:   0, 要 1  
n

n2  a2  n a2
只要 
n n ( n 2  a 2  n)

a2 a2
  
 a 2  2n 2

n  1  ( )  1
2

 n  116
2
a
2

a 2
a |a| 2 2n
要n 
2
n 
2 2 2

|a| n a
2 2
故取N  [ ], 则当n  N时,  1  成立,
2 n

n a 2 2
由极限的定义 lim  1.
n  n

117
例6. {xn }  {a} : a, a,, a,.证明 lim a  a.
n 

证:    0

取N  1, 则当n  N时, | a  a | 0   成立,

故 lim a  a.
n 

118
例7. 设 lim x n  a , 证明 lim | x n | | a | .
n n

证:  lim x n  a ,
n

   0, N  0,当n  N时, | xn  a |  .

由绝对值不等式,得(P15:例1)

|| x n |  | a n || | x n  a | 

故 lim | x n || a | .
n 

注意:该例题结论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例如,{(1)n}.
119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2、 数列极限的性质

定理1. 若数列收敛, 则其极限唯一.

证:  
a x
b b+

反设xn收敛, 但极限不唯一,
即, xna, 且xn b, (n), ab.
a b
设b<a, 取   ,
2
120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a b
由极限定义, 1, 当n>N1时, | xn  a | ,
2
a b
N2, 当n>N2时, | xn  b |
2
取N=max{N1, N2}, 则当n>N时, 上两式同
时成立.

从而当 n>N时, 有
a  b | a  b || a  xn  xn  b || a  xn |  | xn  b |
a b a b
   a  b 矛盾, 故极限唯一.
2 2
121
数列的有界性.

定义: 设有数列xn=f (n), 若M>0, 使得|xn|M,


n=1, 2, …. 则称数列xn有界,否则, 称xn无
界.
几何意义: 由于 |xn|MMxnM xn[M, M].
故, 所谓xn有界, 就是xn要全部落在某
个对称区间[M, M]内. 看图
xn
( ) x
M 0 M
122
例3. xn=(1)n有界, 而xn=n2无界.

x2n-1 x2n x1 x2 x3
x x
1 0 1 0 1 4 9

123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定理2. 若{xn}收敛, 则{xn}有界.


证:
( ) x
a–1 a a+1 M

设xna (n),由定义, 对=1, 存在自然数N,

当n>N时, 有|xna|<1, 故 |xn||xna|+|a|<1+|a|. 取


M=max{|x1|, |x2|,…, |xN|, 1+|a|}
则对n=1, 2, …,有|xn|M.

124
定理 2 的逆命题不成立 , 如 xn=(1)n 有
界, 但由定义和几何意义知(1)n是发散的.

看图
 
( ) ( ) x
1 0 1

125
若 >0, 自然数N, 使得当n>N 时,
都有|anl|<,则记 lim an  l.
n 

定理3. (保号性定理) 若 lim xn  a , 而a>0


n 

(a<0). 则N, 当n>N时, 有xn>0 (xn<0)

a
证: 设xna (n), a>0.
2
a x
取   , 由极限定义 0 a
2
a
自然数N, 当n>N时, 有| xn  a |  
2
a a
即a   x n  a 
2 2
126
a a
即a   x n  a 
2 2

a a
故当n>N时, xn  a    0
2 2

类似证a<0 的情形.

127
推论: 设有数列{xn}, 若自然数N, 当n>N时,

有 xn0 (xn0). 且lim xn  a , 则


n 

a0 (a0). 即 lim xn  0(lim xn  0)


n  n 

证: 反设a<0. 由定理3, N1, 当n> N1时, 有xn <0.

取N2=max(N1, N), 则当n> N2(>N)时,

有xn <0, 此与条件矛盾.

128
xn  0  lim xn  a  0
n 

注: 在推论中, 即使xn>0, 也只能推出a0,

即, lim xn  0
n 

比如,
1 1
xn   0, 但 lim  0
n n  n

129
3.夹逼定理
定理1 : 设{an },{bn },{cn }为三个序列,
并且存在一个自然数N 0 , 使得

cn  an  bn , n  N 0 .

若{cn }与{bn }都有极限存在, 并都等于l ,


则{an }的极限存在且等于l.

130
夹逼定理的证明
证明 : 对  0,
由 lim bn  l,可知N1 , 当n  N1时, 有 | bn  l |  .
n 
即bn  l   .

由 lim cn  l,可知N 2 , 当n  N 2时, 有 | cn  l |  .


n 

即cn  l   .

131
bn  l   .
夹逼定理的证明
cn  l   .

再由已知条件当n  N 0时, cn  an  bn .
因此, 若取N  max{N 0 , N1,N 2 }, 则当n  N时, 有

l  ε  cn  an  bn  l   .

即 | an  l |  .

132
an
例4. 设a  1是任意给定的常数,则 lim
n  n!
 0.

当n  [a ]  1时,设n  [a ]  k , 则
解: n! ([a]  k )! [a]!([a]  1)([a]  2)    ([a]  k )
an a [ a ] k a[ a ]  a k
0  
n! ([a ]  k )! [a ]!([a ]  1)([a ]  2)    ([a ]  k )
a[ a ] a a a a[ a ] a a[ a ] a
       
[a ]! [a ]  1 [a ]  2 [a ]  k [a ]! [a ]  k [a ]! n

a n a[ a ] a
即0    .
n! [a ]! n

133
an
例4. 设a  1是任意给定的常数,则 lim
n  n!
 0.

a n a[ a ] a
解: 即当n  [a]  1时,有0    .
n! [a ]! n
1 a[ a ] a
而 lim  0, 所以 lim   0,
n  n n  [ a ]! n

n
a
故 lim  0.
n  n!

134
例5.
n k 1
设k  1是任意给定的正整数,则 lim  0.
n  ( n  1)( n  2)    ( n  k )

解: 1
k 1 分子分母同除以 n k
n n
(n  1)(n  2)    (n  k )  (1  1 )(1  2 )    (1  k )
0

n n n
当n  2k时,有
ik
1 1 i i i 1 i 1
   (1  i  k )    1   (1  i  k ).
n 2k n 2k n 2 n 2

1 2 k 1
故(1  )(1  )    (1  )  k .
n n n 2

135
例5.
n k 1
设k  1是任意给定的正整数,则 lim  0.
n  ( n  1)( n  2)    ( n  k )

1
解:
n k 1
k
分子分母同除以n
n
(n  1)(n  2)    (n  k )  (1  1 )(1  2 )    (1  k )
0

n n n
1 2 k 1
故(1  )(1  )    (1  )  k .
n n n 2
n k 1 k 1
即0   2   0(当n  ).
(n  1)(n  2)    (n  k ) n

n k 1
所以 lim  0.
n   ( n  1)( n  2)    ( n  k )

136
n
例6. 设a  1是任意给定的常数,则 lim n  0.
n  a

解: 令h  a  1, 则h  0, 并有
n(n  1) 2 n(n  1)...(n  k ) k 1
a  (1  h)  1  nh 
n n
h  ...  h  ...  h n .
2! (k  1)!
n(n  1) 2 n 2
当n  1时,a  n
h  n   0(当n  ).
2! a (n  1)h 2

n log a n
所以 lim n  0. lim  0.(a  0)
n  a n  n

137
例7.
nk
设a  1是任意给定的常数,k  1是任意给定的正整数,则 lim n  0.
n  a

解: 令h  a  1, 则h  0, 并有
n(n  1) 2 n(n  1)...(n  k ) k 1
a  (1  h)  1  nh 
n n
h  ...  h  ...  h n .
2! (k  1)!
n(n  1)    (n  k ) k 1
当n  k时,a  n
h 
(k  1)!
n k (k  1)! nk
 k 1   0(当n  ).
a n
h n(n  1)    (n  k )

nk
所以 lim n  0.
n  a

138
n!
例2. 求 lim n ,n  N .
n  n

解:  0  nn!  1  2  3    n  1  n  1
n n n n n n n

2 3 n 1
(当n  1时, 、 、、 均不大于1)
n n n

1
而 lim  0, lim 0  0,
n  n n 

n!
 lim n  0
n  n

139
log a n  . (a  1) 慢
n k  . (k  1)
当n  时, a n  . (a  1)
n! .
n n  .

log a n nk an n!
所以  0, n  0,  0, n  0.
n a n! n

140
 1 1 1 
例1. 求 lim    . =1
n 
 n 2
 1 n 2
 2 n 2
n

n 1 1 1 n
解:      ,
n2  n n2 1 n2  2 n2  n n2  1

n 1
而 lim  lim  1,
n 
n2  n n 
1
1
n
n 1
lim  lim 1
n 
n2 1 n 
1
1 2
n
141
4.极限不等式
定理2:设序列{an }及{b n }各有极限l1及l2 , 并且l1>l2 ,
则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得an>b n ,只要n>N .

证明 :由 lim an  l1可知,
n 

对  0, N , 当n  N时, 有 | an  l1 |  .
1
特别地,对  (l1-l2 )  0,
2
N1 , 当n  N1时, 有 | an  l1 |  .
同理,N 2 , 当n  N 2时, 有 | bn  l2 |  .

142
N1 , 当n  N1时, 有 | an  l1 |  .
4.极限不等式 N 2 , 当n  N 2时, 有 | bn  l2 |  .

定理2:设序列{an }及{b n }各有极限l1及l2 , 并且l1>l2 ,


则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得an>b n ,只要n>N .

证明 : 取N  max {N1,N 2 }, 当n  N时,有


l1   a n  l1   ,
l2   b n  l2   , (bn  l2   )

即有an  bn  l1  l2  2  0, (2  l1-l2 )


因此存在一个自然数N,当n>N时,an>b n .

143
4.极限不等式
定理2:设序列{an }及{b n }各有极限l1及l2 , 并且l1>l2 ,
则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得an>b n , 只要n>N .

推论1:设序列{an }有极限l且l>0,则存在一个自然数
l
N,使得当n>N时,an  .特别地an>0.
2

定理3:设序列{an }及{bn }各有极限l1及l2,并且存在


一个自然数N 0使得a n  bn ,只要n>N 0 , 则l1  l2 .
144
4.极限不等式
定理3:设序列{an }及{bn }各有极限l1及l2,并且存在
一个自然数N 0使得a n  bn , 只要n>N 0 , 则l1  l2 .

证明:用反证法。利用 定理 2。

注意:即使a n  bn , 仍然只有l1  l2 .
1 1
例如:a n  , bn  2 .
n n
当n  1时,a n  bn , 但 lim a n  lim bn  0.
n  n 

145
5.极限的四则运算

定理四 : 设序列{an }及{bn }各有极有l1及l2,



lim (an  bn )=l1  l2 , lim (an  bn )=l1  l2 ,
n  n 

且当l2  0时有
an l1
lim = .
n  b l2
n

146
证明: lim
n 
(an  bn )=l1  l2 .
1
对  0,   0也是任意数,则由{an }, {bn }存在极限有
2
1
N1 , 当n  N1时, | an  l1 |  .
2
1
N 2 , 当n  N 2时, | bn  l2 |  .
2
取N  max{N1 , N 2 }, 则当n  N时,有
1 1
| (an  bn )  (l1  l2 ) || an  l1 |  | bn  l2 |      .
2 2
147
证明: lim
n 
(an  bn )=l1  l2 .

| anbn  l1l2 || anbn  l1bn  l1bn  l1l2 |


| (an  l1 )bn  l1 (bn  l2 ) |
| an  l1 |  | bn |  | l1 |  | bn  l2 | .
由bn  l2有, 对 0  1, N ' , 当n  N ' 时,有 | bn  l2 | 1.

| bn |  | l2 || bn  l2 | 1, 从而 | bn || l2 | 1.


再由an  l1有, 对 '  , N1 , 当n  N1时, 有 | an  l1 |  '.
2(1 | l2 |)

148
当n  N ' 时,
| bn | 1 | l2 | . 当n  N1时, | an  l1 |  '  
.
2(1 | l2 |)


再由bn  l2有, 对 ' '  ,
2(1 | l1 |)
N 2 , 当n  N 2时, 有 | bn  l2 |  ' '.

取N  max{N ' , N1 , N 2 }, 则当n  N时有

| anbn  l1l2 || an  l1 |  | bn |  | l1 |  | bn  l2 |

(1 | l2 |) ' | l1 |  ' '


 
| l1 |
    .
2 2 1 | l1 |
149
an l1
证明: lim = .
n  b
n l2
1 1
先证明 lim  (l2  0). | 1  1 | 1
| bn  l2 |
n  b l
n 2 bn l2 | bn  l2 |

1 2
因为bn  l2 , 所以l2  bn  l  l2  0,
2
2
2
1 2 1 2
故N 0 , 当n  N 0时,有l2  bn  l2 , 即  2.
2 l2  bn l2

l22
又因为bn  l2 , 对  0, N1 , 当n  N1时, 有 | bn  l2 |  .
2
150
an l1 1 2
证明:lim
n  b
= . 当n  N 0时,  2.
l2  bn l2
n l2
l22
当n  N1时, | bn  l2 |  .
取N  max{N 0, N1}, 则当n  N时有 2
2
1 1 1 2 l
故 |  | | bn  l2 | 2     .
2
bn l2 | bn  l2 | l2 2
1 1
所以 lim  (l2  0).
n  b l2
n

再应用极限运算和乘法运算可交换次序,则有
an 1 1 l1
lim  lim (an  )  lim an  lim  .
n  b n  bn n  n  b l2
n n

151
( 2)  3
n n
例. 求极限 lim n 1 n 1
.
n ( 2)  3

解: 分子 , 分母同除以 3 n 1 , 得
1 2 n 1
( ) 
( 2) n  3n
lim n 1 n 1
 lim 3 3 3
( 2)  3 2 n 1
n n
( )  1
3
1 1
0
3 3 1
  .
0 1 3

152
1  a  a 2  ...  a n
例. 求极限 lim (| a | 1, | b | 1).
n   1  b  b  ...  b
2 n

解: 先求等比数列之和 , 再求极限 .
n 1
1 a
1  a  a 2  ...  a n 1 a
lim
n   1  b  b  ...  b
2 n
 lim
n 1  b n 1
1 b
1 0
1  a 1 b
  .
1 0 1 a
1 b
153
注意:
在极限存在的前提下,极限运算与
有限次四则运算可以交换次序。
1 1 1 n 1
例如:an    ...    ,
n 1 n  2 nn nn 2

1 1
即 lim an   0. 而  0(1  k  n).
n  2 nk
1 1 1
事实上 lim an  lim(   ...  )  ln 2.
n  n  n  1 n2 nn

154
子序列 :由原有序列中抽出部分项(无穷多项),
并保持原来项的次序所组成的新序列.
原序列 : a1,a2 ,...,an ,...
子序列 : an1 ,an2 ,...,ank ,...
即n1  1,n2  2,..., nk  k ,...
若k1  k 2 , 则nk1  nk2 .

155
定理5 : 设序列{an }有极限l , 则它的任意一个子
序列{ank }也以l为极限.
注 : 若两个子序列的极限不同, 则原序列无极限.
证明 : 对  0, N,当n  N时,|an -l|  ε.
特别地,当nk  N时,
| ank -l|  ε.
而当k  N时,必有nk  N,
故当k  N时,有 | ank -l|  ε..

156
n
例8. 判别{ x n }  {sin }的敛散性 .
8

解: 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 在{ xn }中取出两个

子数列:

157
n
{ x n }  {sin }
8
n
(i) 令 n= 8k, kN, 得子数列 {sin }  {sin k };
8

8 16 8k
sin , sin , , sin ,
8 8 8

由于 sin k  0, k  N , 所以 lim sin k  lim 0  0


k  k 

即 该子数列收敛,以0为极限.

158
n
{ x n }  {sin }
(ii) 令 n= 16k + 4, kN, 得子数列 8
(16k  4) 
{sin }  {sin(2k  )}
8 2
4 20 (16k  4)
由于 sin , sin , , sin , 
8 8 8

所以 lim sin( 2k  )  lim 1  1
k  2 k 

即 该子数列收敛,以1为极限.

n
由推论可知 {sin }是发散的 .
8
159
6、 收敛准则

若数列{xn}满足 x1x2…xn…, 则称

{xn}为单调递增数列. 若x1x2…xn…,

则称{xn}为单调递减数列. 单调递增和单调

递减数列统称为单调数列.

160
例4. xn=n2是单调递增数列, 但xn是发散的.

xn=(1)n是有界数列, 但xn=(1)n也是发散的.

161
例2. 在例1中:

{2 }  , 无界 (但有下界 )
n

1 1
{ n } , 有界 (可取 M  );
2 2
{(1) n1}不单调, 有界 (可取M  1);

1  (1) n
{ }不单调, 有界 (可取M  1);
n
n
{ } , 有界 (可取M  1).
n 1
162
定理4. 单调递增且有上界的数列必有极限;

单调递减且有下界的数列必有极限.

即,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163
1 n 1 n
lim (1  )  e (1  ) 有界.
(1)
n  n n

1 n 1 1 n(n  1) 1 n(n  1)(n  2) 1 n!


(1  )  1  n    2
  3
 ...   n
n n 2! n 3! n n! n
1 1 1
 1  1    ... 
2! 3! n!
1 1 1
 11   ... 
1 2 2  3 n(n  1)
1 1 1 1 1
 1  1  (1  )  (  )  ...  (  )
2 2 3 n 1 n
1
 3   3.
n

164
1 n 1 n
lim (1  )  e (1  ) 单调递增.
(2)
n  n n
1 1 1 n(n  1) 1 n(n  1)(n  2) 1 n!
(1  ) n  1  n    2
  3
 ...   n
n n 2! n 3! n n! n
1 1 1 1 2 1 1 2 n 1
 11 (  1 )  ( 1  )(1  )  ...  (  1  )(1  )    (1  )
2! n 3! n n n! n n n

1 n 1 1 1 (n  1) n 1 ( n  1)n(n  1) 1 ( n  1)n(n  1)    2 1 (n  1)!


(1  )  1  (n  1)       ...    
n 1 n  1 2! (n  1) 2 3! ( n  1) 3 n! (n  1) n (n  1)! (n  1) n 1
1 1 1 1 2 1 1 2 n 1 1
 11 (  1 ) (  1 )(1  )  ...  (  1 )(1  )    (1  )
2! n  1 3! n 1 n 1 n! n 1 n 1 n  1 (n  1) n 1

1 1 1 n 1 n 1
因为  , 所以(1  )  (1  ) .
n n 1 n n 1

165
n
 1
lim 1    e.
n 
 n
n
 1 
例6 求极限 lim 1   .
n 
 3n 
1

 1 
n
 3n3 1
lim 1    lim  1     e 3
解:
1
n 
 3n  n  3n  
n a
 1
例7 求极限 lim 1   .
n 
 n
n a
 1    1  1 
n a
解: lim 1    lim 1    1     e
n 
 n  n  n   n  

166
n
 1
例8 求极限 lim 1   .
n 
 n n
 
1   n 1   1  
n n
解:  1
1       n  n
 n  n    1  1 
 n 1   n 1
1
 n 1
, (n  1)
 1   1 
1    1  
 n 1  n 1
n
所以  1 1 1
lim 1     .
n 
 n  1 
n 1
 1  e
lim 1    lim 1  
n 
 n 1 n 
 n 1 

167
1 n
lim(1 )  e
n n
1 n
数列 xn  (1  ) 是单调递增且有上界的数列.
n

证: 首先注意到, 当a>b>0时, 有
an1  bn1
n n 1 n2 2 n 1 n
 (a  b)(a  a ba b    ab b )

 (n  1)(a  b)a n
n n 1
移项, 有 a [a  (n  1)(a  b)]  b

即 a n [(n  1)b  na)]  b n1


168
1 1
(1) 取 a  1  , b  1 , 代入
n n 1
n n 1
a [( n  1) b  na )]  b 中,

n n 1
有 1  1   n2 n  1  1 
 (n  1)   n    1  
 n  n 1 n   n  1

n n 1
 1  1 
即 1  n   1  n  1 
   
n
 1
故 xn  1   是单调递增的.
 n
169
1
(2) 取 a  1  , b  1, 代入
2n
a n [( n  1) b  na )]  b n 1中 ,
n
有  1   2n  1
1  2 n   (n  1)  n 
2n   1
  
n
1  1   2
即  2n 
 
2n
 1 
从而 x2 n  1    4, n  1,2, .
 2n 
170
n
 1
由于数列 xn  1   单调递增.有x2 n 1  x2 n  4.
 n
n
 1
故xn  1    4. 所以 xn有上界.
 n
1 n
由于 xn  (1  ) 单调有界, 从而必有极限.
n
1 n
记, lim (1  )  e (e=2.71828…, 为一无理数)
n  n

171
例2 设 1 1 1
an  1         ,(  2), n  1, 2,
2 3 n
证明数列 {an } 收敛.
(分析) a1  1,
1
a2  1   ,
2
1 1
a3  1    
2 3

1 1 1
an  1         ,
2 3 n

故 {an } 是单调递增的,只要能说明它是有界(有上界)即可.

172
例2 设 1 1 1
an  1         ,(  2), n  1, 2,
2 3 n
证明数列 {an } 收敛.

证: 数列 {an } 是单调递增的.
1 1 1 1 1 1
an  1          1  2  2    2
2 3 n 2 3 n
1 1 1
 1   
1 2 2  3 (n  1)  n
1 1 1 1 1 1
 1 (  )  (  )   (  )
1 2 2 3 n 1 n
1
 2   2 (n  1,2,)
n
即数列 {an } 有界. 由单调有界定理: 数列 {an } 收敛.

173
例3 证明数列 2, 2  2 ,, 2  2   2 收敛,并求其极限.

n个

证: 记 an  2  2  2 . 显然 {an } 单调递增.

n个
以下证 {an } 有界.
a1  2  2.
设当n  k时有 ak  
2  2  2 .  2

k个

当n  k  1时,
ak 1  2  2  2  2  ak  2

k+1个
故对任意正整数n: an  2. 由单调有界定理, {an } 收敛.
设 lim an  a. 因 an21  2  an , 两边取极限,得 a 2  2  a,
n 
解之得: a2 或 a  1. a  1 不合题意,舍去.
故 a  2. 174
定理5. (柯西收敛准则)下册205页

定理1(柯西收敛原理)设{an }是一个序列,
则{an }有极限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
给定的  0, 都存在N,使得

| an  am |  , 只要n  N , m  N .

175
柯西收敛准则的证明:必要性
lim an 存在 | an  am |  , 只要n  N , m  N .
n 


设 lim an  A, 则对  0, N , 当n  N时, | an  A | .
n  2

当m  N时,也有 | am  A | .
2
所以, 当n  N,m  N时,
| am  an || (am  A)  (an  A) |
| am  A |  | an  A |
 
   .
2 2
176
柯西收敛准则的证明:充分性
| an  am |   lim an 存在.
n 

由条件可知,
对  0, N , 当n  N , m  N时, | am  an |  .

特别地,对  1, N1 , 当m  N1时, | am  a N1 | 1.

从而有,当m  N1时, | am | 1 | a N1 | .

取C  max{| ai | | i  1,2,..., N1  1}, 则对n, 有

| an | max{C ,1 | a N1 |}. {an }有界.


177
柯西收敛准则的证明:充分性
| an  am |   lim an 存在.
n 

{an }是有界序列  {an }存在收敛的子列.


设子序列为{ank }, lim ank  A.
k 

则对  0, K , 当k  K时, | ank  A | .
2
又由条件可知,
对这个  0, N , 当n  N , m  N时, | am  an |  .

特别地, 当nk  N , m  N时, | am  ank |  .

178
柯西收敛准则的证明:充分性
| an  am |   lim an 存在.
n 


对  0, K , 当k  K时, | ank  A | .
2
当nk  N , m  N时, | am  ank |  .

现取定nk , 使得k  K且nk  N , 则当m  N时,有


| am  A || am  ank  ank  A |
| am  ank |  | ank  A |
 
   .
2 2
17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