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海外华文教育》2009 年第 4 期( 总第 53 期)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述评
林珍华

提要近年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不仅出版了大
量的文化教材,而且在各种期刊杂志上也发表了上百篇的论文。 本文从“以语言形
式为主”的语言文化教材研究、“以文化项目为纲 ”的文化教学教材研究以及教材编
写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 语言文化教材 文化教学教材 教材编写理论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就成为对外汉语研
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随之而来,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研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据
统计, 2007 年国内在开发对外汉语教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类教材
如下: 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 36 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 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7 种,总计 63 种,紧跟在 HSK 教材,口语教材以及综合课教材之后。 与 1999 年这三家文
化类教材总计 12 种相比,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文化类教材在数量上的飞速增长。( 胡晓
慧, 2007) 同时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文化教学教材研究的论文上百篇,研究人员
就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质量问题展开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
本文重点述评了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对外
汉语文化教学教材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文化教学教材编写献绵薄之力。
“由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还比较年轻,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都处于起步阶段。”( 张
英, 2004) 人们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的认识是随着文化教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 自
张占一先生( 1984) 从功能的角度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始,激发
了对外汉语学界激烈的讨论; 欧阳祯人( 1992) 提出“双向式文化教学 ”; 张英 ( 2004) 从教
学实践出发,区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 ( 2006) 又提出
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现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一般分为两大类: 语言课中的文
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课教学,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鲁健骥把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分成两
种: 一种是“以语言形式为主,与文化项目紧密结合”; 一种是“以文化项目为纲,一切围绕
文化项目进行”,这与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大致相符。( 鲁健骥,1990) 综上,我们试图把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教材分为两大类: “以语言形式为主 ”的语言文化教材以及“以文化项
目为纲”的文化教学教材。

一 语言文化教材研究

“以语言形式为主”的语言文化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存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
中的文化因素。这类教材比较适合初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习者语
言与文化的全面进步,实现交际的目的。董树人 ( 1995) 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教授
汉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用语言的技能以外,就是应该有目
· 66·
的、有计划地教授属于汉文化个性的那部分知识。吴晓露 ( 1993) 认为语言文化教材应该
突破三大难点: 一、文化内容的系统体现; 二、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 三、语言与文化的有机
结合。目前,语言文化教材数量还不多,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两部吴晓露的《说汉语谈文
化》和李泉、杨瑞合编的《汉语文化双向教程》。《说汉语谈文化 》被认为是“最近 10 年对
外汉语教学界文化教学大讨论的一个成果 ”。( 董树人, 1995) 这部教材从课文的选编到
练习的设计,都始终贯穿着“语言—文化”的主线。教材介绍汉民族日常交际中表层的文
化习俗和与其相关的文化知识; 同时,注重对学习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成段表达训练。
最终达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 总的说来,这部教材重日常交际文化,重口
语,努力使文化因素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扫清学习者的汉语文化与交际障碍,促进初
学汉语者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汉语文化双向教程 》被认为是一部好用、实用、有趣的教
材。教材编写从课文到练习坚持“文化—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使得不仅使得文化
因素与语言的完美融合,而且使得文化因素在整部教材中得到更系统、更完整、循序渐进
地体现。另外,中外合编使得教材在对学习者的心理和兴趣点的把握更新颖,对生词的严
格控制使得教材更具针对性,注重表达视角的更新,使得教材更具趣味性。( 辛平, 2000)
这类教材归根到底就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在教材中的体现问题。以上的两
部代表性教材明显地体现出语言文化教材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
学的有机结合; 第二阶段,“文化—结构—功能”相结合。前一个阶段,研究者注重从日常
交际现象中寻找语言与文化的结合点,证明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可行性; 后一阶段,
研究者深入到语言、文化的深层,找到使二者都能够充分体现的内在链条。 另外,后一阶
段的教材编写更注重学习者因素,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

二 文化教学教材研究

“以文化项目为纲”的文化教学教材主要是以知识文化为内容,适合中高级阶段专门
的文化课。这类教材较多,较有影响力的如: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的系列文化教材,从
文学、历史到哲学,系统性地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写的文化
系列教材,注重原典的引入,让学习者在学习原典的过程中,品评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思想
的原貌。这类教材的研究形成范围广、角度多、专业性的特点。 王文虎 ( 1995) 认为应注
重地方性因素与乡土教材的编写,以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为基,有针对性地介绍地方的人
文自然文化; 贾放( 2003) 对两本民俗文化课教材: 杨存田著的《中国风俗概观 》( 1994) 和
舒燕编著的《中国民俗》( 2002) 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舒本的编写体例体现了规范的学科
意识、系统性和专业的阐述角度,同时又基于对留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从整体设计、内容
安排到语言表述,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相比于杨本更为成熟。蔡智敏提出实施全方位的
文化教学教材,编出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影响性、趣味性的特色的《艺文 · 思想 》文化,以
适应多元文化的世界潮流。吉晖、曾丹( 2009) 认为对外汉语文学史教材编写应遵循文学
史与作品选结合、突出实用、提高针对性等原则的观点; 等等。 这类文化教材研究以介绍
中华文化为目标,关注文化的系统性,对具体的文化项目展开深入的研究,对促进学习者
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前十年,研究者的目光投注在文化身上,较多地进
行纯文化研究,忽视了语言因素在教材中的体现。 教材普遍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要求过
高,这不仅限制了教材的使用范围,而且给学习者学习制造了障碍。 后十年,研究者在关
注文化的同时,重新审视文化教学教材中的语言因素,重视学习者的因素,满足学习者的
· 67·
需求,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文化教学教材以语言因素为落脚点将是今后此
类教材开发的方向。

三 编写文化教材理论研究

人们在关注编写文化教材以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展开了广泛的编写文化教材的
理论研究。首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 张英 ( 2004) 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是提高第二语言的接受、理解和使用能力的助推器,包括表层的文化现象和深层的思想观
念和思维方式等,这两个层面应该是科学、规范、系统,且合乎文化发展的逻辑结构和学习
者的认知规律。所以制定大纲的原则有如下三条: 其一,依据一定的标准,条分缕析地把
中国文化的要点和内在逻辑系统地排列出来; 其二,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其三,开放
的,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另外,张英还提出确立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等级标准的构
成要素包括: 文化、语言、认知规律、实用性,以及创建文化教材独特的体例和教学形式必
须考虑的两个因素: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目标,教学对象的语言接受能力。张英从建设对
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出发,给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确定了范围,提出了制定大纲的原
则,为后来者建设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和制定的依据; 对外汉语
文化教材的等级标准的构成要素的提出,是对文化教材的等级标准结构的建构; 而在文化
教材的体例与教学形式方面的两个因素保证了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根本方向。 当然,大纲
建设是一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工程,在建设之初提出的的这些意见难免会有所偏差且
大而泛之。如三大原则很难具体操作、规范。另外,建设文化教学等级大纲最重要的一个
因素———文化教学的内容未论述及。
其次,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文化因素定位。目前关于文化教材文化因素的定位,主要是
从国内外的文化教材中设计的文化因素进行反思,所以仍然处于实践的摸索阶段,努力在
实践中获取成功的理论。如娄毅( 2006) 根据美国的《AP 汉语与文化课程概述( 草案) 》以
及《AP 汉语与文化课程教师指南 》中关于文化因素的设计,提出选取文化因素的两个标
准: 选取在某一领域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根据这两个标
准,初步拟定一些文化教学的内容,其中作者尤其看重的是哲学和文化观念的内容,并提
出一些编写的具体方法。就如何处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方面,娄毅认为有以下
几点: 其一,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 其二,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 其三,与人物的文化
背景结合; 其四,把文化内容通过阅读材料、课文导入、课堂活动、练习等方式呈现出来。
总的说来,娄毅在总结 AP 汉语文化因素方面认为应注重学习者的兴趣点,注重文化与实
际生活的结合,注重多样化地呈现文化因素。 这些建议为以后在文化教材中处理文化与
语言关系提供了非常恰当的原则。同样地,以教材为基础对文化因素进行总结的还有何
慧宜( 2007) 从知识文化的角度对六套有代表性的华文教材进行系统的考察,分析文化教
材中中国知识文化项目的特点。 徐静 ( 2009) 以泰国中学汉语教材为例针对中国知识文
化内容的编排进行研究。
最后,文化误读研究。王晓静从文化误读的角度对七套有代表性的华文教材中有关
中国文化方面展开误读研究。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确定文化误读的编目,进行分类,认为课
文文化误读篇目更多的出现在成语和寓言故事中,而在古典小说节选中最少出现; 就课文
所反映的主题看,思想主题类是误读比较集中的一类。 文章还探讨了误读出现的具体原
因包括四个方面: 汉语学习者自身的原因; 华文教材在选材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目标
· 68·
与文化篇目的矛盾; 汉语教师素质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尤其在
教材编写方面,提供了一些可借鉴性建议。 文章从误读入手,研究现行教材存在的不足,
为以后教材编写提供警戒。当然误读研究不仅局限于此,误读更多地出现在学习者的学
习过程中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以我们更应该从教与学的第一线去发现误读的现象,
寻找误读的原因,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者,误读也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正是由于
外国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固定刻板的历史认知,才导致诸多的误读现象。 所以我们要在
探明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误读问题,才能让外国的学习者重新确立对中国文化
全新的正确的认知。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对文化教材的引导作用。 近年
来研究者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的同时,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
成就。如李泉等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论述,不仅是对外汉语教
材提供编写的原则,而且也是文化教材的科学的编写原则。赵金铭对于教材评估的研究,
不仅填补了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的空白,而且从评估的角度,为指出教材编写的项目、基本
框架以及原则等。再有他对对外汉语教材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论断,要求跨越与会通、创
新与综合等都为文化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其他的如罗青松从教学环境对语言
教学有重要影响出发,认为在定向教材编写中,是否全面考虑到各种环境文化因素,会直
接影响教材的使用效果。牟岭认为准确界定学习者特点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关键。这
些理论认识的发展为我们在今后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借鉴这些原则可以使
得以后的文化教材更科学、更系统、更实用。

四 结 语

总的说来,人们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认识从依附于语言,到独立且服务于语言的过
程; 相应地,文化教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纯文化宣扬到富有针对性且有效地
促进语言的学习。当然,当前的教材研究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理论仍不够成熟,体系
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首先,缺乏理论的指导、
贯穿,导致杂乱无章。众多先进的语言文化理论并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其次,
教材对文化差异关注不足。很多教材都是以笼统的、模糊的外国人为教学对象,并没有具
体到这些教学对象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间的具体文化差异,这必然导致教材在针对性方
面的偏差,文化误读问题在教材中普遍存在。 再次,教材缺乏与学习者的双向互动,忽视
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过程在教材中的体现,缺乏开放的体系。最后,忽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
化的融合。现有的教材往往把目光锁定在中国文化本身,书写中国文化的独特、先进,中
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与世界文化有着天然的必然的密切联系。 理论方面的不足
主要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的建设仍处于概念界定阶段,虽然提出一些编写原则、
因素等,但是尚未完善; 文化教材的文化因素定位意见仍不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文化教材的体例以及文化教材评估体系仍是空白状态,亟需解决。

参考文献
胡晓慧. 在汉语热中走出去———近年来国内对外汉语教材出版评述[J]. 中国出版,2007. 12.
张 英.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 汉语学习,2004. 1.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1.
· 69·
董树人.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兼及爯说汉语谈文化爲[J]. 世界汉语教学,1995. 2.
吴晓露. 论语言文化教材中的文化体现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4.
辛 平. 一部好用、实用、有趣的教材———介绍爯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爲[J]. 世界汉语教学,2000. 4.
赵宏勃.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 语言文字应用,2005. 1.
王文虎. 教材编写的一种蓝图──关于以巴蜀文化为内容的中高级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 4.
贾 放. 对外文化教学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6.
蔡智敏. 有关文化教学的新思考[J]. 海外华文教育,2003. 3.
吉 晖,曾 丹. 对外汉语文学史教材编写探究———兼评北大版爯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爲及爯中国现当代
文学史教程爲[J]. 语文学刊,2009. 3.
娄 毅. 关于 AP 汉语与文化教材文化内容设计的几点思考[J]. 语言文字应用,2006. 1.
何慧宜. 六套海外华文教材中国知识文化内容项目研究[D].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王晓静. 华文教材文化误读研究[D].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林珍华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 上接 81 页)

①徐子亮. 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
②刘 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
2002 年 8 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 155 页。

参考文献
俞人豪,陈自明. 东方音乐文化[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刘 沛. 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2004.
泰瑞·米勒著. 王氓编译. 当代世界中的传统音乐: 泰国和越南的两大对比模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 2.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陈建民,谭志明主编. 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C].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刘 珣.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许力生. 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鲁京明.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语言符号与社会文化
[C].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Terry E. Miller and Sean Williams. The Garland Encyclopedia of World Music. Volume 4 Southeast Asia[M].
Routledge; Har / Com edition,1998.

( 田丛丛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黄丹琦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 7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