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 、现状及发展策略 *

尹海良   李孝奎

   摘   要   新 中 国 成 立 后,保 加 利 亚 是 较 早 开 展 汉 语 教 学 的 国 家,已 有 60 年 的 发 展 历 史。
本文论述保加利亚 60 年汉语教学的几个特点,重点阐述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建设性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对海外类似地区的汉语言文
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特点;发展策略

一 、 引言

保加利亚共和国是第二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与新中国有着良好的国际关系。
与此相应,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在新中国政府向海外派遣首批汉语教师时,保
加利亚历史性地成为了海外四个重要的汉语教学点之一。
自 1952 年朱德熙先生执教 索 非 亚 大 学 汉 语 讲 习 班 至 今,保 加 利 亚 汉 语 教 学 的 开 展 已 逾
60 年。梳理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成就,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策略,是非
常必要的。董淑慧(
2005)《保加利亚汉语教学五十年》以 翔 实 的 史 料 勾 勒 描 绘 了 这 段 历 史,填
补了历史空白,对后人认识和研究保加利亚甚至中 东 欧 的 汉 语 教 学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和 启 发。 只
是该书在索非亚 出 版,国 内 读 者 难 以 见 到。 董 淑 慧 (
2006)《保 加 利 亚 汉 语 教 学 现 状 》和 李 丛
2009)《浅析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别研究了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某

  *  本研 究 为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13YJC740047)和 中 央 高 校 山 东 大 学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经 费 资 助 项 目

2011SHYQ005)成果。
【作者简介】 尹海良,男,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副 教 授,现 为 保 加 利 亚 大 特 尔 诺 沃 大 学 汉 语 中 心 公 派 教 师 。 研
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等。
李孝奎,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为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 长 。 研 究 方 向 为 跨 文
化交际、英语教学与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等。

54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策略

些方面。尹海良(
2013)《保汉分类词典评介》介绍 分 析 了 1969 年 保 加 利 亚 出 版 的 第 一 部 保 汉
双语词典,也是该国第一部有关汉语的词典。徐家荣(
2001)《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开创者张荪
芬》介绍了张荪芬女士汉语教学事业的心路历程。
然而,这些成果多偏于介绍归纳,少于分析 建 议。 有 鉴 于 此,本 文 拟 在 宏 观 把 握 保 加 利 亚
汉语言文化传播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以利于海外汉语言文化传播深入健康发展。

二 、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特点

今天海外的汉语教学通常以“汉语国际推广”来统称,但是“汉语国际推广”是在中国经济、
政治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之前多以“对 外 汉 语 教 学”称 之。 不 过 无 论 做 何 种
称谓,其本质特征都是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本文 之 所 以 使 用“汉 语 言 文 化 传 播”这 一
概念,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传 播”具 有 较 强 的 客 观 互 动 性,能 避 免 接
收方的抵触情绪,而“推广”主观性过强,主动与被动特质突出,易引发不良联想。改革开放前,
限于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中国并不具备“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基础条件和思想认识。
上世纪 80 年代之前,中国政府也仅在 1952 年派遣过一位汉语教师赴保加利亚从事汉语教学,
推广无从谈起。在中国教育部正式提出“汉语国际推广”的 大 战 略 之 前,保 加 利 亚 的 汉 语 热 是
一种自发的内在需求,中国政府有意识地积极推广这个因素较弱。如此看来,无论从历史还是
从现今及至今后,用“汉语言文化传播”这一概念来概括要比“汉语 教 学”和“汉 语 国 际 推 广”更
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实际。
关于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历史脉络,董淑慧(
2006)于著述中已做过大致梳理,本文不再赘
述,此处只谈其未曾涉及或着墨不多的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历史的几个特点 。
第一,保加利亚汉语教学起步较早,发展却 不 甚 成 熟。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不 久,保 加 利 亚 积 极
申请派遣汉语教师,并最终于 1952 年促成,相比于 中 国 周 边 的 日 韩 越 等 汉 字 文 化 圈 甚 至 西 欧
等发达国家的汉语教学要早得多。但另一方面,因为地理位置的遥远,更因为语言文化的巨大
差异,之前汉语和保加利亚语几乎从未发生过有意识的正面接触与碰撞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是
真正意义上的零起点,发展较为缓慢。西欧殖民 主 义 国 家,虽 然 亦 与 中 国 相 距 万 里,但 因 传 教
和殖民需要,一些传教士在中国兴建学校传播西方的语 言 文 化 和 价 值 观 念 的 同 时 还 主 动 学 习
并研究汉语。如 16 世纪意大利在中国建立 了 第 一 所 供 传 教 士 学 习 汉 语 的 教 会 学 校———圣 ·
玛尔 定 经 言 学 校。 他 们 自 己 组 织 编 写 汉 语 教 材、词 典 和 语 法 书,同 时 还 翻 译 了 大 量 的 中 西 著
作,这些人成为西方最早的一批汉学家。因此,尽 管 新 中 国 成 立 后,西 欧 多 国 早 期 并 未 率 先 承
认其合法地位,中国政府当然也不会派遣汉语教师,但其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历史根基却一直非
常牢固,也从未间断。在此基础上,西欧国家一旦 与 中 国 发 展 为 正 常 的 国 家 关 系,这 些 地 区 的

55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汉语教学与研究就会立刻蓬勃 发 展 起 来。 如 著 名 德 国 汉 学 家、翻 译 家 柯 彼 德 (
Pet
er 
Kupf
er)
多年任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会 长,历 任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理 事、常 务 理 事、副 会 长 等,
2000 年
获得中国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2008 年至今组织实施欧亚 17 国丝绸之路万里考察,
并进行汉语言文化及中西历史文化交流项目的研 究。 再 如 法 国 国 民 教 育 部 汉 语 总 督 学、世 界
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
Jo
l Be
lla
ssen),在汉语教学界也享有盛誉。显
然,保加利亚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因此从始源意义上来说,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起步又较晚,保
加利亚的许多汉语著作很多是由早期保加利亚汉学家 从 俄 语、德 语 等 翻 译 成 本 国 语 言 介 绍 给
本国读者的,如鲍拉(
ЪоаЪедиъаноъа)从俄语翻译的《远古东方的历史》(
р 1975)。
第二,汉语言文化传播受保加利亚本国政治 经 济 掣 肘 严 重。 保 加 利 亚 受 苏 联 和 俄 罗 斯 影
响较大,苏联、俄罗斯与中国国家关系的热冷亲疏也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保加利亚政治上层的决
策,汉语教学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如 60 年代之前 汉 语 热 一 直 持 续,“文 革”期 间 及 中 苏 关
系的破裂使得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几近停滞,仅有长期 留 居 保 加 利 亚 的 张 荪 芬 女 士 在 艰 难 维
系。70 年代后期随着中国与世界 更 多 国 家 关 系 的 正 常 化,保 加 利 亚 的 汉 语 教 学 开 始 复 苏,并
在 90 年代发展迅速。当今,汉语言文化传播更多地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无论是教学设
备、师资、教科书还是汉语国际学术交流,没有一 定 的 经 济 保 障 难 有 成 效。 如 索 非 亚 大 学 的 中
文图书、语音室、投影仪等众多电教设备多为国家汉 办 和 中 国 使 馆 所 捐 赠,大 特 尔 诺 沃 大 学 也
是如此。西欧发达国家在汉语教学的诸多方面显然 占 有 绝 对 优 势,利 用 寒 暑 假 期 组 织 的 远 赴
中国本土进行汉语学习的短期班等,也对汉语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国际性的汉语学术研讨参 与 力 度 不 够。70 年 代 末 期,为 了 提 高 汉 语 教 学 的 质 量 和
水平,索非亚大学资助张荪芬 到 德 国 洪 堡 大 学 参 加 了 为 期 三 个 月 的 “汉 语 语 法 范 畴”研 讨 班。
但此类资助项目并不多见,尤其是资助到汉语本土参加学术研讨和交流的就更少,这与当前世
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形势不太适应,不能积极吸收先进的汉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成果,使得保加利
亚的汉语教学仍然过于重视规范语法而忽略功能教学。当然,积极参与国际汉语学术研讨,首
先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其次还要受到活动经费的制约。
综合而论,
60 年的汉语教学为保加利亚培养了一批汉学家和活跃于教育 、政治、经济等各
方面的汉语人才,促进了中保交流,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三 、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董淑慧(
2006)简要介绍了保加利亚全国主要的汉语教学点、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等情况。
李丛(
2009)介绍了索非亚大学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来,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又出现了
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56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策略

(一 )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

目前保加利亚汉语专业学生规模并不算大,但发展良好,一直呈现上升势头。汉语学习集
中在大学的汉语类专业,其中索非亚大学为四年全日制汉语专业本科,每年招收约 20 名学生,
在校生约 80 名。大特尔诺沃大学 为 四 年 全 日 制 外 汉 双 语 专 业 本 科,
2012 年 之 前 每 年 招 收 约
10 名,自 2012 年开始招收两个班,一 个 为 保 汉 专 业,一 个 为 外 汉 专 业 (如 英 汉、法 汉、德 汉、俄
汉),每个班 9—12 名,
2012—2013 学年共有在校生 40 余名。2011 年起,普罗夫迪夫大学开始
招收外汉双语本科专业,每年招收约 30 名。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和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
每年还招收数量较多的非学历学生和非大学学生。此外,索非亚第 18 中学、
138 中学、鲁塞卡
拉吉亚武术中心、波波夫道尔市业余汉语班已 有 多 年 的 教 学 历 史。 近 年 来,卢 塞 中 学、瓦 尔 纳
市部分中学也开始了汉语教学,舒门大学、加布洛娃工业大学在积极联络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
学院和汉办寻求支持,正在筹划开展汉语教学工作。
但是相对于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从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历史看,汉语师资
的稳定性不够,兼职教师较多,教师工作单位变更普遍。如目前在索非亚大学供职的专任本土
汉语教师不足 10 名,外派中方汉语教师 1 名,另有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3 名。在大特尔诺沃大学
供职的专任教师 3 名,外校兼职 1 名,外派中方汉语教师 1 名,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1 名。普罗夫
迪夫大学本土专职教师 2 名,外派中方汉语教师 1 名,另有在此留学的 1 名音乐专业中国教师担
任部分汉语听说课。卢塞市、瓦尔纳市的汉语教学则各有 2 名公派汉语志愿者。本土教师数量
不足且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得汉语教学的质量以及有关的汉语研究深入性和可持续性不强。
历时地看,保加利亚两所最为著名的大学索非 亚 大 学 和 大 特 尔 诺 沃 大 学 设 立 汉 语 专 业 的
时间都比较早,前者在 1952 年(汉语言文学),后 者 在 1993 年(俄 汉 应 用 语 言 学 和 法 汉 应 用 语
言学)。1996 年前,保加利亚实行 5 年一贯本硕连读制,毕业可获得硕士学位。1996 年学位制
度改革,本科为 4 年,硕士为 2 年。与中 国 硕 博 点 的 设 立、招 生 与 管 理 不 同,如 1996—2005 年
期间索非亚大学“汉语言文学”未 招 收 硕 士,但 1999 年 却 已 开 始 招 收 博 士 研 究 生,现 有 导 师 2
名。大特尔诺沃大学现聘用一名索非亚大学退 休 的 兼 职 博 士 生 导 师。 因 此,尽 管 两 所 大 学 设
有汉语硕士、博士点,但导师队伍多年来变化 不 大,师 资 梯 队 不 健 全,新 老 交 替 较 慢,本、硕、博
连续性不强。
从本土汉语教师的研究 方 向 和 学 术 成 果 看,老 一 辈 汉 学 家 著 述 颇 丰,但 以 文 学 类 较 为 突
出,语言方向研究成果不多。

(二 )专业学制和课程设置

索非亚大学设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大特尔 诺 沃 大 学 和 普 罗 夫 迪 夫 大 学 设 立 外 汉 双
语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有俄汉、法汉、英汉、德汉、保汉 5 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索非亚大学
的汉语专业教学严格按照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包括汉语技能、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

57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三个部分。其中汉语语言课按照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别设课进行讲解操练,遵循二语习得
的一般规律,课时量较大。
大特尔诺沃大学和普罗夫迪夫大学由于是双语专业,汉语课程和课时都受到挤压,尤其是
汉语课并未根据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分别开设。如汉语综合课,一本教材可能由三位教师分
别授课,且每位教师的课时通常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连 续 上 4 节 甚 至 6 节 课,没 有 在 不 同 教 师
之间形成交叉和间隔补充。这种安排使得教师难以 把 握 教 材 进 度 以 及 教 师 之 间 充 分 协 调,难
免造成部分知识严重重复而另外不少知识有所忽 略 和 遗 漏。 同 时,一 位 老 师 每 周 一 次 整 个 上
午在同一个班上课,使得学 生 学 习 到 的 知 识 难 以 经 过 合 理 的 时 间 沉 淀 与 回 味 最 终 凝 固 下 来。
根据二语习得的一般规律,教师按照课型上课以及课型之间有合理的交叉是有必要的。

(三 )汉语教材和工具书

近些年世界汉语教学界已形成共识,就是缺乏精品教材和优秀师资。所谓精品教材,指的
就是适合某类学习群体的汉语教材,从大处着眼可以说是国别化教材,从小处着眼就是适合某
类教学目的的教材。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历史上,使用年限最久的是 1954 年朱德熙和张荪芬合
编的《汉语教科书》,一直到 1991 年。目前索非亚大学和大特尔诺沃大学主要使用的是来自中
国的教材《汉语教程》。《汉语教程》在中国本土的使用效 果 反 映 良 好,算 是 比 较 优 秀 的 一 套 教
材,但由于海外的汉语教学课时量普遍不够,《汉语教程》在 语 言 点 的 安 排 上 不 是 非 常 集 中,而
通常汉语语言点需要按照难易度均匀分散于八个学期当中,这样,语言点分散的弊病就凸显出
来。如大特尔诺沃大学外汉双语专业第六个学期勉强学 完 《汉 语 教 程》第 二 册 上,此 时 很 多 基
本的语言点如“把”字句仍然未见,这势必会影响到语言的准确表达,而同册书在中国本土的汉
语教学中最迟在第三个学期就已学完。近年来,汉语教科 书《当 代 中 文》保 加 利 亚 语 版 已 开 始
陆续使用,但严格说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别化教材,仅仅是通用版的多语对译。
如果说教材存在一个是否更加适合的问题,那 么 汉 语 工 具 书 就 更 加 缺 乏。 虽 然 保 加 利 亚
曾出版过《保汉分类词典》(
1969)和《保汉常用词词典》(
1972),但这两部词典首先收词很有限,
而且因时代久远已显得非常不适应今天汉语学习 的 需 要,如 过 多 非 规 范 字、繁 体 字、注 音 符 号
以及旧有词汇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以查阅使用 的 保 汉 工 具 书,更 不 用 说 便 捷 的 电 子 辞 书
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编纂出版的《保加利亚语汉语词典》(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2007)部 头
较大,收词丰富,但缺乏合适的释义例句。而且《保加 利 亚 语 汉 语 词 典》不 是 双 语 双 向 词 典,只
能查询保语,汉语学习者不能查询汉语词,且所有汉 字 词 汇 及 例 句 均 无 拼 音 标 注。《汉 语 图 解
词典》(保加利亚语版)(商务印书馆,
2010)和《汉语 800 字》(中英 保 版)(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2010)是个不错的尝试,但这还不是收词齐全 的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词 典,收 词 极 为 有 限,似 应 称
作微型“词语手册”,且仅限于中国本土有售。由于缺乏适用的双语词典,学生不得不借助英汉
词典间接查阅。这对已初步掌握英语的大学生来说,还能勉强进行一般性查阅,而广大孔子学
院非学历教育的学员多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中方教师一般也不能短期掌握保语,这显然不利

58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策略

于提高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效果与效率。
另外,保加利亚大学生使用教材的方式也制 约 着 汉 语 教 学 和 文 化 传 播 的 效 果 与 效 率。 索
非亚大学汉语专业采用复 印 的 源 自 中 国 的 汉 语 教 材。 大 特 尔 诺 沃 大 学 汉 语 专 业 则 直 接 使 用
90 年代中国使馆和汉办的赠书,这 些 教 材 放 置 在 阅 览 室(兼 教 室),每 个 学 期 和 年 级 根 据 需 要
每人领取一本,学期结束归还,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教材,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汉语学习效果。

(四 )教学设备与学习方法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设备多由中国国家汉办捐赠,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不过,有些
设备的使用 率 并 不 高,如 不 少 教 室 都 安 装 有 卫 星 天 线,可 以 接 收 到 中 国 电 视 节 目 尤 其 是
CCTV4,但未见开启使用。由此可见,对 语 言 学 习 的 方 式 和 途 径 需 要 进 行 开 拓 与 引 导。 与 汉
语本科专业的教学条件相比,由 国 家 汉 办 资 助 合 作 建 立 的 孔 子 学 院 的 教 学 设 备 更 加 先 进、齐
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并且其部分资源可以与汉语中心实现共享。
除外部客观条件,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也至关重要。从汉语学习结果看,与中国本土留学生
汉语水平趋于均衡相比,海外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呈现出两极的倾向,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方法
的问题。汉语和保语分属不同语系,语言类型表现出巨大差异,有些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能够自
发地对比两种语言从而顺利习得,正迁移和目的语 类 推 奏 效。 而 也 有 不 少 学 生 受 母 语 影 响 过
大,不会对比两种语言差异,更不会用目的语思维去组织表达语句,负迁移严重。如二、三年级
的学生依然屡次说出“老师可不可以我打电话给你”这类语序明显受到印欧语系诸多影响的句
子。开始阶段出现这样的偏误是正常的,但长期偏误固化说明学习者仍缺乏目的语意识。
在对汉语学习者进行地 域 分 类 时,一 般 会 将 欧 美 划 归 一 个 大 类,但 在 实 际 的 教 学 中 却 发
现,中东南欧与西北欧学生的特点有较大的不 同。 中 东 南 欧 学 生 偏 内 向,缺 乏 自 信,课 堂 参 与
不够积极,课间或其他自由时间很少主动寻找机会与老师交流。

(五 )学习动力与作息安排

总体而言,与亚洲学生相比,欧美学生在努力程度上逊色不少。虽然不能说努力和成绩之
间是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保证,提高语言水平是相当困难的。学习动力不
足是学生成绩不佳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表现 为,忘 记 携 带 教 材,经 常 性 迟 到、旷 课,给 出 的 理
由诸如“不舒服”“睡觉”“工作忙”等,其中“工作忙”在四年级学生中更为普遍,任何老师都会遇
到此类问题,这与当地的教育体制、管理体系和社会工作环境有关。

(六 )孔子学院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索非亚大学合作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7 年 6 月 22 日
正式揭牌运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大特尔诺沃大学合作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二所孔子学
院 2012 年 10 月 10 日正式揭牌运营。孔子学院的 建 立 为 保 加 利 亚 汉 语 言 文 化 传 播 带 来 了 新

59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的活力和动力。无论在资金支持还是汉语言文化书 籍、教 学 设 备 的 配 备 等 都 是 一 个 非 常 高 的
新起点。尤其是随着中方汉语教师逐年增多,保加利 亚 汉 语 本 科 专 业 和 非 学 位 学 历 教 育 都 有
了一定的保障。孔子学院中 国 留 学 奖 学 金 项 目 也 为 汉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提 供 了 更 多 走 出 去 的 机
会,进一步激发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然,保加利亚孔子学院建设比之西欧起步要稍稍晚一些,发展速度也有待提高。目前保
加利亚全国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西欧国家相比还存在一 定 差 距,如 德 语 区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的 单 位
和学习人数增长迅速,截至目前已经有 300 多 所 德 国 中 学 开 设 了 汉 语 教 学,有 4000 多 名 德 国
大学生学习汉语。横向拓展多种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项目,纵向延伸多层次的汉语孔子课堂,
是今后保加利亚孔子学院建设需要努力的发展方向。

四 、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针对当前保加利亚 汉 语 言 文 化 传 播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我 们 认 为 有 必 要 加 强 几 个 方 面 的
工作。

(一 )加强汉语教学国别化研究

“国别化”汉语教学思路已提出多年,但目前 整 体 仍 停 留 在 理 论 层 面,实 践 方 面 成 果 不 多,
国别化工具书编纂也需跟进。如 法 国 汉 学 家 白 乐 桑 主 编 的《汉 语 语 言 文 字 启 蒙》
1989 年 出 版
后成为法国各校最受欢迎的教材,日本一些大学通常采用本国教师编写的汉语教材,韩国外国
语大学也积极倡导由韩国汉语教师编写汉语教材 并 付 诸 实 施。 海 外 汉 学 家 一 致 认 为,来 自 中
国的教材会水土不服,也缺乏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 汉 语 之 间 的 对 比。 虽 然 保 加 利 亚 也 涌 现 了
一批汉学家,但基于保语语言特点而编写的汉语教材 80 年代以后未曾出现。一些偏重于汉语
研究的汉学家虽然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但技能类的实 用 汉 语 教 材 和 工 具 书 编 写 没 有 得 到 足
够重视。我们认为,保加利亚本土教师有能力更有必 要 与 中 方 汉 语 教 师 一 起 合 编 一 套 适 合 保
加利亚学生学习的汉语教科书,力争做到内容本土 化、基 础 阶 段 解 释 语 言 母 语 化、语 言 点 辅 导
丛书配套化。
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不能仅仅研究语言本身,还 需 要 从 心 理 学 和 教 育 学 角 度 研 究 学 习 主
体,如学习者的类型特点等,以及翔实调查研究 海 外 教 学 的 具 体 环 境,如 教 育 制 度、教 学 体 系、
教育理念、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等。

(二 )培养和吸纳本土优秀汉语教师

汉语教学界早就认识到培养海外本土汉 语 教 师 的 重 要 性,国 家 汉 办 2012 年 11 月 也 提 出


面向本土汉语教师设立骨干汉语教师岗的构想,但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一些作为储备性汉

60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策略

语师资最终并未走向教师岗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 所 在 国 教 师 工 资 过 低,教 师 行 业 本 身 缺
乏足 够 吸 引 力,很 多 汉 语 专 业 毕 业 生 选 择 了 中 资 公 司 而 非 学 校,这 一 点 汉 办 主 任 许 琳 已 在
2012 年 11 月凤凰卫视《问答神州》专 访 中 明 确 指 出。 无 论 是 要 求 派 遣 或 交 换 中 国 汉 语 教 师,
还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经济保障。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校际交换汉语教
师难以促成,而经汉办派遣的中方汉语教师任职周 期 较 短 (通 常 为 2—3 年),教 师 个 人 专 业 素
质、层次高低等也都存在不少问题,长期较为可 行 的 还 是 培 养 本 土 的 汉 语 教 师。 那 么,如 何 解
决当地教师工资收入过低与汉语教师现实需求之 间 的 矛 盾 呢? 我 们 认 为,不 妨 从 海 外 孔 子 学
院入手考虑解决。首先需要酝酿制定一系列支持海 外 本 土 汉 语 教 师 的 鼓 励 政 策,最 基 本 的 如
本土教师除本国所得收入,可以在孔子学院或其下 设 的 孔 子 课 堂 兼 课 获 得 部 分 收 入。 可 以 通
过培养优秀的汉语学生以 HSK 成 绩 或 中 文 大 赛 获 奖 等 级 为 标 准 获 得 实 质 性 奖 励,还 可 设 立
海外汉语教学研究项目基金,支持海外汉语教 师 的 学 术 研 究 和 国 际 交 流,等 等。 同 时,需 要 采
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诸项目进行有效监管。除培养新 的 本 土 汉 语 教 师,也 可 尝 试 有 限 度 地 吸 纳
有一定学历和较好汉语基础的海外人士(包括华人华侨)加 入 到 孔 子 学 院 教 师 队 伍 中 来,如 果
选拔规范合理,将有效替代汉语志愿者的部分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工作 。

(三 )培育本土汉语类刊物

在海外汉语言文化传播方面,无论是从传播 途 径,还 是 从 传 播 效 果 和 深 度 来 讲,培 育 汉 语


类刊物和栏目都是值得推崇的。没有专门的汉语类期刊就缺失少了汉语汉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和制高点。根据资料,我们发现保加利亚汉学研究者 有 关 汉 语 言 文 化 的 学 术 论 文 目 前 多 刊 发
在《韩国语研究》上,如艾立山《汉语中的熟语组》(
2000 年第 3 期,索非亚)、《汉语准词缀“化”》
2003 年第 7 期,索非亚),再如安东尼娅·迪莫娃·粲科娃《确定中古“话本”的相关时代的语

法标准》(
2003 年第 7 期,索非亚)等。 我 们 认 为,可 以 通 过 鼓 励 政 策,支 持 保 加 利 亚 一 至 两 所
大学的学报、文化类杂志开 辟 汉 语 和 中 国 文 化 研 究 专 栏,然 后 逐 步 过 渡 到 支 持 创 办 汉 语 类 刊
物。汉语类刊物可以分两个类别,一个为学术类,一个为普及类。学术类刊物为汉语言文化研
究者的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平台,如保加利亚的汉语学 术 刊 物 可 面 向 中 东 欧 的 汉 语 言 文 化 教
学界。普及类刊物主要面向汉语学习者,主体为在校汉语类专业大学生,为大学生的优秀汉语
习作提供发表园地,起到鼓励和认同的积极作用。为扩大学术刊物影响面,以及考虑到海外中
国语言文化研究者的汉语写作困难,可考虑适度开 放 当 地 语 言 或 英 语 版 面。 对 于 汉 语 普 及 类
刊物,以双语对照(如汉保)编辑出版为宜。这无论对汉 语 初 学 者 还 是 不 懂 汉 语 的 广 大 民 众 接
触汉语和了解中国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帮助。而且,语言刊物的创办对大学本身也起到很好的
宣传作用,对汉语言文化的深远传播会产生重大的 现 实 意 义。 汉 语 刊 物 的 编 辑 出 版 也 可 以 以
有较好汉语汉学研究基础的研究中心为依托,从以书代刊的形式做起,之后根据作者队伍的发
展壮大逐步调整为季刊、双月刊等。如蒙古国国立大 学 的 孔 子 学 院 就 已 经 先 行,已 发 行《中 文
典籍译丛》,并成立了《蒙古国汉学研究》编辑部。

61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四 )在任中外汉语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思想信息沟通

因社会制度、教育理念、传统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现实教学环境下,中外汉语教师会存
在一定的思想冲突,如教学纪律问题、课程设置与课时课型分配问题、教学方法问题、语言习得
观念与策略问题、语言习得效果与效益等问题。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定期沟通、研讨和交流的方
式达成一致。只有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双方多沟通,多理解,才能寻找到正确的解决思路、达
成最佳教学效果。

(五 )进一步开放思想 ,将汉语言文化传播从高校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前文曾论述到本土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编写 的 重 要 性,实 际 上,这 类 书 籍 还 可 以 走 出 学 校,


逐渐为社会所认知和接受。还应当鼓励编辑出版一些入门类或专门用途的实用汉保双语读物
推向社会这个大市场,如旅游类、商务谈判类、中 国 文 化 类 等。 但 目 前 保 加 利 亚 书 店 几 乎 见 不
到任何汉语类书籍。至于文化活动的举办更应该走近社会,而不是封闭在学校内的自娱自乐。
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和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已举 办 多 次 中 国 文 化 活 动 ,社 会 大 众 参 与 度
高,影响也越来越大。但今天,仍有一些人士对大 力 资 助 汉 语 言 文 化 传 播 持 质 疑 态 度,这 里 我
们不妨引述有关海外移民的一点评价以做比较,“中国 人 无 论 到 哪 里,做 的 生 意 主 要 与 中 国 有
关。如果他们带出去的资产仍然用来同中国人做生意,那么这笔资产就没有完全流失”。生意
固然如此,熟练掌握汉语、了解中华思想的海外汉语人才与中国打交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徐
2010)认为:“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语言市场。语言资源通过实现其市场价值而产
大明(
生经济价值。”思想的转变将会让我们的语言文化传播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

参考文献
董淑慧 (
2005)《保加利亚汉语教学五十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出版社。
董淑慧 (
2006)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现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 6 期。
柯彼德(
2012)汉语教学的国际化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策略———兼论德语区汉语教学近况,西安外国语大学学
术报告, htp:
t //www.
snedu. cn/
gov. j /gdxx/201206/05/27716.
ynews h 6 月 5 日。
tml,
李 丛 (
2009)浅析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 3 期。
李如龙(
2012)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5 期。
李晓琪(
2007)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材建设,《世界汉语教学》第 3 期。
沈庶英(
2012)从朱德熙的《汉语教 科 书》看 国 别 化 汉 语 教 材 编 写,《徐 州 师 范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第
2 期。
徐大明(
2010)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5 期。
徐家荣(
2001)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开创者张荪芬,《东欧中亚研究》第 6 期。
尹海良(
2014)《保汉分类词典》评介,《辞书研究》第 2 期。
张   博(
2007)国别化工具书编纂亟待跟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 6 期。

62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Teach
ing 
Chi
nes
e Cha
rac
ter
s s
i  2011,wh
nce ich ha
s made g
rea
t ach
ievemen
t i
n t
hes
e 3
yea
r r,a 
s.Howeve new 
cha
llenge
 is
 on
 it
s way 
and 
mor
e t
hought
s shou
ld 
be 
put
 on 
how 
to
guar
antee
 the
 sus
tai
nabil
it of
y   ther
 eform effect.
Key wo
rds:Schema-ba
sed Five-s
tep Approach of 
Teach
ing 
Chi
nes
e Cha
rac
tes;New 
r cha
l-

enge
 to 
Chi
nes
e l
anguage
 teach
ing
 rform;Su
e sta
inab
le 
deve
lopmen

Yi
n Ha
ili
ang 
and 
Li 
Xi i,On
aoku  the 
his
t y,s
or tat
usquo 
  and 
deve
lopmen
t s
tra
tegy 
of 
Chi-
ne
sel
 anguage 
and 
cul
tur
e commun
ica
tion
 in 
Bul
gar
ia
Bu
lga
ri wa
a  s
 one 
oft
 he
 four
 ea
rli
est
 coun
tri
est
 ot
 each 
Chi
nes
e a
fte
r t
hefounda
  tion 
of
Peop
le’
s Repub
lic 
of 
Chna,wi
i th 
a h
ist
or of
y  ove
  r s
ixt
y yea
rs.Af
te d
r is
cus
sing
 the
 cha
rac-

eri
sti
csof 
  Chi
nes
e t
each
ing 
dur
ing
 the
 si
xt l
y-pus- yea
r pe
riod
 in 
Bul
gar
ia,t
his
 pape
r ana-

yzedi
 ts
 pres
ents
 itua
tion 
and exi
sti
ng  probl
ems i
  n Chine
set
 eachi
ng and 
res
ea ch.Then,

th
ispape
  rs
 etou
  ts
 ome f
 eas
ibl
e and construc
tive devel
opmen t
 st
rateg
ies,which can 
be 
ap-

picab
le 
and 
enl
ight
eni
ngt
 os
 imi
lar 
dis
tri
cts
 in 
promo
ting 
and 
commun
ica
ting 
Chi
nes
e l
an-
guage 
and cu
ltur
e.
Key words: Bulga
ria; Ch
ine
se l
anguage and cu
ltur
e commun
ica
tion; Cha
rac
ter
ist
ics;
Deve
lopmen
t s
tra
tegy


Vie
tnam)Chen 
Li i,S
ngzh tat
us  of 
quo  Chi
nes
e l
anguage
 teach
ing
 in 
Vie
tnam 
unde
r t
he
backdrop 
ofi
 nt
erna
tiona
l Ch
ine
sel
 anguage 
promo
tion
Th
ispape
  r ana
lyze
s t
hes
 ta
tus
  of 
quo  Chi
nes
e l
anguage
 teach
ing
 in 
Vie
tnam 
and
 it
s ex
ist
ing
prob
lems
 through
 li
ter
atur
e and 
mac
ros
cop
ics
 ys
tem 
ana
lys
is.The
 st
udy
 fi
nds
 ou
t t
hat
 the
Ch
ine
sel
 anguage
 teach
ing
 in 
Vie
tnam 
isimba
  lanced 
atce
  r
tai
n l
eve
ls.The
rei
 sa 
  r
gea
t de-
mand for
 teaches,bo
r thi
 n 
quanti
t and 
y  qua
lit
y.The r
e a
re va
rious
 tex
tbooks
 in 
use,whi
ch

acksa 
  cer
tain un
ity.There
 is
 a 
new t
rend i
n st
uden
ts’ma or
j  and 
gradua
tes’employment.
Ch
ine
sel
 anguage
 teach
ing
 in 
Vie
tnam 
has
  good 
a  founda
tion 
and
 is
 expec
ted
 to 
ach
ieve

ust
ainab
le 
deve
lopmen
t i
f t gove
he  rnmen
t manage
s t
o prov
ide 
a s
ound
 top-l
eve
l de
sign,t

promo
te the 
nati
onal
 languaget
 eaching
 from 
top
 to 
bot
tom,a
s we
lla
 st
 o 
rel
y on 
Vie
tnam’
sown 
  ef
forts
 and Ch
ina’s cooperat
ion.
Ke
y wo
rds:Ch
ine
sel
 anguage
 teach
ing
 in 
Vie
tnam;S
tat
usquo;Ex
  ist
i prob
ng  lems

Sh
i Cu
ili
ng 
and  Zuohong,An
Chen   inve
sti
gat
ion 
ont
 he 
Chi
nes
e cha
rac
ter
 teach
ing 
mode


n Tha
il pub
and  lic
 seconda
ry  pr
and  ima
rys
 choo
ls
Th
ispape
  r of
fer
s s
ome
 sugge
sti
ons
 for
 the 
Chi
nes
e cha
rac
ter
 teach
ing
 in 
Tha
iland 
and 
aims

18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