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第 2 章 世界贸易概览

【引力模型】
答:引力模型是用来表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两经济体的 GDP 和距离以及其他因素
的关系。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
Tij=A×Yi×Yj/Dij
其中,Tij 是 i 国与 j 国的贸易额,A 为常量,Yi 是 i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Yj 是 j 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Dij 是两国的距离。a、b、c 三个参数是用来 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引力模型方程
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 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
反比。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边界。
1.市场之间的距离影响运输成本,进而影响进出口成本。
2.文化亲和力:紧密的文化联系,如共同语言,通常会导致牢固的经济联系。
3.地理位置:海洋港口和缺乏山脉的障碍使运输和贸易更加容易。
4.跨国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公司在其部门之间进出口许多商品。
5.边界:跨越边界需要花费时间的手续,经常需要交换不同货币,以及关税等货币成本会降低贸
易量。
6.政治摩擦因素
【服务外包】
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
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
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一个世纪以前,英国的进口产品来自相对遥远的地区:北美,拉美,亚洲。今天,英国绝
大部分进口产品来自其他欧洲国家,这种变化是如何迎合不断变化的世界贸易产品结构的?】
答:一个世纪以前,各国贸易产品是由气候或地理条件决定的。英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禀赋
和欧洲其他国家很相似,这样英国只能从西半球其他国家或亚洲进口像棉花或橡胶这样的产
品,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的需求就很少。工业革命之后,制造品贸易增长,并且随着交通和
通讯的改进继续扩张,因此英国转而与欧洲其他经济体大量开展贸易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
引力模型的一个直接预测。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和人力创造的资源[以机器和其它类型的资
本的形式]比自然资源更重要)

第 3 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
答:绝对优势是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耗费的劳
动成本,从而形成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是指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相对而言劣势较小的产品在生
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
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派生需求】
答: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例如对较低生产阶段(消
费品生产阶段)的初始需求的增加,可引起对较高生产阶段(生产资料生产阶段)的派生需
求的增加;再如,投资需求的初始增加,可引起一系列派生需求的增加(如收入增加带来
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等),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成倍增加。
【贸易所得】
答: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自
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其中包括:①本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分工的
深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在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商
品,即获得生产利益;② 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消费的种类和
数量,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和国民福利水平,即获得消费利益;③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
利于克服国内垄断、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学习效应的发挥等。总之,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能够从
总体上提高该国的福利水平。
【非贸易品】
答:非贸易品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非贸易品存在原因在于:① 不同产品的
运输费用的变化范围很大。在某些情况下,运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理发、汽车修理等
服务行业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国境边界的繁华地区除外,如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与加拿大安
大略省的温莎边界)。② 一些重量价值比很高的产品也很少进行国际贸易,例如水泥(即
便国外生产水泥的成本比本国低得多,也不值得花大笔的运输费用去进口)。许多产品成为
非贸易品,有的是因为本国的成本优势不够大,有的是因为运输费用太高。
【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
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
那部分资源损失。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现实前提,当一种
资源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每一个使用这种资源的决策者或选择主体都会面临使用这一资源
的机会成本问题。
【贫民劳动论】
答: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
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
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但是,克鲁格曼却认
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
用本国自己的劳动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
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
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于说明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量可以增加另一种商
品的产出量的可能性。由于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由原点向外凸出。
【李嘉图模型】
答: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的贸易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
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李嘉图模型的中心
含义是:如果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从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那么它们之间的贸易就能为每个国家带来利益。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
之一,但它的两个核心含义,即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贸易模式取决
于比较优势
而非绝对优势,至今仍能得到事实的支持。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答: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例如一个劳动者生产
一加仑葡萄酒所需要的劳动数为一小时,而生产一磅奶酪可能需要两小时劳动。在经济分析
中,一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而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表明了一国
的技术水平。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的倒数,即一个劳动者一小时内能够生产的某
种产品越多,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就越少。

第 4 章 特定要素与收入分配
【预算约束】
答:预算约束是指资金来源和运用条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限制。如果用 DC 表示棉布的消
费,用 DF 表示粮食的消费,那么在封闭经济中, 有 DC=QC,DF=QF。国际贸易可以使得
棉布与粮食的消费组合不同于两种产品的生产组合。然而,虽然一个国家每种产品的消费
量和生产量可能不同,一国在此情况下却必须量入为出,它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它生产的
价值,即:PC×DC+PF×DF=PC×QC+PF×QF。等式可以改写为:DF-QF=(PC/PF)×
(QC-DC)。等式表明,粮食的进口量等于棉布的出口量乘以棉布的相对价格。虽然这个
等式不能明确该国会进口多少或出口多少,但它的确能够表明,一国能够承担得起的进口
是有限的,或者说是受到它所出口的产品数量的约束的。等式 DF-QF=(PC/PF)×(QC
-DC)称为预算约束。
【边际收益递减】
答:边际收益递减又称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
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
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出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
例变得越来越不合理。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① 以技术不变为前提;② 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 一
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③ 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④ 假定所有的可
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如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流动要素】
答: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相对,是指能够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
产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
【特定要素】
答: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相对,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
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
有些则不能自由流动。一般称前者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
答:特定要素模型是指假定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的模型,
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只
能被用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根据特定的要素模型所的出的结论是: 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
的影响是不明确的,同时将有利于用于该国出口商品的特定要素,而不利于该国进口商品的
特定要素。

第 5 章 资源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充裕要素】
答:充裕要素与“稀缺要素”相对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指这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资源。
若本国的劳动-资本比率高于外国,称本国的充裕要素是劳动,外国的充裕要素是资本。资
源的充裕是用一个比率即相对数量来定义的,而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的充裕。“充裕”取决于相对量,是通过比较两国各生产要素的相对供给得出的,所以不存
在所有资源都充裕的国家。充裕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
重要概念。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
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
方向上扩张的幅度,主要是由于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利用资源的比例存在差异,如图 5-1 所
示。图 5-2(a)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 X 的扩张,图 5-2(b)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
曲线偏向 Y 的扩张。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 TT1 移到了 TT2。
【要素价格均等化】
答:要素价格均等化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
密集型的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导致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
度的变化,并引起其价格的相应变化。充裕要素逐渐相对稀缺,价格由低变高;稀缺要素逐
渐相对充裕,价格由高变低。作为贸易对方的另一个国家,必然发生类似的、反方向的变化,
从而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趋于一致
【要素充裕度】
答:要素充裕度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
相对比例。要素充裕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国
家Ⅰ和Ⅱ的要素充裕度:
① 数量定义法:如果两国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分别为(K/L)1 和(K/L)2,而且有(K/L)1>
(K/L)2,就称相对于 2 国而言,1 国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相对于 1 国而言,2 国就是劳动力
充裕型国家。
② 价格定义法: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分别为(w/r)Ⅰ和(w/r)Ⅱ, 而且(w/r)Ⅱ﹥
(w/r)
Ⅰ,就称Ⅱ国为资本充裕型国家,Ⅰ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可见,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
只能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
【要素密集度】
答:要素密集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的相对比例。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设有两种产品 X
和 Y,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分别为(K/L)X 和(K/L)Y,有(K/L)Y>
(K/L)X,就称 Y 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 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 X 产品在一国为劳动密集型,在另一国也仍为劳动密集型。
【要素价格】
答: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生产要素主要有三种:劳动力、土地、资本。相应地,其价格分别称为工资、地租、利润和利
息。生产要素价格同产品的价格一样,主要是由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在市
场经济中,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地租主要由土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利息主要由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润作为企业家收入,主要由企业家市场上的供求关
系决定。
【要素比例理论】
答:要素比例理论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揭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要点包括:①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
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
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品经营者
便会从中获利。②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的国际差
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一定能够
发生,还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答: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要素比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
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
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
成本 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
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
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
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
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
分利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

【里昂惕夫悖论】
答:里昂惕夫悖论是指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大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
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时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
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在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大
为震惊,并掀起了一个验证和探讨里昂惕夫悖论的热潮。虽然对里昂惕夫悖论至今也没有令
人完全信服的解释,但它强烈地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因而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稀缺要素】
答:稀缺要素与“充裕要素”相对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指该国供给相对少的资源。资
源的稀缺是用一个比率即相对数量来定义的,而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的稀缺。“稀缺”取决于相对量,是通过比较两国各生产要素的相对供给得出的。稀缺要素
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指
出:各国倾向于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将因国际贸易而受
损。
【技能偏向型技术改革】
答: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指新的生产技术而不是贸易对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
而造成美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收入日益扩大。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对美国工资不均
等性有较好的解释效果。
【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多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
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
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王梓

产业,为什么?】
答:将养牛业定义为土地密集型,这是比较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比率得到的结果,
而不是看土地相对于产出或者劳动相对于产出的比率。美国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
了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意味着养牛业在美国是土地密集型的。若其他国家养牛业中土
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这个国家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那么养牛业在这个国家也是土地密
集型的。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比较于这个目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
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
面这段话。】
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供给相对多的资源就是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资源的充裕是用一个
比率即相对数量来定义的,而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充裕”
取决于相对量,是通过比较两国各生产要素的相对供给得出的。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
中获利。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由此可见,对于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而言,其基本上所有的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较少,不存在
供给相对多的资源,更不必说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了,因此,其找不到产品来出口。
【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
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
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答:利用不同的模型,本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可以提高工人的购买力,从而使劳动获益。因此美国劳工运动
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不合理的。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人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也有可能从贸易中受损。因为贸易使
得用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上升,用另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下降。劳动的净收益(或净损
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
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进口竞争商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在美国,劳动
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美国的工人会因进口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受损。所以,
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合理的。
【分析说明为什么里昂惕夫悖论以及最近的鲍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会与要素
比例理论相矛盾。】
答:要素比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
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高的资本-劳动
比率,是资本密集型国家,所以,根据要素比例理论,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美国应该出口其
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通过实证检验证明,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的鲍
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资源禀赋和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不再像理论上
描述的那么清晰。对这种观点较为典型的解释有:
(1)自然资源。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只考虑了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忽略了土地、矿
藏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如果生产一种商品的自然资源不足,
就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替代。
(2)人力资本。在要素比例理论的假设中,各国同类要素是同质的,但实际情况是,美国比国
外的劳动具有更高的效率。而美国的高生产率得益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把这种人力资
本投资折算进去考虑,美国的出口商品就是资源密集型的。
(3)要素密集度逆转。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假设同种商品在各国要么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么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那么,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的,在他国却是劳动
密集型的,自然就可能产生与要素比例理论相反的结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国间存在着生产要素效率的不同。请解释这
将如何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概念。】
答:如果各国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那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就
是在工人技能或土地差异中考虑技术差异。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模型比没有调整的模型能够
更好地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模式。要素价格趋同概念也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一个技能更好的

人或者是工人处在一个高技术的国家,该工人就相当于另外一国中的两个工人。这样,一个
人就是两单位有效劳动。一个高技术的工人的工资是低技术工人工资的两倍,而且一单位有
效劳动的价格还将趋同。

十四章:
加入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放弃货币政策(不能自由调整汇率)

P143-P153 行业规模经济后和规模经济以前二者有什么差别

贸易收益:资源禀赋和专业生产——提高大规模生产效
AADD 理论会考,但是考的比较少(论述题)

名词解释:ppt
第三章:资源禀赋理论
HO 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强调要素禀赋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一个要素充裕的国家会密集使用该国风雨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倾向于出口具有丰裕禀赋的产品。
使用该模型会得到一下两个重要结论;
【罗伯津斯基效应】:在保持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要素的相对供给会导
致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扩张,有助于密集使用该要素商品的相对供给。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
另一部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斯托尔博-萨缪尔森莫效应】:在保持要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会增加在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回报,这种回报多余价格上涨,同时降低了其他
要素的回报。
检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效性的另一个实证研观察是【里昂惕夫悖论】:尽管美国是世界
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实际上低于美国进口品的资本密集度,
这与该理论对一个资本充裕国家的预测正好相反,即里昂惕夫悖论。

第四章:标准贸易模型
【贸易条件变化的福利效应】:贸易条件改善即 Pc/Pf 上升会增加一国的福利,而贸易条件
恶化即 Pc/Pf 下降会降低其福利。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当一国出口布
料,布料的相对价格上升时,贸易条件就会改善)
【出口偏向性增长】偏向型增长是指当一国的不同生产要素以不同速度增长的时候,生产
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将偏向生产增长更快的产品,因此其形状会变化。此时,如果产品价格
保持不变,经济增长将导致各种产品生产以不同比率增长。如果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偏向于出口产品扩张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而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
进口产品扩张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
出口偏向型增长和进口偏向型增长,别国的经济增长对本国是有利还是有害?
他国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性有利 :他国增加这种产品出口会导到国际市场价格下降,
即本国进口价格下降,则本国贸易条件改善。
结论: 并非他国所有的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生影响,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
件是否产生影响,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他国经济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
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进口偏向型的,有利于改善贸易条
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多是出口偏向型的,容易恶化贸易条件,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扩张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自伤行为。
【关税的直接影响】:关税的直接影响实施进口商品在国内比国外更贵,出口补贴鼓励生
产者出口。这两项政策都会影响贸易条件,从而影响国家福利。对大国来说,进口关税可
能会以牺牲外国利益为代价,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国国家福利。当本国实施出口不忒是,,
奥义条件降低,国家福利降低,有利于外国。
【标准贸易模型预测】:本国征收进口关税可以增加国内福利,而损害外国的利益。本国
出口补贴减少了国内福利,使外国受益。(当一国征收进口关税时,其贸易条件上升,其
福利可能增加;当一国实施出口补贴时,其贸易条件下降,其福利会下降)。

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当不存在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但存在规
模经济或生产报酬递增时,贸易也能够发生,而不是假定的规模报酬不变。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出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但不必取决于单个企业规模。(即大
企业没有成本优势,通常由许多小企业组成)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取决于单个企业规模,但不必取决于行业规模。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垄断和垄断竞争。(前四章都在假设完全竞争市场)
【既定优势】:新的生产商可能拥有更低的成本,由历史事件建立起来的专业化模式也可
能继续存在。
【动态规模报酬递增】:(知识积累)如果平均成本随着累积产出增加而下降则存在动态
的规模报酬递增。动态的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如果生产成本取决于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取决于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过程,那么动态的规
模报酬递增可能上升。动态的规模报酬递增的图形被称为为学习曲线。
第六章:全球化的企业,出口决策外包与跨国公司
【倾销】:企业对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国内销售商品的价格。
【FDI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是垂直或者水平的。水平 FDI,一家企业在多个地点复制其生
产过程(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之间资金流动所主导,也就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
位于发达国家);垂直 FDI,一家企业可以在多个地点打破其生产链。垂直 FDI 主要是由国
家之间生产成本差异驱动的。当贸易成本高而内部规模经济低时,FDI 的可能性更大。
【跨国公司】:一家外国公司持有一家美国公司 10%或以上的股份。
【绿地直接投资】:在外国建造新的生产设施
【棕地直接投资】:一家美国公司购买 10%以上的股份(跨国并购)

第七章:贸易政策工具
【关税】:
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上而国外市场的价格相对下降。
小国征关税:国内价格 P+t,国外价格不变
有效保护率:EPR=(t1-wt2)/(1-w)

关税的成本和收益:提高进口国商品的价格,因而损害消费者,也使进口国的生产者受益。
【出口补贴】可以从价也可以从量;

【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对可能进口的货物数量的限制——签发许可证和配额权
【自愿出口限制】:
自愿出口限制与进口配额相类似,只是配额是由出口国而不是进口国施加的。而这些
自愿出口限制通常是由进口国提出要求。自愿出口限制政策的利润或租金是由外国政府或
外国生产商赚取。自愿出口限制比关税限制同样量的进口对于进口国来说往往更昂贵。不
同的是,原本关税下收入的东西变成了自愿出口限制下外国人获得的租金,因而自愿出口
限制显然给进口国带来了损失。数值例子表明,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有利,对进口国不
利。
 只有在商品市场完全竞争或出口国大于进口国的情况下,自愿出口限制的效应才能带来
积极的结果。总的来看,从长远来看,自愿出口限制不仅会损害国内经济,而且会对世界
经济的整体福利产生恶化的影响。
【本地含量要求】:本地含量要求是一项规定,要求最终产品的特定部分在国内生产。
从国内投入品生产者来看,本地含量要求提供保护的方式与进口配额相同。然而,从必须
购买国内投入品的企业角度来看,这项要求并没有对进口做出严格限制, 而是允许企业在
使用更多国内零部件情况下进口更多的产品。
 本地含量要求既不提供政府收入(而关税提供),也不提供配额租金。代之的是,将国内商
品和进口商品之间价差平均计入最终商品的价格,并转嫁给消费者 。由于必须证明某些物
品无法从美国获得而导致的延误。触发了保护主义条款,使美国企业无法获得海外机会。
第八章:
【最优关税】:对于大国来说,存在一个最优关税 t,在这个关税下,改善贸易条件带来的
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生产和消费扭曲带来的边际效率损失。(因为对于大国来说,关税降低
了世界市场的进口价格,产生了贸易条件收益)
【中间人投票定理】:
民主政党选择自己的政策是为了讨好意识形态中的中间选民。双方将提供相同的关税政策
以吸引中间投票人。
【集体行动】:
代表一个团体的政治活动是一种共产品,政治的公共品特质意味着,对总体造成重大损失
但是对个体损失很小的政策可能不会遭到有效的反对。相反,对于因自由贸易而遭受巨大
损失(例如失业)的群体,该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动机来倡导他所希望的政策。
组织良好的团体,即能够克服集体行动问题的团体,将能够以牺牲真挑剔公众利益为代价
得到有利于其利益的政策。
【歧视性贸易政策】:
【最惠贸易协定】:
有两种最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自由贸易,但每个成员国
对非成员国可以有自己的贸易政策)与关税同盟[欧盟](成员国自由贸易并要求对非成员
国实行共同对外贸易政策)。
贸易创造:高成本国内生产被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替代。
贸易转移: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转向从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
如果某协定转移了贸易而非创造了贸易,那么实际上可能会降低福利。自由贸易区内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额增加可能是以牺牲其他贸易为代价的,对有关经济体的净效应可能是负面
的。

第九章:
【进口替代工业化】
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
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
工业化。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
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
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
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通过限制制成品进口来鼓励国内工业的战略被成为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幼稚产业论]: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制造
业最初无法与发达国家成熟制造业竞争。关税 or 进口配额。 新兴产业需要一段时间的保
护以抵御来自其他国家成熟产业的竞争。

第十章: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经济增长的抵消效应导致人均收入与环境损害之间显著的倒 U 关
系。随着经济增长,他们最初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但一点变得足够富有,他们就
会变得更加倾向环保。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为了
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或者提高国内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如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
基本内容:
1.利润转移论
(1)战略性出口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或研发补贴本国厂商政策工具达到把外国生产者的垄断利润转移到
国内生产者手中,从而增加本国福利的目的。其实质是想实现国外厂商垄断利润向国内厂
商的转移,危险的是易引起对方国的报复而陷入“囚徒困境”。为避免“囚徒困境”,最
优的贸易政策是两国都征收出口税,从而形成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卡特尔结构。
(2)战略性进口政策
该政策是当外国出口寡头垄断厂商和本国厂商在本国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政府应采用进口
关税政策以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租金以提高本国福利。其政策目的是抽取外国厂商利
润令外国垄断厂商利润下降,提高本国福利、限制外国产品进口,实质是“新幼稚产业保
护理论”。
(3)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政府通过贸易保护,全部或局部的封闭本国市场,阻止国外产品进入
本国市场,可使国外竞争者由于市场份额的缩小而边际成本上升,达不到规模经济;与此
同时,使得本国原本处于追随地位的厂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达到规模经济而降低边际成
本,从而增强进军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达到“以保护进口市场而扩大出口”的目的。
2.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理论认为,某些产业或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
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长期居于出口优势地位。
国际贸易领域的外部经济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知识随产品出口流向国外
企业而产生的企业间经济外溢效应;二是垄断竞争部门的中间产品出口引起的其经济技术
知识外溢到国外下游产业部门的产业内经济外溢效应;三是战略性产业对其他产业形成支
撑的产业间经济外溢效应。
为有效避免和降低具有高生产率、高附加值的战略型产业因外部经济存在而产生的市场失
败问题,本国政府有必要对这些战略产业予以补贴。政府补贴并促进能过显著产生外部经
济的产业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又对国外相关产业和企业具有经济外溢
效应,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贸易双方的一种双赢。

第十一章:
【利率平价理论】:(本币和外币存款收益率相等时,外汇市场就达到均衡-利率平价)
引入预期因素以后,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CIP:在金融市场发达完善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套利,是的外汇远期溢价
或贴水必定等于两国的利率差。基本观点:两国货币汇率的元气升贴水率近似的等于两国
利率只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元气外汇必将圣水,即本币远期将贬值。

[非抛补利率平价]UIP:
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 利
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在升水、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
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在贴水、本币在远期将升值。与抛补利率平价理
论相比,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还存在一个严格的假设:非抛补套利者为风险中立者。因为预
期的汇率变动率是一个心理变量,很难获得可信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以实际意义
也不大。
2、短期和长期汇率的决定(短期长期划分标志,价格变不变)

十二章:
【一价定律】:在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官方贸易壁垒等因素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以同一种货
币衡量的在不同国家出售的某种同样货币的价格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商品套购(实现机
制)活动就会发生,知道其价格差异消除为止。

【购买力平价 PPP】:
汇率等于各国间相对平均价格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变化等于两个时期之间的价格的变化。(通货膨胀)

[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等于相对价格水平。
【费雪效应】:给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国内通胀率上升在长期内会引起国内货币储蓄
的利率同等上升 。

第十三章: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
数之比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其国际收支,
取决于商品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是否大于 1,如果|Dm+Dx|>1 则贬值有效。

【政府支出乘数】是政府支出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ΔY/Δ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