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第 三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胡望斌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各种乘数公式
本章与上一章的关系

上一章:
• 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本章:
•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世界各国的GDP(2003年)
01----美国--------108572亿美元--人均-37051美元 ;
02----日本---------49487亿美元--人均-38865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人均-28952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人均-29451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人均-28655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人均-25067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人均--1056美元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人均-26161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人均-20536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人均--5827美元
11----印度----------5561亿美元--人均---522美元
12----韩国----------5209亿美元--人均-10718美元
为什么受伤
13----荷兰----------5093亿美元--人均-31207美元
的总是我?
14--澳大利亚--------5082亿美元--人均-25525美元
15----巴西----------5070亿美元--人均--2754美元
16---俄罗斯---------4288亿美元--人均--2982美元
17----瑞士----------3140亿美元--人均-42148美元
18---比利时---------3008亿美元--人均-29023美元
19--中国台湾--------2995亿美元--人均-13165美元
20----瑞典----------2975亿美元--人均-33092美元
第 一 节
均 衡 产 出
„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 均衡产出的概念及
45°线模型
„ 投资等于储蓄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基本假设

1. 凯恩斯定律:
(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假设:不论需求量是多少,
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产量
(3)该假设称为凯恩斯定律,当总需求发生变动时,只会
引起产量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4)根据该假定,则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决定于
总需求(AD)

总结:一般情况而言,凯恩斯定律在萧条时期用作短期
分析是合适的,因为短期内价格具有粘性。
2. 假定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
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
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

3. 假定折旧和公司利润为零,所以: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即:NI=GDP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及45°线模型

AE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
(AE=NI)
的产出(均衡产出也就是
满足全体经济部门需求的
总支出),也就是经济社
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 收入 = 100

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0 ●
A
即NI(AS)=AD(AE)= AE
支出 = 100
AE= C+I(+GP+EX)
在均衡产出点上: 45°
NI= AE= C+I(+GP+EX) 0 100 Y(NI)
Y = c + i
均衡国民收入表

消费 投资 储蓄 总需求 总供给 经济趋向

325 50 -25 375 300 繁荣

400 50 0 450 400 繁荣

550 50 50 600 600 均衡


610 50 70 660 680 紧缩
三、投资等于储蓄

AE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条件AE=NI, (AE=NI)
也可以用I=S来表示。

B IU>0

y= c + y= c 100 ● AE
IU<0
i +s

I=S 45°
0 100 Y(NI)
IU:非意愿存货投资
第 二 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消费函数
„ 储蓄函数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 消 费 函 数
(一)消费的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
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和消费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在这
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收入。
统计表明,除了收入之外,其它因素对消费的影响都很小;
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正有负,加在一起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
因此,从一较长时期来看,它们可以忽略不计;而从理论分析上
来看,就更有必要这样做。因此,下面的讨论假定,消费唯一地
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 = f(Y)
消费函数是消费和收入(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家庭消费函数取决于多种因素。家庭全部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
动的引致消费。
C =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如维持生存
的衣、食、住等。无论收入多少,这部分消费是不可少的。在经济
分析中,假设这部分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一个固定的量α。
引致消费指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
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β。如果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则消费函
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C = α + βy (α>0,0<β<1)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A.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MPC)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
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
变动情况。其公式是:
MPC = △C/△Y
MPC = dC/dY

B.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A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
Keynes J. M 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是:
1883.6.5-1946.4.20 APC=C/Y
c

C=α+βy
消费函数

α
线性表达式
o y
•1、诠释:c=α+βy
„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
APC=c/y=(α+βy)/y=α/y+β=α/y+MPC
„ (1)APC>MPC
„ (2) α/y→0,所以APC→MPC
„ (3) APC与MPC的取值范围
例子:某家庭的消费函数
收入 消费 MPC APC
9 000 9 110 1.01
10 000 10 000 0.89 1.00
11 000 10 850 0.85 0.98
12 000 11 600 0.75 0.97
13 000 12 240 0.64 0.94
14 000 12 830 0.59 0.92
15 000 13 360 0.53 0.89

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消费总为正数; ②消费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③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的快。
(四)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主义认为,随着收入的 C c=c(y)
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
加速度不如收入增加的速度快。即:
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随着人
们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 )45°
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 O y

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 图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消费函数

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
问题:
率越来越小的曲线。
MPC、APC在图中如何表示?
二、储 蓄 函 数

(一)储蓄的定义及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也是收入的
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S = g(Y)
s
S=-α+(1-β)y

S =Y - C
o = Y-(α+β Y)
y
=-α+(1-β)Y
二、储 蓄 函 数

S
S = -α+(1-β)y
前面假定储蓄函数是线性
的。而储蓄曲线 S = g(Y)
往往是非线性的。
图中与横轴相交点表示,
这时收支平衡。在该点以右,
o 有正储蓄,以左,有负储蓄。
Y 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
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
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而且增
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二、储 蓄 函 数
(二)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a.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
MPS = △S/△Y,
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b.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
比率,其公式是:
APS=S/Y MPC+APC≠1

„ 1、APC+APS=1
„ 2、MPC+MPS=1 MPS+APS≠1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
C = C(Y)(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
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
B S=g(Y)
A 从公式看:

D C=α+βY
a
0 ● S=-α+(1-β)Y
-a Y0 Y1 Y C+S=α+βY-α+Y-βY
=Y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
C = C(Y)
(二)若 APC 和 MPC
B S=g(Y) 随收入增加而减,但
A

D APC>MPC,则 APS 和
a
0 ●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
-a Y0 Y1 Y 递增,但APS <MPS。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
C = C(Y) (三)MPC + MPS = 1
APC + APS = 1
B S=g(Y)
A 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

D 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
a
确立,另一个随之确立。当
0 ●
-a Y0 Y1 Y 消费函数已知时,就可得到
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
时,就可求得消费函数。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等于家
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 建立社会消费函数除了考
虑家庭消费函数外,
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是政府的税收政策;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
的比例。
第 三 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

„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 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 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
济学家杜森贝利(J. S.
Duesenberry)提出。 c
棘轮效应 CL=βY
„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 c2
的消费习惯影响(“棘轮效
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 cS2
影响(“示范效应”)来决
c t1
c1
定消费。 ●

cS1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经济衰退→y↓, c存在向下 0 Y t1 Y 1 Y2 Y
刚性→c不变或轻微下降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YL×WL=C×NL=C×WL+C×(NL-
WL)
„ 其中,WL——工作期,NL——预期寿命,
F. Modigliani, YL——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年消费量,
莫迪利安, USA
Y,c c*(NL-WL)——储蓄
„ 0~t1——幼年期,c>y, s<0,负父母的债
„ t2—青壮年期,c<y, s>0,s的用途有:还债,
养老储蓄,放债。
„ t3~∞—老年期,c>y,s<0, 他有两件事要做:
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
o
t1 t2 t3 t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他的
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
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
的长期收入。如果永久收入是一个
常数,长期消费倾向就会很稳定。
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
的政策是无效的。人们因减税而增
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消费; Milton Friedman
同样,因增税而减少了收入,也并 1912-
不会立即减少消费。
四、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一)利率;
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取决于利率变动对储蓄变动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

(二)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必须结合收入变动情况加以研究。

(三)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小,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大;反之,就小。
第 四 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模式;三部门模式;四部门模式
一、两部门模式
(一)代数方法 (二)几何方法
二、三部门模式
(一)代数方法
„ 1、政府征收定量税
„ 2、政府征收比例所得税
(二)几何方法
„ 1、定量税
„ 2、比例所得税

三、四部门模式
(一)代数方法 (二)几何方法
两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 建立方程组:

⎧y = c + i (收入恒等式)

⎩c = α + β y (消费函数)

„ 求解此方程组,得:
y =α + β y +i
„ 所以,
α +i
y =
1− β
0
思考题:用储蓄函数怎么
求?
两部门模式的几何方法

„ Y0之左:Y<C+I, Unintended Inventary<0,生产


扩大 C+I
45度线
„ Y0之右: Y>C+I,
C+I
UI>0,生产缩减. E

O Y
Y0
三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C + I + G = C + S + T
1、政府征收定量税 ⎪
⎨ C = α + β (Y − T )
⎪ S = − α + (1 − β )( Y − T )

由此得:I+G=-α+Y-T-βY+βT+T
整理,得(1-β)Y=α-βT+I+G 净税收
所以 Y 01 =
α + I + G − β T
1 − β

2、政府征收比例所得税: ⎧C + I + G = C + S + T

⎨ C = α + β ( Y − tY ) = α + β (1 − t ) Y
⎪ S = − α + (1 − β )( 1 − t ) Y

从而:I+G=-α+(1-t)(1-β)Y +tY
=-α+Y- βY-tY+βtY+tY
=-α+(1-β+βt)Y
所以, α + I +G
Y 02 =
1 − β (1 − t )
三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1、定量税: S+T
„ T↑→(S+T)左上移 I+G

„ →Y0↓ O Y

S+tY
2、比例所得税:
„ t↑→S+tY的斜率↑ S+T
I+G
„ →Y0↓
K2>K1 ? O
Y
四部门模式的代数方法

模型为:
⎧Y = C + I + G + ( X − M )
⎪C = α + β (Y − T + T )
⎪ 0 R

⎪T0 = δ + tY
⎪⎩ M = M 0 + γ Y
M0——自发性进口

得: α + I + G − βδ + β TR + X − M 0
Y0 =
1 − β (1 − t ) + γ
四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如图:

45度线

C+I+G+(X-M)

O y
第 五 节
乘 数 论

„ 乘数原理
„ 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双重性
一、乘 数 原 理
(一)乘数定义与乘数效应

乘数原理:总支出的增加会 C+I
乘数效应
导致未来新的支出增加,
虽然这种新支出的增加相
继递减,但它导致了总体 E* C+I’

ΔI
放大的连锁反应,结果引 C+I
起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E●
换句话说,如果总支出变
ΔY
动了,它会被放大并加入 45°
Y
到一个使国民收入更大的 o Y0 YE
变动中去。
举例:乘数的作用过程
投资增加10万美元,看看收入怎么变化?
分析:投资10万美元,其实是购买生产要素,因此这10万美元经过
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到了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即居民
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增加10万美元,这10万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
一轮增加。
假定按0.8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因此这10万美元中8万美元用于又
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万美元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
入到了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增加8万美元,
这8万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
以此类推,将所有人在增加10万美元的投资后增加的收入加在一
起,便是一笔10万美元的投资增量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NI:
△NI=10+10x0.8+ 10x0.8x0.8 +……=10[1/ (1-0.8)] = 50
(二)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双重性

乘数发生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就是说,只在社
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
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
资源已经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
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 “ 瓶颈状态 ”,
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
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
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
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第 六 节
各种乘数公式

„ 两部门
„ 三部门
„ 四部门
一、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

„ (一)含义: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I=△Y/△I

„ (二)推导:直推法、公式法一、公式法二
„ (三)取值范围:因为0<β<1,-1<-β<0,
0<1-β<1,所以1<1/(1-β)<∞
„ (四)作用:双刃剑——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成倍增
加,反之亦然。
投资乘数的直推法

„ 1、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20,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
增加20,形成△Y1=△I=20。
„ 2、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

棉布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Y2=β×△I
„ 3、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入去
购买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Y3=β2×△I
„ 4、加总:△Y=△Y1+△Y2+△Y3+…△YN=△I+β△I+
β2△I+…βn-1△I=△I(1+β+β2+…βn-1)
1 − bn
=△I× 1− b
,因为0<β<1,所以当n→∞时,βn→0,
1
„ 于是有△Y= △I×[1/(1-β)],所以KI= △Y/ △I=
1− β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一

ΔY ΔY 1 1
KI = = = =
ΔI ΔY − ΔC 1 − ΔC 1 − β
ΔY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二

α + I1 −α − I 0 ΔI
ΔY = Y 1 − Y 0 = =
1− β 1− β
ΔY 1
→ =
ΔI 1 − β
节约悖论

„ 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
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
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
国民收入收缩。
„ 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
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
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

真不可思
议!
二、三部门经济:征收定量税

α + I + G − βT
„ (一)基本表达式: Y =
1− β

„ (二)政府支出乘数KG=△Y/△G

α + I + G1 − βT − α − I − G0 + βT 1
ΔY = Y1 − Y0 = = × ΔG
1− β 1− β

„ 所以,KG=△Y/△G=1/(1-β)
(三)税收乘数:KT=△Y/△T

α + I + G − βT1 −α − I − G + βT0 − β
ΔY = Y1 − Y0 = = ΔT
1− β 1− β
所以,
ΔY −β
K T =
ΔT
=
1− β
可得以下结论:
„ (1)T对Y的影响为负(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与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
„ (2)(-β)/(1-β)的绝对值小于1/(1-β)的绝对值,所以税收变动对Y的影
响程度小于G对Y的影响.为此,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
新政府的预算(政府支出的作用)

„ 在2003年的预算中,虽然继续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其中1150亿元纳入
中央预算,25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项目,
即继续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使用方向和结构,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西部地区等方面倾斜。引人注目的是,预算
案中明确规定,一般性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主要是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投
入和保障力度。
„ 这五大项重点保障的支出是: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增
加社会保障支出。三是保障教育、科技。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五
是增加国防支出。在向全国人大的报告中,财政部长单独详细介绍了前两项支
出的具体安排。它们在预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当环境变迁,施政的方向也要变迁。预算结构的变化已经显示,新一届政府将
向中国之车注入更多保持平稳运行的润滑剂,而不再是提升速度的汽油。
(四)平衡预算乘数:政府同时增税、增支的影响。
ΔT = ΔG ⎫

−β 1 ⎬ ⇒ KB =1
ΔY = ΔT + ΔG ⎪
1− β 1− β ⎭

(五)转移支付乘数:KTR=△Y/△TR
1、基本表达式:
⎧Y = C + I + G
⎪C = α + β (Y − T + T )
⎪ 0 R

⎪I = I0
⎪⎩G = G0
„ 可得基本表达式为:

α + I + G − β T + β TR
Y=
1− β

2、KTR的推导:
„ 同理可得:
β
K TR =
1− β

结论:
„ (1) 1/(1-β)>β/(1-β),所以改变政府支出相当有效。
„ (2)KTR的绝对值等于KT,所以同时增税、增转移支付不会影响国
民收入。
三、三部门经济:征收比例所得税

„ (一)基本表达式:

Y =C + I +G ⎫
C = α + β (Y − tY + TR ) ⎪⎪ α + I + G + β TR
⎬ ⇒ Y =
I = I0 ⎪ 1 − β (1 − t )
G = G0 ⎪⎭

„ (二)各种乘数:

„ (三)结论:征收比例所得税时,乘数的作用变小。
1
„ 1、政府支出乘数: KG =
1 ( )
1 − β (1 − t ) 1 − β

− β (1 − t )
„ 2、税收乘数: KT =
1 − β (1 − t )

β (1 − t )
TR =
„ 3、转移支付乘数: K
1 − β (1 − t )

„ 4、平衡预算乘数:
最后有:KB=1 ΔT = ΔG ⎫

− β (1 − t ) 1 ⎬ ⇒ KB = 1
ΔY = ΔT + ΔG ⎪
1 − β (1 − t ) 1 − β (1 − t ) ⎭
四、四部门经济乘数

„ 只介绍出口乘数
„ (一)基本表达式

α + I + G − β T 0 + β TR + X − M 0
Y=
1 − β (1 − t ) + γ

„ (二)KX推导
1
KX =
1 − β (1 − t ) + γ

„ 结论:四部门经济中,乘数作用变小。增加的收入中有一部分用作进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