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籍元婕,申荷永:

范红霞, 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起源

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起源

范红霞 1 籍元婕 2 申荷永 3


(1.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2.澳门城市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澳门;
3.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系,广州 510631)

摘 要:心理分析涵盖了“精神分析”
与“分析心理学”
,与中国文化渊源深久,并在中国文化背景的土壤上孕育发
展。 记录了 20 世纪 20 年代到 90 年代这一历史阶段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孕育与
“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的历史发展起源”
命名、
心理分析在中国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分析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关键词:
心理分析;
中国现代;
历史起源;
中国文化;
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 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5)05-0139-03
DOI:10.16392/j.cnki.14-1057/c.2015.05.020
心理分析涵盖“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1]2。 力,这位跨越了两个世纪、饱经沧桑的心理学家,
托马斯·B·科茨所著《荣格心理分析师:比较与历史 1918年深造于香港大学教育系,堪称中国大陆心理
的视野》,回溯了心理学的职业从1913年起源至今的 学研究的第一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科学院
历史及学科发展,是此类专著的第一本,
“是对荣格 心理研究所成立之初,高觉敷教授被郭沫若院长聘
分析心理学发展历史最真实的初次记录” 。时至今 [2]11
请为心理研究所的委员会委员。1979年高觉敷教授
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荣格分析心理学背景下 受中国教育部委托,编写中国第一部《西方近代心理
的心理分析在中国蓬勃发展,呈现出其治愈与转化、 学史》。高觉敷教授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
养心与育心的重要意义,但关于它的历史起源和发 的贡献,搭建了东西方心理学学术交流的平台。
展尚无系统的梳理和记录。因此,记录心理分析在中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经济的繁荣
国现代发展的历史起源,体会深藏在其中的中国文 和思想的进步,使得精神分析再度进入中国学者的
化意义,无论从理论层面上看,还是从实践层面上 视野,也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弗洛伊德及其精神
看,都具有历史的和时代的重要意义。 分析,从其“无意识水平”上逐渐进入我们的意识层
面。1984年,高觉敷老师受商务印书馆之约,重新校
一、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孕育与命名
对出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的出
心理分析的产生与心理学在中国现代的发展密 版对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曾有法
切相关,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背景滋养了心理分析的 新社记者写道:
“高觉敷重新校对出版弗洛伊德的精
新土壤,也助长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新 神分析引论(1982),则是中国真正开放的信号。”
[3]129

方向。心理学在中国现代的发展离不开被学者们称 一门学科的发展,命名至关重要,正所谓“名不
为心理学史研究的“一代宗师”——
—高觉敷教授的努 正则言不顺”。老子曰: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

——
——
————
——
———
———
收稿日期:2014-11-12
作者简介:
范红霞(1963-),女,山西晋城人,心理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际荣格
心理分析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分析。
籍元婕(1984-),女,山西安泽人,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荣格分析心理学。
申荷永(1959-),男,山东菏泽人,心理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际荣格心理分析
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师。

·139·
晋阳学刊 2015 年第5 期 ·学术札记·

母。”正如申荷永教授所言:
“心理分析的命名包含着 和色彩的中国感觉印象深刻,尽管其外观上并没有
‘唤醒’和‘启蒙’
(initiating)的深意。” 以中国文化
[1]1
许多中国画的东西,但是我却深感它与中国的联系。
为基础的心理分析是对“心”与“理”的体验和认识, 接着,
我便收到了卫礼贤寄来的一封信,信中附有一
在“心理”与“理心”的深层寓意之中,
“分析”的作用 部论述道家丹术的书稿,标题是《金花的秘密》,他还
才得以发挥和阐释。 要求我就此写一篇评论文章。”[4]169这个评论被认为
如前所述,心理分析涵盖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是关于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评论性记
析与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 录,为今天的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埋下了一粒珍
化的融合,承载着当今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意 贵的种子。
识与无意识的激烈冲突,治愈与转化也蕴含其中。20 《金花的秘密》 中隐含着的“智慧原本就在那
世纪90年代,高觉敷教授的学生申荷永到美国访学, 里”、
“对立与统一的转化”等古老的哲学思想,与中
觉察到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间根深蒂固的渊源,也 国道教中的道的思想、
《易经》 中的阴阳转化原理以
意识到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结合的良机,于是建议 及最终可达成的和谐统一思想十分吻和。按照中国
时任国际荣格心理分析协会(IAAP)主席的默瑞·斯 禅宗讲,体验道并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把我们的心
好,
坦及其同行,对中国进行荣格心理分析的学术交流。 “修理” 修心不能刻意,而是自然而然不带有任何
此即1994年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心理 目的。中国禅宗的心性智慧亦如心理分析的
“建立关
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由此搭建起了国际荣格 系”
,情结、
阴影的面对与整合,以及由容纳与抱持中
心理分析协会与中国心理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之后, 所获得的慈悲与转化。直到今天,荣格分析心理学家
华南师范大学于1997年开设了“心理分析:精神分析 或者荣格学者对心理现象仍然坚持着这样一种顺其
与分析心理学”的专业心理学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和 自然的态度。
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对心理分析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分析的发展影响深远。由
建设和学术体系的构建,培养的多名以“心理分析与 于其文、史、哲学不分家的性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分赴各地,纷纷 与西方心理学联姻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和深入。心
开设了心理分析方面的课程并举办各种活动。 理分析的主要方法诸如词语联想、积极想象,以及宗
教、神话、传说与原始意象之间的联系;感觉、思想、
二、
心理分析在中国产生的文化背景
直觉、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移情的相互作用;以及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孕育心理分析的“母亲”。分 梦的分析等理论在《易经》中也能得到印证。《易经》
析心理学看似由西方传入东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 系辞上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种关联
土壤中孕育生长,
事实上它的产生建立在以汉字、道 性的思考正是中国古人习惯的思维方式,包括想象、
家哲学、禅宗哲学及《易经》为基础的中国文化背景 类比、论证、
直觉等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似乎不合逻
之上。 辑,却可以激发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自然呈现。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渊源已久,无论 申荷永教授曾用大禹治水的原型意象,对“精神
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都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哲学以 分析”与
“心理分析”的命名进行理论阐述和理解;借
及东方古老文明的敬仰。
“弗洛伊德称自己是中国哲 炎帝神农尝百草而医万民的原型意象,体现精神分
学最忠实的学生。” 20世纪20年代,荣格作为分析
[1]2
析与心理分析的碰撞和交融;用中国文化原型“伏
心理学的创始人,
通过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引荐,对 羲”体验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时机与转化;
中国古老的炼金术论著《金花的秘密》产生浓厚的兴 从中国文化之“心理”与“理心”入手,表达一种心理
趣,并于1929年发表了心理学评述。他从《易经》中提 分析的思想。心理分析之
“心之理” 与 (谐音
“治玉”
炼出了“共时性”和“超越性功能”;
《西藏生死书》,强 为“治愈”
)有关,蕴含了“理心”之意境,是心理分析
化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
《金花的秘密》,则提供了 治愈的关键,也正是《易经》之中国文化原型的体现。
(Active Imagination)的灵感。1929年,荣
“积极想象” 由此可见,心理分析的产生与中国文化相辅相成,血
格写了关于《金花的秘密》的评论,他在自传中谈到 脉相连。
这篇评论时说:
“我对其(
‘金色城堡’的曼荼罗)形式

·140·
范红霞,籍元婕,申荷永: 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起源

露尖尖角”
之像,却有“早已蜻蜓立上头”之势。中国
三、
心理分析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的心理分析团队羽翼渐丰,伴随着中国时代背景的
1994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托马斯.B.科茨 变迁,凝聚着心理学前辈们的经验和智慧。在当下的
和秘书长默瑞·斯坦等学者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是 中国,从地震或沉船等事故的心理救援,到普通家庭
心理分析在中国发展正式的历史开端,亦是心理分 的日常生活,
心理分析都呈现出养心、洗心、修心、育
析在中国发展的标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前任主席 心和治疗、治愈以及转化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分析已
默瑞·斯坦在总结那次访问的时候说:
“我们意识到, 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这次访问,与所要会见的中国学者之间的接触 心理分析亦蕴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
“ 析”
进展顺利的话,那么这将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 与“悉”同音,不仅包含着“悉心”之意,更有“洞悉”和
国学术界进行交往的一个历史事件。” [5]11-16
“心有灵犀”的深层意义。
“理”中有“心”,蕴含着玉的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努力,中国心理分析在理 心性和医之美行;
“分”中有“明”
,包含“天人合一”的
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收获,不仅举办了六届心理分 境界;
“析”
中有“悉”,亦有采心之意。对“心”、
“理”、
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并随之提出了心理分析与 “析”四个字的理解、体验和感应,是中国文化
“分”、
中国文化相结合的 理论体系。
“核心心理学” “核心心 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对心性的理解和追求。惟有“心”
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以中国文化原型中的 与
“脑”的结合,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一种核心智慧
(Wisdom from the Heart)为基础,致力于
“核心智慧” (Wisdom from the Heart),这正是中国之“心”所包含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整合与发展。” 不仅重建 [6]1-2
的深意[7]23。由此可以说,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孕育是文
“心之理”的内涵与结构,而且发挥“理与心”的专业 化与心灵的相遇,追溯心理分析在中国现代的历史
实践,
将“感应心法”融入“沙盘游戏”和“意象体现”, 发展起源,是一场“寻心之旅”
,不仅是文化的传承,
推动“核心教育”
(Education for the Heart)和“心灵花 更是历史的印记。
园”
(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的社会实践,追求 [责任编辑 马 艳]
“核心”之心理与心性乃至心灵的意义。 ——
——
————
——
———
————
———
以申荷永教授为核心的心理分析团队是核心心 参考文献:
[1]申荷永.文化與心靈: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R].国际精神分
理学的提出者与推动者,
其基本思想缘起于对心理学
析大会(IPA)研究报告,2010.
中 之意义的探索,
“心” 以及对西方心理学(psychology)
[2]托马斯·B·科茨.荣格心理分析师:比较与历史的视野[M].
本义的反思。
“中国文化背景下,
我们不能因为引进西
古丽丹译.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方的‘psychology’
(心理学),接受西方的‘mind’
(心 [3]申荷永.洗心岛之梦[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2011.
理),而丢掉或忽视自己的心。”[3]2在此基础上,中国 [4]Jung C.G. Memories, Dreams and Reflections [M].Vintage
文化之“明心见性”不论是对西方心理学,还是对中 Books,1965.
国文化心理学而言,已不仅仅是心理分析的目的,更 [5]Stein M. Report on an IAAP Visit to China [R]. IAAP
是一种接近自性的方法和途径。美国期刊在转载有 Newsletter,1995(15).
关“核心心理学”的论文时曾加有这样的按语:
“一位 [6]Shen Heyong.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R]. Oriental Per-

中国学者,
要为心理学寻心”[3]3。 spective of Modernitie of East and West. Eranos Years
Book, 2010.
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虽是“小荷才
[7]申荷永.
“心”与“心理学”[J].社会科学动态,1991(10).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Psychoanalysis in Chinese Modern Development

FAN Hong-xia & JI Yuan-jie & SHEN He-yong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City University of Macau,Macau,China;
3.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1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