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3

目 錄

第五級

試卷一示例一

第一題

試卷一示例二

第二題

試卷二示例一

第一題

第二題

試卷二示例二

第一題

第三題
第五級

試卷一示例一

第一題
評語

通篇扣題寫作,取材獨特,文章敍寫兩頭棕熊在馬戲團的遭遇,以動物權益為
題材,批評人類為謀取私利,恣意傷害其他動物,主題深刻具批判性。

文中以「我」為敍事者,「我」是被人類捕獲的棕熊,進入馬戲團後,為了馬
戲表演被迫接受嚴苛的訓練,經常被虐打摧殘。後來,另一頭被捕的棕熊也進
了馬戲團,成為「我」的唯一朋友。最後,新來的棕熊因傷而表演失敗,導致
訓練員下令要將牠人道毁滅,「我」為了保護朋友而犧牲自己。「我」中槍受
重傷後,被拖出帳幕,臨死前在星光下想像與朋友在自由的草原奔跑,心靈上
終得到解放,文章至此收結。

考生準確地按題目要求構思文章,情節內容詳略得宜,創作意念豐富,結構精
妙,能充分合理地闡釋「朋友」與「起來」二者的關係,亦巧妙地運用適切的
語言和文學手法。文中的「朋友」有兩個意思,首二段的「朋友」是指殘酷的
訓練員,「朋友,起來」這句話是反語,也是「我」的惡夢。其他段落的「朋
友」才是指受傷的棕熊,是「我」的真正朋友,「朋友,起來」這句話是支持
及安慰,營造出反襯的效果。

文章內容情節用心鋪排,善用伏筆呼應,想像獨特豐富。例如第三段預先交代
棕熊因被人類狩捕而受傷,中段呼應因這傷勢導致訓練失準,繼而被訓練員不
斷鞭打,傷勢加劇,為下文表演失敗而被殺埋下伏筆。又例如第四段作者先以
棕 熊 的 對 話,勾 起 了「 我 」過 往 在 草 原 川 流 間 自 由 自 在 生 活 的 回 憶,與 文 末「 我 」
中槍後想像與朋友「載欣載奔於滿是螢火虫的草原上。再沒有皮鞭、疼痛、煎
熬」的意像相呼應。

文章敍事條理分明,描寫具體生動,文筆流麗通順,展現個人風格。例如第六
段寫「我」的回憶,「在川流上的我,急奔的四肢掀動無數浪花,身上毛髮被
浸濕。口中的魚被利牙咬破,那流出的鮮血刺激觸動我野性的脈絡。那是何等
的自由快活」,又例如第十九段寫「我」在表演中幫助朋友「我趕緊走到他身
邊,用 力 的 用 鼻 子 把 他 的 後 背 挺 起。我 又 用 自 己 的 肩 去 推 他,只 望 能 讓 他 起 來 。
我悲鳴道:『朋友,起來啊!』我的悲鳴嗚咽被停止,那手執皮鞭的人一腳踹
開了我。」創作意念新穎,對素材觀察敏銳入微,具優異的表達能力。筆觸偶
有煽情,但整體情感自然,瑕不掩瑜。
試卷一示例二

第二題
評語

文 章 緊 扣 題 旨 , 結 構 嚴 謹 精 妙 , 感 情 真 摯 細 膩 , 描 寫 生 動 具 體 。 文 章 敍 寫「 我 」
的弟弟有過度活躍症,語言及學習能力發展遲緩,亦欠自理能力,經常打翻家
裏物件,情緒起伏極大。媽媽與身為姊姊的「我」要虛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
顧 他 的 起 居 生 活 。「 我 」 多 年 來 都 渴 望 弟 弟 能 親 口 向 她 說 聲 「 姐 姐 」。 文 章 末 段
弟弟不經意地對她説出這兩個字,為「我」帶來遲來的的驚喜。

文章情節編排用心,對素材觀察敏銳入微。作者選取習以為常的生活片段,刻
畫場景具體真實,人物描寫生動傳神,能因應主題巧妙適切運用語言及手法。
例 如 文 章 開 首 敍 寫 姊 姊 外 出 回 家,
「原本整整齊齊的家一轉瞬只剩下一盤狼藉。
沙發上被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圖畫書鋪滿,一本疊一本的,視線轉到地下又堆滿
了 凌 亂 的 玩 具 … … 已 知 這 是 弟 弟 的『 傑 作 』
。」文 章 中 段 又 以 鄰 居 兩 姊 弟 相 處 的
情景與自己作比對。

另外,文中刻意敍寫弟弟兩次穿衣服的過程,藉此描寫過度活躍小孩的情狀,
亦有前後呼應的效果,情節推展合理,結構嚴謹精妙。文章第五段寫媽媽幫弟
弟 穿 衣 的 情 景 ,「 經 過 一 翻 折 騰 弟 弟 終 於 把 衣 服 穿 好 , 只 見 他 兩 淚 連 連 不 停 啜
泣, 旁 邊 的 母 親 卻 是 滿 頭 大 汗 , 大 大 的 汗 珠 從 臉 頰 流 過 ,滴 落 在 她 的 衣 服 上 。」
這為後來三人回家後,母親要求「我」為弟弟換衣服,引致姊弟產生衝突,埋
下伏筆。第八段「母親叫我與弟弟換服,可回想起早上我已經知道這是一場艱
辛的任務。看見累透的母親我又不忍拒絕她的請求。」換衣服過程中,弟弟掙
扎好動,重重踹了姐姐的肚子,令她既痛楚又傷心。文章第九至十段是重要轉
折,描 寫 兩 姊 弟 的 行 為 互 動,描 繪 二 人 的 感 情,並 帶 出「 遲 來 的 驚 喜 」這 題 旨 。
「 我 更 沒 有 再 看 弟 弟 一 眼,然 後 衝 入 房 間,大 聲 地 關 了 門。我 用 被 子 蓋 過 了 頭 ,
躲在被子裏……我揭開了被子,看到的竟是弟弟,他跑到了我的門前,光着了
上身,而手上竟拿起了我準備替他換的衣服。我沉默不語,他便一步一步地走
過來。一下子,他用力地拉了一下我的手,然後又揮動着手上的知識。他水靈
靈 的 雙 眼 看 着 我,
『 姐 … … 姐 … … 』他 竟 緩 緩 地 叫 了 我,我 感 到 又 驚 又 喜 卻 不 能
相信自己的耳朵。」

人 物 形 象 立 體,善 以 行 為 細 節 描 寫 人 物 情 貌,筆 觸 細 膩,情 感 自 然,文 采 豐 富 ,


沒有煽情造作之弊。例如「那刺耳的尖叫聲隨着傳來……只見弟弟用盡所有力
氣掙扎,在地上不停翻滾,雙手連續地打着地。可是,旁邊的母親則像司空見
慣一樣,先吸了一口大大的氣,然後再冷靜地安撫他。即使他不斷啼哭母親也
未曾生氣,只因弟弟也不想如此。」文中充分見出作者寫弟弟吵鬧好動而又依
賴 家 人 的 特 點,亦 能 深 刻 描 寫 媽 媽 冷 靜 而 富 耐 性 及 愛 心 的 性 格。意 念 完 整 清 晰,
不落俗套。
試卷二示例一

第一題
第二題
評語

第一題
( a) 在 養 生 的 作 用 一 問 中 , 考 生 能 說 明 各 項 重 點 , 惟 「 養 心 」 一 項 有 誤 。 養 生 之 道
一問,考生能述及多項重點,惟引錄原文較多,說明文字較少,以致整體上闡
述一般。
「聖人」養生之道一問,考生答案不太明確,較多引用不大相關的原文作答,
表現欠佳。

( b) 用刀情況的作用一問,考生能點出作者以「良庖」與「族庖」來襯出庖丁技術
的「嫺熟」,惟說明有所偏重,「良庖」與「族庖」的內容較多,庖丁的則稍
見不足,以致析述未算飽滿。
對「神女」先迎後送的原因一問,考生作答較為平均,頗能就要求答題,惟說
明 略 有 不 足 。 然 能 言 及 「 神 女 」 與「 醜 女 」 乃 「 如 形 之 影 」,「 禍 福 相 依 」 等 ,
對文本的理解較全面。至於故事說明的道理一問,考生只言及「禍福相依」此
重點,析述不足。

( c) 運 用 寓 言 說 理 的 好 處 一 問,考 生 能 提 出 寓 言 令 哲 理「 生 動 有 趣 」, 但 說 明 不 周 ,
且所引例子未能恰當地說明論點。
抒發己見一問,考生指出兩個論點:其一指誇飾有助形成浪漫色彩,使人有興
趣閱讀,這論點與說理沒有直接關係;後又言及誇飾可令差距擴大,有助傳達
哲理,以《逍遙遊》為例,明確恰當,表現尚可。

第二題
( a) 在 「 雲 」 、 「 鳥 」 、 「 孤 松 」 的 寄 意 一 問 中 , 考 生 答 案 頗 全 面 , 惟 未 能 明 確 指
出「雲」的特點及「孤松」與歸隠田園心志的關係。藉「雲」和「鳥」帶出的
看法一問,考生能帶出部分重點,如認為陶潛歸隠應如孤雲暮鴻般無所束縛,
不必告訴世人,但析述簡略,未能盡善。
至於陶潛歸途上的心情一問,考生能指出重點,惟說明不完足,當中未能完全
呈 現 陶 潛 在 途 中 所 經 歷 的 情 況。「 我 」回 來 後 的 心 情 一 問,考 生 亦 能 指 出 重 點 ,
惟析述簡略,但見引錄原文及句子能呈現的效果,欠論述過程。

( b) 在「序」的作用一問中,考生說明尚可,惟析述辭官原因一項略有欠缺。
「問句」對表達主題的作用一問,首問考生未能指出陶潛「肯定」其歸隠的決
心,次問未能道出作者對陶潛的「質疑」,析述一般;尾問答案欠詳審,僅言
問句乃比喻,以表達「更加失望」的情感。

( c) 對於王若虛是否欣賞陶潛一問,答案前半部較為實在有理,文末則見對原文理
解有誤,認為陶潛「如凡夫俗子,未能澹泊自持」,此言差矣,影響表現。

整 體 而 言,考 生 對 作 品 的 理 解 頗 為 全 面,能 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所 體 會。評


論作品思想藝術手法時,能提出確切的見解,論述合理。
試卷二示例二

第一題
第三題
評語

第一題
( a) 在 養 生 的 作 用 一 問 , 考 生 能 指 出 各 項 重 點 , 表 現 不 俗 。 養 生 之 道 一 問 , 考 生 只
圍繞「順應自然」一項作答,析述不足。
「聖人」養生之道一問,考生亦只有「順應自然」一項可取,故發揮有限。

( b) 用 刀 情 況 的 作 用 一 問,考 生 能 點 出 莊 子 運 用 反 襯,說 明 尚 可,惟 考 生 將「 良 庖 」、


「 族 庖 」與「 庖 丁 」分 寫 , 而 收 結 又 未 能 將 養 生 之 道 扣 連「 順 應 自 然 」這 重 點 ,
析述未完足。
對「神女」先迎後送的原因一問,考生作答有所偏重,言及「神女」所帶來的
好處而不言及「醜女」帶來的壞處;送走「神女」是因為「有得必有失」,又
不言「神女」與「醜女」如形隨影,答案不全面。至於故事說明的道理一問,
考生能言及「有福必有禍」及「因貪生而追求養生是不合情理的」二項論調,
言之成理,恰當可取,然整體上仍有不足之處,表現一般。

( c) 運用寓言說理的好處一問,考生能指出兩項可取論點,前者說明較詳,後者說
明不周,缺乏例子。
抒發己見一問,考生提出兩個論點,前者言及誇飾有強調作用,例子雖恰當,
然說明未見詳審,未具體分析莊子想強調什麼;後者較為可取,言及誇飾說理
可加強說服力,以《齊桓晉文之事章》為例,清晰切當。

第三題
( a) 考 生 尚 能 掌 握 問 題 作 答 。 以 庾 信 《 晚 秋 》 體 制 為 五 言 律 詩 , 答 案 錯 誤 。 次 問 三
篇修辭手法例子,答案正確。再問三篇引句寄托情懷。《晚秋》及《登高》兩
詩引句景物析述略有不足,析述情懷則準確。《齊天樂》則析述完備。

( b) 問《齊天樂》與《晚秋》如何藉空間轉換,層層渲染秋意。考生指《齊天樂》
乃由室外寫到室內。先描寫室外綠蕪凋盡,萬物蕭條之景;繼寫秋雨蕭瑟,鳴
蛩勸織,婦女趕織寒衣,作者異鄉作客,內心更添寒意;再寫作者轉至室內,
因 感 受 秋 意 , 故 靜 掩 雲 窗 , 且 更 換 季 節 用 品 , 更 見 秋 意 侵 人 。 析 述 完 足 。 至《 晚
秋 》一 詩 , 寫 由 眼 前 庭 院 之 景 轉 至 天 空 , 略 欠 精 準 。 層 層 渲 染 秋 意 , 析 述 簡 略 。
次問《齊天樂》與[雙調‧折桂令]《九日》兩篇之歡樂場景,考生只能列舉
飲宴情景,未及盡歡之意,析述不足。再問節日情景在兩篇中有何作用,考生
未能掌握重點,言作者借飲宴之樂,稍減遲暮之悲,表現未佳。

( c) 問《登高》精於用字。考生以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情景關係開展分
析,惜詞不暢意。其中「哀」字分析,既寫猿聲淒切,亦表達杜甫內心哀愁,
析述尚算允當。其餘色、勢、態三者,皆未發揮精於用字題旨。
次問《晚秋》用字精煉。考生立論清晰,能從摹狀及寄情角度比較。考生指出
「捲」比「凝」為佳,因由客觀事物層層渲染,與主觀感受互相交織,意味深
長。惜 考 生 於 摹 狀 方 面,未 詳 析 如 何 從 景 象、情 態 等 方 面 描 摹 景 物 , 略 見 不 足 。

整 體 而 言,考 生 對 作 品 的 理 解 頗 為 全 面,能 具 體 分 析 內 容、作 法,對 作 品 有 所 體 會。評


論作品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時,能提出確切的見解,論述恰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