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中国四大发明

HUAQIAO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
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
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
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
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
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东汉时蔡伦在京师洛阳任尚方令期间。经常到洛阳近郊(今洛阳偃
师区缑氏镇附近)收集制作材料,创造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
渔网为原料的造纸术。造纸术后 来从都城洛阳向其他地区传播。
造纸术既方便了人们书写,又促进了文化传播。公元7世纪造纸术
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各国,造纸术的广泛传播,
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
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
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
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
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
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东汉时蔡伦在京师洛阳任尚方令期间。经常到洛阳近郊(今洛阳偃
师区缑氏镇附近)收集制作材料,创造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
渔网为原料的造纸术。造纸术后 来从都城洛阳向其他地区传播。
造纸术既方便了人们书写,又促进了文化传播。公元7世纪造纸术
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各国,造纸术的广泛传播,
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发展与历史
造纸术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东汉元兴元年(105
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
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
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
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
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
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
及。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
的手工业十分普及。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
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
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
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
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
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
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
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
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两
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 五代 时
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 造纸原料 ,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
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公元105年改进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蔡伦 被封到陕西 洋县 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


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 耒阳 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
东莱县(今 掖县 )的造纸能手 左伯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
造纸术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 帛 、 简 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
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 魏晋南北朝 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
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
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
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公元六——十世纪的 隋唐 五代 时期,我国除 麻纸 纸、楮皮、 桑皮纸 、藤纸外,
还出现了檀皮纸、 瑞香 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 竹纸 。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
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
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
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 打浆度 必须相当高,
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
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
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
药”是杨桃藤、 黄蜀葵 等浸出液。
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
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
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
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
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
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
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
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
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 93%
传播的物质条件。 March
火药
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
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
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
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
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
要发明之一。
据《范子计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
道”。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书中说“以硫磺、雄黄
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
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火药资料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
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
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黑
色火药由硫,碳,硝组成。根据燃烧时的性质,火药可分为有
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无烟火药主
要用作弹药的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
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
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
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 方士 与道士炼" 仙丹 ",在炼制过程中逐渐
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唐代炼丹家于 唐高宗 永淳元年(682年)首创
了硫磺伏火法,用 硫磺 、硝石,研成粉末,再加 皂角 子(含炭
素)。 唐宪宗 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 马
兜铃 (含炭素)一起 烧炼 。这两种 配方 ,都是把三种 药料 混合起
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

分类

火药的分类
火药是武器发射弹丸的能源,按用途可分为点火药、发射药、固体推进剂。其中发射药又分为:枪用发射药、炮用发射
药、弹射座椅发射药等。固体推进剂又分为火箭用固体推进剂、导弹用固体推进剂。

外部特征
按火药燃烧时外部特征可分为有烟药与无烟药:按火药燃烧时的表面积变化情况不同,可分为减面燃烧火药、恒面燃烧火
药、增面燃烧火药。

成型工艺
按火药成型工艺可分为:压制火药、铸造火药、混合火药等。按火药的某些特点可分为易挥发性火药、难挥发性火药。

结构
最常用的是按火药按结构分为均质火药和异质火药,因为结构不同,带来工艺性质、燃烧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能等均有显著
差别。均质火药又分为:单基药、双基药、多基药、改性双基药。双基药再分为柯达型双基药、巴列斯太型双基药。异质火
药又分为黑火药、复合火药等。

火药

使用要求
火药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良好的燃
烧稳定性和 规律性 。二、足够的强
度,以保证引燃时不致产生药体破裂而
影响 燃烧性能 。三、良好的 韧性 、化
学安定性,以保证火药可以长期贮存而
不变质。四、撞击、摩擦等机械敏 感度
要小,以保证使用、生产、贮存、运输
过程中的安全。
HUAQIAO
UNIVERSITY

THANK YOU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