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2020 统考选择题

1、1511 年 7 月中旬,葡萄牙攻陷马六甲城,成为第一个在马来半岛建立根据地的西
方势力。以下哪一项是葡萄牙攻城成功的其中一项原因?
答: 马六甲王国的苛捐杂税引起外籍商人的不满,而私通葡萄牙。
2. 百年“三角战争”使柔佛王国国力大损,但战后很快就在苏丹阿都。查利沙三世
(Sultan Abdul Jalil Shah Ⅲ)的复兴下,恢复兴盛。查其原因,下列哪项最符合实实?
答: 苏丹协助荷兰攻取马六甲,得到荷兰的贸易庇护为回报。
3.18 世纪期间,有关武吉斯人(Orang Bugis)在马来半岛的活动叙述,下列何者不正确?
答:1700 年,第一个武吉斯人被巴生酋长封为森美兰的首领。
4.关于 19 世纪海峡殖民地(The Straits Settlements)发展,以下叙述何者符合史实?
答:海峡殖民地部分华人凭着可公开经营鸦片、酒类和赌博的“饷码制度”致富。
5. i)霹雳、雪兰莪和彭亨的周休日落在周日。
ii)霹雳、雪兰莪、彭亨的车辆注册号牌(Nombor Pendaftaran Kenderaan)分别以
A、B、C 英文字母开头。
以下哪项说明最能解释上述州属的历史发展共性?
答:皆为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成员。
6.19 世纪中后期,东南亚“猪仔贸易”盛行。试问导致“猪仔贸易”出现的历史因
素为何?
i)海峡殖民地对劳工需求量的增加
ii)中国贫弱与战乱频繁使百姓离乡背井
iii)《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国百姓合法到海外谋生
iv)英殖民者因英属印度禁止劳力输出而转向中国劳工
A I,Ⅱ
7.下列马来亚联邦(The Malayan Union)与马来亚联合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的共同点中,哪项叙述不正确?
答:在马新出生且至少居住满十年的非马来人,都将获得公民权

8.图 1 是马来半岛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某村落村民进出时被检查证件的景象。此景象产


生的背景为何事?
答:马共武装活动
9.以下哪项是敦拉萨(TunAbdulRazak)担任首相期间致力推行的措施?
答:新经济政策提升马来民族经济地位
10.2020 年 1 月中,中国爆发严重的新冠病毒(COVID-19)传染疫情,并宣布重灾区湖北
省武汉市于 23 日封城。2 月初,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向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少数中国省
份发布旅游限制令的当儿,沙巴州政府已对州内的所有中国旅客下达逐客令,并禁止
中国 人 入境。
为什么沙巴州政府能够越过联邦政府禁止中国人入境?
答:根据《马来西亚协定》(TheMalaysia Agreement),州政府拥有控制外来移民的
自主权。
11.下列有关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谅解与友好
B 形成本区域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C 加强成员国的贸易联系
D 维持本区域安宁与和平
12.二十世纪 60 年代中期,许多地方的农民发生暴动,提出土地改革的要求,加上国
内共产党势力不断增长,使右派政团及军人势力感到恐惧。次年,领导人提出建
立由其控制的武装力量“第五纵队”,得到共产党响应,支持军队的“纳萨贡化”
(NASACOM),亦激化了国内反帝国主义的声浪。
上述文字若为“导因”,下列哪项叙述是为其“结果”?
答:印尼苏哈多(Suharto)成功镇压政变部队后,逼迫苏卡诺(Soekarno)移交大
权,是为“九·三○事件”。
13.关于春秋战国各家学说主张,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I . 孔子提倡宽怒容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想之道
II 庄子坚持人性本恶,认为人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善性。
III 孙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原理和作战原则。
IV 韩非子提出齐物论的观点,强调天地万物自生自化。
V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倡节用和节葬。

A I,II,III,IV, V B I,II,V
C I, III, V D II, IV
14.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于公元 399 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历时 14 年经西
域到达天竺。后来将西行经历写成《佛国记》一书,是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历史地理、
风俗和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上文中的“他”是谁?
A 法显
B 玄装
C 义净
D 鉴真

15.北宋建国后,如何防止唐末因藩镇拥兵自重而造成的分裂割据状况?
A 废除丞相,杀害功臣以绝后患。
B 采强干弱枝政策,收回地方兵权。
C 禁止私人讲学,不准私下议论政治。
D 推行封建制度,分封诸子坚守疆域。

16.以下哪项是 1405-1433 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A 取得西洋各国对明政权的臣服
B 推销明朝农业和手工业滞销品
C 开拓海外据点,扩大国家版图
D 将明朝剩余人口带到各国定居

1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时人认为这场革命是“神州值数千年未
有之巨劫奇变”。所谓的“巨劫奇变”指的是哪一方面?
A 人民不满政府腐败不堪,发动起义推翻政府,
B 清廷颁布宪法,模仿英国实施君主立宪制度
C 地方军阀扩展势力,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代
D 革命政府实施共和制,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国内爆发 X 运动,此运动激发了中国日后打倒列强,打倒
军阀的浪潮。此 X 运动是指下列何者?
A 保路运动
B 维新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五四运动

19. 17 世纪欧洲专制政治发展到最高峰,下列哪个国家却一直发表限制王权的文献?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荷兰

20. 在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 ( 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


人”,此话表示:
A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B 为了防止竞争,英国禁止蒸汽机出口
C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由英国人发明
D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表征

21. 德意志统一前夕,俾斯麦(Bismark) 曾对国会说“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


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
上述言论反映出德意志当时面对哪些重大问题?
I 境内小邦林立,各邦矛盾严重。
II 面对外族入侵,各邦却无法一致抗敌。
II 邦联主席奥地利维护分裂和各邦君主的专制统治。
IV 邦联关卡林立、税务和关税不统一阻碍工商业发展。
A. I,II B.II,IV C.I,III,IV D.II,III,IV

22. 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某一种主义时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发现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
的社会问题,转而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作品表现主观理想,同时也寄望于未来,多
以民族情操与英雄崇拜为题材,鼓吹民族文化认同,助长了民族主义思想的流行。”
老师介绍的是下列哪一种主义?
A 人文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写实主义
D 社会主义

23. 1917 年,促使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A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美国的船只
B 英国以割让殖民地为条件让美国加入
C 美国欲通过战争维持欧洲的和平秩序
D 欧洲战争影响了美国在当地的利益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列哪个国家重创英国、法国与荷兰在远东的势力,高喊
“大东亚共荣圈”,以激发东方民族的反欧情绪?
A 中国
B 韩国
C 日本
D 菲律宾

25. “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执行后,从 1948 年 3 月到 1950 年 6 月美国共援助西


欧 131.5 亿美元,它帮助西欧度过了战后初期的经济极端困难时期。
美国推行此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 为了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使西欧各国难以团结反抗美国的统治。
B 稳定世界秩序,帮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并从中获得土地的割让。
C 消除彼此间的矛盾,共享雄厚的经济和军事资源。
D 扶植欧洲国家,遏制苏联和防止共产势力蔓延。
2020 统考作答题
1.2020 年上半年,我国经历了两个重大事件:政治上,未经大选,政权转换;社会及公共
卫生方面,面对严峻的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政府对国民实施“行动管制
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 )。
(a)1969 年发生的“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对我
国政治产生不少影响。试选择你认为改变最大的一个影响加以说明并评价之。
否起到作用?试评论之。
五一三事件的影响:由于独立后我国经济仍维持殖民时代的情况,导致民族矛盾日益严
重,最终在 1969 年的全国大选后爆发了一场涉及种族冲突的“五一三事件”,让国
家再一次进入紧急状态。政府意识到导致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之间的经济差异,
因此颁布了新经济政策以“重组社会”,“消除贫穷”也成为了五一三事件影响最深
远的政策。“新济经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提高马来人的经济地位,例如:规定在大企业
中马来人所需占有的比例和在大学名额上实行固打制以提高马来人在工商业的占比与
增加受教育机会。这两项政策仍旧延用至今日,因此在国立大学马来学子占的人数都
较多。我认为这项政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极为不好的。这种不公平性增加了种族间的
隔阂,削弱了国民团结的力量,其它无获得此种待遇的种族会认为没有得到国家的重
视与及在经济上政治上缺乏地位。各民族要达到团结其首要的基础为“公平”。
(b)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宣布至今,你认为它是
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新冠病毒的肆意扩散。我认为它是有起到
作用的,在减少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以及严格的惩罚未遵守 SOP 的人民的两个条件
下,我国确诊人数不断减少。由于我国经济不允许长期采取行动管制令,因此在人数
下降后开始降低行动管制令要求,导致确诊人数不断在上升。因此我认为严格的行动
管制令可大大地减少我国确诊人数。

2.1873 年,英国殖民部大臣金伯利(Kimbeley)发公文给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Clarke),
内容如下:“女王(指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政府原是无意干涉马来土邦的内政,
但是,由于和他们之间长久亲密的关系,如果有可能的话,女王政府有责任把那些富
庶的土邦从混乱和斗争的深渊拯救出来。……我希望你首先考虑派遣英籍官员到每邦
去驻扎,他们的费用可由海峡殖民政府负责。但是驻扎官员的计划必须征得马来土邦
政府的同意。”--摘自颜清湟的《雪兰莪史》
(a)克拉克总督得到英政府的支持后,最先干涉了哪一个马来土邦?
(a) 霹雳/吡叻/Perak
(b)简单叙述克拉克如何取得第一个马来土邦政府的同意。又,哪一项制度因此被引入
马来土邦?
克拉克以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来信要求海峡殖民地政府承认他为合法的霹雳苏丹
为由,邀请与拿律(Larut)战争相关的马来酋长以及两大华人会党领袖进行谈判,最后
签订《邦咯协定》(Pangkor Engagement)而取得阿都拉的同意,让英殖民政府派遣驻扎
官/参政司。参政司(Resident)制度。
(c)试以马来土邦的情况与海峡殖民地的需求来分析英国干涉马来土邦的原因。
海峡殖民地早已成为马来各土邦货物的集散地,与土邦之间的经济关系密切,一旦土
邦内部发生纠纷,也会间接影响其商业利益。1868 年,海峡殖民地商人组织协会,积
极要求英国殖民部重视马来土邦的纠纷。他们策动华人向英国政府请愿,同时以其他
欧洲势力,特别是德国,可能借此获得当地锡矿开采权,迫使英国政府改变对马来半
岛的不干涉政策。此外,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及罐头食品工业的兴起,也让马来亚半岛
的重要性提高,所以英国希望恢复马来土邦的和平与秩序,以保护海峡殖民地商人与
当地人的贸易和商业。

3.材料一:当我们进入“检”室站在小桌前接受日本军审视时,他们在一张纸条上盖了
印章,手一挥,我们就拿着纸条从另一个门走出去。那张盖着章子的纸条印着以下的
字样:昭和十七年,“检”,大日本皇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人们拿着这张纸条走出
门口时,门房除站着一名日本兵岗哨之外,还坐着另一个日本军头目,他手一挥将人
们放行,指示走一条街道回家;或命令人们爬上停在街口的大货车。那些上了货车的,
都是些身体壮实的人,他们被运送到新加坡樟宜或榜鹅的海边集体枪杀。
--摘自黄添右文章《日军在新加坡的“大检证”》
答:
(a)日本占领马来亚/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或统治马来亚
(b)材料一:日军占领马来亚后,基于华人社会长期支持中国的抗战,为方便统治,也恐
吓及警戒华人必须与之合作,决定尽速肃清抗日华人以扑灭抗日活动。1942 年 2 月 18
日至 3 月初,日军司令山下奉文发出命令,在新加坡大规模展开对华人身份检查的检
证行动;凡年龄在 18 岁至 50 岁之间的男性华人都必须在日军指定的地点集中接受检
查盘问,凡被检证有抗日嫌疑的华人必须立即处决。新加坡大检证的同时,日本警备
队也在吉隆坡、槟城等大城市采取类似的行动,至于其他城镇,屠杀华人的行动是按
需要展开。日军在马来亚通过大检证和肃清行动,几个月内血腥屠杀了十五万华人。
材料二:肃清屠杀行动才结束,日本军政府便以发动再一次大屠杀为威胁,要华人缴纳
五千万元的“奉纳金”,一方面作为军政支出的费用,一方面也是对华人过去支持中
国抗日的一项惩罚手段。日军指令各州华人上层社会组成“华侨协会”,之后马来亚
华侨总协会在 1942 年 6 月成立,负责奉纳金之统筹。华人在短期间被迫贱卖产业、淘
尽储蓄,却只能筹得二千八百七十五万元,余款由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借出。在北婆和
砂拉越,日本军政府除了逮捕曾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的华人,施以酷刑外,也强行勒索
三百一十万元的“国防金”,并征收人头税及各种杂税。在日本宪兵队和政治部的横
行下,华人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殆尽,生命也毫无保障。
(c)国家意识本土化
4.试回答下列有关菲律宾历史的问题:
(a) 在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是唯一天主教信徒居多的国家,目前国民有近 80%为天主
教徒。这种情况与菲律宾历史上的什么事实直接相关?
(a)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或西班牙人将天主教带入菲律宾。
(b)在 16-19 世纪之间的三百多年间,天主教如何深入菲律宾民间?
(b)西班牙教会与政府关系密切,殖民者利用温和的天主教传教士与当地人接触,使他
们愿意接纳西班牙人的统治,并向他们灌输天主教的博爱精神。在成功取得统治地位
后,西班牙人在村镇事务上,通过各地教区控制着菲律宾人的思想和行为,教会开办
学校、设立医院、印行书报以及革除蓄奴等陋习,对菲律宾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这种政教合一的方式,菲律宾人不可避免的天主教化,西班牙对人民的控制更为
牢固。
(c)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也与天主教有关,是为何事?
(c)菲律宾籍传教士向西班牙人争取教区菲化的运动,包括由菲籍神父管理教区和教士
菲律宾化

5. 暹罗君主在 19 世纪下半叶为抗拒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展开内部的改革,得以保留其
独立的地位;但 1932 年的一场革命中,君主自愿放弃其统治国家的权利。
(a) 试说明 1932 年爆发革命的原因。
远因:拉玛四世至拉玛六世时,引进西方教育和文化,民族和民主思想在政府官员和受
西方教育者群中传播,部分中产阶级开始要求改革国家政治制度。
近因:1925 年,拉玛七世即位不久,暹罗便受到蔓延全世界的经济大恐慌的影响,工厂
商店倒闭,失业人数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为了挽救财政危机,拉玛七世采取紧缩
政策,实行简政、裁员、减薪、增税等政策,军公人员大批被革退,但王室贵族却得
到优先照顽,人民普遍不满。
(b) 试写出领导这场革命的两位领袖名字。
(b) (乃)比里(Pridi Panonyang)和(柏耶)巴荷(Phraya Bahol )。
(c) 试分析这场革命对暹罗政治的影响。
(c) 拉玛七世同意革命领导人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签署临时宪法,将国家的最高
权力交予人民,国王只作为国家的象征,权力受限;从此暹罗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
行三权分立;成员由人民选出的国民议会负责立法,占议会多数议席的政党议员组成内
阁掌握行政权。
6.试回答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问题:
(a) 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在哪场战争之后?
(a) 英法联军之役/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史学界一般将洋务运动定位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其原因为何?
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因为中央的恭亲王奕新和地方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战败,乃贫弱所致,为自强、富国,应借用西人之法和生产技术,
发展军需工业和轻工业。最先创办的是军事工业,如军械所、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
等, 以求“自强”: 后来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兴
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矿务局、铁厂等,以辅助军事工业。这些军需和
民用工业的建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因此可视为中国近代工业
化的开始。
(b) 洋务运动在 1894 年军事上遭遇什么挫败?
(c) 使用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制造之船舰和配备的北洋水师,在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
争中全军覆没。

7.试回答下列有关 1946-1949 年中国内战的问题:


(a) 说明这场内战涉及的双方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 共产党/中共。
(b) 从双方角度说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b) 国民党:
国民党早在 1920 年代便对势力日渐扩张且建立军队的中共/共产党抱持对抗的态度,
尤其蒋介石更视中共/共产党为洪水猛兽,在日本侵略势头日盛之时,仍主张“攘外必
先安内”的政策,到西安事变之后才与中共合作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敌后抗日的中
共 获得农民的支持,势力扩大,其军队的建制越发健全,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而
再启剿灭中共的决心。
共产党/中共:
因为抗日关系而在敌后建立更多的根据地,且日本投降时许多日军仍受红/共军的包围,
故认为有权接受日军的投降和武器接收,却不获国 民政府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共原
就主张建立农工政权,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早有不满,因此在抗战结束后,趁军力与国
民党拉近之时决定展开军事反击.
(c)在这场内战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
国民党率领国民政府要员和军队撤退台湾,在台湾经营中华民国共产党攻取南京后,
在北京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8. 材料一:1917 年俄历 2 月初,彼得格勒(Petergrad)爆发以女工为主的示威游行示威群
众高呼“和平”“面包”和“自由”的口号。原本和平的游行后来转变为武装起义,
奉命前往镇压的军队也加入起义行列。
材料二:1917 年俄历 10 月,布尔什维克党 (Bolshevik) 领导工人、士兵占领了彼得格
勒的重要据点,又攻打政府所在的冬宫。
- 摘自高中《世界历史》
(a) 材料一中示威群众高呼的口号,显示俄国当时正面对什么问题?试说明之。
(a)和平,面包: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动员约一千五百万人作战,导致后方生产力锐减,
加上俄军在战场屡吃败仗,失去大片土地,许多平民被杀或流离失所。土地丧失和缺
少生产人员,导致俄国出现大饥荒
自由:
19 世纪以来的俄国,是欧洲最专制的国家,历代沙皇皆为暴君,秘密警察横行,平民
在政治上的权利被剥夺殆尽,人身自由也经常面对威胁。此外,工业化后的俄国,工
人工资低廉还经常受工厂主和政府的剥削。农民则因须负担苛酷的租金和赋税,因此
渴望从贫困中获得解放。
b) 材料二是十月革命的经过,为什么相距八个月俄国又爆发了革命?
二月革命后成立的由资产阶级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Soviet) 组成的临时政府,罔顾
人民的反战情绪,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但无法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还加重
了经济危机,结果主张立刻停止对外战争、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工厂交给工人、把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党 (Bolshevik) 获得更多苏维埃成员的支持,他们在列
宁 (Lenin)的领导下发动革命,使临时政府垮台。
(c) 材料中的两场革命各给俄国带来怎样的政治变化?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后正式成立了工人
和士兵代表组成的苏维埃政府。

9. 1919 年巴黎和会(Conference of Paris)完成签约仪式时,联军总司令法国福煦


(Ferdinand Foch)元帅听到消息后,曾感慨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 20 年的休战”。一
语成谶,一次大战结束后 20 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
(a) 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不但没有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产生哪些战败国与战
胜国之间的矛盾?
和约使战败国割地赔款,其中德国蒙受的损失最大,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及部分欧洲
领土;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也最为突出,尤其法国不顾德国经济的困难,联合比利时
进占德国最大的重工业区一鲁尔区 (Ruhr)。德国总在找机会不履行和约的条款,图
谋报复.
(b) 试依据英、法、美三国应对德、意、日三国侵略的态度,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原因。
1930 年代初,面对世界经济大恐慌造成的国家经济破坏,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为了转
移人民对国家经济的视线和争取生存空间,陆续走向侵略的道路,如 1935 年意大利
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于 1936 年派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日本于更早前的 1931 年侵
略中国东北等,使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英、法、美等国面对德、意、日轴心国日益嚣
张的侵略形势,处处妥协退让,企图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满足轴心国的侵略欲望,希
望换来世界局势稳定。英、法、美的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称为“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目的是希望能把轴心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结果非但没有带来稳定
的世界局势,反而加强了小国的离心倾向;同时增加了轴心国的实力,助长其侵略野心,
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