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臺灣社會史

Social History of Taiwan

wk2: 農業社會的形成
陳志豪
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早有⼈類居住,但為何
到了四百年前,才開始成變
成以農業為主的社會?
轉運
貿易
01 ⼗七世紀的歷史變化

商業 1. 時代特⾊:明朝中國與⽇本不合,兩國無法進
02
競爭 ⾏合法貿易,故地下貿易非常興盛,成為官⽅
長期問題,亦即所謂的倭寇。

荷蘭 2. 澳⾨位置:16世紀葡萄牙來到亞洲後,為了
03
時代 與明朝貿易,便佔了澳⾨。明朝起初無意往
來,但葡萄牙協助圍勦倭寇有功,始允許葡萄
牙在澳⾨通商,⽽葡萄牙也趁機參加明朝與⽇
農業
經濟
04 本地下貿易,澳⾨⽇後便成為新興的中⽇貿易
轉運站。臺灣,後來就⼀度被荷蘭當做另⼀個
轉運站。
轉運
貿易
01 新興貿易勢⼒的荷蘭

商業 1. 印尼基地:荷蘭是比較晚加入⼤航海時代的國
02
競爭 家,因為他本來是由⻄班牙控制,後來通過三
⼗年戰爭才獨立。因為比較晚發展,他只能選
葡、⻄以外的航線來到亞洲,最後便在印尼的
荷蘭
時代
03 雅加達(巴達維亞)建立貿易基地。

2. 緯度優勢:荷蘭本來是為了避開⿇六甲航線⽽
來到印尼,但印尼剛好是在緯度更低的地⽅,
農業
經濟
04 這讓荷蘭反⽽有跨越更多緯度的範圍,取得更
多不同的商品。因為,緯度不同,氣候不同,
⽣產的商品⾃然也不同,更具貿易價值。
轉運
貿易
01 荷蘭與明朝的通商問題

商業 1. 澎湖協議:荷蘭來到亞洲後也想跟明朝做貿
02
競爭 易,擠進東亞的貿易圈,於是派⼈到了澎湖
去。明朝因視澎湖為版圖(定期巡邏點),故派
沈有容去「諭退紅⽑番」。實際上,沈有容是
荷蘭
時代
03 去建議荷蘭轉往東南亞與明朝貿易,只是回來
報告講的很厲害,然後成為了所謂的歷史。

2. 澎湖與澳⾨:葡萄牙來的時候明朝還在海禁,
農業
經濟
04 所以不太在意澳⾨這種沿海島嶼,但荷蘭來時
明朝已經解禁,開放漳州對外通商,所以格外
在意荷蘭進佔澎湖,才派⼈去維護版圖。
轉運
貿易
01 澳⾨、澎湖與臺灣

商業 1. 澳⾨戰役:荷蘭認為在東南亞跟明朝貿易緩不
02
競爭 濟急,所以決定派兵襲擊澳⾨,希望直接拿下
澳⾨。但澳⾨不易攻打,所以荷蘭打了兩次都
沒成功。
荷蘭
03
時代 2. 澎湖與臺灣:為了長期進攻澳⾨,荷蘭⼜來到
澎湖建立軍事基地,但明朝始終很在意澎湖,
也不喜歡荷蘭攻擊澳⾨,所以⼜派⼈來協商。
農業
經濟
04 最後雙⽅的中間⼈(海盜)建議荷蘭轉往臺灣,
並允諾將前往臺灣與荷蘭貿易。荷蘭才答應轉
往臺灣建立據點,明朝也OK,因為臺灣⾃古
並非版圖,⾄少明朝是這麼想的。
請問⿊⽔溝是在哪裡?
轉運
貿易
01 ⽇本的鎖國年代

商業 1. 荷蘭與臺灣:荷蘭在臺灣沿海沙洲建立了熱蘭
02
競爭 遮城(安平古堡),並不想進入臺灣內部,因為
他們只想做轉運貿易⽽不是統治臺灣。熱蘭遮
城旁則有⼀個熱蘭遮市,那就是貿易區,所以
荷蘭
時代
03 不是在城裡貿易。
2. 荷蘭的⽇本契機:1630年代⽇本幕府因認為
外國⼈利⽤天主教搧動⽇本農⺠反抗政府,故
農業
經濟
04 走向鎖國,禁⽌外國⼈與⽇本貿易,全部趕出
長崎。但荷蘭因為檢舉其他外國⼈有功,所以
幕府特別允許他們在出島做貿易,成為唯⼀能
和⽇本做貿易的外國公司。
轉運
貿易
01 閩南商⼈與荷蘭

商業 1. 閩南商⼈:閩南商⼈⼀直是最活躍於中⽇貿易
02
競爭 的商⼈,外國商⼈都是與閩南商⼈合作進⾏跨
國貿易。荷蘭也是如此。閩南商⼈中有很多不
同團體(海盜),也會彼此競爭,並選擇與不同
荷蘭
時代
03 的外國商⼈合作來打倒對⽅。
2. 荷蘭與閩南商⼈:最早和荷蘭合作的閩商,就
是李旦,李旦的⼿下就是鄭芝龍(鄭成功他
農業
經濟
04 爸)。李旦介紹荷蘭去臺灣後,就跟荷蘭保持
良好關係,共同經營中⽇之間的貿易。⽇本鎖
國後,閩南商⼈其實並未被禁⽌,所以本來是
合作關係的閩商,開始與荷蘭成為對立者。
轉運
貿易
01 鄭芝龍的崛起

商業 1. 閩南商⼈的整合:本來閩商是走地下貿易,始
02
競爭 終跟明朝政府保持距離。等到鄭芝龍接⼿李旦
集團後,為了要打敗其他勢⼒,於是選擇歸順
明朝,反過來幫明朝去取締其他海盜。換⾔
荷蘭
時代
03 之,鄭芝龍利⽤明朝作後盾,整併掉其他商
⼈,成為最⼤海商勢⼒(⼭五商、海五商)。
2. 受挫的荷蘭:荷蘭本來跟鄭芝龍是合作關係,
農業
經濟
04 但是鄭芝龍崛起以後,認為他成為官員後,已
控制明朝商品,且⾃⼰就能做中⽇貿易,不需
要跟荷蘭合作,所以跟荷蘭的關係轉趨冷淡,
荷蘭的臺灣據點,⽣意就變得很差。
轉運
貿易
01 鄭、荷的⾦⾨⼤戰

商業
02 1. 料羅灣開戰:因鄭芝龍崛起壓迫到荷蘭的中⽇
競爭
貿易,所以荷蘭決⼼跟鄭芝龍開戰。1633
年,荷蘭聯合其他海盜,共同圍攻⾦⾨,在料
荷蘭 羅灣爆發海戰。但鄭芝龍有收到風聲,所以他
03
時代 在明朝的強⼒⽀持下,成功守住了⾦⾨。
2. 轉運貿易的黯淡:料羅灣戰役後,荷蘭判斷要
農業 擊垮鄭芝龍並不容易,因為他已成為明朝官⽅
04
經濟 的代理⼈, 從他⼿中才能取得中國商品。因
此與鄭芝龍和談,維持⼀定的轉運貿易,畢竟
鄭芝龍也還是需要荷蘭的軍事資源。
轉運
貿易
01 臺灣殖⺠地的經營

商業 1. 館長與長官:荷蘭初雖無意經營台灣,但他們
02
競爭 顯然把這些視為無主的殖⺠地。所以他們在⽇
本據點的負責⼈稱館長,但臺灣則是稱長官
(governor)。
荷蘭
03
時代 2. 濱⽥彌兵衛事件:荷蘭初期也不⼀定被視為臺
灣統治者,⽇商濱⽥就因不願繳納關稅⽽遭到
扣押船隻,濱⽥⼀怒之下就把荷蘭總督抓到⽇
農業
經濟
04 本。結果,荷蘭反⽽向⽇本道歉,致贈兩個銅
製燈籠(⽇光東照宮)求和。這顯⽰,此時歐洲
帝國主義來到亞洲時,多半還是低姿態尋求與
既有政權合作,但若是無主地則為殖⺠型態。
轉運
貿易
01 傳教⼠與新港⽂書

商業 1. 傳教⼠:隨著荷蘭來到台灣的傳教⼠,有向異
02
競爭 教徒傳教的使命感,所以雖然荷蘭初期無意上
岸統治臺灣,傳教⼠還是走在公司之前,先⾏
接觸原住⺠,進⾏傳教。
荷蘭
03
時代 2. 新港⽂書:為了讓原住⺠讀懂聖經,所以利⽤
羅⾺拼⾳來拼讀他們的⽂字,並據此寫成聖
經。這種羅⾺拼⾳⽂字其實沒有名稱,現在我
農業
經濟
04 們稱之為新港⽂書或新港⽂字,其實是因為後
來⽇治時期在新港社發現比較多的「番仔
契」,所以⽇本學者稱這批資料為新港⽂書。
換⾔之,新港⽂書指的是檔案名稱不是⽂字。
轉運
貿易
01 MIT商品的開發

商業 1. 商品開發:荷蘭因為中⽇轉運貿易受挫,所以
02
競爭 從1633年後就開始計畫新的商品開發,替代
轉運貿易。荷蘭認為既然⽇本對於糖的需求很
⾼(ex.長崎蛋糕),臺灣⼜是輸⽇據點,不如在
荷蘭
時代
03 臺灣栽種⽢蔗,做成蔗糖,賣到⽇本。
2. 鹿⽪貿易:除了新開發的商品外,荷蘭也從原
本的商品中盡量發揮。鹿⽪是⽇本製作盔甲的
農業
經濟
04 重要原料,臺灣有梅花鹿,所以荷蘭也開始著
⼿規劃將梅花鹿的鹿⽪,⼤量賣到⽇本,藉由
新商品的擴張,彌補中⽇轉運貿易受挫的差
額。沒想到,這兩項商品⼤賣。
轉運
貿易
01 中國華南的移⺠與勞動⼒

商業 1. 華南移⺠:要發展蔗糖作為商品,就需要有⼈
02
競爭 栽種⽢蔗,但原住⺠並不是農業為主,所以只
能⼤量引進具有農業技術的勞動者。此時,中
國華南的移⺠,便成為荷蘭選擇的合作夥伴,
荷蘭
時代
03 開始透過仲介,⼤量移入臺灣。所以學者認
為,荷蘭殖⺠臺灣的模式,是和華南移⺠共同
經營的「共構殖⺠」。
農業
經濟
04 2. 郭懷⼀事件:由於這些勞動⼒都是由⼈⼒公司
招募來,所以彼此本⾝就有些聯繫,就像現在
的移⼯來台灣可以很快的集結⼀起。反過來
說,要叛變的話,他們也有辦法很快集結。
熱蘭遮城⽇記中的郭懷⼀事件記錄

1. 1652年9⽉7⽇中午,有七個頭家⾃動來那城堡裡通報
長官閣下說,他們那些頭家當中的⼀個,及住在⾚崁的
阿姆斯特丹農區的頭家郭懷⼀和他的跟隨者計畫要發起
暴動......同⽇,長官也向新港、蕭壠、⿇⾖、⼤⽬降各
社以及南區各社的福爾摩沙盟友求援。在福爾摩沙這些
援軍的協助下,軍官遂得去攻擊那些中國⼈叛亂者......

2. 荷蘭⼈開始在普羅岷⻄亞建造⼀個城堡,預算要開⽀兩
萬荷盾。這項經費的來源,有⼀部分將來⾃中國的女
⼈,她們以前免繳⼈頭稅,以後也要向她們徵收⼈頭
稅......整個普羅岷⻄亞的房屋,除了幾間磚造房屋以
外,全都燒毀了。還有,那些頭家從公司貸來資助中國
⼈農夫的借貸商品,⽬前也無法遵照約定⽤糖繳還。
轉運
貿易
01 附屬於蔗作的米穀⽣產

商業 1. 經濟取向:臺灣農業形成的原因,還是貿易,
02
競爭 所以農產品主要是作為商品⽽不是糧食。在這
個前提下,蔗糖是商品,農業⾃然也就圍繞在
蔗作為主,⽽不需另闢⽔圳灌溉(不是稻米)。
荷蘭
03
時代 2. 基本物資:雖然是出⼝導向的農業⽣產,但隨
著⼤量勞動⼒移入,這些勞⼯還是需要吃飯,
因此,⽣產稻米也就成為蔗作發展的附屬品。
農業
經濟
04 但在這個模式下,稻米的⽣產基本上僅⽌於⾃
給⾃⾜,故⾯積產量都不會太多,外銷數量也
很少。不妨想想看,現在臺灣移⼯吃的米,是
臺灣⽣產的米嗎?
轉運
貿易
01 國姓爺與反清的代價

商業 1. 國姓的代價:鄭芝龍歸順明朝後不久,清軍南
02
競爭 下,鄭芝龍研判與清軍作戰損害過⼤,決定轉
⽽投降清朝。但他的兒⼦鄭成功,因求學時受
明代濃厚⺠族主義的影響,故不願降清,轉⽽
荷蘭
時代
03 舉起反清的⼤旗。(想想看他為何能抗清)
2. 難以維持的反清⼤業:抗清的代價還是農業經
濟問題,作戰就需要糧食,鄭成功起事後因缺
農業
經濟
04 糧食,只能在沿海城鎮「募集」。若有⼈不
給,他就殺他全家,於是留下「有甌汀無國
姓」的諺語,意思是甌汀寨被國姓爺搶殺後的
不共戴天之仇(我只說反清,沒說復明喔)。
轉運
貿易
01 國姓爺來襲

商業 1. 轉進臺灣:鄭成功因在中國沿海難以維持反
02
競爭 清,故先決定轉進南京,可是南京是河港,作
戰⽅式跟海戰不同,最後失敗。只好轉進適合
海軍⾏動的臺灣,荷蘭也收到風聲,但荷蘭援
荷蘭
時代
03 軍意外的沒有留在臺灣,才讓鄭成功有機可趁
2. 季風的戰爭:鄭成功打敗荷蘭靠的不是兄弟
多,也不是夠狠,靠的其實是季風。他在北風
農業
經濟
04 要轉南風前,強⾏攻臺灣,受到季風影響,吹
南風後,臺灣就無法派船開到南⽅的印尼總部
通報。於是,他就有長達⼀年的時間可以圍攻
臺灣據點。所以他打了⼗個⽉,才拿下臺灣。
轉運
貿易
01 農村與農業的重構

商業 1. 軍隊糧食:鄭成功取得臺灣後,最重要的是糧
02
競爭 食⽣產,所以他⼀邊圍攻熱蘭遮城,⼀邊派部
隊四處去開墾。等到荷蘭投降後,他除了壓榨
原住⺠的農業⽣產外,他的部隊⼤半也都解編
荷蘭
時代
03 到地⽅去做⼟地開墾(柳營、林鳳營的地名)。
2. 稻作與蔗作並⾏:臺灣進入鄭成功時代後,原
本的農業⽣產也從專注於蔗作,漸漸轉向稻作
農業
經濟
04 與蔗作並⾏。蔗作還是得有,因為那是重要的
出⼝商品,鄭⽒還是要靠出⼝賺錢,但稻作也
得有更多⽣產,因為現在多來了⼆⼗萬軍⺠,
這些⼈都需要吃飯(1949年的60萬⼤軍呢)。
因為四百年前的外來統治者,在臺
灣開發商品外銷,臺灣才開始發展
農業經濟,並形成農業社會。後來
接替的統治者,帶來更多移⺠,農
業經濟⾃此成為社會的基本發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