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一、 目的

測定軟鐵與鋼鐵的磁滯曲線。

二、 原理

(一) 磁性物質的分類

電子在原子內移動產生電流,形成磁偶極矩而產生磁場。磁性物質概略可區分

為:反磁性物質、順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本實驗用之軟鐵與鋼鐵屬於「鐵磁性

物質」。

(二) 鐵磁性(ferromagnetic)物質

鐵磁性物質中,相鄰原子的磁矩會彼此平行排列而形成磁域(magnetic

domain)。鐵磁性物質的原子磁矩,主要由原子中的電子自旋決定。原子磁矩排列

方向相同時,具有磁性;原子磁矩排列方向算機時,物質在未被磁化時沒有磁性。

在鐵磁性物質瓦加磁場,當所有磁域中的磁矩方向一致時,達「磁性飽和」;外加

磁場移走時,鐵磁性物質仍保有部分磁化量,具有「殘磁」。
(三) 磁化率 χ 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假設磁性物質是線性、等向性且均勻的簡單介質,外加磁場 H 於物質,物質磁
化強度 M(或 I)將發生變化,關係為 M = χ m H 。 χ m 為物質的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表示物質磁化難易程度。

(四) 磁滯(hysteresis)與磁滯曲線(hysteresis curve)

將磁性物質置於一瓦加磁場 H 下,鐵磁性物質的磁化強度為 I(或 M)。磁場

增大時曲線從原點 O 沿 AB 向 C;此時減小磁場 H 強度時,曲線從 C 沿 DE 到 F;此

時再增大磁場 H 強度,曲線從 F 沿 G 向 C。其中 D 點的磁化強度 I 被稱為該物質的

「殘磁性」(remanence);E 點的磁場強度 H 被稱為此物質的「抗磁性」或「矯頑

力」(coercive force)。此封閉曲線即稱為「磁滯曲線」。

圖一 磁滯曲線圖
(五) 「 M −H 磁滯曲線圖」與「tanθ−I 圖」之關係

1. 若磁化強度 M,偏轉角度θ ,由磁性物質產生之磁化強度:

( d 2−l 2 /4)2 H e
M= tanθ ( H e :地磁強度;d :物體與磁力計之距離;l :物
2 dAl
質之長度; A :物質之截面積大小。)
2. 若外加磁場 H、導線電流 I,由螺線管產生磁場: H=μ 0∋¿ ,可知 H 與 I 成正

比。

3. 本實驗以「tanθ−I 圖」,表示「 M −H 磁滯曲線圖」。

(六) 去磁原理

由於去磁螺線管線圈內是交流電,裡面磁場方向、大小是交互改變的,如此會

使得鐵棒內各個磁域詞話方向排列雜亂,鐵棒整體而言便失去了磁性。

三、 實驗儀器

(一) 交流電源供應器(AC power supply)

(二) 直流電源供應器(DC power supply)

(三) 磁力計、消磁計

(四) 螺線管兩個(包含磁化線圈及輔助線圈)、電線若干個、待測軟鐵棒及鋼鐵棒各一

支。

圖二 直流電源供應器 圖三 磁力計

圖四 螺線管 圖五 軟鐵棒與鋼鐵棒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