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中国甘油市场分析

江苏吉信甘油科技有限公司
卓民
2017.7.12
目录
一,中国甘油供应分析
1)水解皂化
2)粗甘油精炼

二,中国甘油总产量
1) 精甘油及粗甘油进口量
2) 2016年精甘油和粗甘油进口来源国分析
3)中国甘油表观需求量

三, 甘油下游应用
1) 环氧氯丙烷
2) 醇酸树脂
3) 医药及日化
4) 其他应用

四,2016年至今中国甘油走势
1)粗甘油
2)精甘油

五, 甘油的发展趋势
1)供应的发展
2) 需求的发展
一,中国甘油供应分析
1)水解皂化
2)粗甘油精炼
一,中国甘油供应分析
1) 水解皂化
中国水解皂化甘油产能产量
单位:万吨
400

34.3 34.3
350
29.9 29.9
300 28.5
26
25
250
21.3
18.6 19 19.5 19.5
200 18.2 18.3

150

100

5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Capacity Production
1) 水解皂化

作为油脂水解皂化生产中的副产品,水解皂
化甘油的生产跟随着脂肪酸、脂肪醇及皂粒
产业的发展。经历了2000年到2009年近十年
的高速发展(产能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
市场需求达到阶段性饱和,进入2010年后,
产能扩张明显放缓。
2) 粗甘油精炼
精甘油理论产量 单位:万吨

700

60.4
600 57.6
53.8

500 46.6
44.5

400
34
30
300

200

1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精甘油理论产量
2) 粗甘油精炼
 中国粗甘油精炼企业众多,产能超过100万吨。随着国家环保等
监管的升级以及行业门槛的提高,许多不达标的企业已陆续关
停。目前有效产能在75万吨左右。

 由于粗甘油均为油脂化工行业的副产品,且多数来自生物柴油
行业,其产量波动较大。中国粗甘油基本均来自进口且中国是
全球最大的粗甘油进口国,所以中国粗甘油精炼甘油的产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粗甘油的供应量,而非下游的需求量。

 中国粗甘油精炼行业产能过剩明显,且小厂开工无序;中国进
口粗甘油基本均需加工成精甘油,所以从粗甘油进口量来统计
精甘油产量更具实际意义且更加准确。按进口粗甘油80%含量
(76%得率)计,2016年粗甘油精炼甘油产量为53.8万吨。
二,中国甘油总产量
1) 精甘油及粗甘油进口量
2) 2016年粗甘油进口来源国分析
3)中国甘油表观需求量
二,中国甘油总产量
中国甘油总产量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水解皂化 粗甘油精炼

 2016年中国甘油总产量在73.3万吨左右。
 粗甘油精炼甘油是中国甘油供应的主要来源,常年占比均在70%以上。
1)中国精甘油及粗甘油进口量
精甘油&粗甘油进口量
单位:万吨
900
79.5
800 75.8
70.8
700
61.4
58.5
600
500 44.7
39.5
400
300
21.5
200 16.4 17.5
12.2 13.1 14.5
9.9
1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精甘油进口量 粗甘油进口量

 近年来,中国精甘油进口多在15-20万吨;粗甘油多在60-80万吨。
 与东南亚地区相比,中国精甘油出口并无优势,因此出口极少,多在0.3-0.5万
吨。
 中国基本无粗甘油产出,无粗甘油出口,对粗甘油进口的依赖度为100%。
2)2016年精甘油甘油进口来源国分析-1
2016年精甘油进口来源国
1% 1% 1%
2%  印尼及马来作为全球主要
5%
的精甘油出口国,中国精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甘油的进口也主要来自于
12% Malaysia
马来西亚
这两个国家。2016年中
40% Argentina
阿根廷
国对两国的进口量分别为
Brazil 5.8万吨及5.5万吨,占当
巴西
Holland 年总进口量的78%。
荷兰
Thailand
泰国
Philippines
菲律宾
 随着阿根廷及巴西精炼产
38% Others
其他
能的增加,近年来中国对
这两国的进口量逐步增
加,2016年分别为1.8万
吨及0.8万吨,占当年总
进口量的17%。
2)2016年粗甘油进口来源国分析-2
2016年粗甘油进口来源国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2% 8%
2% 巴西
Brazil
2%

Argentina 阿根廷
4%
36%
4% Thailand 泰国

4% Spain 西班牙
Portugal 葡萄牙

13% Malaysia 马来西亚


South Korea 韩国

25%
Colombia 哥伦比亚

Others 其他
3)中国甘油表观需求量
中国甘油表观需求量 单位:万吨
1200

1000 94.8 96.1


87.2 87.5
800 72.8
65.1
59.9
600

400

2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中国甘油表观需求量
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甘油的需求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6年达到
87.5万吨。
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油多数下游行业均已达到稳定生产的水平,对原材料的需
求亦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近几年甘油需求的增长明显放缓。
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依旧是目前及未来几年甘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三, 甘油下游应用
1) 环氧氯丙烷
2) 醇酸树脂
3) 医药及日化
4) 其他应用
三,甘油下游应用
2016年甘油下游应用比例
 甘油下游应用众多,且在多
数下游应用中作为辅料使
9%
ECH
用,并与其他多元醇相互替
3%
环氧氯丙烷 代。
5%
32% Alkyd Resin
醇酸树脂
6%
Pharmaceutical  排在前三位是分别是环氧氯
& Personal Care
Polyurethane 丙烷、醇酸树脂和医药及日
聚氨酯 化,占比超过70%。
Food
20%
食物
Tobacco
烟草  随着近年来中国甘油法环氧
25% Others 氯丙烷的快速发展,环氧氯
其他
丙烷从2014年起超越醇酸树
脂,成为甘油最大的应用领
域。
1)环氧氯丙烷

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
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
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
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
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

 目前环氧氯丙烷为甘油最大的下游用途,约占甘油下游应
用的32%。由甘油与HCL反应制得,使用甘油比例为1.2:1。
2)醇酸树脂
中国涂料产量 单位:千吨
20000 18,998
17,176
16,482
16000
12,719 13,034
12000 10,795
9,666

8000

4000

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中国涂料产量

 部分型号的醇酸树脂使用甘油,且与其他的多元醇具有相互替代关系。95%的
醇酸树脂用于生产涂料,醇酸树脂型涂料是涂料中最大的一类。
 中国涂料产量逐年增长,其增长率受到中国宏观经济情况、房地产行业等影
响。
3)医药及日化
 甘油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多作为辅料使用。可作为主要的反应物质
参与药物的制备,如兽药氟苯尼考;可作为溶剂或改善剂型的物质,
如生产软胶囊、液态药品;可作为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 中国人口老龄化率不断加重,且中国将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改革,中国
医药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

 甘油为无色粘稠液体,因此常作为增稠剂在多种日化产品中广泛使
用。多羟基具有良好的亲水及保水功效,甘油也作为常用的保湿成分
得以应用。

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过去25年间的平均增
长率在0.9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化行业尤其是
高端个人护理用品行业将持续增长。
4)其他应用
行业 直接下游产品 甘油在其中的功效
聚氨酯 软泡聚醚 引发剂
食品 单甘脂等、直接添加 反应物质、改善剂型
烟草 三醋酸甘油酯、直接添 反应物质、烟草保湿剂

燃料 防冻液 降低凝固点
炸药 硝化甘油 反应物质
 甘油在软泡聚醚中作为反应的引发剂,使用量为3%左右。中国软泡聚
醚产能占所有聚醚产能的70%左右。普通软泡聚醚在普通海绵及泡沫塑
料方面的应用增长将趋缓,而未来高弹性软泡聚醚在汽车座椅、慢回
弹软泡聚醚在靠垫及枕头方面的应用将会有较快的增长。
 在烟草行业中,甘油是制备过滤嘴增塑剂保湿剂三醋酸甘油脂的主要
原料之一,占45%左右。
 中国防冻液主要使用乙二醇,在甘油价格较低时,会使用甘油作为替
代品。
四,2016年至今中国甘油走势
1) 粗甘油

2) 精甘油
四,2016年至今中国甘油走势
1)粗甘油

 2016年至今,中国粗甘油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最低价出现在2016年1月中
旬-2月中旬,在170-180美元/吨。2016年年度涨幅33%。目前价格为300-310美
元/吨,且仍处于上涨通道。
 此时间段内基本呈现两次上涨和一次下跌。上涨的起因均为国外供应量的紧张;
下跌的主要原因为价格上涨后中国下游需求的降低以及中国夏季传统的使用淡
季。
2)精甘油

 精甘油价格走势基本与粗甘油相同,年度涨幅为38%。
 国内精甘油上涨多略微滞后于粗甘油,因多数的上涨均是由于粗甘油的带动,
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传导到精甘油。下跌多与粗甘油同步,因多数情况下中国下
游需求均较弱,对价格的下跌极为敏感,甚至有时精甘油会先于粗甘油开始下
跌。
五,甘油的发展趋势
一,供应的发展
1. 生物柴油的发展
2. 生物科技的发展

二, 需求的发展
1. 甘油制环氧氯丙烷
2. 甘油制1,3丙二醇
3. 甘油制乳酸
THANK YOU!
江苏吉信甘油科技有限公司
卓民
2017.7.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