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7

东方文化概论

穆宏燕 教授
北外亚非学院
第十二讲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之根

一、古波斯帝国概述
二、琐罗亚斯德教信仰
三、伊朗伊斯兰化前的种姓制度
四、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特征
第十二讲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之根

一、古波斯帝国概述
雅利安人的迁徙
波斯帝国
(前 550— 前 330 年)
公元前 538 年,居鲁士大帝征服新巴比伦
王国,巴比伦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 538 年,居鲁士大帝征服埃兰,


埃兰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 550 年,米底王朝(公元前 672—


前 550 年)被居鲁士大帝征服,居鲁士大
帝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
公元前 525 年,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二世
征服埃及,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 550 年一代豪雄居鲁士大帝


(?—公元前 529 )建立了阿契美
尼德王朝(公元前 550— 公元前
331 ),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
大流士一世(前 522— 前 485 年在位)

波斯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
得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它的
每一项制度都对后世具有重大意
义。而它对后世影响重大的各项制
度主要由大流士一世所确立。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 前 550 年 - 前 330 年 )
疆域版图,整个黑海几乎成为内海
波斯波利斯
(塔赫特 · 贾姆希
德)
波斯波利斯王宫建于
公元前 520— 前 515 年期
间。
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
伟壮丽的整体封闭式石头建
筑宫殿。
公元前 331 年被亚历山大军
队焚毁。
阿契美尼德王宫
“ 波斯波利斯”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1
— 公元前 485 年在位)
首先,统一金融度量。

其次,强化文字记载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楔形文字泥板

大流士铭文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1
— 公元前 485 年在位)
首先,统一金融度量。

其次,强化文字记载

第三,加强道路建设。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1
— 公元前 485 年在位)
首先,统一金融度量。

其次,强化文字记载

第三,加强道路建设。

第四,改革军队,建立“不死
队”

大流士一世的这些改
革,使波斯帝国建立起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
——一套完整君主集权
的政治制度与庞大的行
政官僚体系。
大流士一世(前 522— 前 485 年在位)
波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
影响更多在于它的制度
而不是它的疆域。

他所建立的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行省
制、军区制、货币税收制度、驿站邮递制
度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马其顿帝国 ( 亚
历山大帝国 )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
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大帝国。

波斯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
得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它的
每一项制度都对后世具有重大意
义。而它对后世影响重大的各项制
度主要由大流士一世所确立。

因此,大流士一世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位影响世
界历史进程的帝王。
二、琐罗亚斯德教信仰

1. 琐罗亚斯德教
一元信仰二元论 + 神灵崇拜(非偶像崇拜)
主张明暗善恶二元论,即大千世界由以光明天神阿胡拉 · 马兹达
( Ahur_ā_Mazda )为本原的善界和以黑暗魔王阿赫里曼为本原的恶
界组成。
2. 琐罗亚斯德教经书
《阿维斯塔》(《阿维斯陀》)与“吠陀”同源
三、伊朗伊斯兰化前的种姓制度(社会结构)

公元 224 年,萨珊王朝
( 224—651 年)建
立,开国君主阿尔戴细
尔( 224—240 年在
位)推行一系列的改革 在宗教领域大力强化被安
措施 息王朝弱化的琐罗亚斯德
教的国教地位,与此配套
的举措是推行经书《阿维
斯塔》所倡导的神圣种姓
制度,使这一制度在萨珊
王朝时期得到强化。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 伊朗萨珊王朝( 224-651
社会结构 年)时期种姓制度下的社会
结构

最高祭司阶层参与国家重大政治事务的决策,参与
国家的管理,是国王御前会议的重要人员,往往在
选定王位继承人等重大事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1. 拜火——地上的光明
巴赫拉姆圣火,即胜利圣火,原供奉在波斯波利斯王宫,这是王家圣火;
伊斯塔赫尔圣火,供奉在古都苏萨附近的伊斯塔赫尔,这是最早的圣火;
古什纳斯普圣火,供奉在伊朗阿塞拜疆的乌鲁米耶湖附近,因为传说中琐罗
亚斯德的圣灵就是保存在乌鲁米耶湖水中。
古什纳斯普圣火在阿拉伯人入侵时遭遇浩劫,被熄灭。
9 世纪,大祭司为躲避宗教迫害,将前两大圣火带到亚兹德城秘密供奉。
20 世纪初,由于供奉两坛圣火,困难很大,合两处圣火为一处。
伊朗三大圣火坛就只剩下
了一座巴赫拉姆圣火坛,
即胜利圣火,它已经在伊
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绵延
燃烧了三千多年。
四、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1. 拜火——地上的光明
2. 洁净崇拜,洁净被视为绝对的善
3. 礼拜仪式,信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
4. 崇尚原型数字“七”
5. 圣牛崇拜
6. 圣驼崇拜
四、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1. 拜火——地上的光明
2. 洁净崇拜,洁净被视为绝对的善
3. 礼拜仪式,信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
4. 崇尚原型数字“七”
5. 圣牛崇拜
6. 圣驼崇拜
7. 崇拜豪姆( Howm, 苏摩 Suma )和莲花两种植物。
各式莲花座

伊朗雅利安人将莲花视为融水
—火焰—太阳为一体的圣花即
宗教经书《阿维斯塔》中的神
圣植物豪姆。
水滴状凸纹饰成为古波斯艺术的典型
传统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火—水
波斯萨珊王朝“君权神授”浮雕
四、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1. 拜火——地上的光明
2. 洁净崇拜,洁净被视为绝对的善
3. 礼拜仪式,信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
4. 崇尚原型数字“七”
5. 圣牛崇拜
6. 圣驼崇拜
7. 崇拜豪麻( Howma, 苏摩 Suma )和莲花两种植物。
8. 琐罗亚斯德教的葬礼
琐罗亚斯德教墓葬形式
贵族石棺葬
西安、太原地区汉式石棺
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陵
萨珊波斯帝国( 224
—651 年)

霍斯陆二世 (591~628 在位 ) 继位,


602 年,对拜占庭发动战争,
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叙利亚、
安条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
最后于 619 年占领埃及。
萨珊波斯帝国达至鼎盛。
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
国( 550BC—330BC )

这个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在
麦加创建伊斯兰教,
之后以伊斯兰教统一各个
阿拉伯部落

萨珊波斯帝国( 224
—651 年)
637 年 3 月,阿拉伯军队
轻松攻取萨珊都城泰西封
(麦达因),进入了这座
长期以来阿拉伯人心目中
的人间天堂。

标志着阿拉伯民族正式
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 651 年,萨珊波斯帝国被阿拉伯人征服。
阿拉伯人在波斯的统治是波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给波斯社会带来许多新的因素和深刻的变化,全面地改变了波斯
文明的发展方向。
波斯文明在被伊斯兰教改变的同时,伊斯兰文明也被波斯文明所
改变,波斯的伊斯兰化使得阿拉伯的伊斯兰文明从部落文明,迅
速转变为高度发达的帝国文明。
西提《阿拉伯通史》说:“波斯的艺术、文学、哲学、医学,成
了阿拉伯世界的公共财富,而且征服了征服者。”
阿拉伯人自己的东西只有两件被保留下来:“一是变作国教的伊
斯兰教,一件是变成国语的阿拉伯语。”
波斯文化为阿拉伯帝国时期伊斯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
献。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You might also like